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课内阅读专项课时练习题
新版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及答案+作文习作
![新版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及答案+作文习作](https://img.taocdn.com/s3/m/d91b5915168884868762d66a.png)
新版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及答案+作文习作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竺可桢的故事竺可桢不仅爱学习,还爱用(恼脑)子思考问题。
家乡雨水特别多,屋檐上老是滴水,落在石板上发出“滴滴答答”的响声。
竺可桢站在一旁数那滴答作响的水滴,数着数着,他像发现了奇迹,眼(晴睛)盯住石板出神,他心里纳闷:哎,这些石板上怎么有一个一个的水(吭坑)呀,水滴正好滴在小坑里。
再看看另外一块石板,也是同样的情况。
他立(既即)跑去请教父亲。
竺嘉祥听了儿子的问话,由衷地高兴,耐心地向他解释说:“小熊啊,这就叫‘水滴石穿’呀!别看一滴一滴的雨水没有什么(历厉)害的,但是,天长日久,石板就被滴出小坑了。
读书、办事情,也是这个道理,只有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
”(1)画去文中括号内不正确的字爱用________恼脑子思考眼________晴睛盯住石板水________吭坑立________既即 ________害历厉(2)照样子,写词语。
数着数着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滴滴答答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3)说说你对“水滴石穿”的理解。
【答案】(1)脑;睛;坑;即;厉(2)琢磨琢磨;考虑考虑;活动活动;高高兴兴;快快乐乐;痛痛快快(3)水一直向下滴,时间长了能把石头滴穿。
比喻只要坚持不懈,细微之力也能做出很难办的事。
也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就一定能成功【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对形近字、同音字的区别能力。
爱用脑子思考;眼睛盯住石板;水坑;立即;厉害。
(2)从①给出的词语“数着数着”来看,是ABAB式结构,如:琢磨琢磨、考虑考虑、活动活动。
从②给出的词语“滴滴答答”来看,是AABB式结构,如:高高兴兴、快快乐乐、痛痛快快。
(3)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
“水滴石穿”水一直向下滴,时间长了能把石头滴穿。
比喻只要坚持不懈,细微之力也能做出很难办的事。
2020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2020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专项练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89faab6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81.png)
2020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专项练习题(含答案)1. 阅读文段,完成练习。
风娃娃又来到河边,看见许多船工正拉着一艘大船。
他们弯着腰,流着汗,“嗨哟,嗨哟”喊着号子,可是船却走得很慢很慢。
他急忙跑过去,对着船帆用力吹了口气,船飞快地跑了起来。
船工们笑了,一边收起纤绳,一边向风娃娃表示感谢。
(1)用“______”画出描写船工们辛苦拉船的句子。
(2)风娃娃看到船工们辛苦拉船的情景后,是怎样做的?用“______”画出相关语句。
(3)从片段可以看出,风娃娃是个______的孩子。
2.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怕”的哲学南怀瑾古时有一位太子,声望已经很高了。
可他还要去周游列国,以提高自己的声望。
这时,突然来了一个乡下老头儿,要求见太子。
他腋下夹把破雨伞,言不压众,貌不惊人,但自称可以做君王的老师,帮助君王平天下。
通报以后太子召见,这老头儿说,听说你要周游列国,但就这样去不行,你要拜我为老师,要处处捧我;在各国宴请你的时候,上位要让我坐,这样你才能成功。
太子问他,这是什么道理?老头儿说,我以为你很聪明,一点就透,你______(果然、竟然)还不懂,可见你笨。
现在我告诉你,你是太子,出去绝对不会坐次要的位置;而你的声望已经这样高了,此去也不会再增加多少。
如果带上我这样一个糟老头子,并处处恭维我,那么大家对你的认识就不同了,他们会认为你很了不起。
第一,你礼贤下士,非常谦虚。
第二,这糟老头子的肚子里究竟有多大的学问,人家搞不清楚,对你就更敬畏了。
如果使各国对你产生了这两种认识,你就成功了。
这位太子照他说的做,______(果然、竟然)成功了。
这不只是一个笑话,由此可读懂人生。
有时候,把好位置让给别人坐,自己在旁边帮着抬轿子,是很有必要的。
这就是“君子三畏”的道理,也是一种哲学。
一个有思想哲学信仰的人,;而一个无所畏惧的人,。
(选自《论语别裁》)(1)选出文中横线上运用恰当的词语。
(2)给下列加下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意思。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作文习作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作文习作](https://img.taocdn.com/s3/m/eb3d4a05a45177232f60a286.png)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作文习作1.课外阅读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1)用“||”把这段话分为两层。
