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的名词解释内科
1 名词解释贫血
1 名词解释贫血贫血是指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或功能异常导致的一类疾病。
正常情况下,红细胞承担着将氧气输送至身体的各个组织和器官的重要任务,缺乏足够的红细胞会导致氧气供应不足,进而影响身体的正常运转。
下面,我将对贫血的定义、病因、分类以及常见症状进行详细解释。
贫血的定义:贫血是指全血中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范围,导致血液输送氧气的能力下降的一种疾病。
它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如缺铁、维生素B12和叶酸等营养不足、骨髓疾病、遗传缺陷、慢性疾病和慢性出血等。
贫血的病因:1. 缺铁性贫血:由于摄入的铁量不足或铁吸收障碍导致缺乏铁,影响体内血红蛋白的合成。
2. 维生素B12缺乏性贫血:维生素B12为合成DNA所必需,缺乏维生素B12会影响红细胞的发育和分裂。
3. 叶酸缺乏性贫血:类似于维生素B12缺乏性贫血,叶酸为DNA合成所必需,缺乏叶酸会导致红细胞的异常发育。
4. 骨髓疾病引起的贫血:骨髓是生成红细胞的地方,如果骨髓受到损伤或异常,会导致红细胞生成不足。
5. 遗传缺陷引起的贫血:一些遗传性的疾病,如地中海贫血和镰状细胞性贫血等,会导致红细胞数量或功能异常。
6. 慢性疾病引起的贫血:长期存在的慢性疾病,如炎症性肠病、肾脏疾病和风湿性疾病等,会导致红细胞的破坏或生成减少。
7. 慢性出血引起的贫血:长期的出血,如消化道出血、月经过多等,会导致身体失血过多,从而引起贫血。
贫血的常见症状:1. 疲劳和乏力:由于红细胞不足,导致氧气供应不足,使人感到疲劳和乏力。
2. 心悸和呼吸困难:缺氧导致心脏频繁跳动和呼吸困难。
3. 头晕和头痛:由于大脑缺氧,会出现头晕和头痛的症状。
4. 若贫血是由于铁缺乏引起的,可能会出现嘴唇、舌头和指甲发白的现象。
5. 若贫血是由于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引起的,可能会出现口腔溃疡、消化不良和脚部神经病变等症状。
6. 若贫血是由于遗传性疾病或严重的骨髓疾病引起的,可能会出现骨痛、黄疸等症状。
内科学知识点总结
内科学知识点总结.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篇一1、贫血:(1)概述:掌握诊断贫血的标准,尤其是贫血程度的划分。
知道关于贫血的几个基本概念:如大细胞贫血、小细胞贫血等。
临床表现分为一般表现和各系统的表现,这些了解一下即可。
治疗方面主要是了解有哪些治疗的方法,具体内容会在各个章节分别讨论的。
(2)缺铁性贫血:掌握实验室检查,尤其是生化检查,但是参考值范围可以不用记。
重点是治疗,尤其是铁剂治疗的疗效判断,常会考问答题的。
另外,还要注意1个名词解释:缺铁性吞咽困难(Plummer-inson综合征),虽然在临床上不是很常见,但是考试曾经出现过。
(3)再生障碍性贫血:了解骨髓象的特点、需要和哪些疾病鉴别以及治疗的方法。
本章考试涉及的不多。
(4)溶血性贫血:本章是一个难点。
重点掌握一下几个试验:红细胞渗透性脆性试验、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试验)、酸化血清溶血试验(Ham试验)。
其他内容大致了解一下即可。
2、白血病:(1)急性白血病:掌握其临床表现,尤其是白血病细胞浸润的表现(曾出过简答题)。
还有就是确诊的骨髓象的标准和常见急性白血病类型鉴别(很重要)。
在治疗方面要知道达到完全缓解的标准,具体方案不需要掌握。
此外,注意几个名词:类白血病反应、“裂孔”现象、Auer小体。
(2)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了解分期,还要知道慢粒可以急变,转为急淋或急非淋。
(3)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熟悉诊断标准,其他一般不会考。
3、淋巴瘤:熟悉其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查的特点。
知道霍奇金病的治疗策略是化疗为主的放化疗综合治疗。
4、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重点掌握诊断标准(曾在多次考试中出过简答题)。
熟悉治疗原则。
了解其临床表.理化因素所致疾病:篇二急性中毒:(1)概述:掌握中毒的机制,熟悉诊断的方法(病史很重要)。
重点是治疗的原则。
(2)有机磷杀虫药中毒:掌握中毒的特征性表现(大蒜味、流涎、多汗、肌颤、瞳孔缩小、肺水肿)以及治疗措施。
贫血名词解释是什么
贫血名词解释是什么
贫血是指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或功能异常,导致血红蛋白含量下降,造成机体供氧能力不足的一种病理状态。
具体来说,贫血可分为原发性贫血和继发性贫血两种类型。
原发性贫血是指由于红细胞生产减少或破坏过快而引起的贫血。
主要原因包括遗传性疾病(如地中海贫血、先天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骨髓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殖性疾病等)、营养不良(如缺铁性贫血、维生素B12缺乏性贫血等)以及特殊环境因素(如高原性贫血等)等。
继发性贫血则是由其他疾病或因素引起的贫血。
常见的引起继发性贫血的原因包括慢性疾病(如慢性感染、恶性肿瘤等)、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肾功能异常以及药物作用等。
这些因素可以影响到红细胞的生产、破坏或功能,从而导致贫血的发生。
贫血的临床表现常常包括疲乏无力、心慌气短、头晕眼花、面色苍白、口唇及口腔黏膜苍白等。
严重的贫血还可能导致心脏负荷加重、脑功能受损以及免疫力下降等并发症。
除了详细询问病史并进行体格检查外,医生还会通过血常规、血红蛋白及铁蛋白测定、骨髓穿刺等检查手段来确诊贫血。
在治疗方面,针对不同原因引起的贫血,采取相应的治疗策略。
对于缺铁性贫血,常常通过铁剂的补充来纠正贫血。
对于其他继发性贫血,需首先针对引起贫血的疾病或因素进行治疗。
在一些严重的贫血病例中,可能需要进行输血以快速改善患者的
贫血状态。
总之,贫血是一种常见的病理状态,由于红细胞数量或功能异常导致机体供氧能力下降。
通过明确贫血类型及其原因,可以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内科名词解释
二、名词解释1.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贮存铁缺乏,血红蛋白合成不足,红细胞生成受到障碍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2.高血压脑病:血压突然或短期内明显升高,同时伴有中枢神经功能障碍征象。
