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计报表虚盈实亏现象的分析及对策金艳琼定稿
浅析企业利润表造假及其应对措施
![浅析企业利润表造假及其应对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acf62312bb68a98271fefa26.png)
目录一、利润表造假的方式 31、通过收入虚增利润32、虚构其他应收款。
33、更改存货计价方法虚增利润。
34、直接费用与期间费用 3二、利润表造假的危害 41、对企业的危害42、对政府及社会公众的危害 43、对会计行业的危害5三、利润表造假的原因 51、利益的驱动是利润表造假的根本原因52、缺乏监督是利润表造假的重要原因。
53、会计人员职业的从属性,造成会计人员的被动造假64、违规成本低导致企业造假肆无忌惮 6四、防范利润表造假的对策 61、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 62.、加强会计法律监督 63、建立健全的审计督制度74、加大惩罚力度75、完善财务报告法律体系,规范会计信息披露行为7浅析企业利润表造假及其应对措施唐春2011级会计班111230111摘要:中小企业会计造假手段多种多样,其中较为严重的有虚构交易、虚构收入成本和利润等财务欺诈行为,还有一些是利用会计相关方面规定的漏洞制作虚假利润规划等,本文将对中小企业会计造假的几种常用方法进行分类阐述。
关键字:利润表造假收入成本防范一、利润表造假的方式1、通过收入虚增利润(1)对开增值税发票。
企业利用增值税抵扣原则,与其他公司对开增值税发票,虚增利润的同时由于企业收到对方开具的增值税进项税额的发票与增值税额进行抵扣从而逃避了税收,增加利润的同时又不增加税赋。
(2)虚构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顾名思义就是赊销。
赊账交易的生命周期不会很长,一般工业企业回收货款的周期都在一年以下,时间太长的账款会被列入坏账行列,影响公司利润,因此上市公司一般都会在下一个年度把赊账交易解决掉。
解决的方法很简单,那就是让关联企业或关系企业把货物退回来。
一般来说退回货物也只是通过纸上单据,并没有实物退回,那就是填写一个退货单据,这笔交易就相当于没有发生。
这样一来就虚增了主营业务收入从而导致利润的增加。
2、虚构其他应收款。
(1)应收账款主要是指货款,其造假需要实物的流通来实现。
相对于应收账款来说,其他应收款则具有更大的造假空间。
浅析企业会计报表分析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析企业会计报表分析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a230ef84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0c.png)
浅析企业会计报表分析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企业会计报表是企业财务活动的记录和总结,是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定量表达。
会计报表分析是财会工作者对企业会计报表的内容和数据进行分析,通过比较、计算和推理,来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
在实际的会计报表分析过程中,存在一些常见的问题,需要我们在进行分析时注意并对其进行对策。
一、会计报表分析中存在的问题1. 数据真实性问题会计报表数据的真实性是会计报表分析的前提。
由于财务人员的疏忽或者企业的不良经营行为,会计报表数据可能存在虚假、失实的情况。
企业可能夸大利润,隐瞒亏损;恶意造假资产负债表,虚报或者隐瞒负债情况等。
在这种情况下,会计师和财务人员需要审慎对待企业的会计报表数据,对数据进行核实和验证,以确保数据的真实性。
2. 会计政策选择的多样性问题会计政策的选择对会计报表数据有着重要影响。
不同的会计政策选择可能导致同一企业在不同时间节点上的会计报表数据存在差异,使得数据不能直接进行比较和分析。
在确认收入方面,企业可以选择不同的确认收入时点,选择对收入进行不同的确认方式等,这些选择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数据。
会计师和财务人员需要在会计报表分析中注意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变更进行分析,并进行合理的调整。
3. 财务报表披露不足问题有些企业在编制会计报表时,对特定的财务信息未能进行全面、及时和透明的披露,造成了财务报表的披露不足。
这些未披露的信息包括对外担保、应收款项坏账准备、内部控制风险等,这些信息对企业的经营情况和风险程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进行会计报表分析时,必须注意对财务报表所披露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进行评估,对未披露的信息进行合理的预测和补充,以便获得较为客观和真实的企业财务状况。
二、对策1. 提高核实会计报表数据的能力为了保证会计报表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财务人员需要提高对会计报表数据真实性的核实能力。
具体可以通过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对企业现有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掌握相关的数据来源和披露和确认依据,以及建立数据对比的机制等,以确保会计报表数据的真实可靠。
会计造假的原因分析及应对
![会计造假的原因分析及应对](https://img.taocdn.com/s3/m/f950639e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ca.png)
会计造假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摘要】会计造假是一种严重影响企业和社会稳定的不良行为。
造假的原因可以归结为社会压力、管理层压力、财务业绩压力和内部控制不严等方面。
社会压力使企业为了应对竞争而采取不正当手段,管理层压力则让员工感受到工作压力迫使他们选择违规操作。
财务业绩压力是企业为了达到财务目标而采取欺诈行为的原因之一,而内部控制不严也为造假提供了便利。
为了应对会计造假问题,企业需要加强内部控制系统,建立道德操守并加强监管力度。
只有通过这些措施,企业才能有效预防和打击会计造假行为,维护企业的声誉和社会的利益。
【关键词】会计造假、原因分析、应对、社会压力、管理层压力、财务业绩压力、内部控制、应对方法、加强内部控制、建立道德操守、加强监管1. 引言1.1 会计造假的原因分析及应对会计造假是指企业在会计报告中故意夸大或者缩小业绩、资产负债表等财务数据的行为,以达到欺骗投资者、债权人或监管机构的目的。
而会计造假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社会压力、管理层压力、财务业绩压力和内部控制不严等方面。
为了有效避免会计造假的发生,企业需要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包括加强内部控制、建立道德操守和加强监管等方面。
通过认真分析会计造假的原因,并从多个方面进行应对,可以更有效地提升企业的透明度和诚信度,维护企业的良好形象和声誉。
2. 正文2.1 社会压力会计造假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其原因之一是社会压力。
社会压力来源于外部环境对企业的各种要求和期望,包括市场竞争、股东利益、投资者预期等。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可能会感受到巨大的压力,需要通过操纵财务数据来满足外部利益的期望。
社会压力会导致企业为了应对外部压力而不择手段地进行会计造假,短期内可能会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但长期来看必定会对企业造成不良后果。
企业必须认识到社会压力对造假行为的影响,建立健康的经营理念,不盲目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树立长远发展的目标,才能避免因社会压力而导致的会计造假行为。
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企业的监督,加大对会计造假的查处力度,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减少社会压力对企业的负面影响。
财务分析报告亏损小结(3篇)
![财务分析报告亏损小结(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9d6c3a6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d1cef72.png)
第1篇一、前言财务分析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分析,可以帮助企业了解自身的经营状况,发现问题,调整经营策略。
本报告针对某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旨在揭示亏损的原因,为企业提供改进方向。
二、企业概况(一)企业简介某企业成立于20XX年,主要从事XXX行业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经过多年的发展,企业已在国内市场占据了一定的份额,并逐步拓展国际市场。
