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图象、图表、信息类选择题解题方法与技巧
浅谈高中化学图像题解题思维的运用和技巧
![浅谈高中化学图像题解题思维的运用和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1bf9c353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55.png)
浅谈高中化学图像题解题思维的运用和技巧高中化学图像题是一类重要的解题思维题型,在高中化学考试中占有一定的比重。
这类题目一般由一张化学反应图像和问题组成,要求考生分析图像并回答相关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高中化学图像题解题思维的运用和技巧进行浅谈。
一、理解图像中的化学反应高中化学图像题目的基础是对图像中化学反应的理解,因此,理解图像中化学反应的性质和规律是解题的基础。
图像中的化学反应大多是实验中的经典反应或常见反应,如化学计量、氧化还原反应、酸碱反应、配位反应等。
每种化学反应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规律,考生需要对这些反应的规律进行深入的熟悉和掌握,从而更好地解决相关问题。
二、梳理图像中化学物质的变化在理解图像中的化学反应之后,考生需要进一步梳理图像中化学物质的变化规律。
一张高中化学图像往往包含多个化学物质,每个化学物质都具有其特定的形态和特征,而它们之间的变化又如何影响整个反应的进程和结果呢?考生应当注重分析图像中每个化学物质的变化情况,确定每个化学物质在反应中的角色和作用,进而推断出反应的总体规律和趋势。
三、合理解读反应物和产物的数据在梳理图像中化学物质的变化规律的基础上,考生还需要阅读并合理解读反应物和产物的数据。
反应前后,化学物质的数量、摩尔质量、浓度等都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数据往往是图像题目所要求回答的问题。
考生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比对和计算,从而得出相关的结论。
同时,考生还需要从实验数据中考虑潜在的实验因素,如测量误差、反应条件等可能对实验数据产生的影响,以确保解答的准确性。
四、运用反应的性质判断答案高中化学图像题的答案不止有一个,考生在解答问题时,常常需要运用反应规律和性质来判断答案的正确性。
如利用酸碱反应的中和滴定原理,通过计算反应物或产物的浓度来判断问题的解答是否正确,或者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物质电荷变化规律来解析问题答案是否合理。
五、细节分析和考虑高中化学图像题考察考生从多个方面分析问题时需要注意对于细节的分析和考虑。
高中化学图像型选择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高中化学图像型选择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aa05c195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1a.png)
高中化学图像型选择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高中化学中的选择题是考察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的重要工具之一。
在这些题目中,图像型选择题是最难解决的一类。
这类题目主要通过各种图片、图表和数据来考察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因此,解题方法和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在解题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题目的背景知识。
这类题目中的图片、图表和数据都是有意义的,所以我们需要先把它们看清楚,了解它们的含义。
其次,我们需要从数据和图像中提取有用的信息。
这些信息可能是关于化学反应的条件、物质的性质、反应过程等。
接下来,我们需要把所提取的信息与我们所学过的化学知识进行比对。
这样我们就可以找到问题的答案。
除了上述方法之外,我们还可以使用一些技巧来帮助我们解题。
其中一个很有效的技巧就是利用图像或数据中隐含的信息。
例如,如果一张图片显示的是一个化学实验的现场,我们可以从图片中观察到实验室里使用的仪器和试剂,从而推断出实验的类型和目的。
另外,我们还可以使用排除法来帮助我们解题。
这个方法就是通过排除显然不符合题意的选项来缩小答案的范围,从而使解题变得更加简单。
最后,我们需要对答案进行核对。
这样我们就可以确保答案的正确性。
总的来说,解决高中化学图像型选择题需要我们具备良好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我们需要了解背景知识,提取有用的信息,并运用化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我们还需要学会使用技巧,如排除法和利用隐含信息来帮助我们解题。
总之,通过不断练习和总结,我们可以在解决高中化学图像型选择题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需要注意的是,在解题时,不要慌乱,要仔细分析,不断思考和总结。
只有通过不断练习和总结,我们才能在高中化学图像型选择题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中化学图表类试题信息解读技巧
![高中化学图表类试题信息解读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bebbcdc0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a5.png)
技法点拨高中化学图表类试题信息解读技巧■施骏摘要:在高中阶段,图表类的问题占据着化学试卷的绝大部分。
很多学生接触试题时,都会被大量的图表信息所震撼,甚至有很多学生会因此而对化学学习产生恐惧。
但事实却是,如果学生能够正确地解读图表、分析图表,那么学习难度自然能够降低。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读图、识图,借此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高中化学;试题图表;信息解读前言:一直以来,化学都被高中生看作是难度极高的学科。
在化学学习中,学生会接触大量的图表信息以及反应公式,学习的内容比较复杂且具有抽象性。
但是,在解决图表类的问题时,很多信息都会被暗藏在图表背后,需要学生主动地解读、推理。
如果学生能够找到正确的解读方式,那么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所以,教师主要的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的图表信息解读能力及归纳能力,贯彻授人以渔的教学原则。
一、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在考试中,化学反应速率这一知识点通常不会以直接的图像形式展现出来,而是会与一些情况融合,让考生结合实际进行分析,找出图像之间的关联,进而有针对性地破解问题。
例1.已知CO 与H 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会生成甲醇(CH 3OH )。
现有5个容积为1L 的密闭容器,分别为A 、B 、C 、D 、E 。
在控制好温度的情况下,将1molCO 以及2molH 2融合,并以等量的标准,分别注入5个不同的容器中。
实验所得数据如图1以及图2所示。
试分析,本实验的正反应如何?K 1、K 2的大小关系如何?如果将C 中的平衡状态转化为D 中的平衡状态,可采取何种措施?n 2112345图1图2解析:根据图1中的数据分析可知,随着温度的提升,CH 3OH 的物质的量反而会减少。
这一信息所反映的内容是,本实验是一个逆向吸热的反应。
所以,本实验的正反应就是“放热反应”;升温状态下,平衡会呈现出逆向移动的趋势,所以,K 会越来越小,故K 1>K 2;根据图2中的数据及题干信息分析可知,问题3的过程是逆向移动的过程,所以可以采取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升温以及减压。
