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经济学重点总结
信息经济学重点必背
风险与不确定性的概念与区别:已知其结果的概率分布函数的不确定性,或者根据对于事实的客观分类有能力计算出概率的随机状态,称为风险;如果不知其结果的概率分布函数,或者不能以某种实际概率值表述可能产生结果的随机状态,称之为不确定性。
弗兰克.奈特认为:风险与不确定性的主要区别在于人们是否了解不确定性事件结果的概率分布函数。
1、风险偏好的三种类型:风险厌恶,风险爱好,风险中性⑴风险厌恶者:当面临多种同样预期收益的投机方式时,风险厌恶者总是选择有较大确定性而不是较小确定性的投机方式。
⑵风险爱好者:当面临多种同样预期收益的投机方式时,风险爱好者总是选择具有较小确定结果而不是较大确定性的投机方式。
⑶风险中性者:他们对风险没有明显的偏好,他们既接受无风险的较大的收益,也愿意接受具有风险的不确定的随机收益,风险对其是一个无关紧要的因素。
2、风险转移有那些制度?⑴保险公司,它为社会提供两类保险市场:完全保险市场和不完全保险市场。
⑵股票市场,通过一般股票市场,企业家可以从大量不可保险的可能陷阱中解脱出来。
⑶其他风险转移制度:成本保利合同、期货合同、破产法和有有限责任法3、博弈论的基本概念:局中人、行动、信息、策略、收益、均衡和结果(其中局中人、策略、收益是最基本的要素)。
4、如果两个博弈的局中人的策略组合分别构成各自的支配性策略,那么这个组合被定义为纳什均衡的主要特征:⑴Nash均衡可能是高成本的;⑵可能不存在纳什均衡;⑶Nash 均衡可能有多重解。
5、逆向选择的概念、内容及其应用?⑴信息经济学将由于非对称信息而导致交易一方面临不利的选择环境,称为“逆向选择”。
⑵旧汽车(柠檬)市场模型提出了三个重要的结论:①在非对称信息市场中,商品质量依赖于价格,这是“便宜没好货”的标准经济学解释;②非对称信息导致市场上买主和卖主的数量要比完全信息结构下少很多,甚至非常少,因为交易市场的运行是低效率的;③逆向选择可能导致市场失灵。
⑶逆向选择的解决方法:保证书、品牌、连锁经营、许可证、信息披露与中介制度6、信号发送的概念、内容及其应用?⑴市场上这种由信息较多的一方主动提供信息给信息较少的一方,从而形成市场交易的机会,就是信息经济学中的“信号发送”。
信息经济学复习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一、重要概念:1、马尔萨克:1959年马尔萨克发表《信息经济学评论》,标志着微观信息经济学的产生,是微观信息经济学最为重要的三个奠基人之一。
2、马克卢普:1962年出版《美国的知识生产和分配》一书,标志着宏观信息经济学的产生,首次提出了“知识产业”的概念。
3、波拉特:1977年出版九卷本的《信息经济》,论述了信息经济和信息产业的概念、测算方法。
(他将经济领域分为物质、能源转换领域和信息转换领域,将信息部门划分为第一信息部门和第二信息部门,提出了第四产业即信息业的观念,并提出了波拉特测度体系。
)4、信息经济学:信息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信息活动的经济问题和经济活动中的信息问题的综合性经济学科。
简言之,是一门研究经济活动中的信息现象及其规律的经济学。
5、信息:广义:a本体论(客观):信息是客观世界中事物运动的状态和运动方式,是事物特征的一种表现;b认识论(主观):信息是关于事物运动状态和运动方式的反应,是主观认识。
狭义:信息是一种消息、信号、数据、资料,俗称“音信”“消息”6、完全信息:指市场参加者拥有对于某种经济环境状态的全部知识。
7、不完全信息:指市场参加者不拥有某种经济环境状态的全部知识。
8、公共信息:就是指市场参加者都具有共同的市场知识。
(这种共同的市场知识、共同知识或共同认识,就是能够被所有的市场参加者获取的所有相关信息。
)9、私人信息:是指个别市场参加者所拥有的具有独占性的市场知识。
10、对称信息:对称信息是指在某种相互对应的经济人关系中,对应双方都掌握由对方所具备的信息度量,也就是对应双方都了解对方所具备的知识和所处的经济环境。
11、不对称信息:是指相互对应的经济人之间不作对称分布的有关某些事件的知识或概率分布。
或者说,某些市场参加者拥有,而另一些市场参加者不拥有的信息。
12、委托——代理关系:市场参加者之间信息差别的一种社会契约形式。
它是掌握较多信息的代理人通过合同或其他经济关系与掌握较少信息的委托人之间开展的各种经济活动。
信息经济学知识点
信息经济学导论一、微观信息经济学(名)▪微观信息经济学是从微观经济学中分化、独立出来的。
▪信息在传统微观经济学中是一个常数,认为信息总是充分、完备的,得到它不需要任何成本。
随着市场经济的成熟和日益发达,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发现信息在经济活动中是一个重要的变量,它常常不充分、不完备,得到它需要成本,且分布是不对称的。
这样,建立在完全信息假设之上的原有的一些结论就需要做一些相应的改变。
▪微观信息经济学是经济学一种新的透视或分析方法,它主要研究市场信息对经济行为的影响及其后果,以及用经济学的眼光来研究信息。
它与理论信息经济学有重叠之处。
二、宏观信息经济学(名)▪宏观信息经济学至今还没有足够的依据能被视为一种新的宏观经济分析方法。
信息对宏观经济总量的影响很复杂,目前研究还不多。
但是,信息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以及信息经济对世界经济发展的作用等这类研究,却日益增加。
▪宏观信息经济学主要是研究国家的和世界的信息产业、信息贸易等经济问题。
信息经济的研究是宏观信息经济学的重点领域。
▪宏观信息经济学与应用信息经济学有重叠之处。
但宏观信息经济学不研究企业范围的信息经济问题,与应用信息经济学还是有区别的。
三、“信息经济学”作为一个新兴学科概念,首先是一个名叫斯蒂格勒(G.j.Stigler)的美国人提出来的。
(填空题)1959年,马夏克《信息经济学评论》一文的发表,标志着信息经济学的产生。
1961年,他在美国《政治经济学》杂志上发表了以“信息经济学”为题的著名论文。
他在文章中,研究了信息的成本和价值,信息对价格、工资及其对生产要素的影响,第一次将信息作为经济活动的要素和经济运行当中的机制来加以研究。
在宏观上,为信息经济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的人,则是美国人马克卢普(F.Machlup)。
1962年,马克卢普在他的《美国的知识生产与分配》一书中,第一次提出了知识产业的概念,分析了知识生产和分配的经济特征和经济规律,阐明了知识产品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信息经济学重点整理
信息经济学重点整理信息经济学第二章信息经济学基本原理1、简述信息的不完全与非对称及其产生的原因。
答:在现实经济环境中,市场参与者一般情况下不拥有某种经济环境的全部信息,同时,市场参与者拥有的信息也是有差异的,这种信息存在规律称为信息不完全与非对称原理。
信息不完全的原因:(1)人的认识能力的限制;(2)信息的滞后性的限制;(3)掌握和使用信息是要花费时间、精力和费用的,必须要考虑由此而得到的效益。
信息非对称的原因:(1)不同行业的劳动者在不同的信息领域或者不同时期,产生了不同的信息优势和劣势,这意味信息非对称性的存在。
(2)专业化的生产的信息差别严重地导致了信息的非对称性的存在。
(3)私人信息的存在导致了信息的非对称性。
2、简述信息经济学基本原理的应用范围。
答:(1)信息不完全与非对称原理的应用范围:主要应用于“微观信息经济学”或“不对称信息经济学”的研究中。
(2)信息共享与再生原理的应用范围:即应用在以信息为要素的经济活动中,也应用在以信息活动为对象的经济分析中。