其机制可能为过高的血压导致脑灌注过多,出现脑水肿所致。
临床有严重头痛、呕吐、神志改变,重者意识模糊、抽搐、昏迷。
3.社区获得性肺炎: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人院后在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4.上消化道大量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等病变引起的出血,而上消化道大量出血是指在数小时内失血量超过1000ml或占循环血容量的20%,主要表现为呕血、黑便,并伴有急性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
5.真性菌尿:临床常用清洁中段尿作细菌定量培养,菌落计数,定量检查若尿含菌量>105/ml,为有意义的细菌尿,又称为真性菌尿,多为肾盂肾炎。
1.急性膜腺炎:指膜腺分泌的消化酶引起膜腺组织自身消化的化学性炎症。
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O)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呈缓慢进行性发展的肺部疾病。
3. 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贮存铁缺乏,血红蛋白合成不足,红细胞生成受到障碍所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4.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是指甲状腺本身产生甲状腺激素过多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5.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累及全身多个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清中出现多种自身抗体,并有明显的免疫紊乱。
1.心脏骤停:在原来全身或心脏较好的情况下,意外地发生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停止。
2.呼吸衰竭: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损害,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也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漏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
3.肾孟肾炎:细菌引起的肾孟、肾盏和肾实质的感染性炎症。
4.再生障碍性贫血:由于多种原因或原因不明引起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一类贫血。
内科护理学(名词解释)
【贫血Anemia】是指单位容积周围血液中血红蛋白浓度(Hb)、红细胞计数(RBC)和(或)血细胞比容(HCT)低于相同年龄、性别和地区正常值低限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
【缺铁性贫血IDA】是体内贮存铁缺乏,使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白血病leukemia】是一类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
克隆的白血病细胞增殖失控、分化障碍、凋亡受阻,停滞在细胞发育的不同阶段。
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白血病细胞大量增生累积,并浸润其他器官和组织,而正常造血功能受抑制。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对病人进行全身照射、化疗和免疫抑制预处理后,将正常供体或自体的造血细胞经血管输注给病人,使其重建正常的造血和免疫功能。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指甲状腺体本身产生甲状腺激素TH过多而引起的甲状腺毒症。
【糖尿病】是一组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以慢性血葡萄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异常综合征。
因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作用缺陷,而引起的碳水化物、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代谢紊乱。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具有多系统损害表现的慢性自身免疫病。
SLE病人血清具有以抗核体为主的多种自身抗体,通过免疫复合物等途径损害各个系统、脏器和组织。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慢性对称性周围性多关节炎为主要特征的特异性、系统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临床表现为受累关节疼痛、肿胀、功能下降。
当炎症破坏软骨和骨质时,出现磁的畸形和功能障碍。
【晨僵】病变关节在静止不动后出现半小时或更长时间的僵硬,活动受限,有胶黏的感觉,适度活动逐渐减轻,尤以晨起最明显,称为晨僵。
【传染病】是一组由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引起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
【感染】是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与人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
【隐性感染】指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病理变化轻微,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只有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
