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力衰竭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完整版)
基层常见疾病诊疗指南】2019慢性心力衰竭基层诊疗指南(完整版)
基层常见疾病诊疗指南】2019慢性心力衰竭基层诊疗指南(完整版)基层常见疾病诊疗指南】2019慢性心力衰竭基层诊疗指南(完整版)一、概述心力衰竭(心衰)是一种由于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的临床综合征。
其主要症状为呼吸困难和乏力,以及液体潴留。
心衰患者住院死亡率为4.1%,全球约2%的成年人口患有慢性心衰,而≥75岁人群可>10%。
未来20年内,心衰的患病率预计将增加25%。
根据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不同,心衰分为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HFrEF)、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FpEF)和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衰(HFmrEF),同时根据心衰发生的时间、速度、严重程度可分为慢性心衰和急性心衰。
心衰发展过程分为4个阶段。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心衰为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和终末阶段,主要病因包括冠心病和高血压。
感染、劳累或应激反应及心肌缺血是心衰患者心衰加重的主要诱因。
生物学标志物可以帮助诊断和评估心衰患者的病情。
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和B型利钠肽(BNP)水平升高与心衰的存在和严重程度相关。
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是评估心衰类型和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根据LVEF,心衰可分为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力衰竭(HFmrEF)和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
3.病情评估:1)心衰评分:XXX(AHA/ACC)和XXX(XXX)均提供了心衰评分系统,用于评估心衰患者的病情和预后。
2)心功能分级:根据XXX(NYHA)心功能分级系统,将心衰患者分为Ⅰ~Ⅳ级,Ⅰ级为无症状,Ⅳ级为严重症状,影响日常生活。
4.转诊:1)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史,及时将疑似心衰的患者转诊至心血管专科医院。
2)心衰患者的转诊应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的需要,及时进行。
对于需要特殊治疗和手术治疗的患者,应及时转诊至大医院。
3)对于病情稳定的慢性心衰患者,应定期随访和评估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基层常见疾病诊疗指南】慢性心力衰竭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
【基层常见疾病诊疗指南】慢性心力衰竭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单位: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中华医学会《中华全科医师杂志》编辑委员会心血管系统疾病基层诊疗指南编写专家组本文刊于: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9,18(10): 936-947一、概述(一)定义心力衰竭(心衰)是一种临床综合征,定义为由于任何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
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和乏力(活动耐量受限)以及液体潴留(肺淤血和外周水肿)。
(二)流行病学中国心衰注册登记研究对国内132家医院13 687例心衰患者数据进行分析,心衰患者住院死亡率为4.1%[1]。
国外研究显示,慢性心衰影响全球约2%的成年人口。
心衰的患病率与年龄相关,<60岁人群患病率<2%,而≥75岁人群可>10%。
此外,由于人口的老龄化和对急性心血管疾病的治疗进展,预计在未来20年内,心衰的患病率将增加25%[2]。
(三)分类及诊断标准依据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将心衰分为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 HFrEF)、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 HFpEF)和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衰(heart failure with mid-range ejection fraction, HFmrEF),3种心衰类型的定义见表1[3]。
根据心衰发生的时间、速度、严重程度可分为慢性心衰和急性心衰,在原有慢性心脏疾病基础上逐渐出现心衰症状和体征的为慢性心衰。
慢性心衰症状、体征稳定1个月以上称为稳定性心衰。
慢性稳定性心衰恶化称为失代偿性心衰,如失代偿突然发生则称为急性心衰。
2019急性心力衰竭基层诊疗指南
硝酸异山梨酯
初始剂量 mg/h
1
mg/h , 最 大 剂 量
5~10 逐渐增加剂量
