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简介

合集下载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马克思
摘自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
是马克思1857一1858年经济学手稿的开头部分,《导言》在马克思在世时没有发表,1902年从马克思的遗稿中发现,1903年由《新时代》杂志首次在柏林发表收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1979年重新校译,作为《经济学手稿(1 857一1858年)》的一部分收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册。

在1859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里,马克思提到这篇《导言》时写到:“我把已经起草好的一篇总的导言压下了,因为仔细想来,我觉得预先说出正要证明的结论总是有妨害的,读者如果真想跟着我走,就要下定决心,从个别上升到一般。


在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把《导言》放在《资本论》的最初草稿之前,《资本论》是《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续篇。

可见,《导言》不仅是《政治经济学批判》、而且也是《资本论》的导言。

《导言》虽属草稿,却是马克思多年从事政治经济学研究得出的重要结论。

在《导言》中,马克思比在其他任何地方都更详细更全面更集中地阐述了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而政治经济学对象和方法的变革,是政治经济学的根本革命。

所以,《导言》在理论上具有独立的意义,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珍贵文献。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在一百年前就已经为我们科学地预言了资本主义的终结。

激流按1818年5月5日,卡尔·马克思诞生了,在历经200年的历史长河中,人类为反抗剥削与压迫的斗争风起云涌,无数革命先驱为了人类的解放事业奉献了自己全部的青春与热血,共产主义学说的瑰丽花朵相继盛开在了俄国、中国等相对落后的国家里,世界各国人民为了反抗资本剥削与压迫的斗争,至今仍此起彼伏。

为了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激流网特推出系列通俗化原著导读供大家学习。

今天推出的是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导言》》。

《政治经济学批判》是马克思公开发表的第一部政治经济学著作。

写成于1857~1858年,1859年6月由柏林敦克尔出版社出版。

全书由三部分组成,即《序言》、《商品》章、《货币或简单流通》章。

此外,马克思还为这部经济学著作写了一篇“总的导言”,即《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历史背景和历史意义19世纪 40年代初,马克思开始系统地研究经济学问题,他研读了大量的经济学文献,计划写一部以新世界观为指导的政治经济学著作。

由于 1848年欧洲革命的爆发,马克思一度中断了该书写作。

几年后,他结合欧洲革命的实践经验,对作为整个政治运动基础的经济关系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

1857年,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进一步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致命弊端。

这场危机曾经预示着无产阶级新的革命运动的临近,因而推动马克思“发狂似地通宵总结我的经济学研究,为的是在洪水之前至少把一些基本问题弄清楚。

”(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9卷,第219页。

)1857年7月至 1858年5月期间,马克思写了经济学手稿,就是后来所讲的《资本论》第一手稿,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系列重要原理,提出了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的基本要点。

1858年下半年,马克思利用这部手稿的有关章节开始撰写《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并决定分册出版这一著作。

1859年6月,《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率先出版。

(整理)《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导言导读.

(整理)《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导言导读.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第一讲《〈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是马克思拟撰写的政治经济学巨著的总的导言。

马克思在《导言》中详细地阐述了关于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的思想。

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割裂生产同分配、交换、消费之间的内在联系,把资本主义生产看作永恒的“一般生产”,认为发生变化的只是分配方式,因而往往把分配关系当作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马克思批判了这种观点,从他自己创立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出发,精辟地阐明了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强调指出了生产的决定性作用及其历史阶段性,并指出研究的对象“首先是物质生产”,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上的生产,一定社会关系中的生产。

他说,现代资产阶级生产事实上是“我们研究的本题”。

马克思阐述了政治经济学的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指出它是“科学上正确的方法”,同时批评了黑格尔关于这一方法的唯心主义观点。

按照马克思对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解释,作为理论分析的出发点的具体,在研究的结果中表现为多样性的统一、许多规定的综合。

马克思理论中的科学抽象,是同作为它们的前提的具体现实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而从简单到复杂的抽象思维的进程,总的说来也是同现实的历史发展相一致的。

马克思还从社会经济基础出发,考察了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他论述了艺术作为社会意识形式所具有的特征。

他以古希腊艺术和莎士比亚的创作为例说明,艺术的发展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这是由错综复杂的情况决定的。

艺术和文学一样,它的兴盛并不是必然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完全一致的。

马克思说:“我们判断一个人不能以他对自己的看法为根据,同样,我们判断这样一个变革时代也不能以它的意识为根据;相反,这个意识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去解释。

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第三讲 政治经济学部分-《政治经学批判》导言

第三讲  政治经济学部分-《政治经学批判》导言



马克思对生产的分析: 马克思认为生产既然是人们在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中进 行的,不同的生产力水平和性质,决定着人们在生产中 结成不同的生产关系,从而形成生产的不同发展阶段。 因此,马克思说:“说到生产,总是指在一定社会发展 阶段上的生产----社会个人的生产。”这就是说政治经 济学考察的或者是人类社会发展各个阶段上的生产,或 者是某一个历史阶段上的生产,“例如,是现代化资产 阶级生产-----这种生产事实上是我们研究的本题。”前 者是广义政治经济学对象,后者是狭义政治经济学对象。 可见,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既不是生产一般或一般生产, 也不是特殊生产部门或它们的总体,而是研究一定历史 阶段上的社会生产关系,它以一定的生产力为前提,在 一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研究生产关系。



