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氧化合物的不对称开环反应

合集下载

环氧开环反应机理

环氧开环反应机理

环氧开环反应机理
环氧开环反应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反应,其机理涉及到环氧化合物的开环过程。

该反应常常用于有机合成、医药化学和材料科学等领域。

环氧开环反应的机理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环氧化合物与酸或碱或其他催化剂发生反应,形成一个质子或亲核子攻击环氧环的中间体。

接着,中间体发生裂解,环氧环打开并且失去一个水分子,形成一个醇或醛或酮。

最后,可能会出现一些后续反应,如亲核加成或重排反应等。

环氧开环反应在化学上是一个重要的反应,因为它可以制备出许多有用的化合物。

例如,环氧化合物可以与硫酸或氯化氢等酸性催化剂反应,形成氧杂环己烷,该化合物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和医药化学领域。

此外,环氧化合物还可以与碱性催化剂反应,形成醛、酮等有机化合物。

同时,环氧开环反应还可以用于材料科学中,如制备聚酰亚胺等高分子材料。

总之,环氧开环反应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反应,其机理涉及到环氧化合物的开环过程。

该反应在有机合成、医药化学和材料科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1 -。

第8章 醚和环氧化合物

第8章 醚和环氧化合物

HCl
O
H+,CH3OH
(2)、 (2)、碱催化开环反应
碱性条件下与NaOH、RONa、ArONa、 强亲核试剂反应 碱性条件下与NaOH、RONa、ArONa、NH3等强亲核试剂反应 条件下与NaOH
OH- , H2O
CH2 OH CH2 OH CH2 OH
CH2 OH CH2 NH2 CH2 OCH3
3-甲氧基戊烷 甲氧基戊烷 3-methoxypentane
HOCH2CH2OCH2CH3
2-乙氧基乙醇 乙氧基乙醇 2-ethoxyethanol
3.环醚 3.环醚
命名常采用俗名,没有俗名的称为环氧某烷, 命名常采用俗名,没有俗名的称为环氧某烷, 或看成杂环 的衍生物。 的衍生物。
O
四氢呋喃
(tetrahydrofuran
酸性条件下亲核试 剂进攻点
主要受电子效应控制
H3C H3C C O
H C H
碱性条件下亲核 试剂进攻点
主要受立体因素控制
本 章 要 点
1. 醚的结构 2. 醚的分类 3. 醚的命名 4. 醚的性质 醚键中氧为 sp3 杂化 脂肪醚, 芳香醚; 单醚, 脂肪醚, 芳香醚; 单醚, 混醚 基醚” 某烃氧基某烃” “A基B基醚”;“某烃氧基某烃” 形成 ;醚键断裂;形成过氧化物 醚键断裂; 氧化某烯” 环氧乙烷” “氧化某烯”;“环氧乙烷”
C2H5 O C2H5
H+
C2H5
O H
IC2H5 SN2
CH3CH2 I-
O C2H5 H
SN2过渡态 过
对于SN2历程若被亲核试剂进攻的碳 对于SN2历程若被亲核试剂进攻的碳 SN2历程若被亲核试剂进攻的 有手性, 则生成的卤代烃构型翻转 构型翻转. 有手性, 则生成的卤代烃构型翻转.

亲和取代反应的活性和立体化学选择性及反应位置

亲和取代反应的活性和立体化学选择性及反应位置

亲和取代反应的活性和立体化学选择性及反应位置卤代烃的C-X,醇、醚及其磺酸酯中的C-O键都是极性共价键,其中的碳原子带部分正电荷,容易接受富电子亲核试剂的进攻,从而发生亲核取代反应,简称S N反应。

通常将卤代烃或磺酸酯等接受亲核试剂进攻的含有缺电子碳原子的反应物称为底物,而底物中的卤素原子或磺酰氧基在反应中将离开底物,被称为离去基团。

S N1反应是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的简称,S N2反应是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的简称。

一、亲核取代反应的S N1和S N2S N1反应经过碳正离子活性中间体。

由于碳正离子具有平面结构,其中的碳原子采取sp2杂化轨道成键,空p轨道垂直于该平面。

因此亲核试剂从该平面两边进攻的概率相等。

如果S N1反应发生在手性碳原子上,反应将得到消旋化产物。

S N2反应机理中,亲核试剂是在底物中的离去集团离去前进入的。

为避免亲和试剂和离去基团相互靠近而产生排斥作用使过渡态的势能升高,亲核试剂多采用从离去集团北面进攻的方式进攻底物中的缺电子碳原子。

亲核试剂从背面进攻的这种特点使得S N2反应如果发生在手性碳原子上时,则一定得到构型转化的产物。

二、影响S N1和S N2反应的因素S N1和S N2反应同属于亲核取代反应,共同的反应特征是底物中的离去基团被碱性更强的亲核试剂所取代。

1.离去基团的影响对无论S N1反应是还是S N2反应,离去基团形成的负离子碱性越强,则越难离去。

不同周期卤素原子形成的卤代烃具有不同的反应活性:碘代烷﹥溴代烷﹥氯代烷﹥氟代烷。

醇和醚主要在酸性条件下才能发生亲核取代反应。

综上所述,不同类型的化合物在中性或碱性条件下进行亲核取代反应的活性顺序如下:磺酸酯,碘代烷﹥溴代烷﹥氯代烷﹥氟代烷﹥﹥醇﹥醚。

磺酸酯和碘代烷活性类似,有些条件下磺酸酯活性更高。

不过由于碘代烷比较不稳定,所以更常使用磺酸酯作为亲核取代反应的底物。

氯代烃和溴代烃因为反应活性适中,原料易得且相对比较稳定,也常用于实际合成应用中。

有机化合物的基本反应

有机化合物的基本反应

—N+(CH3)3、—NO2、—CN、—SO3H、 与苯环直接相连的原子上有
—CHO、—COCH3、—COOH
重键(重键另一端是电负性
(钝化能力由强到弱)
大的元素)或带正电荷
3.2 稠环芳烃
(1)萘的反应
有机化学
(2)一取代萘的定位效应
①取代基为邻对位定位基时,使萘环活化(卤素除外),新取代主要进入同环α 位。 ②取代基为间位取代基时,使萘环钝化,新取代基主要进入异环α位(5.8 位)。
(2)丙二酸二乙酯
框线部分来自乙酰乙酸乙酯。
有机化学
丙二酸二乙酯亚甲基烃基化产物碱性水解后酸化加热脱羧,可得到取代乙酸。 框线部分来自于丙二酸二乙酯。
NOTE:
有机化学
9.3 其他涉及碳负离子的反应
(1)普尔金(Perking)反应 芳香醛和酸酐在相应羧酸盐存在下发生的类似羟醛缩合的反应,最终得到α, β-不饱和酸:
4.卤代烃
有机化学
(1)亲核取代反应
亲核取代反应分为 SN1 反应和 SN2 反应,其特点及影响因素如下:
项目
SN1
SN2

种 反应机理

应 反应动力学
单分子反应 v=k[RX]
双分子反应 v=k[RX][Nu-]
的 活性中间体
碳正离子

机 重排情况
可能有

理 定速步骤 及
形成碳正离子的一步,即取决于碳 过渡态的稳定性,即反应中心碳
LiAlH4、NaBH4、 KBH4、 异丙醇铝/异丙醇
主要还原羰基为醇
低温时主要还原 C=C
Li/液 NH3
双烯 加成
共轭二烯
(2)乙烯酮的反应

