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文化区
《吴越文化》PPT课件_OK
先秦时期 秦汉、魏晋时期
吴越文化形成与发展 与西方文化的融合
2021/7/21
唐宋时期、元明清 时期
海派文化
近代
22
所谓海派文化,绝非专指上海 一地的文化,而应当被视为吴 越文化在深厚历史积淀的基础 上,发展到近现代的一种必然 结果。其覆盖面应当包含如今 的长三角地区,而其影响力则 远远超越了这一区域的范围。
2021/7/21
16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2021/7/21
17
原籍浙江绍兴 生于江苏淮安
2021/7/21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大江歌罢掉头东, 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 难酬蹈海亦英雄。
18
吴越文化具有由敢为人先、超越自我的特征 。善于创造、勇于创新是吴越文化的秉性,也 是这一区域文化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内生动力。
吴越文化具有开放性与包容性的特点 。中 原文化始终影响着吴越文化后来的发展。秦汉时期 ,强势的中原文化冲击着吴越文化,使之得到充实 与融合。
一方水土涵养一方人文,得天独厚的自然环
境,造就了吴越人民的文化习性与人文精神,注定
了吴越文化与生俱来的开放胸怀。
2021/7/21
9
吴越文化具有聪慧机敏、灵动睿智的特征 。吴越 地区水系发达河道纵横,人们衣食住行都离不开水, 水具有柔性和灵动性,使得生活于吴越清丽自然环境 中的人们性情又具有柔和性;
吴越文化中充满爱国主义精神和强烈的社会责任 感,体现出一种以天下为己任、关注民生的爱国情怀 和社会责任感。
2021/7/21
13
黄宗羲((1610~1695),浙江余姚人,明 代中国民本与民主思想萌芽的代表人物, 《明夷待访录》是这方面的重要著作。黄 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有治法 而后有治人”。有学者认为黄宗羲的思想 是近代民主思想,在民权理论上还超越了 欧洲的卢梭。他大胆地批判君权神授的神 秘色彩,公开宣称:“为天下之大害者, 君而已矣”。反对传统重农抑商,认为并 强调“工商皆本”。
巴蜀文化与吴越文化对比
巴蜀文化区与吴越文化区形成的地理因素及其对比摘要:由于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不同,导致历史文化背景差异,从而形成了明显与地理位置有关的文化特征,这种文化就是区域文化。
我国的区域文化包括齐鲁文化、燕赵文化、三秦文化、三晋文化、巴蜀文化、吴越文化、岭南文化等。
在此以巴蜀文化为例解析它形成的地理因素,并与吴越文化进行比较分析,以此来说明为何此地会形成这种文化现象。
关键词:气候地形巴蜀文化吴越文化差异中国是个土地广袤,历史悠久的大国,从时间和空间看,中国早期的文化,不仅渊源古老,而且分布广泛。
我们在中国地图上,根据政治需要可以划分出各个省;根据地形轮廓可以划分出各大地形区;而文化相似的区域可以划出相应的文化区域。
区域文化的划分与其地理环境、自然条件、人文历史因素有着密切联系。
一、巴蜀文化区巴蜀地区,今四川、重庆,包括贵州西北一部。
巴蜀文化主要以巴蜀盆地中重庆的巴和四川成都的蜀所代表的文化。
巴蜀文化植根于长江上游。
它们兴起于夏商时代,强盛于春秋战国,延续到两汉之际。
巴文化与蜀文化原本是两支文化,由于长期的交流与融合,到春秋战国之际已是可分而不可分,造就了悠久而深厚的共同地域传统。
巴蜀盆地周围被众多高山与高原包围,西部是与青藏高原相邻的川西高原,川西高原为青藏高原东南缘和横断山脉的一部分,地面海拔4000-4500米。
北部是秦巴山地,其中以秦岭与大巴山为代表,秦岭,山坡北陡南缓,山势巍峨壮丽。
一般海拔1500~3000米。
川陕间的大巴山走向西北——东南,一般海拔1500~2000米。
南部为云贵高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1000-2000米。
在此可以看出巴蜀地区的封闭,自古就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描述,这一封闭地形对巴蜀文化作为农业文明所必然带来的封闭性肯定会有较大影响,所以形成了巴蜀地区人民安逸的性格,甚至有时候发展为一种惰性。
但正是因为如此,又反过来激励起巴蜀先民向外开拓、努力改善自身环境的决心和勇气。
华东文化区
华东文化区华东文化区包括上海市和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四省。
华东文化区分吴越文化、八闽文化和台湾文化三个亚区。
上海海派文化即是吴越文化的核心,又有较明显的特征,较广泛的影响,故单列出来。
我们在介绍这一区域文化时,按照总分的模式,先介绍整个华东文化区的自然和人文地理情况,然后对每个次文化区做详细介绍,仍是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出发,人文方面主要选取该地区的特色文化加以展示。
目录:一、总述(一)苏沪浙地区的自然人文地理(二)闽台地区的自然人文地理二、吴越文化(一)概况(二)吴越地理位置(三)吴越文化分布及历史(四)吴越风俗(五)典型文化(六)温州文化与温州模式(七)深刻内涵与精神特质(八)饮食与建筑三、上海与海派文化(一)概况(二)历史发展(三)地理位置(四)上海性格——挥不去的小资情调(五)海派文化(六)奇幻旅程——乐游上海四、八闽文化(一)八闽来源(二)八闽自然地理环境(三)八闽文化——多样性与复杂性(四)八闽文化——开放性五、台湾文化(一)自然地理1)地理位置2)地形地貌3)气候特征4)自然资源(二)中华文化是台湾文化的根基1)教育和科举的移入2)语言的渊源关系3)文学、艺术的渊源关系4)风俗习惯的渊源关系5)宗教信仰的渊源关系(三)台湾的特色人文1)台湾原住民2)台湾的特色饮食文化3)风景名胜总述从地理位置上来讲,苏沪浙更加接近,自然地理方面的共性特点更多,而福建和台湾则比较相近,故本节将分为两个部分,分别阐述苏沪浙人文地理和闽台人文地理。
(一)苏沪浙人文地理区本区位于长江下游及钱塘江流域,是我国人口众多、城镇密集、经济发达、文化昌盛的一个人文地理区。
本区开发历史已久,远古时代已有人类居住。
早在5万年前,“建德人”已在此栖息。
7000年前余姚江已有原始氏族文化。
河姆渡及良渚等地,均有原始公社文化的发现。
当时人们已知种稻、养蚕、制陶。
西周时代,江苏属鲁、宋、楚、吴等国,浙江属吴、越等国。
本区沿江滨海,位置适中,气候温暖湿润,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中国文化区之吴越文化
吴越包含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以及吴越两 国融合各个历史阶段在该区域内存在发展的文 化。 吴指江苏,越指浙江。两地文化分称为吴文 化与越文化,合称吴越文化。吴越地处长江以 南,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所以有时吴越文化亦 称江南文化。
文化形式
建筑文化 民俗文化 艺术文化 诗文文化
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的园林建筑
文 化 中 才 国 子
佳 人
华北文 化区
华 中 文 化 区
华南文化区
吴 越 文 化 区
吴越文化
范围:江苏省、浙江省和上海市。 长江三角洲是吴越文化的核心。 苏州状元、绍兴师爷。
????
