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20《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优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第20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0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欢 迎 解 放 军
探究交流 为什么选择这八个历史事件作为浮雕内容?
从碑文内容来看,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的是在 中国三个时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民主 主义革命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中,为了反对 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 历次战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而这八个历史事 件分别是这三个时期最具代表的历史事件。
合作交流 文中哪些词语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和严密?
1、这是中国自古以来最大的一座纪念碑。
“中国”表示范围,“自古以来”表示时间限制,“最大”表示程度,这三个表修饰、 限制的词语,准确地说明了这座纪念碑的特点及对我国的重大意义。
2、这是毛主席亲自起草,周总理亲笔书写的碑文。
“亲自‘’和"亲笔“说明毛主席和周总理对纪念碑的重视,表明建碑的意义重大。
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 运用多种说明方法,使表达更确切。 准确严谨的语言 : 修饰、限制的词语,具体的数字,准确地说明 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特点、地位。
本文的魅力在于通过“我”的行踪,渗入个人体验,使人身临其境。文 章找准了切入点,不仅是一篇详略得当的说明文,也是崇敬英雄的经典篇 章,演奏着敬仰先烈、介绍说明对象与缅怀历史这三者交织而成的交响乐 曲。
序。
2.理清局部的说明顺序
介绍纪念碑结构的顺序? 介绍碑身的顺序? 介绍十幅浮雕的顺序?
作者的活动顺序:由远到近的空间顺序
介绍纪念碑结构的顺序:由上到下的空间顺序 介绍碑身的顺序:由正面到背面的空间顺序 介绍十幅浮雕的顺序:东南西北的空间顺序、从近代 到现代的时间顺序、逻辑顺序
理清顺序
阅读第2-5段,找出体现 作者行踪的词语。
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象具体地说明纪念碑的巍峨、雄伟。
2、它从地面到碑顶高达37.94米,有10层楼那么高,比纪念碑对面 的天安门广场还高4.24米。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教学课件《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教学课件《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
本文通过对纪念碑的介绍,热情歌颂了革命先烈 的丰功伟绩和不屈不挠、前赴后继的革命精神,表达 了人民群众对他们无限崇敬和深切怀念的思想感情。
朗读第四段的碑文,思考:
人民英雄纪念碑要纪念 的英雄究竟是哪些人?
烈士们已经远离我们而 去了,作为新时期的青年, 我们能做些什么?
思维拓展
如果要在纪念碑上补充建国以来的人民 英雄,你认为应该增加哪些?
请你当导游!
用简短的语言描述一下我们的校园!
1851年 金田起义
人民英雄纪念碑 (南)
1911年 武昌起义
1919年 五四爱国运动
1925年 五卅运动
方位 东

西

顺序 1 2
事件 销毁鸦片烟 金田起义
时间 1839 1851
3
武昌起义
4
五四运动
1911 1919
5
五卅运动
6
八一南昌起义
1925 1927
7 抗日敌后游击战 8 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 9 (左)渡江前夕 10 (右)慰劳解放军
2. 从近代再到现代的 时间顺序
为什么写浮雕时,不像写碑身那样从正面(北面)
写起,却从东面写起呢?
按东、南、西、北的顺序写是根据中国近代革命重大历史事 件的时间顺序展开的,正面(北面)的三幅浮雕描写的是解放战 争中渡江战役的情景,解放战争的胜利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 命的胜利,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屈辱和分裂的历史从此结束,人 民企盼已久的独立、统一的新中国即将诞生。从中国近代屈辱史 的开端——鸦片战争起,按时间顺序介绍中国近代革命历程更能 体现中国革命的艰难与人民英雄的伟大,因而作者从东面起顺次 介绍浮雕。
1949年,毛主席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典礼上致辞。

