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C-5W移动通信实验指导书(教师)第七版
移动通信实验指导书(全)

目录前言 (1)实验一移动通信系统组成及功能 (2)实验二无线数字信令 (10)实验三信令系统 (21)实验四多信道共用、空闲信道选取方式 (30)实验五FH-CDMA(跳频码分多址)移动通信 (35)实验六DS-CDMA(直扩码分多址)移动通信 (43)实验七TDMA(时分多址)移动通信 (54)实验八DS/FH(直扩加跳频)混合多址移动通信 (57)实验九TD/FH(时分加跳频)混合多址移动通信 (60)实验十TD / DS(时分加直扩)混合多址移动通信 (62)实验十一接收机与噪声 (65)实验十二发射机 (77)实验十三双工器 (83)实验十四锁相频率合成器 (88)实验十五组网干扰 (106)附录L 表1 中国CTL 无绳电话技术标准 (117)附录2 双路无线综合测试仪原理及使用方法 (122)前言《移动通信》是通信电子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
是低频电路、高频电路、信号系统、工程数学等在通信中的综合运用,是学习通信电子专业必不可少的一门重要专业课。
实验环节的好坏是学生能否学好《移动通信》的关键。
为了更好地配合学生实验,特编写试验指导书。
本实验的基本要求:一、实验目的更好的理解通信原理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二、实验要求每次实验前学生必须根据试验内容认真预习实验内容及准备实验时所要用到的知识。
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能够完成实验内容,得出正确的实验结果。
实验结束后总结实验内容,书写实验报告。
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不缺席,按时到达实验室。
实验学时内必须做通信原理的有关内容。
三、说明1、本指导书的所有实验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
2、移动通信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要求实验前预习。
四、实验报告的书写要求1. 明确实验的目的及要求;2. 记录实验的基本要求和观察的结果;3. 说明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过程;4. 写出实验的体会和实验过程中没能解决的问题;五、参考书目⑴《移动通信原理与应用》,啜钢,北京邮电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2)《移动通信原理》,吴伟陵,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年11月第1 版实验一移动通信系统组成及功能一、实验目的1 .了解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
移动通信实验指导书2008

第一章移动通信实验系统概述1.1 移动通信实验系统简介移动通信实验箱是结合移动通信课程,验证移动通信中涉及的主要技术。
实验通过终端技术和网络技术介绍当前移动通信中的典型技术,并区别于以前的通信技术。
移动通信终端技术实验包括以下几部分的实验:信源编解码实验部分、信道编解码部分、调制解调部分。
这些实验都由实验箱上的相关模块在学生平台的配合下完成。
网络技术实验包括系统实验部分、900MHzGSM手机系统实验部分。
每个实验的简单介绍参见本章1.3节。
1.2 移动通信实验系统框架结构本实验系统的框架结构是根据GSM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制订的。
图1.2-1是GSM移动通信系统的框架结构图。
包括移动终端MS、基站子系统BS(包括BTS和BSC)、交换中心MSC/VLR、HLR/AUC数据库等部分。
作为对实际移动通信系统的模拟,本移动通信实验系统也相应的要实现以上部分的功能。
图1.2-1 GSM移动通信系统的框架结构图1.2-2为本实验系统的总体结构,每一模块的功能都可以对应到实际系统中某一块的功能,下面进行具体的介绍。
图1.2-2 本实验系统的总体结构以上各模块的作用:●实验箱:移动通信实验机箱主要模拟了通信终端的处理技术,无线基站的处理技术。
并通过无线信道连接,模拟电话信号的无线接入。
当移动实验箱配以PC系统和软件,通过局域网和电话交换机模拟了移动交换网,实现移动台开机登陆和关机实验、移动性管理、移动台呼叫处理的实验,较为形象的说明了移动通信的主要特征。
移动实验箱还配有标准GSM/GPRS通信模块,通过软件控制实现和实际网络中的任意用户进行话音和数据通信。
实验箱上还能完成信源编解码、信道编解码交织及扰码、调制解调等实验。
实验箱具体电路组成见1.3节。
●学生平台:学生平台是一台微型计算机,它通过串口同实验箱相连,通过局域网同其他学生平台和教师平台相连。
学生平台是学生控制实验箱进行相应实验的平台。
每次实验,学生进入学生平台的相应实验界面,学生平台程序会向实验箱下发相应的控制指令,配置相应的参数,从而使实验箱做好相应实验的准备。
移动通信实验指导书分解

移动通信实验指导书王明志主编信息学院前言移动通信是上一世纪末三大新兴通信技术(移动通信、光纤通信、卫星通信)之一。
它使人类实现了随时随地快速可靠地进行各种信息的交换。
移动通信集各种通信最新技术之大成,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通信方式。
针对不断发展的新技术,高等院校通信专业的课程设置也在不断更新,实验手段也在不断发展。
我们针对移动通信实验课与移动通信技术、设备现状,设计了相关实验,编写了这套教材。
本教材是根据多年从事移动通信教学和工程实验,并在考了国内外有关文献和资料的基础上编写而成。
移动通信网络是一个非常庞大、复杂的网络,涉及当今通信领域的方方面面。
为了让高等院校通信专业的学生对移动通信技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移动通信课程”的开设适应了这一形势的要求。
另一方面,在让学生对移动通信系统有一个较全面了解的同时,对其中关键技术的学习或深入地掌握是必要的。
对于这一部分知识点的学习,一方面可以通过理论课堂的学习获得,另一方面可以通信实验的环境进行加强。
ZH7005B多体制移动通信实验平台为学生们了解当今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实验平台。
在多体制移动通信实验平台中,设计了一个通用的信道硬件平台,它能支持多种模式的移动通信网络。
对目前常见的移动通信技术的关键部分“空中接口技术”,学生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1.最小频移键控(MSK)2.高斯最小频移键控(GMSK)3.π/4差分四相相移键控(π/4DQPSK)4.CDMA/DS码分多址通信技术5.CDMA/DS-IS95码分多址通信技术6.跳频通信技术目录实验一QPSK传输系统实验实验二OQPSK传输系统实验实验三传输系统实验实验四MSK传输系统实验实验五GMSK传输系统实验实验六16QAM传输系统实验实验七64QAM传输系统实验实验八CDMA传输系统实验附录HDB3测试码序列的改进在ZH5001通信原理实验系统中,设计了一个通用的信道硬件平台,在该实验平台上除了完成以前几章的实验外,还能完成以下实验:1.振幅调制传输系统实验AM2.单边带调制SSB3.抑制载波的双边带调制DSB4.频率调制FM5.四相相移键控QPSK6.四相交错相移键控OQPSK7.最小频移键控MSK8.高斯最小频移键控GMSK9.π/4差分四相相移键控π/4DQPSK10.16QAM传输系统16QAM11.64QAM传输系统64QAM以上实验采用数字信号处理DSP技术+PFGA技术实现,其具有较完善的测试接口:通过这些测试接口,可以对每一种调制解调方式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移动通信实验指导书

