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高中化学_完整版
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与参考答案(2025年)

2025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下列物质中,哪一个作为酸碱指示剂时,在pH=7附近颜色变化最为明显?A. 酚酞B. 甲基橙C. 溴百里酚蓝D. 石蕊2、下列反应中,哪一个属于置换反应?A. H2 + O2 → H2OB. NaCl + AgNO3 → NaNO3 + AgCl↓C. Fe + CuSO4 → FeSO4 + CuD. CaCO3 → CaO + CO2↑3、题干:在化学教学中,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原理,采用了以下哪种教学策略?A. 直接讲解化学反应方程式B. 通过实验演示化学反应过程C.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提问自主学习D. 强制学生背诵化学反应原理4、题干: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如何设计教学活动,以促进学生对“物质的量”这一概念的理解?A. 仅通过大量习题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B. 通过实际生活中的实例引入,结合实验演示和讲解C. 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讲解,强调公式的推导和应用D. 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进行小组讨论和问题解决5、下列哪种物质在酸性介质中的氧化能力最强?A. K2Cr2O7B. KMnO4C. H2O2D. I26、对于反应:N2(g) + 3H2(g) ⇌ 2NH3(g),如果增加体系的压力,平衡将会如何移动?A. 向左移动B. 向右移动C. 不移动D. 先向左后向右移动7、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了以下哪种教学方法?()A. 演示法B. 案例分析法C. 合作学习法D. 问卷调查法8、下列关于化学实验教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减少实验操作,让学生多观察、多思考B. 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实验结果,忽略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规范C. 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D. 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只注重实验操作,忽视实验原理的讲解9、下列物质中,属于金属单质的是()A. 氯化钠B. 氢气C. 氧气D. 铜丝 10、在下列化学反应中,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A. 2H2 + O2 → 2H2OB. Fe + CuSO4 → FeSO4 + CuC. 2KClO3 → 2KCl + 3O2↑D. Zn + H2SO4 → ZnSO4 + H2↑11、在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A. 2H₂O₂ → 2H₂O + O₂B. 2HCl + 2NaOH → 2NaCl + 2H₂OC. N₂ + 3H₂ → 2NH₃D. CaCO₃ → CaO + CO₂12、在下列物质中,属于酸的是()A. 氢氧化钠(NaOH)B. 氯化钠(NaCl)C. 硫酸(H₂SO₄)D. 氧化钙(CaO)13、在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 空气B. 氯化钠溶液C. 纯碱D. 水玻璃14、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A. 反应速率越快,反应越完全B. 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反应速率一定增加C. 降低温度,反应速率一定减慢D. 增加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反应速率一定增加15、在下列化学反应中,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A. 2HCl + Zn → ZnCl2 + H2↑B. Fe + CuSO4 → FeSO4 + CuC. 2KClO3 → 2KCl + 3O2↑D. 4NH3 + 5O2 → 4NO + 6H2O16、下列关于化学实验安全操作的描述,错误的是:A. 在实验室内禁止吸烟,以防火灾B. 实验室中的药品不能随意混合,以防发生危险C. 在实验室内禁止使用明火,以防爆炸D. 在进行易燃气体实验时,应先将气体排空,再进行实验17、在下列化学实验操作中,属于正确操作的是()A. 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试管口紧贴试剂瓶口,防止药品洒落B. 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应悬空正放,避免污染药品C. 在进行试管加热实验时,试管底部应与火焰接触,使试管均匀受热D. 使用天平时,将待称物质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无需使用称量纸18、在下列化学反应中,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A. 2H2 + O2 → 2H2OB. Zn + 2HCl → ZnCl2 + H2↑C. Fe + CuSO4 → FeSO4 + CuD. CaCO3 → CaO + CO2↑19、在化学实验中,以下哪种仪器用于精确测量溶液的体积?A. 量筒B. 容量瓶C. 烧杯D. 滴定管 20、在下列化学反应中,哪种类型的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A. 2H₂ + O₂ → 2H₂OB. Fe + CuSO₄ → FeSO₄ + CuC. 2KClO₃ → 2KCl + 3O₂D. H₂SO₄ + Ba(OH)₂ → BaSO₄ + 2H₂O二、简答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第一题请简述化学教学中的实验探究教学策略,并举例说明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这些策略。
2023年教师资格(高级中学)-化学知识与教学能力(高中)考试备考题库附加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高级中学)-化学知识与教学能力(高中)考试备考题库附带答案第1卷一.全考点押密题库(共50题)1.(单项选择题)(每题 3.00 分) 以下内容不属于义务教育阶段“化学变化”主题对学生的要求的是()。
A. 认识催化剂及其作用B. 熟练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C. 知道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D. 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些化学反应能量问题正确答案:C,2.(单项选择题)(每题3.00 分) 下列属于传统化学教学媒体的是()。
A. 标本B. 电影C. 电视D. 投影正确答案:A,3.(单项选择题)(每题 3.00 分) 各层次教育目标的制定顺序应为()。
A. 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B. 教育目的—教学目标—培养目标—课程目标C. 培养目标—教育目的—课程目标—教学目标D. 教学目标—教育目的—课程目标—培养目标正确答案:A,A. 水电离出的 C (H+) =10-12 mol/L 的溶液中,K + 、Na + 、SO42- 、AIO2-B. C (H+ ) =0.01mol/L 的溶液中:CH3COO-、NH4+、Cl-、Na+C. 能与铝反应生成氢气的溶液中:Mg 2- 、 Na + 、CT、NO3D. PH=12 的溶液中:AIO2、Na- 、SO4 2- 、SO23正确答案:D,5.(单项选择题)(每题 3.00 分) 活动表现评价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评价方式,活动表现评价体现()。
A. 综合性、实践性和开放性B. 主动性、探究性和封闭性C. 单一性、实践性和合作性D. 综合性、理论性和探究性正确答案:A,6.(单项选择题)(每题 3.00 分) 下面是某老师的板书,没有错别字的是()。
