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周期理论
![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周期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bb65567b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e7.png)
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周期理论经济是一个复杂而动态的系统,不断经历着波动和变化。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解释经济中的波动现象,西方经济学家们提出了经济周期理论。
经济周期理论试图解释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并提供相应的政策建议来调节经济活动。
本文将介绍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周期理论,并探讨其对经济稳定的影响。
一、经济周期理论的起源与基本概念经济周期理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的亚当·斯密和牛津大学的经济学家阿瑟·彭德尔顿的研究。
他们通过对经济波动的观察和实证研究,提出了经济周期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经济周期指的是经济活动在一定时间内波动的周期性现象。
它通常包括扩张期、繁荣期、收缩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
扩张期和繁荣期是经济活动高涨的阶段,经济增长迅速,就业率上升,物价稳定。
而收缩期和衰退期是经济活动低迷的阶段,经济增长放缓甚至为负增长,就业率下降,物价下降。
二、经济周期理论的重要观点和方法1. 宏观经济学视角:西方经济学家通常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来研究和分析经济周期。
他们关注整个经济体系的总体变化,通过对国民收入、就业、物价、货币政策等指标的研究,揭示经济周期的变化规律。
2. 导致经济周期波动的原因:西方经济学家提出了多种原因来解释经济周期的波动。
其中,供求关系失衡、投资波动、货币政策变化等被认为是经济周期波动的主要原因。
在经济周期中,供需关系会发生变化,导致价格和就业水平的波动。
3. 经济周期的影响和调节:西方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周期对经济稳定和社会福利有着重要影响。
在扩张期和繁荣期,政府可以采取适当的政策来保持经济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
而在收缩期和衰退期,政府应该采取适当的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提高就业率,减轻社会不稳定因素。
三、经济周期理论的实证研究与应用西方经济学家在经济周期理论的研究中,积累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和数据分析。
他们通过对历史数据和统计数据的研究,验证了经济周期的存在和相关经济指标的变化规律。
在实际应用中,西方国家的政府和央行经常根据经济周期理论来制定宏观经济政策。
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
![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https://img.taocdn.com/s3/m/cc4edb1c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0d.png)
一、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
西方经济学(第三版) 许纯祯 吴宇晖 张东辉
(3)经济长期波动的原因:有保证的增长率和自然增长率之间关系变化。三种情况: ①有保证的增长率大于自然增长率,出现储蓄过度和投资过度的现象,长期停滞。 ②有保证的增长率小于自然增长率,扩大生产,增雇工人,经济长期繁荣。 ③有保证的增长率等于自然增长率,最理想的经济均衡增长。
3.心理理论
*
4.消费不足理论
二、非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论
西方经济学(第三版) 许纯祯 吴宇晖 张东辉
消费不足理论把经济周期和危机归结为人们消费的不足。这种理论的早期代表有西斯蒙第、马尔萨斯,近代有霍布森,现代有激进经济学派。
他们认为,经济萧条或危机是由于消费的需求赶不上消费品生产的增长,消费不足的根源主要是国民收入分配不平均所造成的富者储蓄过度。解决的办法是实行收入分配均等的政策。
非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论
政治周期理论 政府交替运用紧缩性和扩张性政策调节经济活动而带来经济周期性变化的理论。
三、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论
西方经济学(第三版) 许纯祯 吴宇晖 张东辉
具体包括:凯恩斯的资本边际效率崩溃理论、汉森—萨缪尔森模型、希克斯的经济周期理论。
凯恩斯在经济周期方面,强调资本边际效率的剧烈变动引起经济危机及周期变化。凯恩斯的追随者在凯恩斯理论基础上又提出新的经济周期理论或经济周期模型。
影响生产率提高的因素有: 对研究、发展、教育和训练投资的增加;合理有效配置各种资源,使其适应经济变化的速度; 技术革新的扩散程度,应用规模;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固有的质量。
肯德里克的全部要素生产率分析
*
