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化处理

合集下载

氮化工艺流程

氮化工艺流程

氮化工艺流程
《氮化工艺流程》
氮化工艺是一种常用的表面处理工艺,能够提高材料的硬度、耐磨性和耐腐蚀性。

氮化工艺流程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1. 预处理:在氮化之前,需要对待处理的材料进行清洗和除油处理。

这一步骤的目的是确保表面干净,并且可以提高氮的渗透性。

2. 氮化:在经过预处理的材料表面加温,然后暴露在氮气环境中,使氮原子渗透到材料表面。

氮原子将会在材料表面形成氮化层,提高材料的硬度和耐磨性。

3. 后处理:氮化完成后,材料需要进行后处理工艺,通常包括淬火、回火等热处理,以使材料达到期望的强度和硬度。

4. 表面处理:为了提高材料表面的光泽度和耐腐蚀性,可以进行抛光、打磨等表面处理工艺。

氮化工艺流程可以应用于各种材料,包括钢铁、铝合金、不锈钢等。

氮化后的材料不仅表面硬度和耐磨性提高,还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能。

氮化工艺流程的优点是工艺简单、成本低廉、效果明显,因此得到广泛应用。

在汽车零部件、机械制造、航空航天等行业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氮化工艺
流程也在不断完善和提高,为材料提供了更加优质的表面处理解决方案。

氮化处理的作用

氮化处理的作用

氮化处理的作用氮化处理是一种常见的金属表面处理方法,它可以通过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氮化物膜来改善金属的性能。

氮化处理可以提高金属的硬度、耐磨性、耐腐蚀性、抗氧化性等方面的性能,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机械等领域。

氮化处理的原理是将金属通过高温气氛中的氮气反应,形成氮化物膜。

氮化处理的方法主要有氨气法、离子氮化法、真空氮化法等。

其中,氨气法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氮化处理方法,它可以在较低的温度下完成氮化处理,而且成本相对较低。

氮化处理可以改善金属的硬度,这是由于金属表面形成了一层硬度较高的氮化物膜。

氮化物膜可以提高金属的耐磨性,使得金属表面不易受到磨损和划伤。

同时,氮化处理还可以提高金属的耐腐蚀性和抗氧化性,使得金属表面不易受到腐蚀和氧化。

这些优点使得氮化处理被广泛应用于机械零件、汽车零件、工具刀具等领域。

氮化处理还可以提高金属的表面质量。

通过氮化处理,金属表面可以形成一层均匀的薄膜,这可以使得金属表面更加光滑、细致。

这对于一些需要高精度的机械零件非常重要,可以提高机械零件的加工精度和稳定性。

氮化处理还可以改善金属的电学性能。

由于氮化物膜具有一定的导电性,因此可以用于改善金属的电学性能。

例如,在电子元器件中,氮化处理可以用于提高金属导线的导电性能,从而提高元器件的性能。

尽管氮化处理具有很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限制和缺陷。

例如,氮化处理的温度和时间需要严格控制,否则容易导致氮化物膜的不均匀和脆性。

同时,氮化处理的成本相对较高,需要专门的设备和技术。

因此,在选择氮化处理时,需要考虑到成本和效果之间的平衡。

氮化处理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金属表面处理方法,它可以通过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氮化物膜来改善金属的性能。

氮化处理可以提高金属的硬度、耐磨性、耐腐蚀性、抗氧化性等方面的性能,被广泛应用于机械、汽车、电子等领域。

热处理工艺中的氮化处理及其应用

热处理工艺中的氮化处理及其应用

热处理工艺中的氮化处理及其应用热处理工艺是一种通过加热和冷却来改变物体性质的方法,常用于金属材料的加工和改进。

在热处理工艺中,氮化处理作为一种重要的方法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本文将全面介绍氮化处理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

一、氮化处理的基本原理氮化处理是通过在金属材料表面引入氮元素,改变表面组织结构和性能来提高材料的硬度、耐磨性和耐腐蚀性能。

氮化处理的基本原理是在高温下,金属表面与氮气反应生成金属氮化物。

在这个过程中,氮气分子离解为氮离子,在金属表面上与金属原子结合形成金属氮化物层。

二、氮化处理的方法1. 氨气氮化法氨气氮化法是最常用的氮化处理方法之一。

该方法根据加工要求,在特定的气氛中将金属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使其表面发生化学反应。

氮气气氛中的氨气将与金属表面反应生成金属氮化物。

2. 盐浴氮化法盐浴氮化法是将金属材料浸入特殊的盐浴中进行氮化处理。

盐浴中含有氮气和金属氨基化物,通过加热使盐浴中的氮浸入金属材料表面,形成金属氮化物层。

3. 等离子氮化法等离子氮化法是利用等离子体的高温和高能量对金属材料进行表面处理。

等离子体中存在大量的活性氮离子,可以使金属表面迅速地与氮元素结合形成金属氮化物层。

三、氮化处理的应用1. 工具材料氮化处理可以提高工具材料的硬度和耐磨性,延长其使用寿命。

在切削工具、钻头、刀具等制造中广泛应用氮化处理技术,使工具具备更好的切削性能和耐久性。

2. 模具材料氮化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模具材料的硬度、耐磨性和耐蚀性,使其能够承受更高的工作负荷和更复杂的加工环境。

在塑料模具、压铸模具和冲压模具等制造中广泛应用氮化处理技术,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

3. 表面涂层氮化处理可用作一种表面涂层技术,通过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坚硬的金属氮化物,提高材料的耐磨、耐蚀和耐高温性能。

