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泌尿系统造影(MRU)的临床应用
磁共振尿路成像在肾、输尿管、膀胱疾病中的应用
![磁共振尿路成像在肾、输尿管、膀胱疾病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5101c411ff00bed5b9f31de0.png)
M I 描 参 数 的 选 择 可 因 磁 场 强 度 不 同 而 不 R扫 同 ,即使 是 同 一 型 号 机 器 因 软 件 性 能 的 差 异 , 扫 描 参 数 选 择 也 会 存 在 一 些 差 异 。 在 大 致 的 扫 描 参 数 范 围 内 可 视 机 器 的 具 体 情 况 和 病 变 的 特 性 而 进 行 微 调 或 加 扫 相 关 扫 描 序 列 。 MR 主 要 U
参 数见 表 1 。
作站行三维最大信 号强度投影 重建( r) ie 。
2 结 果
本 组 19例 均 经 M U检 查 ,并 经 手 术 病 理 证 实 2 R
表 1 MR U主 要 参 数 一 览 表
注 :以上 参数是基本参数 ,根据病人情况可适 当调整
轴扫 T 加权 ( x E 1 I 1 A i S TW )这个序列 主要观察 l a
查程 序 为 : 首先行冠 状位 扫定位 片 , 位片上扫肾区 在定 加权横断面 图像 ; 后 以 T 同样 的位置 扫 P /2 然 1 DT 加权 横
断面图像 ; 最后在 T 横断面上定位扫 M U图像 , 2 R 采用压
脂技术做冠状重 T 扫描 , 2 采集到 的重 T 冠状 面图像 在工 2
杨 忠 平 ,鄢 龙
关键词
磁共 振( r ) 磁 共振尿路成像 ( R ) 肾 ; MU ; MU;
或经内科治疗及 碎石 治疗痊愈证 实 ,其检查 结果为 : ①肿瘤 1 ,其 中肾肿 瘤 7例 ,输 尿管肿 瘤 3例 , 9例 膀胱肿瘤 9 ;②结石 7 例 ,其 中肾结石 2 例 ,输 例 1 8 尿管 结 石 2 6例 ,输 尿 管 结 石 分 布 在 输 尿 管 上 、中 、
择是 关 键所 在 。 人 自细胞 0
【专题】磁共振泌尿系水成像(MRU)技术及临床应用
![【专题】磁共振泌尿系水成像(MRU)技术及临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460317fd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75.png)
【专题】磁共振泌尿系水成像(MRU)技术及临床应用磁共振水成像展开剩余98%磁共振泌尿系水成像(MR urography,MRU)利用重度T2加权技术使含水的结构显影,是MR水成像技术在泌尿系的应用。
MRU 不使用造影剂和逆行插管就可显示尿路情况,对尿路梗阻性病变的梗阻部位、程度的判断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其次在非尿路梗阻病变的诊断及肾脏功能的显示方面均有重要意义及价值。
MRU在尿路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1、尿路梗阻病变MRU对尿路梗阻部位、梗阻段以上尿路积水均能清晰显示。
输尿管梗阻性病变是临床常见病,如输尿管结石、输尿管肿瘤、输尿管炎性缩窄性狭窄等,多伴有发热、尿痛、尿频等临床症状。
对输尿管梗阻原因的判定是影像检查的难点,特别是输尿管肿瘤与输尿管缩窄性炎症之间的鉴别诊断。
(1)良性尿路梗阻MRU征象:以输尿管结石和输尿管炎性缩窄多见。
输尿管较大结石诊断相对较易,在MRU重建图像上多表现为尿路充盈缺损,可完全或不全狭窄,低信号的含钙结石得以显示,梗阻端呈倒杯口状;较小结石在MRU重建图像上常被掩盖,但在MRU 原始图像上可清晰显示,结合MRU原始图像及MR平扫可提高正确诊断率。
输尿管炎性缩窄病变中以结核最为多见,梗阻段范围较长,输尿管形态不规则,多呈串珠状,狭窄与扩张交替并存。
输尿管良性外压性狭窄中,常见病因有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盆腔脂肪增多症等,其MRU及常规MRI表现均具特征性,MRU 能全面显示尿路梗阻及周围情况,后两者均表现为双侧尿路对称性梗阻、扩张。
(2)恶性尿路梗阻MRU征象:输尿管恶性病变主要为原发性输尿管癌及输尿管转移癌,前者更为多见,后者偶可多发。
依据病变生长方式的不同,其梗阻端形态各异,多表现为尿路突然截断,梗阻端毛糙欠光整,可呈鸟喙状、鼠尾状或近似杯口状等改变,腔内可见不同形态低信号充盈缺损;梗阻端以上尿路不同程度扩张、积水,扩张的输尿管边缘规整,肾盂扩大。
探析磁共振尿路造影在小儿泌尿系梗阻的临床诊断价值
![探析磁共振尿路造影在小儿泌尿系梗阻的临床诊断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6d6df8da52ea551811a6874d.png)
探析磁共振尿路造影在小儿泌尿系梗阻的临床诊断价值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泌尿系梗阻应用磁共振尿路造影(MRU)的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59例小儿泌尿系梗阻患儿,分别采用腹部MRU、腹部超声(BUS)、静脉尿路造影(IVP)进行检查诊断,对其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进行比对。
