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数学衔接知识点专题(一)数与式的运算

合集下载

初高衔接第一章数与式的运算

初高衔接第一章数与式的运算

初高衔接第一章数与式的运算在初中,我们已学习了实数,知道字母可以表示数,用代数式也可以表示数,我们把实数和代数式简称为数与式。

代数式中有整式(包括多项式与单项式)、分式、根式。

它们具有实数的属性,可以进行运算。

在多项式的乘法运算中,我们学习了乘法公式(平方差公式与完全平方公式),并且知道乘法公式可以使多项式的运算简便.由于在高中学习中还会遇到更复杂的多项式乘法运算,因此本章中我们将拓展乘法公式的内容,补充立方和、立方差等公式,在根式的运算中,我们已学过被开方数是实数的根式运算,而在高中数学学习中,经常会接触到被开方数是字母的情形,但在初中却没有涉及,因此本章中将补充这方面内容以及二次根式的化简方法,基于同样的原因,还要补充“繁分式”等有关内容. 一.乘法公式的加强我们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了下列一些乘法公式: (1)平方差公式 (a+b)(a-b)=a 2-b 2; (2)完全平方公式 (a ±b)2=a 2±2ab+b 2. 我们还可以通过证明得到下列乘法公式:(1)立方和公式(a+b)(a 2-ab+b 2)=a 3+b 3; (2)立方差公式(a-b)(a 2+ab+b 2)=a 3-b 3; (3)三数和平方公式(a+b+c)2=a 2+b 2+c 2+2(ab+bc+ac);(4)两数和立方公式(a+b)3=a 3+3a 2b+3ab 2+b 3; (5)两数差立方公式(a-b)3=a 3-3a 2b+3ab 2-b 3. 对上面列出的五个公式,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去证明.在实际应用中,还会用到公式的变形:a 2+b 2=(a ±b)2+̅2ab; ab=14[(a+b)2-(a-b)2]; a 3+b 3=(a+b)3-3ab(a+b). 例1计算(x 2-√2x+13)2. 例2(1)已知a=2020,b=2021,c=2022,求a 2+b 2+c 2-ab-bc-ac 的值. (2)已知x 2-3x+1=0,求x 3+1x3的值例3计算:(1)(4+m)(16-4m+m 2) (2)(15m-12n)(125m 2+110mm+14n 2) (3)(a+2)(a-2)(a 4+4a 2+16) (4)(x 2+2xy+y 2)(x 2-xy+y 2)2[随堂练习1]1.填空(1)19a 2-14b 2=(12b+13a)( ); (2)(4m+ )2= 16m 2+4m+( );(3)(a+2b-c)2=a 2+4b 2+c 2+( ); (4)1125m 3-18n 3=(15m-12n)( ).2.设x=(t+1t)3,y=t 3+1t3+6,则对于任意的t>0,x 与y 的大小关系为( ) A. x>y B. x<y C. x ≥y D. x ≤y3.已知a+b+c=0,求a(1b +1c)+b(1c +1a)+c(1a +1b)的值.二.二次根式:一般地,形如√a (a ≥0)的代数式叫做二次根式。

初高衔接第一课时数与式的运算

初高衔接第一课时数与式的运算

Hale Waihona Puke 典例题例4.1 简化:1 4 24 − 6 54 + 3 96 − 2 150;
2
30 ×
3
2
2
3
2 ÷ −2 2
1
2
.
解:
1 4 24 − 6 54 + 3 96 − 2 150 = 8 6 − 18 6 + 12 6 − 10 6 = −8 6.
2
30 ×
8
3
3
2
2
5
2
2
3
÷ −2
30 × × = −
所以 −
+
2 2 − 2.
=
+ − 2
+ − 2 −2+ −2
+ −
= 2 + 1.
= 2 − 2 + −2 = 2 + 1 − 2 + 2 − 1 =
初高衔接
行,运算中要运用公式 = ≥ 0, ≥ 0 .而对于二次根式的除法,
通常先写成分式的形式,然后通过分母有理化进行运算;二次根式的加减法
与多项式的加减法类似,应在化简的基础上去括号与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2 二次根式 2 的意义:
, ≥ 0
2
= =
−, < 0
初高衔接
2 完全平方 ± 2 = 2 ± 2 + 2 .
通过证明得到的乘法公式:
1 立方和公式 + 2 − + 2 = 3 + 3 ;
2 立方差公式 − 2 + + 2 = 3 − 3 ;
3 三数和平方公式 + + 2 = 2 + 2 + ��2 + 2 + + ;

(完整版)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已整理)

(完整版)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已整理)

