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通信原理》obe教学大纲
《通信原理》obe教学大纲一、引言通信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的重要课程,掌握通信原理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制定《通信原理》OBE教学大纲是必不可少的。
二、教学目标1. 知识能力通过学习《通信原理》课程,学生应能够掌握以下知识和能力:1.1 了解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1.2 理解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信号传输方式;1.3 掌握调制解调技术和带通信号的传输;1.4 了解多路复用技术和调制解调器的工作原理;1.5 了解误码检测和纠正的基本方法。
2. 实际应用能力2.1 能够对通信原理进行分析和设计,解决实际通信系统中的问题;2.2 能够使用通信原理的相关工具和设备进行实际操作;2.3 具备开展通信原理实验和项目的能力。
3. 综合能力3.1 能够独立学习和掌握新的通信原理知识;3.2 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3.3 具备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进度安排1. 课程简介与基本概念1.1 通信原理的定义和作用;1.2 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与模型;1.3 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2. 数字通信系统2.1 数字信号的特点与表示方法;2.2 传输信道的基本特性;2.3 基带传输系统与带通信号传输系统;2.4 数字调制和解调技术。
3. 多路复用技术3.1 多路复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3.2 分时复用技术;3.3 频分复用技术;3.4 波分复用技术。
4. 误码检测和纠正4.1 误码的发生原因和分类;4.2 奇偶校验和循环冗余校验;4.3 海明码与纠错编码。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理论讲授通过讲解教材内容,结合实例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实验教学设置相关实验项目,供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 小组讨论与案例分析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的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通信原理教学大纲
通信原理教学大纲第一篇:通信原理教学大纲《通信原理》教学大纲(Principles of Communication)(电子、通信专业适用)学时:64学分:4(授课:52学时,实验:12学时)一、教育目标(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和通信工程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通信主干课程。
它既是通信专业知识的入门课又是重要的通信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讲课、练习,使学生掌握通信原理的基础知识,掌握通信系统的一般问题的解决方法。
二、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通信系统概述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通信系统分类及通信方式。
掌握信息及其度量方法。
掌握模拟和数字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2 随机信号分析理解随机过程的一般描述;掌握随机过程的数字特征;掌握维纳一欣钦定理,即平稳随机过程的相关函数与功率谱密度是傅立叶变换对;掌握高斯过程的数字特征以及一维密度函数;掌握窄带随机过程的包络和相位分别为瑞利分布和均匀分布;掌握正弦波如窄带随机过程的包络满足莱斯分布;掌握平稳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还是平稳随机过程。
3 信道掌握信道定义、分类和信道数字模型。
掌握恒参信道及随参信道的定义。
了解分集接收方法。
掌握数字信道和模拟信道的容量计算方法,尤其是要理解香农公式的含义及应用条件等。
模拟调制系统掌握幅度调制中AM、DSB、SSB和VSB的基本原理、调制与解调框图、数学描述、以及抗噪性能;掌握模拟调频的基本原理、调制与解调框图以及数学描述;掌握频分复用的概念;了解复合调制和多级调制。
5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掌握数字基带信号及其频谱特性;基带传输的常用码型;深入理解数字基带传输中码间干扰和噪声;熟练掌握无码间干扰的基带传输特性以及噪声对传输性能的影响;掌握改善传输性能的重要措施:部分响应系统和时域均衡。
6 数字调制系统掌握2ASK、2FSK、2PSK和2DPSK数字调制的基本原理、调制和解调框图及系统的抗噪声性能并进行比较;掌握多进制数字调制系统中的QPSK、QDPSK和16QAM的基本原理及系统抗噪声性能。
通信原理教学大纲
通信原理教学大纲1. 课程介绍本课程主要介绍通信原理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学生将学习有关信道噪声、调制解调技术、传输信道、源编码与信道编码、多路复用、多址技术等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通信系统的各个方面,包括信号传输、编码解码、调制与解调、信道特性等。
2.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概念•熟悉传输信道和信道特性•掌握调制与解调技术•理解编码解码的原理和应用•学习多路复用和多址技术3. 课程大纲第一章信道噪声•信道噪声的概念和类型•噪声功率谱密度和功率谱密度的求解•热噪声模型和热噪声功率的计算•量化噪声的概念及其影响第二章调制解调技术•调制与解调的概念和分类•AM调制、FM调制和PM调制•调制解调电路和原理•标准调制技术的应用第三章传输信道•传输信道的基本特性和分类•基带传输的优缺点及应用•带通传输的优缺点及应用•香农定理和信噪比第四章源编码与信道编码•压缩编码的概念和技术•熵编码和霍夫曼编码•奇偶校验码和海明码•卷积码和循环码第五章多路复用与多址技术•多路复用与频分复用•多路复用与时分复用•多路复用与码分复用•多址技术的原理和应用4. 评估方法•平时成绩(学生参与课堂讨论、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总评成绩的30%•考试成绩(期末考试)占总评成绩的70%5. 参考资料•《通信工程基础》(李祖卿等编著)•《现代通信原理》(林志强、于海松编著)•《数字通信原理》(谢金星、吴舟义编著)6. 教学方式本课程采用面授、讨论和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其中,实验包括调制解调实验、编码解码实验和多路复用实验。
教学大纲通信原理
教学大纲通信原理通信原理是电子信息类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介绍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
本文将分为三个部分来论述通信原理的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通信原理是电子信息类专业中的核心课程之一,主要涵盖了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信号与系统、调制技术、解调技术、传输介质、误码控制、多址技术等内容。