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学科并取得“政治 经济学”这一名称,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 生而形成的。意思是整个社会或国家的经济。 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经济规律的科学,这门科学是资 产阶级经济学家创造的,一开始就与资本主义社会 形态相联系,本质上是研究资本主义经济规律的科 学。 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就是商品生产,商品生产本质 上是价值的生产。在这里,不仅商品是价值物,就 是作为商品生产者的人也成为价值物。因此,研究 商品生产的价值规律就构成了政治经济学的特殊内 容。
三、《(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写作目的与意义


马克思写《导言》的目的是:一是为了揭示资本主 义经济危机的原因和实质;二是为了批判当时国民 经济学和庸俗经济学的一些错误观点,把政治经济 学的一些基本问题搞清楚。 《导言》是马克思留下的唯一的一篇系统论述政治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的文章。它对于当代解读 马克思主义文本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导言》提 出的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指一定社会性质的物 质生产,还是指生产关系呢?在生产、分配、交换 之间如何认识生产要素与分配之间的关系,仍是当 代值得研究的一些问题。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一、写作的时代背景(一)写作目的①为了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原因和实质。

②为了批判当时国民经济学和庸俗经济学一些错误观点,把“一些基本问题搞清楚”。

马克思在《导言》中批判了资产阶级经济学的错误观点,认为物质生产总是一定社会性质下的生产,生产、消费、分配、交换式物质生产的四个环节,生产时这四个环节的起点,并以生产为出发点论述了生产与消费、分配与交换的一般关系。

(二)写作意义《导言》是马克思留下的唯一的一篇系统论述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的文章。

它对于当代解读马克思主义文本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导言》提出的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指一定社会性质的物质生产,还是指生产关系呢?在生产、分配、交换之间如何认识生产要素与分配之间的关系,仍是当代值得研究的一些问题。

二、内容简介一、生产这一节的中心是批判国民经济学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看成是一种永恒的自然关系的错误观点,论述了物质生产的社会性质,主要阐明了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对象和本题。

(一)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一定社会性质的物质生产政治经济学研究物质生产,就必须研究物质生产的社会性质(生产关系),研究生产交换中的个人就不能脱离社会性质来谈个人,而斯密、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虽然也把物质生产作为研究出发点,但是他们不顾生产的社会性质,而把生产理解为单个人的孤立的个人在社会之外进行的生产。

这种“孤立的个人”是一种虚构,其旨趣无非是企图把资本主义的生产说成是自然的永恒的生产。

(二)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是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上的特殊生产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脱离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生产关系而空谈“生产一般”,其目的是要证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和谐与永存。

但是“政治经济学不是工艺学”,它不是研究一个个特殊生产部门,政治经济学要研究的在一定社会生产关系总体中活动着的物质生产,从而揭示社会经济学运动的一般规律。

(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本题是一定社会性质的生产,即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现代资产阶级生产——这种生产事实上是我们研究的本题。

第八讲《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第八讲《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第八讲《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经济学是社会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对于理解和分析社会生产、分配和交换的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在经济学的演进过程中,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的导言部分,以期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思想进行梳理和理解。

《政治经济学批判》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作的经典之作,它于1867年首次出版。

这本著作被视为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基石,深入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和运行机制,从而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导言部分,马克思提出了他的研究方法和思考方式。

首先,他强调了对社会现象进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的重要性。

马克思主张将经济问题与历史和社会发展相结合,以揭示经济规律的本质和历史演变过程。

这种方法能够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阶级矛盾和剥削问题。

其次,在导言部分中,马克思提出了物品和货币的概念,并对价值、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等基本概念进行了深入剖析。

他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商品不仅仅是使用价值,更重要的是其交换价值,即通过交换实现的价值。

通过对商品的研究,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即商品生产和货币流通的方式。

此外,导言部分还强调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必然性和科学性。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地包含着自身的矛盾和危机,必然导致无产阶级的觉醒和革命。

他坚信无产阶级通过自身斗争的力量,最终消灭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综上所述,第八讲《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部分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思想和研究方法。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出发,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结构和运行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揭示了其内在的阶级矛盾和剥削问题。

这本著作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并对后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共产主义理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字数:452)。

马克思主义词条—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马克思主义词条—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马克思主义词条——《〈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Introduction to A Contribution to the Critique of Political Economy)马克思为《政治经济学批判》撰写的“总的导言”。

写于1857年8月下旬,在马克思生前并未发表。

1903年3月,卡尔·考茨基首次把它刊登在《新时代》第21卷(1902—1903年)第Ⅰ册第23~25期。

中译文收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版第12卷、《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

1857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席卷欧洲各国和北美的世界性经济危机,马克思加快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和写作进程。

马克思利用过去15年经济学研究积累的思想材料,在1857年10月至1858年5月间,写出了总标题为《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手稿,即《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手稿)》,《导言》便是其中的一部分。

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首先明确论述了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他批判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将分配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而从孤立的个人生产出发,研究物质生产以及借研究“生产一般”把资产阶级生产说成是永恒的错误观点。