A. 糖类、油酯B. 低碳环保C. 银氨溶液D. 氨基酸正确答案:A,7.(单项选择题)(每题 3.00 分) 下列有关化学研究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同时改变两个变量来研究反应速率的变化,能更快得出有关规律B. 对于同一个化学反应,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几步完成,其反应的焓变相同C. 依据丁达尔现象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与浊液D. 从HF、HC1、HBr、HI酸性递增的事实,推出F、Cl、Br、I的非金属性递增的规律正确答案:B,8.(单项选择题)(每题 3.00 分) 提问是课堂教学基本技能之一,化学课堂提问有一些基本要求,初中化学课堂提问应()。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化学试卷与参考答案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在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化学基本概念的是:A. 物质B. 元素C. 化合物D. 光学2、下列哪种实验方法适用于测定一定温度下,气体的溶解度?A. 蒸发法B. 冷却法C. 离子交换法D. 分光光度法3、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因素的描述,正确的是()A. 反应物浓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B. 反应物浓度越低,化学反应速率越快C. 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慢D. 催化剂的存在对化学反应速率没有影响4、在下列化学实验中,用于检验氯离子存在的试剂是()A. 酚酞溶液B. 氢氧化钠溶液C. 硝酸银溶液D. 氯化钡溶液5、下列关于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描述,正确的是()A. 量筒在量取液体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B. 滴定管在滴定时,滴定管下端应插入锥形瓶液面以下约1-2cm处C. 使用酒精灯时,可以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D. 实验室存放硫酸时,应将硫酸放在玻璃瓶中,并密封保存6、下列关于化学教学设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教学设计应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B. 教学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发展需求C. 教学设计应注重教学目标的明确性和具体性D. 教学设计可以不考虑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7、下列关于化学实验操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B. 实验室制取氧气时,为了防止氧气逸出,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C. 蒸发皿中加热液体时,可以用酒精灯的内焰加热D.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应先量取溶剂,然后加入溶质8、下列关于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描述,正确的是()A. 硫化氢是一种无色、有臭鸡蛋味的气体,可以用作防腐剂B. 氢氧化钠是一种强碱,可以与铝反应生成氢气C. 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可以用于漂白和消毒D. 碳酸钙是一种白色固体,可以用于制备水泥和玻璃9、在下列关于化学实验操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配制溶液时,可以直接在量筒中进行溶解操作B. 在做焰色反应实验时,应将样品放在铂丝上加热C. 在过滤操作中,漏斗的下端尖嘴应紧贴烧杯内壁D. 在收集气体时,如果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气体已经收集满11、在下列化学反应中,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A. 2H₂ + O₂ → 2H₂OB. Zn + 2HCl → ZnCl₂ + H₂↑C. Fe₂O₃ + 3CO → 2Fe + 3CO₂D. 2KClO₃ → 2KCl + 3O₂↑13、在化学教学中,以下哪种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A. 重复讲解理论知识B.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C. 强调记忆化学公式D. 播放化学知识讲解视频15、在下列物质中,属于非电解质的是:A. 氯化钠(NaCl)B. 硫酸(H2SO4)C. 氢氧化钠(NaOH)D. 乙醇(C2H5OH)17、在下列化学反应中,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A. 2HCl + Zn → ZnCl2 + H2↑B. Cu + 2AgNO3 → 2Ag + Cu(NO3)2C. 2KClO3 → 2KCl + 3O2↑D. CaCO3 + 2HCl → CaCl2 + CO2↑ + H2O19、在化学实验中,以下哪种操作方法可以防止试管炸裂?A. 在加热试管时,将试管底部直接加热B. 在加热试管时,将试管底部略微倾斜,底部接触火焰C. 在加热试管时,将试管底部紧贴烧杯底部D. 在加热试管时,将试管底部浸入水中二、简答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第一题题目:简述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并说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请结合具体实例进行说明。
2023年教师资格(高级中学)-化学知识与教学能力(高中)考试备考题库附带答案4

2023年教师资格(高级中学)-化学知识与教学能力(高中)考试备考题库附带答案第1卷一.全考点押密题库(共30题)1.(单项选择题)(每题 3.00 分) 下列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
①催化剂都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②酚酞试液遇氢氧化钠溶液变红色③ 氢气与氯气在光照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盐酸 ④ 二氧化碳一般不支持燃烧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2.(单项选择题)(每题3.00 分) 根据已有知识“碱金属具有很强的金属性,能与水发生剧烈反应”,“铯是碱金属元素”,由此可以推出“铯也能与水发生剧烈反应”。
这里用到的逻辑思维方法是( )。
A. 演绎 B. 归纳 C. 类比 D. 比较A. 有效性B. 可靠性C. 方便性D. 安全性4.(单项选择题)(每题 3.00 分) 可以判断油脂皂化反应基本完成的现象是()。
A. 反应液使红色石蕊试纸变成蓝色 B. 反应液使蓝色石蕊试纸变成红色 C. 反应后,静置,反应液分为两层 D. 反应后,静置,反应液不分层5.(单项选择题)(每题 3.00 分) 铝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当两个反应放出的气体在相同状况下体积相等时,反应中消耗的HC1 和Na0H 物质的量之比为( )。
A. 1: 1 B. 2: 1 C. 3: 16.(单项选择题)(每题 3.00 分) 从陈述来看,一个相对完整的化学教学目标一般主要包括四个基本要素,即ABCD 法,这四个基本要素不包括( )。
A. 主体3.(单项选择题)(每题3.00分)()不是选择化学教学媒体时应该遵循的原则。
D.1:3B. 客体C. 行为D. 条件7.(单项选择题)(每题3.00 分) 在鉴定Fe2+的方法中,有一种方法叫做棕色环反应。
反应时,将FeSO4、浓H2SO4和()先后加入试管中,即可看到棕色环。
A.NaNH2B. Na3NC. NaNO3D. NaN38.(单项选择题)(每题3.00 分)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2024年教师资格(高级中学)-化学知识与教学能力(高中)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

2024年教师资格(高级中学)-化学知识与教学能力(高中)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第1卷一.全考点押密题库(共100题)1.(单项选择题)(每题 3.00 分) 在化学课程设计时,对“任务” “活动”和“情景”三者应()。
A. 各自孤立地设计B. 先孤立设计,再整合C. 整体设计、整体优化D. 突出“任务”、整体设计2.(单项选择题)(每题3.00 分) 现代化学教学设计强调()。
A. 凭借教学经验进行规划B. 理论对化学教学规划的指导作用C. 按照化学课程标准进行规划D. 实践对化学教学规划的指导作用3.(单项选择题)(每题 3.00 分)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根据某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既可以解释又可以表示元素及化合物的化学性质,这说明了元素周期表的本质是()。