通过学习通信原理,学生将深入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理论知识: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信号与系统的描述与分析方法、调制与解调技术、信道传输特性与传输介质的选择、误码控制的方法、多址技术等理论知识。
2. 实践技能:掌握通信系统的建模和仿真方法,能够使用相关软件工具进行通信系统的仿真实验设计与分析。
3. 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其能够主动解决通信系统中的问题,提出优化方案,并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
4.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使其能够在通信系统设计与实现过程中与他人进行有效的合作与沟通。
三、教学内容与模块划分1. 通信系统基本概念1.1 通信系统的定义与基本组成部分1.2 信道类型与信号传递方式1.3 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与评价方法2. 信号与系统2.1 信号的基本概念与分类2.2 信号的时域与频域表示2.3 系统的概念与特性2.4 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数学描述与分析方法3. 调制与解调技术3.1 传输信号的调制方法与种类3.2 解调技术与信号恢复方法3.3 调制解调系统性能与优化4. 传输介质与信道传输特性4.1 传输介质的分类与性能特点4.2 信道传输特性的量化与评估4.3 信噪比、带宽与传输速率的关系5. 误码控制5.1 基本概念与误码控制的重要性5.2 编码与解码技术5.3 常用的误码控制编码方法6. 多址技术6.1 多用户接入的需求与挑战6.2 多址技术的分类与应用6.3 CDMA技术的原理与特点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介绍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理论知识和应用技术。
《通信原理》obe教学大纲
《通信原理》obe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通信原理》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介绍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技术、方法和应用。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技术和发展趋势,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工程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 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2. 了解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和评估方法;3. 掌握常见的通信协议和标准;4. 了解通信系统的应用和发展趋势;5.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绪论* 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发展历程;* 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和评估方法。
2. 模拟通信系统* 模拟信号的调制和解调;* 模拟通信系统的性能分析。
3. 数字通信系统* 数字信号的调制和解调;* 数字通信系统的性能分析。
4. 通信协议和标准*常见的通信协议和标准介绍;* 通信协议和标准的实现和应用。
5. 通信系统应用和发展趋势* 通信系统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 新一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实验演示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2. 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生动形象的图片、动画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3. 通过课后作业、课堂讨论和小组项目等方式,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4. 鼓励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和竞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五、考核方式与标准1. 采用综合考核方式,包括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和实验成绩等多个方面;2. 期末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60%,平时成绩占20%,实验成绩占20%;3.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方式,考试内容涵盖所有知识点,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和应用题等类型;4.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堂讨论等;5. 实验成绩包括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和实验表现等多个方面。
最新《通信原理》教学大纲
《通信原理》教学大纲《通信原理》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通信原理是通信工程专业的基石,该课程的任务是研究怎样用数学的方法分析、设计通信系统和模块。
通信原理是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和网络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这是一门系统性、理论性强的课程。
通信原理的前置课程是信号与系统。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基本技术以及各种通信系统的抗噪音性能分析和计算,为以后学习更高级的信息与通信课程,研究设计新的通信系统和掌握通信系统的发展方向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1.知道《通信原理》这门课程的性质、地位和独立价值。
知道这门学科的研究范围、基本框架、研究方法、学科进展。
2.理解通信系统的组成原理3.掌握确知信号和随机信号的分析方法4.掌握模拟通信系统中信号的调制技术、频分复用技术5.掌握数字信号基带传输技术、数字载波调制技术6.掌握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技术7.掌握同步原理、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三、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这门课程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分为知道、理解、掌握、学会四个层次。
这四个层次的一般涵义表述如下:知道——是指对这门课程和教学内容的认知。
理解——是指对这门课程涉及到的概念、原理与技术能说明和解释。
掌握——是指能运用已理解的概念和原理。
学会——是指能运用概念和原理进行实验分析和设计。
教学内容和要求表中的“√”号表示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要求层次。