然而,近年来,企业出现亏损现象,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亏损背景20XX年至20XX年,某企业营业收入逐年增长,但净利润却持续下降,甚至出现亏损。
为深入了解亏损原因,本报告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了全面分析。
三、财务分析(一)收入分析1. 营业收入分析20XX年至20XX年,某企业营业收入逐年增长,但增速放缓。
分析原因如下:(1)市场竞争加剧: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企业面临较大的市场压力,部分市场份额被竞争对手抢占。
(2)新产品研发投入:为保持行业竞争力,企业加大了新产品研发投入,导致短期内营业收入增长放缓。
2. 产品结构分析企业产品结构较为单一,主要依赖某一产品线。
近年来,该产品线市场需求逐渐饱和,导致收入增长乏力。
(二)成本分析1. 生产成本分析(1)原材料成本:受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企业原材料成本逐年上升。
(2)人工成本: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企业人工成本逐年增加。
(3)制造费用:为提高产品质量,企业加大了制造费用投入。
2. 销售费用分析销售费用主要包括广告费用、业务招待费等。
近年来,企业为拓展市场,加大了销售费用投入,但效果并不明显。
(三)利润分析1. 营业利润分析20XX年至20XX年,某企业营业利润逐年下降,甚至出现亏损。
分析原因如下:(1)产品毛利率下降:受市场竞争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企业产品毛利率逐年下降。
(2)期间费用高企: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期间费用居高不下,进一步压缩了利润空间。
财务经营亏损分析报告(3篇)
![财务经营亏损分析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676d767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8c.png)
第1篇一、前言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面临的经营压力不断增大。
为了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提高盈利能力,有必要对财务经营亏损进行深入分析。
本报告以某公司为例,对其财务经营亏损进行详细分析,旨在找出亏损原因,为改进经营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公司概况某公司成立于2000年,主要从事某行业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已成为该行业的领军企业。
近年来,公司面临市场竞争加剧、成本上升等压力,导致经营亏损。
三、财务经营亏损分析1. 盈利能力分析(1)营业收入分析近年来,公司营业收入呈下降趋势。
主要原因包括:1)市场竞争加剧,导致产品价格下降;2)新产品研发周期较长,导致新产品上市时间滞后;3)部分产品市场需求减少。
(2)毛利率分析公司毛利率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如下:1)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生产成本上升;2)人力成本增加;3)市场竞争激烈,导致产品价格下降。
(3)净利率分析公司净利率持续下降,主要原因如下:1)毛利率下降;2)期间费用增加,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2. 成本费用分析(1)生产成本分析公司生产成本呈上升趋势,主要原因如下:1)原材料价格上涨;2)人工成本增加;3)设备折旧增加。
(2)期间费用分析公司期间费用呈上升趋势,主要原因如下:1)销售费用增加,包括广告费用、促销费用等;2)管理费用增加,包括办公费用、人员培训费用等;3)财务费用增加,包括利息支出、汇兑损失等。
3. 资产负债分析(1)资产负债率分析公司资产负债率较高,主要原因如下:1)固定资产规模较大,导致长期借款较多;2)应收账款增加,导致流动负债增加。
(2)流动比率分析公司流动比率较低,主要原因是应收账款增加,导致流动资产减少。
四、亏损原因分析1. 市场竞争加剧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公司产品价格下降,导致盈利能力下降。
2. 原材料价格上涨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生产成本上升,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
3. 人力成本增加人力成本增加导致期间费用增加,进一步压缩了企业的利润。
当前财务报表造假问题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当前财务报表造假问题的原因与对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04614cb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b4.png)
当前财务报表造假问题的原因与对策分析近年来,财务报表造假事件屡见不鲜,不仅损害了企业声誉,更引起了对于财务报表真实性的质疑。
财务报表造假事件不仅有恶意打压股价的行为,还可能是企业利益相关方欲图谋取不当利益的结果。
那么,造假事件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制定对策来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出现?一、造假事件的原因1.腐败文化在一些企业中,腐败文化十分严重,高管们将自己的利益置于企业之上,导致企业的财务报表出现了独立性不足、信息不完全、凭空虚构的现象,这些造假事件通常会涉及到关键高管的参与。
2.盲目扩张一些企业为了扩大业务范围,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往往会夸大业绩或认为虚增利益。
在企业不断扩张的同时,财务人员和高管也会承担更多的风险,一些人为了规避风险,就会选择弄虚作假来填补业绩的缺口,这种行为通常会使企业的财务报表出现虚假和失真的信息。
3.内部控制不严一些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着问题,财务管理人员负责的账目不规范、信息不全面,导致企业的财务报表真实性不符合要求。
企业若没有良好的内部控制机制,财务人员在提交报表时可能存在忽略、篡改数据等行为。
4.财务团队素质问题一些企业财务团队的素质较差,管理和操作上出现了失误和漏洞,会加剧企业财务造假的问题,因为他们可能无法把握全貌,并忽略了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二、防止造假事件的对策分析1.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制度、规章制度和实施标准等内容。
一些财务管理人员应该被授权、问责、监管,确保财务独立性和真实性。
2.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培养企业应该加强团队建设,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同时确保财务管理人员在业务技能、风险管控能力等方面具备较高的水平。
企业还应该对财务管理人员开展定期培训,使其了解业务认知、风险意识、信息披露规定等,从而增加他们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
3.加强公司的高层治理企业高层应该注重内部控制,以确保内部管理的有效性,监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财务报告亏损分析报告(3篇)
![财务报告亏损分析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5691140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c7.png)
第1篇一、前言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本报告针对某企业2019年度财务报告中的亏损情况进行分析,旨在找出亏损原因,为今后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参考。
二、企业概况某企业成立于2000年,主要从事电子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
经过多年的发展,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市场份额逐步提高。
然而,在2019年度,企业出现了亏损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
三、亏损情况分析1. 收入分析(1)营业收入:2019年营业收入较2018年下降10%,主要原因是市场竞争加剧,客户需求减少。
(2)毛利率:2019年毛利率较2018年下降5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原材料价格上涨、人工成本增加以及产品售价下降。
2. 成本分析(1)生产成本:2019年生产成本较2018年上升8%,主要原因是原材料价格上涨和人工成本增加。
