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

合集下载

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儿童期(1.5~3岁):自主与害羞和怀疑的冲突这一时期,儿童掌握了大量的技能,如,爬、走、说话等。

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怎样坚持或放弃,也就是说儿童开始"有意志"地决定做什么或不做什么。

这时候父母与子女的冲突很激烈,也就是第一个反抗期的出现,一方面父母必须承担起控制儿童行为使之符合社会规范的任务,即养成良好的习惯,如训练儿童大小便,使他们对肮脏的随地大小便感到羞耻,训练他们按时吃饭,节约粮食等;另一方面儿童开始了自主感,他们坚持自己的进食、排泄方式,所以训练良好的习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时孩子会反复应用:"我"、"我们"、"不"来反抗外界控制,而父母决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这将不利于儿童的社会化。

反之,若过分严厉,又会伤害儿童自主感和自我控制能力。

如果父母对儿童的保护或惩罚不当,儿童就会产生怀疑,并感到害羞。

因此,把握住"度"的问题,才有利于在儿童人格内部形成意志品质。

学龄初期(3~5岁):主动对内疚的冲突在这一时期如果幼儿表现出的主动探究行为受到鼓励,幼儿就会形成主动性,这为他将来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创造力的人奠定了基础。

如果成人讥笑幼儿的独创行为和想象力,那么幼儿就会逐渐失去自信心,这使他们更倾向于生活在别人为他们安排好的狭窄圈子里,缺乏自己开创幸福生活的主动性。

当儿童的主动感超过内疚感时,他们就有了"目的"的品质。

学龄期(6~12岁),勤奋对自卑的冲突这一阶段的儿童都应在学校接受教育。

学校是训练儿童适应社会、掌握今后生活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的地方。

如果他们能顺利地完成学习课程,他们就会获得勤奋感,这使他们在今后的独立生活和承担工作任务中充满信心。

反之,就会产生自卑。

另外,如果儿童养成过分看重自己的工作的态度,而对其他方面木然处之,这种人的生活是可悲的。

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在教育理论笔试考察中,该知识点属于经常考的考点,因此需要大家重点备考。

考察时主要以客观题的形式考察,考察的较为简单,一般都会有相应表现描述,主要是通过文字描述来考察该任务属于哪一个阶段,或该阶段的具体发展任务是什么。

备考时,重点关注前五个发展阶段的关键词描述,并学会灵活判断,尤其是第四阶段和第五阶段的描述。

该知识点虽然属于高频考点,但是只要能够理解关键词,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相信大家都能够掌握该知识点。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它必须经历一系列顺序不变的阶段,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每一个危机都涉及一个积极的选择与一个潜在的消极选择之间的冲突。

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贯穿于个体的一生,整个发展过程可以划分为八个阶段,其中前五个阶段属于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

(一)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8个月左右)这一阶段,尤其是生命的前几个月,婴儿的目标是建立起对周围世界的基本信任感。

如果婴儿得到较好的抚养并与母亲建立了良好的亲子关系,儿童将对周围世界产生信任感,否则将产生怀疑和不安。

(这种对人和环境的信任感是形成个性健康品质的基础)备考关键词:0-18个月;信任(二)自主对羞怯与怀疑(18个月到3岁)儿童开始表现出自我控制的需要与倾向,渴望自主并试图自己做一些事情。

这时,父母要允许儿童自由地探索,给予适当的关怀和保护,鼓励他去独立探索,他就会逐渐认识到自己的能力,比如说做做家务活,干些力所能及的小事。

如果父母对儿童一味的严厉要求和限制,会使得儿童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

(自主感是否能够形成会影响到孩子能不能有自信心,能否自主探索世界,勇往直前。

) 备考关键词:18个月到3岁;自主羞怯(三)主动感对内疚感(3~6、7岁)这一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感,体验目的的实现。

因为这个时候,儿童的活动范围开始超出家庭的圈子,开始上幼儿园了。

埃里克森社会化发展理论大全

埃里克森社会化发展理论大全

埃里克森社会化发展理论(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业道德、时事政治、政治理论、专业基础、说课稿集、教资面试、综合素质、教案模板、考试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ofessional ethics, current affairs and politics, political theory,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lecture collections, teaching interview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lesson plan templates, exam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so stay tuned!埃里克森社会化发展理论埃里克森一是美国精神分析医生和当代最有名望的精神分析理论家之一,其人格发展理论是二十世纪心理学理论研究的最重要成果之一。

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埃里克森是新精神分析学派的典型代表人物,当我们仔细对比弗洛依德与埃里克森的观点时,发现他的前五个阶段与弗洛依德的五个阶段很相似,是因为埃里克森本身师承于安娜·弗洛伊德,而安娜·弗洛伊德就是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女儿,埃里克森的理论实质上是对弗洛伊德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弗洛伊德研究的是0~20岁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埃里克森对人的一生的发展均有定义。

埃里克森的自我心理学保留了弗洛伊德的许多概念,但不再强调性本能和性矛盾冲突在人的精神活动和行为中的特殊重要性,而重视社会、文化、人际关系在人格发展和形成方面的重要性。

认为自我是可以在本能需要满足或挫折的矛盾之间发展起来的,所以每一个阶段有其对应的矛盾和冲突,解决不好就会有对应的发展障碍。

1.婴儿期(0到18个月左右)信任感对不信任感。

此时的信任指的是面对周围环境的信任,当啼哭可以得到周围人的注意,会初步的建立起对周围世界的信任。

2.儿童早期(18个月到3岁)自主对羞怯与怀疑。

这里的自主指的是独立不依靠,这一阶段的孩子会尝试独立做事,如果父母过度保护就会导致儿童羞怯怀疑自己能力,在大人介绍自己时用手捂住自己脸的孩子,就是缺乏自主性的儿童。

3.学前期(3到6、7岁)主动对内疚。

这里的主动指的是积极不消极,这阶段儿童希望按照自己的意愿行动,这时如果成年人过多的干涉,儿童将会缺乏尝试和主动性,随着主动性的发展,儿童会体验到一项任务完成的喜悦,不然,会产生内疚感,缺乏主动性,总是依赖别人。