(2)写天都峰“陡”的句子是?(3)短文中的“啊、吗”两个语气词,表达了“我”________的心情(4)作者为什么要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答案】(1)从“我爬得上去吗?”后边划分。
(2)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3)害怕、畏惧(4)为下文写奋力爬天都峰做铺垫。
【解析】【分析】本文写的事奋力爬天都峰,本题主要考察的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只要学生在读课文的时候认真体会文段中的词语,就不难解答奔道题目。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要求学生认真的品读课文,这样就能更好地解答本题。
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绿叶的梦我的童年,是在大自然里长大的。
高粱秆剥____【bāo bō】开来,做成马车、灯笼;河边抓把泥,捏成碾(niǎn)磨、盆碗;柳条、苇叶做笛子,葫芦瓢(piáo)做船,荷叶当伞……①一双小手创造了多少可爱的玩具!然而,最使我着迷的还是绿叶。
我永远感激我的启蒙老师。
除读书以外,老师还教我们搜集标本,采来各种绿叶汇拢在一起,并讲述它们的知识和趣闻。
那真是令人愉快的活动。
星期天,我们跑遍密密的树林、荒凉的墓地、杂草丛生的河边、广阔的田野和一道道土岗子。
爬大树、钻丛林,欢乐的笑声【赶走____】了觅食的小鸟。
篮子里装满了各种绿叶,嬉笑,打闹,把元宝树叶串成项链,用金黄色的菟(tù)丝子草做成戒指和手镯(zhuó),豆角花挂在耳朵上,野菊花插满了小辫儿……②在旷野的课堂里,绿叶和野花组成我们生活的乐谱。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我们每个人都想找到一种新奇少见的叶子,因此少不了争强和探险。
新版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作文习作
![新版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作文习作](https://img.taocdn.com/s3/m/62f06b41e2bd960590c6778d.png)
新版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作文习作1.阅读理解。
三妹是我们中最漂亮的,我们都羡慕起来:看着她的狂样儿,心里却有了一股嫉妒。
我们便争执了起来,每个人都说月亮是属于自己的。
奶奶从屋里端了一壶甜酒出来,给我们每个人倒了一小杯儿,说:“孩子们,瞧瞧你们的酒杯,你们都有一个月亮哩!”我们都看着那杯酒,果真里边就浮起一个小小的月亮的满圆。
捧着,一动不动的,手刚一动,它便酥酥地颤,使人可怜儿的样子。
大家都喝下肚去,月亮就在每一个人的心里了。
奶奶说:“月亮是每个人的,它并没走,你们再去找吧。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段文字的意思。
(2)本段文字在描写月亮时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方法,请写出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内容各一句。
动态:________静态:________(3)本文在写景叙事中蕴含着哲理,读了本段文字,你悟出了什么道理?【答案】(1)酒杯捞月。
(意思对即可)(2)手刚一动,它便酥酥地颤。
;果真里边就浮起一个小小的月亮的满圆。
(3)生活中美好的东西是属于每个人的,关键是主动地追求。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短文的理解和运用,在熟悉和理解短文的基础上回答此题不难。
(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概括能力。
本段文字的意思是:酒杯捞月。
(意思对即可)(2)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描写方法的掌握情况。
本段文字在描写月亮时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方法。
动态描写的句子:手刚一动,它便酥酥地颤。
静态描写的句子:果真里边就浮起一个小小的月亮的满圆。
(3)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能力。
生活中美好的东西是属于每个人的,关键是主动地追求。
【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概括能力。
(2)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描写方法的掌握情况。
(3)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能力。
2.阅读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填空从租界回来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谁也不清楚他究竟在想什么。
直到在一次修身课上,听了周恩来的发言才解开了这个谜。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课内阅读理解专项练习及参考答案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课内阅读理解专项练习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9a2da04482fb4daa48d4b1a.png)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理解专项练习及参考答案第一课观潮午后一点摆布,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仿佛闷雷转动。
