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链接(含随堂练习及课后作业练习)

合集下载

精编新陕旅版四年级下册英语第二和第三单元课时练随堂练含答案

精编新陕旅版四年级下册英语第二和第三单元课时练随堂练含答案

Unit 2 I'm Cooking in the Kitchen 第一课时一、读一读,连一连。

eat stand read write sit sleep cook listen写吃睡觉坐阅读听睡觉做饭二、英汉互译。

1. 跑开2. 跳绳3. 唱歌4. 读书5. 写一封信6. go to sleep7. listen to music8. stand up 9. cook dinner 10. sit down三、看图选句子。

A. My mother is cooking dinner.B. The boy is writing a letter to his friend.C. He is sleeping.D. Xiaoming is reading a book.E. My sister likes singing.F. The girl is listening to music.()1.()2.()3.()4.()5.()6.四、读句子,选择合适的单词填入横线处。

1. They are listening (to/on)music.2. Cats like to (eating/eat)fish.3. I want to go (in/to)sleep.4. She stand (up/down)and leave(离开).5. My mother is (cook/cooking)dinner.参考答案一、eat stand read write sit sleep cook listen写吃站立坐阅读听睡觉做饭二、1. run away 2. jump rope 3. sing a song4.read a book5. write a letter6. 入睡7. 听音乐8.站起来9. 做晚餐10. 坐下三、1. D 2. E 3. B 4. C 5. A 6. F四、1. to 2. eat 3. to 4. up 5. cookingUnit 2 I'm Cooking in the Kitchen 第二课时一、单项选择。

《第8课 设置超链接》作业设计方案-小学信息技术人教版三起五年级上册

《第8课 设置超链接》作业设计方案-小学信息技术人教版三起五年级上册

《设置超链接》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将能够掌握在文档中设置超链接的基本方法,包括文本超链接和图片超链接。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将能够熟练运用超链接,提高信息处理效率。

二、作业内容1. 文本超链接:选择一篇文档,在其中添加至少三个超链接,分别指向三个不同的网页或文件。

要求链接文字清晰明了,能够准确表达链接的目标。

2. 图片超链接:选取一张图片,为其添加一个超链接。

链接目标可以是学生自己的博客、老师指定的资源网站等。

请确保图片与链接文字的关联性,使读者能够直观地理解链接的目的。

3. 挑战任务:尝试在一个PPT文件中添加超链接,实现幻灯片之间的跳转。

这需要学生掌握幻灯片的基本操作,以及如何将对象(如文本框、图片等)设置为链接。

三、作业要求1. 按时提交:请学生在完成作业后,按照规定的时间(如:下课前提交至教师指定的平台)提交作业。

2. 操作规范:请学生按照信息技术课所教授的规范进行操作,避免因不规范操作导致的问题。

3. 创新性: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链接设置方法,分享自己的创意和想法。

4. 成果展示:提交的作业应包括设置好的超链接以及相关文档,以便教师检查和评价。

四、作业评价1. 准确性:检查学生设置的超链接是否正确,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

2. 熟练度:观察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的速度和准确性,评估学生对超链接设置的熟练程度。

3. 创新性: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给予创新性的评价,鼓励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

4. 反馈与指导:对于学生在作业中遇到的问题,教师需要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超链接的设置方法。

五、作业反馈1. 作业评价结果反馈:将作业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指出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给予相应的建议和指导。

2. 学生自我反思与改进:鼓励学生根据评价结果进行自我反思,找出自己在操作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

3. 交流与分享:组织学生进行作业交流与分享,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技巧,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课时练15-20含答案】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小学语四年级上册随堂课堂练习题

【课时练15-20含答案】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小学语四年级上册随堂课堂练习题

11 蟋蟀的住宅第一课时一、给加点字正确的读音上面画上“”。

毫.(háo hǒo)米慎.(zhēn shèn)重挖掘.(jué jüé)倾.(qīnɡ qínɡ)斜抛.(pāo páo)出优良.(lánɡ liánɡ)搜.(suō sōu)索布置.(zhí zhì)二、看拼音,写词语。

zhù zhái lín shí xuǎn zé dì zhǐ yōu liánɡ()()()()()dònɡ xué kè tīnɡ wò shì zhuān mén qián zi()()()()()三、用“”选择括号里正确的词语。

