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道德与法治小学五年级上册《传统美德源远流长》说课稿
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说课稿《-10传统美德源远流长第一课时》人教部编版
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说课稿《-10传统美德源远流长第一课时》人教部编版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是我国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
五年级上册《传统美德源远流长》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美德,以及这些美德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故事,引导学生感受传统美德的魅力,培养他们传承和发扬这些美德的决心。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他们对周围的事物有自己的判断和理解。
但面对复杂的社会现象,他们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在学习这一课时内容时,学生需要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更深入地了解传统美德,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的传统美德,知道这些美德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途径,培养学生传承和发扬传统美德的决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传统美德的魅力,增强对传统美德的认同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美德,以及这些美德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2.难点:引导学生感受传统美德的魅力,培养他们传承和发扬这些美德的决心。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故事,让学生感受传统美德的魅力。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传统美德的理解和感悟。
3.问答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4.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传统美德的重要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传统美德的案例,引发学生对传统美德的思考。
2.案例分析: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体现传统美德的。
3.小组分享: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大家共同感受传统美德的魅力。
4.深入探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发扬传统美德。
5.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传统美德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说课稿
10 传统美德源远流长说课稿我说课的题目是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传统美德源远流长》。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与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6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是统编教材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0课,共有3个话题,本节课学习的是后两个话题《立人达己的仁爱精神》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与之对应的是《课程标准》中主题五“我们的国家”第九条“指导我国是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掌握应有的历史常识,了解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珍爱我国的文化遗产。
”此外《完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以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为重点,着力完善青少年学生的道德品质,培育理想人格,提升政治素养。
”本节课围绕传统美德展开,与《完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的“人格修养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家国情怀教育”相对应。
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充分体现传统美德在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的智慧,并在生活中践行。
认识到自己与国家的命运休戚相关,投身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之中。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与人、与社会、与自然的交际中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基本可以做到和平、和谐相处。
因此,要通过有效的教学,帮助引导学生深化其内心的优秀品质,培养做高素质、讲文明、有爱心、热爱祖国的中国人。
三、教学目标与重难点基于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理解,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教学目标我确定了四个。
1、知道立己达人是儒家的重要思想,是仁爱的重要原则。
2、懂得宽容是仁爱的重要表现,在与人交往的时候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3、能够以立己达人的心态与人交往内心向往民胞物与的精神境界,升华情感到爱国情怀教学重点是:懂得宽容是仁爱的重要表现,在与人交往的时候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0.传统美德源远流长》说课稿-第二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0.传统美德源远流长》说课稿-第二课时一. 教材分析《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的一节课。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感受传统美德在生活中的体现,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公民意识。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故事、漫画、名言等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传统美德的魅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对生活中的美德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于传统美德的内涵和价值还缺乏深入理解。
此外,学生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中,往往遇到道德和法治的困惑,需要引导和教育。
因此,本节课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体验、感悟传统美德,提高道德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的基本内涵,认识传统美德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体验感悟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传统美德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公民意识,弘扬民族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的基本内涵,认识传统美德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难点:引导学生体验、感悟传统美德,提高道德素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体验感悟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故事、漫画、名言等教学资源,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动画片《中华美德故事》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的基本内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合作探究:分组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传统美德在生活中的体现,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4.体验感悟:学生进行情景剧表演,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验传统美德的力量,感悟传统美德的价值。