马上人声鼎沸,有人告知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仍是海不扬波,看不出有甚么转变。
过了一会儿,响声愈来愈大,只见东边水天一线的处所呈现了一条白线,人们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步(),(),()。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腾,形成一堵()。
海潮愈来愈近,如同万万匹红色战马(),()地飞驰而来;那声音犹如(),仿佛大地都被震得颤抖起来。
1、这段话是依照()挨次来写的。
A、由远及近B、由近及远2、这段话从()、()两方面来描述大潮来时的气象,令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
3、这段平分别把海潮比作()、()和()。
4.画海浪线的句子写得好吗?为何?5.《观潮》以总分布局独具特点,而这篇文章依照记序文的常见情势先交接了()、()、()。
这篇课文的末端与《观潮》的开首殊途同归,歌颂了钱塘江大潮的是()。
第三课鸟的天国开初四周是寂静的。
厥后突然起了一声鸟叫。
我们把手一拍,边瞥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
接着又瞥见第二只,第三只。
我们持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烈起来了,处处都是鸟声,处处都是鸟影。
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同党()1、给画的句子加标点。
2、选出该段中的一对反义词()-----()3、这是作者第()次来到“鸟的天国”,看到鸟飞的热烈情形。
4、这段话中描述鸟的形状的词有()、(),描述鸟的色彩的词有()、(),描述鸟的行动的词有()、()、()。
三个“有的”组成了排比句写出了鸟的各类(),让我们感触感染到了鸟的天国里鸟的糊口的(),表达了作者对鸟的天国的()和()之情。
5、从这段话中,我们不但晓得了鸟的()多、()多,还能感触感染到它们在这里糊口得()。
6、这段话是()态描述。
第五课古诗两首1、默写《题西林壁》、《游山西村》,诠释诗的寄义。
2、《题西林壁》是苏轼在游()时题在()墙壁上的一首诗。
部编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学期阅读与理解课后专项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学期阅读与理解课后专项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04e532b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97.png)
部编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学期阅读与理解课后专项习题(含答案)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一、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呼风唤雨的世纪(片段)①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②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技术。
在20世纪100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
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③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很依赖自然,生活在一个慢吞吞、静悄悄一到夜里就黑暗无光的世界。
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100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
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来形容。
1.阅读选文,完成下列练习问题清单:(1)按照课文内容补充第三自然段的诗句开说说引用此诗句的好处。
(2)你认为“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分别指现代生活中的哪些发明?(3)现代科学技术给你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举一个例子)答案梳理:(1)课文引用此诗句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分别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现代科学技术给我的生活带来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根据上图“问题清单”中3个问题提问的不同角度连线。
问题清单提问角度问题1:引用诗句的好处?联系生活提问问题2“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分别指什么?针对写法提问问题3:现代科学技术给你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变化?针对内容提问3.读完全文,你也来提一个问题(不能与上面的问题重复),并请说明提问角度,在选项前打“√”。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及答案+作文习作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及答案+作文习作](https://img.taocdn.com/s3/m/217ab545647d27284a735158.png)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及答案+作文习作1.课外阅读。
蜘蛛结网今天早上,我发现阳台的玻璃上端有一只蜘蛛在吐丝结网,很有意思。