硝普钠
初始剂量0.2~0.3μg·kg-1 ·min-1 ,最大 每 5~10 分 钟 增 加5 μg/min,
剂量5 μg·kg-1 ·min-1
疗程≤72 h
重组人利 钠肽
负荷量1.5~2μg/kg或不用负荷量, 继以μg·kg-1 ·min-1 维持
➢急性左心衰:指急性发作或加重的左心功能异常所致的心肌收缩力明显降 低、心脏负荷加重,造成急性心排血量降低、肺循环压力突然升高、周围循 环阻力增加,引起肺循环充血从而出现急性肺淤血、肺水肿,以及伴组织器 官灌注不足的心原性休克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急性右心衰:指某些原因使右心室心肌收缩力急剧下降或
右心室的前后负荷突然加重,从而引起右心排血量急剧降 低的临床综合征。
疗程一般3d,根据血压调整剂 量
新活素简介
新活素的作用机制
新活素简介
迅速纠正血流动力学紊乱 改善呼吸困难,抢救心衰
维持心脏微环境稳态 逆转心脏重塑进程
扩张血管 降低前后负荷
利尿排钠 降低容量负荷
拮抗神经内分泌 过 度激活
无正性肌力和 正性心率作用
全面启动心脏保护
阻抑心脏纤维化 基因表达上调
抑制纤维母 细胞胶原合成
急性心衰容量管理
容量管理
01 02
03
➢ 如果评估容量负荷重,每日尿量目标可为3 000~5 000 ml, 直 至达到最佳容量状态。
➢ 无明显低血容量因素者
➢ 每天摄入液体量一般宜在1500 ml以内,不要超过2 000 ml。 ➢ 保持出入量负平衡约500 ml/d,体重下降0.5 kg ➢ 严重肺水肿者水负平衡为1 000~2 000 ml/d,甚至可达3
急性心力衰竭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急性心力衰竭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急性心力衰竭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一、概述(一)定义急性心力衰竭(心衰)是指心衰症状和体征迅速发生或恶化。
急性左心衰指急性发作或加重的左心功能异常所致的心肌收缩力明显降低、心脏负荷加重,造成急性心排血量降低、肺循环压力突然升高、周围循环阻力增加,引起肺循环充血从而出现急性肺淤血、肺水肿,以及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的心原性休克的一种临床综合征[1]。
急性右心衰指某些原因使右心室心肌收缩力急剧下降或右心室的前后负荷突然加重,从而引起右心排血量急剧减低的临床综合征。
(二)流行病学急性心衰已成为年龄>65岁患者住院的主要原因,其中15%~20%为新发心衰,大部分则为原有慢性心衰的急性加重,即急性失代偿性心衰[1]。
(三)病因及诱因新发心衰的常见病因为急性心肌坏死和/或损伤(如急性冠脉综合征、重症心肌炎、心肌病等)和急性血液动力学障碍(如急性瓣膜功能障碍、高血压危象、心脏压塞、严重心律失常等)[2]。
此外,中国心衰注册登记研究分析结果显示,心肌缺血(30.1%)是引起新发心衰的主要原因,而在高血压引起的心衰中有74.5%为新发心衰[3]。
慢性心衰急性失代偿常有一个或多个诱因,中国心衰注册登记研究分析结果显示,感染是促使心衰患者住院的主要诱因(45.9%),其次为劳累过度或应激反应(指情绪激动、饱食及外伤等原因)(26.0%)及心肌缺血(23.1%),有25.9%的患者存在2种或2种以上心衰诱因。
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更容易因感染(83.2%)而诱发心衰[3]。
二、病理生理机制[4]1.急性心肌损伤和坏死2.血流动力学障碍(1)心排出量下降。
急性心力衰竭基层诊疗指南
08
血管扩张剂:降 低血压,改善心
脏功能
09
抗心律失常药物: 预防和治疗心律
失常
10
抗焦虑药物:减 轻焦虑,改善睡
眠质量
非药物治疗
01
休息:急性心 力衰竭患者应 卧床休息,减 少心脏负担
02
吸氧:急性心 力衰竭患者应 给予吸氧,改 善缺氧症状
03
饮食:急性心 力衰竭患者应 保持低盐、低 脂、低糖饮食, 减轻心脏负担
04
康复训练:急 性心力衰竭患 者应进行适当 的康复训练, 提高心脏功能
紧急处理
01
保持呼吸道通 畅,给予氧气
支持
02
快速评估病情, 判断是否需要
紧急救治
03
应用利尿剂, 减轻心脏负荷
04
应用血管扩张 剂,改善心脏
供血
05
应用正性肌力 药物,增强心
脏收缩力
06
应用抗心律失 常药物,控制
心律失常
07
急性心力衰竭基层诊疗指南
演讲人
目录
01. 急性心力衰竭概述 02. 急性心力衰竭诊断 03. 急性心力衰竭治疗 04. 急性心力衰竭预后
急性心力衰竭概述
疾病定义
急性心力衰竭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急性心功能 不全,导致心输出量急剧下降,不能满足机体代谢 需要,从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
急性心力衰竭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 率、死亡率和再住院率均较高,对患者的生活质 量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
应用抗凝药物, 预防血栓形成
08
监测生命体征, 及时调整治疗
方案
急性心力衰竭预后
危险因素
年龄:老年人群发病率较高 性别:男性发病率较高 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 生活习惯:吸烟、酗酒、缺乏运动等 心理因素:焦虑、抑郁等 药物使用:某些药物可能导致急性心力衰竭
2019心衰合理用药指南解读——急性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44页】
历时3年7141病人30 Countries & 398 Sites 的大规模国际临床研究 分组:治疗组 标准治疗+奈西利肽 对照组 标准治疗(利尿剂和/或其他需要的治疗)+安慰剂 给药方法:先负荷剂量(2μg/kg),再以 0.01μg/kg/min 静脉持续滴注奈西利肽或安慰剂,最多用药7天