Ti-MCM-41催化环氧化合物与胺的开环反应

Ti-MCM-41催化环氧化合物与胺的开环反应

Ti-MCM-41催化环氧化合物与胺的开环反应赵韵;魏金晶;周煜;朱继秀;王后勇;陈爱民【摘要】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模板剂,钛酸异丙酯为钛源,通过水热法合成了Ti-MCM-41分子筛催化剂并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Ti-MCM-41催化剂具有介孔结构,其孔径约2.0~4.0 nm.考察了无溶剂条件下Ti-MCM-41对环氧化合物与胺的开环反应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和压力分别为145℃和2.5 MPa时,Ti-MCM-41(5)对环氧乙烷(EO)与二甲胺(DMA)的反应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环氧乙烷的转化率和N,N-二甲基乙醇胺的选择性分别为98.37%和86.68%.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骨架中四配位结构的Ti使其表面具有丰富的路易斯酸性位,该酸性位对环氧化合物与胺的开环反应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此外,还对Ti-MCM-41催化环氧乙烷与二甲胺开环反应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期刊名称】《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年(卷),期】2019(040)009【总页数】12页(P1937-1948)【关键词】开环反应;环氧化合物;二甲胺;介孔分子筛【作者】赵韵;魏金晶;周煜;朱继秀;王后勇;陈爱民【作者单位】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杭州310014;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杭州310014;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杭州310014;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杭州310014;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杭州310014;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杭州31001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43β-胺醇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 被广泛用于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产品及不对称合成的手性助剂, 如医药中间体、氨基酸和农药杀虫剂等[1~5]; 同时, 还被用于精细化工的合成原料、环保脱硫脱碳等方面, 它可通过环氧化合物与有机胺类的开环反应制得[6,7]. 传统的β-胺醇类化合物生产工艺方法是在无催化剂条件下, 使用大量的胺类与环氧化合物进行开环反应. 然而, 这种方法受制于反应过程需要高温、高压和有毒溶剂等不利因素; 另外, 由于环状化合物的热敏性, 在高温、高压下容易发生重构、聚合等副反应, 导致出现低选择性等一系列问题[8,9].近十年来, 以环氧化合物与有机胺类的催化开环反应合成β-胺醇类化合物受到关注[10~12]. 这类反应没有副产物, 催化过程具有很高的原子经济性; 同时大多数胺类的毒性不高, 有利于大规模工业应用. 但是, 由于电子效应和空间位阻效应导致大多数胺类的亲核性较弱, 通常很难与环氧化合物发生开环反应或反应产物的收率较低. 因此, 寻找一种有效的活化环氧化合物中C—O键的方法备受关注. 2007年, Kamal等[13]报道了氨基磺酸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催化剂催化环氧化合物与有机胺类在无溶剂条件下合成β-胺醇, 但作为均相反应产物不易分离. Brahmam等[14]发现弱的L酸[如Zn(BF4)2·xH2O]对环氧化合物的开环胺化反应有较好的选择性催化作用, 且反应条件更加温和, 在无溶剂条件下就能得到很好的收率[14]. 类似的均相催化剂还有三氟甲磺酸酯的金属盐[15]、金属卤化物[16,17]、过渡金属盐[18~20]和离子液体[21,22]等.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 出现了反应条件温和的非均相催化体系. Medamoni等[23]用树脂型固体酸催化剂Amberlist-15在室温下催化环氧化合物与胺的开环反应合成β-胺醇, 表现了高催化活性及区域选择性, 催化剂能重复使用且无活性损失, 但其缺点是需要以二氯甲烷为溶剂. Mathew等[24]报道了具有介孔结构的硅铝酸盐作为L酸催化剂催化胺与环氧化合物的开环反应合成β-胺醇, 在温和条件下也得到了较高收率, 并揭示催化剂的L酸活性位可以有效活化环氧化合物结构中的C—O键, 从而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活性. MCM-41介孔分子筛是一类孔径均一、比表面积高和孔道结构高度有序的新型介孔材料, 其优良的性能和广阔的应用前景使其成为催化领域的研究热点[25]. 金属杂原子改性的介孔MCM-41结合了过渡金属元素的催化性能与分子筛独特的介孔结构特点; 同时, 由于掺杂金属原子可在分子筛骨架结构中产生缺陷, 从而使分子筛产生一定的表面酸性, 在酸催化、氧化催化及光催化等领域中表现出了良好的应用潜力[26~28]. 本文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CTAB)为模板剂, 以钛酸异丙酯为钛源, 通过水热法合成了Ti-MCM-41分子筛催化剂, 对催化剂进行了结构表征及催化活性测试, 同时考察了Ti-MCM-41用于催化二甲胺与环氧乙烷的开环反应的催化性能, 并对Ti-MCM-41催化二甲胺与环氧乙烷开环反应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1 实验部分1.1 试剂NaOH(A. R.级), 购于西陇科学股份有限公司;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硅酸四乙酯(TEOS)、钛酸异丙酯(C12H28O4Ti)以及反应中的环氧化合物和胺类均为A. R.级, 购于上海阿拉丁试剂有限公司.1.2 催化剂的制备和表征将一定量的去离子水、 NaOH和CTAB搅拌混合均匀, 再剧烈搅拌得到无色透明溶液. 取一定量的TEOS滴加到上述溶液中, 边滴加边搅拌, 反应1 h后, 用1.0 mol/L的硫酸调节溶液的pH=9~10, 此时有大量的白色沉淀产生; 称取一定量C12H28O4Ti, 在15 min内逐滴滴加到上述溶液中, 在25 ℃下剧烈搅拌5 h. 将所得白色固体转移到反应釜中, 在100 ℃下水热晶化48 h, 然后用去离子水洗涤, 过滤, 在80 ℃下真空干燥. 干燥完毕, 将块状白色固体研磨成固体颗粒, 置于马弗炉中于550 ℃煅烧6 h. 反应物的摩尔比n(TEOS)∶n(CTAB)∶n(NaOH)∶n(C12H28O4Ti)∶n(H2O)=1∶0.24∶0.96∶0.2 0∶117.74. 将制备的不同钛掺杂量的分子筛分别命名为Ti-MCM-41(x), x表示样品制备时的Si/Ti摩尔比.X射线衍射(XRD)分析采用荷兰PANalytical公司生产的X’Pert PRO型X射线衍射仪, Cu Kα射线(λ=0.15406 nm), 管电压为40 kV, 管电流为40 mA, 扫描速率为5°/min, 范围1°~10°和17°~80°. 氮气物理吸附-脱附实验采用美国Micromeritics公司ASAP 2020型吸附仪进行: 先在200 ℃真空度为-0.1 MPa条件下除气3 h, 然后再在-196 ℃液氮条件下检测. 比表面积采用BET吸附等温线计算得到, 孔径尺寸、孔容积和孔径分布由BJH模型圆孔近似法计算得到. 采用HIT S-4700型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日本Hitachi公司)和Philips-FEI Tecnai G2 F30 S-Twin型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荷兰PEI公司)表征样品结构; 红外光谱用Nicolet205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美国Thermo公司)仪采集; 采用UV2500型紫外-可见光谱仪(日本岛津公司)对催化剂样品进行紫外-可见漫反射(DRUV-Vis)分析, 扫描波长范围为 190~800 nm, 室温下操作. 催化剂的酸性和酸量采用Micromeritics公司AutoChem-Ⅱ型化学吸附分析仪(美国Micromeritics 公司)检测, 将200 mg样品置于U型管中, 在250 ℃下用He气吹扫30 min, 然后以10 ℃/min速率升温至350 ℃继续吹扫1 h. 降温至100 ℃, 通入NH3气吸附1 h, 继续用He气吹扫30 min; 然后以10 ℃/min速率从100 ℃升温至600 ℃, 采集数据.1.3 催化反应催化反应在容积为500 mL的不锈钢间歇式反应釜中进行, 依次加入环氧乙烷(0.5 mol)、二甲胺(1.75 mol)和Ti-MCM-41催化剂(相对于乙醇胺质量分数5%的用量), 控制反应温度、压力和时间分别为145 ℃, 2.5 MPa和40 min, 搅拌速率为220 r/min. 反应产物采用福立GC-9790型气相色谱仪和安捷伦5973N-6890N型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鉴定分析, 使用FID氢火焰检测器, 毛细管柱为安捷伦DB-1ms非极性柱. 通过与标准色谱及质谱对照对产物进行定性, 以环氧乙烷为基准计算产物收率.2 结果与讨论2.1 XRD表征图1为Ti-MCM-41催化剂样品的小角和广角XRD谱图. 由图1(A)可见, Ti-MCM-41的XRD谱图中有3个明显衍射峰, 可分别归属于其(100), (110) 和(200) 晶面, 表明样品具有典型的MCM-41介孔结构; 在Si/Ti摩尔比为5~40范围内, 3个衍射峰强度随着Si/Ti摩尔比的减小有所降低, 说明掺杂钛原子后样品的有序性降低, 但其仍保持六方有序介孔结构, 其中Si/Ti摩尔比为5的样品的衍射峰强度降低非常明显. 此外, 钛离子的掺杂使(100)晶面的衍射峰发生明显偏移, 且随着钛掺杂量的增加, 偏移幅度增大, 这是由于掺杂的钛原子同晶取代了分子筛中的部分硅原子, 破坏了骨架结构, 造成了结构有序性降低. 由图1(B)可见, 样品在2θ=20°~30°范围内均有1个较宽的衍射峰, 这是非晶态SiO2的特征衍射峰. 同时, 在谱线a~d上均未观察到其它明显吸收峰, 说明钛原子主要通过化学键存在于分子筛骨架中, 未形成骨架外的锐钛矿型TiO2晶体结构[29].Fig.1 Low-angle(A) and wide-angle(B) XRD patterns of Ti-MCM-41(40)(a),Ti-MCM-41(20)(b), Ti-MCM-41(10)(c) and Ti-MCM-41(5)(d) calcined at 550 ℃ for 6 h2.2 氮气吸附-脱附表征图2示出了Ti-MCM-41样品在550 ℃焙烧后的氮气吸附-脱附等温线和孔径分布曲线. 