4.学龄期(6、7岁到12岁)勤奋对自卑。

儿童正处于小学阶段,重心从家庭走向学校,此时的儿童认为自己可以胜任任何事情,就会与其他儿童开始竞争,不可避免的遭受到成功与失败。

由此,很多儿童期望由自己的勤奋使得自己成功,体验到成功的兴奋感。

5.青年期(12岁18岁)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埃里克森童年时期由于身世原因备受排挤,所以导致他的自我认知不清晰,在他的人生导师安娜·弗洛伊德的带领下,才慢慢走出阴霾。

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_爱利克·埃里克森曾受到精神分析学派的训练学习,接受了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说,但他并不主张把一切活动和人格发展的动力都归结为“性”的方面,而强调文化背景的作用。

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贯穿于个体的一生,他把心理的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指出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特殊矛盾,矛盾顺利解决后,人格就能够得到健康的发展。

八个阶段中前五个阶段是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接下来将重点介绍埃里克森社会化发展理论的前五个阶段:第一阶段:婴儿期—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8个月左右)这一阶段,婴儿开始探索周围的世界是否可靠,婴儿的需要与外界对他需要的满足要保持一致,尤其是母亲能及时满足婴儿的需要,婴儿得到较好的抚养,便会对周围世界产生信任感。

比如,婴儿饿了需要吃奶,母亲能及时来到孩子身边喂奶吃,婴儿便会对外界环境产生安全感和信赖感。

此外,在孩子饥饿的时候能得到奶喝,孩子便能够在不安中看到希望,因此,这一阶段体验着希望的实现。

第二阶段:儿童早期—自主对羞怯与怀疑(18个月~3岁)这一阶段,儿童开始表现出自我控制的需要,他们想要凭借自己的力量做更多的事情,也开始认识到自我照料的责任感。

比如说,这个阶段的孩子想要自己穿衣服、吃饭、上厕所等,如果家长不能放手让孩子去做并给予支持和鼓励,孩子就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从而成为羞怯的个体。

另外,如果孩子克服困难做到了自己穿衣吃饭,则孩子就能体验着意志的实现。

第三阶段:学前期—主动感对内疚感(3~6、7岁)这一阶段,儿童会想象自己正在扮演成年人的角色,并因为能够从事成年人的角色和胜任这些活动而体验到一种愉快的情绪。

但如果他们出于自我动机的活动被成年人制止,使他们认识到“想做的”和“应该做的”之间的差距,则可能会降低从事活动的热情。

比如,孩子想要像妈妈一样采摘蔬菜或者提水,但是却被妈妈制止,如此过多的限制和干涉,可能会使儿童形成缺乏尝试和主动性的性格。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化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化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化发展理论埃里克森采纳了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说,强调社会文化背景的作用,认为人格发展受文化背景的影响和制约。

在此基础下埃里克森提出了他的发展的心理社会理论。

与皮亚杰的观点一样,埃里克森把发展看作是一个经过一系列阶段的过程,每一阶段都有其特殊的目标、任务和冲突。

埃里克森把人的心理发展分为8个阶段:第一阶段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不信任感(0-18个月):从出生到十八个月左右是婴儿期。

这是获得基本信任感而克服基本不信任感阶段。

埃里克森认为信任感是人对周围世界及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是一个人健康性格的基础。

获得信任感是这一阶段的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

第二阶段自主对羞怯与怀疑(18个月-3岁):从十八个月到三、四岁是童年期。

这是获得自主感而避免怀疑感与羞耻感阶段。

到了第二阶段,儿童开始有了独立自主的要求,如想要自己穿衣、吃饭、走路、拿玩具等,他们开始去探索周围的世界。

获得自主感而避免怀疑感与羞耻感是这一阶段的人格发展任务。

第三阶段主动感对内疚感(3-6、7岁):体在这阶段的肌肉运动与言语能力发展很快,能参加跑、跳、骑小车等运动,能说一些连贯的话,还能把自己的活动扩展到超出家庭的范围。

比如能够帮妈妈打扫房间、能帮妈妈洗碗做饭,如果父母为其行为进行夸奖那么小孩就会获得主动感,如果把这些事情搞杂了,父母对其进行批评训斥,那么小孩就会产生羞怯与怀疑自己的能力,这种内疚感与失败感还会影响下一阶段的发展。

第四阶段勤奋感对自卑感(6、7-12岁):学龄初期儿童的智力不断地得到发展,特别是逻辑思维能力发展迅速,他们提出的问题很广泛,而且有一定的深度。

这些方面如果能得到成人的支持、帮助与赞扬,则能进一步加强他们的勤奋感,使之进一步对这些方面发生兴趣。

如果成人把他们的勤奋行为看作为捣乱,否则孩子会形成自卑感。

第五阶段角色同一对角色混乱(12-18岁):这一阶段的核心问题是自我意识的确定和自我角色的形成。

“同一性”这一概念是埃里克森自我发展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020云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知识: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化发展

2020云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知识: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化发展

2020云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知识: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化发展当前国家对于教育事业空前关注,提出了战略部署,实行科教兴国,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伴随着此战略部署,当前的教育事业也是逐渐的发展起来,由此教师职业便显得尤为重要,对教师人员的需求也逐渐增多,那么大部分的毕业生根据自己的需求以及职业地位的筛选更倾向于选择教师岗位,所以近几年教师招聘考试也是火热的在进行当中。

那么今天主要带着大家来对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这部分的内容进行梳理,希望对大家的备考有一定的帮助。