封建末世的百科全书 ——《红楼梦》
楚曰金陵, 秦称茂陵, 吴名建业, 晋改建康, 刘宋号白门,唐更白下, 元称集庆, 明谓南京。
(1875—1907)
只身东海挟春雷。 肯使江山付劫灰。 救时应仗出群才。 须把乾坤力挽回。
大江歌罢掉头东
1917年9月
大江歌罢掉头东, 邃密群科济世穷。 十年面壁图破壁, 难酬蹈海亦英雄。
1898-1976
原藉浙江绍兴
生于江苏淮安
钱学森(浙江杭州) 科学家 钱伟长(江苏无锡) 钱三强(浙江湖州) 钱 穆(江苏无锡)历史学家 钱钟书(江苏无锡)文学家 钱其琛(江苏嘉定) 钱正英(浙江嘉兴)
(孙权时曾名石头城)
三国吴
229——280 317——420
东 晋 宋 齐 梁 陈
唐 明 太平天国 中华民国 南
420——589
937—— 975 1368——1421 1853——1864 1912——1949
古称钱唐,汉改钱塘,隋置杭州 第一次作国都:唐末五代吴越国
(创立者钱镠)
第二次作国都:南宋
长三角都市文化圈
都市圈文化概述长三角区域,主要是吴越文化,南京、镇江、扬州、泰州、南通地区还有江淮文化。
早期的吴文化中心在宁镇一带,后迁移至太湖流域,在经历历史上的数次北人南迁后,比如著名的永嘉南渡和战争因素,吴文化圈逐渐缩小,镇江称为江淮文化和吴文化的过渡地带。
吴越文化区域主要从苏南的武进、无锡、常熟、苏州、吴县、宜兴到浙北的嘉兴、湖州、德清、临安,余杭,再到钱塘江南岸的萧山、诸暨、慈溪、绍兴、上虞、余姚等地,而且考古发现,吴越文化的界限也是十分清楚的。
改革开放以来,植根于吴越文化传统的海派文化,日益被注入时代精神,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长三角整个区域成为一片充满生机的热土,苏南模式、温州模式比翼齐飞,乡镇工业异军突起与小城镇的兴盛,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义乌现象相继出现,都不可能是彼此孤立的偶然因素使然,从这一区域的文化传承与更新中,就不难找到现实的注脚。
随着浦东开发开放的深度推进,上海作为长三角领头羊的地位愈加稳固。
长三角一体化,不仅是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区域文化无障碍互动、共同繁荣的急切呼唤。
在这种情势下,海派文化必然要以更加博大的胸襟、更为自觉的主动性,不断实现对自身的超越,从而在更广阔的历史舞台上,充分展现其文化的引领、统摄与辐射功能。
江淮文化的概念其实也很笼统模糊,一般指长江与淮河之间这个区域的,包括江苏和安徽的部分地区。
随着古代大运河的开通,江淮文化进入繁荣,比如淮安、扬州、镇江、南京,在历史上都是全国十大城市之一。
随着上海的崛起,苏杭都逐渐衰退,淮扬镇的衰退速度更甚,都远没有达到历史上在全国的繁荣程度【6】。
淡化文化的行政属性笔者在这里所说的长三角文化的一体化,主要是基于此区吴越文化、江淮文化有着很长一段历史的交融期,在长三角一体化的进程中,应该注重此区域文化上的进一步合作,淡化文化的行政所属权,因为从古代到现在,经过很多次的行政区域改革,比如古代武进远大于今天的武进,镇江专区远大于现在的镇江市,常州府所辖大于今天的常州市。
长江三大古文化区
长江三大古文化横贯于中国南部的长江, 其作为“世界河流之王”不仅拥有巨大的自然资源优势, 而且还拥有无以伦比的人文资源优势。
它仅在古代文化遗产方面所呈现出的泱泱气度与落落风貌, 在中华文化乃至人类文化大体系中就足以令人叹羡。
一、长江三大文化区的物质遗产从历史区域上看, 长江文化可以分为巴蜀文化区、楚文化区及吴越文化区三大区域, 它们分别是长江上游、中游及下游的古代文化。
它们之中, 当然还可作细致的划分, 如巴蜀文化区亦可再分为滇文化区、黔文化(夜郎文化) 区等, 它们与四川盆地(包括盆周地区)内的巴蜀文化间的关系在新、旧石器时代或各有起源, 后来即互有影响、互为补充, 共同发展, 至春秋战国间则最终为巴蜀文化所涵盖。
虽然, 由于地域的辽阔, 其彼此间的差别不可能完全消融, 但共同的特点则是明显的, 主要的。
这犹如春秋战国之际四川盆地内的巴蜀文化尽管又可以按巴文化、蜀文化独立看待, 但由于交融点、共同点太多而终被研究者以巴蜀文化笼而统之的道理一样。
这个道理, 已被从云南到贵州中经川西平原直至川东岭谷的考古发掘资料所大体证实。
同理, 在吴越文化(或称扬越文化)区内, 尽管可以再分为赣文化区、徐淮文化区、闽台文化区、岭南文化区, 甚至于吴文化区、越文化区, 但至春秋战国时期则尽可以以吴越文化区去大体概括。
至于楚文化(或称荆楚文化)区, 因为两湖文化同出一源, 自古一体, 所以一直被研究者视为一个比较单纯而独放异彩的独立文化区域。
长江文化代表了南中国文化, 是古代中国南方民族和移居、生活于南方的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
万里长江沿线亦是中华民族的一条生命线和发展线。
长江流域早在几百万年前便分布着若干个人类发源点与生长点, 最早有距今200万年的巫山人(其化石出土于重庆巫山县)、距今170 万年的元谋人(出土于云南省元谋县)———两者代表着中华大地上出现的最早的直立人。
此外在长江流域还发现有距今六七十万年的郧县人(出土于湖北省郧县)、郧西人(出土于湖北郧西县) , 距今20 万年的长阳人( 出土于湖北长阳县)、丽江人(出土于云南省丽江县)、和县人(出土于安徽省和县), 距今5~1 万年的资阳人(出土于四川省资阳市)、汉阳人(出土于湖北省武汉市)。
吴越文化的特点及成因
吴越文化的特点及成因吴越文化是长江下游的区域文化 ,其中心文化区是太湖、钱塘江流域。
