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探异常圈定、分类、评价及查证
化探异常圈定判别查证方法
异常圈定与判别
某地采用剔除法确定有异常下线
异常圈定与判别
当勘查区内元素频率分布出现一
个单一的背景全域和一个异常全
域交迭出现双峰,或未出现双峰, 但频率分布曲线呈正向倾斜时,
一般可以用众值(M0)代替平均
值(X); 对于元素分配不服从正态或对数
正态分布,而是呈双峰或多峰态,
采用多重分形方法确定异常下限。
分析质量评估
分析质量不合格,所得出的结论也是错误的,所以未做评估的数据无 可靠性可言。通过分析数据质量的评估,说明哪些元素数据满足化探 要求,哪些数据可作为参考或在哪些方面可以利用。比如报出率小于 50%显然不能满足编制地球化学图的要求,但仍可用于异常圈定。
概
建立数据文件
况
化探数据量大、指标多,令人眼花缭乱,必须对所有取得的数据进 行认真严格整理。 采样点坐标数据 主要对实际采样点位与分析测试样品号一一对应起来! 分析数据 对实验室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按照样品性质进行分类整理,在
用异常下限倍数作异常内、中、外带的大致划分。初步判定异常是否
为非矿异常。
异常圈定与判别
异常解释评价内容
解释评价没有固定模式,地球上没有成矿条件、成矿特征完全相同的
矿床,所以异常表现也各异。既要考虑异常的普遍特征,也要重视异 常的特殊性,特殊性就是所评价异常具体情况,细节。
异常解释是提出设想,然后再求证过程。要大胆设想,当然设想也要
异常圈定与判别
元素异常下限确定 根据测区地质和景观特征,选择使用整个测区或划分子区来确定异 常下限。 对勘查区面积不大,地质情况比较简单,元素呈明显单峰或有一个 单一的背景全域和一个异常全域分布,就可以在区内剔除高、低值 含量(X±nS)根据工作区情况,n值一般为1.5-3,计算出一个统一 的背景平均值(X0)和异常下限(T);累积频率85%或95%对应的含 量,目估法经验判断。无论何种方法确定仅作为参考值,以能否客 观反映本测区(或子区)矿产和矿化分布特征为依据,作适当修正。
我自己的方法《圈定化探异常》
1、将Excel文件转化成文本文件(转换以后不要修改文本文件的内容)。
将文本
文件随意命名为“123”。
2、打开MAPGIS投影变换选用户文件投影。
3、打开文件“123”点指定分隔符→设置分隔符→Tab打钩→属性名称所在行,
选线号-点号那一行→数据类型:点线号、X Y坐标选6(字符串),元素行(如Cu)选5(双精度)→确定。
4、不需要投影打钩→X位于2列,Y位于3列(这里根据实际情况可以改)
5、在指定数据起始位置点带坐标的第一行。
6、点数据生成,保存点文件为“111”
7、在MAPGIS主界面点空间分析中的DTM分析→文件选项中,打开数据文件
中的点数据文件“111”
8、在处理点线选项中选点数据高层提取→选择要提取的元素(如Cu)→Tin模
型选项中选快速生成三角剖分网→Tin模型选项中追踪剖分等值线→等值线套区、保留边界线、等值线光滑处理3个都打钩。
→删除层,只留你需要的层数(如有内带就保留4层,中带保留3层,外带保留2层。
→等值层值,最上面一层填异常下限,第二层填异常中带值,第三层填异常内带值。
最后一层为提供数据最大值(系统是默认的,这个不用改)。
→区属性、线属性都可以改→注记标记都选NO→确定。
9、文件选项中分别存数据点、线、面。
以后的就要在MAPGIS编辑中打开自己修改。
化探类成果报告编写要求及格式
由于物化探本身的方法、装置、参数、比例尺的不一,物性条件及所面对的目的物不同,都导致所工作侧重点是不一样的,所以其报告格式并不能完全统一。
这里只给出一般格式,相同部分主要是物化探的工作方法、技术与质量评述一般在解释前面,也即只有所取数据合格、满足规范或设计要求(化探还须说明分析方法及检出限、报出率等),并给出“可以用于报告编写”结论,才有下面解释等各章节内容。
对于图件要求也不一,如重、磁,一般还需要提供部分转换图件,但材料、平面、剖面图、推断解释图等都是必须的。
一、区域地球化学图说明书格式在编写过程中,应充分收集和利用已有的地质、矿产、物探、化探、遥感等多元信息,以区域成矿学观点,综合分析区域地球化学分布、分配及富集特征,总结区域地球化学分布特征及变化特点及异常查证资料,综合研究元素的分布及与构造、矿产间的关系。
圈定各类区域性或局部地球化学元素异常,结合踏勘成果对其进行初步评价,对异常引起的地质原因进行推断解释,对全区进行资源潜力作出评价,划分区域成矿远景预测区及找矿靶区,为基础地质和生态环境提供地球化学信息。
地球化学图说明书编写提纲如下:一、序言:简要介绍工区概况及取得主要成果。
包括;1、工区自然地理及景观条件;2、地质简况;3、以往地质、化探、物探、遥感工作简述;4、完成工作量及主要成果。
二、工作方法:1、野外工作方法,包括采样布局、采样密度、采样物质、采样方法及质量评述等;2、样品加工;3、分析方法及质量评述;4、数据处理与图件编制;5、异常圈定、筛选与查证方法。
三、区域地球化学特征1、区域地球化学参数特征:元素的背景分布,元素在全图幅及主要地质单元中含量的各种统计参数特征,如算术平均值、几何平均值、中值、标准离差、变异系数等;2、区域地球化学空间分布特征:元素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与变化趋势;元素分布规律与地层、侵入岩、地质构造、矿产间的关系;3、区域地球化学分区及区域异常分布规律;4、重要矿带、矿集区、矿田、矿床的区域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地球化学异常异常下限确定及异常圈定探讨-地质所-朱斌
2、概率格纸法(可以不考虑奇异值)
将实测数据点以含量和频率作 图投绘在正态概率格纸图上,如果 基本分布在一条直线上,就可以读 出任一分位数值,分位数值就是某 一累积频率所对应的含量值。 15%——负异常 50%——背景值 98%——(X+2δ)异常下限 分位数值是一组很有用的统计 特征值。