(3)信息公共物品原理的应用范围:为信息商品的生产与定价、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发展等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4)信息商品原理的应用范围:为信息商品的供需与消费、信息商品的生产与定价、信息商品市场管理等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5)信息产业边际收益递增原理的应用范围:为信息技术、信息产业、信息化、信息经济、知识经济等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第三章信息与非合作博弈理论1、简述博弈论的含义。
答:博弈论,英文为game theory,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候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的,是专门研究博弈如何出现均衡的规律的学科。
博弈论的相关概念包括:参与人、行动、战略、信息、共同知识、支付函数、结果、均衡。
4、简述纳什均衡的含义。
答:在有n个参与人的战略式表述博弈G={S1,S2 ,…Sn;u1,u2,…,un}中,战略组合s*= (s1 *,s2 *,…,sn*)是一个纳什均衡,如果对于每一个i, si*是给定其他参与人的选择s-i*=(s1*,…,si-1*,si+1*,…,sn*)的情况下,第i个人的最优战略,即ui (si*,s-i*)≥ui (si,s-i*) , si*∈Si*,i∈Γ或者另一种表达式:s i*是下述最大化问题的解:s i*∈argmax u i(s1*,…,s i-1*,s i,s i+1*,…,s n*), s i*∈S i*, i=1,2,…,n 因此,当且仅当没有一个参与人能从单方面背离某个策略组合的预见中增加自己的得益时,这个策略组合就是纳什均衡。
信息经济学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逐渐成为经济学领域的重要分支。
本报告旨在对信息经济学的研究领域、主要理论、应用以及我国信息经济学的发展现状进行总结和分析。
二、信息经济学的研究领域信息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信息市场理论:研究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完全等市场条件下,市场机制如何发挥作用,以及信息如何影响资源配置和价格形成。
2. 信息产品与服务经济学:研究信息产品与服务的特性、定价、生产和消费等问题,以及信息产业的发展规律。
3. 信息政策与规制经济学:研究信息政策、法规和规制对信息市场、产业发展以及社会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政策手段促进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
4. 信息技术与产业发展经济学:研究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和就业等方面的影响。
三、信息经济学的主要理论1. 信息不对称理论:由乔治·阿克洛夫(George A. Akerlof)等人提出,认为信息不对称是市场失灵的重要原因之一,并提出信号传递、筛选等机制来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2. 网络外部性理论:由罗伯特·莫顿(Robert M. Metcalfe)等人提出,认为网络的价值与网络规模呈正相关,即网络外部性。
3. 信息产品定价理论:研究信息产品的定价策略,包括成本加成定价、边际成本定价、动态定价等。
4. 信息产业经济学:研究信息产业的技术创新、市场结构、竞争格局、产业发展模式等问题。
四、信息经济学的应用信息经济学在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1. 企业战略管理:帮助企业制定基于信息资源的战略决策,提高企业竞争力。
2. 金融投资:为投资者提供信息不对称下的投资策略和风险管理方法。
3. 政府政策制定:为政府提供信息政策、法规和规制等方面的建议,促进信息产业发展。
4. 社会经济发展:研究信息技术对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就业等方面的影响。
五、我国信息经济学的发展现状1. 研究机构与人才培养:我国已建立起一批信息经济学研究机构,培养了大量信息经济学专业人才。
信息经济学重点
信息经济学重点在当今数字化和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信息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正逐渐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它研究的是信息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价值以及如何对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利用。
信息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是信息不对称。
简单来说,就是在市场交易中,买卖双方所掌握的信息存在差异。
比如,在二手车市场,卖家往往比买家更了解车辆的真实状况。
这种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问题。
逆向选择指的是质量差的商品把质量好的商品挤出市场,因为买家无法准确判断商品质量,只能根据平均质量出价,导致高质量商品的卖家不愿意出售。
道德风险则是指交易达成后,一方的行为可能改变,给另一方带来损失。
比如,购买保险后,投保人可能不再像之前那样谨慎行事。
信息的价值评估是信息经济学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信息并非是免费的,获取、处理和传递信息都需要成本。
然而,准确和有用的信息能为决策者带来巨大的收益。
比如,企业在决定是否投资一个新项目时,全面准确的市场调研信息可能决定了投资的成败。
如何确定信息的价值,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以及对决策的影响程度等。
信息产权也是信息经济学的一个关键问题。
信息具有可复制性和传播性,这使得界定和保护信息产权变得复杂。
在互联网时代,知识产权的保护尤为重要。
例如,软件、音乐、影视作品等数字内容容易被未经授权地复制和传播,这不仅损害了创作者的利益,也不利于创新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信息市场的效率也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信息市场不同于传统的商品市场,存在着特殊的供求关系和价格形成机制。
信息的供给方可能面临着如何将信息有效传递给需求方的挑战,而需求方则需要在众多的信息中筛选出有用的部分。
此外,信息市场还可能存在着垄断和不完全竞争的情况,影响市场效率的发挥。
信息经济学在企业管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企业需要有效地收集、处理和利用内部和外部的信息,以制定战略、优化决策和提高竞争力。
例如,通过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客户需求和行为,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
信息经济学知识点归纳
