水稳振动成型法施工要点总结

水稳振动成型法施工要点总结

一、施工前准备

1.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路面的设计和计算,确定合理的路面结构和

材料比例。

2.对施工场地进行勘察,清理场地上的障碍物,确保施工道路的顺畅。

二、原料选择与准备

1.选择合适的基层材料,通常采用石灰土和碎石作为基层材料,确保

基层材料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2.提前将基层材料进行分类和筛选,去除杂质和颗粒过大的材料,保

证材料的均匀性和一致性。

三、施工操作流程

1.将振动发生器正确安装在振动板上,并将振动板与基层材料接触。

2.进行初期振动,将振动板从一端向另一端进行移动,确保基层材料

均匀受力,并逐渐将板移动到下一个区域。

3.进行振动压实,将振动板逐渐压实基层材料,控制振动板的震动频

率和振幅,以达到均匀和合适的压实效果。

4.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压实次数,通常要求进行3-5次压实,每次压实

后要进行检查和调整。

5.压实完毕后,对施工道路进行养护,根据需要进行喷水养护、灌浆

密封等措施,保证路面的质量和稳定性。

四、施工注意事项

1.控制施工速度,避免过快或过慢造成路面压实不均匀。

2.注意振动板的均匀压实,避免振动板局部过于深陷或起露造成路面

不平整。

3.注意调整振动板的频率和振幅,根据基层材料的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4.施工过程中实时监测路面的压实度,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通过以上要点的总结,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水稳振动成型法的施工流

程和注意事项。施工人员在实际操作中应严格按照要点进行施工,确保施

工质量和路面的稳定性。这样可以提高路面的承载力和耐久性,延长路面

的使用寿命。

水稳施工工艺

水稳施工工艺 一、水稳施工工艺 以如下路面结构类型为例,其中:上面层为4cm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中面层6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下面层则是8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封层内容为改性乳化沥青下封层+透层油,基层含34cm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则由18cm低剂量水泥稳定碎石,总厚度70cm。基层、底基层摊铺使用两台摊铺机一前一后相隔5~10m进行摊铺,底基层工程量为184346平方。施工工艺: 施工方案 原材料 水泥稳定碎石的主要原材料有水泥、石屑及级配碎石。所采用水泥、石屑、集料等材料的各项技术均符合规范要求。我部对所购材料均按规定要求的频率做好检测工作,以保证上路材料的质量。 (1)水泥:采用孟电PC32.5水泥,经检测其初凝时间4小时以上,终凝时间在6小时以上且小于10小时。 (2)碎石:底基层碎石采用最大粒径未超过37.5mm; (3)水:水稳混合料拌和使用井水。 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1)取工地实际使用的碎石,按颗粒组成计算,确定各种碎石的组成比例(16~31.5)mm碎石为23%、(10~20)mm碎石为29%、(5~10)mm碎石为25%、石屑为23%。

(2)水泥试配剂量水泥剂量以水泥质量占全部粗细集料干质量的百分比表示,即水泥剂量=水泥质量/干集料质量,本次水泥稳定底基层配合比水泥掺入量为3%。 (3)根据所选用的水泥剂量制备混合料,进行振动压实试验,确定其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为3.6%和最大干(压实)密度为2.435g/cm3。 (4)按最佳含水量和计算得到的干密度制备试件(采用振动成型法)。试件在标准养护条件下保湿养生6d,浸水24h后,按现行《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5)实际采用的水泥剂量和含水量应比室内试验确定的略有增加,水泥剂量略增加0.2%~0.5%,含水量略增加0.5%~1.0%。 (6)延迟时间测定在完成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配合比试验后,还应进行水泥稳定碎石延迟时间(从加水拌和到试件成型的间隔时间)对水泥稳定碎石性能影响试验。采用拟定水泥剂量的混合料拌和后分别延迟1小时、2小时、3小时、4小时、5小时、6小时制做试件,在标准养生条件下养生至规定龄期后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根据试验结果绘制延迟时间与强度的关系曲线。根据延迟时间与强度的关系曲线和要求达到的强度,确定施工时的容许延迟时间。 图:水稳混合料拌合站 水稳混合料的拌和 1、拌和前的准备工作 (1)拌和机称量系统在试拌前己通过标定。在试铺前一天,对拌和楼进行一次试拌,验正拌和楼计量系统的精确性和混合料的级配。 (2)参与施工的所有机械操作手在试铺施工前对各自的机械再次进行全面的检查,确保施工期间机械的完好性。 (3)试验人员现场检测原材料,并验算施工配合比。 2、拌和 (1)拌和楼操作人员根据试验室下发的施工配合比通知,将各种材料的配比输入拌和楼的控制电脑。