包括今天的江苏、浙江、上海地区,影响到安徽东部和江西的东北部。
七千年间 ,吴越文化的民族性发生过沧桑巨变 ,楚败越以前基本上是夷越文化 ,秦灭越后基本上是汉族文化。
这里气候温和,土地肥沃,水网密布,雨量充沛,农业极为发达。
经过长时期的历史发展,中国经济和文化重心逐渐从北方转移到这里。
到明清时期,沿海的地理优势充分显露出来,商业贸易迅速发展起来,城市极为繁荣。
以“吴侬软语”为特征的吴语,是汉语七大方言之一,构成独特的语言文化系统,强化了这里的区域文化特征。
文化风格细腻、恬淡、婉转、雅致、清新,与北方各区域文化形成鲜明的对比。
现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分析吴越文化的特点及其成因:一、吴越文化的演变特征及成因先秦时期的吴越文化,尚未形成一种真正具有核心价值理念,具有鲜明的统一性和系统性的文化形态。
比中原地区,吴越文化的落后是明显的。
但就总体性状而言,粗犷中蕴涵精雅,是当时吴越文化的显著特征。
从近年出土的良渚文化时期的玉器、春秋吴国大墓的玉器、青铜器中可以看出,吴越人已具有从粗犷中追求精雅的审美心理和实践创造力。
过去,研究吴越文化,人们都把精力集中于先秦时期,那只是狭义的吴越文化。
广义的吴越文化,应包括古今。
作为广义的吴越文化,汉代是文化转型的关键阶段,非着力研究不可。
先秦时期的吴越文化,虽受华夏文化的深度影响,但基本上还是夷越文化,是中国诸少数民族文化中最发达的一支。
汉代的吴越文化,则是中国主流文化——汉族文化的一个区域型。
吴越文化的这一转型过程,开始于楚威王败越,剧变于秦皇、汉武时期。
这段时期,吴越地区的越人大量入海南奔,楚人与中原人先后进入吴越,由于主导人口与基本居民发生变换,使吴越文化的民族性随之激变。
文化转型的趋向是由西向东、由北向南依次展开的。
到西汉中后期,皖南、宁镇、太湖平原、宁绍平原已基本汉化。
到六朝时期,浙江南部地区也由北向南渐次完成汉化。
吴越文化
钱塘江
• 钱塘江是中国浙江省第一大河,发源于安 徽省黄山,流经安徽,浙江二省,古名“ 浙江”,亦名“折江”或“之江”,最早 见名于《山海经》,是越文化的主要发源 地之一。河流全长688千米,流域面积 5.56万平方千米,年均流量442.5亿立方 米,河口潮汐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为472 万千瓦特。新安江与兰江是钱塘江的源头 ,于上海市南汇区和宁波市、舟山市嵊泗 县之间注入东海,其中杭州附近河段,称 为“之江”或“罗刹江”。钱塘江潮被誉 为“天下第一潮”。
景德镇陶瓷艺术
•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江西景德镇是中国著名 的“瓷都”,早在汉代,就能烧制出器表施 有釉的“青瓷器”,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 历史。景德镇瓷器造型优美,品种繁多,其 中青花、玲珑、粉彩、颜色釉合称景德镇四 大传统名瓷,薄胎瓷被称为神奇珍品。
青花瓷(blue and white porcelain),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中国 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 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 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原始青花瓷于唐宋 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 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五彩、孔雀绿釉青花、豆 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衍生品种。
本旅游区的范围包括安 徽省,江西省,江苏省, 浙江省,上海市共四省一 市,面积51.72万平方公里。 吴越文化旅游区地处长江 下游,黄海和东海之滨。 其区位条件与自然环境十 分优越,经济繁荣,物产 丰饶,加上旅游城市密集, 水陆交通便利,拥有众多 特色鲜明,相映生辉的自 然与人文景观,长期以来 都是我国最具吸引力的热 点旅游区之一。
第9章 山水神秀——吴越文化旅游区
第9章 山水神秀——吴越文化旅游区
雷艳
本区地处我国东部,包括江苏、安徽、 上海、浙江、江西四省一市。现有约52万 平方千米,人口有2.4亿,有54个民族,有 五大宗教;本区大部分地区属于亚热带季 风气候,四季分明,地处长江中下游,濒 临黄海和东海,地理位置优越,开发历史 悠久,经济发达,资源丰富,是我国旅游 热区。
一 旅游地理环境特征及其对旅游业的影响 一)旅游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1)名山、秀水集中,结合巧妙
(1)风景名山林立,景观刚柔相济 (2)河湖秀水广布,名胜水景甚多 (3)山水辉映,结合巧妙 南京 2)气候温暖湿润,适游期长 武汉 江南三大火炉 四大火炉城市 重庆
长沙
二 旅游人文地理环境特征
1 经济繁荣,旅游城镇密集居全国之首 2 古典园林居全国之冠,誉满全球 3 吴越文化特色鲜明,享誉世界
乾隆青花莲托八)风味独特的苏、徽名菜与吴羹珍馐
歙县豆腐脑髓
龙井虾仁
清香砂焐鸡
4)水、陆、空交通十分便利和发达
(1)陆路交通 (2)水路交通 (3)航空交通
目前世界最长铁路隧道?