(2)销售费用:2019年销售费用较2018年上升5%,主要原因是市场竞争加剧,企业加大了市场推广力度。
(3)管理费用:2019年管理费用较2018年上升6%,主要原因是企业规模扩大,管理成本增加。
(4)财务费用:2019年财务费用较2018年上升3%,主要原因是企业贷款规模扩大,利息支出增加。
3. 盈利能力分析(1)营业利润:2019年营业利润较2018年下降15%,主要原因是收入下降和成本上升。
(2)净利润:2019年净利润较2018年下降20%,主要原因是营业利润下降。
四、亏损原因分析1. 市场竞争加剧: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面临的价格压力越来越大,导致产品售价下降,毛利率降低。
2. 原材料价格上涨:受国内外市场环境影响,原材料价格波动较大,导致企业生产成本上升。
3. 人工成本增加:随着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变化,企业面临的人工成本压力越来越大。
4. 管理费用增加:企业规模扩大,管理成本也随之增加。
5. 财务风险加大:企业贷款规模扩大,财务风险加大,导致财务费用增加。
五、应对措施及建议1. 优化产品结构: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附加值,降低产品售价对利润的影响。
企业会计报表虚盈实亏现象的分析及对策(金艳琼定稿)
![企业会计报表虚盈实亏现象的分析及对策(金艳琼定稿)](https://img.taocdn.com/s3/m/c919341d5f0e7cd184253617.png)
企业会计报表虚盈实亏现象的分析及对策金艳琼【提要】近年来,企业管理者出于各种目的对外出具虚盈实亏的会计报表,人们操纵会计利润的现象屡禁不止。
企业会计报表的虚盈实亏,严重违背了会计核算的客观性、一致性及权责发生制原则,干扰国家宏观调控和企业微观决策,损害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导致企业很难发展,甚至经营失败。
笔者就此现象进行了分析以及应采取制止的措施提出了看法。
【关键词】会计报表虚盈实亏会计信息对策《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与实施,一方面为企业财务会计处理规范化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也为加强企业管理、促进企业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各种主观、客观因素的影响,企业的财务会计报表往往出现虚增利润、实际却隐含亏损的问题,破坏了企业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严重干扰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和企业微观决策,损害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一、企业虚盈实亏的现状目前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最突出表现为虚盈实亏。
常见的作假手段有:有的单位通过少转成本、少摊费用等手法,将亏损变为盈利;有的违背销售实现确认原则,采取年终突击开票方式,虚增产品销售收入,人为地增大当年经济效益;有的故意延长费用的摊销期限,人为地调节特定会计期间的损益;有的采用不合法凭证,省略必要的核算过程,或者凭证不归档等进行作弊。
《经济日报》2006年12月23日报道了财政部抽审百户国有企业2005年会计报表情况,多数企业主要会计要素核算存在偏差。
其中,81%的企业存在资产不实问题,共虚列资产37.61亿元;83%的企业存在所有者权益不实问题,共虚列所有者权益26.12亿元;89%的企业存在损益不实问题,共虚列利润27.47亿元;27%的企业明显存在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不真实、不合规的问题。
例如:案例一:2003年3月18日,美国最大的医疗保健公司——南方保健会计造假丑闻败露。
该公司在1997年至2002年上半年期间,虚构了24.69亿美元的利润,虚假利润相当于该期间实际利润(-1000万美元)的247倍。
浅析企业会计报表分析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析企业会计报表分析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ced778fb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10.png)
浅析企业会计报表分析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企业会计报表是企业财务状况的重要反映,是管理者、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的重要依据。
在企业会计报表分析过程中,常常会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分析结果不够准确和客观。
本文将就企业会计报表分析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浅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数据真实性问题数据真实性是企业会计报表分析中最基本的问题之一。
在某些情况下,企业可能会通过操纵财务数据、隐瞒重要信息等手段,使得财务报表上的数据不够真实可信。
这将导致投资者或利益相关者无法正确判断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和财务实力。
对策:针对数据真实性问题,首先应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建立健全的财务内控制度,确保财务报表上的数据准确可信。
对于投资者来说,应加强对企业的尽职调查,充分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实力,避免因财务数据不真实导致的投资风险。
二、财务报表的识别和确认问题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可能存在识别和确认收入、成本、费用等方面的问题。
一些企业可能会通过虚增收入、减少成本等方式,使得财务报表上的经营业绩看起来更加优秀,但实际上并不符合真实情况。
这将导致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经营情况的判断产生偏差。
对策:为了解决财务报表的识别和确认问题,企业应严格执行会计准则,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收入、成本、费用的识别和确认,确保财务报表上的数据真实可信。
对于利益相关者来说,应加强对企业的财务报表分析能力,提高识别财务报表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加准确地判断企业的真实经营情况。
三、财务报表披露不足问题四、企业的会计政策选择问题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存在会计政策选择的问题。
不同的会计政策选择可能会导致不同的财务数据表现,影响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判断。
有些企业可能会通过选择有利于自己的会计政策,使得财务报表上的数据更加有利于自己。
企业在财务报表分析中,需要选择合适的财务指标来评估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
在选择财务指标时,可能存在主观性和片面性的问题,导致分析结果不够客观准确。
我国虚假财务报告分析及其应对(上)
![我国虚假财务报告分析及其应对(上)](https://img.taocdn.com/s3/m/11ead451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60.png)
我国虚假财务报告分析及其应对(上)引言财务报告是公司向外界提供的重要信息源,也是投资者、债权人和政府监管部门判断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的重要依据之一。
然而,虚假财务报告的存在给投资者带来了严重的损失,也严重影响了市场的健康发展。
因此,分析我国虚假财务报告的原因和应对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我国虚假财务报告的定义和特点、原因以及应对措施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我国虚假财务报告的定义和特点虚假财务报告是指企业在编制财务报告过程中,故意隐瞒或歪曲真实财务信息、错误记载财务数据,以欺诈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方的行为。
我国虚假财务报告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高度的隐蔽性:虚假财务报告通过对财务数据的虚报、遗漏、歪曲等手段,使得其看起来与真实情况一致,很难被发现。
2.复杂的手法:虚假财务报告往往采用多种复杂手法,如操纵会计核算政策、虚增收入、虚减费用等,以达到欺骗的目的。
3.巨大的经济风险:虚假财务报告可能导致公司面临的经济风险巨大,不仅会损害投资者的利益,还可能对金融市场带来系统性风险。
二、我国虚假财务报告的原因我国虚假财务报告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利益驱动:一些企业为了追求高额利润,为了获得银行贷款、吸引投资者等目的,可能会故意编造虚假财务报告。