四、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西方经济学(第三版) 许纯祯 吴宇晖 张东辉
西方经济学第12章 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课件培训
![西方经济学第12章 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课件培训](https://img.taocdn.com/s3/m/c376d6b33186bceb18e8bb1c.png)
一个经济周期曲线图
从 AE 即为一个周期。AC,即衰退与萧条,是收缩阶段;CE,即复苏与繁荣,是 扩张阶段。收缩阶段总的经济趋势是下降,扩张阶段总的经济趋势是上升,各阶段有 各自的特点。
繁荣阶段:
按照西方经济学的说法,假定开始时,经济处于繁荣阶段,这是国民 收入与经济活动高于正常水平的一个阶段。
其特征为社会有效需求持续增长,产品销售旺盛,批发厂商和零售商 的存货减少,纷纷向生产厂家订货。
生产者利润丰厚,投资活动得到刺激。随着投资源的增长,信用扩张, 就业率不断提高,失业率减少,劳动力和其他社会资得到充分利用。与此 同时, 由于有效需求的增长以及对劳动和其他生产要素的需求增加, 一般 商品的物价水平及工资和利率逐渐上涨。
一、经济周期的含义
所谓经济周期(又称商业循环),是指经济活动沿着经 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所经历的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
这就是说,经济发展必然出现一种开始向上,继而向 下,再重新向上的反复的周期性运动
经济学家在解释这一定义时强调三点:
(1) 经济周期是经济中不可避免的波动。 (2) 虽然,每次经济周期并不完全相同,但它们却有共 同点,即每个周期都是繁荣与萧条 的交替。 (3) 经济周期的中心是国民收入的波动,这种波动与失 业率、物价水平、利率、对外贸易等活动的波动相互影 响。因此,研究经济周期的关键是研究国民收入波动的 规律与根源。
(一) 乘数-加速原理相互作用理论
包括以下几种模型: ➢ 1.加速原理 ➢ 2.乘数-加速模型的基本思想 ➢ 3.乘数-加速模型
萧条阶段:
《西方经济学》(第三版)—宏观经济学 第四篇-第十二章 经济周期
![《西方经济学》(第三版)—宏观经济学 第四篇-第十二章 经济周期](https://img.taocdn.com/s3/m/d97b7dc231126edb6e1a1066.png)
不宜将经济周期仅仅看作“商业周期” 。
第四篇-第十二章 经济周期
2021/8/8
3/28
第一节 经济周期的性质
二、经济周期的划分
1.基钦周期(短周期、短波) 小周期平均40个月,又称为基钦周期。 2.朱格拉周期(中周期、中波) 平均每个朱格拉周期为9-10年。 3.康德拉季耶夫周期(长周期、长波) 康德拉季耶夫周期长约50年,长波的上升与
2021/8/8
20/28
第三节 非凯恩斯主义周期模型
一、货币周期模型
(一) 卢卡斯总供给曲线
卢卡斯从货币供给和不完全信息的角度出发,对经 济的周期波动做出解释。
卢卡斯认为,若央行增加货币供给,引起物价上涨, 若之前物价平稳,则多数人认为属于局部性的,若 之前物价起伏较大,则多数人认为属于全局性的。 未发现实情之前,人们会根据当时的价格上涨来增 加他们的产出和工作量,但人们最终会作出理性预 期,发现物价上涨是由总需求增加引起的,就会调 整其预期,将产量和劳动供给恢复到自然率水平。 故货币供应的政策是无效的。
较高收入和较低收入 时,边际投资倾向接 近0,边际储蓄倾向 接近无穷大。
第四篇-第十二章 经济周期
2021/8/8
6/28
第二节 凯恩斯主义周期模型
非线性的储蓄函数和投资函数交点决定三个均衡 的国民收入值:Y<Y1或Y2<Y<Y3时,I>S,Y有提 高趋势;Y1<Y<Y2或Y>Y3时,I<S,Y有下降趋势, 故C不是稳定点。当Y2<Y<Y3时,Y会提高到Y3, 当Y1<Y<Y2时,Y会降低到Y1。
供给曲线。
Ys AS(P) , Yd AD(P)
西方经济学基础教程(第二版)第九章
![西方经济学基础教程(第二版)第九章](https://img.taocdn.com/s3/m/c4592584d0d233d4b14e69df.png)
四、经济增长的极限与代价
1.增长极限论 经济增长要受到客观因素 的限制,增长有一个不可 逾越的极限,经济不可能 无限增长下去。
2.增长怀疑论 经济增长并不等于社会经 济福利的增加,因为人类 为经济增长还要付出巨大 的代价。
资本一产量比率为4,储蓄率为 20%时,经济增长率为: A.5% B.80% C.20%
(3)三个增长率
A.实际增长率:实际上所发生的 增长率。
实际增长率 有保证的增长率 自然增长率
B.有保证的增长率
如果有保证的增长率小于实际增 长率,企业家会增加投资,使两 者一致,刺激经济扩张,长期萧 条。
四、经济周期理论
1.纯货币理论: 经济周期是一种货币现象,经济周期性的波动完全 由于银行体系交替地扩大和紧缩信用所造成的。 2.投资过度理论: 生产资料的投资过多来解释经济周期的理论 3.创新理论 用技术创新来解释经济周期 4.乘数—加速原理
第二节 经济增长理论
一、经济增长的定义与特征 二、经济增长的源泉 三、经济增长模型 四、经济增长的极限与代价
3.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
(1)基本假设 社会成员分为利润与工资收 入者2个阶级; 利润收入者与工资收入者的 储蓄倾向不变; 利润收入者的储蓄倾向大于 工资收入者的储蓄倾向。
(2)基本公式 P=利润率, Sp、Sw、C分别表示利润收 入者储蓄率、工资收入者 储蓄率、资本-产出比。 由于Sp、Sw、C 假定不变 ,故利润动
劳动力数量的增加 劳动力质量的提高
人力资本:无形资本,
备、厂房、存货等存量。
3.技术进步
提高生产率,同样要素投入 能提供更多产品 资源配置改善,规模经济和 知识的进展。
(完整版)《西方经济学》第九章 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习题
![(完整版)《西方经济学》第九章 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48a84e00f90f76c660371a74.png)