市政道路工程中水稳层施工技术要点

市政道路工程中水稳层施工技术要点 摘要:对于市政道路中的施工操作而言,水稳层的操作质量具有非常关键作用,其能够确保道路体系结构的稳定性及使用寿命的年限,把施工操作技术优势 在项目实施建设中得到有力展现,但是道路操作技术工作人员还需注意路面水稳 层施工操作质量受水泥材料配比、水分含量及操作技术的影响作用,并探索有效 方案科学把控与之相关的影响因素。基于此,以下对市政道路工程水稳层施工技 术及质量控制措施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市政道路工程;水稳层施工技术;管理 引言 水稳层作为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一种常见的路基形式,其结构稳定性对 整个市政道路工程整体质量非常关键。虽然目前市政道路工程水稳层施工技术已 经很成熟,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很容易导致水稳层施 工质量出现问题,影响到市政道路工程的后期运行效果,给人们出行带来影响。 因此,市政单位在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对水稳层施工质量控制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水稳层施工过程中要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全面分析,不断优化,严格按照施工 规范来进行施工,确保水稳层施工质量符合整体质量要求。 1市政道路工程中水稳层施工技术要点 1.1施工前准备工作 为了保障水稳层施工的顺利进行,在施工开始前施工人员要统筹规划,做好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为工程的施工的开始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此次施工方面前期 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施工材料的准备方面。材料是工程的基础,适合的材料、高质量的材料能够大大的保证工程的质量,水稳层工作中材料方面 最重要的就是水泥和碎石的质量。目前水稳层工程施工中常用的水泥有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水泥等,根据对王安石大道延伸段的路段的温度、湿度等各项方面

水稳层施工工艺流程及要点

水稳层施工工艺流程及要点水稳层施工工艺流程及要点 一、水稳层施工工艺流程 水稳层是指将水泥混凝土铺设在基层上形成较为平整、坚硬的层面,用于提供道路或场地的承载能力。水稳层的施工工艺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基层准备:首先需要对基层进行检查和准备工作。检 查基层的平整度、强度和湿度等,确保基层符合水稳层的要求。清除基层上的杂物和灰尘,修复损坏部分,确保基层的整体性和平整度。 2. 设计配方:根据工程需求和基层情况,制定水泥混凝 土的设计配方。设计配方需要考虑到水泥、砂子、石子等材料的比例和搅拌比例,以及需要添加的掺和剂和添加剂的种类和用量。 3. 材料搅拌:按照设计配方将水泥、砂子、石子和掺和 剂等材料进行搅拌。搅拌时需要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充实性,以及适当的搅拌时间和搅拌速度。 4. 施工铺设:将搅拌好的混凝土均匀地铺设在基层上。 铺设时可以采用机械或人工的方式,根据道路或场地的大小和施工条件来确定。铺设时要注意保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平整度,避免出现凹凸不平的情况。

5. 紧实压实:在混凝土铺设完毕后,需要对其进行紧实压实的工作。通常采用振动式压路机或碾压机进行压实,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和强度。在压实过程中需要根据混凝土的厚度和性质来调整振动力和压实次数,以确保压实效果。 6. 养护保养:混凝土铺设和压实完毕后,需要进行养护保养工作,使混凝土逐渐干燥并达到设计强度。养护时间一般为7-14天,期间需要做好保湿和防止施工区域受到严重碰撞和负载。 二、水稳层施工要点 在水稳层的施工过程中,有几个关键要点需要特别注意和把握: 1. 基层检查:施工前要对基层进行充分的检查,确保其平整度、强度和湿度等满足施工要求。如果基层存在严重的空鼓、裂缝或不平整等情况,需要进行修复和处理。 2. 设计配方:制定合理的水泥混凝土设计配方,根据不同的工程需求和基层情况来确定水泥、砂子、石子和掺和剂等材料的比例和使用量。设计配方要考虑到材料的可获得性、施工条件和强度要求等因素。 3. 搅拌均匀:搅拌时要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充实性。搅拌时间一般为2-3分钟,速度要适当控制,以免造成材料分层或不均匀现象。 4. 铺设平整:混凝土铺设时要保持平整度和均匀性。使用振动器对混凝土进行整平,确保不出现明显的凹凸和横向不平。

水稳层施工工艺及方法

水稳层施工工艺及方法 水稳层是公路路基中的一种重要结构层,它的作用是分散和传递上层荷载,并保证路面的平整度和稳定性。水稳层施工的工艺和方法对于保证道路的使用寿命和质量至关重要。 一、施工准备 在水稳层施工前,首先需要进行施工准备工作。包括制定施工方案、组织施工人员和设备、采购材料等。在施工现场,需要进行地质勘察和土壤测试,以确定土壤的物理和力学性质,为施工提供基础数据。 二、原材料准备 水稳层的主要原材料包括石子、水泥、砂子和水。石子应选用质量良好、颗粒均匀的骨料,砂子应符合规定的规格要求。水泥应选用符合标准的水泥,以保证水稳层的强度和稳定性。 三、施工工艺 1. 石子的加工:将原材料的石子进行加工,去除杂质和过大的颗粒。加工后的石子应满足规定的颗粒分布要求。 2. 配合比的确定:根据地质勘察和土壤测试结果,确定水稳层的配合比。配合比应考虑到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以保证水稳层的力学性能。 3. 搅拌:将石子、水泥、砂子和水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搅拌。搅拌

