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渗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结题报告(新)

合集下载

小学课题研究《班主任工作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结题报告

小学课题研究《班主任工作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结题报告

小学课题研究:《班主任工作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结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1、课题提出的背景(1)“班主任工作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当前中小学生心理现状,不能不令人担忧,随着当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学生们赖以生存的社会、学校、家庭的客观环境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人们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变化,升学的压力,离异家庭的增多,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等,使当代中学生心理问题比以往更为突出。

诸如厌学、心理脆弱、性格不合群、独立能力差、亲子冲突呈增加趋势等。

这些问题如得不到及时解决,将会严重影响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对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要求青少年不仅要有丰富的文化知识、高尚的道德、强健的体魄,而且还要有健康的心理,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自主发展精神和创新意识。

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抓好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开展心理辅导,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发展的有效的教育活动,这是一项世界性的课题,反映了当代进步的教育潮流。

面对当前中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从未来教育要求出发,我们应清楚地认识到,在中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这正是国家教育部出台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

(2)“班主任工作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是适应新形势下教师与学生的需求。

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存在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学校心理教育工作的兴起,唤起了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对自己心理问题的关注。

他们渴望有更多的老师来关心其心理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几个专职或兼职的心理教育工作者已无法满足一所学校上千名学生的这种需求,班主任应责无旁贷地加入到心理教育的工作的行列之中。

小学生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报告

小学生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报告

小学生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报告
小学时期对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

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努力研究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运用。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研究人员基于在协同方面的优势,发展出了一种特有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该模式既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也可以满足孩子的心理健康需要。

在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中,以关注因素为基础,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多学科教学,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学会客观理性地认识自身,进而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和社交交往能力。

此外,通过开展特色综合的学科教学,尤其是情境教学,将心理健康教育穿插在课程教学中,使学生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转变心理状态,认识自我,获得生命充实感和心灵觉醒感。

在实践中,学校通过开发特色课程、安排有趣的活动、搭建校园积极向上的氛围以及营造支持性的学习环境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健康自我意识,加强认知能力,并致力于发掘学生的潜能,从而培育具有社会伦理观念的人才。

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将为孩子们提供一片健康成长的天空,使孩子们在健康的心理状态下发展,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

因此,学校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化为学科教学可以促进每一个孩子在必要的压力下发挥更大的潜力,获取更多的知识,建立信心并获得成功。

子课题“在学科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个人结题报告

子课题“在学科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个人结题报告

贵州省教育科学研究、教育教学实验课题“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方法行动研究”---------子课题“在学科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个人结题报告在实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新课程的今天,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开始正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指导,结合学生的智力类型差异,作为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来开发,实施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促进学生的素质提高。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正因为没有完全相同的树叶,世界才变得如此精彩,学生群体由于先天的素质和后天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不同,也存在查不同的心理差异性和丰富性。

一、不同年龄的学生,有不同的心理反差。

罗杰斯认为,不同年龄的人有不同的学习习惯,思维也必然存在不同的心理兴奋程度。

学生是活生生的个体,不同年龄的他们具有很大的差异个性。

因而,无论是在教学方法上,还是在教学内容上,我们都应该充分尊重他们的心理个体差异。

案例1 我和昆虫我在五年级上课的时候,我先向学生了解他们都认识那些昆虫,都捉过昆虫吗?讲讲是怎样捉昆虫的等等,之后向学生讲解昆虫的结构,最后让学生一起来画一幅有关自己和昆虫的故事,并且要求对昆虫做出精细地描写。

另外我在三年级上《池塘边》这一课时,先让学生看一段动画片,再让学生模仿一些昆虫的动作进行游戏,最后分成几个小组一起制作昆虫的头饰,完成后和老师都带上头饰伴随着清音乐的丛林中起舞。

从以上案例中看出,对不同学段的学生,所传授的知识重点各有侧重,从心理导入看,一个高年级学生自己讲述,一个则是低年级学生在引领下看动画片,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及心理差异,从而选择了适合他们年龄心理特点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作为我们承担两个不同年级的美术课,两对不同年段的学生,在选择教学方法和内容时一定要注意这种心理差异性,采取适宜的方法,使学生的心理思维得到健康,从而学生的心理健康得到流畅,灵活,发展。