马克思指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首先应该是“物质生产”,研究“物质生产”应该将其放在具体的社会发展阶段上。

即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不是抽象的、脱离具体历史阶段的“生产一般”和“一般生产”,而是人类各个历史阶段或某一历史阶段的具体的、现实的社会生产,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统一的生产方式。

这种具体的社会生产包括生产和分配、交换、消费等四个辩证统一的环节。

这四个环节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其中生产对其他环节居于决定和支配地位,其他要素也在一定条件下决定生产。

所以,马克思指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重点是研究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其次,阐明了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科学方法。

他仔细地考察了经济学史上经济学家们建立理论体系的方法,批判地吸收了他们的积极成果,对黑格尔辩证法进行了唯物主义改造,创立了自己构建经济学体系的逻辑方法——从抽象上升到具体。

第四讲 马克思成熟期的著作

第四讲 马克思成熟期的著作

第四讲马克思成熟期的著作(Marx’s Mature Economic Writings)《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1857-1858年的经济学手稿)(A contribution to the Critique of Political Economy)具体之所以具体,因为它是许多规定的综合,因而是多样性的统一。

因此它在思维中表现为综合的过程,表现为结果,而不是表现为起点,虽然它是现实的起点,因而也是直观和表象的起点。

在第一条道路上;在第二条道路上,抽象的规定在思维形成中导致具体的再现。

《导言》是马克思经济学巨著的总的导言,阐述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的背景介绍二、《<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的基本内容:作为一片未完成的导言包括了四部分的内容:1.生产:马克思指出了政治经济学的对象是物质生产中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和它的历史性质,批判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把物质生产说成是孤立的个人的生产,把特殊的生产说成是一般的永恒不变的生产的错误观点及其产生的根源。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物质生产”,即物质资料的生产。

……任何生产都是社会生产。

2.生产与分配、交换、消费的一般关系马克思在这一部分中进一步考察了社会生产的内部结构,分析了社会生产各个方面的相互联系和相互矛盾的关系,具体研究了社会生产的现实运动及其客观规律。

马克思由此批判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认识上的一种肤浅表现,即把分配、交换、消费和生产割裂开来,并不分主次地加以并列。

马克思认为:第一,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中,生产居于支配地位。

(1)“生产直接也是消费”,它一方面表现为劳动力的消费,另一方面表现为生产资料的消费。

(2)“消费直接也是生产”,消费从两个方面生产着生产,一方面在消费中产品成为现实的产品;另一方面消费创造出新的生产需要。

就生产方面而言,它从三个方面生产着消费:一是生产出消费对象;二是生产出消费方式;三是生产出消费动力。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导读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导读

幻灯片1《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导读幻灯片2《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内容提要这篇导言详细地叙述了马克思关于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的思想,这是探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运动规律的重要前提幻灯片3一、《(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概述《<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以下简称《导言》)是马克思为出版《政治经济学批判》即《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而撰写的总导言”的草稿。

写于1857年8月底至9月中旬。

《导言》在马克思生前没有发表,直到1902年才在他的遗稿中发现。

1903年3月考茨基首次将这一手稿用德文发表于柏林《新时代》杂志。

幻灯片4《导言》论述了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指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一定社会阶段上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即生产关系。

社会生产是一个整体,它由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构成,四个环节相互联系,互相作用,其中物质生产是前提,分配、交换和消费对生产起反作用。

《导言》精辟地论述了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指出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是达到对客观事物真理性认识的科学方法。

此外,《导言》还论述了逻辑与历史的辩证关系。

《导言》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哲学的经典文献幻灯片5二、《(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写作的历史背景19世纪上半时,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阶级矛盾已经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系列急剧变化向人们提出了一些深层次的理论问题,即潜藏在这一急剧变化背后的根本力量是什么?资本主义向何处去?幻灯片6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资本论》等著作中,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发展规律和运行机制的深刻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急剧变化的根源以及资本主义的命运;马克思在创立了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完成了他的第二个伟大发现,即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从而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时代无产阶级革命和解放的根本性质和历史使命幻灯片71857年爆发了席卷欧洲大陆的世界性经济危机。

第八讲《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第八讲《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第八讲《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是卡尔·马克思著名的著作之一,该书分为三卷,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进行深入批判和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和不可持续性。

本文将对《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进行详细讨论,并介绍其中的一些重要思想和观点。

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指出了他对经济学的批判和新的研究方向。

他批判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认为它是一种剥削制度,使一小部分富有的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阶级获取巨大利益。

同时,他强调了商品交换和货币的作用,指出这是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基础。

马克思还对资本主义的危机和周期性经济波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预测资本主义必将走向灭亡。

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还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劳动价值论进行了详细解释。

他将商品的价值看作是由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组成的,而交换价值又是由劳动力量决定的。

马克思认为劳动不仅是生产出商品的基础,也是价值形成的根本原因。

他对剩余价值和剥削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分析,揭示了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获取利润的机制和过程。

