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 六年级上册 蜡烛的变化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蜡烛的变化》 |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蜡烛的变化》 |苏教版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节蜡烛的变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从蜡烛熔化和燃烧的现象中,发现两种变化的主要特点.2、能收集物质变化的依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3、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另一类会产生新物质.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蜡烛熔化和燃烧的实验,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难点:寻找证据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谈话:我们生活的世界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各种事物都在不停地变化着,像同学们每天都在长大,楼下的小树每天都在长高,小树的叶子颜色会变,家里养的小狗长大了……你能举出一些生活中的物质在变化的例子来吗?2、学生讨论发言3、谈话:同学们讲了很多有生命的物质的变化,那没有生命的物质它们是不是就不会发生变化呢?如果会,那么它们是怎样变化的呢?今天,我们就以蜡烛为例来研究一下没有生命的物质它们是怎样变化的.(二)认识蜡烛的物理变化1、谈话:看到蜡烛,大家都很熟悉了,但是你知道蜡烛有什么样的特点吗?(安排学生看,摸,闻)2、学生讨论发言(蜡烛可以燃烧,常温下是固体,有特殊的气味,受热会熔化,熔化后经冷却又再次凝固……)3、刚才很多同学都提到了蜡烛受热会熔化,那么我们现在一起来看一看拉蜡烛受热会之后会有什么变化?冷却之后又会有什么样的变化?4、讲解实验步骤:(1)点燃蜡烛,在蜡烛上加热小勺,小勺中有蜡块。

(2)观察小勺中的蜡块的变化,边观察边记录。

(3)待蜡块完全融化之后再将小勺放入旁边的水槽中,冷却后再观察。

5、学生分组实验注意: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注意观察蜡烛的状态变.并且注意记录.注意实验安全!!!6、学生汇报实验现象:蜡烛受热时会慢慢变软,再变为蜡烛液体;7、现在我们先把小勺放在水中冷却,再来看另外一个实验(三)认识蜡烛的化学变化1、讲解实验:课本30页右下角,蜡烛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实验实验步骤:将一只干净的瓷蒸发皿放在蜡烛火焰上一段时间,然后取下蒸发皿,观察被蜡烛烧过的部位2、教师演示实验3、指引学生观察蒸发皿在实验前后的变化.4、学生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在实验前,即加热前,蒸发皿是白色的,在火焰上烤了一段时间后,变成了黑色.)5、提问:那么这些黑色的物质是什么?是陶瓷吗?如果不是的话,那是什么?它们是哪里来的?6、学生实验,将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和干燥的烧杯分别倒扣在蜡烛上,分别观察有什么变化,并且记录。

苏教版科学六上 蜡烛的变化

苏教版科学六上 蜡烛的变化

1 小瓷勺接触火焰后
2
干燥的烧杯倒扣在火焰上 方后(1号杯)
3
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倒 扣在火焰上方(2号杯)
4 其他发现
特别提醒:只要观察到现象就停止实验,马上记录。
下面这些现象属于哪一类变化?你的理由是什么?
火柴燃烧
下面这些现象属于哪一类变化?你的理由是什么?
盐溶解于水
下面这些现象属于哪一类变化?你的理由是什么?
课后拓展
请在自己家或家附近观察5分钟 以上,记录观察到的物质变化现象, 分析它们属于哪一类变化。
点燃蜡烛
探究蜡烛点燃前后的变化
1、将小瓷勺放在火焰 上方烧几秒钟,观察它 的底部有什么。
2、将干燥的1号烧杯 罩在火焰上方几秒钟, 观察烧杯内壁的情况。
3、将内壁涂有澄清石 灰水的2号烧杯罩在火 焰上方,观察烧杯内壁 的变化。
点燃蜡烛
要求:分工合作,仔细观察蜡烛点燃后的每一点变化,边观察边记录。
1.蜡烛的变化
苏教版 六年级上
蜡烛 蜡烛是我们熟悉的物品,让我们来研究蜡烛的变化。
制作蜡烛



