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及治疗

合集下载

阿尔茨海默综合症的病例分析与个体化治疗

阿尔茨海默综合症的病例分析与个体化治疗

阿尔茨海默综合症的病例分析与个体化治疗一、疾病背景阿尔茨海默综合症,简称AD,是老年痴呆症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其特点是进行性的神经退行性变和认知能力丧失。

该疾病的起因尚不明确,但主要与老年人体内神经传导物质的减少有关。

由于该病病因复杂、病程逐渐恶化,个体化治疗成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关键。

二、病例分析张老先生,68岁,最开始出现症状是注意力不集中,判断力下降和记忆力丧失。

随着病情进展,他逐渐失去对日期、时间和地点的认知,并出现社交和情感功能障碍。

经过家属陪同拜访医院,张老先生被确诊为阿尔茨海默病。

为了确定病情和个体化治疗方案,医生进行了详细的评估和病史收集。

三、病因分析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与孤儿受体相互作用、蛋白质异常运输和沉积、细胞内信号传导异常有关。

对于张老先生的病情,医生推测主要原因是脑内淀粉样β肽(Aβ)沉积和神经纤维缠结(tau蛋白异常),从而导致了神经退行性变。

四、个体化治疗针对张老先生的病情,医生制定了个体化治疗方案。

首先是药物治疗,包括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和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拮抗剂。

这些药物可以增加脑内乙酰胆碱,并改善老年患者的认知功能。

此外,还可以结合抗氧化剂、神经营养因子等药物,作为辅助治疗。

除了药物治疗,个体化的康复训练和心理支持也非常重要。

针对张老先生出现的功能障碍,康复师开展了认知训练、记忆疗法和社交技巧培训,以帮助他尽可能地保持自理能力,延缓疾病进展。

同时,心理咨询师通过与患者和家人的沟通,提供心理上的支持和帮助,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

个体化治疗还需要充分考虑张老先生的生活环境和家庭支持。

医生建议他的家属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居住环境,避免刺激性因素的干扰。

此外,加强家庭成员的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对阿尔茨海默病的了解和对患者的关爱。

五、治疗效果与展望经过几个月的个体化治疗,张老先生的认知能力有所改善,家属对他的情况也更加理解。

然而,阿尔茨海默病仍然没有根治方法,治疗的关键是延缓病程、改善生活质量和减轻症状。

阿尔茨海默病临床诊疗指南

阿尔茨海默病临床诊疗指南

认知功能。常用药物包括多奈哌齐、卡巴拉汀等。
NMDA受体拮抗剂
02
通过拮抗NMDA受体,减少神经元损伤和死亡,从而延缓病情
进展。常用药物为美金刚。
其他药物
03
如脑代谢激活剂、抗氧化剂、抗炎药物等,可根据患者具体情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况选择使用。
非药物治疗
01
02
03
认知训练
通过一系列认知训练任务 ,提高患者的注意力、记 忆力、语言能力等认知功 能。
饮食调整
根据患者的营养需求和饮食偏好 ,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保证 摄入足够的能量和营养素。同时 ,鼓励患者多食用富含抗氧化物 质和健脑成分的食物,如深色蔬 菜、水果、坚果等。
营养支持
对于存在营养不良或吞咽困难的 患者,可给予肠内或肠外营养支 持,以保证患者的营养需求得到 满足。
PART 05
长期照护与康复计划
鉴别诊断
阿尔茨海默病需与其他导致认知障碍的疾病进行鉴别,如血管性痴呆、帕金森病痴呆、路易体痴呆等。通过详细 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有助于准确鉴别不同类型的痴呆。
PART 03
治疗原则与策略
REPORTING
药物治疗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
01
通过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提高大脑中乙酰胆碱水平,从而改善
创新药物研发动态
疾病修饰治疗药物
研发能够减缓或阻止阿尔茨海默病病程进展的药物,如针 对β-淀粉样蛋白的药物、抗炎药物等。
症状改善药物
开发能够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精神行为症状 的药物,如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NMDA受体拮抗剂等。
中药及天然产物研究
挖掘中药及天然产物中具有神经保护、抗氧化、抗炎等作 用的成分,为阿尔茨海默病治疗提供新的候选药物。

什么是阿尔茨海默病引起该疾病的大概机制是什么

什么是阿尔茨海默病引起该疾病的大概机制是什么

什么是阿尔茨海默病引起该疾病的大概机制是什么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是一种逐渐进行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是老年痴呆的主要原因之一、它以记忆力丧失、认知能力下降、行为和情绪异常等症状为特征。