如果为两条斜率不等的 直线所综合形成的曲线,应 用多重母体分解法,以拐点 为界,左侧背景占60%,右 侧异常占40%,换算成单一 母体累计频率。 背景母体的累计频率=背景 部分每个点的累计概率 *100/60。 异常母体累计频率=(异常 部分每个点的累计频率-60) *100/40。 再分别绘累计频率图。 所得背景部分累计频率基本 为一条直线,50处的横坐标 即为背景值。98处的横坐标 即为异常下限。
3、直方图法(可以不考虑奇异值)
背景值 研究子样分布直方图为单峰、并接 近对称的近似正态分布,则对最大频率 柱左侧顶角与右邻直方柱左顶角连线, 两条线交点在横坐标上的投影为众值M0, 即可作为背景值。以最大频率直方柱高 的0.6倍作横线,与频率密度曲线有左右 两交点,左交点至众值投影线间长度对 应的含量为均方差S。由向右量2-3倍S长 度,该处所指的含量即为异常下限。
S
2S
异常下限
如果是明显的双峰分布、且各自较为对称, 即可以在衔接部位定位异常界限,也可以按上 法对低含量的母体进行图解求众值、均方差和 异常下限。
如果分布直方图为单峰正偏形态,仍按下 述方法图解,因为确定均方差S时,只考虑未 受高含量矿化影响的样品,只对低含量部分进 行图解。
4、多重分形法
多重分形法将背景与矿化 异常的形成认为是两个相互独 立的过程,它们分别满足不同 的幂指数分别。目前利用分形 技术进行地球化学异常下限确 定的方法主要有(含量)周长 法、(含量)面积法、(含量) 距离法、(含量)频数法等, (含量)求和法,以(含量) 求和法进行讲解。
异常评价
间上反映地质体或地质现象以及矿产的特征或属性,
析各种综合分析地球化学信息,科学地进行空间分
析、叠加处理,研究其规律性,以解决成矿区带矿
产资源定量评价复杂的问题。
基于GIS的地球化学综合分析实例
基于GIS的地球化学综合分析包括 常规空间分析,地球化学特征分
Rock
Au (ng/g)
Soil
20
4
10
一 、 滇 东 南 鱼 尾 河 金 异 常
0
A
0
500
1000
1500
2000
0 2500 m
B
一、滇东南堂上金异常
一、滇东南堂上金异常
滇 东 南 金 算 术 平 均 值 虑 波 异 常 图
微细浸染型金矿空间模型建立 地球化学条件
Au-As-Hg-Sb为最佳元素组合。 Au是寻找微细浸染型金矿最直接而又必不可少的指示 元素。 As、Sb、Hg为微细浸染型金矿的伴生指示元素。这些 元素虽然对核类型金矿有较强的指示意义,但它们不象金 那样在每一矿床上都出现,其出视与否主要受含矿建造类 型和热液迭加程度控制。 Ag、Cd、Cu、Pb、Zn、W主要为区内银、铅、锌、锡 多金属矿床和岩石类型的指示元素,对微细浸染型金矿无 重要指示意义,为不利元素。
信息提取 地质信息数值化
利用数值化仪将地质图中的线性构造(断层) 和多边形单元(地层、岩浆片、含矿建造以及 构造单元一背、向斜轴展布)分别数字化,同 时用层式标志符的方法水区分不同的构造单 元和地层。应用Autocad软件,将其以矢量的 格式存放,并利用欠量、光栅转换操作,将 线型和多边形的矢量形式转换成光栅形式, 在多边形内部的像素用同一属性或色彩标识, 然后用RASS的加速器提取和重新组合合成新 的二元图。
地球化学异常的查证方法及效果
文章编号:1003-6474(2002)01-0013-06地球化学异常的查证方法及效果薛水根 (江西省地矿局物化探大队,江西南昌330201)摘要:异常查证是检验地球化学勘查的试金石。
目前在异常查证中,存在依赖肉眼观察作为肯定或否定异常的准则;没有把握全局,过早地把重点放在局部地段等问题。
在异常查证中严格执行三级不同查证方法和要求,才能取得像岩背锡矿、金家坞金矿的查证效果。
关键词:查证效果;查证方法;查证现状;异常查证中图分类号:P632 文献标识码:A 地球化学异常查证,是地球化学勘查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检验地球化学勘查效果的试金石。
目前在固体矿产调查评价中,很大部分是异常查证项目;因此,要高度重视,切实做好查证工作,提高找矿效果。
1 地球化学异常查证现状1.1 依赖肉眼观察,作为肯定或否定异常的准则有部分异常查证工作者,因不太了解地球化学异常的形成机理和提供的矿化信息,在异常查证中常依赖于肉眼地质观察,并把能否见到地表矿化作为肯定或否定一个异常的准则;没有认识到化探工作能把辨认矿化的直接信息能力,从人类肉眼的万分之几提高到百万分之几的微观矿化的现实。
在华东地区,大量有待找寻的矿床因覆盖或埋藏较深或是类型特殊,难以识别而未被发现,在面临这一找矿难度愈来愈大的特点和任务面前,勘查地球化学可以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并显示无比的优越性。
区域化探异常查证的目的,决不单纯是追踪异常中有无肉眼可见的矿化,而是要收集有关异常更详细的规模、形态、强度及其地质资料,以便作进一步筛选,挑出有找矿意义的异常进行化探详查(二级查证)。
1.2 野外缺乏现场分析,不能及时指导野外工作在异常查证中需要配备野外现场分析手段(仪器),以便及时取得样品分析数据,指导探矿工程布置和做到查证异常的完整性;而在固体矿产异常查证中,往往做得不是十分完善;有的仅凭肉眼在地表观察到的矿化迹象,就布置探槽揭露,甚至布置钻探工程验证;而多数情况下,由于没有掌握异常的细节和浓集部位,探矿工程验证,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化探异常圈定、分类、评价及查证
