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毛概课件

合集下载

《构建和谐社会》课件

《构建和谐社会》课件
加强医疗卫生服务
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 和效率,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
04
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 与成果
成功案例介绍
社区建设
介绍在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社区如 何发挥基层组织作用,通过开展各种 活动增进居民间的了解与信任,实现 社区内部的和谐与稳定。
环境保护
分享在环境保护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 ,如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等措施的推 广,以及生态保护区的建设等。
社会保障
分析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如何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减轻生活压力,提高 人民的生活质量。
05
未来展望
持续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 社会公平正义
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 产业发展,满足人民 精神文化需求
加强社会管理创新, 提高社会治理水平
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居 民收入水平
优化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 配置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改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深 化改革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维护国家安全 和发展利益
提升国家综合实力,积极参与全球治 理
THANK YOU
和谐社会的意义
有利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 目标
和谐社会是全面发展的社会,能够为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物质基础、政治基础和 思想基础等方面的保障。
有利于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 益
和谐社会能够有效地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 益关系,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 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提升幸福感
和谐社会能够提升人们的 幸福感,让人们更加感受 到社会的温暖和关爱。
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
维护社会稳定
和谐社会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降低社会

毛概《构建和谐社会》

毛概《构建和谐社会》



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 会发展规则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 会发展规则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 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深 化。
第一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 重要性和紧迫性
第二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 总体思路
第一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 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
(一)和谐社会的思想的发展历程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
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 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
儿子是我 的
还是 的???
这样
我 的 老 公 我 做 主
只要你 是嫁给 我,我 都给你
房子 票子 都是 我的
还是这样的呢??
下面我们来 看一个视频
婚姻法司法解释三
新婚姻法司法解释三婚姻法解释三涉及
夫妻财产关系的规定包括四项内容: 1、父母给子女买房问题;2、婚前买房 婚后还贷问题;3、夫妻一方擅自转房屋 问题;4、房改房问题;5夫妻一方继承财 产问题。其中前四项都直接与房产有关, 第五项则间接涉及房产问题,
二、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 的社会建设

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 民基本生活 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诚信友爱, 全社会互帮互助、 诚实守信,全体 人民平等友爱、 融洽相处。这是 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的道德规范。

第十一章毛概

第十一章毛概

3、这是巩固执政党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 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坚持立党为 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好、维护好、 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重要体现,也 使党实现执政历史任务的重要条件。
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一)什么是社会? 社会是以共同物质生产生活为 基础的人类生活有机体,是人们相互联 系、相互交往、相互作用的产物。
具体表现
• 二、人与人的和谐 • 在人与人的关系上,提倡宽和处世,协 调人际关系,创造“人和”的人际环境, 追求以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为主题的大 同社会。
具体表现
• 三、人与自身和谐 • 在心与身的关系上,主张人之身心和谐,保持 平和、恬淡的心态,正确处理理与欲的关系。 破坏人身心和谐的“罪魁祸首”是什么呢?从 一定角度可以说是欲望,特别是对于物质生活 资料占有的贪欲。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 咎莫大于欲得。”
中观:指与经济、政治、文化相对应的概念。
微观:指某一区域的社会,如农村社会、城市社会、社区。
什么是社会(西方学者)
• 一般是指由自我繁殖的个体构建而成的群体,占据一 定的空间,具有其独特的文化和风俗习惯。由于社会 一般被认为是人类所特有的,所以社会和人类社会一 般具有相同的含义。狭义的社会,也叫“社群”, 可以只指群体人类活动和聚居的范围,例 如是村、镇、城市、聚居点等等;广义的社会则可 以指一个国家、一个大范围地区或一 个文化圈,例如是英国社会、东方社会、东南亚 或西方世界,均可作为社会的广义解释,也可以引申 为他们的文化习俗。以人类社会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叫 做社会学。
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6个方面的目标
经济更加发展
民主更加健全 科教更加进步
文化更加繁荣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艰苦创业 负重自强
第六讲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毛泽东思想
第二,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和谐社会的构想。
《乌托邦》:“乌托邦”一词由两个希腊字组成,“乌”(ou), “托邦”就是“地方”,合起来就是“没有的地方”,既空想。16世 纪初,空想社会主义的鼻祖托马斯•莫尔,在《乌托邦》这部著作中虚 构一个航海家航行到一个奇乡异国“乌托邦”的旅行见闻。第一次提 出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详尽地描绘了一个没有人剥削人、人 压迫人的大同世界。这个世界既是一个官民平等、互尊互爱、亲密无 间、共享幸福的民主国家,同时也是一个高度重视法律的国家,还是 一个宗教信仰自由的国家。
艰苦创业 负重自强
第六讲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毛泽东思想
从以上论述来看,“和谐”包括以下几层涵义: 第一,和谐是反映事物与现象的协调、适中、秩序、平衡 和完美的存在状态的范畴,是多样性的协调和统一,表明事 物的发展变化合乎逻辑或规律。和谐是相对的,不和谐是绝 对的。这是指“和谐”的内涵和本质特征。 第二,和谐不是没有差别、没有矛盾、没有冲突,每一种 矛盾的两个方面,各以其对立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矛盾着 的对立面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异相合、相反相成,既统 一又斗争,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变化,达到动态的和谐。这是 讲实现和谐的根本途径。 第三,和谐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也是人类追求的最高目标。 这是强调和谐的价值。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帮助学生深 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涵义和重要意义,了解关于构
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方针政策。
艰苦创业 负重自强
第六讲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毛泽东思想