《西方经济学》第九章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习题一、选择题1、经济增长最基本的特征( ).A、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B、技术进步;C、制度和意识的调整;D、社会福利的增加;2、经济周期中两个主要阶段是()。
A、繁荣和萧条;B、萧条和复苏;C、繁荣和衰退;D、衰退和复苏;3、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依次是( )。
A、繁荣、衰退、萧条、复苏;B、衰退、萧条、复苏、繁荣;C、萧条、复苏、繁荣、衰退;D、复苏、繁荣、衰退、萧条;4、经济周期的中心是().A、价格的波动;B、利率的波动;C、国民收入的波动;D、就业的波动;5、持续时间约为15~25年的经济周期是由经济学家( )提出的。
A、基钦;B、朱格拉;C、库兹涅茨;D、康德拉季耶夫;6、下列各项中属于外生经济周期理论的是()。
A、投资过度论;B、心理周期论;C、消费不足论;D、太阳黑子周期论;7、根据哈罗德模型,当资本—产量比率为4,储蓄率为20%时,则经济增长率为()。
A、5%;B、20%;C、25%;D、80%;8、加速原理表明()。
A、GDP增加导致投资的多倍减少;B、GDP增加导致投资的多倍增加;C、投资增加导致的GDP多倍增加;D、投资增加导致的GDP多倍减少;9、强调经济增长会加剧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经济增长模型是( ).A、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B、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C、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D、增长极限论;10、经济活动之所以发生周期性的波动,是由于( )。
A、乘数的作用;B、加速数的作用;C、技术变动的冲击;D、乘数和加速数的相互作用;二、判断题1、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所研究的问题是一样的。
()2、经济增长的充分条件是技术进步。
( )3、经济周期的中心是国民收入的波动。
( )4、朱格拉周期是一种短周期.()5、经济增长最基本的标志是技术进步。
( )6、刺激消费水平可以提高经济增长率。
( )7、加速原理断言GDP的增加导致投资以更快的速度增加。
()8、以总需求分析为中心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的特征之一。
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 带图详解 完整版第二十章 习题答案 (18)
![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 带图详解 完整版第二十章 习题答案 (18)](https://img.taocdn.com/s3/m/51a94f21a5e9856a56126099.png)
第二十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1. 说明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解答:经济增长是产量的增加,这里的产量可以表示为经济的总产量,也可表示成人均产量。
经济增长通常用经济增长率度量。
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还包括国民的生活质量,以及整个社会经济结构和制度结构的总体进步。
经济发展是反映一个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概念。
如果说经济增长是一个“量”的概念,那么经济发展就是一个“质”的概念。
2. 经济增长的源泉是什么?解答:关于经济增长的源泉,宏观经济学通常借助于生产函数来研究。
宏观生产函数把一个经济中的产出与生产要素的投入及技术状况联系在一起。
设宏观生产函数可以表示为Y t=A t f(L t,K t)式中,Y t、L t和K t顺次为t时期的总产出、投入的劳动量和投入的资本量,A t代表t时期的技术状况,则可以得到一个描述投入要素增长率、产出增长率与技术进步增长率之间关系的方程,称其为增长率的分解式1,即G Y=G A+αG L+βG K式中,G Y为产出的增长率;G A为技术进步增长率;G L和G K分别为劳动和资本的增长率。
α和β为参数,它们分别是劳动和资本的产出弹性。
从增长率分解式可知,产出的增加可以由三种力量(或因素)来解释,即劳动、资本和技术进步。
换句话说,经济增长的源泉可被归结为劳动和资本的增长以及技术进步。
有时,为了强调教育和培训对经济增长的潜在贡献,还把人力资本作为一种单独的投入写进生产函数。
所谓人力资本是指体现在个人身上的获取收入的潜在能力的价值,它包括天生的能力和才华以及通过后天教育训练获得的技能。
当把人力资本作为一种单独投入时,按照上述分析的思路可知,人力资本也可以被归为经济增长的源泉之一。
3. 什么是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它有什么含义?解答:离散形式的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为Δk=sy-(n+δ)k其中k为人均资本,y为人均产量,s为储蓄率,n为人口增长率,δ为折旧率。
西方经济学第十一章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
![西方经济学第十一章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796fdec65fbfc77da269b187.png)