当地时间2010年10月15日14时17分,正在建设 的世界最长铁路隧道戈特哈德隧道东线在瑞士阿 尔卑斯山底下钻通最后1.5米。这条隧道全长57公 里,已经过约25年的设计和建设,计划2017年全 部建成。西线钻通预计在明年春完成。建成后, 将超过全长约54公里长的日本青函隧道,成为世 界最长铁路隧道,将使从瑞士苏黎世至意大利米 兰的火车运行时间仅需2小时40分钟,减少约1 小时。届时,每天将运行约300列火车,客运列车 平均时速将达250公里,货运列车时速可达160公 里。
文房四宝之端砚
(4)名扬四海的景德镇陶瓷艺术
华东江南水乡吴越文化旅游区
第十章华东江南水乡吴越文化旅游区第一节旅游地理环境特征一、自然旅游地理环境特征(一)平原、丘陵为主,兼有山地、峡谷的地表结构本区沿着长江流向大致分布的主要地貌单元有鄂西山地、湖南山地丘陵、长江中下游平原、江南低山丘陵。
鄂西山地是著名的长江三峡区的主要所在地,与川东相邻,主要包括北面的大巴山、巫山余脉、南面的齐岳山,其中大巴山主峰——神农架为华中最高峰。
大巴山山体巍峨,气势磅礴,是汉水与长江的分水岭;巫山山脉横亘于川东与鄂西相接地带。
长江自西向东,贯齐岳山、巫山,在四川奉节白帝城到湖北宜昌南津关之间193公里的河段上切割出幽深险峻、两山夹峙、壁立千仞、江水中流、谷窄流急的三个大峡谷,即三峡,其中瞿塘峡长8公里,巫峡长44公里,西陵峡长76公里。
三峡在本区约140公里,被海内外游客誉为“山水画廊”和“黄金水道”。
湖南山地丘陵包括湘中丘陵、湖南山地以及湘东、湘西山地。
湘中丘陵是一狭长山岭盆地交错区,盆地内广泛分布着第三纪红色岩层,有奇峰独峙的丹霞地形。
湘东山地主要包括幕阜山、连云山、九岭山、罗霄山、武功山。
湘南山地包括南岭山地的主体部分,南岭是长江与珠江的分水岭。
湘西山地主要有雪峰山和武陵山。
雪峰山大背斜北东、南西走向,多数山峰在千米以上,山势陡峭。
武陵山东北——西南走向,为乌江和沅江、澧水的分水岭,大部分在湖南境内。
长江中下游平原是中国三大平原之一。
位于湖北宜昌以东的长江中下游沿岸,由两湖平原、鄱阳湖平原、苏皖沿江平原、里下河平原和长江三角洲平原组成,面积约20万平方公里。
两湖平原以荆江为界,其北称江汉平原,其南为洞庭湖平原。
江汉平原主要由长江和汉江冲积而成;洞庭湖平原主要由通过荆江南岸河口南下的长江泥沙冲积而成。
鄱阳湖平原除边缘红土岗丘外,中部的平原主要是由赣江等河流冲淤而成,地势低平,水网稠密,地表覆盖为红土及河流冲积物。
苏皖沿江平原主要指湖口以下到镇江之间沿长江两岸分布的狭长的冲积平原,其中包括芜湖平原和巢湖平原。
吴越文化
地理分布河姆渡文化遗址从苏南的武进、无锡、常熟、苏州、吴县、宜兴到浙北的嘉兴、湖州、德清、临安,余杭,再到钱塘江南岸的萧山、诸暨、慈溪、绍兴、上虞、余姚等地的山脊上,密布着许多石屋建筑,时代从西周至战国时期。
考古学界或称其为墓葬,或说是住宅,还有的说是军事堡垒。
不论其有何用途,这一大范围内都有这种石屋建筑。
从其形制、出土器物相同看,它们应是同一性质的文化遗迹。
而在吴文化遗存较密集的宁镇地区至今尚未发现此类遗迹。
这说明吴文化与越文化的界限是十分清楚的。
吴越文化区以太湖流域为中心,其范围大致包括今日的苏南、江西东北的上饶地区皖南和浙江省, 及上海市,基本与整个吴语方言区相吻合。
吴越文化如细分则可分为“吴文化”和“越文化”,两者同源同出。
而原先宁镇扬地区是吴文化的中心。
吴越文化编辑本段文化渗透历史吴越文化西周时期,吴越文化的疆域泾渭分明。
到了春秋时期,宁镇地区的吴文化面貌产生了明显的越化,而太湖地区吴文化因素也多了起来。
这些变化体现在墓葬中。
宁镇地区的土墩墓中,西周时期的墓葬中出土有大量青铜器,这些青铜器多与中原地区的青铜器类似,而到了春秋时期,特别是春秋晚期,青铜器就极少见了。
到了春秋时期的墓葬中,虽然瓷器增多了,但几乎不见豆了。
西周时期的炊器为鬲、,到了春秋则以釜、鼎为主,极少见鬲。
由这些变化看,中原的因素明显减少,而越文化的因素则逐渐增多,并最终占主导地位。
这说明越文化对吴文化进行了大量渗透和同化。
如此强烈的变革只能是越族人的入侵所为。
这与史书上所言吴越之乱相符。
吴越文化在太湖地区也可找到吴文化的踪迹。
吴国于春秋早期开始进入太湖地区,并向东部挺进,于春秋晚期占有姑苏并以此定都。
在考古学上的体现就是春秋时期,太湖地区的青铜器增多。
在太湖地区武进、无锡、苏州、昆明等地都有发现,这些青铜器具有吴文化的特点,时代都在春秋晚期。
青铜器这种贵重物品只有贵族才用得较多,往往是上层贵族的标志。
太湖地区在春秋晚期出现大量吴文化特点的青铜器,说明吴国的统治者已于此时入主该地,吴人何时定都姑苏?从目前的考古发现看,应在春秋晚期,可能为吴王阖闾时。
吴越文化旅游区
婺源
• 婺源为江西上饶市下属县城,位于江西省东北 部、上饶市北部,是徽州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婺源素有“书乡”、“茶乡”之称,被外界誉 为“中国最美的乡村”。 • 婺源的景点围绕其村落展开,最有名的是油菜 花和徽派建筑,其乡村之美,在于浑然天成的 和谐。3-4月间梯田上黄灿灿的油菜花,江岭 村便是婺源看油菜花的最佳地点,油菜花与徽 派民居相呼应,描绘出一幅清丽的田园画卷。 • 婺源景点集中在北线和东线,明清时期的古村 落、青石板街道,随处可见的小花青草,最好 的风景常常就在不经意的小路上。
景德镇
• |景德镇,中国最专一的城市。从没有这样 一座城,可以因为一项手工艺而活色生香 1000年。也许当宋真宗决定将自己的年号 景德赐予这座制瓷小镇的时候开始,景德 镇与陶瓷便签下了千年契约,开始了千年 恋爱。
庐山
• 庐山又称“匡庐”,位于江西省北部的九江市庐 山区内。以“奇、秀、险、雄”闻名于世,大山、 大江、大湖浑然一体,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 的美誉。于1996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 庐山早有“神仙之庐”的传说,现主要有12个景 区、37个景点、230个景物景观。 • 庐山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外险内秀。年平均雾 日多达191天,云雾弥漫的庐山成一盛景,这里 可俯瞰鄱阳湖,又可远眺五老峰。 • 庐山还有着灿烂的文化内涵,是一座集风景、文 化、宗教、教育、政治为一体的千古名山。
秀山丽水--吴越文化旅游区
目录
地理环境特征 旅游资源特点 主要旅游地 旅游节庆和土特名产
地理环境特征
本区地处我国东部,包括江苏、安徽、 上海、浙江、江西四省一市。现有约52万 平方千米,人口有2.4亿,有54个民族,有 五大宗教;本区大部分地区属于亚热带季 风气候,四季分明,地处长江中下游,濒 临黄海和东海,地理位置优越,开发历史 悠久,经济发达,资源丰富,是我国旅游 热区。
第九章 山神水秀-吴越文化旅游区《中国旅游地理》PPT课件
扬
州
鉴
真
纪
瘦
念
西
堂
湖
扬州平山堂 扬州个大园明寺
37
❖
江 苏 游 览 区 之 图 示
无 锡
太无
湖影视蠡 园锡鼋头
城渚
锡慧公园
38
❖
江 苏 游 览 区 之 图 示
苏 州
狮 子 林沧浪亭虎丘拙政园
留园 寒山寺
39
❖
浙 江 游 览 区 之 图 示
