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部分地市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汇编05说明文阅读(含答案)

合集下载

湖北省14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按考点分类汇编说明文阅读专题含解析95

湖北省14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按考点分类汇编说明文阅读专题含解析95

说明文阅读专题鄂州台风的功与过①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急速旋转的热带气旋,它像在流动江河中前进的涡旋一样,一边绕自己的中心急速旋转,一边随周围大气向前移动。

由于台风带来的狂风和暴雨常常会造成人类重大的生命或财产损失,因此,人们提起台风总是望而生畏。

然而多数人并不了解,如果没有台风,人类可能会遇到巨大的生存危机。

客观地说,台风有过亦有功,而且台风的功甚至大于过。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民间流传的“台风来了怕台风,台风不来想台风”,正是对台风的客观评价。

②盛夏时节,我国由于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常严重干旱,造成大片农作物干枯,这时人们会盼望台风带来降水。

台风降水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夏季降水的主要来源,根据统计,这些地方每年7月—9月有59%—76%的降水是台风带来的;而包括我国在内的东南亚各国和美国,台风降雨量占这些地区总降雨量的¼以上,对改善上述地区的淡水供应和生态环境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未来,由于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自然降水将越来越少,而台风带来的暴雨性降水和丰富的风能资源量所占比重将增大。

③台风可调节地球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

台风最高时速可达200千米以上,巨大能量的流动在直接给人类造成灾难的同时,也使地球保持着热量平衡。

众所周知,靠近赤道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受日照时间最长,气候也最为炎热。

台风发展和维持的主要能量来源是水汽凝结释放出的潜热能,其水汽主要来自低纬度的热带洋面;随着台风从热带向中高纬度地区的移行,由其携带的大量热量和水汽即从热带输送至中高纬度地区,它给酷暑难熬的人们带来了清凉。

如果没有台风,就会造成热带地区的气候更加炎热,寒带地区则正好相反。

④台风一方面通过缓解高温酷暑,节约了因防暑降温支出的生活用水和用电量,缓解了电力的紧张程度;另一方面也使大、中、小型水库蓄满水,使水力发电机组正常运转,从而节约了大量原煤;而且台风登陆时陆地下垫面会迅速削弱其风速,因此风害也被大大减轻,甚至不再成害而可以被人们用于风力发电。

【精品】湖北省所有地市州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全集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含解析

【精品】湖北省所有地市州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全集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含解析

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武汉市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黑夜中也健步如飞的人①大学四年,我听了无数次讲座和演讲。

在所有这些演讲中,听众最多的,当然是那些创业成功者来做的演讲。

有趣的是,这些以招聘和广告为目的的演讲,题目中一定包含着“梦想”两个字。

从那时候开始,我对“梦想”这个词产生了怀疑。

②现在,当我打开电视,听到最多的词也是梦想。

选秀节目的评委问:“你的梦想是什么?”台上的选手说:“唱歌给更多的人听。

”其实意思是:我想红。

成为明星是梦想,成为冠军是梦想,答对5道题目打败4个人闯过3关也是梦想。

③我们是多容易被词汇迷惑啊。

自从有了“成功人士”这个称谓,我们对于“成功”的想象就是“白玉为堂金作马.......”;自从“梦想”这个词被滥用,它所指代的内容就是:有朝一日,“大鸣大放....。

....”,路人皆知④一次,我在异地看了一部电影——《世界第一麦方》,梗概是:作为主角的年轻人有着坎坷的童年,经过不断地打拼奋斗和经历挫折,终于成为世界面包冠军。

“做最好的厨子”,这是电影对年轻人的励志教育。

说实话,看了之后,我颇为我们的梦想感到自豪,他们的梦想竟然这样“不入流”。

⑤后来,我见到一个报社的社长,他说他的儿子读了当地最好的大学,然后去哈佛读了经济学,又去伯克利修了EMBA,等到全部的学位修完之后,他的儿子对他说.“爸,我该念的书都念完了,我不欠你的啦。