信息经济学知识点归纳信息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信息在经济活动中的价值、成本、效益以及相关决策的学科。
它融合了经济学、信息科学和管理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对于理解现代经济运行和企业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信息经济学中一些关键知识点的归纳。
一、信息的经济价值信息具有经济价值,因为它能够减少不确定性,帮助决策者做出更明智的选择,从而提高经济效率和效益。
在市场交易中,拥有更多准确信息的一方往往能够占据优势,获取更高的收益。
例如,在股票市场中,投资者如果能够提前获取关于公司业绩的准确信息,就可以做出更有利的投资决策,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
而在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准确的市场需求信息能够帮助企业合理安排生产,避免库存积压和资源浪费。
二、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是指在交易中,一方比另一方拥有更多或更准确的信息。
这是信息经济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会导致市场失灵和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常见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包括:1、逆向选择:在交易之前,信息劣势方无法准确判断商品或服务的质量,导致优质商品或服务被挤出市场,而劣质商品或服务充斥市场。
例如,在二手车市场上,卖家通常比买家更了解车辆的真实状况,买家由于担心买到质量差的车辆,可能会压低价格,从而使得质量好的车辆难以出售。
2、道德风险:在交易之后,信息优势方可能会采取不利于信息劣势方的行动。
比如,在保险市场上,投保人在购买保险后可能会降低防范风险的努力程度,因为他们知道一旦发生损失,将由保险公司承担。
为了应对信息不对称问题,市场会产生一些机制,如信号传递和信息甄别。
信号传递是指信息优势方主动向信息劣势方传递信息,以显示自己的优势。
比如,求职者通过获得高学历来向雇主传递自己能力强的信号。
信息甄别则是指信息劣势方通过设计一些机制来获取信息优势方的真实信息,比如保险公司要求投保人进行体检来确定其健康状况。
三、委托代理问题委托代理关系广泛存在于经济生活中,例如股东与经理、雇主与员工等。
在这种关系中,委托人委托代理人代表自己行使某些权利和履行某些职责,但代理人可能会为了自身利益而偏离委托人的目标,从而产生委托代理问题。
信息经济学复习资料
信息经济学复习资料第一部分:信息经济学的定义与基本概念一、信息经济学的定义信息经济学是研究信息在市场交易中的作用以及信息不对称对经济行为的影响的经济学分支。
它主要关注信息的不完全性、信息的获取、处理和传播以及信息在市场中的价值。
信息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包括信息成本、信息价值、信息不对称、信息筛选、信息市场等。
二、信息经济学的起源与发展信息经济学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的经济学家开始关注信息在市场交易中的作用。
20世纪60年代,乔治·阿克洛夫、迈克尔·斯宾塞和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等经济学家提出了信息不对称理论,这是信息经济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信息不对称理论指出,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市场可能会出现失灵,导致资源配置效率降低。
三、信息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 信息不对称:指交易双方在信息获取和处理上的差异。
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市场失灵,如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2. 逆向选择:指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市场上优质商品被劣质商品挤出,导致市场质量下降。
3. 道德风险:指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交易一方可能利用信息优势采取对另一方不利的行动,导致资源配置效率降低。
4. 信息筛选:指交易双方通过各种手段获取、处理和传播信息,以降低信息不对称的影响。
5. 信息市场:指专门从事信息交易的市场,如股市、房地产市场等。
6. 信息成本:指获取、处理和传播信息所需的成本,包括时间、人力、物力等。
7. 信息价值:指信息对决策者而言的效用,包括提高决策质量、降低风险等。
信息经济学复习资料第一部分:信息经济学的定义与基本概念一、信息经济学的定义信息经济学是研究信息在市场交易中的作用以及信息不对称对经济行为的影响的经济学分支。
它主要关注信息的不完全性、信息的获取、处理和传播以及信息在市场中的价值。
信息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包括信息成本、信息价值、信息不对称、信息筛选、信息市场等。
二、信息经济学的起源与发展信息经济学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的经济学家开始关注信息在市场交易中的作用。
信息经济学期末考试重点
一,信息经济学定义: 信息经济学是信息科学与经济学相融合的产物,是对经济活动中信息因素及其影响进行经济分析的学科,也是对信息及其技术与产业所改变的经济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
信息经济学产生的时代特征: (1)信息、知识和智力日益成为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2)信息技术、信息产业、信息经济日益成为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因素。
(3)信息劳动者的作用日益增大。
(4)社会经济生活分散化,多样化,小规模化,非群体的趋势日益加强。
二,信息的度量方法概率P越小,信息量越大。
信息量是概率的单调递减函数,具有可加性。
信息的度量就是从数量关系上把握信息。
对信息的定量把握,是进一步探讨信息的科学规律的基础。
信息度量的方法不仅取决于对信息本质的把握,也取决于当时人们所拥有的数学方法。
目前,信息度量方面比较成熟的理论仍然只局限于语法信息的度量方面。
信息不完全性主要是指人们由于外在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所掌握的信息不可能无所不包.同时,由于人的理性有限,人们通过所掌握的信息也不可能预见一切原因:信息交易导致了信息的不完全性。
信息的判断导致了。
信息的创造导致了。
信息传递的渠道导致了。
信息的数量导致了。
信息的收集容纳能力导致了。
信息的传递时效性导致了。
信息的价值决定了。
三,完全信息是一个有效率的完全竞争市场所必需的理论前提条件。
在某种意义上,它也是经济理论中“经济人(理性人)假设”所必需的条件。
如果一个博弈是处于不完全信息的环境下,那么这些个人博弈者们可能不能预测出他们的行动对于其他博弈者会有怎样的效果。
