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滨海新城起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12.9
三门滨海新城起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12.9
前言在三门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开发三港,建设新城”的总体战略指引下,为加快滨海新城发展步伐,三门县建设规划局会同三门县滨海新区管委会于2007年组织编制了《三门县滨海新城概念规划》和《三门县滨海新城分区规划(2007—2020年)》。
在以上规划工作的基础上,为有效指导滨海新城实施建设,合理配置空间资源,保障公共利益,三门县滨海新区管委会又委托中国城市规划院承担《三门县城E片区02单元(滨海新城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
第一章规划依据与规划原则一、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1日)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指标》(GBJ137-90)4.《三门县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5.《三门县滨海新城分区规划(2007—2020)》6.国家相关规范及浙江省台州市相关地方法规及技术规定。
7.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城市建筑工程停车场(库)设置规则和配建标准》(DB33/1021-2005)二、规划原则1.整体性原则——落实和深化上位规划要求启动区是三门县滨海新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决定滨海新城未来的走向。
规划必须按照《三门县滨海新城分区规划》的要求,进一步细分用地功能,深化城市交通、城市景观等内容,特别要使涉及公共利益的要求落到实处,使启动区成为滨海新城的有机组成部分。
2.保障公共利益原则——发挥规划的调控和引导作用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土地使用和开发的依据,也是地方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行政的依据,是政府对社会施加影响的公共政策。
因此本规划要突出保障公共利益,区分政府行为和市场行为,明确社会各利益集团和个人在城市发展中的权力和义务,对公共空间、公共设施和市政设施进行控制和引导。
3.综合协调原则——规划用地集约、设施高效、环境优美的城市新区规划在落实地方的发展目标和要求的同时,还要贯彻国家的政策要求,如集约利用土地、节能环保等政策。
台州三门别墅一期说明
滨海新城A-14地块设计说明(三门·君临城邦)一.工程概况与设计理念1.用地现状基地位于滨海新城的西南端,基地的形状比较规整,基地整体地势比较平整,目前主要是荒地。
东南端有大庵山自然山体景观,南端以城市绿化隔离带与海游港相临。
基地环山滨水,自然景观条件良好。
基地西临滨经十一路(道路红线46.5米);北侧滨纬三路(道路红线24米);东侧滨经九路(道路红线18米);南侧有城市景观道路(道路红线15米)。
A14地块规划新建的住宅,为4层叠加住宅、3层联排住宅,双拼住宅以及三层叠加住宅。
沿滨纬三路为底层开放式商业,局部三层独立商业,上部为联排住宅。
规划四层叠加住宅南北向布置时间距最小处不小于18米,设计中规划3层低层联排住宅(架空大平台)住宅南北向布置时间距不小于14米;规划中无架空大平台联排住宅南北向布置时间距不小于17米;规划3层双拼住宅之间南北向布置间距不小于18米,规划中三层叠加住宅南北向布置间距最小为15米。
2.设计原则1)合理化原则。
根据住区内各类建筑功能的内在联系,科学分析,统筹安排,不为追求所谓的特殊效果而牺牲基本的合理性。
2)弹性化原则。
总体上按照动态体系规划,为适应今后市场变化可以有余地进行调整、发展与更新。
同时,单体空间要为住户的生活发展提供可变空间。
3)利益最大化原则。
A14住宅设计中得到了最大化体现,在整体布局完善的基础上,我们设计了沿街多层住宅,内部有叠加住宅,联排,双拼等。
每种业态均因地制宜的利用中央景观资源和自然河道景观资源,提升了整体品质,达到了利益最大化。
3.设计理念“大树下的宅院”----- 低层住宅每户都拥有大树,阳光,独立庭院。
针对前期的分析,我们认为应根据其定位进行整体式的规划,通过设计上的手法,我们希望社区是一个有凝聚力的综合性生活区,我们的规划强调社区的开放性,一方面提供生活的便利,另一方面实现社区与城市环境的融合。
社区主出入口沿滨纬三路设置,次出入口沿滨经九路设置;沿滨纬三路设置沿街商业,商业为一层,入口处结合入口广场设置两层局部三层独立商业,放大入口空间,形成围合感。
钦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滨海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初步成果的批复-钦政函〔2017〕176号
钦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滨海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初步成果的批复
正文:
----------------------------------------------------------------------------------------------------------------------------------------------------
钦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滨海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初步成果的批复
钦政函〔2017〕176号
市住建委:
《关于请求审定〈滨海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初步成果的请示》(钦市建报〔2017〕526号)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
《滨海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初步成果已根据我市红树林保护区最新确定的保护区边界对滨海新城建设用地范围作出调整,滨海新城建设用地不再占用保护区用地,确保了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
原则同意《滨海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初步成果,请按2017年12月20日市人民政府专题会议意见进一步深化研究,加快修改完善,按程序报批。
钦州市人民政府
2017年12月27日
——结束——。