结果MRU诊断小儿泌尿系梗阻准确率为100.00%,BUS诊断小儿泌尿系梗阻准确率为71.19%,IVP诊断小儿泌尿系梗阻准确率为79.66%。
MRU准确率分别与BUS、IV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9.86、13.36,P<0.01)。
结论MRU诊断小儿泌尿系梗阻准确率较高,安全无辐射,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尿路梗阻;磁共振尿路成像;临床诊断MRU是应用磁共振水成像技术对泌尿系统进行一种非侵性的检查方法,具有无放射性创伤、无需插管、无注射对比剂、安全可靠、患儿无痛等优点[1]。
目前在临床上广泛应用MRU进行泌尿系统的检查,其诊断的准确性已得医学界的认可。
本文旨在探讨MRU技术在小儿泌尿系梗阻诊断中的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3 月~2014 年3月来本院就诊的59例小儿泌尿系梗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3例,女26例,年龄1~14岁,平均年龄(7.6±2.2)岁,术前1~5 d分别作IVP、BUS、MRU检查。
本组59例患儿均行手术治疗。
病理证实原发性巨输尿管症7例,输尿管膀胱入口狭窄5 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33例,输尿管末段囊肿8 例,肾结石4例,孤立肾2例。
1. 2 检查方法患儿行MRU之前均做IVP、BUS检查。
在手术前5 d使用飞利浦1.5 T MR超导磁共振仪,扫描前所有患儿在磁共振MRU检查前12 h禁食、禁水,排便。
对于5岁以上的儿童指导训练呼吸、憋尿以充盈膀胱,平静呼吸状态下对患儿腹部进行扫描;对5岁以下儿童在扫描前20~30 min给予10%水合氯醛溶液镇静剂口服,睡后方能对腹部进行扫描。
MRU 、CTU、 RP、 肾穿造影适应症及各自特点
![MRU 、CTU、 RP、 肾穿造影适应症及各自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50fdb65e804d2b160b4ec0d3.png)
总结
CTU在较大扫描范围内保持薄的层厚(获 得检查部位的高质量重建图像,能克服上 述的各种因素,清晰、全面地显示尿路全 貌, 好地显示肾及输尿管内的小病灶,对 小结石的显示率也较高,包括主要由尿酸 成分构成的阴性结石,
总结
MRU不能了解肾功能状况,对于轻度梗阻, 其显影往往不佳,其诊断效果、影像信息 不如CTU。而MRU对重度泌尿系积水及肾 功能不佳、不宜用造影剂的患者诊断价值 较高。
MRU 、CTU、 RP、 肾穿造影 适应症及各 自特点
山东省立医院泌尿微创中心
MRU,磁共振尿路造影
应用磁共振技术使尿路显影 不依赖肾功能 无需造影剂 积水越重,成像越清晰 安全无创、
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urography,MSCTU)是在尿路高密度 对比剂充盈高峰期进行兴趣区的连续容积扫描, 经计算机图像后处理获得尿路的三维图像 MIP是通过计算沿着被扫描物体的每条射线上所 遇到的最大像素强度进行图像重组,可直接反映 充盈造影剂的整个尿路系统的形态结构,对比度 较高,可以充分显示管腔内有无充盈缺损及其形 态、大小等情况。
RP,retrograde pyelography
逆行性尿路造影 经膀胱镜插入输尿管导管,通过导管向肾 盂注入造影剂,显示上尿路形态 泌尿系常规方法 输尿管插管的痛苦及逆行感染,
腔静脉后输尿管
腔静脉后输尿管病理上是 因外侧胚胎主静脉持续存 在而引起的,多在后肾自 盆腔上升到腰部形成。异 位的输尿管转向内侧在下 腔静脉后绕过,在下腔静 脉与主动脉间穿过再下行 入膀胱。是一种少见的输 尿管畸形。由于输尿管在 腔静脉后绕至其内侧,输 尿管常受压,使得上段输 尿管积水扩张,病变常发 生在右侧
探讨磁共振尿路造影(MRU)技术在小儿泌尿系梗阻诊断中的价值
![探讨磁共振尿路造影(MRU)技术在小儿泌尿系梗阻诊断中的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cfe8bad69ec3d5bbfd0a74f8.png)
[ 7 】 蔡鸿敏 , 成传德 , 张俊, 等骨 盆轴 向C T 扫描在 平 向骶 髂螺钉 内固定
术 中的应用 [ J ] . 中医正" 1  ̄ r , 2 0 1 3 , 2 5 ( 6 ) : 3 4 — 3 7 . [ 8 】 吴建 国. 强 直 性 脊 柱 炎 并发 脊柱 骨 折 的 影像 学 表 现 [ J 】 . 中 医正
从诊 断效果 来分析 ,膝 关节 自发性 软骨 坏死 的C T 诊断敏 感性 与 特异性 为 1 0 0 . 0 %和8 8 . 9 %。一般来说 ,坏死 的半月板 、充血的滑膜 、 关 节积液 及关 节囊肿 胀均 会与邻 近 的关节软 骨分 界不 清 ,造 成错 误
的诊 断 J 。
mi c r o s c o p y [ J ] . A c t a B i o ma t e r , 2 0 1 4 [ E p u b a h e a d o f p r i n q . [ 6 】 B i a n L , F o n g J r , L i ma E G, e t a 1 . D y n a mi c me c h a n i c a l l o a d i n g
骨, 2 0 1 3 , 2 5 ( 6 ) : 3 1 . 3 3 .