积极去除诱因
治疗原发病因
对疑诊AHF的病人,应尽量缩短确诊及开始治疗的时间,在完善检查的同时即应开始药物和非药物治疗
急性心衰的治疗目标
稳定血流动力学状态,纠正低氧,维护脏器灌注和功能;纠正急性心衰的病因和诱因,预防血栓栓塞;改善急性心衰症状;避免急性心衰复发;改善生活质量,改善远期预后
根据临床分型确定治疗方案
血管扩张药物
血管扩张剂
病情稳定后逐步减量至停用,突然终止用药可能会出现反跳现象。硝酸酯类药物长期应用均可能产生耐药。
适用:急性心衰合并高血压、冠心病、二尖瓣反流的患者。紧急时刻选择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硝酸酯类药物持续应用可能会发生耐药。
硝酸酯类药物(Ⅱa,B)
硝普钠(Ⅱb,B)
适用:严重心衰、后负荷增加以及伴肺淤血或肺水肿的患者,特别是高血压危象、急性主动脉瓣反流、急性二尖瓣反流及急性室间隔缺损合并急性心衰等需快速减轻的后负荷的疾病
急性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
2019心力衰竭合理用药指南
2019心力衰竭合理用药指南
更新要点
新增急性心衰治疗流程
新增慢性心衰诊断流程
增加推荐级别
采用心衰新的分类和诊断标准
强调心衰要早筛早诊,加强预防
1
2
3
4
5
CONTENTS 目录
急性心力衰竭概念及流行病学趋势急性心衰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策略急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的合理应用
心力衰竭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2019年)
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
经胸超声心动图(Ⅰ类,C级) 经胸超声心动图是评估心脏结 构和功能的首选方法,可提供房室容量、左/右心室收缩和舒张 功能、室壁厚度、瓣膜功能及肺动脉高压的信息。
HFpEF主要的心脏结构异常包括左房扩大(左心房容积指数> 34 ml/m2)、左室肥厚[左心室质量指数≥ 115 g/m2(男性)或95 g/m2(女性)];主要的心脏舒张功能异常指标包括E/e' ≥ 13、e' 平均值( 室间隔和游离壁)< 9 cm/s ;其他间接指标包括纵向 应变或三尖瓣反流速度。
诊断急性心衰时,NT-proBNP水平应根据年龄和肾功能不全进行分层: 50岁以下患者NT-proBNP > 450 pg/ml; 50岁以上患者NT-proBNP >900 pg/ml; 75岁以上患者NT-proBNP > 1800 pg/ml; 肾功能不全(肾小球滤过率< 60 ml/min )时NT-proBNP应> 1200 pg/ml。
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
生物学标志物 (3)其他生物学标志物:反映心肌纤维化、炎症、氧化应激的标
志物,如可溶性ST2(solublesupp ressor of tumorgenicity 2, sST2)、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Gal-3)及生长分化因子15 (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15,GDF-15)也有助于心衰患者 的危险分层和预后评估,联合检测多种生物标志物可能是未来 的发展方向。
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
生物学标志物 (1)血浆利钠肽[B型利钠肽(BNP)或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测
定: 利钠肽检测是诊断和评估心衰必不可少的部分,推荐用于心衰筛查
2019 心力衰竭诊疗规范
心力衰竭诊疗规范概述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由于任何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和乏力(活动耐量受限),以及液体潴留(肺淤血和外周水肿)。
心衰为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和终末阶段,发病率高,是当今最重要的心血管病之一。
依据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衰可分为LVEF降低的心衰(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fraction,HF-rEF), LVEF中间值的心衰(heart failure with mid-range ejection fraction, HFmrEF)和LVEF保留的心衰(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HF-pEF)(表1)。
LVEF是心衰患者分类的重要指标,也与预后及治疗反应相关。
根据心衰发生的时间、速度、严重程度可分为慢性心衰和急性心衰。
在原有慢性心脏疾病基础上逐渐出现心衰症状、体征的为慢性心衰。
慢性心衰症状、体征稳定1个月以上称为稳定性心衰。
慢性稳定性心衰恶化称为失代偿性心衰,如失代偿突然发生则称为急性心衰。
急性心衰的另一种形式为心脏急性病变导致的新发心衰。
慢性心衰患者的临床评估一、临床状况评估(一)判断心脏病的性质及程度1.病史、症状及体征:详细的病史采集及体格检查可提供各种心脏疾病的病因线索。
接诊时要评估容量状态及生命体征,监测体质量,估测颈静脉压,了解有无水肿、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以及端坐呼吸。
2.心衰的常规检查:(1)二维超声心动图及多普勒超声:可用于:①诊断心包、心肌或心瓣膜疾病。