第20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0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一层(2、3):描绘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雄姿, 说明兴建过程及重大意义。
第二层(4—6):介绍纪念碑的题字、碑文、 碑身造型和装饰花纹,以及碑座四周的浮雕。
第三层(7—10):具体介绍十幅浮雕的内容。
第三部分(11):抒写瞻仰纪念碑后 的深切感受。
2. 齐读开头和结尾两段文字,说说作者瞻 仰前的心情和瞻仰后的感受。
西面 7 抗日战争时期 抗日敌后游击战
打击日本侵略者
8
热烈支援前线
北面 9 解放战争时期
胜利渡长江, 解放全中国
解放全中国
欢迎、慰劳解放军
2. 作者介绍十幅浮雕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请举例说明。
有的直接从画面开始,如介绍“销毁鸦片烟” 浮雕;
东长安街、天安门、天安门广场、 人民英雄纪念碑。
2. 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人民英雄纪念 碑的?
3. 请同学们标示出作者步入天安门广场后的 行走路线。
进入广场 越过广场—踏着石道走到人民 英雄纪念碑台阶前
踏上台阶 到了第二层平台
请同学们按照行走路线把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位 置、兴建经过及整体形象介绍给读者。 天安门
瞻仰后的感受:再一次默默致敬。
小结:本文开头一段介绍了人民英雄 纪念碑巍峨、雄伟、庄严的总体特点。最 后一段照应开头,再次揭示人民英雄纪念 碑的内涵。
理清顺序
请同学们再次阅读课文,同时勾画出文 中表示地点变换和时间变换的词句。
把握总体的说明顺序
1. 作者是边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边介绍的, 请同学们根据勾画的相关词句,理清作 者到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路线。
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 圈点勾画出文 中的关键语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 根据文章标题,我们可以知道这篇文章 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八年级-统编版-语文-上册-20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第1课时)

八年级-统编版-语文-上册-20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第1课时)
第三部分(第11段):抒写瞻仰后的深切感受。
文本研读 1.阅读第1段,找出描写作者瞻仰纪念碑心情
和可以概括纪念碑总体特征的词句。
作者瞻仰纪念碑心情: 万分崇敬。 纪念碑总体特征: 巍峨、雄伟段,完成下面的问题。 (1)找出体现作者行踪的词语,并说说这部分 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瞻 仰 首 都 人 民 英 雄 纪 念 碑 第1课时
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形态优美的 中国石拱桥,感受了诗情画意的苏州园林。今天, 我们一起走近人民英雄纪念碑,去瞻仰这座巍峨、 雄伟、庄严的建筑,去缅怀伟大的人民英雄。
知人论世
作者简介 周定舫(1931—1993),浙江定海人,记者。1953 年8月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后来分配到新华社北 京分社担任记者。主要从事首都城市建设、工农业、文 教、政治等方面的采访,担负过首都十大建筑、毛主席 纪念堂等重大报道任务,先后发表几千篇不同体裁的新 闻作品。
——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
表明作者要歌 颂的对象,揭 示全文主旨。
副标题写出了本文的说明对 象,“瞻仰”表现出对革命 先烈的万分崇敬之情。
整体感知
2.朗读课文,划分结构层次,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第1段):突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总体特 征,表达作者的崇敬之情。
第二部分(第2~10段):带领读者瞻仰纪念碑,围 绕其总体特征展开具体说明。
先四周后中间:碑身四周——碑身——碑心石。 从正面到背面:题字——碑文。
文本研读
(3)这一部分写了纪念碑的哪些内容?
位置——天安门广场南部。 题词——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兴建过程——1949年9月30日决议兴建、举行奠基礼,1952年
8月1日动工。 规模——中国自古以来最大的一座纪念碑,从地面到碑顶高

第20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课件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0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课件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描写“十幅浮雕”这一部分说明顺序:
1.虎门销烟1839年1851年 2.金田起义 3.武昌起义 1911年 4.五四爱国运动 1919年 5.五卅运动1925年 6.南昌起义 1927年 7.抗日战争时期 8.热烈支援前线 9.胜利渡长江 1949年解放战争时期 10.欢迎解放军
1、从东到南到西再到北的空间顺序 2、从近代再到现代的时间顺序
由实到虚,先说明 浮雕画面的内容, 再点名画面的意义。
由虚到实,先写 太平天国的历史 意义,再具体描 述画面。
人民英雄纪念碑 (南)
武昌起义 1911年 五四爱国运动 1919年
先介绍庄重画面,再总结 辛亥革命的意义。
由虚到实,先写太平 天国的历史意义,再 具体描述画面。
五卅运动 1925年
先简介这-运动的经过, 再提示它的意义,最 后介绍画面情景。
品读第二部分 阅读2-3段,写出作者的活动路线,并试着画出简易的示意图。
未进入广场
天安门






