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酸类非甾体抗炎药物的分析

合集下载

芳酸类非甾体抗炎药物的分析-精品医学课件

芳酸类非甾体抗炎药物的分析-精品医学课件

阿司匹林含量测定 1.色谱柱 硅藻土-新制碳酸氢钠液 2. 三氯甲烷洗脱 3.冰醋酸-三氯甲烷(1 10) 酸化
冰醋酸-三氯甲烷(1 100)洗涤
冰醋阿三酸司氯-三匹甲氯林烷甲烷
阿司匹林 水杨酸钠盐
NaHCO3
硅藻土
中性及碱性杂质
紫外分光光度法
阿司匹林
280nm
芳酸类药物的分析
三、HPLC
含量测定
芳酸类药物的分析
(二)检查——阿司匹林
特殊杂质检查
1. 游离水杨酸*
来源:乙酰化不完全(生产工艺) 水解产物(贮存期间)
原理:水扬酸——与Fe3+反应生成紫堇色 阿司匹林无酚羟基——不反应
方法: 三氯化铁比色法 限度: 0.3%(原料); 1.5%(肠溶片); 3.0%(肠溶胶囊等)
芳酸类药物的分析
芳酸类药物的分析
二、主要理化性质
分类与性质
1. 酸性——羧基与苯环相连, 显强酸性(含量测定) 2.水解性——酯结构水解(鉴别, 检查) 3. 特征光谱——取代苯IR, UV吸收(鉴别, 溶出度) 4. 基团或元素特性——与三氯化铁生成赭色沉淀
(鉴别)
芳酸类药物的分析
第二节 鉴别试验
Section 2 Identification
3. 步骤: 第1步——中和 第2步——水解和测定
芳酸类药物的分析
第1步——中和
含量测定
操作:取相当于阿司匹林0.3g的片粉
片粉
中性乙醇20ml 振摇
溶解 酚酞指示液3滴
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 溶液显粉红色
滴定
芳酸类药物的分析
第1步——中和
含量测定
游离羧基
COOH OCOCH3 + NaOH

第六章芳酸类非甾体抗炎药物分析

第六章芳酸类非甾体抗炎药物分析
3
共性:既有苯环,又有羧基,或另有取代基 分类: 羧基直接与苯环相连
------苯甲酸类和水杨酸类 羧基为磺酸基或通过烃氧基与苯环相连
------其他芳酸及其酯类 本类药物多为固体,有一定熔点,难溶于水, 易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但其钠盐易溶 于水,含游离羧基的药物可溶于NaOH。
4

阿司匹林
ChP(2000)
[鉴别] (1)取本品约0.1g,加水10ml,煮沸,放冷,加三
氯化铁试液1滴,即显紫堇色。
21
与羟胺、铁盐反应(其他芳酸类):
氯贝丁酯(布洛芬)
Cl
O
氯贝丁酯
Cl
CH3 C COOC2H5 CH3
+ NH2OH HCl + 2KOH
CH3 O O C C NHOK + Fe3+
12
本类药物的性质小结
溶解度: 游离酸不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 碱金属盐溶于水,不溶于有机溶剂
酸性: pKa 3~ 6 无机强酸﹥芳酸﹥碳酸 ﹥酚 pKa 6.3 pKa 10
酸+碱盐 酸+醇酯
13
—X、—NO2、—OH等吸电子取代基存在使酸性增强 —CH3、—NH2等斥电子取代基存在使酸性减弱 邻位取代>间位、对位取代,尤其是邻位取代了酚羟基,由 于形成分子内氢健,酸性大为增强 。
苯甲酸(钠)
甲 丙磺舒

羟苯乙酯


甲芬那酸

水 阿司匹林

水杨酸

酸 对氨基水杨酸钠

类 双水杨酯
COOH
COOH OH


贝诺酯

氯贝丁酯

第六章 芳酸类非甾体抗炎药物的分析

第六章 芳酸类非甾体抗炎药物的分析

2、阿司匹林
水解后能产生酚羟基的药物, 水解后能产生酚羟基的药物,可用FeCl 可用FeCl3反应鉴别
阿司匹林 → 水杨酸 → pH4~6 ↵ 紫堇色
Company Logo