目录第一章数与式1.1数与式的运算1.1.1 1.1.2 1.1.3 1.1.4绝对值乘法公式二次根式分式1.2分解因式第二章二次方程与二次不等式2.1 一元二次方程2.1.1根的判别式2.1.2根与系数的关系2.2 二次函数2.2.1二次函数y二ax2+bx+c的图像和性质2.2.2二次函数的三种表达方式2.2.3二次函数的应用2.3方程与不等式2.3.1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第三章相似形、三角形、圆3.1相似形3.1.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3.1.2相似三角形形的性质与判定3.2三角形3.2.1三角形的五心3.2.2解三角形:钝角三角函数、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及其应用3.3圆3.3.1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圆幕定理3.3.2点的轨迹3.3.3四点共圆的性质与判定3.3.4直线和圆的方程(选学)1.1数与式的运算1.1.1 .绝对值绝对值的代数意义: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仍是零.即a, a 0,|a| 0, a 0,a, a 0.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一个数的绝对值,是数轴上表示它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两个数的差的绝对值的几何意义:|a b表示在数轴上,数a和数b之间的距离.例1解不等式:|x 1 x 3 >4.解法一:由x 1 0 ,得x 1 ;由x 3 0,得x 3 ;①若x 1,不等式可变为(x 1) (x 3) 4 ,即2x 4 >4,解得X V0,又x v 1 ,二x v 0;②若1 x 2,不等式可变为(x 1) (x 3) 4 ,即1> 4,二不存在满足条件的x;③若x 3,不等式可变为(x 1) (x 3) 4 ,即2x 4 >4,解得x>4.又x>3二x>4.综上所述,原不等式的解为x V0, 或x>4.解法二:如图1. 1- 1, x 1表示x轴上坐标为x的点P到坐标为1的点A之间的距离|RA|,即|RA| = |x- 1|; |x-3|表示x轴上点P到坐标为2的点B之间的距离|PB|,即|PB|= |x- 3|.所以,不等式x 1 x 3 >4的几何意义即为|RA| + |PB|> 4.由|AB|= 2,可知点P在点C(坐标为0)的左侧、或点P在点D(坐标为4)的右侧.x V0,或x>4.P 丄CL A 丄BLDL---- x0134x V|x-3||x- 1|图1. 1-12.2练 1. 2.3. 习 填空: (1) 若 x (2) 如果|a b 选择题: 下 )(A )(C )化简: 5,贝y x= 5,且a _若x 则b =4,贝y x= _____ ;若 1 c 2,则 C =若a 若a|x — 5|—|2X — 13| (x >5). 1.1.2.乘法公式 我们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了下列一些乘法公式: (1) 平方差公式 (a b)(a b) a 2 b 2 ; (2) 完全平方公式 (a b)2 a 2 2ab b 2.我们还可以通过证明得到下列一些乘法公式:b , b ,则 a b (B) (D) 若a b ,贝S a 若a b ,则a解法 :原式= (x 2 1) (x 21)2 x 2 = (x 2 1)(x4 2x1)= 6x 1 .解法 *■.原式=(x 1)(x 2 x 2 1)(x 1)(x x 1)=(x 3 1)(x 3 1)= 6 x 1 .例2 已知a b c 4 , ab bc ac 4,求 a 2 b 2 c 2 的值解: 2 a .2 2b c (a b c)2 2(ab bc ac) 8 . 练 习1. 填空: (1) 1 2 a 1.2 b ( 4 b ;a)( );9 4 2 3(2) (4 m)2 16m 24m ( );(3 ) (a 2b c)2 a 2 4b 2 c 2 ( ). 1). 选择题: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去证明. 例 1 计算:(x 1)(x 1)( x 2x 1)(x 2 x (1 )x 2 Imx k平方式,(1) 立方和公式 (a b)(a 2 ab b 2) 3 a .3 b ; (2) 立方差公式 (a b)(a 2 ab b 2) 3 a 3b ;(3) 三数和平方公式 (a b c)2 a 2 b 2 2 c 2(ab bc(4) 两数和立方公式 (a b)3 a 3 3a 2b 3ab 2 b 3;(5) 两数差立方公式 (a b)3 a 3 3a 2b3ab 2 b 3 .ac);对上面列出的五个公式,(A) m2(B) - m2(C) - m2(D)丄m24 3 16((2 ) 不论a , b为何实数,a2 b2 2a 4b 8 的值((A )总是正数(B )总是负数(C)可以是零(D)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1.1.3.二次根式一般地,形如,a(a 0)的代数式叫做二次根式.根号下含有字母、且不能够开得尽方的式子称为无理式.例如3a「a?—b 2b , . a^b2等是无理式,而.2x2彳x 1 , x2、2x y , ■■ a2等是有理式.1.分母(子)有理化把分母(子)中的根号化去,叫做分母(子)有理化.为了进行分母(子)有理化,需要引入有理化因式的概念.两个含有二次根式的代数式相乘,如果它们的积不含有二次根式,我们就说这两个代数式互为—有理化因式,例如J2与.2 , 3'、a 与,-. 3 .6 与方.6 , 2-. 3 3',2 与 2.3 3-2,等等. 一般地,ax与x , a、、x b. y与a、、x b y , a、、x b与a、、x b互为有理化因式.分母有理化的方法是分母和分子都乘以分母的有理化因式,化去分母中的根号的过程;而分子有理化则是分母和分子都乘以分母的有理化因式,化去分子中的根号的过程在二次根式的化简与运算过程中,二次根式的乘法可参照多项式乘法进行,运算中要运用公式. ab(a 0,b 0);而对于二次根式的除法,通常先写成分式的形式,然后通过分母有理化进行运算;二次根式的加减法与多项式的加减法类似,应在化简的基础上去括号与合并同类二次根式.2 .二次根式-a2的意义a, a 0, aa, a 0.例1将下歹J式子化为最简一次根式:(1) 両; (2) VOb(a0);(3) J4x6y(x 0).解:(1) ^A2b2顶;(2) Ja2b a 7b aVb(a 0);(3) 』4x6y 2 x^/y 2X3TT(X0).例2计算:暑(3 73).解法- -.73 (33 V3初中升高中数学教材变化分析解法二:解:=-3 (3 . 3)(3 . 3)(3、、3)=3^3 39 3=3(、、3 1)6=.3 12.3 (3、、3)=—3 V3试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 (1) ..12 '.诃禾口、、仃110 ;(1) V J2.1112 11111 1011 -101= 丽3^3 1)_ 1 = _______________ = .3 1(.3 1)C 3 1)J 2)_ 6^ _ 、石)(.12 ;11)和 2.2— 6 . .12 ,11(、石 *10)(、11 ”10) 、石;10又. .12、一 11 5^ ,10 ,••• .,12 ,11 v .11.(2).. 2运—庇 2屁苗212-46)(242+46)又 4>2 2, _• ° •号 6 + 4 > . 6 + 2 习 2,• 一2 v 2、、2—•、6..6 4化简:C.3 , 2)2004 ( -.. 3 . 2) 2005解:(、、3 , 2)2004 ( .3、、2严=,2)2004 ( -.3 ,2)2004 (-. 3= C3、、2 C3 =12004(4 2、2+ 6 ,3 11 .12 11 ' __ 1 ___ 11 '一 10 '2,2+「6’.2 ) 2004 (「3.2)5化简:2) = .3、、2 .(1) .9 4*5 ;(2)x 2解: (1)原式(2)原式={(x *).(5)2 2 2 -5 221 x••• 06 已知xx 1 ,-丄3 2 、3 2 ,y1 22(0 x 1).x7(2 V5)2 2 71 x ,所以,原式=-x密茫,求3x 2 5xy 3y 2的值.、3 <2解:「X y :3 : ;〕2 (―2)2do , 32 3 2Xy.3, 2 , 3 . 2 1,2 2 2 2…3X 5xy 3y 3(X y) 11xy 3 1011 289 .练 习1.1.4 .分式1.分式的意义 形如A 的式子,若B 中含有字母,且B 0,则称A 为分式.当MHO 时,分BB式A 具有下列性质:BA A MA A MB B M 'B B M *上述性质被称为分式的基本性质. 2.繁分式a像_^ , m n p 这样,分子或分母中又含有分式的分式叫做 繁分式. c d _2m_n P例1若空匕 A —,求常数A,B 的值.X (X 2) X X 21. 填空:1 (1)(2) (3) (4) 13若.、(5 x)(x 3)2 (X 3)、、亍,则X 的取值范围是4.24 6,54 3 .96 2. 150 若X 巨,则、厂 ''厂22. 选择题:.立3. 4.(B )1U ,求 a a 1比较大小:2— 3 _______ ; 5— 4 (填b 的值. (C )N”.(D )0X 2解:~A B• ____ _x x 2.A B 5,2A 4,(1)试证: A(x 2) Bx (A B)x 2A 5x 4 x(x 2) 解得 x(x 2) x(x 2) 2,B 1.2. 3.4.(1) (2) (2)(3) 证明:1 n 12 3证明:对任意大于 计算: 1 n(n 1) 1 1 2(其中n 是正整数);1 9 10 '的正整数n ,有二 —2 3 3 41n(n 1)解:由 1 2(3)证明:..1 1• -------n n 1. 1n(n 1)(1)可知丄L2 31 12 3 3 41 n(n 1), (其中n 是正整数)成立.n n(n 1) 1 n 1 (n 1)19 10 1 1 1 -)( )1 2 2 31 1 1 1— _ (― 一)(— n(n 1) 2 3 31又n 》2且n 是正整数,二.11, 1 1 • • LV2 3 3 4 n(n 1)2且 e >1, 2c 2 — 5ac + 2a 2_0, 解:在2c 2— 5ac + 2a 2_0两边同除以a 2,得2呂—5e + 2_ 0,• (2e — 1)(e — 2)_ 0,1• e _ 2 V 1,舍去; •- e _ 2.或 e = 2. 一定为正数,求e 的值.丄 10910_丄_ 2习填空题: 选择题: 若) (A)对任意的正整数 2x yx正数x,y 满足 x 2 n ,1n(n 2)(丄n(B)2xy ,求 54x yx的值.y(C ) 4(D)计算丄- 99 100习题1. 1 A 组1.解不等式:(1) (3) 2 .已知x y 1 , x 1 3;(2) x 3x 27 ;x 1 x 1 6 .3xy 的值. 求 x 3 y 3 3. 填空:(1) (2) (3)(2 .3)18(2若,(T 1 .2a)21,(1 a)22 , 1__ ?则a 的取值范围是1 4「51.填空:(1) a2.1.(2)若 x 2xy 2y 2已知:x 1 2,y3a 2 2 3a 5ab 2b2小0,则—xy yx y _x . y ab 2 _________________22 _ __ ---------y」y _的值.x yC 组选择题: ((A ) a b(B ) a b(C ) a b 0 (D ) b a 0( 2)计算a :等于( )(A) < ~(B ) ■- a (C )-(D ) 、、a2.解方程2(x 2丄)13(x -)1 0 .x x3.计算:-——-1 L 1.132 43 59 114.试证:对任意的正整数 n ,有1L -1 1 —<-.b 2 一 ab 、、b a若 则)a () n(n 1)(n2) 2 3 41 2 3 1.2因式分解因式分解的主要方法有:十字相乘法、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 法,另外还应了解求根法及待定系数法. 1.十字相乘法例1分解因式: (1) x 2-3x + 2;(2) x 2 + 4x —(3) x 2 (a b )xy aby 2 ; (4) xy 1 x y .解:(1)如图1. 1- 1,将二次项x 2分解成图中的两个x 的积,再将常数项 2分解成一1与一2的乘积,而图中的对角线上的两个数乘积的和为一 3x ,就是 x 2-3x + 2中的一次项,所以,有x 2- 3x + 2 = (x - 1)(x - 2).说明:今后在分解与本例类似的二次三项式时,可以直接将图1. 1- 1中的两个x 用1来表示(如图1. 1-2所示).(2) 由图1. 1-3,得x 2 + 4x - 12 = (x - 2)(x + 6).(3) 由图1. 1-4,得2 2x (a b)xy aby = (x ay)(x by) x―1(4) xy 1 x y = xy + (x - y) — 1y ”1=(x - 1) (y+1)(如图 1. 1-5 所示).图 1. 1-5课堂练习一、填空题:1、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 2 x 5x 6 。