②定量分析心脏结构及功能各指标。
③区别舒张功能不全和收缩功能不全。
④估测肺动脉压。
⑤为评价治疗效果提供客观指标。
LVEF可反映左心室功能,初始评估心衰或有可疑心衰症状患者均应测量,如临床情况发生变化或评估治疗效果、考虑器械治疗时,应重复测量。
心力衰竭指南2019解读(3篇)
第1篇一、引言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是指心脏无法有效地泵血以满足身体对氧和营养物质的需求。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心血管疾病的增加,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为了更好地指导临床医生对心力衰竭的诊断、治疗和管理,国际权威机构发布了《心力衰竭指南2019》(以下简称《指南》)。
本文将对该《指南》进行解读,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二、心力衰竭的定义与分类1. 定义心力衰竭是指心脏泵血功能减退,导致心脏无法满足全身器官对氧和营养物质的需求,从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
2. 分类(1)根据心功能分级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标准,心力衰竭可分为四级:Ⅰ级:患者有心脏病史,但活动不受限制。
Ⅱ级:患者有心脏病史,活动轻度受限,一般活动可出现心悸、气促。
Ⅲ级:患者有心脏病史,活动明显受限,稍事活动即出现心悸、气促。
Ⅳ级:患者有心脏病史,休息状态下也出现心悸、气促。
(2)根据病因根据病因,心力衰竭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缺血性心力衰竭:由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脏缺血性疾病引起。
2)瓣膜性心力衰竭:由瓣膜病变(如二尖瓣狭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引起。
3)高血压性心力衰竭:由长期高血压导致心肌损害引起。
4)心肌病:由心肌本身病变引起。
5)其他原因:如感染、药物、毒素等。
三、心力衰竭的诊断1. 症状和体征(1)呼吸困难:是心力衰竭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
(2)乏力:患者出现全身乏力,活动耐量下降。
(3)水肿:下肢、腹部、胸部等部位出现水肿。
(4)咳嗽:干咳或伴有白色泡沫痰。
2. 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检查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等指标。
(2)心肌酶谱:检测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等指标。
(3)心脏标志物:如B型利钠肽(BNP)、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等。
急性心力衰竭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完整版)
急性心力衰竭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完整版)急性心力衰竭(心衰)是指心衰症状和体征迅速发生或恶化,其中急性左心衰和急性右心衰是两种不同的临床综合征。
急性心衰已成为年龄>65岁患者住院的主要原因,其中15%~20%为新发心衰。
新发心衰的常见病因为急性心肌坏死和/或损伤,以及急性血液动力学障碍。
慢性心衰急性失代偿常有一个或多个诱因,其中感染是促使心衰患者住院的主要诱因。
急性心衰的病理生理机制包括心肌损伤和坏死、血流动力学障碍、神经内分泌激活和心肾综合征。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具有及时识别急性心衰患者并转诊上级医院的能力,并在转诊过程中给予初始无创监测评估和基本治疗、生命支持。
对于以突发呼吸困难为主诉就诊的患者,应尽早确立诊断并开始初步治疗,以缩短治疗时间并尽早转诊。
XXX和NT-proBNP是急性心衰诊断的敏感指标,其水平与心衰的严重程度和预后有关。
3)胸片:可以显示肺部水肿、肺淤血、肺炎、肺不张等情况,对急性心衰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参考价值。
4)其他检查:如肌钙蛋白、尿素氮、肌酐、电解质、血糖、全血细胞计数、肝功能检查等均有助于评估患者的全身情况和病情严重程度。
3.治疗:急性心衰的治疗应该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和病因,包括药物治疗、支持性治疗、干预治疗等。
1)药物治疗:包括利尿剂、血管扩张剂、正性肌力药、β受体阻滞剂等。
利尿剂是急性心衰治疗的基础,可以减轻肺水肿和体循环淤血,但应注意避免电解质紊乱。
血管扩张剂可以降低心脏前后负荷,减轻心脏负担,但应注意避免低血压。
正性肌力药可以增强心肌收缩力,但应注意避免心律失常。
β受体阻滞剂可以减轻心肌缺血和心肌损伤,但应注意避免低血压和心动过缓。
2)支持性治疗:包括氧疗、机械通气、体位引流、静脉输液等。
氧疗可以改善组织缺氧,但应注意避免氧中毒。
机械通气可以改善呼吸功能,但应注意避免气压伤和感染。
体位引流可以减轻肺水肿和胸腔积液,但应注意避免感染。
静脉输液可以纠正低血容量和电解质紊乱,但应注意避免过度液体负荷和心力衰竭加重。
急性心力衰竭治疗指南
急性心力衰竭治疗指南近日,由中华医学会等组织撰写的《急性心力衰竭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发布,旨在为基层医生提供诊疗指导。
本文整理了其中的治疗部分,供大家参考。
如何进行容量管理?如果评估容量负荷重,每日尿量目标可为3 000~5 000 ml,直至达到最佳容量状态。