制作蜡烛
1、切碎蜡块,放入铁勺。 2、点燃酒精灯,加热蜡屑。 3、把蜡油倒入模具,插入烛芯。 4、盖灭酒精灯,等待蜡油凝固。
制作蜡烛
要求:分工合作,仔细观察制作蜡烛时的每一点变化,边观察边记录。
切碎蜡块时 加热蜡屑时 蜡油倒入模具后
烟花绽放
下面这些现象属于哪一类变化?你的理由是什么?
水的三态变化
下面这些现象属于哪一类变化?你的理由是什么?
铁水变成铁锭
下面这些现象属于哪一类变化?你的理由是什么?
石灰石遇盐酸冒气泡
物质的变化
盐溶解于水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在变化》知识点及单元测试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在变化》知识点及单元测试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及单元测试第三单元物质在变化1、蜡烛的变化1、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变成新的物质;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2、蜡烛的特点是:受压时易变形、容易破碎。

(有点软,容易弄碎)(括号里未课本上)3、蜡烛在燃烧的过程中产生的物质包括:燃烧时释放的二氧化碳和不完全燃烧时释放出的游离碳,表明蜡烛燃烧时产生了新物质。

4、水的三态变化,铁水变钢锭属于形态变化,其他的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在产生新物质的变化中,有的表现为性质改变,如生鸡蛋加热为熟鸡蛋,面粉做成馒头;有的是颜色发生变化,如树叶颜色由绿变黄或变红;有的出现了发光发热的现象,如点燃火柴;有的产生了气泡,如盐酸滴在石灰石上,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5、生鸡蛋放入白醋中,我们会发现鸡蛋上出现许多小气泡,过一段时间,蛋壳变软,慢慢变成其他物质;将饮料罐压扁,饮料罐的形状发生了改变,并没有变成别的物质;在碱块中加入少量白醋,碱块上立即产生大量的气泡,并逐渐消失,变成别的物质;往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会看见澄清的石灰水慢慢地变浑浊,静置一段时间,烧杯底部会出现白色沉淀,说明石灰水已经变成了别的物质;将白糖加热融化时,白糖由固体变成了液体,虽然形态发生了变化,但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将熔化的白糖继续加热,白糖会变成褐色或黑色,说明白糖已经生成了别的物质。

6、加热时,蜡块有什么变化?冷却后,又有什么变化?答:蜡块加热时,由固体变成能流动的液体,冷却后,熔化的蜡烛没有变少,又慢慢变回了固体。

7、做蜡烛燃烧的实验。

实验步骤:(1)取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2)将一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重新罩在火焰上方。

(3)将一只白瓷碗(片)盖在火焰上方,过一会儿取下白瓷(片),观察它的底部。

实验现象:(1)杯壁上蒙上了一层小水滴。

(2)烧杯壁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白瓷碗(片)底部变黑。

实验结论:蜡烛燃烧产生了水、二氧化碳和游离碳等新物质。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课件3.1蜡烛的变化PPT(附教案)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课件3.1蜡烛的变化PPT(附教案)

实验记录表
实验 实验 对象 方法
现象
点燃
加热 蜡烛
同学们看一看,下面这些变化 是属于哪一类变化?
折纸
炼铁
燃烧
小麦磨成面粉
蒸பைடு நூலகம்头
鸡蛋放入醋中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课外作业:
1、做鸡蛋与醋的反应的实验,观察 记录实验现象?
2、利用这节课的知识,自己设计制 作一支小蜡烛。
被醋泡过的鸡蛋
同步教案
同步教案
提示:打开后可根据需要进行编辑,打 印,保存。
提示:打开后可根据需要进行编辑,打 印,保存。
提示:打开后可根据需要进行编辑,打 印,保存。
点此下载
感谢您的聆听
“问号”,是打开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
讲师:文小语
2020年10月15日
科学·六年级上册·苏教版
3.1、蜡烛的变化
讲师:文小语
2020年10月15日
目录
大自然中物体千变万化,像小苗 出土了、小狗长大啦、同学们长高了 等等。
这些都是有生命的物体的变化,那 么,没有生命的物体有没有变化呢?
如果有,又是怎么变化的呢?
漂亮的蜡烛
三脚架
蒸发皿
酒精灯
试管夹
注意安全
注意填写实验记录表: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1.1蜡烛的变化(课件)(共14张)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1.1蜡烛的变化(课件)(共14张)
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因为铁水 变成钢锭,只是形态产生变化,没
有产生新物质。
火柴燃烧
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因为火柴燃烧产生灰烬,伴有 发光发热现象。
石灰石遇盐酸冒气泡
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因为石灰 石遇盐酸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谢谢凝听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er adipiscing elit. Maecenas porttitor congue massa. Fusce posuere, magna sed pulvinar ultricies, purus lectus malesuada libero, sit ame
探讨
蜡烛燃烧后产生了什么?纸燃烧后变成了什么?又产生了什么?
蜡烛燃烧后产生了水、二氧化碳、炭黑等新物质。
纸的主要原料时植物纤维,纸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植物 纤维燃烧不充分,会产生炭黑、灰烬大多时植物纤维中的无机 盐。
没有新物质产生:仅仅时形态的变化
物质的变化
有新物质产生: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或气体、 发光发热等现象
拓展
下面这些现象属于哪一类变化?你的理由是什么?
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因 为盐溶解在水里,只是形态 产生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
盐溶解于水 烟花绽放
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因为烟 花绽放时有气体、粉尘产生,
伴有发光发热现象。
水的三态变化
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因为水的 三态 变化只是形态产生变化,没 有产生新物质
切蜡块时,蜡块由大变小、形状改变;由固体变成能流 动的液体(蜡油),又慢慢变成固体。
蜡块形态、大小产生了变化,但么有产生新物质,始终时蜡这 种物质。
做下面的实验,视察蜡烛和纸点燃后产生的变化。