我忍不住停下来,在那里观察起来。
这只蜘蛛是灰色的,像一粒小花生那么大,有八只脚,前后各两条长的,头上有两根触须,它的丝是从屁股上扯出来的。
它结网时先把几根长丝扎根在四周,它拉着丝上下翻动,一会儿头朝下,牵着丝定位,一会儿攀着拉动的丝向上,有时牵着丝向左右。
把网的大梁扎下以后,从里面向外结,用后脚牵动着丝,一格一格地粘上去,织得那么均匀,真是巧夺天工。
不到半个钟头,网就织成了,非常漂亮,活像一个八卦风筝,随风颤动。
蜘蛛很得意地卧在当中,“独坐军中帐,等待飞来将。
”不多时,有一只出行的蚊子想从窗口飞过,撞到了蜘蛛网上,挣扎了几下,就不动了,成了蜘蛛的一顿美餐。
啊!蜘蛛,小小的昆虫就有这么大的本领!我想不光人类,世上一切生物要想生存,就得动脑筋、想办法,哪怕是一只小小的蜘蛛!(1)写出文中描写蜘蛛样子的语句。
(2)作者把蜘蛛和它的网分别比作什么?你能在短文中找到答案吗?请写下来,并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
(3)你从这篇短文中得到哪些启示?请写下来。
【答案】(1)这只蜘蛛是灰色的,像一粒小花生那么大,有八只脚,前后各两条长的,头上有两根触须,它的丝是从屁股上扯出来的。
(2)不到半个钟头,网就织成了,非常漂亮,活像一个八卦风筝,随风颤动。
蜘蛛很得意地卧在当中,“独坐军中帐,等待飞来将。
”好处:生动形象地表明蜘蛛和它的网有什么特点。
(3)小小的昆虫就有这么大的本领!我想不光人类,世上一切生物要想生存,就得动脑筋、想办法。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从文中查找描写蜘蛛样子的语句能力。
依据第②段,写蜘蛛样子的语句:这只蜘蛛是灰色的,像一粒小花生那么大,有八只脚,前后各两条长的,头上有两根触须,它的丝是从屁股上扯出来的。
(2)此题考查学生对比喻句的理解能力。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专项同步练习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专项同步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4cc84055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76.png)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专项同步练习1. 课内阅读从前,有一个秀才,靠着祖传的家业维持生计。
因为他根本不_______(懂董)发家致富之道,所以渐渐坐吃山空,后来竟到了一_______(贫平)如洗的境地。
秀才总想改变这种贫穷的状况,整日忧心忡忡,也想不出什么办法来,后来竟胡思乱想起来。
一天,他看见院子当中长着棵根深叶茂的槐树,若有所悟;四四方方的一个院子,里面长着一棵树,这不是困难的“困”字吗?心想,噢!难怪我这么穷!(1)从选文中的括号里选择恰当的汉字。
(2)请你写出2个形容贫穷的四字词语如:一贫如洗、______、______。
(3)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忧心忡忡:______坐吃山空:______(4)秀才要砍树是因为()A.这棵树长在院长里不美观。
B.院子里的这棵树和四四方方的院子正好和汉字的“困”一样。
C.秀才认为他家里现在很穷,是因为这棵树造成的。
2.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董存瑞舍身炸暗堡<节选>就在这时候,嚓亮的冲锋号响了,惊天动地的喊杀声由远而近。
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董存瑞昂首挺胸,站在桥底中央,左手托起炸药包,顶住桥底,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
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白烟,闪着火花。
火光照亮了他那钢铸一般的脸。
一秒钟、两秒钟……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着坚毅的光芒。
他抬头眺望远方,用尽力气高喊着:"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瞭亮一______ 挺立一______ 坚毅一______(2)从文中加点的"惊天动地”可以看出战士们______;从"昂首挺胸'可以看出董存瑞______。
(3)选文表现了董存瑞怎样的精神?3. 阅读一组爱国英雄的故事,回答问题。
【材料一】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1942年10月25日,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及答案+作文习作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及答案+作文习作](https://img.taocdn.com/s3/m/9b886c6ca6c30c2258019e04.png)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及答案+作文习作1.阅读练习。
两个农夫秋收后,地里的农活都干完了,农民们把打下的粮食收存起来并备好饲料,他们知道,冬天一下雪,就什么活也干不成了。
每年到这个季节总是物价上涨,尤其饲料价格涨一倍不止。
一个老农这样盘算着()天冷了,这会儿耕牛不干活,光吃不干,饲料又这么贵,不如现在把牛卖了,还有,备好的饲料也能卖个好价钱。
等严冬过去,春耕开始时再把牛买回来。
另一个老农没有耕牛,但他也有自己的精心打算。
他想()这会儿冬天没活干,耕牛都吃闲饭。
现在买牛,价钱便宜一半,不如这会儿就把牛先买下来,要是等到春天,这个价可就买不着喽!两个老农都觉得自己的盘算很精明,于是,他俩成交了,买牛者为了养牛,还不得不把草料也都买下。
这场交易实际上是两个老农的才智和计谋的较量。
过了一段时间,在春天到来之前,买牛者的牛得了瘟病,他不得不把耕牛宰杀。
卖牛者自认聪明得很,觉得牛卖的是时候,不然,像这样瘟疫一来,全亏了。
村民们也互相传告说,卖牛的真聪明,买牛的可真亏了。