二.利用学生的不同情感,畅道健康的心理。

(2023)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教育的实验与研究结题报告(一)

(2023)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教育的实验与研究结题报告(一)

(2023)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教育的实验与研究结题报告(一)(2023)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教育的实验与研究结题报告背景介绍学校中,班主任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工作岗位,他们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也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因此,渗透心理教育成为班主任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教育的实施情况,有效性以及可行性,并提供科学的建议。

实验方法为了有效地实施心理教育,实验者使用了多种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和个性,建立平等的心理沟通;•利用班会、家长会、小组活动等渠道,提高心理教育的效果;•组织相关的心理活动及比赛,增加心理教育的互动性;•聘请心理医生与班主任团队合作,对特殊问题的学生进行干预等。

实验结果在本实验中,班主任们坚持不懈,认真负责地开展心理教育,最终留下了如下的结论:•班主任的心理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也有利于班级的凝聚力和建设;•心理教育需要定期开展,才能产生更加明显的效果;•心理教育需要灵活性,以满足学生因人而异的需求;•心理教育需要借助外部力量,如家长、心理医生等等;•心理教育需要引起广泛的关注,从而获得更多的帮助与支持。

结束语“渗透心理教育”是班主任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通过本实验,我们发现心理教育是成功的,它可以促进班级的和谐发展,也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打下了基础。

我们希望这个实验能够引起学校领导的重视,并成为我们学校心理教育的一个重要参考。

建议与展望基于本实验的结果,我们针对学校的心理教育工作提出以下建议:•推广心理教育,增强学生心理素质,加强班级凝聚力;•加强心理教育师资力量的培养和提高,提升教育质量;•加强外部力量的配合,建立更好的合作机制;•完善心理教育的常态化机制,定期组织心理活动。

未来,我们将继续开展心理教育工作,并探索更加有效的实施方法,创造更加良好的学习环境,以期为学生的成长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一、项目背景在当今社会,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尤其在青少年群体中,心理健康问题更应引起广泛关注。

小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面对学业、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压力,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

为了提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其全面发展,我们开展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课题。

二、研究目标1. 分析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2. 探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策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3. 结合实践,总结出一套适用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三、研究方法1. 文献分析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方法、策略等。

2. 问卷调查法:设计问卷,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心理问题的分布特点。

3. 实证研究法:选取部分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干预,观察效果。

4. 案例分析法:收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案例,总结经验。

四、研究结果1. 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小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压力大、人际关系紧张、情绪波动等问题。

部分学生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症状。

2. 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与策略:根据文献分析和实践经验,我们总结出适合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如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团体辅导等。

同时,提出了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如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加强师生沟通等。

3. 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成果:通过对部分小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干预,我们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学习积极性、自信心等方面有所提高。

4. 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总结:结合实践,我们总结出一套适用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包括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等。

五、结题结论本课题通过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得出以下结论:1. 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普遍存在,需引起广泛关注。

学科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结题报告

学科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结题报告

学科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结题报告前言笔者以教材为载体,通过探究在学科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促使教师自觉学习心理学理论,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从而在学科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研究目标。

2017年3月该课题通过评审,被立项为县级课题。

自立项以来,课题组成员围绕课题的研究目标,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刻苦钻研,大胆实践,努力探索学科教学资源与健康心理教育的的结合,经过课题组成员一多年的研究和实践,积累了一定经验,获得了一些启示,引发了一些思考,现报告如下:一、问题的提出2017年2月,尤溪县县委县政府为推进我县教育事业优质、快速发展,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意见》围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一核心思想提出强化教学管理,开展有效教学,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整体教育思路。

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自我意识、情绪调适、人际交往和升学就业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或问题。

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当前,在学校素质教育活动中,学科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亦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科学地研究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模式及实施策略,无论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建设,还是实践指导都具有重大意义。

各学科教材中不仅具有丰富知识,还蕴含着丰富的心理教学内容,因此,抓住了学科教学这个关键,适时施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就能抓住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途径和主要阵地。

为此,我们课题组经过认真调研,确定《学科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作为我们研究课题。

二、研究的目标和内容(一)研究目标通过在学科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促使教师自觉学习心理学理论,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从而在学科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报告(共3篇)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报告(共3篇)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报告(共3篇)第一篇: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1.1 引言心理健康是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