5.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道德现象,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传统美德,提高道德素养。
人教版部编五年上道德与法治10《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教案
人教版部编五年上道德与法治10《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教案一. 教材分析《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是人教版部编五年级上册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主要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认识到传统美德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品德修养。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孝敬父母、尊师敬长、诚实守信、勤奋好学等传统美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道德观念和是非判断能力,对传统美德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现实生活中,部分学生对传统美德的践行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将传统美德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认识到传统美德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传承和发扬传统美德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美德的尊重和热爱,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认识到传统美德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2.难点:引导学生将传统美德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提高道德素养。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深入理解传统美德的内涵。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情景模拟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传统美德的重要性。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相关案例和图片。
2.素材:准备相关的生活案例和视频资料。
3.小组讨论题目:提前准备好小组讨论的话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中华传统美德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传统美德?为什么我们要传承和发扬传统美德?2.呈现(10分钟)呈现生活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践行传统美德的。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传统美德的内涵。
3.操练(10分钟)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传统美德的重要性。
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10传统美德源远流长第一课时说课稿
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10传统美德源远流长第一课时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教材五年级上册《10.传统美德源远流长》第一课时。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目标、重难点、方法、设计和板书七个方面来进行详细说明。
一、教材分析《传统美德源远流长》小学《道德与法治》五上教材第四单元第10课,由“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三个板块组成。
第一课时围绕第一板块话题展开教学。
《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是根据课程标准“我们的国家”第9条“知道我国是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掌握应有的历史常识,了解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珍爱我国的文化遗产。
”体现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
中华传统美德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
本课通过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的著名人物、经典故事、格言向学生娓娓道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具体内容,使学生懂得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强大的文化基因,是中国人的精神气质,是我们不断奋进的精神动力。
第一课时的教学围绕着《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关于人格修养教育的相关要求,选取了立志、气节、守信、创新、好学方面的故事及传统美德格言,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能够在人格修养方面汲取中华传统美德的精华,不断提高自己的个人修养。
教学中,教师要基于学情,将历史上的著名爱国者、民族英雄、革命先烈、杰出人物,新中国成立以后又涌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的故事、经历,通过不同的形式介绍给学生,引导学生以他们为榜样,努力提高自己的人格修养。
二、学情分析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道德认知看,五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快速期,喜欢探查未知事物,有一定的道德认知和判断能力。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0.传统美德源远流长》说课稿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0.传统美德源远流长》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10.传统美德源远流长》这一课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的内容。
教材从古代到现代,展示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历史故事,又有现代生活中的实例,旨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传统文化、传承美德的品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但对传统美德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他们在生活中接触到的一些传统文化和美德,但缺乏系统的认识。
此外,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不良现象和价值观的传播,对学生的心灵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传统美德,激发他们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传统美德的定义、特点和作用,知道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发展历程,学会分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尊重传统文化、传承美德的品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传统美德的定义、特点和作用,知道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发展历程。
2.教学难点:让学生深刻理解传统美德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激发他们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故事、实例等,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传统美德的定义、特点和作用,掌握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发展历程。
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0《传统美德源远流长》说课稿(2课时)
