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炎的DR、CT影像学诊断
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表现
影像学表现-骶髂关节(MRI)
TIWI
STIR
31岁 男
慢性腰背痛,葡萄膜炎,HLA-B27(+)
影像学表现-骶髂关节(MRI)
STIR
30岁 男
T2WI-FS
25岁 男
T1WI-FS+C
26岁 男
影像学表现-骶髂关节(MRI)
T1WI
T2WI-FS
DWI
男 28岁
影像学表现-脊柱
开始病变侵及椎体前缘上、下角(Romanus病灶:水肿、脂质、硬化),导致正常椎体前缘 凹陷消失,形成方椎;
股骨头无菌坏死 强直性脊柱炎
小结
男性多见,发病高峰20-30岁; 与HLA-B27密切相关; 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关节、椎旁软组织及外周大关节; 骶髂关节病变首发,骶髂关节炎分级; 脊柱病变: Romanus病灶,竹节样, Anderson病灶。
谢谢
影像学表现-脊柱
T1WI
STIR
Romanus病灶
T2WI-FS
44岁 男 脂质
40岁 男 水肿
43岁 男 硬化
影像学表现-脊柱
Anderson病灶
影像学表现-脊柱
男 60岁
摩托车撞后腰 背痛加重10天
影像学表现-髋关节
根据Bath AS髋关节异常的X线分级法(BASRI-hip):
0级:正常; 1级:可疑改变,可能存在局部关节间隙狭窄; 2级:轻度异常,存在明确的关节间隙狭窄,关节间隙>2mm; 3级:中度异常,关节间隙狭窄,关节间隙≤2mm或双侧骨性关节面相接触范围<2 cm; 4级:重度异常,骨变形,双侧骨性关节面相接触范围>2cm。
实验室检查
活动期患者可见红细胞沉降率(ESR)增快,C反应蛋白(CRP)增高,轻度贫血和免疫球蛋白 轻度升高。 类风湿因子(RF)多为阴性,但RF阳性并不排除AS的诊断。 虽然AS患者HLA-B27阳性率达90%左右,但无诊断特异性,因为健康人也有阳性。HLA-
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表现
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表现以上是正常腰椎的X线图⽚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正侧位X光⽚(患者,男性,45岁,强脊炎15年余)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简称强直,英⽂缩写为AS。
是⼀种慢性全⾝免疫系统紊乱导致的疾病,以脊柱和骶骼部位炎症及⾻化为主要表现。
由于1963才命名此病,因此中医历史上不存在此病名,总体上看中医认为本病属于痹证范畴内的⾻痹、肾痹、历节风、⽵节风等。
强直性脊柱炎的男⼥差别:发病⾼峰期为男性为13岁—30岁左右,⼥性⼀般要晚于男性6岁左右。
强直多见于男性,据统计数据,之前男⼥发病率⽐例约为10:1。
但随着近年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认识的提⾼,有许多症状⽐男性患者轻的⼥性患者被发现,使得发病的男⼥⽐例提⾼到3:1—5:1。
男性强直患者相对来说起病急、症状重、进展快,伴有发热、乏⼒、消瘦等全⾝症状,但是早期发病后有⼀段⽐较短的时间感觉不到任何症状;⽽⼥性患者相对来说症状较轻,⽆症状缓解期有时达数年,但⽐男性增加了产褥期感染因素。
所以早期强直性脊柱炎具有很强的隐匿性,难以被发现和重视,这也是强直性脊柱炎的危害之⼀。
强直性脊柱炎的X线检查(1)骶髂关节改变:这是诊断本病的主要依据。
可以这样说,⼀张正常的骶髂关节X线⽚⼏乎可以排除本病的诊断。
早期骶髂关节的X线⽚改变⽐腰椎更具有特点,更容易识别。
⼀般地说,骶髂关节可有三期改变:①早期:关节边缘模糊,并稍致密,关节间隙加宽。
②中期:关节间隙狭窄,关节边缘⾻质腐蚀与致密增⽣交错,呈锯齿状。
③晚期:关节间隙消失,有⾻⼩梁通过,呈⾻性融合。
但⽬前仍有学者沿⽤1966年纽约放射学标准,将强直性脊柱炎的骶髂关节炎分为五级:0级为正常;Ⅰ级为可疑;Ⅱ级为轻度异常;Ⅲ级为明显异常;Ⅳ级为严重异常,关节完全强直。
(2)脊柱改变:病变发展到中、晚期可见到:①韧带⾻赘(即椎间盘纤维环⾻化)形成,甚⾄呈⽵节状脊柱融合。
②⽅形椎。
③普遍⾻质疏松。
强直性脊柱炎的DR、CT影像学诊断
强直性脊柱炎的DR、CT影像学诊断摘要】目的分析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X线平片、CT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
方法对2007 年6 月至2010 年6 月收集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强直性脊柱炎60 例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60 例均行DR及CT 检查。