阿尔茨海默病的确切病因尚不明确,但研究发现与脑内淀粉样蛋白β-淀粉样蛋白(Aβ)的积累和异常代谢有关,以及Tau蛋白的异常聚集。

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可以分为两个主要方面:Aβ蛋白淀积和Tau蛋白异常。

首先,Aβ蛋白积聚是阿尔茨海默病的一个关键因素。

正常情况下,Aβ蛋白由蛋白质APP(β淀粉样前体蛋白)在大脑中产生,并在代谢过程中被酶类清除。

然而,在阿尔茨海默病中,Aβ的产生和清除机制出现问题,导致Aβ在大脑中积累。

主要是由于酶β-分泌酶(BACE)和γ-积累酶(γ积酶)引起的,它们导致Aβ的异常合成和过量产生。

而且,Aβ蛋白的积累会引发一系列的病理变化。

首先,Aβ蛋白会形成可溶性和不可溶性的结构异常,形成淀粉样斑块。

这些斑块不仅阻碍了神经元之间的正常通信,还可诱导炎症反应,导致神经元损伤和细胞死亡。

此外,Aβ蛋白还与Tau蛋白相互作用,进一步加重Tau蛋白的异常聚集。

其次,Tau蛋白异常也是阿尔茨海默病的另一个重要机制。

正常情况下,Tau蛋白是一种微管相关蛋白,维持神经元轴突的稳定。

然而,在阿尔茨海默病中,Tau蛋白发生了异常磷酸化和聚集,形成神经纤维缠结。

这些缠结不仅导致轴突异常,阻碍正常的神经传导,而且损害细胞内的营养和代谢。

此外,Tau蛋白的异常聚集也参与了Aβ蛋白的积聚和神经炎症反应。

除了Aβ和Tau蛋白的异常积聚外,还有其他因素可能参与了阿尔茨海默病的发展和进展。

例如,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障碍、神经营养信号异常等都被认为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总的来说,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涉及到Aβ蛋白和Tau蛋白的异常积聚以及与之相关的炎症反应等病理过程。

深入了解这些机制有助于我们寻找预防和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新策略。

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标签:阿尔茨海默病;病机;中西医治疗;综述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退行性疾病,以进行性的记忆和行为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其与衰老显著相关,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攀升,病情呈进行性加重。

AD 的临床症状主要为认知功能障碍。

认知功能障碍根据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轻度以近记忆障碍和人格改变常为首发最明显症状,其情绪不稳,思维缓慢,对周围人较冷淡。

到达重度时,记忆力、思维及其他认知功能皆严重受损,常伴有高级皮层功能受损,如失语、失认和失用及非认知性精神症状。

据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该病的发病阶段与年龄有着一定的联系,在65岁及以上的AD患者占人群中的54%,值得注意的是,在85岁及以上老年人群中,AD患病率超过了50%[1]。

而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人类社会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性痴呆已经成为一种对人民健康危害严重的疾病[2]。

有调查显示,目前AD 已经成为导致老年人死亡的三大原因之一,2010年全球由AD造成的经济支出为6040亿美元,远高于人们治疗癌症和心脏病的经济支出[3]。

1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11阿尔茨海默病的现代医学发病机制普遍认为AD为多因素影响的综合征,已有研究提示[4-8],AD 可能由以下病因引起:①年龄增长;②家族史;③不良的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不合理饮食、缺乏锻炼、与社会交流少;④低教育水平;⑤脑血管疾病史、头部创伤史、糖尿病、冠心病、愤怒情志。

AD 通常起病隐匿,为进行性病程,逐渐加重,起病到死亡病程约6~10 年,但也有些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症状发展缓慢,病程可持续约15 年以上。

患者的年龄和家族史为最大致病危险因素。

AD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迄今尚未完全明确。

目前研究认为可能在AD的发生和进程中起一定作用发病机制主要集中在:神经元活动/代谢低下、神经元应激和损伤、炎症以及遗传等几方面的因素。

阿尔兹海默症百度百科

阿尔兹海默症百度百科

阿尔兹海默症百度百科简介阿尔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是一种以失智为主的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

该疾病以老年期为主要发病期,病程漫长,逐渐导致记忆力、思维能力和日常功能的丧失。

阿尔兹海默症是老年痴呆的最常见原因,占到所有痴呆症患者的大约60-70%。

病因与发病机制阿尔兹海默症的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但有研究表明与多种因素有关。

其中,遗传因素被认为是阿尔兹海默症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阿尔兹海默症患者脑组织中通常存在大量异常的蛋白质沉积,包括β-淀粉样蛋白(Aβ)斑块和神经纤维缠结。

这些异常蛋白质沉积可以导致神经元的退行性改变和神经元损害。

此外,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突触可塑性缺陷等也被认为与阿尔兹海默症发病机制密切相关。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阿尔兹海默症病因和发病机制的认识正在不断扩展。

症状阿尔兹海默症的症状通常会在患者的认知能力下降时逐渐出现。

早期症状包括记忆力下降、学习和理解能力减退、轻度语言障碍等。

随着疾病的进展,患者可能出现认知障碍、情绪不稳定、日常生活能力下降以及行为和人格变化等症状。

在晚期,患者可能完全失去自理能力,需要持续陪护和照料。

诊断与治疗阿尔兹海默症的诊断通常是通过医生的临床评估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进行的。

医生会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行为和日常生活能力等方面的情况,同时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类似症状的疾病。

在确诊阿尔兹海默症后,治疗主要是以缓解症状和延缓疾病进展为目的。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药物治疗包括胆碱酯酶抑制剂和NMDA受体拮抗剂。

这些药物可以提高神经递质的含量,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行为症状。

此外,心理疗法和康复护理也可以帮助患者维持日常生活能力和提高生活质量。

预防与照顾阿尔兹海默症是一种目前无法完全治愈的疾病,但一些预防和照顾措施可以帮助延缓病情的进展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1.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和保持社交活动等,可以帮助维持大脑的健康状态。