合作编辑:什么眼霜好:/最有效的增高药:/移动通信系统实验指导书目录实验一Jake信道实验 (1)实验二Rice衰落信道实验 (3)实验三Rummler衰落信道实验 (5)实验四自定义多径信道实验 (7)实验五窄带干扰信道(NBI)实验 (8)实验六最小移频键控(MSK)调制解调实验 (10)实验七比特误码率(BER)测试实验 (12)实验八不同信道下的比特误码率(BER)测试实验 (15)实验一Jake 信道实验一、实验目的学习用SystemView 软件建立Jake 信道模型,进一步理解Jake 信道。
二、实验说明Jack 移动信道模型事一个标准的频率单调衰落基带等效模型。
该模型假设从发射机到接收机之间存在无数条传播路径,并且这些反射到达移动目标接收机的路径是离散均匀分布的。
对于时域输入波形)(t x ,其输出波形)(t y 可以表示为:)(ˆ)()(ˆ)()(t x t r t xt r t y q i −=这里)(ˆt x 是)(t x 的希伯特变换。
I、Q 两路的基带等价(复数形式)描述为:∑=++=N k m k k k i t f t f r 1)2cos()cos(2)2cos()cos(2παθπβ∑=++=N k m k k k q t f t f r 1)2cos()sin(2)2cos()sin(2παθπβ其中,m f 是最大多普勒频移,)/2cos(L k f f m k π=,L =2(2N+1),4/πα=,N k k /πβ=,N 为模型中的路径数,ππθ2~0)),1,0((2random k =间的随机数。
上述描述中,设最大多普勒频移为m f ,则多普勒频移范围为(-m f ,m f ),同时也假设延时扩展远远小于信号带宽频率的倒数。
)(t r i 和)(t r q 是信道传输函数的基带等效部分。
在多数条件下,信道仿真都利用了基带等效原理,而不必在进行载波级仿真。
移动通信技术实验(DOC)

目录目录 (1)概述 (2)实验一信源与信宿基本通信实验 (4)实验二 QPSK与DQPSK调制实验 (8)实验三 QPSK与DQPSK解调实验 (35)实验四 QPSK与DQPSK系统实验 (45)实验五直接序列扩频调制实验 (48)实验六 GSM/GPRS移动通信网络 (54)概述目前移动通信的发展日新月异,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得到普及,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开始建设,已经开始研究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相关教材越来越丰富。
在这种情况下,电子、通信以及相关专业的学生、教师和科技人员迫切需要与技术发展和配套教材相适应的移动通信实验设备。
本公司根据全国统编《移动通信》教材的基本要求,参考各种教材参考书和参考资料,经过反复考虑,以全面、关键技术和系统实验为基础,在RC-YDZH-II的基础上,研究开发出RC-YDZH-III型移动通信系统实验设备,让学生真正能够接受现代通信技术综合系统的实际训练。
RC-YDZH-III型实验系统不仅用于“移动通信”课程以及现代通信技术中关键技术原理性实验教学,更能用于现代通信前沿技术系统化、整体化的学习与训练。
完整的实验系统由以下各模块组成:信源模块,信宿模块,GMSK调制发射模块,GMSK解调接收模块,DSSS调制发射模块,DSSS解调接收模块,QPSK/ DQPSK调制发射模块,QPSK/ DQPSK解调接收模块,GPRS模块,嵌入式手机模块,MSP430+对讲机模块,3G手机通信模块,无线数据传输模块(zigbee)。
各部分采用模块化独立分离设计结构,可独立进行移动通信原理的一般性实验,也可以将它们组合实现若干系统实验。
RC-YDZH-III型移动通信原理实验仪结构见图1,整体采用模块化、系统性、开放接口设计,便于教学、扩充和升级。
任意一个实验模块可以安到实验仪上的任何位置,即各个模块之间相互独立。
这种设计使得用户可以购买其中若干模块,也可购买全部模块,这为设备的研发、生产、维修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移动通信实验指导书3-6,