别的昆虫大多在临时的(躲避隐蔽)所藏身。

它们的(躲避隐蔽)所得来不费工夫,弃去毫不(可惜珍惜)。

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

它常常(慎重谨慎)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暖和温和)的阳光。

它不利用现成的洞穴,它的(舒服舒适)的住宅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

四、按要求回答问题。

1.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叫。

(改为拟人句)2.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改为反问句)3.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

(用加点的词语说一句话)11 蟋蟀的住宅第一课时答案一、háo shèn jué qīnɡ pāo liánɡ sōu zhì二、住宅临时选择地址优良洞穴客厅卧室专门钳子三、隐蔽可惜慎重温和舒服四、1.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2.难道这座住宅不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吗?3.她的适应能力很强,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很快的随遇而安。

11 蟋蟀的住宅第二课时一、读拼音,写字词。

七年级语文上册11《论语十二章》随堂练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11《论语十二章》随堂练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1.知识链接语录体文体名称,常用于门人弟子记录导师的言行,有时也用于佛门的传教记录。

偏重于只言片语的记录,不重文采,不讲篇章结构,不讲篇与篇之间、段与段之间在实践及内容上的必然联系。

2.传统文化积累古代关于年龄的说法初生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女孩13岁称为“豆蔻年华”;女孩15岁称为“及笄之年”;男子20岁称为“弱冠”,30岁称“而立之年”,40岁称“不惑之年”,50岁称“知命之年”,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70岁称“古稀之年”,80岁称“杖朝之年”,80~90岁称“耄耋之年”,100岁称“期颐”。

3.主题解说这十二章语录主要阐述了求知的态度、学习的方法和修身做人的道理,意在启迪我们:学习要有端正的态度和良好的方法,做人要心胸开阔、意志坚强、理想远大。

4.文言考点链接文言句式之省略句文言文中经常有省略性的语言,如“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以”后面省略了代词“之”。

【技法点睛】省略句指文言文中省略了某种成分的句子,主要有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和介词省略几种情况。

(1)主语省略。

如“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省略了主语“兄女”,应为“(兄女)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谓语省略。

如“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后半句省略了谓语“择”,应为“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3)宾语省略。

如“人不知而不愠”,“知”后面省略了宾语“之”,应为“人不知(之)而不愠”。

(4)介词省略。

如“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第二个“期”后省略了介词“于”,应为“陈太丘与友期行,期(于)日中”。

【习题链接】见“积累与运用”T4。

01积累与运用◆课前预习◆1.汉字积累——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论.语(lún)不亦说.乎(yuè)人不知而不愠.(yùn)三省.吾身(xǐng) 学而不思则罔.(wǎng) 思而不学则殆.(dài)曲肱.而枕之(ɡōnɡ) 博学而笃.志(dǔ)2.文化积累——文学常识填空。

幼儿园中班主题教案活动《我长大了》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主题教案活动《我长大了》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主题教案活动《我长大了》含反思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自己的身体在成长过程中发生的变化,认识到成长的快乐。

2. 培养幼儿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他们的独立性。

3. 培养幼儿与人分享、合作的能力,增强他们的团队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成长过程中身体的变化,学会独立完成日常生活事务。

重点:培养幼儿的自我认知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身高尺、体重秤、牙齿模型、衣服、鞋子、洗手液、毛巾等。

学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水、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身高、体重测量,观察牙齿生长情况,让幼儿亲身感受自己的成长变化。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讲解身体变化的原因,让幼儿了解成长过程中身高、体重、牙齿等方面的变化。

3.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练习,如穿衣、洗手、整理物品等。

4. 小组活动(10分钟)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让幼儿互相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并讨论如何更好地照顾自己。

六、板书设计1. 身体变化:身高、体重、牙齿等。

2. 生活自理能力:穿衣、洗手、整理物品等。

3. 团队合作:分享、讨论、互相帮助。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的成长过程,并写一篇简短的介绍。

答案示例:我长大了,身高增加了,体重也增加了,还学会了自己穿衣、洗手、整理物品。

2. 作业题目:与家长一起完成一个家庭合作任务,如整理房间、做饭等。

答案示例: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整理了房间,我负责收拾玩具,爸爸妈妈负责打扫卫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感受到了成长的变化,提高了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幼儿对生活自理能力的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组织家长参与活动,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生活自理情况,鼓励家长在家中多给予幼儿锻炼的机会,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幼儿园中班主题教案《我在马路边》含反思(1)

幼儿园中班主题教案《我在马路边》含反思(1)