如图2(A)所示, 该催化剂吸附-脱附等温线主要分为3个阶段, 分别是p/p0<0.3, 0.3<p/p0<0.4和p/p0>0.4, 属于典型的Ⅳ型吸附曲线, 表明催化剂为介孔结构[30,31].Fig.2 N2 adsorption-desorption isotherms(A) and pore size distributions(B) of Ti-MCM-41(5)(a), Ti-MCM-41(10)(b), Ti-MCM-41(20)(c) and Ti-MCM-41(40)(d) calcined at 550 ℃如图2(B)所示, 随着样品中Si/Ti摩尔比增加, 孔径分布明显逐渐变窄, 孔径的均一性逐渐变好. 在Ti-MCM-41(5)样品中, Ti含量的增大影响了分子筛的介孔孔道结构, 使分子筛的孔径分布范围变大, 结构的有序性降低. 不同Ti-MCM-41样品的孔径主要集中分布在2.0~4.0 nm之间. 不同催化剂样品的比表面积如表1所示, 随着元素Ti掺杂量的增加其比表面积明显降低, Ti-MCM-41(20)催化剂的比表面积最大, 达到869 m2/g. MCM-41介孔分子筛具有六方晶相的骨架结构, 由于键长和键角的变化, 引入杂原子对MCM-41分子筛孔径的影响无确定的规律性. 通常, 由于过渡金属离子的Me—O键长比Si—O键长更长, 所以引入杂原子会降低分子筛比表面积[32]. 结合XRD和氮气吸附-脱附表征数据可知, Ti在分子筛中含量的变化对催化剂样品的结构具有重要影响.Table 1 Textural properties of Ti-MCM-41 samples with different Si/Ti molar ratios*EntryCatalystSBET/(m2·g-1)Vt/(cm3·g-1)D/nm1MCM-417900.753.82Ti-MCM-41(5)4440.433.93Ti-MCM-41(10)6820.563.34Ti-MCM-41(20)8690.622.95Ti-MCM-41(40)8110.633.1* Pore diameter determined from the desorption isotherms by BJH method.2.3 SEM和TEM表征图3为Ti-MCM-41样品在550 ℃焙烧后的SEM照片. 可见, 当Ti含量较高时,Ti-MCM-41(5)样品主要由一些不规则的片状结构组成; 随着Ti含量减少, 形貌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催化剂由不规则形貌逐渐变为规则, Ti-MCM-41(10)样品主要呈现一些均匀的片状结构, Ti-MCM-41(20)催化剂样品主要呈现球形和片状结构; 而Ti-MCM-41(40)催化剂样品的形貌则比较规则, 主要为圆球状和椭球状, 同时呈大量颗粒聚集成的块状结构. 上述结果表明, 随着Ti含量的减少, Ti-MCM-41分子筛骨架结构的有序性逐渐升高, 孔道结构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有所增强, 这与XRD和BET表征结果基本一致.Fig.3 SEM images of Ti-MCM-41(5)(A), Ti-MCM-41(10)(B), Ti-MCM-41(20)(C) and Ti-MCM-41(40)(D) calcined at 550 ℃图4示出了在不同温度下焙烧Ti-MCM-41(5)样品的SEM照片. 可见, 温度对Ti-MCM-41分子筛形貌影响较大. 当在450 ℃焙烧时, 样品的形貌结构主要是由球状颗粒团聚、黏结在一起, 其原因是在该温度下焙烧未能将表面活性剂分子完全除去, 从而黏结在样品结构中; 当焙烧温度为500 ℃时, 可以发现催化剂样品相对较均匀地分散, 几乎不出现黏结现象; 当焙烧温度升高至550 ℃时, 催化剂出现小颗粒现象, 这是由于CTAB在高温条件下分解, 开始出现少量孔道崩塌; 当焙烧温度继续升高至600 ℃时, 样品的形貌主要为片状结构, 出现大量孔道崩塌现象, 从而破坏了催化剂样品原有的六方相孔道结构, 使其向层状相结构转变.Fig.4 SEM images of Ti-MCM-41(5) samples at different calcination temperaturesCalcination temperature/℃: (A) 450; (B) 500; (C) 550; (D) 600. Fig.5 TEM images of Ti-MCM-41(5)(A) and Ti-MCM-41(40)(B)图5示出了Ti-MCM-41(5)和Ti-MCM-41(40)样品的TEM照片. 可见, Ti-MCM-41分子筛介孔结构呈现六方规整孔道结构, 孔道尺寸相对均一但其有序度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由图5(A)可见, Ti-MCM-41(5)具有连续且相对规整的孔道排布, 但孔道排列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相对较低; 由图5(B)可见, 介孔分子筛的孔道规整度有所提高, 同时孔道排列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也增加, 表现出较高的有序性. 这与小角XRD和SEM表征结果一致.2.4 FTIR表征Fig.6 FTIR spectra of MCM-41(a), Ti-MCM-41(40)(b), Ti-MCM-41(20)(c), Ti-MCM-41(10)(d) and Ti-MCM-41(5)(e)图6为不同催化剂样品的FTIR谱图. 可见, Ti-MCM-41(x)和MCM-41样品在3600~3000 cm-1范围内均出现了1个较宽的吸收峰, 可归属于催化剂表面硅羟基的特征峰; 此外, 约1640 cm-1处的吸收峰是由O—H键振动引起的特征峰. 而1180和870 cm-1处的吸收峰可分别归属于Si—O—Si基团的对称伸缩振动和弯曲振动, 这与文献[33]报道一致. 位于965 cm-1处的特征峰可归属为Si—O—Ti基团的伸缩振动峰, 该峰的出现可作为杂原子进入分子筛骨架的证据[34]. 但是, 未掺杂原子的纯硅MCM-41样品也在此附近出现吸收峰, 故不能仅仅依据此特征峰的存在而直接判定钛原子进入了分子筛骨架, 只能作为一个辅助证明. 然而, 随着Si/Ti摩尔比的减小, 965 cm-1处的特征吸收峰强度增大, 说明特征峰的强度与催化剂中钛含量的变化一致, 这一现象间接证明钛原子进入了MCM-41骨架中. 此外, 杂原子的掺入会引起原有的骨架吸收峰发生红移现象, 而杂原子处于骨架外时则不会产生这种位移. 因此, 该位移现象进一步证明杂原子已进入分子筛骨架中. 由图6可见, 纯硅MCM-41样品在1090 cm-1处出现了吸收峰, 而Ti-MCM-41(x)样品在1080 cm-1处有强吸收峰, 表明Ti-MCM-41(x)样品的Si—O—Si吸收峰向低波数方向移动, 证明钛原子进入了分子筛骨架中.2.5 DR UV-Vis表征图7为不同催化剂样品的紫外-可见漫反射谱图. 除了MCM-41外, 所有催化剂样品在200~240 nm范围内均出现了强烈的吸收峰, 这主要可归属于Ti4+中心四配位的配位氧原子向Ti中心的低能带电子跃迁的特征吸收峰. 260~280 nm处的吸收峰可归属于五配位或六配位等较高配位数Ti的活性中心, 此特征吸收谱带的出现是由于分子筛的高比表面和高亲水性导致表面Ti物种的配位或吸附的水分子以聚合态的Ti—O—Ti配位键形式存在, 从而产生了紫外吸收[35,36]. 随着样品中Ti含量的增加, 260~280 nm区间的吸收峰慢慢变宽且强度增加, 吸收峰位置发生蓝移. Ti-MCM-41(5)催化剂的吸收峰移至约300 nm处, 说明随着催化剂中Ti含量的增加, 以Ti—O—Ti配位形式存在的Ti数量逐渐增加. 所有Ti-MCM-41(x)催化剂样品在340 nm以上区域均未出现TiO2的吸收峰, 说明在合成的Ti-MCM-41(x)催化剂中没有骨架外的TiO2存在, Ti原子已掺杂到MCM-41骨架中.Fig.7 UV-Vis diffuse reectance spectra of samplesa. TiO2; b. Ti-MCM-41(5);c. Ti-MCM-41(10);d. Ti-MCM-41(20);e. Ti-MCM-41(40);f. MCM-41.Fig.8 NH3-TPD profiles of Ti-MCM-41(5)(a), Ti-MCM-41(10)(b), Ti-MCM-41(20)(c) and Ti-MCM-41(40)(d)2.6 NH3-TPD 表征图8为Ti-MCM-41(x)样品的NH3-TPD谱图. 在约200 ℃的低温区均有较明显的脱附峰, 且随着Si/Ti摩尔比的减小脱附峰面积逐渐增大, 说明催化剂的表面酸量逐渐增加. 对于Ti-MCM-41(5)催化剂, 在300~400 ℃范围内有小的脱附峰出现, 说明催化剂表面存在着大量弱酸活性位和少量中等强度的酸性位. 由图8还可见, 随着钛含量的增加, 分子筛弱酸中心的数量呈明显增多趋势, 这与红外谱图中Si—O—Ti的变化趋势一致, 表明催化剂骨架中钛含量的提高能够增加分子筛表面的酸性活性位.2.7 催化性能以二甲胺(DMA)与环氧乙烷(EO)开环合成N,N-二甲基乙醇胺(DMEA)为模型反应(Scheme 1). 考察了催化反应温度、压力、催化剂焙烧温度和Si/Ti摩尔比等因素对反应性能的影响.Scheme 1 Reaction of EO and DMA catalyzed by Ti-MCM-41(x)2.7.1 温度对反应的影响图9示出了二甲胺与环氧乙烷在不同温度下的转化率和选择性. 可见, 低温时随着温度升高环氧乙烷的转化率和DEMA的选择性均增加, 在约100 ℃时反应的转化率即可达到96%. 在80~100 ℃范围内, 生成的N-甲基化产物会进一步转化成副产物季铵盐类物质, 此时季铵盐类化合物处于热力学稳态[37]. 当温度高于150 ℃时, N-甲基化产物可能进一步转化成自聚产物、醚醇类副产物, 从而导致反应选择性降低[38]. 当温度约为145 ℃时, 环氧乙烷的转化率达到97.19%, 产物选择性达到89.38%. 因此, 选择优化的反应温度为145 ℃.Fig.9 Effect of the reaction temperature on the conversion and selectivityReaction condition: catalyst: Ti-MCM-41(5) calcined at 550 ℃; 2.2 MPa for 35 min; 5%(mass fraction) of catalyst with respect to EO, EO/DMA molar ratio: 1∶3.5.Fig.10 Effect of the reaction pressure on the conversion and selectivityReaction condition: catalyst: Ti-MCM-41(5) c alcined at 550 ℃, 135 ℃ for 35 min, 5%(mass fraction) of catalyst with respect to EO,EO/DMA molar ratio: 1∶3.5.2.7.2 压力对反应的影响图10示出了二甲胺与环氧乙烷在不同压力下反应的转化率和选择性. 反应压力决定了反应时底物的聚集状态, 环氧乙烷与二甲胺在常压下的沸点分别为10.4和7.4 ℃, 在低压下它们表现为气体状态, 不能有效和充分接触, 导致反应的转化率和选择性较低; 随着反应压力不断增大, 超过饱和蒸汽压时, 底物的聚集状态表现为液体状态, 底物之间能够充分接触, 在较高压力下转化率和选择性均有着明显提高, 当压力达到2.5 MPa时反应的转化率和产物选择性分别达到98.34%和80.60%. 因此, 选择优化的反应压力为2.5 MPa.2.7.3 不同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表2列出了不同催化剂对EO与DMA反应的催化效果. 可见, TiO2和MCM-41催化剂的催化效果大体相同; 但比Ti-MCM-41(5)的催化性能稍差, 主要是因为MCM-41虽然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 但表面缺少酸性催化活性位. 