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桂不同植物部位精油成分分析及抑菌活性研究
肉桂精油提取技术的研究进展

肉桂精油提取技术的研究进展王守桂; 朱庆书; 韩瑞; 陈玲; 王小玉【期刊名称】《《化工设计通讯》》【年(卷),期】2019(045)011【总页数】2页(P42-42,56)【关键词】肉桂精油; 传统提取工艺; 新型提取工艺【作者】王守桂; 朱庆书; 韩瑞; 陈玲; 王小玉【作者单位】青岛科技大学高密校区山东高密 261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645.1肉桂精油是从肉桂的不同部位如树枝、树叶和树皮中提取的一种挥发油,具有抗癌抑瘤、抗炎、抗菌性、抗氧化、降血脂和降血糖等性能,因此肉桂精油被广泛用于药品、饮料、糖果、烟酒和高级香水、香皂等产品的生产中[1]。
早在数千年前,从植物中提取的精油就开始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并形成了多种精油提取方法,一般可分为传统提取工艺和新型提取工艺。
1 传统提取工艺1.1 水蒸汽蒸馏法水蒸气蒸馏法[2] 提取肉桂精油的最早方法,该法是将肉桂原料粉末置于水中,在一定温度下加热,使肉桂精油与水蒸气共同馏出,通过冷凝收集馏分,然后通过有机溶剂萃取对馏出物进行分离,从而得到肉桂精油。
该法易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环境友好,是最常用的提取方法。
然而,该法存在提取温度高的缺点,肉桂原料长时间置于高温条件下,会导致精油中的热敏成分分解,严重影响精油的质量,并使得肉桂精油的提取率降低。
1.2 压榨法压榨法是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下,通过改变机械外力,将油料中的油脂挤压释放出来的方法,该方法主要分为热榨和低温压榨两种方法。
热榨可以抑制细菌及真菌的生长和繁殖,它适用于从水果中提取果汁并提高其保质期;低温压榨可以避免高温下精油中蛋白质的变性,以保证精油的品质。
压榨法是提取植物精油最简单和最传统方法,可以更好地保持精油的原始香气,但是精油提取率较低,精油产量较低。
同时,压榨法作为一种传统工艺,适用于家庭式小作坊生产,很难在工业生产上大规模应用,局限性很大。
1.3 有机溶剂萃取法有机溶剂萃取法[3] 是通过相似相溶的原理,将肉桂精油置于有机溶剂中,由于存在渗透压,有机溶剂连续不断地进入植物细胞组织中,使细胞内可溶性有效成分溶解,随后由于细胞内外存在浓度差,溶解有效成分的有机溶剂从细胞内扩散出来,达到提取精油的目的。
植物精油的抑菌作用及机理研究进展论文设计

植物精油的抑菌作用及机理研究进展摘要植物精油,是从芳香植物中提取的具有挥发性和浓郁香味的脂溶性天然化合物。
植物精油具有多种抑菌活性成分,如萜类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脂肪族化合物、含氮含硫化合物等,对革兰氏阴性细菌、革兰氏阳性细菌、酵母菌和霉菌等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在食品、制药、香料等行业应用广泛。
本文对植物精油抑菌作用以及抑菌机理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植物精油在食品方面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植物精油;抑菌作用;抑菌机理;研究进展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antibacterial activity and antibacterial mechanism of extract of plant essentialoilAbstract:Plant essential oil,is extracted from fragrant plant volatile and aroma fat-sol uble naturalcompounds, plant essential oil has a variety of antibacterial active ingredie nts, such as terpenoids,aromatic compounds,aliphatic compounds,nitrogen compounds and so on.It also has good inhibitory effect on gram-negative bacteria, gram-positive bacteria,yeast and mould,having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 on food, medicine, spices and other industrie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plant essential oil's bacteriostatic effect andbacteriostatic mechanism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further research of plant essential oil in food.Keywords:Plant essential oil; Bacteriostatic effect; Bacteriostatic mechanism; Research progress目录1引言 (1)2植物精油的主要活性物质 (1)2.1萜类化合物....................................................................... 错误!未定义书签。
肉桂抑菌作用的研究进展

•78 •中药与啦床Pharrnacy and Clinics o f C hinese Materia Medica 2Q2Q’,\\(6)•综迷政展•肉桂抑菌作用的研究进展王丹,刘佳,张青,赵容,吴纯洁*[摘要]肉桂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药食两用使用历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和医药行业。
中国肉桂品质优良,价格低廉,活性成分含量高。
据现代药理学研究,肉桂中的某些成分具有广谱抑菌作用,故将其开发成天然防腐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综合整理了肉桂抑菌作用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肉桂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肉桂•,抑菌作用;肉桂醛;食品;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 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26X(2〇20)〇6-016_〇4Research progress on antibacterial effect of Rougui IWANG Dan, LIU Jia, ZHANG Qing, ZHAO Rong, WU Chun-jie// (School o f P harmacy, Chengd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Key Laboratory o f S tandardization for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Ministty o f E ducation, Chengdu 611137, Sichuan)[Abstract] Rougui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food and medicine industry in China for more than 2000 years. Chinese Rougui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ood quality, low price and high active ingredient content. Some components of Rougui have a broad- spectrum of antibacterial effect. It has a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 to develop into a natural preservative.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bacteriostasis of Rougui and provides a scientific basis for its application in the food safety field.|Key words] Rougui; bacteriostasis; cinnamaldehyde; food; research progress肉桂为樟科植物肉桂C/wwwomww n^kPresl的干燥树皮,肉桂树在我国栽培历史悠 久,种植广泛,主要分布于华南部分地区,我国肉 桂品质优良,价格低廉,产量占全世界总产量的80%,产品远销世界各地,口碑极佳1U1。
不同产地肉桂叶挥发油成分的比较分析