保持每天出入量负平衡约500 ml,体重下降0.5 kg,严重肺水肿者水负平衡为1 000~2 000 ml/d,甚至可达3 000~5 000 ml/d。
3~5 d后,如肺淤血、水肿明显消退,应减少水负平衡量,逐渐过渡到出入量大体平衡。
肺淤血、体循环淤血明显者,无明显低血容量因素(大出血、严重脱水、大汗等)时,每天摄入液体量一般宜在1 500 ml以内,不要超过2 000 ml。
同时限制钠摄入<2 g/d。
如何使用利尿剂?有液体潴留证据的急性心衰患者均应使用利尿剂。
首选静脉襻利尿剂,如呋塞米、托拉塞米、布美他尼,应及早应用。
常用呋塞米,宜先静脉注射20~40 mg,之后可静脉滴注5~40 mg/h,其总剂量在起初6 h 不超过80 mg,起初24 h不超过160 mg。
亦可应用托拉塞米10~20 mg静脉注射。
如果平时使用襻利尿剂治疗,最初静脉剂量应不小于长期每日所用剂量。
需监测患者症状、尿量、肾功能和电解质。
根据患者症状和临床状态调整剂量和疗程。
有低灌注表现的患者应在纠正后再使用利尿剂。
利尿剂反应不佳或抵抗的处理:①增加襻利尿剂剂量。
②静脉推注联合持续静脉滴注:静脉持续和多次应用可避免因为襻利尿剂浓度下降引起的钠水重吸收。
③2种及以上利尿剂联合使用。
④应用增加肾血流的药物,如小剂量多巴胺或重组人利钠肽。
⑤常规利尿剂治疗效果不佳,伴低钠血症可加用托伐普坦。
⑥超滤治疗或其他肾脏替代治疗。
如何使用血管扩张药?收缩压是评估患者是否适宜应用此类药物的重要指标。
收缩压>110 mmHg的患者通常可安全使用;收缩压在90~110 mmHg,应谨慎使用;收缩压<90 mmHg,禁忌使用。
心力衰竭指南2019解读
心力衰竭指南2019解读## HF Guidelines 2019 Interpretation.Introduction.Heart failure (HF) is a complex clinical syndrome characterized by impaired cardiac function and symptoms of congestion or reduced cardiac output. The management of HF has evolved significantly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ew medications, devices, and therapies. The 2019 Heart Failure Guidelines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update on the diagnosis,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of HF.Key updates in the 2019 Guidelines.The 2019 Guidelines include several important updates from the previous 2013 Guidelines. These updates include:New classification system for HF: The 2019 Guidelines introduce a new classification system for HF that is basedon the patient's ejection fraction (EF). HF is now classified as: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 (HFrEF): EF ≤ 40%。
急性左心衰竭临床路径(2019年版)
急性左心衰竭临床路径一、急性左心衰竭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急性左心衰竭(ICD-10:I50.1)。
(二)诊断依据根据根据《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2018年)、《急性心力衰竭院前及院内早期管理建议》(ESC,2015年)、《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ESC,2016年)。
1.临床表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端坐呼吸或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重者可出现低灌注症状如四肢湿冷、尿少、神志模糊、头晕。
2.体征:奔马律、肺部啰音(双侧)、外周水肿(双侧),重者脉压窄、低血压。
3.辅助检查:心力衰竭的生化标志物(如BNP或NT-ProBNP)升高,X线胸片可呈肺淤血或肺水肿表现,超声心动图可提示心脏扩大、心功能严重低下,心电图可出现严重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的客观证据。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根据《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2018年)、《急性心力衰竭院前及院内早期管理建议》(ESC,2015年)、《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ESC,2016年)、《心力衰竭合理用药指南》(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药师协会,2016年)。
1.一般治疗:半卧位或端坐位,必要时吸氧,无创监测包括血氧饱和度、血压、呼吸、尿量及持续心电监测,适当限制液体和钠的入量。
2.药物治疗:(1)应用利尿剂消除肺循环淤血和(或)体循环淤血症状和(或)体征,应用强效袢利尿剂。
(2)血管扩张剂的应用:对于收缩压>90mmHg,可静脉用血管扩张剂。
收缩压>110mmHg,可安全使用,90~110mmHg,密切观察下使用。