在汽车、航空航天和船舶等领域应用广泛,用于加强金属材料的表面保护。

4. 天然石墨的改性氮化处理可以用于改性天然石墨的制备。

氮化处理后的天然石墨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可用于电池、润滑材料和导热材料等领域。

氮化处理流程范文

氮化处理流程范文

氮化处理流程范文氮化处理是一种常见的表面处理方法,可以提高材料的硬度、耐磨性和耐腐蚀性,适用于钢材、铸铁、不锈钢等材料。

下面就氮化处理的流程进行详细介绍,以期加深对氮化处理的理解。

氮化处理是通过将材料置于氨气或氨气与氮气混合气体中,使材料表面发生化学反应,将氨和氮渗入材料表面形成氮化层。

氮化处理主要分为氨气氮化和离子氮化两种方法。

一、氨气氮化处理流程:1.定制硬化淬火:在进行氮化处理之前,先对材料进行硬化淬火处理,以提高材料的强度和硬度。

2.清洗处理:将材料浸入去油洗涤剂中,进行清洗处理,去除表面的油污和杂质,以保证氮化过程中的稳定性。

3.废气处理:安装废气处理设备,将产生的废气进行收集和处理,以减少环境污染。

4.加热:将清洗后的材料放入氮化炉中,然后升温至适当的处理温度,一般在700°C以上。

5.氨气处理:向氮化炉中通入氨气,控制氨气的流量和温度,在一定的时间内使氨气和材料发生反应,使氮渗入材料表面。

这个过程称为氨化。

6.沉淀相转变:经过氨化处理后的材料表面形成了高浓度的氮化层,此时需要将材料迅速冷却,使氮化层发生一定的相转变,使其结构稳定。

7.清洗处理:将经过氮化处理的材料从炉中取出,进行冷却后再次进行清洗处理,去除残留的氨气和杂质。

8.除碳处理:部分材料在氮化过程中会增碳,此时可以采取一些特殊的处理方法,如碳调质等,以减少氮化层的脆性和残余应力。

9.表面处理:对氮化层进行必要的表面处理,如打磨、抛光等,提高氮化层的平整度和光洁度。

10.质检与包装:对经过氮化处理的材料进行质检,测试氮化层的厚度和硬度,以确保处理质量。

最后将材料进行包装,准备出厂。

二、离子氮化处理流程:1.清洗处理:将材料进行清洗处理,去除表面的油污和杂质。

2.加热:将清洗后的材料放入离子氮化设备中,进行预热处理,提高材料的温度。

3.离子氮化:将材料表面暴露在离子源中,引入离子氮化气体,通过高压高温的离子轰击,使氨和氮渗入材料表面,形成氮化层。

氮化处理工艺

氮化处理工艺

氮化处理工艺氮化处理(Nitriding)是钢件对热处理外表面保护和强度改进的一种杀伤性表面处理,它是通过向钢件外表面通过气体渗入氮化物,来改变外表面层的组织结构,提升钢的硬度、耐久性和耐腐蚀性来实现的。

一、氮化处理原理氮化处理是一种表面强化处理技术,利用热处理温度下可结合钢表面进行化学反应生成金属氮化物混合物而实现,氮化物层具有很高的抗摩擦性、耐磨损性,很好的热韧性和抗腐蚀能力,这种处理可以满足磨损和耐腐蚀性需求,从而提高材料的性能与使用寿命。

二、氮化处理的类型1. 蒸汽氮化:也叫做温化氮化,是将空气中的氮分子通过蒸汽的形式放入钢材材料,适用于碱金属基体的氮化处理,能够制得一层较厚、硬度高、耐磨损性强、表面因含有少量氧化物而深灰色的氮化层;2. 气体氮化:主要利用蒸气冷凝或被氧化型非金属基体金属与空气中的氮化物进行反应,使金属表面形成一层深灰色、光滑、耐腐蚀的氮化层;3. 等离子氮化:它是利用等离子体技术,在低温条件下,以一种比压控制的低温的等离子体处理,使钢的表面形成一层由高分子组成的氮化膜;4.溅射氮化:溅射氮化是利用金属氮化物的表面溅射技术,将氮化物的单体的离子溅到钢的表面,使钢的表面形成氮化膜。

三、氮化处理的优缺点优点:1. 氮化处理可大大改善表面硬度,使其具有更好的耐磨性,延长使用寿命;2. 氮化处理可防止表面腐蚀,提高耐腐蚀性,使其具有更好的热韧性;3. 氮化处理可提高表面的抗冲击力,使其对冲击有更佳的表现;4. 氮化处理可改善表面质量,从而改善产品的外观,使其具有增加市场竞争力。

缺点:1. 氮化处理产生的氮化层膜残留不容易去除,容易在表面形成洼槽;2. 氮化处理时有些钢材表面温度过高,容易引起表面碳化、氢化;3. 氮化处理依赖设备质量,操作环境,控制体系等,不稳定;4. 氮化处理成本较高,工艺复杂度高。

四、氮化处理的注意事项1. 氮化处理的钢材材质需符合实际需求;2. 氮化处理室环境要求干净,过度脏污有可能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3. 氮化处理温度要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保温时间也要适当,以免影响外观品质;4. 氮化处理后的表面要加以小心的处理,以保证表面硬度。