探讨磁 共振尿路造影 ( M R U ) 技术在小儿泌尿 系梗 阻诊 断 中的价值
木合 塔 尔・ 巴吐 汗 卜 晶 慧
(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 ,新疆 乌鲁木齐 8 3 0 0 0 2 )
【 摘 要 】 目的 探 讨磁 共振 尿路 造影 ( MR U)技 术在 小 儿泌尿 系梗 阻诊 断 中的价 值 。方法 4 7例尿 路梗 阻患 几分别作 腹 部超 声 ( B US ) 、静 脉 尿路 造影 ( I V P ) 、磁 共振 尿 路造 影 ( MR U)检 查,将 结果 进行 对比 ,观 察 MR U 尿路梗 阻的 表现 。结果 4 7 例 尿路 梗 阻 惠 儿中经 MR U 诊 断 为壁段狭 窄 7例 ,原 发性 巨输 尿 管症 3例 ,肾盂输 尿 管连接 部狭 窄 3 l 例 ,输尿 管 t l ' 囊肿 6例 ,MR U影像 与手术 结果 完 全一 致 ,对 小 儿泌尿 系梗 阻诊 断正确率 1 0 0 %。结 论 磁 共振 尿路 遣影技 术 具有 无创 ,诊 断准确率 高的优 点 ,是 诊断 小 儿尿 路梗 阻疾病 的理 想手段 。
MRI在泌尿外科的临床应用演示文稿
![MRI在泌尿外科的临床应用演示文稿](https://img.taocdn.com/s3/m/ecd4363d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0c.png)
左侧周围带低级别前列腺癌(Cho ,Cit norma
第43页,共81页。
MRI成像技术
❖ 肾上腺:横断面及冠状面,序列有脂肪抑制 FSE T2WI、SE T1WI、扰相GRE T1WI.
▪ 薄层扫描(3-5mm) ▪ 利用扰相GRE T1WI进行同相位/反相位成像鉴别腺瘤与非腺瘤
度的比值作评价的依据;腺瘤时此比值<1.2,恶性肿瘤或嗜酸细
胞瘤时此比值>1.4. ❖ (6)磁共振尿路成像(MRU)技术用于检查IVU不显影或对
含碘对比剂过敏的尿路积水患者以及超声无法显示梗阻水 平的病人。 ❖ (7)MRA技术用于检查对含碘对比剂过敏或因故无法进行 X线血管造影的血管病变,且有逐步取代X线血管造影的趋向。
第26页,共81页。
常规MRI的价值及限度
❖ 常规MRI的价值
▪ 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及三维成像能力,能较好 地显示前列腺的分带解剖
▪ 周围带的PCa敏感度较高;PCa分期准确度较 高
❖ 常规MRI的限度
▪ PZ的PCa特异度不高,前列腺炎、活检后出 血和治疗后反应均可致假阳性结果
▪ PCa起源于CG或多中心起源累及CG时, T1WI、T2WI均难于发现癌灶
❖ 水成像是显示体内静态或缓慢流动液体的 成像技术,在暗黑背景中含液解剖结构如
胆道、囊腔等呈白色高信号,犹如直接注 入对比剂后的造影像.
❖ 成像原理
▪ SE序列的TR和TE时间越长、水的信号越高. ▪ 采用大权重的T2WI突出显示含水结构,称水成像.
❖ 主要包括磁共振胰胆管成像、磁共振泌尿 系成像、磁共振椎管水成像、磁共振内耳
❖ (8)MRI在了解前列腺肿瘤组织结构特点和显示肿瘤所侵袭范 围方面优于其他影像诊断方法,使用腔内线圈效果尤佳。
磁共振泌尿系统造影(MRU)的临床应用
![磁共振泌尿系统造影(MRU)的临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898d31f110661ed9ac51f36e.png)
磁共振泌尿系统造影(MRU)的临床应用MR泌尿系造影与胆道造影原理基本相同,是利用重T2加权的水成像技术,来显示泌尿系管腔的解剖形态及其病变情况。
与传统的X线泌尿系造影(IVP)相比,MRU除可观察泌尿系管腔的形态外,还可利用常规MR技术直接显示管腔周围及管壁的结构,特别是肾实质及其集合系统的情况。
由此可对肾脏和输尿管结构改变的部位及原因进行全面评价。
同时利用MR的功能测定还可观察肾功能。
由于MRU不需要接受任何造影剂,因此特别适合于肾功能衰竭的患者。
同时MRU不需接受X射线的照射,更适合于妊娠期间尿路的影像学检查。
Aerts等报道在对尿路积水的诊断方面,MRU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6%。
但是MR泌尿系造影也有一定的限度,如影像分辨率较常规X线泌尿系造影明显低。
对于不扩张的输尿管显示较差等。
MRU的进一步发展有赖于其检查技术的进一步完善。
1 扫描技术常规MRI扫描序列与腹部其他器官所采用的技术基本相同。
T2加权像首先采用中等长度回波时间的TSE扫描序列,其中HASTE技术具有采集时间短,图像对比度好的优点。
在此图像上,可以将肾皮髓质大体分开,同时还可将肾窦脂肪与肾盂及肾实质区分开来。
采用脂肪抑制HASTE T2加权扫描,可更进一步突出病变。
True FISP T2*加权梯度回波扫描技术则可清晰显示肾脏及膀胱的轮廓。
同时在此序列的影像上血管为高信号,有利于显示病变对血管的影响,如肾癌引起的下腔静脉癌栓等。
T1加权像采用FLASH 2D梯度回波。
脂肪抑制T1加权像也可显示肾皮质及髓质。
Gd-DTPA增强动态T1加权扫描可反映肾脏及病变的血供情况。
MR泌尿系造影技术如同MR胆道造影一样可有两种方法:(1)采用长TE时间的HASTE重T2加权扫描序列:此法可提供良好的信噪比及对比噪声比。
有2D及3D成像两种,获得的原始图像经过MIP后处理而得到可进行360度旋转的立体影像。
该技术可在一次屏气十数秒或数十秒内完成。
泌尿系统MR
![泌尿系统MR](https://img.taocdn.com/s3/m/08c2df64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35.png)
正常肾脏MR表现--T2WI
正常肾脏MR表现--T1WI
正常肾脏MR表现--T2WI
正常肾脏MR表现--T1WI
正常肾脏MR表现--增强扫描
泌尿系统疾病:先天性异常
马蹄肾:1 两肾相互融合形成马蹄铁形, 称马蹄肾
2 多于下极融合 3 肾脏旋转不良 4 MR显示两肾并联的峡部是诊断
临床表现:
典型的三联症状为间歇性血尿;腰部疼痛; 腹部包块