同时, 随着Si/Ti摩尔比的提高, 反应转化率基本不变, 但产物选择性随着Si/Ti摩尔比的增加出现下降趋势; Ti-MCM-41(20)样品的产物选择性最低仅为72.46%, 其原因可能是EO与DMA分子尺寸均在0.3~0.4 nm 范围内, 都明显小于Ti-MCM-41分子筛催化剂, 而Ti-MCM-41(20)样品具有相对较小的孔径, 不利于反应物分子的扩散, 从而降低了催化活性. 此外, NH3-TPD表征结果证实, Ti-MCM-41(5)样品中Ti含量较大, 且骨架Ti(Ⅳ)中心较多, 致使分子筛表面酸性中心数量增多, 从而为反应提供了更多的催化活性中心[39].Table 2 Reaction results of EO with DMA over variouscatalysts*EntryCatalystEO conversion(%)DMA selectivity(%)DEMAyield(%)1TiO297.3781.2179.072MCM-4197.4483.5381.403Ti-MCM-41(5)98.3786.6885.274Ti-MCM-41(10)97.5673.8475.605Ti-MCM-41(20)97.2872.4671.226Ti-MCM-41(40)97.2376.5274.40* Reaction condition: the reaction was conducted at 145 ℃ and 2.5 MPa in a bath reactor with EO to DMA molar ratio of 1∶3.5 for 40 min and5%(mass fraction) of a catalyst with respect to EO.Fig.11 Effect of the calcined temperatures of Ti-MCM-41(5) sample on the conversion and selectivity under 145 ℃ and 2.5 MPa for 40 minTi-MCM-41(5) catalyst was added 5%(mass fraction) with respect to EO; the molar ratio EO to DMA is 1∶3.5.2.7.4 催化剂焙烧温度对反应的影响图11示出了焙烧温度对Ti-MCM-41(5)催化性能的影响. 可见, 于550 ℃焙烧的催化剂样品的催化效果最好. 其主要原因是在较低温度(450~500 ℃)焙烧时, 外部是比较致密的颗粒结构, 无明显的孔道. 随着焙烧温度升高至550 ℃, 出现了细小的孔道, 且外部孔隙率和形貌结构更加均匀, 此时形成的孔道结构有序度高、孔隙率较高, 具有较大的粒径尺寸和丰富的催化活性中心. 当煅烧温度继续升高至600 ℃时, 较高的温度可能造成催化剂晶型的转变和介孔结构的坍塌, 导致形成的孔道数量明显减少, 比表面积明显降低, 同时孔隙率也大大减小, 从而降低了催化剂的催化活性.2.7.5 反应底物对反应的影响为了进一步考察催化剂Ti-MCM-41(5)对其它环氧化合物反应的催化效果, 分别用不同的环氧化合物与有机胺进行了一系列的催化实验, 结果列于表3.Table 3 Catalytic properties of Ti-MCM-41(5) with different substratesaEntryEpoxideAmineTime/minYieldb(%)Productsel ectivityc(%)ⅠⅡ1CH—NH2H3CH3C12088.3110002CCH3CH3H3CNH212090.1710003H3C—H2C—H2C—NH212086.488020412079.9510005CH3C H2NHCCH3H212084.0287136CH—CH2—NH2H3CH3C18081.027822ContinuedEntryEpoxideAmineTime/minYieldb(%)Productselectivityc(%)ⅠⅡ718077.019010818065.739739CH—NH2H3CH3C12085.13100010CCH3CH3H3CNH212089.69100011H3C—H2C—H2C—NH212083.8484161212082.91100013CH2H3CNHCH2CH312085.7793714C H—CH2—NH2H3CH3C12083.2483171518078.9288121618071.71100017CH—NH2H3CH3C12076.37100018CCH3CH3H3CNH212084.23100019H3C—H2C—H2C—NH212072.3483172012075.71100021CH2H3CNHCH2CH312072.168911ContinuedEntryEpoxideAmineTime/minYieldb(%)Product selectivityc(%)ⅠⅡ22CH—CH2—NH2H3CH3C12077.5674162318066.0710002418064.1998225CH—NH2H3CH3C12085.79100026CCH3CH3H3CNH212087.19100027H3C—H2C—H2C—NH212084.3110002812080.06100029CH2H3CNHCH2CH312083.66100030 CH—CH2—NH2H3CH3C12079.8410003118069.0310003218064.631000 a. Reaction conditions: alkyl or Ph; R″=Ar, alkyl or H). The reaction was conducted at normal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in a round-bottomed flask with epoxy compound to amines molar ratio of 1∶3 for 40 min and5%(mass fraction) of a catalyst with respect to epoxy compound; b. the yield is based on the analysis results of gas chromatography by internal standard method; c. the selectivity is estimated according to the peak area of different products by gas chromatography.由表3可见, Ti-MCM-41(5)催化剂对不同环氧乙烷衍生物与胺类反应的催化作用表现出明显差异性. 底物的结构对产率和选择性有明显影响, 随着环氧化合物的环氧环上取代基团的增大, 催化性能依次递减, 其中环氧丙烷对应的产物产率最高. 其原因是取代基团的增大导致底物反应的空间位阻增加, 不利于反应进行; 对于不同的胺类, 可以发现一些简单的脂肪胺类反应产率较高, 最高可达90.17%; 但是对于芳香胺和杂环结构的胺, 产物的产率较低, 最低仅为64.19%, 这主要是因为芳香胺和杂环结构的胺的分子结构较大, 相比于脂肪胺反应亲核性较低, 因此催化性能较差. 而且, 脂肪胺的反应时间较芳香胺短, 主要原因是脂肪胺亲核性较强, 加快了其与环氧化合物开环反应的速率.2.8 反应机理分析图12示出了Ti-MCM-41分子筛催化有机胺与环氧化合物合成β-胺醇的反应机理. Ti-MCM-41 分子筛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性能, 与其优良的结构和表面性质紧密相关. 首先, 分子筛中存在大量骨架Ti(Ⅳ)中心, 为反应提供了丰富的弱酸性催化中心; 其次, 介孔分子筛高比表面积、大孔容的结构特征有利于反应体系的分子扩散, 提高了反应效率. 催化反应历程如下: Ti-MCM-41分子筛中存在Ti的主要配位结构为Ti(OH)(OSi)3, 而在Ti(OH)(OSi)3结构中的Ti4+能够提供丰富的路易斯酸活性位, 可与环氧化合物中电负性较强的氧原子形成配位键, 使得2个C原子发生极化从而增强了其亲电性; 同时, 弱化了环氧化合物C—O键的张力, 使具有亲核性的胺类更容易去进攻C原子形成1个具有五元环结构的过渡态中间产物[40,41]. 另一方面, 中间体中的Ti与O的配位键断裂, 形成了路易斯碱Ti—O-, 能够较容易地与胺类中的质子H结合, 从而迅速完成质子转移, 最终生成目标产物β-胺醇类化合物. 同时, 催化剂重新参与到催化循环中去, 整个过程无其它副产物产生, 具有很高的原子经济性.Fig.12 Mechanism of epoxy compounds reacted with amines catalyzed by Ti-MCM-41 catalyst2.9 催化剂的重复利用性Fig.13 Reuse performance of the Ti-MCM-41(5) catalyst图13示出了Ti-MCM-41(5)催化剂重复利用次数与目标产物的选择性和转化率的关系. 可见, 催化剂前3次重复使用过程中催化效果无明显改变, 表明在反应过程中Ti物种几乎没有或者很少脱离骨架. 重复使用3次后, 目标产物的选择性与转化率均小幅降低, 原因可能是反应过程中生成的产物或者某些副产物与催化剂的活性位发生相互作用, 使反应物与活性位无法充分接触, 从而导致转化率和选择性下降.图14示出了Ti-MCM-41(5)催化剂重复使用前后的XRD和红外谱图. 从图14(A)可见, Ti-MCM-41(5)催化剂重复5次后并未发生结构上的变化, 表现出较强的稳定性和重复使用性. 同时, 重复使用的Ti-MCM-41(5)催化剂并未进行高温焙烧和复杂的活化再生过程. 因此, Ti-MCM-41分子筛是一种环境友好、廉价易得且易于分离的多相催化剂, 表现出的可重复利用性对于实际工业应用具有较好的前景. Fig.14 XRD patterns(A) and FTIR spectra(B) of the Ti-MCM-41(5) before(a) and after(b) repeated use3 结论采用水热法合成了具有介孔结构、较大比表面积和丰富弱酸性活性位的Ti-MCM-41分子筛催化剂. 该催化剂用于二甲胺与环氧乙烷合成N,N-二甲基乙醇胺的反应中表现出较好的催化性能, 环氧乙烷的转化率和N,N-二甲基乙醇胺的选择性分别达到98.37%和86.68%. 研究发现, Ti-MCM-41分子筛催化反应过程中, 反应温度、压力及反应物底物醇的结构对反应产率均有较大影响. 结合催化反应结果和催化剂的结构表征, 对Ti-MCM-41的催化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比传统工艺合成醇胺的催化剂, Ti-MCM-41分子筛的催化条件温和、产物易分离、催化效率高,是一种制备简单、高效廉价、绿色环保的催化剂, 在制备β-胺醇类化合物的催化合成工艺中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参考文献【相关文献】[1] Corey E. J., Zhang F. Y., Angew. Chem. Int. Ed. Engl., 1999, 38, 1931—1934[2] Johannes C. W., Visser M. S., Weatherhead G. S., Hoveyda A. H., J. Am. Chem. Soc., 1998, 120, 8340—8347[3] Ager D. J., Prakash I., Schaad D. R., Chem. Rev., 1996, 96, 835—875[4] Brien P. O., Angew. Chem. Int. Ed. Engl., 1999, 38, 326—329[5] Tu Y. Q., Xia W. J., Chem. J. Chinese Universities, 1999, 20(4), 587—589(涂永强, 夏吾炯.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1999, 20(4), 587—589)。