现在,我要去实现我的梦想了。

”按照我们的猜测,他儿子应该是去创业了才对,结果,那个年轻人现在成了一名很优秀的西餐厨师。

我听完这个故事,忙不迭地对社长表示同情,他却非常诧异,他说自己非常为孩子感到自豪。

⑥“做世界上最好吃的面包”也能被称为梦想;高学历的年轻人去做饭,他的父亲根为这种选择骄傲……这种种命题,我也是经历了很长时间才能消化和理解,或许这些才是正常的,不正常的是我。

⑦地球上的居民多半是为了生存而工作,因为不得不工作,他们选择这项或那项职业,不是出于内心的热爱,生存环境才是他们选择的依据。

湖北武汉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湖北武汉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2018年武汉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亲爱的同学,在你答题前,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注意事项:1.本试卷由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组成。

全卷共8页,七大题,满分12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题前,请将你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并在“答题卡”背面左上角填写姓名和座位号。

3.答第Ⅰ卷(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在“试卷”上无效。

4.答第Ⅱ卷(非选择题)时,答案用0.5毫米黑色笔迹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上。

答在“试卷”上无效。

5.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一、选择题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书写或注音有误的一组是()A. 商酌.(zhuó)桑梓沮.丧(jǔ)不可思议B. 褴.褛(lǚ)葳蕤磕绊.(bàn)自出心裁C. 嫡.传(dí)玄虚鹰隼.(sǔn)眼花缭乱D. 拮.据(jí)热忱鄙薄.(bó)重峦叠障【答案】D2.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人们所肯定和赞赏的血性,应当属于性格评价和审美取向的范畴。

血性是个而又朴拙的词汇,本身就具有张力和亢奋色彩。

因此在理解和使用上应该有所,否则就会混淆粗犷与、豪壮与莽撞、文明与野蛮、人性与兽性。

A. 古老限制粗野B. 原始界定粗野C. 古老界定粗放D. 原始限制粗放【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学生选词填空的能力。

选词填空首先要明确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

可以从使用范围和语意侧重点角度来辨析。

“古老”指“经历了久远年代的”,“原始”指“最古老的”,“原始”用在这里比较贴切,排除AC;“界定”指“划定界限”,“限制”指“规定范围,不许超过”,这里应该用“界定”。

故选B。

3.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 大桥设计、施工、运营的全过程坚持始终最小程度破坏、最大限度保护的建设目标。