(三)公开市场业务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政府债券以 调节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从而调节货币供给量和利息率的 一种政策手段。
四、货币政策的类型 (一)扩张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
主要措施: 一是降低法定准备金率 二是降低再贴现利率 三是公开市场业务 “道义劝告”
(二)调节性货币政策和非调节性货币政策
1.调节性货币政策 指中央银行根据不同时期国家的经济目标和经济状况, 不断地调节货币供应量 2.非调节性货币政策 是指中央银行并不根据不同时期国家的经济目标和经济状况, 不断地调节货币需求,而是把货币供应量固定在预定水平上。
四、影响财政政策效果的因素
(一)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 (二)财政政策的时滞效应 (三)财政政策的政治阻力
第三节
一、货币政策概述
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与信贷总量,调节利率和汇率水平等, 以影响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促进宏观经济目标实现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
二、货币政策目标
(一)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二、经济周期概论
(一)消费不足周期理论 (二)投资过度周期理论 (三)纯货币周期理论 (四)创新周期理论 (五)心理周期理论 (六)太阳黑子周期理论 (七)政治性周期理论
三、现代经济周期理论
1.加速原理
加速原理:产出的变动与投资支出之间的数量关系。
设资本-产出比率固定不变: v =K/Y,其中K是 存量,Y是流量,K>Y,所以v>1。
《西方经济学》第九章 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
![《西方经济学》第九章 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fccc857bf242336c1eb95ee8.png)
彭
腾主讲
西方经济学
第九章 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
四、经济周期理论概述
• 1、纯货币理论 • [英]霍特里提出,主要代表是[美]弗里德曼。 货币主义把经济周期和危机看成是纯粹的货币 现象,认为银行货币与信用的扩张与收缩是经 济周期性波动的唯一原因。 • 2、投资过度理论 • 投资过多,生产资本品的部门发展超过了生产 消费品的部门。资本品投资的波动导致了经济 波动。
3、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条件 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条件是必 须保持一定的储蓄率; 经济要稳定增长,利润和工资 在国民收入中要保持一定比率,这 一比率并不是不变的,而是随着经 济增长,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利润 的比率在提高,工资的比率在下降。
27
彭
腾主讲
西方经济学
第九章 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
四、经济增长的极限与代价
17
彭
腾主讲
西方经济学
第九章 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
• 如果实际增长率、有保证的增长率、自然增长 率三者不一致,则会引起经济波动。
实际增长率与有保证的增长率的 背离,会引起经济中的短期波动。 如果实际增长率大于有保证的增 长率时,企业家会增加投资,引起累 积性扩张; 如果实际增长率小于有保证的增 长率时,企业家会减少投资,引起累 积性收缩;
24
彭
腾主讲
西方经济学
第九章 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
2、模型公式 G —经济(国民收入)增长率 •C -资本-产量比率。 •Sp、Sw分别表示利润收入者储蓄率、工资收入者 储蓄率,且Sp> Sw; •P/Y是利润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例;W/Y是工资 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且P/Y+W/Y=1。
25
14
彭
西方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西方经济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6b23103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95.png)
西方经济学知识点总结西方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的社会科学,它包含了众多的理论和概念,对于我们理解经济运行和做出合理的经济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西方经济学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总结。
一、微观经济学部分(一)供求理论需求指的是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影响需求的因素包括商品自身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偏好以及消费者对未来商品价格的预期等。
需求曲线一般向右下方倾斜,表示商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呈反方向变动关系。