此时买牛者也自认倒霉,他想,我真糊涂,怎么能在冬天买牛。
没过几天,卖牛者家里遭窃,不但钱财、粮食被抢劫一空,比遭瘟病更惨的是,这个老农连命都搭进去了。
好端端的家庭破灭了,孤儿寡妇连生活都成了问题。
村民们说,家里有现钱易遭灾啊!可怜的老农只想到卖牛的好处,他哪里能想到自己也会遭此大祸而一命呜呼!两个老农谁聪明,怎样才算聪明,至今村里还议论纷纷。
(1)在文中的括号里加上标点符号。
(2)两个农夫都是怎么盘算的?(3)两个农夫的结果怎样?(4)从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答案】(1)::(2)一个老农这样盘算着:天冷了,这会儿耕牛不干活,光吃不干,饲料又这么贵,不如现在把牛卖了,还有,备好的饲料也能卖个好价钱。
等严冬过去,春耕开始时再把牛买回来。
另一个老农没有耕牛,但他也有自己的精心打算。
他想:这会儿冬天没活干,耕牛都吃闲饭。
新版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作文习作
![新版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作文习作](https://img.taocdn.com/s3/m/32232c4ba5e9856a5612608d.png)
新版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作文习作1.课内阅读《蟋蟀的住宅》。
蟋蟀盖房子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
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
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
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
工作做得很快。
蟋蟀钻在土底下干活,如果感到疲劳,他就在未完工的家门口休息一会儿,头朝这外面,触须轻微的摆动。
不大一会儿,他又进去继续工作。
我一连看了两个钟头,看得有些不耐烦了。
(1)找出第一段中写蟋蟀建造住宅的动作的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一连看了两个钟头,看得有些不耐烦了。
”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3)蟋蟀的出名是因为它的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1)扒;搬;踏;推;铺(2)蟋蟀不辞辛苦挖它的住宅,非常勤劳。
“我”是一个非常热爱研究昆虫的科学家.(3)唱歌;住宅【解析】【分析】(1)主要考查了动词这个没有难度。
(2)“我一连看了两个钟头,看得有些不耐烦了。
”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蟋蟀不辞辛苦挖它的住宅,非常勤劳。
“我”是一个非常热爱研究昆虫的科学家。
(3)蟋蟀的出名是因为它的唱歌和住宅。
【点评】我们要对课文的内容熟悉,理解课文的大意这样才能找到答案。
2.课外阅读,回答问题。
秋天到了,苹果树上挂满了苹果,有一个苹果红润润、香喷喷的,特别大,特别美丽。
大家啧啧称赞,她自豪极了。
在阳光中,她不时地摇摆着头,炫耀自己。
一天,她骄傲地对大家说:“在这园子里,我最香,最美丽,我就是苹果王。
”本来,大家都为出现了一个奇特的大苹果而自豪,现在大家都不痛快了。
一转眼,秋天快要过去了,苹果也该收到储藏室里去了。
可是大苹果又哭又闹,说什么也不让人们采摘。
人们只好把她留在树上。
冬天到了。
果园里冷清下来,再也听不到夸奖声了一再看她,光洁的皮儿打起了褶皱,像老婆婆的脸,饱满的身体已渐渐地软了。
新版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作文习作
![新版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作文习作](https://img.taocdn.com/s3/m/05cf8e4a960590c69fc376dc.png)
新版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好)】含答案+作文习作1.阅读并回答下边问题。
雷雨夏季的正午,连空气也发烫。
笔挺的大道,无遮无盖地暴晒在阳光下。
路旁的几________柳树热得垂头丧气,低垂着枝条。
柏油路软绵绵的,一脚踩出一个浅浅的脚迹。
一_______汗珠摔到地上,“吱”的一声,冒着一________白气,就没有影了。
空气闷(mēnmèn)得人发慌“热死了,热死了”树上的知了拉开嗓子高叫着。
刚刚仍是骄阳炎炎,万里蓝天不见一_______云絮。
一转瞬,暴风尖厉地吼叫着,旋转着,把路边的几株柳树吹得东倒西歪。
“沙沙沙”,一些小砂子平川飞起。
撞(zhuàngchuàng)到窗子的玻璃上,发着声响。
不知谁的凉帽,被风吹得像风筝似的,一翻一翻地飞向空中。
天气突然暗下来,半空中一大块一大块墨灰色的云,差一点儿擦着高楼顶,不一会儿就连成了一片,像_______大墨布似的遮着天空,而且一点一点地压下来,压下来“嚓!”闪电似(sìshì)乎看不惯这闷人的天地,它愤怒了,用闪亮的宝剑挑(tiāotiǎo)破了黑幕布。
“轰隆隆!”雷公公仿佛也看不惯这闷人的天地,它愤怒了,用响彻云霄的吼声震倒了黑云山。
不一会儿,豆大的雨点急速落下来了。
它敲打着柏油马路路面,敲打着玻璃窗,溅起白蒙蒙的水雾。
接着,一丝清冷润湿的空气便浸入人的肺腑。
闪电不那么刺目了,雷声不那么震耳了,雨幕不那么密集了只是半个钟头,就雨过天晴了。
这一________雨,把整个天地洗漱一新。
你再看路边那几_______柳树,多么精神啊(1)给下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选择适合的量词填在文中的横线上。
丝串道株阵块(3)品读句子,达成练习。
①柳树热得垂头丧气,低垂着枝条。
“垂头丧气”一词形容________,这个词原来是描绘人的神情的,所以能够看出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骄阳下柳树________的样子。
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专项练习(15篇)