大家都知道埃里克森的社会发展理论一共分为了八个阶段,分别是:婴儿期、儿童早期、学前期、学龄期、青年期、成年早期、成年中期和成年晚期。

那么首先我们要作为多选题进行备考。

其次就是这八个阶段中,前五个阶段属于成长和接受教育时期,故前五个阶段再作为一个多选题备考。

那么前五个阶段中学龄期和青年期又分别对应我们的小学和中学两个阶段,所以我们以这两个阶段为主作为考试重点。

关于这八大阶段每个阶段都会面临着一个积极和消极的冲突,那么我们就要帮助发展积极克服消极,所以每个阶段面临的冲突也是我们的考试重点,所以我们要了解每个阶段的年龄以及对应的冲突。

那么今天我们主要就以前五个阶段为主进行分析:(一)婴儿期1.年龄:0-18个月左右2.冲突:基本信任感对不信任感3.解释:婴儿刚出生会怀疑新的世界是否安全,如果婴儿得到较好的抚养并与父母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会对周围世界产生信任感,否则将产生怀疑与不安。

(二)儿童早期1.年龄:18个月到3岁2.冲突:自主对羞愧与怀疑3.解释:婴儿期的小孩子还不能自理,很多事情都需要父母帮忙做,但是这个阶段的小孩开始学会许多动作,比如:吃饭、穿衣服、上厕所、喜欢自己动手,不愿意依赖别人。

作为成年人不应该阻止孩子自己做事情,而是应该鼓励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三)学前期1.年龄:3-6、7岁2.冲突:主动对内疚3.解释:这个阶段的小孩开始想象自己扮演成年人的角色,并希望获得赞许,比如:母亲做饭时会递上一个厨具,认为自己做了有意义的事,并且喜欢参与周围世界,与他人发生互动,视野开阔就会有好多的问题,想要探索世界,但总是会出现危险,那么我们不要批评孩子,批评会减少孩子从事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会产生内疚感。

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化发展理论对于这么多的发展理论我更加倾向于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化发展理论,因为我们一出生在世上,我们便跟这个社会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当我们来到这个世上时,我们就好像是张白纸,我们自己就是这个画家,而整个社会就是颜色。

所以我们这张画的好坏跟社会有着直接的关系。

所以我更加倾向于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化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发展理论为以下内容。

1.埃里克森对发展的看法埃里克森接受了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说,强调社会文化背景的作用,认为人格发展受文化背景的影响和制约。

出于对文化和个体关系的重要性的认识,埃里克森提出了他的发展的心理社会理论。

2.埃里克森社会发展的8个阶段与皮亚杰相同,埃里克森把发展看作是一个经过一系列阶段的过程,每一阶段都有其特殊的目标、任务和冲突。

各个阶段互相依存,后一阶段发展任务的完成依赖于早期冲突的解决。

埃里克森认为每一阶段的发展中,个体均面临一个发展危机,每一个危机都涉及到一个积极的选择与一个潜在的消极选择之间的冲突。

个体解决每一个危机的方式对个体的自我概念以及社会观有着深远的影响。

早期阶段中问题的不良解决所造成的损失,可能会在后期的阶段中得到修正,但却往往会对个体一生的发展造成间接而深远的影响。

因此有人称他的理论为发展危机论。

埃里克森把人的心理发展分为8个阶段:第一阶段?学习信任阶段:从出生到十八个月左右是婴儿期。

这是获得基本信任感而克服基本不信任感阶段。

埃里克森认为信任感是人对周围世界及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是一个人健康性格的基础.这种信任感是在出生头两年发展起来的.婴儿需要爱抚,如果这时能得到合理的呵护,就会感到世界是个安全可以依赖的地方,因而发展起对他人信赖的人格,反之,恶劣的环境,就会使他对周围环境产生猜疑,因而形成对他人不信任的性格.获得信任感是这一阶段的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第二阶段获得自主感而避免怀疑感与羞耻感从十八个月到三、四岁是童年期。

这是获得自主感而避免怀疑感与羞耻感阶段。

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是一种描述人类社会化过程的理论框架。

在其理论中,埃里克森认为个体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内会经历一系列不同的心理发展阶段,而这些阶段中所经历的个人角色和身份的发展将对个体的社会化产生深远的影响。

下面将对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进行详细探讨。

埃里克森将人类的社会化发展分为八个不同的阶段,从出生开始一直延续到老年晚期。

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独特的心理需求和心理冲突,个体在克服这些冲突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身的人格和身份。

这个过程既是个体内部心理发展的过程,也是个体与社会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

第二个阶段是幼儿期(1-3岁),这个阶段的心理需求是自主性和自我控制。

幼儿需要学会独立思考和寻求自我满足,但同时也需要学会接受他人的指导和规范。

如果幼儿得不到充分的支持和鼓励,他们可能会感到内外部的冲突,导致自我怀疑和自卑感。

第三个阶段是学龄期(3-6岁)。

这个阶段的心理需求是主动性和掌控感。

学龄儿童需要学会处理各种挑战和问题,同时也需要学会与同伴和成年人进行合作和竞争。

如果学龄儿童得不到充分的支持和鼓励,他们可能会产生积极退缩或攻击性的行为。

第四个阶段是童年期(6-12岁)。

这个阶段的心理需求是成就感和认同感。

童年期的儿童需要学会发展自己的技能和兴趣,并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的社会角色。

如果无法在这个阶段获得认同感和成就感,儿童可能会经历自信心下降和自我价值感的丧失。

第五个阶段是青春期(12-18岁)。

这个阶段的心理需求是个人身份的探索和角色的建立。

青春期的个体需要独立思考和决策,并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和社会地位。

如果无法在这个阶段建立自己的身份,个体可能会经历身份危机和自我迷失。

第六个阶段是早期成年期(18-40岁)。

在这个阶段,个体需要建立自己的职业和家庭生活,同时也需要寻求生活的目标和意义。

如果早期成年期的个体无法找到自己的生活目标,他们可能会体验到无聊和失望。

第七个阶段是中年期和中老年期(40-65岁)。

试述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及其对学前儿童人格教育的指导意义

试述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及其对学前儿童人格教育的指导意义

试述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及其对学前儿童人格
教育的指导意义
埃里克森强调的不是机械孤立的心理发展变化,而是环境、社会、历史、文化等各种因素对个性发展的影响,强调家庭、学校对幼儿个性产生直接影响。

