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同步培优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精品教学课件 第4章 居民与聚落 第3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精品教学课件 第4章 居民与聚落 第3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市。
关闭
C
解析 答案
快乐预习感知
3.下图属于乡村聚落中的哪种类型?(
123456
)
A.农村 B.林场 C.牧村 D.渔村
C
关闭
答案
快乐预习感知
123456
4.下列各地区,聚落分布密集的是( )
A.高山地区
B.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
C.热带雨林地区 D.荒漠地区
关闭
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自然条件优越,聚落分布密集。
关闭
B
解析 答案
快乐预习感知
5.下列世界文化遗产中,不属于中国的是( A.丽江古城 B.平遥古城 C.皖南古村落 D.威尼斯城
123456
)
威尼斯城位于意大利。 D
关闭 关闭
解析 答案
6.连线题。 A.我国西双版纳 B.北极地区因纽特人 C.我国黄土高原 D.东南亚国家民居 E.西亚的民居
快乐预习感知
一二
快乐预习感知
一、列表比较乡村和城市的差异
聚落 乡村 城市
人口 密度 小

交通
建筑 形式
欠发达 平房 为主
楼房 发达 为主
服务 机构 少

经济 生产劳 状况 动方式
耕作、 欠发达 放牧、
捕鱼等 工业、 发达 服务 业等
聚落 空气 规模 质量 小 清新
大 污染重
快乐预习感知
一二
【例1】 读城市和乡村景观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就地取材,搭建成竹楼,通 风防潮 厚墙隔热,小窗减少白天 热风进入 上层住人习感知
【例2】 “墙体相对单薄,门窗开得较大,并建有较完备的排水系 统。”这种房屋主要分布在( )
A.高温多雨的地区 B.寒冷多雨雪的地区 C.温暖干燥的地区 D.温暖多雨雪的地区 解析:墙体厚度与气温相关,一般来说,气温越高,墙体越薄;门窗开 得较大是为了通风散热;多雨地区要建有较完备的排水系统 。 答案:A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共67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共67张PPT)

②厚墙小窗的房屋
③水城
D.威尼斯
E.北京 F.西亚地区
④高架屋
⑤冰屋 ⑥窑洞
重庆坐落在嘉陵江与长江的汇合处,石家庄是
个铁路枢纽城市,影响这两个聚落形成的最重 要因素是(
C
)
A.平坦的地形 B.优越的气候
C.便利的交通
D.丰富的资源
东南亚的中学生马莉娅和西亚的中学生伊斯梅尔是网 上结识的好朋友,在网上她们各自晒出了自己的家乡 照片。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团块状
条带状
比较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在景观上的差异
比较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在景观上的差异: 道路 学校、商 有无 农田、 其它 房 修建 店、医院 果园、 屋 差异 鱼塘 的多少 情况 自然景观 改变的大 小
低 而 村疏

窄, 少, 简单 落后


人少 农业为主, 聚落规模 小

高 发达 而 完善 市 密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聚落可以分为乡村和城市两大类,按照
这种划分,图中A、B、C三处聚落属于 乡村聚 落,三处聚落的选址从交通因素分析,共同 点是 沿河分布,地势平坦
(2)A、B、C三地最可能优先发展为城市的 B 是 ,理由是 该地处在两河
交汇处,地域开阔、交通便利,有利于 人员和物资的集散.
述,属实的是(
C

A.乡村人口稀少,村落中房屋比较密集
B.乡村人口较少,村落中的房屋较分散, 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C.低矮的石墙草房,比较密集、原始
D.双层木楼或竹楼,长达200米
乡村聚落类型与人们从事的生产活
动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A.农村——放牧
C

B.牧村——伐木
C.渔村——捕鱼 D.林场——种植

2022年秋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第三节 人类的居住地—群落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

2022年秋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第三节 人类的居住地—群落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

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水城威尼斯属于下列哪个国家()A意大利 B德国 C法国 D瑞士思路解析:水城威尼斯在意大利。

中国的“水城”是苏州。

答案:A、牧村、____________、林场等不同类型,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工作。

思路解析:上述乡村聚落的类型是按照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形式来划分的。

乡村中以种植业为主的是农村,以畜牧业为主的是牧村,以渔业为主的是渔村,以林业为主的是林场。

答案:农村渔村工业服务、气候、____________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点。