本文从我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入手,分析现有问题,并探讨解决对策。

1.2 现状概述据调查,我国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许多学生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

尽管各级教育部门已经重视起来,心理健康教育在课程设置、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总体来看,仍存在许多不足。

1.3 存在的问题1. 教育体系不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不足,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

2. 专业人才缺乏:心理咨询和治疗人员数量不足,专业素质参差不齐。

3. 宣传力度不够:社会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知度较低,容易产生歧视和误解。

4. 资源分配不均:城乡、地区之间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差距较大。

1.4 对策建议1. 完善教育体系:增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2. 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心理咨询和治疗人员的专业素质,增加人才储备。

3. 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多种渠道提高社会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知度和关注度。

4. 优化资源分配: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缩小城乡、地区差距。

第二篇: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2.1 引言针对现状分析,本篇将探讨适合我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

2.2 教育策略1. 课程设置:设立独立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 心理咨询与治疗:建立健全心理咨询与治疗体系,提供专业、便捷的服务。

3. 教师培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

4. 家校合作:加强家校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5. 实践活动:举办各类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2.3 实施建议1. 政策支持:政府应给予足够重视,提供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

2. 多方合作:教育部门、医疗机构、社会组织等多方共同参与,形成合力。

《语文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结题报告

《语文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结题报告

《语文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名称:语文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二、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及意义(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有资料表明,在我国约有1/5左右的儿童青少年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如厌学、逃学、偷窃、说谎、作弊、自私、任性、耐挫力差、攻击、退缩、焦虑、抑郁等种种外显的和内隐的心理行为问题。

这些心理行为问题不但严重地影响着儿童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也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扰,直接影响学校教育任务的完成与教育目标的实现。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文件精神,强调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同时也指出了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严峻任务。

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我们的学校没有心理咨询发展的历史,因而在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的同时,我们往往把心理健康教育和学校的德、智、体、美、劳诸学科进行比较,普通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和以上各学科有着部分重叠和相互交叉的关系。

从这个意义上说,各育都可被认为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

我校在2010年5月成立了学校心理咨询室,由我兼职心理教师工作(另外担任八年级两个班语文教学工作),心理咨询室具体由学校政教处负责,在学校年度工作计划中,将心理教育工作列入计划,但由于学校场地紧缺,人员、经费也相对紧张,无法保证正常开展工作。

学校特别要求学科教师在平时的课程中注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渗透教育。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我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关注中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正常心理需求,从而能多角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建立自信心,获得成功的体验。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果学生变“要我学语文”为“我要学语文”,那么他们就会以积极的心态自主学习。

化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为“有趣”,设计趣味横生的课堂教学方案,是我们研究的重要内容;努力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各位教师刻不容缓的使命和职责。

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结题报告

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结题报告

⼼理健康教育课题结题报告⼼理健康教育课题结题报告范⽂ 我校《⼩学⽣⼼理健康教育实践与研究》课题是从xxxx年9⽉开始进⾏实验的,⼼理课题结题报告。

三年来,在区教育局和学校领导及有关专家的指导下,我们扎实开展研究,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更好的,更有效的⼼理健康教育⽅法,取得了成效。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动机 联合国教科⽂组织提出过这样的⼝号:健康的⼀半是⼼理。

这表明在物质⽂明⾼度发达的信息社会,⼼理健康已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对教育⼯作来说更为重要。

特别是现在,学校的学⽣⼤都是独⽣⼦⼥,由于家长和教师往往对学⽣⼼理教育存在着⽚⾯认识,导致⼉童⼼理的不良发展。

如有的学⽣虽然学习成绩好,绘画、唱歌能⼒都较强,但存在着⾃私、任性、缺乏同情⼼和毅⼒,⾃信⼼及团队合作精神差等问题,更有甚者表现为厌学,情绪暴躁,惧怕挫折、⾃闭等⼼理疾病。

这些现象在⼀定程度上制约着他们和谐健康成长。

⽬前全国上下全⾯实施素质教育,⼼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实现素质教育关注学⽣全⾯发展的⽬标,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的可持续发展,我校⼗分重视学⽣的⼼理健康教育,学校课题组尝试着在这⽅⾯做些探索,特确定申报了省级《⼩学⽣⼼理健康教育实践与研究》课题。

