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第九章 动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五)学习动机
– 直接推动个体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表现为对学习 意向、愿望或兴趣等形式。 – 学习动机的功能:
• 激发功能 • 指向功能 • 调节功能
第三节 动机的理论
• 一、 本能说
– 基本观点:行为受人体内在的生物模式驱动,不受理 性支配。 – 代表人物:达尔文(最早提出本能概念)、詹姆斯 (区分生物本能和社会本能)、麦独孤(将本能理论 用于社会心理研究,将本能分类)、弗洛伊德(将无 意识本能作为人的最原始动力,提出生本能和死本能 概念) – 缺陷:过分强调先天和生物因素,忽略了后天学习和 理性因素。
• (三)自我功效理论 –基本观点:
• 自我效能感指人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 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 班杜拉认为人对行为的决策是主动的。人的认知变 量如期待、注意和评价在行为决策中起着重要的作 用。 • 其中期待是决定行为的先行因素,强化的效果存在 于期待奖赏或惩罚之中——期待强化。
–班杜拉把期待分为结果期待和效果期待
• (三)目标的动机机制(作用)
– 目标的动机作用:
• • • • 影响注意力分配 影响努力程度 影响坚持性水平 影响任务策略的运用
• 四、动机与行为效率 • (一)动机与行为
– – – – 同一种行为可以有不同的动机; 同一种动机也可以产生不同的行为; 主导动机与从属动机相结合,推动个体的行为; 动机与效果的关系可能是一致性的、也可能是相背离 的。
第二节 动机的种类
• 一、生理性动机
– 也称之为基本动机,是维持生命所必须满足的动机。
• (一)饥饿
– 1.饥饿与体内平衡
• 坎农的实验证实胃壁收缩与饥饿有关,沃根斯坦和 卡尔森则发现胃切除的人仍然能感受到饥饿。
– 2.饥饿与体内化学物质
• 腾布里通和奎格利的实验发现:血液中的某些化学 成分的变化有可能引起饥饿的动机。 • 血糖可以引起饥饿感。胰岛素能够调节血糖浓度。
• (二) 动机的归因理论 – 基本观点
• 什么是归因:是人们对自己或他人活动及其结果的 原因所作出的解释和评价。 • 海德:最早提出动机归因理论,在内部与外部原因 基础上,提出“控制点”概念。 • 罗特(Rotter,1966)根据“控制点”把人划分为 “内控型”和“外控型”。
• 维纳(Weiner,1971)系统提出了归因理论
第九章
动机
教材:《普通心理学》 主编:彭聃龄 出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主讲:刘凤林 适用:心理学专业本科 单位:佳木斯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 第一节 动机的一般概念 一、动机的涵义及其功能 (一)动机的涵义 心理学家一般认为动机是由一种目标或对象 所引导、激发和维持的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 或内部动力。 动机=需要(内驱力)+诱因(条件)
– 代表人物:霍尔(米勒、洛根、波利等人也作出过研究) – 缺陷:驱力理论仅仅强调个体的活动来自内在的动力,它忽 略了外在环境在引发行为上的作用,不能解释所有的人类行 为。
• 三、 唤醒理论
– 基本观点:人们总是被唤醒(身体和神经系统被激 活),并维持着生理激活的一种最佳水平,不是太 高也不是太低。 – 代表人物:[加]赫布、[英]伯莱茵 – 唤醒理论提出了三个原理:
• 二、 驱力理论
– 基本观点:行为由驱力唤醒和驱动。
• 什么是驱力:个体由生理需要所引起的一种紧张状态,它能激 发个体或驱动个体行为以满足需要,消除紧张,从而恢复机体 平衡——本能。 • 某种生物需要触发一种强烈的唤醒状态,这就是驱力( D),这 种未分化的驱力状态为随机活动提供能量;当某种随机活动达 到消除驱力紧张的目标,机体便停止随机活动。 – P=D×H (D为驱力、H为习惯强度、P为有效性为潜能)
– 代表人物:霍尔
• 五、
动机的认知理论
–现代认知理论的信息加工过程形成了不同的观念, 这些观念在刺激和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认为具有 动机功能。
• (一)期待价值理论
–基本观点:
• 动机的期待价值理论是早期的一种动机认知理论, 这种理论将达到目标的期待作为行为的决定因素。 • 新行为主义者托尔曼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提出,行 为的产生不是由于强化,而是由于个体对一个目的 期待。
三、动机与目标
• (一)目标的含义
– 目标是个体努力要达到的具体成绩标准或结果,是个体 期望的未来状态 – 勒温(1935):能够满足需要的目标具有正效价,会促 使个体产生趋近行为;个体与目标词的心理距离越近, 目标的动机力量就越大,它吸引个体采取行动以达到目 标。
