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以太网接入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但一个时间只允许接收来自一个端口 的数据,可以向所有其它端口转发。
· 当每个端口收到终端发来的数据时, 就转发到所有其它端口,在转发数据之前, 每个端口都对它进行再生、整形,并重新 定时。
· 集线器往往含有中继器的功能,它工 作在物理层。
· 10 BASE-T以太网几个要点: ■ 10 BASE-T使用两对无屏蔽双绞线, 一对线发送数据,另一对线接收数据。
■ 集线器与站点之间的最大距离为100m。
■ 一个集线器所连的站点最多可以有30 个(实际目前只能达24个)。
■ 可以把多个集线器连成多级星形结构 的网络,这样就可以使更多的工作站连接 成一个较大的局域网。
· 10 BASE-T一般最多允许有4个中继器 (中继器的功能往往含在集线器里)级联。
■ 若图4-7中的集线器改为交换集线器, 此以太网则为交换式以太网。
(2)千兆位以太网的物理层标准
· 千兆位以太网的物理层标准有四种: ①1000 BASE-LX(IEEE 802.3z标准)
· “LX”中的“L代表“长(Long)”,因此 它也被称为长波激光(LWL)光纤网段。
②1000 BASE-SX(IEEE 802.3z标准)
· “SX”中的“S”代表“短(Short)”,因 此它也被称为短波激光(SWL)光纤网段。
● 10000 BASE-LR · 10000 BASE-LR的传输介质是波长为 1310nm的单模光纤,最大网段长度为10km。
● 10000 BASE-SR
· 10Gbit/s以太网的标准是802.3ae标准。
(1)10Gbit/s以太网的特点
①数据传输速率是10Gbit/s。 ②传输介质为多模或单模光纤。
③10Gbit/s以太网使用与10Mbit/s, 100Mbit/s和1Gbit/s以太网完全相同的帧格式。
④线路信号码型采用8B/10B和MB810两 种类型编码。
(4)100 BASE-T快速以太网的拓扑结构
· 100 BASE-T快速以太网基本保持了10 BASE-T 以太网的网络拓扑结构,即所有 的站点都连到集线器上,在一个网络中最 多允许有两个中继器。
2、千兆位以太网
(1)千兆位以太网的要点
· 千兆位以太网的标准为IEEE 802.3z 标准。
①千兆位以太网的运行速度比1O0Mbit/s快 速以太网快10倍,可提供1Gbit/s的基本带宽。
· 传统以太网具有以下典型的特征:
● 采用灵活的无连接的工作方式;
● 采用曼彻斯特编码作为线路传输码型;
● 传统以太网属于共享式局域网,即传输 介质作为各站点共享的资源;
● 共享式局域网要进行介质访问控制,以 太网的介质访问控制方式为载波监听和冲突 检测(CSMA/CD)技术。
2、CSMA/CD技术
②千兆位以太网采用星形拓扑结构。
③千兆位以太网使用和10Mbit/s、 100Mbit/s以太网同样的以太网帧,与10 BASE-T和100 BASE-T技术向后兼容。
④当工作在半双工(共享介质)模式下, 它使用和其他半双工以太网相同的 CSMA/CD介质访问控制机制。
⑤支持全双工操作模式。 ⑥千兆位以太网允许使用单个中继器。
4、以太网标准
(1)局域网参考模型
①物理层
· 物理层主要的功能为: ● 负责比特流的曼彻斯特编码与译码(局域 网一般采用曼彻斯特码传输); ● 为进行同步用的前同步码的产生与去除; ● 比特流的传输与接收。
②数据链路层
· 局域网的数据链路层划分为两个子层, 即:介质访问控制或媒体接入控制MAC子 层和逻辑链路控制LLC子层。
· 不同类型的局域网,其LLC子层协议 都是相同的,所以说局域网对LLC子层是 透明的。
(2)以太网标准
· 局域网所采用的标准是IEEE 802标准。
· 其中,IEEE 802.2是有关LLC子层 的协议,IEEE 802.3是以太网MAC子层 和物理层标准。
5、以太网的MAC子层协议
(1)以太网的MAC子层功能