数学学科初高中知识点衔接清单

数学学科初高中知识点衔接清单

数学学科初高中知识点衔接清单近年来,除了中考,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问题成了我们数学教学的另一个关注重点。

因为我们不仅关心学生的中考成绩,还关心初中的数学学习能否为高中的继续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初中数学超前培训负面清单》梳理了一些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为后续的高中数学学习打基础的知识点。

制定基于初中数学超前培训视角下的初高中衔接点清单。

专题一:数与式的运算1.绝对值[1]绝对值的代数意义:.[2]绝对值的几何意义:[3]两个数的差的绝对值的几何意义:2.乘法公式[1]平方差公式:;[2]完全平方和公式:;[3]完全平方差公式:.3.根式[1]0)a ≥叫做二次根式,其性质如下:(1)2=;=;=;=.[2]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叫做a 的平方根,记作0)x a =≥(0)a ≥叫做a 的算术平方根.[3]立方根的概念:叫做a 的立方根,记为x =4.分式[1]分式的意义形如A B 的式子,若B 中含有字母,且0B ≠,则称A B为分式. 专题二: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定理:如果一元二次方程20 (0)ax bx c a ++=≠的两个根为12,x x ,那么:1212,x x x x +==专题三:平面直角坐标系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12.函数图象[1]一次函数: y kx b =+(k 、b 是常数,k ≠0)特别的,当b =0时,称y 是x 的正比例函数。

[2]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函数y =kx (k 是常数,k ≠0)的图象是的一条直线,[3]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函数y kx b =+(k 、b 是常数,k ≠0)的图象是过点(0,b )且与直线y =kx 平行的一条直线.[4]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函数k y x=(k ≠0)是双曲线,当k>0时,图象在第一、第三象限,在每个象限中,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当k<0时,图象在第二、第四象限,在每个象限中,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双曲线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直线y x =与y x =-;又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原点.专题四:二次函数1.二次函数y =ax 2+bx +c (a ≠0)的性质:2.二次函数的三种表示方式:(1).一般式:(2)顶点式:(3)交点式:专题五: 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1.二次函数2 (0)y ax bx c a =++≠的最值.2.二次函数(x 为全体实数时)最大值或最小值的求法.3.求二次函数在某一范围内的最值.。

初高中衔接专题讲义一、数与式的运算(4课时)(可编辑修改word版)

初高中衔接专题讲义一、数与式的运算(4课时)(可编辑修改word版)

专题一、数与式的运算课时一:乘法公式一、初中知识1.实数运算满足如下运算律: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

2.乘法公式平方差公式: (a +b)(a -b) =a 2-b 2完全平方公式: (a ±b)2=a 2± 2ab +b 2二、目标要求1.理解字母可以表示数,代数式也可以表示数,并掌握数与式的运算。

2.掌握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的灵活运用,理解立方和与差公式,两数和与差的立方公式以及三数和的完全平方公式。