此外,马克思还在导言中对货币和资本的概念进行了详细讨论。

他指出,货币不仅是一种交换媒介,也是资本的表现形式。

通过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资本家可以生产出更多的商品,并通过销售获取利润。

马克思进一步分析了资本的积累和扩张过程,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和不可持续性。

总的来说,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批判和分析,揭示了其内在的不稳定和矛盾。

他深入剖析了商品交换、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和剥削等核心概念,对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基本原理和机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这一导言为后续《政治经济学批判》的阐述和批判奠定了基础,对后来的经济学和社会科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的一部分。

1859年出版《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
册时,马克思没有利用这篇《导言》,另写了一
篇《序言》。他在《序言》中说:“我把已经
起草好的一篇总的导言压下了,因为仔细想来,
我觉得预先说出正要证明的结论总是有妨害的,
读者如果真想跟着我走,就要下定决心,从个
别上升到一般”(《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
卷,第81页)。《导言》在马克思生前未发
里·亨利·查理等人,制造种种庸俗经济理论掩盖资
本主义社会的解决矛盾,企图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说
成是自古就有的,把资本主义国家说成是超历史的。
此处,还有一些小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如蒲鲁东·皮
埃尔·约瑟夫,他们也揭露资本主义的某些矛盾,但
是主要地是企图使历史回到小商品生产时代。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深入发展,迫切需要批判各
的演说》、《雇佣劳动与资本》等著作。1848
年起,由于《新莱茵报》的出版和欧洲大陆风
起云涌的工人运动,使马克思中断了政治经济
学研究工作,1850年马克思到伦敦后才开始继
续这一研究工作。

马克思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以
英国为资本主义的典型形式,详尽地考察了资
本主义经济关系,仔细钻研了社会经济文献和
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材料,写了大量笔记和手稿。•2.现实意义 Nhomakorabea•
《导言》的写作离现在已有近
一个半世纪了,但是它仍具有重大的
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 (1)《导言》虽然是论述的政治经济学原理,但 在它论述的每一个论题中都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 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光辉,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 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经济规律的典范,也是在论述 经济规律中阐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 典范,可以说《导言》就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 概论,这对于我们今天建构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 经济哲学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第八讲《政 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第八讲《政 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第八讲《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当我们谈到《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这无疑是一座思想的宝库,它为我们揭示了经济社会运行的深层规律,也为我们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在这一导言中,马克思首先对生产这一概念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生产,并非仅仅是物质的制造过程,它更是社会关系的构建与再生产。

我们平常所理解的生产,可能只是工厂里的机器轰鸣、工人的辛勤劳作以及产品的不断产出。

然而,马克思告诉我们,生产的本质远远不止于此。

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决定了社会的结构、性质和变迁。

比如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生产方式的差异导致了社会形态的截然不同。

在原始社会,简单的采集和狩猎生产方式决定了人们的共同劳动和平均分配;而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封建制度应运而生,土地成为了主要的生产资料,地主和农民的阶级关系也随之形成。

消费,也是马克思在导言中着重探讨的一个环节。

消费并非仅仅是对生产成果的消耗,它反过来对生产有着重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当我们购买某种商品时,实际上是在向生产者传递一种需求信号,促使他们调整生产策略和方向。

比如,当智能手机的消费需求急剧增加时,生产厂家会加大投入,研发新技术,提高产量,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分配,作为连接生产和消费的中间环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决定了社会财富在不同群体之间的分配方式和比例。

一个公平合理的分配制度能够激发社会的活力和创造力,促进生产的发展和消费的升级;反之,如果分配不公,就会导致贫富差距过大,社会矛盾激化,最终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交换,在经济活动中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它使得生产出来的产品能够在不同的主体之间流通,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交换的范围和形式不断拓展和创新,从传统的商品交换到金融市场的资本交换,从国内市场的交换到国际间的贸易往来,交换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全球化和一体化。

马克思还深刻地指出,物质生产在社会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他因素,如政治、法律、文化等是无足轻重的。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简介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简介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简介(l857年),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册)写作与发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以下简称《导言》),是马克思1857一1858年所写的经济学手稿的开头部分,是他为自己计划中的政治经济学巨著写的一篇《总导言》的草稿。

这篇《导言》在马克思生前未及修改和发表,1902年从马克思的遗稿中发现,1903年首次发表在柏林的《新时代》杂志上。

中心思想《导言》是马克思多年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政治经济学所得出的重要结论。

它比其他著作更详细、全面和集中地阐述了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同时揭露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唯心主义、形而上学观点及其为资本主义辩护的阶级实质。

基本内容《导言》全篇分为四节,集中探讨了两个大问题。

(一)对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分析(一、二节)(l)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是一定生产方式下的生产关系。

《导言》在第一节开头指出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首先是物质生产”(第18页)之后,以批判资产阶级在物质生产问题上的种种错误观点为线索阐述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首先,批判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把孤立的个人生产作为出发点的错误观点.确认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一定的让会关系下的生产。

马克思说明,“被斯密和李嘉图当作出发点的单个的孤立的猎人和渔夫,属于十八世纪的缺乏想象力的虚构”,(第18页)按照这种虚构,从事生产的个人“并不是从历史中产生的,而是由自然造成的”,(第21页)他们所进行的生产也只是物的生产、或财富的生产,而不是一定社会关系下的生产。