⼆、课题研究的依据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根据课题组研究的内容结合我校学⽣的实际和存在的问题,依据教育⼼理学,遵循⼩学⽣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遵循知情意⾏相统⼀的规律,坚持实践育⼈。

三、课题研究的⽬标和重点 ⼩学⽣⼼理健康⽴⾜于教育,重在指导。

遵循学⽣⾝⼼发展规律,达到⼼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与针对性相结合;⾯向全体学⽣与关注个别学⽣相结合;尊重、理解与真诚相结合;预防、矫治和发展相结合;教师的科学辅导与学⽣的主动参与相结合。

使受⼼理困扰或存在⼼理障碍的学⽣得到科学、有意义的⼼理辅导,增强他们的⾃我调控能⼒,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培养学⽣良好的⼼理品质,促进学⽣⼈格的健全发展。

重点:⼈际交流,学习适应及个性辅导。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结题报告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结题报告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一)问题的提出1、课题研究的出发点:学生的心理问题需要我们去化解通过调查摸底,我们发现我校学生有心理障碍的达到20%,很大一部分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他们喜怒无常,情绪不稳,自我失控,心理承受能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学习困难,考试焦虑,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贫乏,学习成绩不稳定;人格偏执扭曲,耐挫力差;人际交往有障碍,青春期间困惑等。

并表现出种种不良行为,如打架、骂人、说谎、吸烟、赌博、考试作弊、厌学、逃学、与老师对立、不接受教育,是非观念淡漠,严重的出现自伤或伤人现象。

2、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国家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纲要”中提出了要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中国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加强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的呼唤,现实的需要,也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全新的课题。

1999年国家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就我国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实施途径、师资队伍、条件保障等提出了六条意见。

2002年8月下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对新形势下的中小学校心理教育的具体实施方法、评估途径等进行了更详细的规定。

这些都为现行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政策上的指导和理论上的依据。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健康的概念又有新发展,它指出所谓健康就是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适应上完全处于良好的状态,而不是单纯指疾病和病弱。

也就是说,它不仅涉及到人的心理、生理健康,而且还涉及到社会道德方面的问题,即道德健康三方面构成的整体概念。

所谓心理健康是指人的精神、情绪和意识方面的良好状态,包括智力发育正常,情绪稳定乐观,意志坚强,行为规范协调,精力充沛,应变能力较强,能适应环境,能从容不迫地应对日常生活和工作压力,经常保持充沛的精力,乐于承担责任,人际关系协调,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相一致,能面向未来。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教育手段,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心理认知和应对方式,提高心理素质,预防和治疗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过程。

这种教育包括了认知、情感、意志、人格等多个方面,旨在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适应研究和生活的需要。

二、学生心理状态的构成研究学生的心理状态包括了情感、认知、意志、人格等多个方面。

情感方面包括了情绪、情感体验等;认知方面包括了自我认知、认知误区等;意志方面包括了意志力、自我控制等;人格方面包括了性格特点、价值观等。

这些方面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学生的心理状态。

因此,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全面、系统地考虑这些方面的影响,制定相应的教育方案。

三、有效的辅导和调节形成健康的心理的研究有效的心理辅导和调节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内容。

在实践中,教师和家长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情感支持、认知重构、行为干预等,帮助学生理解和解决心理问题。

同时,学校也可以通过开设心理咨询服务、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方式,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支持,形成全员参与、全方位覆盖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综上所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支持。

学校、教师、家长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教育活动,旨在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使用相关的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全面提高。

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关键之一。

虽然各学校在内容、目标、形式和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但是常见的提法包括心理卫生教育、心理品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心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有密切联系,但不能用德育工作来代替或取代它。

学生的心理问题不应简单地归结为思想品德问题,也不应将心理健康教育变成心理学知识的传授或心理学理论的教育。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行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行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行研究结题报告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行研究结题报告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

近年来,国家和社会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旨在培养具有健康心理、乐观态度和全面发展的小学生。

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提供参考。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实证研究法和专家咨询法等多种方法,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深入探讨。

首先,通过文献资料法,梳理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经验;其次,通过实证研究法,对所提出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进行了实践验证;最后,通过专家咨询法,对研究结果进行了评估和反馈。