FeCl 3
COOH OCOCH3
2 →
COOH
H O △
OH
+ CH 3COOH
pH4~6 FeCl3
COO
紫堇色

O
2 Fe 3 Fe
Company Logo
3、酚羟基反应
反应试剂: 反应试剂:三氯化铁 反应现象: 反应现象:蓝紫色
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紫堇色 双水杨酯: 双水杨酯:紫色 二氟尼柳: 二氟尼柳:深紫色 均通过产生酚羟基与三氯化铁反应显色
Company Logo
阿司匹林IR图谱
-COOH -OH

-COOH
Ph-C 邻位取代Ph
Company Logo
N-H O-H
N-H Ph:C=C 芳胺 酚
Company Logo

八、色谱法 (一) 薄层色谱法
制剂中药物鉴别时, 制剂中药物鉴别时,为了去除辅料干扰, 为了去除辅料干扰,采用 TLC法 TLC法。
美洛昔康
可水解,且快速,用过量定量的 NaOH水解后,盐酸回滴
Company Logo

七、其他非甾体抗炎药
尼美舒利
O HN O 主要性质: 主要性质: 1. 无明显酸性; 无明显酸性; 2. 具有酰胺键, 具有酰胺键,易 水解, 水解,并用于鉴别 S O 甲磺酰胺结构

Company Logo
νOH 羟基( 羟基(羧基) 羧基) νC=O 羰基 νC=C苯环 γ=CH苯(邻位取代苯环) 邻位取代苯环)

芳酸类非甾体抗炎药物

芳酸类非甾体抗炎药物
生成淡黄,红
棕至深棕色
醌型化合物
HO + OH O COOH COOH COOH O HO
O COOH
[O]
HO
COOH
[O]
OH
O HO O COOH
-
OH O
COOH
O
O
或 O+ COOH COOH
1. 游离水杨酸:
ChP 用水杨酸与 Fe3+ 生成紫堇色配离子的
原理, 用稀硫酸铁铵溶液显色法检查
一、阿司匹林与双水杨酯
(一) 阿司匹林与双水杨酯的合成
COOH ONa CO2 ONa H
+
COOH OH
COOH (CH3CO)2O OH COOH O HOOC OH O OH OCOCH3
CH3COOH
COOH
HOH
一、阿司匹林与双水杨酯
(二) 阿司匹林中游离水杨酸与有关物质
1. 游离水杨酸: 酚羟基易被空气(氧)逐渐氧化
中性或弱酸性(pH值4~6)条件下进行, 强酸性 溶液中配位化合物分解
一、与三氯化铁反应
2. 酚羟基反应
NHCOCH3 NHCOCH3
3
+ FeCl3 O-
Fe + 3HCl
OH
3

对乙酰氨基酚:水溶液加三氯化铁试液显蓝紫色
二、缩合反应
O2N CH3 HO + O NO2 O NH-NH2 NO2 H2 SO4 -H2 O HO O CH3 N N H NO2

对乙酰氨基酚酸中水解生成对氨基酚, 游离芳 伯氨基与亚硝酸钠试液重氮化, 重氮盐再与碱 性β-萘酚偶合生成红色偶氮化合物
四、氧化反应

药物分析芳酸类非甾体抗炎药物的分析

药物分析芳酸类非甾体抗炎药物的分析
对照溶液的主斑点(或荧光强度)
39
优点:以供试品的稀溶液作为对照液,不 需要杂质对照品,简单、价廉,还可配成 几种限量的对照溶液;
缺点:不同物质,不同Rf值比较,准确度
差、直观性差。
40
2.有关物质B HPLC法 固定相:C18 流动相:水-甲醇-乙腈-冰醋酸 检测波长:254nm 要求:杂质峰面积和小于对照液主 峰面积
α β OH
21
直接:对氨基水杨酸钠、盐酸普鲁卡因、 苯佐卡因、盐酸普鲁卡因胺
间接: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醋 氨苯砜、贝诺酯
22
四、氧化反应 甲芬那酸+硫酸+重铬酸钾→深蓝色
→棕绿色 吲哚美辛+硫酸+重铬酸钾→紫色 吲哚美辛+盐酸+亚硝酸钠→绿色
→黄色
23
五、水解反应
阿司匹林 Na2CO3 水杨酸钠 醋酸钠 硫酸水杨酸(白色 ) 醋酸臭气
水杨酸苯酯
OCOCH3
COOH
OCOCH3
+
COO
乙酰水杨酸 苯酯
31
检查方法——HPLC法
固定相:ODS 流动相:A 乙腈-四氢呋喃-冰醋酸-水
B 乙腈 对照液:0.5%供试品溶液 要求:供试品溶液杂质峰面积和不得大 于对照液峰面积
32
(三)双水杨酸酯中游离水杨酸的检查 水杨酸+Fe3+→显色
5
水杨酸类
COOH
O R
R'
6
典型药物:
7
邻氨基苯甲酸类
COOH H N R
COOH H N
CH3 CH3
典型药物:甲芬那酸
8
邻氨基苯乙酸类
O R'