• (二)目标的类型
– 1.明确的目标与模糊的目标 – 2.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 – 3.不同难度的目标
• (二)性 • 性与种族的延续有关。
– 1.激素与性行为
• 性激素的作用:引导男女性征的发展;激发性行为。 • 性激素不是产生性驱力的唯一因素,外界刺激和学 习对性驱力的影响更大。
– 2.外部刺激与性行为
• 研究表明:外部刺激都会导致性唤起。
– 3.想象的刺激与性行为
• 想象的刺激也能导致性唤起。 • 性幻想与性问题或性不满无直接关系。
• 结果期待是个体对自己行为结果的估计(或 强化); • 效果期待是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 行为的推测和判断。
• (五)成就目标理论
–尼克尔斯(Nicholls,1984)和德韦克(Dwech,1988) 等将成就目标概念引入成就动机领域。 –基本观点:
• (三)权力动机
– 个体具有某种支配和影响他人以及周围环境的内驱 力 – 权力动机的种类:
• 个人化权力动机:寻求权力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个人 的私欲和利益。 • 社会化权力动机:寻求权力的目的是为了他人。
• (四)交往动机
– 个体在交往需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社会性动机。 – 个体的交往需要是一个进化的过程,交往动机是进 化的结果——趋利避害。 – 交往动机与劳动和社会生活相关。 – 交往动机依赖于个体的交往经验。
(二) 动机与工作效率
• 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为 倒U型曲线关系。
– 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 成——工作效率最高。
• 耶基斯-多德森定律
– 各种活动存在最佳动机水平,动机 过强或动机不足都会导致工作效率 下降。 – 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 而不同。
• 容易的任务,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 高而上升,动机的最佳水平高。 • 困难的任务,动机的最佳水平低, 低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 是个体希望从事有一定意义、困难和挑战的活动, 并获得成功的倾向。 – 成就动机的意义:
• 成就动机对个体活动具有重要作用 • 成就动机影响个体的职业选择
– 成就动机受环境影响:
• 在自主、独立环境中成长的孩子,成就动机好。 • 参加活动并得到奖赏的孩子成就动机好。
– 成就动机能够测量——TAT投射测验。
• 第一,人们偏好最佳的唤醒水平。 • 第二,简化原理,即重复进行刺激能使唤醒水平降 低。 • 第三,个人经验对于偏好的影响。
• 四、 诱因理论 – 基本观点:针对驱力理论的缺陷,提出了诱因 理论。
• 什么是诱因:能满足个体需要的刺激物,它具有激 发或诱使个体朝向目标的作用。 • 诱因是个体行为的一种能源,他促使个体去追求目 标。诱因与驱力是不可分开的,诱因是由外在目标 所激发,只有当它变成个体内在的需要时,才能推 动个体的行为,并有持久的推动力。 • P=D×H×K(诱因动机)
层次需要理论的不足
• 首先,马斯洛把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都称为基本需要,并认为这些需要是与生俱 来的,需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成熟的过程,这严重低估 了环境和教育对需要发展的影响; • 其次,马斯洛强调个体优先满足低级需要,忽视了高级 需要对低级需要的调节作用。连他自己也承认,他“并 不完全了解殉道、英雄、爱国者、无私的人”。 • 第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只注意了一个人各种需要之 间存在的纵向联系,忽视了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往往存 在多种需要,而这些需要又会互相矛盾,导致动机的斗 争。
• 六、动机与意志
– 动机与意志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 动机是引起、支配和维持个体生理与心理活动的内 部过程;意志是有意识地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 服困难,实现预定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 – 二者都是推动个体行为的内在的活动过程。 – 动机兼有自然与社会属性,意志只有社会属性。