高考化学 专题21 化学图象、图表信息获取和迁移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含解析)
![高考化学 专题21 化学图象、图表信息获取和迁移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f9f9119be23482fb4da4c8f.png)
专题21 化学图象、图表信息获取和迁移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高频考点解读】1.能够通过对图形、图表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的印象,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的能力;2.能够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成果,用正确的化学术语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表达,并做出解释的能力。
用图表描述化学过程或呈现背景信息是化学化繁为简的基本表达方式,能从简约化、抽象化的图表中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是理科考生应具备的一种重要思维能力,对该类问题的考查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以多种元素的特征性质和递变规律设置图表进行元素推断,考查元素周期律、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应用。
(2)将反应过程和数据处理融为一体设计图像进行推理判断,考查对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速率、三大平衡(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溶解平衡)、三大常数(化学平衡常数、电离常数、溶度积常数)的理解和应用。
(3)以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知识为背景,借助氧化还原反应、沉淀量的变化、电化学原理等,考查分析图表信息、处理数据的计算能力。
【热点题型】题型一多变量图象题例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研究光化学烟雾消长规律,在一烟雾实验箱中,测得烟雾的主要成分为RH(烃)、NO、NO2、O3、PAN(CH3COOONO2)及各种物质的相对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记录于图中。
根据图中数据,下列推论最不合理的是( )A.NO消失的速率比RH快B.NO生成NO2C.RH及NO2反应生成PAN及O3D.O3生成PAN【提分秘籍】多变量图象题是高考考查的一个方向和趋势,它是指在一个图上存在多个变量的图象,如各种离子浓度的变化,多个条件的曲线变化等。
此类题的特点是:一方面信息量大,考查了读图能力;另一方面多变量的存在,考查了分析推理能力。
常见有三种类型:(1)环境污染因素的多变量;(2)溶液中离子变化的多变量;(3)化学平衡体系中的多条件变化。
解答这类题需要“两会”:(1)会识图:一看面、二看线、三看点(弄清纵、横坐标的含义;弄清起点、拐点、终点的含义;看清曲线的变化趋势)。
初三化学图像题解题技巧
![初三化学图像题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fe2b56ac312b3169a551a4f5.png)
初三化学图像题解题技巧------------------------------------------作者xxxx------------------------------------------日期xxxx图像题,就是将变化过程中的某些量的变化以曲线、直线的形式表示的习题,这类题目具有形象直观、简明清晰、知识面广、综合性强等特点。
就其内容而言,主要有溶解度、溶液稀释、溶液导电性、沉淀量、化学反应过程等图像题;从形式上来看,有单线图像题、多线图像题。
图像题的解题技巧:(1)以数学与化学知识结合为突破口。
(2)把握好“三点一线”,即起点、拐点、终点和曲线。
(也就是说,关注起点,拐点、终点和曲线的变化趋势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1:将质量相等的氯酸钾单独加热和与少量二氧化锰混合加热。
图中a代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b是氯酸钾。
放出氧气的质量(纵坐标)和反应时间横坐标的关系图正确的是()要考虑反应是否一加热就会放出氧气决定了起点是否从零点出发要考虑反应的速率快慢决定了拐点的位置前后题型一:金属质量与H2质量例题:质量相等的Mg、Al、Zn、Fe四种金属分别与足量的稀H2SO4反应,产生H2的质量mH2与四种金属质量m金关系如下图,正确的是( )[附加题]等质量的A、B两种活泼金属(化合价均为+2价)与足量稀盐酸反应时产生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
(1)A、B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大小是_ _(2)A、B两种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大小是(3)在Mg和Fe,Zn和Fe,Zn和Cu中,A、B可能是______题型二:有关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图象题例题:有一杯食盐溶液,加水稀释,若以质量分数a%为纵坐标,以溶液的体积v 为横坐标,则下图正确的是 ( )练习1: m克KNO3的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直至有少量晶体析出。
在此过程中,能表示溶质的质量分数a%与时间t的变化关系的是 ( )练习2: 现有一杯接近饱和的食盐溶液,在恒温及溶剂(水)质量不变的条件下,为了达到饱和,不断向其中加入固体NaCl质量m,下图能表示加入的固体质量m与质量分数a%的关系的是( )题型三:有关溶液的pH值与溶液的关系例题:将一定浓度的硫酸加水稀释,所得溶液的pH值与加水量m关系相符的图像是()变形: 1、向碱溶液中加水稀释2、向酸溶液中加碱溶液3、向碱溶液中加酸溶液练习: 向100克2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缓缓加入100克20%的盐酸溶液,所得溶液的pH值与加盐酸溶液的质量m关系相符的图象是()题型四:物质导电性与加入溶液量的关系例题:向一定量10%的硫酸溶液中,不断加入10%的氢氧化钡溶液,其导电能力的变化与加入氢氧化钡溶液量m的关系符合的图像是()题型五: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图象题例题:一定质量的木炭与过量氧气在密闭容器内加热使其充分反应。
浅谈高中化学图像题解题思维的运用和技巧
![浅谈高中化学图像题解题思维的运用和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b204b864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42.png)
浅谈高中化学图像题解题思维的运用和技巧【摘要】高中化学图像题在学习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需要通过解题思维来理解和分析。
本文首先介绍了高中化学图像题的重要性和解题思维的重要性,然后对图像题的特点进行了详细分析。
接着从运用化学知识解读图像题、理清图像题的逻辑关系、注意图像题的细节和实际操作中的技巧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在提出了提升高中化学图像题解题能力的方法,同时总结了解题思维的重要性。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更好地掌握高中化学图像题解题的技巧和方法,从而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和效率。
