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教学工作中的几点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音乐教学工作中的几点思考

发表时间:2010-09-29T14:11:01.060Z 来源:《魅力中国》2010年8月第1期供稿作者:田冰洁

[导读] 音乐是人的感情的表达方式之一,是通过音乐旋律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的艺术。田冰洁(河南艺术职业学院音乐系,河南郑州 450043)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8A-0188-01

音乐是人的感情的表达方式之一,是通过音乐旋律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的艺术。音乐可以陶冶情操,提高人的审美情趣,满足人精神生活的需求。音乐是人类创造的高级语言,为了实现音乐自身的价值和音乐更好地发展,音乐教育必不可少。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音乐教育也在不断的发展完善,同时对音乐教育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我是一名高校音乐教师,我在教学实践中有一些点滴思考与探索。

音乐教育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深刻反映,它应当与社会发展同步发展。索哈尔说:“人类全部历史的经验表明,无论哪一社会、哪一社会组织,甚至哪一正常个人都不能没有音乐。”音乐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虽然人们对音乐的需求不尽相同,但是任何正常人的生活都离不开音乐,由此可见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我国现代音乐教育也有一定的历史发展进程,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受到一定限制,相对来说发展比较缓慢,基础也比较薄弱,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体制也在不断自我完善,特别是最近这些年来,对音乐教育愈发重视。音乐分为声乐和器乐两大部门,我从事古筝教学工作,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有一些思考与探索。

众所周知,由于人们的审美能力和整体素质层次不一,所以才要通过音乐教育,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激发人们的情感,培养更高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要想培养学生有更高的艺术素质,就要把教学工作从基础做起。首先要解决技术问题。只有解决了技术问题,才可以轻松准确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音乐是人类情感表达的高级方式,乐曲也和语言一样有乐章有乐句,乐句有着长短之分和阴阳顿挫之妙。乐句富有生命力有完整的思想结构,它也需要呼吸,没有了呼吸就没有了乐句,这个结构也就不再完整有序。在平时的授课中,经常会有这样事情发生,有些学生在古筝乐曲弹奏时会不管不顾乐曲中的句子划分,演奏中也根本没有任何的呼吸,演奏出的音乐作品当然是没有思想,没有血肉的空架子,同样也就没有了任何的情感表达。所以,要想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教育学生把握理解作品的呼吸是基础,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门学问。离开了呼吸,乐曲就会缺少旋律的起伏性和歌唱性,还会给人一种快要窒息的感觉,没有层次感,也不能完整准确地表达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更不能强烈感染听众引起他们的共鸣。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首先教育学生学会正确的划分乐句,只有会划分乐句才会正确的呼吸,音乐才能有层次感。就像学习一篇文章,首先要划分段落和层次,抓住它的中心思想,才能真正地理解它的意思。学习音乐也是这样。一首作品,要掌握了它的每一句,每一层,才能读懂整首作品的真正含义。学会正确地划分乐句是培养音乐感受力的最佳途径。弹奏乐器和演唱歌曲有相同的地方,每一句之间都要有明显的呼吸,在这一点上,很多学生都不理解,也做不到。但是器乐作品有的时候,句子的划分又不会那么明显,所以更需要我们去仔细认真地去分析了。只有正确地掌握了乐曲的句子划分,才能更准确地运用呼吸,把乐曲演奏得更加生动有生命活力。其次,理解音乐的能力的提高也是音乐教育工作者的重要授课内容之一。要鼓励学生学好音乐艺术中的理论基础课程(包括乐理、和声、曲式结构、作品分析等等),没有这些课程作为基础,是不可能真正理解音乐的。掌握了这些基础课程,就要会比较灵活地运用到音乐作品中去,这样才是真的具备了理解音乐的能力。

音乐是通过听觉系统去感官的,它可以唤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可以使人烦躁的内心更加的恬静。那么要想陶冶别人的情操,首先就要先陶冶自己,这也是一个音乐教育工作者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作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自身需要演奏技术和艺术素质的长期积累。我认为,演奏技术是决定音乐表现力优劣的首要条件,如果没有娴熟的演奏技术,演奏者内心对音乐作品理解得再好也是很难表达出来的。只有解决了演奏技术问题,演奏者内心的思想情感才有可能尽情地表达出来。因此,对学生进行严格的基本功训练和技巧训练是大有必要的,也是不可缺少的。这里提到了演奏技术与音乐表现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没有扎实的演奏技术不可能反映出一个人的音乐素养,但反过来说,一个人的演奏技术再好,没有较高的音乐素养和丰富的思想感情,也不可能演奏出一部好的作品。要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按照不同的地域,不同的风格特点,或者按照不同的演奏风格给学生分好类别,有计划地学习,以便更好地掌握节奏、音准、速度和力度,从而使乐曲表现得更加自然,更加真切。音乐作品的题材多种多样,中国又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音乐资源非常丰富,题材广泛,体裁不一,不同的民族曲式风格各不相同,教师要探究作品其真情,刻苦钻研,认真辅导,让学生能够做到自然、流畅的抒发内心的情感,而不是机械呆板的模仿。

学生对一部音乐作品的情感理解、表达来源于多方面:第一,学生自身对作品的分析、理解和体会。这些主要包括他们对作品的了解程度,对作曲家的了解程度,还有其自身对演奏乐曲时自己内心情感的抒发。第二,老师在教授过程中,把自身的情感表达间接地传达给学生。这主要是在示范过程中,学生通过模仿学习的结果。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学生对音乐理解不足主要原因是:第一,个人的文化基础修养不足,这是一个长期的积累问题,老师在教育学生学习专业技巧的同时,也要鼓励学生从综合的知识方面发展,掌握的知识越全面,综合素质能力就越强,对音乐的理解也就越准确,想象力也会更丰富。第二,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技术技巧学习更被学生重视,学生缺乏动脑能力,没有想象力和创造性,自己的情感很贫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在教授技能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能力,只有音乐素质能力提高,才能在有娴熟演奏技术技巧的同时更加完美地表达一部作品。

音乐素质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它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审美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审美能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要想使学生有更好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交流也是一项必不可少的课程。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学生与学生、老师与学生、老师与老师之间都是一种情感的交流,技术的探讨,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丰富自己的思想感情,更好的提高音乐艺术素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