个体社会化是一个连续而有阶段性的发展过程,每一阶段完成一个特定的、受文化制约的社会任务,每一任务包含一对矛盾冲突。

在信任和不信任阶段,儿童了解到他人是可以依赖的,以及他人也可以依赖自己来引发别人必要的反应来照顾自己。

儿童信任的发展和成人照顾的质量有很高的相关。

在人的一生中,早期的信任经验即对信任他人的态度不断地给予肯定是非常重要的。

自主对羞愧怀疑的危机在婴幼儿期间就开始出现了。

埃里克森认为,被管得太紧以及没有机会发展独立性的幼儿,可能会被羞愧及自我怀疑的感觉淹没,结果造成自尊丧失、反叛或做出各种强迫性行为。

处理这种情况的最好方法,是在家庭和幼儿园形成一个良好的环境,多提供机会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让他们自己作出决定。

在3-6岁儿童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发展其主动性,二是获得相应的性别角色。

如果个体在各阶段冲突中能保持向积极方向发展,就能完成社会化任务,逐渐形成健康成熟的人格。

否则就会产生心理社会危机,或出现情绪障碍,为后一阶段制造麻烦,
甚至出现病态或不健全人格。

4岁或5岁幼儿面临着主动自发与退缩愧疚的危机,教师应给予幼儿充分的自我探索与尝试的机会,以发展其自主的人格,满足幼儿探索和创造的需求。

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观后感

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观后感

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观后感英文回答:After watching and reflecting on Erikson's theory of social development, I found it to be a fascinating and insightful perspective on human growth and identity formation. Erikson's theory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social interactions and relationships in shapingindividuals' sense of self and their place in society. This theory resonates with me personally, as I can see how myown experiences growing up have been influenced by the interactions I've had with family, friends, and the larger community.For example, Erikson's stage of "identity vs. role confusion" really struck a chord with me. During my teenage years, I struggled with figuring out who I was and what I wanted to become. It was through my interactions with peers, teachers, and mentors that I was able to explore different roles and identities, eventually finding a sense of selfthat felt authentic to me. This process of self-discovery and identity formation was crucial in shaping the person I am today.Additionally, Erikson's emphasis on the importance of trust and autonomy in early childhood development also made me reflect on my own upbringing. I realized how my parents' nurturing and supportive environment during my early years laid a foundation of trust and autonomy that has influenced my relationships and decision-making abilities as an adult. This insight has helped me appreciate the impact of early experiences on later stages of development.Overall, Erikson's theory of social development has provided me with a new lens through which to view my own growth and development. It has highlighted the interconnectedness of social interactions and personal identity, and has deepened my understanding of the complexities of human behavior and relationships.中文回答:观看并反思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后,我发现这是一个引人入胜且富有洞察力的关于人类成长和身份形成的视角。

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观后感

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观后感

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观后感看了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就像是拿到了一本人生成长的秘籍,不过是那种超级复杂又特别有趣的秘籍。

首先呢,他把人的一生划分成了好几个阶段,就像游戏里的关卡一样。

每个阶段都有个小怪兽要打,哦,不,是有个心理危机要解决。

这可太形象了,感觉我们的人生就是一场超级大型的角色扮演游戏。

再看看青少年时期的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阶段。

哇,这简直就是我们青春期的真实写照啊。

那时候总在想自己是谁,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有时候今天觉得自己是个文艺青年,明天又想当摇滚明星,整个人就像个迷失在身份迷宫里的小老鼠。

如果顺利度过这个阶段,找到了自己的定位,那就像是在迷宫里找到了出口,一下子就豁然开朗,感觉自己可以自信满满地面对这个世界了。

可要是一直混乱下去,那就惨咯,感觉做什么都没有方向,像个没头的苍蝇乱撞。

还有成年期的亲密对孤独阶段。

这时候就像在生活这个大舞台上寻找自己的舞伴。

如果能和别人建立起亲密关系,无论是爱情还是深厚的友情,就像两个人在舞台上翩翩起舞,那生活就很美好。

要是找不到这种亲密关系,只能自己孤零零地站在角落,看着别人跳舞,那孤独感就像潮水一样涌来,把自己淹没。

埃里克森这个理论最酷的地方在于,他让我明白人生的每个阶段都很重要,都有它独特的任务和挑战。

就像盖房子,每个阶段都是一块砖,要是哪一块没砌好,房子可能就不稳当。

而且这些阶段之间还相互关联,就像一串糖葫芦,少了哪一颗都不完整。

不过呢,这个理论也不是万能的,人生嘛,总是充满了意外和惊喜。

不是每个人都按照这个理论的剧本走的。

有些人可能在某个阶段摔了个大跟头,但后面又能绝地反击。

但不管怎么说,它就像一个导航,给我们展示了人生大致的路线图,让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能多一些思考,少一些迷茫。

看了这个理论,就像给我的大脑来了一次奇妙的旅行,让我对自己和周围人的成长有了更深的理解。

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心理学知识

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心理学知识

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心理学知识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中的前五个阶段是教招考试的常考考点,需要全题型备考,其理论不难理解但记忆起来容易出现混淆现象,希望今天的讲解有助于您对其有更清晰而深入的认识,帮您准确拿分。

一、婴儿期:基本的信任感对不信任感(0-18个月)。

(一)冲突:这个阶段,当孩子哭闹时,父母能哄孩子,孩子就会产生信任感;如果父母不哄孩子,孩子就会认为父母不爱他,进而产生不信任感。

当孩子哭或饿时,父母是否出现是建立信任感的重要问题。

(二)人格发展任务:尽量使婴儿的需求得到满足。

(三)发展障碍的特征:如果儿童具有基本信任感超过基本不信任,就会形成“希望”的美德。

得到信任的儿童对未来怀有希望,而缺乏信任的儿童不可能怀有希望,因为他们必须为需要是否能够得到满足而担忧。

二、儿童早期:自主对羞怯与怀疑(18个月到3岁)(一)、冲突:为什么产生:一方面父母必须承担起控制儿童行为使之符合社会规范的任务,即养成良好的习惯,如训练儿童大小便,训练他们按时吃饭,节约粮食等;另一方面儿童开始了自主感,他们坚持自己的进食、排泄方式,所以训练良好的习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二)、人格发展任务:一方面要要给予适度的自由,给予独立,另一方面适度的控制保护,培养其意志的美德。