【关键词】高中化学、图像题、解题思维、特点分析、化学知识、逻辑关系、细节、实际操作、技巧、提升方法、总结、重要性1. 引言1.1 高中化学图像题的重要性高中化学图像题在考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考察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图像题,考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化学中的各种现象和规律,从而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与传统的文字题相比,图像题更具有生动性和实践性,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境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化学图像题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它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化学思维和解题思维。
通过分析图像、理清图像背后的化学现象,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这些能力不仅在解决图像题时非常重要,也对学生今后学习和工作中的问题解决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高中化学图像题的重要性不仅在于考察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更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通过认识到高中化学图像题的重要性,学生可以更加重视图像题的学习和训练,提高自己在化学学习中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1.2 图像题解题思维的重要性图像题解题思维的重要性在高中化学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图像题是高中化学考试中常见的一种题型,通过观察给出的化学图像,学生需要理解其中蕴含的化学知识,并进行推理和解答。
图像题的解题过程需要考生具备扎实的化学知识基础,同时也需要运用灵活的思维方式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浅谈高中化学图像题解题思维的运用和技巧
![浅谈高中化学图像题解题思维的运用和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979d9799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34.png)
浅谈高中化学图像题解题思维的运用和技巧化学作为一门实验性科学,图像题是高中化学考试中的重要题型之一。
解答这类题目不仅需要对化学知识有较好的掌握,还需要运用一定的解题思维和技巧。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浅谈高中化学图像题解题思维的运用和技巧。
1. 题目分析在解答高中化学图像题时,首先要对题目进行仔细分析。
理解题干中所描述的实验现象、反应物、产物以及其他相关条件非常重要。
有时候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可能被掩盖,需要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分析才能找到。
2. 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解答高中化学图像题,对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要有一定的了解。
包括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沉淀反应等。
根据题目所给的条件,判断反应类型,然后运用相应的化学方程式进行解题。
3. 反应过程的分析在解答高中化学图像题时,需要对反应过程进行详细的分析。
观察所给图像,分析反应前后的变化,找出关键信息。
例如,颜色的变化、气体的产生、沉淀的生成等。
这些变化能够帮助我们确定化学反应的类型和进行解题。
4. 通过实验验证解答有时候,解答高中化学图像题的思维和技巧都无法完全确定答案。
这时,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解答。
对于一些简单的实验,可以根据理论知识判断实验结果。
对于一些复杂的实验,可以参考相关的文献或咨询专家来获得准确的答案。
5. 考虑实际情况解答高中化学图像题时,要考虑实际情况。
化学反应往往受到温度、压力和浓度等因素的影响。
在解题过程中,要根据这些因素进行合理的推理和判断。
同时,还要注意考虑化学反应的速率、平衡等因素对图像的影响。
6. 多做练习题解答高中化学图像题需要一定的经验积累。
通过多做相关的练习题,加深对化学反应的理解,熟练掌握解题思路和技巧。
可以选择一些经典题目进行分析和解答,提高解题的能力和水平。
综上所述,高中化学图像题解题思维的运用和技巧不仅仅需要对化学知识有较好的掌握,还需要有系统性的思维和解题方法。
通过题目分析、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反应过程的分析、实验验证解答、考虑实际情况以及多做练习题等方法,可以提高解答高中化学图像题的能力。
初中化学图像题技巧+题型汇总
![初中化学图像题技巧+题型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d890a30a172ded630a1cb63d.png)
2.乙同学用两份相同质鱼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其中一
份加入二氧化猛, 一份不加, 请选择: (B)
"
飞 戍
仆缸化剂
从
反应时间
。
人俏化剂
B
反应1寸间
点拨:反应起始时间, 若反应条件为加热(高温) 需大千零。
题型四:化学反应中物质质量的变化曲线
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猛的混合物,
下列图像正确的是(B)
等质量的镁、铁、锌与相同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足量的
稀硫酸反应,请在图像的曲线上标出表示镁、铁、锌。
产
生 比
t
甲 (Mg) 乙 (Fe)
质 量
丙 (Zn)
反应时间
0t
解题点拨:(1)每条曲线中, 斜线越陡, 说明单位时间内产生氢气
多, 反应快,金属活动性越强; (2)等质量的不同金属与足量酸反应 , 化合价相同时, “人小志气 大” 。
初中化学图像题技巧+题型汇总
学习目标
1.学会应用数学思维分析化学 的图像问题。 2通过比较分析各种图像找出 解题方向。
中考指南
1、高频考点:图像题 2、内容:金属与酸的反应;溶液; 质量守恒定律;溶液酸碱度的变化 发生两个反应的情况等。 3. 题型: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
解题技巧:
: 要做到 “五看”
一看坐标(横、纵坐标的含义) ?;
二看起点(图像的起点)
。
三看拐点(图像的拐点及终点)
.:.K化砍顶且
四点比例(看图像中横纵坐标的比例关系)
五看特征(看图像的走向, 如上升还是下
降等)
一般认为每一折点代表一个反应的开始或结束
亘题型 :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题 一 '"""'"""'""""''"'""""""'"""""''"'""""""'"""""''"""'"""'"""""" 相对原子质昼: Mg-24, Fe-56, Zn-65
初中化学四大压轴题答题技巧(选择、推断、实验、计算题)
![初中化学四大压轴题答题技巧(选择、推断、实验、计算题)](https://img.taocdn.com/s3/m/af02a665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11.png)
初中化学四大压轴题答题技巧(选择、推断、实验、计算题)压轴题,一般来讲是试卷每道大题的最后几题。
压轴题不一定是最难的,但一定是学生容易丢分的,所以学生在做好基础知识的巩固以及重难点突破的同时,也需要注意平时老师强调的一些“中考经典错误答案”,避免一些不应该的丢分。
下面我们分题型简单介绍一下压轴题的复习注意事项。
01选择题常见题型有图像题、图表题、技巧型计算及信息给予题。
图像题解题关键在于图像的横纵坐标、三点(起点、拐点、终点)、斜率。
极有可能考金属与酸的反应,需要学生分清楚金属与酸反应的速率问题和效率问题,理解记忆等量金属与足量酸反应、等量酸与足量金属反应分别对应的4幅图。
