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对比阅读训练含标准答案.doc

合集下载

诫子书对比阅读练习

诫子书对比阅读练习

《诫子书》课内外对比阅读一、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甲)周公诫子成王封伯禽于鲁。

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

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

可不慎欤?”(乙)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①,静以修身②,俭以养德,非淡泊③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④。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漫⑤则不能励精⑥,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⑦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⑧,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注】①行:操行。

②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

③淡泊:清静寡欲,没有奢望。

④致远:达到远大的目标。

⑤淫漫:荒淫,怠惰。

⑥励精:振奋精神。

⑦意:意志。

⑧接世:合于世用,为社会所用。

【试题】1.解释下边加粗字在文中的意思。

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非学无以广才()悲守穷庐()又相天子()2.解释下边加粗字在文中的意思。

吾于天下亦不轻矣()往矣,子勿以鲁国骄士()夫君子之行()险躁则不能冶性()3.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子孙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

其中甲文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乙文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

4.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②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5.乙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做“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参考答案】(甲)周公诫子1. 见闻广博,记忆力强扩展屋子辅佐2. 在因为放在句首作发语词,无实意就3.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要立德、修身4.(1)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

(2)(如果)年华随着时间流失,意志随着时日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

新人教版第三单元15课诫子书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

新人教版第三单元15课诫子书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

《诫子书》比较阅读训练
【甲】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①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
【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传.不习乎:(2)曲肱.而枕之:
(3)夫君子之行.:(4)意与日去.: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
(2)
3.诸葛亮劝诫儿子成才的条件应包括哪几点?
4.两文内容上都强调了古代治学的人都非常重视什么?甲文运用了什么修辞格?乙文运用了什么修辞格?
(三)
1.(1)老师传授的知识(2)胳膊(3)品德(4)意志,志向
2.①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②学习需要(内心)宁静,才能靠学习获得,不学不能扩大才能,没有志向就不能完成学业。

3.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4.重视品德的修养;排比、比喻;对比(或对偶)。

(。

《诫子书》课内及课外对比阅读练习含答案

《诫子书》课内及课外对比阅读练习含答案

《诫子书》课内及课外对比阅读练习含答案1、考点经典句翻译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有道德修养的人,他们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不看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目标。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 夫君子之行 ( )(2)俭以养德 ( ) (3)非宁静无以致远 ( )(4)淫慢则不能励精 ( )(5)险躁则不能治性 ( ) (6)多不接世 ( )答案: (1)品德高尚的人 (2)用、凭借、依靠 (3)实现远大目标 (4)懈怠、懒惰 (5)陶冶性情 (6)接触社会,有“用世”的意思2. 翻译下列句子。

(1)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译文:(2)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译文:(3)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译文:答案: (1)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

(2)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3)年华随着光阴逝去,意志随着岁月消磨。

4.用课文原句填空。

(1) 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当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

(2) 《诫子书》全文的中心论点是:,。

(3) 《诫子书》中能表现“躁”的危害的句子是:答案: (1)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3)险躁则不能治性5.课内阅读。

阅读全文,回答 (1)~ (3)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诫子书 ( ) ②淫慢则不能励精 ( ) ③年与时驰 ( )④非志无以成学 ( )答案:①告诫②振奋,振作③消失,逝去④立志(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译文:②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答案:①过度懒惰就不能振奋精神,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②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到那时 )守在自家的破房子里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

03《诫子书》比较阅读-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知识(考点)梳理与能力训练

03《诫子书》比较阅读-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知识(考点)梳理与能力训练

03《诫子书》比较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乙】诫子书羊祜吾少受先君之教,能言之年,便召以典文①。