第六章 芳酸类非甾体抗炎药物的分析

第六章 芳酸类非甾体抗炎药物的分析
HO + OH COOH O COOH COOH O HO HO O COOH O
O
HO
COOH [O] COOH
HPLC法
用1%冰醋酸甲醇 溶液制备供试品, 以防阿司匹林水 解
-O + O COOH COOH
O
2、有关物质的检查
HPLC法
醋酸苯酯
OCOCH 3
水杨酸苯酯
(CH3CO)2O
+
OCOCH3 COOH OH OCOCH3 COO
GC法
甲芬那酸
三、二氟尼柳中有关物质的检查
相同药物,不同浓度, 相互比较,主点限量 所谓物质A和物质B的检 查是采用自身对照法进 行检查的
F F F F F 水解 F OH/H + 羧化 OH F CO2,CH3ONa COCH3 氧化 H2O2 F F NH2 + Cu 偶联 F F OCOCH3 COOH OH F 乙酰化 (CH3CO)2O,AlCl3
显玫瑰红色
显淡紫色
二、缩合反应显色
二苯甲酮结构
O2N CH3 HO O 酮洛芬 + NO2 O NH NH2 NO2 H2SO4 -H2O O 橙红色 HO CH3 N N H NO2
• 三、重氮化-偶合反应 • 对乙酰氨基酚具有潜在的芳伯氨基,在酸 性条件下反应可生成对氨基酚,再与亚硝 酸钠进行重氮化反应,之后再与碱性β-萘 水解反应 酚偶合生成红色偶氮化合物。 产生芳伯
第六章 芳酸类非甾 体抗炎药物的分析
Contents
1
结构与性质
2
鉴别试验
3 4
特殊杂质与检查 含量测定
又称:解热镇痛抗炎药(NSAID),阿司 匹林类药物

芳酸类非甾体抗炎药物的分析

芳酸类非甾体抗炎药物的分析

02
控制剂量
严格按照医嘱控制药物剂量,避免 超量或不足。
监测不良反应
使用过程中应密切关注可能出现的 不良反应,及时就医。
04
05 芳酸类非甾体抗炎药物的 未来研究方向
新药设计与开发
针对特定疾病
针对特定疾病设计和开发具有更 高疗效和更低副作用的芳酸类非 甾体抗炎新药。
靶点发现与验证
深入研究非甾体抗炎药物的靶点, 发现新的药物作用靶点,并进行 验证,为新药开发提供理论支持。
透皮给药与黏膜给药
03
研究开发透皮给药和黏膜给药的制剂,方便患者使用,提高患
者的依从性。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药物组合与复方制

研究不同药物之间的协同作用, 开发复方制剂,以提高治疗效果, 减少单一药物的剂量和副作用。
药物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
信号转导通路
深入研究芳酸类非甾体抗炎药物对炎 症、疼痛等信号转导通路的作用机制,
揭示药物作用的分子机制。
细胞类型特异性作用
研究药物在不同细胞类型中的特异性 作用,为药物选择和应用提供依据。
如胃痛、胃出血、胃溃疡等。
心血管系统反应
如高血压、心悸、心肌梗死等 。
血液系统反应
如血小板减少、贫血等。
其他不良反应
如过敏反应、肝肾损伤等。
安全用药建议与注意事项
01
遵循医嘱
使用芳酸类非甾体抗炎药物时应遵 循医生的建议和处方。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特别是 抗凝药物和利尿药等。
03
药物代谢与动力学
深入研究药物的代谢、排泄和体内动 力学过程,为药物的合理使用和优化
提供依据。
新型给药方式与制剂的研究