对其骨质结构病变的影像学及关节附属结构表进行分析。
结果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影像表现为:髂骨侧关节面模糊,皮质部分完全消失,靠近皮质部的松质骨增生硬化糜烂、密度不均呈融雪状,骨小梁模糊,随病程延长可向骶骨侧与韧带部发展,关节内软组织肿胀等。
结论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病例,骶髂关节的CT 扫描较X 线平片能更好地显示局部细微病变情况,对病变早期发现与分期更准确。
X 线平片能对大部分骶髂关节炎作出诊断,尤其斜位片更利于骶髂关节病变的观察,影像检查应为首选检查方法。
【关键词】螺旋CT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2-0035-02强直性脊柱炎( 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以中轴关节受累为主的慢性进行性炎性病变,属全身结缔组织病变的一部分。
病变主要累及骶髂关节、髋关节、脊柱、肋椎关节等,以骶髂关节最先受累和病变明显,发现两侧骶髂关节面模糊毛糙和关节面下小囊状透光区即可确定诊断[1]。
AS可伴有不同程度的眼、肺、心血管、肾等多系统损害,青少年的发病率较高,常见于男性,且有明显的家族性发病倾向[2]。
近年国内外对正常骶髂关节的CT表现进行了研究,骶髂关节CT检查价值得到肯定[3-4]。
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诊断率,对于阻止病情继续恶化和改善患者的预后有重要的价值。
为提高AS的诊断率,现对2007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6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经X线及CT诊断的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该组患者60例,均为我院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均为首次就诊的患者,全部病例均符合纽约AS诊断修订标准[5]。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CT和X线检查表现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CT和X线检查表现CT和X线是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常做的影像学检查,好的设备仪器能够更好的反应病患的真实情况,从而让医生做出更准确的诊断,下面就由我们就为您讲解一下相关问题。
CT检查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CT表现有:骶骨端软骨下骨硬化,单侧或双侧关节间隙小于2毫米,软骨下骨侵蚀,关节出现部分或者完全强直等,由于骶髂关节解剖学的上部是韧带,因为韧带附着引起CT检查的关节间隙不规则和增宽,可能给检查判断带来困难,除此之外,年纪较大的患者髂骨面边缘模糊,韧带部骨皮质尤其是骶骨面边缘非常不规则。
我院投入1000多万引进的西门子128层螺旋CT,是目前最先进的多层螺旋CT之一,可进行高速、低X线剂量、大范围扫描,获得高质量图像的同时可利用其工作站进行灵活的图像后处理,为CT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更为广阔的领域和前景。
X线检查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X线检查表现:骶髂关节软骨下缘模糊,骨质糜烂,关节间隙模糊,骨密度增高及关节融合。
根据X线片骶髂关节炎的病变程度分为5级:0级为正常;Ⅰ级可疑;Ⅱ级有轻度骶髂关节炎;Ⅲ级有中度骶髂关节炎;Ⅳ级为关节融合强直。
脊柱的X 线表现有椎体骨质疏松和方形变,椎小关节模糊,椎旁韧带钙化以及骨桥形成。
晚期患者出现严重的骨化性骨桥表现称为“竹节样脊柱”。
耻骨联合、坐骨结节和肌腱附着点的骨质糜烂,伴邻近骨质的反应性
硬化及绒毛状改变,可出现新骨形成。
我院放射科先后引进了飞利浦数字式X线摄片机(Digital Diagnsot DR)、多功能数字化胃肠机、计算机X线摄影系统(Computed Radiography),更易显示病变的密度,大大降低了误诊及漏诊率。
强直性脊柱炎的X线及CT表现
[ 2 1 张伟 ,肖明英 ,冯晓东 ,等 . 2 4 4例法 洛 四联 症手术 治疗及特 殊情况的处理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 2 0 0 9 ,7 ( 1 1 ) : 8 0 1 — 8 0 3 . 『 3 1 张越 ,郝晓一. 圆锥动脉 于畸形 的产前超声诊 断价值 [ J 1 _ 河北 医科大学学报 ,2 0 1 3 , 3 4 ( 1 0 ) :l 2 0 0 1 2 0 1 .