例如:图表题一般考察质量守恒定律,一定要从宏观微观两个方面透彻地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重点是原子守恒和质量守恒。
解题的时候一定要牢记三个公式:1、密闭容器中,M前=M后;2、M参加=M生成;3、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比=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分子个数比。
技巧型计算常用的是守恒法、平均值法、极值法、差量法。
守恒法和差量法主要用于求解质量、质量分数等具体数值的题目,平均值法和极值法由于可以确定数值的范围,因此常用于求某种物质可能是什么的问题,找出这几种方法对应的典型例题做一下,一道就可以。
理解不同方法的思路,知道什么样的题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解,就能搞定这1分了。
信息给予题就需要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了,这个需要学生平时多多培养。
另外平时做题的时候一定要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比如把有用的信息、数据用横线划下来,这样可以避免二次审题的时候再浪费时间找已知条件。
02推断题常见题型有文字推断、实验推断、框图推断。
文字推断题解题方法类似于选择题中的信息给予题,从题干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是重点。
实验推断题要想做出来,需要掌握好物质的性质、变化和重点的几个基础实验。
框图推断题作为最难的一种推断,学生要么满分,要么0分,差距比较大。
浅谈初中化学图像图表题解题策略[权威资料]
![浅谈初中化学图像图表题解题策略[权威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06baf5f3915f804d2a16c151.png)
浅谈初中化学图像图表题解题策略[权威资料] 浅谈初中化学图像图表题解题策略摘要:图像图表题是将化学基本概念、理论和其他基础知识综合起来,并将变化过程中的定量(或定性)关系以图像图表的方式呈现出来,要求学生根据图像图表的信息作出相关解答的一类试题。
这类试题不仅考查学生看图、识图、发掘图形的隐含性质和相互联系的能力,而且考查学生对图形语言、符号语言和普通语言的理解和转译能力,常见的有叙述型图像、图表题;判断型图像、图表题;推理型图像、图表题;计算型图像、图表题等。
解答图像题的关键是要分析辨识图中“起点”“交点”“转折点”等的含义,解答表格型题的关键是要通过审题,获取有用信息,然后对表格中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再依据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进行解题。
关键词:图像;图表;初中化学一、叙述型图像、图表题这类试题要求学生根据图像、图表说明化学现象或规律,考查学生仔细观察图像、图表,用准确的语言表述化学现象或规律的能力。
例1.将等质量的甲、乙两金属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试回答:二、判断型图像、图表题这类试题是将有关化学现象或规律绘成图像、图表,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其正误,主要是考查学生用图像、图表定性分析问题的能力。
例2.某澄清透明的溶液由碳酸钠、稀硫酸、硝酸铜、稀盐酸四种物质中两种混合而成。
为确定其组成,做如下实验:取少量该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时,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钡溶液体积(单位:ml)的关系如上图所示:请回答:(1)该混合物由和溶液组成。
(2)请说明混合物中不含有另两种物质的原因:点拨:向混合液中滴入氢氧化钡溶液,起初不产生沉淀,当滴入氢氧化钡溶液体积为20 ml时,开始产生沉淀,说明混合物中一定没有稀硫酸,且混合物中一定有物质能与氢氧化钡反应,且不产生沉淀,结合题目可知该物质为稀盐酸,稀盐酸与碳酸钠不能共存,稀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产生的沉淀不溶于稀盐酸,另一物质应为硝酸铜。
有关高考化学试题中图表图形的处理方法
![有关高考化学试题中图表图形的处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bb65c2b482fb4daa58d4bf0.png)
有关高考化学试题中图表图形的处理方法在《考试大纲》中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中明确提出了“通过对实际事物、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界、社会、生产、生活中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储存的能力;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及成果,用正确的化学术语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表达,并做出解释的能力。
”有关图表图形的试题能够有效锻炼学生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分析数据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近几年高考试题中含有图表图形研究,找到一些解决方法。
针对题中图表图形,我们应该怎样去有效利用图表图形解决问题呢?下面我根据这些年对高考试题的研究分析和带高三年级积累的经验,总结了一点处理化学试题中图表图形的处理方法。
图表图形可以说是我们解决问题的有效工具,同时也给“出题者”提供了出题载体,有助于考察学生的能力。
这些年高考试题中包含了很多图表图形,比如微生物燃料电池结构示意图、表格、图像和实验仪器图等。
这些图表图形应该如何处理是很好完成题目的关键。
为了更好地完成题目,我认为:首先,学生要学会识图,即认识这些图像、表格、结构示意图和实验仪器图等。
让学生知道这些图表图形是什么,才能更好地利用图表图形提供的信息解决问题。
其次,学生要学会分析图表图形所提供的信息,包括数据、变化趋势、抽象性的、隐蔽性的、复杂性的以及实验装置图形等。
㈠、对于图像题目来说,我们常常采用三步曲:“一看、二想、三判断”,即一看——看图像:①看面:弄清纵坐标、横坐标的含义;②看线:弄清线的走向、变化趋势及线的陡与平;③看点:弄清曲线上点的含义,特别是一些特殊点,如与坐标轴的原点、曲线的交点、折点、最高点与最低点等;④看量的变化:弄清是浓度变化、温度变化、转化率变化及其他条件变化等,并且要看清楚定量图像中有关量的多少;⑤看是否要做辅助线:如等温线、等压线等等。
二想——想规律:如看完线后联想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规律,且熟练、准确应用。
浅谈高中化学图像题解题思维的运用和技巧
![浅谈高中化学图像题解题思维的运用和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92be9005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85.png)
浅谈高中化学图像题解题思维的运用和技巧高中化学中的图像题解题往往需要运用一定的思维和技巧来解答。
以下是我分享的一些思维和技巧:一、理清题意、确定图像种类首先,我们需要仔细阅读题目,理清题意,并确定图像种类。
通常高中化学中的图像题有两种:一种是化学实验图像,另一种是理论计算图像。
区分清楚这两种图像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它们所需要的思维方式和技巧大不相同。
二、分析实验前后变化对于化学实验图像,我们需要分析实验前后的变化,特别是颜色、形状和位置等方面,将它们作为答案的依据。
如果图像中存在多个物质,需要根据化学反应的知识来确定它们之间的关系,找出哪些物质是反应物,哪些是生成物。
三、根据化学知识解析图像针对理论计算图像,我们需要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来解析图像。