幼儿园中班主题教案《我在马路边》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主题教材《我在马路边》,涉及章节为第一章节“认识交通标志”。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了解交通标志的含义,学习遵守交通规则,以及通过实践活动增强交通安全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并了解常见的交通标志,能够识别并说出其名称和作用。

2. 培养幼儿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并记住交通标志的含义。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增强交通安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交通标志卡片、挂图、PPT、故事书《我在马路边》。

学具:白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扮演交通警察,在教室内设置模拟道路,展示交通标志,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1)你们在哪里见过这些标志?它们有什么作用?(2)交通警察叔叔阿姨是如何指挥交通的?2. 讲解交通标志(10分钟)(1)教师通过PPT展示常见交通标志,讲解其名称和含义。

(2)邀请幼儿上台演示交通标志,加深理解。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故事书《我在马路边》,讲述故事中主人公是如何遵守交通规则的,引导幼儿讨论:(1)故事中的小朋友是如何遵守交通规则的?(2)我们生活中应该如何遵守交通规则?4.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出示交通标志卡片,幼儿说出其名称和作用。

(2)分组进行交通标志接力赛,巩固所学知识。

5. 创作交通标志画(10分钟)(1)教师发放白纸、彩笔、剪刀、胶水等材料。

(2)幼儿根据所学知识,创作一幅关于交通标志的画。

六、板书设计1. 交通标志名称和作用2. 遵守交通规则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幅关于交通标志的画,并简单描述其含义。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讲解、讨论等形式,让幼儿对交通标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在课堂组织方面,需要加强对幼儿的引导和互动。

《第8课 设置超链接》作业设计方案-小学信息技术人教版三起01五年级上册

《第8课 设置超链接》作业设计方案-小学信息技术人教版三起01五年级上册

《设置超链接》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将能够:1. 熟练掌握在文档中创建超链接的方法;2. 了解超链接的基本类型和用途;3. 学会在不同位置设置超链接。

二、作业内容1. 创建书签式超链接(1)打开一份文档,为文章的不同部分设置书签(如标题、段落等),并将书签名命名为“超链接标签”。

(2)在文档末尾创建一个新段落,并为该段落设置超链接,指向文档中任何一个已标记的书签位置。

(3)尝试在不同的文章部分之间创建和切换超链接。

2. 创建网址式超链接(1)选择一篇或多篇文章,并为每个文章段落的末尾添加网址。

(2)在文档末尾创建一个新段落,并设置超链接,指向文档中任何一个已添加的网址。

(3)尝试在不同的文章之间通过网址进行跳转。

3. 练习与反馈学生完成上述两个任务后,请他们互相检查并指出对方的错误或不足之处。

同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建议,以便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作业要求1. 学生需独立完成作业,不得抄袭;2. 作业完成后,请将文档保存在指定的文件夹中;3. 请确保文档格式正确,内容清晰易懂;4. 请按照要求设置超链接,确保在不同设备上都能正常显示。

四、作业评价1. 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分,根据完成质量给出相应的分数;2. 教师对学生的反馈进行整理和分析,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3. 根据作业完成情况和反馈,教师适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五、作业反馈1. 学生提交作业后,教师将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2. 学生可以根据反馈和指导,对自己的作业进行修改和完善;3. 学生可以向教师提出疑问和困惑,教师将给予解答和建议;4. 鼓励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和学习,共同提高信息技术水平。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将进一步巩固和掌握设置超链接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他们在文档编辑和创作中的技能水平。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作业评价和反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后续教学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一年级上册语文随堂练习汉语拼音+4+d+t+n+l+人教(部编版)(pdf版,含答案)

一年级上册语文随堂练习汉语拼音+4+d+t+n+l+人教(部编版)(pdf版,含答案)

课程目标
让学生掌握字母的正 确发音和书写格式。
提高学生的拼音能力 和语文素养。
让学生掌握声母和单 韵母的组合及拼读方 法。
课程大纲
学习d、t、n、l四个声母的发音和书写。 学习d、t、n、l与单韵母的组合及拼读。
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02
教学内容
声母辨析
区分b、p、d、t
通过口型和发音特点的对比,让学生理解这四个声母的差异,并 能够正确使用。
角色扮演
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模拟情境 中的对话和情节。
反馈与总结
在模拟结束后,教师给予评价和反馈 ,指出学生的表现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并总结课文的重点内容。
个性化辅导
定义
实施步骤
个性化辅导是一种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学 习需求和能力水平,提供个性化教学和辅 导的教学方法。
了解学生需求:教师通过观察、谈话、测 试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兴趣爱好 和学习能力。
区分n、l
通过发音位置和口型的对比,让学生明白两者的不同,并能够准确 发出这两个声母的音。
区分m、f
同样通过发音位置和口型的对比,让学生明白两者的不同,并能够 准确发出这两个声母的音。
声母发音训练
1 2
训练b、p、d、t的发音
通过模仿老师的发音,让学生掌握这四个声母的 发音方法,并能够准确发出这些音。
期末考试成绩评估
考试成绩
期末考试成绩是评估学生学习效 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考试分析
通过对考试成绩的分析,可以了解 学生在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 需要加强。
考试反馈
将考试成绩反馈给学生和家长,以 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 况和进步空间。
05
教学资源