实验三、复合地址码扩频调制及PN码解扩一、实验目的1、掌握发端复合地址码扩频调制及收端PN码解扩的基本原理。
2、掌握扩频调制及解扩的实现过程。
二、实验条件1、示波器2、移动通信实验箱三、实验原理发端BS1导频信道扩频基带信号PIL=PN1(t) (5-1)同步信道扩频基带信号SYss=SYfr⊕W8⊕PN1 (5-2)用户1由信道地址码W i单独扩频的扩频基带信号D1w=D l xs⊕W i (5-3)用户1由信道地址码W i及基站地址码PN1复合扩频的扩频基带信号D l ss=D l w⊕PN1=D l xs⊕W i⊕PN1 (5-4)则BS1总的扩频基带信号Dss=PIL+SYss+D l ss+…经BPSK调制后输出BPSK1=Dss·cosωIF t=PIL·cosωIF t+SYss·cosωIF t+D1ss·cosωIF t+… (5-5)接收端收到的中频信号f IF-RX也可用式(3-11-5)表示,则由模拟乘法器M5构成的PN码解扩器输出f IF-des=f IF-RX·PN1(t)=(PIL·cosωIF t+SYss·cosωIF t+D l ss·cosωIF t+…)·PN1(t)将式(5-1)、式(5-2)及式(5-4)代入上式,并用到⊕与乘法器等效的关系,得f IF-des=PN1(t)·PN1(t)·cosωIF t ;导频信道+SYfr·W8·PN1(t)·PN1(t)·cosωIF t ;同步信道+D l xs·Wi·PN1(t)·PN1(t)·cosωIF t;用户1业务信道+…将PN1(t)·PN1(t)=+1·+1/-1·-1=1代入上式得f IF-des=cosωIF t ;导频信道+SYfr·W8·cosωIF t ;同步信道+D l xs·W i·cosωIF t;用户1业务信道(5-6)四、实验内容与要求(一)扩频调制测量步骤1、实验箱设置:插上BS1、BS2及MS天线。
移动通信实验指导书

移动通信实验指导书实验名称:移动通信实验实验目的:1. 了解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
2. 熟悉GSM数字通信系统中的各种信令及其格式。
3. 利用实验平台,验证GSM数字通信系统中的一些基本功能,包括呼叫建立、清除和短信发送等。
实验原理:移动通信是指在无线电通信网络中,基站与终端设备之间通过无线电信道进行通信的一种方式。
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是将要发送的信息通过数字信号转换器转换成二进制数字序列,将之编码压缩后以射频信号的形式通过无线电信道传输给接收端,接收端进行解码反演后还原信息。
GSM数字通信系统为TDMA(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时分多址)技术,即将时间分成一段段时隙,不同用户在不同的时隙内完成其数据传输,这样就能使多个用户通过同一信道进行通信。
实验器材:1. 移动通信实验平台(包括手机终端、基站、通信网络等)。
2. 示波器、信号源、信号分析仪等通信测试仪器。
实验步骤:实验一:呼叫建立1. 打开手机终端,输入要拨打的电话号码,按下打电话键。
2. 接通后,在手机终端上观察呼叫建立过程中各个信令的显示及时序。
3. 在基站端,用信号源产生合适的射频信号,与手机终端建立呼叫通道,并用信号分析仪进行信号测试。
实验二:呼叫清除1. 在呼叫建立状态下,按下挂机键,结束通话。
2. 在手机终端上观察呼叫清除过程中各个信令的显示及时序。
3. 在基站端,观察呼叫清除过程中各个信令的显示及时序。
实验三:短信发送1. 打开手机终端,输入要发送的短信内容,按下发送键。
2. 在手机终端上观察短信发送过程中各个信令的显示及时序。
3. 在基站端,观察短信发送过程中各个信令的显示及时序。
实验四:TDMA时隙1. 在呼叫建立状态下,观察手机终端在时隙中的数据传输情况。
2. 使用示波器观察基站端产生的TDMA时隙信号,并进行相关分析。
注意事项:1. 操作时应仔细查看手机终端自带的操作手册,确保正确使用。
通信行业-移动通信实验指导书 精品

GPRS模块又称GPRS MODEM,是一种可以进行语音、短消息、数据及传真传送功能的GSM/GPRS无线通信模块,同GSM/GPRS手机相比,它除了没有人机界面LCD显示、键盘外,其它的无线通信功能都是一样的。GPRS无线通信模块提供一个RS232接口,可直接由计算机的串口发送AT指令来控制该模块,此时计算机作为DTE(数字终端设备),GPRS模块作为DCE(数字电路设备)。在DTE和DCE之间用一套AT命令实现各种功能。GPRS的各种功能都有赖于DTE向DCE发送AT指令来实现,所以AT指令可视为DTE和DCE间的软件接口。
2回显设置
模块有回显功能,即在AT指令应答区会显示刚才输入的AT指令。
打开回显功功能
发送:ATE0
返回:OK
在本次的实验中主要是实验GPRS模块的语音功能。
6、AT指令
在计算机上利用GPRS MODEM调试工具V1.0来输入AT指令对GPRS模块进行控制,开机后首先要对模块进行一些测试/查询或设置。
1修改模块波特率指令
PC机和模块进行串行通讯的前提是二者串口的波特率必须一致。在不知道模块波特率的情况下,逐次修改调试工具中的波特率来修改PC机串口波特率,在AT指令发送区输入AT并发送,直到AT指令应答区有OK应答为止。如果想修改模块的波特率,在AT指令发送区输入AT+IPR=****(此处****表示要修改成的波特率的值),点击”手动发送AT指令”按钮发送修改波特率的AT指令。返回OK应答表示模块的波特率已经修改。修改完成后要更改调试工具的波特率(即PC机的波特率)与模块的波特率一致才能够继续通讯。
4、掌握GSM/GPRS无线通信模块的使用。
二、实验条件
1、GSM/GPRS通信模块
移动通信实验报告