思路解析:早期的聚落是人们自由地选择到的最优良的自然环境,所以,它体现着地形、气候、资源等这些最基本的、最直接的影响人们生活、生产的因素。

答案:地形资源相互作用的结果。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大力保护具有的____________传统民居。

思路解析:传统聚落反映着这个地方的人们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历史,是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有着广泛的欣赏价值和研究价值,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很多已经作为文化遗产被保护起来。

答案:人类活动自然环境民族特色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一般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世界大约有一半的人住在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聚落是人们的集中居住地,也是人们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按照规模和生产活动形式的不同,分为乡村和城市两种形式。

答案:聚落乡村城市城市2下列哪些条件不利于聚落的形成与发展()A水源充足 B交通便利 C自然资源丰富 D崎岖山地思路解析:聚落的形成和发展需要良好的地形、气候、资源的支持。

答案:D3四合院是以下哪个城市民居建筑的代表()A天津 B北京 C上海 D南京思路解析:四合院是北京的标志性建筑,现在四合院旅游方兴未艾。

答案:B4城市聚落与乡村聚落相比较,其主要差异是()A宗教信仰 B人口的生活方式C人口的职业构成 D人口的性别构成思路解析:城市和乡村的差别,主要在人们的生产方式上,也就是人们的职业构成上。

2023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023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作用与目的:
-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聚落知识点和技能。
-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2. 课程平台:人教版地理教材、教学课件、教案、学生作业模板等。
3. 信息化资源:网络搜索引擎、在线地图服务(如谷歌地图、地图等)、地理相关教育网站和视频资源。
4. 教学手段:讲解、问答、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图片展示、实地考察、互动游戏等。
五、教学实施过程
1. 课前自主探索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教师活动:
-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2)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聚落与环境的关系,提出改进聚落发展的建议。
(3)进行地理实践活动:如制作聚落模型、设计理想城市等,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4)撰写研究报告:鼓励学生针对感兴趣的聚落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撰写研究报告。
(5)分享学习心得:组织学生分享自己在拓展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促进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3.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学习本节内容时,学生可能会对聚落的形成和发展的复杂因素感到困惑,特别是在理解聚落与环境的关系方面。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地理专业术语的理解和运用存在困难。在实践调查环节,学生可能会遇到如何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的挑战。
四、教学资源
1. 软硬件资源:教室内的多媒体投影仪、计算机、打印机、地球仪、地图、白板、黑板等。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第三节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第1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第三节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第1课时)教学设计
培养学生的读图和归纳能力
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的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懂得珍惜和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
课堂小结
39’12”-44’31”
通过这节内容的学习,你知道或了解了关于聚落的哪些方面的知识?(学生归纳总结
六、教学流程图
一、新课导入(进入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
1.乡村和城市的景观差异;
2.聚落与环境;
3.聚落的发展和保护。
教学难点: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解决措施: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学生小组合作探究
五、运用的能力点
能力点1:
能力点2:
能力点3:
六、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起止时间(’”- ’”) (按照完整视频的时间
点)
环节目标
显示:“北极地区因纽特人的冰屋”、“我国黄土高原上的窑洞”、“我国内蒙古自治区的蒙古包”景观图。
学生阅读回答:
1、这些聚落与当地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从不同角度记录了当时的历史、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是我们了解当时人们生活情况的一部“百科全书”
2、为了更好的保护和挽救这些人类的无价之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教学设计
一、基本信息
学科
地理
章节
第四章第三节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时
第1课时
课型
新课
年级
七年级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运用图片说出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2.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学会分析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获奖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获奖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举例分析聚落的形成、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能够分辨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了解他们的景观差异。

3.能够辩证的认识保护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生态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1.聚落的形成、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分辨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了解他们的景观差异。

三、教学难点:聚落的形成、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收集中国自然与传统人文旅游景点的图片;制作PPT教学课件。

五、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内容:“聚落与环境”“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在上课前我们先来做个小游戏,请同学们从这几幅图片中把你的“家”找出来。