![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专项练习(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c014637f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c1.png)
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专项练习(15篇)一、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1-4 题。
他要感谢那只手①感恩节的前夕, 美国芝加哥的一家报纸编辑部向一位小学女教师约稿,希望得到一些家境贫寒的孩子画的图画, 图画的内容是: 他想感谢的东西。
②孩子们高兴地在白纸上描画起来。
女教师猜想这些贫民区的孩子们想要感谢的东西是很少的, 可能大多数孩子会画餐桌上的火鸡或冰淇淋等。
③当小道格拉斯交上他的画时, 她吃了一惊, 他画的是一只手。
④是谁的手?这个抽象的表现使她迷惑不解。
孩子们也纷纷猜测。
一个说: “这准是上帝的手。
”另一个说: “这是农夫的手, 因为农夫喂了火鸡。
”⑤女教师走到小道格拉斯——一个皮肤棕黑色、又瘦又小、头发卷曲的孩子——桌前, 弯腰低头问他: “能告诉我你画的是谁的手吗?”⑥“这是你的手, 老师。
”孩子小声答道。
⑦她回想起来了, 在放学后, 她常常拉着他粘糊糊的小手, 送这个孩子走一段。
他家很穷, 父亲常喝酒, 母亲体弱多病, 没有工作, 小道格拉斯破旧的衣服总是脏兮兮的。
当然, 她也常拉别的孩子的手。
可这只老师的手对小道格拉斯却有非凡的意义, 他要感谢这只手。
⑧我们每个人都要感谢的, 其中()有物质上的给予, ()还有精神上的支持, 诸如别人对你的关爱、给予你的机会。
另一个方面, 对于很多给予者来说, 也许, 这种给予是微不足道的。
可是它的作用却难以估计。
因此, 我们每个人都应尽自己的所能, 给予别人。
1.第⑦自然段中说:“可这只老师的手对小道格拉斯却有非凡的意义”, 结合⑦、⑧段内容, 说说这里的“非凡的意义”指的是什么。
(20 个字左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在第⑧自然段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3.从全文看, 第⑦自然段的记叙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⑧自然段的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专项练习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专项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523038523169a4517723a3ed.png)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专项练习1. 课文在线。
(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敦煌壁画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藏有敦煌壁画的莫高窟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它同()、()及()等世界文化遗产一样,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象征,同时也是人类创造精神文明的象征。
(1)把文内容补充完整。
(2)写出与下列词语的意思相近词。
瑰宝______创造______(3)文中画“______”的部分,前后是()关系。
(4)用自己的话说一下,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身边的文化古迹。
______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神医华佗①华佗是我国古代(著名、杰出、出色)的大医学家。
他年轻的时候,看到当时军阀割据,连年战争,人民生活非常痛苦,受伤害病的人很多,就立志做一个民间医生,给人民治病。
②经过多年的刻苦学习和钻研,华佗的医术很高明了。
于是,他就开始行医,给人民治疗多种疾病。
他在医学上有许多革新和创造。
他发明一种麻药叫“麻沸散”。
在给病人动手术的时候,他先让病人服下麻沸散,麻醉过后,然后开刀,这就(减少、减轻、减低)了病人的痛苦。
他能剖开病人的腹部,割除有病的肠胃。
这在1700年前,是非常惊人的事情。
因此当时的人都称华佗为神医。
③华佗不但给病人治病,还叫健康的人锻炼身体,预防疾病。
他曾经对他的学生吴普说过,人应该时常运动,运动可以帮助消化,(流通、通畅、畅通)血液,使身体经常保持健康。
他创造了一套运动的方法,叫做“五擒戏”,跟我们现在打拳做体操相象,有些人用这套方法锻炼身体,都(增加、提高、增进)了健康。
④当时统治中国北部的曹操时常害头痛病,听说华佗医术很高,就请华佗给他诊治。
华佗用针给他扎了一下,他的头痛病立刻好了。
曹操为了自己的方便,硬要把华佗留下,当他的私人医生。
可是华佗关心人民的病痛,说什么也不肯留下。
曹操发怒了,就把他关在监狱里。
华佗还是不肯答应。
后来,华佗竟被曹操杀害了。
(1)选择文中括号里恰当的词。
(著名、杰出、出色)______的大医学家(减少、减轻、减低)______了病人的痛苦(流通、通畅、畅通)______血液(增加、提高、增进)______了健康(2)认真读第五自然段,根据要求选择正确的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祝您天天进步课内阅读专项第一单元:一、课文直通车。
《观潮》片段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们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横贯江面。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的水墙。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1.这段话是按照()顺序来写的。