(三)、发展障碍的特征:过多干涉让儿童过多地感到羞怯,将会导致暗地逃避,形成慢性的心境。

羞怯是怕被人看见的意识,怕被暴露,产生退缩之感。

使儿童羞怯并且不能很好的发展自己的能力,对自身能力产生怀疑。

三、学前期:主动感对内疚感(3-6、7岁)(一)、冲突:如果成人无心回答儿童的问题,嘲笑或讨厌他,主动就变成内疚。

如果这时期某些最美好的愿望或幻想被压抑,以后就没有主动性。

(拆电动小汽车)此外孩子喜欢主动帮他人做事,若能获得鼓励,就会获得主动感。

但有的家长不让孩子做事,不让孩子探索,孩子就会产生内疚感。

(二)、人格发展任务:孩子喜欢主动帮他人做事,若能获得鼓励,就会获得主动感;并且要保护好奇心。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爱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爱里克森,犹太人,祖籍丹麦,生于德国,1933年定居美国。

师承于弗洛伊德的女儿安娜。

爱里克森接受了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说,但他不主张把一切活动和人格发展的动力都归结为“性”的方面,而强调社会文化背景的作用,认为人格发展受文化背景的影响和制约。

爱里克森把发展看作是一个经过一系列阶段的过程,每一阶段都有其特殊的目标,任务和冲突。

他认为每一阶段的发展中,个体均面临一个发展危机,每一个危机都涉及到一个积极的选择与一个潜在的消极选择之间的冲突,如果冲突解决的好,儿童相应地发展积极的方面,冲突解决的不好,就有可能影响儿童以后的发展。

1、信任对怀疑(0-1.5)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

婴儿是否得到了充满爱的照料,他们的需要是否得到了满足,他们的啼哭是否得到了注意,这都是生命发展中的第一个转折点。

需要得到满足的儿童,会产生基本的信任感,这种信任感指对他人的信任感,也指对自己的信任感。

对那些受到适当关注的儿童来说,世界是美好的,人们是充满爱意的,是可以接受的。

然而,有一些婴儿从没有得到他们所需要的关爱和照顾,这使他们产生一种基本的不信任感,这些儿童在一生中对他人都会是疏远的,退缩的,不相信自己,也不相信他人。

如果儿童得到较好的抚养并与父母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儿童将对周围世界产生信任感,否则将产生怀疑和不安。

弹性儿童好的儿童大多数在幼年时获得了安全的养护。

婴儿必须学会信任别人对他们基本需要的照料。

如果照料者拒绝或前后不一致,婴儿可能认为世界是危险的,这里的人是不可信任或不可靠的。

主要的社会动因是照料者。

2、自主对羞怯(1.5-3)一周岁以后,儿童会主动形成一种与外界的关联感。

他们想知道,我能做什么?外界的哪些东西是我能控制的?外界的什么东西控制着我?在这个年龄阶段,他们常常要试试自己能力的范围和大小。

形成了自主性的儿童,觉得自己是独立的,他们善于自我表现,富于自信心,父母的过度保护会阻碍这个年龄儿童自主性的发展。

埃里克森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通过最新吉林教师招聘考试资讯、大纲可以了解到2018年吉林教招将已出公告,笔试科目为《教育综合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吉林中公教师考试整理了吉林教师招聘备考资料大全供考生备考学习。

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在线咨询一对一解答。

埃里克森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在教师招聘考试中是一个重要考点,主要考察形式是单选题,同时也能做为简答等主观题考察。

在备考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各个阶段的心理冲突,并且理解这一阶段的特点。

埃里克森认为,人要经历八个阶段的心理社会演变,这种演变成为心理社会发展。

这些阶段包括四个童年阶段、一个青春期阶段和三个成年阶段。

每一个阶段有这些阶段应完成的任务,并且每个阶段都建立在前一阶段之上,这八个阶段紧密相连。

1、婴儿期(0~1.5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此时不要认为婴儿是一个不懂事的小动物,只要吃饱不哭就行,这就大错特错了。

此时是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期,因为这期间孩子开始认识人了,当孩子哭或饿时,父母是否出现则是建立信任感的重要问题。

信任在人格中形成了“希望”这一品质,它起着增强自我的力量。

具有信任感的儿童敢于希望,富于理想,具有强烈的未来定向。

反之则不敢希望,时时担忧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

埃里克森把希望定义为:“对自己愿望的可实现性的持久信念,反抗黑暗势力、标志生命诞生的怒吼。

”2、儿童期(1.5~3岁):自主与害羞(或怀疑)的冲突这一时期,儿童掌握了大量的技能,如,爬、走、说话等。

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怎样坚持或放弃,也就是说儿童开始“有意志”地决定做什么或不做什么。

这时候父母与子女的冲突很激烈,也就是第一个反抗期的出现,一方面父母必须承担起控制儿童行为使之符合社会规范的任务,即养成良好的习惯,如训练儿童大小便,使他们对肮脏的随地大小便感到羞耻,训练他们按时吃饭,节约粮食等;另一方面儿童开始了自主感,他们坚持自己的进食、排泄方式,所以训练良好的习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教师资格考试资料】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_中公教育网

【教师资格考试资料】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_中公教育网

埃里克森1902年出生于德国,后定居美国,曾在奥地利接受精神分析学派的训练,是美国著名的精神分析理论家。

他曾受到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佛洛依德的理论影响,试图去探究人的人格发展奥秘。