第06章芳酸类非甾体抗炎药物的分析

第06章芳酸类非甾体抗炎药物的分析
*尼美舒利(甲磺酰苯胺结构)、对乙酰氨基酚 (乙酰苯胺结构)~较常用的抗炎药,本章介绍
R COOH
COOH
-COOR
羧酸
芳酸
芳酸酯和盐
第一节 典型芳酸类非甾体抗炎药
物的结构与性质
一、典型药物与结构特点 见P199~201
水杨酸类

代表药物有:
COOH OCOCH3 COONa OH
阿斯匹林
COOH
+
H2O
OH
+
CH3COOH
4.布洛芬
无水乙醇溶液,加入高氯酸羟胺
-无水乙醇试液及N,N’-双环己基羧二
亚胺(DCC)-无水乙醇溶液,混合
后,在温水中加热20分钟.冷却后,
加高氯酸铁-无水乙醇溶液,即 呈紫色[JP(15)的方法]
具酚羟基或水解后能产生酚羟基
的药物~
R
OH
Ar OH FeCl3 紫堇色铁配位化合物
(二)化学性质 1.酸性:芳酸具游离羧基,呈酸性,其pKa
在3~6之间,属中等强度的酸或弱酸 影响酸性强弱的因素:
1)电效应:
a.-X、-NO2、-OH等吸电子取代基存在: 能使苯环电子云密度降低,O-H受共轭 效应的影响吸引力降低,H易解离,酸性增 强;
b. -CH3、-NH2等斥电子取代基存在:

通常,制剂不再检查原料药项下的有关杂质, 但ASA在制剂过程中易水解产生SA。
因此,Ch.P(2010)规定:
采用上述类同方法测定~
1)ASA片剂限量0.3%;肠溶片限量1.5%;
2)ASA肠溶胶囊、泡腾片及栓剂中游离SA 的检查~ 采用HPLC法,其限量为1.0%、3.0%、3.0%。

第六章芳酸类非甾体抗炎药物的分析

第六章芳酸类非甾体抗炎药物的分析

Ar-N=N-Ar
对乙酰氨基酚 贝诺酯
重氮盐 偶合 红色
贝诺酯
水解 重氮化
偶合
四、氧化反应
甲芬那酸 H2SO4
黄色(绿色荧光)(JP13)
K2Cr2O7 深蓝色→棕绿色
吲哚美辛重铬酸钾 硫酸紫色 亚硝酸钠 盐酸绿色 黄色
五、水解反应
--酯结构水解
1.阿司匹林
2.双水杨酯
双水杨酯 NaOH
煮沸
此时中和了存在的游离酸,阿司匹林也同时 成为钠盐。
水解和测定:
在中和后的供试品溶液中,精密加氢氧化 钠滴定液(0.1mol/L)40ml,置水浴上加热 15min并时时振摇,迅速放冷置室温,用硫 酸滴定液 (0.05mol/L)滴定,结果用空白试 验校正。每 1ml氢氧化钠滴定液 (0.1mol/L) 相当于18.02 mg的C9H8O4 。
讨论:(1)为何做空白试验?如何操作?
氢氧化钠在加热时易吸收CO2,生成碳酸盐。 使测定结果偏高。 不加入样品,其余操作步骤和加样一致。
(2)滴定度如何计算?
阿司匹林:氢氧化钠=1:2
T=0.5×180.16×1/2=45.04(mg/ml)
含量% (V0 V) F T× 100% W
F:硫酸滴定液的校正因子
美洛昔康
【含量测定】取本品约0.4g,精密称定,精 密加氢氧化钠滴定液(0. lmol/L)25ml,微 温溶解,放冷,加中性乙醇(对溴麝香草 酚蓝指示液显中性)100ml ,加溴麝香草酚 蓝指示液10滴,用盐酸滴定液(0.lmol/L) 滴定,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 每lml氢氧化钠滴定液(0.lmol/L)相当于 35.14mg的 C14H13N3O4S2。
3. 水解后剩余滴定法--阿司匹林