年九岁,便诲以《诗》《书》。

然尚犹无乡人之称,无清异之名②。

今之职位,谬恩之加③耳,非吾力所能致.也。

恭为德首,慎为行基。

愿汝等④言则忠信,行则笃⑤敬无口许人以财无传不经之谈⑥无听毁誉之语。

闻.人之过,耳可得受,口不得宣,思而后动。

【注】①典文:管理文书。

②清异之名:清高:特异的名声。

③谬恩之加:误把恩惠赐给我。

作者自谦之辞。

④汝等:你们。

⑤笃:忠诚、厚道。

⑥不经之谈:缺乏根据的言论。

1.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险躁则不能治.性治:修养B.才.须学也才:才干C.非吾力所能致.也致:给予D.闻.人之过闻:听说、听见2.下列句中加点字“之”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夫君子之.行B.能言之.年C.闻人之.过D.久之.,目似瞑,意暇甚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2)闻人之过,耳可得受,口不得宣,思而后动。

4.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三处)。

行则笃敬无口许人以财无传不经之谈无听毁誉之语5.甲、乙两文从学习与做人两个方面对子女进行劝诫。

你从中得到哪些学习、做人方面的启发?【答案】1.C 2.D 3.(1)不学习就没办法增长才干,不立志就没办法学有所成。

(2)听说了别人的过错,耳朵可以听,而不要再去宣扬,三思之后再决定如何去做。

4.行则笃敬/无口许人以财/无传不经之谈/无听毁誉之语5.示例:【甲】文中根据“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分析,诸葛亮告诫他的儿子,同时也告诫我们,在学习上要明确志向,珍惜时间,同时还要刻苦努力。

《诫子书》比较阅读训练四篇(含答案)

《诫子书》比较阅读训练四篇(含答案)

《诫子书》比较阅读训练四篇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5题。

(12分)【甲】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

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及卒,如其所言。

——诸葛亮《言家事》【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慆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注:澹(dàn)泊:也写做“淡泊”;慆(tāo)慢:漫不经心1.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1)悉.仰于官:______________ (2)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______(3)及卒.,如其所言:______________ (4)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______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3分)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3.卓越的军事、政治才能,让诸葛亮定格为智慧的化身。

从[甲][乙]两文看,诸葛亮的“智慧”还体现在哪些方面?(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5题。

(15分)【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乙】吕蒙入吴,王劝其学。

《诫子书》对比阅读五则含答案和翻译

《诫子书》对比阅读五则含答案和翻译

《诫子书》对比阅读五则含答案和翻译一、阅读以下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第16-20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诸葛亮)【乙】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

四岁而孤母郑亲诲之学。

家贫,至以荻①画地学书。

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

及加冠,嶷然有声②。

一日,修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③中,读而心慕焉。

苦志探赜,忘寝食,必欲并缮绝驰而追与之并,遂以文章名冠天下。

修母尝谓之曰:“汝父为吏,常夜烛治⑤官书,屡废而叹。

吾问之,则曰:‘死狱也,求其生,不得尔。

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

夫常求其生,犹有死也,而世常求其死也。

’其平日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

”修闻而服之终身。

(《宋史·欧阳修传》)【注释】①荻:植物名,形状像芦苇。

②嶷(yí)然有声:很高的声望。

③簏(lù):竹编的盛物器具。

④赜(zé):精微,深奥。

⑤治:研究。

⑥服:服从。

16.选出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2分)A.四岁而孤/母郑氏白誓守节/亲海其学B.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诲其学C.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诲其学D.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诲其学17.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2分)A.诚子书以荻画地学书B.淫慢则不能励精富贵不能淫C.夫君子之行必欲并辔绝驰而追与之并D.死狱也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18.选出对甲乙两文分析有误的一项()(3分)A.甲文中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

B.乙文中“及加冠”意思是“到了二十岁”。

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仪式(束发戴帽),表示已经成年。

C.乙文中欧阳修于废纸篓中得到韩愈的遗稿,羡慕不已,他决心要在名声上赶超韩愈。

部编版初中语文《诫子书》对比阅读 含答案

部编版初中语文《诫子书》对比阅读 含答案

部编版初中语文《诫子书》对比阅读含答案(一)【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乙】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担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1.标出下列语句的停顿。

年 /与时驰卿/今当涂掌事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夫君子之行.(操守)意与日去.。