A.由远及近B.由近及远2.这段话从()、()。
两方面来描写大潮来时的景象,使人感到身临其境。
3.在段落中的括号内填写恰当的词语。
4.这段话中分别把浪潮比作()、()和()。
5.画线的句子写的好吗?为什么?二、课文直通车。
《走月亮》片段啊,我和阿妈走月亮……有时,阿妈给我讲月亮的故事,讲古老的传说;有时,却什么也不讲,只是静静的走着,走着。
阿妈温暖的手拉着我,我嗅得见阿妈身上的气息。
走过月光闪闪的溪岸,走过石拱桥;走过月影团团的果园,走过庄稼地和菜地……啊,在我仰起脸看阿妈的时候,我突然看见,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好像也在天上走着,走着……多美的夜晚啊,我和阿妈走月亮!1.在括号里填写合适的词。
()()的月亮的夜晚()()2.联系课文内容写出你对“走月亮”的理解。
3.文中明明是“我和阿妈走月亮”,为什么作者写“我突然看见,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好像也在天上走着,走着……”?4. 写出你对文章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第二单元:三、课文直通车。
《蝙蝠和雷达》节选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一根极细的电线,它()能灵巧地避开。
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一次实验。
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
他们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
蝙蝠飞了几个钟头,铃铛一个也没响,那么多的绳子,它一根也没碰着。
科学家又做了两次实验:一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一次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子里飞。
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三次不同的实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1.从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灵活—()敏捷—()清晰—()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3.下面选项中能体现蝙蝠习性的是()。
A.夜里飞行B.眼睛特别敏锐C.捕捉飞蛾和蚊子D.避开障碍物4.为了弄清蝙蝠夜里飞行的秘密,科学家做了()次试验,试验得出的结论是:第三单元四、课文直通车。
《爬山虎的脚》片段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
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
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
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
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
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1.给下面句子中的“一”选择正确的答案。
A.数量一 B.一律,没有例外 C.满、全 D表示最少(1)叶尖一顺儿朝下()(2)不留一点儿空隙()(3)一阵风拂过()(4)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2.这篇文章的作者是()。
3.作者通过(),发现了爬山虎的脚生长的()、()和()。
流露出作者()的之情。
4.如果划线的句子去掉“漾起波纹”,好不好?五、课文直通车。
《蟋蟀的住宅》片段蟋蟀盖房子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
它用前足()土,还用钳子()掉较大的土块。
它用强有力的后足()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将泥土()到后面,倾斜地()开。
工作做得很快。
蟋蟀钻到土底下,如果感到疲劳,它就在未完工的家门口休息一会儿,头朝着外面,触须轻微地摆动。
不大一会儿,它又进去,用钳子和耙继续工作。
我一连看了两个钟头,看得有些不耐烦了。
住宅的重要部分快完成了。
洞已经挖了有两寸深,够宽敞的了。
余下的是长时间的整修,今天做一点,明天做一点。
这个洞可以随天气的变冷和它身体的增长而加深加阔。
即使在冬天,只要气候温和,太阳晒到它住宅的门口,还可以看见蟋蟀从里面不断地抛出泥土来。
1.“蟋蟀盖房子”实际上指的是()。
2.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写的动词是()。
A.扒搬踏推铺B.推搬踏扒铺C.扒踏推搬铺3.这几段主要写了。
4.“我一连看了两个钟头,看得有些不耐烦了。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A.蟋蟀不辞劳苦、非常勤劳。
B.“我”是个非常热爱研究昆虫的科学家。
C.“我”不太喜欢蟋蟀,看久了就不耐烦了。
5.蟋蟀的生活栖息地,本来是小小的、简朴的,作者为什么写得如此生动?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第四单元:六、课文直通车。
《盘古开天地》片段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
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他的四肢,变成了大地上的东、西、南、北四极;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1.这段话用到的修辞手法有哪些?运用其中的一种写句话。