第六章芳酸类非甾体抗炎药物的分析

第六章芳酸类非甾体抗炎药物的分析



洛芬等由于羧基并未与苯环相连,结构上属于芳环取代

的脂肪酸,酸性较弱。多数有游离的羧基 ,可用NaOH

直接滴定测定其含量。
• 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溶解性: 均为白色结晶粉末。除钠盐略溶于水,其余几乎不

溶或微溶。
• 3. UV和IR光谱特性:分子结构中具有苯环,有UV和IR特征吸收。
• 4. 邻羟基苯甲酸特性:与FeCl3生成紫色配合物。 • 5. 水解特性:酯键易水解。ASA、双水杨酯及其制剂应检查游
n 分离对象范围不同
ISC适用有机弱酸、弱碱、两性化合物; PIC适用更广泛些。
n ISC简便,比PIC经济,但重复性较差。
第六章芳酸类非甾体抗炎药物的分析
第三节 特殊杂质检查
•阿司匹林及水杨酯合成路线
第六章芳酸类非甾体抗炎药物的分析
一、ASA中特殊杂质的检查
1. 游离水杨酸检查 利用SA可与FeCl3呈色,用比色法检查。
1
•1610,1570 •1480,1440
•C=C
•水杨酸的红外吸收图谱
•775cm-
1
•Ar-
H
第六章芳酸类非甾体抗炎药物的分析
•阿司匹林的红外吸收图谱
•C=C
•1610,1570,1 480,1460cm-1
•3300~2300cm-1
•C=
O
•1760,169 0cm-1
•O-
H
•C-
•1310O,1230,
••11889997年年,,阿霍司夫匹曼林研(制a了sp高ir纯in度)乙问酰世水。杨此酸, 后并被为广自泛己用父于亲解治热好、了镇多痛年及的抗风风湿湿病治。疗(艾。兴格 林)

第6章芳酸类非甾体抗炎药的分析

第6章芳酸类非甾体抗炎药的分析
1. 原理 吡罗昔康具有吡啶环, 显碱性, 可在冰醋酸溶液 中用高氯酸滴定液滴定
2. 测定法 本品约0.2g, 精密称定, 加冰醋酸20ml使溶解, 加 结晶紫指示液1滴, 用高氯酸滴定液 (0.1mol/L)滴定至溶液显蓝绿色, 并将滴定的 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 T=33.14 mg/ml
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其它非甾体类抗炎药
OO S
HN CH3 O
光谱特性
NO2 尼美利舒 Nimesulide
水解
H N CH3
O HO 对乙酰胺基酚 Paracetamol
二、本类药物的主要理化性质
酸性 :pKa 3~6
pKa 4.26
pKa 3.49
pKa 2.95
水解反应:酯 →酸 + 醇(酚) 光谱特性:含共轭体系,在一定波长处有UV吸收。
(一) 直接分光光度法
原料药 对照品法
百分含量

c对

A供 A对

n
100%
ms
制剂
标示量%

AS AR

CR D W W 标示量
100%
二氟尼柳,美洛昔康,尼美舒利制剂,对乙酰氨基酚及
部分制剂;
二氟尼柳胶囊含量测定:
2. 讨论
COOH OCOCH3
NaOH
中性乙醇 20℃以下
COONa OCOCH3
H2O
①乙醇:溶解Asp,防止Asp水解;
②中性乙醇:对酚酞指示液显中性,消除滴定误差
③滴定在不断振摇下稍快进行, 防阿司匹林水解
④受阿司匹林的水解产物水杨酸及醋酸的干扰
本法特点:简单
只能用于合格原料药的测定。
(二) 剩余量滴定法