氮化处理的作用

氮化处理的作用

氮化处理的作用一、氮化处理的概念和原理1.1 氮化处理的定义氮化处理,又称为氮化物处理,是指通过在材料表面加入氮元素,形成氮化物层并改善材料性能的一种表面处理方法。

1.2 氮化处理的原理通过将材料置于含氮化合物的气氛中,在高温下进行热处理,使氮离子与材料表面元素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氮化物层。

这种氮化物层具有优异的硬度、耐磨性和高温性能,能够有效改善材料的表面性能。

二、氮化处理的应用领域2.1 金属材料的氮化处理2.1.1 钢铁材料的氮化处理氮化处理可显著提高钢铁材料的硬度和耐磨性,使其适用于高切削速度和高负荷条件下的工具和零件制造。

2.1.2 铝合金的氮化处理氮化处理可在铝合金表面形成坚硬的氮化物层,显著提高其硬度和耐磨性,同时保持铝合金的轻质和高强度特性,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和汽车工业。

2.2 陶瓷材料的氮化处理2.2.1 碳化硅陶瓷的氮化处理氮化处理可改善碳化硅陶瓷的高温性能和耐磨性,使其在航空航天、能源和化学工业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2.2.2 氧化铝陶瓷的氮化处理氮化处理可增强氧化铝陶瓷的硬度和强度,提高其抗压强度和磨损性能,适用于高负荷和高温环境下的工程应用。

2.3 半导体材料的氮化处理2.3.1 硅的氮化处理氮化硅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氮化处理可提高硅晶体的机械硬度和电性能,广泛用于微电子和光电器件的制造。

2.3.2 氮化镓的氮化处理氮化处理可形成氮化镓薄膜,提高其应变和禁带宽度,使其在射频和光电器件中具有更好的性能。

三、氮化处理的优点和局限性3.1 优点•提高材料的硬度和耐磨性;•增强材料的高温性能和抗氧化性能;•改善材料的电性能和光学性能;•增加材料的化学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

3.2 局限性•氮化处理过程复杂,对设备要求较高;•氮化层的厚度和成分控制较为困难;•高温处理可能引起材料变形或开裂;•氮化处理对于非金属材料应用较为有限。

四、氮化处理的工艺方法和设备4.1 工艺方法•氨气氮化法:将材料置于氨气气氛中,在高温下与氮化反应产生氮化物层。

氮化处理的优缺点

氮化处理的优缺点

氮化处理的优缺点
氮化处理是一种表面处理方法,通过在材料表面形成氮化物层,从而改善材料的硬度、耐磨性、耐腐蚀性等特性。

它的优点主要包括:
1. 提高硬度:氮化处理能显著提高材料的硬度,使其具有较好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从而延长材料的使用寿命。

2. 提高表面质量:氮化处理能改善材料的表面光洁度和平滑度,减小表面粗糙度,从而提高材料的表面质量。

3. 增加材料的强度:氮化处理可以增加材料的抗拉强度、抗压强度和抗弯强度,提高材料的机械性能。

4. 节约材料成本:相比于其他提高材料性能的方法,氮化处理可以在较低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进行,不需复杂的设备和工艺,节约了材料成本。

然而,氮化处理也存在一些缺点:
1. 局限性:氮化层只存在于材料表面,对于大尺寸或复杂形状的零部件来说,处理效果会受到限制。

而且,氮化层也不适用于所有材料,对于某些材料而言,氮化处理可能不适用或效果不佳。

2. 表面脆性:虽然氮化处理能提高材料的硬度和强度,但同时也会增加材料的脆性。

这就需要在设计和使用过程中特别注意,
避免材料的断裂和损坏。

3. 加工复杂性:氮化处理需要进行预处理和后续处理,涉及到高温高压的条件,加工工艺相对复杂。

这可能会带来额外的时间和成本。

综上所述,氮化处理具有提高硬度、改善表面质量和增加强度等优点,但同时也存在局限性、表面脆性和加工复杂性等缺点。

因此,在实际应用时需要综合考虑材料性能需求和处理成本,选择合适的表面处理方式。

氮化处理

氮化处理

氮化处理一、定义氮化[1];渗氮nitrding,nitrogen case hardenin在一定温度下一定介质中使氮原子渗入工件表层的化学热处理工艺。

常见有液体渗氮、气体渗氮、离子渗氮。

氮化处理又称为扩散渗氮。

气体渗氮在1923年左右,由德国人Fry首度研究发展并加以工业化。

由于经本法处理的制品具有优异的耐磨性、耐疲劳性、耐蚀性及耐高温,其应用范围逐渐扩大。

例如钻头、螺丝攻、挤压模、压铸模、鍜压机用鍜造模、螺杆、连杆、曲轴、吸气及排气活门及齿轮凸轮等均有使用。

二、氮化用钢简介传统的合金钢料中之铝、铬、钒及钼元素对渗氮甚有帮助。

这些元素在渗氮温度中,与初生态的氮原子接触时,就生成安定的氮化物。

尤其是钼元素,不仅作为生成氮化物元素,亦作为降低在渗氮温度时所发生的脆性。

其他合金钢中的元素,如镍、铜、硅、锰等,对渗氮特性并无多大的帮助。

一般而言,如果钢料中含有一种或多种的氮化物生成元素,氮化后的效果比较良好。

其中铝是最强的氮化物元素,含有0.8 5~1.5%铝的渗氮结果最佳。

在含铬的铬钢而言,如果有足够的含量,亦可得到很好的效果。

但没有含合金的碳钢,因其生成的渗氮层很脆,容易剥落,不适合作为渗氮钢。

一般常用的渗氮钢有六种如下:(1)含铝元素的低合金钢(标准渗氮钢)(2)含铬元素的中碳低合金钢SAE 4100,4300,5100,6100,8600,8700,9800系。