泌尿系统肿瘤:肾细胞癌
病理变化:
肿瘤生长于肾脏的上极或下极,呈圆形或 椭圆形,有一假包膜,内部可有坏死;囊变; 出血或钙化。
肾癌起源于一种具有多种潜能的细胞,可 分化成透明细胞;颗粒细胞;肉瘤样细胞, 造成肿瘤组织病理结构上的多样性
泌尿系统肿瘤:肾细胞癌
MRI诊断
1 肾脏体积增大变形,局部可见软组织肿块,较 小肿瘤内部信号可均匀,肿瘤较大时常因内部 出血坏死液化囊变等而使信号不均匀
2 T1WI上肿瘤呈等或偏低信号,皮髓质分界消 失;T2WI上肿瘤呈不均匀高信号
3 假包膜征像(低信号环),以T2WI显示清楚, 为肾癌的特征表现(受压的肾实质、血管和纤 维组织)
第一节 概述
一;MR在泌尿系统中应用
适应证: 1 CT等检查不能确诊 2 不适宜作CT检查 3 先天性畸形的全面评价 4 肿瘤的分期、来源确定 5 肾功能的评价 6 肿瘤治疗后的评价 7 MR尿路造影对尿路梗阻部位及性质的判断
第一节 概述
二、检查方法:
1 体部线圈,控制呼吸 2 横断、冠状及矢状 3 T1WI/T2WI/脂肪抑制序列 4 增强扫描 5 膀胱检查前憋尿以充盈膀胱
2 T1WI肿瘤信号强度与正常膀胱壁相等或略高; T2WI肿瘤信号强度明显高于肌肉,
磁共振成像技术在泌尿外科的应用
![磁共振成像技术在泌尿外科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28fba4b1b307e87100f696cb.png)
磁共振成像技术在泌尿外科的应用3 讨论磁共振成像是近年来开展的一种有价值的新技术,其优点在于参数多,可取任意方位成像,而且组织分辨率高,无创伤,不但能显示形态学的改变,亦可反映组织器官的功能性变化,有可能提供生化过程的信息和动态的定量资料。
mru的研究开始于1986年,henning首先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
我们体会mru存在一定的局限性:①不利于评价肾功能;②由于采用mip重建,必然有部分信息损失,造成对较小充盈缺损病变(如小的结石或肿瘤)的漏诊;③ 不能动态显影,肾盏显影图像较差;④输尿管下段与膀胱重叠部位的病变诊断较为困难;⑤检查费用较为昂贵。
mra是应用磁共振成像技术对血管和血流进行描述及其特征的显示。
目前认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是血管造影的金标准,但仅能显示血管内腔,对血流依赖性较弱,存在栓塞、血管损伤、腹股沟区血肿、感染及心肺并发症之可能。
而mra可评价血管壁和血管周围组织,反映的是血流信息,属无损伤性检查。
我们认为mra在泌尿外科主要用于以下3个方面:①磁共振静脉成像,可探查下腔静脉有无癌栓,为治疗方案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本组 4 例肾癌患者行磁共振下腔静脉成像未见癌栓,后均经手术证实。
②筛选肾动脉狭窄。
本组4例高血压患者肾动脉近段均未见狭窄,其中 1 例后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检查发现肾动脉狭窄,即予手术切除。
③可使术者掌握肾血管解剖情况,了解有无副肾动脉,可为捐肾者及肾切除患者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本组4例肾癌患者术中均未发现副肾动脉,与术前mra表现一致。
尽管mra优点明显,但亦存在一些限制:①检查时,患者需较长时间保持完全不动,呼吸稍粗即易造成伪影;②外科手术后钳夹血管即引起局部信号消失,产生明显伪影,影响分析;③对肾动脉远段显影较差;④存在一定假阳性,对病变范围有放大作用。
磁共振双成像是将mru及mra图像叠加而成,可三维立体多方位旋转观察,展示正常解剖结构的空间关系。
在泌尿外科范围之内,mru和下腔静脉、腹主动脉双成像可以了解输尿管和下腔静脉、腹主动脉等腹膜后结构的相互关系,可明确诊断腔静脉后输尿管等解剖变异及先天性畸形。
磁共振泌尿系水成像技术与临床应用探讨
![磁共振泌尿系水成像技术与临床应用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11eac0f481c758f5f61f675b.png)
磁共振泌尿系水成像技术与临床应用价值探讨刘绍伟崔延安(江苏省中医院放射科MR室210029)【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泌尿系水成像技术与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收集51例疑有泌尿系疾病的患者行冠状位重T2快速自旋回波3D扫描,对采集的图像经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后进行分析。
结果:51例中,有47例MRU图像显示较满意,能满足诊断要求。
4例由于患者呼吸很不规律使图像显示不佳,结合原始断层图像,基本能作出诊断。
结论:认为MRU 是一种有前景的泌尿系检查手段,特别是不适合作IVP的, MRU可清楚显示泌尿系的影像,对于小孩、老年人及体弱者不能接受IVP检查时, MRU为一种理想的选择,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水成像,临床应用磁共振泌尿系水成像技术(Magnetic Resonance Urography,MRU)是近年来发展并逐步成熟起来的泌尿系影像检查新方法。
是一种非损伤且不需要造影剂即可显示肾收集系统、输尿管、膀胱的磁共振成像技术。
MRU与常规MRI相结合将对泌尿系疾病的定位、定性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现收集本院2006年10月至2008年4月的51例MRU资料并结合文献,探讨MRU的优点及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51例患者中,男36例,女15例,年龄32~90岁,平均年龄44岁。
1.2 摆位患者采用仰卧体位,头先进方式,双手自然放置身体两侧。