药物成分:芳酸类非甾体抗炎药物的分析

药物成分:芳酸类非甾体抗炎药物的分析

G 其他非甾体抗炎药类
尼美舒利 (Nimesulide)
对乙酰氨基酚 (Paracetamol)
主要理化性质
◆ 酸性:
—COOH,显弱酸性(药用芳酸pKa在3~6之间),可 以与碱成盐。
强度受苯环的取代位置及环上其他取代基的影响 —X、—NO2、—OH邻位取代基,邻位效应,酸性增强
如:水杨酸、阿司匹林、双水杨酸酯、二氟尼柳、甲芬那酸 —CH3、—NH2等斥电子取代基使酸性减弱
阿司匹林(aspirin)
煮沸,水解水杨酸,加 FeCl3试液显紫堇色
双水杨酯 salsalate
NaOH试液中煮沸,后与FeCl3试液显紫色
二氟尼柳 (Diflunisal) 溶于乙醇后,与FeCl3试液显深紫色
第二节 鉴 别 试 验
2 酚羟基反应
NHCOCH3
NHCOCH3
+ FeCl3
Fe + 3HCl
H2SO4 K2Cr2O7
紫色
吲哚美辛 (Indometacin)
HCl NaNO2
绿色
黄色
吲哚美辛●在硫酸溶液中,与重铬酸钾溶液共热,显紫色;
● 盐酸溶液中与亚硝酸钠溶液反应显绿色,放置后渐变黄色。
(五) 水解反应
阿司匹林与碳酸钠试液加热水解,得水杨酸钠及醋酸钠,加过量稀硫酸酸 化后,生成白色水杨酸沉淀,产生醋酸臭气。
◆ 水解性 具有酯键 —— 阿司匹林、双水杨酯 具有酰胺键—— 吲哚美辛、吡罗昔康、美洛昔康、
尼美舒利、对乙酰氨基酚
◆ 吸收光谱特征
具有苯环和特征取代基团,均具有紫外和红外特 征光谱,用于药物的鉴别和含量测定。
◆ 基团或元素特性
● 酚羟基与三价铁可生成有色配合物—— 对乙酰氨基酚、水杨酸、邻羟苯甲酸

第06章芳酸类非甾体抗炎药物的分析-新仁济22

第06章芳酸类非甾体抗炎药物的分析-新仁济22
• 水杨酸类
• 邻氨基苯甲酸类 • 邻氨基苯乙酸类 • 芳基丙酸类
——阿司匹林
——甲芬那酸 ——双氯芬酸钠 ——布洛芬
• 其他非甾体抗炎药 ——对乙酰氨基酚
5
典型药物结构
salicylic acid
COOH O O C
aspirin
OH
双水杨酯 salsalate
6
典型药物结构
COOH
COONa
0
0 0
药物
NaOH 加入量( ml )
* 有关术语:滴定突跃、突跃范围、化学计量点、滴定终点
1. 直接滴定法
反应原理:利用其游离羧基的酸性
酸碱中和,反应摩尔比1:1
COOH OCOCH3
酚酞
COONa NaOH OCOCH3
H2O
37
阿司匹林
ChP(2010)
a 1 T C M mol L 180.16 g mol b 1 18.02 g L 18.02 mg ml
(V0 - V)FT W W 标示量% 100% 标示量
0.05015 18.02 (39.88 - 23.84) 0.05 3.5840 0.3484 1000 10 100% 0.3 99.4%
(二)、紫外分光光度法
1. 直接紫外分光光度法
原料药与片剂表示方法的不同
剩余滴定
2NaOH(过量)+H2SO4 =Na2SO4+2H2O
46
片剂含量测定结果的计算
每片含量 标示量 % 100 % 标示量 测得量( g) 平均片重( g) 供试品重( g) 100 % 标示量( g / 片)
(V0 原料含量 - V)FT 标示量% W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O O
Naproxen CH3
O 萘普生
CH3
O R' N R OH CH3
酸性
O HO O H 3C N Cl O 吲哚美辛 Indometacin CH3
光谱特性
吲哚乙酸类
OH
O N H CH3 N
光谱特性
OH
O N H CH3 R
水解
O
S
N O
吡罗昔康 Piroxicam
OH O N H CH3 N S CH3
水解 - + F OH/H
4-(2’,4’-二氟苯基)苯酚乙酯 F
羧化 OH F CO2,CH3ONa
4-(2’,4’-二氟苯基)苯酚
二氟尼柳
有关物质A和B的检查—自身对照法
相同药物,不同浓度, 相互比较,主点限量
• 四、萘普生的有关物质的检查 色谱条件
O 酰化 MeO 2-萘甲醚 MeO 6-甲氧基-2-萘乙酮 CH3 羧化
• 有硫、氯、氟等元素,也可作为鉴别的依据
二、主要理化性质
(一)酸性
具游离羧基显酸性,酸性受苯环、羧基和 取代基的相互影响
◆—X、—NO2、—OH等吸电子取代基存在使酸性增强 ◆—CH3、—NH2等斥电子取代基存在使酸性减弱 ◆邻位取代酸性>间位、对位取代酸性。例:水杨酸邻 位游离羟基与羧基形成分子内氢健,酸性大为增强
第四节 含量测定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原理:药物具-COOH;可用碱直接滴定
• Aspirin,丙磺舒(Ch.P, BP, JP等),苯甲酸(Ch.P等) 均采用本法。
(一)直接滴定法
1