堂 西 纪念碑
超出广场 踏上石道
东长安街

纪念碑台阶前 政 协 礼 堂
东 第二层平台
到了平台
走到碑前 踏上台阶
南 这部分是按照由远到近空间顺序介绍纪念碑
第3段主要介绍了哪些内容? 建碑的时间(决议兴建的时间和动工兴建的时间) 建碑的特殊材料(坚硬的花岗岩和洁白的汉白玉) 建碑的重大意义
人民英雄纪念碑 (西)
先介绍画面,再指出 其意义。
南昌起义 1927年 抗日战争时期
先总后分地描述了画 面上的人物及其行动, 以此显示人民战争的 特点。
人民英雄纪念碑 (北)
胜利渡长江 1949年解放战争时期

第20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0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ù liú màn wǔ
瞻仰: 怀着恭敬的心情仰望。 橘黄: 比黄色略深像橘子皮的颜色。 上溯: 从现在往以前推。 销毁:烧毁,毁掉。 挑衅: 借端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 旌旗: 各种旗子。 峻峭: 形容山高而陡。 天堑: 天然形成的隔断交通的大沟,多指长
江,形容它的险要。
永垂不朽: (姓名、事迹、精神等)永远流传, 不磨灭。
周定舫fǎng 周定舫fǎng
学习目标
作者介绍
周定舫(1931—1993), 浙江定海人,记者。他独自 采写的或与人合写的《建设 中的北京》《北京城里里外 外》 《北京公用事业的服务 员们》《当你们熟睡的时候》 等作品,分别被收入《北京 在前进》《人民的好总理》 等书中。
读读写写
zhān

xìn
以来”,“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这三个
历史解年放代战,争在中国五近四代运史动上发生鸦的片重战大争历史事件是




三对段各碑个文阶分段开革写命,先由烈近的溯崇远敬,和层怀次念清之晰情。表达。人民
碑文
三年以来: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中1946 年至1949年最后三年的解放战争时期。
三十年以来:从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中 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整个历史时期。
读第4段完成下列各题:
1.这段文字使用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和 作比较 文中 第一句的表达方法是 记叙 。
2. “这是毛主席亲自起草、周总理亲笔书写的碑
文。”这一句中的“亲自”、“亲笔”不能删去是 因为这能说明毛主席、周总理对此事态度非常慎重。,
显示建碑意义的重大。
3.碑文中标出三个年代:“三年以来”,“三十年
台阶
四周:双层汉白玉栏杆

第20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0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整体感知
7、建碑的特殊材料有何象征意义? 花岗石的特征是坚强,汉白玉的特征是洁白。用这两种材料象征先 烈们的丰功伟绩,标志着全国人民对先烈的怀念。
8、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浮雕的?有何作用?
交代了浮雕的位置、高度、长度、质量、画面,为下文详 细描绘作了准备。
整体感知
9、如何理解碑身东西两侧上部的“装饰花纹”和小碑座“大花圈”由牡丹花 、荷花、菊花等组成的象征意义?
空间顺序 由上而下:台阶——平台(碑身四周双层汉白玉栏杆)——碑身 (正面题字、背面碑文)——碑身东西两侧上部——碑顶。 先四周后中间:碑身四周——碑身——碑心石。 由正面到背面:题词——碑文
整体感知
6、作者按照由下而上的空间顺序,为什么不按“台阶——大碑座— —小碑座——碑身”的顺序介绍,而是先介绍“碑身”,而后才介绍“ 小碑座大碑座”呢?
由此可以知道,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的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 主主义革命、特别是三年解放战争时期,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 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
整体感知
5、当作者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站立在这座巍峨、雄伟、庄严的纪 念碑前时,他又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说明纪念碑的结构、题词和 造型的?
整体感知
10、 对照碑文中的时间,给10幅浮雕分类
第一类: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东之北 1 1839年 销毁鸦片烟 表现中国人民反帝的坚强决心 东之南 2 1851年 金田起义 动摇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南之东 3 1911年 武昌起义 结束了封建帝制 第二类: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南之中 4 1919年 五四运动 中国民主革命的转折点 南之西 5 1925年 五卅运动 促使大革命风暴爆发 西之南 6 1927年 八一南昌起义 打响了武装斗争第一枪 西之北 7 抗日战争 敌后游击战 打击日本侵略者 第三类: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的解放战争时期 北之中 8 1949年 胜利渡长江 解放全中国

