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中国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寻求中国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

何为企业竞争优势,企业如何创造并维持其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一直是战略管理理论领域的核心课题。经过多年的理论研究后,大多数学者终于达成了共识,一致认为,厂

商建构的可持续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保持其核心竞争优势并保持高利润的发展状态的主要原因(rumelt,schendel,teece,1994)。沿此思路各家学者分别从各种不同的理论视角来

解释核心竞争力的来源,例如波特的强调从厂商所处产业环境的竞争力分析(porter,1980)、wernerfelt的关注企业专属性资源与能力的资源基础观的分析(wernerfelt,

1984;barney,1991)、演进到蒂斯的动态能力战略观(teece,pisano,shuen,1997)。这些理论思路的转变,反映出各家学者们对企业核心竞争优势看法的转变,体现了不同时代

背景下理论学者们理论思考的差异性[1]。

随着动态能力的战略观长达10年的发展,经过众多企业战略理论先驱们的多年理论研究,不同的学术流派在其不同范式的基础上阐述了动态能力的理论内涵、理论架构与构成

要素、以及动态能力观的创建、发展及其重构,极大地推动了动态能力理论的发展、理论积累及其实践创新,但是关于动态能力与组织知识的管理之间的相互关系却研究不足。本

文在构建动态能力与组织知识关系的演化模型的基础上,力求

搭建一个动态能力与组织知识管理之间的桥梁,以期从战略的角度探讨中国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

本文采用teece等人的方法,根据动态能力的理论立场,“将企业的动态能力视为比核心胜任更深层次的组织过程”(teece,pisano和shuen 1997)。同时采用巴顿的方法,

从多个维度来分析核心能力的构成,通过分析企业获得成功因素,如独特性、稀缺性、难以模仿性和难以替代性等来识别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通过一系列的标准来评估这些要素,

以期找出更接近于构成“核心能力”要素的因素

(leonard-barton,1992)。

一、动态能力理论的内涵

“动态能力”理论泛指一个活跃在经济学、战略管理、技术创新和企业史等领域的流派。这个理论流派以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创新理论(强调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基本

动力)为主要源头,该理论流派的学者们以着重经济和技术变化的动态演进性质为共同立场,批判了正统经济学的静态均衡分析;着重从组织的层次上考虑一种能阐释技术进步动力的

变量,认为工业竞争力的主要源泉是知识和能力的进步。动态能力理论作为当代战略管理领域内的一个新崛起的理论,将企业组织能力发展与竞争优势合理协调的联系了起来——标

志性的文献是teece等人的《动态能力与战略管理》一文。该

篇文献构建了“企业资源观”与演化经济学关系的桥梁,并提出了里程碑贡献的“动态能力”战略观的框架

(teece.pisano和 shuen,1997)。

这个框架以“组织过程、位置和发展路径”作为关键要素,强调管理层在寻求进入市场的新领域和最佳时机时,需要根据企业具体情况识别出自己的独特胜任。管理者需要具

备将已经拥有的资源不断重构的能力,此外,管理者为了提高其作为战略基础的特定资产、技能、和胜任特征,更应该关注企业内部的过程,在探寻未来企业组织能力的发展方向时

,管理者可以通过投资决策来帮助分析,推动企业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动态能力与组织知识的演化模型

能力可以被认为是企业知识的集合。zollo等人认为,“从组织知识的演化角度来看,企业的动态能力是一种组织的学习方式,企业通过动态能力可以不断修整和完善其独特

的经营性惯例,从而达到提高企业的效率的目的。”(zollo & winter,1999)蒂斯等人将动态能力为一种企业改变其作为核心胜任的能力(teece,pisano & shuen,1997)。企业

要改变自身的核心胜任能力,根本原因在于能力背后的不可见的知识已经超出组织环境的局限。企业建立了自己独特的知识结构体系,这个体系的建立是其改变能力的结果。企业

追寻新知识的过程的同时也实现了其改进自身能力的目的。

本文采用nielsen的观点根据知识在企业能力中的作用分类,把企业的能力概括为3种知识:特殊性知识、整合性知识和配置性知识。特殊性知识,即企业所具有的某个具体领

域方面的知识,如专业技术等。同时企业的能力需要具备整合性知识,该知识可以将具体领域的特殊性知识整合起来。特殊性知识和整合性知识的价值取决于能否创造商业上的价

值。因此,要看一种企业能力是否有价值就要看它是否具备配置性知识,该知识能够利用整合以上两种知识。在企业生产经营的过程中,配置性知识通过配置能力使能力充分地创

造价值。因此,由于需求的变化使得配置性知识发生了改变。以上3种知识构成了企业的能力。

在结合组织知识的演变过程的基础上,我们以上文为基础,对企业动态能力的产生和演变的过程进行了细致深刻的剖析,提出了一个组织知识与动态能力的演化模型(如图1

所示)。

在组织的演化过程中,组织一方面不断地从组织外部吸取知识,另一方面自身又会不断地开发出新的增强组织自身竞争优势的知识。因此,可以得出结论:(1)新能力的形成和

过去能力的运行是同步的。知识循环就是这样一个既不断交替又同时进行的递归循环过程,管理者可同时根据需要处理这两种过

程,这也是动态能力建立的重点。(2)在组织知识演

化的各个阶段中企业的能力呈现独特的变化性。在作为起点的变异阶段,组织可以通过从外部吸收和内部反馈两种渠道反馈的分析来改变自己的知识结构;在内部选择阶段(组织知

识演化的第二阶段),组织通过对知识的解释说明,实现了将隐性知识变成显性知识的过程,从而出现了新的能力。最后,通过传播和保持阶段,知识通过不断减少的抽象性将深

深地嵌入到个人的行为里,从而使组织的效率得到提高。企业通过对知识的重复使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因此在实践中产生了新的整合性知识和配置性知识。(3)组织能力的改变

具有渐进性。企业的能力是一个慢变量,而这个慢变量在在组织系统中却对企业的状态起关键的作用。组织对知识的吸收与创造能力由于受现有知识水平的制约,体现了组织学习

的渐进性,也同样决定了企业能力的渐变性。(4)从组织知识的视角分析,企业动态能力是一个不断学习的动态过程。企业动态能力发生作用的过程也可概括为组织知识演化的过

程。

三、中国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

随着中国加入wto,由于发达国家企业先行者优势对中国的企业筑造了强有力的能力壁垒,使得中国企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但是中国市场有其独特的需求结构,在性能特性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