三、研究结果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以下策略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显著效果:1、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将心理健康课程纳入小学课程体系,定期开展相关教学活动,以增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

2、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对每位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评,并建立个人心理健康档案,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

3、开展心理健康主题活动:组织以心理健康为主题的班会、讲座、心理辅导等活动,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

4、加强教师培训:对小学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提高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技能。

5、家校合作: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四、结论与建议本研究结果表明,以上策略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积极效果。

因此,建议在小学阶段广泛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制定针对性的教育方案,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心理支持和帮助。

同时,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育实践能力。

此外,还应定期对心理健康教育方案进行评估和调整,以适应学生心理发展的变化和需求。

为了更好地推进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制定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小学教学计划,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和内容,确保教育的系统性和全面性。

学生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问题研究课题的结题报告

学生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问题研究课题的结题报告

课题研究报告:学生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问题健康一直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学生的身心健康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影响着家庭、学校乃至国家美好未来,这就要求学校老师、父母、社会给以高度关注,让学生们处于良好的身心健康状态。

同时,我们向部分学生以及老师进行调查,并总结得出调查结果,同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用来改善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

一、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现状在“身体健康”方面,调查问题涉及睡眠时间、学习时间、锻炼方式、日常饮食等方面。

大多数同学的睡眠时间一般在八小时左右;学习时间均在上课期间;早上有跑步等体育锻炼,在课件休息时间做课间操和眼保健操。

在“心理健康”方面,调查问题涉及到学习压力、心理素质等方面。

面对学习压力,大部分同学在缓解情绪时会找人倾述,但有少数同学选择了闷在心里。

二、学生身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学生在校大部分时间是学习,存在用眼不规范导致视力下降、久坐导致颈肩腰腿疼等问题。

2、部分同学由于在食堂就餐存在挑食和饮食过快导致肠胃病问题。

3、有些同学存在学习紧张,心理压力过大导致情绪不稳定的问题。

4、有些同学反映缺少社会适应能力等。

三、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建议1、自觉参与体育锻炼。

自觉参与体育锻炼,是人们对参加体育活动的目的有清楚而深刻的认识,并在正确的信念和世界观的调节支配下,不需要外力的推动,主动参加体育锻炼,比如参加跑步等有氧锻炼,避免在雾天、受污染的环境中运动,常做眼保健操,休息时间做做拉伸运动等。

只有自觉参与体育锻炼,树立正确的体育与健康价值观,才能发现自己在自觉参与体育锻炼中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制定改进的策略,自觉参与体育锻炼需要主动获得相应的知识,坚定自己的信念,并付诸实际行动。

发展体能首先要了解自己的体能状况,体能要素,是构成体能的组成部分,包括与健康有关的体能要素和运动技能有关的体能要素,与健康有关的体能要素包括心肺耐力、肌肉力量、肌肉耐力、柔韧性和身体成分等。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动机二、课题研究的依据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重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立足于教育,重在指导。

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使心理健康教育科学、针对性强;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别学生;尊重、理解、真诚相结合;预防、矫正和发展相结合;教师的科学辅导和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

通过科学、有益的心理辅导,增强学生的自我调控潜力,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潜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资料我们以年级组为切入点,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状况和存在的问题,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侧重点有所不同。

其次,校园举办了专题讲座,每学期不少于一次,聘请专家指导学生调控自己的心理,提高学生调控自我行为的潜力和素质。

例如,校园邀请了教育技术系任其平教授和《知心姐姐》杂志社的修改来校为学生做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让学生受益匪浅,提高了学生自我心理调适潜力。

②学校注重与家庭沟通,优化家庭教育环境。

学校为家长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邀请专家分享现代教育观和育人观,帮助家长科学地引导孩子成长。

同时,学校通过《家教周报》、心理板报、广播站和家长会等途径向家长介绍有关知识,帮助他们建立现代育人观和人才观,为孩子提供平等、宽松、自由的成长环境。

经过三年多的探索和实践,学校涌现出一大批心理素质好、教学科研潜力强的优秀教师,成为校园办学育人的骨干力量。

他们在构建学生心理世界的同时,也在不断地优化自身的心理素质,促进专业发展,提高自身的教育科研潜力和创造力。

在201X年,学校成功举办了班主任经验论文研讨会,在201X年10月也召开了全体班主任工作案例交流会。

这些活动为老师们提供了研究和交流的机会,有助于推动工作。

其中多篇班主任论文在市、区交流,___老师案例获市“走进学生心灵”案例二等奖,XXX工作案例《点燃学生心的灯》获区一等奖等。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学生心理健康是学生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历来不太被重视,“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在素质教育提出若干年以来仍旧占据学校的主导地位。