两个体部相控阵线圈联合使用。
上端包括双肾、肾上腺,下端包括膀胱。
1. 3 扫描及后处理检查前禁水3-6小时,以减少泌尿道以外的含水脏器内水分高信号引起的伪影。
采用西门子公司Avanto 1.5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机检查。
图像后处理采用西门子公司LEONARDO工作站进行处理。
MRU序列采用冠状位重T2快速自旋回波3D扫描,让患者处于自然呼吸状态,使用呼吸门控。
扫描完毕后,采集到的原始图像经工作站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处理即重建出MRU 图像,并可从不同角度旋转,多方位观察。
探讨磁共振尿路造影(MRU)技术在小儿泌尿系梗阻诊断中的价值
![探讨磁共振尿路造影(MRU)技术在小儿泌尿系梗阻诊断中的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9f2eaa8a2b160b4e777fcf3d.png)
探讨磁共振尿路造影(MRU)技术在小儿泌尿系梗阻诊断中的价值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尿路造影(MRU)技术在小儿泌尿系梗阻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47例尿路梗阻患儿分别作腹部超声(BUS)、静脉尿路造影(IVP)、磁共振尿路造影(MRU)检查,将结果进行对比,观察MRU尿路梗阻的表现。
结果:47例尿路梗阻患儿中经MRU诊断为壁段狭窄7例,原发性巨输尿管症3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31例,输尿管口囊肿6例,MRU影像与手术结果完全一致,对小儿泌尿系梗阻诊断正确率100%。
结论:磁共振尿路造影技术具有无创,诊断准确率高的优点,是诊断小儿尿路梗阻疾病的理想手段。
【关键词】(MRU)技术;小儿泌尿系梗阻;诊断价值【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2-0036-02【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value of magnetic resonance urography (MRU) in the diagnosis of urinary tract obstruction in children. Methods 47 cases of children with urinary tract obstruction were examined by abdominal ultrasonography (BUS), intravenous urography (IVP) and magnetic resonance urography (MRU), and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to observe the performance of MRU urinary obstruction. Results 47 cases of urinary tract obstruction were diagnosed by MRU wall segment stenosis in 7 cases, primary megaureter in 3 cases of ureteropelvic junction stricture in 31 cases, 6 cases of ureter cyst, MRU imaging and surgery results in the diagnosis of urinary tract obstruction, the correct rate of 100%. Conclusion Magnetic resonance urography is an ideal method for the diagnosis of urinary tract obstruction in children.【Key words】(MRU) Technology; Urinary tract obstruction; Diagnostic value上尿路梗阻是泌尿系统疾病的多发病、常见病,多见于儿童,会给患儿的身体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影响患儿的身体发育,为了帮助小儿泌尿系梗阻患儿寻求较好的临床诊断方式,帮助患儿极早的接受治疗,使得身体快速康复,此次研究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9月期间于我院收治的小儿泌尿系梗阻患儿56例的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磁共振尿路造影(MRU)技术在小儿泌尿系梗阻诊断中的价值,研究出有效的小儿泌尿系梗阻疾病的诊断方法,达到良好的临床诊断的准确率,具体情况如下所示。
MR杂谈之磁共振尿路成像(MRU)
![MR杂谈之磁共振尿路成像(MRU)](https://img.taocdn.com/s3/m/dc3e6a39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e7.png)
MR杂谈之磁共振尿路成像(MRU)在临床上,由于泌尿系统的梗阻使尿液从肾盂排出障碍导致肾盂肾盏扩张并潴留尿液,统称为肾积水。
肾积水的原因大多是由于输尿管的梗阻或者压迫所致,在成人群体里,多是由于肾结石引起或是一些肿瘤压迫所致;在婴幼儿童中,病因最常见于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
临床上对于肾积水的诊断依赖于超声、静脉肾盂造影(IVP)、CT泌尿系成像(CTU)、磁共振尿路成像(MRU)、核素SPECT肾动态扫描等影像学检查。
对于尿路梗阻的诊断,对于IVP和CTU等具有电离辐射的潜在危害,磁共振尿路成像的无药物引入,无辐射,无创伤就显得格外方便。