时间应充分,确保原材料充分混合均匀。 4. 铺设:将搅拌好的水泥稳定砂浆均匀地铺设在路基上。铺设时应注意均匀压实,避免出现空隙和不均匀压实的现象。 5. 压实:采用压路机对水稳层进行压实。压实应从路基的两侧向中间进行,逐层递进,直至达到规定的压实度。压实时应注意避免过度压实和不均匀压实。 6. 养护:在水稳层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养护。养护时间一般为7-14天,期间应进行适当的浇水和保护,以保证水泥的充分水化和固化。 四、施工要点 1. 严格按照配合比进行施工,确保水稳层的强度和稳定性。 2. 施工时应注意控制水稳层的厚度,避免超厚或超薄现象的发生。 3. 施工过程中要做好施工记录和质量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施工中的问题。 4. 施工现场要保持整洁,及时清理施工垃圾和杂物。 水稳层施工工艺及方法是保证道路质量的重要环节,只有科学合理地进行施工,才能确保水稳层的强度和稳定性。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各个环节的协调和配合,确保施工质量和工期的要求。同时,施工现场要做好安全措施,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通过合理的施工工艺和方法,可以提高水稳层的质量和使用寿命,为道路的安全和舒适性提供保障。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及注意事项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及注意事项 水稳层是水泥稳定碎石层的简称,即采用水泥固结级配碎石,通过压实完成。许多性 质与混凝土相似,如厂拌法施工,从拌和机出料口出料至摊铺碾压完成控制在3h以内, 这就是初凝问题,又如初凝后7天内就不能有振动荷载出现,这就是养生强度增长问题。 Db33t836-2022《公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振动成型施工技术规范》是浙江省地方标准。请仔细阅读。 一、水泥稳定碎石作用原理 水泥稳定碎石采用级配碎石作为骨料,用一定量的胶凝材料和足够的砂浆体积填充骨 料间隙,并按嵌挤原理进行摊铺压实。其压实度接近压实度,其强度主要取决于碎石之间 的嵌入和锁定原理。同时,有足够的砂浆体积来填充骨料间隙。其初始强度高,强度随龄 期增长而迅速形成板体,具有强度高、抗渗性好、抗冻性好的特点。水稳水泥的用量一般 为3%∽ 7%,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可达1.5∽ 4.0%MPa,高于其他路基材料。在水稳定生存后,它在雨中不会浑浊,表面坚实。是高等级路面的理想基层材料。 由于水稳中含有水泥等胶凝材料,因而要求整个施工过程要在水泥终凝前完成,并且 一次达到质量标准,否则不易修整。因而施工中要求加强施工组织设计和计划管理,增加 现场施工人员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快施工进度,加大机械化施工程度,提高机械效率。 水稳的施工方法也符合现代化大规模机械化发展的方向。因而水稳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会 得到很快推广。 二、材料要求 水稳材料主要由粒料和灰浆体积组成。粒料为级配碎石,灰浆体积包括水和胶凝材料,胶凝材料由水泥和混合材料组成。 1.原材料 水泥:采用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宜采用初凝时间3h以上,终凝时间在6h以上。水泥作为集合料的一种稳定剂,其质量对集料的质量是至关重要的,施工时选用终凝时间 较长,标号较低的水泥。为使稳定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拌和、运输、摊铺、碾压以及保证 其具有足够的强度,不应使用快凝水泥、早强水泥以及受潮变质水泥。 一 粗集料:采用压碎值不大于30%,单个颗粒的最大粒径不大于37.5mm,有机质含量应 不超过2%的级配碎石。 细骨料:应使用碎石和干净天然砂加工过程中的细骨料,有机质含量不得超过2%。塑性指数小于6%,液限小于28%。混合材料可分为两类:活性和非活性。活性材料是指粉煤

图文水泥稳定碎石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要点(最新word可复制)

1.1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特点及普通规定 1.1.1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特点 水稳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及施工工艺成熟,材料来源广,具有强度高、养生期短、水稳定性好等优点。但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路面结构反射裂缝问题向来困扰着泛博道路工作者,为提高水泥稳定碎石材料本身的抗裂性能,主要有两种途径:①配合比设计采用振动成型骨架结构(基本不影响强度) 。②采用低剂量水泥稳定碎石(影响强度) 。对于路面基层,因其作为路面结构的主要承重层,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并具备板体好,水稳定性强等特点。因此,要求在不影响混合料强度的同时提高其抗裂能力。 半刚性材料基层按其组成结构状态分为骨架密实结构、骨架空隙结构、悬浮密实结构和均匀密实结构四种类型。所谓骨架密实型结构是以连续级配粗集料形成相互嵌挤的骨架,以水泥及细料填充骨架的空隙,形成一种骨架嵌挤密实结构的无机结合料。骨架密实结构采用振动成型设计方法,具有强度高、水泥剂量低等特点,可以较好地解决强度与抗裂能力之间的矛盾。为了减少基层的开裂,采用粗集料用量多、水泥用量低、强度高的骨架密实型水稳碎石基层是最好的选择。

表 4- 1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与其他基层回填材料的优缺点对照 1.1.2 普通规定 (1)采用集中厂拌混合料,采用摊铺机摊铺、压路机碾压的工 艺施工。 (2)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采用干质量配合比计算, 以集料为 100, 水泥剂量外加的外比表示。 (3)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施工期宜在冰冻(-3℃~-5℃)到来半 个月至一个月前结束,并尽量避免在高温季节施工。 (4)水泥稳定碎石结构层施工时,应遵循下列规定: ①配料应准确,拌和应均匀; ②混合料摊铺应均匀,减少离析; ③严格控制基层的压实厚度和高程,横坡应与面层一致; ④应在混合料略大于最佳含水量约 1 个百分点时进行碾压,直 到达到重型击实试验确定的不小于 98%压实度。 冷再生 可以充分利用铣刨 废料节省材料并有 利于环境保护 养生时间较长,而 且强度比普通水泥 稳定碎石偏低 580 水泥稳定碎石 工艺工序成熟,与 原结构层匹配,承 载能力强,造价低 养生时间较长,易 产生干温缩裂缝 280 C20 混凝土 强度很高,施工方 便 养生时间较长,易 开裂,相比水稳碎 石,性价比较低 480 ATB 具有很强的柔性和 变形能力,延缓路 面反射裂缝的发 生;与沥青混凝土 面层粘结坚固;无 需养生 全柔性路面在重型 施工车辆荷载作用 下易产生较大的车 辙 780 回填材料 优点 缺点 1m 3造价