【显性感染】指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不但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使机体发生组织损伤,导致病理改变,出现临床特有的症状,体征。
贫血的名词解释医学
贫血的名词解释医学贫血是一个常见的医学词汇,用来描述人体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或功能异常的情况。
红细胞是我们体内最重要的血细胞之一,它们携带着氧气和养分通过血液供给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红细胞的数量或功能可能会受到损害,导致贫血的发生。
贫血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其中最常见的是缺铁性贫血。
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关键元素,而血红蛋白则是红细胞中的重要成分之一,主要负责携带氧气。
缺铁会导致血红蛋白合成不足,进而影响红细胞数量和功能,从而导致贫血。
除了缺铁,其他营养不良也可能导致贫血。
例如,缺乏维生素B12和叶酸也会影响红细胞的正常合成。
这两种维生素对DNA合成起着重要作用,而红细胞的生产需要大量的DNA合成。
因此,维生素B12和叶酸的缺乏会干扰红细胞的正常形成,从而引发贫血。
除了营养不良外,疾病也是贫血的常见原因之一。
某些慢性疾病,如肾脏疾病和肝脏疾病,会干扰红细胞的正常生成和存活。
在肾脏疾病中,肾脏无法正常分泌一种叫做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物质,这是一种刺激骨髓产生红细胞的激素。
缺乏促红细胞生成素会导致红细胞生成不足,引发贫血。
同样,在肝脏疾病中,肝脏无法正常合成一种在红细胞分解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物质,进而导致红细胞寿命缩短,引发贫血。
贫血不仅会直接影响人体的氧供,还会对整个身体机能产生负面影响。
患者可能会感到疲劳、乏力、头晕等症状,由于红细胞无法有效地将氧气输送到身体各处,导致身体缺氧。
此外,贫血还可能导致心脏负担加重,因为心脏需要通过加快心跳来弥补氧供不足的情况。
长期贫血还可能导致心脏功能的退化,以及诸如头晕、呼吸急促等并发症的出现。
诊断贫血通常需要通过血液检查来确定。
医生会检查血液样本中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体积和形态等指标来判断是否存在贫血。
一旦确诊,治疗贫血的方法则取决于其原因和严重程度。
对于缺铁性贫血,补充铁剂是最常见的治疗方法。
至于其他类型的贫血,治疗方法则可能略有不同,例如,维生素B12和叶酸的补充或者针对慢性疾病的治疗。
贫血的名词解释
贫血的名词解释贫血,又称贫血症或缺血性贫血,是指体内红细胞数量、质量或功能的异常减少,导致血红蛋白浓度降低、氧运输受限的一种疾病。
贫血是常见的临床病症之一,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如营养不良、慢性疾病、遗传缺陷等。
贫血的主要特征是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范围,细胞体积缩小,红细胞数量减少。
贫血的严重程度可以根据血红蛋白值来划分,常用的指标有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压积等。
根据红细胞大小和颜色的变化,贫血又可分为小细胞性贫血、正常细胞性贫血和大细胞性贫血三类。
贫血的病因非常多样,常见的原因包括营养不足、膳食缺铁、维生素B12和叶酸缺乏、骨髓造血功能低下、慢性疾病导致的慢性出血、遗传性贫血等。
贫血也可以是一些慢性疾病的表现,如炎症性疾病、肾炎、癌症、免疫系统异常等。
贫血的症状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疲倦乏力、气短、心慌、头晕、头痛、食欲不振、口腔溃疡、皮肤苍白、容易出现淤血等。
严重的贫血还会引起心脏负担加重、免疫功能下降和神经系统异常等并发症。
贫血的治疗需要根据病因来确定,常见的治疗方法有补充营养、口服或注射铁剂、叶酸和维生素B12的补充、红细胞生成素的应用以刺激造血、抗炎治疗等。
对于严重贫血的患者有时还需要输血来迅速提高血红蛋白水平。
预防贫血的关键是饮食均衡和合理。
应保证足够的铁、叶酸和维生素B12的摄入,如多吃富含铁质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红肉、豆类、蛋黄、黑芝麻等。
另外,适量进行有氧运动、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也对预防贫血有一定的帮助。
总而言之,贫血是一种常见疾病,主要特征是血红蛋白浓度降低,红细胞数量减少。
贫血的原因多种多样,常见的症状有疲倦乏力、皮肤苍白等。
治疗贫血需根据病因,预防贫血需要合理饮食和生活习惯。
贫血名词解释
贫血名词解释贫血(anemia)是指体内红细胞(血红蛋白)数量或质量减少,造成血液携氧能力下降的一种疾病。
贫血常见症状包括疲乏、乏力、气短、心慌、头晕、面色苍白等。
贫血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营养不良、遗传缺陷、慢性疾病、药物副作用、失血等。
贫血的分类可以根据红细胞大小、形状和颜色来进行区分。
根据红细胞大小,可以分为正常大小(正细胞贫血)、较小(小细胞贫血)或较大(大细胞贫血)。
根据红细胞形态,则有球形(溶血性贫血)或变形(红细胞形态异常贫血)。
根据红细胞颜色,可以分为苍白(低色素贫血)或增加色素(高色素贫血)。
贫血的病因多种多样。
常见的原因包括营养缺乏,如缺铁(最常见)缺维生素B12、叶酸等;慢性炎症性疾病,如慢性肾病、风湿性关节炎等;癌症、肾脏疾病或其他形成红细胞的器官病变所致的红细胞生成不足;遗传性贫血,如地中海贫血、镍尿素贫血等;溶血性贫血,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遗传性溶血性贫血等;失血,如消化道出血、月经过多等。
贫血的诊断通常通过测量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平均体积等指标。
此外,还可能需要进行骨髓穿刺检查、血型和遗传检测等。
治疗方法取决于贫血的原因和严重程度。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补充缺乏的营养素,如铁剂、叶酸、维生素B12等;治疗基础疾病,如抗炎抗病毒药物、肾脏疾病治疗等;输血或造血干细胞移植等。
在治疗期间,患者还需注意饮食均衡,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疾病,严重的贫血会影响身体的正常功能,降低生活质量。
因此,及早诊断和治疗贫血非常重要。