周医技盘查 2 Q ! 生
箜2 1 鲞筮6 翅 』 ! Q £ P r
M
! !
q 盟, 』 2 ! l v ! : 2 1 1 . 6
。6 2 1・
起 自左 、 右心 室并骑 跨在 室间 隔_ J , 并 由其发 出主动 脉 弓和 肺 动脉 , 合并 室间 隔缺 损。法洛 四联症 胎儿肺动 脉重度狭窄 时应与永存动脉干 相鉴别 ,此 时心注意 主肺 动脉 的起 源 , 永 存 动脉干 的肺 动脉 直接起源 于大 功脉L l 2 ; 法 洛 四联症 时肺 动 脉起 源于右心室。 本 研究还发现 法洛 四联症胎 儿常常合并 有其他心 内 、 心
外 畸形或者有染 色体异常 , 因此一 旦发现胎儿患 有法洛 四联
症, 即应进 行详 细系统 的胎儿超 声检查 , 尽量予 行染 色体检
查, 以利 于判 断其 预后 , 降低 出生缺陷儿 , 达到优生优育 。
参 考 文 献
【 1 1 张桂珍 , 韩玲 . 先天性心脏病 超声心动图谱[ M] . 北京 : 人 民卫
抗原 ( HL A) . B 2 7抗 原 阳性 3 8例 , C反 应蛋 白( C R P ) 升高 l 7
生 出 版 礼 ,2 0 0 5 :1 1 5 .
强直性脊柱炎放射学诊断报告
强直性脊柱炎放射学诊断报告摘要:探讨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影像学特点,分析其早期在x、ct、mri上的表现,并比较三者的临床影像价值,早期发现和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提供有效的临床依据。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放射学;诊断报告【中图分类号】r59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4-0332-02强直性脊柱炎属于一种累及骶髂关节和脊柱的慢性炎症性的免疫系统性疾病[1]。
其中,骶髂关节是早期主要累及的关节部位,随着病情的发展逐渐向上或下次序发展,早期一般以腰背部疼痛和僵硬,活动后好转,逐渐发展为脊柱僵硬,强直,畸形和严重的功能障碍[2]。
针对本病病因目前不明确,较有一定特异性的实验室指标是hla-b27[3],而临床上影像学的诊断却能早期发现,对诊断强直性脊柱炎有重要作用。
下面就我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情况报道如下:1x线放射性诊断主要表现为骶髂关节一侧或是双侧的关节间隙变窄或是完全无间隙,关节面的骨质可被吸收,关节面模糊改变或呈锯齿状、参差不齐或皮质中断,伴有程度不同的骨质硬化[4]。
关节软骨下呈现毛玻璃样密度增高带,界线模糊,或者是囊状改变,关节面可见小囊状透亮区。
脊柱则正位片见椎体有骨密度降低、椎间小关节模糊不清,椎旁韧带钙化,骨桥形成,侧位片则见广泛而严重的骨化性骨桥表现称为“竹节样脊柱”[5],这些一般到晚期才表现出来。
2ct放射性诊断主要表现为一侧或者双侧骶髂关节面毛糙,边缘模糊,皮质的白线消失,关节面中下1/3以下呈现对称性或非对称性的虫蚀样骨质破坏[6],伴有边缘糜烂不整,在破坏区周围均不同程度有骨质硬化,下部腰椎表现为小关节面模糊,骨质糜烂破坏,椎旁韧带不同程度的钙化,下部腰椎小关节间隙消失。
3mri放射性诊断主要表现为骶髂关节周围的信号出现异常[7]。
t1wi呈现低信号表现,压脂t2wi表现为高信号,关节面呈现虫蚀样骨质破坏,间隙模糊,关节软骨缺损信号在t2wi增高、不规则增厚,在t1wi、t2wi上骨质硬化表现为低信号,而囊变在t1wi表现为低信号,t2wi 表现为高信号,关节部分或完全强直[8]。
2024年度强直性脊柱炎影像诊断课件
并发症
脊柱骨折可能导致脊髓受压或损伤,进而引发截瘫等严重并发症。
2024/3/24
23
脊髓受压与神经根刺激症状
影像学表现
MRI是评估脊髓受压与神经根刺激症状的 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在MRI上,可以清 晰地显示脊髓受压变形、移位及信号异 常,以及神经根增粗、水肿等异常表现 。
VS
并发症
长期的脊髓受压会导致脊髓变性、坏死, 进而引发截瘫、感觉异常等严重神经功能 障碍。
25
06
诊断思路与鉴别诊断要点
2024/3/24
26
结合临床病史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详细了解患者病史
包括起病年龄、病程、症状特点等,有助于判断病情活动度和预后。
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
如HLA-B27基因阳性、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升高等,可辅助诊断强直性脊柱炎。
2024/3/24
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病史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相结合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主要侵 犯脊柱,并累及骶髂关节和周围 关节的慢性进行性炎性疾病。
发病机制
与遗传、感染、免疫、环境等因 素有关,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