幼儿园小班主题优秀教案《动物的家》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主题优秀教案《动物的家》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主题优秀教案《动物的家》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主题活动教材第四章《可爱的动物》,详细内容为第三课时《动物的家》。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家,培养幼儿对动物的关爱。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并认识常见动物的家,如小鸟、小兔、小狗等。

2. 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动物家的特点。

3. 培养幼儿关爱动物,爱护环境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掌握不同动物的家。

难点:引导幼儿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动物家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视频、动物玩偶等。

2. 学具:画纸、画笔、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谜语“白天飞来树上住,晚上飞回家里去,小宝宝,猜猜它是谁?”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动物的家》。

2. 新课展示:(1)展示PPT,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动物和它们的家。

(2)教师拿出动物玩偶,让幼儿模仿动物的声音和动作,引导幼儿关注动物的特点。

(3)观看视频,了解不同动物的家。

3. 例题讲解:(1)教师展示一张图片,如小鸟的家,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小鸟家的特点。

(2)教师通过提问,让幼儿回忆并说出其他动物的家。

4. 随堂练习:(1)让幼儿用画笔和彩泥创作自己喜欢动物的家。

(2)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完成作品。

(1)展示幼儿作品,让幼儿互相欣赏、评价。

(2)教师对幼儿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动物的家》2. 板书内容:(1)小鸟:树上的鸟巢(2)小兔:地下的洞(3)小狗:狗窝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动物的家。

(2)说一说动物的家在哪里。

2. 答案:(1)小鸟的家在树上的鸟巢里。

(2)小兔的家在地下的洞里。

(3)小狗的家在狗窝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幼儿对动物家的认识,引导幼儿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动物家的特点。

同时,注重培养幼儿关爱动物的情感。

2. 拓展延伸:(1)组织幼儿参观动物园,了解更多动物的家。

幼儿园中班主题教案《特别的我》含反思(1)

幼儿园中班主题教案《特别的我》含反思(1)

幼儿园中班主题教案《特别的我》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主题教材《特别的我》,涉及章节为第一章“认识自己”。

详细内容包括: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自己的外貌特征,如头发、眼睛、鼻子等;帮助幼儿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自己与他人的不同之处。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和描述自己的外貌特征,增强自我意识。

2. 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和分享自己特点的能力。

3. 帮助幼儿学会欣赏自己和他人的独特之处,培养包容和尊重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学会描述自己的外貌特征,表达自己的兴趣爱好。

教学重点:帮助幼儿认识自己,学会欣赏自己和他人的独特之处。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镜子、画纸、彩笔、图片等。

2. 学具:画纸、彩笔、贴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准备一面镜子,让幼儿轮流照镜子,观察自己的外貌。

教师提问:“你们发现了自己有什么特点吗?”2. 例题讲解教师邀请一位幼儿到讲台前,引导幼儿描述这位幼儿的外貌特征,如头发、眼睛、鼻子等。

然后让其他幼儿模仿描述自己的外貌。

3. 随堂练习让幼儿用画纸和彩笔,画出自己的头像,并标注出自己的外貌特征。

4. 欣赏与分享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邀请其他幼儿分享自己的外貌特点和兴趣爱好。

六、板书设计1. 大特别的我2. 副认识自己的外貌和特点3. 板书内容:外貌特征:头发、眼睛、鼻子、嘴巴等兴趣爱好:唱歌、跳舞、画画等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学会欣赏和尊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画自己和好朋友的外貌特点,并分享给家人。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次教学活动让幼儿认识和描述了自己的外貌特征,增强了自我意识。

在活动中,幼儿能够积极参与,观察和表达自己的特点,也学会了欣赏他人。

课后,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幼儿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了解自己的情绪和需求,培养更加全面的认识自我。