预防贫血的关键是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特别是铁、叶酸和维生素B12等。
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长期接触有毒物质,预防感染等,也能减少贫血的发生风险。
总之,贫血是一种造成血液携氧能力下降的疾病,常见症状包括疲乏、乏力、面色苍白等。
贫血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营养不良、慢性疾病、遗传缺陷等。
诊断通常通过测量血液指标,治疗方法根据原因和严重程度而定。
兽医内科学名词解释
贫血:的确切定义是全身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总容量减少至正常值以下。
但临床上的所谓贫血,一般是指单位体积的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比积、血红蛋白或红细胞数低于正常值。
贫血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许多不同原因引起或不同疾病伴有的综合征。
肾病是指肾小管上皮发生弥漫性变性、坏死的一种非炎性肾脏疾患。
其病理变化特征是肾小管上皮混浊肿胀、上皮细胞弥漫性脂肪变性与淀粉样变性及坏死,通常肾小球的损害轻微。
T-2毒素主要是由三隔镰刀菌、拟枝孢镰刀菌、梨孢镰刀菌、茄病镰刀菌、木贼刀菌、粉红镰刀菌和禾谷镰刀等产生。
解氯灵瘤胃酸中毒是反刍动物因突然采食大量的谷类或其他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饲料后,导致瘤胃内产生大量乳酸而引起的一种急性代谢性酸中毒。
夜盲症状夜盲症:因维生素A缺乏,引起患病动物一到傍晚和夜间摸索前进的现象称为夜盲症,又称为雀目眼F-2又称玉米霉烯酮,主要是玉米被赤霉菌污染而的产生。
本病以猪最为多发,尤其是未成年母猪(后备母猪),禽类、犬和牛、羊等也可发生。
大叶性肺炎又称纤维素性肺炎是以支气管和肺泡内充满大量纤维蛋白性渗出物为特征的急性炎症。
佝偻病是生长期动物由于机体内维生素D、钙或/和磷缺乏所致的一种骨营养不良性代谢病。
临床上表现为异食癖、跛行和长骨变形等。
循环虚脱也称为休克,是血管舒缩功能紊乱或血容量不足引起心排血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良的一系列全身性临床综合征。
小叶性肺炎是由非特异性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以细支气管和肺泡内浆液渗出和上皮细胞脱落为特征的炎症。
氟病尿石症是指尿路中盐类结晶凝结成大小不一、数量不等的凝结物,刺激尿路黏膜导致频繁排尿,引起出血性炎症(血尿)和泌尿路阻塞性疾病。
尿石症:尿中盐类物质析出结晶形成的矿物质凝聚结构,称为尿石或尿结石,尿石刺激尿路粘膜造成尿路发炎、阻塞,称为尿石症。
根据尿石形成和阻塞部位的不同,可分为肾结石、肾盂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尿道结石等。
本病可呈地方性发病。
FAA白肌病滑腱症:动物因缺锰或缺锌,引起长骨发育障碍,骨骼变得短而粗,肌腱相对较长,容易从骨沟中滑脱。
北京协和医学院2016年306西医综合考研常考内科学名词解释
北京协和医学院2016年306西医综合考研常考内科学名词解释贫血:指外周血液Hb,Hct,RBC低于可比人群的正常最低值。
男性<120g/l,女性<110g/l,妊娠<100g/l。
溶血性贫血:指红细胞的破坏增多,超过骨髓的代偿能力范围时发生的一种贫血原位溶血:骨髓内的幼红细胞,在释放入血循环以前在骨髓内被破坏,称原位溶血PNH:paroxysmal nocturnal hemoglobinuria阵发性夜间血红蛋白尿,指由于红细胞的后天获得性缺陷,对激活补体异常敏感的一种血管内慢性溶血,临床上表现与睡眠有关的、间歇发作的血红蛋白尿为特征,可伴有全血细胞减少或反复血栓形成MDS:myelodysplastic syndrome,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是一种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骨髓出现病态造血,外周血全血减少。
临床主要表现为贫血、感染、出血部分患者发展为急性白血病。
包括RAEB,RAEB-T,CMML,RA,RAS.Aplastic anemia: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造血干细胞的数量减少和功能异常,从而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一个临床综合症,表现为贫血、感染和出血Aplastic crisis:慢性溶血的患者,由于病毒感染或者其它诱因引起骨髓红系暂时性停止造血,持续1周左右,表现为红细胞减少,血红蛋白降低,称再生障碍危象。
DIC: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一种临床综合症,指某些疾病因素下首先出现短暂的高凝状态,血小板聚集、纤维蛋白沉着,形成广泛微血栓,随后因凝血因子消耗,出现消耗性低凝状态,并继发纤溶亢进,导致全身广泛弥漫出血。
Complete remission:指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血象、骨髓象基本正常,外周血涂片中分类无白血病细胞,表现为血象Hb>100g/l or90g/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5*109/l,PLT>100*109/l,骨髓象原始粒细胞+早幼粒细胞<5%,红细胞及巨核细胞系列正常。
医学上贫血的名词解释
医学上贫血的名词解释
医学上贫血的名词解释
贫血是指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减少,导致全身氧气运输不足,引起发育和其他生理功能受影响的一种症状。
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疾病,其可能原因包括内科、外科、血液、营养、药物、免疫和其他原因的结合作用。
全血细胞统计学检查(CBC)是衡量血液各组成部分的量,诊断
疾病的基本检查项目之一。
CBC可以显示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以及血液中血红蛋白、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中性粒细胞比例(N/L)和血小板比率(P/L)等参数。
通过检查,可以清楚地判断血液组成的稳定性,从而确诊贫血。
大多数贫血患者具有贫血性贫血,其中红细胞数量减少,血小板和白细胞数量维持正常。