近些年来,儿童、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有上升的趋势。

据北大精神卫生研究所研究员王玉凤介绍,我国17岁以下未成年人约3.4亿,保守估计,有各类学习、情绪、行为障碍者3000万人。

其中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为21.6%至32.0%,突出表现为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

据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沃建中博士主持的“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建构与培养研究”课题组的大型调查,我国存在心理问题的初中学生占17.1%,其中有异常心理问题倾向的占14.2%,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占2.5%;这些都说明中学生确实存在着心理健康问题。

我校处于城乡结合部,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普遍是盲点。

许多家庭缺乏文化氛围,有的家长工作之余忙于喝酒,赌博,或忙于发财致富,放松了对孩子的教育,导致孩子放任自流,走向堕落;有的家长品行不端,行为放纵,对孩子起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更有许多家庭对独生子女采取娇宠态度,使孩子娇生惯养,受不得半点艰辛,遇到挫折便不知所措或心理失衡,出现偏激行为。

即使对小孩严格要求的家长也有不少总想把自己的期待强加给子女,而对于子女在情感,需要,意志,性格等等心理素质方面的培养置之不理。

调查发现,我校有37.40%父母的管教方式为“溺爱”,31.71%为“要求过严”,而“放任不管”的占14.63%。

因此对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尤为必要。

那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是什么?学生各类心理状态是如何构成的?如何对学生心理状态进行有效的辅导和调节形成健康的心理,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

一、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的研究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

小学课题研究:《班主任工作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结题报告

小学课题研究:《班主任工作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结题报告

小学课题研究:《班主任工作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结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1、课题提出的背景(1)“班主任工作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当前中小学生心理现状,不能不令人担忧,随着当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学生们赖以生存的社会、学校、家庭的客观环境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人们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变化,升学的压力,离异家庭的增多,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等,使当代中学生心理问题比以往更为突出。

诸如厌学、心理脆弱、性格不合群、独立能力差、亲子冲突呈增加趋势等。

这些问题如得不到及时解决,将会严重影响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对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要求青少年不仅要有丰富的文化知识、高尚的道德、强健的体魄,而且还要有健康的心理,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自主发展精神和创新意识。

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抓好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开展心理辅导,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发展的有效的教育活动,这是一项世界性的课题,反映了当代进步的教育潮流。

面对当前中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从未来教育要求出发,我们应清楚地认识到,在中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这正是国家教育部出台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

(2)“班主任工作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是适应新形势下教师与学生的需求。

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存在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学校心理教育工作的兴起,唤起了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对自己心理问题的关注。

他们渴望有更多的老师来关心其心理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几个专职或兼职的心理教育工作者已无法满足一所学校上千名学生的这种需求,班主任应责无旁贷地加入到心理教育的工作的行列之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名称:广东省“十一五”规划课题《小学德育课程教学方式研究》子课题《教学中渗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批准文号:广东省“十一五”规划课题J06-144-P01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我校地处偏远山区,经济水平低,条件简陋,生源差,家长多数文化程度不高。

要提高育人水平,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必须形成一股教育合力。

为此,我校曾于2005年开展了由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关于构建学习型学校,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践研究”的子课题“关于构建‘书香校园’的探索与实践”的课题研究(现已顺利结题,成果荣获一等奖)。

经过这个课题的研究,强化了师生的读书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丰富了校园文化,增强了学校的文化氛围。

但我们从中也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出的种种心理问题:一、厌学心理。

学生和外界的接触不多,思想相对闭塞,种种原因导致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积极性不高,成绩难以提高。

甚至,有一部分学生放弃了学习。

二,依赖心理。

不可否认,现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而学生的独立能力却下降了。

他们在生活中依赖父母,不会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在课堂上,不积极思考,依赖老师给出结果等等。