4
临床表现与分型
临床表现
早期症状包括下腰背痛、晨僵、疲劳 等,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脊柱强直 、胸廓活动受限、髋关节受累等。
2024/3/24
10
不同检查方法的优缺点比较
X线平片检查
优点为操作简便、价格低 廉;缺点为对早期病变不 敏感,难以发现细微骨质 改变。
2024/3/24
CT检查
优点为分辨率高,可清晰 显示骨质破坏和增生硬化 ;缺点为有辐射,对软组 织分辨率相对较低。
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表现
坐骨结节可被侵蚀,髋关节也常受 累,关节间隙变窄甚至消失,股骨头糜 烂,于关节边缘部有骨刺形成。
脊椎
病变常由脊椎下部开始,并较快 的进展累及全部脊柱,即所谓上行性病 变,也有少数病例,先由颈椎或下部胸 椎开始,然后向下累及脊柱其余部分, 即下行性病变,后者进行较慢,常需较 长时间才累及脊椎其余部分。
正常骶髂关节CT表现
关节面光整 关节间隙清晰均匀 关节面下骨质结构密度未见异常 关节周围韧带未见钙化 关节周围肌肉对称 关节周围肌间隙和皮下脂肪清晰
25岁男性
正常骶髂关节
53岁男性
正常骶髂关节
AS骶髂关节病变的CT特点
以双侧病变多,单侧病变少 以髂骨面病变多,骶骨面病变少 以髂骨面下部病变多,上部病变少
周围关节
四肢大关节中以髋关节最易受累,双侧病变, 对称性分布,一致性关节间隙变窄、骨赘形成及 骨性强直为其主要X线表现。
除髋关节受累外,易累及肩、膝、手、腕关 节,足部变化较少见。
男 26岁 (骨盆)强直性脊柱炎
双侧骶髂关节 髋关节间隙狭窄 关节面模糊硬化增白 两侧 坐骨结节骨皮质吸收 边缘毛糙
双侧骶髂关节病变程度相仿
右侧骶髂关节病变程度较左侧严重
单侧受累,关节间隙略增宽
髂
骨
下
上
部
病
变
较
明
显
下
髂
骨
上
下
部
病
变
较
明
显
下
髂
骨
上
上 下
部
均
受
累
下
பைடு நூலகம்
骶髂骨均受累
AS骶髂关节病变的CT表现
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诊断范文精简版
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诊断引言X射线检查X射线检查是AS最常用的影像学方法之一。
尽管X射线无法直接观察到早期AS的病变,但在病情进展到晚期时,X射线可以显示出典型的AS特征。
主要的X射线表现包括脊柱关节的骨质增生、骨膜增厚、韧带骨化和椎体骨质侵蚀。
还可以观察到脊柱弯曲、椎体融合和骨质疏松等病变。
磁共振成像(MRI)MRI是AS诊断中非常有价值的影像学工具,尤其对早期AS的诊断有重要作用。
MRI可以显示出脊柱关节的软组织结构,如椎间盘、韧带和滑膜等的病理改变。
早期AS的MRI表现主要为椎间盘炎症、滑膜炎症和韧带炎症。
随着病情进展,MRI还可以显示出脊柱关节的骨骼改变,如骨融合和骨侵蚀等。
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一种便捷、无创和低成本的影像学方法,近年来在AS的诊断和评估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超声可以观察到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病理改变,如滑膜炎症和韧带炎症。
超声还可以评估脊柱关节的活动度和弹性,并帮助确定AS的活动性和病情进展。
计算机断层扫描(CT)CT在AS的影像学诊断中也有一定的价值。
CT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骨窗图像,可以清晰显示脊柱关节的骨质病变,如骨质增生和骨膜增厚等。
CT还可以观察到脊柱关节的骨骼融合和骨侵蚀等改变。
摄影术(Radiography)除了常规的X射线检查外,摄影术也被用于AS的影像学诊断。
摄影术可以提供全面的脊柱关节图像,并对病变进行详细的观察和分析。
摄影术可以显示出更多细节的改变,如骨融合的程度、关节间隙的变化和韧带的钙化等。
结论影像学检查在AS的诊断和评估中起着重要作用。
X射线检查、MRI、超声检查、CT和摄影术等影像学方法可以互相补充,提供全面的AS影像学信息。
通过分析不同影像学方法的检查结果,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AS、评估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
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影像诊断
强直性骶髂关节炎的CT分级
0 级:关节正常或关节面稍模糊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I 级:关节周围骨质疏松,软骨下骨轻度糜烂,
关节面模糊、关节间隙正常
Ⅱ级:关节面模糊,软骨下骨质侵蚀、破坏、骨
质疏松和硬化,关节间隙基本正常
Ⅲ级:软骨下骨质明显破坏,弥漫性硬化,关节
面呈毛刷状,关节间隙狭窄或宽窄不均,部分强直
Ⅳ级:全部关节骨质破坏,硬化和骨质疏松、关
图8 宫外孕并发输卵管积液,CT平扫子 宫增大,右侧附件区囊性肿块,其内不
均匀胚芽结构,并见子宫角延续下来一 条长而宽的管状液性密度(↑),与胚 囊相连,且勾画出伞端妊娠的负影。
MR表现