湖北省部分地市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汇编05说明文阅读

湖北省部分地市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汇编05说明文阅读

恩施州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完成16-19题。

(11分)①盥洗,这是每个人日常起居最先做的功课。

早在西周时期,我们的祖先便已形成了这一习惯。

《礼记·内则》云:“鸡初鸣,咸盥漱。

”说明古人有早起盥洗、漱口的习惯。

那时筷子还没有被广泛使用,就餐时人们往往共用一个盛饭器,以手抓饭,所以饭前也需要洗手。

除此之外,盥洗还是古代仪礼之一,用水使手洁净,以示对神对人的恭敬。

那么,古人又是怎样盥洗的呢?有哪些细节可值得我们后人借鉴?②古汉语“盥洗”一词,所指的范围较广,当然主要是指洗脸和净手,与我们今天使用的词义相近。

不过,古人把盥洗用具归在礼器一类,故具有相应的礼仪性质。

这一点,又与我们现在的生活习惯有着很大的不同。

“盥”字甲骨文,是一上下结构的会意字。

上面,是手的象形,下面,为一有水的盆。

两者相合,像一只手放在盆里承水冲洗。

造字本意就是在盆里洗手。

金文与甲骨文字形相近,但又有所不同。

上面,由原一只手变成两只手,而盆里的水则由水滴变成,像有水从上倒下,两手接水冲洗;下面(皿)是接水的容器。

③《说文解字》曰:“盥,澡手也。

从臼、水,临皿。

”徐中舒《甲骨文字典》云:“盥字的甲骨文字形从爪,在皿中,象于皿中澡手之形。

”“盥”字初文反映其本义仅指洗手,后来词义扩大,洗脸洗手均称为“盥”,如盥栉指梳洗,盥沐指洗脸,而现代的盥洗室,是既可洗手也可洗脸,爱美女性还可用来化妆的。

④从“盥”的甲骨文和金文字形,我们可大致知道古人是怎样洗手的。

那时洗手的器皿主要有两件,且是配套的:一件叫匜(yí),用来往手上浇水;一件是盘,用来接洗手洒下来的水。

匜和盘都是盥洗用具,前者注水,后者承水,两者相互配套。

先秦时期,匜、盘多以青铜制作,十分精美,这在先秦乃至秦汉的墓葬中常有发现。

匜最早出现于西周中期,流行于西周晚期和春秋时期,其形制有点类似于现在的瓢,底部常铸有三足或四足。

青铜器中的盘最早出现于商代早期,到战国时才连渐消失。

湖北省2018年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真题各市汇编

湖北省2018年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真题各市汇编

湖北省2018年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真题各市汇编恩施州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完成16-19题。

(11分)①盥洗,这是每个人日常起居最先做的功课。

早在西周时期,我们的祖先便已形成了这一习惯。

《礼记·内则》云:“鸡初鸣,咸盥漱。

”说明古人有早起盥洗、漱口的习惯。

那时筷子还没有被广泛使用,就餐时人们往往共用一个盛饭器,以手抓饭,所以饭前也需要洗手。

除此之外,盥洗还是古代仪礼之一,用水使手洁净,以示对神对人的恭敬。

那么,古人又是怎样盥洗的呢?有哪些细节可值得我们后人借鉴?②古汉语“盥洗”一词,所指的范围较广,当然主要是指洗脸和净手,与我们今天使用的词义相近。

不过,古人把盥洗用具归在礼器一类,故具有相应的礼仪性质。

这一点,又与我们现在的生活习惯有着很大的不同。

“盥”字甲骨文,是一上下结构的会意字。

上面,是手的象形,下面,为一有水的盆。

两者相合,像一只手放在盆里承水冲洗。

造字本意就是在盆里洗手。

金文与甲骨文字形相近,但又有所不同。

上面,由原一只手变成两只手,而盆里的水则由水滴变成,像有水从上倒下,两手接水冲洗;下面(皿)是接水的容器。

③《说文解字》曰:“盥,澡手也。

从臼、水,临皿。

”徐中舒《甲骨文字典》云:“盥字的甲骨文字形从爪,在皿中,象于皿中澡手之形。

”“盥”字初文反映其本义仅指洗手,后来词义扩大,洗脸洗手均称为“盥”,如盥栉指梳洗,盥沐指洗脸,而现代的盥洗室,是既可洗手也可洗脸,爱美女性还可用来化妆的。

④从“盥”的甲骨文和金文字形,我们可大致知道古人是怎样洗手的。

那时洗手的器皿主要有两件,且是配套的:一件叫匜(yí),用来往手上浇水;一件是盘,用来接洗手洒下来的水。

匜和盘都是盥洗用具,前者注水,后者承水,两者相互配套。

先秦时期,匜、盘多以青铜制作,十分精美,这在先秦乃至秦汉的墓葬中常有发现。

匜最早出现于西周中期,流行于西周晚期和春秋时期,其形制有点类似于现在的瓢,底部常铸有三足或四足。

湖北省部分地市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汇编:07写作

湖北省部分地市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汇编:07写作

湖北省部分地市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汇编:07写作恩施州五、个性表达(50分)29.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

字数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出现可能泄漏考生自己信息的真实地名、校名和人名。

(1)命题作文请以“手机响了”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情境作文阅读下面的文字,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一个晴朗的傍晚,放学了,爸爸在校门口等着接我回家,我扑进爸爸怀里,说:“我都一天没见到太阳了!”爸爸说:“阳光一直都在呀……”五、个性表达(50分)(1)命题作文写作提示:这道题情境性很强,贴近生活。