三、烦燥心理。

现在学生的所处年代,正处于社会变革时期,社会上大量的形形色色的信息不断地刺激着他们,来自社会、学校、家庭的压力使他们心里充满各种矛盾和困惑。

社会上的不良习气,在潜移默化中误导着小学生,使一些学生“静”不下来,做事没有耐心。

此外,一些传统的品德课程教学枯燥,空洞。

新课程标准颁布后,相当部分教师对新课程实验的理念还停留在表面化、简单化的了解上,对有关的要求缺乏深入、透彻的理解,教学方式还脱离不了传统的桎梏,教育学生的方法没有联系现实生活,忽视了学生心理发展的需求,学生在学校学到了各科知识,而对自己的内心世界却一无所知,这不能说不是学校教育的一大缺憾。

以上这些,无不困扰着我们的小学生,也困扰着每一个教育工作者。

学校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肩上担负着两重任务,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既要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也要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真正成为身心健康的公民。

身心健康是人的素质基础。

它不仅意味着有健全的身体,而且必须有健全的心理。

心理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这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

鉴于此,我校申请实施“在教学中渗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实验课题。

二、课题实验的做法(一)、课题实验的步骤和阶段目标:第一阶段:实验准备阶段(2007年3月――2007年8月)。

在课题研究初期,查阅有关文献,如《教育心理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著作,为本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组建课题领导小组和课题研究小组,制定实验方案,加强教师的培训,确定实验的切入点。

第二阶段:实验主体阶段(2007年9月——2008年12月)。

按计划举行研讨活动,开展全面的心理素质调查分析。

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自测,分析学生基本情况,明确课题研究的重点,建立心理健康档案。

构建“教学中渗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教学模式,设计多样的教学研讨活动、教学评价方式对比活动,举行优秀课例评比活动。

鼓励教师积极撰写教学体会和教学成功案例。

邀请专家指导,提升研究质量。

第三阶段:实验总结阶段(2009年1月----2009年7月)。

在这个阶段,课题研究进行全面的总结,进行有关心理品质指标的测量与评价,在此基础上进行假设检验,对实验结果进行整体分析。

加强实验教师的经验总结,形成论文。

完成课题实验总结报告。

汇编各类研究成果。

邀请总课题组专家进行研究鉴定,完善资料,形成成果。

(二)、课题实验的内容1、研究心理健康状况对小学生成长的重要性。

2、研究《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模式、方法。

在汲取原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着力点,逐步形成适合农村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3、研究《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与德育工作的有机结合。

(三)课题实验的研究方法本次实验使用统编教材及校本教材,不改变现行的班级授课方式,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设计方面下功夫,在教学中渗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具体包括:文献研究、调查研究、个案研究、实验研究等研究方法。

同时,坚持以下原则:1、协同性原则: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立足于学科的自身任务,将心理健康教育寓于教学之中,做到从不同层面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2、尊重性原则:尊重学生作为一个人的尊严、价值和权利的存在,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

3、活动性原则:组织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活动之中。

4、现实性原则:立足于农村小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品德实际、心理健康水平实际。

(四)课题实验的主要措施1、结合学校的德育工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依靠班主任,在班级工作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一方面,班主任捕捉机遇,针对班级突发事件中个别同学存在心理问题的现象进行因势利导,矫正他们的心理障碍。

因材施教,针对有的同学由于任性、冲动、脾气暴躁,经常与其它同学吵闹甚至大打出手这一不良问题,组织学生参与讨论打架的原因,引导他们换位思考,引导他们如何避免类似事情的发生。

另一方面,班主任利用班会时间,每月至少开展一次针对性和实用性较强的心理健康教育班级主题活动。

2、凭借少先队工作平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利用学校的“红领巾广播站”,每周宣传一次心理健康小常识宣传活动。

由学校的小播音员们轮流播报,材料由课题组的老师们提供。

开展“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活动,了解我校大多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普遍存在的一些较有代表性的问题,向同学们征集“金点子”。

开展有关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手抄报比赛,对于一些较优秀的手抄报给予一定的奖励,并在学校的宣传栏上展示。

3、结合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活动中,寻找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点,有机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结合古今中外的优秀人物,宽容大度的蔺相如、刻苦钻研的童第周、不怕失败的爱迪生进行教育。

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细细品味,通过角色转换想象主人公当时的内心,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使学生从中受到潜移默化地教育,并内化为自觉的行为。