仿写:2.文中围绕一个“变”字展开,表现了盘古的神力。
请展开想象描述。
3.你还读过哪些像《盘古开天地》这样的神话故事呢?把故事名称写下来。
七、课文直通车。
精卫填海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卫精,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本文选自《》。
2.给文中加点字注音。
3.解释句子加点字以及句子的意思。
(1)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卫精(2)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4.人们通常在什么情况下赞扬精卫填海的精神?第五单元八、课文直通车。
《风筝》片段童年的时候,我们这些孩子,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
在芦塘里拔几根细苇,再找来几张纸,我们便做起风筝来。
做一个蝴蝶样的吧。
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
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我们去放风筝。
一个人用手托着,另一个人牵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说声“放”,那线一紧一松,风筝就凌空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
牵线人飞快地跑起来。
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村里人看见了,说:“放得这么高!”1.“我”的童年最喜欢做的事情是和。
2.我们给做好的风筝起名叫。
3.为什么我们会在上面留下自己的名字呢?九、课文直通车。
《麻雀》片段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
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
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了,发出嘶()哑()的声音。
它呆立着不动,准备着一场搏斗。
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猎狗愣住了,它可能没料到老麻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气,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2.这段话主要描写了什么?3.对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是()。
A写出了老麻雀飞下来时快疾的样子。
B写出了老麻雀一心想拯救幼儿的急切心情。
C写出了老麻雀的果断勇敢坚定的形象。
4.“一种强大的力量”指的是什么力量?第六单元十、课文直通车。
《牛和鹅》片段就在这时候,池里划来了一只小船,捉鱼的金奎叔从船里跳上岸。
金奎叔是个结实的汉子,他伸出胳臂来比我的腿还粗。
他飞快地走了过来,一把握住了鹅的长脖子。
鹅用脚爪划他,用嘴啄他,可是金奎叔的力气是那么大,他轻轻地把鹅提了起来。
老雄鹅害怕了,好不容易挣脱束缚,张开翅膀,连飞带跳“啪啪啪”地落到了池中。
这一下,别的鹅也怕了,纷纷张开翅膀,跳进池里,逃命了。
金奎叔给我穿上鞋,拾起书包,用大手摸摸我的头说:“鹅有什么可怕的!会把你吓成这样。
”我说:“鹅,因为鹅把我们看得比他小呀!”金奎叔说:“让它这样看好了!可是,它要是凭这点来欺负人,那咱们可不答应,就得掐住它的脖子,把它扔到池里去。
记着,下次可别再怕它们了。
”我记着金奎叔的话,以后一直不怕鹅了。
有什么可怕的!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怕它干吗?果然,我不怕它,它便不敢咬我,碰到了只是“吭吭”叫几声,扇几扇翅膀,就摇摇摆摆走开了。
看到牛,我也不再无缘无故欺负它了,尽管它把我们看得比它大。
直到现在,我还记着金奎叔的话。
1.根据选文填一填。
(1)“我”怕鹅的原因是。
(2)“我”听了金奎叔的话之后,再也不怕,也不欺负。
2.读一读画线的句子,我们可以用哪个词来形容老雄鹅此时的表现?3.从金奎叔的话中你得到什么启发?第七单元十一、课文直通车。
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1.古时描写战争的著名诗句很多,如()朝()写过: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A.宋、岳飞B.元、戚继光2.这首写战争的诗,不写()而写(),表现了边塞战士在边地荒寒艰苦的环境下,过着紧张动荡的征戍生活。
A.激烈的战争场景、将士们开怀痛饮B.悠扬的民族音乐、优美的大漠风景3.这首诗写的事情是()A.边疆的将士奋勇杀敌,伤亡惨重B.边疆的将士在开怀痛饮,尽情酣醉4.假如你当时就在即将出征前的现场,你会有什么感慨?十二、课文直通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片段新学年开始了,修身课上,沈阳东关模范学校的魏校长向同学们提出一个严肃的问题:“你们为什么而读书?” “为家父而读书。
”“为明理而读书。
”“为光耀门楣而读书。
”有人干脆这样回答。
有位同学一直默默地坐在那里,若有所思。
魏校长注意到了,打手势让大家静下来,点名让那位同学回答。
那位同学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的回答道: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高兴地连声赞叹:“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1. 文中的“那位同学”名字叫。
2.下面的句子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人物的?(1)有位同学一直默默地坐在那里,若有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