[教师]多媒体课件展示:城市、乡村聚落的景观图,山地、平原的景观图,沙漠、绿洲的景观图。

[学生]竞相发言,阐述自己的观点。

[教师]你们回答得很好,都觉得降水较多的平原地区是我们的“家”,但是实际情况到底如何?那就让我们从教材中寻求答案吧![板书]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二、展示学习目标,解读学习目标三、学生独立自主学习1、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和,由于劳动生产方式2、由于自然条件不同,聚落形态也不相同,有的聚落在平原地区呈状,有的聚落在河流、山麓、谷地等呈状。

3、目前世界上许多部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例如,法国巴黎的沿岸,意大利的,我国陕西的、云南省的,安徽省的,澳门的。

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小组代表展示自学成果四、小组合作学习1、在那些地方容易形成较大的城市?2、分析下列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五、课堂检测(多媒体展示下列各题,学生抢答,小组计分。

)1、不同地区的聚落有较大差异,其主要原因是()A.地理位置B.建筑风格的差异C.风俗习惯的差异D.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差异2、有利于聚落形成的因素是()A.地势平坦B.地形崎岖C.资源贫乏D.交通不便3、内蒙古草原群众多居住()A.竹楼B.冰屋C.蒙古包D.窑洞4、关于影响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是()A.在一些河流的中上游的河谷两岸地区,聚落分布比较密集B.在河流下游三角洲地区易被海水淹没,聚落分布比较分散。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4.3人类的聚居地——聚落(2024版新教材)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4.3人类的聚居地——聚落(2024版新教材)

A.甲 B.人
C.丙 D.丁
9.关于聚落的发展与保护,说法正确的是( C)
A.随着社会的发展,所有旧的聚落建筑都应全部拆除,建新 的聚落建筑。
B.在聚落的发展中,所有旧的聚落建筑都保存下来作为历史 人化纪念,新的聚落建筑另辟新的人地。
C.处理好聚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是全人类共同人临的问题。
D.处理好聚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是各个国家人人的事情,与 其他国家人关综合题。
下图为我国某地聚落景观,当地居人以茶树种植为主业。读图, 完成第1题。
1.该景观的聚落形式及判断理由是( C )
①城市 ②乡村
③从事农业人产
④从事人农业人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右图为《清明上河图》的苏绣作品(局部),反映了北宋都城汴梁(今 河南开封)的繁华人貌。读图,完成2~3题。
乡村 低 矮 少 少

城市

人 多多

人然景观改 变人人


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所,也是人们进人劳动 人产和社会人活的场所。
耕作乡 村景观
乡村聚落
耕作→农村
放牧→牧村
捕人→渔村
人产人式不同
伐人→林场
乡村聚落的类型不同
城市聚落
人活在城市聚落中的人们,从事哪些劳动呢?





人结:


1
2


3.特人人居与人然环境的关系。
练人练 根据资料,分析人亚的人居与当地人然环境的关系。P83
墙厚 窗人
厚墙:减少传人的太阳热量 窗人:减少吹进的热人
炎热、 人燥
人亚的人居
练人练 根据资料,分析东南亚的人居与当地人然环境的关系。P83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同步练习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122123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同步练习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122123