对此,马克思在强调生产社会性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刻批判。

他指出,“在社会中进行生产的个人,——因有,这些个人的一定社会性质的生产,当然是出发点。

”(第18页)在任何时代,人们都不能脱离社会而单独进行生产。

全部人类的生产发展史,都是人们结成一定的生产关系同自然进行斗争的历史。

在最早的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生产工具极为简陋,个人离开集体无法生存口那时,进行生产的个人“表现为不独立,从属于一个较大的整体”。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解释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解释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解释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是卡尔·马克思在1857年8月至9月间为计划中的经济学著作《政治经济学批判》所写的总导言。

这一文本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原生地和系统阐述研究方法的重要场所。

在这篇导言中,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和发展历程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阐述。

根据导言的内容,我们可以把《政治经济学批判》的逻辑概括为四个方面:
1.历史对象(规定):马克思在这里讨论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社会生产方式,特别是生产关系,以及这些关系如何在不同历史时期表现出不同的形式。

2.社会对象(规定):马克思指出政治经济学不仅要研究生产关系,还要研究这些关系在社会整体中的作用和影响,包括消费、分配、交换等方面。

3.唯物主义的范畴生产与批判:在这一部分,马克思提出了他的唯物主义范畴生产与批判的方法。

他强调了从抽象到具体的认识过程,即从物质生产这个最基本的范畴出发,逐步上升到更高级的经济范畴,如分配、交换和消费。

4.大结局——始发和归根:马克思在这里提出了他的历史现象学批判和精神现象批判的叠合方法,认为只有通过这种方法,才能真正理解和批判资本主义经济体制。

总的来说,《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是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研究方法的系统阐述,他提出了从抽象到具体、历史现象学批判和精神现象批判的叠合等方法,对后来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节选)讲解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节选)讲解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节选)讲解一、历史背景马克思1843年开始研究政治经济学,到1883年马克思逝世,整整用了40年时间,耗费了他毕生的精力。

1859年写成了《政治经济学批判》,这是马克思用了15年时间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初步成果。

是马克思经济学说形成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

在这部著作里,马克思科学地阐明了他的价值理论和货币理论,为剩余介值理论奠定了基础。

马克思为什么要研究政治经济学?马克思说“我学的专业本来是法律,但我只是把它排在哲学和历史之次当作辅导学科来研究。

1842—1843年间,我作为《莱茵报》的主编,第一次遇到要对所谓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难事。

莱菌省议会关于林木盗窃和地产析分的讨论,当时的莱茵省总督冯·沙培尔先生就摩塞尔农民状况同《莱茵报》展开的官方论战,最后,关于自由贸易和保护关税辩论,是促使我去研究经济问题的最初动因。

”①(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81-82页。

)所谓林木盗窃案是指莱茵省议会于1841年5月23——7月25日,历时九周的会议对林木盗窃所作的决议。

在德国,过去自治公社的残余延续下来,森林草地为公社所有,由农民共同使用,农民有权到森林采伐树木。

19世纪初德国资本的原始积累开始了,地主强占了森林、草地和过去由农民共同使用的土地。

农民们按老习惯去森林伐木,拾枯枝烂草、采集野果等,普鲁士政府为此制定法律,一概以盗窃森林论罪,仅1836年普鲁士法庭就审理了十五万宗林木盗窃案,占全部刑事案件的四分之三。

1841年莱茵省议会就此问题展开了为时九周的辩论,认为对农民去森林采伐的惩治不够严厉,主张处以徒刑,入狱、罚款等。

马克思站在被压迫的农民一边,为农民辩护,痛斥反动统治阶级把立法作为保护其利益的工具,揭露了莱菌省议会的反动本质。

但是这件事对马克思震动很大,它使马克思深思:为什么法总是保护有产者利益而使贫苦农民吃亏?1842年马克思主编的《莱茵报》同当时的菜茵省总督冯·沙培尔先生展开了论战。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一、写作背景1、关注和应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2、总结和整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成果。

1843年,马克思开始对经济学进行研究,研读了大量的经济学文献,计划写一部以新世界观为指导的政治经济学著作,初步定名为《政治和政治经济学批判》。

1848年欧洲革命的爆发,使马克思一度中断该书写作;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把主要精力放在革命理论的研究上。

1849年8月,马克思作为政治流亡者被迫迁居伦敦后,重新开始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写下了大量的读书笔记。

1857年爆发的经济危机推动他进入直接写作阶段。

他认为,危机必然引发新的革命。

为了给即将到来的革命高潮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马克思通宵达旦地工作,整理他所积累的经济学资料,总结研究成果。

《导言》是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的开头部分,写作于1857年8月下旬,是马克思为计划中的经济学著作《政治经济学批判》而撰写的“总的导言”。

这是一篇未完成的手稿,在马克思生前没有发表。

1902年才被发现,1903年由考茨基第一次柏林的《新时代》杂志上。

1859年6月,马克思整理出版了《政治经济学批判。

第一分册》(马克思称该书为“一生中的黄金时代的研究成果”),马克思为此写了序言,通常称为《﹙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此后,马克思并没有按照原来的思路出版该书的第二、第三分册,而是将《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进行整理,于1867年出版了《资本论》第一卷。