这种图像是通过理论计算或者模型演示所得出的,往往包含了有关反应机理、化学键、离子键等深层次的知识。
因此,我们需要对这些知识有深入的理解,懂得如何运用。
四、善于使用数学思维在解答高中化学图像题解题时,我们还需要善于使用数学思维。
特别是在理论计算图像中,可以通过量化计算来得出答案。
例如,绘制反应曲线时,可以根据相关的数据进行计算,进而得到正确的答案。
五、勤于练习最后,我们需要勤于练习,多做化学图像题解题练习。
通过大量的实践和练习,才能熟悉各种图像种类和解题要点,进而提高我们解题的思维和技巧。
综上所述,高中化学图像题解题需要运用一定的思维和技巧。
我们需要理清题意、确定图像种类,分析实验前后变化,根据化学知识解析图像,善于使用数学思维,勤于练习。
只要我们努力练习和积累,就一定能够掌握这些思维和技巧,并取得不错的成绩。
初中化学:化学图表题的解题策略
![初中化学:化学图表题的解题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d2d51e00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38.png)
初中化学:化学图表题的解题策略一、引言化学图表题是初中化学测试中的一种常见题型,它通过图表等形式呈现化学数据和信息,要求学生根据图表分析数据,提取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和推断。
这类题目既考查了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又考查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因此一直是学生感到困惑和头疼的题型。
本文将围绕初中化学图表题的解题策略展开讨论,帮助学生在面对这类题目时能够更加从容应对。
二、审题策略1.明确题目要求:在解题前,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明确题目要求,看清楚题目所给的图表类型、数据来源、需要解决的问题等。
2.抓住关键信息:在图表中,往往会隐藏着一些关键信息,这些信息可能是解题的关键,需要学生认真观察、分析,找出这些关键信息。
3.关注数据变化:图表中的数据往往是有一定规律的,需要学生关注数据的变化,找出其中的规律,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解题策略1.判断图表类型:根据题目所给的图表,判断其类型,是柱状图、折线图、饼状图还是散点图等,不同类型的图表,解题的方法和思路也会有所不同。
2.提取数据信息:在观察图表时,要认真提取图表中的数据信息,并将其记录下来。
同时,要注意数据的单位、数量、变化趋势等。
3.建立假设:在提取数据信息后,要根据所学知识,建立合理的假设,尝试解释数据的变化规律。
4.验证假设:通过分析数据,验证自己的假设是否正确。
如果数据与假设不符,则需要重新建立假设或者更换解题思路。
5.书写答案:在书写答案时,要条理清晰,分点回答,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
同时,要注意答案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要遗漏重要信息。
四、实例分析以一张表示物质溶解度变化的柱状图为例,要求学生根据图表分析某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并回答相关问题。
【审题】首先,我们要明确这是一张柱状图,表示某种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
需要回答的问题是:“在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是多少?”【解题】根据图表数据,我们可以看出该物质在温度从X度变化到Y度时,溶解度从S增加到S'。
高考化学图表信息类题解题方法指导
![高考化学图表信息类题解题方法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a9e14c96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0c.png)
图表类题目解题方法指导高考能力解读:能够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成果,用正确的化学术语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表达,并做出解释的能力——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高考试卷中图表信息题的比例比较大。
一、图象语言1.单一曲线型例1:汽车尾气净化中的一个反应如下:NO(g)+CO(g)N2(g)+CO2(g) △H=-373.4kJ·mol-1。
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某一条件,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例2: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是常用的化工原料,但也是大气的主要污染物。
综合治理其污染是环境化学当前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硫酸生产中,SO2催化氧化生成SO3:2SO2(g)+O2(g)2SO3(g)某温度下,SO2的平衡转化率(a)与体系总压强(p)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①将2.0mol SO2和1.0mol O2置于10L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平衡后,体系总压强为0.10MPa。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等于_____。
②平衡状态由A变到B时.平衡常数K(A)_______K(B)(填“>”、“<”或“=”)。
2.多重曲线型例3: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如下反应A(g)+3B(g)2C(g) △H<0某研究小组研究了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上述反应的影响,并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下列关系图:下列判断一定错误的是A.图I研究的是不同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且乙使用的催化剂效率较高B.图Ⅱ研究的是压强对反应的影响,且甲的压强较高C.图Ⅱ研究的是温度对反应的影响,且甲的温度较高D.图Ⅲ研究的是不同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且甲使用的催化剂效率较高例4:可逆反应mA(g)+nB(g)pC(g) △H<0中m、n、p为系数,且m+n>p。
分析下列图,在平衡体系中A的质量分数与温度t℃、压强P关系正确的是解决图象题的基本思路:会识图:一看面、二看线、三看点(弄清纵、横坐标的意义;弄清起点、拐点、终点的意义,看清曲线的变化趋势)。
高中化学图像题解题思维的运用和技巧
![高中化学图像题解题思维的运用和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55a7b91b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e2.png)
高中化学图像题解题思维的运用和技巧
高中化学图像题解题思维的运用和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将图像与化学知识结合起来:在解题过程中,需要将图像与
化学知识结合起来,了解图像背后的化学原理和反应条件。
例如,
一张反应的实验装置图,需要理解反应的类型、反应条件、反应物
的数量、反应组成物的可能性等。
2.细节问题重视:在解题过程中,需要注意图像中的细节问题,如标注的单位、化学式符号、实验器材名称、实验条件等,这些细
节常常在解题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3.思维灵活和创新:在解题过程中,需要灵活使用化学知识和
思维,不仅需要准确地分析图像,还需要能够自己创新设计实验条件、组合物质实现特定的反应等。
4.理清思路、逐步解题:在解题过程中,需要清晰理清思路,
逐步解答问题。