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出售的商品数量。
影响供给的因素主要有商品自身的价格、生产成本、生产的技术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以及生产者对未来商品价格的预期等。
供给曲线通常向右上方倾斜,表明商品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呈同方向变动关系。
(二)消费者行为理论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会追求效用最大化。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指出,在一定时间内,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消费者均衡是指消费者在既定收入和商品价格条件下,实现效用最大化的状态。
(三)生产者行为理论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
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短期生产中存在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即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四)成本理论成本包括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
显性成本是指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他人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隐性成本是指厂商自己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
高级宏观经济学第八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
![高级宏观经济学第八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https://img.taocdn.com/s3/m/f1ac2244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72.png)
四、增长极限论
习惯上,对经济增长的研究是 研究其速率的均衡程度,这种研究 是以社会生产资源不受限制为前提 的。但是有人提醒说,资源是有限 的,经济增长的代价沉重,只注意 经济增长的速率,社会资源总有一 天会消耗殆尽。这种论点叫经济极 限论。
1972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丹尼斯、 麦多斯领导的17人小组,向罗马俱乐部 推出了被称“70年代的爆炸性杰作”的 报告:《增长的极限》。他们的基本结
为此,可持续发展要求在经济增长
中逐渐以人力资源及人类制造的生产能 力替代自然资源,因为地球上可再生资 源的自我更新能力有限,不可再生资源 的总储量更是有限。
可持续发展要求严格控制人口增长。
环境污染及资源掠夺性利用既与追求经 济增长有关,也与人口迅速增长有关, 而经济增长本身也是人口增长所要求的。 事实表明,生态破坏、资源掠夺式利用, 也是人口增加的必然结果。要在不断提 高生活水平的同时不影响生态环境,必 须控制人口增长。
经济增长是否值得向往的问题由英国经济 学家米香(E.J.Mishan)于1967年首先提出。 他指出,西方社会继续追求经济增长,在社会 福利方面得不偿失。技术发明固然给人们提供 较多福利,但也会因颓废风险加大而增加了他 们的焦虑。飞速的交通工具使人们趋于孤立; 移动性增加反而使转换时间更为增多;自动化 程度提高增加人们隔离,电视增多使人们更少 交往,人们较以往更少理解他们的邻居。物质 财富的享受不是人们快乐的唯一源泉,还有闲 暇,文化和美丽的环境。然而,这些令人们向 往的事物,现在却成了增加国民生产总值的牺 牲品。
二、经济增长的衡量指标
西方经济学家一般采用国内生产总值 (GDP)作为衡量商品和劳务生产总量的标准。
然而,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不能完全看 作就是经济增长率。
西方经济学第9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
![西方经济学第9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https://img.taocdn.com/s3/m/ca5abf0a14791711cc791761.png)
(2)经济均衡增长的稳定性 4.与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的异同点 (1)相同点 ①收入均衡的条件相同:I=S; ②增长率相同: (2)不同点 5.提高人均收入水平的途径 6.经济增长的黄金律 (1)定义 (2)意义 (3)两者不等时的调整
8
第二节 经济周期 一、经济周期的含义与阶段
1.经济周期的含义 2.经济周期的阶段
29
图9-10国际收支逆差下的调整
30
(四)IS-LM-BP模型的应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在实现国内外同时均衡时的作用的分析 1.固定汇率制度下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作用: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1)货币政策的作用 (2)财政政策的作用 2.浮动汇率制度下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作用 (1)浮动汇率制度下,货币政策的作用 (2)浮动汇率制度下,财政政策的作用
