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
晋 郑
楚
春秋时期形势简图
lubin
秦晋围郑形势图
晋 秦
函
陵
郑
氾 南 lubin
课文串讲
晋侯、秦伯围郑,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
于楚也。晋军函陵,
以:因为
于:对
无礼于晋=于晋无礼 其:代词,它,代郑国 军:驻军。名→动
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Biblioteka Baidu曰:“国危矣,若使 烛之武见秦君,师必 退。”公从之。辞
lubin
其实,“不仁”只是一个冠冕堂皇的借 口,如果真讲“仁义”,当初就不会发兵 攻郑。“不知”才是实质。“知”通 “智”,这个“智”,是理智,就是对现 实情况的客观分析,对动武后果的冷静判 断。“以乱易整,不武”,胜负之数,难 以意料。晋的退兵,说到底,也是一个 “利”字起作用。
lubin
人物形象分析
佚之狐言于郑伯: 于郑伯言─状语后置 何厌之有: 有何厌──宾语前置
lubin
判断句
是寡人之过也
君之所知也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失其所与,不知;
以乱易整,不武。
返回 lubin
夜晚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 去见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 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如果灭掉 郑国对您有好处,那就烦劳您手下的人了。 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 境,您知道是困难的,您何必要灭掉郑国 而增加邻邦晋国的土地呢?邻邦的国力雄 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假如放 弃灭郑的打算,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道 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 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
秦晋围郑 临危受命 亡郑利晋阙秦 说退秦师 存郑利秦 晋师撤离
晋忘恩负义,不可共事
三点理由
lubin
秦晋为何围郑? 开篇交待这些有何作用?
lubin
说明这次围郑主要是晋国想报复郑国, 从而扩大其势力;而秦、郑之间并没有 直接的利害冲突,且两国军队分地驻扎, 这就为下文烛之武成功地离间秦、晋提 供了条件,为下文的展开埋下了伏笔。
lubin
六、特殊句式
省略句
省主语 省主语 省宾语
( 烛之武 )辞曰:“臣之壮 也……” : ( 晋 )许君焦、瑕:
敢以( 之 )烦执事:
晋军( 于 )函陵,秦军( 于 )省介词 氾南: 若舍郑以(之 )为东道主
省宾语
lubin
倒装句
以其无礼于晋: 于晋无礼─状语后置 于楚贰也─状语后置
且贰于楚也:
返回
lubin
也没有什么害处。况且,您曾经对晋惠公 有恩惠,他也曾答应把焦、瑕二邑割让给 您。然而,他早上渡河归晋,晚上就筑城 拒秦,这是您知道的。晋国有什么满足的 呢?现在它已把郑国当作东部的疆界,又 想扩张西部的疆界。如果不侵损秦国,晋 国从哪里取得它所企求的土地呢?秦国受 损而晋国受益,您好好掂量掂量吧!”秦 伯高兴了,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并派杞 子、逢孙、杨孙帮郑国守卫,就率军回国。
“吾不能早用子,今
急而求子,是寡人之
过也。然郑亡,子亦
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 伯,曰:“秦、晋围
夜:在夜里。 名→状 (有人)夜缒而出 (烛之武)曰
翻译 lubin
郑,郑既知亡矣。若
亡郑而有益于君,敢 以烦执事。越国以鄙 远,君知其难也。焉 用亡郑以陪邻?邻之 厚,君之薄也。若舍 郑以为东道主,行李 之往来,共其乏困, 君亦无所害。且君尝
lubin
烛之武高超的论辩艺术体现哪 些地方?
(1)提出问题,以退为进(郑既知亡矣) (2)阐明利害,动摇秦君(邻之厚,君 之薄也) (3)替秦着想,以利相诱(君亦无所害) (4)引史为例,挑拨秦晋(君知所知也) (5)推测未来,劝秦谨慎(唯君图之)
lubin
晋文公最后以“不仁”“不 知”“不武”三条理由退兵,你 怎样看待晋文公的退兵 ?