A. 假说B. 定律C. 理论D. 模型4.(单项选择题)(每题 3.00 分)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苯酚沾到皮肤上,用酒精冲洗B. 苯酚久置于空气中,因发生氧化而显粉红色C. 苯酚的水溶液不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D. 在碳酸钠溶液中加入苯酚晶体,晶体溶解并产生CO2 气体5.(单项选择题)(每题 3.00 分) 教育实践者与教育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成果应用到教育实践中的研究方法是()。
A. 文献综述法B. 实证研究C. 案例研究D. 行动研究6.(单项选择题)(每题 3.00 分) “看到CuSO4溶液,你想到了什么?”这一问题适用于()。
A. 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B. 探查学生的已有认识C. 转变学生的迷失概念D. 丰富学生的认识思路7.(单项选择题)(每题 3.00 分) 结课时应注意首尾呼应,使结课和导课脉络贯通,体现了结课的()。
A. 复杂性原则B. 一致性原则C. 适时性原则D. 多样性原则8.(单项选择题)(每题 3.00 分) 下列属于传统化学教学媒体的是()。
A. 标本B. 电影C. 电视D. 投影9.(单项选择题)(每题 3.00 分) 下列各组物质中,因反应条件、用量、浓度等不同而发生不同化学反应的是()。
2025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面试化学试题与参考答案

2025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化学面试自测试题(答案在后面)一、结构化面试题(10题)第一题:请简述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技能?并举例说明。
第二题:结合你的教学实践,谈谈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第三题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第四题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第五题:结合你的教学经验,谈谈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
第六题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和探究欲望?第七题:请阐述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并举例说明。
第八题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和探究欲望?第九题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第十题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二、教案设计题(3题)第一题题目:化学实验设计与探究能力的培养第二题题目:化学实验设计与评价一、实验目的1.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2.加深学生对化学反应原理和实验方法的理解。
3.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二、实验材料1.硝酸银溶液2.氢氧化钠溶液3.硫酸铜溶液4.氢氧化钙溶液5.醋酸钾溶液6.硫酸钠溶液7.试管、玻璃棒、胶头滴管、烧杯等实验器材。
三、实验步骤(教师演示)1.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2.使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几滴硫酸铜溶液。
3.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4.向试管中再滴加适量的硝酸银溶液。
5.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四、学生分组实验1.分组设计一个简单的化学实验,要求能够展示化学反应的原理或性质。
2.实验设计完成后,向教师演示,并由教师评价实验设计的合理性和创新性。
3.学生根据教师的评价进行实验调整和改进。
五、实验报告要求1.实验目的:明确实验旨在探究什么化学原理或性质。
(完整word)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化学试讲教案

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教学目的:1、在复习四种基本类型的反应以及从得氧、 失氧的角度划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基础上, 使 学生了解化学反应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各种分类方法由于划分的依据不同而有不同的使用 范围。
2、初步掌握根据化合价的变化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用化合价升降的观点理解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过程:(板书)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一、化学反应的类型(讲述)对初中学习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回顾一下,具体的类型以及表达式。
(板书)基本类型反应(讲述)主要有化合、置换、分解、复分解四种,这种分类的依据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 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
表达式A +B = AB AB = A + B A + BC = AC + BAB + CD = AD + CB(讨论)Fe 2O 3 + 3CO = 2Fe + 3CO 2属于哪种反应类型?CuSO+ Fe =Cu + FeSO 4从初中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判断是氧化还原反应吗?(分析)Fe2Q + 3CO = 2Fe + 3CO 2,该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它不属于四种基本类型的反应中的任何一种。
可见,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分类方法只能从形式 上划分,不能反映化学反应的本质,也不能包括所有化学反应。
通过CuSO+ Fe =Cu + FeSO 4的反应说明初中所学的氧化还原反应比较片面,不能真实地反映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板书)二、氧化还原反应(分析)1、从得氧失氧角度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在初中化学,我们曾经学习过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反应:高温 QCuO + C == Cu + CO 2 f通过上述反应方程式可以看出, C 夺取CuO 中的氧变成二氧化碳,而发生氧化反应;CuO 失去氧, 变成铜单质而发生还原反应。
所以一种物质被氧化,同时另一种物质被还原的反应,就叫氧化 还原反应。
(说明)“氧化”与“还原”尽管表现不同,彼此对立,但它们相伴而生,同时进行,是不可分 割的统一整体。
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解答参考(2024年)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元素周期表中的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从1递增到8。
B、元素周期表中的副族元素全部都是金属元素。
C、元素周期表中的所有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增强。
D、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减顺序排列。
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A(g)+B(g)⇌C(g)+D(s))达到平衡后,若增加体系的压力,平衡将如何移动?A、向左移动。
B、向右移动。
C、不移动。
D、无法确定。