他在研究中接受了佛洛依德的人格结构论观点,但是他却不像佛洛依德那样认为人的一切发展和活动都是因为“性”。

他强调的是社会文化的作用。

因此他认为人格的发展是受到社会文化环境的制约与影响。

基于这种假设他提出了人格社会化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把人的发展看作是一系列阶段过程,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冲突矛盾、发展目标和任务。

而且前一阶段的发展好坏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后一阶段的发展,而后一阶段的发展也是依赖于前期冲突的解决。

他甚至认为,早期阶段中问题的不良解决所造成的伤害与损失,可能会在下一阶段得到弥补或者修正,但是也可能会对人的一生发展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因此有人也称他的理论为发展危机论。

为了让大家直观感受到埃里克森理论的核心思想和考查要点,以图的形式代替文字,给大家呈现其理论观点。

那么以上就是我们对埃里克森社会化发展理论知识的核心梳理,这个核心知识表格到底如何运用?或者题目中会如何考查呢?在以往考情梳理中会发现,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主要以客观题考查为主,识记类单选题居多,往往愿意考查到不同时期对应着的不同冲突及不同的发展任务,所以大家要做好阶段性特征的匹配。

大家在复习时也可以利用此表格进行识记及刷题,下面来做题检验一下吧!【单选题】小学阶段处于埃里克森人生发展八阶段的( )阶段。

A.自主对羞怯B.亲代性对自我关注C.勤奋对自卑感D.信任对怀疑【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贯穿于个体的一生,整个发展过程可以划分为八个阶段,分别是婴儿期(0~1.5岁)、儿童早期(1.5~3岁)、学前期(3~6、7岁)、学龄期(6、7~12岁)、青年期(12~18岁)、成年早期(18~30岁)、成年中期(30~60岁)、成年晚期(60岁以后)。

教师资格证考试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

教师资格证考试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

1.埃里克森背景埃里克森出生于德国,是现代著名精神分析学家之一,他接受了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说,但是不主张把一切活动和人格发展的动力都归结为性,强调社会文化背景作用,认为人格发展受文化背景影响制约,基于对个体关系和文化的重要性认识,埃里克森提出了社会化发展理论。

2.个性与社会化发展(1)埃里克森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共八阶段,以前五个为重点说明)①信任对怀疑(0—1.5岁)这一阶段尤其是出生后的几个月,婴儿的目标是建立对周围世界的基本信任感,如果婴儿得到比较好的抚养并且和母亲建立起了良好的亲子关系,婴儿将会对周围世界产生信任感。

反之会产生怀疑和不安,这种不信任感可能伴随度过整个童年期甚至影响其成年期的发展。

②自主对羞怯(1.5—3岁)这个阶段儿童已近学会走路,并且可以充分利用掌握的语言和他人进行交流,同时开始表现出自我控制的需要和倾向,渴望自主并试图自己做一些事,如穿衣、吃饭等,儿童这种对权利和独立性的渴望常与父母要求冲突。

这时候的父母应该要允许儿童自由探索,给予适当关怀和保护,帮助建立儿童自信心。

反之如果父母对儿童一味限制和严格要求,会让儿童对自己能力产生怀疑,如果产生过多羞怯与怀疑,可能导致其一生都对自己能力缺乏信心。

③主动对内疚(3—6/7岁)这一阶段的儿童活动范围逐渐超出家庭,开始追求出于自我利益和动机的活动,想想自己扮演成年人的角色,并为自己能够从事成年人的活动,胜任活动而体验到一种愉快情绪。

但由于能力有限,主动性经常会被成年人禁止,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想做的和应该做的差距,可能会因此减少从事相关活动的热情。

在对于他们的教育中,成年人应监督而不是干涉他们主动性活动,让她们形成尝试和主动的性格。

这里要区别一下和第二阶段的不同,如儿童想要自己尝试吃饭,这是自主,强调对内;想要帮助家里做家务,这是主动,强调对外。

④勤奋对自卑(6/7—12岁)这个阶段的儿童开始进入学校学习,面临着来自学校、家庭、同伴等各种要求和挑战,同时力求保持平衡,以致形成一股压力,随着社交范围的扩大,同伴之间相互作用越来越重要。

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观后感

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观后感

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观后感看了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真的感觉像是打开了一扇了解人类成长奥秘的大门,不过这门里的事儿啊,还挺复杂又有趣的。

首先呢,这理论把人从婴儿期一直到成年晚期的发展,就像切蛋糕一样,切成了好几个阶段。

这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小任务,就像游戏里的关卡一样,得一个一个闯。

咱先说婴儿期。

婴儿就像个小团子,啥都不懂,但是他们得建立起对这个世界的信任。

要是照顾他们的人老是不靠谱,一会儿有奶吃一会儿没奶吃,一会儿有人抱一会儿没人管,那这小团子可能就觉得这个世界不太可信了。

这就好比你跟一个新朋友约好了一起玩,结果他老是放你鸽子,你肯定就不太信任他了呗。

然后到了儿童早期,小娃娃开始有自己的小主意了,他们得学会自主,比如说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饭。

这时候家长要是啥都包办,这孩子可能就觉得自己啥都做不好,就缺乏自主性了。

我就想起我小时候,我妈老是怕我把衣服穿反,每次都要帮我穿,结果有一次她不在,我真的就把衣服穿得乱七八糟的,就像个小丑一样。

这就说明我在这个阶段没被很好地引导去发展自主性呢。

再往后,到了学前期,这时候孩子就开始有很多想象力啦,他们要去探索周围的世界,还要有主动感。

如果大人老是打压他们,说这个不能碰,那个不能做,那孩子的主动感就会被削弱。

就像我表弟,他想自己搭个积木城堡,结果他奶奶老是说“你搭得不对,你看奶奶给你搭”,最后我表弟都不太想搭积木了,感觉他的小宇宙都被奶奶给扑灭了。

到了学龄期,孩子就进入学校这个小社会了,他们得发展勤奋感。

要是在学校老是被老师批评,被同学嘲笑,那孩子就会觉得自己很失败,没有勤奋的动力了。

我记得我上学的时候,有个同学数学不太好,老师老是在课堂上点他名批评,结果他越来越讨厌数学,每次做数学作业就像上刑场一样。

青少年期就更有意思了,这个时候孩子开始探索自己是谁,得建立自我同一性。

这就像是在一个超级大的迷宫里找自己的路。

有的孩子可能会迷茫,今天想当科学家,明天想当摇滚歌手。

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观后感

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观后感

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观后感篇一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观后感哎呀妈呀,最近看了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我这小心肝儿可是被震撼得不轻!你说这人咋就这么厉害呢?能整出这么一套理论来。