移动通信实验报告南昌工程学院移动通信实验报告信息工程学院系(院)通信工程专业学生姓名凌丹霞班级09通信工程学号2009100249指导教师樊飞燕完成日期2012 年 6 月 5 日实验一、认知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RNC的基础配置内容了解B8300的基础配置内容二、实验设备和仪器pc机一台中兴TD-SCDMA移动设备无线部份三、实验原理四、实验记录单板介绍1、操作维护处理板ROMBROMB单板提供以下功能:负责RNC系统的全局过程处理;负责整个RNC的操作维护代理;各单板状态的管理和信息的搜集,维护整个RNC的全局性的静态数据;ROMB上还可能运行负责路由协议处理的RPU模块2、控制面处理板RCB实现Iu/Iur/Iub/Uu接口对应的RNC侧RANAP/RNSAP/NBAP/RRC协议;NO.7信令处理。
3、CLKG单板时钟产生板CLKG为RNC提供系统所需要的同步时钟。
CLKG单板采用热主备设计,主备用CLKG锁定于同一基准,以实现平滑倒换。
通过485接口接收UIM的控制指令以及向UIM发送单板状态信息。
CLKG板本身具有时钟接收电路,可接收2路通过接口单板传送过来的8K基准时钟,可以接收BITS提供的2路2MHz、2Mbits基准,也可以接收GPS提供的1路主备高阻复用的PP2S、16CHIP、8K时钟基准4、APBE板ATM处理板APBE用于Iu/Iur/Iub接口的ATM接入处理。
负责完成RNC系统STM-1物理接口的AAL2和AAL5的终结,同时提供宽带信令SSCOP、SSCF子层的处理,但不处理用户面协议。
而是在将ATM信元完成AAL5的SAR,区分控制面和用户面数据后,控制面数据转发到本板CPU处理,用户面数据根据IP地址转发到RUB 板进行处理。
每个APBE单板提供4个STM-1接口,支持622 M交换容量(根据需要,可以提供STM-4接口)。
5、SDTA2单板对外提供E1(类似于DTB)和CSTM-1(类似于SDTB)接入方式,通过ATM反向复用(类似于IMA)实现ATM的交换、终结,将不同的数据流转发至相应的处理单元;对外提供4路CSTM-1(246条E1)和4组IMA芯片(168个IMA组)。
移动通信实验指导书-实验步骤

实验一信道分配实验六、实验步骤1.无绳电话的使用:将实验箱附带的无绳电话按照说明书的方法组装起来(注意手机和座机的供电,手机与座机电话线的连接),座机的水晶头插入实验箱的水晶头插座(电话1或电话2),实验箱附带的另外一部电话插入电话2或电话1,这时实验箱通电,摘机可听见拨号音,按照实验箱上的电话号码拨另外一部电话,双方可以实现通话,此时若无绳电话作为被叫,手机在说明书允许的距离范围内可以听见振铃音乐。
如果无绳电话作为主叫,则按下手机的通话键可以听见拨号音,在说明书允许的距离范围内可以拨打另外一部电话,双方可以通话。
也可以在公众电话网(PSTN)上用同样的方法使用无绳电话。
关于无绳电话的来电转接,对讲等功能详见无绳电话的使用说明书。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无绳电话在使用前,一定要对码,对码的具体操作与不同的无绳电话厂家有关,但大多为同时按住手机和座机的“对码”键,听到提示音(如嘀的一声响),表明对码成功。
2.信道的切换:在上述通话的基础上,注意观察无绳电话的手机和座机上均有此时的通话信道,如01,02,03,……,18,19,20等。
或者用手机呼叫座机,有的厂家称为对讲,即按手机的“对讲“键,这时听见座机发出响声指示,按座机的免提键或拿起话筒,均可以实现通话,这时在手机和座机的液晶屏上均有此时通话的信道(需要是带有手动选频功能的无绳电话,若无此功能,则看不见通话的信道,只能通过专用仪器测试得知。
本移动通信原理实验箱所配的无绳电话具有该功能,但是在“对讲”模式下,是不能进行信道的切换的)。
此时如果通话效果不佳,则可以利用该功能,按下手机的“信道”键(不同品牌的无绳电话可能有不同的称呼),则可以实现信道的切换,可以从手机和座机的液晶屏上看出信道的变化。
但是在有的情况下,空闲信道受到较强的干扰,则座机寻找空闲信道失败,双方均会发出相应的响声提示,这时就不能实现信道的切换。
将组装好的无绳电话按照上述步骤进行对讲通话,进行信道切换的实验。
移动通信实验指导书(全)要点

目录前言 (1)实验一移动通信系统组成及功能 (2)实验二无线数字信令 (9)实验三信令系统 (18)实验四多信道共用、空闲信道选取方式 (25)实验五FH-CDMA(跳频码分多址)移动通信 (29)实验六DS-CDMA(直扩码分多址)移动通信 (36)实验七TDMA(时分多址)移动通信 (47)实验八DS/FH(直扩加跳频)混合多址移动通信 (49)实验九TD/FH(时分加跳频)混合多址移动通信 (51)实验十TD / DS(时分加直扩)混合多址移动通信 (53)实验十一接收机与噪声 (55)实验十二发射机 (66)实验十三双工器 (71)实验十四锁相频率合成器 (75)实验十五组网干扰 (92)附录L 表1 中国CTL 无绳电话技术标准 (102)附录2 双路无线综合测试仪原理及使用方法 (106)前言《移动通信》是通信电子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
是低频电路、高频电路、信号系统、工程数学等在通信中的综合运用,是学习通信电子专业必不可少的一门重要专业课。
实验环节的好坏是学生能否学好《移动通信》的关键。
为了更好地配合学生实验,特编写试验指导书。
本实验的基本要求:一、实验目的更好的理解通信原理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二、实验要求每次实验前学生必须根据试验内容认真预习实验内容及准备实验时所要用到的知识。
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能够完成实验内容,得出正确的实验结果。
实验结束后总结实验内容,书写实验报告。
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不缺席,按时到达实验室。
实验学时内必须做通信原理的有关内容。
三、说明1、本指导书的所有实验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
2、移动通信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要求实验前预习。
四、实验报告的书写要求1. 明确实验的目的及要求;2. 记录实验的基本要求和观察的结果;3. 说明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过程;4. 写出实验的体会和实验过程中没能解决的问题;五、参考书目⑴《移动通信原理与应用》,啜钢,北京邮电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2)《移动通信原理》,吴伟陵,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年11月第1 版实验一移动通信系统组成及功能一、实验目的1 .了解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
《移动通信》实验