MRU是利用水成像原理,对泌尿系中的尿液成分进行成像,利用了水重T2的特性。
在人体组织中,水样成分的T2值远远大于其他组织。
包括脑脊液,胆囊内胆汁,胰管内胰液,尿液等。
如果利用重T2加权成像序列,即选择很长TE,可使背景实质器官等其他组织横向磁化矢量尽可能衰减,信号强度降低减弱呈低信号,使T2值长的静态液体呈高信号,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达到成像目的。
图示:不同组织的由于结构性质不同,其T2弛豫速度就存在差别,甲物质T2短,所以弛豫较快结束,而含水成分的尿液则较慢,所以利用重T2加权成像,可进行水成像。
MRU成像主要是冠状位扫描,范围从肾脏上极至膀胱结束。
轴位可对病变及梗阻部位进行常规薄扫。
在此附上GE公司推荐扫描序列参考学习:在MRU检查中,常用到的几个序列FSE:长ETL(回波链中的回波数目称为回波链,也称时间因子)的FSE T2W序列配合呼吸触发可用于尿路成像,此序列ETL通常大于20。
SS-FSE: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序列,屏气或配合呼吸触发使用。
HASTE:半傅里叶采集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序列,是在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序列的基础上运用半K空间技术。
该序列可用于不能均匀呼吸又不能屏气的病例。
如用于三维容积扫描,可获得薄层原始图像,有助于管腔小病灶显示。
FIESTA:其为GE公司叫法,西门子为Ture FISP,飞利浦为B-FFE。
MRU在泌尿系疾病检查中的技术探讨
![MRU在泌尿系疾病检查中的技术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b6427d243968011ca300918c.png)
MRU在泌尿系疾病检查中的技术探讨【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尿路造影术(MRU)对显示全尿路情况的价值。
方法:使用体部表面线圈在呼吸门控的控制下自由呼吸,不用屏气即可完成MRU 原始图像的扫描,再将原始图像作3D重建处理,即得到MRU三维立体造影图像。
结果:本组所有病例图像均能得到最佳显示。
结论:MRU作为尿路梗阻性病变的新的诊断方法,具有无创伤性,定位准确,定性诊断率高,在尿路梗阻性病变中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磁共振;尿路造影;最佳显示病变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05年3月~2006年8月155例行MRU检查的患者中临床诊断泌尿系结石和肾积水,男97例,女58例,年龄2~81岁,平均47岁。
1.2 方法:2005年2月引进了一台徳国SIEMENS公司生产的1.5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检查前嘱患者禁食5~8小时,2小时内饮水500~1 000 ml,待膀胱达中等度充盈,无梗阻或轻度梗阻者检查前30分钟分次口服速尿10~30 mg,必要时静脉注射速尿20 mg,以利于肾盂和输尿管显示。
尿路扩张者不用利尿药。
检查前1~2小时口服造影剂稀释液300 ml,以去除肠道重叠伪影。
无尿路梗阻或轻度尿路梗阻患者采取输尿管加压,便于观察输尿管上中段病变。
骶髂关节以下水平不宜加压,以免造成假阴性。
检查时要求患者清除身体上的一切金属物品并训练好患者的吸气和屏气,作好心理解释工作以消除其恐惧心理。
儿童不合作者事先予以镇静处理。
患者仰卧于检查床上,两腿伸直,以头先进的方式,应用体部表面线圈,线圈中心对准耻骨联合与剑突连线的中点,常规先行冠状位、横断位无间隔扫描,再将以扫出来的两个序列图像作定位像进行MRU扫描,在呼吸门控的控制下自由呼吸,不用屏气,即可完成MRU原始图像的扫描,再将原始图像作3D重建处理,即得到MRU三维立体造影图像。
MRU以冠状为主,一则有利于双侧对比,二则方便进一步针对病变扫描定位,行多角度扫描时应以某一侧肾盂为中心进行旋转调整,扫描范围视个体差异将FOV READ调整为280~400不等,上至左肾上极水平,下至膀胱下缘,MRU图像扫描结束后,针对病变部位用T2WI、T1WI进行横断位扫描,均采用脂肪抑制技术以增加病灶部位的图像信息[1]。
磁共振尿路成像在泌尿外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磁共振尿路成像在泌尿外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117c823ac8d376eeafaa3115.png)
磁共振尿路成像在泌尿外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摘要:在时代的发展当中,国内的医疗体系开始朝着精细化的方向持续优化,不仅采用了相当多的专业医疗设备,还根据不同的病症研发出了相应的疾病诊断方式,磁共振属于较为有效的一种,它能够应用到泌尿外科疾病的诊断当中,并发挥良好的功效。
本文主要对磁共振尿路成像在泌尿外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思路。
关键词:磁共振尿路成像;泌尿外科疾病;诊断;应用一、概述磁共振是现阶段医院医疗体系当中所格外关注的技术之一,这一技术的应用非常完善,主要应用到人们身体影像的构造上,而且所构造的影像较为清晰,包括三维立体影像和二维平面影像,它们各有各的优点,相应的实践效果也较为明确。
磁共振尿路成像指的主要是在磁共振技术的应用下,对人体尿路进行共振影像显示,接着可以在影像的分析过程中得到相应的认知。
现如今的磁共振尿路成像,主要应用在泌尿外科疾病的诊断当中,整体的功能特征也非常完善,能够立体性地显示病人的尿路问题。
对于现如今的诊治而言,泌尿诊治无疑是一种较为完善的诊治方法,这一方法在磁共振技术影像的配合下,实现了整体性的优化。