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的进展

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的进展
v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s ua n o h l l r wt a t rC n n ig n ss i s ph g a a c lre d t ei o h fco - a d a go e e i n eo a e ’ ag
s umo scl crio [ ] wo1 o ra fGatoneoo y q a u e acn ma J . r Jun 1o sretrl . l d g
v sua n o h l lgr w h a t rC i h ma s p a e l a e a c lr e d t ei o a t fco - n u n e o h g a cncr
此种相关性 。据此我们 可以推测 , E C V GFC可通过促 在 S C, E - 进 肿瘤组织 中淋 巴管 的生成 而在肿 瘤的外 周侵犯 中扮演重 要 角色 ; 但在腺癌 中其 可能不具有此 能力 。这一 发现将有助 于我 们理解 和阐释 E C3 SA 和食 管腺癌在 淋 巴结 转移 和外侵 等生 物
3 Ka s t i k M ia ht a a M a n io h , ta.Co r l- tua M wa o, y s i M s o, kio H r s i e 1 a rea
t fh p x a i du i l a t r l l h t y p a i t s a i i i o y o i n c b e f c o - a p a wih l m h t me a t ss v a on c
KD Ⅵ. FR 2 rcpo yo iekn ss J . MB J 1 9 , 5 R( = G _) eetrtrs iae [ ] E O ,9 6 1 n
( ): 9 — 2 8 2 20 9.

解析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与疗法

解析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与疗法

解析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与疗法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特点是大脑中神经元的丢失和突触的破坏,导致认知和记忆功能的丧失。

本文将解析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和当前的疗法方法。

一、发病机制1.β-淀粉样蛋白的异常沉积阿尔茨海默病的主要病理特征是β-淀粉样蛋白在大脑中的异常沉积,形成淀粉样斑块和神经纤维缠结。

这些沉积物的聚集会导致神经元的损伤和突触的破坏。

2. Tau蛋白的异常磷酸化Tau蛋白是一种调节微管稳定性的蛋白,正常情况下它会与微管结合,维持神经元结构的稳定性。

但在阿尔茨海默病中,Tau蛋白会异常磷酸化,导致其与微管解离,形成神经纤维缠结,最终导致神经元的丧失。

3. 炎症反应的激活炎症反应在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中起到重要作用。

激活的巨噬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会释放多种炎症介质,如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β等,进而引发炎症反应,导致神经元的损伤和突触的破坏。

二、疗法方法1. 药物治疗目前,针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增加乙酰胆碱的水平,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从而提高乙酰胆碱的作用。

这类药物包括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和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拮抗剂等。

2. 免疫疗法免疫疗法是一种通过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来清除异常沉积物和炎症介质的疗法。

例如,抗体疗法可以使用特异性抗体针对异常沉积物进行清除,免疫调节剂可以调节炎症反应的平衡。

3. 干细胞治疗干细胞治疗是一种前沿的治疗方法,通过将干细胞转化为神经元或其他类型的细胞,用于替代受损的神经元和恢复大脑功能。

虽然这一领域还存在许多挑战,但干细胞治疗被认为有潜力成为阿尔茨海默病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4. 生活方式干预除药物治疗和新兴的疗法方法外,改变生活方式也是预防和延缓阿尔茨海默病的重要措施。

保持心理健康、均衡饮食、适度运动、保持社交活动和智力刺激等都对预防和延缓病情进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阿尔茨海默病PPT演示课件

阿尔茨海默病PPT演示课件

鉴别诊断相关疾病
血管性痴呆
血管性痴呆是由脑血管病变导致的痴呆,与阿尔茨海默病有相似之处,但两者在病因、病 理和临床表现上存在差异。血管性痴呆患者通常有高血压、糖尿病等血管疾病史,且认知 障碍呈波动性进展。
额颞叶痴呆
额颞叶痴呆是一种以额叶和颞叶萎缩为特征的神经变性疾病,与阿尔茨海默病在临床表现 上有一定重叠。但额颞叶痴呆患者早期即出现人格改变、言语障碍和行为异常等症状。
临床表现与分型
临床表现
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包括记忆力减退、判断力下降、语言障碍 、定向力障碍、行为异常等。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逐渐丧失独立生活能力, 最终需要全面护理。
分型
根据疾病的进程和临床表现,阿尔茨海默病可分为早发型(65岁前起病)和晚 发型(65岁后起病)。其中,早发型患者通常病情进展更快,预后更差。
路易体痴呆
路易体痴呆是一种以波动性认知障碍、视幻觉和帕金森综合征为临床表现的神经变性疾病 。与阿尔茨海默病相比,路易体痴呆患者的认知障碍呈波动性,且视幻觉等症状较为突出 。
辅助检查方法
神经心理学测试
通过一系列标准化的神经心理学测试,如简易精神状态检 查(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等,评估患 者的认知功能损害程度。
服务体系不完善
目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 服务体系尚不完善,包括 医疗、康复、照护等方面 都存在短板。
政策倡导方向和目标设定
提高社会认知度
通过宣传教育、科普活动等方式 提高阿尔茨海默病的社会认知度 ,促进公众对该疾病的关注和了
解。
加强政策支持
政府应加大对阿尔茨海默病方面,同时 完善政策体系,确保政策的有效
尿路感染
患者因排尿功能障碍,易导致尿路感 染,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

阿尔茨海默病报告

阿尔茨海默病报告

阿尔茨海默病报告概述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以进行性记忆丧失和认知功能损害为主要特征。

目前全球约有5000万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预计到2050年将增加到1.52亿。

本报告将介绍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病因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仍不完全清楚,但以下几个因素被认为与其发病有关:1.遗传因素:近亲属中有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人,患病风险较大。

2.蛋白质异常: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大脑中的β-淀粉样蛋白质异常聚集,形成淀粉样斑块和神经纤维缠结,导致神经细胞死亡。

3.炎症反应:慢性炎症反应被认为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相关。

临床表现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表现通常分为三个阶段:1.早期:记忆力下降、学习和推理困难、注意力不集中等。