不同产地肉桂叶挥发油成分的比较分析肉桂叶是一种常见的香料,它含有丰富的挥发油成分,具有很多药用价值。
不同产地的肉桂叶挥发油成分有所不同,本文将对不同产地的肉桂叶挥发油成分进行比较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肉桂叶的特性及其药用价值。
一、背景介绍肉桂叶,又名远志、孟寿。
是桂树的叶子,为常用调味品和药材。
肉桂叶挥发油是从肉桂树的叶子中提取的一种精油,具有较高的药用和食用价值,可以调节血糖、抗菌抗病毒等功能。
根据地域和气候环境的不同,肉桂叶的挥发油成分也会有所差异。
二、不同产地肉桂叶挥发油成分的比较分析1. 中国肉桂叶挥发油成分中国是肉桂叶的主要生产地之一,产量较大,其挥发油成分也具有一定特点。
中国的肉桂叶挥发油成分中,香叶醛为主要成分,占比约为50%左右,此外还含有丰富的丁香酚、桂皮醛等成分。
这些成分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和温暖身体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感冒、风寒感冒等症状。
2. 斯里兰卡肉桂叶挥发油成分斯里兰卡是世界上著名的肉桂叶产地之一,其挥发油成分具有独特的香气和药用价值。
斯里兰卡肉桂叶挥发油中,丙烯醛是主要成分,其含量较高,约占到40%左右,此外还含有较多的槲皮醛、桂皮醇等成分。
斯里兰卡肉桂叶挥发油具有较好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可以改善皮肤问题,并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
三、不同产地肉桂叶挥发油的应用价值1. 中国肉桂叶挥发油的应用价值中国肉桂叶挥发油具有温暖身体和杀菌作用,可以用于治疗感冒、风寒感冒等症状。
还可以用于调味料和香料,增加食品的香气和口感。
3. 印度尼西亚肉桂叶挥发油的应用价值印度尼西亚肉桂叶挥发油具有较强的抗菌和抗病毒作用,可以用于预防感冒和呼吸道感染等疾病。
还可以用于制作香皂和洗发水等日化用品,具有良好的清洁和护理作用。
四、结论通过对不同产地肉桂叶挥发油成分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各自的成分及其应用价值有所不同。
中国的肉桂叶挥发油具有温暖身体和杀菌作用,适用于治疗感冒和风寒感冒等症状;斯里兰卡的肉桂叶挥发油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适用于改善皮肤问题和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印度尼西亚的肉桂叶挥发油具有较强的抗菌和抗病毒作用,适用于预防感冒和呼吸道感染等疾病。
植物精油抑菌活性研究进展

植物精油抑菌活性研究进展1. 引言1.1 植物精油抑菌活性研究进展概述植物精油是一种天然植物提取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包括抗菌、抗病毒、抗真菌等功效。
随着人们对天然健康产品需求的增加,植物精油的应用也逐渐受到关注。
植物精油的抑菌活性是其最重要的功能之一,相关研究也逐渐得到加强。
植物精油的抑菌活性研究进展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研究人员通过不同的方法对植物精油的抑菌活性进行评估,包括传统的筛选方法和现代的高通量筛选技术。
影响植物精油抑菌活性的因素也成为研究的重点,如植物种类、提取方法、化学成分等。
一些新颖的研究方法也逐渐被引入到植物精油抑菌活性研究中,如纳米技术、复合材料等。
植物精油的抑菌活性不仅在医药领域有广泛的应用,还在农业、食品工业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未来,植物精油抑菌活性研究将继续受到重视,其意义和价值也将得到更多的认可。
通过深入研究植物精油的抑菌机制,可以为开发新型抗菌药物提供重要参考,对于解决抗生素耐药性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植物精油抑菌活性研究也将进一步拓展其在农业、食品安全等领域的应用,为人类健康和生活品质的提高作出更大贡献。
2. 正文2.1 植物精油抑菌活性的研究方法1. 筛选试验:首先从大量的植物精油中筛选出对目标菌株具有明显抑菌活性的精油样品。
这一步通常通过对不同浓度的精油进行筛选实验,评估其对目标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
2. 确定抑菌谱:确定植物精油对不同种类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抑菌谱。
这可以通过在不同培养基上进行抑菌实验,观察不同菌株在不同条件下对植物精油的敏感性。
3. 抑菌机制研究:通过细胞膜通透性测定、酶活性测定等方法,探究植物精油对微生物的抑制机制。
这有助于深入理解植物精油的抗菌作用机制。
4. 合成方法优化:通过改变提取工艺、萃取溶剂、提取时间等条件,优化植物精油的提取方法,提高其抑菌活性。
这一步可以通过正交实验等设计方法进行优化。
5. 实际应用验证:将在实验室中获得的植物精油抑菌活性结果验证于实际环境中,例如在食品、化妆品等领域的抗菌应用实验,验证其在真实环境中的抑菌效果。
肉桂、丁香、连翘挥发油联合抑菌作用研究

肉桂、丁香、连翘挥发油联合抑菌作用研究黄涵年;阙斐【摘要】Spices volatile oils of cinnamon, cloves and forsythia suspense were extracted by steam distillation. The inhibition zone diameters, minimum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s ( MICs) and the antimicrobial activities of two volatile oils compound on Escherichia coli and Staphylococcus aureus were determined and evalu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ested microorganisms were highly sensitive to three kinds of volatile oils, all with a dose effect. The antimicrobial activities were decreased with the decrease of concentration of the volatile oils. The combined use of cinnamon (2 times efficiency) and cloves volatile oils ( 2 times efficiency ) , cinnamon ( 2 times efficiency ) and forsythia suspense ( 4 times efficiency ) volatile oils both had additive effects on Escherichia coli, and synergic effects on Staphylococcus aureus ( all 4 times efficiency) , and the combined use of cloves and forsythia suspense volatile oils showed indifferent effects on Escherichia coli and Staphylococcus aureus.%水蒸气蒸馏提取肉桂、丁香、连翘三种香辛料挥发油,测定与评价三种挥发油对大肠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最低抑菌浓度( MIC)以及挥发油两两复配联用的抑菌活性。
肉桂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质量标志物的预测分析

肉桂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质量标志物的预测分析一、本文概述肉桂,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和调味香料,自古以来就在中医药学和食品工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独特的香气和味道来源于其复杂的化学成分,这些成分在药理作用方面表现出了多种生物活性。
然而,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对肉桂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逐渐深入,对其质量标志物的预测分析也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全面概述肉桂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以及基于现代分析技术对其质量标志物的预测分析,以期为肉桂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在第一部分,我们将系统介绍肉桂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挥发油、黄酮类化合物、多酚类化合物等,并阐述这些成分的结构特点和理化性质。
在第二部分,我们将重点讨论肉桂的药理作用,包括抗氧化、抗炎、抗肿瘤、抗菌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探讨其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前景。
在第三部分,我们将运用现代分析技术,如色谱分析、质谱分析、光谱分析等,对肉桂的质量标志物进行预测分析,以期建立科学、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保证肉桂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通过对肉桂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质量标志物的深入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肉桂的种植、加工、质量控制和临床应用提供更为全面和准确的理论依据,推动肉桂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肉桂的化学成分肉桂作为一种广泛使用的中药材,其独特的药理作用源于其丰富的化学成分。
肉桂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挥发油、黄酮类化合物、香豆素类化合物、糖类和其他一些微量成分。
挥发油:挥发油是肉桂中含量最高的一类成分,主要包括肉桂醛、肉桂醇、香豆素等。
这些成分赋予了肉桂特有的香气和味道,同时也是其药效的主要来源。
黄酮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在肉桂中也有较高的含量,如肉桂黄酮、桂皮黄酮等。
这些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对人体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香豆素类化合物:香豆素类化合物是肉桂中另一类重要的化学成分,具有抗菌、抗病毒等作用。
这类化合物在肉桂的药理作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肉桂油抑菌及抗氧化作用的研究进展