醚和环氧化合物(3)

醚和环氧化合物(3)

整理课件
9
(1)铁羊盐的形成
醚链中氧原子上的孤电子对可作为一种路易斯 碱,接受强酸中的质子形成铁羊 盐而溶于强酸。
C 2 H 5 O 2 H 5 C 浓 H H 2 2 O S4O [C 2 H 5O H C 2 H 5] + H4 -SO
由于氧对孤电子对的吸引较强,因此醚的氧只 能与强酸的质子形成 铁羊盐,用水稀释,铁羊盐
O C 2H 5
HI △
OH + C 2H 5I
二苯基醚的醚键很稳定,通常不易与HX发 生醚键的断裂反应。
整理课件
13
(三) 醚的过氧化物的形成
醚对氧化剂是稳定的,但在空气中久置,会
慢慢发生自动氧化,α碳上的氢可被氧化生
成过氧化物。
CH3CH2OCH2CH3
O2 CH3CH-OCH2CH3 O OH
整理课件
19
第二节 环氧化物
一个氧原子与相邻的两个碳原子相连构成 的三元环醚,不稳定,性质特殊,在有机 化学中特称为环氧化物(epoxides)。
整理课件
20
一 环氧化合物的结构和命名
C
C
O
整理课件
21
普通命名法:根据相应的烯烃称为氧化 某烯。
O
O
O
C2HC2H C2HCH 3 CC H 2HC(3 )2 CH
(ethyl methyl ether)
O
(二)苯(基)醚 (phenyl ether)
O CH2CH3
苯乙醚 (ethyl phenyl ether)
整理课件
6
烃基结构比较复杂的醚,以烃为母体,烃氧基 为取代基来命名。
CH3CH2 CH CH3
CH3 CCH3 OCH3

氨基酸与环氧化合物反应的研究

氨基酸与环氧化合物反应的研究

glycidyl ether>epichlorohydrin.
Then,Gas Chromatography is used to separate the corresponding product and
determine its compose;IR and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are used to
譬 10446i‘
分类号:TQ226
学位授予单位代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0431 研究生学号:104310305202
山亏轻互让学院
硕士学位论文
氨基酸与环氧化合物反应的研究
RESEARCH 0N THE REACTl0N BET、、慢EN AMINO
AClDS AND EPOXIDES
专 业名 称:
皮革化学与工程
指导教师:
conversion rate ofthe corresponding amino acid.
KEYWORDS:amino acid;epoxide;ring-openning
山东轻丁业学院硕』j学位论文
第一章绪论
1.1概述
随着现代有机合成化学的发展,杂环化合物在有机合成中的作 用越来越重要,尤其是环氧化合物,被公认为是有机合成中最重要、 应用最广泛的合成中间体之一【ll。环氧化物的结构特征在于含有环 氧基,由于三元环的高变形能力和电荷的极化使其具有开环容易、 反应活性高的特点【21,能以立体专~的方式与多种试剂[3l(如胺类、 醇类、酚类、羧酸)发生开环反应,形成新的宫能团。因而受到人 们的重视,成为重要的有机原料,以环氧树脂使用的最为广泛。
1 953年,Badische Anilin[¨1等将芳香族氨基苯甲酸和环氧烷烃 (如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等)(摩尔比≥3)在碱金属氢氧化物的存 在下置入高压釜内缓慢加热至130℃,环氧基团与氨基、羧基都能 反应,待完全反应后可以得到带有芳香族氨基羧酸的聚二醇醚衍生 物。此类物质是一种溶于水、无色的油状物,以1:1到1:10的 比例溶于水得到的油可作为防晒油。邻氨基苯甲酸也可以发生类似 反应。

8有机化学醚环氧化合物

8有机化学醚环氧化合物
环氧乙烷化学性质活泼,在酸或碱催化下能 与多种亲核试剂反应,形成一系列重要工业 原料
1.对称环氧化合物的开环反应
在稀酸、强碱的作用下,环被打开,生成
相应的加成产物。
例如:
O
+ H2O H+
O H+
+ HCl
OH OH CH2 CH2 OH Cl CH2 CH2
O
+ H2O OH
-
OH OH CH2 CH2
烷和酚。
O CH3
OH
+ HI
+ CH3I
C H 3 I+A g N O 3C H 3 C H 2 O HA g I (甲氧基定量测定法)
2、应用:合成
OH
(CH3)2SO4 NaOH
CH3
OCH3 KMnO4
CH3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OCH3 HBr
COOK
OH COOH
3.过氧化物的生成
醚长期与空气接触下,会慢慢生成不易挥发的过氧化物。
三、醚的化学性质
与烷烃相比相同之处:都不能与强碱、稀酸、 氧化剂、还原剂或活泼金属反应;不同之处:醚 能在强酸条件下发生反应。
醚的稳定性仅次于烷烃。 但其稳定性是相对的,由于醚键(C-O-C)的 存在,它又可以发生一些特有的反应。
1.醚的质子化:(oxonium salt)的形成
C 2 H 5O C 2 H 5 浓 2 S4 H O C 2 H 5OC 2 H 5+ H
H
H
2.命名
a. “氧化某烯”
氧化乙烯
O
O CH3
氧化丙烯
b.将环氧化合物的母体命名为“环氧乙烷”,三元