2.中期:语言障碍、空间定向困难、行为和人格改变等。

3.晚期:丧失自理能力、失语、无法辨认亲人和熟悉的事物等。

诊断诊断阿尔茨海默病通常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相关检查结果。

常用的诊断方法包括:1.认知评估:通过测试患者的记忆力、注意力、语言能力和执行功能等来评估认知功能是否受损。

2.影像学检查:包括磁共振成像(MRI)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等,用于观察脑部结构和功能的异常变化。

3.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和脑脊液的检查,用于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

治疗目前还没有治愈阿尔茨海默病的方法,但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缓解症状和减缓病情的进展:1.药物治疗:包括胆碱酯酶抑制剂和NMDA(N-甲基-D-天门冬酰胺)受体拮抗剂等,用于改善认知功能和控制行为异常。

2.康复治疗:通过物理治疗、职业治疗和语言治疗等帮助患者恢复和保持最大的自理能力。

3.支持疗法:提供心理支持、教育患者和家属、参加支持团体等,帮助患者和家人应对病情。

结论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给患者和家人带来了巨大的身心负担。

虽然目前尚无可治愈的方法,但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

阿尔兹海默病

阿尔兹海默病

摘要: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老年慢性进展性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以认知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

随着社会老龄人口的增加、AD 发病率的增高,国际上对痴呆的研究也日益深入,现将AD的相关概念、发病机理、诊断及治疗等进展状况介绍如下。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治疗药物阿尔茨海默病( Alzheime r’s disease , AD ) ,是引起老年性痴呆( senile dementia)的最常见原因。

1907 年由德国精神病学家和神经解剖学家A lo is Alzheimer命名。

此疾病常见于老年人, 是一种进行性认知障碍和记忆能力损害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变性疾病。

【临床表现为认知和记忆功能不断恶化, 日常生活能力进行性减退, 并有各种神经精神症状和行为障碍。

多起病于老年期, 潜隐起病, 病程缓慢且不可逆, 临床上以智能损害为主。

主要病理特征为细胞外间隙b - 淀粉样蛋白沉积所形成的老年斑,细胞内异常磷酸化t a u 蛋白聚集形成的神经纤维缠结,以及神经元突触连接丢失。

】目前, AD已成为引起人类死亡的第四大疾病, 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与生命质量。

在易感人群中阿尔茨海默病可能产生诸多家庭社会问题,所以早期研究、早期防控、对症治疗有着很大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对老年人神经生化、生理、药理等方面研究的不断深入, AD的发病机制研究及治疗也不断取得新进展。

1发病机制:AD的发病机制被认为有以下几种: ①胆碱能假说; ②淀粉样蛋白(Aβ)沉积; ③氧化应激与自由基损害;④炎症机制。

其中淀粉样蛋白(Aβ)沉积被认为是比较重要的发病因素。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渗入,对AD 的分子机制也有了进一步深入的认识。

下面对目前比较公认的AD 的发病机制进行概述。

1.1淀粉样蛋白(Aβ)沉积1.1.1 β- 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是老年斑(senile plaques,SP)的主要成分,它的沉积可能是所有因素导致AD 的共同途径。

阿尔兹海默病因及发病机制分析

阿尔兹海默病因及发病机制分析

阿尔兹海默病因及发病机制分析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人神经退行变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记忆力、思维能力、情感和行为的逐渐减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

其主要致病因素包括:遗传因素、老年退行性变、神经元炎症反应、脑内中毒物质积累等。

遗传因素是导致AD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其中,常见的遗传因素主要包括三类:APOE 基因、PSEN1基因和PSEN2基因。

APOE基因编码载脂蛋白E,其在大脑细胞膜和细胞外基质中有重要的定位和功能,研究表明,APOEε4等位基因是AD的遗传风险因素之一。

PSEN1基因和PSEN2基因分别编码PS1和PS2,是γ-分泌酶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

γ-分泌酶是β-淀粉样蛋白(Aβ)前体的代谢酶,其中APP在γ-分泌酶的作用下被分解成Aβ蛋白质。

PSEN1和PSEN2基因突变与AD的发生密切相关。

老年退行性变和神经元炎症反应也被认为是导致AD的重要因素之一。

老年退行性变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人疾病,主要表现为神经细胞功能逐渐下降,造成大脑体积减小。

而神经元炎症反应是一种免疫细胞和神经细胞相互作用的过程。

多项研究发现,在AD患者中,慢性神经炎症反应被认为是导致大脑神经元病变和功能失调的主要机制之一。

此外,脑内神经毒素的积累也可能是导致AD的重要因素之一。

μ-淀粉样蛋白(Aβ)的聚集是导致AD发展的主要机制之一,其形成是因为Aβ前体经过γ-分泌酶的作用,形成Aβ单体,然后通过其与其他蛋白质的交互作用,形成Aβ密集斑块。

此外,tau蛋白的异常聚集也可能是导致AD的另一个重要机制,该蛋白的聚集不仅会导致神经元的损害,还可能影响正常的神经元功能。

综上所述,阿尔茨海默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包括遗传因素、老年退行性变、神经元炎症反应和脑内毒素积累等,各种因素之间相互交织,共同导致神经细胞的严重损伤和功能障碍,最终造成AD的发展和进展。

因此,在AD的预防和治疗中,应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采取多种治疗措施,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AD患者的生活质量。

