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门阀制度精编
再论魏晋南朝的门阀制度——以《世说新语·方正》为切入点
据《汉书·晁错传》,晁错称五霸之臣是“方正之 士”,他们“察身而不敢诬,奉法令而不容私,尽心力 不敢矜,遭患难不避死,见贤不居其上,收禄不过其 量,不以无能居尊显之位”【s]‘P22941。这无疑是从个人 修养和为人处事方面对“方正”的判断进行了规范, 只有具备上述修身待人的诸多品质,才可以当得起
与此同时,起自东汉的人物品评之风,其表现形 式由汉末清议,转而变为魏晋清谈,主要内容也由单 一的政治品评扩大转变到社会文化生活等方面,流 风余韵至南朝而不绝。陈寅恪即称《世说新语》一书 “分门别类,以孔门四科即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及 识鉴、赏誉、品藻等为目,乃东汉名士品题人伦之遗 意,,[¨。而且,作为清谈重要部分的人物品题也成为 当时士大夫阶层文化社交生活中的重要内容,这充 分反映在《世说新语》“识鉴”“赏誉”篇中。这样看 来,“方正”这一品题名目在国家体制上得到确定和 执行,而且,以此为依托,借助于人物品评的方式,强 化了它在人们价值观念上的现实意义。就此而言, 《世说新语·方正》篇目的裁定不能不受到当时流行 于士大夫社交生活中人物品题风气的影响。
· 】02·
万方数据
映的“方正”题目的新意所在。 同据《世说新语·方正(--o)》: 王太尉不与庾子嵩交,庾卿之不置。王 日:“君不得为尔。”庾日:“卿自君我,我自卿卿。 我自用我法,卿自用卿法。,,[10](P359’
魏晋时期,人与人之间以“卿”相称是有讲究的,“下 于己者或侪辈间亲昵而不拘礼数者称‘卿”,“无交 情者不得卿,又‘贵人不可卿而贱者乃可 卿M[11]m99’。王衍贵为太尉,庾子嵩以“卿”指称王 衍,是要拉近距离,希图“侪辈间亲昵而不拘礼数”。 而王衍高自标置,不许庾子嵩“卿”待自己,极力保持 两个人之间的距离。《世说新语》作者对王衍的行事 给予正面的认可。
浅述魏晋南北朝的门阀制度
浅述魏晋南北朝的门阀制度魏晋南北朝的门阀制度是指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上形成的世族制度,即以世族为中心的门阀制度。
门阀制度是一种社会阶层制度,由世族集团统治并垄断着政治、经济和军事等资源,成为了当时社会的主要力量。
门阀制度的形成主要源于两个方面的因素。
首先,这个时期的朝廷执掌的政权非常频繁地更迭,君主的权力受到了一系列因素的制约,而世族则通过建立门阀制度来保障自己的家族利益。
其次,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导致社会分工日益细化,世族为了拓展自己的家族势力,建立了门阀制度。
门阀制度主要分为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家族内的世族组织。
世族由一个家族的成员组成,通常由家族的祖先或创始人所创建。
世族内部会制定一系列的家族规则和传承制度,包括继承权、族规族约以及家族成员的选拔机制等。
这种组织结构下,世族成员相互支持,保持着共同利益和目标,形成了一个团队的力量。
第二个层面是世族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世族之间形成了一种相互依存又相互竞争的关系,他们通过联姻、亲属关系和地域控制等方式来增进彼此之间的利益。
世族之间会建立互助会、家族联盟等组织,通过互助、扶持、合作等方式来巩固自己的集体力量,同时也是为了拓展自己的家族势力,争夺更多的资源。
门阀制度对魏晋南北朝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一方面,世族集团在政治上成为了朝廷的主要依靠力量,通过世族之间的联姻、亲属关系和地域控制等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利益,实现家族的政治扩张。
另一方面,世族集团掌握着大量的经济资源,构成了社会的经济中坚力量,从而使得社会的经济活动也受到了世族集团的影响。
此外,门阀制度也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首先,门阀制度导致了社会的不公平,社会上出现了极为严重的社会阶层分化,精英阶层对普通民众的控制力越来越大,底层民众的生活水平日益下降。
其次,门阀制度导致政治腐败的问题,世族集团通过门阀制度来获取政治权力和经济利益,容易出现权钱交易、官员贪污等不正之风。
门阀制度
门阀制度门阀制度,是封建地主阶级特权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的一种表现形式。
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制度与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有密切的关系。
中国中古的门阀制度,整个看来,最主要特征在于按门第高下选拔与任用官吏;至于士族免徭役,婚姻论门第,“士庶之际,实自天隔”等特征,都是由前者逐渐派生的。
所以门阀制度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主要当属于政治制度的范畴,社会制度的成分是次要的。
只有到了隋唐以后,方才逐渐完全转化为社会制度,并最后退出历史舞台。
门阀制度大体萌芽于东汉后期,初步形成于曹魏、西晋,确立、鼎盛于东晋及南北朝前期,而衰落于南北朝后期。
一、兴起1.政治因素自汉武帝以来崇尚儒术,官僚多以经术起家,至东汉时逐渐形成了累世公卿的状况。
曹魏实行九品中正制,使得世族地主能够凭借家世出身参与政权。
2.经济因素西汉中后期,土地兼并十分严重,逐步形成官僚、商人、地主三位一体的豪强地主势力。
东汉政权是在豪强地主支持下建立起来的,因此,豪强地主在东汉王朝享有政治上经济上的特权。
他们在政治上把持中央和地方政权,经济上兼并土地,经营庄园,渐成割据,逐渐成为名门大族。
士族地主(又称世族、门阀地主)在东汉开始形成,为后来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制度的确立提供了阶级、经济基础。
二、繁荣1.原因士族制度的盛行,依赖于统治阶级颁行的各项法令。
法令的出台从制度上维护士族地主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特权。
西晋建立后,司马氏为取得世家大地生的支持,对他们继续实行放纵和笼络的政策,从而形成了典型的门阀政治。