本标准中打“*”号的内容可作为自学,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要求或不布置要求。
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表四、课程实施(一)课时安排与教学建议通信原理是通信专业的主干专业课和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类选修课。
一般情况下周课时为4课时,共72课时。
通信专业不安排实验,计算机专业安排实验。
具体课时安排如下:课时安排及教学方法表(二)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方法要求1.教学班是主要的教学组织,班级授课制是目前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
通信原理教学大纲
通信原理教学大纲一、引言通信原理是计算机通信领域中的重要课程之一,它以传递信息为核心,旨在培养学生在通信系统设计与实现方面的能力。
本教学大纲旨在明确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体系、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指导。
二、教学目标通过通信原理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1. 理解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2. 掌握典型通信系统的基本结构;3. 理解通信原理与实际应用之间的关系;4. 具备设计简单通信系统的能力;5. 培养团队合作、沟通与创新思维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通信系统基本概念- 信号与噪声- 信道与编解码- 模拟与数字通信2. 传输介质与信道特性- 传输介质的分类与特点- 信道传输特性的度量与分析3. 基带传输与数字调制- 码元与波形传输- 基带信号的传输与接收- 脉冲调制与解调技术4. 模拟调制与解调- 调制与复用技术- 频移键控与相干解调- 调制解调器的实现与性能分析5. 数字调制与解调- 常见数字调制技术- 正交调频与正交振幅调制- 调制解调器的性能分析与优化6. 多路复用与多址技术- 分时复用和频分复用- 输错编码与差错判决- 多址接入技术与协议7. 信道编码与纠错- 奇偶校验与海明码- 奇偶校验与循环冗余校验- BSC和AWGN信道中的纠错编码8. 无线通信与信道传输- 无线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 信道传输与性能分析- 天线与传输功率控制四、教学方法1. 理论课讲授:通过讲解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提供学生必要的理论基础。
2. 实验教学:设计通信原理相关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与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3. 课堂讨论:通过小组讨论或案例分析,激发学生思考和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创新思维能力。
4. 常规作业与课后习题:布置作业和习题,让学生巩固知识,培养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报告和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中考试:对学生在通信原理课程中的理论掌握情况进行考核。
通信原理 教学大纲
通信原理教学大纲通信原理教学大纲引言:通信原理是现代信息科学与技术中的重要基础课程,涵盖了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技术和应用。
本文将从通信原理教学的目标、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全面的教学指南。
一、教学目标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有深入的理解,使其能够掌握通信系统的设计、分析和应用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1. 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信号与系统、调制与解调、信道编码与解码等内容;2. 掌握通信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技术,包括信号传输、调制解调器设计、信道编码和解码技术等;3. 熟悉通信系统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包括无线通信、光纤通信、卫星通信等;4. 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包括使用通信系统仿真软件进行实验和设计。
二、教学内容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信号与系统:介绍信号的基本概念、信号的分类、信号的时域和频域分析方法,以及系统的概念和特性等;2. 调制与解调:介绍调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模拟调制和数字调制,以及解调的方法和技术;3. 信道编码与解码:介绍信道编码和解码的原理和技术,包括线性和非线性编码,纠错编码等;4. 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分析:介绍通信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技术,包括信号传输、调制解调器设计、信道编码和解码技术等;5. 无线通信:介绍无线通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包括无线信道特性、多址技术、调度算法等;6. 光纤通信:介绍光纤通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包括光纤传输特性、光纤通信系统的设计和分析等;7. 卫星通信:介绍卫星通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包括卫星的轨道类型、卫星通信系统的设计和分析等。
三、教学方法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方法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方法包括:1. 讲授与实验相结合:通过理论讲授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实践项目:组织学生进行通信系统的设计和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讨论与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互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4. 使用仿真软件:引导学生使用通信系统仿真软件进行实验和设计,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通信原理教学大纲