要写与“手机响了”相关的人、事、情、理。

“手机”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别人的。

“手机响了”可能是电话、短信、QQ、儆信、闹铃等声音,可以写与这些声音相关的人和事。

可以写手机响之前的人和事,也可以写响之后的人和事,还可以对某种场景中“手机响了”的现象、事件等进行评说。

(2)情境作文写作提示: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情境要素。

考生应重点关注情境中的父女对话,其中女儿的话“我都一天没见到太阳了!”太阳实指太阳光,考生可以实写任务繁重、时间紧迫、压力巨大的学习生活;父亲的话“阳光一直都在呀……”“阳光”可实指太阳光,也可虚指身心的自由、师长的关爱、父母的陪伴、乐观的心态、远大的理想等。

可写人记事,也可抒情议论。

黄冈33.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完成任务。

题一:一路阳光一路情要求:①结合个人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的生活片段,写一篇700字左有的记叙文;或根据自己的所思所感,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散文。

②写记叙文要求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

③写散文要求叙事或抒情线索明朗,感情真挚。

题二: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2018年2月4日,在天津大学卫津路校区,一场普通的毕业典礼倍受关注。

81岁的“奶奶同学”薛敏修完成了所有专升本课程的学习,在这一天拿到了天津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的本科毕业证书,而为了这一刻她已经奋斗了整整四年。

(精校word版)2018年湖北省部分地市中考语文真题汇编系列——文言文阅读(附答案解析)

(精校word版)2018年湖北省部分地市中考语文真题汇编系列——文言文阅读(附答案解析)

2018年湖北省部分地市中考语文真题汇编系列——文言文阅读(附答案解析)恩施州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23-27题。

(10分,每小题2分)【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乙】君子之学必好问。

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①决焉?(选自《孟涂文集》)【注释】①奚:怎么。

23.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2分)(1)不知其旨.也旨:▲(2)然后能自反.也反:▲(3)君子之学必好.问好:▲(4)舍.问,其奚决焉舍:▲24.请用“/”给【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限划两处。

(2分)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2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26.【甲】【乙】两段文字的中心论点分别是什么?(用原文作答)(2分)27.【甲】【乙】两段文字的论证方法有哪些相同之处?(2分)23.(2分)(1)旨:甘美,美味,甘味(2)反:反省(3)好:喜欢,喜爱(4)舍:放弃,舍弃24.(2分)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25.(2分)(1)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关键点:至、善,“虽”译成“即使”不扣分)(2)喜欢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能好学。

(关键点:好,判断句)26.(2分)【甲】教学相长也。

(1分)【乙】君子之学必好问。

(1分)27.(2分)(1)两段文字都用道理论证,层层推进,有很强的逻辑性;(1分)(2)两段文字都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

(1分)【乙】参考译文:君子学习一定要喜欢提问。

提问和学习,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学习就无法提出疑问,不提出疑问就无法增加知识。

湖北省武汉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湖北省武汉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8年武汉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亲爱的同学,在你答题前,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注意事项:1.本试卷由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组成。

全卷共8页,七大题,满分12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题前,请将你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并在“答题卡”背面左上角填写姓名和座位号。

3.答第Ⅰ卷(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在“试卷”上无效。

4.答第Ⅱ卷(非选择题)时,答案用0.5毫米黑色笔迹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上。

答在“试卷”上无效。

5.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一、选择题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书写或注音有误的一组是()A. 商酌.(zhuó)桑梓沮.丧(jǔ)不可思议B. 褴.褛(lǚ)葳蕤磕绊.(bàn)自出心裁C. 嫡.传(dí)玄虚鹰隼.(sǔn)眼花缭乱D. 拮.据(jí)热忱鄙薄.(bó)重峦叠障【答案】D2.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人们所肯定和赞赏的血性,应当属于性格评价和审美取向的范畴。