化探异常圈定、分类、评价及查证目录●1/5万地球化学普查 (1)1.异常圈定 (1)1.1异常下限的确定方法 (1)1.2异常浓度分级(带)方法 (3)2.化探异常分类 (3)2.1 找矿意义分类 (3)2.2按采样介质分类 (4)2.3按引起异常的地质因素划分 (4)2.4按异常范围与强度(浓度)划分 (4)3.化探异常优选及评价 (5)3.1化探异常的特点 (5)3.2异常优选与评价准则 (5)3.3 化探异常本身的评价参数 (6)3.4 化探异常的初步筛选 (8)3.5优选化探异常的方法技术 (9)3.6非找矿目的化探异常评价 (10)3.7异常评价和查证工作程序 (10)3.8异常评价与找矿效果 (12)4.化探异常查证 (12)4.1化探异常查证的目的 (12)4.2化探异常查证方法 (13)4.3化探异常查证须配快速分析 (13)●土壤地球化学测量 (13)1.1原始资料 (13)1.2成果报告 (14)2.资料的检查与验收 (14)3.资料整理的基本步骤和内容 (14)4.异常的解释推断 (14)附录F 土壤测量地球化学异常登记卡 (16)●1/5万地球化学普查1.异常圈定1.1异常下限的确定方法地质情况较简单,元素呈单峰分布,或者可以看出分布中有一个单一的背景全域和一个异常全域,就可以在全测区内(剔除高值点)计算出一个统一的背景平均值及异常下限,单峰分布时其计算式为:对数背景平均值:∑∑=ffXX L 对数标准离差:1)(22--=∑∑n nfX fX L L λ对数异常下限:λ2+=L L X T∑=57f ∑=9.83L fX ∑=53.1252L fX ∑=21.7039)(2L fX 对数背景平均值: g g f fXX L /lg 4719.1579.83μ===∑∑其反对数,即背景平均值 g g X /64.29μ= 对数标准离差:)/(lg 1909.0565721.703953.1251)(22g g n n fX fX L L μλ=-=--=∑∑ 对数异常下限: )/(40.71)/(lg 8537.11909.024719.12g g g g X T L L μμλ==⨯+=+=当1:5万化探普查区部署在异常区或矿区外围时,往往在频率分布中有一个单一的背景全域和一个异常全域交迭而出现双峰,或频率分布曲线呈不对称的正向偏斜,此时一般可利用众值m 。
异常评价幻灯
X
29 . 64 g / g
对数标准离差:
L
fX
2 L
( fX n
L
)2
125 . 53 56
n 1
7039 . 21 57 0 . 1909 (lg g / g )
对 数 异 常 下 限 : TL X
2 1 . 4719 2 0 . 1909 1 . 8537 (lg g / g ) 71 . 40 ( g / g )
L
对数标准离差:
fX
2 L
( fX L ) 2 n
n 1
对 数 异 常 下 限 : T L X L 2
计 算 实 例 如 下 :
含 量 间 隔 (μ g / g ) 10~ 15 16— 24 25~ 39 40~ 62 63~ 99 表 13 对 数 含 量 间 隔 (1 g μ g / g ) 1. 00~ 1. 19 1. 20~ 1. 39 1. 40~ 1. 59 1. 60~ 1. 79 1. 80~ 1. 99
( 4) 表 生 作 用 带 来 的 复 杂 性 : 不 同 景 观 条 件 , 表 生 地 化 作 用 会 有 很 大 差 异 , 制 约 了 元 素 在 表 生 环 境 中 的 分 散 和 富 集 。 因 此 只 有 在 同 一 景 观 内 , 异 常 才 有 较 好 的 可对比性。 3.2 异 常 优 选 与 评 价 准 则 : ( 1) 模 式 辨 认 : 通 过 模 式 辨 认 , 将 矿 致 异 常 与 岩 性 异 常 、 跟 表 生 环 境 有 关 的 异 常、采样分析 偏倚造成的异 常、污染造成 的异常区分开来 。 ( 2) 异 常 界 限 的 划 定 : 比 较 明 确 地 划 定 异 常 的 界 限 , 以 便 对 异 常 的 面 积 、 强 度 等特征进行了 解对比。 ① 地 质地理情 况简单、工作 区面积不太大 ,可全区确定一 个异常下限; ② 地 质地理情 况复杂、工区 面积较大,需 分子区分别求得 异 常 下 限 ; ③ 把 背 景 作 为 一 个 连 续 变 化 的 地 球 化 学 面 , 分 别 根 据 每 一 点 上 的 背 景 变 化 确 定 每 个点上的异常 下限,对异常 进行圈定。 ( 3) 异 常 评 价 准 则 : ① 异 常面积 ② 异 常强度 ③ 异 常规模
物探、化探异常查证要求和考核标准
物探、化探异常查证要求和考核标准物探、化探异常查证属于整个地质矿产普查第一阶段(矿产发现阶段)的工作,实践证明,它是发现矿产的一条捷径。
为提高物探、化探异常查证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在总结近年来异常查证经验的基础上,特制定本《物探、化探异常查证要求和考核标准》(简称“要求和考核标准”)。
本〈要求和考核标准〉作为对〈物化探生产技术管理制度〉(1983 年)的重要补充,是各地矿局(厅)、大队和分队考核验收各类异常查证工作的标准。
并可作为各类物探、化探异常查证项目费用核算的依据。
异常查证阶段划分:1、异常查证工作,按其查证的详细程度划分为三个阶段:踏勘检查(即三级查证)详细检查(即二级查证)工程验证(即一级查证)2、异常查证的工作的流程及在整个物探、化探工作中所处的位置及作用见框图。
图中将探、化探工作按比例尺划分为两个阶段,即 1 :10 万或更小比例尺物探、化探工作;1:5 万—1 :2.5 万物探、化探工作。
针对不同比例尺的物探、化探工作,其异常查证工作的流程也略有不同。
①、对于小比例尺的物探、化探工作,圈定了异常区并对异常进行筛选之后,即进入首次的异常踏勘检查工作(三级查证)。
查证结果有以下三种情况:a、发现了具有进一步工作价值的矿化、矿体。
此时可直接进入异常的二级查证阶段。
b、小比例尺工作圈出较大的异常区(带)或大型局部异常,踏勘检查后,未能找到局部异常的最佳部位,地表也未见矿化、矿体,但从异常所处的地质背景和异常特征分析,区内成矿条件有利或个别异常见有意义的矿化。
此时就需统一布置1:5 万(或1:2.5 万)物探、化探普查工作,以期进一步圈定、分解异常。
1:5 万(或1:2.5 万)圈出的局部进行筛选后,还需对所选定的异常进行踏勘检查(也就是第二次异常三级查证)。
而后再视情况进入异常二级查证阶段。
c、地表未见有意义的矿化、矿体,从异常所处的地质背景和异常特征分析,异常区成矿条件不利,或已查明异常为非地质因素引起,进一步工作已无必要。
MAPGis化探异常圈定方法
主讲人:段松 日期:2014年8月25日
一、数据准备
• 1、化探取样点坐标准备,以excel数据表格 录入,注意X、Y的顺序应当颠倒(坐标代号 可以去掉),H高程点位置不变,并把相应元 素的化验检测数据(浓度单位1ppb=10-9=十亿 分之一 , 1ppm=10-6=一百万分之一),依次按 坐标位置、顺序录入完毕。 • 如图1-1所示