毛概第11章课件

毛概第11章课件

把构建和谐社会的问题提到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本质属性的高度,这是党的十六届
六中全会的重大理论贡献。
“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而“本质
属性”,按照马克思的说法,是事物的本
质在一定关系中的表现,既反映事物的根
本性质,又反映基本特征,从这两个方面
区别于其他事物。
精选可编辑ppt
41
准确把握: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本质属性
精选可编辑ppt
47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关于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 可以从以下四个层次来理解和把握:
精选可编辑ppt
48
• 第一个层次是根本的指导方针,即“坚持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 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 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 局”。
这是构建社会主义精选和可编谐辑p社pt 会最根本的要求。 49
第二个层次是总体要求,即“民 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 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 和谐相处”。
• 第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长期的历 史任务和逐步实现的持续过程,不可能一蹴而 就。
• 第三,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的远大目标,也是 现实任务,必须从实际出发。
精选可编辑ppt
43
第二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的总体思路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 原则和目标任务
二、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精选可编辑ppt
39
b. 实践意义P237-239
(1)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的要求。 (2)物质文明、政治文明、 精神文明及和谐社会四位一 体的要求。 (3)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要 求。 (4)应对国际环境的挑战的 要求。 (5精)选可维编辑护ppt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40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二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 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
1、必须把握和谐社会的社会主义方向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为指导; 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发展是硬道理,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要以人为本,注重“五个统筹”,实 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的社会 “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 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 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1)必须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2)必须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公平正义的社会 “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 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 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 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诚信友爱的社会 “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 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6、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的社会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 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对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认识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执政 理念上的新发展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适应新形势、 应对新挑战的迫切需要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 社会基础、完成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 然要求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教学目的:
(1)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2)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我们全面落 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 面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 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3)掌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和 主要任务。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4)PPT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4)PPT
38
3.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
构建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
相互包含 相辅相成
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
39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意义。
第一,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 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 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34
2、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必须把 握的几个问题: (1)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
治国理想、治国方略、治国机制、治国结果。 不同于封建的“田园牧歌”、空想社会主义的“乌 托邦”、资本主义的“福利社会”,也不同于未来 的共产主义社会。
35
(2)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建设社会主 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
12
墨子提出过“兼相爱”、“爱无差”。
13
14
康有为提 出建立 “人人相 亲,人人 平等,天 下为公” 的理想社 会。
15
(2)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前,西方空想 社会主义者在批判揭露资本主义制度 的基础上就提出过和谐社会的价值理 想。
西方空想社会主义者
16
2、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和谐社会的论述
20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正式提出
1、 200指2年出,:十当六前大,报中告国第社一会次总提体出上“是社和会谐更的加,和但谐也”是我 们存党在为之不奋少斗影的响一社个会重和要谐目的标矛。盾这和是问我题党。首保次持提清出醒构头建脑和,谐 社深会刻。认识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分析影响社会 2、和十谐六的届矛三盾中和全问会题把及完其善产社生会的主原义因市,场更经加济积体极制主,动提地高构建 社正会视主义矛和盾谐、社化会解的矛能盾力,作最为大加限强度党地的增执加政和能谐力因建素设,的最重要 内大容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是实现中国长远发展目标 3、的十重六要届保四证中。全会,2004年,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任务和主要内容。

第11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ppt课件

第11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ppt课件

1、和谐社会思想的理论渊源
❖ 古往今来,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人们一直 在追求社会的平等、安定、和谐。
❖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 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 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 社会理想。
❖ 一部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人们追求美好社 会理想的历史。
最新版整理ppt
最新版整理ppt
21
❖ 把解决住房问题放在重要位置
最新版整理ppt
19
5、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 推进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 ❖ 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机制改革; ❖ 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 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最新版整理ppt
20
6、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 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 ❖ 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 重视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 ❖ 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 ❖ 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 加大个人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合理调节收 入分配格局。
最新版整理ppt
18
4、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 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 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 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 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 发展社会救助与慈善事业
❖ 积极发挥商业保险的补充作用
❖ 采取多种方式充实社会保障基金,搞好基金的运 营和监管
3
中国共产党对和谐社会的认识
❖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关于正 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 邓小平:奠定了党关于社会主义社会 建设理论的重要基础;
❖ 江泽民: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关于 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
最新版整理ppt
4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的过程