肉桂油抑菌及抗氧化作用的研究进展刘晓艳;白卫东【摘要】对近年来关于肉桂油抑菌及抗氧化作用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主要涉及肉桂油的主要成分、肉桂油的抑菌作用及机理、肉桂油的抗氧化作用等方面,最后就肉桂油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肉桂油的研究前景进行展望.【期刊名称】《食品与机械》【年(卷),期】2010(026)005【总页数】4页(P169-172)【关键词】肉桂油;抑菌;抗氧化【作者】刘晓艳;白卫东【作者单位】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轻工食品学院,广州,广东,510225;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广州,广东,510640;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轻工食品学院,广州,广东,510225【正文语种】中文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树皮,性辛、甘、热,归肾、脾心、肝经,具有补火助阳、散热止痛、温通经脉之功能,是中国一种传统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1]。
2002年,卫生部将肉桂列为药食兼用植物材料。
目前,中国是世界上肉桂最大的生产国和出口国,其中广东和广西生产的肉桂油出口约占世界产量的80%以上[2]。
肉桂油是由多种有机物质组成的混合物,与水不相混合,其主要成分沸点为250℃左右[3]。
肉桂油主要成分为:烯类、芳香族衍生物、脂肪酸、醛酮类物质与醇类物质等。
含量较高的有(相对含量在5%以上)肉桂醛,α-荜澄茄油烯,(1S -cis)-1-(1-甲基乙基)-4,7-二甲基-1,2,3,5,6,8a-六氢-萘,咕巴烯,2-甲氧基肉桂醛,(1α.,4aα.,8aα.)-1-(1-甲基乙基)-4,7-二甲基-1,2,4a,5,6,8a-六氢-萘,n-十六酸[4]。
不同品种、不同树龄所得的肉桂油的成分有很大的差异。
以肉桂醛为例,许勇等[5]对广西、云南的肉桂资源进行调查研究表明,肉桂醛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越南的清化桂、广西的防城桂及西江桂。
肉桂油含量一般为1.794 7~26.374 3mg/g(干树皮)[6]。
肉桂和八角精油联合抗菌作用研究

肉桂和八角精油联合抗菌作用研究汪青青;李萍;赵鹏英;崔晶;松江勇次【摘要】采用2倍连续稀释法分别测定肉桂油和八角油单方及联合使用时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利用分级浓度抑制指数(FIC)评价两者联合使用后的抗菌作用.结果表明,肉桂油对供试酵母和细菌的MIC分别为31.25,125.0 mg/mL,八角油对供试酵母和细菌的MIC均为1000.0 mg/mL,肉桂油的抗菌效果好于相同浓度的八角油.肉桂油和八角油按1∶1体积比复配使用时,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抑制表现出协同作用(FIC=0.375),对恶臭假单胞菌和荧光假单胞菌表现出相加作用(FIC=0.625),对所有供试菌种均无拮抗作用.肉桂油和八角油复配比例变化,抑菌活性会发生改变,对嗜水气单胞菌、恶臭假单胞菌和荧光假单胞菌的最佳抑菌复配体积比例均为3∶1.综上,肉桂油和八角油联合使用可以增强抑菌活性,降低各自的使用浓度,从而减弱其用作保鲜剂时对果蔬感官特性的负面影响.【期刊名称】《中国调味品》【年(卷),期】2019(044)003【总页数】5页(P84-88)【关键词】肉桂油;八角油;联合抗菌;评价【作者】汪青青;李萍;赵鹏英;崔晶;松江勇次【作者单位】天津农学院基础科学学院,天津300384;天津农学院基础科学学院,天津300384;天津农学院基础科学学院,天津300384;天津中日水稻品质·食味研究中心,天津300384;九州大学全球创新中心,日本福冈 812-85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64.3近年来,植物精油的抗菌活性及其在果蔬保鲜领域的应用研究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兴趣。
许多植物精油的抗菌活性已经被证实[1-3]。
然而,植物精油用于果蔬保鲜面临的最重要问题是:即使在低浓度下精油也具有强烈的气味,这会对所处理果蔬的感官特性产生不利影响[4]。
有报道称,精油的复配可以扩大抗菌谱,增强抗菌效果,从而减少使用剂量(浓度),降低精油气味给食品感官带来的负面影响。
肉桂主要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概况

的小分 子 化合 物 为 主 , 其 中 以 肉桂 醛 含 量 最 多 。 肉桂 多酚 主要为 类 黄酮 类 及 其 多 聚 体 化合 物 , 包 括 儿 茶素 、 表儿 茶精 、 肉桂鞣质 、 甲基羟 基查 耳酮 、 表没 食 子儿 茶素 没食 子 酸 酯 ( E G C G) 、 原 花 青 素 一A、 原
本 文 主要 回顾 近 1 0年来 肉桂 的研 究进 展 。 1 本 草考 证 汉 唐 时期 , 桂枝、 肉桂、 桂 心均用皮 , 属 异 名 同 物, “ 三桂 ” 的运 用并 无 明显 区别 ; 宋 金 元 时期 , 桂 枝
多酚、 肉桂 黄 酮及其 他成 分 。其 中 , 肉桂 油 是 肉桂 的 主 要成分 , 肉桂油 中主 要化 学成 分 以芳 香醛 类 、 芳 香
肉桂 主 要化 学成 分 及 药 理 作 用 研 究 概 况
邓 淑 蓉 , 潘 宇政
( 1 .广 西 医科 大 学研 究 生 学院 , 广西 南宁 5 3 0 0 2 1 ;2 .广 西 医科 大 学 第一 临床 医 学院 , 广 西 南宁
5 3 0 0 2 1 )
[ 关键 词 ] 肉桂 ; 化学成分 ; 药理 作 用
萄球 菌 ( MR S A) 、 大肠杆菌、 肺炎克雷伯菌 、 铜 绿 假
能相 互替 代 , 各 医家也 有不 同 的认识 , 未来 有待 进一
步探 讨 。 2 主 要 化 学 成 分
许 多研究 发 现 , 肉桂 因产地 、 树龄 、 植 物部 位 、 萃
单胞 菌 、 绿 脓 杆 菌 等具 有 抗 炎 活 性 ¨ ” , 并 发 现 其
肉桂属 樟科 植 物 的 干燥 树 皮 , 其 中全 球 最具 使 用 价值 的 四个 肉 桂 品种 为 : 斯 里 兰 卡 肉桂 、 越 南 肉 桂、 印尼 肉桂 及 中国 肉桂 , 我们 常用 的 肉桂通 常是 指 锡 兰 肉桂 和 中国 肉桂 ¨ 。 国内 主要 分 布 于 广 西 、 广 东, 在 我 国传统 用药 中 , 肉桂 于秋 季剥取 , 刮 去栓皮 , 阴干 生用煎 服 , 宜后 下或 煽服研 末 冲服 。其 药性辛 、 甘, 大热 , 归肾、 脾、 心、 肝经 , 功 效 为补 火 助 阳, 散 寒 止痛 , 温经 通脉 , 引火 归 原 , 用 于 阳痿 、 宫冷 、 腹痛 、 寒 病、 腰痛、 胸 痹 等 。肉桂 在 日常生 活 中及 临床 上应 用 广泛 , 目前 对 肉桂 的研究 已经 达 到 了分 子细 胞水 平 ,
肉桂精油提取技术及其在植物保护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