第20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课件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内嵌视频)

第20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课件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内嵌视频)
运用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通过列举准确的数字、把 纪念碑和天安门广场作比较,准确、具体地说明了纪念碑的 巍峨、雄伟、庄重的特点,让读者留下具体清楚的印象。
3、据地质学家化验证明,这些浮雕至少能耐8001000年之久。 运用列数字、引资料的说明方法。通过列举准确的数 字,引用地质学家的证明,准确、具体地说明了浮雕 耐久性的特点,让读者留下具体清楚的印象。
说明方法
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请做简单赏析。
1、纪念碑像顶天立地的伟人一样耸立在天安门广场南 部。
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人民英雄纪念碑比作顶天立地的 伟人,形象生动地说明了说明了纪念碑巍峨、雄伟的特点。 使说明的内容更形象生动,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
2、从地面到碑顶高达37.94米,有10层楼那么高,比 纪念碑对面的天安门广场还高4.24米。
写作背景
新中国开国大典前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 定,为了纪念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在北 京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人民英雄纪念碑于1958年4月22日建成,期间经历5年8个月。本 文发表于纪念碑落成第二天,纪念碑落成揭幕前夕,怀着崇敬的心 情,瞻仰了纪念碑,写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向全国人民 及时地介绍了这座表达亿万人民缅怀革命先烈之情的建筑。
说明语言
请判断下列语句哪些词语体现了说明 语言的准确和周密?
1、这是中国自古以来最大的一座纪念碑。
“自古以来”表示时间限制,“最大”表示程度,说 明了这座纪念碑的特点及对我国的重大意义。体现了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
2、据地质专家化验证明,这些浮雕至少能耐久800 年到1000年之久。
“至少’表程度,说明保存的时间可能更久,有可能不 止800年—1000年。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周密 性。

第20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精品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0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精品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阅读迁移【核心素养·文化自信】 岁月无声,唯石能言 黄克忠
20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
念碑
作者作品 走近作者 周定舫(1931—1993),浙江定海人,记者。 写作背景 新中国成立前夕,在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代 表们一致决定修建一座纪念碑来悼念那些死难的英雄们。这座雄伟的 建筑于1952年8月正式动工,经过五年的修建,于1958年4月22日建成 。作者周定舫在纪念碑落成揭幕前,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了纪念碑 ,写下《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向全国人民及时介绍了这座表达 亿万人民缅怀革命先烈之情的雄伟建筑。
【解析】A.丰功伟绩;B.峻峭;C.耀眼。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D ) 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______永世长存。在历史的天空中,当年 的烽火连天、金戈铁马已经远去,但______是在世的老兵还是血染 沙场的每一位英烈,都值得我们永远______。不管时代如何变迁, 英雄人物始终是______历史的精神坐标。 A.功劳 无论 铭刻 标注 B.功勋 即使 铭记 标榜 C.功劳 即使 铭刻 标榜 D.功勋 无论 铭记 标注
①我们要树立远大目标,刻苦学习,为报效祖国打好扎实的基础
②想今朝,我们应如何珍惜幸福生活,继承和发扬英雄们的奋斗精神
③然后在实践中历练,面对各种艰难险阻,挺身而出,攻坚克难
④忆往昔,先辈们披荆斩棘,浴血奋斗,换来今天的和平岁月
A.①④③②
B.④③①② C.④②①③
D.①②④③
综合运用
6.【核心素养·语言运用】班级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语文综合性学 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为营造气氛,请你为此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C.天堑(qiàn)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学课件(统编版)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学课件(统编版)