1
乙醇作用:溶解ASA;防止ASA在水溶液中滴定过程水解; 中性乙醇:对指示剂(酚酞?)而言为中性,可消除滴定误差; pKa 3~6的药物溶于中性醇,可直接用NaOH滴定; pKa 6~9的药物要用非水溶液滴定法; 应用:多国药典用于阿司匹林、双水杨酯、苯甲酸、丙磺舒、 布洛芬测定;USP和BP还用于甲芬那酸的测定。
O
其它有关物质
醋酸苯酯
HPLC法
OCOCH 3
水杨酸苯酯
(CH3CO)2O
+
OCOCH3 COOH OH OCOCH3 COO
乙酰水杨酸 苯酯
OH
OH
+
COOH COO
• 二、甲芬那酸中2,3-二甲基苯胺的检查
生产工艺
COOH Cl
邻氯苯甲酸
H 3C +
CH3 NH2 Cu
COOH NH
甲芬那酸
操作简便 水杨酸干扰少
两步滴定法
结果准确,避免游 离SA及片剂中稳定
游离SA偏高 不能完全排出干扰 时结果偏高
(四)非水溶液滴定法
二、紫外分光光度法
(一)直接紫外分光光度法 贝诺酯的测定:
原料药:对照品比较法 片 剂:吸收系数法
CX
AX
E
1% 1cm
100
CX D AX D W 标示量%= 100 % = 1% 100 % W E1cm 100 W 标 示 量 标示量 W
结果 紫堇色 紫堇色 紫色 深紫色
2、酚羟基反应
对乙酰氨基酚
水溶液
蓝紫色
吡罗昔康
三氯甲烷溶液
玫瑰红色
美洛昔康
三氯甲烷溶液
淡紫红色
二、缩合反应
酮洛芬
具有二苯甲酮结构, 酸性条件下与二硝基 苯肼缩合生成橙色偶 氮化合物
三、重氮化—偶合反应
分子结构中具芳伯氨基或潜在芳伯氨基的药物
NH2 R
临用新配 如: 对乙酰氨基酚
注意:在鉴别时,首先要使溶液成酸性,然后才 能滴加亚硝酸钠试液及碱性β一萘酚试剂。
• 对乙酰氨基酚具有伯氨基,在酸性条件下反应可生成对氨 基酚,再与亚硝酸钠进行重氮化反应,之后再与碱性β-萘 酚偶合生成红色偶氮化合物。
水解反应产生芳伯胺
HO NHCOCH3
+ HCl + H2O
HO
NH2 HCl + CH3COOH
七.紫外吸收和红外吸收光谱法
利用药物所具有的紫外和红外吸收特征,来 进行鉴别。 紫外: 1、最大吸收波长法:如双氯芬酸钠的水溶液在
276nm有最大吸收
2、最大与最小吸收波长法: 3、吸光度法: 甲芬那酸 二氟尼柳 4、吸收度比值法: 红外:P205 布洛芬
C=O
3700~2900cm-1 1660cm1
(二)剩余量滴定法
为什么氢氧化 钠能溶解之?
本品在甲醇、乙醇及水中极微溶或者几乎不溶,在丙酮中微溶。 所以CHP使用定量过量的氢氧化钠滴定液溶解后,再用盐酸滴 定液回滴剩余的氢氧化钠。
(三)水解后剩余量滴定法
1.水解后剩余量滴定法 (1)原理:
定、过量
剩余 (2)方法:
酚酞 0.25mol/L 供试品 0.5mol/LNaOH 煮沸 (V) 放冷 1.5g H2SO4 10’ 50.0ml 空 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V0)
滴定度 浓度
1 2
滴定液物摩 而质量
× 180.16 = 45.04 (mg/ml)
滴定液物反 应系数
含量% =
( V0-V) × F×T W
样品称重量
× 100%
空白反应体 积
样品测定消 耗体积
I 份NaOH 供试品 I 份NaOH 空白
剩余 V VO
Vo-V相当于Asipirin 消耗NaOH的ml数
第六章 芳酸类非甾体抗炎药物 的分析
基本要求
一、掌握苯甲酸类、水杨酸类药物的结构特 点,主要理化性质,鉴别试验和含量测定的 基本原理与方法。
二、熟悉其他芳酸类药物鉴别和含量测定的
基本原理与方法。
鉴别试验
分类与 典型药物
理化特征
杂质检查
练习与思考
含量测定
炎症:机体对感染的一种防御机制。
• 表现:红肿,疼痛等。 抗炎药的分类: 具甾体结构的糖皮质激素类 (代表药:可的松) NSAIDs
五、水解反应 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 Na 2 CO 3
水杨酸钠 醋酸钠
硫酸 水杨酸(白色 ) 醋酸臭气
COONa COOH OCOCH3 Na CO 2 3