(3)正性肌力药物:如伴症状性低血压(≤85mmHg)或心输出量降低伴循环淤血患者可以考虑短期静脉内输入。
(4)血管收缩药物:应用了正性肌力药仍有心源性休克表现或合并显著低血压状态时可应用。
(5)阿片类药物:如吗啡可缓解焦虑和呼吸困难,急性肺水肿患者可谨慎使用。
《心力衰竭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2019)要点
《心力衰竭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2019)要点引言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是各种心血管事件的最终结果和各种心脏异常的累积效应,最终导致心脏泵功能下降。
心血管患者一旦出现心衰的临床表现,提示预后差。
心衰越重,死亡风险越高。
因此,在面对心衰这种严重的可以致死的疾病时,需要临床医生正确地诊断、准确地评估病情、深刻理解心衰的病理生理机制、及时和恰当地治疗。
1 心力衰竭的概述1.1 定义心衰是多种原因导致心脏结构和(或)功能的异常改变,使心室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从而引起的一组复杂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疲乏及液体潴留(肺淤血、体循环淤血及外周水肿)等。
1.2分类根据LVEF,心衰分为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HFrEF)、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FpEF)及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衰(HFmrEF),其诊断标准见表1。
1.3分期和分级心衰是慢性、自发进展性疾病,很难根治,但可以预防。
根据心衰发生、发展过程,从心衰的高危因素进展为结构性心脏病,出现心衰症状,直至难治性终末期心衰,分为4个阶段(表2)。
病情一旦进展到下一阶段,难以逆转,心衰的防控重在预防,即:预防从阶段A进展至阶段B,即防止发生结构性心脏病,2017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协会(AHA)心衰指南更新中推荐对A阶段人群进行利钠肽筛查,接受专业团队的管理和以指南为导向的治疗,预防左室功能障碍(收缩性或舒张性)或新发心衰;预防从阶段B进展至阶段C,即预防出现心衰的症状和体征,这对于已有心脏病的患者尤为重要。
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是临床常用的心功能评估方法(表3)。
NYHA心功能分级与预后密切相关,经过治疗后患者的NYHA心功能分级可在短期内迅速发生变化,可用于判断治疗效果,临床上用于心衰B阶段至D阶段患者的症状评估。
1.4流行病学心衰发病率高、病死率高,已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
1.5 病因及病理生理机制1.5.1 病因原发性心肌损害和异常是引起心衰最主要的病因(表4)。
2019年急性心力衰竭指南解读.doc
急性心力衰竭指南解读编者按:急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症,它是各种心脏疾病发展恶化后的共同表现之一,虽然所有急性心衰具有类似的症状、体征及病理生理改变,但不同病因的心衰又各具临床特点,而且急性心衰的症状变化快,预后差异大,对其治疗观察有难度。
同时针对急性心衰的临床研究较少,因此目前对急性心衰的定义、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及诊断和治疗措施缺乏共识,直至最近(2005年),美国心脏病协会(AHA)及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才起草了关于急性心衰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AHA的指南较为简练,只对急性心衰的定义、分类、治疗原则及今后研究的方向进行了概括性描述,而彭教授的这篇文章则对这个指南做出了一个详致的解释,在此我们谢谢彭教授!一、急性心衰的病因和诱发因素慢性心衰急性发作占急性心衰中的主要部分,因此,所有引起慢性心衰的疾病都可导致急性心衰。
随着年龄的老化以及急性心肌梗死的存活率上升,慢性心衰状态存活的人数也随之增加。
在美国及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心衰占心脏疾病住院比例的首位,而慢性心衰失代偿和急性发作是心衰病人住院的主要原因。
在欧洲国家中,冠心病占急性心衰病因的60-70%,在老年病人中比例更高。
急性心衰的病因及促发因素如下:1.心衰的失代偿(如心肌病)2.急性冠脉综合症(1) 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伴大范围缺血和缺血性心功能不全(2)急性心肌梗死的机械并发症(3 ) 右室心肌梗死3.高血压危象4.急性心律失常(室速、室颤、房颤或房扑、或室上性心动过速)。
5.瓣膜返流、心内膜炎、腱索断裂、原有瓣膜返流加重。
6.重度主动脉狭窄。
7.急性心肌炎8.心包填塞9.主动脉夹层10.产后心肌病11.非心源性促发因素(1)药物治疗缺乏依从性(2)容量超负荷(3)感染,特别是肺炎和败血症(4)严重脑损害(5)大手术后(6)肾功能减退(7)哮喘(8)吸毒(9)酗酒(10)嗜铬细胞瘤12.高输出综合征(1)败血症(2)甲亢危象(3)贫血(4)分流综合征二、急性心衰的定义及分类(一)急性心衰的定义随着对心衰研究的深入,心衰的定义也在不断更新,目前对心衰的定义是指在静脉回流正常的情况下,由于心肌收缩或(和)舒张功能障碍,使心排血量绝对或相对低于全身组织代谢需要的综合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心力衰竭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完整版)一、概述(一)定义急性心力衰竭(心衰)是指心衰症状和体征迅速发生或恶化。