磁共振尿路成像在泌尿外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更加使得泌尿外科疾病诊断变得非常有效,整体的优势更加明显。
二、磁共振尿路成像的发展在我国的医学领域当中,对于泌尿诊治这一手段一直有较高的重视。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状况,主体原因是由于人们可以根据尿液的成分分析相应的身体状况,一旦身体机能发生了改变,那么身体的某一部分机能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因而在泌尿的时候所产生的尿液会夹含不同的成分。
尿路成像是一个立体性的认知,但是在传统的尿路成像认知当中,所采用的主要是超声波扫描方式,一些时候容易对人体造成一定的危害,并且整体的成像不是十分完善,存在的问题非常多,尤其是在细节的观察上,可以明显地发现细节问题较多,有待于进行科学的调整。
在后期的发展过程中,人们逐渐发现磁共振对于尿路成像的影响较为直接,并且相应的效用也非常完善。
磁共振尿路水成像技术(MRU)的临床应用探讨
![磁共振尿路水成像技术(MRU)的临床应用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675610e0172ded630b1cb698.png)
・
Hale Waihona Puke 14・ 3 塞旦垦兰墅堡 查
生箜 鲞第2 JM , 0,o 3N. 期 P I 02V1 ,o 2 . 2
磁 共 振 尿 路 水 成 像 技 术 ( U) 临 床 应 用 探 讨 MR 的
汪 文胜 , 克 志 , 新 民 鲍 王
h a i 2一w ihe at pn c o sq e c . h a k po c sigo a e a o e w t m x m it st p e t n MI ) R s l e v yT l e tdfs s ie h e u n e T eb c rc e s i g sW d n i a i g n f m s h mu ne i mjc o ( P . e ut n y i s
4 0ms 层 厚 3 0mm, 间 隔扫 描 , 5 , . 无 视野 (O 4 F V) 5
泌 尿 系影像 检 查 新 方法 , 利 用重 度 T 加 权技 术 使 它 含 水 的结 构 显影 ,是 MR水 成像 技 术 在泌 尿 系 的应
用 。我 科 从 1 9 9 9年 8月 至 今 采 用 快 速 自旋 回 波 (S ) F E 、重 T WI 术对 3 技 5例患 者 行 MR U检 查 , 现 报 道 如下 。
( 徽 省 安 庆 市 石 化 医院 , 庆 市 2 6 0 ) 安 安 4 0 1
【 要 】 目的 摘
探 讨磁共振尿路水 成像的检查技术 及临床应用价值 。 法 方
采 用 快 速 自旋 回波 ( S ) 重 TWI 术 对 3 FE 、 技 5例
患者行磁共振尿路水 成像检查 , 有图像后处理均 采用最 大信号强度投影 ( P 技术 。结果 所 MI)
磁共振泌尿造影在肾移植病人术后监测的应用
![磁共振泌尿造影在肾移植病人术后监测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695809ad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b2.png)
磁共振泌尿造影在肾移植病人术后监测的应用洪闻;张雪哲;卢延;王武;黄振国;杨志豪【期刊名称】《放射学实践》【年(卷),期】2003(018)001【摘要】目的:评价磁共振泌尿造影(MRU)对监测肾移植并发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快速自旋回波(FSE)重T2加权序列对15例患者移植肾进行冠状位扫描,将图像按最大强度投影(MIP)法重建出MRU图像.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尿路便阻者2例,尿漏2例,吻合口动脉瘤1例.经临床及化验室检查证实为排异反应4例,环孢素A 毒性反应2例.移植肾正常4例.结果:各例的MRU均清晰显示移植肾在盆腔内的位置及形态,对梗阻的尿路、肾盂积水及尿路梗阻部位显示良好,解剖结构清晰,结合MR与其它影像资料,可对梗阻作出定性诊断,对肾周积液存在的位置及积液量显示清楚.结论:MRU是无创伤的检查方法,可判断移植肾的大小、肾周积液是否存在及移植肾集合系统是否扩张,对尿路梗阻定位、定性准确,是一种新的安全的术后并发症影像监测手段,最适合于肾移植后输尿管并发症的监测.【总页数】3页(P15-17)【作者】洪闻;张雪哲;卢延;王武;黄振国;杨志豪【作者单位】100029,北京,中日友好医院放射科;100029,北京,中日友好医院放射科;100029,北京,中日友好医院放射科;100029,北京,中日友好医院放射科;100029,北京,中日友好医院放射科;100029,北京,中日友好医院泌尿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2;R692;R617【相关文献】1.静脉尿路造影、CT尿路造影及磁共振尿路造影检查在泌尿系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对比 [J], 李志刚;李贤华;陈仲平2.磁共振泌尿系造影在肾移植患者中的应用 [J], 郑军华;闵志廉;朱有华;齐隽3.高场强磁共振泌尿系统水成像技术和静脉尿路造影技术在泌尿系统疾病中的技术应用 [J], 刘晚萍4.^(31)P—磁共振波谱——在肾移植及泌尿系肿瘤的应用 [J], 方自林;鲍镇美;姜永金5.磁共振泌尿系造影对泌尿系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J], 梁琳;唐桂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磁共振泌尿系统造影(MRU)的临床应用