肉桂原名菌桂、牡桂,在我国多种植于广西、广东、云南和福建等纬度低、热量充足及多山丘陵地区[1-2]。
因肉桂具有特殊的香味、甜味和辛辣味而成为广受欢迎的食用香料[3]。
此外,肉桂还具有抗炎、抗菌、抗肿瘤和预防糖尿病等药理作用[4],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疗、化工等行业。
肉桂精油是指从肉桂不同部位提取的挥发油,为黄色或琥珀色液体[5-6],主要成分为醛类化合物[7]。
郭娟等研究发现,以水蒸气蒸馏法、超声波辅助提取法、亚临界水提取法和超声强化亚临界水提取法提取的肉桂精油的主要成分均为肉桂醛,但组成和相对含量存在一定差异[8]。
朱羽尧等分别提取了桂皮、桂叶、桂枝、果实和花萼等5个部位的精油,发现除果实外,其他部位均富含肉桂精油,其中桂叶含有精油量最高[9]。
肉桂精油不仅有抑菌活性和防腐保鲜等作用[10],而且具有杀虫、杀螨的功效[11],是一种纯天然、安全、无污染的抑菌、杀虫剂。
本文对肉桂精油的提取技术及在植物保护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肉桂精油的综合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肉桂精油传统提取方法肉桂精油的传统提取方法有压榨法、有机溶剂提取法和水蒸气蒸馏提取法,其中水蒸气蒸馏提取法使用较为普遍。
水蒸气蒸馏法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无残留等优点,可通过优化工艺参数和工艺条件,来提高肉桂精油的提取率。
张浩等研究发现,经过浸泡加热处理后的桂叶,能够提高精油的提取率,并通过一系列工艺条件的优化,确定了最佳提取条件:浸泡5h 、提取功率900W 、提取时间3h ,该条件下肉桂精油的提取率最高可达7.13%[12]。
周峰等研究表明,用饱和的NaHSO 3对蒸馏产物进行纯化,可提高肉桂精油中肉桂醛的含量[13]。
2肉桂精油新型提取方法2.1微波辅助提取法微波通常是指频率在300MHz ~300GHz 的高频电磁波,植物细胞通过微波照射后,细胞内部的温度和压力会迅速提升,当细胞内部压力到达一定程度收稿日期:2023-04-25作者简介:李阔(1994—),男,河北沧州人,硕士,研究方向为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
不同精油的抑菌效果及协同作用研究

不同精油的抑菌效果及协同作用研究WANG Kangli;ZHANG Lingling;YUAN Huohua;LI Hui;YANG Caimei【摘要】为研究三种精油(肉桂醛、百里香酚、香兰素)的抑菌效果及其协同作用,本试验采用牛津杯法和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抑菌圈的值径及最小抑菌浓度,结果表明:三种精油对大肠杆菌K88、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都有较强的抑菌效果,在相同浓度下,抑菌效果为肉桂醛>百里香酚>香兰素;当百里香酚与肉桂醛以4:1复合时,对大肠杆菌K88的抑菌效果最佳;当肉桂醛与香兰素以4:1复合时,对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最佳.综上所述,肉桂醛和百里香酚的抑菌效果优于香兰素,百里香酚与香兰素,肉桂醛和香兰素复配时具有协同作用.【期刊名称】《中国饲料》【年(卷),期】2019(000)001【总页数】5页(P48-52)【关键词】肉桂醛;百里香酚;香兰素;抑菌直径;最小抑菌浓度(MIC)【作者】WANG Kangli;ZHANG Lingling;YUAN Huohua;LI Hui;YANG Caimei 【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16.7精油是一种具有挥发性的带有强烈芳香气味的液体物质,其根据植物的不同部位通过不同的提取方法(水蒸气蒸馏、挤压、冷浸、超临界CO2萃取等)(胡位荣等,2014;张俊霞等,2013;余先纯等,2010)提炼而成,其pH呈中性或者酸性。
按照精油的化学组成,可以将精油分为四大类:萜烯类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脂肪族化合物、含氮和硫化合物。
精油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如石油醚、乙醇等。
精油作为一个潜在抗生素替代物,目前已受到广泛关注,在畜牧业中常用的精油主要有肉桂醛、百里香酚和香兰素。
肉桂醛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产气夹膜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有很强的抑菌作用。
肉桂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质量标志物(Q-marker)的预测分析