②DIX Ethernet V2标准的MAC帧格式
· TCP/IP体系经常使用DIX Ethernet V2 标准的MAC帧格式,此时局域网参考模型 中的链路层不再划分LLC子层,即链路层 只有MAC子层。
· DIX Ethernet V2标准的MAC帧格式 如图4-6所示。
· DIX Ethernet V2标准的MAC帧格式 由5个字段组成,它与IEEE 802.3标准的 MAC帧格式除了类型字段以外,其他各字 段的作用相同。
(1)CSMA/CD控制方法
· CSMA代表载波监听多路访问。 · 它是“先听后发”, CD表示冲突检 测,即“边发边听”。
· 归纳起来CSMA/CD的控制方法为: ①一个站要发送信息,首先对总线进
行监听,看介质上是否有其他站发送的信 息存在。
· 如果介质是空闲的,则可以发送信息。
②在发送信息帧的同时,继续监听总 线,即“边发边听”。
· 以太网MAC帧格式有两种标准: IEEE的802.3标准和DIX Ethernet V2标准。
①IEEE 802.3标准规定的MAC子层帧结构
· IEEE 802.3标准规定的MAC子层帧 结构如图4-5所示。
· 各字段的作用为:
● 地址字段——地址字段包括目的MAC地址 字段和源MAC地址字段,都是6个字节。
①数据封装和解封 ②介质访问管理
(2)MAC地址(硬件地址)
· IEEE 802标准为局域网规定了一种 48bit的全球地址,即MAC地址(MAC帧 的地址),它是指局域网上的每一台计算 机所插入的网卡上固化在ROM中的地址, 所以也叫硬件地址或物理地址。
· MAC地址的前3个字节由IEEE的注册 管理委员会RAC负责分配,凡是生产局域 网网卡的厂家都必须向IEEE的RAC购买由 这三个字节构成的一个号(即地址块)这 个号的正式名称是机构唯一标识符OUI。
(c)100 BASE-T4
· 100 BASE-T4是使用4对3、4或5类 UTP的快速以太网。
(d)100 BASE-T2
· 100 BASE-T2是使用2对3、4或5类 UTP的快速以太网。
(3)100 BASE-T快速以太网的组成
· 快速以太网和一般以太网的组成是相 同的,即由工作站、网卡、集线器、中继 器、传输介质及服务器等组成。
第4章 以太网接入技术
· 本章介绍以太网接入技术,主要内容 包括: ● 以太网技术基础 ● 以太网接入技术的基本概念 ● 以太网接入技术的管理
4.1
以太网技术基础
4.2
以太网接入技术基本概念
4.3
以太网接入技术的管理
4.1 以太网技术基础
4.1.1 传统以太网
1、传统以太网的概念
· 以太网(Ethernet)是总线形局域网的一 种典型应用,它是美国施乐(Xerox)公司于 1975年研制成功的。
(2)10 BASE-T以太网的组成
· 10 BASE-T以太网的组成有:集线器、 工作站、服务器、网卡、中继器和双绞线等。
4.1.2 高速以太网
1、100 BASE-T快速以太网
(1)100 BASE-T的特点
①传输速率高 ②沿用了10 BASE-T的MAC协议 ③可以采用共享式或交换式连接方式
● 数据长度字段——数据长度字段是2字节, 它以字节为单位指出后面的数据字段长度。
● 数据字段与填充字段(PAD)——数据 字段就是LLC子层交下来的LLC帧,其长 度是可变的,但最短为46字节,最长为 1500字节。
· MAC帧的首部和尾部共18字节,所以 此时整个MAC帧的长度为1518字节。
⑤10Gbit/s以太网只工作在全双工方式, 显然没有争用问题,也就不必使用CSMA/CD 协议。
(2)10Gbit/s以太网的物理层标准
· 吉比特以太网的物理层标准包括局域 网物理层标准和广域网物理层标准。
①局域网物理层标准(LAN PHY)
● 10000 BASE-ER · 10000 BASE-ER的传输介质是波长为 1550nm的单模光纤,最大网段长度为10km。
答:信号在网络上的传播时间为
1 2 105
5106 s
争用期时间为 2 105 s
在争用期内可发送的比特数即是最短帧长, 为
10 7 10 5 100bit 12.5字节