阿尔茨海默病(AD)诊疗2023版

阿尔茨海默病(AD)诊疗2023版

阿尔茨海默病(AD )诊疗2023版一:定义:俗称老年性痴呆,由阿尔兹海默首次并报道的表现为进行性认知功能下降(可伴有日常生活能力下降以及精神症状)的一种神经变性疾病。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①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与大脑皮层神经元老化变性相关,由基因、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典型组织病理学改变为:脑内淀粉样蛋白沉积和神经元纤维缠结, 多种学说试图解释这一改变,包括B-淀粉样蛋白(AB)瀑布学说、tau蛋白学说、神经血管假说等,最终脑神经细胞慢慢萎缩甚至死亡或细胞间信号传递出现异常导致记忆、语言、计算、行为等认知功能障碍。

②危险因素(虽不直接致病但会增加患病风险):年龄增长:此病不是正常衰老表现,但随着年龄增长患病率逐年增加。

阳性家族史:一级亲属(父母或兄弟姐妹)患病,则本人患病风险增高。

唐氏综合征(又称21 -三体综合征、先天愚型,21号染色体异常导致的染色体病,主要特征是智能落后、特殊面容和生长发育迟缓,并可伴有多发畸形):阿尔茨海默病在唐氏患者出现时间比普通人早10^20年。

轻度认知障碍:指记忆力或其它思维能力衰退程度大于年龄对美金刚治疗均有较好耐受性。

少数出现恶心、腹泻、眩晕、激越的不良反应。

美金刚与ChEIs作用机制不同,两者在治疗中可联合应用:治疗中重度AD有效改善认知及日常生活能力,且与单独使用ChEI相比,并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比ChEI单药治疗,美金刚联合ChEI治疗可延缓中重度AD 患者的认知与功能降低,降低入住养老院的风险,这些获益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联合治疗可降低显著临床恶化的发生率,同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与耐受性。

相比美金刚单药治疗,美金刚联合多奈哌齐可抑制中重度AD患者前额叶区的脑血流量下降,改善患者的总体认知功能与痴呆精神和行为症状,从而降低看护者的护理负担。

明确诊断的中重度AD 患者可以选用美金刚或美金刚与多奈哌齐、卡巴拉汀联合治疗,对出现明显精神行为症状的重度AD患者,尤其推荐ChEIs 与美金刚联合使用。

2023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与治疗进展全文

2023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与治疗进展全文

2023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与治疗进展(全文)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阿尔茨海默病(简称,AD)严重危害中老年健康,患病率高、对生活质量影响大1o因此,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急需有效的药物与治疗方式。

对于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的探索是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与药物研发的基础。

本期,我们请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的贾建军教授为我们讲解——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

AD起病隐匿、呈进行性发展AD是一种起病隐匿、呈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临床特征包括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精神行为症状、认知功能损害2。

AD是一个连续的疾病谱,包括临床前的AD,AD源性的MQ(轻度认知障碍),与AD源性的轻度,中度与重度痴呆3。

临床实践中通常使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确定AD的症状4o近年来AD患病数稳步上升,疾病负担沉重近年来,AD患病人数急剧上升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

2019年,全世界约有5,162万AD患者2050年的时候预期增长至1.4亿5-6o2019年,AD全球支出约2.8万亿美元,预计到21世纪中叶,这个数字将变成17万亿美元7o特别地,2019年中国AD患病人数在1,000万左右1,本世纪中叶预期超过3z000万8oAD以老年斑、神经原纤维缠结为主要病理改变阿尔茨海默病是以老年斑跟神经元纤维缠结为主要病理改变的一种疾病。

从宏观病理改变上,阿尔茨海默病会引起脑部结构的改变,表现为大脑内侧的颍叶系统萎缩跟海马体积的缩小9-10。

微观病理上,可以观测到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形成的细胞外神经炎性斑块和过度磷酸化tau蛋白聚集形成的细胞内神经原纤维缠结(NFTS)10。

AD发病机制存在多种假说,主要指向A陌tau两种生物标志物目前AD发病机制有6种假说:Aβ假说,Tau蛋白假说,胆碱能假说,神经炎症假说,线粒体功能障碍和氧化应激假说11。

其中主流的两种假说为Aβ假说与tau蛋白假说12。

Aβ假说认为,切割异常的Aβ过量产生或清除过慢,可导致细胞外的AB异常沉积,形成淀粉样蛋白斑块,导致神经元凋亡10。

阿兹海默病毕业论文

阿兹海默病毕业论文

阿兹海默病毕业论文标题: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与诊断治疗探究引言: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影响老年人的记忆、思维和行为能力。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趋势,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该疾病的病因至今尚不完全清楚,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本文旨在探讨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与诊断治疗,以期为该病的早期预防和干预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病因:1. 遗传因素:AD与遗传基因的相关性较为明显,包括β-淀粉样前体蛋白基因(APP)、旁链酶前体基因(PSEN)及APOE ε4等。

这些突变基因可导致淀粉样β蛋白的异常积聚和神经元的损害。

2. 神经炎症:慢性神经炎症在AD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受到感染、炎症反应等因素的刺激,导致神经元损伤和淀粉样β蛋白的沉积。

3. 氧化应激:氧化应激是细胞内氧自由基的过度生成与清除不平衡所导致的一种生物化学过程。

氧化应激能够诱导脑细胞的损伤和衰老,进而导致AD的发生。

二、诊断:1. 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记忆力减退、智能损害、情绪、行为异常等。

早期症状常常被忽视,但随疾病进展,这些症状将逐渐严重。

2. 神经影像学检查:通过核磁共振成像(MRI)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等技术,观察脑结构和功能变化,有助于早期诊断。