5.在许多国家,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已经得到空前的重视,下列做法不正确的 是( ) A.减轻旅游活动对文化遗产的破坏 B.控制工业污染对历史性建筑物、雕塑和壁画的侵蚀 C.在著名文化遗产周围禁止修建高大的现代建筑物 D.在故宫里面建大型商场以吸引游客 答案 D 目前,人们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主要措施有不乱涂乱画、控制工业污 染、在著名文化遗产周围禁止修建高大的现代建筑物等。在故宫里面建大型商 场会破坏故宫的建筑,也会破坏环境氛围。
5.聚落的形态
聚落形态 分布地区
聚落特征
团块状 条带状
平原地区
聚落规模较大,人口众多,房屋密集
沿着河流、山麓、谷地 在山区,有的聚落沿山麓、谷地延伸,呈条带状;在一些平原地区, 为了靠近水源,沿河流发展成带状聚落
例1 (2017甘肃兰州中考)读我国某地聚落景观图,完成下题。
当地民居屋顶较陡,与之相关的条件是 ( )
例2 作为古都之一的北京,保留有众多的胡同,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对这些胡同 应该 ( )
A.全部拆除 C.根据建设需要拆除
图4-3-4 B.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 D.有选择地保护和改造
解析 一方面,北京胡同保存有丰富的传统信息和历史文化内涵,该建筑本身既有 历史文化价值,又在构成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中具有不可分割的整体价值;另一方面, 目前北京旧城内传统四合院、胡同的整体保存状况与北京首都的国际地位极不 相称。因此,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对这些胡同既不能盲目拆除,也不能原封不动地 保留,而是要有选择地保护和改造。 答案 D
图4312聚落的分布图4323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典型民居自然环境特征民居的建筑特点北冰洋沿岸因纽特人的冰屋气候严寒用冰块构成的小屋低矮无窗户保温效果好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的窑洞黄土具有直立性气候干燥利用黄土直立性的特点挖掘而成我国云南西双版纳的竹楼终年高温潮湿多雨多虫蛇就地取材用竹子建成便于通风散热西亚地区的村庄终年高温干燥厚墙小窗隔热防沙效果好东南亚的高脚屋炎热多雨双层木楼或者竹楼上层住人下层放杂物北京的四合院冬冷夏热降水较少东西南北四面房屋围在一起大门开在一角墙体厚屋顶坡度小新疆的平顶房屋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昼夜温差大屋顶是平顶能够晾晒作物和乘凉分析聚落建筑与自然环境关系的方法方法技巧1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城市聚落的发展
01
02
03
经济发展
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市聚 落的发展,因为经济活动 需要人口聚集,同时也需 要各种设施和服务。
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进程是指农村人口 向城市转移,城市化的发 展促进了城市聚落的发展 。
社会进步
随着社会进步,人们对生 活品质的要求提高,这也 促进了城市聚落的发展。
城市聚落的特点与分布
04
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聚落形态与地理环境
聚落的形态和分布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例如,山地地区的聚落多位于山谷 地带,而河谷平原地区的聚落则多分布于河流沿岸。
聚落发展与自然资源
自然环境中的资源,如土地、水源、矿产等,对聚落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制约 作用。例如,水资源丰富的地区更适合发展农业,从而形成较大的村庄或城 市。
聚落与社会经济的关系
经济发展与聚落演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聚落也会发生相应的演变。例如,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 城市化的进程加速,许多农村聚落逐渐演变为城市聚落。
聚落类型与社会经济特征
不同类型聚落的居民的社会经济特征也有所不同。例如,城市聚落的居民往往拥 有更高的收入和更高的教育水平。
聚落与文化的关系
护和修缮。
传承与创新
在保护文化遗产和历史名城的 同时,注重传承与创新相结合 ,实现历史文化在新时代的发
扬光大。
政府规划与建设
政府对乡村聚落进行规划和建设,推动农村现代化和城镇化,提高农民的生活水 平和幸福感。
乡村聚落的特点与分布
特点
乡村聚落规模较小,人口较少,房屋建筑多为木结构或土胚 房,居民职业以务农为主,生活节奏较慢。
分布
乡村聚落多分布在平原、盆地、河谷等地区,呈分散或集聚 的分布形式。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课件精品PPT(共37张PPT)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课件精品PPT(共37张PPT)


4.历史上东西方香文化交流不可谓不 繁盛。 隋唐时 期,许 多波斯 商人以 贩卖香 药为职 业,收 售由西 域经海 上运来 的香药 ;同时 ,许多 朝鲜留 学生来 到中国 ,将中 国的香 文化传 入朝鲜 ,再由 朝鲜传 入日本 。

5.中国传统香道讲究香品的品质、器 物的精 美、程 序的考 究,直 至精神 境界的 提升; 西方自 从香水 出现以 后,人 们慢慢 习惯使 用香水 掩盖体 味,彰 显个性 和品味 ,直至 成为身 份地位 的象征 。
西亚热带沙漠地区的房屋具 有墙厚、窗小的特点。
东南亚 的民居
在东南亚热带地区,乡村聚落中 常见双层木楼或竹楼,下层空着 或放杂物、养牲畜,上层住人。
黄土高原 你还知道哪些有特色的民居? 它们与当地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
气候干燥,冬冷夏热, 黄土深厚直立。
草原地区 适应游牧生涯,搭盖迅速。
因纽特人 就地取材,防风保暖。
A.便利的交通
B.平坦的地形
C.自然资源贫乏 D.水源充足
2.城市聚落居民主要从事的工作是( B )
A.耕作业和畜牧业 B.工业和服务业
C.渔业和林业
D.副业和建筑业
3.下列名胜古迹中,未被列入《世界遗产 名录》的是( A )
A.海南三亚 B.山西平遥古城 C.皖南古村落 D.云南丽江古城