我刚开始看的时候,心里还犯嘀咕:“这能有啥新鲜的?”可越看越觉得,哇塞,简直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也许在有些人眼里,这理论就是一堆枯燥的文字和概念。

但对我来说,它就像是一盏明灯,照亮了我成长的道路。

比如说,他提到的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冲突和任务,这让我不禁想到自己。

像我小时候,可能就在“信任对不信任”这个阶段里纠结过,我那会儿老是担心爸妈会不会突然不要我了,现在想想,真是有点幼稚,哈哈。

我觉得吧,这个理论也不是绝对的。

每个人的成长环境都不一样,咋可能都按照他说的来呢?也许有的人发展得快,有的人发展得慢,这能怪谁呢?难道就说发展慢的人不正常啦?不过话说回来,这理论还是给了我们很多启示的。

它让我们知道,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都是正常的。

我们不能害怕,要勇敢面对,说不定就能突破自己,迎来新的成长呢!反正,看完这个理论,我心里是五味杂陈。

既感叹自己已经走过的路,又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和迷茫。

这未来的路到底该咋走?谁知道呢!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咯。

篇二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观后感嘿,朋友们!今天我想跟你们唠唠我对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的一些看法。

刚接触这理论的时候,我就像个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啥是社会化发展?这跟我有啥关系?但是,随着深入了解,我发现,这玩意儿还真挺有意思!你想啊,我们从小到大,不就是在一个个阶段里摸爬滚打过来的吗?就像埃里克森说的,每个阶段都有要解决的冲突。

比如说,青春期的时候,那叫一个叛逆啊,觉得全世界都不懂我,这不就是“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嘛!不过,我有时候也在想,这理论是不是把人框得太死了?难道每个人都得按照这个套路来发展?也许我就是那个不按常理出牌的主儿呢!可能我在某个阶段停留的时间比别人长,或者直接跳过了某个阶段,这又能咋滴?但是吧,不可否认的是,这理论确实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身边的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化发展理论
对于这么多的发展理论我更加倾向于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化发展理论,因为我们一出生在世上,我们便跟这个社会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当我们来到这个世上时,我们就好像是张白纸,我们自己就是这个画家,而整个社会就是颜色。

所以我们这张画的好坏跟社会有着直接的关系。

所以我更加倾向于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化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发展理论为以下内容。

1.埃里克森对发展的看法
埃里克森接受了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说,强调社会文化背景的作用,认为人格发展受文化背景的影响和制约。

出于对文化和个体关系的重要性的认识,埃里克森提出了他的发展的心理社会理论。

2.埃里克森社会发展的8个阶段
与皮亚杰相同,埃里克森把发展看作是一个经过一系列阶段的过程,每一阶段都有其特殊的目标、任务和冲突。

各个阶段互相依存,后一阶段发展任务的完成依赖于早期冲突的解决。

埃里克森认为每一阶段的发展中,个体均面临一个发展危机,每一个危机都涉及到一个积极的选择与一个潜在的消极选择之间的冲突。

个体解决每一个危机的方式对个体的自我概念以及社会观有着深远的影响。

早期阶段中问题的不良解决所造成的损失,可能会在后期的阶段中得到修正,但却往往会对个体一生的发展造成间接而深远的影响。

因此有人称他的理论为发展危机论。

埃里克森把人的心理发展分为8个阶段:
第一阶段学习信任阶段:
从出生到十八个月左右是婴儿期。

这是获得基本信任感而克服基本不信任感阶段。

埃里克森认为信任感是人对周围世界及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是一个人健康性格的基础.这种信任感是在出生头两年发展起来的.婴儿需要爱抚,如果这时能得到合理的呵护,就会感到世界是个安全可以依赖的地方,因而发展起对他人信赖的人格,反之,恶劣的环境,就会使他对周围环境产生猜疑,因而形成对他人不信任的性格.获得信任感是这一阶段的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
第二阶段获得自主感而避免怀疑感与羞耻感
从十八个月到三、四岁是童年期。

这是获得自主感而避免怀疑感与羞耻感阶段。

个体在第—阶段处于依赖性较强的状态下,什么都由成人照顾。

到了第二阶段,儿童开始有了独立自主的要求,如想要自己穿衣、吃饭、走路、拿玩具等,他们开始去探索周围的世界。

这时候,如果父母及其他照顾他们的成人,允许他们独立地去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且表扬他们完成的工作,就能培养他们的意志力,使他们获得了一种自主感,能够自己控制自己。

相反,如果成人过分爱护他们,处处包办代替,什么也不需要他们动手;或过分严厉,这也不准那也不许,稍有差错就粗暴地斥责,甚至采用体罚。

例如,孩子由于不小心打碎了杯子,尿湿了裤子,成人就对其打骂,使孩子一直遭到许多失败的体验,就会产生强烈的自我怀疑与羞耻之感。

获得自主感而避免怀疑感与羞耻感是这一阶段的人格发展任务.
第三阶段获得主动感而克服内疚感
四到五岁是学前期。

这是获得主动感而克服内疚感阶段。

个体在这阶段的肌肉运动与言语能力发展很快,能参加跑、跳、骑小车等运动,能说一些连贯的话,
还能把自己的活动扩展到超出家庭的范围。

除了模仿行为外,个体对周围的环境(也包括他自己的机体)充满了好奇心,知道自己的性别,也知道动物是公是母,常常问问这,动动那。

这时候,如果成人对于孩子的好奇心以及探索行为不横加阻挠,让他们有更多机会去自由参加各种活动,耐心地解答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而不是嘲笑;禁止,更不是指责,那么,孩子的主动性就会得到进一步发展;表现出很大的积极性与进取心。