血性是个而又朴拙的词汇,本身就具有张力和亢奋色彩。

因此在理解和使用上应该有所,否则就会混淆粗犷与、豪壮与莽撞、文明与野蛮、人性与兽性。

A. 古老限制粗野B. 原始界定粗野C. 古老界定粗放D. 原始限制粗放【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学生选词填空的能力。

选词填空首先要明确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

可以从使用范围和语意侧重点角度来辨析。

“古老”指“经历了久远年代的”,“原始”指“最古老的”,“原始”用在这里比较贴切,排除AC;“界定”指“划定界限”,“限制”指“规定范围,不许超过”,这里应该用“界定”。

故选B。

3.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 大桥设计、施工、运营的全过程坚持始终最小程度破坏、最大限度保护的建设目标。

2018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语文试卷(真题卷)-带解析和答案

2018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语文试卷(真题卷)-带解析和答案

2018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共12分,每小题3分)1.(3分)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书写或注音有误..的一组是()A.商酌.(zhuó)桑梓.沮.丧(jǔ)不可思议.B.褴褛.(lǚ)葳.蕤磕绊.(bàn)自出心裁.C.嫡.传(dí)玄.虚鹰隼.(sǔn)眼花缭.乱D.拮.据(jí)热忱.鄙薄.(bó)重峦叠障.【分析】本题注音题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辩析字音,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写汉字题要注意形近字、同音字辨析。

此类题关键是平时的积累,积累生字词,要注意字词的音形义。

【解答】A、B、C正确;D.有误,“拮据”应读作“jiéjū”,“重峦叠障”应写作“重峦叠嶂”。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理解实记能力。

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2.(3分)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人们所肯定和赞赏的血性,应当属于性格评价和审美取向的范畴。

血性是个而又朴拙的词汇,本身就具有张力和亢奋色彩。

因此在理解和使用上应该有所,否则就会混淆粗犷与、豪壮与莽撞、文明与野蛮、人性与兽性。

A.古老限制粗野B.原始界定粗野C.古老界定粗放D.原始限制粗放【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正确理解字词含义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字词含义的变化,辨析作答。

【解答】原始,古老的、未开发的。

符合语境,和“而又朴拙”搭配;界定,根据某种特定的条件,对于某种事物的本质做出正确的判断,分析定性,做出非此即彼的分析。

第二个空应填“界定”;粗野,言语、举动粗鲁无礼;粗犷,粗鲁强横,粗率豪放。

“粗野”和“粗犷”都有粗鲁的一面,容易混淆。

(精校word版)2018年中考语文湖北省所有地市试题汇编系列—文言文阅读专题(附答案解析)

(精校word版)2018年中考语文湖北省所有地市试题汇编系列—文言文阅读专题(附答案解析)

2018年中考语文湖北省所有地市试题汇编系列—文言文阅读专题(附答案解析)武汉市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人也。

亡命奔涿郡,先主①于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

先主为平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

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

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从先主就刘表。

表卒,曹公②定荆州,先主自樊将南渡江,别遣羽乘船数百艘会江陵。

曹公追至当阳长坂,先主斜趣.汉津,适与羽船相值,共至夏口。

孙权遣兵佐先主拒曹公,曹公引军退归。

先主牧江南诸郡,乃封拜元勋,以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驻江北。

先主西定益州,拜羽董督荆州事。

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③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当与益德④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

”羽美须髯,故亮谓之髯。

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

(节选自中华书局《三国志·关羽传》,有删节)【注释】①先主:指刘备。

②曹公:指曹操。

③孟起:马超的字。

④益德:张飞的字。

8.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先主于乡里合.徒众合:聚集B. 先主斜趣.汉津趣:奔赴C. 适.与羽船相值适:前往D. 孙权遣兵佐先主拒.曹公拒:抵御9.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A. 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B. 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C. 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D. 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10. 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关羽流亡到涿郡后,与张飞一起帮助刘备抵御外侮。

B. 关羽、张飞和刘备情同兄弟,同吃同住,任何场合都不分彼此。

C. 曹操平定荆州后,刘备从樊城南渡长江,派关羽率战船到江陵会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5说明文阅读恩施州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完成16-19题。