2.弱制度约束:我国现阶段财务监管的制度体系相对薄弱,监管的力度和效果有待进一步加强。
这给了一些企业制造虚假财务报告的机会。
3.缺乏透明度:一些企业的财务信息披露不够透明,与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的信息沟通不畅,容易造成信息不对称,从而导致虚假财务报告的发生。
4.风险评估不足:投资者对企业进行风险评估时,往往只依赖过去的财务报告数据,忽视了其他的风险指标和信息来源,容易被虚假财务报告所欺骗。
三、应对虚假财务报告的措施为应对虚假财务报告的问题,我国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加强财务监管和提升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健全法律法规:加强虚假财务报告的法律法规制定和修订,对制造虚假财务报告的行为进行惩罚,提高虚假财务报告的违法成本。
虚假财务报告的原因分析(3篇)
![虚假财务报告的原因分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7efef69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12.png)
第1篇一、引言财务报告是企业对外展示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重要手段。
然而,近年来,虚假财务报告事件频发,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虚假财务报告的原因,以期为我国企业加强财务报告监管提供参考。
二、虚假财务报告的原因分析1. 企业内部原因(1)企业追求短期利益: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
一些企业为了追求短期利益,通过虚假财务报告美化企业业绩,以吸引投资者和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青睐。
(2)企业内部监管不力:企业内部监管体系不完善,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导致虚假财务报告得以实施。
如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与财务部门缺乏独立性,审计工作难以发挥实效。
(3)企业负责人道德风险:企业负责人为了个人利益,可能通过虚假财务报告来掩盖企业真实经营状况,逃避法律责任。
2. 外部原因(1)市场监管不力:我国资本市场尚处于发展阶段,市场监管体系不完善,监管力度不足,导致虚假财务报告行为难以得到有效遏制。
(2)审计质量不高:审计机构在审计过程中,可能受到客户压力,降低审计质量,使得虚假财务报告得以过关。
(3)信息不对称:投资者与企业管理层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投资者难以全面了解企业真实经营状况,从而难以发现虚假财务报告。
3. 社会原因(1)诚信意识淡薄:一些企业为了追求利益,忽视诚信原则,将虚假财务报告作为获取利益的手段。
(2)法律法规不健全: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对虚假财务报告的处罚力度不够,导致违法行为成本低,难以起到震慑作用。
(3)公众舆论引导不足:媒体对虚假财务报告的报道和曝光力度不够,导致公众对虚假财务报告的警惕性不高。
三、对策建议1. 加强企业内部监管: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提高财务报告的真实性。
如设立独立的审计部门,加强审计工作,确保审计质量。
2. 提高审计质量:审计机构应提高审计水平,确保审计质量。
同时,加强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防止审计机构受到客户压力。
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
![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ef373656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1c.png)
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一、问题分析会计信息是企业经营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竞争的加剧,一些企业为了谋取短期利益,故意篡改会计信息,使其失真,以实现某些不当的目的。
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财务报表信息失真: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为了掩盖真实的财务状况,常常进行虚假记账、资产负债表虚增、利润表虚减等手段,使得财务报表上的数字与企业实际情况严重不符。
2. 成本和费用失真:企业为了控制成本和费用,常常在成本和费用的核算上进行假冒虚假,使得成本和费用的核算失真,造成财务信息的不准确。
3. 税收信息失真:一些企业为了逃避税收监管,会故意篡改自己的税收信息,以减少纳税额,并且可能对外提供虚假税收信息,使得税收管理部门无法准确监管。
4. 股东利益失真:企业为了蒙骗股东和投资者,有可能故意美化企业经营成果,虚增盈利,使得股东和投资者对企业的真实情况产生误解。
以上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对企业经营管理产生了不良影响。
二、失真问题的原因分析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主要是由以下几个方面原因造成的:1. 利益驱动:一些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故意歪曲财务信息。
在市场竞争中,企业为追求高速增长和高利润,采取不正当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2. 人为因素:企业内部管理不善、人员素质不高、管理制度不完善等因素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
在一些企业中,财务人员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认识不够,缺乏责任感,故意出于自身利益或部门利益篡改财务信息。
3. 缺乏监管:一些地区、行业或企业的监管不到位,导致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出现。
缺乏有效的监管制度和监管措施,使得企业失去了诚信意识,将会计信息利用起来追求不法利益。
三、对策建议1. 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企业应该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加强对经营活动的监督和管理,严格执行会计准则和财务制度,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企业财务报表信息真实性情况分析及对策
![企业财务报表信息真实性情况分析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9f90c848ad02de80d4d840f7.png)
企业财务报表信息真实性情况分析及对策【摘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使得财务系统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及时、准确、真实地提供财务信息对企业和社会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现在社会上普遍存在的财务信息造假情况作出讨论,从原因和处理方法着手,为提高企业财务报表信息的真实性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财务信息;真实性会计主要起着核算和监督的作用,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一方面可以为企业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如实的反映企业的经济状况,以便企业更好地进行财务处理,做出更好的决策;另一方面,可以对国家财务部门提供真实可靠的经济信息,以便国家更好的调节经济,促进经济的发展。
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关系着国家、企业、社会以及职工的切身利益,因此,公司的财务报表所包含的信息真实性对于企业是至关重要的。
1.国家对企业现有财务信息真实性的风险防范审计长李金华先生说“当今的世界是一个法治与诚信的世界,国家治理的优化、政府责任的落实,离不开国家审计的保驾护航;搭建科学的治理结构,建设有效的内控机制,离不开内部审计的辛勤付出。
而披露诚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提供专业独到的审计意见,还需要会计审计的不懈努力。
”由此可以看出,企业的内部审计是企业审计的第一关,作为企业经营决策的制定者与监督者,总会计师和监事会有着对企业财务信息真实性、保护财产的不可推卸的责任。