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论证报告
.xxx市 xxx 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论证报告—— C 区 C-01-09 地块调整说明xxx市 xxx 镇规划管理所xxx市城建规划设计院2007.4《xxx 市 xxx 镇控制性详细规划》于2006 年 12 月开始正式实施。
原规划C-01-09 地块性质商业金融地块(C2) , 为北岸片区袁屋围旧村改造的商业金融地块,根据xxx 镇旧村改造压力和城市建设的实际需要,本次规划将C-01-09地块的用地性质改为商住混合用地(R5) 。
本次规划调整只涉及到 C 街区 C-01-09 一个地块的调整 .二、调整地块区位及范围本次规划调整地块位于xxx 大道西侧的 C 街区 C-01-09 一个地块,调整范围约13139 平方米。
本次规划调整主要把原规划C-01-09 地块性质商业金融地块(C2)变为商住混合用地 (R5). 由此带来地块相关技术指标的调整。
四、规划调整前后对比本次规划调整涉及用地性质调整,调整前后用地控制指标对比如下:居住人地块编用地用地面积建筑密限高绿地率2码代码用地名称(m2)容积率度(%) (m)(%)建筑面积 (m )口(人)原规划C2商业金融用地13139 3.545902045986——C-01-9调整规划R5商住混合用地13139 3.5409025459861030由此可见,调整后建筑密度和绿地率发生了变化,其他技术指标保持不变,建筑密度由 45%变为 40%,绿地率由 20%变为 25%。
调整后方案原方案规划调整前后方案对比五、规划调整影响分析根据前述分析,本次规划 C-01-09 地块用地性质的调整,带来地块相关技术指标的调整,主要是建筑密度和绿地率发生了变更,总居住人口增加了1030 人;按照《 xxx 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需增加 2 班小学, 2 班幼儿园, 1 班初中和 1 班高中,在编制《 xxx 镇北岸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教育设施配套规划中小学与幼儿园的学位和用地指标略有盈余(详见《xxx 镇教育设施规划汇总表》),其中北岸片区技术标准要求幼儿园最低用地标准 126 班,片区规划 130 班,幼儿园用地 3.3 公顷,有 4 个班学位余量,幼儿园配套可以满足本地块教育设施增量的需求;北岸片区技术标准要求小学最低用地标准 12.8 公顷,片区规划小学用.地13.3 公顷,实际小学有 0.5 公顷用地的余量,相当于 5 个班,可以满足本地块教育设施增量的需求;中学可在育英中学满足。
瑞安市滨海新城起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文本
瑞安市滨海新城起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文本目录瑞安市滨海新城起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文本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土地使用和建筑规划管理通则 (2)第三章总体布局 (3)第四章城市“四线”控制 (10)第五章地块划分和控制指标 (10)第六章工程规划 (11)第七章市容、环卫规划控制 (12)第八章综合防灾规划 (13)第九章规划实施与管理 (14)附表一:规划用地平衡表附表二:规划各地块指标一览表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编制目的为了贯彻《瑞安市域总体规划》的意图,顺利实施《瑞安市滨海新城起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落实规划分图图则规定的控制要求,提出规划管理及相关的控制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特制定本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
第二条规划依据1、相关法律、法规及国家城市规划的重要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1日实施)《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4月1日施行)2、主要技术规范、标准国标《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GB/T50280-98)国标《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95)国标《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浙江省城乡规划条例》(2010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乡规划部分)》《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DB33/1040-2007)《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国土资发〔2008〕24号《瑞安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其他相关技术规范、标准3、其他相关规划及地方政府的重要文件《瑞安市域总体规划(2007-2020)》(报批稿)《瑞安市滨海新城空间发展概念规划》(报审稿)《温州港瑞安港区控制性规划》《瑞安市丁山二期围垦区回填造地及软基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报批稿)《瑞安市丁山二期围区河道规划报告》(报批稿)《丁山三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其他相关规划第三条规划原则1、整体效益最优原则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3、区域协调发展原则4、生态环境最佳原则5、可操作性原则第四条规划目标在遵循《瑞安市域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参考《瑞安市滨海新城空间发展概念规划》的研究成果,对本规划区的规划进行深化完善。
宁波三门湾区域空间布局规划
宁波三门湾区域空间布局规划宁波市规划局二O一六年六月文本目录一、总则 (1)二、总体战略 (3)三、空间布局 (4)四、生态人文资源保护 (6)五、综合交通规划 (9)六、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10)七、防灾规划 (13)一、总则第一条编制背景与目的宁波三门湾区域是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将该区域列为全省十大海洋产业集聚区之一。
2013年宁波市政府发布实施《宁波三门湾区域发展规划》,2014年浙江省发改委编制完成了《三门湾区域统筹发展规划》。