(3)热作模具钢(含约5%之铬)SAE H11 (SKD –61)H12,H13(4)肥粒铁及麻田散铁系不锈钢SAE 400系(5)奥斯田铁系不锈钢SAE 300系(6)析出硬化型不锈钢17 - 4PH,17 –7PH,A –286等含铝的标准渗氮钢,在氮化后虽可得到很高的硬度及高耐磨的表层,但其硬化层亦很脆。

相反的,含铬的低合金钢硬度较低,但硬化层即比较有韧性,其表面亦有相当的耐磨性及耐束心性。

因此选用材料时,宜注意材料之特征,充分利用其优点,俾符合零件之功能。

表面氮化处理的工艺流程和工艺参数

表面氮化处理的工艺流程和工艺参数

表面氮化处理的工艺流程和工艺参数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一、工艺流程。

1. 预处理:清洗,将待处理的零件放入清洗槽中,用有机溶剂或碱性清洗剂去除表面的油污、锈迹和其他杂质。

氮化处理对金属材料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分析

氮化处理对金属材料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分析

氮化处理对金属材料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分析氮化处理是一种在金属材料表面形成氮化物层的表面处理方法,广泛应用于金属材料的防护和改性领域。

氮化处理可以显著改变金属材料的表面性质,包括表面硬度、耐磨性、耐蚀性等,并且对金属材料表面粗糙度也有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对氮化处理对金属材料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进行详细的分析。

首先,氮化处理会降低金属材料表面的粗糙度。

氮化处理后的金属材料表面会形成一层致密且光滑的氮化物膜,可以填充金属表面的微小裂纹和孔洞,从而降低表面的粗糙度。

此外,氮化物膜的形成还可以减少金属材料表面的摩擦系数,使其更加光滑。

因此,经过氮化处理后的金属材料表面粗糙度会显著降低。

其次,氮化处理还可以改善金属材料表面的平整度。

氮化处理过程中,氮化物膜会紧密地附着在金属材料表面,并填充凹凸不平的表面结构。

这样可以填平金属材料表面的微小凹陷,特别是在金属材料表面存在大量的裂纹和孔洞时,氮化处理可以使其表面更加平整。

通过改善金属材料表面的平整度,氮化处理可以提高金属材料的工作性能,减少金属材料在工作过程中的应力集中和疲劳寿命的降低。

此外,氮化处理还可以增强金属材料的耐磨性。

氮化物膜具有良好的硬度和耐磨性,可以使金属材料表面形成一层坚硬的保护层,提高金属材料的耐磨性能。

经过氮化处理的金属材料表面硬度明显提高,可以有效地抵抗表面磨损、划伤和腐蚀等问题。

因此,经过氮化处理后的金属材料表面不仅具有较低的粗糙度,而且具备更好的耐磨性能。

然而,氮化处理也可能引入新的表面粗糙度。

在氮化处理过程中,渗氮剂会渗入金属材料表面,并与金属元素发生反应形成氮化物。

这个过程可能会引起表面形貌的变化,例如产生新的凹陷、突起等。

因此,氮化处理可能导致金属材料表面产生新的粗糙度,特别是在处理参数不当或处理过程发生异常时。

因此,在进行氮化处理时,需要仔细控制处理参数,确保处理结果的表面粗糙度要符合实际需求。

综上所述,氮化处理对金属材料表面粗糙度有显著的影响。

氮化处理氮化处理又称为扩散渗氮

氮化处理氮化处理又称为扩散渗氮

氮化处理氮化处理又称为扩散渗氮。

气体渗氮在1923年左右,由德国人Fry首度研究发展并加以工业化。

由于经本法处理的制品具有优异的耐磨性、耐疲劳性、耐蚀性及耐高温,其应用范围逐渐扩大。

例如钻头、螺丝攻、挤压模、压铸模、鍜压机用鍜造模、螺杆、连杆、曲轴、吸气及排气活门及齿轮凸轮等均有使用。

[编辑本段]一、氮化用钢简介传统的合金钢料中之铝、铬、钒及钼元素对渗氮甚有帮助。

这些元素在渗氮温度中,与初生态的氮原子接触时,就生成安定的氮化物。

尤其是钼元素,不仅作为生成氮化物元素,亦作为降低在渗氮温度时所发生的脆性。

其他合金钢中的元素,如镍、铜、硅、锰等,对渗氮特性并无多大的帮助。

一般而言,如果钢料中含有一种或多种的氮化物生成元素,氮化后的效果比较良好。

其中铝是最强的氮化物元素,含有0.85~1.5%铝的渗氮结果最佳。

在含铬的铬钢而言,如果有足够的含量,亦可得到很好的效果。

但没有含合金的碳钢,因其生成的渗氮层很脆,容易剥落,不适合作为渗氮钢。

一般常用的渗氮钢有六种如下:(1)含铝元素的低合金钢(标准渗氮钢)(2)含铬元素的中碳低合金钢SAE 4100,4300,5100,6100,8600,8700,9800系。

(3)热作模具钢(含约5%之铬)SAE H11 (SKD – 61)H12,H13(4)肥粒铁及麻田散铁系不锈钢SAE 400系(5)奥斯田铁系不锈钢SAE 300系(6)析出硬化型不锈钢17 - 4PH,17 – 7PH,A – 286等含铝的标准渗氮钢,在氮化后虽可得到很高的硬度及高耐磨的表层,但其硬化层亦很脆。