普 陀 山
40
❖
浙 江 游 览 区 之 图 示
宁 波 天童寺天一阁保国寺
浙
北
宁波
游
览
莫干山
区
普陀山
10
上 海
上海游览区
豫园
外滩 南京路 浦东
11
❖
旅 游 自 然 地 理 环 境 之 图 示
雁
三齐 清云
荡 山
山山
井冈山 龙虎山
12
❖
旅
游
自
然
地
理
环
境
之
图
示
巢千太 湖岛湖 湖
洪 泽 湖
13
❖
旅 游 自 然 地 理 环 境 之 图 示
雁 荡 山
含鄱口
14
❖
旅 游 自 然 地 理 环 境 之 图 示
南 京 路
47
❖
上 海 游 览 区 之 图 示
豫 园
48
❖
上 海 游 览 区 之 图 示
玉 佛 寺
49
❖
旅 游 人 文 地 理 环 境 之 图 示
苏 绣
21
❖
旅 游 人 文 地 理 环 境 之 图 示
吴越文化(中国江浙地区文化)
吴越文化(中国江浙地区文化)吴越文化又称江浙文化,是汉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江浙的地域文化。
吴越是先秦时期百越的一支[1]。
吴越文化区以太湖流域为中心,其范围包括今上海、江苏南部、浙江、安徽南部、江西东北部。
吴越文化又可细分为“吴文化”和“越文化”,两者同源同出。
从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一路走来,历经数千年的风雨同舟,吴越文化风采依旧。
“吴文化”和“越文化”“同俗并土、同气共俗”,逐渐在相互交融、激荡、流变与集成中形成统一文化类型。
吴王阖闾[hé lǘ]都于姑苏,越王勾践都于会稽。
早期吴越民众以尚武逞勇为风气,晋室南渡(即永嘉南渡)后士族文化的特质改变了吴越文化的审美取向,注入了“士族精神、书生气质” ,开始成为中国文化中精致典雅的代表。
唐代吴越经济开始超过北方,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同时,原先北方文化在北方地区在战争和多次的少数民族短期统治中淡化,因此,吴越文化在保留了较多当地土著文化的同时又保留了较多的传统中国文化。
例如,吴语细软优雅,有“吴侬软语”的美称;吴越饮食以香甜可口为特征;吴越地区辈出文人墨客和科学家,古代状元和现代中国院士中吴越人要占2/5。
南宋以来,吴越文化愈发向精致的方向生长,南宋和明朝吴越人开始赶超中原及北方,成为官场主流;随着近代工商业的萌芽,吴越文化又平添了奢华之习。
吴越人性格外柔内刚,为人谦和,注重礼节。
人文历史吴越文化,是无法分开的。
在过去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吴越本属一家人,几千年来,彼此生活在同一区域之内,没有地理上的隔阂,大家使用同一语言文字,生活习惯彼此相同,而且同属一个民系,血统相同,当然难分彼此了。
惟一例外,就是在政治上经常会分分合合,只是如此而已。
当然,由于几千年来的政治纷争,每每造成人口的大量流动(如西晋灭亡,北方士族与难民之南下;北宋灭亡,也有类似情形),这时候,会带来某些“外来文化”,如“中原文化”,“齐鲁文化”等等,交互融会的结果,文化内涵将更为丰富,或许可以称之为混合文化,实际上就是“江南文化”。
杭州吴越文化导游词
杭州吴越文化导游词杭州作为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悠久的吴越文化历史。
吴越文化指的是吴越两个古代国家的文化传承,为杭州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杭州吴越文化的丰富内涵。
一、吴越文化的起源吴越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吴国和越国的建立。
吴国是古代中国南方的一个重要国家,而越国则位于吴国的南方。
吴国和越国的文化传统交融,形成了独特的吴越文化。
吴越文化以吴越民俗、吴越方言、吴越建筑等为代表,展现了杭州地区的独特魅力。
二、吴越文化的特点1. 吴越民俗:吴越地区的民俗文化非常丰富多样。
例如,杭州的龙井茶文化、西湖龙舟文化、宋城灯彩文化等,都是吴越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民俗活动不仅体现了杭州人的生活方式,还传承了吴越文化的精髓。
2. 吴越方言:吴越方言是吴越文化的一大特色。
杭州的方言与其他地区有明显的差异,形成了独特的语音和词汇体系。
吴越方言不仅是杭州人的日常用语,也是吴越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3. 吴越建筑:吴越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瑰宝之一。
杭州的宋代建筑、吴越民居等都体现了吴越建筑的独特风格。
这些建筑以其精美的雕刻和独特的结构,展示了吴越文化的独特之处。
三、吴越文化的影响吴越文化对杭州的发展和繁荣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吴越文化为杭州的旅游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众多的吴越文化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为杭州的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其次,吴越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使杭州的文化底蕴更加丰富,吸引了更多的人才和资源流入。
这为杭州的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四、吴越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为了保护和传承吴越文化,杭州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吴越文化的研究和整理,将吴越文化的经典著作进行保护和修复。
其次,加强吴越文化的教育和宣传,使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同吴越文化的价值。
最后,加强吴越文化的保护工作,保护吴越文化遗址和文物,确保其能够延续下去。
杭州的吴越文化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特点。
吴越文化资料
吴越文化简介吴越文化是中国古代一个重要的地方文化,源自吴越两国,在长期的演变发展中逐渐形成独特的文化特质。
历史沿革吴越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吴越两国分别处于今江苏、浙江地区,两国交界处的文化交融逐渐形成了吴越文化的雏形。
随着吴越两国的发展壮大,吴越文化逐渐扩展并影响周边地区。
文化特色1. 语言文字吴越地区的方言与普通话有着显著的差异,其中包含了许多独特的词汇和发音方式。
古代吴越地区也有自己的文字体系,略有当时的巴金文。