水泥稳定碎石振动成型法试验及质量控制

水泥稳定碎石振动成型法试验及质量控制 一、前言 众所周知,对于水泥稳定碎石,其强度检测目前主要是通过摊铺现场取样制件、经标准养护后测定其无侧限抗压强度来实现,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质量也主要是通过试件的强度来评定。因此,如何在室内制作标准试件,使其强度更准确地反映现场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强度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从振动成型法设计方法的优势及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二、传统技术方法与振动型击实法的对比 1.传统技术方法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目前的水泥稳定碎石设计施工技术仍停留在90 年代初水平,已经跟不上交通发展和公路建设的需要一一试验方法问题。 重型击实方法:建立在80 年代末90 年代初,适应了当时施工机械水平(8〜12吨压路机)和交通状况; 静压成型法:试件与现场芯样工程性质相关性较差。矿料级配:难以形成骨架密实结构,镜面现象严重,层间结合差; 设计施工过程:强调抗裂性,实际操作却忽略抗裂性要求。 现有压实设备下,无需对施工工艺严格控制也能达到较高的压实度。但正是在压实度容易达到的情况下,基层的压实反而被忽视。 2.振动成型法的研究及应用以水泥稳定碎石这种具有代表性的半刚性基层材料进行振动压实试验研究,研究内容如下:

在满足强度标准前提下,提高材料抗裂性能。影响抗裂性能关键因素是水泥剂量,水泥剂量愈大,抗裂性能越差、强度越高。 在满足强度标准前提下,如何降低水泥剂量: ①高密度(平均为3.3%):可提高强度33%该措施也有利于抗裂性能; ②强嵌挤骨架密实级配:可提高强度11%,该措施也有利于抗裂性能。 加强施工控制,增强抗裂性能: ①尽量使施工接近于设计结果,加强检测; ②采取措施减少离析,确保工程质量均匀性; ③重视碾压与养生。 传统方法反映强度的准确率只有35.6%,不能有效的反映路面强度;振动成型法能更有效的反映施工现场的强度,准确率高达92.9%,更能有效控制施工的质量。 3. 抗裂型级配 3.1级配范围 强嵌挤骨架密实型矿料级配 3.2集料特性 (1)19mn筛孔通过量决定了骨架嵌挤状况和抗离析性能,过少难以形成骨架结构,过多容易离析; (2) 4.75mm筛孔通过量决定了混合料密实程度和影响骨架结构,过少难以对粗集料骨架空隙充分填充而形成骨架孔隙结构,过多则容易撑

浅谈道路工程水稳基层施工要点

浅谈道路工程水稳基层施工要点 摘要:水稳基层,是一个重要的基础性结构。本文结合实际工作,总结出道路 工程中水稳基层施工工序,从而保证道路工程更好更快发展。 关键词:水稳基层;工艺流程;施工要点 引言 水稳基层[1],全称为水泥稳定基层,指道路的基础,可分为水稳碎石基层和 水稳砂砾基层,在施工中一般为上下两层,是一个重要的基础性结构主要承受车 辆荷载的竖向力,并把面层传下来的力扩散到垫层或土基,基层应具有足够的强 度和刚度。基层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虽不如面层强烈,但也应具有足够的水稳定性,以防基层湿软后产生过大的变形,导致面层损坏。 一、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放样→立模培边→路床洒水→挂高程控制线→混合料的拌合和运输→混合料碾压→养护及成品保护 二、施工要点 2.1施工放样 (1)摊铺前,准确测放中线、复核高程、计算各处摊铺厚度。用石灰或滑石粉,放出基层边线,协调建设、设计单位增设混凝土侧模,同时作为路沿石的基础。其顶面高程按预留路沿石高度+3cm座浆计算,用轻型钢板支模浇筑,纵向 直顺、表面平整、高程留置准确;若无混凝土侧模,则用枕木立模取土培边,培 边土方用人工踩踏密实,高度与稳定土的虚铺厚度相同。 (2)雨水口处支模培筑土模,踏平整平,厚度与待摊铺基层虚铺厚度一致。 (3)摊铺前,将下承层表面洒水湿润,湿润程度以无积水、摊铺时保持湿润为度。 2.2混合料的拌合和运输 (1)混合料集中厂拌,严格控制水泥、石子等原材料质量;其中水泥应选用初凝时间大于3h、终凝时间不小于6h的32.5级或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火山灰硅酸盐水泥;拌合过程中对水泥含量的检验不少于2小时一次, 对级配检验不少于每2班一次,并形成记录。 (2)运输车辆的数量应以满足拌合出料与摊铺需要,并略有富余。装车时车辆应前后移动,保持装载高度均匀,以防离析;运输时采用覆盖,防止运输过程 中混合料水分损失或雨淋。 2.3混合料摊铺 基层混合料施工期的最低温度应在5度以上。摊铺时根据试验确定的松铺系 数控制虚铺厚度,每层摊铺虚厚不宜超过30cm。基层施工中严禁用贴薄层方法 修补表面。基层大面积摊铺前,需铺筑100~200m试验段,确定施工各项参数。 2.3.1挂线 (1)基层横向每分幅处,纵向每10m用钢钉或短木桩测设一高程控制点, 表面与下承层平齐。摊铺前沿分幅摊铺边缘挂设钢丝线或铺设铝合金杆,线或杆 高度按设计高程+虚铺高度假设。 (2)钢丝线端头用紧线器紧固每10m高程控制点处用可调式钢筋杆支撑稳固。铝合金杆单根长度6m为宜,用可调底座支撑,两杆对接处要平顺、紧密。 施工过程中,保持摊铺机高程感应器平顺、连续工作。 (3)摊铺过程中设专人对杆、线进行看护,防止机械、人工损坏导致高程失