• 图1-2所示
三、化探异常参数计算方法
• 1、数据处理的意义是获得较为准确的平均 值(背景)和异常下限,所以数据处理归根结 底仍属于统计学的范畴,要求数据服从正 太分布。特别是用公式计算时更要注意这 一点 • 2、异常是一个相对概念,有不同尺度上的 要求,所以不要将其看作一个定值。 • 3、异常下限确定的方法较多:地化剖面法、 概率格纸法、直方图法、马氏距离法、单 元素计算法、数据排序法、累积频率法….. • 如下图所示
化探取样点位及检测化验结果表
• 图1-1所示
二、化探位置及编号展点
• 1、把准备好的化探数据,按照土壤测量底 图的比例,进行数据坐标的展点投放,并 按取样点位置标示取样点编号。 • 2、展点时应注意把excel数据表格,进行格 式转化,才能进行化探数据的处理。 • 如下操作图1-2
数据坐标转化方法及步骤
• 2、快速建立三角剖分文件 • 3、检查三角网,对部分错误的三角网要进行 修改 • 4、追踪剖分等值线,设置异常下限,按异常 值等值线a、2a、3a、4a……
• 如图1-8
• 如图1-9
• 如图1-10
• 如图1-11
• 如图1-12
• 如图1-13
六、异常图整理
• 1、把各单元素异常套合在地质地形图上, 进行成矿远景的预测及解释 • 2、按化探规范修改各元素等值线异常颜色, 以致区分 • 3、元素异常线颜色标准:化探元素用色规 范
6_化探数据处理与异常查证方法_201411
二、多源地学信息分析与变换
5、取对数 Xi’ = Ln (Xi+C)
式中:i=1,2,…,n;为样本数; C 为常数,防止接近于0的元素含量太负; 功能:对原始观测值xij 含量极差比较大的元素(如: Au 、 Ag 、 Hg 等成矿元素)进行变换后,使其服从对数 正态分布。
二、多源地学信息分析与变换
•
R或Q -型因子(Factor)分析
利用维变换或转换方法减少有效变量的数目或找到数据 的不变式。因子分析法或主成分分析(PCA)是依据变量空间 (R模式)或样本空间(Q模式)的主因子解,进行正交或斜交 变换,通过线性组合优化,在信息量小于15%的前提下,相关 变量x1,x2,…,xm(或相关样本y1,y2,…,yn)可以用数 目较少且本身互不相关的因子计量f1,f2,…,fj(j<m或j <n)来取代,达到特征分类提取、优化组合的目的。 在R模式因子分析中,fj = βj1x1+βj2x2+ …+βjpxm 或写成 矩阵形式: F’=X’B 式中,B是回归系数矩阵,阶数为p×m。按最小二乘法求解, B满足如下正规方程组 RB = A 或 B =R-1A 因子计量(因子得分)表达式为:
2、综合异常图
①将相关元素叠臵形成多元素组合异常图,元素组合 根据点群分析、因子分析确定, ②按矿化类型元素组合编制
③多元统计综合异常图
因子计量编图:反映某一因子元素组合异常信息。
累加晕、累乘晕:按矿化类型元素组合衬值或标
准比值累加或累乘,计算异常下限,圈定综合异常。
累加晕、累乘晕的作用是强化低缓异常。
(三)特异数据处理
1、低于捡出限的数据取捡出限1/2 如:<3.0 = 1.50
2、高于捡出最高极限的数据取2—3倍值
物探、化探异常查证要求和考核标准
物探、化探异常查证要求和考核标准物探、化探异常查证属于整个地质矿产普查第一阶段(矿产发现阶段)的工作,实践证明,它是发现矿产的一条捷径。
为提高物探、化探异常查证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在总结近年来异常查证经验的基础上,特制定本《物探、化探异常查证要求和考核标准》(简称“要求和考核标准”)。
本〈要求和考核标准〉作为对〈物化探生产技术管理制度〉(1983年)的重要补充,是各地矿局(厅)、大队和分队考核验收各类异常查证工作的标准。
并可作为各类物探、化探异常查证项目费用核算的依据。
一、异常查证阶段划分:1、异常查证工作,按其查证的详细程度划分为三个阶段:踏勘检查(即三级查证)详细检查(即二级查证)工程验证(即一级查证)2、异常查证的工作的流程及在整个物探、化探工作中所处的位置及作用见框图。
图中将探、化探工作按比例尺划分为两个阶段,即1:10万或更小比例尺物探、化探工作;1:5万—1:2.5万物探、化探工作。
针对不同比例尺的物探、化探工作,其异常查证工作的流程也略有不同。
①、对于小比例尺的物探、化探工作,圈定了异常区并对异常进行筛选之后,即进入首次的异常踏勘检查工作(三级查证)。
查证结果有以下三种情况:a、发现了具有进一步工作价值的矿化、矿体。
此时可直接进入异常的二级查证阶段。
b、小比例尺工作圈出较大的异常区(带)或大型局部异常,踏勘检查后,未能找到局部异常的最佳部位,地表也未见矿化、矿体,但从异常所处的地质背景和异常特征分析,区内成矿条件有利或个别异常见有意义的矿化。
此时就需统一布置1:5万(或1:2.5万)物探、化探普查工作,以期进一步圈定、分解异常。
1:5万(或1:2.5万)圈出的局部进行筛选后,还需对所选定的异常进行踏勘检查(也就是第二次异常三级查证)。
而后再视情况进入异常二级查证阶段。
c、地表未见有意义的矿化、矿体,从异常所处的地质背景和异常特征分析,异常区成矿条件不利,或已查明异常为非地质因素引起,进一步工作已无必要。
5万化探异常查证要点
异常查证的重要意义
化探异常查证是地质找矿中的一项非常重要工作,是地质 普查找矿工作的主要起点,是找矿前期到普查工作的转折点,
是提高地质找矿效果,为地质普查找矿提供新发现矿产地的一
条快速经济、有效的捷径,是地球化学勘查展示找矿成果的重 要阶段,是将地球化学勘查成果转化为地质找矿成果的必要途
径。
【异常查证是整个物化探工作中最为扣人心弦的阶段。如果 说物化探异常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找矿信息,异常的优选和评
萨瓦亚尔顿金矿的发现(案例一)
1:20000万化探与评价 分两部分,其一为发现 矿床前的小面积工作;其二 为27km2。系统的查证工作, 均采用土壤测量。 (1)前期工作 在异常浓集中心约 1.6km2。圈出3个Au高含量 带,呈北东-南西向展布。 其中I号带控制长1500m,最 宽200m,最高含量大于 1500×10-9。经踏勘检查与 槽探揭露,发现了I号金矿 带。