《资本论》与《政治经济学批判。

第一分册》有些内容是相关的,甚至是重叠的。

所以在《资本论》扉页上通常著有“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字样。

《政治经济学批判。

第一分册》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巨著的初篇,《资本论》是其续篇,二者丰富、发展和完善了马克思的学说。

二、主要内容在《导言》中,马克思以唯物史观为依据,通过批判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的各种谬论和错误观点,精辟地阐述了关于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以及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之间关系的一系列基本原理,第一次把政治经济学建立在真正科学的基础上,从而实现了政治经济学对象和方法的伟大变革。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最新课件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最新课件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二、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一般关系 中心是考察了社会生产的内部结构,分析
了社会生产各个方面的相互关系,个体地
研究了生产的现实运动及其规律。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Shandong University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1、资产阶级经济学在生产、分配、交换和 消费关系问题上的错误观点
的错误观点。
• 批判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把生产的物质形式看 作政治经济学的对象。 • 批判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割裂生产、分配、交 换消费四个环节的错误观点。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Shandong University
教学难点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生产和消费的 辩证关系
生产决定分配handong University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Shandong University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马克思批判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把生产
和消费完全等同起来的错误观点,阐明了
生产和消费之间的对立,以及生产决定消 费的原理 。
生产与消费关系理论及现实意义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Shandong University
和现实意义?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Shandong University
• 四、生产。 • 生产资料和生产关系 • 生产关系和交往关系 • 国家形式和意识形式同
生产关系个交往关系的关系
• 法的关系 • 家庭关系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Shandong University
思考题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1、《导言》是怎样论述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 辩证关系原理的?掌握这一原理有何现实意义? 2、《导言》是怎样论述政治经济学研究方法的? 3、《导言》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有何理论价值

第五讲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第五讲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事和卢梭提出的社会契约论一样。鲁滨逊的故事 决不是像文化史家想象的那样,仅仅表示对过度 文明的反动和要回到被误解了的自然生活中去, 而是资本家反对封建制度的束缚,要求独立自由 地发展资本主义的反映。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也不是以自然主义为基础的,而是为资本主义发 展制造舆论的。斯密、李嘉图、笛福、卢梭等人, 本来是反应资本家的客观要求的,却以孤立的单 个人在社会之外或处于自然状态而表现出来,所 以“这是假象”,“是错觉”。
1902年在马克思的遗稿中发现,1903年第一 次在柏林由《新时代》杂志用德文发表。1922 年彼得格勒出版的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 一书第一次用俄文刊载这一著作。编入中文版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后又作为《政 治经济学批判》全书的部分编入《马克思恩格 斯全集》第46卷上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2卷。
其三,在社会之外进行生产的孤立的个人 是根本不存在的。在原始社会,进行生产的个 人,最初是在氏族中结成社会关系而存在的, 后来是在家庭中,在氏族间的冲突和融合而产 生的部落或部落联盟中结成社会关系而存在的, 根本不可能独立。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单 个的人“成为一定的狭隘人群的附属物’’ (107.1),即是奴隶主阶级或地主阶级的附属 物,也没有孤立的个人可言。
《导言》一开头就指出:“摆在面前的对象,首先是物质生 产。”“在社会中进行生产的个人,——因而,这些个人的一定 社会性质的生产,当然是出发点。”(106)这就是说,政治经济 学的对象、出发点,首先是物质生产。因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 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而物质资料的生产总是在社会中进行 的,任何进行生产的个人总是处在一定社会之中,同其他个人彼 此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生产关系,才能进行生产。个人离开了 社会,离开了一定性质的生产关系,就无法生产,从而也就无法 作为人而生存下去。所谓“这些个人的一定社会性质的生产”, 也就是人们在一定社会生产关系中进行的物质资料的生产。可见, 政治经济学研究物质生产,就必须研究物质资料生产的社会性质, 即必须研究一定的生产关系。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写作背景和历史意义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写作背景和历史意义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写作背景和历史意义《〈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写作背景和历史意义《〈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以下简称《导言》)是马克思《经济学手稿(1857—1858年)》的开头部分,写作于1857年8月下旬,是马克思为撰写《政治经济学批判》而写的总的导言,1903年3月第一次发表于德国《新时代》杂志。

一、写作背景19世纪40年代初,马克思开始系统地研究经济学问题,他研读了大量的经济学文献,计划写一部以新世界观为指导的政治经济学著作,并将此著作初步定名为《政治和政治经济学批判》。

由于1848年欧洲革命的爆发,马克思一度中断了该书写作。

几年后,他结合欧洲革命的实践经验,对作为整个政治运动基础的经济关系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

1857年,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进一步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致命弊端。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什么?资产阶级社会将会向哪里去?无产阶级解放的出路在哪里?马克思认为,这一切答案都深植于现实生活的土壤中,深植于经济生活的现实中。

1857年7月至1858年5月期间,马克思写了经济学手稿,就是后来所讲的《资本论》第一手稿,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系列重要原理,提出了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的基本要点。

1858年下半年,马克思利用这部手稿的有关章节开始撰写《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并决定分册出版这一著作。

1859年6月,《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率先出版。

马克思曾经说这部著作是他“一生中的黄金时代的研究成果”。

在《导言》中,马克思阐述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并用唯物辩证法深入分析了生产、分配、消费、交换等社会再生产四环节之间的关系,论证了建立政治经济学体系的科学方法。