《传统美德源远流长》说课稿各位评委,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传统美德源远流长》,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IJ标、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的设计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想进行说明:一、说教材分析本课是第四单元“骄人祖先灿烂文化”的第3课,教材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设计了忆一忆想一想、对照格言反思自己、读格言谈体会、根据名言填空、对照格言讲故事等活动园,安排了大量的阅读角和知识格言链接,通过这些环节引导学生充分了解我国传统美德的内容及影响,培养学生继承和发扬传统美德的意识和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本课包括“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三部分内容。
分两课时教学二、说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对于明志、气节、诚信等这些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已经有所了解,但很多情况下,他们大都把这些用来要求他人,不愿意用来提高自己的价格修养,或者是知行不一。
因此,要通过有效的教学,帮助引导学生了解从自我层面所倡导的传统美德,并愿意践行美德。
三、说教学目标:①能举例说出中华传统美德在个人修养方面的具体表现。
②能举出生活中反映传统美德的事例,体会传统美德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以古为鉴的能力教学难点:感受传统美德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人格修养。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完成《课前预习案》。
准备课件、《课堂练习案》和《课后拓展训练案》。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目标解读、预习反馈1. 导出新课,解读《导学案》的学习目标:以名言导入:自强像荣誉一样,是一个无滩的岛屿。
——拿破仓自强为天下健,志刚为大君之道。
——康有为2.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四单元的第10课《传统美德源远流长》,通过本课学习,同学们至少要达到以下两个目标:①能举例说出中华传统美德在个人修养方面的具体表现。
②能举出生活中反映传统美德的事例,体会传统美德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 检查《课前预习案》的“预习自测”部分,学生汇报。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0《传统美德源远流长》(两课时全)-说课稿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0《传统美德源远流长》(两课时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包括孝敬父母、尊敬老师、诚实守信、勤劳节俭等。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故事和图片,让学生了解传统美德的重要性和价值,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但对传统美德的理解和认识还不够深入。
他们在生活中可能接触到一些传统美德的表现,但不一定能够明确其背后的含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实例出发,深入理解传统美德的价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美德,知道传统美德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和传承传统美德的意识,提高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美德,知道传统美德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难点: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实例出发,深入理解传统美德的价值。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故事等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图片,让学生了解传统美德的表现,引发学生对传统美德的思考。
2.新课导入:介绍传统美德的定义和重要性,引导学生了解传统美德的价值。
3.案例分析:分享一些传统美德的案例,让学生小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传统美德表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传统美德。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生活中的传统美德表现,互相学习和借鉴。
5.情景模拟:设置一些情景,让学生模拟传统美德的表现,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6.总结提升:通过总结传统美德的重要性和价值,引导学生尊重和传承传统美德。
10《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说课稿)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
10《传统美德源远流长》(说课稿)教材概述《道德与法治》是根据国家新课程改革要求编写的,以“修身、明理、守法、尚德”为教学目标,旨在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掌握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和法律常识,有法律意识,守法自觉,遵纪守法,建立自己的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共有10个单元,其中“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是第十个单元,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和了解一些传统美德,如孝敬父母、诚实守信、尊敬师长和友爱互助等。
单元目标了解传统美德,如孝敬父母、诚实守信、尊敬师长和友爱互助等。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传统美德和培育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教学难点:让学生对传统美德有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将其融入到日常的生活中。
教学内容第一课传统美德是什么•教学内容:介绍什么是传统美德,介绍传统美德的种类。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传统美德的含义和种类。
第二课孝敬父母•教学内容:介绍什么是孝敬父母,阐述孝敬父母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孝敬父母的含义和重要性。
第三课诚实守信•教学内容:介绍什么是诚实守信,阐述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诚实守信的含义和重要性。
第四课尊敬师长•教学内容:介绍什么是尊敬师长,阐述尊敬师长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尊敬师长的含义和重要性。
第五课友爱互助•教学内容:介绍什么是友爱互助,阐述友爱互助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友爱互助的含义和重要性。
第六课传统美德的重要性•教学内容:总结传统美德的重要性和意义。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传统美德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意义。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讨论互动•观看视频教学过程第一步教师导入(5分钟)介绍本单元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对传统美德有初步的了解。
第二步观看视频(10分钟)让学生观看相关视频,进一步了解传统美德,并探讨视频中传统美德展现的形式。
第三步讨论互动(15分钟)教师布置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了解传统美德,并思考如何将其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10课《传统美德-精选全文
4.听录音《天下为公的理想》,引导学生了解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 抛头颅洒热血,中华儿女前赴后继追求的就是共有的的、人人平等的社 会出现。
出示中国梦的内涵,教师小结:中国梦就是把国家、民族和个人作 为一个命运共同体,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每个人的具体利益都紧紧 地联系在一起。这也就要求我们具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 怀,为实现中国梦不断努力!