3、题干:在化学教学中,教师通过实验演示“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过程,以下哪个环节最有助于学生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A. 实验准备阶段B. 实验现象观察阶段C. 实验数据记录阶段D. 实验结果分析阶段4、题干: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在讲解“氧化还原反应”时,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A. 讲授法B. 案例分析法C. 实验法D. 小组讨论法5、题干: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同位素”的概念,可以采取以下哪种教学方法?A. 讲授法B. 案例分析法C. 小组讨论法D. 实验法6、题干:在组织化学实验课时,教师应如何确保实验的安全性?A. 允许学生在实验中自由探索,不设限制B. 在实验前详细讲解实验操作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C. 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自行负责安全D. 实验过程中不佩戴任何防护用品7、在下列化合物中,属于无机盐的是:A. 氢氧化钠(NaOH)B. 乙醇(C2H5OH)C. 硫酸铜(CuSO4)D. 氨水(NH3·H2O)8、在下列化学方程式中,表示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的是:A. 2HCl + Fe → FeCl2 + H2↑B. 2HCl + 2Na → 2NaCl + H2↑C. 2HCl + Mg → MgCl2 + H2↑D. 2HCl + Al → AlCl3 + H2↑9、题干:在化学教学中,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原理,采用了以下哪种教学方法?A. 演示实验B. 讨论法C. 案例分析法D. 计算题训练 10、题干: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地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A. 仅让学生观察实验过程,无需记录B. 要求学生详细记录实验现象,但无需分析C. 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并进行简要分析D. 让学生自由观察实验,无需教师引导11、在化学教学中,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A. 讲授法B. 演示法C. 实验探究法D. 讨论法12、在组织化学课堂讨论时,教师最应关注的是哪一方面?A. 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B. 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积极性C. 学生对化学问题的理解深度D. 学生在讨论中的语言表达13、在下列化学反应中,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A. 2H2 + O2 → 2H2OB. Fe + CuSO4 → FeSO4 + CuC. Zn + 2HCl → ZnCl2 + H2↑D. 2NaOH + H2SO4 → Na2SO4 + 2H2O14、下列关于化学实验操作的说法,错误的是:A. 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B. 在进行固体加热实验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C. 在进行液体的加热实验时,液体的体积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1/3D. 在进行过滤实验时,滤纸应低于漏斗边缘,液面低于滤纸边缘15、在下列化学反应中,哪个反应属于置换反应?A. 2H2 + O2 → 2H2OB. H2SO4 + BaCl2 → BaSO4↓ + 2HClC. 2KClO3 → 2KCl + 3O2↑D. 2H2O → 2H2↑ + O2↑16、下列物质中,哪种物质在常温常压下是气体?A. 硫(S)B. 铁(Fe)C. 氯化钠(NaCl)D. 水(H2O)17、在化学教学过程中,以下哪项方法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A. 严格遵循教学大纲,按部就班地讲解知识B. 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化学实验现象,增强直观感受C. 过度强调化学知识的应用,忽视理论知识的传授D. 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统一的教学方法18、以下哪项不属于化学实验教学的基本原则?A. 安全第一B. 实验与理论相结合C. 注重学生自主探究D. 过分强调实验结果19、在下列化学实验中,为了防止实验操作中的交叉污染,下列操作方法正确的是()A. 实验用过的滴管可以混用B. 使用过的酒精灯可以用嘴吹灭C. 实验中使用的玻璃仪器需要定期清洗D. 在进行过滤操作时,可以使用同一把玻璃棒搅拌两个不同的溶液 20、下列关于化学教学法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案例分析法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化学概念B. 探究式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C. 讲授法是化学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D. 通过实验演示,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化学现象二、简答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第一题请结合化学学科特点,阐述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022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化学专业面试》真题及答案

2022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化学专业面试》真题及答案2022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化学专业面试》真题及答案1 [简答题](江南博哥)1.题目:人教版高中必修二《甲烷的分子结构》片段教学2.内容3.基本要求:(1)试讲时间10分钟以内,(2)引导学生得出甲烷的分子结构;(3)要有提问、互动环节。
参考解析:【教学过程】1.会写甲烷的结构式和电子式。
2.通过甲烷分子式结构的探究,培养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认识化学微观世界分子结构的立体美。
教学重点:甲烷分子结构。
教学难点:甲烷分子结构探索过程。
2 [简答题]共价键参考解析:【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播放瓦斯爆炸的视频并提问:引起爆炸的原因;瓦斯的主要成分。
二、新课讲授环节一:甲烷的分子式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天然气、沼气、油田气和煤矿坑道气的主要成分,中国是最早利用天然气的国家,以及我国天然气的主要分布地区。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阅读课本资料,找出甲烷的分子式——CH4。
进一步提问:甲烷的电子式教师继续提问:如果甲烷电子式中每一对共用电子用一条短线替代会变成什么样子,学生自主思考,得出结果,教师总结环节二:甲烷分子的空间结构学生小组讨论,可能有两种情况一平面正方形或者正四面体结构。
教师实物展示甲烷分子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学生相互传看,观察和体会甲烷分子的空间结构。
教师讲授:经过科学实验证明,甲烷分子的结构是正四面体结构,碳原子位于正四面体的中心,4个氢原子分别位于正四面体的4个顶点上(键角是109° 28’), 这样看来甲烷的结构式并不能代表其真实的空间构型,其立体结构式。
接下来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试着去制作一个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更加直观的感知甲烷分子的空间结构。
三、巩固练习,强化提升教师出示问题,学生回答。
四、课堂小结,深入理解学生总结,教师补充五、布置作业,实际演练请学生结合甲烷的结构思考甲烷可能具有哪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下节课分享。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化学试卷与参考答案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自测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在以下化学概念中,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A、物质的物理性质B、化学反应速率C、原子核结构D、生物体的新陈代谢2、在“铜与稀盐酸的反应”实验中,以下哪项操作错误?()A、将铜片放入烧杯中B、加入足量的稀盐酸C、使用酒精灯加热D、将铜片观察是否变红3、下列关于原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原电池负极上发生的是还原反应B. 原电池中电子由正极经外电路流向负极C. 在原电池中,阳离子移向负极,阴离子移向正极D. 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4、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比较,结论正确的是( )A. 溶解度:S(Na2CO3) < S(NaHCO3)B. 热稳定性:H2CO3 > H2SiO3C. 碱性:LiOH > NaOHD. 还原性:S^2- < Cl^-5、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A. 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递增顺序排列。