3. 生物标志物检测:血液或脑脊液中的淀粉样β蛋白、tau 蛋白等生物标志物的变化,可作为AD的辅助诊断指标。

三、治疗:1. 药物治疗:包括胆碱酯酶抑制剂和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拮抗剂等药物,可通过提高神经传导物质的浓度或减轻兴奋性神经元的损害来改善症状。

2. 康复训练:通过记忆、认知、行为等方面的康复训练,帮助患者维持和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3. 支持性护理:提供家庭支持、社会关怀和合理的护理服务,缓解患者和家庭的压力。

结论: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复杂的疾病,其发病机制至今尚不完全明确。

阿尔茨海默病机制

阿尔茨海默病机制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特征是记忆力和认知功能逐渐丧失。

其机制涉及多种因素,包括神经元损伤、蛋白质代谢异常、炎症反应等。

以下是阿尔茨海默病的主要病理机制:1. β-淀粉样蛋白聚集: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大脑中,β-淀粉样蛋白(Aβ)会发生异常聚集,形成淀粉样斑块和血管淀粉样斑块,干扰神经元的正常功能,导致神经元损伤和死亡。

2. Tau蛋白磷酸化:Tau蛋白在正常情况下有助于维持神经元的结构稳定性,但在阿尔茨海默病中,Tau蛋白会异常磷酸化,导致其失去生理功能,形成神经原纤维缠结,最终导致神经元功能紊乱甚至死亡。

3. 神经递质紊乱:阿尔茨海默病会导致多种神经递质的异常变化,如乙酰胆碱等神经递质在早期阶段就会受到影响,破坏神经元之间的正常通讯,加剧记忆力和认知功能的损害。

4. 炎症反应:炎症反应在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炎症介质的释放会导致神经元的炎症反应,加速神经元的退行性变化。

5. 氧化应激:氧化应激是指细胞内的氧自由基过量产生,导致蛋白质、脂质和核酸的氧化损伤。

在阿尔茨海默病中,氧化应激可能加速蛋白质的异常聚集和神经元损伤。

综合来看,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机制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过程,涉及到神经元损伤、蛋白质代谢异常、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等多个方面。

对这些机制的深入研究有助于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并为开发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策略提供重要线索。

阿尔茨海默病的机制还有许多其他复杂的因素,例如基因突变、突变体蛋白的聚集和神经元的发炎反应等。

此外,脑细胞内外液的离子失衡和交换障碍也可能与疾病的发病机制有关。

具体而言,一些特定的基因突变,如APP、PS1和PS2等基因突变,与早发型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密切相关。

这些基因突变与Aβ的代谢异常有关,会导致Aβ42等异常Aβ蛋白的过度产生,以及难溶性Aβ聚集体的形成,加速疾病的发展。

在细胞水平上,离子失衡也被认为是阿尔茨海默病的重要机制之一。

阿尔兹海默症基本机制-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阿尔兹海默症基本机制-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阿尔兹海默症基本机制-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脑部退化性疾病,是老年痴呆的最常见形式。

它以认知和记忆功能的丧失为主要表现,进一步导致个体的日常生活能力丧失。

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平均寿命的增加,阿尔茨海默症已成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尽管已经有多年的研究,但阿尔茨海默症的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仍然不完全清楚。

阿尔茨海默症的发病机制是多因素复杂的,其中包括遗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

大多数阿尔茨海默症患者患有早发性阿尔茨海默症,这种病情通常与基因突变有关。

APOE基因的ε4等位基因与阿尔茨海默症的发病风险显著相关。

此外,一些环境因素如心血管疾病、高血压、高胆固醇和糖尿病等也被认为与阿尔茨海默症的发病有关。

在神经病理学上,阿尔茨海默症的主要特征是β淀粉样蛋白斑块和tau 蛋白神经纤维缠结的形成。

这些异常蛋白聚集在大脑中特定的区域,如海马和顶叶皮质,进而导致神经元功能紊乱和死亡。

此外,炎症反应和神经递质的紊乱也与阿尔茨海默症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

对于阿尔茨海默症机制的深入了解,不仅有助于揭示其病因学和发病机制,还为阿尔茨海默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目前,许多研究致力于寻找针对阿尔茨海默症的疾病修复和干预的方法,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阿尔茨海默症的基本机制,寻找更精确的诊断标志物和治疗策略,以缓解这个全球性挑战带来的健康、社会和经济压力。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该包括对整篇文章的结构进行简要介绍,让读者能够了解该篇文章的组成部分和篇章安排。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参考以下例子进行编写:在本篇长文中,将介绍阿尔兹海默症的基本机制。

文章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将首先给出对阿尔兹海默症的概述,包括其定义和特征。

接下来,将简要说明本文的结构和各个部分所涉及的内容。

最后,将明确本文的目的,为读者提供文章阅读的指导和预期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程青格1,2(综述),徐平1(审校),龚其海3(1.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贵州遵义563099;2. 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河南安阳455000;3. 遵义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贵州遵义563099)[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治疗进展;阿尔茨海默氏病(Alzheimer’S disease,AD)又称老年性痴呆,是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是痴呆最常见的病因,据统计,在老龄人口中,占痴呆人数的50%~60%[1]。