(即使假定其他博弈者都是理性的)。
所谓完全信息,是指市场参与者拥有的对于某种经济环境状态的全部知识。
、完全信息用于描述这样的一个博弈,在此博弈中关于其它局中人的知识对所有参与人均是可达的。
每个局中人都知道其它局中人的支付函数和可行策略。
完全信息是有效完全竞争市场的一个理论上的先决条件。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经济理论中“市场参与者理性行动”假设的前提。
信息经济学所有要点
填空题1.社会经济生活分散化、多样化、小规模化、非群体的趋势日益加强。
2.按成本的功能,信息产品的成本可划分为开发成本、初始成本、操作成本和维修成本。
3.关于价格离散的原因,斯蒂格勒归纳为如下四个因素:搜寻成本、知识老化、买主和卖主的身份变化、市场规模4.信息获得的四种渠道:个人信息源、商业信息源、公众信息源、经验信息源5.信息市场管理的经济办法(经济杠杆):价格、税收、信贷与利率、利润6.信息资源配置的经济手段具有的主要功能:调节功能、控制功能、核算功能、监督功能7.马克卢普把知识产业划分为教育、研究与开发、通信媒介、信息处理设备、信息处理服务等五个部门。
知识产业是一类为他人或为自己所用而生产知识、从事信息服务或生产信息产品的机构、厂商、单位组织和部门,有时候是个人和家庭。
8.信息产业结构:信息处理产业、信息传输产业、信息获取产业、信息应用产业9.微观经济学中四种典型的激励机制:租金、劳动工资、目标产量承包、分成制10.人类历史上四次信息革命:语言的产生和发展、文字及书写的产生、印刷术的发明、计算机技术的诞生名词解释题1.外部效应:是指未能适当的反映市场中的经济活动主体间的相互影响,没有在正常的价格体系中得到反映的一个经济活动者对其他活动者福利的影响,即一方对另一方的非市场的影响。
2.信息市场:从广义上说,信息市场不仅是指信息商品交换的场所,而且还包括购买信息商品的用户及其与信息生产者、经营者之间的经济关系,即信息商品从生产到消费之间的整个流通过程和领域,是信息商品供求关系的总和。
3.资源:是在一定科学技术条件下,能够在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用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达到一定量的,可被人类开发利用的客观存在。
4.市场失灵:在实际的经济活动中,市场机制常常无法有效地自动配置资源,从而使的放任的自由市场均衡偏离帕累托最优。
5.自然垄断:是指生产一种商品所使用的技术可以导致一个市场上只有一个厂商或只有很少几个厂商。
信息经济学重点(已整理)
1、信息的含义与特征含义:信息就是传递中的知识差;在经济活动过程中,信息是存在于信息源与用户之间经济知识度的逻辑差,它表明经济信息存在的事实和度量。
特征:(1)信息具有普遍性、客观性、主观性(2)信息具有整体性、层次性、不完全性(3)信息具有动态性、时效性(4)信息具有依存性、可传递性、可共享性(5)信息具有可生产性、经济性2、信息经济的含义与特征含义:信息经济(Information Economy)是指以信息为经济活动的基础,以信息产业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的一种社会经济形态。
特征:(1)信息成为人类社会的主要经济资源(2)现代信息技术成为经济生活中的主要技术(3)产品中的信息成分大于质能成分(4)信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3、信息共享与再生原理内容:信息可以由多人在同一时期或不同时期占有和使用,而不改变其价值及性质,并且在信息的传播过程中,可以在原有信息基础上产生新的信息,信息的这种经济规律称为信息共享与再生原理。
信息的共享性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同一信息可以为许多人所共享;二是同一信息可以为不同时期的人所共享。
应用范围:信息共享与再生原理的应用范围及其广泛,既应用在以信息为要素的经济活动中,如信息商品的价值与价格、信息商品市场、信息资源配置等方面的研究,也应用在以信息活动为对象的经济分析中,如信息产业与信息化、信息经济、网络经济等方面的研究。
4、信息公共物品原理内容:信息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所以,信息属于公共物品,信息的这种经济现象称为信息公共物品原理。
信息可以分为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两类。
应用范围:信息属于公共物品,因而,在信息生产和信息资源建设上需要政府的介入,并需要政府在预算上给予资助,同时,也使信息资源的共享成为信息资源优化配置的目标。
因此,信息公共物品原理主要为信息商品的生产与定价、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发展等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5、信息商品原理内容:信息是商品,而且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其与一般的物质商品相比较具有不同的经济特性,信息的这种经济规律称为信息商品原理。
信息经济学重点知识点
信息经济学定义:信息经济学是信息科学与经济学相融合的产物,是对经济活动中信息因素及其影响进行经济分析的学科,也是对信息及其技术与产业所改变的经济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
信息经济学产生的时代特征:(1)信息、知识和智力日益成为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2)信息技术、信息产业、信息经济日益成为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因素。
(3)信息劳动者的作用日益增大。
(4)社会经济生活分散化,多样化,小规模化,非群体的趋势日益加强。
信息经济学的发展历史的划分:♦史前期(20世纪初期到20世纪50年代末)。
特点:信息和信息技术未得到发展。
♦形成期(1959~1970年前后)。
取得的成果:将信息作为经济活动的要素和经济运行的机制加以研究;以及信息系统的评价原理和方法、效用和费用的研究。
研究主要集中在信息的具体应用和基础理论。
特点:1.以信息经济学为名的学术论文具有相当的数量。
2.在微观与宏观信息经济学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较多成果,为后来信息经济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发展期或初步发展期(1970年~1979年)。
♦蓬勃(或高速)发展时期(1979年以后)。
信息经济学学科体系分类的两种主张:即按照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从市场不确定性角度构建的理论框架;或者按信息产品的生产与再生产过程来构建信息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由此形成了对信息经济研究的两种不同的思路(源于前一种主张)信息经济三分法:从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传统框架出发,将信息经济学划分为三部分:即宏观信息经济学、微观信息经济学和产业信息经济学。
优点:使得信息经济学理论体系能够较好地与传统的经济学衔接;能够清晰地勾画出微观信息经济学与宏观信息经济学之间的界限,合理的安排其理论体系与内容,且能够较好地构筑信息产业经济学体系。
信息经济二分法:按照市场的不确定性将信息经济学分为:宏观信息经济学和微观信息经济学两大部分。
