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语文高考文化常识100附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年高中语文高考文化常识100附答案
一、高考文化常识
1.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御史在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拥有弹劾纠察之权。

B. 太学是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秦始皇时始设太学。

C. 五经指儒家经典《诗》《书》《礼》《乐》《春秋》
D. 晦,阴历每月最后一日。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契诃夫是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美国的欧·亨利、法国的莫泊桑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B. 《庄子•逍遥游》的“朝菌不知晦朔”一句,“晦朔”是说时间很短,其中“晦”是指阴历每月初一,而“朔”是指阴历月末最后一天。

C. “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中的“彭泽”“邺水”“临川”分别是指陶渊明、曹植、谢灵运。

D. 郭沫若,中国新诗的奠基人之一,与田汉、郁达夫等人在东京成立文学社团创造社,主张“为艺术而艺术”。

有诗集《女神》、《星空》等,历史剧本《屈原》、《蔡文姬》等。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B. “巡抚”: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

清代正式成为省级地方长官,地位略次于总督,别称“抚院”、“抚台”、“抚军”。

C. 黜:指罢免官职,古代表示罢免官职的词还有:夺、除、免、去、废等。

D. “卒”:专用于指大夫或相当于大夫及其以上的高级官员的死。

唐代以后则用作“死”的通称。

其它意为“死”的词还有:崩、薨等。

4.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B. 《楚辞》收录了战国时期楚国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

这些作品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

C. 《孔雀东南飞》选自南朝徐陵编的《玉台新咏),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抒情诗。

D. 我国古人常用“天干”十个字和“地支”十二个字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

如《兰亭集序》中的“癸丑”。

5.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和公羊传》《榖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B. 《楚辞》由刘向于西汉末年搜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辑录而成,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C. 九宾,是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一种礼仪,由九名侯相迎宾赞礼人员)立于殿廷,接引宾客上殿。

D. 古代将一天时间划分为十二时辰,以十二地支来命名,“人定”指的是子时,“黄昏”指的是戌时。

6.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庐冢”,古时为了表示孝顺父母或尊敬师长,在他们死后的服丧期,为守护坟墓而盖的屋舍。

B. “华山之阳”,即华山的南面。

古代有山的南面、水的北面谓之阳的说法。

C. 古代农历的一些日期是根据月亮的情况来称呼的。

既望,本文指过了十五之后的日子。

D. “萧君圭君玉”,君圭是名,君玉是字。

古代男子20岁举行加冠礼时取字,以表示对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称呼。

7.下列对课本中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代常用籍贯和出生地称人以示尊敬,如北宋政治家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被称为“王临川”;还有用任职之地的地名来称人的,如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还有用官职来称人的,如王羲之被称为“王右军”。

B.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

因为此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故而又称为“乞巧节”或“少女节”、“女儿节”。

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节日,姑娘们最为重视。

这天晚上,妇女们看牵牛织女星,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祈祷自己的姻缘美满。

C. 在古籍文献中,对一个月中某些特殊的日子有特定的名称。

如每月第一日叫“朔”,二日为“既朔”,十五日“望”,十六日“既望”,最后一天为“晦”。

D. 古人常用“天干”(子、丑、寅、卯等)十二个字和“地支”(甲、乙、丙、丁等)十个字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称为天干地支纪年法。

如:“岁在癸丑”“壬戌之秋”。

8.下面各项对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

他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又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B. 楚辞,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以南方民歌为基础,采用楚国方言创作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

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具有浪漫主义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楚辞因此又称为“骚体”。

C. 《史记》二十四史之一,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编年体史书,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D. 庄子,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姓庄,名周。

他是继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学的创立者,与老子并称“老庄”。

《庄子》是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的著作。

9.下列诗句所写内容与我国传统节日对应恰当的一项是()
①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②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③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④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A. ①中秋②重阳③除夕④元日
B. ①重阳②中秋③除夕④元日
C. ①重阳②中秋③元日④除夕
D. ①中秋②重阳③元日④除夕10.下列对《张衡传》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六艺,儒家的六种经书——《易经》《尚书》《诗经》《礼记》《乐经》《春秋》。

B. 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举荐者称为“孝廉”。

C. 下车,古代可以代指官吏就职,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

D. 乞骸骨,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是古代官吏因年老请辞的委婉说法。

11.下列对划线字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荆轲刺秦王》)——宫殿的台阶下面。

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上,就告诉在台阶下面的人,请他们转达。

B.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烛之武退秦师》)——古代称人有时也直称其名。

在古代,通常自称称名,称人称字,也不能一概而论。

自称有时不称名,代之一些谦卑的称法,如“臣”“仆”等。

C. 为变徵之声。

(《荆轲刺秦王》)——古时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舒缓优柔。

D. 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

(《荆轲刺秦王》)——战国时为宫廷侍卫。

自唐至清成为尚书、侍郎以下的高级官员,分掌各司事务。

12.下列相关文学文化常识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斋戒)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礼前,先要沐浴、更衣、独居,忌食鱼肉荤腥,以示心地诚敬,这些活动叫做“斋戒”。