一、说教材 二、说学情 三、说教学目标 四、说教学重难点 五、说教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七、说板书设计 八、说教学反思
一、说教材
《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由“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天 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三个板块组成。本课安排3个课时完成,本节课说课 内容未第二课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这一课是根据课程标准 “我们的国家”第9条“知道我国是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掌握应有的历史常识, 了解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珍爱我国的文化遗产。”体现了《完善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以弘扬爱国主义 精神为核心,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以仁爱共济、立己 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
六、说教学过程
活动一:歌曲吟唱感受爱国心
1.学生边听边哼唱《我和我的祖国》,字母滚动歌词。教师提问:如 果此时你是一位作曲家,请你继续谱写歌词,你会怎样接着往下写?学 生谱写歌词。教师小结:这一句句歌词表达了我和祖国相依相恋,我和 祖国共忧愁,共欢乐,我爱我的祖国。板书:爱国。
2.教师提问:你觉得什么是爱国?怎样做才是爱国?这两个问题可以 分开提问,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经验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搜集、讲述不同年代的爱国故事,学生对爱国的具体 表现会有更加深入、具体、全面的认识。天下为公的理想、中国梦的追 求更是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目标,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4.3《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教学设计(第1-2课时)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4.3《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教学设计(第1-2课时)一. 教材分析《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三课时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故事和图片,使学生了解传统美德的内涵,认识到传统美德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品德修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道德观念和是非判断能力,但对传统美德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够深入。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接触到一些传统美德的表现,但未必能全面理解和接纳。
此外,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不良现象和价值观对学生的成长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传统美德。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传统美德的定义、特点和作用,能够列举出我国的一些传统美德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表现。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运用道德与法治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传统美德在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品德修养,激发学生传承和弘扬传统美德的自觉性。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传统美德的定义、特点和作用,能够列举出我国的一些传统美德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表现。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传统美德,激发学生传承和弘扬传统美德的自觉性。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了解传统美德的具体表现,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境教学法:创设现实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传统美德的重要性。
4.互动式教学法:教师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故事和图片,用于课堂讲解和讨论。
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10《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说课稿2篇
10.《传统美德,源远流长》说课稿(1)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传统美德,源远流长》。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与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6 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是统编教材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0 课,共有三个话题,本节课学习的是第一个话题《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主要是引导学生了解明志、气节、诚信等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旨在引导学生愿意在生活中不懈追求人格修养的提高。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对于明志、气节、诚信等这些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已经有所了解,但很多情况下,他们大都把这些用来要求他人,不愿意用来提高自己的价格修养,或者是知行不一。
因此,要通过有效的教学,帮助引导学生了解从自我层面所倡导的传统美德,并愿意践行美德。
三、教学目标与重难点基于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理解,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教学目标我确定了三个。
1.知道明志、气节、诚信等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2.品行高洁人士的伟大人格是我们前进的路标。
3. 愿意在生活中不懈追求人格修养的提高。
教学重点是:了解从自我层面所倡导的传统美德,并愿意践行美德。
难点是:能够做到知行合一。
四、教法与学法为了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以活动为教学的主要组织与实施形式,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领悟,在活动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落实行为实践;在学法上,主要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本节课我设计了导入新课、学习新知、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四个教学环节。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用课件出示有关人格修养的格言,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教师引导到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这个话题,由此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传统美德,源远流长。
设计意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为接下来的学习作好铺垫。
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部编版《传统美德源远流长》第1课时教学设计
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部编版《传统美德源远流长》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是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部编版的一课时内容。
本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美德,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美德故事以及现代社会中的传统美德体现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但还需要深入学习和理解。
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同时也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美德,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美德,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难点:培养学生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情感认同。
2.案例教学法:通过讲解美德故事,让学生深刻理解传统美德的意义,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3.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体现,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4.自主学习法:通过布置自主学习任务,引导学生主动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传统美德源远流长》2.课件:传统文化和美德故事的图片、视频等3.学习任务单:自主学习任务和小组讨论题目4.黑板:用于板书关键词和重点内容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和美德故事,引导学生了解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美德故事,让学生深刻理解传统美德的意义,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说课稿(共计2课时)【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传统美德源远流长》说课稿(共计2课时)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传统美德源远流长》。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八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阐述。