内部审计机构以会计信息为基础,履行企业法人代表对企业经济运行的检察权,通过内部审计及时发现并纠正违规行为,从根本上防范经营风险,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为企业实现保值增值的经营理念。
国务院《总会计师条例》中,明确指出了总会计师是单位的领导成员,协助主要领导人工作,直接对领导人负责,企业内部不设置与总会计师职权相重叠的职位。
总会计师主要的工作职权是组织工作、参与决策等,组织工作负责领导本单位的财务管理、预算管理、成本管理、会计监督和会计核算等财务工作,参与决策是参与本单位的经济问题的决策,负责执行有关财经方面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等。
关于虚假财务报告分析及解决办法
![关于虚假财务报告分析及解决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d3c821ba2af90242a995e55b.png)
关于虚假财务报告分析及解决办法会计信息的复杂化,导致原有的财务报告分析体系已远远不能满足目前分析的需要。
而且,可能会出现很大的偏差,得出相反的结论。
因此,我们应该针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实际,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补充和完善。
即最大限度地利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报表的初充指标所提供的信息。
从而使会计报表分析更准确、更可靠,减少中小企业决策的不确定性,降低企业发展中的风险。
财务报告分析是企业向外界传递自身经营活动情况信息的一种载体,是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文件,包括数据化信息和非数据化信息。
数据化信息如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中的有关数据,非数据化信息如财务情况说明书、财务报表附注等。
虚假财务报告分析是指不符合公认会计准则以及现行法律法规规定,周全执行力为小企业做关于企业战略模式和企业规划方面的讲座不能如实对外提供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财务报告分析。
可以说,虚假财务报告分析遍及世界各国,美国的安然事件让全世界人震惊,其后果是将会误导信息用户的决策方向,引起经济利益的重新分配,从整个社会的角度看,将会破坏市场游戏规则和增加市场交易费用,对经济造成巨大破坏。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虚假财务报告分析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严重影响了市场的正常运转,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
我国虚假财务报告分析的现状做了一系列的调查和分析,其内容涉及虚假财务报告分析的内容、类型、年度分布、高发领域以及常见的舞弊手段等。
并且就审计人员如何侦察财务报表的不实表达,正确识别真实财务报告分析和虚假财务报告分析作了论述。
另外,典型的虚假财务报告分析的案例,提出了针对虚假财务报告分析,尤其是管理层舞弊造成的虚假报告的应对方法,其中包括微观方面的风险审计模式的运用,以及宏观方面的机制、制度、法规的完善和改革。
一、文献综述对于虚假财务报告分析,国内外一直以来就有一定的研究。
经济盈亏核算不准确的原因与改进对策
![经济盈亏核算不准确的原因与改进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530cf5c5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0c.png)
经济盈亏核算不准确的原因与改进对策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经济环境。
在这种情况下,准确核算企业的盈亏情况变得尤为重要。
然而,许多企业在经济盈亏核算方面存在不准确的问题。
本文将分析经济盈亏核算不准确的原因,并提出改进对策。
首先,经济盈亏核算不准确的一个原因是数据收集和处理的不完善。
企业的盈亏核算需要涉及大量的数据,包括销售额、成本、费用等。
如果企业没有建立起完善的数据收集和处理系统,就很容易出现数据缺失或错误的情况。
例如,销售额可能因为销售人员的疏忽或系统故障而漏报或重复报告,从而导致盈亏核算的不准确。
其次,经济盈亏核算不准确的另一个原因是对成本和费用的估计不准确。
成本和费用是盈亏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估计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盈亏数据的准确性。
然而,由于成本和费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很难对其进行准确的估计。
例如,企业可能会低估某些间接成本,或者高估某些直接费用,从而导致盈亏核算的不准确。
此外,经济盈亏核算不准确的原因还包括对经济环境的不准确预测和对风险的不充分考虑。
企业的盈亏情况往往受到经济环境的影响,包括市场需求、竞争状况等。
如果企业对经济环境的预测不准确,就很难对盈亏情况进行准确的预测和核算。
此外,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着各种风险,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等。
如果企业没有充分考虑这些风险,就会导致盈亏核算的不准确。
针对以上问题,改进经济盈亏核算的对策如下:首先,企业应建立起完善的数据收集和处理系统。
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管理工具,可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例如,企业可以使用自动化的销售系统和财务系统,实现销售数据的自动收集和处理,从而减少数据错误的可能性。
其次,企业应加强对成本和费用的管理和控制。
通过建立起严格的成本控制制度和费用预算制度,可以提高对成本和费用的准确估计和控制。
例如,企业可以设立成本管理部门,负责对各项成本进行监控和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成本过高或费用无效的问题。
财务报表亏损会计分析报告模板.docx
![财务报表亏损会计分析报告模板.docx](https://img.taocdn.com/s3/m/97f036d4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d2.png)
一、刖百本报告旨在对[企业名称]的亏损状况进行深入的财务分析,以揭示导致亏损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二、企业概况简要介绍企业的经营范围、业务模式、市场定位等基本情况。
三、财务数据分析1.利润表分析营业收入:[具体金额],较上一年度下降/增长[百分比],主要原因是[具体业务板块的收入变动情况及原因营业成本:[具体金额],较上一年度上升/T降[百分比],成本上升/下降的原因包括[原材料价格波动、人工成本增加/减少等]。
期间费用:销售费用[具体金额],增长/T降[百分比],原因是[市场推广活动增加/减少等];管理费用[具体金额],增长/下降[百分比],主要由于[人员调整、办公费用变动等];财务费用[具体金额],变动情况及原因[如借款增加/减少、利率变化等净利润:[具体金额],呈现亏损状态,亏损额度为[具体金额]。
2.资产负债表分析资产方面:流动资产中,存货较年初增加/减少[金额和百分比],可能是由于[销售不畅导致库存积压/销售增长备货增加等];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具体天数],较上一年度延长/缩短[天数],反映了[收款政策的变化或客户信用状况的改变]。
负债方面:短期借款[具体金额],较年初增加/减少[金额],可能是由于【资金需求增加/减少或还款导致]应付账款[具体金额],变动情况及原因[如供应商政策变化、采购规模调整等]。
3.现金流量表分析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具体金额],若为负数,表明经营活动现金流入不足以覆盖现金流出,主要原因是[销售回款不畅、采购支付增加等]。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支出或收回的具体情况及原因]。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筹资的方式及金额,如借款、发行债券、股权融资等四、亏损原因分析1.市场竞争激烈行业内竞争对手增多,导致市场份额下降,产品价格受压,销售收入减少。
2.成本控制不力原材料成本上涨,但未能有效通过提高生产效率或优化采购策略来降低成本。
固定成本过高,如厂房设备折旧、租金等,在业务量下降时无法有效分摊。
财务报表亏损会计分析报告模板.docx
![财务报表亏损会计分析报告模板.docx](https://img.taocdn.com/s3/m/97f036d4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d2.png)
一、刖百本报告旨在对[企业名称]的亏损状况进行深入的财务分析,以揭示导致亏损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二、企业概况简要介绍企业的经营范围、业务模式、市场定位等基本情况。
三、财务数据分析1.利润表分析营业收入:[具体金额],较上一年度下降/增长[百分比],主要原因是[具体业务板块的收入变动情况及原因营业成本:[具体金额],较上一年度上升/T降[百分比],成本上升/下降的原因包括[原材料价格波动、人工成本增加/减少等]。