贫血性贫血的原因可能是血液制造或损失,缺铁性贫血是最常见的一种。
此外,还有炎症性贫血、营养性贫血、感染性贫血等。
另外,患者可能伴有其他病症,比如贫血单纯病史、低血容量贫血、低血钙贫血、先天性贫血等。
因此,贫血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检查结果需要由医生来诊断,以便确定治疗方案。
血液检验名词解释
血液学检验名词解释1.贫血:单位容积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及血细胞比容低于参考值低限,称为贫血,以血红蛋白为标准,成年男性血红蛋白<120g/L,成年女性(非妊娠)<110g/L,即可以为贫血。
2.中性粒细胞核左移:正常时外周血中杆状核与分叶核之间的正常比值为1:13,如比值增大,即杆状核粒细胞增多,甚至出现杆状核以前更幼稚阶段的粒细胞称为核左移。
常见于感染,尤其是化脓菌引起的急性感染,亦可见于急性中毒、急性溶血、急性失血等。
3.Auer小体:在瑞氏或吉姆萨的血或骨髓涂片中,白细胞胞质中出现染红色细杆状物质,1条或数条不等,长1~6um,称为Auer小体(棒状小体),这种Auer小体仅出现在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中,故Auer小体对急性白血病的诊断及分型有一定参考价值。
4.类白血病反应:指机体对某些刺激因素所产生的类似白血病表现的血象反应。
外周血中白细胞数大多明显升高,并有数量不等的幼稚细胞出现,引起类白反应的常见病因有感染、恶性肿瘤、急性中毒、急性溶血失血等。
去除病因后,类白血病反应也消失。
5.网织红细胞反应: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贫血病人相应给予铁剂或叶酸/viB12治疗后,网织红细胞升高,见于红细胞恢复,用药3~5天后,网织红细胞即开始上升,7~10天达高峰一般增至6~8%,治疗2周后网织红细胞渐下降,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才渐升高。
这一现象升为网织红细胞反应,可作为贫血治疗时早期判断疗效的指标。
也可用此现象作为缺铁性贫血或巨幼细胞贫血的诊断性治疗。
6.原位溶血:幼红细胞未成熟未释放到外周血中之前就在骨髓中破坏,这种现象叫原位溶血。
又称为红细胞无效性生成。
7.代偿性溶血病:当溶血程度较轻,骨髓代偿能力足以补偿红细胞的损耗时,可不出现贫血,称为代偿性溶血病。
8.骨髓组织:是指由网状组织、基质、血管系统和神经构成的造血微环境以及充满其间的发育过程中的血细胞所组成、分布在骨小梁之间的腔隙中的组织。
贫血在内科书上的名词解释
贫血在内科书上的名词解释引言贫血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它在内科学的领域中占据重要地位。
本文将通过解释贫血的定义、病因和分类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并探讨相关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精准的解释和详细的描述将为读者提供丰富的知识与借鉴。
正文一、贫血的定义贫血,学术上也称为贫血症,是指体内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范围,导致血液功能受损的一种疾病。
患者常出现乏力、心慌、头晕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组织缺氧,进一步影响生命质量。
二、贫血的病因1. 缺铁性贫血:多由于缺乏铁元素引起,其原因可以是营养不良、消化道吸收障碍、慢性失血等。
2. 白血病引起的贫血:由于骨髓异常增生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
3.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在控制红细胞生成过程中出现异常,如低红细胞生成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4. 遗传性贫血:如地中海贫血、先天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等。
5. 溶血性贫血:由于红细胞的破坏速度超过骨髓的代偿能力,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遗传性溶血性贫血等。
三、贫血的分类1. 按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分类:- 微小细胞性贫血:MCV<80fL,如缺铁性贫血。
- 正常细胞性贫血:MCV在80-100fL之间,如白血病引起的贫血。
- 大细胞性贫血:MCV>100fL,如缺维生素B12引起的贫血。
2. 按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分类:- 低色素性贫血:MCH<27pg,如缺铁性贫血。
- 正常色素性贫血:MCH在27-31pg之间,如贫血的轻度病例。
- 高色素性贫血:MCH>31pg,如巨幼细胞性贫血。
3. 按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分类:- 低浓度性贫血:MCHC<32g/dL,如过期贮存血的输注后引起的贫血。
- 正常浓度性贫血:MCHC在32-36g/dL之间,如营养不良引起的贫血。
- 高浓度性贫血:MCHC>36g/dL,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四、贫血的临床表现贫血在临床上可表现为以下症状:1. 乏力和体力活动耐受力下降。
贫血的名词解释是
贫血的名词解释是贫血,医学上称为贫血症,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疾病。
它指的是人体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或质量异常低下,导致血液无法正常携带氧气到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中去。
贫血的特征是人体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减少,或者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含量不足。
红细胞是血液中主要的细胞成分,它负责携带氧气到身体各处以维持正常的生物活动。
当红细胞数量或质量异常低下时,机体无法获得足够的氧气,导致各种不适症状的出现。
贫血的主要症状包括疲劳、乏力、心慌、头晕、气短、皮肤苍白等。
这些症状的出现是由于组织器官无法获得足够的氧气供应,身体无法维持正常的能量代谢和功能运行。
贫血的病因多种多样。