一、说教材分析本课的三个话题"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就是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的"人格修养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家国情怀教育"相对应的。
第一个板块的话题是"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
这个板块选取了立志、气节、守信、创新、好学方面的故事及相关传统美德格言,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能够在人格修养方而汲取中华传统美德,不断提高自己的个人修养。
第二个板块的话题是"立已达人的仁爱精神"。
这个板块选取五个故事及相关的名言,说明仁爱精神的具体体现,旨在让学生懂得仁爱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里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一个基本准则,感悟传统文化中的仁爱精神。
第三个板块的话题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此板块通过古代和现代的爱国故事,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爱国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说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
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
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认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现象,使他们形成正确的是非观、美丑观和荣辱观,从而培养他们的良好心理品质,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三、说教学目标1了解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10课《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10课《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是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10课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的传统美德,感受传统美德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传统美德的定义和特点;二是我国历史上的传统美德故事;三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传承和发扬传统美德。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对传统美德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传统美德的传承和发扬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认识传统美德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传承和发扬传统美德的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传统美德的定义和特点,认识到传统美德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学习我国历史上的传统美德故事,感受传统美德的力量。
3.培养学生传承和发扬传统美德的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传统美德的定义和特点。
2.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传承和发扬传统美德。
五. 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通过讲解传统美德故事,让学生感受传统美德的力量。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传承和发扬传统美德。
3.实践法: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传统美德,提高道德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传统美德的案例和故事。
2.准备讨论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准备实践任务,让学生在课后践行传统美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介绍传统美德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我国历史上的传统美德故事,让学生感受传统美德的力量。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讨论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传承和发扬传统美德。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总结传承和发扬传统美德的方法。
5.拓展(5分钟)教师鼓励学生课后践行传统美德,提高道德素养。
新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说课稿 附反思含板书【共两套说课稿】
新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说课稿第四单元骄人祖先灿烂文化第十课《传统美德源远流长》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传统美德源远流长》。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程序”、“说板书”五个方面对本课进行具体研说,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是不可能屹立于世界之林的。
“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通过宗悫、苏武、范式、赵武灵王的四个故事,让学生理解明志、气节、诚信、创新对一个民族的重要性。
二、说学情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有初步的人生目标,做诚实守信,有创新精神的人已经深入学生心中,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人格修养的重要性。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了解我国古代科学家的故事。
②从中医药、农学、天文学角度,了解我国古代灿烂辉煌的科技成就。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勤于思考、持之以恒、勇往直前、不拘泥于现状、勇于创新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中国古代科技的灿烂辉煌,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正确认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五、紧扣重点,说教法依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年龄特征,本课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和直观演示法指导学生使用合作探究法、讨论法、练习法、体验法等学习方法,使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于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主动探究,完成学习任务。
六、教学过程(一)、目标解读、预习反馈1.导出新课,解读《导学案》的学习目标:以名言导入:自强像荣誉一样,是一个无滩的岛屿。
——拿破仓自强为天下健,志刚为大君之道。
——康有为2.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四单元的第10课《传统美德源远流长》,通过本课学习,同学们至少要达到以下两个目标:①能举例说出中华传统美德在个人修养方面的具体表现。
②能举出生活中反映传统美德的事例,体会传统美德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检查《课前预习案》的“预习自测”部分,学生汇报。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10《传统美德源远流长》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10《传统美德源远流长》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是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十课的内容。
本课教材以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为主题,通过讲述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美德故事,让学生感受传统美德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公民意识。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历史故事,也有现代生活中的实例,旨在让学生在了解传统美德的基础上,将其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道德素养,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现实生活中,部分学生对传统美德的认识不足,难以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从历史故事中汲取传统美德的精华,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提高道德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内涵,学会分辨是非善恶,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故事讲解、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美德的热爱,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公民意识,使其能够自觉践行传统美德。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内涵,感受传统美德的魅力。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传统美德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课堂效果。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传统美德故事,引发学生对传统美德的兴趣,导入新课。