既:已经 亡:使…灭亡。使动用法 敢以(这事)烦…… 越:跨过。 以:而,表转折。 鄙:把…当作边邑。名意动 其:它 焉:“何”,为什 用:因为…… 以:而 陪:增加 厚:形→动变雄厚 薄:形→动削弱 以为:以(之)为 东道主:东边道路上的主人 行李:使者 共:通“供” 形→名 乏困:缺少的(东西)。 所害:所+动 尝:曾经 翻译
——《左传》
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
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刘勰《文心雕龙》
《左传》简介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 春秋》,它是继《春秋》之后我国第一部记事详细 而又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也是一部富有文学价 值的历史散文著作。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并称为“春秋 三传”。
二、古今异义
东道主
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义: 现在一般引申为泛指宴客的主人。 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时 所带的包裹、箱子。
行李
夫人(微夫人之力) 古义:哪个人。
今义:妻子的尊称
亦去之
乏困
古义:离去。 今义:常用于从 所在地到别的地方,或过去的时间 古义:缺少的物资 今义:疲惫
lubin
三、词类活用
翻译 lubin
易整,不武。吾其还
也。”亦去之。
第一段段意概括:
介绍烛之武退秦师的历史背景。 (秦晋围郑)
lubin
秦国和晋国出兵攻打郑国的理由:
1 以其无理于晋(晋文公逃亡时郑国 没有以应有的礼遇接 待他)
2 郑贰于楚
(郑从属于晋的 同时又从属于楚)
lubin
第二段段意概括:
烛之武临危受命。
lubin
郑文公人物形象分析
• 勇于自责者。当郑国所处危险境地,需 烛之武退秦师时,烛之武却流露出“今 老矣,无能为也已”的满腹委屈与牢骚。 面对此,郑伯先是“是寡人之过也”以 自责,从谏如流,情真意切,并欲扬先 抑,设想假如郑国灭亡的话,对烛之武 也无好处,这种透彻的分析,诚意的表 白,终于感动了烛之武,使之临危受命, 义无反顾赴敌营。
代词,之
lubin
7、其:
(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 3)失其所与,不知 ( 4)吾其还也
代词,它郑国 代词 ,这件事 自己的 副词,还是
8、之
(1)许之 (2)是寡人之过也 (3)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4)何厌之有
代词,他,代郑伯 助词,的 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 子独立性,无实义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无实 义
lubin
烛之武人物形象分析
在国家危难面前,他深明大义,义无返顾; 在强秦面前,他不卑不亢,能言善辩,聪明 机智。 在他身上体现的是不计较个人得失,处处 为郑国安危着想的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睿智超群,能言善辩
lubin
佚之狐人物形象分析
• 慧眼识英雄的伯乐。 “若使烛之武见秦军,师必退”,说明 佚之狐对烛之武的外交才能有足够的了 解,对郑、秦、晋三国的形势有充分的 洞察力和预见性。
返回
lubin
子犯请求晋文公下令攻击秦军。晋文 公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人的支持,我 就不会有今天。借助了别人的力量而又去 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 国,这是不明智的;以混乱代替联合一致, 这是不勇武的。我们还是回去吧!”这样 晋军也撤离了郑国。
返回
lubin
课文分析
lubin
结 构
⑴以其无礼于晋 ⑵敢以烦执事 因为,连词
⑶越国以鄙远
⑷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拿,用,介词 连词,相当于“而”,表转折,
把,介词
lubin
5、而 ⑴今急而求子 表转折,连词 表修饰,连词 ⑵夜缒而出 ⑶若亡郑而有利于君 表顺承,连词 ⑷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转折,连词 6、焉 ⑴子亦有不利焉。 语气词,表陈述,啊 疑问副词,为什么 ⑵焉用亡郑以陪邻? ⑶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兼词,“于何”,从哪里 ⑷朝济而夕设版焉 兼词,“于此”“于之”,在那 ⑸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名词→动词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越国以鄙远: 与郑人盟: 驻军,驻扎
意动,以……为边邑 订了盟约;建立同盟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 西封
把---作为疆界
lubin
名词→状语 夜缒而出:
在晚上,当晚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在东边
lubin
动词→使动用法
闕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使----侵损 使----受益 使…灭亡
lubin
为晋君赐矣,许君焦、 为:给予 (晋君)许君焦、瑕 瑕,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渡河 版:防御工事 夫:发语词
焉:“于此”,兼词
君之所知也。夫晋,何 所知:所+动