常见的原因包括营养不良、缺铁、缺乏维生素B12和叶酸、慢性疾病等。
营养不良是导致贫血的重要原因,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和一些社会经济较为困难的地区更加普遍。
缺铁是最常见的贫血病因之一,铁是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主要组成成分,缺铁会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从而引发贫血。
维生素B12和叶酸缺乏也会影响红细胞的生成,导致贫血。
贫血的诊断需要通过实验室检查来确认,其中包括血液常规检查、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电泳和骨髓穿刺等。
通过这些检查可以确定贫血的类型、病因和严重程度,有针对性地制定治疗方案。
治疗贫血的方法因病因而异。
对于营养不良引起的贫血,需要改善饮食结构,保证摄入足够的铁、维生素B12和叶酸等营养物质。
对于重度贫血,可能需要进行输血治疗以迅速补充红细胞。
如果贫血是由基础疾病引起的,需要治疗基础疾病,以期贫血逐渐好转。
预防贫血的关键在于改善生活方式和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均衡膳食是预防贫血的重要措施之一,需要摄入适量的富含铁、维生素B12和叶酸的食物,如肉类、鱼类、蛋类、绿叶蔬菜等。
此外,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充足的睡眠、适量的运动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和贫血的预防。
总之,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疾病,其主要特征是红细胞数量或质量异常低下,导致血液无法正常携带足够的氧气。
贫血的名词解释
贫血的名词解释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病,它指的是血红蛋白(Hb)浓度低于正常范围的血液状态。
简言之,贫血就是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减少造成的血液状况。
这种病症可以分为缺乏性贫血和溶血性贫血两种类型。
缺乏性贫血,又称为低血红蛋白血症,是身体生产血红蛋白能力减弱而导致血液中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值的一种疾病。
其主要原因有缺铁性贫血、缺锌性贫血、缺锰性贫血、缺氨基葡萄糖贫血以及其他维生素缺乏。
缺乏性贫血的症状包括呼吸困难、乏力、脉搏弱细、头晕、晕厥和皮肤苍白等症状。
溶血性贫血则是由血小板减少或功能受损引起的血液病。
溶血性贫血的发病率非常高,也是常见的血液疾病。
溶血性贫血的症状和体征主要包括出血、瘀斑、皮肤发紫、出汗增多、虚弱、乏力、呼吸困难、头晕、心悸等。
贫血既可以是慢性病发,也可以是急性病发。
急性贫血是指在短时间内血液中血红蛋白浓度急剧下降,症状比较明显。
急性贫血的主要原因有出血、感染活动、出血性疾病和血液病引起的减少的血小板数量等。
慢性贫血指的是血红蛋白浓度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在一定的低水平,症状会持续比较长的时间,而且会随着病情的发展而加重。
慢性贫血的原因很多,常见的有缺乏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和遗传性贫血等。
贫血的诊断首先要做全面的血检,以确定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血液生化成分等情况,以便进行诊断。
做系统的检查是确定病因的过程,以帮助判断是由于缺乏性贫血还是溶血性贫血引起的贫血,以决定下一步治疗的方法。
贫血的治疗是根据病因而定的,缺乏性贫血可以通过补充缺乏的元素来改善,而溶血性贫血则分为支持性治疗和抗病毒治疗两种方式。
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病,病因多种多样,治疗方法也不一样,所以在出现类似症状时,应该及时就医进行诊断治疗,以防血液疾病发展到更严重的程度。
内科护理学名词解释二
内科护理学名词解释二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指年末已经发生了萎缩性病变的慢性胃炎,并伴有肠上皮化生。
又可再分为多灶性、萎缩性胃炎和自身免疫性胃炎。
结核性腹膜炎: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糜烂性腹膜感染。
肾性水肿:由肾脏疾病引起的水肿。
常从阻滞疏松处开始,如眼睑、头皮、外阴处,严重时累及全身,出现胸腔积液腹水等膀胱刺激征:尿频尿急尿痛和排尿不尽感是膀胱受到炎症刺激或理化因素刺激所致肾小球疾病:是一组有相似的临床表现但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病程及预后不尽相同而病变主要侵犯双肾肾小球的疾病分原发性继发性和遗传性的三大类急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急性肾炎是以急性肾炎综合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肾小球疾病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本病起病类似急性肾炎但其病情进展快临床是以血尿,蛋白尿高血压及肾功能急剧恶化为主要表现的一组肾小球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是一组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原发于肾小球的免疫性疾病,病情迁延病变进展缓慢,最终导致成慢性肾衰,典型的表现为水肿、高血压、蛋白尿、血尿、肾功能损害,但因不同的病理类型及病程阶段不同,表现可多样化。
肾病综合征:是因各种肾小球疾患所致的具有大量蛋白尿(蛋白尿3.5g/d)低蛋白血症(血清清蛋白30g/l)高度水肿和高脂血症等临床特点的一组综合征.肾盂肾炎:由病原体引起的肾盂肾盏和肾间质的感染性炎症。
慢性肾衰竭:为各种原发和继发性慢性肾脏疾病持续发展的共同转归。
它发生在各种慢性肾脏疾病的基础上,缓慢出现肾功能进行性减退,最终以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和平衡紊乱为主要表现的一种临床综合症。
血液透析:简称血透,主要利用的是弥散对流作用来清除血液中的毒性物质,还可通过半透膜两侧压力差产生的超滤脱水作用来去除肾衰时的水过多。