六年级科学上册苏教版 蜡烛的变化

六年级科学上册苏教版 蜡烛的变化

没 有 产 生 新 物 质
冷 却 : 液 体
固 液 体 体
• • 加 热 : 固 体
有 没 有 产 生 新 物 质 ?
• • • 加 热 冷 却 后 呢 ? 加 热 时 蜡 烛 有 什 么 变 化 ?
给蜡烛加热,蜡烛由固体 (蜡块)变成能流动的液体
(蜡油),在这过程中没
有产生新的物质。
实验步骤二:点燃蜡烛 将蜡烛立在桌子上, 点燃,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并记录。
用试管夹将一只白瓷碗盖在蜡烛 火焰上方,过一会儿取下白瓷碗, 观察它的底部。 现象:白瓷碗 底部变黑。
炭黑
蜡烛燃烧后,发光发热, 蜡烛慢慢变短,在这过程
中产生了新的物质。
现象 物体名 称 实验方法 实验前 实验后
切割
大块、整根
加热 蜡烛 点燃
碎小块 液态
固态
固 态
一支蜡烛
燃烧、发光、放热、 烟尘…
1、判断下列变化是物理变化还化学变化
⑴把铁块磨成铁粉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⑵把铁块放在地面上,生锈了 物理变化 ⑶把湿衣服放在太阳下,晒干了 ⑷铜锭抽成铜丝 物理变化 ⑸铁在高温下熔化成铁水 物理变化 ⑹煤的燃烧 化学变化 ⑺碳酸氢铵受热分解为氨气、水、二氧化碳 化学变化
2、判断下列变化是物理变化还化学变化
火柴燃烧。 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பைடு நூலகம்一说
下面这些现象属于哪一种变化?你 的依据是什么?
盐酸滴在石灰石上。 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说一说
下面这些现象属于哪一种变化?你 的依据是什么?
钢水变钢锭 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说一说
下面这些现象属于哪一种变化?你 的依据是什么?
面粉做成馒头。 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3.1_蜡烛的变化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3.1_蜡烛的变化