第9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
学习目标
理解经济增长的含义和特征; 理解经济周期的含义和类型; 了解经济增长的源泉; 了解经济增长模型; 掌握经济周期理论和乘数-加速原理 。
1
第一节 经济增长理论 一、经济增长的含义与特征
1.经济增长的含义 2.经济增长的基本特征
2
二、经济增长的源泉
对于经济增长的源泉,不同的经济学家有不同的看 法。亚当· 斯密强调分工、专业化生产与国际贸易中的绝 对优势;李嘉图强调比较优势与自由贸易;马克思和恩 格斯以及熊彼特强调创新;而索洛等人强调生产要素; 贝克尔和舒尔茨则强调教育与人力资本;新经济增长理 论中,罗默和卢卡斯强调内生性增长,特别是规模报酬 递增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其实质是强调内生性技术创 新;诺斯等人强调制度创新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最近, 鲍默尔在新书中强调了自由市场机制是资本主义经济增 长的关键。
(2)假定投资是收入的函数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20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20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27fb532cd5bbfd0a78567328.png)
2021年8月7日星期六
制作者:张昌廷(河北经贸大学)
34
第二十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第四节 新古典增长模型
二、没有技术进步的新古典增长模 型
2021年8月7日星期六
制作者:张昌廷(河北经贸大学)
29
第二十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第四节 新古典增长模型
二、没有技术进步的新古典增长模 型
3.对收入差异的解释 第二,当经济处于稳态时,k和y都是固定不变的。由于 人均收入固定不变,故其增长率为零,这时,总收入以 相同于人口增长率的增长率增长,即经济增长率为n。 可见,稳态增长率不受储蓄率的影响,这是新古典增长 理论的一个关键结论。
2021年8月7日星期六
制作者:张昌廷(河北经贸大学)
7
第二十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第二节 经济增长的描述和事实
一、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
3.经济发展的概念 从广泛的意义上说,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增长,
而且还包括国民的生活质量,以及整个社会各个不同方 面的总体进步。总之,经济发展是反映一个经济社会总 体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概念。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 20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周
期理论
2021年8月7日星期六
图20—1 经济波动
2021年8月7日星期六
制作者:张昌廷(河北经贸大学)
2
第二十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第一节 国民收入长期增长趋势和波动
2.实际产量围绕潜在产量波动 经济中的实际产量不总是处于其趋势水平,即充
分就业的水平,更经常地是实际产量围绕其趋势水平 波动。复苏时期,生产要素的利用量增加,实际产量 会超过其趋势;反之,衰退时期,由于失业增加,机 器设备闲置,实际产量小于现有资源与技术实际能生 产的水平。
经济增长与周期理论(3)
![经济增长与周期理论(3)](https://img.taocdn.com/s3/m/d5e37b38d15abe23492f4d46.png)
对此有两种不同的解释
➢ 早期经济学家对经济周期的定义是建立在实际GDP或总 产量绝对量的变动基础上的,认为经济周期是指GDP上 升和下降的交替过程。这一定义被称为古典的经济周 期定义。
➢ 现代关于经济周期的定义是建立在经济增长率变化的 基础之上的,认为经济周期是经济增长率上升和下降 的交替过程。根据这一定义,衰退不一定表现为GDP绝 对量的下降,只要GDP增长率下降,即使其值不是负数, 也可以称之为衰退,所以,在西方有增长性的衰退之 说。
第十九章
经济增长与周期理论
2021年5月6日星期四
一、经济增长理论的内容 1.经济增长的含义
是指一国商品和劳务总量 的增加,即GDP的增加。
2021年5月6日星期四
经济增长包括两方面的内涵: 一是指一国国民所需要的商
品和劳务的潜在生产能力的扩大 及实际增加量;
二是指决定一国生产能力的 各种资源、资本积累的数量和质 量及技术水平等诸因素的扩大和 改进。
2021年5月6日星期四
经济周期的阶段和特点
西方经济学家一般把经济波动的周期分 为பைடு நூலகம்个阶段,或者两个阶段和两个转折 点:谷底、扩张、峰顶、衰退。
➢ 扩张阶段是总需求和经济活动增长的时期 ➢ 衰退阶段是总需求和经济活动下降的时期 ➢ 谷底和峰顶分别是整个经济周期的最低点和
最高点,也是用来表示萧条与繁荣的转折点
H第二十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H第二十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c8c5a36927d3240c8447efb8.png)
2、增长理论的成熟阶段(现代经济增长理论) 拉姆齐——至今