毛概课件第十一章

毛概课件第十一章

前页
后页
我国历史上的和谐思想 我国历史上曾经产生过不少有关社会和谐的 思想。但是在存在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的旧制度 下,这些设想是根本无法实现的。
孔子 “和为贵”
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 之老,幼吾幼以 及人之幼”
墨子: “兼相爱”、 “爱无差”
前页 后页
《礼记· 礼运》
“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
前页
后页
十七大再次强调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的重要性,并对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
建设作了全面部署。
前页
后页
2、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依据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题 中应有之义。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 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 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带领人 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的必然 选择。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反复强调要把推进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国 未来发展的重要任务,其现实依据在于(必然 性):
前页 后页
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设 想,未来社会将在打碎旧的 国家机器、消灭私有制的基 础上,消除阶级之间、城乡 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 之间的对立和差别,极大地 调动全体劳动者的积极性, 使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 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实 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实 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在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 间都形成和谐的关系。
前页 后页
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 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 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 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 生态良好。
前页 后页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上述六个方面是相互 联系、相互作用的。这六个方面既包括社会关 系的和谐,也包括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体现 了民主与法治的统一、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活 力与秩序的统一、科学与人文的统一、人与自 然的统一。这六个方面,内容十分丰富,既是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总体特征,也 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

毛概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PPT

毛概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PPT

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 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 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 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 得到肯定。
安定有序,就是社会 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 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 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 持安定团结。
人与自然 和谐相处,就 是生产发展, 生活富裕,生 态良好。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个方面是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的。既包括社会关系的和谐,也包括人与 自然关系的和谐,体现了民主与法治的统一、公平 与效率的统一、活力与秩序的统一、科学与人文的 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这六个方面也是我们构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
5.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一是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
一方面,它不同 于封建式的“田园牧 歌”,也不是空想社 会主义的“乌托邦”, 更不是现代资本主义 式的“福利社会”;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 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No.2 实际意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 部分。 二、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 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切实维护和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确保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 三、有利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四、应对外部挑战的重要条件,更好的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 发展利益。
构 建 社 会 主 义 和 谐 社 会
概 论 大 课 堂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一节 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
1.历史上的社会和谐思想
孔子说过“和为贵”,墨 子提出过“兼相爱”、
“爱无差”,孟子描绘了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 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会 状态。人们从不同角度提 出过“大同”社会的理

毛中特课件第11章

毛中特课件第11章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中国矿难启示录
启示一:不要真的以为矿难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来自客观方面(诸 如环境、意外等),其实绝大多数矿难不是天灾,而是人祸!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统筹 区域发展 统筹 经济社会发展
统筹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统筹 城乡发展
统筹 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 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 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要树立全面发展、协调发展、 要树立全面发展、协调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以 经济建设为中心, 经济建设为中心,更加自觉地推动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 神文明协调发展, 神文明协调发展,实现社会全面发 展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展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经济 社会可持续发展。 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涵义 第一, 第一,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 性质。 性质。 第二, 第二,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 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 神文明的关系。 神文明的关系。 第三, 第三,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 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 第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第二,坚持科学发展; 第三,坚持改革开放; 第四,坚持民主法治; 第五,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第六,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第七,坚持共同建设与共同享用。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Βιβλιοθήκη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
2002年11月十六大报告提出:我们要在本 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 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 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 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 殷实。这是首次提出构建和谐社会。
第十一章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中华民族自 古就崇尚“和”,孔子提出“和为贵”的思想,孟子 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荀子提出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中庸》提出“和也者,天 下之达道也”! 在社会主义中国,人与人之间要“和睦相处”,待 人诚恳、宽厚,互相关心、理解,与人为善,推己及 人,建立团结、互助、友爱的人际关系。 人与自然的和谐:中国对待大自然的态度或哲学基 础是“天人合一”,认为人是大自然和谐整体的一部 分,又是一个能动的主体,人必须改造自然又顺应自 然,与自然圆融无间,共生共荣。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 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要“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 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提出的 五项能力:
1.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
2.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 3.不断提高建设社会先进文化的能力; 4.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5.不断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教学理念与目标1.教学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总体教学理念,注重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结合,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传统和现代相统一,共性和个性相统一,从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认知方式和特点出发,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活跃教学气氛,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意识、创新意识。