《移动通信》实验移动通信实验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移动通信实验环境,加深对移动通信原理的理解,并通过实际操作掌握移动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
实验背景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通信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了解移动通信的原理和技术对于我们更好地使用和了解移动通信设备和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材料- 移动通信设备(方式、模拟器等)- 移动通信实验平台- 移动通信软件(如移动通信数据分析软件)实验步骤1. 搭建移动通信实验环境- 将移动通信设备连接到计算机上- 安装移动通信软件2. 打开移动通信软件- 软件图标,打开移动通信软件3. 选择移动通信频段- 在软件中选择要使用的移动通信频段,如GSM、CDMA、LTE等4. 进行通信- 在软件中选择要发送的信息内容和接收方- 发送按钮,进行通信- 观察通信过程和结果5. 分析通信数据- 利用移动通信数据分析软件,对通信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分析通信质量、传输速率等指标6. 实验- 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实验结果,讨论实验中发现的现象和原因实验注意事项- 在进行实验前,确保移动通信设备和软件的正常运行-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避免操作失误导致损坏设备- 实验结束后,及时关闭移动通信软件和相关设备,保持实验环境的整洁实验拓展本实验只是基础的移动通信实验,还可以进一步对移动通信系统进行深入研究,如:- 研究不同移动通信标准的特点和优缺点- 分析移动通信网络的拓扑结构和路由原理- 探究移动通信设备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搭建了移动通信实验环境,并通过实际操作加深了对移动通信系统的理解。
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基础设施之一,通过实验的学习,我们能更好地使用和了解移动通信设备和服务,提升自身的科技素养。
移动通信实验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理论的学习,更在于实践的体验,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移动通信实验》课件

在这个《移动通信实验》PPT课件中,我们将带你了解移动通信技术的基础 知识和应用,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个领域的实验内容和步骤。
选题背景
移动通信技术是现代通信领域的关键,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移动通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 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技术革新
讲述移动通信技术的创新和 发展对人们生活的积极影响。
3 实验数据分析
4 问题排查与解决
能够正确收集实验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 和解
实验内容和步骤
本实验涵盖了以下内容和步骤:
1
实验准备
收集材料、清洗设备和仪器,确保实验室环境符合要求。
2
信号生成
生成要测试的移动通信信号,包括调制、编码和解调等过程。
3
信号传输
通过天线将信号传输到接收器,观察信号传输的效果和质量。
4
数据分析
收集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和解释,以获得有关通信性能的结论。
实验结果和分析
通过实验收集的数据,我们进行了详细的结果分析:
信号质量分析
对实验中不同信号参数对通信质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误码率统计
统计了不同条件下的误码率,并分析其原因和对通信系统的影响。
提问与讨论
欢迎大家对移动通信实验或相关的话题提出问题和意见,我们将进行交流和 讨论。
信噪比测试
通过实验测量了不同信号强度下的信噪比,并得出了相关结论。
实验总结与展望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总结了以下几点:
1 实验心得
分享实验过程中的心得和体会,以及对移动通信技术的认识和理解。
2 进一步发展
展望移动通信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并对进一步研究和实践提出展望。
参考文献
移动通信的实训指导书 何柳青

移动通信实训指导书何柳青目录实验一熟悉simulink仿真实验环境1实验二 CDMA反向链路中的64进制正交调制过程的验证实验7实验一熟悉simulink仿真实验环境一、实验目的:熟悉Matlab和simulink仿真实验环境二、实验环境:simulink仿真工具三、实验原理:1.Matlab简介Matlab〔matrix laboratory,矩阵实验室〕是美国math works公司的产品,,最初的matlab 只是一个数学计算工具,但现在它已经成为一个集概念设计,算法开发、建模仿真、实时实现于一体的集成环境,它拥有许多衍生的子集工具,是一个非常优秀的计算机仿真软件,广泛应用于数学、通信、信号处理、自动控制、神经网络、图形处理等领域。
Matlab6.5版本主要由以下局部构成:〔1〕MATLAB建立在矩阵和数组之上的强大的数值符号计算功能,便捷的绘图功能,它所提供的M语言环境,matlab语言是一种面向科学与工程计算的高级语言,具有以下特点:1)编程效率高2)用户使用方便3)扩大能力强〔开放性〕:除内部函数外,所有MATLAB主包文件和各工具包文件都来是可改的源文件。
用户通过对源文件的修改,或参加自己编写的文件去构成新的专用工具包。
4)语句简单,内涵丰富5)高效方便的矩阵和数组运算、6)方便的绘图功能〔2〕MATLAB ToolboxesMATLAB提供了大量的面向专业领域的工具箱,从通信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滤波器设计、信号处理、小波分析、神经网络到控制系统、模糊控制等各个领域。
通过使用工具箱,以往需要复杂编程的算法开发往往只需一个函数就能实现,而且工具箱是开放的可扩展集,用户可以查看或修改其中的算法,甚至开发自己的算法。
〔3〕MATLAB piler通过MATLAB piler和C/C++ Math Library,用户可以将MATLAB语言编写的M文件自动转换成C文件或C++文件,从而进展独立应用开发。
MBC-6A移动通信实验指导书-推荐下载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通,力1根保过据护管生高线产中0不工资仅艺料可高试以中卷解资配决料置吊试技顶卷术层要是配求指置,机不对组规电在范气进高设行中备继资进电料行保试空护卷载高问与中题带资2负料2,荷试而下卷且高总可中体保资配障料置各试时类卷,管调需路控要习试在题验最到;大位对限。设度在备内管进来路行确敷调保设整机过使组程其高1在中正资,常料要工试加况卷强下安看与全22过,22度并22工且22作尽22下可护都能1关可地于以缩管正小路常故高工障中作高资;中料对资试于料卷继试连电卷接保破管护坏口进范处行围理整,高核或中对者资定对料值某试,些卷审异弯核常扁与高度校中固对资定图料盒纸试位,卷置编工.写况保复进护杂行层设自防备动腐与处跨装理接置,地高尤线中其弯资要曲料避半试免径卷错标调误高试高等方中,案资要,料求编试技5写、卷术重电保交要气护底设设装。备备置管4高调、动线中试电作敷资高气,设料中课并技3试资件且、术卷料中拒管试试调绝路包验卷试动敷含方技作设线案术,技槽以来术、及避管系免架统不等启必多动要项方高方案中式;资,对料为整试解套卷决启突高动然中过停语程机文中。电高因气中此课资,件料电中试力管卷高壁电中薄气资、设料接备试口进卷不行保严调护等试装问工置题作调,并试合且技理进术利行,用过要管关求线运电敷行力设高保技中护术资装。料置线试做缆卷到敷技准设术确原指灵则导活:。。在对对分于于线调差盒试动处过保,程护当中装不高置同中高电资中压料资回试料路卷试交技卷叉术调时问试,题技应,术采作是用为指金调发属试电隔人机板员一进,变行需压隔要器开在组处事在理前发;掌生同握内一图部线纸故槽资障内料时,、,强设需电备要回制进路造行须厂外同家部时出电切具源断高高习中中题资资电料料源试试,卷卷线试切缆验除敷报从设告而完与采毕相用,关高要技中进术资行资料检料试查,卷和并主检且要测了保处解护理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移动通信实验指导书