活动一:找一找,理一理(理清说明对象、说明顺 序,结构) 活动二:画一画,讲一讲(抓住说明特征)
1.概括本文的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说明对象:人民英雄纪念碑 特征:巍峨、雄伟、庄严
2.阅读开头和结尾两段文字,说说作者瞻仰前的心情和 瞻仰后的感受。
瞻仰前的心情──万分崇敬 瞻仰后的感受──再一次默默致敬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
“无声的回答”
邓稼先因长期遭受核辐射影响罹患直肠癌,1986年,在生命快到尽头的时候, 他坚持要去看看人民英雄纪念碑。在纪念碑下,他问警卫员,“几十年后,还有 人会记得我吗?”警卫员泣不成声。纪念碑的碑身文字无声回答了邓老的问题: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为什么邓稼先在垂危之际,坚持要去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
3、据地质专家化验证明,这些浮雕至少能耐久800年到1000年之久。 “至少’强调了最低限度,说明保存的时间可能更久,暗含人民英 雄永垂不朽之意。
4、"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了,我怀着万分敬仰的心情,瞻了 这座巍峨、雄伟、庄严的纪念碑。"落成"换成"建成""造好 "行不行,为什么?“瞻仰"换成"参观"行不行,为什么?
拓展探究
➢ 烈士们已经远离我们而去了,作为新时 期的青年,我们能做些什么?
➢ 挑一个你喜欢的建筑物,写一段导游词。
(1段) 点题总领正文 总 (2—10段) 详写碑身浮雕 分
(11段) 抒写瞻仰感受 总
➢ 阅读第2、3、4、5段,找出体现作者行踪 的词语。画出作者的行踪图,找说明顺序。
➢ 阅读第6—10段分组讨论作者介绍了哪些浮 雕,这些浮雕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的?画一 画。为什么选择些历史事件作为浮雕内容?

第20课《人民英雄永存不朽》课件(共21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0课《人民英雄永存不朽》课件(共21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写作背景
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 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为了纪念在人民解 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在首 都北京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这座雄伟的建 筑于1952年8月1日正式动工修建,1958年4 月22日建成。
字词清单
字音识记
瞻仰( zhān ) 销毁( xiāo)
橘黄( jú ) 上溯( sù ) 挑衅( xìn ) 旌旗( jīnɡ)
有的从革命斗争的历史意义谈起,如介绍“金田起义”浮雕 。 有的从历史事件的经过谈起,如介绍“五卅运动”浮雕。 这样使文章变化多姿,避免了行文的呆板。
“这是中国自古以来最大的一座纪念碑,从地面到碑顶高达37. 94米,有10层楼那么高,比纪念碑对面的天安门还高4.24米。” 这句话中的“中国自古以来最大”可不可以删去?该句运用了 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作者简介
第1课时
周定舫,(1931-- ),浙江省定海 县人,1953年8月从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 毕业后,分配到新华社北京分社担任记者 ,现为北京新闻学会会员。在漫长的生涯 中,担负过首都十大建筑、毛主席纪念堂 等重大报道任务。他在五十年代,曾连续 报道了“毛泽东号”机车组、全国劳动模范 李瑞环和张百发的先进事迹,激励和鼓舞 人们去为祖国的伟大事业而献身。
作者介绍十幅浮雕的方法有什么不同?请举 例说明。
有的直接从画面开始,如介绍“销毁鸦片烟” 浮雕;
有的从革命斗争的历史意义谈起,如介绍 “金田起义”浮雕;
有的从历史事件的经过谈起,如介绍“五卅 运动”浮雕。
作者介绍十幅浮雕是怎样避免行文呆板的? 有的直接从画面开始,如介绍“销毁鸦片烟”浮雕。
不可以删去。句中的“中国”表示地域范围,“自古以来” 表示时间,“最大”表示程度。通过这一连串表示修饰、限制 的词语,准确地说明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特点、地位。该句运 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而形象地说明了人民英雄 纪念碑的高度,突出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巍峨、雄伟的特点。

第20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0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 碑
1931年生,浙江省海淀县人。 1953年8月毕业于上海复旦大 学新闻系,后来分配到新华社 北京分社担任记者。现为北京 新闻学会会员。
纪念碑于1958年4月22日建成,前后长达5年零8个月,用 17000块花岗石和汉白玉砌成。本文发表于纪念碑落成的第 二天,可见人们对人民英雄的缅怀和崇仰。作者对纪念碑的 介绍内涵丰富,情感深厚,既介绍了纪念碑建筑上的特征, 更突出了纪念碑的纪念意义。
阅读第6-10段 1.文章在这一部分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与空间顺序结合。
空间顺序 时间顺序
方位 顺序
东之北 1
东之南
2
南之东
3
南之中
4
南之西
5
时间
1839年 1851年 1911年 1919年 1925年
事件
销毁鸦片烟 金田起义 武昌起义 五四运动 五卅运动
意义
表现中国人民反帝的决 心
动摇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 副标题: 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
表明本文说明对象,表现出 对革命先烈万分崇敬之情。
第一部分
(1)说明瞻 仰的心情和纪 念碑的总体特 征;
第二部分
(2—10)介 绍纪念碑的外 形、结构和各 个部分;
第三部分
(11)抒写瞻 仰后的深切感 受。
点题,总领正文
介绍纪念碑
抒写瞻仰感受
(1节)
(2—10节)
(11节)
渗透着:无限崇敬 深切怀念
阅读第2-5段 1.找出体现作者行踪的词。