1∶5万化探异常查证要点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调查院 ·杨万志
二○一三年六月 · 西宁
化探异常的特点
1、信息的直接性或直观性 化探异常提供的是矿(化)体的直接信息。有什么矿就会有什么异常,如 铜矿会出现Cu,及与之有关的一套指示元素或组分的异常 2、组合和分带 矿(化)体的地球化学异常是由一些或一系列指示元素或组分组成的,这 是由矿(化)体的化学组成决定的;这些元素或组分在空间上呈现一定的浓 度分带和组份分带,这种分带是成矿时的地质和地球化学条件决定的。 3、位置的相对性 无论是土壤测量还是水系沉积物测量所获得的异常,往往与异常源都会发 生不同程度的位移。这种位移与表生介质本身的位移程度和采样的布局有关。 特别是水系沉积物异常的位移更为明显。因此,查明异常与异常源的空间关 系,就成为异常查证中的主要任务。 4、1:5万化探圈定的异常多是局部异常 与区域化探异常相比,5万化探异常多为局部异常,面积几平方千米到十几 平方千米不等。查证时的目标区相对明确。
物化探异常的优选与查证
物化探异常的优选与查证物探异常的优选与查证一、物探的概念:物探是地球物理勘查(或地球物理勘探)的简称,是以地质学和物理学为基础的地球物理应用学科;有关地磁场、重力场、地电场、弹性波、地温场、放射性同位素等理论为其基础理论。
二、物探的分类:1)、按物理基础分类:重力勘查、磁力勘查、电勘查(传导类电勘探、感应类电勘探、电化学勘探)、地震勘查(反射法、折射法)、核地球物理勘查、地温勘查等。
2)、按观测场所分类:卫星、航空、地面、地下(测井)、海洋物探等。
3)、按应用范围分类:区域物探、深部物探、油气物探、金属物探、水文物探、工程物探、环境物探等。
4)、按场源形式分类:被动源(天然场、被动式人工场源)法、主动源法。
三、物探方法的优点:1)、不仅可以了解地表或近地表的地质现象,还可以获得深部地质信息,因而所反映地质现象的深度大,范围宽。
2)、可以获得多种地学参量和丰富的地学信息;它是深部地质调查的基本方法,也是现代矿产勘查不可缺少的手段。
3)、物探的科技含量高,而且比较容易吸收和引进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因而是一种经济而快速的地质勘查方法。
四、物探方法的缺点:1)、地球物理异常的数学解释及地质解释结果存在多解性。
2)、除磁法找磁铁矿,放射性方法找铀矿外,一般不能用矿体作为直接目标。
五、金属物探方法应用前提条件:1)、直接或间接勘查的对象与周围地质体存在某中物理性质的差异;2)、勘查对象具有一定规模和适当的浓度,即以现有的方法技术和仪器设备能观测或分辨出异常;3)、能从工作地区干扰因素(表层岩性不均匀,地形起伏,人文噪声等)引起的异常中,区分出勘查地质体异常。
六、岩矿石的物理性质岩石、矿石的物理性质包括:密度、磁性、电性、放射性、热性等等。
金属物探常用勘查方法主要是重、磁、电,所以,主要介绍前三种物理性质。
1)、密度:岩石和矿石的密度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A、岩石和矿石本身的矿物成分;B、岩石和矿石的孔隙率以及孔隙中的含水量。
[分享]1:2.5万土壤化探
1/2.5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方法测量方法, 土壤地球化学鉴于勘查区为大面积第四系覆盖,基岩露头较少。
所以在勘查区开展1/2.5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1/2.5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的目的就是为了对原区域重砂异常、水系地球化学异常进行分解厘定,以及在勘查区获得新的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缩定找矿靶区。
为进一步勘查工程的部署提供一定的依据,最终利用工程揭露寻找到第四系松散层覆盖下的矿体。
1/2.5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方法和具体工作步骤如下:1、室内样品布臵1/2.5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野外工作底图选择1/2.5万地形图。
并首先在底图上布臵采样点,勘查区如果山脊的脊线明显,则样点通常从距山脊200 m的位臵开始沿水系往下布样。
勘查区山脊线不明显,如呈丘状,则从梁上开始布臵样品。
样品的线距依据水系的发育程度而定,点距通常是80 m~100 m(但线距和点距都不能超过规范要求的网度),样品点密度一般为40至45点/km2。
样品编号,为了下一步加密取样,采用单号或双号布样法,同时将工作区按水系划分为若干个采样小区,使小区的样品数不超过三位数。
布臵样品时,主要由熟悉工作区地质条件的地质技术人员代替化探技术人员布臵,地质员依据具体地质成矿条件布臵样品。
2、野外样品采取野外样品采集主要还是由化探采样工完成,鉴于一般化探采样工人掌握的地质知识比较有限,首先要依据勘查区不同工作区的地质条件以及勘查区所要寻找的目标矿产对采样工进行岗前培训,让化探采样工掌握相关的蚀变类型等必要的基本知识和勘查区的简要地质条件。
样品的采样深度,要求采到B或C层,采样深度一般不能≤30 cm。
化探采样工具体在采集样品时,往往在观察和记录上,普遍很是单调的采样深度、样品的颜色和样号等,并机械地按照设计图上的布样点位臵采样。
针对其它很有价值的地质信息则无法观测和比较准确的记录,更不能依据野外的实际情况来修改和完善布样时由于各种因素造成的不足,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1/2.5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地球找矿成果。