作为上位规划的深化,市规划局编制了宁波三门湾区域空间布局规划,无论是从生态文明战略的落实,还是从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推进来看,都有重要意义。
《宁波市三门湾区域空间布局规划》以《宁波三门湾区域发展规划》为依据,主要落实发展目标、总体规模、产业引导,深化生态保护、城镇空间布局、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等内容。
空间布局规划在编制过程中,与相关部门同步编制的宁波三门湾区域综合交通、旅游发展、产业发展规划进行对接协调,成果内容一致。
第二条规划依据及参考文件本次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有《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浙江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浙江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长三角地区区域发展规划》、《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宁波—舟山港总体规划》、《宁波市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宁波市海洋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宁波三门湾区域发展规划》、《三门湾区域统筹发展规划》、《宁波三门湾区域综合交通规划(2012-2040)》、《宁波三门湾区域旅游发展规划》、《宁海三门湾新区总体规划(2011-2030)》,以及省、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海洋功能区规划等。
第三条规划指导思想保护与利用宁波三门湾的港口资源、滩涂资源、岸线资源、海岛资源,保证该地区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1、明确宁波三门湾区域的发展目标、功能定位和发展战略。
临海市临港新城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临海市临港新城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公示文字说明一、规划背景为了推进临海临港新城的建设,指导临港新城启动区土地使用和各项建设,规范建设开发活动,使规划区范围内的城市建设能够协调有序,适应新形势下的城市发展需要,合理利用土地和改善城市基础设施水平及居民生活环境,特制定本控制性详细规划。
二、规划范围本次规划的规划区范围位于临海市域东部,北起疏港大道,东、南濒台州湾,西至滨海第一大道,规划区总用地面积约3.96平方公里;研究范围拓展至包含白沙湾湖景公园、白沙山、下崛山等自然山体以及台州湾部分海域,此部分总用地面积约1.53平方公里,整合后总用地面积约5.49平方公里。
三、功能定位集行政文化、总部办公、生态居住于一体,以自然山水为特色的活力滨海新城区。
四、土地利用规划1、居住用地规划区规划居住用地135.64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30.85%,其中一类居住用地面积15.36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3.49%,主要布置在生态景观条件较好的山脚区域;二类居住用地分布在四个主要功能片区,用地面积120.28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27.36%。
2、商住混合用地规划区规划商住混合用地25.71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5.85%。
商住混合用地用地以居住为主,居住建筑比例≤70%,可在街坊的东西向和建筑底部设置小型商业文化设施,满足城市人口的多元化需求。
3、行政办公用地行政办公用地沿北洋大道西侧布置,其中综合服务中心为区级行政办公用地5.12公顷,位于临港大道、北洋大道交叉口西北角;“一边三检”及港航局办公用地位于康居路、北洋大道交叉口西南角,用地面积4.57公顷。
规划行政办公用地总面积9.69公顷,占建设用地的2.31%。
4、文化设施用地规划区级文化中心一处,位于临港大道、北洋大道西南角,用地面积3.04公顷;现状规划展览馆不再保留,新址位于规划海角公园,用地面积1.19公顷;规划区级会议中心一处,位于海角公园西北侧,用地面积3.80公顷。
三门滨海新城起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12.9
前言在三门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开发三港,建设新城”的总体战略指引下,为加快滨海新城发展步伐,三门县建设规划局会同三门县滨海新区管委会于2007年组织编制了《三门县滨海新城概念规划》和《三门县滨海新城分区规划(2007—2020年)》。
在以上规划工作的基础上,为有效指导滨海新城实施建设,合理配置空间资源,保障公共利益,三门县滨海新区管委会又委托中国城市规划院承担《三门县城E片区02单元(滨海新城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
第一章规划依据与规划原则一、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1日)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指标》(GBJ137-90)4.《三门县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5.《三门县滨海新城分区规划(2007—2020)》6.国家相关规范及浙江省台州市相关地方法规及技术规定。
7.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城市建筑工程停车场(库)设置规则和配建标准》(DB33/1021-2005)二、规划原则1.整体性原则——落实和深化上位规划要求启动区是三门县滨海新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决定滨海新城未来的走向。
规划必须按照《三门县滨海新城分区规划》的要求,进一步细分用地功能,深化城市交通、城市景观等内容,特别要使涉及公共利益的要求落到实处,使启动区成为滨海新城的有机组成部分。
2.保障公共利益原则——发挥规划的调控和引导作用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土地使用和开发的依据,也是地方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行政的依据,是政府对社会施加影响的公共政策。
因此本规划要突出保障公共利益,区分政府行为和市场行为,明确社会各利益集团和个人在城市发展中的权力和义务,对公共空间、公共设施和市政设施进行控制和引导。