优点:可以将信息经济学与传统的经济学理论体系加以区别。
国内信息经济学的研究领域一,不完全、费堆成信息经济学领域二,信息转换经济学领域的研究三,信息的经济问题研究四,信息经济的研究五,信息学与经济学之间关系的研究信息经济学研究的内容:(一)信息的经济研究(二)信息经济的研究(三)信息学与经济学间关系的研究信息经济学的分类:(一)按信息经济学研究的性质分为理论信息经济学和应用信息经济学(二)按其研究的层次或范围分为微观信息经济学与宏观信息经济学信息的定义:是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变化和特征的最新反映,以及经过传递后的再现。
信息经济学与市场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信息经济学与市场例题和知识点总结一、信息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信息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信息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价值以及信息不对称对经济决策和市场运行的影响的学科。
在信息经济学中,信息被视为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其获取、传递和处理都会产生成本和收益。
信息不对称是信息经济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
它指的是在市场交易中,交易双方所掌握的信息存在差异。
例如,在二手车市场上,卖家通常比买家更了解车辆的真实状况;在保险市场上,投保人可能比保险公司更清楚自己的风险水平。
这种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问题。
二、信息经济学在市场中的应用例题让我们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来看看信息经济学在市场中的应用。
(一)二手车市场假设市场上有好车和坏车,好车价值 10 万元,坏车价值 5 万元。
买家不知道车辆的真实质量,但知道好车和坏车的比例各占一半。
由于信息不对称,买家愿意支付的价格是车辆的平均价值,即 75 万元。
在这种情况下,卖家只有在车辆是坏车时才愿意出售,因为坏车的价值低于买家愿意支付的价格。
久而久之,市场上只剩下坏车,好车被挤出市场,这就是逆向选择的结果。
(二)保险市场以健康保险为例,投保人比保险公司更清楚自己的健康状况。
那些健康状况较差、风险较高的人更有积极性购买保险,而健康状况良好的人可能觉得保费过高而不愿意购买。
这就导致保险公司面临较高的赔付风险,可能不得不提高保费,进一步导致更多健康的人退出市场,同样是逆向选择的体现。
(三)劳动力市场在招聘过程中,雇主难以完全了解求职者的真实能力和工作态度。
求职者可能会夸大自己的能力和经验,导致雇主做出错误的招聘决策。
这不仅会给企业带来损失,也会影响整个劳动力市场的效率。
三、信息经济学的知识点(一)信号传递为了缓解信息不对称,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可以通过某种方式向信息劣势的一方传递信号。
例如,在劳动力市场上,求职者通过获得高学历证书向雇主传递自己能力较强的信号;在产品市场上,企业通过提供质量保证和售后服务来传递产品质量良好的信号。
信息经济学复习重点
信息经济学复习重点一、判断题二、名词解释1、信息:信息是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变化和特征的最新反应,以及经过传递后的再现,是通过一定物质载体反映出来的事物存在的状态、运动形式、运动规律及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表征。
2、信息商品:信息商品是用来交换、满足人们某种信息需要的信息产品。
由于信息商品也是商品,也具备商品的三个基本条件:①必须是劳动产品;②要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③必须用于交换。
3、信息系统:信息系统是由包括人、设备、信息传递交流过程及目的等系统对象所组成的综合体,使人们为了搜集、处理、存储、传递交流信息而建立的一种人工系统。
4、信息系统的经济效益:信息系统的经济效益是指信息系统带来的成果与为此付出的资源费用之差,投入与产出或收益与成本之差。
5、信息搜寻与选择:信息搜寻:是指人们在寻找信息时经历的各种活动的总和,它与人们从环境中搜集信息的方式有关,以解决最大的问题为目标。
信息选择:对大量的原始信息已经进行加工的信息材料进行筛选和判别,对各种信息进行技术处理和分析论证,从而得出科学的论断或假设,作为决策的一句,从而排除其他无效信息,选取所需信息。
三、简答题1、信息市场的功能:基本功能:信息传导功能和信息资源优化功能内部功能:①实现信息商品价值的功能②分配信息市场利益的功能③横向联系信息市场各要素的功能外部功能:①促进社会技术进步②提供社会信息服务③横向联系各市场2、信息市场的运行机制:商品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形式。
供求机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激励机制、风险机制、利润机制、控制机制3、信息资源概述资源的含义:资源是在一定科学技术条件下,能够在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用以创作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达到一定量的,可被人类开发利用的客观存在。
信息资源的含义:信息活动的各种要素的总和(广义);信息及其载体(狭义)构成:信息及其载体;信息采集、传输、加工、存储和利用的各类软硬件;各种方法、技术、法规;技术及管理人员。
信息经济学考试重点
一、信息【名词解释】信息的理论定义表达是:信息是传递的知识差;信息是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变化和特征的最新反映,以及经过传递后的再现,是通过一定物质载体形式反映出来的事物存在的状态、运动形式、运动规律及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表征。
二、风险【名词解释】在决策主体知道某种行为决策的各种可能结果时,还知道各种可能结果发生的概率,则称这种不确定性为风险。
即,风险就是不能确定的知道,但能够预测到的状态。
风险的三大类型【判断】(1)风险厌恶:表明市场参与者对于风险的个人偏好状态,其效用随着手艺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其边际效益是递减的。
如果获取随机收益比获取确定收益的风险要大得多,而某个市场参与者愿意获取的收益,而不愿意承担风险获取风险收益,那么,我们称这个市场参与者为风险厌恶者或风险规避者。
也就是说,当面临多种同样预期收益的投机方式时,风险厌恶者总是选择有较大确定性而不是较小确定性的投机方式。
(2)风险爱好者:风险爱好者的效用和风险规避者的一样,也会随着收益的增加而增加,但不同的是其边际效用呈现递增的趋势,这是风险爱好者和风险规避者的一个重要区别。
相对获得确定收益而言,风险爱好者更愿意接受具有风险的随机收益。
当面临多种同样预期收益的投机方式时,风险爱好者总是选择具有较小确定结果而不是较大确定性的投机方式。
(3)风险中性:这类风险接受者既不厌恶风险。
也不爱好风险。
风险中性者对于风险没有明显的偏好,他们既接受无风险的较大的收益,也愿意接受具有风险的不确定的随机收益,风险对其是一个无关紧要的因素。