2. 建筑艺术吴越地区的建筑风格独具特色,多以江南园林为代表,注重自然与建筑的融合,体现出“林园水库”的布局风格。
3. 饮食文化吴越地区以水乡为主,鱼米之乡,因而饮食文化以水产为主,尤其擅长烹饪鲜美的江鲜菜肴,如东坡肉、西湖醋鱼等。
4. 服饰传统吴越文化地区的传统服饰注重细致、优雅,服装多以丝绸、棉麻等为主要面料,色彩丰富,刺绣工艺独具匠心。
5. 文学艺术吴越文化独有的文学作品常常表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歌颂家乡风土人情,曲调悠扬动人。
6. 宗教信仰吴越文化地区多样的宗教信仰包括佛教、道教等,形成独具特色的宗教文化。
影响与传承吴越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据重要位置,对周边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例如对南方园林建筑、南方饮食文化、南方文学等方面的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
结语吴越文化作为中国古代重要地方文化之一,以其独特的文化特质和丰富的内涵,为中华文明的多样发展增添了独特的色彩。
我们应当倍加珍惜和传承这一宝贵文化遗产,让吴越文化的璀璨光芒永远闪耀。
以上是对吴越文化的简要介绍,希望能够对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文化传统提供帮助。
吴越地区的历史文化与文化传承
吴越地区的历史文化与文化传承吴越地区是中国东南沿海的一个地域范围,其历史文化源远流长。
吴越地区在古代历史上曾被许多王朝统治过,如吴、越、越南、宋等,这些王朝都留下了重要的文化遗产。
本文将深入探讨吴越地区的历史文化与其文化传承。
一、吴越地区的历史文化1. 吴越文化吴越文化是指发源于今天的江苏、浙江两省的文化及其相关的艺术、思想、传说等等。
这个文化区域开始于战国时期,流传到现代。
吴越文化有代表性的为吴越之战,贝聿铭的“三坊七巷”规划——南街村文化复兴计划,以及许多著名书法家、画家和诗人。
2. 吴文化吴文化是指发源于今天的江苏、浙江、上海和安徽等地的文化体系。
它是吴越文化形成后期的演化,主要表现在吴语、民俗、建筑、饮食等方面。
3. 越文化越文化是指发源于越南一带的文化体系,其文化遗产包括诸多民族音乐、织锦、武术、越南传统舞蹈等。
越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也非常广泛,包括江浙一带、福建一带等地。
二、文化传承1. 传统节日吴越地区拥有独特的传统节日,如吴越美食节、鱼米之乡节、千人龙灯舞、扬州蟹文化节等等。
这些传统节日不仅代表着地域文化,也是吴越地区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
2. 传统音乐吴越地区的传统音乐也是其文化传承的重要部分。
一些民族音乐如“江南丝竹”、越剧、嘉兴音乐等等,以其独具特色的表演形式和音乐风格,在当今时代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展。
3. 文化教育吴越地区也非常注重文化教育,例如传统戏曲学校、传统书法学校、美术学院等等,这些机构不仅培养了一批批有才艺的艺术家,而且也在弘扬着中华传统文化。
三、新时代下的文化传承在新时代下,文化传承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例如,吴越地区现在巧妙地将传统文化与互联网相结合,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短视频等方式,向年轻人传播中华传统文化。
此外,一些民间组织和官方机构也在组织各种文化活动,以此推动地域文化的传承。
例如,各种传统文化展览、音乐会、文化论坛等等,都为年轻人提供了接触和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机会。
吴越文化1
吴越文化之传承
• 吴越文化从最初形成到发展的七千多年里,有赖于人们对 其的传承与发扬,使之得以保留、完善,成为今天中国区
域文化体系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文化需要在传承中发展。在吴越文化的发展史当中,不乏
这样的例子。
吴文化
魏晋时期
吴越文化形成与发展
唐宋时期、元明清 时期
海 ,在海外亦有很高的声誉和广泛的群众基础。越剧多
以“才子佳人”题材的戏为主,艺术流派纷呈,长于抒情, 以唱为主,声腔清悠婉丽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极具 江南灵秀之气。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南京云锦
• 南京云锦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因其绚丽多姿, 美如天上云霞而得名,至今已有1580年历史。南京云锦与 成都的蜀锦、苏州的宋锦、广西的壮锦 ,并称“中国四
大名锦”。南京云锦则集历代织绵工艺艺术之大戊,位于
中国古代三大名锦之首,元、明、清三朝均为皇家御用品 贡品,因其丰富的文化和科技内涵,被专家称作是中国古 代织锦工艺史上最后一座里程碑,公认为“东方瑰宝”、 “中华一绝”。亦是中华民族和全世界最珍贵的历史文化
遗产之一。
苏州刺绣
• 苏绣的发源地在苏州吴县一带,现已遍布很多地区。清代 是苏绣的全盛时期,真可谓流派繁衍,名手竞秀。苏绣具 有图案秀丽、构思巧妙、绣工细致、针法活泼、色彩清雅 的独特风格,地方特色浓郁。绣技具有“平、齐、和、光、 顺、匀”的特点。
苏州评弹
• 苏州评弹是苏州评话和弹 词的总称。它产生并流行
于苏州及江、浙、沪一带,
用苏州方言演唱。评弹的 历史悠久,清乾隆时期已 颇流行。之后名家流派纷 呈,使苏州评弹艺术历经
苏 州 评 弹
中原文化塑造了吴越文化,吴越地区的文化标志
中原文化塑造了吴越文化,吴越地区的文化标志中原文化是吴越文化的重要塑造者之一,吴越地区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吴越文化以其特有的建筑风格、民俗文化、音乐舞蹈等表现形式而著称。
在吴越地区,中原文化的影响随处可见。
早在春秋时期,吴越地区就是中原文化的重要传播地之一。
随着中原文化的传入,吴越地区逐渐产生了属于自己的文化标志。
其中,吴越地区的文化标志之一是音乐舞蹈。
吴越地区的音乐舞蹈以柔美、婉约、清新为特色,源于中原文化的传入,又融合了当地少数民族的音乐元素,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吴越音乐舞蹈文化。
此外,吴越地区的建筑风格也是中原文化的影响所致。
在古代,吴越地区以水乡著称,人们的居住方式多以水乡为主。
而中原文化中的建筑风格则以平原和山地为主,因此,中原文化的传入为吴越地区的建筑风格注入了新的元素,逐渐产生了独具特色的吴越建筑风格。
吴越地区的文化标志还包括民俗文化。
吴越地区的民俗文化具有浓厚的中原文化色彩,如春节、清明、端午等传统节日,以及剪纸、刺绣等民间艺术都是中原文化在吴越地区的传承和体现。