(离去)蒙辞.以军中多务(推辞)及.鲁肃过寻阳(到,等到)3.翻译下列句子。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答:用自己读书的体会,现身说法5.读了以上两篇短文后,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请就其中一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答:本题可就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志向、目标、修身、养德等其中一个方面谈自己受到的启发或教育。

附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国家大事,不能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多推辞.孙权说:”我哪里要你攻读经书成为学官呢!只不过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忙,谁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感到自己获得了很大的收益.”吕蒙于是开始读书. 等到适逢鲁肃到寻阳时,跟吕蒙讨论商议事情,大吃一惊说:“你现在的才略,不是过去的吴县的阿蒙啊!”吕蒙说:“有抱负的人离别数日后,就应当去掉老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情况事情这么晚呢?”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成朋友才告别.(二)【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诫子书》课内及课外对比 阅读(附答案译文)

《诫子书》课内及课外对比    阅读(附答案译文)

2、仔细阅读《诫子书》一文,说说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2 分) 答: 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2公)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 B、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C、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D、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4、翻译下列句子。(2分)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译文: 。 5、仔细阅读《孙权劝学》一文,说说孙权是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 (2分) 答:
6、读了以上两篇短文后,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请就其中一个方面谈 谈自己的认识。(2分) 答: 。
参考答案: 1、本文写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长进的故 事。(意对即可) 2、告诫儿子要注重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 自己的品德。(意对即可) 3、B 4、译文: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 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 5、用自己读书的体会,现身 说法。(意对即可) 6、提示:本题可就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志向、目标、修身、养德等其 中一个方面谈自己受到的启发或教育。(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 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 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 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
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
;乙文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
心内容是:

4.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②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5.乙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做“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
是:
【参考答案】
1. 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扩展 屋子 辅佐 2. 在 因为 放在句首作发语

2024年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精选《戒子书》

2024年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精选《戒子书》

2024年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精选《戒子书》(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节选自诸葛亮《诫子书》)【乙】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节选自《资治通鉴》)【丙】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

二十以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

然人有坎坷,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

孔子曰:“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魏武、袁遗,老而弥笃。

此皆少学而至老不倦也。

曾子十七乃学,名闻天下;苟卿五十始来游学,犹为硕儒。

此并早迷而晚寤也。

世人婚冠.术学,便称迟暮,因循面墙①.,亦为愚耳。

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

(节选自颜之推《颜氏家训》,有删改)[注]①因循面墙:沿袭保守,疲沓不振作,不学习。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非学无以广才./卿今者才.略B.及鲁肃过.寻阳/可以无大过.矣C.即更.刮目相待/是日更.定矣D.世人婚冠.未学/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2.下列对【丙】文中加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二十以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B.二十以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C.二十以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D.二十以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的划线句子。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三单元15课 诫子书 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三单元15课 诫子书 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

3.乙文画曲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4.家书,是亲人传递信息,交流情感的重要载体。

同为家书,甲乙两文分别对孩子寄寓哪些深情厚望?(二)(甲)孙权劝学初,权①谓吕蒙曰:“卿②今当涂掌事③,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④。

权曰:“孤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注】①权:指孙权。

③涂:通“途”。

当涂掌事:当涂,当道,即当权的意思。

掌事,掌管政事(异议:当涂:地名)。

④多务:事务多,杂事多。

务,事务。

⑤孤:古时候王侯或帝王的自称。

(乙)诫子书夫君子之行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②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③则不能励精,险躁④则不能治性⑤。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仔细阅读《诫子书》一文,说说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2分)答: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2公)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B、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C、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D、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3.翻译下列句子。

(2分)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译文:4.读了以上两篇短文后,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请就其中一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2分)答:(三)【甲】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①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传.不习乎:(2)曲肱.而枕之:(3)夫君子之行.:(4)意与日去.: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诫子书》对比阅读五则含答案和翻译

《诫子书》对比阅读五则含答案和翻译

《诫子书》对比阅读五则含答案和翻译一、阅读以下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第16-20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诸葛亮)【乙】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