可以首先确定主要问题,缩小解答范围,再逐步深
入分析。
5.勤做习题、多练思维:为了提高高中化学图像题解题的能力,需要多做一些练习题,并且针对不同类型的题目,认真思考解题思路,逐步提高解题的效率和准确性。
以上是高中化学图像题解题思维的运用和技巧的主要内容,希
望能对学生们的化学学习有所帮助。
3中考化学图像题的解法和技巧
![3中考化学图像题的解法和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17e1575bb307e87101f696da.png)
中考化学图象题的解法和技巧图像是研究和处理化学问题的一种方法和手段。
化学试题中常运用图像信息表示化学过程或相关的变化规律,称之为图像题,它以化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和化学实验等知识为载体,精心设计问题的一种信息处理与分析的试题。
这类题目具有形象直观、简明清晰、知识面广、综合性强等特点。
图像题要求学生能从文字、表格、图象中提取能解决问题的有用信息,能较好地考查学生抽象、概括、观察、分析判断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
图像题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部分,是每年中考的必考内容,在省、市各层次的考试中,出现频率都非常高。
专题归纳一、图像题的内容从内容上来说,出现在质量守恒、金属与酸、盐溶液的反应、溶液的性质、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微粒间的变化、反应速率等。
给出的题目一般有坐标、图表、分子原子模型等,知识面广,知识的联系强,近三年中考中常作为综合题出现。
二、解题方法分析已知条件,读懂题目中有限的文字信息,对整个函数图象进行多角度认真分析。
1. 直角坐标系题:解题要点在于解题时要求学生首先弄清楚横坐标和纵坐标到底是什么,理解起点、终点、转折点的含义,然后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概念、图象、数值三者之间的关系。
起点一般有三种情况:起点从原点开始;起点开始于y轴;起点开始于x轴。
变化趋势可分为三种:变大、变小、不变型。
终点可分为:接近某个值或等于某个值。
2.表格型题:解题要点在于通过审题,获取有用信息,然后对表格中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依据物质的性质、变化规律进行解答。
(1)起点开始于y轴的图象一般是当横坐标所表示的量为零时,其纵坐标所表示的量不为零。
如向不饱和溶液中加入溶质,其溶质质量的变化图象。
(2)起点开始于x轴的图象一般是当横坐标所表示的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其纵坐标所表示的量才开始变化。
如条件为加热的反应其生成物(纵坐标)随时间(横坐标)的变化图象。
(3)pH图象和溶解度曲线均为曲线图象,不要画成直线。
二、主要题型1.金属与酸反应图象题。
中考化学图像解题策略
![中考化学图像解题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c048e71f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0e.png)
中考化学中的图像问题主要包括物质的化学反应、溶解度的变化曲线、化学综合实验等类型,化学图像中不仅包含较多的知识点,同时也包含较多的隐藏信息.本文对常见的几类化学图像问题进行剖析,分析图像问题中的解题方法,帮助大家提高解题思维能力.一、化学反应的图像问题物质的化学反应图像问题属于化学图像中最常见的运用之一,利用图像的形式将化学反应的过程形象地表达出来,通常给出的是有关物质的质量(反应物、生成物、固体、溶液组分的质量等信息)与时间的函数关系图像.解决此类问题,需要掌握“两轴、三点”,即看清坐标轴,搞清各趋势,认清变化点.例1图1是稀盐酸与氧化铜反应时溶液总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是将氧化铜逐渐加入到稀盐酸中B. n点与m点对应的溶液中,铜元素的质量不相等C. n点与m点所对应的溶液蒸发结晶后得到的固体成分相同D.该曲线不能反映溶液中溶剂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解析分析图像可知,“看趋势”,溶液质量增加是因为氧化铜与盐酸反应过程中溶解所致,反应过程中溶剂的质量共计两部分,除盐酸中的水,同时还有生成水;“看端点”,起始点溶液质量为0,故将盐酸加入氧化铜中;“看转折点”,n点意味着该反应的结束,生成物的质量达到最大值,同时反应物质量降为最小值,并不再发生变化.综上分析,选项C正确.反思对于化学反应的图像问题的分析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变化趋势中的三类点,即端点(起点和终点)、转折点和区间点,转折点往往是命题所在,它代表一个反应的结束,在多个反应中往往是下一个反应开始的标志.二、溶解度曲线问题溶解度曲线的图像问题是利用图像手段,将物质的溶解度与溶液中的组分量通过图像的形式表现出来.此类题目常见的形式就是通过对溶液进行蒸发溶剂、加入溶质或温度变化来改变溶液中各组分量的变化,需要综合分析溶液状态变化过程中伴随着组分量的变化.例2图2是A、B、C三种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图,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t3℃时,将20g物质A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2)将t3℃时,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3)室温下,将盛有C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再向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生石灰并不断搅拌,试管内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解析分析图像可知,“一定温度下,将一定量的物质加入水中”问题的关键取决于加入的物质是否完全溶解,而是否完全溶解则取决于该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t3℃时,100g水溶解80g A达到恰好饱和,故50g水中最多溶解40g,所以此时溶液的状态为不饱和.高温时的饱和溶液降温至低温时,如果得到的溶液是饱和溶液,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则可以通过溶解度的大小来进行简单比较;降温后,A、B仍属于饱和溶液,C虽然不是饱和溶液,但其浓度与高温时相同,故B>A>C.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故会析出晶体,原因是氧化钙加入水中会放出热量.综上可知,在学习溶解度时,一定要和饱和溶液的内容紧密结合起来.反思对于溶解度曲线问题,一是掌握溶解度的内涵,二是搞清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过程中的转化措施以及转变过程中各组分量的变化规律,抓住这两点核心问题,实现求解.三、化学实验图问题化学实验无论是在平日的教学中,还是在实际考试过程中占有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以素质教育为背景的环境下,化学实验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还能提升学生对物质间化学反应的深入理解.实验仪器在不仅实验过程中起着相应的作用,还在现实生活中也蕴含着丰富的生活哲理,如分液漏斗、酒精灯、试管等仪器.例3某化学实验兴趣小组参考物理课堂中的“串联电路”,设计了如图3所示的气体制取与性质验证的组合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图3(1)装置A中长颈漏斗要伸入液面下面的目的是____;(2)装置B中饱和NaHCO3溶液的作用是____;(3)装置C中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用化学方程式____;(4)装置F的作用是____;(5)装置H中的现象是____,其作用是____.解析分析实验图可知,装置A是通过以长颈漏斗为核心的装置制备CO2,此时长颈漏斗的使用就要注意液封的环节;同时由于盐酸的挥发性所致,CO2中混有HCl和H2O等气体,故装置B、D的作用分别是除去HCl和H2O.装置E则是为装置G中CuO的还原实验提供还原剂CO.装置F的作用是吸收装置E中剩余的CO2,保证装置H验证装置G中CuO与CO反应的产物CO2的纯净性.综上可知,在学习CO2制备时,需要学生掌握的内容不仅仅是教材中CO2的简单制备过程,还涉及混有的杂质气体(如HCl、H2O)的除杂、检验等内容.反思化学实验类图像问题更多是对实验相关的内容进行考察,通过以物质间的转化为主线、实验为手段进行综合性考察,涉及实验装置的作用、优缺点及使用注意事项、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等.解决此类型不仅需要将化学实验的内容渗透在平日的教学中,还需要不断地积累和总结化学反应产生的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使学生理解实验操作的同时,加深对化学反应的理解.。