同时,教师还可以开展类似的活动,让幼儿了解其他人的特点,促进班级和谐氛围的建设。

《超级链接》习题

《超级链接》习题

《超级链接》导学案(一)科目:网页制作基础年级:08级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 课时:2课时日期:2009-11-22 制作人:张兰姣学习目标:1、理解并识记超级链接的概念、类型2、理解并识记超级链接的路径类型3、学会创建外部链接、内部链接、E-mail链接及锚点链接。

4、理解并掌握锚点链接的含义及作用学习重点:1、学会创建外部链接、内部链接、E-mail链接及锚点链接。

2、超级链接的概念、类型3、锚点链接的含义及作用学习难点:理解超级链接的路径类型学法指导:自主探究学习+合作交流知识链接:创建站点并复制素材文件任务描述:同学们,如果我们已经做好了一个个人站点,其中包括以下五个网页文件:index.html(首页)、wdjl.html(我的简历)、wdzp.html(我的作品)、zym.html(座右铭)、gwly.html(给我留言)。

在浏览器中打开index.html(首页)后,用鼠标单击“我的作品”时,会自动打开wdzp.html(我的作品)网页文件,其它的页面也是如此,那我们应该怎样完成这个任务呢?设计思路:要使网页能够在各个页面之间进行相互跳转,使网页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应该使用Dreamweaver CS3提供的_________________功能。

知识导学:知识点一:超级链接概念1、超级链接(概念):是指站点内________________之间,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之间的链接关系,它可以使_______________的网页成为有机整体,还能够使不同_______________之间建立联系。

超级链接由两部分组成: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2、链接元素(载体)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3、链接目标: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甚至是页面中的某个位置 ----- _____________。

《第8课 设置超链接》作业设计方案-小学信息技术人教版三起五年级上册

《第8课 设置超链接》作业设计方案-小学信息技术人教版三起五年级上册

《设置超链接》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次作业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超链接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方法,提高他们在Word文档中设置超链接的能力。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将能够:1. 理解超链接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 掌握在Word文档中创建、编辑和删除超链接的方法;3. 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超链接设置任务。

二、作业内容1. 完成一篇300字字以上的Word文档;2. 在文档中设置至少3个超链接,分别链接到相关网站、文档和图片;3. 确保超链接的正确性和可点击性,并注意不要设置到其他位置如页眉页脚等。

三、作业要求1. 按照要求在Word文档中创建、编辑和删除超链接;2. 每个超链接设置应详细描述操作过程和步骤,确保理解正确;3. 提交作业时需附上个人思考或学习心得,分享在设置超链接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4. 作业完成后请自行检查,确保无误后再提交。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 超链接的设置正确性和数量;* 操作过程的描述是否清晰明了;* 个人学习心得的分享是否具有启发性和借鉴意义。

2. 评价方式:* 学生提交作业后,教师进行批改评分;* 优秀作业将进行展示和表扬,鼓励其他学生向优秀学习;* 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教师将给予指导和建议。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可向教师提问和寻求帮助,教师将在课堂上或通过在线平台给予解答;2. 学生可相互交流学习心得和经验,共同提高;3. 教师将根据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和评价标准,给出反馈意见和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超链接的设置方法。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将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超链接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方法,提高他们在Word文档中设置超链接的能力。

同时,通过相互交流和评价反馈,学生将能够更好地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应能够:1. 熟练掌握在文本和网页中设置超链接的方法;2. 能够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链接对象和位置;3. 学会处理超链接设置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设动作与超链接》课堂练习及课文知识点

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设动作与超链接》课堂练习及课文知识点

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设动作与超链接》课堂练习附课文知识点人教版(一、二年级起点)一、填空题1. 在PowerPoint中,我们可以通过设置_______来实现幻灯片的跳转。

2. 超链接可以链接到_______、_______、_______或其他文件。

3. 要为一个对象添加动作设置,我们需要选中该对象,然后在_______菜单中选择_______命令。

二、选择题1. 在PowerPoint中,要创建一个指向其他幻灯片的超链接,应该使用()功能。

A. 插入图片B. 插入超链接C. 插入形状D. 插入文本框2. 下列哪个选项不是超链接可以链接的目标?()A. 另一张幻灯片B. 一个网址C. 一个电子邮件地址D. 一个视频文件(不支持直接播放的格式)3. 在设置动作时,如果我们想要单击一个对象后播放声音,应该选择()动作。