东晋政权是司马氏皇权和以王、庾、桓、谢诸大姓为代表的北方士族以及处于非主流地位的江南吴姓士族的联合专政,这种政治格局一直延续到东晋末年,长达一个世纪之久。
东晋的士族门阀的势力足以与皇权并立,甚至超越皇权,皇帝都要依赖士族的支持,门阀政治达到鼎盛。
2.表现士族在政治上高官厚禄,垄断政权,经济上封锢山泽,占有大片土地和劳动力,文化上崇尚清谈。
第10章 中国古代的门阀制度
2、经济上的特权
西晋太康元年(280年)通过《户调式》正式颁布了 品官占田荫户制的法律 :“其官品第一至于第九, 各以贵贱占田,品第一者占五十顷,第二品四十五 顷,第三品四十顷,第四品三十五顷,第五品三十顷, 第六品二十五顷,第七品二十顷,第八品十五顷,第 九品十顷。而又各以品之高卑荫其亲属,多者及九 族,少者三世。宗室、国宾、先贤之后及士人子孙 亦如之。而又得荫人以为衣食客及佃客,品第六已 上得衣食客三人,第七第八品二人,第九品……一 人。其应有佃客者,官品第一第二者佃客无过五十 户,第三品十户,第四品七户,第五品五户,第六品 三户,第七品二户,第八品第九品一户。
3.司法上的特权 “八议”之法入魏律;
魏明帝于太和年间(227—232年)“下诏改定刑 制”,以周礼的“八辟”原则为依据,正式将 “八议”之法订入《新律》。所谓“八议”,亦 即议亲(皇亲国戚)、议故(皇帝故旧)、议贤(德 行高尚者)、议能(才能卓越者)、议功(功勋卓著 者)、议贵(身分显贵者)、议勤(勤谨非凡者)、 议宾(先贤之后及前代国宾)。“八议”之法,是 指上述八种特殊人物犯罪,一般司法官员无权直 接过问,也不得适用普通法律规定和正常诉讼程 序,而必须由皇帝指定某些高级官员进行议定,最 后经皇帝做出裁决,往往是予以赦免或宽宥处理。
“九品中正制”,又名九品官人法,即政 府分别在每“州郡县俱置大小中正,各以本 处人任诸府公卿及台省郎吏有德充才盛者 为之,区别所管人物,定为九等”,以便为吏 部的选拔任用提供一个“凭之授受”相应 官职的参考依据。各地中正在品评人物时, 主要是根据被品评者的出身家世、道德行 状及才能大小等诸项指标,为其评定一个相 应的品第等级。这种品第等级,共分为上上、 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 下中、下下九个品级,故称九品。
第10章中国古代的门阀制度
第10章中国古代的门阀制度中国古代的门阀制度指的是封建社会中的一种社会等级体系,以家族或宗族为单位,由于论科世袭而形成一种家族统治阶层的制度。
门阀制度具有明显的社会优势,但也存在着一些弊端。
中国古代的门阀制度起源于商代的贵族社会。
古代中国人重视家族的纽带与传承,门阀制度从这个角度上讲,有助于维系家族的家族地位,家族资产和家族名声的传承。
门阀制度分为两个环节:门,即进入家族的贵族成员;阀,负责维持家族秩序、管理家族财产的家族长老。
门阀制度在封建时代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形成了一种家族封建的统治制度,家族成员享有特殊的特权和优待。
门阀制度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门阀制度有助于保障家族利益。
家族成员可以共同利益,互相支持,形成利益共同体,减少了外来干扰,更好地维护了家族的权益。
其次,门阀制度有助于保持社会稳定。
家族成员之间的亲属关系和纽带使得整个社会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减少社会动荡风险。
再次,门阀制度能够保障政治权力的传承。
家族成员通常都是高级贵族,享有特权和荣誉,他们作为重要的政治力量,能够通过门阀制度将权力代代相传,维持他们的统治地位。
最后,门阀制度能够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门阀制度使得家族成员可以集中研究和经营家族的事务和财产,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有助于社会的繁荣和发展。
然而,门阀制度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弊端。
首先,门阀制度剥夺了个人的社会自由和选择权。
作为家族成员,每个人的言行行为都要受到严格的约束和监管,无法自由发展自己的能力和潜力。
其次,门阀制度助长了权贵思想和贵族特权意识。
家族成员经常享受特权和优待,导致他们对底层人民的不关心和冷漠,加剧了社会的阶级分化和不公平现象。
再次,门阀制度矫枉过正,不在乎个人才能和能力,只以家族血统来评判一个人的能力和地位,这有悖人才的选拔和利用原则,限制了整个社会的发展潜力。
最后,门阀制度也阻碍了社会的民主化进程。
门阀制度将权力的传承限制在家族内部,家族成员通过亲属关系和传统的血统来继承权力,而不是通过竞争和选拔来实现权力的合理传承。
论魏晋门阀制度的发展及官僚士族
魏晋门阀制度及官僚士族研究09060202 09法学2班 XXX摘要门阀士族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权阶层。
门阀制度起源于两汉, 在魏晋时期获得了较快发展,经西晋至东晋达到其鼎盛时期, 东晋末便开始转向衰落,到唐中叶以后最终在历史上消失。
本文通过研究门阀制度的发展历程以及官僚士族的代表王谢家族的兴衰,大略的了解门阀政治与官僚士族对社会政治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魏晋门阀制度王谢家族兴衰一.魏晋门阀政治的发展史1.魏晋以前的分爵制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分封爵位的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尧舜时期。
据相关资料记载,自禹建立夏朝,开启了奴隶社会的新纪元,就设立公、侯、伯、子、男五等的爵位。
商朝改设公侯伯三等,及至西周时期,周王分封天下,复设五等爵位。
先秦时期的分爵制基本延续了这一制度。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一般实行赐爵分君制,历史上著名的战国四君子就是该项制度的产物。
后秦国统一了六国,实行商鞅变法。
该变法对分封爵位的制度经行了改革,基本废除了原来的五等爵位,新设二十等爵制,意在奖励军功,增强军队的战斗力。
汉朝的特点是大分同姓王,加强家族的统治力。
各王在自己的领地内有独立征税,发行自己的货币,设立一般等级的官员,具有很强的独立性。
后来这些王的实力逐渐壮大,威胁到中央集权,在汉武帝时期又通过实行“推恩令”,再次分封土地,改王为侯,削弱了地方的势力。
从而形成新的封王制度①。
2.魏晋时期的门阀制度曹魏时期已经正式废除了二十等爵制,转而实行分封列侯制。