其效用随着收益的增加而增加,但边际效益固定不变。
三.不确定性【名词解释】不知其结果的概率分布函数,或者不能(至少在目前条件下还不能)以某种实际概率值表述可能产出结果的随机状态,称为(真正意义上的)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就是指经济主体对状态这一不可控制变量的产生与否不具备完全知识。
也就是说,不确定性是既不能确定的知道,也不能预测到的状态。
信息经济学重点
第一章绪论信息的定义:信息是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变化和特征的最新反映以及经过传递后的再现;信息是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形式反映出来,是事物存在的状态、运动形式、运动规律及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表征。
信息的性质:1、普遍性2、客观性3、无限性4、依附性(载体不可分性)5、可度量性6、可传输性7、动态性8、层次性信息的分类:(1)按社会性分类:社会信息和自然信息。
(2)按空间状态分类:宏观信息、中观信息和微观信息。
(3)按时间性分类:历史信息、现实信息和预测信息。
(4)按载体分类:文字信息、声像信息和实物信息。
(5)按是否为公众知晓分类:公共信息和私有信息(隐蔽信息)。
信息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信息经济学是信息科学与经济学相结合的产物。
20世纪后半叶以来,社会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社会经济的信息化。
信息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
发达国家信息产业产值占GDP比重已超过50%。
1959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马尔萨克发表了《评信息经济学》一文,标志着信息经济学学科的诞生。
1961年斯蒂格勒、1962年马克卢普、1970年后阿罗等相继在信息经济学领域发表了重要观点。
我国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
(P4)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信息的经济研究2.信息经济的研究3.信息(或信息学)与经济(或经济学)间关系的研究第二章不确定性、风险与信息风险与不确定性的主要区别在于:人们是否了解不确定性事件结果的概率分布函数。
已知其结果的概率分布函数的不确定性,或者根据对事实的客观分类有能力计算出概率的随机状态,称为风险。
不知其结果的概率分布函数,或者不能(至少在目前条件下还不能)以某种实际概率值表述可能产出结果的随机状态,称为(真正意义上的)不确定性。
风险的量化(或风险的大小)是指:(1)某种选择行为的可能的坏结果会给消费者造成的利益受损程度。
(2)某种选择行为的坏结果产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期望值:期望值是不确定条件下某一行为或事件的所有可能结果的加权平均,权数是每一结果发生的概率。
信息经济学重点总结
1.信息经济形成的时间1、几种观点:(1)马费成等:1973年中东石油危机。
(2)金建等:20世纪中后期至70年代。
主要标志是经济活动中一半以上与信息活动有关。
(3)吴康生等(《当代社会的基础——信息技术》):1978年的能源消耗拐点现象。
基本观点:20世纪50年代中期2.信息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关系(1)、信息经济改造着传统经济(2)、信息经济依赖于传统经济1)信息经济改造着传统经济(一)劳动者(二)企业引起企业竞争手段变化;对企业家提出更高要求;企业必须向知识型方向转变;企业生产方式的变革;采取新的管理手段;(三)产业结构推动第一、二、三产业不断升级2)信息经济依赖于传统经济☐信息经济是传统经济发展的产物;☐信息经济发展依托的是传统产业发展和它创造的潜在市场;☐信息经济的成长发展与运行需要传统经济提供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
☐3.信息经济形成的主要标志1、信息资源成为人类社会的主要经济源2、信息技术成为经济活动的主要技术3、信息部门的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大于物质部门所占的比重--信息经济发达的标志之一4、信息产业和物质生产部门的信息劳动者占总从业人数的比例大于物质劳动者在总从业人数中所占的比例--信息经济形成的一个主要标志5、产品中的信息成分大于质能成分4、信息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国信息经济学发展的主要历程1)中国信息经济学发展的探索阶段(1978-1989年)2)中国信息经济学发展的深化阶段(1989年至今)国外信息经济学发展的三个主要阶段:1)、信息经济学形成阶段(1959——1969年)2)、信息经济学初步发展阶段(1970——1978年)3)、信息经济学蓬勃发展阶段(1979年至今5.各国信息经济学的发展(一)美国1、马尔萨克1959年发表《信息经济学评论》,讨论了信息的获得使概率的后验条件分布与先验分布有差别的问题。
提出了研究经济学特有的信息畴课题,使用了“信息经济学”一词,标志着信息经济学的诞生。
信息经济学 重点总结
A.B B.C C.E D.Eˊ国和日本只生产两种信息产品:计算机和半导体,下表给出这两个国家生产这些由此表可得出 D 。
.日本在生产计算机上具有绝对优势B.日本在生产半导体上具有绝对优势信息不完全性主要是指人们由于外在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所掌握的信息不可能无所不包.同时,由于人的理性有限,人们通过所掌握的信息也不可能预见一切。
任何关于客观事物的运动状态和方式的认识和知识都不可能包揽无余,实际上也不必要包揽无余。
这是由信息的无限性决定的。
(1)人的认识能力的限制,其中包括人的感知能力、思维能力的限制;(2)信息的绝对滞后性所限制,事物总是在不断发展,不断变化,人类不可能对将要发生和发展的事物作出全面的描述和反映;(3)成本-效益原则客观上要求人们要有选择地获取、传递、存储和加工处理信息,掌握和使用信息是要花费时间、精力和金钱的,必须要考虑由此而得到的效益。
2、为什么信息可以成为商品?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商品是用来交换、能满足人们一定需要的劳动产品。
因此,一事物要成为商品,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1)是劳动产品;(2)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3)是用来交换的。
依据上述条件,当人们通过感官或仪器,花费一定的精力,观察并对观察所得进行分析整理,形成信息材料,而且当这些信息有助于他人的了解、认识,并交换于他人的时候,这些信息材料就变成商品。
3、什么是价格离散现象?试分析价格离散的原因同质不同价的现象,称为价格离散价格离散原因①市场是变化和分散的,而非集中、统一和稳定的②市场经营过程中销售条件的差别③商品异质性:商品质量的不确定性导致市场价格4、简述信息搜寻原理?如何确定最佳搜寻次数信息搜寻成本= 时间+ “鞋底”即交通成本和其他查寻费用无限度的信息搜寻尽管会减少风险损失,但由此而引起的信息成本激增可能会使搜寻活动得不偿失,所以,信息的搜寻只能是适度的,以确保信息成本控制在可接受的限度内。