再 见
面塑工艺分和面,蒸熟,揉面,调色,捏塑, 配纸板,玻璃框(盒)或核桃壳等工序。和面时, 糯米粉要加入石碳酸、蜂蜜、棉花等防腐、防裂 剂。面塑以圆雕为主,运用小型刀具、剪刀、梳 (在面上压制头发和花纹)等,采用揉、捏、压、 搓、滚、碾、拨、切等多种技法捏塑而成。面塑 创作时间短,注重人物神态刻画,动作夸张,色 彩鲜明,手法简练,一气呵成,干净利索。
实验——蜡烛的变化
蜡烛的变化
第一:“切割挤压蜡烛”是物质形态 的变化。 第二:“点燃蜡烛”是产生新物质的大类变化。
请同学们比较“切割挤压 蜡烛”和“点燃蜡烛”两种变 化的不同(说出你观察到的现 象)。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在不断 地运动、不断地变化。一种是变 化时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一种是变化时生成了其他的物质。 区别两种变化的唯一标志是 有无新物质生成。例如,蜡烛燃 烧前一定先熔化,接着变成石蜡 蒸汽。这个过程属于形态的变化。 蜡烛燃烧才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请同学们欣赏一组图 片,想一想哪些仅是形 态的变化、哪些是产生 新物质的变化? (举手回答)
课外拓展——面塑
用面团(主要是糯米面团)捏成各种形状的中国民 间手工艺品,又称捏面人。 20 世纪中叶,面塑成为艺术欣赏品。著名面塑艺人 有汤子博、李俊兴、赵阔明等。汤子博,北京通县人,创 制了纸板面塑(将面塑置于纸板上)、核桃面塑(在一半 核桃空壳的内壁中放置微型面塑),最小者仅 4 厘米,人 物形态生动,色彩淡雅。其代表作品有核桃面塑“十八罗 汉朝如来”、“二十四仙女朝王母”等。山东菏泽是中国 面塑的传统产区,艺人李俊兴便出身于菏泽面塑艺人世家, 他创制了面塑脸谱、浮雕面塑等新品种,作品色彩鲜艳。 赵阔明,祖籍北京,40 年代便在上海以面塑为生,擅长 塑制戏曲人物、佛像和儿童形象。

1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蜡烛的变化

1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蜡烛的变化

课题1.蜡烛的变化课时安排执教时间1教材分析本课以学生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蜡烛为例,进一步研究物质的变化,通过探究发现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不产生新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和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两大类。

本课教学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做一支蜡烛。

通常学生见到的蜡烛都是买来的,对于蜡烛是怎么做出来没想过,更没做过。

本环节让学生亲手做一支蜡烛,在感受制作快乐的同时,认识到蜡烛形态发生了变化,但没有产生新物质。

第二部分,先做蜡烛燃烧的实验,通过观察干燥的烧杯内壁、涂油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内壁和白瓷碗底部的变化,认识到蜡烛燃烧后产生了水、二氧化碳、炭黑等新物质;再通过对蜡烛融化和蜡烛燃烧生成物的比较,认识两类变化的特征。

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再做纸片燃烧实验,让学生加深认识第三部分,让学生用所学知识判断生产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变化属于哪一类,加深对两类变化的理解,同时意识到物质变化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本课对应的课程标准要求:涉及的主要概念是:自然界的事物处在不停的变化中,这些变化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分为形态变化和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相关概念具体要求如下:初步了解常见的物质的变化。

知道有些物体发生了变化,如燃烧后的纸、生锈的铁等,构成物体的物质也发生了改变。

学情分析学生经过几年的科学学习,积累了大量关于物质变化的经验和知识,但对物质变化的认识大多停留在表面。

在此基础上,本课以学生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蜡烛为例,将学生对物质变化的认知引向深入,引导学生学会按照“是否有新物质产生”的标准对物质变化进行分类。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学会使用酒精灯,但对于蜡烛熔化和燃烧的区别却比较模糊,需要学生在探究中正确操作、认真观察,最终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能够从蜡烛熔化和燃烧的现象中,描述两类变化的特征;能够说出判断物质变化属于哪一类的证据。

科学探究目标:能从制作蜡烛和燃烧蜡烛的过程中,发现两类变化的不同。

1.1《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2023秋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1.1《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2023秋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作用与目的: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蜡烛的变化知识点和技能。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知识点梳理
《蜡烛的变化》是2023秋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知识点:
1.蜡烛的燃烧现象:观察蜡烛的燃烧过程,了解燃烧的现象和特点,如火焰的形状、颜色、温度等。
2.蜡烛的化学性质:通过实验了解蜡烛的熔点、沸点等性质,探究蜡烛在燃烧过程中的化学反应。
3.蜡烛的制备方法:了解蜡烛的制作过程,包括选材、熔化、灌注、冷却等步骤。
4.实验器材和材料:准备蜡烛、显微镜、实验仪器等器材和材料,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
5.评价工具:设计评价表格和问题卡片,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及时反馈和指导学生的学习进展。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们对实验和实践活动表现出很高的兴趣,他们积极参与,勇于提出问题,并积极思考。这表明学生们对科学实验充满好奇心和热情,他们喜欢通过动手操作来探索和解决问题。然而,我也发现一些学生在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我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实验现象。
4.蜡烛的用途:了解蜡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照明、熏香、装饰等。
5.蜡烛的环保问题:探讨蜡烛燃烧对环境的影响,如烟雾、碳排放等,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