正常骶髂关节软骨在T2WI为中等信号,在T1WI显示 为在骶髂关节面低信号骨皮质间的条状高信号。 Ⅰ 级病变软骨信号在T2WI信号增高、增粗,Ⅰ级及部 分Ⅱ级病变中仅表现为软骨异常或轻度骨髓信号增高 ;Ⅱ~Ⅲ级病变信号增高或减低,部分有碎裂现象, 并有不同程度脂肪沉积(表现为骶骨、髂骨骨髓内信 号增高),关节面骨质侵蚀及关节面下骨质硬化。Ⅲ 级关节间隙可以变窄或假性增宽,内高信号影考虑为 增生的滑膜肉芽组织,高信号影内见细碎的细条状、 碎片样软骨片
图5 CT平扫子宫增大,右侧附件区混杂密度 肿块,囊壁不规则,高密度结节状出血及液 性低密度(↑),内似见点状略高密度影,手 术证实输卵管伞端妊娠 (图7类似病例) ,宫 外孕破裂,胎周及盆腔出血征象。
图6 胚胎死亡征象 CT增强见子宫增大,宫内 节育环周围高密度伪影,左侧附件区直径约 为1.5cm不均匀花环样强化,花环旁液性密度 较少,周围较多强化血管,近胚囊侧变细、 中断,远端扭曲、扩张(↑),手术证实陈旧 性宫外孕、卵巢妊娠
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诊断
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诊断
⒈强直性脊柱炎概述
⑴疾病简介
⑵流行病学特点
⑶病因与发病机制
⒉影像学诊断的意义
⑴影像学在强直性脊柱炎诊断中的作用
⑵影像学诊断的优势
⒊影像学检查方法
⑴ X线检查
⒊⑴多发关节的骨质破坏
⒊⑵椎体发生变化
⒊⑶骶髂关节病变
⑵ CT检查
⑶ MRI检查
⑷骨扫描
⒋影像学表现
⑴早期特征
⑵进展期表现
⑶晚期表现
⑷关节、韧带和滑囊炎症的影像学表现⒌影像学诊断标准
⑴国际强直性脊柱炎协会 (ASAS) 标准
⑵马德里标准
⑶肌腱骨化病变标准
⒍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
⑴强直性脊柱炎与椎间盘炎的鉴别
⑵强直性脊柱炎与肿瘤的鉴别
⑶强直性脊柱炎与感染的鉴别
⒎强直性脊柱炎的并发症与预后评估
⑴强直性脊柱炎的并发症
⑵强直性脊柱炎的预后评估
⒏研究进展与展望
⑴影像学技术的进展与应用
⑵强直性脊柱炎的分子影像学研究
⑶个体化医学的前景
本文档涉及附件:
附件1、强直性脊柱炎患者X光影像图集
附件2、强直性脊柱炎患者MRI影像图集
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
⒈强直性脊柱炎:少见的慢性炎症性关节病,主要累及脊椎和骶髂关节。
⒉ ASAS标准:国际强直性脊柱炎协会制定的诊断标准,用于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诊断与评估。
⒊马德里标准:一种评估强直性脊柱炎患者X光影像学表现的标准。
⒋肌腱骨化病变标准:用于评估肌腱骨化病变程度的标准。
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诊断
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诊断
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诊断
X线摄影
强直性脊柱炎的X线摄影是最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方法之一。
以下是X线摄影中常见的诊断特征:
脊柱骨质变化: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常常出现脊柱骨质增生和骨质破坏的特征。
这些变化主要出现在骶髂关节、脊椎关节和骶髂骨连接处。
骶髂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常出现炎症,即骶髂关节炎。
这种炎症可以引起骨质破坏和韧带钙化等严重的改变。
脊柱骨关节可见性:X线摄影可以观察到脊柱的关节可见性,即关节的存在和关节腔的清晰度。
关节可见性的减少可能是强直性脊柱炎的表现之一。
磁共振成像(MRI)
MRI是一种非常敏感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对于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诊断非常有帮助。
以下是MRI中常见的诊断特征:骶髂关节炎:MRI可以显示骶髂关节的炎症迹象,如关节囊增厚、关节腔积液和滑膜增生等。
脊椎关节炎:MRI可以显示脊椎关节的炎症,包括关节腔积液、滑膜增生和关节周围软组织炎症等。
脊柱骨关节可见性:MRI可以显示脊柱骨关节的可见性,包括
关节的存在和关节腔的清晰度。
睡眠特征核磁共振成像(DTI)
睡眠特征核磁共振成像(DTI)可以显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脑白
质中病变的特征。
DTI可以显示脑部神经纤维束的连通性和水分子
的扩散方向。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在DTI中常常显示较高的扩散方向
不一致性。
请注意:鉴于医学诊断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上描述仅为一般
情况,并非适用于所有患者。
确切的诊断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