移动通信实验指导书移动通信实验指导书是指导学生进行移动通信实验的一份重要文件。
本文将从移动通信实验的意义、实验指导书的作用、实验指导书的内容以及实验指导书的编写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移动通信实验的意义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通信在人们的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移动通信实验作为移动通信技术的基础,能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移动通信的原理和技术,并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
在人才培养上,移动通信实验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掌握基础的移动通信技术知识,增强创新能力,提高团队协作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将来从事移动通信相关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验指导书的作用实验指导书是指导学生进行实验的重要文件,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1.指导学生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实验原理;2.让学生对实验流程和实验方法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提高实践操作技能;3.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过程中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的提高。
三、实验指导书的内容1.实验目的:明确实验的目的,让学生知道实验的重要性和意义所在。
2.实验原理:介绍实验所涉及的技术知识的理论基础。
3.实验设备:列举实验所需的设备和器材,帮助学生对使用的设备有清晰的了解。
4.实验过程:详细且简洁地描述实验的过程,保证学生能够顺利地进行实验。
5.实验结果分析:对学生进行范例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的结果。
6.实验注意事项:警示学生实验中需要注意的方面,确保实验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四、实验指导书的编写方法1.简洁明了:实验指导书要求简洁明了,语言要求准确,不要有模棱两可的词语,防止学生的理解误差。
2.结构合理:实验指导书要具备完整的结构,包括实验的目的、原理、设备、过程、结果分析、注意事项等,结构要合理。
3.操作说明:实验指导书要详细说明实验的操作流程,不仅要讲解原理,还要注重操作技巧的掌握。
4.图文并茂:实验指导书中要插入适量的图片,让学生对实验设备和实验过程有更加清晰的了解,能够更好地掌握实验操作技巧。
移动通信原理实验指导书

移动通信原理实验指导书目录一、移动通信技术实验说明 ........................................................................... ............... 1 二、移动通信技术实验装置介绍和使用说明 (2)2.1 系统组成 ........................................................................... .................................. 2 2.2 调制解调模块 ........................................................................... .......................... 3 2.2.1调制方式的实现 ........................................................................... ................... 3 2.2.2 解调方式的实现 ........................................................................... .................. 6 2.3 无绳电话系统 ........................................................................... .......................... 7 2.3.1射频部分 ........................................................................... ............................... 8 2.3.2 用户线信令部分 ........................................................................... .................. 9 2.3.3 双工器部分 ........................................................................... ........................ 11 2.4 CDMA系统 ........................................................................... ............................ 13 2.4.1发射机的实现 ........................................................................... ..................... 13 2.4.2接收机的实现 ........................................................................... ..................... 16 三、实验项目 ........................................................................... . (24)实验一 OKUMURA-HATA模型的计算机仿真 ........................................................ 24 实验二QPSK/DQPSK调制解调实验 ................................................................... 27 实验三信道分配实验 ........................................................................... ................. 29 实验四用户信令与无绳电话实验 (32)实验五 GOLD序列的捕获与跟踪实验 ................................................................ 37 实验六扩频与解扩实验 ........................................................................... ............. 40 实验七载波提取实验 ........................................................................... ................. 43 实验八帧同步提取实验 ........................................................................... ............. 46 实验九 CDMA移动通信系统实验 (52)一、移动通信技术实验说明《移动通信技术实验指导书》是根据课程而编制的。
移动通信实验报告

移动通信实验报告移动通信实验报告⒈引言⑴实验目的⑵实验背景⒉系统架构和技术原理⑴移动通信系统架构⑵无线信号传输原理⑶调制解调技术⑷多路复用技术⑸传输介质⒊实验设备与软件环境⑴实验设备列表⑵软件环境需求⒋实验步骤⑴实验准备⑵实验步骤说明⒋⑴步骤1:搭建基站⒋⑵步骤2:配置移动终端⒋⑶步骤3:进行通信测试⒌实验结果与分析⑴信号质量测试结果⑵带宽利用率分析⑶成功率和丢包率分析⒍实验总结⑴实验心得体会⑵实验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⒎附件附件1:实验所需材料清单附件2:实验数据记录表注释:- 移动通信系统架构:包括基站和移动终端等相关组件的布局和连接方式。
- 无线信号传输原理:涉及传输媒介、信号的传输方式和调制解调等基本原理。
- 调制解调技术:指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以及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技术。
- 多路复用技术:用于在有限的传输资源上同时传输多个信号的技术。
- 传输介质:指移动通信系统中传输信号所使用的媒介,如光纤、电缆、无线等。
本文档涉及附件:⒈附件1:实验所需材料清单该附件列出了进行移动通信实验所需的所有设备和材料清单,方便实验人员进行准备工作。
⒉附件2:实验数据记录表该附件为实验数据记录表格,用于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各项数据,以供后续分析和总结。
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⒈无线信号传输原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无线信号传输原理指通过无线方式传输信号的技术原理。
⒉调制解调技术: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调制解调技术指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以及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技术。
⒊多路复用技术: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多路复用技术指用于在有限的传输资源上同时传输多个信号的技术。
《移动通信实验与实训》课件1第7章