醚和环氧化合物

醚和环氧化合物

HOCH2CH2NHCH2CH2OH O
HOCH2CH2 N
HOCH2CH2
二乙醇胺
三乙醇胺
不对称的环氧化合物在碱催化下,发生SN2反应:
CH3
CH3
C CH2 O
+ CH3O
CH3 CH3 C CH2OCH3
O
CH3OH
CH3 CH3 C CH2OCH3 + CH3O
OH
碱性开环方向--空间效应决定 酸性开环方向--电子效应决定
R
R
Mg O
X
R
与强酸作用生成 盐:
R O R' + HCl
H R O + Cl
R'
分离与提纯醚
10.5.2 酸催化 C–O 键断裂
醚在HI或HBr的作用下,C–O键断裂,生成醇与卤代烷。
机理取决于醚分子中烃基的结构,伯烃为SN2,叔烃基为SN1
CH3CH2CH2OCH3 + HI
H
CH3CH2CH2O CH3
3-乙氧基环己烯
环醚:按杂环化合物命名
O 四氢呋喃
(THF) 环氧化合物:环氧某烃
H2C CH2 O
环氧乙烷
OO
1,4-二氧杂环己烷 1,4-二氧六环
二烷
CH3 CH CH2 O
1,2-环氧丙烷
CH2 CH CH2 3-氯-1,2-环氧丙烷
Cl
O
环氧氯丙烷
10.2 醚和环氧化合物的结构
10.2.1 醚的结构
CH3
CH3 CH3CH2ONa CH3CH2OH H3C C
CH2
酚醚的生成
OH NaOH
ONa
RCH2Br

南方医科大学第08章 醚和环氧化合物(ether & epoxides)

南方医科大学第08章 醚和环氧化合物(ether & epoxides)
上页 下页 首页
11
第八章 醚和环氧化合物
第一节 醚 (三、醚的化学性质)
结论: 醚较稳定,不能与强碱、稀酸、氧化剂、 醚较稳定,不能与强碱、稀酸、氧化剂、还 原剂或活泼金属反应。 原剂或活泼金属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也可发生反 反应与醚氧原子上的孤电子对、 应,反应与醚氧原子上的孤电子对、C-O键极性 键极性 和α-H的活性有关。 的活性有关。 的活性有关
O H2C CHCH3
O CH 3 H2C C CH3
氧化丙烯 氧化异丁烯 (propylene oxide) (isobutylene oxide)
CH3 O
CH3
O
二苯基醚(苯醚 二苯基醚 苯醚) 苯醚 (diphenyl ether)
二甲基醚(甲醚 二甲基醚 甲醚) 甲醚
(dimethyl ether or methyl ether)
CH3 O C(CH3)3
甲基叔丁基醚(甲叔丁醚 甲基叔丁基醚 甲叔丁醚) 甲叔丁醚 (methyl tertiary butyl ether)
上页 下页 首页
10
第八章 醚和环氧化合物
第一节 醚 (三、醚的化学性质)
三、醚的化学性质
官能团 δ+ δ− δ+ —C—O—C— — — — 醚较稳定,其稳定性仅 醚较稳定, 次于烷烃。 次于烷烃。 氧原子上存在孤对电子 碳氧键存在一定的极性 α-H有一定的活泼性 有一定的活泼性
生成氧鎓离子 生成氧鎓离子 醚键断裂 α-H过氧化 过氧化
第一节 醚
一、醚的结构和命名
醚的通式: 醚的通式:R-O-R’、Ar-O-R 或 Ar-O-Ar’ 、 醚的官能团为醚键
C O C
醚键中的氧为sp 杂化,键角约110° 醚键中的氧为 3杂化,键角约 °,随取代 基不同有所变化。 基不同有所变化。

10.6环氧化合物的反应

10.6环氧化合物的反应

H
Ph
CH
C
H
HO H
H
Ph
CH
C
H
酸酸性性开开环环反反应应
H2C CH2 O
+
••
O
••
••
••
Br
••
H
•• – •• B••r••
H2C CH2 + O ••
H
••
••
Br
••
••
CH2CH2
O
••
H
酸性开环机理的总结
-- --
- -
- -
-C C- O
H+

Nu
-C C-

O H
酸性开环机理通式
Nu -C C-
OH
9的的9动在动在力这力这主种主种要亲要亲来核来核自取自取于代于代酸反酸反对应对应环中环中氧,氧,化由化由合于合于物H物H2的2O的O是质是质弱子弱子的化的化亲,亲,核以核以试使试使剂C剂C-,-,O所O所键键以以消消反反应应 弱弱,,容容易易断断裂裂((三三元元环环的的高高度度张张力力可可以以看看成成是是反反应应的的潜潜在在动动 开力力开中))中心。。心碳或或碳原者者原子说说子。,,。质质子子化化后后--CCHH22OOHH作作为为较较好好的的离离去去基基团团容容易易离离
+ H2C CHCH3
O 1. 乙醚 2. H3O+
CH2CHCH3
OH (60%)
碱性开环方向
H2C CH(CH2)7CH3
O 亲核试剂优先进攻含
烷基较少的环氧碳原子
1. LiAlH4, 乙醚 2. H2O
H3C CH(CH2)7CH3
OH
(90%)

高分子化学8-开环聚合

高分子化学8-开环聚合
• 大多数杂环化合物如环醚、环缩醛、环硫醚、 环酯、环酰胺、环有机硅氧烷等,都具有亲电
中心,所以可用阳离子引发开环聚合。
• 烯类单体的阳离子聚合活性种为碳正离子,其
活性高,在低温下,反应速率很快,还伴随有
许多副反应。
• 阳离子开环聚合的活性种常为氧鎓离子、氮正、
硫正及硅正离子等,其稳定性远大于碳正离子, 使阳离子开环聚合具有许多特点。
1.3,3’-双(氯亚甲基)丁氧环和THF的阳离子聚合
(3) 终止和转移反应

① 转移反应
聚合链的氧原子亲核进攻增长链活性中心 -碳原子:
(CH2)4
+O
(CH2)4O
(CH2)4 O(CH2)4 O(CH2)4 O+ A (CH2)4
+
O (CH2)4
A O
O(CH2)4O(CH2)4O(CH2)4

例:甲醇钠引发环氧乙烷聚合反应:
聚合速率表达式:
Rp k
app p
[ M ][ M ] k

app p
[CH 3ONa][ M ]
1. 环氧乙烷(EO)和环氧丙烷(PO)的阴离子聚合 (1) 聚合反应
例:甲醇钠引发环氧乙烷聚合反应:
在反应时间 t 时,聚合物的聚合度可由已经反 应的单体浓度除以引发剂的起始浓度[I]0得到:
高分子化学
Polymer Chemistry
第八章 开 环 聚 合
8.1 离子开环聚合
一、概


开环聚合:环状单体在某种引发剂作用下 开环,形成线形聚合物的过程。 环状单体:环烷烃、环醚、环缩醛、环酰 胺、环硅氧烷等。

已工业化的开环聚合:环氧乙烷、环氧 丙烷、三聚甲醛(POM)、己内酰胺(PA6)、3,3’-二(氯甲基)环丁醚(PCE)、 八甲基环四硅氧烷(SI)等。

二氧化碳和环氧化合物共聚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二氧化碳和环氧化合物共聚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二氧化碳和环氧化合物共聚催化剂的研究进展路学春;林素静;刘美蓉;陈建新;张治纯【摘要】Carbon dioxide is one of the green house gases and is considered as a recyclable, abundant, and non-toxic C1 resource. Its scientific utilization has attracted extensive attention. The synthesis of aliphatic polycarbonate from carbon dioxide and epoxides is one of the most effective routes for chemical utilization of carbon dioxide.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the catalysts for copolymerization of CO2 and epoxides was reviewed and the catalytic efficiency the performance of copolymer was discussed. The polycarbonate has wide application prospect due to its biodegradability and the 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es.%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也是储量丰富、无毒且可循环利用的碳资源,它的科学利用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二氧化碳与环氧化合物通过环加成反应制备脂肪族聚碳酸酯是二氧化碳化学利用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

本文综述了二氧化碳与环氧化合物共聚各类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催化剂效率和共聚产物的性能。

由于所得聚碳酸酯具有生物降解性且可以控制温室气体含量,因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二氧化碳与环氧化合物直接制备聚碳酸酯