肉桂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质量标志物(Q-marker)的预测分析摘要:肉桂为我国传统常用中药材,主要分布于热带地区,道地产区包括我国广东、广西 2 省和越南部分地区。
肉桂中化学成分类型丰富,包括挥发油、黄烷醇类、萜类、木脂素类、酚酸类、多糖类等成分,传统认为肉桂挥发油中的桂皮醛和桂皮酸为其主要药效成分。
对肉桂资源、化学成分、主要药理活性进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挥发油、多酚类、二萜类等成分与药效的关系,分析生源途径、传统功效、现代药理作用与化学成分之间的关系。
建议对肉桂进行挥发油、多酚类、黄烷醇类、二萜类等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进一步聚焦其中多酚类、黄烷醇类和萜类等成分化学物质组的深入研究,为明确肉桂的质量标志物(Q-marker)和制定科学的质量标准提供基础。
关键词:肉桂;挥发油;多酚;黄酮;二萜;质量标准;质量标志物肉桂为樟科(Lauraceae)樟属Cinnamomum Trew 植物,肉桂的树皮、枝(桂枝)、叶、幼嫩果实(桂丁)皆可入药,肉桂的干皮为常用香料,樟脑、樟油、肉桂油等为医药及化工重要原料,有重要经济价值[1]。
《中国药典》2015 年版记载肉桂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 的干燥树皮,性味辛、甘,大热;归肾、脾、心、肝经;具有补火助阳、引火归元、散寒止痛、温通经脉之功效,用于阳痿宫冷、腰膝冷痛、肾虚作喘、虚阳上浮、眩晕目赤、心腹冷痛、虚寒吐泻、寒疝腹痛、痛经经闭等病症。
肉桂在历代本草中皆列为上品,按其规格可分为官桂、企边桂、板桂、油桂、油通、桂心、桂碎等[2]。
据《中国药典》2015 年版、《国家中成药标准汇编》和《卫生部药品标准》及医学百科网、药智数据网等数据统计,在中国以肉桂入药的成药品种达 565 种,肉桂与其他中药组成复方,用于治疗肾阳不足、气血两虚、怯寒畏冷、腰膝酸软、肢冷尿频、肾囊湿冷等多种疾病。
近年来,对肉桂的药理作用、化学成分及临床研究逐步深入,本文对肉桂资源、化学成分、药理活性进行综述,探讨不同产地、不同品种、不同规格肉桂的主要化学成分的差异性,分析其生源途径、传统功效、现代药理作用与其化学成分之间的关系,为明确肉桂中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开展基于“质量标志物”理论的质量标准研究提供基础。
植物精油抑菌机制及其在食用菌保鲜中的应用进展

流通保鲜Circulation and Preservation中国果菜China Fruit &Vegetable第44卷,第4期2024年4月收稿日期:2023-12-04基金项目:大马士革玫瑰标准化种植及玫瑰花渣深加工技术开发及应用(YDZX2023036)第一作者简介:张嘉祺(2002—),女,在读本科,专业为食品科学与工程*通信作者简介:刘云国(1977—),男,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保鲜研究工作植物精油抑菌机制及其在食用菌保鲜中的应用进展张嘉祺,闵德栋,刘云国*(临沂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东临沂276000)摘要:食用菌采收后含水量高,营养物质丰富,在贮藏期间极易出现机械损伤和微生物侵染,影响其商品价值,而植物精油有广谱抗菌性,在极低浓度下抑菌活性较强,常作为天然防腐剂应用于食品中。
本文综述了食用菌的主要致病菌种类和植物精油的抑菌机制,探讨了不同剂型植物精油(可食性抗菌膜、微胶囊、纳米乳液等)在采后食用菌保鲜中的作用,以期为植物精油在食用菌采后保鲜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进一步推进食用菌行业的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食用菌;植物精油;抑菌机制;保鲜中图分类号:TS21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1038(2024)04-0009-05DOI:10.19590/ki.1008-1038.2024.04.003Advances on the Antibacterial Mechanism of Plant Essential Oil andIts Application on Preservation of Edible MushroomsZHANG Jiaqi,MIN Dedong,LIU Yunguo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Linyi University,Linyi 276000,China)Abstract:Due to its high moisture content and abundant nutrients,edible mushrooms are prone to mechanicaldamage and microbial infection during storage,which affects their commercial value.Plant essential oils have broad-spectrum antibacterial properties and strong antibacterial activity at extremely low concentrations,often used as natural preservatives in food.This paper reviewed the main pathogenic bacteria of edible fungi and the antibacterial mechanism of plant essential oil,and discussed the role of different formulations of plant essential oil (edible antibacterial film,microcapsule,nanoemulsions,etc.)in the preservation of postharvest edible fungi.The aim wa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further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plant essential oils in the preservation of食用菌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具有优良的风味、营养,含有大量生物活性物质,深受人们喜爱。
不同植物精油体外抑菌效果的研究