相反的,含铬的低合金钢硬度较低,但硬化层即比较有韧性,其表面亦有相当的耐磨性及耐束心性。

因此选用材料时,宜注意材料之特征,充分利用其优点,俾符合零件之功能。

至于工具钢如H11(SKD61)D2(SKD – 11),即有高表面硬度及高心部强度。

[编辑本段]二、氮化处理技术:调质后的零件,在渗氮处理前须彻底清洗干净,兹将包括清洗的渗氮工作程序分述如下:(1)渗氮前的零件表面清洗大部分零件,可以使用气体去油法去油后立刻渗氮。

氮化处理

氮化处理

氮化处理又称为扩散渗氮。

气体渗氮在1923年左右,由德国人Fry首度研究发展并加以工业化。

由於经本法处理的制品具有优异的耐磨性、耐疲劳性、耐蚀性及耐高温,其应用范围逐渐扩大。

例如钻头、螺丝攻、挤压模、压铸模、鍜压机用鍜造模、螺杆、连杆、曲轴、吸气及排气活门及齿轮凸轮等均有使用。

一、氮化用钢简介传统的合金钢料中之铝、铬、钒及钼元素对渗氮甚有帮助。

这些元素在渗氮温度中,与初生态的氮原子接触时,就生成安定的氮化物。

尤其是钼元素,不仅作为生成氮化物元素,亦作为降低在渗氮温度时所发生的脆性。

其他合金钢中的元素,如镍、铜、硅、锰等,对渗氮特性并无多大的帮助。

一般而言,如果钢料中含有一种或多种的氮化物生成元素,氮化后的效果比较良好。

其中铝是最强的氮化物元素,含有0.85~1.5%铝的渗氮结果最佳。

在含铬的铬钢而言,如果有足够的含量,亦可得到很好的效果。

但没有含合金的碳钢,因其生成的渗氮层很脆,容易剥落,不适合作为渗氮钢。

一般常用的渗氮钢有六种如下:(1)含铝元素的低合金钢(标准渗氮钢)(2)含铬元素的中碳低合金钢 SAE 4100,4300,5100,6100,8600,8700,9800系。

(3)热作模具钢(含约5%之铬) SAE H11 (SKD – 61)H12,H13 (4)肥粒铁及麻田散铁系不锈钢 SAE 400系(5)奥斯田铁系不锈钢SAE 300系(6)析出硬化型不锈钢17 - 4PH,17 – 7PH,A – 286等含铝的标准渗氮钢,在氮化后虽可得到很高的硬度及高耐磨的表层,但其硬化层亦很脆。

相反的,含铬的低合金钢硬度较低,但硬化层即比较有韧性,其表面亦有相当的耐磨性及耐束心性。

因此选用材料时,宜注意材料之特徵,充分利用其优点,俾符合零件之功能。

至於工具钢如H11(SKD61)D2(SKD –11),即有高表面硬度及高心部强度。

二、氮化处理技术:调质后的零件,在渗氮处理前须彻底清洗干净,兹将包括清洗的渗氮工作程序分述如下:(1)渗氮前的零件表面清洗大部分零件,可以使用气体去油法去油后立刻渗氮。

氮化处理工艺 -回复

氮化处理工艺 -回复

氮化处理工艺 -回复
氮化处理工艺是指将材料表面暴露在氮气环境中,通过热处理使氮原子渗透到材料表层形成氮化层的一种表面处理技术。

氮化处理可以提高材料的硬度、耐磨性、耐腐蚀性和高温性能,同时还可以改善材料的表面光洁度和抗氧化性能。

常见的氮化处理工艺包括气体氮化、盐浴氮化和离子氮化等。

气体氮化是将材料置于高温高氮气氛中进行处理,通过热扩散使氮原子渗透到材料表层形成氮化层。

盐浴氮化是将材料浸泡在含有氮化剂的盐浴中加热处理,使氮原子渗透到材料表层。

离子氮化则是通过在真空中向材料表面轰击氮离子,使氮原子从离子束中沉积到材料表面。

氮化处理可以应用于各种材料,包括金属、陶瓷和塑料等。

它被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如航空航天、汽车、机械制造等。

氮化处理可以提高材料的硬度和耐磨性,延长材料的使用寿命,同时还可以改善材料的表面品质和耐蚀性能。

需要指出的是,氮化处理是一项复杂的工艺,需要控制好处理温度、氮气浓度和处理时间等参数,以确保处理效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金属氮化处理种类及用途

金属氮化处理种类及用途

金属氮化处理种类及用途金属氮化处理是一种通过在金属表面形成氮化物层来改善金属材料性能的方法。

通过金属氮化处理可以显著提高金属材料的硬度、耐磨性、耐蚀性和高温性能,从而提高材料的使用寿命和性能稳定性。

下面将介绍金属氮化处理的常见种类及其用途。

1. 气体氮化处理:气体氮化处理是最常见的金属氮化处理方法之一。

该方法是通过在金属表面暴露于含有氮气的高温气氛中,使金属与氮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氮化物层。