通信原理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通信原理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分:_____总学时:_____适用专业: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相关专业二、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一)课程性质通信原理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研究通信系统中信息传输基本原理和方法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基本原理和性能分析方法,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和从事通信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通信系统的组成、分类和性能指标。
理解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基本原理,包括模拟调制解调、数字基带传输和数字频带传输。
熟悉信道的特性、噪声对通信系统的影响以及信道编码和纠错编码的基本原理。
了解通信系统中的同步技术,包括载波同步、位同步和帧同步。
2、能力目标能够对简单通信系统进行性能分析和计算。
具备设计和实现基本通信系统的能力。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通信工程中的实际问题。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和创新意识。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一)绪论1、通信的基本概念通信的定义和目的。
通信系统的模型和组成部分。
2、通信系统的分类按传输媒介分类(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
按信号特征分类(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
3、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有效性指标(传输速率、频带利用率)。
可靠性指标(误码率、误信率)。
(二)确知信号1、确知信号的分类周期信号和非周期信号。
能量信号和功率信号。
2、确知信号的频域特性傅里叶变换的基本性质。
周期信号的频谱。
3、确知信号的时域特性信号的自相关函数和互相关函数。
(三)随机过程1、随机过程的基本概念随机过程的定义和分类。
随机过程的数字特征(均值、方差、自相关函数)。
2、平稳随机过程平稳随机过程的定义和性质。
各态历经性。
3、高斯随机过程高斯随机过程的定义和性质。
高斯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
(四)信道1、信道的定义和分类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Communication Principles”
课程编号:
适用专业: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和相关专业
学时数:84学分数:
执笔者:刘维周编写日期:2009年9月30日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通信原理(Communication Principles)是通信、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适合在三年级下学期时开设。
本课程的任务旨在使学生掌握现代通信原理及各种通信系统分析、设计的基本方法。
通过理论学习与实验环节掌握好本课程内容是学好后续各门专业课的前题。
二、课程教学内容
第1章绪论
信息及其度量。
通信方式,通信系统的组成、分类及其主要性能指标。
第2章随机信号分析
随机过程的一般表述。
平稳随机过程的定义、相关函数及功率谱密度。
高斯过程。
窄带过程。
正弦波加窄带高斯过程。
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
第3章信道与噪声
信道定义及其数学模型。
恒参、随参信道特性及其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分集接收。
信道的加性噪声。
信道容量的概念。
第4章模拟调制系统
幅度(AM、DSC、SSB、VSB)、角度(FM、PM)调制的原理及其抗噪声性能。
频分复用、复合调制、多级调制的基本概念。
第5章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基本结构。
数字基带信号的常用波形、码型及其频谱特性。
基带脉冲传输与码间干扰。
无码间干扰的基带传输特性。
部分响应系统。
无码间干扰基带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眼图及时域均衡的基本概念。
第6章数字调制系统
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原理及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二进制数调系统的性能比较。
多进制数字调制系统。
改进的数字调制方式(MSK)。
第7章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
抽样定理。
脉冲振幅调制(PAM)。
模拟信号的量化。
脉冲编码调制(PCM)。
增量调制(△M)。
PCM系统和△M系统的性能比较。
时分复用和多路数字电话系统。
第8章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
数字信号接收的统计表述及最佳接收准则。
确知信号的最佳接收。
随机信号的最佳接收,起伏信号的最佳接收的基本概念。
匹配滤波器。
基带系统的最佳化。
第9章差错控制编码
纠错编码的基本原理。
常用的简单编码。
线性分组码。
循环码。
卷积码。
第10章正交编码与伪随机序列*
正交编码与码分复用。
伪随机序列。
伪随机序列的主要应用。
第11章同步原理
载波同步的方法。
载波同步系统的性能及误差分析。
位同步的方法。
位同步系统的性能及误差分析。
群同步的方法。
网同步的基本概念。
三、实验教学内容
1. HDB3编译码实验
2. 移频键控(FSK)实验
3. 移相键控(PSK)实验
4. 抽样定理与脉冲调幅实验
5.PCM编译码实验
6. △M编译码实验
7.循环码(15,6)纠错编码实验
四、课程教学和实验教学内容的学时分配
讲课和实验时数分配表
五、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辅助以实验教学和课外自学,独立完成课堂和课外的作业。
在条件容许情况下,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在MA TLAB 和System View平台上仿真各个通信系统, 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本课程的内容。
六、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的主要前序课有: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信号与系统、电子线路、脉冲与数字电路、电波与天线。
在学好这些前序课的基础上,本课程主要介绍现代通信原理及各种通信系统分析、设计的基本方法,为学习后续各门专业课打下坚实基础。
七、任课教师资格
能胜任讲授此课,具有讲师和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
八、本课程教材及参考书
本课程教材:
[1] 樊昌信等编着. 通信原理(第6版).北京: 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1年5月
建议使用参考书:
[2] 曹志刚等编着. 现代通信原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2年8月
[3] Bernard Sklar着.Digital Communications Fundamentals and Applications (Second Edition) .Pearson Education North Asia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