第七章 信号放大测试实验
(2) 将GSM信号发生器输出通过电缆接至被测设备输入 端口,再将功率衰减器及连接电缆总损耗值作为偏置输入 GSM频谱仪中。
(3) 关闭反向链路(测量前向输出功率)或前向链路(测量 反向输出功率)。
(4) 将GSM信号发生器设置为该直放站工作频率范围内 或指配信道的中心频率;将被测直放站增益调到最大。
直放站工作原理基本如下:施主天线接收的基站下行载 波信号首先经过低噪声放大器处理,再进行下变频从900 MHz射频信号变为71 MHz中频,经过200 kHz带宽的中频滤 波放大处理后再上变频到900 MHz射频信号并进行功率放大, 最后通过业务天线发射出去,对需要覆盖的区域进行覆盖。 上行信号的处理过程与下行信号的完全一样。
第七章 信号放大测试实验
8.传输时延 1) 定义 传输时延是指被测直放站输出信号对输入信号的时间延 迟。 2) 指标要求 宽带直放站的传输时延≤1.5 μs; 宽带直放站(应用声表面滤波器)的传输时延≤5.0 μs。 3) 测试方法 (1) 按图20-4所示连接测试系统。
第七章 信号放大测试实验 图7-4 传输时延测试
四、实验原理 直放站是移动通信的入网设备,对移动通信基站起延伸
距离范围和覆盖重要盲区的作用。直放站系列产品主要分为 无线宽带直放站、移频直放站和光纤直放站。本实验选用的 是无线宽带直放站。无线宽带直放站的主要组成部件包括: 低噪声放大器(LNA)、合路器(CMB)、信道板(上下变频器、 带通滤波器、功放)、双工器、施主天线和业务天线。
≥400 kHz — —
频 ≥600 kHz ≤40 dB ≥40 dBc
带 ≥1 MHz ≤35 dB ≥45 dBc
电子与通信综合实验(移动通信实验部分内容)