三、必要补充根据多项式乘法法则推导出如下乘法公式(1)(x +a)(x +b) =x 2+ (a +b)x +ab(2)(ax +b)(cx +d ) =acx2+ (ad +bc)x +bd(3)立方和公式: (a +b)(a 2-ab +b 2 ) =a3+b3(4)立方差公式: (a -b)(a 2+ab +b 2 ) =a 3-b3(5)两数和的立方公式:(a +b)3=a3+ 3a 2b + 3ab2+b3(6)两数差的立方公式:(a -b)3=a3- 3a 2b + 3ab 2-b3(7)三数和的平方公式:(a +b +c)2=a 2+b 2+c 2+ 2ab + 2bc + 2ac四、典型例题例1、计算:(1)(x + 2)(x - 5) (3)(2x -1)3(2)(2x + 3)(3x - 2) (4)(2a +b -c)2例2:已知x +y = 3 ,xy = 8 ,求下列各式的值(1)x 2y 2;(2)x 2xy y 2;(3)( x y)2;(4)x 3y 3分析:(1)x 2y 2( x y)2 2 xy(2)x 2xy y 2( x y)2 3 xy(3)( x y)2( x y)2 4 xy(4)x 3y 3( x y)( x 2xy y 2 ) ( x y)[( x y)2 3 xy] 例3:已知a +b +c = 4 ab +bc +ac = 4 求a 2+b 2+c 2的值分析: a2+b2+c2= (a +b +c)2- 2(ab +bc +ac) = 8变式:已知:x2- 3x +1= 0 ,求x3+1x3的值。

初升高衔接课程 数与式的运算因式分解一元二次方程

初升高衔接课程 数与式的运算因式分解一元二次方程

第一讲数与式的运算第二讲因式分解知识篇数与式的运算1、实数;2、代数式;3、乘法公式;4、分式;5、二次根式因式分解1、提取公因式;2、运用公因式;3、分组分解法;4、十字相乘法;5、配方法笔记:归纳小结:数与式的运算1 、已知 的公式表示试写出用21121,,111R ,R R R R R R R ≠+=2、设X=,3232-+ Y=,3232+- 求33Y X +的值3、化简下列各式1)221-32-3)()(+ 2)22x -2x -1)()(+ (X ≥1)4、已知a+b+c=4,ab+bc+ac=4,求a2+b2+c2的值。

分解因式1、提公因式法,运用公因式法(1)3a3b-81b4(2)a7-ab62、分组分解法(3)2ax-10ay+5by-bx (4)ab(c2-d2)-(a2-b2)cd (5)x2-y2+ax+ay (6)2x2+4xy+2y2-8z23、十字相乘(7)x2-7x+6 (8)x2+13x+36(9)x2+xy-6y2(10)(x2+x)2-8(x2+x)+12 (11)12x2-5x-2 (12)5x2+6xy-8y24、配方法(13)x2+12x+16 (14)a4+a2b2+b45、其他方法添项、拆项法、分解因式(15)x 3-3x 2+4 (16)(x 2-5x+2)(x 2-5x+4)-8二、因式分解的应用 1、已知a+b=32,ab=2,求代数式 a 2b+2a 2b 2+ab 2的值2、计算12345678921234567890-123456789112345678902)(ab o作业篇一选择1、二次根式,a -=2a 成立的条件是 ( )A 、a >0,B 、a <0,C 、a ≤0,D 、a 是任意实数2、若x <3,则6x 6x -92--+x 的值是 ( ) A 、-3, B 、3, C 、-9, D 、93、数轴上有两点A ,B 分别表示实数a ,b ,则线段AB 的长度是 ( ) A 、a-b , B 、a+b , C 、b -a ,D 、b +a4、实数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A 、a+b >a >b >a-b , B 、a >a+b >b >a-b C 、a-b >a >b >a+b , D 、a-b >a >a+b >b5、若等于,则yy x y x322x =+- ( ) A 、1, B 、45, C 、54, D 、56二化简1、19183-232)()(+ 2、313-1+3、1-32-23121++4、38a -5、aa 1-⨯三、已知x+y=1,求x 3+y 3+3xy四、若2)1()1(22=++-a a ,求a 的取值范围。

初高中数学衔接知识总汇

初高中数学衔接知识总汇

初高中数学衔接知识总汇(总68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一章 数与式的运算1、1 绝对值知识清单1.绝对值的代数意义: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仍是零,即(0)0(0)(0)a a a a a a >⎧⎪==⎨⎪-<⎩2.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一个数的绝对值,是数轴上表示它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3.两个数的差的绝对值的几何意义:b a -表示在数轴上,数a 和数b 之间的距离。

4.两个重要绝对值不等式:a x a x a a x a x >或<)>(>,<<)>(<-⇔-⇔0a x 0a a问题导入:问题1:化简:(1):12-x (2) : 31-+-x x问题2:解含有绝对值的方程(1)642=-x ; (2): 5223=--x问题3:至少用两种方法解不等式 41>-x知识讲解例1:化简下列函数,并分别画出它们的图象:(1)x y =; (2)32+-=x y .例2:解不等式:431>-+-x x巩固拓展:1.(1)若等式a a -= , 则成立的条件是----------(2)数轴上表示实数 x 1,x 2 的两点A,B 之间的距离为--------2.已知数轴上的三点A,B,C 分别表示有理数a ,1,-1,那么1+a表示( )A 、 A,B 两点间的距离 B 、 A,C 两点间的距离C 、 A,B 两点到原点的距离之和D 、 A,C 两点到原点的距离之和3.如果有理数x ,y 满足()01212=+-+-y x x ,则=+22y x ______ 4.化简:(1)3223+=-x x ; (2)31--x5.已知 x= -2是方程612-=--m x 的解,求m 的值。

6.已知a ,b ,c 均为整数,且 1=-+-a c b a ,求: c b b a a c -+-+-的值方法指导学习本节知识,要充分领会绝对值的代数意义,从数和形两方面去研究,体会分类讨论与数形结合的两种数学思想方法。