50 | 2014年第34卷第4期 总206期 |植物精油(Essential Oil,EO)是植物体内的次生代谢物质,一般以植物的花、叶、枝、根、皮、树胶、全草和果实等为原料,通过蒸汽蒸馏、压榨等方式方法萃取出的植物挥发性芳香物质(Casamiglia,2007)。
近年来大量的研究发现从香辛料等植物中提取的植物精油具有很好的抗真菌、细菌及其它微生物的活性(Friedman,2004)。
天然植物精油作为天然饲料防腐剂和胃肠道微生物的调控剂已成为目前的研发热点。
本文根据相关的文献资料选择含有抗菌活性的肉桂醛(Singh,2007)、丁香酚(吕世明,2008)、香芹酚和百里香酚(胡艳芬,2010)等植物精油,比较不同来源及不同稀释浓度下精油对常见有害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的抑菌效果,为实际生产提供参考。
1 材料和方法1.1 试验材料原料:市场上出售的不同厂家的含有肉桂醛、香芹酚、百里香酚和丁香酚的精油及原料,棕榈油、载体、琼脂糖培养基(MHA)。
仪器:电子天平(感量0.0 001 g)、培养皿、试管、移液枪、接种环、立式压力蒸汽灭菌器(上海申安科学仪器厂)、LRH 系列生化培养箱(上海一恒仪器厂)、生物安全柜、标尺等。
试验菌种: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 )、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乳酸杆菌( Lactobacillus ),以上菌种均由安佑集团研究院微生物研究所提供。
1.2 试验设计1.2.1 单方精油抑菌试验先对市场上各种精油原料进行抑菌筛选,确定抑菌效果较好的原料。
再采用无抑菌效果的棕榈油对目标精油进行1:4比例的稀释,观测其抑菌效果的变化。
1.2.2 复方精油抑菌试验根据1.2.1的试验结果,对4种精油进行定比例复方配制,制成成品后,测定热处理前后复方精油的抑菌效果。
肉桂醛—氨基酸希夫碱的合成、抑菌活性及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肉桂醛—氨基酸希夫碱的合成、抑菌活性及定量构效关系研究肉桂醛是肉桂精油的主要成份,存在于肉桂树的树皮、枝、叶当中。
肉桂醛是天然存在的抑菌物质,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肉桂醛常被开发用于食品防腐,医药抗菌剂等方面。
由于肉桂醛极易挥发、水中不溶解、易被氧化等缺点造成肉桂醛在使用过程中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将肉桂醛加以改性,是肉桂醛扩大应用的一个方向。
本论文以肉桂醛、对甲氧基肉桂醛、对氯肉桂醛及人体所需7种氨基酸:谷氨酸、甘氨酸、亮氨酸、缬氨酸、丙氨酸、苯丙氨酸和酪氨酸为原料合成了 21种肉桂醛-氨基酸希夫碱化合物,该反应在室温条件下就可发生。
并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质谱(MS)等方法进行结构表征,证明了化合物为目标化合物。
本论文研究了所合成的21种肉桂醛-氨基酸席夫碱化合物对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桔青霉(Penicillium citrinum)、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的抑菌性能。
测试浓度采用四个浓度梯度进行,分别为0.25mol/L、0.125 mol/L、0.0625 mol/L 和 0.03125 mol/L。
对化合物的抑菌圈直径分析发现:所合成的21种肉桂醛-氨基酸希夫碱化合物都能够有效地抑制测试真菌和细菌的生长,其中大多数化合物的抑菌效果比肉桂醛和对照化合物氟康唑和环丙沙星好。
随着测试浓度的增加,化合物的抑菌效果明显增加(p<0.05)。
进一步在0.125 mol/L的浓度条件下研究了肉桂醛-氨基酸希夫碱化合物的广谱抑菌性能,测试菌种增加了酵母菌(Saccharomycetes)、彩绒革盖菌(Tramenes versicolor)、密粘褶菌(Gloeophyllum trabeum)、土曲霉(Astergillus treeu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肉桂精油抑菌及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对精 油抑菌效果 的影响 ,同时研 究 肉桂精 油的抗氧化 效果 。结果表 明: 肉桂精 油对各供试 菌种的抑 茵 圈直径在 2 . m 4 . m 之 间 , 细菌 、 06 m ̄ 96 m 对 霉茵 和酵母 均 有很 强 的抑 制作 用 ; 肉桂 精 油 的抑 茼效 果 随 p H值 的 降低 而 增
ln t h o rn ft ep v l e t elv l a tro tt f h se t iwa o h n e bvo syu — o gwiht elwe go H au , h e e c e isai o ee s ni ol sn tc a g d o iu l n i h b c t l a
J hu 4 60 , u a, h a i o 100 H nn C i ) s n A s at S prri l abndoie x at n S D t h iu a sdt et c t inm nesni bt c: u ec t a cro i d t c o (C E) cnq e s e x ath Cn a o set l r ic x er i e w u o r e a
d rtec n iino e t e t gi 21o o 5 mi . n ee s n il i h sd fnt n io ia ina ii lo e o d t f a a i 1 C f r1 n a dt se t l a ei i a t- xd t b l yas . h o h r t n n h a o e o t Ke r s ywo d :Ci n mo se t l i; a tro tss a t- xd to n a ne s ni lb cei sa i; n i o i ain ao
肉桂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sieboldii
Meisner)、锡兰肉桂
A一1、A一
(Cinnamomum zeylanihocyanidins
2,Pmcyanidin Bl,B2,B5,B7,CI,Procyanidin B2-8一
C—B—D—glucoside,Procyanidin B2—6一C—B—D一
7
肉桂中存在多种儿茶素、表儿茶素类等单体化 合物及其糖苷。如:5,7一dimethyl一3’,4’一di—O—
一methoxyl一(+)一catechin;7,4’-dimethoxyl一(+)一
万方数据
・66・
catechin;5,7,4’一tfimethoxyl-(+)一catechin,(一)一 epicateehin一3一D—B—91ueoside;(一)一epicatechin一8一
Nohara
据各类文献报道,肉桂中已鉴定的挥发油成分
在80种以上了。Gong F等采用GC—MS法,分别
Toshihiro对日本产肉桂进行了系统研
从广东肇庆、广西玉林、云南、越南四个不同产地的
肉桂中分析鉴定了88、94、93、89个挥发油成分,分
究,从中分离得到五环多元醇类瑞诺烷二萜成分。
该类成分首先在南美大枫子科灌木尼亚那(Ryania
科(Lauraceae)植物樟属(Cinnamomum)肉桂(Cin-
namomum cassia
Presz)的干燥树皮。肉桂的嫩枝
(桂枝)、幼嫩果实(桂丁)、叶亦供药用。历代本草 中均列为上品,性辛、甘、热,归肾、脾心、肝经,具有 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通经脉之功能,是中国一种 名贵的传统中药材,也是食用香辛料桂皮的来源之 一。肉桂按其规格可分为官桂、企边桂、板桂、油
肉桂精油对黄曲霉毒素抑制作用的研究