期间费用:销售费用[具体金额],增长/T降[百分比],原因是[市场推广活动增加/减少等];管理费用[具体金额],增长/下降[百分比],主要由于[人员调整、办公费用变动等];财务费用[具体金额],变动情况及原因[如借款增加/减少、利率变化等净利润:[具体金额],呈现亏损状态,亏损额度为[具体金额]。
2.资产负债表分析资产方面:流动资产中,存货较年初增加/减少[金额和百分比],可能是由于[销售不畅导致库存积压/销售增长备货增加等];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具体天数],较上一年度延长/缩短[天数],反映了[收款政策的变化或客户信用状况的改变]。
负债方面:短期借款[具体金额],较年初增加/减少[金额],可能是由于【资金需求增加/减少或还款导致]应付账款[具体金额],变动情况及原因[如供应商政策变化、采购规模调整等]。
3.现金流量表分析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具体金额],若为负数,表明经营活动现金流入不足以覆盖现金流出,主要原因是[销售回款不畅、采购支付增加等]。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支出或收回的具体情况及原因]。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筹资的方式及金额,如借款、发行债券、股权融资等四、亏损原因分析1.市场竞争激烈行业内竞争对手增多,导致市场份额下降,产品价格受压,销售收入减少。
2.成本控制不力原材料成本上涨,但未能有效通过提高生产效率或优化采购策略来降低成本。
固定成本过高,如厂房设备折旧、租金等,在业务量下降时无法有效分摊。
财务存货亏损分析报告(3篇)
![财务存货亏损分析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01ac34c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a7.png)
第1篇一、报告摘要本报告旨在对某公司在过去一年内的财务存货亏损情况进行深入分析,找出亏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通过对存货管理流程、成本核算、市场需求等方面的分析,揭示亏损产生的原因,为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
二、背景介绍某公司是一家从事制造业的企业,主要从事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公司面临较大的财务压力。
特别是存货亏损问题,已成为公司经营的主要困扰之一。
为查明亏损原因,制定有效措施,提高存货管理水平,特进行此次分析。
三、存货亏损情况分析1. 存货总量及结构分析(1)存货总量分析根据财务报表数据,该公司在过去一年内存货总量为XX万元,较上一年度增长XX%。
其中,原材料存货XX万元,在产品存货XX万元,产成品存货XX万元。
(2)存货结构分析从存货结构来看,原材料存货占比最高,达到XX%;在产品存货占比XX%,产成品存货占比XX%。
这表明公司存货结构不合理,原材料占比过高,可能存在积压风险。
2. 存货周转率分析存货周转率是衡量企业存货管理效率的重要指标。
根据财务数据,该公司过去一年存货周转率为XX次,较上一年度下降XX%。
这说明公司存货管理效率有所下降,可能导致存货积压和资金占用。
3. 存货跌价准备分析存货跌价准备是企业为防范存货跌价风险而设置的会计科目。
根据财务报表,该公司过去一年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XX万元,较上一年度增长XX%。
这说明公司存货跌价风险较大,可能存在存货亏损。
四、亏损原因分析1. 市场需求变化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消费者需求多样化,公司产品面临较大的压力。
部分产品市场需求下降,导致产成品积压,存货跌价风险加大。
2. 生产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波动、人工成本上升等因素导致生产成本上升,使得部分产品利润空间缩小,难以消化存货跌价风险。
3. 存货管理问题(1)采购管理:采购部门在采购过程中,未能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和库存状况,导致原材料采购过多,造成库存积压。
(2)生产管理:生产部门未能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生产计划,导致在产品积压,增加了存货管理难度。
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研究分析及改进对策
![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研究分析及改进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28b4e5392cc58bd63086bddf.png)
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研究分析及改进对策作者:邹冰来源:《经营者》 2017年第5期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们对会计信息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一些企业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给企业自身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导致会计信息质量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会计信息的质量与企业的经营决策和发展都有着直接的联系,一旦出现会计信息质量失真情况,必然会给企业发展带来影响。
所以保证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一、企业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的表现(一)虚假会计信息较多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有些企业的财务部门,会把对企业不利的数据进行相应的调整,如此造成会计信息失真情况。
目前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情况主要表现为虚盈实亏、资产不实、隐瞒负债等。
常见的作假手段有:一是通过少转成本,少摊费用等,将亏损变成盈利;二是违背销售实现确认原则,采取年终突击开票方式,虚增收入;三是故意延长大额费用的摊销期限,人为调节损益。
(二)会计信息不协调根据狭义财务角度进行分析,会计信息的供给者是企业,会计信息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会计信息需求者。
一般情况下,企业和会计信息需求者之间有着一定的利益关系,这些需求者包括债权人、投资人、政府以及其他需求者等。
根据我国企业目前的发展情况,作为供给方的企业财务信息出现了明显的供不应求情况,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很多企业不愿意把公司的重要会计信息对外公开,以防止其他竞争对手知道公司的重要会计信息而对公司造成不利影响。
所以,很多企业向外部公开的会计信息都是有所保留的,这样才能保证公司在市场竞争中一直处于有利地位。
(三)会计信息数据单一知识经济时代,人们对企业的评价标准不再局限于经济效益方面,信息使用者利用现有的会计报表和报告等,将很难对企业的经营情况做出全面评价。
现有的会计报告主要反映的是企业的会计信息,其披露的范围也局限于企业内部会计确认与计量的交易和事项,而忽略了非财务信息的重要性,这就造成了会计信息数据单一。
会计报表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会计报表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8bbace031126edb6e1a1080.png)
会计报表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和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企业面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竞争的领域和方式也日益呈现多元化。
面对白热化的市场竞争和一个公开透明、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体系作支撑的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实施,会计报表越来越具有参考价值。
而会计报表分析通过专门的会计分析工具和方法评价企业会计状况的优劣和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越来越具有揭示企业存在的问题,为报表使用人进行决策和改善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从而促进资产有效利用,推动产业升级,规避无效投资和资金浪费等作用。
但现行企业的会计报表、会计分析指标以及会计分析方法等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会计报表分析的作用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这使得企业会计分析和评价有失客观。