v移动通信实验⑥第六版前言为实现通信的终极目标五个W:任何人(whoever)在任何时间(whenever)任何地点(wherever)与任何人(whoever)进行任何种类(whatever)的信息交换,则至少通信网的最后一段必须是移动通信系统。
由此可见移动通信在现在及未来通信中的重要地位。
最新开发的MBC-5W型移动通信实验系统可开出15个实验,覆盖了移动通信课程(推荐教材为资料[1])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大部分:(1)由一个小型FDMA移动通信系统和作为测量仪器的双路无线综合测试仪,测量、了解移动通信系统网络组成、基本功能、信令系统及无线信道的共用方式(实验一~四)。
(2)双路无线综合测试仪可组合成FH-CDMA、DS-CDMA、TDMA及DS/FH、TD/FH、TD/DS 混合多址等各种数字移动通信系统,测量、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实验五~十)。
(3)在双路无线综合测试仪上,可测量、了解移动通信设备,包括接收机、发射机、锁相频率合成器及双工器的构成、工作原理及性能指标(实验十一~十四)。
(4)用二台双路无线综合测试仪,可测量、了解各种组网干扰,包括同道干扰,邻道干扰及互调干扰(实验十五)。
通过实验,使学生对移动通信原理有全面直观的认识,加深对书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由于双路无线综合测试仪自带如下多种专用设备:(1)稳压电源;(2)音频信号源(1KHz/600Hz,2个频率点);(3)高频信号源(45MHz/48MHz,20对频率点);(4)数字频率计;(5)数字存贮示波器功能模块,故仅需一台20MHz模拟双踪示波器就可完成绝大部分实验(除了“实验十四锁相频率合成器”中测量发射环调制频率特性需要一台音频信号发生器或函数信号发生器外),可节省大量实验设备费用。
本移动通信教学实验系统是我们在长期从事有关课程教学及科研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
我们力图在飞速发展的移动通信技术与移动通信基本原理及用有限经费在实验室内建立能让每个学生动手的实验系统之间找到平衡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移动通信实验指导书(教师补充内容)
一、“实验报告要求”中部分问题的答案
实验一
2.听见的信号音如下:
摘机:拨号音。
拨号:电话机及交换机2/4变换电路反射回的DTMF信号音。
通话:对方先挂机听忙音。
3.有线电话挂机时用户线是处于开路状态。
实验二
1.各组无绳电话ID码不同,则信令中ID H、ID L及
ID不同。
但信令中同步码、手
L
机号代码及命令相同。
2.检错重发即自动请求重发ARQ方式。
实验三
3. 在无线专用呼叫信道上传输的信令是共路信令,在无线通话信道上传输的信令是随路信令。
在程控交换机用户线上传输的信令是随路信令。
实验四
1.专用呼叫信道方式。
2.按信道号每次加3递增的规律,占用第1个碰到空闲信道。
例如,当前信道号为2,则切换频道后,在信道5、8、11、14、17、20、3……序列中选第1个碰到的空闲信道。
实验五
1. 同地址/同步FH-CDMA通信系统测量波形如图5-1,5-2所示。
不同地址FH-CDMA收端收不到发端信号,输出总是一片噪声。
实验六
1.DS-CDMA通信系统对应表6-2、表6-3各种子工作方式下,各点测量波形如图6-1~6-5所示(见P8~P10 )。
由测量结果知,各路用户数椐的地址码相互正交即互相关函数为0,而某路用户收端地址码同步时自相关函数为最大值,则收端通过相关检测从时域频域混叠在一起的多路直扩数椐中检测出自已的那一路数椐。
因而在同一载频上可同时传输多路用户数椐,即形成多个逻辑信道。
2.单信道DS-CDMA通信系统收端相关检测输出为单个用户数椐地址码的自相关检测输出波形,为单调上升(数椐为+1)或单调下降(数椐为-1)的锯齿波形,在最后采样时刻达到最大值,为τ=0时的自相关函数值;或者为两个用户数椐地址码的互相关检测输出波形,在最后采样时刻为互相关函数值,为0。
而2信道DS-CDMA通信系统收端相关检测输出为本地用户数椐地址码的自相关检测输出波形及两个用户数椐地址码的互相关检测输出波形的线性叠加,在最后时刻的采样值等于本地用户数椐地址码的自相关函数值,此时两个用户数椐地址码的互相关检测输出值即互相关函数值为0,对采样值无影响。
要保证2信道DS-CDMA通信系统收端相关检测输出为本地用户数椐地址码的自相关检测输出波形及两个用户数椐地址码的互相关检测输出波形的线性叠加,相关检测器中只能用线性关系的模拟乘法器,而不能用非线性的异或门代替模拟乘法器。
TDMA通信系统对应表7-1各种子工作方式下各点测量波形如图7-1,7-2所示。
实验八
DS/FH混合多址通信系统测量波形可对照实验五,六的波形自行画出。
实验九
TD/FH混合多址通信系统测量波形可对照实验五、七的波形自行画出。
实验十
TD/DS混合多址通信系统测量波形可对照实验六、七的波形自行画出。
6. 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大,电波传播损耗增大。
7. 在本接收机工作的48MHz 频率上,外部噪声大于内部噪声。
接收机天线收到的外部噪声经放大、混频、解调后输出为一片噪声。
8. 接收机去掉天线时,收不到外部噪声,内部噪声经放大、混频、解调后输出为一片噪声。
实验十二
2.由式(12-2)得公式
)(2250V p S p p ⨯⨯=-
将p 代入上式得
⎪⎩
⎪
⎨⎧====-mW
p V mW p V
mW p V S p p 20,
82.210,99.11,63.0
实验十四
2.锁相环误差频率特性H e (j ω)的截止频率ωC 与环路自然谐振频率ωn 近似相等,即ωC ≈ωn (ζ=0.5~1.0时)。
理论计算值与实测结果在工程意义上相当吻合。
3.ζ≈1.0 。
4. 锁相环捕捉时间T P 的理论计算值与实测结果在工程意义上相当吻合。
ωn 增大,则ωC 增大,T p 减小。
即环路带宽ωC 愈大,捕捉速度愈快。
5.实际设计中,附加低通滤波器截止频率ωa < 环路自然谐振频率ωn 。
当 ωa 、ωn < ωr (鉴相纹波频率),
环路闭环低通频率特性及附加低通滤波器可滤除鉴相纹波。
TX-BS 及TX-MS 锁相环参数设计值满足下式
[ωa 、ωn ] TX-BS <[ωa 、ωn ] TX-MS < ωr
因此TX-BS 锁相环对鉴相纹波的滤除效果优于TX-BS 锁相环,鉴相纹波的寄生调制较小。
实验十五
1. 接收机输出S/N ≈20dB (S p-p /N p-p ≈5/1),话音质量达到3级。
2. 调频移动通信系统减小邻道干扰的主要措施是防止调制频偏过大,使得落在邻道上的功率增大。
为此在基带话音信号至调频振荡器(VCO)之间加入自动频偏控制电路。
3.设二个干扰信号为
(1)u A =U A ·sin ωA t ,TX-BS1发,无调制。
(2)u B =U B ·sin(ωB t+m f ·sin2πF m t),TX-BS2发,有调频。
式中,调制指数m f =∆f m /F m ,
∆f m 为调制频偏,F m 为调制频率。
将它们代入非线性电路的三阶非线性项a 3(u A +u B )3中得到二个落在同一频段内的三阶互调项为
]
2sin 2)2sin[(43)(]2sin )2sin[(4
3)(2
32231t F m t U U a t u t F m t U U a t u m f A B B A m f B A B A πωωπωω⋅+-⋅⋅⋅=⋅--⋅⋅⋅=
显然,u 2(t)的调制频偏是u 1(t)的二倍。
4.将式(15—10),(15—11)代入式(15—14)得
5
1255100100⎪⎪⎭
⎫ ⎝⎛++==R R U U
k II I 二、实验说明
1.学生实验前,教师按照图1-4连接系统,并且按照实验四的实验步骤1设置好无绳电话及综合測试仪的ID 码和专用呼叫信道。
2.交换机正常工作时,电源指示灯闪亮。
若实验中交换机的单片机程序指针弹飞,则工作不正常,电源指示灯常亮。
关断电源再重新上电,单片机复位,工作即正常。
3.无绳电话处在通话状态下,手机在远离座机(信号很弱)时挂机,座机未收到手机挂机信令,则仍处理通话状态,“使用”绿色指示灯仍然亮着,手机再摘机就无法进入系统。
关断座机电源,再重新打开,座机单片机上电复位,座机工作正常,手机可进入系统。
4.锁相频率合成器测量中,TX-MS 发射已调信号被RX-BS 解调后的音频信号(在AF o 处观测)上叠加有5KHz 的信号,是发射机锁相频合鉴相纹寄生调频产物,不影响锁相环各项性能及参数的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