B. 所有主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它们所在的族序数。
C. 过渡金属位于周期表的右侧。
D. 氢元素被归类为主族元素中的第一族。
6、下列化合物中,哪一个不是共价化合物?A. H2OB. CO2C. NaClD. CH47、在下列化学反应中,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A. 2HCl + Mg → MgCl2 + H2↑B. Cu + 2AgNO3 → Cu(NO3)2 + 2AgC. Fe2O3 + 3C → 2Fe + 3COD. CaCO3 → CaO + CO2↑8、下列关于同位素的描述,错误的是:A. 同位素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不同的中子数B. 同位素的物理性质有所不同,化学性质相似C. 同位素的原子质量不同,但原子序数相同D. 同位素可以用来进行同位素示踪9、下列哪种物质在与水接触时会生成具有还原性的气体?A、钠(Na)B、铁(Fe)C、铝(Al)D、锌(Zn) 10、在使用容量瓶配制溶液的过程中,以下哪一步骤是错误的?A、先用蒸馏水洗涤容量瓶,然后将其干燥B、准确称取所需药品的质量,直接加入容量瓶中溶解C、将配制好的溶液移入容量瓶后,加蒸馏水至刻度线以下D、最后使用蒸馏水定容,使溶液凹液面正好与刻度线相切11、在分析化学反应时,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A. 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与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必须相等B. 反应物的摩尔数与生成物的摩尔数必须相等C. 反应物的分子数与生成物的分子数必须相等D. 反应物的粒子数与生成物的粒子数必须相等12、以下哪种教学方法适合于培养学生解决化学实验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A. 演示法B. 发现法C. 讨论法D. 讲授法13、下列关于化学平衡常数K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K值随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改变而改变B、K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K值不随压强的改变而改变D、使用催化剂能使K值增大14、在电解水的实验中,若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得到10mL氧气,则在另一试管内得到氢气的体积约为:A、5mLB、10mLC、20mLD、无法确定15、下列关于酸碱指示剂的说法正确的是:A. 所有酸碱指示剂在不同pH值下颜色变化相同B. 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范围与pH无关C. 指示剂的变色点通常接近其pH=pKa值D. 酸碱指示剂只能用于强酸强碱的滴定16、下列化合物中,哪一个是路易斯酸?A. NH₃B. H₂OC. BF₃D. CH₄17、高中化学教学中,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因素的说法,错误的是()A. 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B. 增加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加快C. 使用催化剂,反应速率加快D. 降低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减慢18、在化学实验中,下列操作中,能够有效防止实验误差的是()A. 使用未校准的仪器B. 没有进行空白实验C. 使用标准溶液进行滴定实验D. 没有进行数据处理19、根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高中化学课程的核心素养之一是“科学思维”。
教师资格证高中化学

教师资格证高中化学篇一: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级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大纲《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一、考试目标1.化学学科知识运用能力。
掌握化学专业知识及技能,具备化学学科的实验技能和方法,了解化学所提供的、独特的认识世界的视角、领域、层次及思维方法;掌握化学教学的基本理论,并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了解化学学科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把握化学学科最新发展动态;准确理解《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实施建议,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
具有运用化学学科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化学教学设计能力。
能根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课程目标,针对高中学生的认知特征、知识水平及学习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能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个体差异确定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学会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根据不同课程模块的特点,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合理利用化学教学资源,设计多样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选教学内容的教案设计。
具有基于课程标准、教材和教学设计知识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
3.化学教学实施能力。
掌握高中化学教学实施的基本步骤,能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优化教学环节;掌握化学教学的组织形式和策略;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和技能;理解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学习方式及其影响因素,认识高中学生建构化学知识和获得技能的过程;注重科学方法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引导学生在学习体验中获得化学学习的方法;具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合理发挥多种媒体在化学教学上的功能。
具有较强的教学实施能力。
4.化学教学评价能力。
了解化学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及特点,掌握基本的评价方式;积极倡导评价目标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发挥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能够运用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改进教学。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化学试卷与参考答案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在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CaO + H2O = Ca(OH)2B、NaCl + AgNO3 = AgCl↓ + NaNO3C、2H2O2 → 2H2O + O2↑D、NaOH + HCl = NaCl + H2O2、在下列物质中,属于强电解质的是:A、KOHB、NH3C、CH3COOHD、C6H12O63、中学化学中的红磷和白磷两者的化学性质相似,但白磷在常温下能自燃,其原因是()A、白磷比红磷更容易反应B、白磷自燃不需要外界条件C、白磷的反应活化能比红磷低D、白磷的分子结构更不稳定4、在中学化学实验中,下列哪种试剂不是用来鉴别CO2气体的?()A、澄清石灰水B、紫色石蕊试液C、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D、鸡蛋壳5、在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 稀释浓硫酸时,将水缓缓加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