发表时间:2014-07-11T09:27:33.40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12期供稿作者:乔慧洁孙卫[导读] MR泌尿系造影与胆道造影原理基本相同,是利用重T2加权的水成像技术,来显示泌尿系管腔的解剖形态及其病变情况。
乔慧洁孙卫(山东省威海市立医院 264200)【关键词】磁共振泌尿系统造影临床应用【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2-0048-01 MR泌尿系造影与胆道造影原理基本相同,是利用重T2加权的水成像技术,来显示泌尿系管腔的解剖形态及其病变情况。
与传统的X线泌尿系造影(IVP)相比,MRU除可观察泌尿系管腔的形态外,还可利用常规MR技术直接显示管腔周围及管壁的结构,特别是肾实质及其集合系统的情况。
由此可对肾脏和输尿管结构改变的部位及原因进行全面评价。
同时利用MR的功能测定还可观察肾功能。
由于MRU不需要
接受任何造影剂,因此特别适合于肾功能衰竭的患者。
同时MRU不需接受X射线的照射,更适合于妊娠期间尿路的影像学检查。
Aerts等报道在对尿路积水的诊断方面,MRU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6%。
但是MR泌尿系造影也有一定的限度,如影像分辨率较常规X线泌尿系造影明显低。
对于不扩张的输尿管显示较差等。
MRU的进一步发展有赖于其检查技术的进一步完善。
1 扫描技术常规MRI扫描序列与腹部其他器官所采用的技术基本相同。
T2加权像首先采用中等长度回波时间的TSE扫描序列,其中HASTE技术具有采集时间短,图像对比度好的优点。
在此图像上,可以将肾皮髓质大体分开,同时还可将肾窦脂肪与肾盂及肾实质区分开来。
采用脂肪抑制HASTE T2加权扫描,可更进一步突出病变。
True FISP T2*加权梯度回波扫描技术则可清晰显示肾脏及膀胱的轮廓。
同时在此序列的影像上血管为高信号,有利于显示病变对血管的影响,如肾癌引起的下腔静脉癌栓等。
T1加权像采用FLASH 2D梯度回波。
脂肪抑制T1加权像也可显示肾皮质及髓质。
Gd-DTPA增强动态T1加权扫描可反映肾脏及病变的血供情况。
MR泌尿系造影技术如同MR胆道造影一样可有两种方法:(1)采用长TE时间的HASTE重T2加权扫描序列:此法可提供良好的信噪比及对比噪声比。
有2D及3D成像两种,获得的原始图像经过MIP后处理而得到可进行360度旋转的立体影像。
该技术可在一次屏气十数秒或数十秒内完成。
(2)单次激发的RARE技术(SSFSE,SSTSE):此技术不需要图像的后处理,获得的影像为整个扫描体积的投影图,类似于常规X线泌尿系造影。
该技术扫描时间极短,可在数秒内(2~7s)获得一个泌尿系的影像,特别适合于屏气困难的患者。
但该技术图像的信噪比及对比噪声比较上述技术差。
还有一种MR泌尿系造影方法是通过经静脉注射Gd-DTPA行延迟扫描成像。
此技术的原理是由于造影剂进入尿路后缩短尿液的T1弛豫时间,在T1加权扫描时尿液显示为高信号。
采用与三维对比增强血管造影相同的扫描序列如FLASH 3D或FISP 3D技术。
获得的原始图像经过MIP重建便可得到可360度旋转的立体影像。
这种影像除可观察泌尿系的形态学改变外,还可了解肾脏的分泌功能。
但如IVP一样,在肾脏功能严重受损的情况下,肾盂肾盏内将无造影剂充盈。
2 泌尿系正常MRU解剖在正常的MRU影像上,肾集合系统和输尿管由于有尿液存在而呈充盈状态。
肾小盏边界呈轻度杯口状。
但在没加压的情况下,肾盏不显影。
在尿路加压的情况下,如解除加压状态,或使用利尿剂后,由于尿液的快速流动可能会产生流动伪影。
也可能出现尿路下段不显影。
3 疾病的诊断3.1肾脏肿瘤肾脏肿瘤包括多种,但以肾细胞癌最常见。
肾盂癌占全部肾脏恶性肿瘤的8%。
如果肾脏肿瘤引起肾盂肾盏受压变窄、移位,甚至破坏,MRU可准确显示肾盂肾盏受压或受侵的情况。
结合MRI可直接显示肿块的形态及肿瘤对周围结构的侵犯,并进行定性诊断[1]。
3.2肾结石MRU可显示局部肾盂肾盏扩张,及其远端的充盈缺损或狭窄。
结合MRI可见位于肾盂肾盏的结石,通常为低信号[2]。
3.3输尿管肿瘤输尿管肿瘤是指发生于输尿管壁各种组织中的肿瘤,包括良性及恶性病变。
以乳头状瘤及乳头状癌多见。
由于易引起梗阻性肾积水,造成肾功能减退,X线泌尿系造影经常因不显影而无法诊断。
而MRU可不需要任何造影剂,成像也不受肾功能的影响,因此是一个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
MRU影像上,梗阻以上的泌尿系统不同程度扩张,病变处输尿管腔可表现为乳头状充盈缺损、狭窄或中断。
常规MRI可见局部软组织肿块或结节影。
3.4输尿管结石大多数尿路结石来源于肾脏,常见于三个生理狭窄处。
95%的结石可在X线平片显示。
当结石引起泌尿系梗阻时,MRU显示病侧肾盂肾盏扩张,输尿管在结石的上方部分也有扩张。
而结石则表现为低信号的充盈缺损。
3.5输尿管囊肿输尿管囊肿也称膀胱内输尿管囊肿。
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输尿管口狭窄、梗阻,加上尿流不断冲击形成。
病变形态可是圆形、椭圆形、或扁平状,病变大小可从1cm到超过膀胱。
囊肿内还可有结石存在。
X线泌尿系造影可见囊肿与膀胱之间有一条透亮线为囊肿的壁。
MR除可显示泌尿系腔内改变外,还可利用常规MRI直接观察病变形态。
3.6膀胱肿瘤膀胱癌为膀胱最常见的肿瘤。
如其发生在膀胱三角区,或病变范围大侵犯了输尿管人口甚至输尿管本身而引起病变侧泌尿系积水时MRU可清晰显示梗阻的形态。
此时MR的最大优势是可同时进行断层检查,以直接显示肿块的形态及肿瘤对周围结构的侵犯。
据此可对膀胱癌讲行准确分期。
参考文献
[1]刘起旺,张锁旺,梁力,孙少杰;磁共振尿路成像临床应用[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00年02期.
[2]卢延;张雪哲;;关注MR泌尿造影的临床应用[J];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6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