本章应突出“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紧密结合当前各级政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来阐述理论,充分发挥教师教学主导性和学生学习主体性,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实践拓展等手段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现理论课教学与社会实践的对接。

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章学习,使高职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的理论渊源和现实依据,正确认识当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刻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和重要意义,全面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掌握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

(2)能力目标:使高职学生学会正确运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分析和解决现实中碰到的社会经济现象。

学会运用和谐思维认识事物,分析社会问题,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3)素质目标:使高职学生认识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中国共产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

使高职学生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正确的方法妥善解决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明确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激发他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参与意识,自觉投身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之中。

3.教材处理:本章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共同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在具体领域中的展开。

通过教学,本章主要回答:第一,为什么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二,如何全面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主要特征?第三,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样三个问题。

毛概II·11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毛概II·11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意义 第三, 第三,提出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 和谐社会, 规律认识的深化, 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 理念的升华. 理念的升华. 第一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4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意义
第一, 第一,构建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 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2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一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第二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 原则和目标任务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3
第一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4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
1.历史上的社会和谐思想
实现社会和谐,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 好社会, 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 以求的社会理想, 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包 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 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社 会理想. 会理想.
第一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第二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32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2.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必须 坚持科学发展 ;必须坚持改 革开放 ;必须坚持民主法治 ; 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 稳定的关系 ;必须坚持在党 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阶段,针对国际国内形势要求作出的战略决策。为此, 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怎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便成为摆在 人们面前的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课题。本课程正是基于对如上问题的 思考而展开的,具体包括三个主要方面的内容: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的基本内容;二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面临和急待解决的 主要问题;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路和要求即构建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的方向和出路。
第一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的基本内容
一、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的提出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 传统思想资源 (二)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中国 共产党人对和谐社会理论的 思考和实践探索 (三)当代中国提出构建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的现实根据
二、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的内容
(一)社会系统内部诸种基本社会关系、 社会结构和要素之间关系的和谐 1. 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和思想关系 之间的和谐 2. 城乡发展的和谐 3. 区域发展的和谐
第三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的基本思路和具体要求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思路
(一)保护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和 谐的文明发展 (二)维护公平正义,营造人与社会和 谐的良好氛围 (三)坚持以人为本,创建人的身心和 谐的精神世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要求
(一)构建民主法治的社会 (二)构建公平正义的社会 (三)构建诚信友爱的社会 (四)构建充满活力的社会 (五)构建安定有序的社会 (六)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三、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对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认识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 执政理念上的新发展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适应新形 势,应对新挑战的迫切需要 (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广大人民 群众的共同愿望以及利益诉求 (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应对国 际环境挑战的必然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深刻地阐明了社 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和定位,指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 十七大再次强调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并对 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作了全面部署。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 1、科学含义
2、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 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3、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将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的能力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这 是对党的执政能力认识的一个新突破。
4、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表明我们党在执政50多 年后,更加关注社会建设,即更加关注社会和谐、社会公 平和社会正义,标志着我们党的执政理念、治国理念和治 理社会的理念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3.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十八大报告强调,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 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 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 践能力。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1、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把它摆在突出位置, 这就使得我们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的认识, 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先进文化建设三位一体, 扩展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这体 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了我们对现代化建设规律认 识的深化。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
十六大报告明确把社会更加和谐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 一个重要目标。
十六届三中全会,把构建和谐社会作为我们党提高执政能 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十六届五中全会再次强调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
十八大提出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 的。党的十二大确立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 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十五大确立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三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十七大确立了经济建 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 布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深入,生态文明建设地 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使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更加 明确,有利于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把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事业总体布局明确为“五位一体”,这是党对社会主义 建设规律在实践和认识上不断深化的重要成果。
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要多谋民生之利, 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 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 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2.加快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
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 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 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 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政社分开、 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加快形成源头 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
第十一章 构建社 会主义和谐社会
当前发展阶段的现实要求
1、两个“前所没有” 发展机遇前所没有,面对的挑战前所没有。
2、四个“深刻变化”
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 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
3、存在“六大矛盾”
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突出,体制机制 不完善,社会诚信缺失、道德失范,腐败现象比较严重, 敌对势力破坏。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使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与社会的关系达到一种自由融洽、协志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 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这六个基本特征,体现了民主与法治的统一、公平与效率 的统一、活力与秩序的统一、科学与人文的统一、人与自 然的统一。
第二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 则和目标任务
1、 指导思想
包括指导方针、总体要求、工作重点和工作导向四个层面。
2、基本原则
六个“必须坚持”。
3、目标任务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的九大目标任务。
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概括。
二、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
十八大报告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在十七 大提出的社会事业发展目标基础上提出了新要求,并从六 个方面作出了部署: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 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落实好这些部署,应着重把握以下三点: 1.坚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 十八大报告指出,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