肉桂精油对黄曲霉毒素抑制作用的研究邱实;赵雪;麻馨月【摘要】研究肉桂精油抑制莲子中黄曲霉毒素作用,采用熏蒸法和滤纸片法观察黄曲霉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滤纸片法下肉桂精油浓度为2μL/mL时,抑制黄曲霉生长,熏蒸方法下精油浓度为1.5μL/mL时,黄曲霉毒素被抑制,肉桂精油对莲子中黄曲霉毒素的污染起到的保护作用.【期刊名称】《黑龙江科学》【年(卷),期】2018(009)018【总页数】2页(P24-25)【关键词】黄曲霉;莲子;肉桂精油【作者】邱实;赵雪;麻馨月【作者单位】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生物工程学院,吉林吉林132101;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生物工程学院,吉林吉林132101;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生物工程学院,吉林吉林1321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02.3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主要产于广东、福建等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常用于治疗肾阳虚、阳痿等疾病[1,2]。
肉桂油具有明显的体外抗菌和抗真菌作用[3,4]。
肉桂精油是肉桂的主要成分,能抑制真菌生长,对人体相无毒无害、生物降解性良好,在中药防霉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所用实验材料见表1。
1.2 试验方法1.2.1 超声波法提取肉桂精油肉桂粉碎过30目筛,加入丙酮,在超声波密度为12/cm3的条件下提取,待样品冷却后过滤,洗涤,得肉桂精油粗提液,低温条件下使样品中的丙酮挥发,得到肉桂精油。
表1 材料名称及厂家Tab.1 Material name and manufacturer材料生产厂家0.7 um玻璃纤维滤纸片上海必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0.7 um玻璃纤维定性滤纸上海必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黄曲霉菌株冻干粉北京华安麦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肉桂皮购买于吉林大药房,经杨世海教授鉴定为樟科植物肉桂的皮莲子购买于吉林大药房,经杨世海教授鉴定为睡莲科水生草本植物莲的种子1.2.2 肉桂精油成分测定吸收波长的测定:吸0.5 mL提取的肉桂精油,加乙醇至50 mL,混匀,量取1.0 mL,再用水稀释至50 mL,吸1.5 mL和2.0 mL,用水稀释至浓度为0.000 6%、0.000 8%进行扫描,确定其最大接收波长为291 n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肉桂不同植物部位精油成分分析及抑菌活性研究朱羽尧;钱骅;张琪瑶;黄晓德;陈斌;赵伯涛【摘要】本研究选用肉桂(Cinnamomum cassia)的桂皮、桂叶、桂枝、果实、花萼5种植物部位为研究对象,通过气质联用对各部位精油的主要成分组成进行了分析比较.在此基础上,从抑菌圈、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等方面比较各部位精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各部位精油中的主要成分均为反式肉桂醛、邻甲氧基肉桂醛等,但各成分的含量存在明显差异,以花萼中的反式肉桂醛含量最高(87.68%).各部位精油对两种供试微生物均具有显著抑菌效果,以桂枝中所含精油的抑菌效果最佳,对E.coli和S.aureus的MIC分别为0.05%和0.025%,MBC同样也分别为0.05%和0.025%.【期刊名称】《中国野生植物资源》【年(卷),期】2014(033)006【总页数】5页(P1-5)【关键词】肉桂;精油;抑菌活性;GC-MS;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作者】朱羽尧;钱骅;张琪瑶;黄晓德;陈斌;赵伯涛【作者单位】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42;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42;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42;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42;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42;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4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654+.2肉桂(Cinnamomum cassia),为樟科樟属植物,是重要的药用和食用材料,主要分布于我国广西、广东等地。
肉桂主要含有肉桂油、油树脂、多糖、黄烷醇及其多聚体、倍单萜及其糖苷、二萜及其糖苷、无机离子等多种生理活性物质[1]。
其中,肉桂油是指从干燥肉桂皮中提取得到的挥发油,为黄色澄清液体,其中主要成分为肉桂醛,另有苯甲醛、肉桂醇、邻甲氧基肉桂醛、香豆素等[2-4]。
大量研究表明, 肉桂精油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 不但可以有效抑制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多种病原性微生物,而且对食品储藏过程中的霉腐微生物的生长起到抑制作用,从而达到防腐保鲜的目的[5-6]。
目前,以肉桂、丁香等植物精油为基础而开发的天然绿色食品防腐保鲜剂得到了广泛关注,大力开发此类植物源防腐保鲜剂是控制化学防腐剂或抗生素滥用,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手段[7-8]。
目前对肉桂精油抑菌活性方面的研究多以桂皮为主要研究对象,对于其枝、叶、果等其他部位的研究相对较少,使得肉桂整体的资源利用度不高[9]。
因此,本研究对肉桂不同植物部位所含精油进行提取,并采用气质联用(GC-MS)测定各部位精油的化学组成。
并在此基础上,从抑菌圈、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这几方面对各部位精油的抑菌效果进行评价,为了解肉桂各部位精油的成分差异及抑菌活性强弱提供依据,从而为肉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途径。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桂皮、桂枝、桂叶、果实、花萼均于2014年3月采自广西省桂林市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经韦昆华副研究员鉴定为Cinnamomum cassia。
采后晾晒24 h,装袋,4 ℃备用。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由中国药科大学张剑教授提供。
1.2 仪器与试剂Agilent 7820A气相色谱串联5975质谱检测仪,Agilent公司;DW-2型调温电热套,通州市张芝山镇决心化工电器厂;UTP-313千分之一电子天平,上海花潮电器有限公司;752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菁华科技仪器有限公司 752;BH2型显微镜,OLYMPUS公司;HZQ-F160振荡培养箱,太仓市华美生化仪器厂;LDZX-50KBS立式压力蒸汽灭菌器,上海申安医疗器械厂;紫外无菌操作台,苏州净化设备厂;圆底烧瓶、量筒等玻璃仪器。
高纯氦气(99.999%),南京上元工业气体厂;二甲苯,南京化学试剂有限公司;二甲基亚砜,中国医药公司北京公司;营养肉汤培养基,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营养琼脂培养基,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1.3 方法1.3.1 水分含量的测定根据GB/T12729.6-2008(香辛料和调味品水分含量的测定)中相关规定,采用二甲苯蒸馏法对各实验样品中的水分含量进行测定。