主要病理基础是大脑萎缩,主要病理特点是老年斑,神经纤维缠结和广泛的海马神经元缺失。

在临床上,以近记忆功能障碍为早期及突出表现,包括语言、记忆、认知、推理、内省力、定向力、判断等多种功能障碍,进而影响日常生活能力、工作及社交能力[2]。

老年痴呆现代医学将其分成阿尔茨海默氏病、血管性痴呆、混合性痴呆及其他痴呆。

其中最为常见的两种类型是阿尔茨海默氏病和血管性痴呆[3]。

阿尔茨海默病发病隐匿,我们应积极发现疾病,阻止病情的发展。

本文讨论了有关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最新研究进展及治疗策略。

1 阿尔茨海默病(AD)发病机制目前对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原因及发生机制尚不十分明确,现将对目前比较公认的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概述如下。

1.1 Aβ的神经毒性机制β淀粉样蛋白的沉积是老年斑的主要成分,可能是引起AD的共同途径[4],Aβ是从APP中经β和γ分泌酶水解而产生,Aβ沉积导致老年斑及tau蛋白高度磷酸化及慢性炎性反应的形成,最终引起神经元功能的减退,进而导致痴呆[ 5 ]。

大量的研究结果证实,β淀粉样蛋白( amyloidbeta protein,Aβ) 在脑内的沉积可引起神经元变性死亡,特别是聚合成纤维形式Aβ对神经细胞毒性作用较强,作用最强的毒性片段为[基金项目]贵州省科技厅社发攻关(黔科合SY字[2010]3074)。

[通信作者]徐平,男,博士,教授,研究方向:神经病学,E-mail:。

Aβ25-35[6]。

研究表明,过量的淀粉样蛋白毒性作用和对神经元损伤在AD发病中起主要作用[7]。

1.2 Tau蛋白过磷酸化机制[8]微管与tau蛋白相互作用的调节主要是tau蛋白磷酸化,tau蛋白在神经系统的形成和轴突的传导中起着关键作用。

在病理情况下,tau蛋白产生异常过度磷酸化,导致形成神经元纤维缠结(NFT),引起神经元末端的树突和轴突产生萎缩的原因是微管的异常扭曲使其输运营养物质异常。

tau蛋白异常磷酸化促进AD的发生。

1.3 基因突变机制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老年性痴呆患者的一级亲属发病风险较高。

目前已发现以下基因突变与老年性痴呆发病关系密切:第1 号染色体上的早老素(PS-2)基因,第14 号染色体上的早老素(PS-1)基因,第19 号染色体上的载脂蛋白E (ApoE)基因及第21 号染色体上的βAPP(淀粉样前体蛋白)基因[9],1号染色体上PS-2基因突变及14号染色体上的PS-1基因,21号染色体上βAPP基因突变导致了约50-80%的阿尔茨海默病。

19号染色体上的载脂蛋白E可以促进Aβ的形成,降低Aβ清除,使乙酰胆碱合成减少和促进tau蛋白高度磷酸化[10]。

同时研究证明载脂蛋白E4是老年性痴呆发病的危险因素[11]。

1.4 胆碱能神经元损伤机制在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过程中,胆碱能神经元丢失呈进行性,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通过生化检测不但发现神经元中烟碱型乙酰胆碱酯酶受体减少,而且胆碱乙酰基转移酶、乙酰胆碱、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也明显减少[ 12]。

阿尔茨海默病神经元的凋亡,主要发生在胆碱能神经元,从而导致患者记忆功能减退,定向力丧失,个性改变。

1. 5 兴奋性氨基酸毒性机制[9]谷氨酸是中枢神经系统主要兴奋性神经递质,参与老年性痴呆发病机制可能与谷氨酸的兴奋作用有关,钠离子、氯离子和H2O内流,从而引起细胞破裂溶解;膜电位依赖式谷氨酸受体被激活后,使Ca2 +大量内流,导致细胞内Ca2 +超负荷,破坏细胞超微结构,使神经元死亡。

1. 6 神经细胞钙平衡失调机制流行病学和病理学实验发现,老年性痴呆与脑血管钙代谢失衡有密切的关系。

如果细胞内钙离子过量,或钙离子浓度过高可以使钙反应异常运行,ATP消耗,由此导致自由基产生,引起细胞凋亡[13]。

1.7 高胆固醇机制低胆固醇和低脂肪饮食可以显著减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风险。

杨晓帆[14]等研究证明高脂血症是老年性痴呆发生的高危因素,在老年性痴呆的整个发病过程中胆固醇起着关键的作用。

血清中的脂肪和胆固醇含量的异常增高是老年性痴呆发病的危险因素[15]。

血清总胆固醇含量与阿尔茨海默病和轻度认知损害发病率呈正相关[ 16]。

1.8 中医老年性痴呆, 是“因老而衰”,是脏腑功能衰减而导致的老年性疾病,依据临床表现属于呆病,病变部位在大脑组织。

本病主要和脏腑功能紊乱、气血运行异常关系密切,尤其是气血不足和神失所养为其发生发展之本,而痰阻血瘀为其标[17]。

按病因病机可分为肾精衰竭型、肝肾阴虚型、痰滞淤阻型等[18]。

中医认为老年性痴呆的发病,是年老体弱,多责之于脾肾,脑髓空虚。

中医学认为脑具有“髓之海”、“元神之府”等特点。

脾、肾先后亏虚为老年性痴呆发病之根本,肾主智,肾虚则智力不足,精来源于肾,精血无缘,年老易衰而神昏智弱,表情呆滞,苔白脉濡形成了老年性痴呆[19 ],瘀阻、痰滞为发病主要因素。

2 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策略研究者在研究AD 的发病机制和探索相应的治疗方案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很多方法在预防及治疗AD 有比较好的防治效果。