有何厌? 厌:满足 厌之有?既东封郑,又 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 名→状 东:向东。 封:使……作疆界。使动 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 肆:扩张。形→动 唯君图之。”秦伯说, 阙:削减 焉:“于何”,兼 与郑人盟。使杞子、逢 以:而 词 唯:希望 图:考虑 说:通“悦” 孙、杨孙戍之, 盟:结盟 戍:守卫
言于郑伯=于郑伯言
若:如果 使:派
师:军队 之:代词,他
辞:推辞
翻译
lubin
曰:“臣之壮也,犹
不如人;今老矣,无
能为也已。”公曰:
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 句子的独立性,助词。 犹:尚且 为:做(什么) 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今:现在 而:却,表转折 是:这 过:过错 然:可是
(烛之武)许之 焉:语气词,啊
lubin
第三段段意概括:
烛之武说退秦师。
lubin
第四段段意概括:
1、晋师撤离郑国。
2、晋军撤离,郑国解围。
lubin
晋文公、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 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 况下又与楚国结盟。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 驻扎在氾南。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 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一定能说服他们 撤军。”郑伯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 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成 什么了。”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 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 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
翻译 lubin
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
曰:“不可。微夫人
之力不及此。因人之
乃:于是 之:代指秦军 夫人:那人 微:没有 及:达到 因:依靠
力而敝之,不仁;失
其所与,不知;以乱
而:却 蔽:损害 所与:所交往的人。所+动 知:通“智” 乱:(军队)散乱
易:替代 武:战时应遵守的道义准则 其:还是。表商量语气 去:离开 之:代郑国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
lubin
形容词→动词
•邻之厚,君之薄也
厚:变雄厚,增加 薄:变薄弱,削弱
lubin
形容词→名词 越国以鄙远: 远方,边远的地方 共其乏困: 缺少的东西
lubin
五、一词多义
1、贰 ⑴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 。“二”的大写 ⑵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⑶不迁怒,不贰过。(《论语》) 。 从属二主 再,重复 答应,听从 赞同 约数 表处所 lubin
lubin
文章写烛之武在使命面前,先 “避”后“受”,有什么作用?
lubin
这段文字看似闲笔,却有重要作用: 一是交代了烛之武的境况,是一个不被重 用的老臣。二是委婉地批评郑伯不能用人, 但在关键时刻,作为国君尚能接受规谏, 诚恳负责,勇于自责。三是点明烛之武深 明大义,以解国难为重。这一内容粗线条 地勾勒出烛之武的形象,为下文写他奔赴 国难的义勇精神作了必要的铺垫。
2、许
⑴许君焦、暇…… ⑵杂然相许。(《愚公移山》) ⑷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⑶约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
3、阙
⑴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què ⑵两连山,略无阙处quē 宫殿 通“缺”
⑶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jué 挖掘 使侵损,削减 ⑷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4、以
它的核心思想是民本思想,如民重于天、民重于君、 民为邦本的思想,主要艺术成就:长于叙事,尤其 出色的是描写战争;善于写人,工于记言。 lubin
介绍背景:
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此前,郑国有两件 事得罪了晋国: 其一,晋文公重耳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 礼相待;
其二,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出兵帮的是楚国,而此 役楚国失败。 烛之武,考城人,是三朝老臣,但始终得不到升官, 在郑国一直担任“圉正”(yǔ、养马的长官),大概相当 于《西游记》里所说的“弼马温”吧。被举荐使秦时,已 年过七十,须发皆白,身子伛偻,步履蹒跚。 lubin ——冯梦龙《东周列国演义》
lubin
学后感悟:如何让对方接受你的意见?
经验总结:
设身处地,替对方考虑。
lubin
文言知识梳理
lubin
一、通假字: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已”通“矣”,句末语气词,表 陈述
“共”通“供”,供给
失其所与,不知
秦伯说,与郑人盟
“知”通“智”,明智
“说”通“悦”,高兴
lub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