急性左心衰指急性发作或加重的左心功能异常所致的心肌收缩力明显降低、心脏负荷加重,造成急性心排血量降低、肺循环压力突然升高、周围循环阻力增加,引起肺循环充血从而出现急性肺淤血、肺水肿,以及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的心原性休克的一种临床综合征[1]。
急性右心衰指某些原因使右心室心肌收缩力急剧下降或右心室的前后负荷突然加重,从而引起右心排血量急剧减低的临床综合征。
(二)流行病学急性心衰已成为年龄>65岁患者住院的主要原因,其中15%~20%为新发心衰,大部分则为原有慢性心衰的急性加重,即急性失代偿性心衰[1]。
(三)病因及诱因新发心衰的常见病因为急性心肌坏死和/或损伤(如急性冠脉综合征、重症心肌炎、心肌病等)和急性血液动力学障碍(如急性瓣膜功能障碍、高血压危象、心脏压塞、严重心律失常等)[2]。
此外,中国心衰注册登记研究分析结果显示,心肌缺血(30.1%)是引起新发心衰的主要原因,而在高血压引起的心衰中有74.5%为新发心衰[3]。
慢性心衰急性失代偿常有一个或多个诱因,中国心衰注册登记研究分析结果显示,感染是促使心衰患者住院的主要诱因(45.9%),其次为劳累过度或应激反应(指情绪激动、饱食及外伤等原因)(26.0%)及心肌缺血(23.1%),有25.9%的患者存在2种或2种以上心衰诱因。
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更容易因感染(83.2%)而诱发心衰[3]。
二、病理生理机制[4]1.急性心肌损伤和坏死2.血流动力学障碍(1)心排出量下降。
(2)左心室舒张末压和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升高。
(3)右心室充盈压升高。
3.神经内分泌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过度兴奋。
4.心肾综合征三、诊断、病情评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具有及时识别急性心衰患者并转诊上级医院的能力,并在转诊过程中给予初始无创监测评估(包括血氧饱和度、血压、呼吸及持续心电监测)和基本治疗、生命支持。
以突发呼吸困难为主诉就诊患者需要考虑到急性心衰可能,急性心衰危及生命,应尽量缩短确立诊断及开始初步治疗的时间,并尽早联系上级医院转诊。
通过询问患者本人或家属了解既往心血管病基础病史,检查包括呼吸频率、脉搏、血压、心率、心律、心音、双肺呼吸音、啰音、是否水肿、肢体末端温度等体征情况,初步进行包括指氧监测、心电图、胸片等检查,B型利钠肽(BNP)和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为急性心衰诊断或排除诊断的敏感检查指标,如疑诊心衰应及时检查;通过上述信息综合判断患者是否为急性心衰。
需强调检查的同时应给予初步治疗,包括稳定血液动力学状态,纠正低氧,维持脏器灌注和功能等。
(一)诊断根据基础心血管疾病、诱因、临床表现(症状和体征)以及各种检查(心电图、胸片、BNP)作出急性心衰的诊断。
急性心衰的诊断流程见图1。
注:NT-proBNP N末端B型利钠肽原;BNP B型利钠肽图1 急性心力衰竭诊断流程1.临床表现:急性心衰的临床表现是以肺淤血、体循环淤血以及组织器官低灌注为特征的各种症状及体征。
(1)病史、症状及体征:大多数患者有各种心脏疾病史,存在引起急性心衰的各种病因。
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表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不能平卧、端坐呼吸等。
查体可发现心脏增大、舒张早期或中期奔马律、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P2)亢进、两肺部干湿啰音、体循环淤血体征(颈静脉充盈、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下肢和骶部水肿、肝肿大、腹腔积液)。
(2)急性肺水肿:突发严重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烦躁不安,并有恐惧感,呼吸频率可达30~50次/min,咳嗽并咳出粉红色泡沫痰,心率快,心尖部常可闻及奔马律,两肺满布湿啰音和哮鸣音。
(3)心原性休克:在血容量充足的情况下存在低血压(收缩压<90 mmHg,1 mmHg=0.133 kPa),伴有组织低灌注的表现[尿量<0.5 ml·kg-1·h-1、甚至无尿,皮肤苍白和发绀,四肢湿冷,意识障碍,血乳酸>2 mmol/L,代谢性酸中毒(pH<7.35)]。
2.辅助检查:所有患者如有条件均需急查心电图、胸片、BNP水平、肌钙蛋白(cTn)、尿素氮、肌酐、电解质、血糖、全血细胞计数、肝功能检查等。
(1)心电图:通过心电图可了解患者基础心脏病的信息,可提示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信息,为急性心衰病因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重要参考。
(2)BNP:所有急性呼吸困难和疑诊急性心衰患者均推荐检测血浆BNP水平。
排除急性心衰诊断采用的界值:BNP<100 ng/L、NT-proBNP<300 ng/L,存在肾功能不全[肾小球滤过率<60ml/·min-1·(1.73 m2)-1]时,采用NT-proBNP<1 200 ng/L。
诊断急性心衰时建议NT-proBNP根据年龄分层设定诊断界值:年龄<50岁患者nt-probnp水平应>450 ng/L,50~75岁患者应>900 ng/L,>75岁患者应>1 800 ng/L[5]。
(3)cTn检测:用于急性心衰患者的病因诊断(如急性心肌梗死)和预后评估。