二氧化碳与环氧化合物直接制备聚碳酸酯
[ ] 的敏感程 度, K1@%"LM#$@2 等 *N 合 成 出 了 一 系 列 的 苯
主要有 ’"()* +,* -、 ’"()* +,* -+0-( ’"()* +./,* 、 * 12%3) 等催化剂体系。 他 们 对 其 它 锌 化 合 物 也 进 行 尝 试, 但发现 催 化 效 果 最 好 的 是 ’"()* +,* (4 5 4) 催化体 系。由于该催化 剂 催 化 效 率 较 低, 每克锌仅能产生 因此人们一直致力于寻求具有 62 左右的聚碳酸酯, 较高催化活性的新的催化剂体系。 (4)羧酸锌催化剂 人们研究发现, 戊 二 酸 锌 是 一 种 能 催 化 0-* 与 环氧化合物交替共聚产生高分子量的脂肪族聚碳酸 酯的 很 好 的 催 化 剂 819:#; 等
*
, 并在前人的研 究 基 础 上 &)
[ 67]
提出了这些酚锌盐类
条件下反应 <7G , 催化剂的催化效率达到 HB D *2 聚 合 且其分子 量 分 布 范 围 " J > 物 >2 催化剂, " " I <7 777 , 这样窄 的 分 子 量 的 分 布 范 围 是 戊 二 " " C 4 D <—4 D =, 酸锌催化剂所不能及的。
碳的含量 也 已 经 成 为 科 学 家 们 研 究 的 重 要 领 域 之 一
[%, *]
由于 :;! 作为 :& 资 源 的 利 用 已 经 受 到 科 学 家 的重视, 该领域 已 经 在 近 年 来 有 了 飞 速 发 展。 此 前
[ 9 — &*] , 本文对用于催 已有关于 :;! 活 化 利 用 的 综 述

环氧化合物和大环多醚环氧化合物

环氧化合物和大环多醚环氧化合物

环氧乙烷常见的开环反应
1. 不对称环氧化合物在酸性条件下的开环反应
2. 不对称环氧化合物的碱性条件下开环反应
3. 环氧化合物与氢化锂铝的反应
H CH3
H
H + LiAlH4
O
4 (CH3)2CHOH + LiAlO2
8.3 醚的制备
Preparations of Ethers
一、威廉森(Williamson)合成法
5 43 2 1
O
② 冠醚:含有多个氧的大环醚(Cyclic polyether)
14
15 16 O
17 18
1213O
O1 2
1110O
O4 3
9
8
O 7
6
5
命名一:总原子数 + 冠 + 氧原子数
(对称)二苯并-18-冠-6
命名二:按含杂环的系统命名法命名:
2,3,11,12-二苯并-1,4,7,10,13,16-六氧杂环十八烷
CH3
HI
CH3 C O CH3
CH3
SN1 CH3OH + CH3
CH3 H CH3 C O CH3
CH3
CH3 I-
CH3
C
CH3 C I
CH3
CH3
醚的结构不同,机理不同。
环醚的反应
+ HBr
BrCH2CH2CH2CH2OH
O
HBr
BrCH2CH2CH2CH2Br
+ HCl ZnCl2 ClCH2CH2CH2CH2OH
O
HCl, ZnCl2 ClCH2CH2CH2CH2Cl
醚的反应规律(掌握)
(1) 卤化氢的反应性能:HI>HBr>HCl (浓) (2) 混合醚反应时,碳氧键断裂的顺序:

10 第十章_醚和环氧化合物

10 第十章_醚和环氧化合物

醚的分类
醚 (Ether)
单醚:
乙醚
环醚:
四氢呋喃(THF)


混醚:
叔丁基甲基醚
环氧化合物:
环氧乙烷
1,4-二氧六环
10.1 醚和环氧化合物的命名
单醚: “二”+“烃基” + “醚” “二”字和“基”字有时可省略,但不饱和醚习 惯上保留“二”字。
(二)乙(基)醚 乙醚
diethyl ether
1,2–二甲氧基乙烷 (乙二醇二甲醚)
1,2-dimethoxyethane
环醚的命名
环醚: 按杂环化合物命名为“氧杂环某烷”, 三元环醚习惯称为“环氧某烷”。
环氧乙烷 (氧杂环丙烷)
1,2-epoxyethane (oxirane)
2–(氯甲基)氧杂环丙烷 (环氧氯丙烷)
2-(chloromethyl)oxirane (1,2-epoxy-3-chloropropane)
有机化学 Organic Chemistry
第十章 醚和环氧 化合物
第十章 醚和环氧化合物
水分子中的两个氢原子都被烃基取代的化合物称为醚 。脂环烃的环上碳原子被一个或多个氧原子取代后所形 成的化合物,称为环醚;其中三元环醚称为环氧化合物 。
醚和环氧化合物的分类、命名、制法 醚和环氧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和波谱性质 醚键的断裂 环氧化合物的开环反应 环氧化合物与 Grignard 试剂的反应 Claisen 重排 冠醚
醚键开裂机理:
SN2机理
位阻影响
SN1机理
中间体稳定性
10.5.3 环氧化合物的开环反应
环氧乙烷酸性条件下开环:
不对称环氧化合物酸性条件下开环
反应取向: 亲核试剂优先进攻取代较多的碳原子, 类SN1。

环氧开环反应

环氧开环反应

环氧开环反应
环氧开环反应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学反应,也被称为环氧裂解反应或环氧化反应。

在该反应中,环氧化合物通过在存在强酸或强碱的条件下进行水解或氧化,开裂成相应的醇或醛/酮。

该反应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在有机合成中用于制备化合物、药物和天然产物,以及在化学工业中用于生产化工产品。

环氧开环反应的机理通常涉及亲电进攻和质子化两个步骤。

在亲电进攻步骤中,酸或碱催化使环氧化合物的氧原子成为亲电中心,攻击后方的碳原子上的电子,形成一个稳定的中间体。

在质子化步骤中,中间体通过水解或氧化反应裂解,生成相应的醇或醛/酮。

环氧开环反应具有广泛的应用和变化形式。

例如,环氧化合物可以通过和羟胺反应开环,生成相应的胺和醛/酮。

此外,环氧化合物还可以通过与碳酸酯反应进行开环,生成相应的醇和碳酸酯。

在有机合成中,环氧化合物还可以作为亲电诱导剂来催化其他反应。

- 1 -。

不对称环氧丁烷和盐酸

不对称环氧丁烷和盐酸

不对称环氧丁烷与盐酸的反应研究
引言:
不对称环氧丁烷,作为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因其独特的化学结构和反应活性,在化工合成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而盐酸作为强质子酸,能有效地引发或催化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反应。

本文主要探讨不对称环氧丁烷与盐酸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可能产生的化学反应。

主体内容:
不对称环氧丁烷,即含有一个不对称碳原子的环氧化合物,其特殊的化学性质使得它在遇到酸性物质如盐酸时,会发生开环反应。

盐酸中的氢离子可以进攻环氧环,促使环状结构打开,生成对应的醇类或者氯代烷烃产物。

这种反应过程通常需要特定的反应条件和催化剂辅助,以调控产物的选择性和产率。

具体而言,当不对称环氧丁烷与盐酸接触时,由于环氧基团的极化性,盐酸的氢离子会选择性地攻击其中一个碳氧键,导致环的破裂并形成新的碳-氯键和羟基。

这一过程中形成的产物种类取决于环氧丁烷的具体结构以及反应条件,包括温度、酸浓度、反应时间等因素。

此外,该反应在有机合成中有着重要应用,例如用于制备手性化合物,因为反应的立体选择性能够得到控制,从而产生单一构型的产物。

通过对反应条件的精细调控,可以实现对不对称环氧丁烷与盐酸反应产物的有效设计和合成。

结论:
不对称环氧丁烷与盐酸的反应研究不仅揭示了两者间的化学交互作用机制,还为相关有机合成提供了新途径和策略。

未来的研究将进一步探索反应条件优化,以期提高目标产物的选择性及产率,满足精细化学品和药物合成等领域的需求。

同时,此类反应也对理解有机分子的反应机理以及发展新型催化体系具有深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环氧化合物开环规则

环氧化合物开环规则

环氧化合物开环规则
环氧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在化学反应中,环氧化合物的开环反应是一种重要的反应类型。