东长安街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20《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20《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教学设计

“双线”阅读文本,理论实践提升——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是八上第五单元说明文教学中的第三篇课文——第一篇自读课文。

作者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按照从远到近的空间顺序介绍了纪念碑的全貌、源起、结构、浮雕等,又按照空间与时间相结合的顺序详细介绍了十幅大浮雕,文章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赞美之情。

文章内容旁标注了10次“旁白”,重在解读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意义及文字的情感;文章里还穿插了五幅插图,一幅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全图,四幅浮雕图。

文末还有“阅读提示”,“阅读提示”介绍了作者的写作背景,高度概括文章的内容,还提出了阅读时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课外拓展的要求。

本课教学资源丰富,有利于学生自读。

学情分析:学生本单元已经学了两篇说明文,基本掌握说明文文体知识,了解阅读说明文的要求与目的,已经初步具备独立阅读说明文的能力。

初二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中国的近代史,曾阅读《红星照耀中国》,八上第一单元“新闻阅读”《消息二则》中也曾了解中国的近代史。

学生对历史的熟悉,有助于从历史中提升思想,从先烈身上汲取精神的力量。

教学设想:本篇文章有两根主线:一是对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介绍;二是作者对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敬仰之情,作者用主、副标题的形式体现了文章的线索。

主标题为作者的情感主线,副标题为说明的对象。

指导学生自学时,可以围绕着这两根主线展开,运用说明文的文体知识读懂文中有关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相关知识;再引导学生品读词语,体会作者的情感,提升思想认识。

文后的拓展要求“尽可能实地探访北京”,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说属超高要求,班上学生绝大部分没去过北京,但本县芝山公园有一座烈士纪念碑,可以作为拓展资源。

学习目标:1.运用说明文文体知识阅读课文,获取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相关信息。

(重点)2.阅读课文,提炼说明文的写作技巧。

(难点)3.品析词语,体会作者的情感,提升思想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教材分析】《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是人民英雄纪念碑正面所镌刻着毛泽东题写的八个镏金大字。

这是一篇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说明文,选自1958年4月23日《人民日报》。

本课从标题看是一篇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说明文,文中的内容较多,灵活运用了多种说明顺序,且语言富于变化,综合运用了说明、记叙、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同时文中含有大量的抒情性的语句,感情真挚、强烈。

【教学目标】1.勾画出文中相关的词句,理清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顺序,把握说明对象的空间结构。

2.品味文章语言,体会本文综合运用说明、记叙、描写、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的写法。

3.了解中国革命的艰苦历程和人民英雄的丰功伟绩,理解“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伟大意义,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怎样合理安排说明的顺序。

2、体会本文准确而富于变化的语言特点。

3、理解“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含义。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怎样合理安排说明的顺序。

2、理解作者在语言中渗透的对革命先烈的赞颂和崇敬之情。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把握说明对象的特点。

2.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把握说明对象的空间结构。

【教学过程】一、营造意境,导入新课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推翻了一座又一座压迫的大山,树立起一座又一座丰碑。

历史渐行渐远,那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一段充满汗血与牺牲的岁月。

回顾那段历史,能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培养民族自信心,能让我们更加珍惜并继续开拓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今天,我们将要走近一座巍峨、雄伟、庄严的建筑,与它一同歌颂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而牺牲的人民英雄们。

它就是首都的人民英雄纪念碑。

(板书: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周定舫)【设计意图】通过简要回顾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导入,可以营造一种怀念、崇敬人民英雄的氛围,让学生对人民英雄纪念碑建造的意义有初步的认识,进而激发学生深入学习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思路1.检查预习(1)认识作者。

(2)积累字词。

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以及工具书,掌握本课生字词的音、形、义。

(见《状元大课堂》本课“字词清单”栏目)(3)了解写作背景。

2.整体感知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圈点勾画出文中的关键语句。

(1)初识说明对象。

设问1:根据文章标题,我们可以知道这篇文章的说明对象是什么?预设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人民英雄纪念碑”。