3.综合协调原则——规划用地集约、设施高效、环境优美的城市新区规划在落实地方的发展目标和要求的同时,还要贯彻国家的政策要求,如集约利用土地、节能环保等政策。
温州市半岛起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温州市半岛起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12-1-18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温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送审稿)》、《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永强片次区域规划》、《洞头县城市总体规划》、《温州市半岛工程西片区规划》及国家和温州市其他相关法规和条例编制半岛起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下简称本规划)本规划在温州市半岛工程西片区规划的基础上,落实并完善规划所确定的目标及整体发展框架,为半岛起步区的建设开发持续稳定地进行和规划管理的有效实施提供技术依据。
第二条本规划是温州市半岛起步区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法定性指导文件,凡在规划区范围内进行的各项土地及空间利用规划的一切建设活动,均应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按本规划执行。
下一层次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专项规划、城市设计等)也应遵循本规划的原则和具体要求进行编制,但对本规划所规定的强制性内容必须严格执行(文中下划线部分即为强制性内容)。
第三条本规划范围西起灵昆岛东环路,东至甬台温复线,南北以南、北堤为界,总用地面积约为6.13km2,其中建设用地面积5.55 km2。
第四条本规划由规划文本、规划说明、规划图集组成,规划文本具有法律效力。
第五条本规划未涉及的指标应符合国家、浙江省以及温州市有关技术规定。
第六条本规划的解释权属温州市规划局,如需调整,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有关规定。
第七条本规划经温州市规划局批准后,自公布之日起开始实施。
第二章职能定位和规模第八条职能定位温州滨海新城产业岛起步区,以高新产业和传统产业提升为主要产业类型的,以新型标准厂房建设为载体的新型工业区。
第九条人口规模本区规划人口为3.0万人。
就业人口为2.2万,工程建设安置人口为0.8万。
第十条用地规模本区总用地面积为613.83ha,其中建设用地面积为554.83ha。
第三章用地布局规划第十一条规划原则1、产业、生活、公建配套等功能的合理分区;2、预留足够的通道,如甬台温复线,南、北堤综合廊道;3、配套设施在满足服务半径的前提下,尽可能集中布置;4、与市政工程规划保持协调,确保城市建设的连续性;5、注重开发建设的时序安排,增加实施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新城规划的实践与探索——三门滨海新城概念规划
新城规划的实践与探索——三门滨海新城概念规划
顾京涛;黄少宏
【期刊名称】《城市规划》
【年(卷),期】2010(000)002
【摘要】近年来,新城建设在一些区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变得日益突出,但是,新城的开发过程中往往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和动态性的需求变化,是规划需要面对的主要难题.本文以三门滨海新城概念规划为例,从区域背景的分析和新城发展的理性定位入手,尝试更大限度的强化功能策划、行动计划、开发策略等要素与空间布局及城市设计的结合,对规划如何更好的引导新城开发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总页数】4页(P89-92)
【作者】顾京涛;黄少宏
【作者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
【相关文献】
1.基于生态理念的新城规划设计--以芦溪西部生态新城概念性总体规划为例 [J], 刘利森;谢桂芬
2.二十一世纪大都市区域新城规划的实践与探索——以上海“海港新城”规划工作为例 [J], 杨晰峰
3.基于产城融合的生态新城规划设计策略——以霍山西部生态新城概念规划为例[J], 吴海波
4.面向高质量发展的滨海城市新区规划研究——以宁德市滨海新城规划为例 [J], 张平弟
5.基于立体思维的滨海新城规划——以浙江海盐滨海新城发展规划为例 [J], 刘利森;周舸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三门岛规划开发经营纲要
三门岛规划开发经营纲要一、目标将三门岛建设成华南地区高尚的生态海岛度假胜地。
二、主题蓝色与爱──热爱大自然、颂扬爱情、生命。
三、海岛功能开发1、休闲度假2、体育度假3、节庆度假4、娱乐度假5、生态度假6、会议度假7、交际度假四、海岛特色功能代表项目1、游艇俱乐部:航海、赛艇、帆板、冲浪、滑水等水上船艇运动。
2、体育俱乐部:潜水、滑翔、探险、马术、钓鱼等海、陆、空运动健身项目。
五、海岛形象工程1、岛的徽标2、岛的吉祥物:鹰3、岛的标志性景点:沱泞山顶海誓山盟景点4、岛的标志性建筑5、岛的年度一次的大型节庆活动(如9月9日海誓山盟节)的确定6、岛的日常标志性的仪式(鸣礼炮或鸣钟等)的确定7、岛的标志性景观:扛船澳上的风电场8、保安骑士化六、海岛资源优势与现状劣势1、海洋辽阔洁净2、海岛山势起伏壮观3、植被丰富保护良好4、生物种类多5、相对充足的淡水与地下水资源6、观海临海用地较少为劣势7、交通不畅为劣势七、海岛主要度假设施1、沙滩酒店2、度假别墅区3、会议中心4、礼品中心5、体育保健中心6、娱乐饮食中心7、广场活动中心8、员工活动中心八、海岛规划要求1、北扣湾后的盆地为首期综合开发用地,设有旅游观光区、度假区、封闭式会员专区。
老团部、妈湾、海滩为三大活动区域,其中应选择老团部设置海岛中心区。
尽可能最充分地利用周围环境的经济价值和其它环境优势2、北扣湾内建成高标准游艇会3、北扣水库坝下山谷改建成梯级水景与露天游泳场,两边建度假小屋4、妈湾后腹地为预留持续发展用地暂不规划5、白沙湾后腹地建成可起降直升机与小型支线飞机(50座以下)的机场6、度假式海岛特色建筑7、建筑的主色调为白色,尽量采用坡屋顶8、禁用国内景区泛滥的黄色琉璃瓦9、与海岸保持二十米以上距离10、尽可能开拓山林观景步行小径11、建筑物的设计尽可能观海景、观水景、观山景、观园景、观林景12、建筑物间要有足够合理的距离13、尽可能采用自然建筑材料14、集中建设若干30-60个客房的中小规模酒店和度假公寓、酒店式别墅。
三门县港口岸线利用规划