• 詹姆斯认为:意志过程是有意识观念的竞争。 • 阿赫提出四种意识过程鉴别标准:P379。 • 库赫尔的行动控制论:决定阶段和决定后阶段。前 者是动机性,后者是意志性。
• (二)动机的功能
–1、激活功能 –2、指向功能 –3、维持和调节功能
• 二、动机和需要 • (一) 需要及其种类
–1.什么是需要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 它表现出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对于客观条件 的依赖性,是有机体活动的积极性源泉
Leabharlann Baidu
• 2.需要的种类
– 自然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 – 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 二、社会性动机
– 以人的社会文化需要为基础的动机。
• (一)兴趣
– 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 – 当兴趣不是指向某种对象,而是某种活动时,就是 爱好。 – 兴趣的种类: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个体性趣和情 境兴趣。 – 兴趣的品质:兴趣的广度;兴趣的稳定性;兴趣的 效能。
• (二)成就动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 需要层次论的基本内容
马斯洛认为各层次需要之间的关系:
• 1.这五种需要都是人的最基本需要,与生俱来。 • 2.低层次的需要获得满足后,才会向高层次的需要发 展。一般来说,只有在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
较高层次的需求才会有足够的活力驱动行为。已经满
足的需求,不再是激励因素。 • 3.低层次的需要出现的早,与个体的生存相关联,不 可或缺,又叫缺失需要;高级需要出现的晚,与个体 的发展相关联,又叫生长需要。
需要层次理论的贡献
• 第一,需要层次理论强调了人的价值和尊严,对 于促进管理中对人的重视具有积极意义。 • 第二,需要层次理论概括了一般人在不同层次上 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行为和心理活 动的共同规律,因而获得了广泛认同。 • 第三,需要层次理论肯定了高层次需要的重要性, 有助于发挥精神利益的作用。高层次需要的追求 和满足能使人产生更深刻的内在幸福感和丰富感 (高峰体验)。
– 3.饥饿与下丘脑
• 下丘脑的饥饿中枢分泌曾食激素;厌食中枢受到刺 激会导致停止进食,破坏该中枢会导致异常肥胖。
– 4.进食偏好
• 进化导致进食偏好: – 保障机体能量,如甜食、脂肪含热量高,毒素较 少,人们都爱吃。 – 避开有害事物——恶心是一种保护机制。
– 5.进食障碍
• 神经性厌食症和贪食症。
– 新旧结果不同时归因为不稳定因素,否则归因为稳定 因素。 – 归因会产生情绪反应。
• (三)自我决定理论
– 自我决定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德西(Deci) 和莱 安(Ryan )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 – 基本观点:
• 认为人是积极的有机体,具有先天的心理成长和发展 的潜能。自我决定就是一种关于经验选择的潜能,是 在充分认识个人需要和环境信息的基础上,个体对行 动所做出的自由的选择。自我决定的潜能可以引导人 们从事感兴趣的、有益于能力发展的行为,这种对自 我决定的追求就构成了人类行为的内部动机。 • 行为分类:自我决定行为和非自我决定行为。
• 五、动机与价值观
– 价值观是指主题按照客观事物对其自身及社会的意 义或重要性进行评价和选择的原则、信念和标准。 是个体思想意识的核心。 – 价值观是后天习得的,相对稳定。 – 罗克奇(Rokeach,1973):
• 工具性价值观:以个体的行为方式为工具的价值观。 • 终极性价值观:以一种行为方式为谋求许多终极目 的的价值观。 • 工具性价值观是终极性价值观的手段。
– 认为可以根据控制点这一维度把对成就行为的归因划分为 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他还提出要增设一个“稳定性”的 维度,把行为的原因分成稳定的原因和不稳定的原因。 – 根据“控制点”和“稳定性”两个维度,把成就行为归因 于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四个有代表性的原因。
• • • • 能力是稳定的内部因素 努力是不稳定的内部因素 任务难度是稳定的外部因素 运气是不稳定的外部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