1.同其他林木相比,竹子颇有一些 独特之 处,如 虚心、 有节、 清拔凌 云、不 畏霜雪 、随遇 而安等 等。这 些特点 ,很自 然地与 历史上 某些审 美趣味 、伦理 道德意 识发生 契合, 进而被 引入社 会伦理 美学范 畴,成 为君子 贤人等 理想人 格的化 身,并 对中国 传统文 化的发 展产生 深刻的 影响。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教学设计:2024秋季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聚落的概念,识别不同类型的聚落,了解聚落的形成条件和发展变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聚落图片和案例,培养学生空间思维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对人类居住环境的关注,培养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聚落的概念和类型。

•聚落的形成条件和发展变化。

教学难点•理解聚落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的关系。

•分析聚落发展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教学资源•聚落类型图片和多媒体展示。

•案例分析材料,包括城市、乡村聚落的例子。

•小组讨论题卡。

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利用多媒体展示聚落图片和案例。

•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聚落的形成条件和发展变化。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聚落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的关系。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情境创设:播放一段关于不同聚落(城市、乡村)的短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你看到了哪些类型的聚落?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问题导入:提出问题“什么是聚落?聚落是如何形成的?它们会如何发展变化?”引出新课主题。

新课教学1.聚落的概念和类型2.•简述聚落的定义,强调聚落是人类居住的场所。

•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类型的聚落图片,引导学生识别并分类(如城市、乡村、集镇等)。

•逐一介绍每种聚落的特点,包括人口规模、建筑风格、经济活动等。

3.聚落的形成条件4.•提出问题:“聚落为什么会在这里形成?有哪些条件促成了聚落的形成?”•引导学生分析自然环境(如地形、气候、水源等)和社会经济(如交通、资源、政策等)对聚落形成的影响。

•分组讨论:选取一个具体聚落,分析其形成条件。

5.聚落的发展变化6.•简述聚落的发展变化过程,包括初期形成、逐渐扩大、功能分化等阶段。

•利用多媒体展示聚落发展变化的案例,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其原因和影响。

•小组讨论:预测一个聚落未来的发展趋势,并说明理由。

2022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2022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知识点1 聚落与环境 1.聚落的定义:人们的聚居地—— 乡村 和 城市 ,统称 为聚落。
自主预习
基础巩固
能力提升
-2-
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2.聚落的分类。 (1)乡村聚落:一般规模 较小 ,主要有农村、牧村、渔村等 不同类型。居住在乡村的人们一般从事 耕作 、放牧、捕 鱼等生产活动。 (2)城市聚落:规模 较大 ,居住在城市里的人们主要从事工 业、 服务业 等工作。 (3)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的差异:由于 劳动生产方式 的差 异,乡村和城市的景观有较大的差异。
拓展链接 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1)在现代世界文化逐渐走向融合的背景下,保护文化遗产体现了自己 民族文化的特点,丰富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2)有效地保护文化遗产,进行合理的旅游开发,有利于推动当地经济的 发展,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 (3)文化遗产是自己祖先创造的文化,是本民族的过去,通过对文化遗产 的保护和利用,可以培养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 心。
-19-
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自主预习
基础巩固
能力提升
-4-
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知识点2 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4.保护传统聚落的意义:聚落与当地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从不 同角度记录了当时的历史、政治、 文化 、 民俗 等信 息,是我们了解当时人们生活情况的一部活的“百科全书”。 5.传统聚落面临的问题:如何保护好聚落中有价值的纪念地、 建筑群和遗址,处理好聚落 发展 与 保护 的关系,是全 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自主预习
基础巩固
能力提升
-6-
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一、聚落与环境
1.聚落的类型及差异:
(1)
(2)差异(在横线上填出上述类型名称)。