六年级科学上册苏教版-蜡烛的变化知识讲解

六年级科学上册苏教版-蜡烛的变化知识讲解

三脚架
蒸发皿
酒精灯
试管夹
(一)、“加热蜡烛”的实验:
• 加热蜡烛的实验步骤:
• (1)、把小块蜡烛放在蒸发皿里,将蒸发皿放在
三脚架上。
• (2)、点燃酒精灯,放在三脚架的下面加热几分
钟,观察蜡烛的变化。
• (3)、熄灭酒精灯,再将蒸发皿用夹子取下,等
蜡油冷却后观察是怎样的呢?
• 加热时蜡烛有什么变化? • 加热冷却后呢? • 有没有产生新物质?
六年级科学上册苏教版-蜡烛的 变化
从观察蜡烛开始研究
1、仔细观察蜡烛有什么特征?
易碎的、硬的、光滑的--2、如果要使蜡烛发生变化,你会有哪些方法?
切割、加热、点燃
实验一:切割蜡烛 把蜡烛切成两段或者多段
◇实验的过程中,蜡烛发生 了什么变化? ◇有没有新物质的生成?
实验二:加热蜡烛
点燃酒精灯,加热切成小块的 蜡烛,熔化后熄灭酒精灯。
化学变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做一做,看谁最厉害 它属于哪一种变化?为什么属于这 一类?
将白糖加热至融化
物理变化
将白糖加热至焦黑。
化学变化
面粉做成馒头
铁水变钢锭
树叶颜色变化 火柴燃烧 水的三态变化
盐酸滴在石灰上
说一说
下面这些现象属于哪一种变化?你的 依据是什么?
生鸡蛋变成熟鸡蛋。 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
说一说
下面这些现象属于哪一种变化?你 的依据是什么?
面粉做成馒头。 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
说一说
下面这些现象属于哪一种变化?你 的依据是什么?
钢水变钢锭 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
说一说
下面这些现象属于哪一种变化?你 的依据是什么?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蜡烛的变化-苏教版(共11张PPT)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蜡烛的变化-苏教版(共11张PPT)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3.1 蜡烛的变化-苏教版(共11张PPT)
六年级科学上册课件
蜡烛的变化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3.1 蜡烛的变化-苏教版(共11张PPT)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3.1 蜡烛的变化-苏教版(共11张PPT)
学习目标
❖ 1、我能从蜡烛熔化和燃烧的现象中,认识物 质的两种变化。
❖ 2、我能分辨一些变化属于哪一类。
蜡烛燃烧实验一
❖1、取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 方。
蜡烛燃烧实验二 2、将一只白瓷碗盖在蜡烛火焰的 上方,过一会取下,观察它的底部。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3.1 蜡烛的变化-苏教版(共11张PPT)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3. 现 ❖思考:
加热和点燃蜡烛都让蜡烛发生了 变化,这两种变化相同吗?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3.1 蜡烛的变化-苏教版(共11张PPT)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3.1 蜡烛的变化-苏教版(共11张PPT)
物质的变化
❖ 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 如蜡烛受热熔化;
❖ 另一类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这类变化常常 可以从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或气泡、发光 发热等现象表现出来,如蜡烛燃烧。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3.1 蜡烛的变化-苏教版(共11张PPT)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3.1 蜡烛的变化-苏教版(共11张PPT)
我思我获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3.1 蜡烛的变化-苏教版(共11张PPT)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3.1 蜡烛的变化-苏教版(共11张PPT)
蜡烛的变化
1.形态的变化 如:蜡烛熔 化成液体,冷却成固体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3.1 蜡烛的变化-苏教版(共11张PPT)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3.1 蜡烛的变化-苏教版(共11张PPT)

蜡烛的变化课件(苏教版科学六上)