A. 跳转到某张幻灯片B. 运行程序C. 播放声音D. 结束放映三、判断题1. 超链接只能在PowerPoint的幻灯片中使用,不能在其他类型的文件中使用。

()2. 通过设置动作,我们可以实现单击某个对象后自动跳转到指定的幻灯片。

()3. 超链接的颜色和样式可以在PowerPoint中进行自定义设置。

()四、简答题1. 请简述在PowerPoint中如何为一个文本框添加超链接。

2. 描述一下在PowerPoint中设置动作与超链接的意义和作用。

附答案填空题答案1. 超链接2. 另一张幻灯片、一个网址、一个电子邮件地址3. 动作、动作设置选择题答案1. B2. D3. C判断题答案1. ×2. √3. √简答题答案1. 在PowerPoint中为一个文本框添加超链接的步骤如下:首先选中要添加超链接的文本框;然后在“插入”菜单中选择“超链接”命令;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要链接的目标,可以是其他幻灯片、网址或电子邮件地址等;最后点击“确定”按钮,完成超链接的设置。

2. 在PowerPoint中设置动作与超链接的意义和作用在于增强演示文稿的交互性和灵活性。

大班主题活动教案《丰收的季节(上》含反思

大班主题活动教案《丰收的季节(上》含反思

大班主题活动教案《丰收的季节(上》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主题活动教材《丰收的季节(上)》,主要内容包括:第一章“秋天的变化”,详细讲述秋天里大自然的变化,如树叶变色、果实成熟等;第二章“丰收的果实”,介绍秋季各种农作物的成熟和收获过程,以及果实的特点与用途。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秋天的季节特征,认识各种秋季果实,感受丰收的喜悦。

2. 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合作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秋天的季节特征,认识各种秋季果实,感受丰收的喜悦。

难点: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合作的能力,教育幼儿珍惜粮食,懂得感恩。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丰收的季节PPT、实物果实(如苹果、梨、柿子等)、树叶贴画材料、音乐CD等。

2.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秋日私语》音乐,让幼儿闭眼聆听,感受秋天的氛围。

随后展示丰收的季节PPT,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秋天的变化。

2. 讲解与互动(10分钟)(1)教师讲述秋天的季节特征,让幼儿了解树叶变色、果实成熟等现象。

(2)展示实物果实,让幼儿观察、触摸,了解各种果实的特征和用途。

(3)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家中的丰收果实,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3. 实践活动(10分钟)(1)树叶贴画:让幼儿用捡来的树叶和画纸、画笔等材料,创作一幅秋天的画作。

(2)果实分享:让幼儿将自己的果实带来,进行品尝和分享,体验丰收的喜悦。

4.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出示例题:“请你说一说,你最喜欢的秋季果实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2)幼儿回答问题,教师给予指导和评价。

(3)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丰收的季节(上)》2. 内容:秋天的变化:树叶变色、果实成熟等丰收的果实:苹果、梨、柿子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以“我家的丰收果实”为主题,画一幅画,并描述画中的果实。

幼儿园大班主题详案教案《舞龙》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主题详案教案《舞龙》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主题详案教案《舞龙》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教材《快乐成长》的第五章“传统节日”,详细内容为“舞龙”。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舞龙这一传统民间艺术形式,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 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节奏感。

3. 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舞龙的节奏感和团队协作。

2. 教学重点:制作舞龙道具,学习舞龙的基本动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舞龙道具一个,音乐播放设备,相关图片。

2. 学具:彩纸、剪刀、胶水、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播放舞龙的图片和视频,让幼儿初步了解舞龙这一民间艺术形式,激发他们的兴趣。

2. 制作舞龙道具(10分钟)教师示范制作舞龙道具的方法,然后指导幼儿动手制作。

在此过程中,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学习舞龙的基本动作(10分钟)教师示范舞龙的基本动作,如抬头、摆尾、盘旋等,然后组织幼儿进行练习。

4. 例题讲解(5分钟)讲解舞龙的节奏感和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5. 随堂练习(10分钟)组织幼儿分成小组,进行舞龙练习,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节奏感。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舞龙2. 板书内容:舞龙的历史背景舞龙道具的制作方法舞龙的基本动作舞龙的节奏感和团队协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舞龙道具,并和家人一起进行舞龙表演。