综上所述,中原文化是吴越文化的重要塑造者之一,吴越地区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吴越地区的文化标志不仅包括音乐舞蹈、建筑风格和民俗文化等方面,还包括民间艺术等表现形式。
这些文化标志都是中原文化在吴越地区的传承和体现,充分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吴越文化――浙江
传世佳句 诗: 0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游山西村》 02.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沈园二首》 (其一) 03.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沈园二首》 (其二) 04.也是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春游》 05.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示儿》 06.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 07.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 《金错刀行》 08.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金 错刀行》 09.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书愤》 10.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书愤》 文: 01.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老学庵笔记》卷 02.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自勉对联
• 横店影视城(简称横店)是位于中国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市横
店镇的影视主题公园,是中国四大影视基地之一,同时也是中国唯一 一个影视产业实验区,产权为浙江横店影视城有限公司所有。自 1996年以来,横店集团累计投入30个亿资金兴建横店影视城,现已 建成广州街、香港街、明清宫苑、秦王宫、清明上河图、梦幻谷、屏 岩洞府、大智禅寺、明清民居博览城等13个跨越几千年历史时空,汇 聚南北地域特色的影视拍摄基地和两座超大型的现代化摄影棚。同时 也号称全球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被美国《好莱坞报道》称为“中国 好莱坞”。 • 电影作品:龙虎门、鸦片战争、荆轲刺秦王、英雄、无极、夜宴、满 城尽带黄金甲、投名状、赤壁、木乃伊3、狄仁杰之通天帝国、狄仁 杰前传等 • 电视剧作品:寻秦记、汉武大帝、大汉天子、雍正王朝、大宋提刑官、 金枝欲孽、汇通天下、神机妙算刘伯温、聊斋奇女子、鹿鼎记、仙剑 奇侠传三、轩辕剑之天之痕、天外飞仙、少年杨家将、苍穹之昴、地 下地上、三国、射雕英雄传、倚天屠龙记、宫、美人心计、宫锁珠帘、 唐宫美人天下、聊斋三、步步惊心、女娲传说之灵珠、倾城雪、新还 珠格格、向东是大海、后宫甄嬛传、云中歌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吴越文化的影响下,中国文坛逐渐形成了一个具有鲜明 江浙特色的文人群体。从唐代的吴中四士(贺知章,包融,张旭, 张若虚 ),到明清时期的徐渭(徐文长)、唐寅(唐伯虎)、顾炎武 ,他们以各自在书法、绘画、文学诸方面的成就,给文坛带 来了清新、灵动的气息。
进入近代,吴越文化影响下的江浙文人,更是在中国历 史上书写了追求个性解放、反抗封建压迫的精彩华章。绍兴 鲁迅、绩溪胡适,这两位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首开现代白话 文学之先河,积极“打倒孔家店”,推动着国民的精神觉醒 ;茅盾(浙江桐乡)、郁达夫(浙江富阳)、叶圣陶(江苏苏州)、 朱自清(浙江绍兴)等,则在新文化运动前后登上历史舞台。
吴越文化的特点
上下七千年的广义吴越文化 ,仍有共同的个性特征 , 那就是 :柔、细、雅。 吴越文化具有开放性与包容性的特点 。中 原文化始终影响着吴越文化后来的发展。秦汉时期 ,强势的中原文化冲击着吴越文化,使之得到充实 与融合。
一方水土涵养一方人文,得天独厚的自然环 境,造就了吴越人民的文化习性与人文精神,注定 了吴越文化与生俱来的开放胸怀。
吴越文化之传承
• 吴越文化从最初形成到发展的七千多年里 ,有赖于人们对其的传承与发扬,使之得 以保留、完善,成为今天中国区域文化体 系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文化需要在传承中发展。在吴越文化的发 展史当中,不乏这样的例子。
吴文化
越文化
先秦时期
与中原文化之融合
秦汉、魏晋时期
吴越文化形成与发展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大江歌罢掉头东, 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 难酬蹈海亦英雄。
原籍浙江绍兴 生于江苏淮安
吴越文化具有由敢为人先、超越自我的特 征 。善于创造、勇于创新是吴越文化的秉性 ,也是这一区域文化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内生动 力。 近代以来,吴越两地文化多在上海交汇, 广纳诸路名流英才,兼收东洋日本、西洋欧美 的新思潮。吴越文化在嬗变中提升,在兼容并 蓄中走向现代。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上海 为龙头、江浙为两翼的长江三角洲迅速崛起,
苏州评弹
吴越文化具有经世致用、务实求真的特征 。吴越 之地商品经济率先起步,市民阶层形成较早,实业传 统、工商精神、务实个性和平民风格等,都是吴越文 化包括海派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吴越文化中充满爱国主义精神和强烈的社会责任 感,体现出一种以天下为己任、关注民生的爱国情怀 和社会责任感。
黄宗羲((1610~1695),浙江余姚人, 明代中国民本与民主思想萌芽的代表人物 ,《明夷待访录》是这方面的重要著作。 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有 治法而后有治人”。有学者认为黄宗羲的 思想是近代民主思想,在民权理论上还超 越了欧洲的卢梭。他大胆地批判君权神授 的神秘色彩,公开宣称:“为天下之大害 者,君而已矣”。反对传统重农抑商,认 为并强调“工商皆本”。
越剧