3、CSMA/CD总线网的特点
(1)竞争总线 (2)冲突显著减少 (3)轻负荷有效 (4)广播式通信 (5)发送的不确定性 (6)总线结构和MAC规程简单
· 类型字段用来标志上一层使用的是什 么协议,以便把收到的MAC帧的数据上交 给上一层的这个协议。
6、10 BASE-T 以太网
· IEEE通过10 BASE-T的标准是IEEE 802.3i。
(1)10 BASE-T以太网的拓扑结构
· 图中的集线器为一般集线器(简称集 线器),它就像一个多端口转发器,每个 端口都具有发送和接收数据的能力。
· 当检测到有冲突发生时,便立即停止 发送,并发出报警信号,告知其他各工作 站已发生冲突,防止它们再发送新的信息 介入冲突(此措施称为强化冲突)。
· 若发送完成后,尚未检测到冲突,则 发送成功。
③检测到冲突的站发出报警信号后, 退让一段随机时间,然后再试。
(2)争用期
· 电磁波在信道中传输时是要经历一段时 间的,设总线上单程端到端传播时延为τ。
④适应性强 ⑤经济性好 ⑥网络范围变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100 BASE-T的标准
· 100 BASE-T快速以太网的标准为IEEE 802.3u,是现有以太网IEEE 802.3标准的 扩展。
①MAC子层 · 100 BASE-T快速以太网的MAC子层标 准与802.3的MAC子层标准相同。
· 所以,100 BASE-T的帧格式、帧携带的 数据量、介质访问控制机制、差错控制方式 及信息管理等,均与10 BASE-T的相同。
· 以太网的端到端往返时延2τ称为争用期, 或碰撞窗口。
(3)数据帧的最短帧长
· 某个站正在发送时产生冲突而中断发 送的帧称为冲突的帧,它们都是很短的帧。
· 冲突的帧是无效帧,在接收端应该被 丢弃。
· 为了能辨认哪些是发生冲突而应丢弃 的短帧和哪些是真正有用的短帧,且尽量 简化处理,所以规定了合法数据帧的最短 帧长。
● 媒体接入控制(MAC)子层——数据链 路层中与媒体接入有关的部分都集中在 MAC子层,MAC子层主要负责介质访问 控制,其具体功能为:将上层交下来的数 据封装成帧进行发送(接收时进行相反的过 程,即帧拆卸)、比特差错检测和寻址等。
● 逻辑链路控制(LLC)子层——数据链路 层中与媒体接入无关的部分都集中在LLC 子层,LLC子层的主要功能有:建立和释 放逻辑链路层的逻辑连接、提供与高层的 接口、差错控制及给帧加上序号等。
· 地址字段的后3个字节由厂家自行指派, 称为扩展标识符。
· 一个地址块可生成224个不同的地址。
(3)MAC帧格式
· 目前以太网有两个标准:IEEE802.3 标准和DIX Ethernet V2标准。
· DIX Ethernet V2标准的链路层不再设 LLC子层,TCP/IP体系一般使用DIX Ethernet V2标准。
②物理层标准
· IEEE 802.3u规定了100 BASE-T的四 种物理层标准。
(a)100 BASE-TX · 100 BASE-TX是使用2对5类非屏蔽双 绞线(UTP)或屏蔽双绞线(STP)的快 速以太网。
(b)100 BASE-FX
· 100 BASE-FX是使用光缆作为传输介 质的快速以太网。
· 因为发送数据的站最长经过争用期这 段时间即可检测到碰撞,所以合法数据帧 的最短帧长则应是争用期时间2τ内所发送 的比特(或字节)数。
· 例4-1 假定 1km 长的CSMA/CD网络
的数据率为10Mbit / s ,信号在网络上的
传播速率为 2 105 km/ s ,求能够使用此
协议的最短帧长。
③1000 BASE-CX(IEEE 802.3z标准)
· 1000 BASE-CX网段由一根基于高质 量STP的短跳接电缆组成,电缆段最长为 25m。
④1000 BASE-T(IEEE 802.3ab标准)
· 1000 BASE-T使用4对5类UTP,电缆 最长为100m。
3、10Gbit/s以太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