答案:根据课堂所学,制作舞龙道具,进行表演。

2. 作业题目:用画笔描绘出你心中的舞龙场景。

答案:发挥想象力,描绘出具有创意的舞龙场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次课程中,幼儿对舞龙这一传统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制作道具和练习舞龙的过程中,积极性和参与度较高。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加社区舞龙活动,让他们深入了解舞龙文化。

2. 课后反思:部分幼儿在舞龙动作的掌握上还有待提高。

拓展延伸:在家庭作业中,增加舞龙动作的练习,提高幼儿的动作熟练度。

小班主题活动教案《亲亲一家人》精选(1)

小班主题活动教案《亲亲一家人》精选(1)

小班主题活动教案《亲亲一家人》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班主题活动教材《亲亲一家人》的第二章节,详细内容包括家庭结构、家庭成员及称谓、家庭生活用品的认知。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家庭的基本结构,认识家庭成员及其称谓。

2. 培养幼儿对家庭生活用品的认知能力,提高其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热爱家庭、尊敬长辈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家庭成员及称谓的掌握,家庭生活用品的认知。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对家庭的热爱,学会尊敬长辈。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家庭成员图片、家庭生活用品图片、挂图、卡片。

2.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家庭成员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人物是谁,引导幼儿认识家庭成员。

2. 教学新课(10分钟)(1)通过挂图、卡片等形式,让幼儿认识家庭成员及其称谓。

(2)展示家庭生活用品图片,让幼儿进行观察,说出它们的名字。

3. 例题讲解(5分钟)以一张家庭图片为例,让幼儿说出图片中的家庭成员及其称谓,并引导幼儿认识家庭生活用品。

4. 随堂练习(5分钟)发给幼儿每人一张家庭成员图片和家庭生活用品图片,让他们进行配对练习。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回顾所学内容,加深对家庭成员、家庭生活用品的认知。

六、板书设计1. 家庭成员及称谓2. 家庭生活用品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幅全家福,并标注家庭成员的称谓。

答案:略2. 作业题目:找出家中的5种生活用品,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掌握不足的部分进行巩固。

2. 拓展延伸:(1)开展家庭主题活动,让幼儿分享自己的全家福,介绍家庭成员。

(2)组织亲子活动,让幼儿和家长共同参与,增进亲子关系。

(3)结合日常生活,引导幼儿关注家庭生活用品,提高其观察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2.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5.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6. 作业设计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应用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针对性针对小班幼儿的认知水平,教学内容需紧密围绕家庭主题,以幼儿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为切入点,如家庭成员、家庭生活用品等。

第九课超链接的运用——作品的完善和评价教学设计-初中信息技术教科版七年级上册

第九课超链接的运用——作品的完善和评价教学设计-初中信息技术教科版七年级上册
4.信息社会责任:引导学生关注信息伦理,遵守网络规则,正确使用超链接,培养良好的信息行为习惯。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1)超链接的创建和设置方法:学生需要掌握如何创建超链接,并能够设置链接的目标和属性。
(2)作品的完善和评价:学生需要学会如何对作品进行完善,以及如何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2.难点:
(5)关注前沿:引导学生关注超链接技术的前沿动态,如响应式设计、触摸屏导航等,激发创新意识。
(6)跨学科应用:鼓励学生将超链接应用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如历史、科学、艺术等,培养跨学科思维能力。
(7)网络安全教育:结合超链接的安全性和隐私,对学生进行网络安全教育,提高信息素养。
(8)社会责任感培养:引导学生关注超链接在信息传递中的作用,培养对社会信息传播的责任感。
九、作业说明
(1)超链接的创建和设置方法,请参考课本第X页至第Y页的内容。
(2)超链接的种类,请参考课本第Z页的内容。
(3)超链接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请参考课本第A页至第B页的内容。
(4)超链接的优化和安全性的相关知识,请参考课本第C页至第D页的内容。
(5)超链接与作品完善和评价的相关知识,请参考课本第E页至第F页的内容。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超链接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1)超链接的概念和作用:介绍超链接的概念、作用以及它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例如网站导航、电子书等。
(2)超链接的种类:介绍不同种类的超链接,包括内部链接、外部链接、锚点链接等,以及它们的区别和应用场景。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部编统编四上语文网站链接公开课教案课件课时作业课时训练

部编统编四上语文网站链接公开课教案课件课时作业课时训练

女娲补天神话故事动画视频:https:///x/page/l0760tm2ee3.html活动目的:教育学生懂得“水”这一宝贵资源对于我们来说是极为珍贵的,每个人都要保护它,做到节约每一滴水,造福子孙万代。