路面水稳基层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路面水稳基层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摘要:在公路工程中,基层是不可或缺的结构,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 确保基层质量尤为重要。目前,国内高等级公路项目建设中,基层通常采用的是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此类基层归属于半刚性基层的范畴,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水稳定性、抗冲刷能力,收缩性好。为使基层的上述特性得以充分发挥,必须保 证施工质量。本文就公路路面基层施工质量控制方法进行研究。 关键词:路面;水稳基层;施工技术要点 引言 公路是由路基、底基层、基层和面层等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都不可或缺。基 层在整个公路结构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其质量直接关系到面层的平整度。 目前,我国一些公路在基层施工中采用的是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为确保基层的 作用得以全面发挥,应掌握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要点,从而保证基层的整 体质量。 1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是一种以级配碎石为骨料,以灰浆、胶质为填料的路面基 层工程技术。该工艺的基本原则是利用嵌挤锁接效应,使粉煤灰和稳定碎石得到 较好的凝固,并在挤压作用下形成一个稳定的整体,特点可以概括为承载力大, 稳定性好。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在前期具有很高的强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强度 也会随板料的形成而增大,从而达到公路工程承载能力的需要。同时,水泥稳定 碎石基层具有很好的抗渗性,遇雨后不会产生路面淤泥,从而确保路面的稳定性 达到标准。通过大量的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证明,水泥稳定碎石是一种非常重要 的基层材料,必须正确把握和控制水泥稳定碎石的施工工艺,这对于改善公路的 承载力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2水稳基层裂缝产生的原因

根据以往的公路施工经验总结,水稳基层裂缝的产生,主要原因如下:(1)原材料质量不达标。部分施工单位开展公路施工前,未能做好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对材料质量的重视度不足,没有设置专门的人员负责采购和质量管理,出现了材料供应不及时或者质量不达标等问题。与此同时,未严格按照规范组织开展材料质量检测与验收,对相关数据信息的掌握不足,使得质量不达标的材料被应用。除此之外,缺少对材料的有效管理,水稳基层的材料受潮后质量降低,无法达到材料的使用标准,最终影响到水稳基层的施工质量,引发裂缝问题。(2)水稳基层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不足。水稳基层施工期间,如果缺少裂缝防治的意识,忽略对技术操作要点的控制,例如碾压等,则会产生病害问题,影响到水稳基层的施工质量。(3)养护不及时。水稳基层裂缝问题的形成是一个过程,如果及时做好养护和处理,则可有效避免,防范问题的出现,不过养护不及时则会造成很多的问题。 3路面水稳基层施工技术要点 3.1原材料及配合比设计 水稳碎石基层施工材料进场前,需进行性能检验,检验达标的施工材料方可进场,同时严格根据施工要求正确储存施工材料。为保证水稳碎石基层的施工质量,需严格把控碎石、砂砾等施工原材料的质量。在选择施工原材料时,应严格控制超粒径材料比重、砂砾碎石级配、碎石风化料比重、砂砾含泥量等。根据相关规范与技术要求,合理确定水稳碎石基层各施工材料的级配,颗粒粒径不得超过37.5mm;根据相关规范要求,严格控制碎石压碎值。根据设计强度要求,合理控制细集料、粉料、水泥用量,避免出现基层裂缝问题。根据类似施工经验与公路工程实际情况,利用干法初次调试配比混合料、加工原材料;利用水洗法,提高公路工程设计标准匹配度与混合料级配通过率。 3.2混合料拌制 混合料拌制过程中采用精度较高的电子剂量装置对骨料、水泥以及水精确剂量,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将原材料放入到拌和机中,采用振动搅拌或两次拌和的方式进行生产,每台拌和机产量不小于500t/h,为了满足这一要求,冷料斗数量

水稳层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水稳层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料的颗粒组成和含水量都达到规定的要求。拌和时,要按照试验段确定的 生产配合比进行配料,使混合料符合级配要求。拌和过程中,要经常抽检其 含水量、灰剂量并及时反馈、调整,确保出料质量。拌成的混合料要尽快运 送到摊铺现场。车上的混合料应覆盖以减少水分损失。 水泥剂量 控制 水泥剂量是影响基层质量和施工的主要因素。过少则形成不了强度,过大则不经济且易产生纵横向裂缝,从而引起沥青面层的相对应的反射裂 缝;水泥的实际使用量应控制在5-7%(底基层3-4)范围内为最佳,可做 到经济合理,精益求精,以确保工程质量。 严格控制 作业段长度

从摊铺到碾压结束,应特别注意时间的控制,即不宜超过水泥的终凝时间。施工单位往往对此控制不严,以致于水泥已过终凝期而重型碾压尚 未完成,严重降低了基层的强度。因此必须确定适当的作业段长度,采用 流水作业法,各工序紧密衔接,尽量缩短从拌和到碾压的时间。一般情况 下,每一流水作业段长度以200m为宜。 含水量控 制 根据施工地区气候、季节特点,合理调节含水量,必要时可采用“二次洒水工艺”,即拌和时略小于最佳含水量,在初压后二次洒水补足的方法, 这样不仅有利于混合料拌和均匀,也避免了由于初期水分过多在成型后易 出现干缩裂缝的缺陷 碾压控制 碾压密实是施工中一道很严格的工序。在碾压过程中按照“稳定—振动—收面”,和“先轻后重,先慢后快,先边后中”以及“初压→振压→重压→ 稳压”的原则进行阶梯型碾压,碾压长度不小于50m。初压使混合料相对