两种搜寻原则:1、最多搜寻n个商店,并且一旦遇到最低价格后停止搜寻2、搜寻n 个商店,并且从获得的n个价格中选择最低价格最佳搜寻次数由搜寻成本和搜寻的预期收益之间的相互关系来确定。
信息经济学总结(精选五篇)
信息经济学总结(精选五篇)第一篇:信息经济学总结一马尔萨克、阿罗、弗兰克奈特、阿克洛夫、施帝格勒和西蒙对经济学的产生有何贡献?1弗兰克奈特:对不确定性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
奈特的首要贡献是区分了风险与不确定性。
《风险、不确定性与利润》一书涵括了他对当代经济学思想主体的主要贡献——关于竞争模型中利润本质与作用的理论。
完全竞争模型假定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信息充分。
但在这种假设下,利润就不存在。
如果每个企业家都充分知道未来的需求和成本情况,那么,他们就会立即转向高回报的领域,从而利润消失。
在支付所有生产成本包括管理者工资之后,就没有任何留存收益。
但是,奈特认为,如果稍微放松这种完全竞争的极端假设,就能得到存在利润的解释。
消除了完全信息的假设,“不确定”因素就成为经济活动的一部分,正是因为这种不确定性才产生了利润。
2肯尼思•阿罗: 所谓信息,就是根据条件概率原则有效地改变概率的任何观察结果.197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肯尼思•阿罗对微观信息经济学的研究特别引人注目。
在阿罗看来,无论是连续信息、计算信息,还是累积信息,它们都共同具备两个明显特征:第一,信息的使用具有不可分割性;第二,信息难以被独占或垄断。
信息的以上两个特征构成信息产生规模经济——一种非竞争经济——的基础。
然而,生产信息或获得信息需要付出代价,由此出现了信息成本问题。
按照阿罗的看法,信息成本与一般商品成本相比,具有四个主要特点。
信息成本的首要特征,也是最为重要的经济特征,就是个人本身也是一种信息投入;其次,信息成本部分地是资本,更特殊地,它们典型地表现为一种不可逆的投资;再。
次,信息成本在不同领域和过程中各不相同;最后,信息成本与使用规模无关.阿克洛夫:主要成就在于“对非对称信息条件下的市场理论”做出了奠基性的贡献。
基本思想:“柠檬”在美国俚语中表示次品、不中用的东西,由阿克洛夫首先引入经济学著作。
信息经济学将由于非对称信息而导致交易一方面临不利的选择环境,称为“逆向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信息经济形成的时间1、几种观点:(1)马费成等:1973年中东石油危机。
(2)金建等:20世纪中后期至70年代。
主要标志是经济活动中一半以上与信息活动有关。
(3)吴康生等(《当代社会的基础——信息技术》):1978年的能源消耗拐点现象。
基本观点:20世纪50年代中期2.信息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关系(1)、信息经济改造着传统经济(2)、信息经济依赖于传统经济1)信息经济改造着传统经济(一)劳动者(二)企业引起企业竞争手段变化;对企业家提出更高要求;企业必须向知识型方向转变;企业生产方式的变革;采取新的管理手段;(三)产业结构推动第一、二、三产业不断升级2)信息经济依赖于传统经济信息经济是传统经济发展的产物;信息经济发展依托的是传统产业发展和它创造的潜在市场;信息经济的成长发展与运行需要传统经济提供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
3.信息经济形成的主要标志1、信息资源成为人类社会的主要经济源2、信息技术成为经济活动的主要技术3、信息部门的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大于物质部门所占的比重--信息经济发达的标志之一4、信息产业和物质生产部门的信息劳动者占总从业人数的比例大于物质劳动者在总从业人数中所占的比例--信息经济形成的一个主要标志5、产品中的信息成分大于质能成分4、信息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国内信息经济学发展的主要历程1)中国信息经济学发展的探索阶段(1978-1989年)2)中国信息经济学发展的深化阶段(1989年至今)国外信息经济学发展的三个主要阶段:1)、信息经济学形成阶段(1959——1969年)2)、信息经济学初步发展阶段(1970——1978年)3)、信息经济学蓬勃发展阶段(1979年至今5.各国信息经济学的发展(一)美国1、马尔萨克1959年发表《信息经济学评论》,讨论了信息的获得使概率的后验条件分布与先验分布有差别的问题。
提出了研究经济学特有的信息范畴课题,使用了“信息经济学”一词,标志着信息经济学的诞生。
以后研究了最优信息系统的评价和选择问题2、斯蒂格勒()1961发表“信息经济学”,研究了信息的成本与价值,以及信息对价格、工资和其他生产要素的影响。
之后提出了信息搜寻理论,在1977年指明,应当用不完全信息假设来替代完全信息假设,以修正传统的市场理论和一般均衡理论。
1982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3、马克卢普(F. Machlup )1962年出版《美国的知识生产与分配》。
书中首次提出了知识产业的概念,分析了知识生产的经济特征与经济规律,阐明了知识产品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该书在美国流行了十年,先后被译成俄、日、法、德、意大利和西班牙版,被认为是对传统经济学的挑战。
1980——1983扩展上述专着,出版《知识:它的生产、分配和经济意义》,其中第一卷为《知识与知识生产》。
未完而卒。
4、马歇尔.约维兹以广义信息系统为依托,对决策过程的信息流进行了定量研究,提出了具有经济意义的信息量、信息效率、信息价值的测度模型,并在计算机上对几个实际的决策过程进行了模拟,并对提出的测度模型进行了验证,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并以《决策过程信息流分析》为总题目,发表了5篇颇有价值的论文。
贡献:描述和揭示了信息对人类决策和选择活动的作用过程和作用机制,并定量描述了信息量、信息价值、决策效益、决策效果等信息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三人联袂获得2001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8、肯尼斯.阿罗把信息同经济行为、经济分析、风险转移结合起来,对信息的特性、成本以及信息在经济中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开拓性研究。
1984年出版了〈信息经济学论文集〉,认为信息经济学是不确定性存在情况下的经济学。
1972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9、丹尼尔.贝尔1973年出版《后工业社会论》,将信息经济作为“下一代经济”看待,认为西方国家已从工业社会进入到信息社会,信息经济学应取代传统经济学。
10、波拉特早年就读于斯坦福大学,师从马克卢普,马克卢普的研究方法和《后工业社会论》对其影响很大。
1977年出版《信息经济》,第一卷为《信息经济:定义与测算》,其中对信息经济和信息产业的概念、方法和指标体系进行了论述,影响着世界各国信息经济和信息产业的研究。