初高中数学衔接知识点专题word版含答案

初高中数学衔接知识点专题word版含答案

初高中数学衔接知识点专题(一)★ 专题一 数与式的运算【要点回顾】 1.绝对值[1]绝对值的代数意义: .即||a = . [2]绝对值的几何意义: 的距离. [3]两个数的差的绝对值的几何意义:a b -表示 的距离. [4]两个绝对值不等式:||(0)x a a <>⇔;||(0)x a a >>⇔.2.乘法公式我们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了下列一些乘法公式:[1]平方差公式: ; [2]完全平方和公式: ; [3]完全平方差公式: . 我们还可以通过证明得到下列一些乘法公式: [公式1]2()a b c ++=[公式2]33a b =+(立方和公式) [公式3]33a b =- (立方差公式)说明:上述公式均称为“乘法公式”. 3.根式[1]0)a ≥叫做二次根式,其性质如下:(1) 2= ;= ;= ;= . [2]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叫做a的平方根,记作0)x a =≥,其(0)a ≥叫做a 的算术平方根.[3]立方根的概念: 叫做a的立方根,记为x =4.分式[1]分式的意义 形如A B 的式子,若B 中含有字母,且0B ≠,则称A B 为分式.当M ≠0时,分式AB具有下列性质: (1) ; (2) . [2]繁分式 当分式A B 的分子、分母中至少有一个是分式时,AB就叫做繁分式,如2m n p m n p+++,说明:繁分式的化简常用以下两种方法:(1) 利用除法法则;(2) 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 [3]分母(子)有理化把分母(子)中的根号化去,叫做分母(子)有理化.分母有理化的方法是分母和分子都乘以分母的有理化因式,化去分母中的根号的过程;而分子有理化则是分母和分子都乘以分母的有理化因式,化去分子中的根号的过程【例题选讲】例1 解下列不等式:(1)21x -< (2)13x x -+->4.例2 计算:(1)221()3x + (2)2211111()()5225104m n m mn n -++(3)42(2)(2)(416)a a a a +-++ (4)22222(2)()x xy y x xy y ++-+例3 已知2310x x -==,求331x x +的值.例4 已知0a b c ++=,求111111()()()a b c b c c a a b+++++的值.例5 计算(没有特殊说明,本节中出现的字母均为正数):(1)(2)1)x ≥(3) (4)例6设x y ==,求33x y +的值.例7 化简:(1)11xx x x x -+- (2)222396127962x x x x x x x x ++-+---+ (1)解法一:原式=222(1)11(1)1(1)(1)11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解法二:原式=22(1)1(1)(1)111()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2)解:原式=2223961161(3)(39)(9)2(3)3(3)(3)2(3)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22(3)12(1)(3)(3)32(3)(3)2(3)(3)2(3)x x x x x x x x x x +-------===+-+-+说明:(1) 分式的乘除运算一般化为乘法进行,当分子、分母为多项式时,应先因式分解再进行约分化简;(2) 分式的计算结果应是最简分式或整式 .【巩固练习】1. 解不等式 327x x ++-<2.设x y ==,求代数式22x xy y x y +++的值.3. 当22320(0,0)a ab b a b +-=≠≠,求22a b a b b a ab+--的值.4. 设x=,求4221x x x ++-的值.5. 计算()()()()x y z x y z x y z x y z ++-++-++-6.化简或计算:(1)3÷ (2)(4) ÷+1AC |x -1||x -3|● 各专题参考答案 ●专题一数与式的运算参考答案例1 (1)解法1:由20x -=,得2x =;①若2x >,不等式可变为21x -<,即3x <; ②若2x <,不等式可变为(2)1x --<,即21x -+<,解得:1x >.综上所述,原不等式的解为13x <<.解法2: 2x -表示x 轴上坐标为x 的点到坐标为2的点之间的距离,所以不等式21x -<的几何意义即为x 轴上坐标为x 的点到坐标为2的点之间的距离小于1,观察数轴可知坐标为x 的点在坐标为3的点的左侧,在坐标为1的点的右侧.所以原不等式的解为13x <<.解法3:2112113x x x -<⇔-<-<⇔<<,所以原不等式的解为13x <<.(2)解法一:由10x -=,得1x =;由30x -=,得3x =; ①若1x <,不等式可变为(1)(3)4x x ---->,即24x -+>4,解得x <0,又x <1,∴x <0;②若12x ≤<,不等式可变为(1)(3)4x x --->,即1>4,∴不存在满足条件的x ;③若3x ≥,不等式可变为(1)(3)4x x -+->,即24x ->4, 解得x >4.又x ≥3,∴x >4. 综上所述,原不等式的解为x <0,或x >4.解法二:如图,1x -表示x 轴上坐标为x 的点P 到坐标为1的点A 之间的距离|PA |,即|PA |=|x -1|;|x -3|表示x 轴上点P 到坐标为2的点B 之间的距离|PB |,即|PB |=|x -3|. 所以,不等式13x x -+->4的几何意义即为|PA |+|PB |>4.由|AB |可知点P 在点C (坐标为0)的左侧、或点P 在点D (坐标为4)的右侧. 所以原不等式的解为x <0,或x >4.例2(1)解:原式=221[()]3x ++222222111()()()2(22()333x x x x =++++⨯+⨯⨯43281339x x x =-+-+ 说明:多项式乘法的结果一般是按某个字母的降幂或升幂排列. (2)原式=33331111()()521258m n m n -=-(3)原式=24222336(4)(44)()464a a a a a -++=-=-(4)原式=2222222()()[()()]x y x xy y x y x xy y +-+=+-+3326336()2x y x x y y =+=++ 例3解:2310x x -== 0x ∴≠ 13x x∴+= 原式=22221111()(1)()[()3]3(33)18x x x x x x x x+-+=++-=-= 例4解:0,,,a b c a b c b c a c a b ++=∴+=-+=-+=-∴原式=b c a c a b a b c bc ac ab+++⋅+⋅+⋅222()()()a ab bc c a b c bc ac ab abc ---++=++=- ① 33223()[()3](3)3a b a b a b ab c c ab c abc +=++-=--=-+3333a b c abc ∴++= ②,把②代入①得原式=33abcabc-=-例5解:(1)原式6==- (2)原式=(1)(2)2 3 (2)|1||2|(1)(2) 1 (1x 2) x x x x x x x x -+-=->⎧-+-=⎨---=≤≤⎩说明||a =的使用:当化去绝对值符号但字母的范围未知时,要对字母的取值分类讨论.(3)原式ab =(4) 原式===例6解:22(277 14,123x y x y xy ===+=-⇒+==- 原式=2222()()()[()3]14(143)2702x y x xy y x y x y xy +-+=++-=-=说明:有关代数式的求值问题:(1)先化简后求值;(2)当直接代入运算较复杂时,可根据结论的结构特点,倒推几步,再代入条件,有时整体代入可简化计算量. 【巩固练习】1.43x -<< 2. 3.3-或2 4.3-5.444222222222x y z x y x z y z ---+++ 6.()(((13,23,4-。

初高中数学衔接 第1课 数与式的运算 1

初高中数学衔接 第1课 数与式的运算 1

初高中数学衔接第1课数与式的运算 1----7cd2d8d8-7158-11ec-a923-7cb59b590d7d初高中数学衔接第1课数与式的运算1初中与高中数学衔接第1课数与公式的运算&LPAR;1&rpar;第1课数与式的运算(1)绝对值的代数意义: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对数值,零的绝对值仍然是零⎨0,a=0,⎨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数字的绝对值是从其点到数字轴原点的距离。

两个数字之差绝对值的几何意义:| A-B |表示数字轴上数字A和数字B之间的距离。

[示例1]表示| x+1 |和| x-1的几何意义|【例2】化简:(1)|3x-2|;(2)|x+1|+|x-3|;x-4x+4;[示例3]求解以下方程:(1)| x-1 |=1;(2) | x2-1 |=1。

【例4】解下列不等式.(1)|2x+3|≤2;(2)|x-1|+|x-3|>4.(4) t+4t+4。

【例5】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1)y=|x|;(2)y=|x-2|+|x+2|.1.平方差公式:(a+b)(a-b)=A2-B2。