常用的气体氮化方法有氨气氮化、氮气氮化等。

气体氮化处理可以显著提高金属材料的硬度和耐磨性,常用于汽车发动机零部件、刀具、模具等领域。

2. 离子氮化处理:离子氮化处理是采用离子源将氮离子注入到金属材料表面形成氮化层的方法。

离子氮化处理可以使金属材料的表面硬度显著提高,克服了气体氮化处理中氮化层产生的低温和低速的不足。

常用的离子氮化方法有直流离子氮化、脉冲离子氮化等。

离子氮化处理可以应用于机械设备的运动部件、航空发动机部件等对耐磨性和耐腐蚀性要求较高的场合。

3. 真空氮化处理:真空氮化处理是将金属材料置于真空环境中,在较高温度下通过注入氮气或氨气完成金属表面氮化的过程。

真空氮化处理可以避免气体氮化过程中金属材料表面的氧化和碳氮共渗等问题,保证氮化层的纯度和均匀性。

真空氮化处理常用于精密仪器、光学器件等领域,用于提高材料表面的硬度、光学透过率和耐蚀性。

4. 浸渗氮化处理:浸渗氮化处理是一种将金属材料浸渍于含有氮化物的盐溶液中,使氮化物在金属材料表面反应沉积而成的方法。

浸渗氮化处理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操作方便等优点,常用于大型工件的表面处理。

浸渗氮化处理适用于金属钢铁材料的氮化处理,常用于汽车发动机缸套、轴承、齿轮等领域。

总的来说,金属氮化处理可以显著提高金属材料的硬度、耐磨性、耐腐蚀性和高温性能,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机械制造等领域。

不同的金属氮化处理方法根据具体应用的要求选择,以满足不同材料在不同环境下的使用需求。

氮化处理

氮化处理

氮化处理是指一种在一定温度下一定介质中使氮原子渗入工件表层的化学热处理工艺。

经氮化处理的制品具有优异的耐磨性、耐疲劳性、耐蚀性及耐高温的特性。

本文源自宁波奇威金属科技材料运用研究所,刘先生 131 23 822 600氮化引;常见有液体渗氮、气体渗氮、离子渗氮。

氮化处理又称为扩散渗氮。

气体渗氮在1923年左右,由德国人Fry首度研究发展并加以工业化。

由于经本法处理的制品具有优异的耐磨性、耐疲劳性、耐蚀性及耐高温,其应用范围逐渐扩大。

例如钻头、螺丝攻、挤压模、压铸模、鍜压机用鍜造模、螺杆、连杆、曲轴、吸气及排气活门及齿轮凸轮等均有使用。

二、氮化用钢简介传统的合金钢料中之铝、铬、钒及钼元素对渗氮甚有帮助。

这些元素在渗氮温度中,与初生态的氮原子接触时,就生成安定的氮化物。

尤其是钼元素,不仅作为生成氮化物元素,亦作为降低在渗氮温度时所发生的脆性。

其他合金钢中的元素,如镍、铜、硅、锰等,对渗氮特性并无多大的帮助。

一般而言,如果钢料中含有一种或多种的氮化物生成元素,氮化后的效果比较良好。

其中铝是最强的氮化物元素,含有0.85~1.5%铝的渗氮结果最佳。

在含铬的铬钢而言,如果有足够的含量,亦可得到很好的效果。

但没有含合金的碳钢,因其生成的渗氮层很脆,容易剥落,不适合作为渗氮钢。

一般常用的渗氮钢有六种如下:(1)含铝元素的低合金钢(标准渗氮钢)(2)含铬元素的中碳低合金钢 SAE 4100,4300,5100,6100,8600,8700,9800系。

(3)热作模具钢(含约5%之铬) SAE H11 (SKD – 61)H12,H13 (4)肥粒铁及麻田散铁系不锈钢 SAE 400系(5)奥斯田铁系不锈钢 SAE 300系(6)析出硬化型不锈钢 17 - 4PH,17 – 7PH,A – 286等含铝的标准渗氮钢,在氮化后虽可得到很高的硬度及高耐磨的表层,但其硬化层亦很脆。

相反的,含铬的低合金钢硬度较低,但硬化层即比较有韧性,其表面亦有相当的耐磨性及耐束心性。

氮化处理的工艺

氮化处理的工艺

氮化包括气体氮化、辉光离子氮化和软氮化,软氮化是一种通俗的叫法,严格的讲,软氮化是一种以渗氮为主的低温氮碳共渗,主要特点是渗速快(2-4h),但渗层薄(一般在0.4以下),渗层梯度陡,硬度并不低,如果是液体氮化,硬度甚至略高于气体氮化。

气体氮化可以做到深渗层,它的硬度梯度缓,比软氮化承受的载荷高,外观漂亮,缺点是周期长,表面有脆性相,一般要有一道精加工(加工余量很小,一般1丝到2丝)。

辉光离子氮化有气体氮化的优点,在0.4㎜渗层以下,渗速比气体氮化快的多,而且表面不会有脆性相,可以局部氮化,缺点是成本略高,对形状复杂或带长孔的工件效果不好。

变形方面应该是辉光离子氮化变形最小,实际中相差很小,很多时候几乎一样氮化包括气体氮化、辉光离子氮化和软氮化,软氮化是一种通俗的叫法,严格的讲,软氮化是一种以渗氮为主的低温氮碳共渗,主要特点是渗速快(2-4h),但渗层薄(一般在0.4以下),渗层梯度陡,硬度并不低,如果是液体氮化,硬度甚至略高于气体氮化。