二、历史意义《导言》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揭示了人类社会生产过程的客观规律,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我们今天的理论和实践也具有重要意义。

生产的首要性和生产的决定作用,是《导言》的一个基本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简介(l857年),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册)写作与发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以下简称《导言》),是马克思1857一1858年所写的经济学手稿的开头部分,是他为自己计划中的政治经济学巨著写的一篇《总导言》的草稿。

这篇《导言》在马克思生前未及修改和发表,1902年从马克思的遗稿中发现,1903年首次发表在柏林的《新时代》杂志上。

中心思想《导言》是马克思多年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政治经济学所得出的重要结论。

它比其他著作更详细、全面和集中地阐述了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同时揭露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唯心主义、形而上学观点及其为资本主义辩护的阶级实质。

基本内容《导言》全篇分为四节,集中探讨了两个大问题。

(一)对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分析(一、二节)(l)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是一定生产方式下的生产关系。

《导言》在第一节开头指出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首先是物质生产”(第18页)之后,以批判资产阶级在物质生产问题上的种种错误观点为线索阐述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首先,批判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把孤立的个人生产作为出发点的错误观点.确认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一定的让会关系下的生产。

马克思说明,“被斯密和李嘉图当作出发点的单个的孤立的猎人和渔夫,属于十八世纪的缺乏想象力的虚构”,(第18页)按照这种虚构,从事生产的个人“并不是从历史中产生的,而是由自然造成的”,(第21页)他们所进行的生产也只是物的生产、或财富的生产,而不是一定社会关系下的生产。

对此,马克思在强调生产社会性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刻批判。

他指出,“在社会中进行生产的个人,——因有,这些个人的一定社会性质的生产,当然是出发点。

”(第18页)在任何时代,人们都不能脱离社会而单独进行生产。

全部人类的生产发展史,都是人们结成一定的生产关系同自然进行斗争的历史。

在最早的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生产工具极为简陋,个人离开集体无法生存口那时,进行生产的个人“表现为不独立,从属于一个较大的整体”。

(第21页)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生产占统治地位,由于生产力有了巨大发展,呈现高度社会化,生产者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因此,“孤立的一个人在社会之外进行生产——这是罕见的事,……就象许多个人不在一起生活和彼此交谈而竟有语言发展一样,是不可思议的。

”(第21页)《导言》还剖析了孤立的个人的观点的历史社会根源。

说明这种观点流行于18世纪和19世纪初的资产阶级思想界,不仅反映在当时的经济学著作中,而且反映在哲学、文学、历史学和政治学等著作里。

它体现了当时的思想家反对封建势力,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因而是可以理解的。

但在资产阶级已经巩固地确立了统治地位,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已日益尖锐化的情况下,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巴师夏、凯里,小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蒲鲁东等人却又郑重其事地将其引进经济学著作中,重弹这种陈词滥调,只能起到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和模糊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的反动作用。

对这种“更加枯燥乏味”(第22页)的观点,必须于以揭示和批判。

其次,批判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生产一般观点,确认资本主义生产是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上的生产。

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把生产的物质形式即一般财富作为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因而视生产的一般要素仅为劳动过程的自然要索,忽视了一般要素结合的社会形式.他们的经济著作只谈生产的一般性,却抽掉了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生产的历史性、特殊性。

对此,马克思运用共性和个性关系的理论进行了批判。

说明,各个时代的生产确有某些共同标志。

没有生产的共同的一般要素,任何生产都无从设想。

但是,一般总是寓于个别之中,离开具体的特殊的生产方式,抽象的生产也是不存在的。

决不能“因为有了统一……而忘记本质的差别。

”(第22页)马克思还特别强调了社会生产的历史性,指出:“说到生产,总是指在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上的生产”,“例如,是现代资产阶级生产―这种生产事实上是我们研究的本题。

”〔第22页)而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却用生产一般掩盖了形成资本的特殊历史条件或关系.从而抹煞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同其他生产方式的本质差别。

而“忘记这种差别”,正是“那些证明现存社会关系永存与和谐的现代经济学家的全部智慧”。

(同上)忘记这种差别,离开特定的生产条件来抽象谈论生产一般,就“不可能理解任何一个现实的历史的生产阶段。

”(第25页)(2)政治经济学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相互制约中研究生产关系。

《导言》在第二节中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批判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割裂四个环节的错误观点,系统地论证了社会再生产四个环节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确定了生产在社会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的原理,进一步阐明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马克思首先批判地考察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对这个问题的一般看法:即把政治经济学的内容不分主次地并列为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几个项月,以表面现象阐述四者之间联系,由此形成生产是一般.分配和交换是特殊.消费是个别的三段论法。

他指出,这种分析虽然指出了四要素的联系,“然而是一种肤浅的联系”(第26页),因为它没有反映出生产决定分配、交换、消费以及后者反作用于生产这个最本质的联系。

其日的是把资本主义生产说成“生产一般”,将其永恒化。

接着,马克思详尽阐述了生产与消费、分配、交换的辩证统」关系。

关于生产和消费,马克思论述了二者的同一性和矛盾性。

对同一性的分析,体现为三个层次:首先,生产就是梢费;消费就是生产。

一方面,物质资料的生产同时是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消费,因此,“生产行为本身就它的一切要素来说也是消费行为。