15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经历的第一个高潮阶段是20世纪40年代, 达一阶段的工作主要是由哈罗德(1939、1948)、多马(1947) 开创的,他们是凯思斯主义经济学家,致力于将凯思斯的 短期分析动态化。 第二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索洛(1956)和斯旺(1956) 建立的新古典增长模型掀起了一个持续更久、规模更大的 兴趣浪潮。这次浪潮在1970年到1986年间经过一段相对被 忽视的时期后又重新兴起。 第三次浪潮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是因罗默(1986)和 卢卡斯(1988)的研究工作而掀起的。这次浪潮引发了内生 增长理论的发展,而内生增长理论是针对新古典模型中理 论上、实证上的缺陷而产生的。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从哈罗德—多马模型开始,经历了“三 级跳”才发展到今天的内生增长理论(或新增长理论)。
基本公式含义:要实现均衡的经济增长,经济增长率就 必须等于社会的边际储蓄倾向s与资本-产量比v之比。
18
3、经济稳定增长的条件及其不稳定性
实际增长率(GA)是指实际发生的经济增长率,也就 是事后的增长率,是由实际储蓄率( s)和实际资本 -产量比(vA)所决定,即: G s A A 有保证的增长率(Gw)又称为合意增长率,是指使企 业感到满意并愿意继续维持下去的增长率。 s GW
6
3、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含义: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而
且还包括国民的生活质量,以及整个社会经济结构 和制度结构的总体进步。 衡量经济发展比衡量经济增长困难得多,一般认为, 发展的中心意义是社会和个人的福利递进。因此, 除了GDP以外,发展还至少包括五个方面的指标: 基本必需品的消费量,收入和分配的均等程度,识 字率,健康水平和就业状况。 从概念界定我们可以看出,经济增长的概念较狭, 偏重于数量的统计,而经济发展的内涵较广,既包 括数量又包含质量。 经济增长是手段,经济发展是目的。
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
![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https://img.taocdn.com/s3/m/c7a5db75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0850d67.png)
储蓄率变化若s’>s,且s.y全转化为投资,相应k’*、y’* k’* > k* , y’*>y*经济意义:储蓄率旳提升在长久提升人均资本与人均收入,不影响产出增长率。
新古典经济增长旳稳态变化
人口增长率变化人口增长率n上升,使(n+d)k曲线旳斜率上升,均衡点左移。经济意义:人口增长使人均资本和人均产量降低。
(3)经济增长旳过程 将经济各量转化为人均量 令:y=Y/L, k=K/L, A=1 生产函数为y=f(K/L, L/L)=f(k,1) 或:y=f(k) 称为集约化形式旳生产函数 人均资本增量为: Δk=sy-(n+d)k 人均资本增长受储蓄率、人口增长率、折旧率影响。
模型含义阐释: Δk=sy-(n+d)k 资本深化=人均储蓄-资本广化或:人均储蓄=资本深化+资本广化1、资本深化:△k,为现存旳单位劳动力配置更多旳资本,即实现内含型经济增长2、资本广化:( n+d)k,为增长旳单位劳动力配置应得旳资本,并替代报废旳资本。一)体现为GDP总量或人均量旳增长,而非社会福利以及个人幸福旳增长。(二)经济增长旳必要条件是技术进步经济增长史就是技术进步史(三)经济增长旳充分条件是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旳相应调整。
当代经济增长理论旳发展
(一)20世纪40-50年代,建立模型背景:西方各国经济高速增长。需探索经济长久稳定增长旳途径代表:哈罗得、多马、索洛、斯旺、卡尔多(二)60年代,分析影响原因背景:50年代以来,增长速度降低代表:丹尼森、库兹涅次
新古典经济增长旳稳态变化
y
k
0
(d+n1)k
y=f(k)
s’y
sy
y*
k*
k
(d+n2)k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76a17b6f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e7.png)
5 12.50000 10 0.00000 10.00000 22.50000 衰退
6 11.25000 10 -1.25000 8.75000 20.00000 衰退
7 10.00000 10 -1.25000 8.75000 18.75000 萧条
8 9.37500 10 -0.62500 9.37500 18.75000 萧条
波动会使国内生产总值、消费、投资、劳动时间都发生
变化。
何德旭、王朝阳、应寅锋:《时间一致性问题和真实经济周期》, 《南方周末》 2004-10-21。
关于经济周期问题争论:
“主张国家干预的凯恩斯主义各派和主张自由放
任的各派分歧的关键是短期中市场机制的调节是否完善,
需不需要国家用宏观经济政策调节经济。他们争议的中
13 10.15625 10 0.00000 10.00000 20.15625 衰退
30
25
20 Ct
15
dt
I0t
10
It
Yt 5
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5
实际或真实经济周期理论
2004年10月11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
本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对新技术的投资迅速增加,这就带动了整个经济迅速发
展,引起经济繁荣,技术是决定经济的重要因素之一,
所以,这种繁荣并不是对经济长期趋势的背离,而是经
济能力本身的提高。但新技术突破不会一个接一个,当
这次新技术突破引起的投资热过去之后,经济又趋于平
静。这种平静也不是低于长期趋势,而是一种新的长期