稳定,便于整型;振压使水泥分布均匀,粒料组合密实;重压使基层达到 最佳密实度,获得足够的强度;稳压则进一步使表面粒料稳定,并消除重 压时产生的轮辙。 压实后表面应平整无轮迹或隆起,路拱符合要求。如未经压实或部分压实的混合料未扰动地放置2小时以上或被雨淋湿的部分,均应清除更换, 并不得重新利用。压路机压不到的地方,采用振动夯板、手夯或机夯作业。 养生 每一段碾压完成且自检压实度合格后,立即进行养生,不能延误。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采取覆盖土工布或麻袋片的方法,增强保水性能,提 高养护效果,也可以用草袋等,覆盖后用洒水车洒水,根据覆盖物表面含 水情况确定洒水周期;在养生中特别应注意对两个侧边的养护,通常养护 不宜少于7天,在养生期间应封闭交通,严禁车辆通行;养生期结束后应 立即覆盖物及浮土杂物,喷洒透层油(乳化沥青),待2小时后,均匀洒铺

水稳施工注意事项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注意事项 (1)材料要求 水泥稳定层所用的材料必须满足规范或规程的要求。稳定层采用的碎石应洁净,坚硬,有菱角,级配连续。集料级配应满足《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中级配的规定。针片状颗粒含量小于20%。拌制稳定层的水泥含量为5%,不宜采用早强性水泥,在本工程中拟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剂量通过配合比试验确定。水泥稳定碎石层各材料需结合实际进场材料确定配合比。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含水量,拌和时含水量要比试验时的含水量略高,具体资料要根据现场的试验确定,主要是抵消水稳在运输过程中的水量损失和摊铺过程中的蒸发损失。 (2)拌合、运输 我们采取集中拌合料用于施工,拌合时要严格执行配合比,拌合要求均匀一致,无夹生现象,(即拌合不均匀常出现的花白料)运输时间短,避免离析、干料现象发生。 (3)摊铺和碾压 水泥稳定层在摊铺前要对基层的质量进行复验,符合分项工程质量要求后,方能进行水泥稳定碎石层的摊铺。 摊铺一般采用机械摊铺,最好是整幅摊铺成型,避免纵向接缝的产生。摊铺时,严禁用四齿耙,严禁抛撒,摊铺成型后,设一个二组跟在压路机后面,及时消除粗集料带或蜂窝,并及时补充细混合料,摊铺平整。在摊铺过程中应注意进场的混合料是否达到设计要求,是否拌合不均匀,以及配合比是否合格,出现不合格产品禁止摊铺及时联系拌合站进行退料。 摊铺过程中注意电脑的保护工作,以及在施工中控制摊铺的厚度调两边的电脑应当两侧同时调或调的高度一致避免出现两边高程不一致的情况出现。 摊铺时抛高度要根据试验试验路段和以往的施工经验进行确定,严禁贴层施工,摊铺时应掌握“宁高勿低,宁铲勿补”的原则,严禁用齿耙拉平或抛撒。摊铺后的混合料必须在2小时内碾压完毕,采用与压实度相匹配的振动压路机进行压实,边缘及井周用小型震动碾或人工夯实。碾压时要先静后振,先边后中,轮迹应重叠二分之一轮宽以上。最后用三轮压路机进行跑光,轮迹重叠三分之一轮,碾压遍数根据现场试验路段确定,严禁在刚压实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进行压路机或送料车的转弯、调头、急刹车等,保证基层质量。混合料的碾压时间应掌握在接近最佳含水量时进行,天气炎热、蒸发快时,摊铺时间应避开中午时间。基层未铺封层时,禁止开放交通并保护表层不受污染和破坏。施工车辆应缓慢行驶,行驶速度不大于30km/h。 人工摊铺时应注重离析料的找补工作,避免出现蜂窝麻面现象影响水稳的压实度。 养护措施 养生水泥稳定层碾压成型后,应注意早期养护,以利强度得到正常发展,特别是在施工后1周内,水稳表面要保持湿润,拟采用覆盖麻袋湿冶养护方式,每天至少洒水2—3次,。养生期间严禁一切车辆通行 (5)质量控制措施 ①平整度可以通过两侧立模来保证,并在路中间位置每10m打一高程桩,设立方格网,以利及时检测和发现偏差情况。 ②每层初压后用3m铝合金直尺检查平整度或采用水准仪进行高程的复测,及时进行铲修、整平、低凹处应翻松后修整,翻修深度不得小于10cm。 ③接缝处理,车行道采用半幅施工,要采用阶梯斜接接缝。上下层的接缝要错开。天气炎热时在已施工的接缝处最好撒上水泥素浆增加其粘结,横向接缝亦采用垂直接缝形式,严禁斜