在数学教学中,训练学生认真细致的品质。

4、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成立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活动,每天下午放学后向全体学生开放,每天安排老师值班,接受学生来访和个别咨询。

对于来访的学生,值班老师热情招待,耐心倾听,分析问题的原因,一起寻找对策,受到学生们的热烈欢迎。

设立了“成长信箱”,由专门老师负责,对于来信的内容严加保密,并一一给予回信。

5、整合“家校”教育合力,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搭建家校工作结合的平台,联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开办家长学校,指导家长尽力创设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

开展贴近家庭生活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体验中心理得到健康发展。

印发《家长评价表》、《家长问卷》,要求家长经常让孩子参与家庭的一些实践活动,如让孩子当一天家,做一顿晚餐,和家长一起参加一次公益劳动等,家长实事求是地根据孩子的表现,按评价表内容给予评价,真正让孩子体验当家的辛苦和付出的快乐,从小培养自己的独立意识和自理能力。

开展学校、社区联谊活动,宣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举行心理咨询活动。

三、课题实验成果卓著在研究过程中,我校始终把课题研究工作当作我校的重要内容,当成学校的办学特色来抓。

自承接课题以来,我校每学期都把心理健康教育当作必学内容,校长亲自做讲座,动员学校各方面参与心理健康工作,学习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同时抓好心理健康教育骨干辅导员队伍建设。

以游戏和活动为主,营造了乐学、合群的良好氛围。

1、促进了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我校教师在课题研究中,通过不断学习、研究,教师的自我觉察能力和自我反省水平得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获得不断发展。

可以说,教师的研究意识将一节课的某个教育教学事件的思考深入到相关的教育教学环节中,通过对“我做了什么”、“有什么不足”、“我的专业任务完成得如何”等的深层思考,对实际教学进行感受和体验,发现教学中的问题,以批判的眼光反观自己的思想、行为、价值观、态度和情感,重审自己从事教学的思想依据,并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最后,在实践中检验经验并发现新的问题。

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不断地反思,最终促使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质量的提高。

2、提高了我校教师的教科研水平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是一个引导教师不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老师在研究的过程中,总会关注着课堂上、校园内、家庭里、教育教学过程中、学习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研究意识的加强,促进了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老师们能写、乐写。

课题的实施,使我校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尤其是青年教师,迅速成为学校的学科带头人。

他们或提拔为学校领导,评为教学能手,成为教研组成员。

他们身上留了专业化成长的烙印。

如青年教师袁飞华、袁丽红、张雪萍、袁晓霞等迅速成为学科带头人。

我们可以从袁晓霞老师写的的体会中窥见一斑:“没有学生的生活,还会有更多的快乐吗?选择了当老师,纵使自己失去了很多,但毕竟会拥有满园春色的愉悦,投桃报李时的慰藉,而这正是她人生所需要的。

她有所挚爱的学生,为此付出的一切她无怨无悔”3、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贯彻和落实(1)发挥了“三结合”的教育优势。

为形成教育合力,我们办好家长学校,增进家校联系。

我们坚持定期召开家长会,通过听讲座、随堂听课、亲子活动等形式,丰富家长学校活动,家长参与率达90%以上。

同时,坚持通过电话联系、家访,经常性地与家长沟通,充分利用通讯的便利,推进家校联系,提高了家教水平。

我们组织以小队的形式引领学生走入社会,开展“走向社会,实践成才”的活动,特别是利用传统节日、双休日、寒暑假,引导鼓励学生深入到社会,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2)促进了养成教育的规范。

我校通过国旗下讲话、争创文明班评比、学雷锋做好事、开展中队主题队会等活动,在全校掀起学习贯彻《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生一日常规》的热潮。

同时深入开展了文明礼仪教育、法制教育、生命安全教育等等。

我们要求班主任积极思考,加强班级制度、班风和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争创班级特色,争创“文明班级”。

同时,结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及学校的规章制度开展评比工作,对学生的早读、清洁卫生、行为规范、出操、等十个方面进行考核管理。

同时,学校还设立了“学生值日小组”,负责巡视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及时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反馈。

通过规范管理,学生的自我管理和主人翁意识提到培养。

(3)彰显爱心教育。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积极引导教师做到严格要求、谆谆善诱、因材施教,让“爱”的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