(11分)①盥洗,这是每个人日常起居最先做的功课。

早在西周时期,我们的祖先便已形成了这一习惯。

《礼记·内则》云:“鸡初鸣,咸盥漱。

”说明古人有早起盥洗、漱口的习惯。

那时筷子还没有被广泛使用,就餐时人们往往共用一个盛饭器,以手抓饭,所以饭前也需要洗手。

除此之外,盥洗还是古代仪礼之一,用水使手洁净,以示对神对人的恭敬。

那么,古人又是怎样盥洗的呢?有哪些细节可值得我们后人借鉴?②古汉语“盥洗”一词,所指的范围较广,当然主要是指洗脸和净手,与我们今天使用的词义相近。

不过,古人把盥洗用具归在礼器一类,故具有相应的礼仪性质。

这一点,又与我们现在的生活习惯有着很大的不同。

“盥”字甲骨文,是一上下结构的会意字。

上面,是手的象形,下面,为一有水的盆。

两者相合,像一只手放在盆里承水冲洗。

造字本意就是在盆里洗手。

金文与甲骨文字形相近,但又有所不同。

上面,由原一只手变成两只手,而盆里的水则由水滴变成,像有水从上倒下,两手接水冲洗;下面(皿)是接水的容器。

③《说文解字》曰:“盥,澡手也。

从臼、水,临皿。

”徐中舒《甲骨文字典》云:“盥字的甲骨文字形从爪,在皿中,象于皿中澡手之形。

”“盥”字初文反映其本义仅指洗手,后来词义扩大,洗脸洗手均称为“盥”,如盥栉指梳洗,盥沐指洗脸,而现代的盥洗室,是既可洗手也可洗脸,爱美女性还可用来化妆的。

④从“盥”的甲骨文和金文字形,我们可大致知道古人是怎样洗手的。

那时洗手的器皿主要有两件,且是配套的:一件叫匜(yí),用来往手上浇水;一件是盘,用来接洗手洒下来的水。

匜和盘都是盥洗用具,前者注水,后者承水,两者相互配套。

先秦时期,匜、盘多以青铜制作,十分精美,这在先秦乃至秦汉的墓葬中常有发现。

匜最早出现于西周中期,流行于西周晚期和春秋时期,其形制有点类似于现在的瓢,底部常铸有三足或四足。

青铜器中的盘最早出现于商代早期,到战国时才连渐消失。

16.请给上文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

(2分)17.第③段中划线部分除了运用作诠释、举例子外,还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段中运用这种说明方法的作用是什么?(3分)18.第段中“那时筷子还没有被广泛使用”中的“广泛”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19.仿照示例,从“歪、休”两个字中任选一字加以解说。

(3分)示例:“盥”字,上面是手的象形,下面表示有水的盆,意思是在盆里洗手。

16.(2分)示例一:盥洗。

示例二:“盥洗”释义。

17.(3分)作比较。

(1分)突出了“盥”字词义扩大的特征。

(2分)18.(3分)不能去掉。

(1分)因为用“广泛”一词表明那时筷子已被使用,但是使用范围不广,去掉后政变了原意。

(2分)19.(3分)示例一:“歪”字,上面是“不”字,(1分)下面是“正”字,(1分)意思是不正,斜,偏。

(1分)示例二:“休”字,左边是“人”字,(1分)右边是“木”字。

(1分)意思是人靠着树休息。

(1分)黄冈汽车上的光学①物理学是一门十分贴近生活的科学,它在生活中得到了极其广泛的应用。

最近,我观察了各式各样的汽车,发现汽车上有多处运用了物理学中的光学知识。

②例如,汽车的头灯总是安装在汽车前部靠近地面的地方,而不是安装在车顶上。

依我们看来,安装在车顶上照射的范围会更广些,更可行些。

然而,仔细分析一下,觉得头灯靠近地面更有道理。

③一般说来,汽车头灯是为晚上照明用的。

安装得低一些,在经过崎岖不平的道路时,光照射在路面上,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就会留下长长的影子。

这样,影子的阴暗处与其他地方的光亮处就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司机就比较容易选择平坦的道路了。