设问2:凡是说明对象都有一定的特征,本文介绍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具有怎样的总体特征呢?预设人民英雄纪念碑总体上具有巍峨、雄伟、庄严的特点。

设问3:既然文章所要介绍的建筑物是人民英雄纪念碑,那么文中哪些段落是对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具体介绍呢?预设除去开头和结尾这两个段落,其余段落都是对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具体介绍。

(2)梳理文章思路。

设问1:读完课文,你觉得本文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预设全文可划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心情和纪念碑的总体特征。

第二部分(2—10):具体介绍纪念碑的位置,兴建过程,碑的题字、碑文、碑身造型、装饰花纹以及十幅浮雕。

第一层(2、3):描绘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雄姿,说明兴建过程及重大意义。

第二层(4—6):介绍纪念碑的题字、碑文、碑身造型和装饰花纹,以及碑座四周的浮雕。

第三层(7—10):具体介绍十幅浮雕的内容。

第三部分(11):抒写瞻仰纪念碑后的深切感受。

设问2:齐读开头和结尾两段文字,说说作者瞻仰前的心情和瞻仰后的感受。

预设瞻仰前的心情:万分崇敬。

瞻仰后的感受:再一次默默致敬。

师小结:本文开头一段介绍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巍峨、雄伟、庄严的总体特点。

最后一段照应开头,再次揭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内涵。

【设计意图】本环节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了解学生对课文的把握程度。

再让学生初读课文,明确说明对象的总体特征,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对文章有整体的把握。

三、细读课文,理清说明顺序请同学们再次阅读课文,同时勾画出文中表示地点变换和时间变换的词句。

1.把握总体的说明顺序设问1:作者是边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边介绍的,请同学们根据勾画的相关词句,理清作者到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路线。

预设东长安街、天安门、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

设问2: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预设作者是按照由远及近的空间顺序和时空结合的顺序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的。

设问3:请同学们标示出作者步入天安门广场后的行走路线。

预设进入广场——越过广场—踏着石道走到人民英雄纪念碑台阶前——踏上台阶——到了第二层平台。

课件出示:(请同学们按照行走路线把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位置、兴建经过及整体形象介绍给读者。

)设问4:当作者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站立在这座巍峨、雄伟、庄严的纪念碑前时,他又是如何将纪念碑介绍给大家的呢?预设 介绍纪念碑的空间顺序:台阶——平台(碑身四周)——碑身(正面、背面)——碑身东西两侧上部——小碑座四周——碑顶——大碑座四周。

2.理清局部的说明顺序设问1:文中花了大量的篇幅具体介绍了十幅浮雕的内容,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十幅浮雕的,它们各有什么意义。

(学生在课本上勾画出具体内容,并把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十幅浮雕内容按方位顺序列出来。

)预设东→南→西→北(1839~1851年)→(1911~1925年)→(1927~1945年)→(解放战争时期) 两条明确的线索表明此部分是以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相结合进行介绍的。

课件出示: 方位 顺序时间 事件 意义 东面11839年 销毁鸦片烟 表现中国人民反帝的决心 21851年 金田起义 动摇了清朝封建统治的基础 南面 31911年 武昌起义 结束了封建帝制 41919年 五四爱国运动 中国民主革命的转折点 5 1925年 五卅运动 促使全国范围大革命风暴设问2:作者介绍十幅浮雕的方法有什么不同?请举例说明。

预设作者介绍十幅浮雕有的直接从画面开始,如介绍“销毁鸦片烟”浮雕;有的从革命斗争的历史意义谈起,如介绍“金田起义”浮雕;有的从历史事件的经过谈起,如介绍“五卅运动”浮雕。

设问3:为什么介绍十幅浮雕时不像介绍碑身那样从正面(北面)开始,却从东面开始呢?预设按东、南、西、北的顺序写是根据中国近代革命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展开的。

正面(北面)的三幅浮雕描写的是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的情景,解放战争的胜利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屈辱和分裂的历史从此结束,人民企盼已久的独立、统一的新中国即将诞生。