为了帮助信息使用者有效的利用会计报表分析做出正确的决策,本文就对影响企业会计分析发挥作用的各个角度进行一些探讨,并对会计报表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和看法。
关键词会计报表分析问题改进Analysis of accounting statements Problems andImprovemen tABSTRACTThe market economy and internat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process has accelerated, enterprises will face the competition will become more intense competition in the area and is increasingly has become more diversified. Faced with intense market competition and an open and transparent, high quality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 to support the 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of the promulg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ccounting has increasingly become a reference value. The financial statements analysis by the special accounting analysis tools and methods to evaluate the merits and demerits accounting situation and management level of the people, more and more companies have revealed the problem, use of the statements in policy making and improve management of the reliable basis so as to promote effective utilization of assets and to promote industrial upgrading, and avoid wasting resources and inefficient. However, the existing enterprises, accounting, accounting analysis indicators and accounting methods of analysis, there are certain limitations, accounting analysis of the role and not fully realized, the accounting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mixed objective. In order to help users effective use of accounting analysis make correct decisions, the article in the affected enterprises accounting analysis work of the perspective of a study, and the accounting analysis of existing limitations on appropriate ways to improve.Key words analysis of accounting, statements, on the improvement目录1 引言 (5)2 会计报表分析概述 (5)3会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 (6)会计报表自身的局限性 (6)3.1.1报表数据的时效性问题 (6)3.1.2报表数据的的真实性问题 (6)3.1.3报表数据的可比性问题 (6)3.1.4报表数据的完整性问题 (7)分析方法的局限性 (7)3.2.1比较分析法的局限性 (8)3.2.2比率分析法的局限性 (8)3.2.3趋势分析法的局限性 (8)会计比率体系的局限性 (9)3.3.1会计比率体系不严密 (9)3.3.2会计比率所反映的情况具有相对性 (9)3.3.3会计比率的评价标准不统一 (9)3.3.4会计比率的计算口径不一致 (9)会计报表分析人的局限性 (9)3.4.1报表分析者进行会计报表分析目的的局限性 (10)3.4.2报表分析者在进行会计报表分析时的心理定势 (10)3.4.3报表分析者分析能力的局限性 (10)3.4.4会计报表分析人的风险偏好 (10)3.4.5报表分析者有意操纵会计指标的行为 (11)存在“无保留审计意见报告”的“保留”不足 (11)4针对会计报表的局限性的办法 (11)对会计报表本身的改进 (11)4.1.1新经济环境下,会计报表的改进措施 (11)4.1.2历史成本的会计计量改进措施 (12)4.1.3报表分析时应考虑物价变动的影响 (12)4.1.4加强对会计报表附注的分析 (12)对会计报表分析方法的改进 (12)4.2.1坚持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13)4.2.2坚持动态分析和静态分析相结合 (13)4.2.3把经营环境与会计指标结合起来分析 (13)会计指标的改进 (13)4.3.1盈利能力指标 (13)4.3.2资产管理效率指标 (14)对会计报表分析人的改进 (14)对审计监督与评价的改进 (15)1 引言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和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企业面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竞争的领域和方式也日益呈现多元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会计报表虚盈实亏现象的分析及对策金艳琼【提要】近年来,企业管理者出于各种目的对外出具虚盈实亏的会计报表,人们操纵会计利润的现象屡禁不止。
企业会计报表的虚盈实亏,严重违背了会计核算的客观性、一致性及权责发生制原则,干扰国家宏观调控和企业微观决策,损害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导致企业很难发展,甚至经营失败。
笔者就此现象进行了分析以及应采取制止的措施提出了看法。
【关键词】会计报表虚盈实亏会计信息对策《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与实施,一方面为企业财务会计处理规X化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也为加强企业管理、促进企业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各种主观、客观因素的影响,企业的财务会计报表往往出现虚增利润、实际却隐含亏损的问题,破坏了企业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严重干扰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和企业微观决策,损害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一、企业虚盈实亏的现状目前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最突出表现为虚盈实亏。
常见的作假手段有:有的单位通过少转成本、少摊费用等手法,将亏损变为盈利;有的违背销售实现确认原则,采取年终突击开票方式,虚增产品销售收入,人为地增大当年经济效益;有的故意延长费用的摊销期限,人为地调节特定会计期间的损益;有的采用不合法凭证,省略必要的核算过程,或者凭证不归档等进行作弊。
《经济日报》2006年12月23日报道了财政部抽审百户国有企业2005年会计报表情况,多数企业主要会计要素核算存在偏差。
其中,81%的企业存在资产不实问题,共虚列资产37.61亿元;83%的企业存在所有者权益不实问题,共虚列所有者权益26.12亿元;89%的企业存在损益不实问题,共虚列利润27.47亿元;27%的企业明显存在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不真实、不合规的问题。
例如:案例一:2003年3月18日,美国最大的医疗保健公司——南方保健会计造假丑闻败露。
该公司在1997年至2002年上半年期间,虚构了24.69亿美元的利润,虚假利润相当于该期间实际利润(-1000万美元)的247倍。
这是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颁布后,美国上市公司曝光的第一大舞弊案,倍受各界瞩目。
为其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并连续多年签发“干净”审计报告的安永会计师事务所,也将自己置于风口浪尖上。
南方保健使用的最主要造假手段是通过“契约调整”这一收入备抵账户进行利润操纵。
“契约调整”是营业收入的一个备抵账户,用于估算南方保健向病人投保的医疗保险机构开出的账单与医疗保险机构预计将实际支付的账款之间的差额,营业收入总额减去“契约调整”的借方余额,在南方保健的收益表上反映为营业收入净额。