④又如汽车的头灯,它的结构看似与手电筒的灯头差不多,但仔细观察,又不难发现它们还是有一些区别的。

⑤手电筒的灯罩使用的是平面玻璃,而汽车头灯的灯罩使用的玻璃却是凸形的,而且上面还有横竖条纹式的棱。

这又是为什么呢?原来,汽车头灯的后面是一个凹面镜,灯丝就装在这个凹面镜的焦点处。

这样灯丝发出的光经凹面镜反射后,就平行照射到地面上了。

这对于照亮路面是很有益的。

但是,司机除了要看清路面,还要看清路边的建设、路标等等,灯罩的特殊结构恰恰起到这样的作用。

它的带横竖条纹式的棱就好比透镜和多个棱镜,将反射的平行光进行了合理“分配”,分散了一部分到四周去了。

这样,既不影响照亮路面,又让司机看清了两旁建筑,岂不是一举两得。

⑥再如,小汽车和大汽车的挡风玻璃也是有区别的。

不知道你注意到没有,小汽车的挡风玻璃总是略有倾斜,而大汽车的挡风玻璃却是竖直的。

原因是档风玻璃虽然是透明的,却也不是绝对不反光。

小汽车较矮,如果挡风玻璃安装成竖直的,车内人的影像就正好映在挡风玻璃上,而其高度又和车外的行人差不多,司机就不容易分清哪是影像、哪是行人了,容易造成事故。

以倾斜的方式安装挡风玻璃,车内人的影像就映在司机观察不到的上方,不会造成司机视觉上的混乱。

大汽车较高,以竖直的方式安装挡风玻璃,尽管车内人的影像映在司机前方的玻璃上,但此影像比路上行人高,不会给司机的辨认造成麻烦。

⑦还有,汽车的反光镜采用凸面镜,而不用平面镜或者凹面镜等。

⑧你们看,汽车上的物理学原理是不是很多呀!其实,只要你仔细观察,生活中处处都有物理学。

17.文章从四个方面介绍了光学知识在汽车上的运用,请依次概括另外两个方面的内容。

(2分)(1)——(2)头灯灯罩的特殊结构——(3)——(4)反光镜的镜面选择18.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A.选文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如文中将汽车头灯的灯罩与手电筒的灯罩进行比较,说明了它们在结构上的区别。

B.选文笫③段中加点字“一般”指大部分情况,不排除特殊情况,符合实际,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C.选文的说明对象是汽车上的头灯和玻璃,突出其使用材料的不同特征,逐一介绍,语言平实,通俗易懂。

D.科学在于应用,作者通过观察发现了汽车上有多处运用了物理学中的光学知识,这种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值得肯定。

17.(1)头灯的位置选择(3)挡风玻璃的安装方式18.C (2分。

C.“说明对象是汽车上的头灯和玻璃”错,说明对象应是“汽车上的光学”)孝感5G来了!你准备好了吗(1)2018年,我国多地开展5G试点。

以高速率、高可靠、低时延、超大数量终端网络为特点的5G,正在走入我们的生活。

5G时代来临,普通用户将收获哪些红利,又需要做好什么准备?(2)5G+上网,超快网速需设备升级。

每秒传输10GB,相当于1秒钟能下载一部高清电影,速度是4G网络的100倍……从4G到5G的升级,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意味着用户上网体验的大升级。