②(有司)官吏的通称,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所以称有司。

③(九宾)古代外交最隆重的礼节,由傧者九人依次传呼接引宾客上殿。

④(汤镬)古代的一种酷刑,用滚水烹煮。

镬,古代的一种鼎。

⑤(上卿)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都有卿,是高级长官,分为上、中、下三级。

战国时作为爵位的称谓,一般授予劳苦功高的大臣或贵族,相当于丞相的位置。

大夫比卿低一等。

⑥(御史)战国时的史官。

秦代始置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代表皇帝管理国家重要典籍,接受百官奏事等。

⑦(黄门驸马)宫中掌管宫门守卫的官员。

⑧(太学)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

⑨(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推举的人称为“孝廉”。

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

后来“孝廉”这个称呼,也变成明清对秀才的雅称。

⑩(公车)汉代官署名,臣民上书和征召,都由公车接待。

⑪(旄节)以竹为竿,上缀以牦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也是天子的象征。

⑫(乞骸骨)古代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意为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与之同义的还有“致仕”。

⑬(视事)指上级官员到地方视察工作。

⑭(下车)官吏初到任。

A. ①③⑤⑥⑨⑩
B. ②④⑦⑧⑪⑬
C. ①②④⑧⑨⑭
D. ③⑤⑥⑩⑫⑭
1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按照隋唐以来定型并逐渐流行开来的四部分类法,中国古代的典籍可以分为“经、史、子、集”四大部分。

《孟子》属于子部,《汉书》属于史部。

B. 《炮兽》节选自长篇小说《九三年》,作者雨果,法国现实主义作家。

代表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C. 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

除《战争与和平》外,代表作还有长篇小说《复活》《安娜·卡列尼娜》《永别了,武器》等。

D. 《天工开物》是明代宋应星编撰的一部科技著作,传到西方以后,欧洲人惊奇不已,称它是“中国17世纪的技术百科全书”。

14.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长恨歌》中“梨园弟子白发新”的“梨园弟子”,是指唐玄宗在梨园里教练出来的一批艺人,后来称戏曲界为“梨园行”。

B. 《过小孤山大孤山》中“列置烽燧”的“烽燧”即烽火,是古代边防报警信号,夜间燃的火称为烽,白天烧的烟称为燧。

C. 《伶官传序》中“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的“少牢”指祭祀时用的牛、羊、猪各一头,羊、猪各一头则称为“太牢”。

D. 《祭十二郎文》中的“十二郎”是韩愈的侄子韩老成,他在家族中排行第十二,唐代习惯以行第、郡望、官职称呼别人。

1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中的“长吏”是指职位较高的官吏,汉时俸禄二百石至四百石。

B. 陶渊明的家叔陶夔曾官至太常卿,“太常卿”是当时掌管国家祭祀礼乐医药的官职。

C. 《归去来兮辞》的“辞”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讲究押韵,注重平仄。

D. “三径就荒”中的“三径”之典来源于西汉兖州刺史蒋诩,后成为隐士居所的代称。

16.下列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时音乐分为变宫、宫、商、角、变徵、徵、羽七音。

B. 我国春秋时期,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

C. 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D. 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

鸿门宴上,“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

从座位安排上可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17.《清高宗实录》、“文景之治”、《永乐大典》三个专有名词中的“高宗”“文景”“永乐”分别是()
A. 谥号、年号、年号
B. 庙号、谥号、年号
C. 年号、尊号、庙号
D. 尊号、谥号、庙号
18.下列关于相关内容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 建安,即现在的南京,三国时期为吴国都城,时称建业,自六朝始称建康,此外还有金陵、武林等别称。

B. 济南二安,指宋朝时期两位著名的词人,辛弃疾和李清照。

辛弃疾,字幼安;李清照,字易安,故合称为“济南二安”。

C. 一片神鸦社鼓。

社日是古代农民祭祀天神的节日,汉代以前只有春社,汉代以后开始有秋社。

D. 词是唐代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有曲子词、诗余、长短句等。

19.下列各项中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三径”代称隐士的住处。

蒋诩隐居在院中竹下开辟三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

B. “宣室”是汉代未央宫前殿正室,汉文帝曾在在这里接见梁鸿,留下了一段佳话。

C. “缙绅”也写作“搢绅”,代指有官职或做过官的人。

士佩戴的“绅”长三尺。

D. “赋”可以指铺陈的手法;也可以指介于诗文之间的一种有韵文体,讲究文采韵律。

20.下面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辞,是介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因为起源于战国时的楚国,也叫楚辞、楚辞体;又因为《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作,所以又称骚体。