2.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条件:
3.聚落的分布:
分布地区分布特点原因
一些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或河口、沿海地区比较密集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自然条件恶劣4.聚落的形态:
二、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1.特色聚落的意义:
与当地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从不同角度记录了当时的历史、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是我们了解当时人们生活情况的“百科全书”。

2.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聚落:
国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聚落法国巴黎塞纳河沿岸
意大利威尼斯城
中国山西省的平遥古城、云南省的丽江古城、安徽省的皖南古村落、澳门历史城区、福建厦门鼓浪屿等
【微衔接】
人口分布与环境
(1)人口稠密区:工业发展较早,经济发达,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展较早的地区。

(2)人口稀疏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湿热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和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漫画助学】
你喜欢住在城市还是乡村?为什么?
【名师点睛】
民居与环境的关系
房屋特征气候特点
平顶气候干旱
斜顶降水多
竹楼高温多雨
墙壁厚
气候寒冷或
昼夜温差大【质疑判断】
(1)平原地势低平,聚落密集。

( ×)
(2)乡村与城市聚落差异主要是地理位置所致。

( ×)
主题影响聚落发展的因素
巴黎从公元前1世纪塞纳河的一个小渔村,经过不断发展,现在已成为法国最大城市、欧洲第二大城市。

问题1.根据文字材料,分析巴黎形成小渔村的条件有哪些?
答:巴黎位于塞纳河沿岸。

问题2.请你结合地图,分析巴黎发展成为大城市的有利条件。

答:读图1:巴黎位于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位于塞纳河沿岸,水源充足,水运便利。

读图2:巴黎的气候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

读图3:巴黎位于多条高速铁路的交会处,交通便利。

【归纳总结】
【A层·基础必会】
【学科融合题】《桃花源记》中这样描写桃花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读甲骨文“聚”和“落”的解释示意图,完成1、2题。

1.结合甲骨文“聚”和“落”的解释,下列关于聚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B)
A.聚落是人类聚居的各种形式的场所
B.聚落内部只能生活,不能生产
C.聚落的形成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
D.聚落的形成与交通密切相关
2.“桃花源”的聚落类型及判断理由是 (D)
A.城市,“阡陌交通”
B.乡村,“屋舍俨然”
C.城市,“土地平旷”
D.乡村,“良田美池”
【解析】本题组考查聚落、聚落的形成及聚落的类型。

第1题,聚落内部既可进行生活,也可进行生产。

第2题,聚落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城市人口密度大,主要从事工商业等非农业生产活动;乡村人口密度小,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由“土地平旷”“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等可以看出“桃花源”的聚落类型属于乡村。

3.图示聚落呈条带状分布,依据图示可知影响其形态的主要因素是(B)
A.地形
B.交通
C.河流
D.气候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聚落形态的因素。

读图可知,该聚落建设用地沿道路分布,因此,影响其形态的主要因素是交通。

4. 【学科融合题】文化遗产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它见证了人类的文明。

下列哪项活动有利于保护文化遗产 (C)
A.为见证历史,在古聚落上刻上“某某到此一游”
B.为招揽游客,允许游客触摸石窟佛像
C.修建高速铁路时绕开武当山古建筑群
D.在故宫内设置烧烤摊点,给游客提供方便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遗产的保护。

文化遗产不能随意刻画、触摸,也不能在内部设置有可能损害文化遗产的烧烤点。

重大工程建设时,要考虑绕行或其他措施,避免对文化遗产的损害。

5.读城市形成发展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1)聚落主要包括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由于劳动生产方式的不同,这两种聚落在景观上有较大的差异。

(2)此图反映了聚落的形成过程。

此种聚落的形成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为突出,依据你的理解,选出下列容易形成这种聚落的地方有①③⑦。

①河流附近②山麓地带③公路、铁路附近④高山、高原地区⑤热带雨林深处
⑥冰雪秀丽的南极大陆⑦中低纬度的沿海平原地带
(3)观察和分析此图,说出下列变化:
①聚落的人口总数在不断增加。

②聚落的占地规模在不断扩大。

③聚落的建筑群不断增多,并有向高空发展变化的趋势。

④聚落的交通将越来越发达。

【解析】本题考查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第(1)题,聚落主要包括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由于劳动生产方式的不同,两种聚落景观上差异明显。