(4)X线胸片:对疑似、急性、新发的心衰患者应行胸片检查,以识别/排除肺部疾病或其他引起呼吸困难的疾病,提供肺淤血/水肿和心脏增大的信息,但X线胸片正常并不能除外心衰。
(5)超声心动图和肺部超声:血液动力学不稳定的急性心衰患者应尽快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以获取心脏结构和心脏功能的信息。
床旁胸部超声检查可发现肺间质水肿的征象。
(6)动脉血气分析:视临床情况而定,需要明确酸碱状态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情况时可进行检测,尤其是伴有急性肺水肿或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者。
心原性休克患者应行动脉血气分析。
(7)其他:怀疑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行促甲状腺激素检查,疑诊肺栓塞患者行D-二聚体检查。
怀疑并存感染的患者,可检测降钙素原水平指导抗菌药物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心衰患者应评估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指征,必要时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
(二)病情评估根据是否存在肺淤血或体循环淤血(分为"湿"和"干")和外周组织低灌注情况(分为"暖"和"冷")的临床表现,可将急性心衰患者分为4型:"干暖""干冷""湿暖"和"湿冷"(表1)[6]。
这种分类可能有助于指导早期治疗并指导预后。
低血压性急性心衰患者预后最差,尤其是同时存在低灌注时(湿冷型)。
(三)鉴别诊断[7]1.急性心衰也可能同时合并肺部疾病。
大量粉红色泡沫样痰和心尖部舒张期奔马律有助于急性肺水肿的诊断。
2.合并心原性休克时,应与其他原因引起的休克相鉴别。
心原性休克多与肺淤血、肺水肿并存是主要特征,如无肺循环和体循环淤血征,心原性休克可能性极小。
3.心衰的病因鉴别:急性冠脉综合征、高血压急症、主动脉夹层、肺栓塞、心律失常等通过相应的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心电图、X线胸片、实验室评估和超声心动图)进行鉴别。
四、治疗(一)治疗流程及要点急性心衰的治疗流程见图2。
注:1 mmHg=0.133 kPa图2 急性心力衰竭治疗流程图1.控制基础病因和矫治引起心衰的诱因:应用静脉和/或口服降压药物控制高血压;选择有效抗菌药物控制感染;积极治疗各种影响血液动力学的快速性或缓慢性心律失常;应用硝酸酯类药物改善心肌缺血。
糖尿病伴血糖升高者应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又要防止低血糖。
2.缓解各种严重症状:(1)低氧血症和呼吸困难:给予吸氧。
(2)胸痛和焦虑:应用吗啡。
(3)呼吸道痉挛:应用支气管解痉药物。
(4)淤血症状:利尿剂有助于减轻肺淤血和肺水肿,亦可缓解呼吸困难。
3.稳定血液动力学状态,维持收缩压≥90 mmHg:纠正和防止低血压可应用各种正性肌力药物和/或血管收缩药物。
血压过高者的降压治疗可选择血管扩张药物。
4.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维持酸碱平衡:静脉应用襻利尿剂应注意补钾和保钾治疗;血容量不足、外周循环障碍、少尿或伴肾功能减退患者要防止高钾血症。
低钠血症者应适当补充钠盐,严重低钠血症(<110 mmol/L)者应根据计算所得的缺钠量,静脉给予高张钠盐如3%~6%氯化钠溶液。
出现酸碱平衡失调时,应及时纠正。
5.保护重要脏器如肺、肾、肝和大脑,防止功能损害。
6.降低死亡风险,改善近期和远期预后。
(二)治疗方案与具体治疗方法1.一般处理:(1)调整体位:静息时呼吸困难明显者,应半卧位或端坐位,双腿下垂以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前负荷。
(2)吸氧:①鼻导管吸氧:低氧流量(1~2 L/min)开始,若无CO2潴留,可采用高流量给氧(6~8 L/min)。
②面罩吸氧:适用于伴呼吸性碱中毒的患者。
(3)镇静:阿片类药物如吗啡可缓解焦虑和呼吸困难,急性肺水肿患者可谨慎使用。
用法为2.5~5.0 mg静脉缓慢注射,亦可皮下或肌肉注射。
应密切观察疗效和呼吸抑制的不良反应。
伴明显和持续低血压、休克、意识障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患者禁用。
2.根据急性心衰临床分型确定治疗方案:(1)"干暖":无明显体肺循环淤血并且外周组织灌注尚可,调整口服药物即可。
(2)"干冷":无明显体肺循环淤血,机体处于低血容量状态或容量正常、伴外周组织低灌注,首先适当扩容,如低灌注仍无法纠正可给予正性肌力药物。
(3)"湿暖":分为血管型和心脏型两种,前者由液体血管内再分布引起,高血压为主要表现,首选血管扩张药,其次为利尿剂;后者由液体潴留引起,伴体肺循环淤血,首选利尿剂,其次为血管扩张药。
(4)"湿冷":最危重的状态,提示体肺循环淤血明显且外周组织灌注差,如收缩压≥90 mmHg,则给予血管扩张药、利尿剂,若治疗效果欠佳可考虑使用正性肌力药物;如收缩压<90 mmHg,则首选正性肌力药物,若无效可考虑使用血管收缩药,当低灌注纠正后再使用利尿剂。
对药物治疗无反应的患者,转诊至上级医院行机械循环支持治疗。
3.容量管理:如果评估容量负荷重,每日尿量目标可为3 000~5 000 ml,直至达到最佳容量状态。
保持每天出入量负平衡约500 ml,体重下降0.5 kg,严重肺水肿者水负平衡为1 000~2 000 ml/d,甚至可达3 000~5 000 ml/d。
3~5 d后,如肺淤血、水肿明显消退,应减少水负平衡量,逐渐过渡到出入量大体平衡。
肺淤血、体循环淤血明显者,无明显低血容量因素(大出血、严重脱水、大汗等)时,每天摄入液体量一般宜在1 500 ml 以内,不要超过2 000 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