越剧是中国五大戏曲种 类之一,仅次于京剧,是“ 全国第二大剧种”。主要流 行于江浙等地。越剧多以“ 才子佳人”题材的戏为主, 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腔 清悠婉丽优美动听,表演真 切动人,极具江南灵秀之气 。
苏州评弹是苏州评 话和弹词的总称。它 产生并流行于苏州及 江、浙、沪一带,用 苏州方言演唱。评弹 的历史悠久,清乾隆 时期已颇流行。之后 名家流派纷呈,使苏 州评弹艺术历经200 余年至今不衰。
吴越文化区
组员 张 雲 冯 娟
张曼丽 马 丽
目录
特征
4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吴越文化
1
范围
2
传承 影响
5
环境背景
6
3
形成
范围
与在 江上 西海吴 小,越 部浙文 分江化 ,地 。江域 苏空 ,间 及: 福主 建要
文文、大区 化化江海, 区区西,以吴 。隔文西太越 长化临湖文 江区彭流化 相接蠡域区 望壤与为又 ,,两中称 南北湖心江 邻与文,浙 闽江化东文 台淮区临化
吴越文化的形成
吴越文化区的形成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商周以前﹕吴越文化的萌芽期 春秋战国﹕成型期 秦汉﹕发展过渡期 魏晋南北朝﹕变化转型期 唐和五代﹕进一步发展期。
吴越文化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新旧 石器时期的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 等。新石器时代吴越居民形成了极 具特色的原始文化。
(河姆渡遗址) ( 越 王 剑 )
吴越文化知多少 • 艺术﹕昆曲 (牡丹亭)、越剧 (红楼梦)、弹词(蝶恋花•答李 淑一) • 建筑﹕苏州园林、雷峰塔(白蛇传)、外滩建筑(海派) • 古镇﹕西塘、同里、乌镇(茅盾故里)、皖南古民居(世界文 化遗产) • 饮食﹕淮扬菜(龙井虾仁、狮子头、西湖醋鱼)、西湖龙井 • 名胜﹕杭州西湖、南京秦淮河、苏州虎丘 • 名人﹕ 唐伯虎、文征明、祝枝山、周文宾 (江南四大才子) ;扬州八怪(郑板桥等八位文人);胡适、周氏三兄弟(周树 人、周作人、周建人)……
吴越文化欣赏
福 浙 建 江 绍 兴
江 上 苏 无 海 锡
未完待续。。。
吴越文化对江浙经济的发展,至少产生了以下 几个重要影响: 三是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无论是创办经济实业 一是内在自觉的心态,促进了经济改革开放 ,还是发展社会事业,都十分重视人的自身创造力, 快速发展,使长三角地区的现代化建设走在全国 在生产实践中特别重视生产力中人的因素; 前列; 四是重文重教的文化理念,约在东汉以后,吴越 二是超越自我的创新意识,既超越地域的局 地区藏书、读书风气盛行,优秀人才、作品不断出现 限,又超越自身观念的局限,创造性地发展,积 ,使该地区社会结构和民俗风气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累了许多重要经验,取得了显著成就; 如今该地区各类人才辈出,为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 重要贡献。
顾炎武(1613~1682) ,江苏昆山人, 著名经学家、史地学家、音韵学家。顾 炎武开启了一代朴实学风的先路,给予 清代学者以极为有益的影响。顾炎武大 胆怀疑君权,并提出了具有早期民主启 蒙思想色彩的“众治”的主张。他所提 出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口号 ,成为激励中华民族奋进的精神力量。
周树人,汉族。浙江绍兴人,字豫才, 原名周樟寿,字豫山、豫亭。以笔名 鲁迅闻名于世。鲁迅先生青年时代曾 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 博爱思想的影响。1904年初,入仙台 医科专门学医,后从事文艺创作,希 望以此改变国民精神。鲁迅先生一生 写作计有600万字,其中著作约500万 字,辑校和书信约100万字。
唐宋时期、元明清 时期
与西方文化的融合
海派文化
近代
所谓海派文化,绝非专指上海 一地的文化,而应当被视为吴 越文化在深厚历史积淀的基础 上,发展到近现代的一种必然 结果。其覆盖面应当包含如今 的长三角地区,而其影响力则 远远超越了这一区域的范围。
海派青口 周立波
改革开放以来,海派文化 日益被注入时代精神,赋予 新的时代内涵。随着浦东开 发开放的深度推进,上海作 为长三角领头羊的地位愈加 稳固。在这种情势下,海派 文化不断实现对自身的超越 ,从而在更广阔的历史舞台 上,充分展现其文化的引领 、统摄与辐射功能。
文化背景
吴地处在太湖流域的平原上,农业生产比较 发达,水陆交通便捷,商品流通便利,社会 生活相对稳定,是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 而越地临海滨江,山多平地少,俗称“ 七山二水一分田”,与吴地相比,生活空间 就相对狭隘和闭塞。 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吴文化的内涵就 多一些典雅、精巧和柔美,越文化就多一些 通俗、朴野和阳刚。
吴越文化具有聪慧机敏、灵动睿智的特征 。吴越 地区水系发达河道纵横,人们衣食住行都离不开水, 水具有柔性和灵动性,使得生活于吴越清丽自然环境 中的人们性情又具有柔和性;
吴越文化的创生和传承,既是优越地理环境的造 化,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晶。吴越人民世代相袭的 聪明才智,非但赋予锦绣江南特有的柔和、秀美,而 且熔铸出由这些精雅文化形式所体现的审美取向和价 值认同。
商代末年周太王长子太伯、次子 仲雍迁到无锡建都,开创了吴国的 历史。越王勾践的先祖也在夏文明 或略晚时在会稽建立越国。这一时 期为吴越文化的萌芽期。
秦汉时期 ,统一王朝的出现,北 方人民的南迁,使吴越文化的性质 开始发生改变;汉代中原大量百姓 迁居吴越故地,带来许多先进生产 技术,使得吴越地区生产力大大提 高,吴越地区有了初步发展。 东晋时期,大批北人涌入江南, 中原文化遍洒吴越。在心灵手巧的吴 越人中,涌现出数不胜数的能工巧匠《平复帖》晋•陆机(吴 ,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科学家、郡华亭人) (今上海松江) 思想家比肩而立,群星璀璨。
唐宋两朝,吴越两地文风鼎盛、人文荟萃。在唐 早中期,吴越涌现出一批文人, “吴中四士”—贺 知章、包融、张旭和张若虚是他们中的代表。唐诗之 后的宋词,又为吴越文化的发展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 笔。
元、明、清时期,吴越文化已比北方文化更 为兴盛繁荣,并开始向北方渗透。“东南财富地 ,江浙人文薮”。吴越在当时俨然成为中华文明 的一块高地。明代中叶以后,西学东渐,资本主 义在中国的萌芽几乎同时在吴越两地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