蜡烛的变化课件(苏教版科学六上)
物理变化
蜡烛还有什么其它的变化?怎么解释?
(一)、“加热蜡烛”的实验:
• 加热蜡烛的实验步骤: • (1)、把小块蜡烛放在蒸发皿里。 • (2)、点燃酒精灯,用酒精灯给铁架台加热 几分钟,看看蜡烛的变化。 • (3)、熄灭酒精灯(要用酒精灯罩子熄灭酒 精灯),再将蒸发皿用夹子取下,放在硬 纸上,等蜡蜡油冷却后看看是怎样的呢?
(二)“点燃蜡烛”的实验:
• “点燃蜡烛”的实验步骤: • (1)用火柴点燃蜡烛,看看蜡烛发生了 什么变化? • (2)点燃蜡烛,火焰上面有黑烟产生, 为了能清楚的看到黑烟是怎样的?可以 用夹子将玻璃片放在蜡烛的火焰上方约 1-2厘米处,观察玻璃片上有什么现象?
• “点燃蜡烛”的实验步骤: • (1)用火柴点燃蜡烛,看看蜡烛发生了 什么变化? • (2)点燃蜡烛,火焰上面有黑烟产生, 为了能清楚的看到黑烟是怎样的?可以 用夹子将玻璃片放在蜡烛的火焰上方约 1-2厘米处,观察玻璃片上有什么现象?
总结:
蜡烛燃烧-----
蜡烛燃烧后产生了新的物质
化学变化
加质
物理变化
把蜡烛点燃,整个过程是什么变化?
把蜡烛“折断”是什么变化?
蜡烛还有什么其它的变化?怎么解释?
把蜡烛点燃,整个过程是什么变化?
物理、化学变化都会产生
把蜡烛“折断”是什么变化?
蜡烛的变化
关于蜡烛
【物理性质及成份】主要成份石蜡,易熔化,密度小于水不溶 于水。受热熔化为液态,无色透明且轻微受热易挥发,可闻石 蜡特有气味。遇冷时凝固为白色固体状,有轻微气味。 【原理】我们看到的蜡烛燃烧并不是石蜡固体的燃烧,而 是点火装置将棉芯点燃,放出的热量使石蜡固体熔化,再汽化, 生成石蜡蒸汽,石蜡蒸汽是可燃的(固体石蜡并不可燃)。 证明方法:在吹灭蜡烛的一瞬间,可以看到一缕白烟,用 燃烧的火柴去点这缕白烟,可以使蜡烛复燃,所以可以证明所 冒白烟是石蜡蒸汽遇冷凝固所产生的固体微小颗粒。 【制作方法】:制作蜡烛有3种方法:一是:蜡烛模具,分 塑料模具,合金模具,翻砂模具;二是:蜡烛机械,比如明亮 蜡烛机厂家就是提供这个设备的,三是:蜡烛灌装机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蜡烛的变化》教案课件PPT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蜡烛的变化》教案课件PPT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蜡烛的变化》教案课件PPT优秀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小学六年级的科学《蜡烛的变化》是一门以化学变化为主要内容的科学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感受化学变化的神奇魅力,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教学目标:1.学习蜡烛的组成及其燃烧过程;2.观察蜡烛的燃烧现象,理解燃烧是一种化学变化;3.了解蜡烛燃烧产物的特征和意义,探究水的性质;4.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过程1.热身(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关于蜡烛的图片和视频,导入蜡烛的话题。

让学生自由观察,并在黑板上记录学生提出的问题。

2.知识输入(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和讲解蜡烛的组成,及其燃烧过程,引导学生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概念。

3.实验操作(25分钟)教师在课程中设置实验环节,让学生亲自进行实验,观察蜡烛燃烧产生的物质及其特征,并引导学生探究水的性质。

老师在此环节中,要注意实验的安全及流程。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取一枝粗蜡烛,点燃蜡烛后,用玻璃片盖住,观察玻璃片上的水珠形成过程。

(2)在细蜡烛上点燃蜡烛,用试管盛放延烧的蜡烛烟,并加入几滴酸性钴试剂,观察试管中溶液的变化。

4.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和归纳已学内容,提高学生自主思考和综合运用的能力。

5.课堂练习(15分钟)教师为学生出示相关的练习,帮助学生检测掌握程度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四、教学重点1.燃烧是一种化学变化。