B. 分离液体混合物时,可以用过滤法分离汽油和酒精。
C. 准备实验室用的氯气时,可以使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
D. 在做固液反应实验时,为了使反应充分进行,应将固体物质加到液体中。
6、在以下化学式表示法中,正确的是:A. H2O表示水的化学式。
B. O2表示一个氧分子。
C. CO2表示一氧化碳的化学式。
D. HCL表示氯化氢的化学式。
7、下列哪种物质属于电解质?A. 蔗糖B. 酒精C. 氯化钠D. 二氧化碳8、在标准状况下,下列哪一种气体的体积最大?A. 1摩尔氢气(H₂)B. 1摩尔氧气(O₂)C. 1摩尔氮气(N₂)D. 它们体积相同9、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发现物质的性质。
以下哪种实验探究方法不符合化学学科的特点?A. 观察法B. 分类法C. 控制变量法D. 模拟实验法 10、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探究物质的性质。
202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化学专业面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202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化学专业面试》真题及答案解析1. 【简答题】试讲题目:《共价键》3.基本要求:(1)试讲约10分钟;(2)试讲过程中涉及的实验只进行情景模拟即可;(3)试讲中引导学生理解共价键;(4)结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参考解析:一、教学目标1.知道共价键的概念,掌握电子式的表示方法,能够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形成过程,能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共价键形成过程的学习,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建立认知模型并能运用模型解释化学现象,揭示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3.运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共价键的形成以及共价键分子的表示方法。
难点:共价键的形成。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复习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由于得失电子能力不同形成离子化合物和离子键的相关知识,设置疑问,进行导入,引出课题一共价键。
(板书标题:共价键)(二)新授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两个氯原子结合生成Cl2分子,是如何形成的呢?紧接着用多媒体播放Cl2形成过程的微观模拟动画。
引导学生观察现象进行回答: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要达到稳定的8电子结构,都需要获得1个电子,所以氯原子间难以发生电子得失;两个氯原子各提供1个电子,形成共用电子对,两个氯原子就形成了8电子稳定结构,可以表示如下:教师进行板书。
教师进行追问:这个过程该如何表示呢?学生思考后可以得出:可以用CH -Cl 来表示氯气分子,用“- ”表示共用电子对。
2.教师继续用多媒体播放H2和Cl2形成过程的微观模拟动画图。
提出问题: H2和Cl2如何反应形成氯化氢?试着从原子结构的角度分析氯化氢形成的过程?教师引导学生结合CI2的形成过程引导以小组为单位观察现象进行回答H2+Cl2=2HCl。
氢原子和氯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的方法使双方最外电子层均达到电子稳定结构,从而形成氯化氢分子。
3.教师继续向学生抛出问题: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的这种相互作用叫做什么?以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叫做什么?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共价键的构成粒子和成键本质是什么?组成元素又是什么?进而引导学生根据教材内容,指导学生阅读内容并进行归纳总结得出:共价键,共价化合物。
教师资格证-高中化学_完整版

教师资格证-高中化学_完整版简介教师资格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行政部门主管的一项计划,旨在提高教育普及率和教育质量。
而高中化学是教师资格证中的一个科目。
高中化学是中学阶段的化学教育领域,通常在高中三年级上学期进行教学。
高中化学是一门综合性的科目,涉及到数学、物理、生物和化学等多个学科。
本文将对高中化学的教学重点、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介绍,帮助教师备战高中化学教师资格证。
教学重点基本概念高中化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元素、化合物、分子、离子、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等。
一个学生如果不能掌握这些基本概念,那么他将永远学不好高中化学。
化学计算化学计算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包括质量分数、摩尔浓度、理论产率和实际产率等。
教师要对这些计算方法进行详细介绍,让学生明确化学计算的具体步骤。
除了理论计算,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也是高中化学的重要内容。
教师要让学生掌握数据处理的方法和技能,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实验数据的意义和价值。
化学实验化学实验是高中化学教学的另一个重点。
教师应该让学生理解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
同时,教师也要向学生介绍化学实验中需要注意的安全问题。
对于那些难以进行实验的化学反应,老师可以采用多媒体的形式进行展示,让学生在视觉上理解化学反应的机制和特征。
教学重点综述在高中化学的教学中,要放在心上的三个重点:基本概念,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
掌握这些教学重点,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教学方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学方法至关重要。
不同的教学方法会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不同的影响。
因此,教师应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互动式教学互动式教学是近年来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互动式教学中,教师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学习和讨论。
这种教学模式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思考能力。
同时,教师可以在互动式教学中注重学生对问题的探索和解决,帮助学生将抽象的化学概念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是一种视听+文本的教学方式,将图片、声音、文字和视频等多种信息形式进行整合,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教师资格证-高中化学-(完整版)

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标准预测试卷(四)一、单项选择题1.不久前,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合成3种新核素,其中一种新核素的名称是铪--185()。
关于铪-)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是一种新元素 B.原子核内有185个质子C.原子核内有185个中子 D.是铪-180()的一种新的同位素2.用惰性电极电解一段时间后,pH增大的是( )。