后来司马氏能够推翻曹魏政权,建立西晋王朝,很大程度上仰仗了士族的支持。
为了维护士族利益,巩固统治,司马氏重新启用五等封爵制,同时通过实行分封同姓王的措施,最大限度的给予了士族大家的经济政治利益。
这种经济政治的优势逐渐衍生出一种新的制度——门阀制。
3.门阀制产生发展的条件门阀制在两晋时期发展到顶峰,是各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
首先,两晋时期大力推行“九品中正制”的选官制度。
所谓九品中正制,就是通过设立中正官,对各地的士人的家世,行状进行考察,从而确定任职品级的选官制度。
简述门阀制度的发展及影响
门阀制度的发展及影响1. 门阀制度的起源1.1 古代门阀制度的形成在古代社会,由于社会制度的落后和阶级分化的存在,门阀制度逐渐形成。
这一制度源于贵族阶层为了维护其特权地位,限制社会流动性而设立的。
2. 门阀制度的发展2.1 门阀制度的渐入人心随着时间的推移,门阀制度逐渐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不仅仅局限于贵族阶层,也涉及到了其他社会阶层。
3. 门阀制度对社会的影响3.1 社会流动性受阻门阀制度限制了社会的流动性,使得个人难以跨越社会阶层的界限,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现象。
3.2 经济发展受阻门阀制度导致人才无法合理流动,限制了创新和发展的空间,对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
3.3 社会团结脆弱门阀制度造成社会内部的壁垒,阻碍了不同阶层之间的相互交流和理解,导致社会团结脆弱,难以形成共识。
4. 各国门阀制度的不同表现4.1 中国古代的门阀制度中国古代的门阀制度以家族为单位,通过择偶、家族联姻等方式维持其特权地位,成为社会中的核心势力。
4.2 日本的门阀制度日本的门阀制度主要体现在政治领域,贵族家族通过政治联盟维持其统治地位,严重限制了社会的流动性。
5. 现代社会对门阀制度的反思与改革5.1 反思门阀制度的弊端现代社会对门阀制度的弊端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认识到其对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
5.2 推动社会公平与流动性的改革现代社会通过推动社会公平和流动性的改革,努力打破门阀制度的局限。
这一改革涉及到教育、就业等方面的政策调整。
5.3 引导社会发展朝着更加公正的方向现代社会通过引导社会发展朝着更加公正的方向努力,减少阶级差距,提高社会整体的幸福感。
结语门阀制度的发展与影响是一个复杂而严肃的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通过对门阀制度的起源、发展和影响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其中的问题,并积极参与到相关的改革和创新中去。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简述门阀制度的发展
门阀制度的发展一、门阀制度的起源1. 门阀制度的定义门阀制度是指一种基于血缘关系和社会地位的封闭性社会组织形式,通过家族联姻和资源互助来维护家族成员的利益和社会地位。
2. 门阀制度的起源门阀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社会。
在农耕社会中,人们为了保卫自身的利益和权力,形成了家族与家族之间的联盟。
这种联盟关系逐渐形成了门阀制度。
二、门阀制度的演变1. 门阀制度的早期发展在早期的门阀制度中,门阀集团主要通过世袭和内部婚姻来维持自身的势力和地位。
社会成员通过与门阀成员的婚姻联姻来获取资源和势力。
2. 门阀制度的进一步发展随着社会的变革和经济的发展,门阀制度逐渐从农耕社会扩展到城市化社会。
门阀制度开始以家族企业和政治势力结合的方式出现,家族成员通过议会和政府部门的控制来扩大自身权力和利益。
3. 门阀制度的现代演变在现代社会,门阀制度的发展受到了一系列社会变革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民主化和法制化进程,门阀制度逐渐受到限制。
政治和经济的竞争逐渐取代了传统的门阀制度,个人能力和职业背景成为更重要的考量因素。
三、门阀制度的特点和问题1. 门阀制度的特点1.1 血缘关系的重要性:门阀制度以家族血缘关系为核心,通过内部婚姻和家族资源的共享来维持家族势力和地位。
1.2 封闭性和排他性:门阀制度具有高度封闭性,对外部人员的准入限制较为严格,往往形成固化的社会结构。
1.3 维护社会地位的动力:门阀制度通过维护家族成员的社会地位和利益来维持自身的存在和权力。
2. 门阀制度的问题2.1 社会不公:门阀制度会导致社会资源和机会的不均等分配,造成社会阶层之间的不公平。
2.2 群体利益优先:门阀制度往往强调家族成员的利益,忽视了整体社会的利益,导致社会发展的偏颇。
2.3 社会流动性下降:门阀制度的存在会阻碍社会流动性,限制了个体的发展和成长。
四、对门阀制度的反思和改革1. 反思传统门阀制度我们应该深刻反思传统门阀制度所带来的问题,认识到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阻碍,并积极寻求改革和突破。
门阀管理制度内容包括
门阀管理制度内容包括一、门阀管理制度的起源和历史门阀管理制度起源于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最早可以追溯到商代和周代。
在封建社会中,家族是社会的基本单位,门阀制度是一种以家族为单位的权力组织形式。
门阀制度通过家族的统一性和权力稳定来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在封建社会中,门阀制度的管理形式主要包括家族长老会议、家族规章制度、家族仪式礼节等内容,这些管理制度为家族内部的权力传承和管理提供了一套规范和标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门阀管理制度逐渐演变为更为复杂和多样化的形式。
在很多传统社会中,门阀管理制度不仅仅是家族内部的管理规则,更是一种社会组织和权力结构的重要体现。
门阀制度在东亚、南亚、东南亚等地区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例如中国的门阀制度、印度的种姓制度、日本的宗教门阀制度等等。