四岁而孤母郑亲诲之学。

家贫,至以荻①画地学书。

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

及加冠,嶷然有声②。

一日,修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③中,读而心慕焉。

苦志探赜,忘寝食,必欲并缮绝驰而追与之并,遂以文章名冠天下。

修母尝谓之曰:“汝父为吏,常夜烛治⑤官书,屡废而叹。

吾问之,则曰:‘死狱也,求其生,不得尔。

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

夫常求其生,犹有死也,而世常求其死也。

’其平日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

”修闻而服之终身。

(《宋史·欧阳修传》)【注释】①荻:植物名,形状像芦苇。

②嶷(yí)然有声:很高的声望。

③簏(lù):竹编的盛物器具。

④赜(zé):精微,深奥。

⑤治:研究。

⑥服:服从。

16.选出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2分)A.四岁而孤/母郑氏白誓守节/亲海其学B.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诲其学C.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诲其学D.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诲其学17.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2分)A.诚子书以荻画地学书B.淫慢则不能励精富贵不能淫C.夫君子之行必欲并辔绝驰而追与之并D.死狱也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18.选出对甲乙两文分析有误的一项()(3分)A.甲文中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

B.乙文中“及加冠”意思是“到了二十岁”。

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仪式(束发戴帽),表示已经成年。

C.乙文中欧阳修于废纸篓中得到韩愈的遗稿,羡慕不已,他决心要在名声上赶超韩愈。

《诫子书》比较阅读

《诫子书》比较阅读

一、《孙权劝学》和《诫子书》比较阅读(一)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担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二)诫子书夫君子之行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②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③则不能励精,险躁④则不能治性⑤。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孙权劝学》的内容。

(2分)答:2、仔细阅读《诫子书》一文,说说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2分)答: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2公)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B、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C、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D、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4、翻译下列句子.(2分)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译文:5、仔细阅读《孙权劝学》一文,说说孙权是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2分)答:6、读了以上两篇短文后,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请就其中一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2分)答:。

二、文言阅读练习:《周公诫子》和诸葛亮《诫子书》(甲)周公诫子成王封伯禽于鲁。

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

可不慎欤?”(乙)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①,静以修身②,俭以养德,非淡泊③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诫子书》比较阅读训练
(一)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
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⒅,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
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
【乙】告俨、俟、份、佚、佟:天地赋命,生必有死。

自古贤圣,谁能独免?吾年过五十,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

性刚才拙,与物多忤。

黾勉⑴辞世⑵,使汝等幼而饥寒⋯⋯良独内愧。

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

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

常言:五六
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

意浅识罕,谓斯言可保。

日月遂往,机巧好疏,缅求⑶
在昔,眇然如何!疾患以来,渐就衰损,亲旧不遗,每以药石见救,自恐大分⑷将有限也。

汝辈稚小家贫,每役柴水之劳,何时可免?念之在心,若何可言。

然汝等虽不同生,当思四海皆兄弟
之义。

鲍叔、管仲,分财无猜;归生、伍举,班荆道旧。

遂能以败为成,因丧立功。

他人尚尔,况同父之人哉!颍川韩元长,汉末名士,身处卿佐,八十而终。

兄弟同居,至于没齿。

济北汜稚春,晋时操行人也,七
世同财,家人无怨色。

《诗》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尔,至心尚之。

汝其慎哉!吾复何言。

(陶渊明《与子俨等疏》节选)
【注】⑴黾勉:勉力⑵辞世:指弃官隐居⑶缅求:远求⑷大分:自然的分限,指寿命。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夫君子之行.()⑵意与日去.(
⑶每以家弊()⑷至心尚之(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⑴非澹
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⑵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

3.乙文画曲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4.家书,是亲人传递信息,交流情感的重要载体。



同为家书,甲乙两文分别对孩子寄寓哪些深情厚望?(二)
( 甲 ) 孙权劝学
初,权①谓吕蒙曰:“卿②今当涂掌事③,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④。

权曰:“孤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 !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