化探异常评价及相关问题
量轻型山地工程。 Ⅱ级异常查证:详细检查 目的任务:进一步圈定异常,地表揭露和圈定矿(化)体、控制
其规模,基本查明其成矿地质背景,控矿地质条件,为深部工程 验证提供依据。 常选择的方法技术是面积性的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岩石测 量、岩屑测量)、物探、地质测量及系统的轻型山地工程。 Ⅰ级异常查证:深部工程验证 目的任务:对异常进行深部验证,进一步圈定矿体,确定矿床规 模,对异常进行系统全面评价。 常选择采用的方法技术有大比例尺的物探、岩石地球化学测量 (面积性的或剖面)、钻探、坑探。
最终对异常做出了肯定或否定的结论才 算完成评价。
化探异常评价及相关问题
二、化探异常评价—— 任务
异常评价任务主要有四项: 1、解释推断引起异常的原因, 2、区分矿异常与非矿异常, 3、预测异常的找矿前景 4、提出异常查证工作建议。化探异常 Nhomakorabea价及相关问题
二、化探异常评价——任务
(一)解释推断引起异常的原因 引起异常的原因大体上可分为三类: 1、由成矿地质作用或矿体引起。 2、人为原因引起的,如废矿堆、选矿厂
异常评价是对异常形成原因不断认识的 反复过程,按化探找矿的基本思路,遵 循异常评价的基本程序(下图)是减少 反复,提高评价效率的重要途径。在每 一评价步骤中均应以异常基本特征和成 矿地质背景为基础,尽可能地综合多种 找矿信息,对异常做出正确评价。
化探异常评价及相关问题
异 常 评 价 基 本 程 序 图
工业矿床 化探异常评价及相关问题
落选的 异常
搁 置
二、化探异常评价-异常查证
符合客观情况的异常查证程序是取得异常 查证成功的前提。
有效的方法技术是取得异常查证成功的基 本保证。
化探异常圈定判别查证方法
概况
? 野外调查数据(记录卡信息) 野外工作中观察到和记录的数据,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归类,使野外 现象能完整的在数据库体现出来。
? 地质数据 采样点岩石类型、矿化蚀变信息,成矿构造信息,成矿类型信息等。
? 综合数据
各种数据组合成工作数据文件,供数据处理和成图。
概况
? 基本化探参数及图解
? 单变量参数 地球化学区和子区、重要地质单元样品数(n)、算术平均值(X), 几何平均值(G),中位数(Me),众数(Mo)、均方差(S0),极差等;
? 分析质量评估
分析质量不合格,所得出的结论也是错误的,所以未做评估的数据无 可靠性可言。通过分析数据质量的评估,说明哪些元素数据满足化探 要求,哪些数据可作为参考或在哪些方面可以利用。比如报出率小于 50%显然不能满足编制地球化学图的要求,但仍可用于异常圈定。
概况
? 建立数据文件
化探数据量大、指标多,令人眼花缭乱,必须对所有取得的数据进 行认真严格整理。 ? 采样点坐标数据 主要对实际采样点位与分析测试样品号一一对应起来! ? 分析数据 对实验室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按照样品性质进行分类整理,在 Excel电子表格中很方便地筛选出来所需的样品测试数据。
异常圈定与判别
某地采用剔除法确定有异常下线
异常圈定与判别
? 当勘查区内元素频率分布出现一 个单一的背景全域和一个异常全 域交迭出现双峰,或未出现双峰, 但频率分布曲线呈正向倾斜时, 一般可以用众值(M0)代替平均 值(X);
? 对于元素分配不服从正态或对数 正态分布,而是呈双峰或多峰态, 采用多重分形方法确定异常下限。
异常圈定与判别
多重分形确定异常下限
异常圈定与判别
? 特殊情况地球化学异常下限确定 ? 地表弱矿化地区,需要降低异常下限; ? 针对相邻高含量点相伴出现(圈定低缓异常)时,可根据高含量点数降
化探异常的评价方法
次生晕的形成机理
异常元素的存 在形式主要有 以下几种:1、 物理风化形成 的碎屑,2、 化学风化成形 的各种次生矿 物,3、风化 过程中形成的 铁锰胶体对微 量元素的吸附 并以铁锰帽固 定下来 河流
广东连南必坑多金属矿区分散流工作成果 1、采样介质:水系沉积物 2、采样密度:每平方公里3-5个样 3、采样位置:1-2级水系的沟口
(1)剖面法:根据地貌条件在异常源可能存在的部位布设平 行剖面或十字剖面,沿剖面采集土壤样品、岩石样品、并 对岩石露头的矿化、蚀变进行观察取样。土壤的采样间距 可以是10米、20米。
(2)不规则网土壤测量:此方法在有色地质系统用得较多, 特点是快速、低采样密度、低成本。在水系沉积物异常的 上游区域内的山为提高样品的代表性,在每个采样点上采 三个等量子样组合成一个样,子样间距为10-15米。此方 法免去了测网布设。沟系次生晕工作方法的局限性
2、铜在土壤中的平均含量为20-25ppm,铜矿床上方的 土壤中铜的含量显著增高。
3、铜、铅、锌在内生作用过程中,都以硫化物为主要的 存在形式,这些硫化物在表生作用条件下迅速被氧化,形 成相应的硫酸盐。它们的溶解度如下:
硫酸盐
ZnSO4 CuSO4 PbSO4
溶解度(g/L) 溶解温度(°C)
1、异常的成因及分类和继承性 (1)、异常的形成 ①内生异常:通过内力地质作用与矿体同时形成的异常,
成矿溶液(矿浆)容矿空间形成矿床的同时,在高温高压 下成矿组分沿着围岩的孔隙扩㪚成形同生异常,在挥发组 分的参与下,可形成较宽的岩石地球化学异常,异常赋存 于岩石中。
②表生异常:主要由外力地质作用(物理风化作用、化学 风化作用、重力作用等)形成的异常,如次生晕、分㪚流 异常等,异常赋存于土壤或其它松散物中。
用相态分析评价化探异常
用相态分析评价化探异常化探是地质找矿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大量实践表明,化探异常的见矿率是很低的,不到化探异常的1%。
按化探元素总量圈得的异常,往往在元素强度普遍增高的区域,并无矿化富集体出现,而有些矿体所反映的化探异常,元素强度却不一定高。
每年国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化探扫面工作,发现了大量的化探异常,怎样快速经济评价这些化探异常,是当今地质找矿的重要课题。