COOH OH
H2SO4
OH
+
CH3COONa +CO2
H2SO4
CH3COOH
六、特征元素的反应 1、氯元素的鉴别 含氯药物经过前处理,显氯化物的鉴别反应 2、硫元素的鉴别 美洛昔康中含有二价硫,分解产生硫化氢, 遇醋酸铅生成硫化氢黑色沉淀 如丙磺舒高温加热分解,生成SO2气体,有臭味
N-H、 O-H
1610,1570 1480,1440
775cm-1
C=C
ArH
水杨酸的红外吸收图谱
对氨基水杨酸钠的红外吸收图谱
C=C
1580cm-1 1500cm-1
C-O
1188cm-1
1640cm-1
3700~2900c m-1
1300cm-1
N-H
N-H、 O-H
C-N
八、色谱法
薄层色谱法
高效液相法 TLC : 比移值
HPLC:供试品保留时间 ,对照 品保留时间
第三节 特殊杂质及其检查法
一、阿司匹林及双水杨酯中游离水杨酸与有关物质的检查
• (一)阿司匹林及双水杨酯的合成
ONa Na
生产工艺
COOH
水杨酸
OH
CO2
COONa
H2SO4

△,-CO2
COOH O
(CH3CO)2O H2SO4,70-75。 C
适用于阿司匹林片、肠溶片
(4)计算
实测含药量 /片 标示量%= 标示含药量 /片
实测药物质量=( V0 - V) FT
w 片数= w
空白 消耗
样测 消耗
校正 因数
标示量%=
(V0-V) ×F ×T ×W W × 标示量
片剂 规格
× 100%
滴定 度
直接滴定 水解后剩余滴定 法 法 优点 缺点
光谱特性
邻氨基苯甲酸类
甲芬那酸
酸性
O R
'
酸性
Diclofenac Sodium O
H N
基团特性
H N Cl 双氯芬酸钠 Cl
O
NaO
R
光谱特性
邻氨基苯乙酸类
酸性
CH3 HO O 芳基丙酸类 R R
'
Ibuprofen CH3 HO O 布洛芬 CH3 CH3
Ketoprofen CH3 O HO O 酮洛芬
碱液在受热时易吸收二氧化碳 ,生成碳酸盐,当用酸回滴定 时,酸滴定液的消耗体积会减 小,使测定结果偏高。
(3)讨论:空白试验的目的
(4)计算:T的计算
含量%的计算
a T m M b 1 0.5 180.16 45.04( mg / mL) 2
滴定度
待测物反应 系数
T = 0.5 ×
(Salicylic Acid) O OH OH
O
OH O R
(水杨酸)
(阿司匹林)
R'
(Salsalate) O OH O
(水杨酸类)
(Difunisal) F F O OH OH (二氟尼柳)
O (双水杨酯)
OH
酸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