腹膜透析:简称腹透,是利用腹膜的半透膜特性进行物质交换,以达到清除体内代谢废物或其他毒性物质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代谢性酸中毒,常见的腹透方式有间歇性腹膜透析,持续非卧床性腹膜透析,持续循环式腹膜透析等方法.夜尿增多:若夜间尿量超过白天尿量或夜间尿量持续超过755ml,称.蛋白尿:每日尿蛋白含量持续超过150mg,蛋白质定型试验呈阳性反应称.大量蛋白尿:当每日持续超过3.5g/1.73m2(体表面积)或者50mg/kg体重称.镜下血尿:新鲜尿沉渣每高倍镜视野红细胞大于3个或一小时尿红细胞计数超过10万,或12小时技术超过50万,可诊断为.肉眼血尿:尿外观呈血样或洗肉水样,称为.白细胞尿:新鲜离心尿液每个高倍镜视野白细胞大于5个,一小时新鲜尿液白细胞数超过40万或12小时计数超过100万,称.贫血:外周血单位容积内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和白细胞比容低于同地区同年龄和性别的标准值低限。
贫血名词解释生理学
贫血名词解释生理学贫血名词解释生理学贫血(anemia):贫血是指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及/或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水平,它是由于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及/或血红蛋白含量的低下而导致的。
血中红细胞的数量被称为血红细胞计数(RBC),而血红蛋白含量的变化可以通过测定血红蛋白浓度(Hb)来衡量。
贫血可分为急性贫血和慢性贫血两种类型。
血液的重要成分:血液内含有大量的细胞和除红细胞外的多种血小板以及水分,主要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尤其是充满活力的红细胞,它们不仅在传递氧气和碳气,还在传递多种有益物质,为健康保持正常功能起着重要作用。
红细胞(Red Blood Cells):红细胞是血液中存在量最多的细胞,它们在人体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运送氧气、养分和抗原,为组织提供必要的氧气和其他生命物质。
红细胞的形状大致呈现椭圆形,长度为7微米~8微米,宽度为4.8微米~5.5微米,并且不具备有丝分裂能力,它们在人体的血液中有着较长的寿命(100 天左右)。
血红蛋白(Hemoglobin):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一种蛋白质,它负责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连接红细胞与血液,为人体提供重要的气体运输服务。
血红蛋白的量直接决定血液的红细胞数量,普通成人的血红蛋白浓度一般在11.5-15.5毫克/毫升。
血小板(Platelets):血小板是血液中的一种细胞,它们能够堆积起来形成栓子,对止血起到重要的作用。
此外,血小板也可以引发一系列免疫反应,从而帮助维持机体的正常功能。
在健康人体内,血小板的计数一般在150万/毫升(150x109/L)左右。
血浆(Plasma):血浆是血的流体部分,它由90%的水分和10%的成分组成,其中包括蛋白质、脂肪、糖类、矿物质、维生素、酶类、激素等。
血浆在传输气体、物质以及营养物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的贮存和转运介质。
内科名词解释(3)
内科名词解释(3)内科名词解释谢产物和多余的水81.贫血:是指单位容积周围血液中的HB浓度、RBC计数和或血细胞比容低于正常最低值。
82.缺铁性贫血:是体内用来制造HB的储存铁缺乏,使血红素合成减少而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83.巨幼细胞贫血:是指叶酸和或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一类大细胞性贫血。
84.再障:是由多种原因致造血干细胞的数量减少和或功能异常引起的一类贫血。
85.容血性贫血:是指红细胞破坏速度超过骨髓造血代偿功能时所引起的一组贫血。
86.DIC:是许多疾病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种复杂的病理过程,是一组严重的出血性综合症。
特点是:微循环中形成广泛的微血栓,消耗大量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继发性纤容亢进。
临床表现为:出血、栓塞、微循环障碍几容血。
87.白血病:是一类起源于造血(淋巴)干细胞的恶性疾病。
88.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结或其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可分为霍奇金病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两大类。
临床上以无痛性淋巴结肿大为特征。
89.单纯性甲状腺肿:是一种不伴有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表现的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阻碍甲状腺激素合成而导致代偿性的甲状腺肿。
90.甲亢:是由多种病因导致甲状腺功能增强,从而分泌甲状腺激素过多所致的临床综合症。
91.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是各种原因引起的甲状腺激素合成、分泌、或生物学效应不足所侄的一组内分泌疾病。
92.皮质醇增多症:又称Cushing综合症;是肾上腺皮质分泌过量的糖皮质激素所致。
93.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其基本病理为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靶细胞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所引起的代谢紊乱。
94.SLE:是一累及全身多系统、多器官的自身免役性疾病,临床上主要必表现为皮肤、关节和肾脏损害。
95.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周围对称性的多关节的慢性炎症。
、96.皮肌炎:是一种皮肤和肌肉的慢性炎性疾病,表现为皮肤红班、水肿、肌肉压痛、肌无力和肌萎缩。
内科名词解释
内科学名词解释1. 贫血(Anemia):外周血单位体积血液中的血红蛋白量、红细胞、红细胞比容低于可比人群正常值的下限。
2. 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体内铁储备耗竭时,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引起的贫血成为缺铁性贫血。