环氧化合物开环规则是指在环氧化合物分子中,环氧环的开裂方式和位置的规律性。

环氧化合物开环反应是一种亲核取代反应,通常需要在碱性条件下进行。

在反应中,亲核试剂攻击环氧环中的一个碳原子,使其断裂,形成一个开放的化合物。

环氧化合物开环反应的产物通常是一个醇和一个亲核试剂的取代产物。

环氧化合物开环反应的位置规律性主要取决于环氧环上的取代基和亲核试剂的性质。

一般来说,环氧环上的取代基会影响环的开裂位置。

如果环氧环上有较大的取代基,那么亲核试剂通常会攻击取代基相邻的碳原子,从而形成一个较稳定的产物。

如果环氧环上没有取代基,那么亲核试剂通常会攻击环上的较稳定的碳原子,从而形成一个较不稳定的产物。

环氧化合物开环反应的方式规律性主要取决于亲核试剂的性质。

一般来说,亲核试剂可以是一种阴离子或一种亲核性较强的分子。

在反应中,亲核试剂通常会攻击环氧环上的一个碳原子,从而形成一个开放的化合物。

如果亲核试剂是一种阴离子,那么它通常会攻击环氧环上的较稳定的碳原子,从而形成一个较稳定的产物。

如果亲
核试剂是一种亲核性较强的分子,那么它通常会攻击环氧环上的较不稳定的碳原子,从而形成一个较不稳定的产物。

环氧化合物开环规则是一种重要的化学规律,对于理解环氧化合物的反应机理和产物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环氧化合物的结构和反应条件,预测其开环反应的位置和方式,从而合理设计和控制化学反应,提高反应效率和产物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e O
Me
iPrM e 2SiN 3
O
iPrMe2SiN3
O
iPrMe2SiN3
O
O
Me3SiN3
产物
收率 / %
OSiM e2iPr
N3
Me
O S iM e 2iP r
Me
N3
OSiM e2iPr
86 59
79
N3
O SiM e2 iP r
64
N3
OSiMe3
O
78
N3
3
e.e. / % 93 87 89 83
氧化物在手性锂胺碱的作用下发生下面的开环重排。
R N
O Me NLi
R H
N Me N Li
HO
OLi
OH
然而,当环氧化合物在路易斯酸的催化作用下,氧原子首先与路易斯酸,通常是金属原子或缺
电子中心结合,活化环氧化合物,在亲核试剂的存在下发生亲核加成,生成开环反应产物。以内消
旋的环氧化合物作为底物,以手性路易斯酸作催化剂,所得的开环产物不仅具有较高的对映选择性,
X
X
+ Me3SiN3 (S, S)-3 (CrCl) (2(mol)%)
O
TMSO
N3
X = CH2, CHR, CH2CH2, CH=CH, NR, O, C=O
83%~ 98% e.e
把苯甲酸作为含氧的亲核试剂进行如下反应[12],发现手性 Salen-Co(II)的催化结果优于手性
Salen-CrCl,同时还发现芳香环氧底物的 e.e.值明显高于脂肪烃环氧底物的对映选择性。

化学通报 2005 年 第 68 卷
w074
当环氧化合物为内消旋时,上述的不对称开环反应简称为 ARO 反应(Asymmetric ring opening of meso epoxides),同时由于内消旋环氧化合物作为底物具有很好的对称性,不管是在路易斯酸 催化下发生开环反应还是在碱的作用下发生开环重排反应,都使其丧失了对称性,因而也可以总 称为去对称化反应(Desymmetrisation of epoxides)[1]。当环氧底物是外消旋的末端环氧化合物时, 在手性催化剂的作用下可以发生动力学水解拆分与开环反应,通常这类反应简称为 HKR 反应 (Hydrolytic kinetic resolution of terminal epoxides)。本文主要对近年来国内外在 ARO 反应和 HKR 反应两个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与评述。
R R
底物 收率 / % e.e / %
O + Me3SiN3
(R, R)-3 (CrCl) (2(mol)%)
Fmoc
COCF3
O
N
N
O
O
O
O
O
80
80
80
80
90
88
94
98
95
95
R R
O 72 81
N3
OH
Me
Me
O
65 82
手性 Salen 金属催化剂的催化性能之所以如此有效,是因为它不仅作为路易斯酸活化环氧底
物。
Me
O
O
O
Me
O
OO
O
Ph
O
OO
O
EtO2C
O F3COC N
O
Ph
在路易斯酸的催化诱导下,进攻环氧化合物的亲核试剂有很多种,主要是以下一些试剂:(1)
氮亲核试剂:Me3SiN3(TMSN3), i-PrMe2SiN3, MeOC6H4NH2;(2)碳亲核试剂: TMSCN, PhLi, PhCCLi;(3)硫亲核试剂: n-BuSH, PhSH, PhCH2SH, ArSH;(4)卤素亲核试剂:(-)Ipc2BX (X=Cl, Br, I; Ipc = 异松蒎基), Et3N-HF, AgF, KHF2-18-冠-6, SiCl4;(5)氧亲核试剂: PhCOOH;其中应用最多 的是叠氮类化合物。
(R, R) - 3
(S, S) - 3
H H
O
O
N
N
N
R
Yb
R
Cl3
t-Bu
4
N
Me3 N
Ga
OH HO
t-Bu t-Bu
t-Bu
5
N O O
N
6
其中作为连接手性配体与反应底物的关键因素之一的中心金属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对于手性
Salen 配体而言主要是 Mn、Cr、Co,其它如 Zn、Ti、Zr、Cu、Yb、Ga、Bi 等都可作为手性路 易斯酸的缺电子中心催化 ARO 反应。
88

化学通报 2005 年 第 68 卷
w074
1995 年 Addfsson 等[8]报道了一种新型手性配体(2),并用于氧化环己烯的不对称开环反应, 但多数立体选择结果不尽人意,只有少数可达中等对映选择性,e.e.值最高为 71%。
进入到 20 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Jacobsen 等对手性 Salen 金属催化剂在 ARO 和 HKR 反应中 的应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1995 年 Martinez 等[9]报道了下述 ARO 反应, 取得了很好的结果。
但当用叠氮化合物 Me3SiN3 (TMSN3)代替硫醇时,不管是在(+)-酒石酸锌还是(+)-酒石酸铜的 催化下都得到了中等的对映选择性(40% e.e.)[4]。类似地,Hayashi 等[5]以(+)-DTBT(酒石酸二叔丁 酯)作手性配体,在 TiCl2(OiPr)2 路易斯酸的催化下同样以叠氮化合物 TMSN3 为进攻试剂对氧化 环己烯进行 ARO 反应研究,也取得了不错的结果(62% e.e.)。
Key words Meso epoxides, Asymmetric ring opening(ARO), Racemic terminal epoxides, Hydrolytic kinetic resolution(HKR)
环氧化合物在碱的作用下,尤其是在手性胺锂碱的催化下易发生 β-位的去质子化反应,进 而消除生成不饱和的光活性醇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化学收率与较高的对映选择性[1]。例如环己烯
物,同时也活化亲核试剂;在反应中亲核基团-N3 取代卤素原子与金属配位,使得中心金属与手 性配体、环氧底物及亲核基团四者通过化学作用和空间作用能有效地结合,进行不对称催化循环。
随后,他们又针对相同的反应比较了手性 Salen-CrCl 与 Salen-CrN3 的催化性能[10],发现收率和 对映选择性都差不多,更说明反应过程中叠氮基可以取代卤素参与反应,使用手性 Salen-CrN3 还可减少副产物卤代醇的生成。当用相反构型的手性 Salen 配体时[11],得到相反构型的产物。
Abstract Progresses in asymmetric ring opening(ARO) of meso epoxides with different chiral ligand, and the hydrolytic kinetic resolution(HKR) of racemic terminal epoxides catalyzed by chiral Salen metal complex were introduced. These two reactions are very useful not only for asymmetric synthesis but also for chiral chemicals and chiral drugs both in laboratory and large-scale production.
1 内消旋环氧化合物的不对称开环反应(ARO 反应)
对于不对称亲核加成反应,底物的选择、亲核试剂及手性催化剂的选择这三方面是必须考虑
的因素;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匹配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在这里不讨论反应的条件(包括温度、
时间、溶剂等)对反应结果的影响。对于 ARO 反应通常有以下一些内消旋环氧化合物作为反应底

化学通报 2005 年 第 68 卷
w074
环氧化合物的不对称开环反应
王朝阳
(西南交通大学药学院 四川峨眉 614202)
摘 要 介绍了在不同手性配体和路易斯酸的催化下内消旋环氧化合物的不对称开环反应与外 消旋末端环氧化合物的水解动力学拆分与开环反应;并指出了环氧化合物的这两种反应在不对称合成 与手性药物领域的应用价值以及在工业上广阔的应用前景。
X
X
+
O
X
X
SH X = CH2, CH2CH2, N-Boc, O
S
S
OH C2-product
OH meso
反应主要得到两种产物,一种是具有 C2 对称性的产物(C2-product),一种是内消旋化产物
(meso-product),二者比例(C2:meso)约为 2;而不管是 C2 对称产物,还是内消旋化产物,两种产
而且产生了两个手性中心,是为数不多的一次可构建两个手性碳原子的不对称催化反应[1, 2]。
OH
R R
Nu
O
R
R
H Nu
H Nu
OH
R R
Nu
王朝阳 男,36 岁,博士,副教授,从事有机化学与药物合成研究。E-mail: wangzhaoyang999@ 2005-01-26 收稿,2005-03-22 接受
差不多同时,Brown 等[6]利用手性硼烷作路易斯酸,用卤素原子亲核进攻,制备手性卤代醇, 得到了较好的对映选择性。该反应中手性卤代硼烷既作为手性诱导因素又提供亲核进攻基团卤原 子。
(-) IpcBX O
n-C5H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