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3。

三次和公式:(a+b)(a2ab+B2)=A3+B3 4。

立方差分公式:(a-b)(A2+AB+B2)=a3-b35.三数和平方公式:(a+b+c)2=a2+b2+c2+2(ab+bc+ac).6.两数和立方公式:(a+b)3=a3+3a2b+3ab2+b3.7.两数差立方公式:(a-b)3=a3-3a2b+3ab2-b3.【例6】因式分解.(1)x3-1;(2)x3+1.[示例7]计算:(x+1)(x-1)(x2-x+1)(x2+x+1)【例8】已知:x+y=1,求x3+y3+3xy的值.[示例9]已知x2-3x+1=0,找到X3+1【例10】设x=2323,y2-3X3+Y3的值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如果a=B,那么a=BB。

初三升高一数学衔接教学教案——初三知识汇总,高一数学提前预习(教师版教案)

初三升高一数学衔接教学教案——初三知识汇总,高一数学提前预习(教师版教案)

第二讲 函数与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练习题
(4)已知a,b,c是ΔABC的三边长,那么方程cx2+(a+b)x+=0的根的情况 是( ) (A)没有实数根 (B)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C)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D)有两个异号实数根
第二讲 函数与方程
2.1 一元二次方程 2.1.1根的判别式 例1 判定下列关于x的方程的根的情况(其中a为常数),如果方程有实数根,写出方程 的实数根. (1)x2-3x+3=0; (2)x2-ax-1=0; (3) x2-ax+(a-1)=0; (4)x2-2x+a=0.
第二讲 函数与方程
2.1 一元二次方程 2.1.2 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
第一讲 数与式
1.2 分解因式
初中升高中数学衔接
初中数学知识汇总,高一数学提前预习
第一讲 数与式
1.2 分解因式
第一讲 数与式
1.2 分解因式
第一讲 数与式
1.2 分解因式
初中升高中数学衔接
初中数学知识汇总,高一数学提前预习
第二讲 函数与方程
2.1 一元二次方程 2.1.1根的判别式 我们知道,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用配方法可以将其变形为
第二讲 函数与方程
2.1 一元二次方程 2.1.2 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 例4 已知两个数的和为4,积为-12,求这两个数.
第二讲 函数与方程
2.1 一元二次方程 2.1.2 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
第二讲 函数与方程
2.1 一元二次方程 2.1.2 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
第二讲 函数与方程
第一讲 数与式
1.1.3.二次根式第源自讲 数与式1.1.3.二次根式
第一讲 数与式

初高中数学相关知识衔接(人教版)

初高中数学相关知识衔接(人教版)

初高中知识衔接——数与式的运算1.绝对值(1)绝对值的代数意义: .即 . (2)绝对值的几何意义: 的距离. (3)两个数的差的绝对值的几何意义:a b -表示 的距离. (4)两个绝对值不等式:||(0)x a a <>⇔;||(0)x a a >>⇔.例1:解不等式:(1)21x -< (2)12>-x(3)32+<-x x x (4)2323-<-x x(5)x x ≤-1 (6)13x x -+->4 2.根式(1)0)a ≥的代数式,性质:2= ;= ;=b a ;=ab .(2) 无理式:根号下含有字母、且不能够开得尽方的式子,如32a b21x ++,22x y +(3)分母(子)有理化:把分母(子)中的根号化去,叫做分母(子)有理化.分母(子)有理化方法:分母有理化的方法是分母和分子都乘以分母的有理化因式;而分子有理化则是分母和分子都乘以分母的有理化因式. 例1:化简:(1(2)(31)x << (4)20042005⋅例2:试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154173819++-(1(23.分式(1)分式的意义:形如A B 的式子,若B 中含有字母,且0B ≠,则称AB为分式. 当M ≠0时,分式的基本性质:(1)A A M B B M ⨯=⨯ ;(2)A A MB B M÷=÷.(2)繁分式 当分式A B 的分子、分母中至少有一个是分式时,A B就叫做繁分式,如2m n pm n p+++,繁分式的化简常用以下两种方法:① 利用除法法则;② 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例1:化简:(1) (2) (3)11xx x x x-+-例2:(1)若54(2)2x A Bx x x x +=+++,求常数,A B 的值;(2)试证:111(1)1n n n n =-++(其中n 是正整数);(3)计算:1111223910+++⨯⨯⨯初高中知识衔接——因式分解一、定义: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乘积的形式,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