和其他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诊断-无删减范文
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诊断1. 引言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关节炎性的疾病,以慢性脊柱炎症为特征。
影像学在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和评估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重点介绍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包括X线摄影、磁共振成像(MRI)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等技术。
2. X线摄影X线摄影是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可在早期发现和评估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变。
下面将介绍强直性脊柱炎在X线影像上的表现:- 骶髂关节炎表现:骶髂关节是强直性脊柱炎最常累及的关节之一。
X线影像上可见骶髂关节的骨质增生、关节融合、关节面模糊和关节间隙狭窄等表现。
- 脊椎炎症表现:影像学上,强直性脊柱炎可导致脊椎骨质吸收和骨质增生,使脊椎骨体变矮。
此外,椎间盘骨质的增生和硬化也是强直性脊柱炎的表现之一。
3. 磁共振成像(MRI)MRI是一种无创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早期发现和评估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变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以下是MRI在强直性脊柱炎影像学诊断中的应用:- 早期骶髂关节炎表现:MRI可以显示早期骶髂关节炎的软组织炎症反应,包括关节囊肿、关节积液和关节周围软组织水肿等。
这些表现有助于早期诊断强直性脊柱炎。
- 脊椎炎症表现:MRI可以清晰地展示脊柱的炎症改变,如椎体骨质增生、骨质破坏和椎间盘的水肿等。
此外,MRI还可以评估脊椎关节囊、韧带和肌肉的炎症变化。
4. 计算机断层扫描(CT)CT是一种通过多个切面重建图像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评估强直性脊柱炎的骨质改变具有较高的分辨率。
以下是CT在强直性脊柱炎影像学诊断中的应用:- 骶髂关节炎表现:CT可以显示骶髂关节的骨质增生、关节融合、关节面模糊和关节间隙狭窄等病变。
CT的高分辨率使得这些骨质改变能够更加清晰地显示出来。
- 腰椎和胸椎炎症表现:CT可以检测腰椎和胸椎的骨质破坏、骨质增生和椎间盘的变化。
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诊断
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诊断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以脊柱椎骨关节和髂骨关节为主的炎症性关节病,主要特征是脊柱关节的炎症和骨质改建,可导致脊柱僵硬和不可逆的功能障碍。
影像学诊断是AS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帮助医生了解病情、确定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
本文将详细介绍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诊断过程及注意事项。
一、X线摄片1.骨盆及髂骨骨盆的X线摄片是进行AS影像学诊断的首要步骤。
影像学表现主要包括髂骨关节的破坏、髂骨侧增生、髂骨骶关节的强直和骶髂关节的炎症。
对于早期AS患者,骨盆X线摄片可能无明显异常,但长期随访可发现骨盆关节的改变。
2.脊椎脊椎的X线摄片是评估AS的关键方法之一。
常用的摄片方位有正位摄片和侧位摄片。
正位摄片可以观察到脊柱侧凸、椎间隙狭窄、钩骨、斜椎关节的病变。
侧位摄片则可以评估椎体骨质改建、椎体并列状态和韧带饰带骨化。
结合这两个方位的摄片可以全面了解脊柱关节的炎症畸形情况。
3.其他骨骼部位除了骨盆和脊柱,还应该对其他的骨骼部位进行X线摄片。
这些部位包括胸廓、肩关节、髋关节、膝关节等。
这些摄片可以帮助发现AS的外关节病变。
二、核磁共振成像(MRI)MRI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适用于早期AS和中晚期AS的鉴别诊断。
MRI可以评估炎症活动、脊柱骨质改建情况,对于AS的早期诊断及病情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早期AS的MRI表现早期AS的MRI表现主要包括椎间盘炎症、椎间盘水肿、椎体骨髓炎、椎间关节炎和韧带饰带附着点的炎症。
这些表现在X线摄片中可能无法直接观察到。
2.中晚期AS的MRI表现中晚期AS的MRI表现主要包括骨质增生、骨桥形成、椎体附着点的滑膜炎和骶髂关节的炎症。