三门县港口岸线利用规划目录前言 (1)一、开发背景与利用现状 (2)(一)开发背景 (2)(二)资源条件 (3)(三)利用现状 (5)(四)存在问题 (6)二、总体思路和岸线布局 (7)(一)指导思想 (7)(二)开发原则 (7)(三)发展目标 (8)(四)岸线布局 (8)三、产业发展导向 (16)(一)产业选择原则 (16)(二)产业发展重点 (16)(三)产业开发策略 (19)四、产业空间布局 (20)(一)总体布局 (20)(二)船舶修造业布局 (20)(三)港口公共码头布局 (21)(四)石化产业布局 (21)(五)电力工业布局 (22)(六)游艇旅游业布局 (22)(七)其他临港区块布局 (22)(八)渔业开发布局 (22)五、保障措施与建议 (22)(一)合理开发岸线,加强岸线管理 (23)(二)加快城镇建设,增强城镇功能 (23)(三)完善基础设施,提高配套能力 (24)(四)注重企业创新,集聚用好人才 (24)(五)加强环境保护,推行清洁生产 (24)(六)注重安全保障,生产生活分离 (25)三门县港口岸线利用规划前言三门县位于浙江省东部沿海,濒临三门湾,岸线曲折,港湾众多,有海游港、健跳港和浦坝港等港湾,滩涂资源丰富,岛屿星罗棋布。
三门共有大陆岸线和岛屿岸线314.7公里,其中大陆岸线长165公里。
本规划涉及岸线长157.9公里,其中大陆岸线119.0公里(其余38.9公里为蛇蟠、扩塘山等10个规划所涉岛屿的岸线)。
未规划的大陆岸线有以下四部分构成:一是水岙门大桥到海游大桥的7公里岸线;二是旗门港大周涂上游的5公里岸线;三是蛇蟠岛西北侧的9公里岸线;四是规划对列入2020年前围垦规划的滩涂做了拉直处理(减少了约30公里岸线)。
全县共有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122个,岛礁面积28.3平方公里;已围涂面积达76平方公里,形成了猫头洋、健跳港、蛇蟠洋、海游港和旗门港等围垦区;理论基准面以上的滩涂面积达140.0平方公里,是三门县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
三门县滨海新城产业发展规划
三门县滨海新城产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前言三门,位于浙东沿海三门湾畔,地处中国“黄金海岸线”中段,东濒三门湾,南接临海,西枕天台,北邻宁海。
大陆海岸线长167公里,海域约481.7平方公里。
全县总面积为1510平方公里,辖10镇4乡,总人口40万。
三门是连接宁波、温州的大陆桥,为长三角经济区南翼,区位优越,交通便捷。
宁波机场、黄岩机场、北仑港、海门港距县城均在100公里之内;甬台温、上三线高速公路穿境而过,104国道、甬临省道、台州沿海大通道交汇境内;健跳港为天然深水良港,常年不淤,为省定台轮停泊点,健跳港区是台州港六大港区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三门人民凭着永不屈服、敢闯敢拼的精神,在资源相对缺乏、经济相对落后的条件下艰苦创业、奋力拼搏,走出了一条具有三门特色的工业兴县的道路。
2003年底,全县共有工业企业19000余家,其中国有和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为68家;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58亿元,其中国有及500万元以上规模工业企业实现产值26.2亿元;已经形成了橡胶、机电、化工、工艺品等四大支柱行业。
1978年~2004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2004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亿元,人均GDP 万元。
当前,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动,三门经济社会发展正面临众多新的机遇与挑战。
滨海新城建设,是三门在本世纪头二十年这个重要战略机遇期抓住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需要,是“三港三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设滨海新城,是三门在新形势下贯彻中央五个统筹的科学发展观、加快崛起、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争先进位的重要举措,也是贯彻省委省政府建设温台沿海产业带的战略安排、实现台州区域均衡发展的客观需要。
根据滨海新城建设要求,特编制本规划,主要提出关于区块今后产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本规划范围为三门滨海新城,主要由东部珠游溪北侧用地、晏站涂围垦工程及花鼓漫岛构成,规划总用地3057.5万平方米。
规划基准年为2004年,根据开发时序,近期为2005~2010年,中期为2011~2020年,远期为2021~2030年,规划以近中期为主。
三门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三门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前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规划文本. (5)第一章总则 (5)第一条规划战略定位 (5)第二条规划依据 (5)第三条规划原则 (7)第四条规划任务 (8)第五条规划范围 (8)第六条规划期限 (9)第二章规划目标与控制指标 (9)第七条确定规划目标的依据 (9)第八条土地利用战略 (9)第九条县域发展目标 (9)第十条县域功能定位 (10)第十一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10)第十二条土地规划目标 (11)第十三条土地规划主要控制指标 (11)第三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 (12)第十四条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原则 (12)第十五条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方式 (12)第十六条土地利用布局优化 (13)第四章土地用途分区与管制规则 (15)第十七条土地用途分区的划分 (15)第十八条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 (15)第二十条一般农业发展区 (17)第二十一条林业用地区 (18)第二十二条城镇建设用地区 (19)第二十三条村镇建设用地区 (19)第二十四条风景旅游用地区 (20)第五章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规划 (21)第二十五条规划目标 (21)第二十六条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布局 (21)第二十七条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措施 (22)第六章土地开发整理复垦规划 (24)第二十八条规划目标 (24)第二十九条土地开发 (24)第三十条土地整理 (24)第三十一条土地复垦(农村土地综合整治) (25)第三十二条土地开发整理重点项目 (25)第七章城乡建设用地规划与布局 (26)第三十三条规划目标 (26)第三十四条城镇建设用地规划与布局 (27)第三十五条村庄用地规划与布局 (29)第三十六条建设用地分区管制规制 (30)第三十七条城乡建设用地规划实施措施 (31)第八章基础设施用地规划与布局 (32)第三十八条铁路交通用地规划 (32)第三十九条公路交通用地规划 (33)第四十条港区水运交通用地规划 (36)第四十一条水利设施用地规划 (37)第四十二条电力能源设施用地规划 (37)第九章风景旅游用地规划 (38)第四十四条旅游用地规划布局 (38)第四十五条旅游用地重点建设项目 (39)第四十六条风景旅游用地保障措施 (39)第十章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 (39)第四十七条规划目标 (39)第四十八条生态功能区划 (40)第四十九条生态功能区规划措施 (42)第十一章中心城区规划 (43)第五十条中心城区发展目标 (43)第五十一条中心城区规划控制范围 (43)第五十二条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现状 (43)第五十三条中心城区现状与规划人口 (44)第五十四条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控制 (44)第五十五条中心城区建设用地布局 (44)第五十六条中心城区土地用途分区 (45)第五十七条中心城区空间管制分区 (47)第五十八条中心城区存量建设用地 (48)第五十九条中心城区重点基础设施建设 (49)第六十条中心城区空间管制规则 (49)第十二章乡镇土地利用控制 (50)第六十一条规划指标分解原则 (50)第六十二条规划指标分解依据 (50)第六十三条规划指标分解方法 (51)第六十四条规划控制指标分解 (51)第十三章规划实施与管理措施 (54)第六十五条加强规划的实施管理 (54)第六十六条积极推进土地开发复垦,合理开发土地后备资源 (55)第六十七条节约、集约化引导政策 (56)第十四章附则 (57)第六十八条附则说明 (57)第十五章规划附表 (58)附表1 三门县规划主要控制指标表 (58)附表2 三门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指标分配表 (58)附表3 三门县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 (59)附表4三门县耕地保有量规划平衡表 (61)附表5三门县新增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表 (61)附表6三门县基本农田保护区地块面积汇总表 (62)附表7三门县新增建设用地地块面积登记表 (63)附表8建设用地复垦指标分配表 (63)附表9 新农村建设用地分乡镇指标分解 (64)附表10三门县标准农田现状保护面积表 (65)附表11三门县新一轮规划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分解 (66)附表12 三门县重点项目用地规划表(省级及省级以上) (67)附表13 三门县重点项目用地规划表(市级、县级) (68)三门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划文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战略定位《三门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落实《浙江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和《台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有关三门县的土地利用任务,并指导县域内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基本国策,统筹协调和合理安排各业、各类用地,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实现土地用途管制,促进经济社会协调持续发展的基石。
三门县滨海新城概念规划方案说明书
三门县滨海新城概念规划方案说明书序 (2)回顾与解读:滨海新城建设背景 (3)一. 城市的背影 (3)二. 结构的制约 (4)三. 战略的选择 (5)定位与目标:三门湾时代的崛起 (5)一. 城市发展的空间需求 (6)1. 城市发展的延续性空间需求 (6)2. 城市发展的经营性需求 (8)3. 城市发展的潜在性需求 (10)4. 空间需求的阶段特征 (10)5. 空间需求的阶段规模预测 (11)二. 需求引导下的空间供给 (11)1. 县域空间供给比较 (11)2. 滨海新城空间供给分析 (12)3. 滨海新城空间供给时序 (13)4. 基于供需平衡的综合判断 (14)三. 为城市的滨海理想升起绿色的风帆 (14)1. 功能定位 (14)2. 发展目标 (14)总体发展战略:梯度推进,稳步拓展 (15)一. 动力机制 (15)1. 产业先行 (15)2. 设施带动 (15)3. 项目提升 (16)二. 产业发展 (16)1. 产业选择 (16)2. 产业布局 (16)三. 区域协调 (16)1. 中心城区 (17)2. 蛇蟠涂地区 (17)3. 六敖地区 (17)四. 生态保护 (17)五. 空间结构 (18)1. 发展模式选择 (18)2. 空间结构规划分析 (18)支撑系统建设:滨海新城规划蓝图 (18)一. 功能系统 (18)二. 公共设施系统 (19)三. 交通系统 (20)1. 总体发展思路:内外有别,快环慢环 (20)2. 对外联系 (20)3. 内部交通 (20)4. 步行系统 (21)5. 水上交通 (21)四. 绿化景观系统 (21)五. 生态保护系统 (22)1. 生态保护与发展(生态保护控制规划图、意向图片) (22)2. 水系统与水循环(水体交换系统规划图) (22)3. 堤岸区划管理(岸线系统规划图+岸线断面) (22)六. 城市设计控制 (23)1. 整体意向的塑造 (23)2. 风貌分区.................................................................................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门县域总体规划(2014-2030年)
共绘蓝图——《三门县域总体规划(2014-2030年)》规划纲要日期:2015-12-16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目的为促进三门县域城乡空间统筹协调发展,合理指导中心城区规划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浙江省城乡规划条例》、浙江省《县市域总体规划编制导则(试行)》,以及三门县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范围规划范围分为两个层次,即县域总体规划范围以及中心城区总体规划范围。