这些门阀管理制度在不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下,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管理制度和规范。
二、门阀管理制度的特点和功能门阀管理制度的特点和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稳定性和权威性。
门阀管理制度通过家族或社会内部的权威人物和规范制度来维护家族或社会的统一性和权力稳定,确保社会的秩序和和谐。
2. 传统性和仪式性。
门阀管理制度传承了家族或社会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通过仪式礼节和传统规范来强化家族或社会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3. 阶级性和等级性。
门阀管理制度通常是以家族或社会内部的等级和阶级结构为基础,通过等级差别和权力分配来维持社会内部的稳定和秩序。
4. 归属性和亲情性。
门阀管理制度强调家族或社会的内部联系和亲情关系,通过归属感和亲情关怀来促进社会的凝聚力和团结性。
5. 保密性和封闭性。
门阀管理制度通常是在家族或社会内部进行管理和规范,对外部人士和外部势力保持保密性和封闭性,保护家族或社会的利益和尊严。
三、门阀管理制度的运作机制和实践方式门阀管理制度的运作机制和实践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家族长老会议。
家族长老会议是家族内部的权力组织形式,由家族长老或领导者组织和主持,负责家族内部事务和关系的管理和协调。
封建门阀制度
封建门阀制度
夫封建门阀之制,源远流长,自周官礼乐之兴,至汉魏六朝,乃至隋唐,绵延不绝。
其核心者,以血统、门第为重,贵贱有别,尊卑有序。
门阀者,乃世家大族,世代传承,执掌朝政,垄断文教,与国同休戚。
盖古之治世,讲究“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门阀子弟,自幼沐浴礼乐之教,诗书传家,故能出将入相,辅佐君王,治理天下。
然此制度,亦生弊端,门阀士族,往往自视甚高,蔑视寒门,致使社会阶级固化,才俊难升,不平之气,蕴蓄于民间。
且夫门阀之盛,非尽是英才,亦有庸碌之辈,依仗家世,得享荣华,而真才实学者,或因门第不显,终身埋没,不得其用。
此乃人才之浪费,国家之不幸也。
然时移世易,科举兴起,门阀之势渐衰。
唐宋之际,考试取士,虽不尽脱门第之影,然而开一线之机,使得庶民有望翻身,不再受门阀之限。
自此,士人得以凭才学进身,而非尽赖家世。
嗟乎!封建门阀,固有一定之秩序,维系社会之稳定,然其闭塞之弊,亦不可忽视。
后世之人,当思其得失,鉴其利弊,以求治世之长策,俾天下之才,得以尽其用,无有遗憾。
封建门阀制度,既有其历史之必然,亦有时代之局限。
今人当以史为鉴,明辨是非,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期社稷之长治久安,百姓之安居乐业。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门阀制度
故姓 族之 门不 与王侯 婚 者 ,不 以其 五 品 ( 常)不 和睦 ,闺门不 洁盛耶” 。可 见 仲长统 虽反 对选 士论族 姓 ,却仍 赞
许姓族之 门风。这种 “ 姓族 ” ,王侯 愿 与通婚 ,而它竞加以拒绝 。 士族 制度 的政治基 础是 九 品 中正 制 ,自品官荫 户和 占田制 度这 些对 门 阀地 主至关 重要 的制 度推 行之 后 ,门 阀 势 力 巩 固并 掌握 了政 权 。
学 术 研 究
XUE s H U Y AN 羽 U
魏晋 南北朝 时期 的门阀制 度
中牟县教师进修 学校
摘
朱松琴
要 :魏晋 南北朝 时期是 中国历 史上最动 荡不安的时期 ,也是 门阀制度盛行 的时代 ,形成 了士族权利 和皇权 两股并行的力量。但 由于
士族 自身的腐朽 ,士族制度最终消亡。
之意 。 “ 伐 阅一 语 ,就是 蔑历 一语 的 变异” 。中 国中古 的门阀制度 ,整 体看 来 ,最主要 的特 征在 于按 门第 高 下选
东 晋 时 土族 制 度 得 到 充 分 发 展 , 进入 鼎盛 阶段 。原 因是 东晋 王朝依 靠
南北 士族 的支 持才得 以存 在 。东晋 政 权是 司 马氏皇权 和 以王 、庾 、桓 、谢 诸大 姓为代 表 的北方 土族 以及 处于 非 主流地位 的江南吴姓土族 的联 合专政 , 这种 政 治 格局 一 直 延续 到 东 晋末 年 ,
日圣童 ” 。 ( ( 群书治要》 卷 四五引 《 昌
说得 更清 楚 ,王侯 子弟 “ 生 长于 骄 溢之 处 ……其行 比于 禽兽 也 。 ……
度 时代 ,形成 士族 权力 和皇 权两 股并 行 的力量 ,士族 的权力来 源于其 自身 , 皇帝 没有 绝对 的政 治权 利 ,士族 结成 群体 ,轮 流执 政 。从 历史 上 看 ,土族
什么是门阀制度
什么是门阀制度什么是门阀制度门阀制度是一种封闭的社会阶层制度,它在一个社会或国家中以一种特殊的方式限制并控制了权力和资源的流动。
这一体制通常由少数精英阶层所掌握,他们通过独家拥有知识、财富以及特权来确立并巩固他们的统治地位。
门阀制度的出现通常伴随着社会的不平等和不公正,严重阻碍了普通人民实现社会流动和获得公平机会。
门阀制度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家族势力的传承和延续。
在门阀制度中,特权地位、职位和资源往往仅限于特定的家族成员或亲戚。
这种寡头垄断的权力结构不仅剥夺了大多数人民进入政治、经济和社会机会的权利,也限制了一个国家的发展潜力。
不论个人的能力和努力如何,如果没有出身于门阀家族,便很难在这个制度下获得成功。
门阀制度还会导致广泛的腐败和贪污问题。
由于权力和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门阀成员往往享有特权,包括获取经济资源、行贿受贿以及违法乱纪而不受处罚等。
这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不公正,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然而,门阀制度并不是不可克服的。
许多国家在历史上成功推翻了门阀制度,实现了社会的平等和公正。
这一过程通常需要政治改革、社会动员以及法律的介入。
政府应该制定法律和政策,以确保权力和资源的公平分配,并加强监管机构的独立性和透明度。
此外,教育和培训也是关键因素,通过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人们可以获得独立于家族背景的成功机会。