初高中数学衔接 第1课 数与式的运算 1

初高中数学衔接 第1课 数与式的运算 1

初高中数学衔接第1课数与式的运算 1初高中数学衔接第1课数与式的运算1初高中数学衔接第1课数与式的运算&lpar;1&rpar;第1课数与式的运算(1)绝对值的代数意义: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仍是零.⎧a,a>0,即|a|=⎧⎧0,a=0,⎧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一个数的绝对值,是数轴上表示它的点到原点的距离.两个数的差的绝对值的几何意义:|a-b|表示在数轴上,数a和数b之间的距离.【例1】在数轴上表示|x+1|与|x-1|的几何意义.【基准2】化简:(1)|3x-2|;(2)|x+1|+|x-3|;x-4x+4;【例3】解下列方程:(1)|x-1|=1;(2)|x2-1|=1.【基准4】求解以下不等式.(1)|2x+3|≤2;(2)|x-1|+|x-3|>4.(4)t+4t+4.【基准5】图画出来以下函数的图象.(1)y=|x|;(2)y=|x-2|+|x+2|.1.平方差公式:(a+b)(a-b)=a2-b2.2.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3.立方和公式:(a+b)(a2-ab+b2)=a3+b3.4.立方差公式:(a-b)(a2+ab+b2)=a3-b3.5.三数和平方公式:(a+b+c)2=a2+b2+c2+2(ab+bc+ac).6.两数和立方公式:(a+b)3=a3+3a2b+3ab2+b3.7.两数高立方公式:(a-b)3=a3-3a2b+3ab2-b3.【基准6】因式分解.(1)x3-1;(2)x3+1.【例7】计算:(x+1)(x-1)(x2-x+1)(x2+x+1).【基准8】未知:x+y=1,谋x3+y3+3xy的值.【例9】已知:x2-3x+1=0,求x3+1【基准10】设x=2323,y2-3x3+y3的值.1.以下描述恰当的就是()a.若|a|=|b|,则a=bb.若|a|>|b|,则a>bc.若a3.如果|a|+|b|=5,且a=-1,则b=________;若|1-c|=2,则c=________.4.化简:|x+1|-|x-2|.5.解方程3|x+1|-1=5.6.求解不等式|x2-1|≤2.7.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1)y=-|x+1|(2)y=|x|+|x-1|8.排序:(1)(4+m)(16-4m+m2);(3)(a+b)(a2-ab+b2)-(a+b)3;9.未知:x2-5x+1=0,谋x3+1(2)(x2+2xy+y2)·(x2-xy+y2)2;(4)(a-4b)(1+4b2+ab).10.已知:a+b+c=0,求b+c-aa+c-b+a+b-c.未知:a>0,a2x=3,求:a3x+a3x11a+a-12.已知:a2-4a+1=0a2a+5a+113.未知:a+b+c=0,谋a(1b+1c+b1c1a+c(11a+b).14.未知:a+b+c=0.澄清:a3+a2c+b2c-abc+b3=0.例1解|x+1|为a、b两点间的距离,如图|x-1|为a、b两点间的距离,例如图⎧3x-2(x≥23基准2求解(1)|3x-2|=⎧⎧-3x+2(x⎧-2x+2(x≤-1(2)|x+1|+|x-3|=⎧)⎧4(-1⎧⎧2x-2(x≥3)(3)原式=(x-2)=|x-2|=⎧⎧⎧x-2(x≥2)-x+2(x(4)原式=(t+2)=t2+2.例3解(1)x=0或x=2;(2)x=0或x=2.例4解(1)52x≤-12;(2)x>4或x例6解(1)(x-1)(x2+x+1);(2)(x+1)(x2-x+1).例7解(x3+1)(x3-1)=x6-1.基准8求解原式=(x+y)(x2-xy+y2)+3xy=(x+y)2=1.基准9求解由x2-3x+1=0得:x1∴x3+1x3[(x12-3]=18.例10解xy=1,x+y=14,x3+y3=2702.强化训练1.d2.±5±43.±43或-1⎧-3(x≤-1)4.解|x+1|-|x-2|=⎧⎧2x-1(-1⎧⎧3(x≥2)5.求解x=1或x=-36.求解3≤x≤37.求解8.解(1)64+m3;(2)(x3+y3)2=x6+2x3y3+y6;(3)-3a2b-3ab2;183-8b3)=143-16b3.9.解x+1x5,(x+11x)[(x+x2-3]=110.10.求解原式=1111a+b+c-2bc-2ac+-2ab2[abc=0.11.求解原式=a2x-1+a=3-1+1712.求解a+1a=4,a2+1a14,原式=11a2+11913.求解原式=acbbcababbb-1+aaa-1+cc+c14.证明原式=a2(a+c+b)-a2b-abc+b2c+b3=-ab(a+c+b)+ab2+b2c+b3=b2(a+b+c)=0.。

初高中数学衔接知识

初高中数学衔接知识

(2)完全平方公式
(a b)2 a2 2ab b2 .
我们还可以通过证明得到下列一些乘法公式:
(1)立方和公式
(a b)(a2 ab b2) a3 b3 ;
(2)立方差公式
(a b)(a2 ab b2) a3 b3 ;
(3)三数和平方公式
(a b c)2 a2 b2 c2 2(ab bc ac) ;
(2) 2x2 xy y2 4x 5y 6 .
解: (1) x3 9 3x2 3x = (x3 3x2) (3x 9) = x2 (x 3) 3(x 3)
= (x 3)(x2 3) .

x3 9 3x2 3x = (x3 3x2 3x 1) 8 = (x 1)3 8
(3)由图 1.2-4,得
x2 (a b)xy aby2 = (x ay)(x by) (4) xy 1 x y =xy+(x-y)-1
=(x-1) (y+1) (如图 1.2-5 所示).
x
-1
y
1
图 1.2-5
2.提取公因式法与分组分解法
例 2 分解因式: (1) x3 9 3x2 3x ;
2.二次根式 a2 的意义
a2
a
a, a 0, a, a 0.
例1 将下列式子化为最简二次根式:
(1) 12b ; (2) a2b(a 0) ; (3) 4x6 y (x 0) . 解: (1) 12b 2 3b ;
(2) a2b a b a b(a 0) ;
(3) 4x6 y 2 x3 y 2x3 y (x 0) .
= (x 1)3 23
=[(x 1) 2][(x 1)2 (x 1) 2 22]
= (x 3)(x2 3) .

初高中知识衔接数与式的运算

 初高中知识衔接数与式的运算

初高中知识衔接数与式的运算知识要点:1.分母(子)有理化:使之有理.2.0)a ≥叫做二次根式,其性质如下:(1) 2(0)a a =≥a ==,0,,0.a a a a ≥⎧⎨-<⎩(3)0,0)a b =≥≥0,0)a b =>≥3.绝对值的代数意义: ,0,||0,0,,0.a a a a a a >⎧⎪==⎨⎪-<⎩4.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一个数的绝对值,是数轴上表示它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两个数的差的绝对值的几何意义:b a -表示在数轴上,数a 和数之间的距离.5、我们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了下列一些乘法公式:(1)平方差公式 22()()a b a b a b +-=-;(2)完全平方公式 222()2a b a ab b ±=±+.(3)立方和公式 2233()()a b a ab b a b +-+=+;(4)立方差公式 2233()()a b a ab b a b -++=-;(5)三数和平方公式 2222()2()a b c a b c ab bc ac ++=+++++;(6)两数和立方公式 33223()33a b a a b ab b +=+++;(7)两数差立方公式 33223()33a b a a b ab b -=-+-. 类型一 有理化例一 (3.例二 已知x y ==22353x xy y -+的值 .例三 试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1; (2.类型二 根式的计算例四 化简 (10)x <. (2)20042005+⋅.(3 (41)x <<.(5) 已知的值.试求ab abb ba a ab ++>,0(6)|x +1|+|x -3|=6,x =_______. 求|x -1|+|x -2|的最小值.类型三 乘法公式的应用例五 计算:).1)(1)(1)(1)(4(;))(2)(3();41101251)(2151)(2();416)(4)(1(2222222222+++--++-++++-+-+x x x x x x y xy x y xy x n mn m n m m m m例六 (1) 已知.1,1,314422的值求a a a a a a ++=+(2)已知 .1,013332的值求x x x x +=+-(3)已知4a b c ++=,4ab bc ac ++=,求222a b c ++的值.(4)已知.的值ac bc ab c b a 求代数式21.201c 19,201b 20,201a 222---+++=+=+=x x x。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高中数学衔接知识点专题(一)
★ 专题一 数与式的运算
【要点回顾】 1.绝对值
[1]绝对值的代数意义: .即||a = . [2]绝对值的几何意义: 的距离. [3]两个数的差的绝对值的几何意义:a b -表示 的距离. [4]两个绝对值不等式:||(0)x a a <>⇔;||(0)x a a >>⇔