西北有色地质研究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龚美菱提出的相态分析方法,通过查明铜铅锌异常样品中原生工业矿物相,次生矿物相和结合相的比例来判别异常是矿化异常还是非矿化异常,在其三十多年的化探异常评价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找矿效果,在西北、内蒙、西南等地区,有许多成功的实例。
解学锦院士认为此法“在国际上属于首创”。
化探研究是在地表采样进行的,在表生条件下,不同元素随区域景观条件的不同,各有其不同的迁移、沉积规律。
元素的原始赋存状态不同,其演化相变后的存在形式也必然有差别。
通过查明化探样品中元素的相态特征,结合区域景观条件,特别是地质条件,再根据在该景观条件下矿物演化的基本规律,可溯推元素的原始存在形式,从而辨别是工业矿物引起的异常,还是非矿化引起的异常。
铜、铅、锌多金属矿床在自然界多为硫化矿,即热液矿床,如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等,这些工业矿物在地表的风化条件下,仍以硫化物形式存在,则此元素的此种存在形式称为硫化物相;原来的工业矿物硫化矿物,经地表风化演化成次生氧化矿物,如孔雀石、白铅矿、菱锌矿等,则元素的此种存在形式称为氧化物相;原来的元素以类质同象或高度分散的包裹体状态赋存在脉石矿物中,如粘土类胶体矿物中的铅,橄榄石中的锌,黑云母中的铜,或元素已被铁质、锰质、硅质、碳质等胶体矿物吸附或包裹,则元素的此种赋存状态称为结合相;若原来的元素被生物捕获、吸收而固定下来,则此种状态称为生物相;若原来的元素以离子状态迁移,遇腐殖质酸盐等置换固定下来,则此种状态称为有机络合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探异常圈定、分类、评价及查证目录●1/5万地球化学普查 (1)1.异常圈定 (1)1.1异常下限的确定方法 (1)1.2异常浓度分级(带)方法 (3)2.化探异常分类 (3)2.1 找矿意义分类 (3)2.2按采样介质分类 (4)2.3按引起异常的地质因素划分 (4)2.4按异常范围与强度(浓度)划分 (4)3.化探异常优选及评价 (5)3.1化探异常的特点 (5)3.2异常优选与评价准则 (5)3.3 化探异常本身的评价参数 (6)3.4 化探异常的初步筛选 (8)3.5优选化探异常的方法技术 (9)3.6非找矿目的化探异常评价 (10)3.7异常评价和查证工作程序 (10)3.8异常评价与找矿效果 (12)4.化探异常查证 (12)4.1化探异常查证的目的 (12)4.2化探异常查证方法 (13)4.3化探异常查证须配快速分析 (13)●土壤地球化学测量 (13)1.1原始资料 (13)1.2成果报告 (14)2.资料的检查与验收 (14)3.资料整理的基本步骤和内容 (14)4.异常的解释推断 (14)附录F 土壤测量地球化学异常登记卡 (16)●1/5万地球化学普查1.异常圈定1.1异常下限的确定方法地质情况较简单,元素呈单峰分布,或者可以看出分布中有一个单一的背景全域和一个异常全域,就可以在全测区内(剔除高值点)计算出一个统一的背景平均值及异常下限,单峰分布时其计算式为:对数背景平均值:∑∑=ffXX L 对数标准离差:1)(22--=∑∑n nfX fX L L λ对数异常下限:λ2+=L L X T∑=57f ∑=9.83L fX ∑=53.1252L fX ∑=21.7039)(2L fX 对数背景平均值: g g f fXX L /lg 4719.1579.83μ===∑∑其反对数,即背景平均值 g g X /64.29μ= 对数标准离差:)/(lg 1909.0565721.703953.1251)(22g g n n fX fX L L μλ=-=--=∑∑ 对数异常下限: )/(40.71)/(lg 8537.11909.024719.12g g g g X T L L μμλ==⨯+=+=当1:5万化探普查区部署在异常区或矿区外围时,往往在频率分布中有一个单一的背景全域和一个异常全域交迭而出现双峰,或频率分布曲线呈不对称的正向偏斜,此时一般可利用众值m 。
代替平均值,采用众值左方的频率分布曲线推算右方和其对称的另一半曲线的方法求得背景值。
其计算式为: 众值:31212002)(f f f f f I X m ---+= 标准离差:21')('200--=∑n X m f δ 异常下限:T=m 0+2δ’若按对数正态分布的计算式为: 对数众值:31212002)(f f f f f I X m L L L ---+= 对数标准离差:21')(200--=∑n X m f L L λ=式中:I —组距; X 0—众值所在组起点值; X —组中值; X 1—众值所在组前一组组中值; f 1—众值所在组前一组频数; f 2—众值所在之组频数;f 3—众值所在组后一组之频数; n ’—众值m 0左方样品总数。
21)()2()(002100220002101--⨯+-⨯⨯+-+-I x m f f I x m f x m m x m f计算实例(仍以表12和表13数据为例)。
对数众值:31212002)(f f f f f I X m L L L ---+=)/(lg 381.1202212)221(19.020.1g g μ=--⨯-+= 对数标准离:1223.021)19.020.1381.121(219.020.1381.121)220.1381.1381.1()1.1381.1(222=--⨯+-⨯⨯+-+-=λ(1g μg /g ) T=1.381+2×0.1223=1.6256(1g μg /g )=42.2(μg /g )或测区是在成矿区进行若干个1:5万普查化探图幅的联测,地质情况较复杂,一般需要划分子区分别计算不同地质单元中的背景平均值和异常下限。
可以根据地质单元或地球化学单元(不同背景含量区)来划分子区,同时还要考虑地貌单元及分析偏倚综合确定。
无论用何种方法确定的异常下限值在异常圈定时仅作为参考值。
因为此值的确定是否正确还应根据它是否能客观地反映本测区内的矿产和矿化的分布特征而作适当修正。