”(第27页)另一方面,生活资料的个人消费,同时又是劳动力的再生产。

它使人的体力脑力得到保持和恢复,再生产出劳动力本身。

其次,生产媒介着消费;消费媒介着生产。

二者互相依存、互为前提。

生产为消费创造出消费的材料,没有生产,消费就没有对象。

同时,消费不仅使生产得以最后完成,还使人们不断提出新的、更多的需要,提供生产不断发展的动力和目的。

再次,生产和消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即消费使产品成为现实的产品,使生产者成为现实的生产者,从这个意义上说,转化为生产。

生产规定了消费方式,并把消费的动力和能力当作需要生产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说,转化为消费。

就矛盾性方面说,生产和消费“它们总是表现为一个过程的两个要素,在这个过程中,生产是实际的起点,因而也是起支配作用的要素。

”(第31页)消费只是作为观念上的生产对象被包含在生产当中,而不是实际的生产。

以此为基础,马克思进一步把生产和消费放在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中考察,批判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把生产和消费的同一性绝对化,否认它们之间存在矛盾,并进而抹煞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和消费的矛盾的错误观点。

关于生产和分配,马克思主要阐明了生产决定分配的原理。

首先,生产的结构决定分配的结构。

因为就分配的对象说,“能分配的只是生产的成果.就形式说,参与生产的一定形式决定分配的特定形式,决定参与分配的形式。

”〔第33页〕其次,生产条件的分配决定消费品的分配,因为,在分配是产品的分配之前,首先是生产工具的分配。

它属于生产资料归谁所有的问题,它决定着产品分配的性质。

马克思还批知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割裂和歪曲生产与分配相互关系的错误观点,指出.”那些把生产当作永恒真理来论述而把历史限制在分配范围之内的经济学家是多么荒诞无稽。

”(第34页)关于生产和交换,马克思突出说明了生产决定交换的原理。

交换是生产的要素。

它“或者是直接包含在生产之中,或者是由生产决定”(第36页)生产是第一性的,决定交换产生的原因,交换的性质、探度、广度和方式。

最后,马克思对生产、消费、分配、交换的关系做了总结。

指出,“它们构成一个总体的各个环节、一个统一体内部的差别。

”(第36页)其中生产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一定的生产决定一定的消费、分配、交换和这些不同要素相互间的一定关系。

”(第37页)同时,分配、交换、消费又会反作用于生产,“例如,当市场扩大,即交换范围扩大时,生产的规模也就增大,生产也就分得更细。

”总之,“不同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每一个有机整体都是这样。

”(同上)政治经济学正是在四要素的相互作用中研究生产关系。

(二)对政治经济学的方法的阐述《导言》的三、四节,探讨了政治经济学的方法,第三节在评述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和黑格尔的方法论时,着重阐述了政治经济学的叙述方法,即建立政治经济学体系的方法。

(l)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逻辑方法是建立政治经济学体系的科学方法,《导言》首先提出了政治经济学史上建立政治经济学体系的两种方法。

第一种是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产生时期一些经济学家采用的由具体到抽象的叙述方法,即从人口、民族、国家等生动的整体出发开展研究,最后抽象出一些最一般的关系,如分工、货币、价值等等,但到此就止步了。

第二种是18世纪以后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人物使用的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即以从生动的整体中抽象出劳动、分工、价值、交换价值、货币等简单、抽象的范畴上升到国家、国际交换、世界市场等具体范畴的过程。

马克思说明,对于建立政治经济学体系来说,第一种方法是错误的,它缺少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无法获得对具体整体的深刻认识,它不知道人口的阶级构成,没能分析交换、分工、价格以及雇佣劳动与资本等,因而最终不能了解作为出发点的人口。

而第二种方法,以从具体上升到抽象为前提.由最简单的规定逐步上升到人口这种分析,使人口“已不是一个浑沌的关于整体的表象,而是一个具有许多规定和关系的丰富的总体了。

”(第38页)它是确立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正确方法。

(2)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同黑格尔的唯心主义逻辑方屠有原则区别。

《导言》把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同黑格尔的完全抽象的纯思辨的方法做了严格区分,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方法论。

马克思指出,本来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是思维对客观具体的反映和推理过程。

可是,黑格尔却把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看成具体本身的产生过程,“把实在理解为自我综合、自我深化和自我运动的思维的结果,”(第38页)把整个世界看成是从他那个抽象的“绝对精神”上升而来的。

在他那里,经济范畴不是经济关系在理论上的抽象,经济关系反成了经济范畴运动的外化。

因此,黑格尔认为现实社会不是客观上商品交换关系发展的结果,而是人们头脑中固有的范畴、概念发展的表现和结果.在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错误之后,马克思指出了科学的理论方法的唯物主义特性,即简单的抽象的规定,都来源于实在.而“实在主体仍然是在头脑之外保待着它的独立性;只要这个头脑还仅仅是思辨地、理论地活动着。

因此.就是在理论方法上,主体,即社会,也必须始终作为前提浮现在表象面前。

”(第39页)(3)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同现实历史发展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