到了汉代,人们一般将辞赋并称。

B. 《滕王阁序》是一篇骈体文,其特点是:讲求对仗,一般是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平仄相对;多用典故,讲求藻饰。

C. 《逍遥游》是《庄子》中的代表作品。

《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所著。

D. 表,古代奏章的一种,多用于臣向君陈情言事,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高考文化常识
1. D
【解析】【分析】A项,“御史在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拥有弹劾纠察之权”说法错误,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皆有御史,为国君亲近之职,掌文书及记事。

秦设御史大夫,职副丞相,位甚尊;并以御史监郡,遂有纠察弹劾之权,盖因近臣使作耳目。

汉以后,御史职衔累有变化,职责则专司纠弹,而文书记事乃归太史掌管;
B项,“秦始皇时始设太学”说法错误,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最高学府,是汉代出现的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始设于汉武帝元朔五年;
C项,“五经指儒家经典《诗》《书》《礼》《乐》《春秋》”说法错误,五经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的合称,简称《诗》《书》《礼》《易》《春秋》。

不是《乐》,是《易》。

故选D。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

答题时,应根据平时课内对文化常识的知识积累与不断复习,结合着具体语境分析,然后做出判断。

2. B
【解析】【分析】B项“晦”和“朔”说法颠倒,表述错误。

正确的表述是:“朔”是指阴历每月初一,而“晦”是指阴历月末最后一天。

故选B。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把握作家作品的能力。

这类题目的解答需要学生在熟悉并掌握相关名著内容及情节的前提下,根据题目要求作答。

学生平时学习中应该多读名家名著,一方面扩展知识面,提高文学修养;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解答题目。

3. C
【解析】【分析】此题“除”指任命、授予官职。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对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

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纷繁。

包括传统文化中事关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

学生平时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

解题时须细心比对,防止张冠李戴,防止时代混淆,防止基本情节和人物错乱等。

4. C
【解析】【分析】C项,“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抒情诗”解说错误,《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对文化、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

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纷繁。

包括传统文化中事关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

学生平时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

解题时须细心比对,防止张冠李戴,防止时代混淆,防止基本情节和人物错乱等。

5. D
【解析】【分析】D项,“‘人定’指的是子时”错误,应该是“亥时”。

故选D。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

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6. C
【解析】【分析】C项,“既望,本文指过了十五之后的日子”解说错误,既望,一般指农历每月十六。

故选C。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对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

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纷繁。

包括传统文化中事关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

学生平时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

解题时须细心比对,防止张冠李戴,防止时代混淆,防止基本情节和人物错乱等。

7. D
【解析】【分析】D项,“古人常用‘天干’(子、丑、寅、卯等)十二个字和‘地支’(甲、乙、丙、丁等)十个字”是错误的。

天干地支纪年法应该是古人常用“天干”(子、丑、寅、卯等)十个字和“地支”(甲、乙、丙、丁等)十二个字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

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古代文化常识的内容极其广泛,大致说来它包括天文地理、目录辞书、科举职官、礼仪习俗、姓名称谓、衣食住行、器物用具、史传典籍、古代纪时、音乐娱乐、学校设置等。

同时,要积极利用文言文文本进行正误判断。

8. C
【解析】【分析】C项,“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编年体史书”,说法错误。

《史记》是纪传体史书。

故选C。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

考生平时要注重文化常识的积累,尤其是课本注释的相关内容,需要分门别类,进行归纳识记。

对于考题中出现的比较生僻的古文化常识,根据文意仔细甄别正误。

9. B
【解析】【分析】首先应该明确诗句所对应的传统节日,
①“插菊花”为重阳风俗;
②由“桂花”可见是中秋;
③旧俗是正月初一喝屠苏酒,“无复屠苏梦”可见此时是除夕夜;
⑤“曈曈日”“新桃换旧符”可见是元日(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故选B。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对诗文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

本题将诗文放在句子中考查诗文合不合语境,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要弄清诗文的含义,然后根据句子所表达的意思具体分析所引用诗文合不合语境。

10. A
【解析】【分析】A项,“六艺……《易经》《尚书》《诗经》《礼记》《乐经》《春秋》”说法错误,结合文章内容,“六艺”在文中指礼、乐、射、御、书、术六种学问和技能。

故选A。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核识记理解古代文化常识能力。

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

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11. C
【解析】【分析】C项,“声调舒缓优柔”错误,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故选C。