3. Plummer-Vinson综合征:见于缺铁性贫血,主要表现为缺铁性吞咽困难。
4. 异食癖(Pica):见于缺铁性贫血,患者不由自主地食用一些不可食用的物品。
5. 巨幼细胞贫血(Megalobastic Anemia):由于叶酸和(或) VitB12缺乏引起的贫血。
骨髓中红细胞和髓细胞系出现“巨幼变”是本病的重要特点。
6.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Syndrome):由于骨髓功能衰竭,造成全血细胞减少的一种疾病。
临床上以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所致的贫血,感染和出血为特征。
7. 造血诱导微环境(Hematopoietic Inductive Microenviornment ):简称造血微环境,是指局限在造血器官或组织内的具有特异性结构及生理功能的环境。
由造血器官中的基质细胞、基质细胞分泌的细胞外基质和各种造血调节因子组成。
造血细胞能在其中进行自我更新、增值、分化、归巢和移行。
8. 溶血性贫血(Hemolytic Anemia ):由于红细胞破坏速率增加(寿命缩短) ,超过骨髓代偿能力而发生的贫血。
9. 蚕豆病(Favism):患者以进食新鲜蚕豆而引起突然发病,呈急性血管内溶血过程,表现为头痛、恶心、背痛、寒战和发热,继之出现血红蛋白尿、贫血及黄疸。
贫血严重,同时可伴发酸中毒和氮质血症。
由于G6PD缺乏所致。
10. 自身免疫性溶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 , AHA):由于患者体内自身产生病理性抗体,附着于红细胞并造成其破坏的一种获得性溶血性贫血。
11.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aroxysmal Nocturnal Hemoglob in uria , PNH): 一种后天获得性红细胞膜缺陷引起的溶血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贫血的名词解释内科
贫血是一种常见的内科疾病,也被称为贫血症。
它指的是人体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或质量不足而导致的血液功能异常。
红细胞是血液中的一种细胞,主要负责携带氧气到达身体各个组织,同时帮助排除二氧化碳。
因此,贫血会影响身体各个系统的功能,导致人体出现一系列的不适症状。
一、贫血的类型和原因
贫血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主要包括营养性贫血、遗传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每种类型的贫血都有其特定的原因和发病机制。
1. 营养性贫血
营养性贫血是由于机体缺乏造血所必需的某些营养物质,如铁、叶酸、维生素B12等,导致红细胞生成受限而引发的贫血。
常见的原因包括不平衡的饮食习惯、长期的慢性出血以及吸收不良等。
2. 遗传性贫血
遗传性贫血是由于遗传基因突变造成红细胞的形态或功能异常而引起的贫血。
例如,地中海贫血就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贫血病,主要发生在地中海沿岸地区。
这类贫血通常出现在婴幼儿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长和发育。
3. 溶血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是由于红细胞破裂或过早死亡而引起的贫血。
这可能是由于先天性或后天性因素引起的失衡,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遗传性溶血性贫血等。
4. 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于造血系统功能受损,不能正常产生足够的红细胞而导致的贫血。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包括感染、药物、环境毒素以及免疫性等因素的影响。
二、贫血的症状和诊断
贫血的症状通常取决于疾病的严重程度和贫血类型。
一般而言,贫血的主要症状包括疲劳、乏力、心悸、呼吸困难、头晕、头痛以及皮肤苍白等。
由于这些症状是非特异性的,因此必须进行进一步的检查以确定是否患有贫血。
诊断贫血的常用方法是进行血液学检查。
这包括测量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和平均红细胞体积等指标。
此外,还可以进行骨髓活检、血清铁蛋白测定以及过氧化物酶体测定等特殊检查辅助诊断。
三、贫血的治疗和预防
根据贫血的类型和病情严重程度,医生会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对于营养性贫血来说,饮食调整和营养补充是常见的治疗方式。
例如,补充含铁丰富的食物如肉类、海鲜以及蔬菜、水果等。
对于严重的贫血患者,可能需要通过输血或口服铁剂来纠正贫血。
预防贫血的关键是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均衡饮食应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并且要注意摄入含铁和叶酸等营养物质丰富的食物。
同时,避免暴露于有害物质和环境污染中,积极处理感染等因素都对预防贫血有积极意义。
四、贫血的并发症和注意事项
贫血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的并发症,如心脏负荷增加、免疫功能下降以及生长发育受阻等。
对于孕妇来说,贫血还可能增加出生缺陷的风险。
因此,患者应该及早就医,积极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
在日常生活中,一些注意事项也可以帮助患者预防贫血的加重。
尽量减少吸烟和饮酒,避免长时间暴露于有害射线和化学物质中。
保持饮食的多样性和均衡,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预防营养性贫血。
综上所述,贫血是一种常见的内科疾病,对人体健康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深入了解贫血的类型、原因和治疗方法,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预防贫血。
在日常生活中,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则是预防贫血不可或缺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