气体氮化可以做到深渗层,它的硬度梯度缓,比软氮化承受的载荷高,外观漂亮,缺点是周期长,表面有脆性相,一般要有一道精加工(加工余量很小,一般1丝到2丝)。

辉光离子氮化有气体氮化的优点,在0.4㎜渗层以下,渗速比气体氮化快的多,而且表面不会有脆性相,可以局部氮化,缺点是成本略高,对形状复杂或带长孔的工件效果不好。

变形方面应该是辉光离子氮化变形最小,实际中相差很小,很多时候几乎一样。

软氮化实质上是以渗氮为主的低温氮碳共渗,钢的氮原子渗入的同时,还有少量的碳原子渗入,其处理结果与一般气体氮化相比,渗层硬度较氮化低,脆性较小,故称为软氮化。

1、软氮化方法分为:气体软氮化、液体软氮化及固体软氮化三大类。

目前国内生产中应用最广泛的是气体软氮化。

气体软氮化是在含有活性氮、碳原子的气氛中进行低温氮、碳共渗,常用的共渗介质有尿素、甲酰胺、氨气和三乙醇胺,它们在软氮化温度下发生热分解反应,产生活性氮、碳原子。

氮化真空热处理

氮化真空热处理

氮化真空热处理
氮化真空热处理是一种利用高温下材料的晶粒长大和组织改变来提高材料性能的方法。

以下是其主要特点:
1. 真空条件:氮化处理通常在真空条件下进行,这样可避免氧化并提高材料表面的洁净度。

在氮化处理过程中,金属表面的活性被激活,从而增强了与氮原子的反应能力。

2. 高温处理:在高温下,材料的晶粒会长大,晶粒界会粘结,从而提高耐磨性、耐腐蚀性等性能指标。

3. 氮化处理:将金属材料放入含氮气氛中进行加热处理,使一定的氮原子扩散并渗入钢件表面,形成富氮硬化层,提高材料硬度、耐疲劳性等特性。

4. 辉光放电:真空离子渗氮过程中,通过辉光放电产生的活性N离子轰击并仅加热钢铁零件表面,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氮化物实现硬化的。

5. 温度控制:氮化热处理过程中需要精确控制温度和各种气体的送入量,以达到所需的渗层深和硬度等特性。

6. 多种用途:氮化热处理适用于多种金属材料,如钢铁、铝合金等,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石油化工等领域。

总之,氮化真空热处理是一种有效的表面处理技术,能够显著提高金属材料的性能和耐久性。

表面氮化+氧化处理

表面氮化+氧化处理

表面氮化+氧化处理
表面氮化和氧化处理是指将材料表面暴露在氮化和氧化反应条件下,以改善材料的表面性能和功能。

氮化处理是指在高温和氮气环境下,使材料表面与氮气发生反应,形成氮化物层。

氮化物层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可以提高材料的耐蚀性、耐高温性和耐磨性等性能。

氮化处理常用于金属、陶瓷和硬质合金等材料的表面改性。

氧化处理是指在高温和氧气环境下,使材料表面与氧气发生反应,形成氧化物层。

氧化物层可以提高材料的耐腐蚀性、耐高温性和绝缘性能。

氧化处理常用于金属、玻璃和陶瓷等材料的表面改性。

表面氮化+氧化处理常用于提高材料的综合性能,例如增强材料的耐腐蚀性、硬度和耐磨性。

该处理方法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电子器件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光中氮化处理

光中氮化处理

光中氮化处理光中氮化是一种常用的表面处理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在材料表面形成一层致密、坚硬、耐磨的氮化层,从而提高材料的硬度、耐蚀性和耐磨性。

光中氮化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机械制造、汽车制造等领域。

光中氮化是一种高温技术,通常在1000℃以上的温度下进行。

在光中氮化过程中,材料表面与氮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氮化物。

同时,光中氮化还会引起材料的晶格结构变化,从而改变材料的物理性质。

光中氮化的主要原理是通过高温激活氮原子,使其进入材料的表面,并与材料原子形成化学键。

这种化学键的形成使得材料表面变得坚硬耐磨,并具有较高的耐蚀性。

光中氮化具有很多优点。

首先,与传统表面处理方法相比,光中氮化可以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进行,不会导致材料的变形和损坏。

其次,光中氮化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并且处理后的材料表面质量良好,具有一定的光学透过率。

此外,光中氮化还可以对材料进行局部处理,只对需要处理的区域进行氮化,从而提高处理的效率和精度。

光中氮化可以应用于多种材料的表面处理,例如钢、铁、铝、镁等金属材料,以及陶瓷、玻璃等非金属材料。

在航空航天领域,光中氮化可以用于增强航空发动机叶片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提高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和性能。

在机械制造领域,光中氮化可以应用于切削工具、模具等零部件的表面处理,提高零部件的使用寿命和切削性能。

在汽车制造领域,光中氮化可以用于汽车发动机的缸套、汽缸盖等零部件的表面处理,提高零部件的耐磨性和耐蚀性。

光中氮化的技术参数和处理条件对于处理效果非常重要。

首先,温度是一个关键参数,过低的温度会导致氮化层的质量下降,过高的温度则会导致材料的变形和损坏。

其次,氮气的流量和压力也需要精确控制,以保证氮原子能够充分进入材料的表面。

此外,处理时间和处理环境的纯净度也会对处理效果产生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光中氮化常常和其他表面处理方法结合使用,以获得更好的处理效果。

例如,可以在光中氮化之前,先对材料进行化学清洗和机械处理,以去除杂质和提高表面光洁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硬氮化:学名‘渗氮’,也有人称为常规氮化。