县域总体规划范围为三门县行政管辖范围,面积1510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根据国土二调2013年更新数据,2013年底陆域面积为1106平方公里),海域481.7 平方公里,岛礁28.3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总体规划范围包括海游街道、海润街道、沙柳街道全域,以及三门铁路站场区块,三街道全域面积合计238.61平方公里,三门铁路站场区块1.13平方公里,中心城区总体规划范围总面积239.74平方公里。
第三条规划期限本次县域总体规划期限为2014~2030年,具体分为两个阶段:1.2014~2020年(近期);2.2021~2030年(远期);第四条规划原则1.先生态后建设——强调生态文明先导综合分析县域基本农田、林地、水源地、风景名胜、文化遗产等生态人文要素,优先划定县域生态安全格局后,对生态空间以外用地考虑建设用地空间布局,确保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保协调统一。
2.先管制后利用——推进“多规”融合统一综合协调主体功能区划、县域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功能区划等部门空间规划,统一三门县域国土空间空间管制划分,并明确相应管制要求,在县域层面统筹全域空间资源要素,推进各部门空间规划的多规合一。
3.先质量后数量——注重城市发展质量注重从数量规模先导转向质量效率优先,更加注重城市化发展质量,更加注重市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城市公共服务配套的完善以及用地空间的高效集约利用。
4.先核心后体系——强化中心、极化带动强化中心城区、重点镇在县域人口、产业的集聚作用,通过中心培育,构建带动全域发展的增长极核,实现以城带乡、城乡互促的发展格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在三门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开发三港,建设新城”的总体战略指引下,为加快滨海新城发展步伐,三门县建设规划局会同三门县滨海新区管委会于2007年组织编制了《三门县滨海新城概念规划》和《三门县滨海新城分区规划(2007—2020年)》。
在以上规划工作的基础上,为有效指导滨海新城实施建设,合理配置空间资源,保障公共利益,三门县滨海新区管委会又委托中国城市规划院承担《三门县城E片区02单元(滨海新城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
第一章规划依据与规划原则一、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1日)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指标》(GBJ137-90)4.《三门县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5.《三门县滨海新城分区规划(2007—2020)》6.国家相关规范及浙江省台州市相关地方法规及技术规定。
7.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城市建筑工程停车场(库)设置规则和配建标准》(DB33/1021-2005)二、规划原则1.整体性原则——落实和深化上位规划要求启动区是三门县滨海新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决定滨海新城未来的走向。
规划必须按照《三门县滨海新城分区规划》的要求,进一步细分用地功能,深化城市交通、城市景观等内容,特别要使涉及公共利益的要求落到实处,使启动区成为滨海新城的有机组成部分。
2.保障公共利益原则——发挥规划的调控和引导作用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土地使用和开发的依据,也是地方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行政的依据,是政府对社会施加影响的公共政策。
因此本规划要突出保障公共利益,区分政府行为和市场行为,明确社会各利益集团和个人在城市发展中的权力和义务,对公共空间、公共设施和市政设施进行控制和引导。
3.综合协调原则——规划用地集约、设施高效、环境优美的城市新区规划在落实地方的发展目标和要求的同时,还要贯彻国家的政策要求,如集约利用土地、节能环保等政策。
启动区规划运用合理的策略选择、科学的指标制定、完善的系统设计等规划手段,发挥规划综合效能,打造用地集约、设施高效与环境优美的城市新区,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效益的统一。
4.可操作性原则——符合规划管理的实际要求本规划作为指导城市开发建设的法定文件,要充分结合地方规划管理的实际要求,条理清晰,容易操作。
可操作性主要体现在规划要求的刚性和弹性上,将涉及公共利益的开发建设要求作为强制内容,是刚性的,其他要求为引导性内容,具有弹性。
三、规划范围根据《三门县滨海新城分区规划》,确定三门县城E片区02单元(以下称滨海新城启动区)规划范围为西起狮子山和乌龟山脚,东至滨经二路和金鳞湖东岸,南起海游港,北至横港河北岸,规划面积866.18公顷。
第二章现状分析一、区位条件滨海新城启动区位于滨海新城的西南部,海游港的北岸,狮子山和乌龟山的东南部,是滨海新城的西部门户,距海游县城仅5公里,与老城联系紧密;南部通过水岙门大桥与74省道相连,对外交通快捷方便;东部是规划滨海新城的城市中心区,北部是规划滨海新城的产业区,与宁海县隔河(旗门港)相望,区位条件非常优越。
二、自然条件启动区规划场地周边自然环境良好,西北部有狮子山和乌龟山依靠,东部有正屿山相望,南部有海游港环抱。
场地东北部为旗门港西段和大片滩涂湿地,水生植物茂盛,是多种禽鸟的栖息地。
场地内总体比较平整,仅有大庵山突起,其海拔31.91米,场地最低海拔0.73米。
横港河从场地中部穿过,将启动区分为东西两部分,横港河水质较好。
三、地质条件和场地安全根据《三门县滨海启动区道路、桥梁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认为场地稳定性总体较好,适宜工程建筑。
主要地质不良问题为河网众多,要处理好场地基础,严格按规程回填处理。
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区。
规划场地主要受洪水和海潮威胁。
目前在场地周边已建成防潮堤坝,并达到50年一遇防潮要求,因此场地不会受到海潮的侵袭。
根据《三门滨海新城河网规划》,场地标高需达到海拔3.5以上,分区规划确定建设用地标高基本达到4.0米。
场地标高只要设计要求回填,洪水威胁也将迎刃而解。
四、用地现状启动区内土地为滩涂填海形成,一期工程基本完成,场地高程一般达到2.5米左右,部分道路已完成地基处理,包括滨纬一路、滨纬三路和滨纬八路的西段西段,以及滨经一路、滨经三路、滨经五路,还有滨经七路、滨经九路和滨经十一路的南段。
启动区内土地大部分未经开发建设,仅在西部有一自然村——晏站村,共860户,2740人,占地17.57公顷。