这一账户的数字需要南方保健高管人员进行估计和判断,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南方保健的高管人员恰恰利用这一特点,通过毫无根据地贷记“契约调整”账户,虚增收入,蓄意调节利润。
而为了不使虚增的收入露出破绽,南方保健又专门设立了“AP汇总”这一科目以配合收入的调整。
“AP 汇总”作为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次级明细户存在,用以记录“契约调整”对应的资产增加额。
案例二:华源集团成立于1992年,在总裁周玉成的带领下,华源集团13年间总资产猛增到567亿元,资产翻了404倍,旗下拥有8家上市公司;集团业务跳出纺织产业,拓展至农业机械、医药等全新领域,成为名副其实的“国企大系”。
进入21世纪以来,华源更以“大生命产业”示人,跃居为中国最大的医药集团。
但是2005年9月中旬,XX银行对华源一笔1.8亿元贷款到期;此笔贷款是当年华源为收购上药集团而贷,因年初财政部检查事件,加之银行信贷整体收紧,作为华源最大贷款行之一的XX银行担心华源无力还贷,遂加紧催收贷款;从而引发了华源集团的信用危机。
国资委指定XX会计师事务所对华源集团做清产核资工作,清理报告显示:截止2005年9月20日,华源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的净资产25亿元,银行负债高达251.14亿元(其中子公司为209.86亿元,母公司为41.28亿元)。
另一方面,旗下8家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合计高达73.36亿元,即这些上市公司的净资产几乎已被掏空。
据财政部2005年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报披露:中国华源集团财务管理混乱,内部控制薄弱,部分下属子公司为达到融资和完成考核指标等目的,大量采用虚计收入、少计费用、不良资产巨额挂账等手段蓄意进行会计造假,导致报表虚盈实亏,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二、企业虚盈实亏的危害企业会计报表的虚盈实亏是指企业已经形成或可能形成而尚未反映到利润账户或利润表中的亏损。
这种隐蔽的潜在的亏损,一方面严重违背了会计核算的客观性、一致性及权责发生制等最基本原则;另一方面虚盈实亏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各种经济活动,造成企业虚增利润,国家虚收,企业虚留,企业职工个人所得不合理增长,严重削弱了企业发展后劲,对国家、企业投资者、债权人等带来一系列的危害。
对企业而言,虚盈实亏造成企业该留的留不足而资金短缺,周转缓慢,难以进行技术改造与设备更新,产品质量及效益则难以提高,包袱越背越重,导致关停并转或破产。
对国家而言,企业经营成果不实,财产不清,该收的收不上,导致国家财政困难,影响了整个社会的正常经济秩序。
对投资者、债权人而言,由于企业会计报表虚增利润的误导,导致投资决策的错误而遭受严重的损失。
这些虚假或严重失真的会计信息已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大公害,它严重影响了我国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造成了大量国有资产流失,误导投资者和债权人,使他们根据虚假或失真的财务信息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同时也误导政府监管部门,使监管部门不能及时发现、防X和化解企业集团和金融机构的财务风险,这样也为贪污腐败、行贿受贿等XX 行为和经济生活中不良风气提供了温床。
三、企业虚盈实亏的原因(一)为了业绩考核企业的经营业绩,其考核办法一般以财务指标为基础,如利润(或亏损)计划的完成情况、投资回报率、产值、销售收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资产周转率等,均是经营业绩的重要考核指标。
而这些财务指标的计算都涉及到会计数据。
除了内部考核外,外部考核如行业排行榜,主要也是根据销售收入、资产总额、利润总额来确定的。
经营业绩的考核,不仅涉及到企业总体经营情况的评价,还涉及到企业厂长经理的经营管理业绩的评定,并影响其提升、奖金福利等。
为了在经营业绩上多得分,企业就有可能对其会计报表进行包装。
可见,基于业绩考核而做虚假的财务会计报表是最常见的动机。
(二)为了获取信贷资金和商业信用众所周知,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银行等金融机构出于风险考虑和自我保护的需要,一般不愿意贷款给亏损企业和缺乏资信的企业。
然而,资金又是市场竞争取胜的四要素(产品质量、资金实力、人力资源、信息资源)之一。
在我国,企业普遍面临资金紧缺局面。
因此,为获得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或其他供应商的商业信用,经营业绩欠佳、财务状况不健全的企业,难免要对其会计报表修饰打扮一番。
(三)为了发行股票股票发行分为首次发行(IPO)和后续发行(配股)。
在IPO情况下,根据《公司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企业必须连续三年盈利,且经营业绩要比较突出,才能通过证监会的审批。
此外,股票发行价格的确定也与盈利能力有关。
为了多募集资金,塑造优良业绩的形象,企业在设计股改方案时往往对会计报表进行篡改。
在后续发行情况下,要符合配股条件,企业最近三年的净资产收益率每年必须在10%以上。
因此,10%的配股已成为上市公司的“生命线”。
统计表明,1997年755家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在10%至11%的高达211家,约占28%。
可见,为配股而修饰会计报表的动机并不亚于IPO。
(四)为了减少纳税所得税是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通过纳税调整,将会计利润调整为应纳税所得额,再乘以适用的所得税率而得出的。
因此,基于偷税、漏税、减少或推迟纳税等目的,企业往往对会计报表进行修饰。
当然,也有少数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基于资金筹措和操纵股价的目的,有时甚至不惜虚构利润,多交所得税,以“证明”其盈利能力。
(五)为了政治目的国有企业改革已进入了攻坚阶段,党中央和国务院十分重视,力争用三年的时间使国有企业走出困境。
从某种意义上说,国有企业扭亏为盈、创造良好经营业绩已成为一项政治任务。
对厂长经理而言,完成这项任务可能仕途光明,否则可能职位难保,甚至下岗分流。
在这种政治压力下,国有企业很可能修饰会计报表。
四、企业虚盈实亏的表现形式笔者通过对大量企业调查发现,企业虚盈实亏,通常是采用不正确的账务处理方法甚至是隐蔽的手法抹去赤字,对企业经营过程中造成的亏损、价格差、财物损失、该提不提、应摊未摊、呆账、坏账、待处理损失、应弥补亏损等长期挂账,对存在于企业内部随时有可能转化为账面亏损或利润减少的损失不及时处理。
具体表现为:一是销售收入不实,虚列应收账款,将未实现的销售收入作为收入处理。
二是对财产物资盘点清查时,对财产物资的盘亏毁损、待处理财产损失等,不及时上报批准核销做账务处理。
三是对收不回的应收款即坏账损失长期挂账,未按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核销计入期间费用,未按规定比例提取坏账准备。
四是预提费用与待摊费用,该提的不提或少提,该摊的不摊或少摊。
五是固定资产折旧不提、少提或漏提,递延资产不计、少计入费用而摊销,无形资产不摊销或少摊销。
六是固定资产重估增值计入营业外收入增加利润,而未按规定计入资本公积账户。
七是实际销售成本不实,企业根据报送单位的不同需要或自身目的或上级的意图,按需结转销售成本。
八是将一些应列入期间费用的支出在往来账款挂账或列支在应付福利费及权益类科目中等等。
通过以上种种形式,使企业会计报表看似盈利,实则严重亏损,误导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部门等会计信息相关使用人。
五、解决企业虚盈实亏的对策解决企业虚盈实亏问题,可以使企业充满活力,真正成为市场竞争主体;可以使国家制定正确的宏观调控政策,使投资人、债权人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从而保护国家、投资者、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一)完善法规建设,强化法律意识,严格执法近年来我国虽制定了不少财务会计法规,但从实际来看,还很不完善和健全,有些条文的操作性较差。
这样,会计人员执行时就无法跟从,没有统一标准,造成会计信息混乱、失真。
因此,首先应当从完善和健全财务会计法规和其他相关法规入手,加大实施《新会计法》的力度,使财务会计法规尽可能地全面、配套、及时,并且有可操作性,堵住会计信息失真的法律漏洞。
其次,要加大普法宣传力度,树立学法、懂法、执法的良好环境,确保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严格执行国家法规;确保企业经营者、财务会计人员等自觉遵纪守法,维护《会计法》的权威,保护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再次,要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执法,对于违反有关法律、法规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严肃处理,不能以罚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