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计报表虚盈实亏现象的分析及对策金艳琼定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会计报表虚盈实亏现象的分析及对策
金艳琼
【提要】
近年来,企业管理者出于各种目的对外出具虚盈实亏的会计报表,人们操纵会计利润的现象屡禁不止。企业会计报表的虚盈实亏,严重违背了会计核算的客观性、一致性及权责发生制原则,干扰国家宏观调控和企业微观决策,损害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导致企业很难发展,甚至经营失败。笔者就此现象进行了分析以及应采取制止的措施提出了看法。
【关键词】
会计报表虚盈实亏会计信息对策
《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与实施,一方面为企业财务会计处理规X化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也为加强企业管理、促进企业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各种主观、客观因素的影响,企业的财务会计报表往往出现虚增利润、实际却隐含亏损的问题,破坏了企业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严重干扰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和企业微观决策,损害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一、企业虚盈实亏的现状
目前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最突出表现为虚盈实亏。常见的作假手段有:有的单位通过少转成本、少摊费用等手法,将亏损变为盈利;有的违背销售实现确认原则,采取年终突击开票方式,虚增产品销售收入,人为地增大当年经济效益;有的故意延长费用的摊销期限,人为地调节特定会计期间的损益;有的采用不合法凭证,省略必要的核算过程,或者凭证不归档等进行作弊。《经济日报》2006年12月23日报道了财政部抽审百户国有企业2005年会计报表情况,多数企业主要会计要素核算存在偏差。其中,81%的企业存在资产
不实问题,共虚列资产37.61亿元;83%的企业存在所有者权益不实问题,共虚列所有者权益26.12亿元;89%的企业存在损益不实问题,共虚列利润27.47亿元;27%的企业明显存在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不真实、不合规的问题。
例如:
案例一:2003年3月18日,美国最大的医疗保健公司——南方保健会计造假丑闻败露。该公司在1997年至2002年上半年期间,虚构了24.69亿美元的利润,虚假利润相当于该期间实际利润(-1000万美元)的247倍。这是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颁布后,美国上市公司曝光的第一大舞弊案,倍受各界瞩目。为其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并连续多年签发“干净”审计报告的安永会计师事务所,也将自己置于风口浪尖上。
南方保健使用的最主要造假手段是通过“契约调整”这一收入备抵账户进行利润操纵。“契约调整”是营业收入的一个备抵账户,用于估算南方保健向病人投保的医疗保险机构开出的账单与医疗保险机构预计将实际支付的账款之间的差额,营业收入总额减去“契约调整”的借方余额,在南方保健的收益表上反映为营业收入净额。这一账户的数字需要南方保健高管人员进行估计和判断,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南方保健的高管人员恰恰利用这一特点,通过毫无根据地贷记“契约调整”账户,虚增收入,蓄意调节利润。而为了不使虚增的收入露出破绽,南方保健又专门设立了“AP汇总”这一科目以配合收入的调整。“AP 汇总”作为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次级明细户存在,用以记录“契约调整”对应的资产增加额。
案例二:华源集团成立于1992年,在总裁周玉成的带领下,华源集团13年间总资产猛增到567亿元,资产翻了404倍,旗下拥有8家上市公司;集团业务跳出纺织产业,拓展至农业机械、医药等全新领域,成为名副其实的“国企大系”。进入21世纪以来,华源更以“大生命产业”示人,跃居为中国最大的医药集团。
但是2005年9月中旬,XX银行对华源一笔1.8亿元贷款到期;此笔贷款是当年华源
为收购上药集团而贷,因年初财政部检查事件,加之银行信贷整体收紧,作为华源最大贷款行之一的XX银行担心华源无力还贷,遂加紧催收贷款;从而引发了华源集团的信用危机。
国资委指定XX会计师事务所对华源集团做清产核资工作,清理报告显示:截止2005年9月20日,华源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的净资产25亿元,银行负债高达251.14亿元(其中子公司为209.86亿元,母公司为41.28亿元)。另一方面,旗下8家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合计高达73.36亿元,即这些上市公司的净资产几乎已被掏空。据财政部2005年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报披露:中国华源集团财务管理混乱,内部控制薄弱,部分下属子公司为达到融资和完成考核指标等目的,大量采用虚计收入、少计费用、不良资产巨额挂账等手段蓄意进行会计造假,导致报表虚盈实亏,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二、企业虚盈实亏的危害
企业会计报表的虚盈实亏是指企业已经形成或可能形成而尚未反映到利润账户或利润表中的亏损。这种隐蔽的潜在的亏损,一方面严重违背了会计核算的客观性、一致性及权责发生制等最基本原则;另一方面虚盈实亏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各种经济活动,造成企业虚增利润,国家虚收,企业虚留,企业职工个人所得不合理增长,严重削弱了企业发展后劲,对国家、企业投资者、债权人等带来一系列的危害。对企业而言,虚盈实亏造成企业该留的留不足而资金短缺,周转缓慢,难以进行技术改造与设备更新,产品质量及效益则难以提高,包袱越背越重,导致关停并转或破产。对国家而言,企业经营成果不实,财产不清,该收的收不上,导致国家财政困难,影响了整个社会的正常经济秩序。对投资者、债权人而言,由于企业会计报表虚增利润的误导,导致投资决策的错误而遭受严重的损失。这些虚假或严重失真的会计信息已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大公害,它严重影响了我国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造成了大量国有资产流失,误导投资者和债权人,使他们根据虚假或
失真的财务信息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同时也误导政府监管部门,使监管部门不能及时发现、防X和化解企业集团和金融机构的财务风险,这样也为贪污腐败、行贿受贿等XX 行为和经济生活中不良风气提供了温床。
三、企业虚盈实亏的原因
(一)为了业绩考核
企业的经营业绩,其考核办法一般以财务指标为基础,如利润(或亏损)计划的完成情况、投资回报率、产值、销售收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资产周转率等,均是经营业绩的重要考核指标。而这些财务指标的计算都涉及到会计数据。除了内部考核外,外部考核如行业排行榜,主要也是根据销售收入、资产总额、利润总额来确定的。
经营业绩的考核,不仅涉及到企业总体经营情况的评价,还涉及到企业厂长经理的经营管理业绩的评定,并影响其提升、奖金福利等。为了在经营业绩上多得分,企业就有可能对其会计报表进行包装。可见,基于业绩考核而做虚假的财务会计报表是最常见的动机。(二)为了获取信贷资金和商业信用
众所周知,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银行等金融机构出于风险考虑和自我保护的需要,一般不愿意贷款给亏损企业和缺乏资信的企业。然而,资金又是市场竞争取胜的四要素(产品质量、资金实力、人力资源、信息资源)之一。在我国,企业普遍面临资金紧缺局面。因此,为获得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或其他供应商的商业信用,经营业绩欠佳、财务状况不健全的企业,难免要对其会计报表修饰打扮一番。
(三)为了发行股票
股票发行分为首次发行(IPO)和后续发行(配股)。在IPO情况下,根据《公司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企业必须连续三年盈利,且经营业绩要比较突出,才能通过证监会的审批。此外,股票发行价格的确定也与盈利能力有关。为了多募集资金,塑造优良业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