2.探究蜡烛的燃烧产生的物质及其特征。

3.探究水的性质。

五、教学方法1.图片、视频、PPT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2.设计探究性实验,并引导学生自主进行。

3.师生互动,问题导向,启发式教学方法。

六、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教育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本课程的评价分为课堂表现和作业考勤两个方面。

1.课堂表现课堂表现主要是指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的积极性、学习情况、合作态度等方面的表现。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1课 蜡烛的变化》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1课 蜡烛的变化》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1课蜡烛的变化》教案一、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是关于物质的变化的内容第1课是以蜡烛的变化为主题。

通过学习蜡烛的制作和燃烧过程,引导学生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即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学生可以发现物质在燃烧时会产生明亮的火焰和热量,而蜡烛燃烧后的物质与原始蜡烛有所不同,形成了新的物质。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从制作蜡烛和燃烧蜡烛的过程中,发现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不同。

2. 能够说出判断物质变化属于哪一类的证据。

3. 能举出物质变化的实例,体会人类生产生活对物质变化的利用。

过程与方法:1. 实践探究: 学生通过制作和燃烧蜡烛的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物质的变化过程。

2. 观察与记录: 引导学生观察蜡烛燃烧时的现象和变化,并记录下观察结果。

3. 讨论与交流: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分享观察结果,形成归纳总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实践探究的兴趣和积极参与的态度。

2. 培养学生对物质变化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三、3. 培养学生对物质变化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

2. 通过蜡烛的制作和燃烧,观察和描述物质变化的现象。

教学难点:1. 寻找证据判断物质的变化属于哪一类。

2. 运用所学知识举出物质变化的实例。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践探究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观察和记录。

但对于物质变化的分类和判断还不够清晰,需要通过实例和讨论来加深理解。

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五、教学过程:导入1. 老师可以展示一支已点燃的蜡烛,并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蜡烛是如何燃烧的吗?燃烧后的蜡烛有什么变化?2. 学生积极回答问题,老师引导他们观察已经点燃的蜡烛,并询问他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和变化。

实践探究1. 老师组织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套制作蜡烛的材料,包括蜡片、容器和蜡烛芯。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蜡烛的变化》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蜡烛的变化》
5 蜡烛的变化
添加副标题
大千世界无时无刻都在变化:草木生长、生米熟饭、水滴石穿…这些变化的背后隐藏着什么科学奥秘?
今天我们以蜡烛为例,
01
来研究周围世界的变化?
02
从观察蜡烛开始研究
仔细观察蜡烛有什么特征? (可以点燃、切割、易碎、硬的、光滑的---)
如果要使蜡烛发生变化,你会有哪些方法? 切割、加热、点燃、
02
点燃 还是加热 ?
04
这些变化又是什么变化?
下雨 瀑布落下 木柴燃烧 植物光合作用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电热丝升温
冰山消融 钢铁生锈 其他例子:
物质变化
变 化 现 象
冰山消融
钢铁生锈
电热丝升温
木炭燃烧
状态从固态变为液态
有新物质:铁锈生成
温度从低到高
体积变小
颜色:灰黑 红或白
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
点燃蜡烛:
什么是化学变化?质产生,仅仅是形态发生了变化。
化学变化:
不仅仅是形态发生了变化,还会产生新的物质。
思考:
燃烧,最常见的化学变化!
无题 【唐】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01
产生了新的物质
03
点燃的变化
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
⑴空气液化 ⑵铜器生绿锈 ⑶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⑷酒精挥发 ⑸火药爆炸 ⑹灯丝通电后发光放热
2、判断下列变化是物理变化还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外形和形 态上发生变化

【推荐】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3.1 蜡烛的变化|苏教版 (共14张PPT)