A.HclB.C.D.3.浓度均为0.1 的三种溶液等体积混合,充分反应后没有沉淀的一组溶液是( )。
A. B.C. D.4.制印刷电路时常用氯化铁溶液作为“腐蚀液”,发生的反应为向盛有氯化铁溶液的烧杯中同时加入铁粉和铜粉,反应结束后,下列结果不可能出现的是( )。
A.烧杯中有铜无铁 B.烧杯中有铁无铜C.烧杯中铁、铜都有 D.烧杯中铁、铜都无5.下列事实一定能说明HF是弱酸的是( )。
①常湿下NaF溶液的pH大于7;②用HF溶液做导电性实验,灯泡很暗:③HF与NaCl不能发生反应;④常温下O.lmol/L的HF溶液的pH为2.3 ⑤HF能与Na2C03溶液反应,产生C02气体⑥HF与水能以任意比混溶⑦Imol/L的HF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A.①②⑦ B.①④ c.③④⑥ D.①②③④6.下列化合物中可发生银镜反应的是( )。
A.丙烷 B.丙醇 C丙醛 D丙酮7.下列各组化合物中,用煤气灯加热,分解产物类型不同的一组是( )。
8.铝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当两个反应放出的气体在相同状况下体积相等时,反应中消耗的HC1和NaOH物质的量之比为( )。
A.1:1 B.2:1 C.3:1 D.1:39为了使变暗的古代油画恢复原来的白色,则需要( )。
A用气体漂白 B.用稀擦洗 C.使用漂白 D使用氯水擦洗10下列气体可用PdCl2溶液检出的是( )。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苯环骨架振动的红外吸收峰大约出现于处B.物理干扰是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的主要干扰C.紫外光谱中若在220—280 nm范围内无吸收,则该化合物必然不含醛基D液一固分配色谱适用于生物大分子的分离12教师素质的核心是( )。
教师资格证-高中化学-(完整版)

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标准预测试卷(四)一、单项选择题1.不久前,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合成3种新核素,其中一种新核素的名称是铪--185()。
关于铪-)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是一种新元素 B.原子核内有185个质子C.原子核内有185个中子 D.是铪-180()的一种新的同位素2.用惰性电极电解一段时间后,pH增大的是( )。
A.HclB.C.D.3.浓度均为0.1 的三种溶液等体积混合,充分反应后没有沉淀的一组溶液是( )。
A. B.C. D.4.制印刷电路时常用氯化铁溶液作为“腐蚀液”,发生的反应为向盛有氯化铁溶液的烧杯中同时加入铁粉和铜粉,反应结束后,下列结果不可能出现的是( )。
A.烧杯中有铜无铁 B.烧杯中有铁无铜C.烧杯中铁、铜都有 D.烧杯中铁、铜都无5.下列事实一定能说明HF是弱酸的是( )。
①常湿下NaF溶液的pH大于7;②用HF溶液做导电性实验,灯泡很暗:③HF与NaCl不能发生反应;④常温下O.lmol/L的HF溶液的pH为2.3 ⑤HF能与Na2C03溶液反应,产生C02气体⑥HF与水能以任意比混溶⑦Imol/L的HF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A.①②⑦ B.①④ c.③④⑥ D.①②③④6.下列化合物中可发生银镜反应的是( )。
A.丙烷 B.丙醇 C丙醛 D丙酮7.下列各组化合物中,用煤气灯加热,分解产物类型不同的一组是( )。
8.铝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当两个反应放出的气体在相同状况下体积相等时,反应中消耗的HC1和NaOH物质的量之比为( )。
A.1:1 B.2:1 C.3:1 D.1:39为了使变暗的古代油画恢复原来的白色,则需要( )。
A用气体漂白 B.用稀擦洗 C.使用漂白 D使用氯水擦洗10下列气体可用PdCl2溶液检出的是( )。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苯环骨架振动的红外吸收峰大约出现于处B.物理干扰是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的主要干扰C.紫外光谱中若在220—280 nm范围内无吸收,则该化合物必然不含醛基D液一固分配色谱适用于生物大分子的分离12教师素质的核心是( )。
教师资格证-高中化学_完整版

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标准预测试卷(四)一、单项选择题1.不久前,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合成3种新核素,其中一种新核素的名称是铪--185()。
关于铪-)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是一种新元素B.原子核内有185个质子C.原子核内有185个中子D.是铪-180()的一种新的同位素2.用惰性电极电解一段时间后,pH增大的是( )。
A.HclB.C.D.3.浓度均为0.1 的三种溶液等体积混合,充分反应后没有沉淀的一组溶液是( )。
A. B.C. D.4.制印刷电路时常用氯化铁溶液作为“腐蚀液”,发生的反应为向盛有氯化铁溶液的烧杯中同时加入铁粉和铜粉,反应结束后,下列结果不可能出现的是( )。
A.烧杯中有铜无铁B.烧杯中有铁无铜C.烧杯中铁、铜都有D.烧杯中铁、铜都无5.下列事实一定能说明HF是弱酸的是( )。
①常湿下NaF溶液的pH大于7;②用HF溶液做导电性实验,灯泡很暗:③HF与NaCl不能发生反应;④常温下O.lmol/L的HF溶液的pH 为2.3⑤HF能与Na2C03溶液反应,产生C02气体⑥HF与水能以任意比混溶⑦Imol/L的HF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A.①②⑦B.①④c.③④⑥D.①②③④6.下列化合物中可发生银镜反应的是( )。
A.丙烷B.丙醇 C丙醛D丙酮7.下列各组化合物中,用煤气灯加热,分解产物类型不同的一组是( )。
8.铝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当两个反应放出的气体在相同状况下体积相等时,反应中消耗的HC1和NaOH物质的量之比为( )。
A.1:1B.2:1C.3:1D.1:39为了使变暗的古代油画恢复原来的白色,则需要( )。
A用气体漂白B.用稀擦洗C.使用漂白D使用氯水擦洗10下列气体可用PdCl2溶液检出的是( )。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苯环骨架振动的xx吸收xx大约出现于处B.物理干扰是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的主要干扰C.紫外光谱中若在220—280 nm范围内无吸收,则该化合物必然不含醛基D液一固分配色谱适用于生物大分子的分离12教师素质的核心是( )。
教师资格证-高中化学_完整版

结构的形成过程:建立知识点,形成知识链,组成知识网。学生的知识点时一个个地建立起
来的,而第二个知识点是在第一个知识点的基础上建立的。
(摘自周长杰结构主叉教学理论与化学教学,教育研究与实验、新课程研究,2006(2)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通过一些有效措施使化学实验对实验场所和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限度是指(
A化学实验科学化B.化学实验清洁化C化学实验微型化D.化学实验简便化
二、简答题
1、实验导人是化学课堂导人的基本类型。请以“钠的氧化物Na,0,”内容为例,设计一个
实验导入过程.
2简要介绍化学课堂导人的功能。
三、诊断题
某教师在考试中设计了下列试题,部分学生的考试结果如下:
D液一固分配色谱适用于生物大分子的分离
12教师素质的核心是()。
A.职业品质B.教育观念C.知识结构D.能力结构
13在课上,教师不仅描述化学事实,而且加以深入分析和论证,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这
种方法是()。
A.讲述法B.讲解法C.讲演法D.谈话法
14科学探究的核心是()。
A.科学问题B.科学解释C科学证据D.科学假设
B除去co:中的少量HCI:通人溶液,收集气体
C除去溶液中的少量加入足量铁屑,充分反应后,过滤
D.除去KC1溶液中的少量:加入适量NaOH溶液,过滤
6.F列物质能通过化合反应直接制得的是()。
A①②③B.②③C①③⑧D全部
6.℃时,若pH=a的10体积的某强酸溶液与pH=b的l体积的某强碱溶液混合后溶液呈中
A.HclB.C.D.
3.浓度均为0.1的三种溶液等体积混合,充分反应后没有沉淀的一组溶液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标准预测试卷(四)
一、单项选择题
1.不久前,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合成3种新核素,其中一种新核素的名称是铪--185 ()。
关于铪-)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是一种新元素B.原子核内有185个质子
C.原子核内有185个中子D.是铪-180()的一种新的同位素
2.用惰性电极电解一段时间后,pH增大的是( )。
A.Hcl
B.
C.
D.