水稳施工工艺控制要点

1、摊铺前进行测量定位,填筑区域两侧直线段按10m间距,曲线段按5m 间距设置钢筋桩作为控制桩。 2、根据控制桩放出摊铺边线,安装20cm高槽钢作为模板,槽钢用1m间距钢筋桩支撑固定,模板支撑必须牢靠。 3、根据设定的松铺系数计算松铺高程后,在控制桩上挂设钢丝绳基准线。钢丝绳要拉紧保证线形顺直,施工时要防止作业人员扰动钢丝绳,摊铺前及时进行高程、横坡等各项指标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施工中分摊铺前、摊铺后、碾压后每施工约20m测量1次断面高程,测量长度不少于200m检测后的数据用于调整后面施工的松铺厚度等控制指标。

1、集料、水泥各项试验指标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已完成审批。 2、混合料拌和之前,试验人员需测定集料的含水率,确定混合料的施工配合比,拌和的水泥稳定碎石含水量不宜超过最佳含水量的% 3、开始搅拌后,在拌和机投料运输带上取样或对水泥稳定碎石取样检验,检验其配合比、集料级配、含水量、水泥含量是否变化。正式生产之后,每1 2小时检查一次拌和情况,抽检其配比、集料级配、含水量、水泥含量是否变化。高温作业时,早晚与中午的含水量要有区别,要按气温、气候变化及时调整。 4、混合料采用重型白卸车运输,运输车辆一定要满足拌和机出料与摊铺数 量需要,并略有富余,确保摊铺机前至少要有3辆车等候卸料。运输车辆进行 统一编号,号码醒目而固定,装料前应将车厢清洗干净。 5、混合料运输过程中应用毡布进行覆盖,尽量减少水分损失。 6、混合料进场后,及时取样检测其含水率,并对混合料含水率进行动态调整,保证碾压时。

1、根据摊铺机施工宽度及路面设计宽度合理布置摊铺幅数,一般辅路、非机动车道按一幅摊铺,主车道按两幅摊铺。主车道摊铺时,首、末次摊铺长度100E中间倒幅摊铺长度按200m控制,确保接缝处混合料从拌和到压实成型在小时内完成。 2、摊铺速度控制在~ min,摊铺机连续、匀速前进。摊铺机后设6名工人配合,消除粗、细集料离析现象,并采用水泥砂浆对模板边缘地带进行修整, 确保边缘处平整。 3、摊铺50m即进行碾压,做到摊铺一段,碾压一段。分多幅摊铺时,第一幅摊铺后,搭接处预留50cm不碾压,待第二幅摊铺后搭接处一同碾压。 4、碾压先用振动压路机由低侧向高侧行返静压1遍(为防止碾压中模板变形造成边缘塌陷,模板边缘附近1m范围行返静压2遍),时速约h;然后轻振行返碾压2遍,时速h;再重振碾压行返碾压3遍,时速h;最后用胶轮压路机行返碾压2遍收光。碾压后及时检测其压实度,如压实度不够,增加碾压遍数至压实度合格。 5、碾压时两相邻碾压道重叠30~50cm碾压接头处为阶梯形,每次碾压接头错开〜1m;压路机倒车换档平顺进行,不得在已完成的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掉头或急刹车;碾压过程中,如含水量过大或过小,可适当晾晒或洒水后再进 行碾压。 6、正常摊铺过程中一般无纵、横向接缝,由于特殊原因超过或每天收工之 后,需要设置接缝。接缝处人工将末端混合料弄整齐时 ,并挖成台阶型,下次摊铺在接缝断面上洒水湿润后再进行摊铺碾压。

试析基层振动成型法施工技术

试析基层振动成型法施工技术 伴随着我国重载交通的快速发展,以及半刚性结构自身的缺陷,很多半刚性基层早期破坏现象十分严重。在重型载荷的反复作用下,产生了裂缝、唧泥等现象,破坏了路面结构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导致路面强度大大降低,影响路面的使用性能。为克服工程建设中这一难题,在浙江、江苏等省市推广的振动成型法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工艺,利用振动压实试验仪,对原料从材料组成比例、最大干密度及最佳含水量,以及各项性能都进行了优化。与传统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相比,其减少了20%的水泥用量,配合比增加了粗骨料的量,且采用振动碾压法,形成骨架密实结构,不仅没有影响抗压强度,还具有极强的抗裂性能,能够适应重载运输发展的需求,有利于提高路面的整体性能,增加路面使用寿命。 1、振动成型的施工技术要求 1.1、原材料的质量要求 (1)水泥 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都可用于拌制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宜采用32.5或42.5级缓凝水泥,不应采用早强水泥,受外界影响而变质的水泥不得采用。水泥各龄期强度、安定性等应符合规定;水泥初凝时间应不小于3小时、终凝时间不小于6个小时。 采用散装水泥,在水泥进场入罐前,要停放七天,安定性合格后才能使用;夏季高温作业时,水泥温度不能高于50℃,否则,应采用降温措施。 (2)碎石 碎石的最大粒径为31.5mm,宜按粒径9.5 mm~31.5mm、4.75mm~9.5mm、2.36 mm~4.75mm和0~2.36mm四种规格备料。 碎石压碎值应不大于28%;粗集料针片状含量应不大于18%(宜不大于15%);4号料中0.075mm通过率应不大于20%(宜不大于18%);碎石中小于0.6mm的颗粒必须做液限和塑性指数试验,要求液限小于28%,塑性指数小于9。合成碎石的颗粒组成应符合表1的规定。 (3)水 凡饮用水皆可使用,遇到可疑水源,应委托有关部门化验鉴定。