2.乘法公式
我们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了下列一些乘法公式:
[1]平方差公式: ; [2]完全平方和公式: ; [3]完全平方差公式: . 我们还可以通过证明得到下列一些乘法公式: [公式1]2()a b c ++=
[公式2]33a b =+(立方和公式) [公式3]
33a b =- (立方差公式)
说明:上述公式均称为“乘法公式”. 3.根式
[1]
式子0)a ≥叫做二次根式,其性质如下:
(1) 2
= ;
(2)
= ;
(3) = ;
(4)
= . [2]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叫做a
的平方根,记作0)x a =≥,
(0)a ≥叫做a 的算术平方根.
[3]立方根的概念: 叫做a
的立方根,记为x =4.分式
[1]分式的意义 形如
A B 的式子,若B 中含有字母,且0B ≠,则称A B 为分式.当M ≠0时,分式A B
具有下列性质: (1) ; (2) . [2]繁分式 当分式
A B 的分子、分母中至少有一个是分式时,A
B
就叫做繁分式,如2m n p m n p
+++,
说明:繁分式的化简常用以下两种方法:(1) 利用除法法则;(2) 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 [3]分母(子)有理化
把分母(子)中的根号化去,叫做分母(子)有理化.分母有理化的方法是分母和分子都乘以分母的有理化因式,化去分母中的根号的过程;而分子有理化则是分母和分子都乘以分母的有理化因式,化去分子中的根号的过程
【例题选讲】
例1 解下列不等式:(1)21x -< (2)13x x -+->4.
例2 计算:
(1)2
2
1()3
x +
(2)2211111()()5225104
m n m mn n -
++
(3)42(2)(2)(416)a a a a +-++ (4)22222
(2)()x xy y x xy y ++-+
例3 已知2
310x x -==,求3
31
x x
+的值.
例4 已知0a b c ++=,求
111111
()()()a b c b c c a a b
+++++的值.
例5 计算(没有特殊说明,本节中出现的字母均为正数):
(1)
(2)
1)x ≥
(3) (4)
例6 设x y ==
,求33
x y +的值.
例7 化简:(1)11x
x x x x -+
- (2)222
396127962x x x x x x x x ++-+---+ (1)解法一:原式=22
2(1)1
1(1)1(1)(1)11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解法二:原式=22(1)1
(1)(1)111()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
-+-⋅ (2)解:原式=2223961161
(3)(39)(9)2(3)3(3)(3)2(3)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22(3)12(1)(3)(3)32(3)(3)2(3)(3)2(3)
x x x x x x x x x x +-------===+-+-+
说明:(1) 分式的乘除运算一般化为乘法进行,当分子、分母为多项式时,应先因式分解再进行约分化
简;(2) 分式的计算结果应是最简分式或整式 .
【巩固练习】
1. 解不等式 327x x ++-<
2.
设x y ==,求代数式22x xy y x y +++的值.
3. 当2
2
320(0,0)a ab b a b +-=≠≠,求22
a b a b b a ab
+--的值.
4.
设12
x
=
,求42
21x x x ++-的值.
5. 计算()()()()x y z x y z x y z x y z ++-++-++-
6.化简或计算:
(1)
(2)
(3)
(4)
÷+
1
A 0 C P
|x -1|
|x -3|
● 各专题参考答案 ●
专题一数与式的运算参考答案
例1 (1)解法1:由20x -=,得2x =;
①若2x >,不等式可变为21x -<,即3x <; ②若2x <,不等式可变为(2)1x --<,即21x -+<,解得:1x >.综上所述,原不等式的解为13x <<.
解法2: 2x -表示x 轴上坐标为x 的点到坐标为2的点之间的距离,所以不等式21x -<的几何意义即为x 轴上坐标为x 的点到坐标为2的点之间的距离小于1,观察数轴可知坐标为x 的点在坐标为3的点的左侧,在坐标为1的点的右侧.所以原不等式的解为13x <<.
解法3:2112113x x x -<⇔-<-<⇔<<,所以原不等式的解为13x <<.
(2)解法一:由10x -=,得1x =;由30x -=,得3x =;
①若1x <,不等式可变为(1)(3)4x x ---->,即24x -+>4,解得x <0,又x <1,∴x <0;②若
12x ≤<,不等式可变为(1)(3)4x x --->,即1>4,∴不存在满足条件的x ;
③若3x ≥,不等式可变为(1)(3)4x x -+->,即24x ->4, 解得x >4.又x ≥3,∴x >4.
综上所述,原不等式的解为x <0,或x >4.
解法二:如图,1x -表示x 轴上坐标为x 的点P 到坐标为1的点A 之间的距离|P A |,即|P A |=|x -1|;|x -3|表示x 轴上点P 到坐标为2的点B 之间的距离|PB |,即|PB |=|x -3|. 所以,不等式13x x -+->4的几何意义即为|P A |+|PB |>4.由|AB |=2可知点P 在点C (坐标为0)的左侧、或点P 在点D (坐标为4)的右侧. 所以原不等式的解为x <0,或x
>4.
例2(1)解:原式=2
21
[()
]3
x +
+222
22
2
111()()()2(22()3
33
x x x x =
++++⨯
+⨯⨯ 4
3
28139
x x x =-+
-+ 说明:多项式乘法的结果一般是按某个字母的降幂或升幂排列.
(2)原式=3333
1111()()521258m n m n -=
-
(3)原式=24222336
(4)(44)()464a a a a a -++=-=-
(4)原式=2
2
22
2
2
2
()()[()()]x y x xy y x y x xy y +-+=+-+3
32
6
3
3
6
()2x y x x y y =+=++ 例3解:
2310x x -== 0x ∴≠ 13x x
∴+
= 原式=22
22
1111()(1)()[()3]3(33)18x x x x x x x x
+-+
=++-=-= 例4解:0,,,a b c a b c b c a c a b ++=∴+=-+=-+=-
∴原式=b c a c a b a b c bc ac ab
+++⋅+⋅+⋅222()()()
a a
b b
c c a b c bc ac ab abc ---++=++=- ①
33223
()[()3](3)3a b a b a b ab c c ab c abc +=++-=--=-+
3333a b c abc ∴++= ②,把②代入①得原式=33abc
abc
-=-
例5解:(1
)原式
6==- (2)原式=(1)(2)2 3 (2)
|1||2|(1)(2) 1 (1x 2) x x x x x x x x -+-=->⎧-+-=⎨---=≤≤⎩
说明:||a =的使用:当化去绝对值符号但字母的范围未知时,要对字母的取值分类讨论.
(3)原式ab =
(4) 原式===
例6解:77 14,1x y x y xy ===+=-⇒+== 原式=2222
()()()[()3]14(143)2702x y x xy y x y x y xy +-+=++-=-=
说明:有关代数式的求值问题:(1)先化简后求值;(2)当直接代入运算较复杂时,可根据结论的结构特点,倒推几步,再代入条件,有时整体代入可简化计算量. 【巩固练习】
1.43x -<< 2. 3.3-或2 4.3
5.4
4
4
2
2
22
22
222x y z x y x z y z ---+++ 6.()()((13,2,3,4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