【推荐】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3.1 蜡烛的变化|苏教版 (共14张PPT)
1
1、回顾旧知 2、谈话导入
2
1、点燃前
表面光滑、固态,圆柱体、可以点燃、 切割、易碎、硬的、-------)
2、点燃后
灯芯会发光、发热,可以持续燃烧, 蜡烛由固体变成液体,蜡烛会逐渐变短
3
如果要使蜡烛发生变化你有哪些 方法? 物质的变化有几类? 下面我 们通过实践活动来研究
4
加热蜡烛的实验步骤: (1)、把小块蜡烛放在蒸发皿里。 (2)、点燃酒精灯,用酒精灯给铁架台加热几 分钟,看看蜡烛的变化。 (3)、熄灭酒精灯(要用酒精灯罩子熄灭酒精 灯),再将蒸发皿用夹子取下,放在硬纸 上,等蜡蜡油冷却后看看是怎样的呢?
7
练习: 这些变化又是什么变化?
下雨
物理变化
瀑 布 落 下
化学变化
木柴燃烧
植物光合作用
8
⑴把铁块磨成铁粉 物理变化 ⑵把铁块放在地面上,生锈了 化学变化 ⑶把湿衣服放在太阳下,晒干了 物理变化 ⑷铜锭抽成铜丝 物理变化 ⑸铁在高温下熔化成铁水 物理变化 ⑹煤的燃烧 化学变化 ⑺碳酸氢铵受热分解为氨气、水、二氧化碳 化学变化
13
摇曳的烛光, 缤纷的烟火, 嶙峋的怪石, 飘扬的雪花,
…… 所有的物质 在空间的转换中, 在时光的隧道里。 千变万化, 纷繁精彩, 唱出永恒的变化, 唱出永恒的旋律
14
5
”点燃蜡烛“的实验步骤: (1)、用火柴点燃蜡烛,取一只干燥的烧杯,
罩在火焰上方 。 (2) 、将一只白瓷碗(片)盖在蜡烛火焰
上方,过一变化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仅仅 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这类变 化叫 物理变化.另一类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这类变化常常可以从颜色的改变、产生沉 淀或气泡、发光发热等现象表现出来,这 类变化叫 化学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烧杯内壁有水珠。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点击输入标题
认识物质的变化
做下面的实验,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3.将一只白瓷碗(片)盖在蜡烛火焰上方,过一会儿取下白瓷碗(片), 观察它的底部。
白瓷碗(片)底部变黑。
点击输入标题
认识物质的变化
物质的变化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 没有产生新物质,如蜡烛受热熔化;另一类是产生新物质 的变化,这类变化常常可以从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或气 泡、发光发热等现象表现出来,如蜡烛燃烧。
下面这些现象属于哪一类变化?你的证据是什么?
火柴燃烧
水的三态变化
盐酸滴在石灰石上
产生新物质 化学变化
没有产生新物质 物理变化
产生新物质 化学变化
点击输入标题
生活中的物质变化
选择下面的活动做一做,说说它属于哪一类变化?为 什么属于这一类?
1.在装有白醋的玻璃杯中放入一个生鸡蛋。
蛋壳上有气泡产生,最后蛋壳消失——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点击输入标题
生活中的物质变化
下面这些现象属于哪一类变化?你的证据是什么?
生鸡蛋变成熟鸡蛋
面粉做成馒头
产生新物质 化学变化
产生新物质 化学变化
点击输入标题
生活中的物质变化
下面这些现象属于哪一类变化?你的证据是什么?
树叶颜色变化
铁水变钢锭
产生新物质 化学变化
没有产生新物质 物理变化
点击输入标题
生活中的物质变化
什么属于这一类?
5.将白糖加热至熔化。
6.将白糖加热至焦黑。
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点击输入标题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物质在变化
蜡烛的变化
苏教版点击小输入学标题科学六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我在长大 认识物质的变化 生活中的物质变化
点击输入标题
认识物质的变化
蜡烛是我们熟悉的物品,让我们来研究蜡烛的变化。 仔细观察点燃前后的蜡烛,尽可能多地说出蜡烛的特点。
有点儿软 光滑 容易弄碎 点燃发光……
点击输入标题
生活中的物质变化
选择下面的活动做一做,说说它属于哪一类变化?为 什么属于这一类?
2.压扁饮料罐。 3.在碱中倒入少量白醋。4.往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
没有产生新物质的 变化。
产生气泡——产生新 石灰水变浑浊——
物质的变化。
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点击输入标题
生活中的物质变化
选择下面的活动做一做,说说蜡块有什么变化?冷却后,又有什么变化?
蜡烛加热时会慢慢变软,再变 成蜡烛液体;冷却后又会慢慢 变硬成为固体。
点击输入标题
认识物质的变化
做下面的实验,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1.取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 上方。
2.将另一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 的烧杯,重新罩在火焰上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