第(2)题,聚落比较容易形成在河流附近、公路铁路附近、中低纬度的沿海平原地带等。

第(3)题,据图分析可知,聚落的人口总数在不断增加;聚落的占地规模在不断扩大;聚落的建筑群不断增多,并有向高空发展变化的趋势;聚落的交通将越来越发达。

【B层·能力进阶】
6.【学科融合题】“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下列关于“人家”的说法,正确的是
(D)
A.交通运输十分便利
B.空气质量很差
C.非常富裕
D.聚落的规模可能不大
【解析】本题考查乡村聚落的特点。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这句诗描写的是山区的乡村聚落,因此推测聚落的规模可能不大,交通运输不太便利,空气质量很好,经济一般不是很发达,生活不是很富裕。

(2021·广东学业考)如图为巴塔克式传统民居景观图。

房屋下层是硬木搭建的家畜栏,中层是竹木拼接的生活区,上层是一个倒扣的船形屋顶。

据此完成7、8题。

7.该传统民居出现在(D)
A.蒙古
B.沙特阿拉伯
C.加拿大
D.印度尼西亚
8.这种传统民居反映当地的气候特点是 (A)
A.全年高温多雨
B.冬暖夏凉,降水稀少
C.全年寒冷干燥
D.冬冷夏热,全年少雨
【解析】本题组考查民居的分布以及适应的自然环境。

从图中看出该民居为高脚屋;房顶呈“人”字型,易于排水,人一般住二层,通风散热,非常适宜炎热多雨的气候条件,选项中印度尼西亚气候湿热。

9.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所示的为城市聚落,图乙所示的为乡村聚落。

(2)按照聚落的划分,图丙中A、B、C三处聚落最有可能属于乡村聚落,三处聚落选址的共同点是河流沿岸。

(3)A、B、C三处最可能优先发展为城市的是B,理由是河流下游,水源充足,平原面积大。

(4)聚落C附近森林资源丰富,如果在C处建一造纸厂是否合理?为什么?
答:不合理。

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河流污染。

【解析】本题考查聚落的分类、形成和发展。

第(1)题,从图中景观可以看出,甲是城市聚落,乙是乡村聚落。

第(2)题,读图丙可知,此处是丘陵地区中的一片平地,三处聚落都分布在河流沿岸地形平坦的地方,应该是乡村聚落。

第(3)题,三处聚落中B最有可能优先发展为城市。

因为B位于河流下游,水源更充足,地形更开阔,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第(4)题,聚落C附近虽然造纸的原料充足,但C处不适合发展造纸厂。

一是砍伐森林会破坏周围地区的生态环境,二是C 位于河流上游,造纸厂会对河流下游造成污染。

【教材二次开发·P83活动】
【二次开发点】
民居与气候的关系
【思维训练营】
请你研究“自然环境对建筑风格的影响”这一课题,结合搜集的资料,完成1、2题。

1.写出图中民居名称及典型分布区:
序号名称典型分布区
①冰屋北冰洋沿岸
②窑洞黄土高原
③—西亚
④双层木楼或竹楼东南亚
2.任选一个民居,分析其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例如:图④东南亚气候湿热,双层木楼或竹楼底层架空可以防潮,利于通风;还可防蚊虫、野生动物侵扰。

答:图①北冰洋沿岸气候寒冷,冰屋就地取材,挡风挡雪挡冷空气,保存室内热量。

图②黄土高原冬冷夏热降水较少,窑洞是当地居民利用黄土直立的性质依山挖建的民居,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

图③西亚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民居墙厚隔热,窗小可以阻挡热风。

(任选其一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传统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第1题,根据景观图判断民居类型,根据图中位置确定典型分布地区:①是北冰洋沿岸因纽特人的冰屋,②是中国黄土高原上的窑洞,③是西亚厚墙小窗的碉堡式民居。

第2题,根据所在位置的气候类型,分析气候特征及对民居的影响。

图①北冰洋沿岸气候寒冷,冰屋就地取材,挡风挡雪挡冷空气,保存室内热量。

图②黄土高原冬冷夏热降水较少,窑洞是当地居民利用黄土直立的性质依山挖建的民居,具有冬暖夏凉的
特点。

图③西亚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民居墙厚隔热,窗小可以阻挡热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