化学图像题与图表题的解题方法
![化学图像题与图表题的解题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70ca5d333d4b14e85246880.png)
化学图像题与图表题的解题方法高考的考纲显示,高考命题将更加注重图表语言的考核。
用图表表述化学过程或呈现背景信息是化学的基本表达方式,简约化是理科考生应该具有的最基本的思维特征,而图表正是化繁为简的妙法。
在这其中,图表型的计算题将数据处理与化学问题融为一体,信息量大,信息加工涉及诸如信息的寻找、选择、整理、重组、应用等各方面,因此学生普遍反映困难较大。
因此在平时的化学学习中我们应自觉地去了解图表所呈的化学含义,掌握化学图表最基本的分析剖析方法,从中提炼出相关的化学信息,尝试应用图表分析解决化学问题,表述自己的思路与思维的结果。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识表识图能力,更能通过这个过程训练与优化自己的思维策略。
下面将几种常见的题型进行分析,说明对这类问题解决所采取得信息处理方法。
一、据图表中数据计算分析例1.将固体FeC204·2H20放在一个可称量的容器中加热灼烧,固体质量随温度升高而变化,测得数据如下:根据计算分析推理,完成下列填空:(1)写出25℃~300℃时固体发生变化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
(2)350℃~400℃发生变化得到的产物是__________,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
(3)500℃时产物的含氧质量分数为________。
(4)写出600℃~900℃时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解析:FeC2O4·2H20对于同学们来说,是一个陌生的物质。
其性质只能通过类比来推测,解答时主要利用信息类比策略。
将FeC2O4·2H20与硫酸铜晶体作比较,加热时可失去所带结晶水;将FeC2O4·2H20与H2C2O4作比较,加热时能分解。
解题时要将物质性质的推测与数据运用紧密联系在一起,不断地进行分析、比较、验证,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勇气,才能完成解答过程。
(1) FeC2O4·2H20带有结晶水,在25℃~300℃失去的可能是全部结晶水,也可能是部分结晶水,若结晶水全部失去,则:FeC2O4·2H20 FeC2O4+ 2H20 △m180 361.0 (1.0—0.8)=0.20加热减少的质量等于所含结晶水的质量,因此推测正确。
2015高考化学图象、图表、信息类选择题解题方法与技巧
![2015高考化学图象、图表、信息类选择题解题方法与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c1682f1ca216147917112861.png)
2015高考化学图象、图表、信息类选择题解题方法与技巧图像选择题-----图像分析法图像选择题是根据题目所给条件和化学图像、仪器装臵、或工业流程图、化学模型图等来做出选择的一类试题。
最初多见于“化学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溶解度”等,现已扩展到“溶液的酸碱变化”、“气体之间的反应”、“溶液中的电化学”等许多知识点。
这类试题新颖、形式多样,有其特殊性。
它将化学基本概念、理论和其他基础知识综合起来,并将变化过程中的定量(或定性)关系以曲线、图像表示出来。
不仅考查学生看图、识图、发掘图形的隐含性质和相互联系的能力,而且考查学生对图形语言、符号语言和普通语言的理解和转译能力。
解答(或计算)这类题的方法叫图像分析。
图像分析法是指抓住有关概念、反应规律、物质性质特别是图像特征,分析辨识图中“原点”、“交点”、“转折点”等的意义,对“数”、“形”、“义”、“性”进行综合思考,从中发掘隐含信息快速解题。
[例1]图中横坐标表示完全燃烧时耗用可燃气体X(X=A、B、C)的物质的量n(X)。
纵坐标表示消耗O2的物质的量n(O2),A、B是两种可燃气体,C是A和B的混合气,则C中n(A):n(B)为()A.2:1 B.1:2 C.1:1 D.任意比[解析]仔细观察图,发掘隐含于图中信息:当n(A)=lmol时,耗n(O2)=0.5mol;当n(B)=1mol 时,耗n(O2)=2mol;当n(C)=lmol时,耗n(O2)=lmol,因此,等物质的量时,C耗氧量为C 中A、B各自耗O2量的平均值,那么:[评注]利用函数图像的数学方法是本题的特点,分析识图明确纵、横坐标的含义及函数图像数值关系是解这类坐标问题的关键。
[例2]反应2X(g)+Y(g)2Z(g),△H<0,在不同温度(T1和T2)及压强(p1和p2)下,产物Z的物质的量n(Z)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1-3-2所示。
下述判断正确的是()A.T1<T2,p1<p2 B.T1<T2,p1>p2 C.T1>T2,p1>p2 D.T1>T2,p1<p2[解析]2X(g)+Y(g)2Z(g) △H<0正反应是体积缩小的放热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图象、图表、信息类选择题解题方法与技巧山东省利津县第一中学王风利图像选择题-----图像分析法图像选择题是根据题目所给条件和化学图像、仪器装置、或工业流程图、化学模型图等来做出选择的一类试题。
最初多见于“化学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溶解度”等,现已扩展到“溶液的酸碱变化”、“气体之间的反应”、“溶液中的电化学”等许多知识点。
这类试题新颖、形式多样,有其特殊性。
它将化学基本概念、理论和其他基础知识综合起来,并将变化过程中的定量(或定性)关系以曲线、图像表示出来。
不仅考查学生看图、识图、发掘图形的隐含性质和相互联系的能力,而且考查学生对图形语言、符号语言和普通语言的理解和转译能力。
解答(或计算)这类题的方法叫图像分析。
图像分析法是指抓住有关概念、反应规律、物质性质特别是图像特征,分析辨识图中“原点”、“交点”、“转折点”等的意义,对“数”、“形”、“义”、“性”进行综合思考,从中发掘隐含信息快速解题。
[例1]图中横坐标表示完全燃烧时耗用可燃气体X(X=A、B、C)的物质的量n(X)。
纵坐标表示消耗O2的物质的量n(O2),A、B是两种可燃气体,C是A和B的混合气,则C中n(A):n(B)为()A.2:1 B.1:2 C.1:1 D.任意比[解析]仔细观察图,发掘隐含于图中信息:当n(A)=lmol时,耗n(O2)=0.5mol;当n(B)=1mol 时,耗n(O2)=2mol;当n(C)=lmol时,耗n(O2)=lmol,因此,等物质的量时,C耗氧量为C 中A、B各自耗O2量的平均值,那么:[评注]利用函数图像的数学方法是本题的特点,分析识图明确纵、横坐标的含义及函数图像数值关系是解这类坐标问题的关键。
[例2]反应2X(g)+Y(g)2Z(g),△H<0,在不同温度(T1和T2)及压强(p1和p2)下,产物Z的物质的量n(Z)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1-3-2所示。
下述判断正确的是()A.T1<T2,p1<p2 B.T1<T2,p1>p2 C.T1>T2,p1>p2 D.T1>T2,p1<p2[解析]2X(g)+Y(g)2Z(g) △H<0正反应是体积缩小的放热反应。