综上所述,门阀制度是一种不公正和不平等的社会制度,造成了权力集中、阻碍了社会流动和发展,并导致了广泛的腐败问题。
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的觉醒,门阀制度并非不可改变。
通过政治改革、社会动员和法律的干预,我们可以实现社会的平等和公正,确保每个人都有平等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
浅谈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门阀士族制度
浅谈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门阀士族制度“门阀士族”指的是在东汉中后期到隋唐时期在社会上总有特殊政治地位,由官僚士大夫所组成的政治集团。
它主要经历了从兴起到发展然后到兴盛最后走向消亡等几个阶段。
第一:门阀制度的兴起。
东汉时期,士人主要是通过察举和征辟出仕做官,那些被察举和被征辟的人成为了举主与府主的门生故吏。
他们为了功名利禄,不惜趋炎附势,贿赂官僚,大官僚与自己的门生故吏形成了自己的政治集团,以增加自己的政治力量。
东汉后期以后的士大夫中形成了一些累世公卿的家族,这些人的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又是士大夫的领袖。
所以东汉时期选仕首先要看族姓阀阅,因此门阀大族的子弟在察举中得到特殊照顾,甚至当朝外戚与宦官都要同他们联合与周旋,门阀大族在地方的势力更具有垄断性,实际上拥有了地方州郡的统治权。
第二:门阀制度的发展。
在汉末社会中的世家大族,在魏晋时期被称为士族,对社会有很大的影响,并且在政治上与士族结合在一起。
由于曹操出身于宦官家族并不被世家大族所尊重,故而一再发布“唯才是举”的命令,选用那些出身不好但有治国大才的人。
虽然曹操“唯才是举”,但是他并没有否定世家大族所强调的道德标准,而且还很重视对名士的争取。
曹操死后,其子曹丕采纳了陈群建议的九品官人之法,这就是“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实行之初,根据人才优劣评定品第高低,多少改变了东汉末年以来世家大族垄断选仕的局面。
第三:门阀士族的兴盛与巅峰。
虽然西晋仍然沿用了九品中正制,但是并不能起到选择人才的作用,只注意被评定者的封爵与官位,以至于造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非但没有改变世家大族垄断入仕的局面,反而成为了巩固士族力量的工具。
在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拥有特殊的优越地位,形成了门阀士族。
西晋灭亡以后,宗室司马睿在门阀士族的拥立下建立东晋王朝,但在统治阶级内部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矛盾,东晋的皇帝更多的是个象征,在东晋建立初期出现了“王与马共天下”的政治局面。
在整个东晋王朝,门阀士族始终占据者主导地位,桓温甚至可以直接废立皇帝,他的儿子桓玄一度自立为帝建立了桓楚政权,后兵败被杀。
魏晋门阀制度
魏晋门阀制度一、背景介绍魏晋时期(220年-42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变革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个时期,门阀制度逐渐形成并发挥了重要作用。
门阀制度指的是以官僚集团为核心,通过家族势力和世袭地位来控制政治权力,实行世袭官职和封爵的制度。
二、门阀家族的兴起在魏晋时期,由于政治动荡和社会不稳定,许多豪强地主纷纷建立自己的势力,并通过与皇室婚姻联姻等方式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这些豪强地主逐渐形成了庞大而强大的门阀家族。
这些门阀家族通常以某个家族成员在朝廷担任高官或重要职位为依托,通过互相结盟、控制土地和财富等手段来巩固自己的地位。
他们之间常常通过婚姻联姻来加强联系,形成了相互依赖的关系网。
三、门阀家族的特点1.世袭制度:门阀家族内部的官职和封爵通常是世袭的,这样能够确保家族在政治上的地位和影响力得以延续。
2.家族势力:门阀家族通过控制土地、财富和人脉等资源来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从而进一步巩固自己在朝廷中的地位。
3.联姻关系:门阀家族之间通过婚姻联姻来加强联系,形成了相互依赖的关系网。
这种联姻关系不仅可以增加自身势力,还能够获取更多资源和支持。
4.拥兵权:门阀家族通常拥有一定数量的私兵,用于保护自己的利益和对抗其他门阀家族。
这使得他们在政治斗争中更具优势。
四、门阀制度的影响1.政治稳定:门阀制度为朝廷提供了一种相对稳定的统治方式。
官员由有经验和背景的家族成员继任,政策连续性得到保证,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2.社会不公:门阀制度导致了社会的不公平现象。
官职和封爵通常是世袭的,普通百姓很难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得社会地位的提升。
3.制约皇权:门阀家族通过掌握重要职位和权力,形成了对皇权的制约。
他们可以通过联合行动来影响政策制定和决策过程,并保护自己的利益。
4.文化繁荣:由于门阀家族对文化事业的支持和赞助,魏晋时期出现了许多文学、艺术和思想上的繁荣。
这些门阀家族成为文化交流和艺术创作的主要推动力量。
再论魏晋南朝的门阀制度——以《世说新语·方正》为切入点
V0l36 NO. _ 6
河 南 师 范 大 学 学报 ( 学社 会 科 学版 ) 哲
J URNAL o oF ENAN H NoRM AL UNI VERS TY I
20 0 9年 l 1月
பைடு நூலகம்
再 论 魏 晋 南 朝 的 门 阀 制 度
— —
以《 说 新 语 ・方 正 》 切 入 点 世 为
度 上 , 没 有 太 大 的 突 破 。而 且 , 界 对 《 正 》 的 并 学 方 篇 关 注 很 少 , 研 究 者 认 为 《 正 》 突 出 的 是 “ 晋 士 有 方 篇 魏
观念和 价值取 向上带来 明显 而深刻 的影 响 , 譬如 “ 君
子 ” 小 人 ” 念 内 涵 的 变 化 l 。 ,人 物 ” 义 的 变 “ 概 1 “ 词 化 等 , 可 以说 明 这 个 问 题 。 有 鉴 于 此 , 者 选 取 都 笔 “ 正 ” 一 概 念 为 切 入 点 , 析 它 自两 汉 到 魏 晋 南 方 这 探