反之;如果父母对儿童采取否定与压制的态度,就会使他们认为自己的游戏是不好的,自己提出的阀题是笨拙的,自己在父母面前是讨厌的;致使孩子产生内疚感与失败感(所谓内疚感,就是认为自己做错了事情,做坏了事情),这种内疚感与失败感还会影响下一阶段的发展。

第四阶段获得勤奋感而避免自卑感
从六岁到十一、二岁是学龄初期。

这是获得勤奋感避免自卑感阶段。

学龄初期儿童的智力不断地得到发展,特别是逻辑思维能力发展迅速,他们提出的问题很广泛,而且有一定的深度。

他们的能力也日益发展,参加的活动已经扩展到学校以外的社会。

这时候,对他们影响最大的已经不是父母,而是同伴或邻居,尤其是学校中的教师。

他们很关心物品的构造、用途与性质,对于工具技术也很感兴趣。

这些方面如果能得到成人的支持、帮助与赞扬,则能进一步加强他们的勤奋感,使之进一步对这些方面发生兴趣。

埃里克森劝告做父母的人,不要把孩子的勤奋行为看作为捣乱,否则孩子会形成自卑感,认为自己不如别人,应该鼓励孩子努力获得成功,努力完成任务,激发他们的勤奋感与竞争心,有信心获得好成绩;还要鼓励他们尽自己最大努力与周围人们发生联系,进行社会交往,使他们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聪明的,任何事情都能做得很好,即使是参加赛跑,也会认为自己是跑得很快的。

总之,使他们怀有一种成就感。

第五阶段获得同一感而克服角色混乱
从十一、二岁到十七、八岁是青春期。

这一阶段的核心问题是自我意识的确定和自我角色的形成。

“同一性”这一概念是埃里克森自我发展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可以理解为社会与个人的统一,个体的主我与客我的统一,个体的历史性任务的认识与其主观.愿望的统一。

青少年对周围世界有了新的观察与新的思考方法,他们经常考虑自己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他们从别人对他的态度中,从自己扮演的各种社会角色中,逐渐认清了自己。

此时,他们逐渐疏远了自己的父母,从对父母的依赖关系中解脱出来,而与同伴们建立了亲密的友谊,从而进一步认识自己,对自己的过去、现在、将来产生——种内在的连续之感,也认识自己与他人在外表上与性格上的相同与差别。

认识自己的现在与未来在社会生活中的关系,这就是同一性,即心理社会同一感。

埃里克森认为,这种同一感可以帮助青少年了解自己以及了解自己与各种人、事、物的关系,以便能顺利地进入成年期。

否则就会产生同一性的混乱。

如:怀疑自我认识与他人对自己认识之间的一致性;做事情马虎,看不到努力工作与获得成就之间的关系。

同一性混乱,还表现在对领导与被领导之间的共同点与差异看不清,要么持对立情绪,要么盲目顺从等。

在两性问题上也会发生同一性的混乱,认识不到两性之间的同一与差异等。

第六阶段获得亲密感而避免孤独感
从十七、八岁至三十岁是成年早期。

这是建立家庭生活的阶段,这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阶段。

亲密感,是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包括友谊与爱情。

亲密的社会意义,是个人能与他人同甘共苦、相互关怀。

亲密感在危急情况下往往会发展为一种互相承担义务的感情,它是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

如果一个人不能与他人分享快乐与痛苦,不能与他人进行思想情感的交流;不相互关心与帮助,就会陷入孤独寂寞的苦恼情境之中。

第七阶段获得创造力感,避免“自我专注” (繁殖对停滞)
这是中年期与壮年期,是成家立业的阶段。

这是获得创造力感,避免“自我专注”阶段。

这一阶段有两种发展的可能性,一种可能是向积极方面发展,个人除关怀家庭成员外,还会扩展到关心社会上其他人,关心下一代以至子孙后代的幸福。

他们在工作上勇于创造,追求事业的成功,而不仅是满足个人需要;另一种可能性是向消极方面发展,即所谓“自我专注”,就是只顾自己以及自己家庭的幸福,而不顾他人的困难和痛苦,即使有创造,其目的也完全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第八阶段获得完美感而避免失望感
这是老年期,亦即成熟期。

这是获得完美感,避免失望感阶段。

如果前面七个阶段积极的成分多于消极的成分,就会在老年期汇集成完美感,回顾—生觉得这一辈子过得很有价值,生活得很有意义。

相反,如果消极成分多于积极成分,就会产生失望感,感到自己的一生失去了许多机会,走错了方向,想要重新开始又感到为时已晚,痛不胜痛,于是产生了—.种绝望的感觉,精神萎靡不振,马马虎虎混日子。

理论的评价:
优点:埃里克森对对人的心理研究,既注重社会因素,也注重文化因素。

不是只考虑一时心理发展的某一个方面,而是考虑各个方面的关系;不是只研究某一个年龄阶段,而是涉及人的一生。

缺点:其理论有过份强调本能,相对忽视人的意志理智等高级心理过程。

在发展中的作用的倾向,其发展阶段的划分,以及每一个阶段矛盾的确立。

是否合理,是否适合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存在争议。

3.社会化发展理论的教育含义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指出了人生每一阶段的发展任务及所需要的支持和帮助,了解这一理论有利于我们了解我们及我们孩子们在不同阶段所面临的各种冲突,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势利导,对症下药。

例如儿童对于陌生人的不信任,害羞,小学生对学习的厌倦,中学生的迷茫,成年人的孤独等等的社会问题有着深刻的见解,它可以使我们在发现这些问题时可以找出正确的方法来解决,不至于到时手忙脚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