水分含量的计算公式如下:其中:W(%)—试样的水分含量,以质量分数表示(%);m—试样质量,g;V—接收器中水的体积,mL;ρ—水的密度,1 g/mL。
1.3.2 肉桂各部位精油的提取根据GB/T 30385-2013(香辛料和调味品挥发油含量测定)中相关规定,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肉桂各部位的精油。
分别称取一定量干燥桂皮、桂枝、桂叶、果实、花萼置于1 000 mL圆底烧瓶中,加入400 mL蒸馏水,在精油提取装置中水相液面滴加1 mL二甲苯,恒温蒸馏4 h后收集提取所得挥发油并保存,计算肉桂油得率并将各精油样品进行GC-MS分析。
其中:V0—测得的二甲苯体积,mL;V1—测得的二甲苯和挥发油的总体积,mL;M—试样质量,g;W(%)—试样水分百分含量。
1.3.3 GC-MS检测肉桂各部位精油化学成分组成取1 μL精油直接进行GC/MS 分析,色谱、质谱条件[4]如下:色谱柱:HP-5MS(30 m ×0.25 mm ×0.125 μm),载气为高纯氦气(99.999%)。
进样口温度:250 ℃;程序升温:初始温度50 ℃,先以5 ℃/min升至200 ℃后,保持1 min,再以10 ℃/min升至260 ℃,保持1 min。
各组分的相对含量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进行定量。
电子轰击(EI)离子源;电子能量70 eV;接口温度:280 ℃,离子源温度230 ℃,四极杆温度150 ℃,质量扫描范围:33~600 m/z。
获得的质谱数据通过NIST11质谱图库进行检索。
1.3.4 抑菌圈测定本实验采用滤纸片法[8]测定肉桂不同部位精油的抑菌圈。
取6 mm圆形滤纸片若干,置于洁净干燥的培养皿内,干热灭菌后分别浸泡与各精油中。
将配制好的107~108 cfu/mL菌悬液震荡均匀,用无菌移液枪吸取0.15 mL于平板表面,并涂布均匀,制成含菌平板。
将浸泡过精油的滤纸片贴在含菌平板中央,每组各做3个平行样,置于恒温培养箱中37 ℃下培养24 h。
观察抑菌情况,并测量抑菌圈直径评价其抑菌效果。
1.3.5 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测定[10]配置精油浓度1.6%,二甲基亚砜(DMSO)浓度为2.0%的营养肉汤培养基。
取无菌试管9支,并采用空白营养肉汤培养基倍比稀释,制备含精油浓度分别为1.6%,0.8%,0.4%,0.2%,0.1%,0.05%,0.025%和0.0125%的营养肉汤培养基,同时以含2.0% DMSO的营养肉汤培养基作为空白对照。
各检测试管中加入200 μL 微生物浓度为106~107 cfu/mL的对数期菌液,并置于37 ℃恒温培养箱中振荡培养。
培养24 h后取出观察,未见明显微生物生长的最低精油浓度浓度即为该精油的MIC。
确定了MIC后,将各试管中含精油的菌液采用空白培养基稀释100倍,放入培养箱于37 °C培养48 h,未能观察到微生物生长的最低精油浓度即为MBC。
每组实验重复3次。
2 结果与讨论2.1 肉桂不同部位中精油含量表1 肉桂不同部位精油的得率桂皮桂枝桂叶花萼果实原料质量(g)3050504050含水量(%)109.39.09.343.1精油得率(%)1.74±0.220.60±0.130.48±0.070.88±0.08∗注:* 表示得率极低,无法收集测量。
由表1可知,肉桂的不同植物部位中,桂皮的精油含量(1.74%±0.22%),远高于其他部位。
花萼其次,其精油含量为0.88%±0.08%,桂枝和桂叶相对较低,而果实中几乎不含精油。
2.2 肉桂不同部位精油化学成分组成分析桂皮、桂枝、桂叶、花萼精油的总离子流图见图1~4。
通过NIST 2011标准化合物质谱库进行匹配,并结合化合物的保留时间,对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并采用面积归一法计算其相对含量,结果见表2。
图1 桂皮精油的总离子流量图图2 桂叶精油的总离子流量图图3 桂枝精油的总离子流量图图4 花萼精油的总离子流量图由表2可知,从桂皮中共检测出了23个组分,鉴定了匹配度在80%以上的17种化合物,占总相对含量的96.47%,主要成分是反式肉桂醛(53.71%)、邻甲氧基肉桂醛(36.66%)占总相对含量的91.61%。
从桂叶中检测出了31个组分,鉴定了匹配度在80%以上的25种化合物,占总相对含量的95.09%,主要成分是反式肉桂醛(51.85%)、邻甲氧基肉桂醛(22.69%)、1-苯基-2-硝基丙烯(10.24%),占总相对含量的86.40%。
从桂枝中检测出了29个组分,鉴定了匹配度在80%以上的23种化合物,占总相对含量的98.22%,主要成分是反式肉桂醛(80.05%)、邻甲氧基肉桂醛(6.08%)、肉桂醛(2.13%),占总相对含量的88.26%。
从桂叶中检测出了32个组分,鉴定了匹配度在80%以上的25种化合物,占总相对含量的99.43%,主要成分是反式肉桂醛(87.68%)、邻甲氧基肉桂醛(2.67%)、肉桂醛(2.35%),占总相对含量的92.7%。
从化学成分组成可以看出,桂皮与桂叶的化学组成与桂枝和花萼有明显区别,主要体现在其中邻甲氧基肉桂醛的含量。
萼片中邻甲氧基肉桂醛的含量仅为2.67%,而在桂皮中含量为36.66%,超过前者10倍以上。
桂叶中1-苯基-2-硝基丙烯的含量为10.24%,远高于其他三种部位。
此外,通过结合精油得率以及肉桂醛的相对含量可以发现,四种植物部位中肉桂醛绝对含量分别为0.93%(桂皮)>0.77%(花萼)> 0.48%(桂枝)> 0.25%(桂叶)。
虽然桂皮中反式肉桂醛的绝对含量最高,但若以制备高品质反式肉桂醛的肉桂精油为目的,桂皮并不是最佳选择材料。
首先其中邻甲氧基肉桂醛含量偏高,将影响产品的品质;其次,桂皮的采收对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带来的负面影响远高于桂枝等材料部位;此外从产量的角度来看,桂皮的产量也远低于桂枝。
因此,综合产品质量以及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角度的分析,桂枝是大规模生产高品质肉桂精油的最佳材料。
表2 肉桂各部位精油化学成分组成出峰时间(min)化学物名称相对百分含量(%)桂皮桂叶桂枝花萼6.515α-蒎烯0.170.60.466.890莰烯-0.540.457.220苯甲醛0.070.851.090.737.621β-蒎烯0.10.260.199.025(+)-柠檬烯0.14-0.180.179.4262-羟基苯甲醛0.470.30.1411.438苯乙醇0.140.280.2212.033对甲氧基苯乙烯0.110.13--12.945苯丙醛0.230.821.741.2713.003右旋龙脑0.10.10.510.6313.644α-松油醇-0.110.1714.562肉桂醛0.621.622.132.3515.125邻甲氧基苯甲醛0.131.220.23-15.461乙酸苯乙酯0.59--16.328乙酸冰片酯0.21--17.066反式肉桂醛53.7151.8580.0587.6818.398丁香油酚--0.4918.709α-古巴烯0.950.34-0.0519.912β-石竹烯0.110.090.0620.474香豆素1.241.180.810.4420.4881-苯基-2-硝基丙烯10.241.760.0620.869邻甲氧基肉桂醛1.042.10.490.2521.257γ-依兰油烯0.11--22.415δ-杜松烯0.190.160.110.0622.868反式邻甲氧基肉桂醛35.6220.595.592.4223.832桉油烯醇0.450.570.4423.948氧化石竹烯0.410.340.2525.197τ-杜松醇0.21-0.150.1225.501α-毕橙茄醇0.110.130.170.1227.829苯甲酸苄酯--0.1329.699苯甲酸-2-苯乙酯-0.120.0836.53柠檬酸三丁酯1--合计含量(%)96.4795.0998.2299.432.3 抑菌圈法检测肉桂各部位精油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效果表3 肉桂各部位精油对大肠杆菌抑菌圈直径(mm)桂皮桂叶桂枝花萼大肠杆菌28.6±2.024.7±1.530.3±2.129.7±0.6金黄色葡萄球菌26.3±0.628.0±1.733.7±1.232.3±1.5精油抑菌圈实验结果的判定标准是:抑菌圈直径>20 mm 为极度敏感、15~20 mm 为高度敏感,10~15 mm 时为中度敏感,7~9 mm 时为低度敏感,<7 mm为不敏感[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