从中国近代屈辱史的开端——鸦片战争起,按时间顺序介绍中国近代革命历程,更能体现中国革命的艰难与人民英雄的伟大,因而作者从东面起,顺次介绍浮雕。

3.掌握细节的说明顺序设问1:研读文中介绍第一幅浮雕的部分,看看可以分成几层,分别介绍了什么?预设作者用了四句话,分三层来介绍:第一句话是第一层:写明了事件(销毁鸦片烟)、背景(鸦片战争前夕)、时间(1839年6月3日)、人物(群众)、地点(虎门)。

第二、三句是第二层:描述了浮雕的画面。

第二句详写销烟场面,作者抓住群众“愤怒”的神情,显现了他们对帝国主义的仇恨;用“运”“倾倒”等动词表达群众销烟态度的坚决;用“一箱箱”“一股股”展示了销烟场面的壮观。

第三句略写了炮台和群众的战船,烘托了两军对峙的紧张形势和中国人民严阵以待、毫不动摇的销烟决心。

第四句是第三层:以简明的语言点明了虎门销烟的历史意义。

设问2:研读文中介绍第二幅浮雕的部分,说说作者是怎样介绍第二幅浮雕的。

预设第二幅浮雕与第一幅浮雕相比,在写法上稍有变化,三句话从三个方面进行介绍:先交代事件——1851年的金田起义;接着阐述事件的历史意义——“严重地动摇了清朝封建统治的基础”;最后形象地再现浮雕画面——“大刀”“梭镖”“锄头”是农民起义的武器,“一群”人民的儿女“冲下来”,“旌旗”迎风飘扬,显示了起义队伍人数众多、势不可当的热烈场面。

因此,作者介绍浮雕一般包括交代事件、再现画面、揭示事件的意义三部分,运用的是逻辑顺序。

全文使用的说明顺序的总结:课件出示:本文的说明顺序1.作者的活动顺序:由远到近的空间顺序2.介绍纪念碑结构的顺序:由上到下的空间顺序3.介绍碑身的顺序:由正面到背面的空间顺序4.介绍十幅浮雕的顺序:东南西北的空间顺序、从近代到现代的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师小结:作者介绍十幅浮雕的方法不尽相同,笔法富于变化,既给了读者不同的阅读体验,也避免了行文上的呆板。

在介绍时作者准确选用了“碑身东面”“碑身后面”“碑身西面”“碑身正面”等方位词,将观察方位交代清楚,在介绍时巧妙地把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结合起来。

此外,细节部分,比如介绍浮雕内容时,则选用逻辑顺序,让读者能如亲临般清晰地了解说明对象。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让学生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了解文中多种说明顺序的综合运用。

通过勾画文中表示地点变换和时间变换的词句,有利于学生迅速、正确地把握作者行文时使用的说明顺序,从而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

第2课时【课时目标】1.深入研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品味本文的语言特点。

2.体会准确而富于变化的语言,学习本文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写法。

【教学过程】一、梳理概括,导入新课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人民英雄纪念碑巍峨、雄伟、庄严的特点有了初步了解,对本文的说明顺序也有了整体的把握。

本节课,我们将继续深入课文,看一看作者用了怎样的语言和写法来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并体会其中的妙处。

【设计意图】这节课的导入运用梳理概括的方式,既衔接了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又引出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接着抛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一步深入文本,与文本对话。

二、研读课文,探究语言写法本文虽然意在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给人以知识,但又不仅仅如此,它还抒发了作者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

再读全文,看看作者是怎样让读者在清楚了解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具体构造的同时,体会到它“巍峨、雄伟、庄严”的特点的。

1.品味文章语言本文除了结构清晰、能将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完美结合、感情充沛外,最大的亮点就是用语准确,富于变化。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同时圈点勾画出文中相应的语句。

(1)词语运用准确。

设问1:“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了。

”这句话中的“落成”可不可以换成“建成”或“造好”?为什么?预设不可以。

因为“落成”含有庄重、庆贺的意味。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兴建,意义十分重大,如果用“建成”或“造好”等一般性词语,就无法表现其重要意义和作者崇敬的心情。

设问2:“碑的正面朝北,在一块60吨重、14.7米高的碑心石上,有毛主席题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镏金大字,闪闪发光。

”这句话中的“碑心石”可以换成“碑石”吗?预设不可以。

“碑心石”三个字明确交代了毛主席的题字所在位置。

如果换成“碑石”,那么题字的位置就不确切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