徐 芬
( 海 师 范 大学 人 文 与 传 播 学 院 ,』海 2 0 3 ) 二 0 2 4
摘 要 : 汉 以来 的“ 正” 品, 评 价 个 人 方 面 , 两 方 题 在 比较 重 视 主 体 的个 人 旨趣 好 尚 、 德 品行 等 极 具 个 性 化 的 因 素 , 道
尤 其是 道 德 品行 。 到 魏 晋 南 朝 时期 , 方 正 ” 目题 品 的 侧 重 点 却 转 到 了 家 世 门第 出 身 上 , 人 道 德 品行 反 而 被 忽 “ 一 个 略 掉 了。这 是 《 世说 新 语 ・方 正 》 分 为 我 们 展 示 出来 的 新 内容 。 同 时 , 过 对 当时 士 大 夫 社 交 中“ 交 非 类” 向 部 通 不 取 的 分析 , 者认 为 , 世 说 新 语 ・方 正 》 很 大 程 度 上 是 社 会 现 实 的 反 映 。“ 正 ” 种 内涵 上 的新 变 化 清 楚 地 说 明, 笔 《 在 方 这
浅述魏晋南北朝的门阀制度
浅述魏晋南北朝的门阀制度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分裂严重的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有着其独特的特征。
门阀制度作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的一种重要制度,对于社会的阶层化、政治的稳定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制度是一种阶层性、血缘性、遗传性的制度。
这种制度将人们按照家族血缘和社会地位分成各种阶层,而上层阶层的人和下层阶层的人之间则有较为严重的差别。
门阀制度最初出现在西周,后经历了战国、秦汉之后,逐渐发展为宋元明清各个朝代的门户制度,直到现在还有一定的影响。
门阀制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表现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县、州、郡的官职继承,二是官僚集团的形成,三是士族家族的形成。
首先,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制度对于县、州、郡的官职继承有很大的影响。
在那个时期,门阀制度是地方军官和贵族的继承制度,只有有着特定家族背景的人才能够进入地方军官和贵族的圈子。
因此,大部分地方官员都是一个家族的人,很少会出现新鲜血液的注入。
这就使得这些地方官员固守成规,极难推行新的政策和技术,对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很大的限制。
其次,门阀制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还促进了官僚集团的形成。
这个时期,官员都是由世家名门的子弟来担任,这些官员都还在一个家族的旗帜下隶属于同一个官僚集团。
这种集团活动的特点在于,维护本集团的利益和地位,联合对立集团并减少和消除外来干扰。
最后,门阀制度对于士族家族的形成也有深远的影响。
在这个时期,地位较高的家族只有在拥有充足的财富的情况下才能成为政治上的领导,而这种财富主要来自于土地。
因此,家族在地方上多半拥有比较丰厚的土地,这样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个地方士族家族。
这些士族家族大都在政治上占有比较显著的地位,能够掌握大量的权力,对于地方社会的秩序和稳定起了很大的作用。
总的来说,门阀制度是中国历史上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制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其影响主要在于县、州、郡的官职继承、官僚集团的形成和士族家族的形成。
中国历史上的门阀制度
中国历史上的门阀制度中国历史上的门阀制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模式,它在中国的历史上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门阀制度是一种以宗族为基础的社会制度,它在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一、门阀制度的起源和发展门阀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商周时期,这个时期的中国还没有出现较为成熟的国家,因此许多地方的社会组织形式都比较原始和简单。
在这个时期,一些地方的人们开始逐渐发展出了以宗族为基础的组织形式,这就是后来门阀制度的雏形。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宗族制度逐渐发展成为门阀制度。
这个时期的中国已经出现了一些较为成熟的国家,各个国家都拥有其自己的门阀贵族。
门阀贵族通过婚姻、联姻等途径相互联合,形成了一个复杂的阶级体系。
到了秦汉时期,中国的门阀制度进一步发展壮大,并开始渗透到政治和经济领域。
唐代以后,门阀制度已经成为中国的主要社会制度之一,它在中国的历史上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
二、门阀制度的特点门阀制度最大的特点就是以宗族为基础,建立了一个庞大的互惠、互助、互相扶持的组织体系。
在这个体系里,每个门阀成员都有着明确的地位和职责,门阀是这些成员的“大家庭”。
门阀制度还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门阀内部强烈的团结和互助。
在门阀内部,大家都视为一家人,互相扶持,互相支持,共同维护着门阀的利益。
二是门阀与门阀之间的竞争和斗争。
各个门阀之间为了争夺权利和资源,常常发生激烈的竞争和斗争。
三、门阀制度的影响门阀制度在中国的历史上影响深远,它不仅影响了中国的政治和经济,还影响了中国的文化和社会。
在政治上,门阀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石之一,它为中国的皇帝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掌控手段。
皇帝可以通过任用门阀贵族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如果皇帝能够控制所有的门阀,那么他就可以牢牢地掌控整个国家。