趋势。199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与以后的衰退证明了这种
(完整版)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
![(完整版)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823d877c0975f46526d3e13c.png)
第十三章 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一、思考题1.简述卡尔多经济周期模型。
2.怎样用乘数论和加速原理说明经济周期波动?3.试述希克斯经济周期理论。
4.试述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谈谈自己的认识。
5.简述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
6.比较说明哈罗德—多马模型、新古典增长模型和新剑桥增长模型。
7.试分析影响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的诸因素。
8.谈谈你对增长极限论内容及其论争的看法,有什么启示与意义。
9.试述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新经济增长理论,并给予简要评析。
10.简述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的主要内容,并进行简要评析。
二、计算题1.假设某国经济边际消费倾向b=0.75,加速数v=2,每年自发投资a I =900亿元,2000年国民收入水平6000亿元,比上一年增加400亿元,求2001年该国的总投资和国民收入水平?2.假定某国经济的资本—产出比率C=4,消费倾向YC =0.8 ,根据哈罗德—多马模型基本思想,求其有保证的增长率w G 是多少?若此时n G =326%,按照新古典模型,要将C 调整到多少的时候才能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增长?3.新古典增长模型的生产函数y=f(k)=2k-0.52k ,人均储蓄率为0.3,人口增长率假设为3%,求使经济均衡增长的k 值?参考答案:一、思考题1.答:卡尔多的经济周期模型尼古拉·卡尔多在凯恩斯的储蓄—投资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经济周期模型。
模型中储蓄和投资是指事前储蓄和事前投资,即预计的储蓄和投资。
储蓄函数和投资函数都是非线性的。
卡尔多运用非线性储蓄函数和非线性投资函数的性质和引入社会资本存量这一经济变量,来说明繁荣和萧条交替反复出现的经济周期。
储蓄是社会资本存量的递增函数,投资是社会资本存量的递减函数。
在高收入水平上,社会资本存量大,投资函数向下移动而储蓄函数向上运动,于是经济系统从繁荣走向萧条。
在低收入水平上,投资函数向上移动而储蓄函数向下移动,于是经济系统从萧条走向繁荣。
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周期理论
![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周期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c89fe019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4b.png)
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在一定时间内出现的波动性变化,包括经济增长和衰退等阶段。
西方经济学家们通过长期的实践和理论研究,发展了一系列关于经济周期的理论,以解释和预测经济活动的波动。
本文将介绍几个在西方经济学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经济周期理论。
1. 经济周期的基本构成经济周期一般分为繁荣期、衰退期、萧条期和复苏期四个阶段。
繁荣期是指经济增长阶段,经济活动蓬勃发展,就业率上升,企业利润增加。
衰退期是指繁荣期后经济活动开始放缓,失业率上升,企业利润下降。
萧条期是指衰退期后经济活动进一步下滑,失业率急速攀升,企业利润大幅下降。
复苏期是指经济活动开始重新恢复增长,就业率回升,企业利润也逐渐回升。
2. 经济周期理论的发展历程西方经济学对经济周期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8世纪中叶的亚当·斯密。
他认为经济周期是由供给和需求的不平衡引起的。
马尔萨斯进一步发展了这一观点,提出了人口理论与周期波动的关系。
在20世纪,约瑟夫·熊彼特理论被广泛接受,并成为现代经济周期理论的基石之一。
熊彼特认为经济循环是由投资决策引起的,投资决策的波动导致了经济活动的周期性变化。
除了熊彼特理论,还有凯恩斯主义对经济周期的解释。
凯恩斯认为经济周期与总需求的波动有关,通过调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稳定经济活动。
3. 新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周期理论新凯恩斯主义是对凯恩斯主义的延伸和发展,其核心理论是价格和工资的刚性。
新凯恩斯主义认为在经济下行周期中,价格和工资调整不灵活,造成需求低迷和失业率上升。
近年来,新凯恩斯主义理论进一步发展,提出了"粘性预期"的概念。
粘性预期指的是人们对未来经济走势的预期不及时调整,导致经济周期的波动。
4. 实证经济周期理论实证经济周期理论基于实际经济数据进行研究,强调经济周期的波动是由技术冲击和货币冲击引起的。
技术冲击是指生产力的改变,例如技术进步或自然灾害等。
货币冲击是指货币政策的变化,如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或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