研究重点将在以下方面——马费成1、丰富信息经济学的理论基础2、充实、拓展信息经济学研究内容(1)信息经济效益分析将作为信息经济学的核心范畴(2)研究信息的供给与需求(3)信息产业分析(4)从宏观整体上研究信息经济总量和信息经济结构3、采用现代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除经济学传统方法外,还要广泛采用用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情报学、计算机方法论、哲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及其有机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信息经济在未来新世纪的发展方向——乌家培信息经济学研究紧跟国际步伐发展的六大拓展领域——赖茂生三、信息经济学基本原理1信息不完全与非对称原理 2 信息共享与再生原理3信息公共物品原理4信息商品原理5信息产业边际收益递增原理3.1.1 信息不完全与非对称原理的主要内容信息不完全和非对称是信息经济学的基本前提和观点。
在现实经济环境中,市场参与者一般情况下不拥有某种经济环境的全部信息,同时,市场参与者拥有的信息也是有差异的,这种信息存在规律称为信息不完全与非对称原理。
1、信息的不完全性在经济活动中,市场参与者不拥有某种经济环境全部信息的信息状态称为信息不完全,这种状态下的信息称为不完全信息。
完全信息是指市场参与者掌握某种经济环境的全部知识。
在现实经济中,信息完全状态是不存在2、信息的非对称性经济活动中,在相互对应的市场参与者之间,一方不了解另一方具有的知识和所处的经济环境,这种信息状态称为信息非对称,这种状态下的信息称为非对称信息。
对称信息是指在某种相互对应的市场参与者双方中,对应的双方都掌握有对方所具备的信息。
信息的非对称是由于人们获取信息的能力不同造成的。
信息不完全的原因:(1)人的认识能力的限制;2)信息的滞后性的限制;3)掌握和使用信息是要花费时间、精力和费用的,必须要考虑由此而得到的效益。
信息不完全导致价格不能灵敏地反映市场的供求状况,市场供求状况不能灵敏地随着价格的指导而发生变化,市场出现失灵现象。
3.1.2 信息不完全与非对称原理的应用范围信息不完全与非对称原理主要应用于“微观信息经济学”或“不对称信息经济学”的研究中,如应用于逆向选择、机制设计、合约与道德风险等方面的研究;对于信息商品的价值与价格确定、信息资源优化配置、信息技术与信息产业、信息经济与网络经济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3.2.1信息共享与再生原理的主要内容信息可以由多人在同一时期或不同时期占有和使用,而不改变其价值及性质,并且在信息的传播过程中,可以在原有信息基础上产生新的信息,信息的这种经济规律称为信息共享与再生原理。
信息的共享性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同一信息可以为许多人所共享;二是同一信息可以为不同时期的人所共享。
信息的再生性是指在原有信息的基础上可以产生新的信息。
3.2.2 信息共享与再生原理的应用范围信息共享与再生原理的应用范围及其广泛,既应用在以信息为要素的经济活动中,如信息商品的价值与价格、信息商品市场、信息资源配置等方面的研究,也应用在以信息活动为对象的经济分析中,如信息产业与信息化、信息经济、网络经济等方面的研究。
3.3.1 信息公共物品原理的主要内容信息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所以,信息属于公共物品,信息的这种经济现象称为信息公共物品原理。
公共物品(Public Goods)是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品和服务。
它与私人物品(Private Goods)的区别在于,公共物品可以同时给一系列使用者提供利益,而私人物品只能为单个使用者提供利益。
信息可以分为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两类。
纯公共物品信息和准公共物品信息的比较分类纯公共物品信息准公共物品信息特点消费的非排他性和受益的非竞争性不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一般意义上讲,信息具有纯粹的公共物品的特性。
第一,信息具有非竞争性。
信息的共享性决定了信息可以向整个社会共同提供,具有共同受益或联合消费的特点。
第二,信息又具有非排他性。
单个人对信息的利用并不影响其他人的同样消费,个体对信息的利用取决于社会所能提供的总和,同时,信息具有高的首稿成本和低的边际成本,使得任何一个消费者都可以指望“搭便车”,排斥“免费乘车”的行为十分困难,或者说排他的费用是昂贵的。
但是,不是所有信息都具有上述特点,因而不属于纯粹的公共物品,而属于准公共物品。
存在两种情况使得信息属于准公共物品。
一种情况是,信息只具有非竞争性,但不具有非排他性。
信息的消费一般都会需要花费某一合理的成本,这一成本即可排除某些人对该信息的消费或受益,因此,信息一般都不具有非排他性。
如有线电视节目另一种情况是,信息只具有非排他性,但不具有非竞争性。
信息会随着消费人数的增加而出现拥挤的现象,导致信息提供给每个消费者的获益下降。
如大学校园网。
对公共物品的特征判断主要集中于非竞争性的研究上非竞争性的含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边际生产成本为零。
第二,边际拥挤成本为零。
3.3.2 信息公共物品原理的应用范围信息公共物品原理主要为信息商品的生产与定价、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发展等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3.4.1 信息商品原理的主要内容信息是商品,而且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其与一般的物质商品相比较具有不同的经济特性,信息的这种经济规律称为信息商品原理。
商品的三个条件:是劳动产品、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是用来交换的。
信息商品是指用来交换并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信息产品。
信息商品类型1.信息商品按照加工的深度不同可以分为一次信息商品、二次信息商品和三次信息商品。
信息商品按照载体不同可分为有形的信息商品和无形的信息商品。
2、信息商品的特征非物质性累积性和再生性消费无损耗性非占有性3.5.1 信息产业边际收益递增原理的主要内容在信息产业的发展中,随着投入的持续增加,获得的收入的增长是不断扩大的,信息产业的这种经济规律称为信息产业边际收益递增原理。
信息产业边际收益递增规律形成的因素:1信息资源的共享性2信息产业的成本构成3信息产业的外部性4信息产业学习效应5其它因素3.5.2 信息产业边际收益递增原理的应用范围物质依赖型经济主要服从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而知识依赖型经济,特别是信息产业,边际收益递增规律则发挥着重要作用。
信息产业的边际收益递增原理主要为信息技术、信息产业、信息化、信息经济、知识经济等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第四章不确定性、风险与信息不确定性对经济学发展的影响弗兰克奈特(Frank Knight,1921)对不确定性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
信息经济学是不确定性存在情况下的经济学。
不确定性概念导致20世纪经济学五个主要流派或知识的诞生:不确定性经济学、合理预期学派(行为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经济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