2.1 改善中枢胆碱能神经系统药物针对改善胆碱能神经功能的药物,AD患者胆碱功能缺乏的症状发生最早,提高胆碱能神经功能是目前治疗AD的主要研究方向,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仍然是目前的研究重点[20]。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接受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后50%老年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可以平稳1年以上[21]。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有多奈哌齐、他克林、石杉碱甲(哈伯因)等。

此类药物可提高AD患者早期认知功能。

然而,也有研究指出AChE 抑制剂应用均为短效临床研究的药物,缺乏长期疗效的分析,病人的寿命是否可以延长还不确定,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22]。

2.2 抗炎药物当β一淀粉样蛋白异常增加时,形成淀粉样蛋白斑块,后者诱发炎症,表现AD[23]。

据研究表明经常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NSAIDS)老人患老年性痴呆率明显降低[24]。

2.3 调节谷氨酸水平的药物FDA第一个批准的治疗中、重度老年性痴呆的药物是盐酸美金刚[25],是N-甲基-D-天门冬氟酸(NMDA)受体阻滞剂。

研究证明,老年性痴呆动物给予美金刚治疗可提高动物的记忆功能及突触可塑性[26],它可阻止超量谷氨酸神经递质传递造成的兴奋性毒性,达到保护神经元的作用。

2.4 钙离子拮抗剂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胆碱能神经元的死亡和钙离子激活释放细胞毒性物质的作用关系密切,钙拮抗剂可以抑制大量Ca2+内流,抑制Ca2+的超载,减轻血管的张力,有利于保持组织的活力及对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

例如尼莫地平有促进神经细胞再生和扩张脑血管、清除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等作用[27]。

2.5 降胆固醇药物研究证实,高胆固醇是脑血管疾病发病的高危因素,降脂药物已被普遍应用于脑血管病的防治,他汀类降脂药物可以降低老年性痴呆患者β淀粉样蛋白在大脑组织的沉积,从而延缓老年性痴呆的发病历程[14]。

临床应用的主要有阿托伐他汀、洛伐他汀、辛伐他汀等。

研究表明,阿托伐他汀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抑制轻中度AD痴呆症状及行为学的变化[ 28 ]。

2.6 抗氧化药物维生素E、银杏叶制剂、内源性抗氧化激素褪黑激素、雌激素等抗氧化药物通过阻止神经细胞的退化,抑制活性氧或者清除活性氧的形成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临床研究证实,雌激素替代疗法可以改善AD患者的学习、记忆功能,降低AD发生的风险性或延缓AD的发生,其机制可能是减轻Aβ的沉积、神经保护、神经再生及抗氧化等作用有关[29]。

2.7 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BDNF具有神经保护作用,BDNF不仅能促进发育期神经元生长、分化,还在成年期的中枢神经系统中调节突触传递和突触可塑性,改善痴呆病人的认知能力[30]。

BDNF 可对抗Aβ产生的神经毒性,且呈剂量依赖关系[31]。

2.8 Aβ免疫治疗Aβ疫苗是经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阻止Aβ神经毒性聚合物形成。

动物实验表明经Aβ的免疫治疗可以抑制或除去大脑中Aβ的沉积,使动物认知功能得到提高[32,33]。

Schenk等首次在转基因动物上免疫接种Aβ疫苗并且获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他们的研究为治疗AD提供了新的途径[34]。

防止Aβ沉积、清除已沉积的Aβ成为治疗AD的关键问题之一。

我们相信不久在老年性痴呆免疫治疗方面一定会有突破性进展。

2.9 神经干细胞神经干细胞治疗是阿尔茨海默病的一个潜在的治疗方法。

在成年期由于中枢神经系统中神经干细胞等前体细胞的存在,当机体出现疾病时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可以增殖、分化成相应的细胞以改善病变组织及提升机体功能[35]。

此重要发现改变了“神经细胞不能再生”的理论,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曙光[35]。

目前寻求激活内源性神经干细胞药物或方法从而促进神经的发生,以治疗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尤其是阿尔茨海默病,已成为科学家研究的热点问题[36] 。

2.10 中医治疗老年性痴呆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必须综合施治、整体调理。

中药治疗跟据中医理论,从辨证论治,整体调节,标本兼治,并且中药可以发挥多靶点、多环节的综合治疗效应,毒副作用小或无毒副作用,适合长期服用,因此中医中药治疗老年性痴呆的前景会越来越好。

张同芝、危剑安[37]等报道中医药治疗通过多靶点作用治疗AD的研究取得较大成果,其作用机制主要包括调节胆碱能系统,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抗氧化作用等,从而改善老年痴呆的学习记忆能力。

[38]研究调心方(由党参、桂枝、茯苓、远志、石菖蒲等组成)治疗老年性痴呆原理,认为调心方可能是通过调节中枢神经递质、抑制神经元凋亡和损伤、调节与凋亡相关基因启动和表达、影响Aβ及过度磷酸化tau蛋白来治疗老年性痴呆的。

随着老年性痴呆的研究深入,天然药物及其提取物中有效成分对老年性痴呆患者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受到重视,目前的研究证明银杏叶提取物、远志皂苷、人参皂苷等许多天然药物治疗老年痴呆的具有良好疗效[39]。

银杏叶提取物具有清除氧自由基、抗氧化、改善脑功能等作用[40],可以提高患者的记忆能力,改善患者的脑血流量[41]。

远志皂苷是益智中药远志有效成分,具有抑制氧化、抗衰老及治疗AD的作用,使患者学习记忆功能得到明显恢复[39,42]。

人参皂苷Rg1可以增强Tau蛋白的去磷酸化,从而使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受到抑制[4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