三、计算机断层扫描(CT)CT扫描在AS的诊断中主要用于评估骶髂关节的骨质改建,了解关节畸形以及评估治疗效果。
CT扫描对于AS患者的关节手术规划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强直性脊椎炎
椎弓关节破坏
椎前软组织骨化 韧 带 纤 维 化 和 骨 化
X线和CT显示脊柱的竹节样改变
双侧髋关节的对称性改变: 关节间隙的狭窄和骨质的硬化
鉴别诊断:
化脓性脊柱炎骨质破坏明显,但成骨反应早,临床病情重
脊柱结核
强直性脊柱炎的 影像学诊断
强直性脊柱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一种。其病变 累及脊柱与骶髂关节,甚至其它大关节。
X 线是强直性脊柱炎简单易行的检查方法, 通过正、侧、斜位摄片可清晰地显示脊柱 各关节的病理改变。 CT密度分辨率高并可进行MPR (multiplanar
reformation)、VR (volume rendering) ,更适 用于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影像学检查。
骶髂关节炎
进展过程 关节边缘骨侵蚀
关节面破坏 软骨下局部骨硬化
骶 髂 关 节 炎
脊柱病变
椎体前缘骨质破坏伴骨硬化
椎体前缘正常的内凹陷消失
椎 体 前 缘 正 常 的 内 凹 陷
方 椎 改 变椎体前缘正常的内凹陷 消失为椎体前缘上、 下角骨炎所引起
如骨炎愈合,椎体形状 可恢复正常
正常椎间关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强直性脊柱炎的DR、CT影像学诊断
摘要】目的分析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X线平片、CT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
病的诊断水平。
方法对2007 年6 月至2010 年6 月收集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强
直性脊柱炎60 例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60 例均行DR及CT 检查。
对其骨质
结构病变的影像学及关节附属结构表进行分析。
结果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
节病变的影像表现为:髂骨侧关节面模糊,皮质部分完全消失,靠近皮质部的松质
骨增生硬化糜烂、密度不均呈融雪状,骨小梁模糊,随病程延长可向骶骨侧与韧
带部发展,关节内软组织肿胀等。
结论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病例,骶髂关节的CT 扫描较X 线平片能更好地显示局部细微病变情况,对病变早期发现与分期更准确。
X 线平片能对大部分骶髂关节炎作出诊断,尤其斜位片更利于骶髂关节病变
的观察,影像检查应为首选检查方法。
【关键词】螺旋CT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2-0035-02
强直性脊柱炎( 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以中轴关节受累为主的慢性进
行性炎性病变,属全身结缔组织病变的一部分。
病变主要累及骶髂关节、髋关节、
脊柱、肋椎关节等,以骶髂关节最先受累和病变明显,发现两侧骶髂关节面模糊毛
糙和关节面下小囊状透光区即可确定诊断[1]。
AS可伴有不同程度的眼、肺、心血管、肾等多系统损害,青少年的发病率较高,常见于男性,且有明显的家族性发
病倾向[2]。
近年国内外对正常骶髂关节的CT表现进行了研究,骶髂关节CT检查价值得到肯定[3-4]。
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诊断率,对于阻止病情继续恶化和改善患
者的预后有重要的价值。
为提高AS的诊断率,现对2007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6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经X线及CT诊断的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该组患者60例,均为我院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
患者,均为首次就诊的患者,全部病例均符合纽约AS诊断修订标准[5]。
其
中男43例,女17例,年龄12~50岁,平均(26.5±5.8)岁。
病程3个月~5年,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骶髂关节及腰部疼痛,腿疼,晨僵,无功能障碍或脊柱畸形。
该组患者血沉、C反应蛋白均有不同程度增高,HLA-B27抗原测定均阳性,
类风湿因子阴性。
1.2影像学检查:该组患者均进行X线及CT(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
X线检查:采用SEDECAL X PLUS DR系统,正侧位,全自动曝光。
使用GE Lightspeed16
螺旋CT扫描仪。
扫描参数为:200 mA,130 kV,准直器宽度0.6 mm,螺重建间隔
1 mm,螺距0.