在经济上,门阀制度为中国的社会经济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组织方式,门阀成员之间相互信任,互相合作,为了维护门阀利益,也为了提高自己的地位和财富而努力工作,因此在门阀制度的框架下,中国的经济有时候会非常繁荣。
魏晋南北朝的门阀制度
魏晋南北朝的门阀制度
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制度是社会组织的重要形式。
门阀是指由同姓氏、同族群、同乡里、同籍贯的人组成的一种社会团体。
门阀制度是一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封建家族组织形式,其成员之间有着深厚的血缘关系和利益共同体。
门阀制度的形成有其历史背景。
在汉朝后期,官僚集团逐渐形成,并掌握了政治、军事和经济等核心资源。
为了巩固其地位和利益,这些官僚们通过婚姻、互相推荐和联姻等方式,组成了门阀。
进入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巩固。
门阀在政治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门阀成员通过互相推荐和联合,可以在政治、军事和经济等方面互相扶持,形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权力网络。
这些门阀的成员可以通过门阀之间的联姻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并且可以通过互相提拔、推荐和任用等方式,进入政治、军事和经济等重要领域。
然而,门阀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门阀成员之间有着深厚的血缘关系和利益共同体,他们往往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甚至不惜牺牲国家和民族利益。
此外,门阀制度也制约了社会的流动性和竞争性,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总的来说,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门阀制度是一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封建家族组织形式。
虽然在政治、军事和经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这种制度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论门阀制度
论《门阀制度》学校:邯郸学院院系:文史学院班级:14历史专接本班学号:20140601201004姓名:韩晶晶论《门阀制度》“古者人臣功有五品,以德立宗庙定社稷曰勋,以言曰劳,用力曰功,明其等曰伐,积日曰阅”。
这些有功的大臣以及他们的后裔为了彰显自己的业绩,所以在大门两侧竖立两根柱子,位于门左的柱子曰阀,喻意建有功劳;右边的称阅,象征经历久远,即世代官居高位。
门阀,字面上的解释是“门第阀阅”,即累代权势显赫的世家大族。
门阀制度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封建国家通过法律的形式对门阀士族的政治经济特权和优越的社会地位予以确认的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地主阶级的一个特权阶层。
最主要的特征在于按门第高下选拔与任用官吏,门阀制度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主要当属于政治制度的范畴,社会制度的成分是次要的。
这种制度大体萌芽于东汉后期,初步形成于曹魏、西晋,确立于东晋和南北朝前期,南北朝后期走向衰落。
东汉后期是门阀制度的萌芽时期,东汉后期,豪强地主享有许多特权,政治上把持中央和地方政权,经济上兼并土地,逐渐成为名门望族。
东汉的世家大族,是“魏晋士族先行阶段的形态”。
在东汉后期,经过长期的酝酿、演变,门阀制度开始萌芽,为后来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制度的确立提供了阶级、经济基础。
但是他们主要还是通径察举的途径入仕为官,朝廷取官的主要依据是个人的儒学修养和德才,而不是观其门第和家族社会地位的高低,不过,社会上已经出现了凭借家族阀阅入仕的风气。
曹魏、西晋是门阀制度的初步形成时期。
自汉武帝以来崇尚儒术,官僚多以经术起家,至东汉时逐渐形成了累世公卿的状况,曹魏创行的九品中正制,对门阀制度的形成,在形式发面影响很大,使得士族地主能够凭借家世出身政权,是士族制度形成的重要标志。
当九品中正制与社会经济发展,和阶级、阶层变化相结合之后,在官吏的选拔、任用上,呈现了最明显、最主要的特征:西晋的“二品系资”。
所谓“二品”,乃中正品第。
其衡量标准,本为德、才,可是西晋正式增加一个标准: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门阀制度精编 Document number:WTT-LKK-GBB-08921-EIGG-22986
论《门阀制度》
学校:邯郸学院
院系:文史学院
班级:14历史专接本班
学号:20
姓名:韩晶晶
论《门阀制度》
“古者人臣功有五品,以德立宗庙定社稷曰勋,以言曰劳,用力曰功,明其等曰伐,积日曰阅”。
这些有功的大臣以及他们的后裔为了彰显自己的业绩,所以在大门两侧竖立两根柱子,位于门左的柱子曰阀,喻意建有功劳;右边的称阅,象征经历久远,即世代官居高位。
门阀,字面上的解释是“门第阀阅”,即累代权势显赫的世家大族。
门阀制度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封建国家通过法律的形式对门阀士族的政治经济特权和优越的社会地位予以确认的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地主阶级的一个特权阶层。
最主要的特征在于按门第高下选拔与任用官吏,门阀制度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主要当属于政治制度的范畴,社会制度的成分是次要的。
这种制度大体萌芽于东汉后期,初步形成于曹魏、西晋,确立于东晋和南北朝前期,南北朝后期走向衰落。
东汉后期是门阀制度的萌芽时期,东汉后期,豪强地主享有许多特权,政治上把持中央和地方政权,经济上兼并土地,逐渐成为名门望族。
东汉的世家大族,是“魏晋士族先行阶段的形态”。