根据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达到平衡所需时间越短,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分析图示,压强相同(p2),达到平衡所需时间T1小,说T1时速率快,即可确定T1>T2。
再依据相同温度(T2)下比较,达到平衡时Z的物质的量p1比p2时大,再根据增大压强,平衡向缩小体积的方向移动,则p1>p2,因此选C。
[评注]这是化学平衡图像分析题型之一,涉及判断可逆反应特点、分析温度和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及平衡移动的影响,并确定温度的高低和压强的大小。
意在考查考生对图像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例3](全国高考题)某期刊封面上有如下一个分子的球棍模型图。
图中“棍”代表单键或双键或三键。
不同颜色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该模型图可代表一种()A.卤代羧酸 B.酯 C.氨基酸 D.醇钠[解析]从左边绿球出发,它与4个原子成键(4个单键)可推测其为碳原子,白球为氢原子(一价)。
由于右侧绿球为碳原子与两个红球成键,据碳四价原则知两个红球必定以一个单键和一个双键成键,左侧红球又与氢原子连接,则推测红球为氧原子,同理推测蓝球(三价)为氮原子,即该分子结构简式为,故选C。
[评注]本题主要考查了有机分子球棍模型、原子彼此连接的可能形式及观察、分析问题能力。
【能力训练】1.反应L(s)+aG(g)bR(g)达到平衡时,温度和压强对该反应的影响如图1-3-4所示。
图中:压强p1>p2,x轴表示温度,y轴表示平衡混合气体中G的体积分数,据此可以判断()A.上述反应是放热反应B.上述反应是吸热反应C.a>b D.a<b2.对于易燃易爆有毒的化学物质,往往会在其包装上贴上危险警告标签。
下面所列物质,贴错了标签的是( B )【答案与提示】3.在一定量的H2S水溶液中,逐渐通入Cl2,符合图(x轴代表Cl2的物质的量)所示的变化关系是(CD )4. A、B两物质的溶解度与压强、温度的关系如图1-3-6所示,若>>表示远远大于,<<表示远远小于,V(A)、V(B)分别表示等物质的量的A和B在常温、常压的体积,则下列关系中最合理的是(D )A.V(A)>V(B) B.V(A)<V(B) C.V(A)>>V(B) D.V(A)<<V(B)类推选择题----类比推理法求解类推选择题是通过性质(或组成、结构、规律)类推而找出与题干部分相同(或相似)的结论的一类选择题。
其一般形式是在题干部分描述某一化学现象(或叙述某一结果或隐含某一规律),题干后面给出几组选项(或几个结论),其中至少有一组与题干所给条件相似(或相同),这类试题常用类比推理法求解(结合排除法选择)。
类比推理法就是将两个不同对象从相同或相似之处进行比较,如信息对象与熟悉对象比较(或目标对象与信息对象比较),找也它们的相似点或相同点,然后以此为依据,并由一种对象迁移到另一种对象中去,即把某一事物的有关知识或结论推广到另一对象的逻辑思维方法。
[例1]CaC2和ZnC2、Al4C3、Mg2C3、Li2C2等都同属于离子型碳化物。
请通过对CaC2制C2H2的反应进行思考,从中得到必要的启示,判断下列反应产物正确的是()A.ZnC2水解生成乙烷(C2H6)B.A14C3水解生成丙炔(C3H4)C.Mg2C3水解生成丙炔(C3H4)D.Li2C2水解生成乙烯(C2H4)[解析]解题的关键是“通过CaC2制C2H2的反应进行思考”。
从,得到的启示是“阴阳匹配”(或产物均按正负价态“等价交换”结合)原则,将此规律应用各项中,得ZnC2+2H2O→Zn(OH)2+C2H2↑Al4C3+12H2O→4Al(OH)3+3CH4↑Mg2C3+4H2O→2Mg(OH)2+C3H4↑Li2C2+2H2O→2LiOH+C2H2↑上述反应产物只有C与选项相符合,故选C。
[评注]本题把握化学组成的特征进行类比推理,并将CaC2与H2O作用的反应式拓展、迁移,便可快速得解。
[例2](上海高考题)萘环上的碳原子的编号如(I)式,根据系统命名法,(II)式可称为2-硝基萘,则化合物(III)的名称应是()A.2,6-二甲基萘 B.1,4-二甲基萘C.4,7-二甲基萘 D.1,6-二甲基萘[解析]分析(I)式,搞清(II)式中与硝基相连的碳原子为什么编号是2而不是3,将(II)式向上翻转180°后与(I)式比可看出这一点。
同理,(III)式中两个甲基连的碳原子的编号应分别为1和6,故选D。
[评注]本题考查接收信息类比推理的能力,同时也考查了“心理旋转”能力。
【能力训练】1.乙烯酮(CH2=C=O)在一定条件下能跟含活泼氢原子的化合物发生加成反应,反应的通式可表示为试指出,下列反应不合理的是( C )A.B.C.D.2.已知C12、A12(SO4)3、CaC2、C2H5Br、CH3COOCH3等物质均能与水发生反应,反应时各物质和水均分别离解成两部分,然后再两两重新组合,形成新的物质,根据以上反应的启示,请判断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中不正确的是(A )A.ICl+H2O=HI+HclO B.C.Mg3N2+6H2O=2Mg(OH)2↓+2NH3↑ D.SiCl4+4H2O=H4SiO4↓+4HCl3.(科研测试题)下列化学式及结构式从成键情况来看,不合理的是()A. B.C. D.4. 1919年朗缪尔提出等电子体假说:“凡原子数和总电子数均相等的物质,其结构相同,物理性质相近,相应的物质称为等电子体。
”如CO和N2。
现有一种新型层状结构的无机材料BN的一种同分异构体α-BN平面结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则关于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正确的是()A.是一种高温润滑材料,也可用作电器材料B.是一种坚硬耐磨材料,也可用作钻具C.是一种化学纤维,可用作织物 D.以上判断均不正确评价选择题-----优选法评价选择题是要求学生从多个相近似的化学概念或多组可行的化学实验方法或多种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案)中,依据题给备选答案(有一定正确性)选择最适宜的方法、概念或途径,即找出最佳答案的一类选择题。
这类试题的题干与选项部分既可能是文字描述又可能是数据、图形等多种形式,它可以考查记忆、理解、应用、综合、鉴别等多种能力。
优选法是解答此类题常用的方法。
优选法是在审清题意、明确问题要求、理出综合评价解题思路的基础上对各选项进行对比分析,找出最佳答案的一种解题方法。
[例题]H2是合成氨的原料,CO2供合成尿素用。
若从充分利用原料的角度考虑,选用下列物质做原料较好的是()A.CO B.石脑油(C5H12、C6H14) C.CH4 D.焦炭[解析]根据反应:N2+3H2 2NH3,CO2+2NH3 CO(NH2)2+H2O,若要充分利用原料,显然要求与水反应产生的气体n(H2):n(CO2)=3:1(或接近3:1)时上述反应恰好发生,原料就得以充分利用。
由题示信息,从最终结果看有如下结论:则石脑油利用率最高,选B。
[评注]若要求充分利用原料,通常有两种途径:(1)所投入的原料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使原料恰好反应;(2)增加廉价物质,使价格贵重物质充分利用,亦即提高贵重物质的原料利用率。
【能力训练】1.在下列四位同学设计制取Cu(NO3)2的实验方案中,其最优方案是()A.铜与浓硝酸反应 B.铜与稀硝酸反应C.先将铜在空气中灼烧生成CuO,再跟硝酸反应D.先将铜在纯氧中灼热生成CuO,再跟硝酸反应2.(在制小苏打的操作中(NaCl+CO2+NH3+H2O=NaHCO3↓+NH4Cl),应在饱和食盐水中()A.先通入CO2达到饱和后再通入NH3 B.先通入NH3达到饱和后再通入CO2C.CO2和NH3同时通入 D.以上3种方法都行信息选择题信息选择题是通过阅读题干给出的新知识、新情境、新方法、新成果等新信息(常有一定的解题启示性或示范性),结合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一类选择题。
这类试题题材新颖、构思别致,不仅可以考查学生临场阅读、提取信息及信息加工、处理能力,而且可以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信息题灵活多变,虽没有固定的解题模式,但有一般的思路和常用力法:即阅读审题→提炼信息→处理信息→类比推理→拓展迁移→得出答案。
阅读审题是前提,提炼、处理信息是关键,推理、迁移是手段,得出结论是目的。
其具体解法可根据信息源的特点及处理信息策略、技巧和迁移方法分为演绎迁移法、类比迁移法、联想迁移法和综合迁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