渗入钢表面的是单一的‘氮’元素,在方法上有气体法和离子法等。

对于结构零件通常选用的钢种为含铬、钼、钛、铝等合金元素的专用钢,也有在其它钢种上进行渗氮的,例如不锈钢、模具钢等。

渗氮处理的温度通常在480~540℃范围(既要保持工件的心部的调质硬度又要使渗氮层的硬度达到要求值),处理的时间按照要求深度不同,一般为15~70小时,甚至更长。

渗氮的着眼点是希望获得较深厚度(0.1~0.65mm,也有要求更深一些的)具有高硬度的呈弥散状的合金氮化物层(即扩散层),对于出现外表层的化合物层(白亮层)则希望尽可能的浅簿,甚至希望没有。

2,软氮化:学名‘氮碳共渗’,早期把苏联(俄罗斯)的液体法翻译为‘低温氰化’。

现在国内流行的有气体法、无(低)毒液体法和离子法。

渗入钢表面的元素以‘氮’为主,同时添加了‘碳’。

碳的加入使表面化合物层(白亮层)的形成和性能得到某些甚至是明显的改善。

这里要强调一下,和渗氮不同的地方是:氮碳共渗的着眼点是希望获得一定厚度(一般为10~20μm,也有要求20μm以上的,目前实验室里据称在碳素钢上曾经达到的厚度为110μm)硬度高、脆性小、没有或很少疏松等性能优良的白亮层,至于次表面的扩散层,按照钢种和使用要求不同虽然有时需要作某些调整,但处于次要地位了。

氮碳共渗的适用广泛,几乎覆盖所有常用钢种和铸铁。

以碳素钢为例,按照氮碳共渗处理的温度分为铁索体氮碳共渗(520~590℃)和奥氏体氮碳共渗(600~720℃),处理的时间一般为2~6小时,前者获得的白亮层为铁氮化合物,后者快冷后在铁氮化合物层的下面还有一层含氮奥氏体+马氏体层(5~12μm)。

为了增强和改善白亮层的性能,我国的热处理工作者还采用了在渗氮的同时又单独或组合添加硼、氧、硫、稀土等元素,做了大量的工作,并且大都不同程度的取得看得出来的效果。

这种探索,至今方兴未艾,是热处理工作者孜孜以求的热点之一。

3,‘软氮化’含义不是指获得的硬度比所谓的‘硬氮化’的硬度低,而是含有简便、省事、费用低的意思。

这方面的的知识和内容非常丰富,楼主可以看看有关书籍、报道文章和其它网友的帖子。

知识在于积累,慢慢来,不要着急。

423朋友:对渗氮时已经形成了的白亮层,我所知道的在渗氮的后期进行所谓‘退氮’处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白亮层的脆性,但不能减薄或除去白亮层(也许在这方面的技术有了新发展,本人孤陋寡闻)。

你提出了一个渗氮领域中早已被专家、学者关注并且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的问题。

我们都知道,渗氮的费用相当高,而且要选用能与之相匹配的钢种,非重要零件一般不采用这种方法,然而对于承受接触应力或交变载荷的零件来说,表面白亮层如果过厚、脆性大,在使用中容易引起麻烦。

早期的办法是渗氮后把表面的白亮层磨除(现在还在用),由于渗氮零件大都尺寸精度很高,处理后总有微量变形和体积变化,在尺寸和部位上常常存在诸多的问题而制约着生产顺利进行;后来有人寻找有选择性的腐蚀剂(仅除去白亮层而不腐蚀钢的基体)来解决,虽然看到过取得成效的报道,但由于腐蚀剂配方有毒、腐蚀过程不好把握而没有推广开来。

上世纪70(?)年代英国人提出了一个叫‘氮势’的概念,列出了一个数学表达公式,根据这个公式,计算出氨分解率同炉气氮势的对应关系,从此情况有了突破性的变化,人们开始弄清楚了渗氮的过程是可以控制的。

在某一固定温度下,如果炉气的氮势降低到某一数字,不论多长时间都不会在表面形成ε或γ'相,但氮原子仍然可以渗入钢中(但渗速随着炉气氮势的下降而变慢),这个氮势称为‘临界氮势’,开始生成γ'相的临界氮势比ε相要低些。

这个临界氮势值是温度的函数。

实际生产中所用的氮势通常都高于临界值,研究发现,白亮层的开始生成需要一定的时间,在这之前,没有白亮层出现;氮势下降,开始生成白亮层的时间随之延长,也就是说,某一钢牌号,在既定温度下,与渗氮时间相对应的能够生成
白亮层有一个最低氮势,这个氮势叫‘门槛值’。

如果把炉气的氮势始终控制在门槛值曲线的下方,就可以获得无白亮层的渗氮组织,这就为可控渗氮奠定了基础;现在的计算机技术可以自动跟踪预先设定的氮势值程序,实践证明,可控渗氮的运用可以明显的减薄白亮层的厚度。

目前,关于氮势门槛值只有一些零星数据和工厂自己掌握的专有资料,因为钢号―氮势―温度-时间四者之间的排列组合即便经过优选也是相当大的数字,要建立一整套氮势门槛值的数据库和实用的数学模型所需要的试验工作量和花费将是惊人的,恐怕要等好多年。

在气体渗氮中,在固定的温度下,为了调节炉气的氮势,目前常用的方法有三种,一是减小通氨量,提高氨分解率;第二是添加70%以上的氮气;第三是添加一定数量的氨分解气。

第三种方法较为先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