用户可以轻松在手机上看高清电影,玩VR(虚拟现实)游戏更加流畅真实。

(3)铺设5G网络,需要大量基础设施投入。

为了获得更快传输速率,需要建设数量更多、密度更大的5G基站,基站设备、天线选址建设、优化调试等方面,都需要比4G高得多的资本投入。

(4)对于用户来说,目前的主流手机均不支持5G,用户想“尝鲜”,先得换一台新手机。

预计我国将在2019年下半年生产出第一批5G手机。

想要升级换代,还得耐心等待。

(5)5G+出行,无人驾驶应安全第一。

湖北一司机对无人驾驶技术既兴奋又忐忑。

一方面,司机变乘客,解放了双手;另一方面,把生命安全拱手交给看不见、摸不着的人工智能,总是不太放心。

今年3月,中国电信、中兴通讯、百度公司在雄安新区完成国内首个基于5G网络实况环境下的无人驾驶车测试。

测试中,无人车转向、加速、刹车不在话下,未来,无人车还将针对红绿灯信息、天气信息、路面情况处理等接受一系列测试。

(6)今年4月,重庆宣布将建立基于分级自动驾驶的智慧交通及自动驾驶演示验证与示范平台。

5月17日,工信部相关人士提出将在5G和车联网领域推动人工智能应用。

(7)5G+家居,还可以提升智慧生活家居体验。

业内人士指出,5G网络地址数量大,允许每个人都拥有很多台物联网设备,5G网络的功耗又相对较低,能保障较长的续航时间,加之网络延迟小、出错概率小,因此为智能家居等物联网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8)有网友担心,到了5G时代,很多智能家居由手机操控。

如果发生手机丢失、手机信息泄露,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后果不堪设想。

(许晴张雯选自2018年5月24日《人民日报》,有删改)20.阅读全文,说说5G时代来临,普通用户除了收获上网网速更快的红利外,还将收获哪两项红利?(2分)21.选出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3分)A.4G网络每秒传输0.1GB,是5G传输速度的1%,从4G到5G的升级,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意味着用户上网体验的大升级。

B.对于用户来说,目前的手机均不支持5G,用户想体验5G,得等到2019年下半年换一台新手机才行。

C.如果基站数量少,密度小,网络传输速率就慢,网络延迟,很难提升智能家居的使用体验。

D.5G时代到来,意味着手机风险增加,文题中“你准备好了吗”,其中包括要保护好手机,防信息泄露。

22.5G时代来临,无人驾驶出行有人赞成,有人反对。

你支持哪个观点?请简述理由。

(2分)20.(1)出行可以实现无人驾驶;(2)提升智慧生活家居体验。

21.B22.示例一:赞成。

无人驾驶司机变乘客,解放了双手;无人驾驶车转向、加速、刹车都不在话下;可以让特殊人群享受出行的便利;让不会驾驶的人也能轻松出行。

示例二:不赞成。

无人车驾驶,有些技术没有完全过关(红绿灯信息、天气信息、路面情况处理等有待进一步测试);基础设施不完善;车子出现故障后的应急反应不够灵敏。

宜昌四、遍尝人间百滋味,最是无味胜有味(10分)无味之味李锐(1)曾见过齐白石一幅斗方:一棵肥硕的白菜配两枚鲜红辣椒,题曰:““牡丹为花之王,荔枝为果之先,独不识白菜为菜之王,何也?”白石大师勤奋一生,不失农家本色,深知白菜性格,才写得出这样深切的颂辞。

②对于这个称赞,天下白菜确也当之无愧。

白菜即菘。

《本草》曰:“菘性冬晚凋,四时常见,有松之操,故曰菘。

”除不择时地,易于生长之外,比一般蔬菜,白菜还易于高产,便于保存,“盖易具而可常享也”(苏轼《菜羹赋》)。

然而齐白石的称颂,当有另一层深意。

③人们大体都有这样的经验,不论什么佳肴美味,不要说天天吃,就是连续多餐,也会腻的。

如果吃得过分,反是“腐肠之药”。

白菜却百吃不厌,更不要说“腐肠”了。

这是什么缘故呢?④仔细一想,其故大概就在一个“淡”字。

同水一样,白菜的性格是淡的,也即是“有自然之味”(《菜羹赋》)。

清淡,自然之味,可说是蔬菜的通性。

惟有白菜之淡,淡得更纯正,更接近水性之淡。

提到淡,总不免想起“淡而无味”的解释,至少是味道很薄。

可是,这正是白菜最值得宝贵的性格。

古人说,“大味必淡”。

这是指“淡”本身没有什么至极或特殊之味,而是一切味的本原。

“淡者水之本原也,故曰天一生水,五味之始,以淡为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