2 mm,扫描层距4 mm、层厚5 mm。
2结果
2.1 强直性脊柱炎X线表现:X线诊断有5例患者正常,剩余55例患者,关
节间隙均有改变,其中关节间隙模糊不清43例,不规则变窄12例。
病变侵及骶
髂关节单侧9例,双侧46例;全部患者均侵及髂骨,侵及骶骨11例;骨质破坏26例,表现为关节面模糊呈锯齿状,参差不齐或皮质中断,关节面骨质吸收,关
节下面骨质吸收;囊状改变12例,以关节下部髂骨侧居多,关节可见小囊状透
亮区。
骨质疏松9例,关节面皮质呈低密度;骨质硬化7例,关节软骨下界限模糊,呈毛玻璃样密度增高带。
2.2 强直性脊柱炎CT表现:CT诊断无正常性患者,根据纽约标准分级:无0级,
Ⅰ级8例(13.33%) ,关节髂骨面模糊,关节面略呈不光整,关节间隙正常; Ⅱ级26例(43.33%) ,关节面骨质轻度硬化,骨皮质局灶性侵蚀,关节面模糊,关节间隙无改变。
Ⅲ级18例(30.00%) ,关节面软骨下骨质侵蚀破坏,关节面不光整,呈锯齿状,并有弥漫性骨质硬化,关节间隙增宽(5例) 或变窄( 13例) 。
Ⅳ级9例(15.00%) ,关节间隙消失,关节融合强直。
3讨论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以骶髂关节炎及中轴关节病变为特征的慢性炎性脊柱
关节病。
我国的发病率约为0.3% 左右,多见于青少年男性,男女比例约为5︰1。
临床表现多数患者首先表现为骶髂关节受累的症状,表现为腰骶部疼痛不适,并
且是双侧对称性的表现,一般认为其病理学基础是肌腱、韧带附着点的炎性改变,之后逐渐发生关节的粘连、纤维性和骨性强直。
AS 骶髂关节受侵的突出表现为活
动受限,次为疼痛,晚期表现为僵硬和屈曲变形,以致卧床不起或爬行。
骶髂关
节属于滑膜关节,也是滑动关节,前下2/3为滑膜部分,后上1/3为韧带部分。
滑膜部关节软骨主要为纤维软骨,髂侧较薄。
软骨下是一薄层致密骨,含有与软
骨表面平行的哈氏系统,异常刺激可形成骨组织,导致软骨下硬化;骶侧较厚,
主要为透明软骨,其软骨下骨板较厚,下方是松质骨,呈多孔网状,含有丰富的
血管,骨小梁间为骨髓,髂侧松质骨密度较骶侧高。
骶髂关节炎开始为滑膜的炎
性反应,产生富含血管的肉芽组织,呈绒毛样增生形成血管翳,始于关节外围,
并沿关节间隙向关节内蔓延侵蚀破坏软骨,也可侵入骨内,形成骨性关节面及临
近骨的破坏。
晚期血管翳纤维化,使关节发生纤维强直,纤维组织可因钙化、骨
化产生骨性强直。
AS的另一特征性表现为肌腱、韧带及关节囊与骨附着部可与骨
面垂直的骨化,呈胡须状,也可有骨皮质侵蚀、皮质下低密度囊性变,坐骨结节、股
骨大转子、髂嵴、脊柱的棘突和跟骨结节等为常见发病部位。
这些病理改变与本
组病例的X 线平片与CT所见相吻合。
骶髂关节炎是确诊AS 的关键。
X线平片上
能发现程度不等的骨质改变及关节间隙的改变,本组中55 例X 线平片能发现病变,分别为:Ⅱ级18例,Ⅲ级16例,Ⅳ级21例。
5例X线检查无异常发现者,
进行CT 检查提示早期改变。
相对于X 线平片而言,CT 诊断AS 骶髂关节Ⅰ级、Ⅱ
级病变却具有明显的优势,CT克服了平片影像重叠的缺点,能清楚地显示骶髂关节
间隙变窄、模糊,软骨下骨质囊性侵蚀等微小改变。
CT扫描在显示细小病变方面
更具有高敏感性适于本病的早期诊断,以及随访了解病情变化。
常规X线正位及45°斜位检查骶髂关节,能对大部分骶髂关节炎作出诊断,左、右斜位更有利于观察骶髂关节病变。
CT扫描能清楚显示骶髂关节的解剖部位和骨内分布范围及骨皮
质的完整性、邻近组织的侵犯情况,能为临床诊断、分期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此外,现有的AS 临床诊断标准还存在一个重要的问题。
即实际上影像学的征象晚于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
有文献报道认为,影像学上能够观察到的骶髂关节
炎一般要比临床症状晚5~10年[6],因此现有的X 线和CT 检查都存在不能满足
更早期的诊断AS病变的特点。
与之相比MRI检查有一定优势,能够较早发现软
骨的改[7]。
总之,CT 检查虽然尚不能在AS 早期即作出诊断,但能够较X 线更早发现AS
的骶髂关节病变,有利于对其进行诊断和分级,从而为临床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吕京光,张凤霞,武乐斌,等. 多层螺旋CT在评价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中的
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7, 23: 1497.
[2]范智斌,王峻.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影像诊断[J].山西医药杂
志,2006,35(2):121.
[3]GeijerM, Sihlbom H, Gothlin JH, et al. The role of CT in the diagnosis
of sacroilitis. Acta Radiol, 1998, 39: 265.
[4]孟家晓,沈君,梁碧玲,等. 骶髂关节强直性脊柱炎的CT诊断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 2004,,2:46.
[5]Vander LS, Valkenburg HA, Cats A. Evaluation of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ankylosing spondylitis [J].Arthritis Rheum,1984,27(2):361.
[6]Pepmueller PH,Moore TL. Juvenile spondy-loarthropathies[J]. Curr Opin Rheumatol,2000,12(4):269-273.
[7]王庆文,曾庆馀.磁共振成像对早期骶髂关节炎的诊断价值研究[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6,7(10):385-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