故答案为:C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的文化常识的识记积累水平。

文化常识的考查是近年来全国语文高考试题文言文阅读中必考题型,文化常识源于学生平时的理解积累,是个坚持不懈的过程,学生必须有耐力勤复习,不然很容易忘记。

另外进入高中就应该有积累意识,高中语文课本注解十分详尽,学生平时功夫要下到,把重要文化常识可以分门别类做以整理,积累丰厚了,常记常新,自然不容易忘记。

12. D
【解析】【分析】①“忌食鱼肉荤腥”说法不全面,“斋戒”,古人斋戒时忌荤,但并非忌食鱼肉荤腥,而是忌食有辛味臭气的食物,如葱蒜等,这主要是为了防止祭祀时口中发出的臭气对神灵、祖先有所亵渎;
④“镬,古代的一种鼎”说法错误,镬,古代的一种大锅;
⑦“‘黄门驸马’宫中掌管宫门守卫的官员”说法错误,“黄门驸马”是宫中掌管车辆马匹的官员;
⑨“也变成明清对秀才的雅称”说法错误,应为后来“孝廉”这个称呼,也变成明清对举人的雅称;
⑪“也是天子的象征”说法不准确,“旄节”以竹为竿,上缀以牦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

只有皇帝能够赐予臣下,而臣子如果持节出行,就意味着他是奉天子钦命,代表皇帝;
⑬“‘视事’指上级官员到地方视察工作”说法错误,“视事”指官员到职工作。

故选D。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熟记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注意积累、记忆。

13. D
【解析】【分析】A项,《孟子》属于经部。

B项,作者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作家。

C项,《永别了,武器》是海明威的作品。

故选D。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

文学常识重在平时的积累和整理归纳。

在识记的过程中,要特别关注作者所处的朝代,可按作者所处朝代的先后顺序对作者排列识记。

另外应特别注意文学常识中的专有术语和并称,弄清楚其内容。

14. C
【解析】【分析】C项,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只用羊﹑豕二牲叫少牢;牛、羊、豕(shǐ,猪)三牲全备为“太牢”,故C错误。

故选:C。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

文学常识题一般出自课文内容,又有所延伸,所以应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结合文章内容积累、识记。

解答时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15. C
【解析】【分析】C项,“注重平仄”错,“辞”这种文体不注重平仄。

故选C。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

文学常识重在平时的积累和整理归纳。

在识记的过程中,要特别关注作者所处的朝代,可按作者所处朝代的先后顺序对作者排列识记。

另外应特别注意文学常识中的专有术语和并称,弄清楚其内容。

16. C
【解析】【分析】C项,“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解说错误,太子只能是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

故选C。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注意积累、记忆。

积累时可以分类积累,比如古代官职、官职升降词汇、天文、地理等,这样对于记忆更容易一些。

考场上,还可以结合语境理解,帮助判断。

17. B
【解析】【分析】“高宗”是庙号,“文景”是谥号,“永乐”年号,故选B。

故答案为: B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的文化常识的识记积累水平。

文化常识的考查是近年来全国语文高考试题文言文阅读中必考题型,文化常识源于学生平时的理解积累,是个坚持不懈的过程,学生必须有耐力勤复习,不然很容易忘记。

另外进入高中就应该有积累意识,高中语文课本注解十分详尽,学生平时功夫要下到,把重要文化常识可以分门别类做以整理,积累丰厚了,常记常新,自然不容易忘记。

18. D
【解析】【分析】A项,“此外还有金陵、武林等别称”错误。

武林是杭州的别称。

B项,“李清照,字易安”错误。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C项,“社日是古代农民祭祀天神的节日”错误。

社日是古代农民祭祀土地神的节日。

故选D。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对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

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纷繁。

包括传统文化中事关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

学生平时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

解题时须细心比对,防止张冠李戴,防止时代混淆,防止基本情节和人物错乱等。

19. B
【解析】【分析】B项,“‘汉文帝曾在在这里接见梁鸿,留下了一段佳话’错误,汉文帝史称明君,贾谊更是一代贤才。

文帝把谪居长沙的贾宜召回京城,在宣室里接见他,君臣晤谈直至夜半。

请问汉文帝向其请教的是鬼神问题。

故选B。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对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

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纷繁。

包括传统文化中事关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

学生平时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

解题时须细心比对,防止张冠李戴,防止时代混淆,防止基本情节和人物错乱等。

20. C
【解析】【分析】C项,“《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所著”不正确,《庄子》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

故此题答案为C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

文学常识重在平时的积累和整理归纳。

在识记的过程中,要特别关注作者所处的朝代,可按作者所处朝代的先后顺序对作者排列识记。

另外应特别注意文学常识中的专有术语和并称,弄清楚其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