水稳施工的一些注意点

当今,国际上的沥青路面通常有两种典型的结构:一种是欧美、日本等国采用的柔性基层沥青路面;另一种是法国、南非等国采用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目前我国公路普遍采用了半刚性材料作为基层材料,主要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和底基层。为了减少水稳基层干缩和温缩裂缝,克服路面水损害,必须在水稳基层施工中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原材料 1.水泥 控制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水泥宜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32.5级的水泥,3天胶砂强度应大于 18MPa。受潮、变质的水泥不得采用,水泥各龄期强度、安定性等应符合规定;水泥初凝时间应大于3h,终凝时间不小于6h。避免因水泥标号过低使得用量偏多而产生较多的反射裂缝。(注:2008年6月1日起新水泥规范中去掉了32.5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最低级别为42.5级) 2.碎石 (1)碎石的最大粒经不超过31.5mm,宜按粒经9.5~31.5mm、4.75~9.5mm、2.36~4.75mm 和0~2.36mm四种规格备料。采用四种规格备料,尤其是将0~2.36mm集料区分开,对合成级配 0.075mm筛孔通过率的控制具有重要作用。 (2)碎石压碎值应不大于28%,粗集料针片状含量(1:5)应不大于18%,碎石中小于0.6mm 的颗粒必须做液限和塑性指数试验,要求液限小于28%,塑性指数小于9。 二、混合料组成设计 1.取工地实际使用的集料,分别进行水洗筛分,按颗粒组成进行计算,确定各种集料的组成比例。为保证配制出的混合料具有较好的抗裂性能以及施工时减少离析的产生,建议配合比设计时级配曲线按正“S”形调整。4.75mm以上筛孔通过率宜处于级配范围中值与上限之间, 2.36mm以下筛孔通过率宜处于级配范围中值与下限之间,0.075mm筛孔通过率宜不超过3%,2.36mm筛孔通过率宜不低于20%,4.75mm 筛孔通过率宜不低于32%。 2.为减少基层裂缝,必须做到三个限制:在满足设计强度的基础上限制水泥用量;在减少含泥量的同时,限制细集料、粉粒用量;根据施工时气候条件限制含水量。具体要求水泥剂量宜不大于4.5%(建议用高强度水泥,可减少水泥剂量)。集料级配中0.075mm以下颗粒含量不大于3%,含水量宜不超过最佳含水量的1%。 3.水泥稳定碎石7d浸水无侧限抗压强度代表值应满足基层3.5~ 4.0MPa,底基层为2.5~3.0MPa,这样既保证足够的强度,也避免因强度过高产生较多反射裂缝。基层与底基层强度差异小,有利于减小接触界面上的剪应力。 三、施工过程控制 1.拌和

水稳基层首件施工总结

水稳碎石基层首件工程施工总结 为了保证工程质量优质,质量目标明确,减少盲目施工。我部2015年7月12日完成了合同段内的水稳碎石基层首件工程,对我合同段改正完善不足之处,使后续基层施工标准化、规范化,从质量、安全、进度上得到有效地保证。 一、工程概况 选定我合同段ZK7+440-ZK7+540左幅和ZK7+340-ZK7+440左幅作为 水稳基层首件工程。水泥稳定碎石下基层设计宽度为11.55m,上基层设计宽度为11.45m,厚度均为18cm。 施工配合比为水泥:集料=4.5:100(16-31.5mm碎石:10-20mm碎石: 5-10mm碎石:0-5mm碎石=5:45:21:29),厂拌法施工时,施工水泥 剂量增加0.5%,即水泥掺含量为5%,理论最大干密度为2.355g/cm3,最佳含水率为:5.0%。 二、首件工程的目的 1、通过试拌,确定水泥稳定碎石拌合站的拌合方式、拌合时间以及拌和产量等性能参数; 2、验证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施工方案及其合理性、可行性; 3、检验用于施工的集料配比、水泥剂量及混合料的松铺系数; 4、确定压实机具组合类型,压实顺序、碾压速度及碾压遍数等; 三、施工工艺 1、施工工艺流程 下承层清理、处理→测量放样→打钢桩挂线、边部支挡→下承层表面

洒水湿润→摊铺→高程测量→初压→复压→终压→检验→养生 2、准备下承层 基层施工前对已验收合格的底基层进行养生后外观检查。对于层皮及松散处应刮除,在摊铺基层前由人工用水稳混合料提前找补平整。检查处理完成后的下承层标高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以保证基层厚度满足设计要求。 在进行水稳铺筑前视路面干湿情况进行适当洒水,以工作面湿润没有积水为度。 3、测量放样 首先对中桩进行复测,每10m、20m桩作为控制桩,并在两侧路肩边 缘处设置指示桩,选定出检测断面及观测点的位置,同时进行水平测量,在中桩指示桩上标注出基层集料摊铺后的松铺顶面高程,架设钢丝线控制标高和边线。采用φ3钢丝,用紧线器拉紧,拉力不小于0.8-1KN,挠度小于2mm。为了避免由于基准钢丝绳的垂度影响路面基层的平整度,钢支柱 的间距不大于10m,并用紧线器拉紧,同时防止现场作业人员扰动钢丝绳,以免造成摊铺面的波动。 松铺系数按1.25(摊铺厚度为22.5cm)进行施工放样。一般路段挂线施工时,距路面中心线0.65m处挂线做为基层内侧边线;距路面中心线13m 处挂线作为基层外侧边线。 4、边部支挡 内侧中央分隔带处利用木方支挡,下层水泥稳定碎石距道路中心线0.65m处支设木方,上层水稳碎石距中桩0.75m处支设木方。 外侧下基层距中桩12.2m处培土路肩:土路肩线型直顺,内侧垂直并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