规划范围866.18公顷,其中水域和其他不适宜建设用地287.43公顷。
五、关注问题启动区的建设对于滨海新城的开发建设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启动区的开发建设有以下几点值得关注问题:1.启动区北部横港河东端现状滩涂湿地环境较好,新城在建设过程中要保护和利用好这一不可多得的景观资源。
2.三门滨海新城地处浙江东部沿海带,是台风高发地区,启动区建设要重视防风、防潮问题,建设好防风林带,健全排水设施。
3.三门土地资源紧缺,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启动区建设既要集约、高效利用土地,又要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4.启动区是滨海新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处理好近期建设与长远发展的关系,为新城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第三章功能与布局一、上位规划要求(一)新城的城市职能根据《三门县滨海新城分区规划》,在2020年以前,滨海新城主要职能为县域制造业中心之一,同时具备较为完善生活配套功能,用地以工业用地为主。
到远景,滨海新城将成为县域中心城市的中心组团,是全县的行政、文化、商贸和旅游服务中心,从以工业职能为主逐步向居住和服务业为主的职能转化,从而形成环境优美功能多样的滨海新城。
(二)新城的城市规模分区规划确定的滨海新城城市规模为:2020年,人口规模为9.5万人,建设用地控制在9.5平方公里以内。
远景,滨海新城人口规模为21万人,建设用地总量为21平方公里左右。
(三)新城的空间结构分区规划确定滨海新城空间结构为:“一心、两廊、三轴、八片区”。
一心:指以正屿山公园为城市绿心,是新城重要的生态节点和景观标志。
两廊:分别为城市发展廊道和滨水生态廊道。
三轴:规划安排三条纵向功能轴,自西向东分别为商业轴、行政轴和文化轴。
八片区:西部居住片区、西北工业片区、西南工业片区、北部滨水居住片区、商贸综合片区、行政办公片区、文化综合片区和东部旅游片区。
二、启动区的建设目标1.打造景观优美,特色突出的示范新区。
2.建设设施完善,生态和谐的宜居新区。
3.构筑交通高效,环保清洁的产业新区。
三、启动区的功能要求分区规划为滨海新城描绘了“开阔之景、财富之舟、活力之城”的宏伟蓝图,确定了工业发展、居住与服务和旅游度假三大职能。
但滨海新城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分阶段、有步骤进行建设。
从三门县的现状发展情况来看,其经济实力与省内同等城市比较还不是很强,城市化水平还相对较低,这主要与工业发展相对滞后有关。
因此加快发展工业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滨海新城启动区以安排工业为主,成为三门县重点建设的三个工业基地之一。
同时为减少老城的压力,启动区还要承担疏解老城人口,安排产业职工生活居住的任务。
综上所述,启动区以发展工业为主,同时具有居住和服务功能。
四、启动区的空间结构根据启动区的地形特点和功能要求,规划“一带、双心、三片区”的空间结构。
一带:为沿横港河形成的景观生态带,通过对河道进行必要的疏浚整治后,在河两岸安排公共绿地和景观设施,形成环境优美的休闲空间,同时也是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的安全屏障。
双心:分别为大庵山北部居住服务中心和横港河东部的工业服务中心。
在居住服务中心安排居住区级配套服务设施,在工业服务中心主要安排工业区管理机构、劳动与就业服务机构和必要的商业设施。
三片区:分别指横港河以西的居住功能片区、横港河以东的工业功能片区和滨经一路以东的居住功能片区。
一、用地分类与地块划分(一)用地分类本规划按照《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要求对用地进行细分,分类标准基本采用国标《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划分以中类为主小类为辅。
需要特别说明的用地是混合用地,主要为商住混合,用地代码以C/R表示。
表4-1 城市用地分类表(二)地块划分为了与土地开发出让以及片区建设的具体条件相适应,规划充分考虑功能布局的同时,对土地进行了用地细分。
1.地块划分原则(1)土地使用性质单一(2)土地的产权界限(3)道路河流等边界(4)三门县开发建设规模特点2.最小规模控制本规划细分后的居住用地应作为最小出让单位,不宜再细分;其他各类用地可根据实际建设需要细分,细分土地规模应满足以下要求:(1)公共设施用地的最小出让单位不宜小于0.5公顷。
(2)工业用地的最小出让单位不宜小于1.5公顷。
3.地块合并开发原则在可能的条件下,规划鼓励进一步合并土地统一开发,当几个地块合并开发时,允许内部用地边界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但合并后地块的外部边界应与规划的界限吻合。
合并后的地块要符合以下控制要求:(1)用地构成比例与原规划相同。
(2)绿地、广场、社会公益性设施用地要保证。
(3)建设开发总容量不大于原各开发地块之和。
建筑平均高度不应大于原各地块平均高度,同时建筑限高应不大于原各地块建筑限高。
(4)城市主、次干路线形、断面均不得变化,支路线形可适当调整,但基本走向和开口位置不得调整。
二、用地构成与人口规模规划范围面积为866.18公顷,其中城市建设用地657.26公顷,水域和其他用地208.92公顷。
根据分区规划的要求,测算启动区居住人口为6.25万人,人均建设用地为105.16平方米/人。
在城市建设用地中,居住用地(R)156.49公顷,公共设施用地(C)90.64公顷,工业用地(M)158.38公顷,道路广场用地(S)120.61公顷,市政设施用地(U)4.25公顷,绿地(G)126.89公顷。
详见启动区规划用地统计表。
表4-2 规划用地统计表注:规划人口按照6.25万人计算三、居住用地规划(一)住宅开发建设政策住宅建设需符合国家现行政策,规范和加快发展经济适用房。
在符合相关规定前提下,按照一定比例建设廉租房,以满足城市低收入居民的住房需求。
根据台州市农村拆迁安置标准,对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村庄建设实施搬迁。
启动区内规划1个农民新村,即晏站村,位于滨经十一路西侧,规划面积为17.6公顷;(二)居住用地布局规划居住用地面积154.64公顷,人均居住用地面积24.7平方米/人。
启动区居住用地分为居住区和居住小区两个层次,根据启动区的人口规模和规划结构,规划居住用地可划分水岙门居住一区、水岙门居住二区和烂漫涂居住区局部三个居住区,每个居住区下分若干居住小区,详见下表:表4-3 居住区用地和人口分布情况统计表(三)居住区配套设施规划居住区配套设施主要分为三个级别,八大类,居住区配套设施详见表,表中部分为控规直接标示和规定的配套设施,主要是公益性设施;商业性设施和一些地块应布置的设施应按照相关规范进行审批和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