3.浓度均为0.1 的三种溶液等体积混合,充分反应后没有沉淀的一组溶液是( )。
A. B.
C. D.
4.制印刷电路时常用氯化铁溶液作为“腐蚀液”,发生的反应为
向盛有氯化铁溶液的烧杯中同时加入铁粉和铜粉,反应结束后,下列结果不可能出现的是( )。
A.烧杯中有铜无铁B.烧杯中有铁无铜
C.烧杯中铁、铜都有D.烧杯中铁、铜都无
5.下列事实一定能说明HF是弱酸的是( )。
①常湿下NaF溶液的pH大于7;②用HF溶液做导电性实验,灯泡很暗:
③HF与NaCl不能发生反应;④常温下O.lmol/L的HF溶液的pH为2.3
⑤HF能与Na2C03溶液反应,产生C02气体⑥HF与水能以任意比混溶
⑦Imol/L的HF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A.①②⑦B.①④ c.③④⑥D.①②③④
6.下列化合物中可发生银镜反应的是( )。
A.丙烷B.丙醇C丙醛D丙酮
7.下列各组化合物中,用煤气灯加热,分解产物类型不同的一组是( )。
8.铝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当两个反应放出的气体在相同状况下体积相等时,反应中消耗的HC1和NaOH物质的量之比为( )。
A.1:1 B.2:1 C.3:1 D.1:3
9为了使变暗的古代油画恢复原来的白色,则需要( )。
A用气体漂白B.用稀擦洗C.使用漂白D使用氯水擦洗
10下列气体可用PdCl2溶液检出的是( )。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苯环骨架振动的红外吸收峰大约出现于处
B.物理干扰是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的主要干扰
C.紫外光谱中若在220—280 nm范围内无吸收,则该化合物必然不含醛基
D液一固分配色谱适用于生物大分子的分离
12教师素质的核心是( )。
A.职业品质B.教育观念C.知识结构D.能力结构
13在课上,教师不仅描述化学事实,而且加以深入分析和论证,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
这种方法是( )。
A.讲述法B.讲解法C.讲演法D.谈话法
14科学探究的核心是( )。
A.科学问题B.科学解释C科学证据D.科学假设
15.化学教材不包括( )。
A.化学教科书B.电子教材C学生探究活动指南D音像教材
16.我国新一轮课改注重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在学习方式上特别强调和
提倡( )。
A接受式学习B.探索学习C.研究性学习D.自主学习
17.命题是考试能否达到期望目的耍求的关键所在,试题具有导向性,试题题型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复习方法,经常使用客观性试题并比重过大,学生会( )。
A注重猜重点,押考题B.只记忆零碎知识,养成不求甚解习惯
c答卷费时.速度慢D.提高文字表达能力
18在一个单元教学内容中,教学的难点( )。
A.就是教学的重点B.不一定是教学的重点
C不是教学的重点D.是固定不变的某些知识点
19.“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澡堂为中心”体现的教学方法是( )。
A自主学习B.“填鸭式”教学C.启发式教学D.研究性教学
20通过一些有效措施使化学实验对实验场所和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限度是指(
A化学实验科学化B.化学实验清洁化C化学实验微型化D.化学实验简便化
二、简答题
1、实验导人是化学课堂导人的基本类型。
请以“钠的氧化物N a,0,”内容为例,设计一个实验导入过程.
2简要介绍化学课堂导人的功能。
三、诊断题
某教师在考试中设计了下列试题,部分学生的考试结果如下:
【试题】实验室里需用480 mL O.l mol/L的硫酸铜溶液,现选取500 mL容量瓶进行配制,
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
A称取7.68 g硫酸铜,加入500 mL水B称取12.0 g胆矾配成500mT.溶液
C称取8.0g硫酸铜,加入500 mL水D称取12.5 g胆矾配成500 mL溶液【考试结果】部分学生按下述思路解题而错选答案A或B。
由于要配置480 ml,0.1 mol/L的硫酸铜溶液,因此需要溶质的质量为:(1)若溶质为硫酸铜.则0.48x160x0.1=7.68 g,因此选择A选项;(2)若溶质为
因此选择B选项。
试根据上述解题过程及考试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本题正确答案为,解题思路是
2、分析学生解题错误可能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四、案例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结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认识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内在连续的组织和再组织”过程。
结构主义学习认为:获得认识的过程是一个生成(或建构)过程;结构主义教学论认为:学生头脑中存在着原有的认知结构,新概念进入头脑之后,要同原有认知结构的相关点发生联系,经过同化、顺应、转变、建构等过程,形成新知识。
学生的学习是在原有的认知结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教师要对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和原有的心理结构加以了解后进行教学。
认知结构的形成过程:建立知识点,形成知识链,组成知识网。
学生的知识点时一个个地建立起来的,而第二个知识点是在第一个知识点的基础上建立的。
(摘自周长杰结构主叉教学理论与化学教学,教育研究与实验、新课程研究,2006(2)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举一个中学化学中课程改革中采用上述理念的实例.
2、按照结构主义理论,化学教学过程的实施可以分为哪几个环节。
3、谈谈结构主义教学理沧指导下的教学特点。
五、教学设计题
请对以下教材的内容进行教学过程设计所必须的基本分析,具体包括:
(1)相关内容的地位和作用分析:
(2)教学对象分析:
(3)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分析:
(4)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分析。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化学第一册》第六章.氧族元素环境保护第一节“氧族元素”(第一课时)
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标准预测试卷(五)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分子中属于抗磁性的是( )。
A. B.CO c. D.NO
2、将下列反应设计成原电池时,不需要使用惰性电极的是( )。
B. C. D.
3、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用碳酸钠溶液吸收少量二氧化硫:
B铁作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
C向溶液中逐滴加入溶液至刚好沉淀完全:I+H20 D溶于Ⅲ溶液中:
4、下列各数中,有效数字位数为四位的是( )。
D.4000
5.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A除去M中的少量02:通过灼热的Cu0粉末,收集气体
B除去co:中的少量HCI:通人溶液,收集气体
C除去溶液中的少量加入足量铁屑,充分反应后,过滤
D.除去KC1溶液中的少量:加入适量NaOH溶液,过滤
6.F列物质能通过化合反应直接制得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 C ①③⑧D全部
7.25℃时,若pH=a的10体积的某强酸溶液与pH=b的l体积的某强碱溶液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则混合之前该强酸的pH与强碱的pH之间应满足的关系是( )。
A.a+b=14
B.a+b=13
C.a+b=1 5
D.a+b =7
8.当M与Y反应时,溶液中有另一配位剂L存在,aM(L)=l时表示( )。
A、M与L没有副反应 B.M与L的副反应相当严重
C.M的副反应较小D.M与L的副反应较大
9.用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25℃时,pH=13的1.0 L Ba(OH)2溶液中含有的OH数目为0 2
B标准状况下.2.24 L Cl,与过量的稀NaOH溶液反应,转移电子总数为0.2
C室温下,21.0 g乙烯和丁烯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1.5
D.78 g 固体中含有的阴离子数为2
10.把11.5 g钠投入过量水中得到ag溶液,把12g镁投入过量盐酸中,得到bg溶液,若,a和b的质量关系是( )。
A.a>b B.a<b C.a=b D不确定
11.下列化合物属于亲核试剂的是( )。
A. B. C D
12化学教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主要包括( )。
①文献法②观察法③调查法④实验法
A.①②③B.②③④ C ①②③④D.①③④
13.属于体验性学习目标中领悟水平的行为动词是( )。
A感受B.关注C珍惜D.养成
14下列哪一个属于认知性学习目标中掌握水平的行为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