2.讲授内容:讲解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内涵,让学生了解传统美德的重要性。
3.案例分析: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美德故事,让学生感受传统美德在现代社会的价值。
4.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传统美德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道德与法治小学五年级上册《传统美德源远流长》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道德与法治小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0课《传统美德源远流长》。
本单元的教学通过了解中华文字,特别是汉字的古老优美、意蕴隽永、深远影响,了解中国古代科技的辉煌,感受中华传统美德的魅力等这些教育,让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是本单元的价值取向。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一) 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四单元“骄人祖先灿烂文化”的第3课,教材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设计了忆一忆想一想、对照格言反思自己、读格言谈体会、根据名言填空、对照格言讲故事等活动园,安排了大量的阅读角和知识格言链接,通过这些环节引导学生充分了解我国传统美德的内容及影响,培养学生继承和发扬传统美德的意识和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本课包括“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三部分内容。
分两课时教学。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培养学生明志、气节、诚信、求新,知行合一等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
2.让学生明白宽容,推己及人,民胞物与等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
3.让学生懂得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知道怎样爱国,培养学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过程与方法:通过忆一忆想一想、对照格言反思自己、读格言谈体会、根据名言填空、对照格言讲故事和小组合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美德。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习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懂得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以及爱国情怀。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初入高年级的时期,他们经过前四年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在道德认知和情感上有所发展,已了解了一些中国传统文化节日及习俗,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感性认识。
但对传统美德认识不多,因此,教学有一定难度。
但学生已具备将外界环境状况与自身生活联系起来思考的能力。
根据以上分析,特制订以下教学方法。
三、说教法和学法。
1.教法:启发式和讲授式相结合、小组合作探究法
2.学法:自主学习探究、亲身实践法
3.教学准备:师制作课件,收集中国传统美德的图片;生搜集自己参
加的活动资料
四、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在前边几课,我们学习了古代文字和科技,领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今天我们继续探索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层,向中国传统美德学习。
2.师板书课题:传统美德源远流长
(二)讲授新课
问题一: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
活动与探究一:阅读与感悟
(1)生阅读教材第82页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说一说你自己的志向或理想,你是否还在坚定不移的向前走呢?☆看到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想法?
(3)先在小组内交流,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与分享
(4)师小结:明志就是确立志向,是人生的第一推动力,古人非常重视。
活动与探究二:阅读“苏武牧羊”的和“范式赴约”两则故事、忆一忆
(1)生阅读教材第83一84页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苏武牧羊的故事对你有何启发?
☆范式赴约的故事对你有何启发?
☆读了格言有哪些启发?
☆看了上述材料,你还有什么想法?
(3)先在小组内交流,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与分享
(4)师小结:气节是指志气和节操,往往表现为坚持正义。
诚信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之基。
古人非常重视气节和诚信培养。
活动与探究三:阅读感悟
(1)生阅读教材第84页“胡服骑射”故事内容和85页“相关链接”(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看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想法?
(3)先在小组内交流,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与分享
(4)师小结:求新是人格修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国古代就十分千重视。
活动与探究四:对照格言反思成谈启示
(1)生阅读教材第85页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对着格言来反思一下自己。
☆看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收获?
(3)先在小组内交流,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与分享
(4)师小结:中华民族产生了一代代品行高洁的人士,他们崇尚人格
修养。
问题二:立即达人的仁爱精神
活动与探究一:阅读感悟,根据文意填一填
(1)生阅读教材第86页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你是否具备孔子这种仁爱精神?
☆看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启发?
(3)先在小组内交流,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与分享
(4)生补充教材第86面的填空
活动与探究二:阅读感悟
(1)生阅读教材第87页“将心比心”和“朱冲还牛”故事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看了上述材料对你有什么收获?
(3)先在小组内交流,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与分享
(4)师小结:古人要求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人与人之间就可以减少摩擦,增进和睦。
活动与探究三:阅读与感悟
(1)生阅读教材第88页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什么是“民胞物与”精神?
☆请你说一说发生在你身边的仁爱精神。
(3)先在小组内交流,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与分享
(4)师小结:仁爱之心推广到极致,就是民胞物与的精神。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讲授新课。
问题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活动与探究一:阅读故事和格言谈感悟
(1)生阅读教材第89页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说一说你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理解。
☆什么是爱国?为什么要爱国?
☆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
(3)先在小组内交流,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与分享
(4)师小结:爱国就是对祖国忠诚和热爱。
一个人的命运都同国家的命运紧密连接。
活动有探究二:阅读感悟
(1)生阅读教材第90页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你认为爱国都有哪些表现?
☆看看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他的想法。
(3)先在小组内交流,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与分享
(4)师小结:爱国内容广泛。
爱国情怀与忧患意识相伴随。
(三)课堂总结:
学习了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懂得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我们要培养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以及爱国情怀。
五、说板书设计。
10传统美德源远流长
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明志、气节、诚信、求新
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宽容,推己及人,民胞物与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