1.2异常浓度分级(带)方法一般可按异常下限值(T )的1、2、8倍(或1、2、4倍)划分三个浓度级(带)。
2.化探异常分类2.1 找矿意义分类 按异常所处的地质环境、找矿意义和工业研究程度分四类:(1)甲类异常:矿异常,又可分为两个亚类:甲1类异常:据以发现了矿或扩大已知矿床规模者。
甲2类异常:仅反映已知矿床者。
(2)乙类异常:推断的矿异常或对解决其他地质问题有意义的异常,又可分为三个亚类:乙1类异常:反映已知矿化、矿体、矿床或对成矿有直接控制作用的地质体、地质构造,从异常特征分析还可能有新的重要发现者。
乙2类异常:反映了可能含矿、控矿或对找矿有其它指示作用的地质体、地质构造,经进一步物化探工作可能找到矿的异常。
乙3类异常:推断的矿致异常。
(3)丙类异常:性质不明异常。
当进行较充分的物化探工作仍无法判明异常性质,或物化探工作不充分难以解释推断。
(4)丁类异常:无意义异常。
有较充分资料认为目前对找矿无意义异常。
如地形、地貌或表生作用引起的干扰异常。
2.2按采样介质分类,有:岩石异常、土壤异常、水系沉积物异常、水化学异常等。
2.3按引起异常的地质因素划分:(1)矿异常,按成矿作用的范围,可分为矿带异常、矿田异常、矿床异常、矿体异常等;根据异常相对于矿体的部位可分为矿上或前缘异常、近矿异常、矿下或尾部异常、侧向异常等;根据异常的形成又可分为原生异常、次生异常和同生异常、后生异常。
(2)构造异常:如断层、褶皱、断裂带、接触带引起的异常。
(3)岩体异常:各种侵入岩、喷溢形成的岩体所引起的异常。
(4)岩性异常:如地层或某种岩相建造引起的与岩性有关的异常。
(3)深部异常:主要由地壳构造及岩石结构引起的异常2.4按异常范围与强度(浓度)划分(1)按异常范围(尺度)分为地球化学省、区域异常,不同级次的局部异常等。
(2)按相对于正常场或区域场的高低划分,如正异常、负异常,强异常、弱异常、低缓异常等。
3.化探异常优选及评价3.1化探异常(指与矿或矿化体有关的矿致异常)的特点:(1)信息的直接性或直观性:有什么矿就会有什么异常。
如铜矿会出现Cu及与之有关的一套指示元素或组分的异常;铅锌矿会出现Pb、Zn 及有关指示元素或组分的异常等。
由地化图可直观发现和研究元素异常特征,如浓集中心、浓度分带、异常规模、形态、变化趋势等。
(2)组合和分带:矿(化)体的地化异常是由一些或一系列指示元素或组分组成的,这是由矿(化)体的化学组成决定的;这些元素或组分在空间上呈现一定的浓度分带和组分分带,这种分带是成矿时的地质和地球化学条件决定的。
根据指示元素或组分的组合和含量特征,可以判断引起异常的可能矿种和矿床类型;判断矿(化)体的剥蚀程度;进一步还可研究空间上矿产的成矿系列等问题。
(3)位置的相对性:土壤或水系沉积物异常,相对异常源会发生不同程度的位移,与表生介质本身的位移和采样布局有关。
(4)表生作用带来的复杂性:不同景观条件,表生地化作用会有很大差异,制约了元素在表生环境中的分散和富集。
因此只有在同一景观内,异常才有较好的可对比性。
3.2异常优选与评价准则:(1)模式辨认:通过模式辨认,将矿致异常与岩性异常、跟表生环境有关的异常、采样分析偏倚造成的异常、污染造成的异常区分开来。
(2)异常界限的划定:比较明确地划定异常的界限,以便对异常的面积、强度等特征进行了解对比。
①地质地理情况简单、工作区面积不太大,可全区确定一个异常下限;②地质地理情况复杂、工区面积较大,需分子区分别求得异常下限;③把背景作为一个连续变化的地球化学面,分别根据每一点上的背景变化确定每个点上的异常下限,对异常进行圈定。
(3)异常评价准则:①异常面积②异常强度③异常规模④元素组合特征;⑤元素分带特征;⑥地球化学省或区域异常的存在;⑦有利的地质环境;⑧有意义的物探、重砂、遥感等异常;⑨与已知有经济价值矿床之间的相似性。
3.3 化探异常本身的评价参数(1)异常面积—≥异常下限值的面积,是评价异常的重要参数;(2)异常强度—异常面积内的各点异常值的平均值;(3)异常规模—把异常面积与异常强度综合在一起的一个参数。
①面金属量(P S ) 其计算式为:S P =( a C —b C )S式中:S P —面金属量(以km 2百分率表示);S —异常面积,km 2。
a C —异常面积内的异常平均值,μg /g ;b C —背景平均值,μg /g ;②衬值×面积(PS) 为使含量级次不同的元素异常规模可以对比,异常规模(P S )也可用异常平均值和背景值(或异常下限)之比值和面积的乘积来度量。
其计算式为:S C C P b as ⨯= 或 S TC P a s ⨯= 式中:T ——异常下限值,μg /g 。
(4)异常元素组合特征 可判断异常源—矿床(田)类型。
例如: ①铜镍硫化物型矿床(田)Cu.Ni.Co.Cr.Ag.B.Ba.Mo.I.F②斑岩型铜矿(德兴铜钼矿)Cu.Mo.Ag.Pb.Zn.Mn.③矽卡岩型铜矿As.Au.Ag.Cu.Mo.Pb.Zn④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双旗山金矿)Au.Ag.Cu.Pb.Zn.Sb.Bi.S.As⑤火山—次火山斑岩型铜金矿(紫金山矿田)Cu.Au.Ag.Mo.U.Pb.Zn(5)异常元素组分分带特征 可判断矿床(田)类型、矿床的剥蚀程度。
大矿往往和丰富的多种物质来源有关,使异常元素组合比较复杂。
但某些盲矿床造成的异常、贵金属矿床的异常的元素组分有时十分简单。
对于矿床或矿化类型可通过异常元素中具有面积或规模最大的几种元素组合来识别。
异常中面积或规模最大的元素往往是异常的主要成矿元素。
异常元素分带研究很多,例如:斑岩型铜矿水平分带(由内向外)W.Mo-Cu(Au)-Pb.Zn.Mn-Au垂直分带(由上往下)Au(As)-Pb.Zn.Mn-Cu(Au)-Mo.W (6)异常元素浓度分带是识别是否有工业矿床存在的标志之一。
工业矿床引起的异常往往有明显的浓集中心和浓度梯度变化。
反之则没有明显的浓集趋向,浓集中心不明显或呈现多处小中心。
(7)元素对比值有时可用来判别矿床或矿化类型、评价矿床剥蚀程度的。
元素对或元素组的选择应具有十分明确的目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