在东汉后期,经过长期的酝酿、演变,门阀制度开始萌芽,为后来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制度的确立提供了阶级、经济基础。
但是他们主要还是通径
察举的途径入仕为官,朝廷取官的主要依据是个人的儒学修养和德才,而不是观其门第和家族社会地位的高低,不过,社会上已经出现了凭借家族阀阅入仕的风气。
曹魏、西晋是门阀制度的初步形成时期。
自汉武帝以来崇尚儒术,官僚多以经术起家,至东汉时逐渐形成了累世公卿的状况,曹魏创行的九品中正制,对门阀制度的形成,在形式发面影响很大,使得士族地主能够凭借家世出身政权,是士族制度形成的重要标志。
当九品中正制与社会经济发展,和阶级、阶层变化相结合之后,在官吏的选拔、任用上,呈现了最明显、最主要的特征:西晋的“二品系资”。
所谓“二品”,乃中正品第。
其衡量标准,本为德、才,可是西晋正式增加一个标准:资。
换言之,如果资不够,即使德、才合格,一般也不能取得人品二品。
这是门阀制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资是按本人或父祖官爵高低来衡量,由于在九品中正制下,中正的品第经司徒府批准后,与吏部铨选上个人仕进升迁的迟速、官位的高下相一致,因而实行“二品系资”之后必然会导致一种恶性循环:只有具有较高官位的人及其子弟,可以获得人品二品;只有人品二品才具有铨选和升迁较高官位的资格;而有了较高的官位,又可以继续获得人品二品。
这种门阀制度,而在这一阶段,德、才仍为评定人品极重要标准;户籍基本上还没有离开官位的士庶区别;由于德才仍
为评定人品极重要标准,庶人仕进之路还不算很窄,所以在社会风气上士庶界限并不很严。
这种门阀制度,称之为过渡性的,处于过渡阶段或初步形成时期之特点。
东晋及南北朝前期是门阀制度的确立与鼎盛时期。
魏晋时期按官位高低形成的门阀制度,东晋以后逐渐转化成按血统高贵与否区别的门阀制度。
门阀制度的确立与东晋时期特殊的历史条件十分不开的,一方面君弱臣强,皇权相继为琅邪王氏、颍川庾氏、谯郡桓氏、陈郡谢氏四大家族所控制,皇帝成为士族利用的工具,而不是效忠的对象,东晋门阀政治是由“王与马,共天下”开启的。
其子弟总被定为上品,起家入仕即可为五品清官。
久而久之,乡品与官品的高低,不在认为是个人素质的高低,而归宗于家族血统的贵贱,所以有时称“乡品”为“门品”。
另一方面,由于战火不断,封建统治者忙于战争,学校兴废无常,学术文化转移到士族家族手中,成为士族的家学,知识士族尤其是高门甲族的子弟才有机会学习读书,平民阶层没有读书识字的条件,他们的政治、文化素质比士族要差很多。
封建王朝只有依靠高级士族,从而促成了门阀制度的确立。
士族制度的盛行,依赖于统治阶级颁行的各项法令。
法令的出台从制度上维护士族地主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特权。
西晋建立后,司马氏为取得世家大地生的支持,对他们继续实行放纵和笼络
的政策,从而形成了典型的门阀政治。
东晋政权是司马氏皇权和以王、庾、桓、谢诸大姓为代表的北方士族以及处于非主流地位的江南吴姓士族的联合专政,这种政治格局一直延续到东晋末年,长达一个世纪之久。
东晋的士族门阀的势力足以与皇权并立,甚至超越皇权,皇帝都要依赖士族的支持,门阀政治达到鼎盛。
这一时期,士族在政治上高官厚禄,垄断政权,经济上封锢山泽,占有大片土地和劳动力,文化上崇尚清谈。
为维护这种制度,东晋南朝时,士族非常重视编撰家谱,讲究士族世系源流,作为自己享有特权的凭证,于是谱学勃兴,谱学专着成为吏部选官、维持士族特权地位的工具。
南北朝后期是门阀制度走向衰落时期。
门阀制度衰落的根本原因在于士族自身的腐朽,外部原因在于皇权逐渐加强和庶族寒人进入政治中枢。
到了隋唐时期,为了巩固国家政权,当政者大力打击门阀士族,为提拔寒门之士,而采用科举制度,科举的实施,使门第不高的庶族地主通过考试参加到政权中来,摧垮了士族制度的政治基础“九品中正制”;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的推行使一部分无地少地的农民得到了一些土地,也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其禁止无限占田和随意买卖土地的规定,多少起到了抑制土地兼并和保护自耕农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士族制度的经济基础,唐朝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导致门
阀制度走向消亡。
而唐末农民起义的爆发,彻底扫荡并结束了门阀制度。
门阀制度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政治制度,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都有密切关系。
门阀制度的产生和消亡,都是由当时特定的社会条件所决定,它是有规律的。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形成和发展,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它取决于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当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适应生产力的状况时,就能推动社会的发展,反之,则阻碍社会的发展。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政治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必须要考虑到势族的利益,考虑到社会发展的趋势,所以在当社会处于分裂、动荡的时期时,在君弱臣强的特殊环境里,王朝利益必须服从势族利益,这样才能保证王朝的统治,推动社会的发展。
门阀制度正体现了中央政权和地方势族之间利益上的某种权衡,在当时适应了生产力的状况。
而到了南北朝末期至隋朝初期,建立统一的国家政权又成为大势所趋,君强臣弱的现实又重回历史舞台,于是势族与君主利益权衡的状况必然不能被现实社会所接纳,门阀制度也不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所以维持这种权衡关系的门阀制度自然走到了它的终点,科举制度代替九品中正制也就成为历史的必然,它顺应了历史的发
展。
所以说政治制度的确立是遵循社会的现实情况的,社会的发展是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