活动过程:1.主持人上场,神秘地说:“我让大家猜个谜语,你们愿意吗?”大家回答:“愿意!”主持人口述谜语:“双手抓不起,一刀劈不开,煮饭和洗衣,都要请它来。

”主持人问:“谁知道这是什么?”生答:“水!”一生戴上水的头饰上场说:“我就是同学们猜到的水。

听大家说,我的用处可大了,是真的吗?”主持人:我宣布:“水”是万物之源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水说:“同学们,你们知道我有多重要吗?”齐答:“知道。

”甲:如果没有水,我们人类就无法生存。

小熊说:我们动物可喜欢你了,没有水我们会死掉的。

花说:我们花草树木更喜欢和你做朋友,没有水,我们早就枯死了,就不能为美化环境做贡献了。

主持人:下面请听快板《水的用处真叫大》竹板一敲来说话,水的用处真叫大;洗衣服,洗碗筷,洗脸洗手又洗脚,煮饭洗菜又沏茶,生活处处离不开它。

栽小树,种庄稼,农民伯伯把它夸;鱼儿河马大对虾,日日夜夜不离它;采煤发电要靠它,京城美化更要它。

主持人:同学们,听完了这个快板,你们说水的用处大不大?甲说:看了他们的快板表演,我知道日常生活种离不了水。

乙说:看了表演后,我知道水对庄稼、植物是非常重要的。

丙说:我还知道水对美化城市起很大作用。

2.主持人:水有这么多用处,你们该怎样做呢?(1)(生):我要节约用水,保护水源。

(2)(生):我以前把水壶剩的水随便就到掉很不对,以后我一定把喝剩下的水倒在盆里洗手用。

(3)(生):前几天,我看到了学校电视里转播的“水日谈水”的节目,很受教育,同学们看得可认真了,知道了我们北京是个缺水城市,我们再不能浪费水了。

(4)(生):我要用洗脚水冲厕所。

3.主持人:大家谈得都很好,下面谁想出题考考大家,答对了请给点掌声。

(1)(生):小明让爸爸刷车时把水龙头开小点,请回答对不对。

(随堂精练)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i+u+ü+y+w)课堂精练(含答案)

(随堂精练)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i+u+ü+y+w)课堂精练(含答案)

05
看图写话
题目:看图写一句话
要点一
总结词
简单描述图片内容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图片中有一只小鸟在树上唱歌,可以写为“小鸟在树上唱 歌。”
题目:看图写一段话
总结词
详细描述图片内容
详细描述
图片中有一只小鸟在树上唱着歌,树下的花 朵随风摇曳,小溪流淌着清凉的溪水,可以 写为“小鸟在树上唱着歌,花朵随风摇曳,
题目
请根据拼音写出以下汉字
wu
wū, qu
iu
jiǔ, liù
yi
yī, wéi
ü
jū, qú
03
组词造句
题目:组词造句
组词
小花、小风、小雨、小草、小云
造句
我喜欢在春天里看小花、小风和小雨,还有绿油油的小草和飘浮的小云。
题目:用下列词语造句
词语
爸爸、妈妈、爷爷、奶奶
造句
我非常喜欢和我的爸爸、妈妈、 爷爷和奶奶在一起。
总结词
推理合理,想象力丰富
详细描述
根据图上的景象,可以推断出这是春天。图上有一棵大树,树上有一些嫩芽和花 朵,地上也有一些新长出来的小草和野花。这些景象都表明这是春天。而我正在 公园里欣赏这美丽的春天。
题目:图上有哪些动物?他们在做什么?
总结词
敏锐观察,准确描述
详细描述
图上有三只小鸭子,一只母鸡和一只猫。小鸭子正在游泳,母鸡正在觅食,猫正在捉老鼠。
题目:阅读短文,选择正确的答案
总结词
理解文章内容,判断正确答案。
VS
详细描述
阅读短文后,从给出的选项中选择正确的 答案。需要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细节和 作者的意图,并能够做出准确的判断。
题目:阅读短文,完成填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诗中“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两句,有的认为略带悲凉之意,有的则认为实乃豪放之语。

请联系全诗,说说你的理解。

穷边词(其二)陇西行
姚合陈陶
将军作镇古汧州,誓扫匈奴不顾身,
水腻山春节气柔。

五千貂锦丧胡尘。

清夜满城丝管散,可怜无定河边骨,
行人不信是边头。

犹是春闺梦里人。

(1)同为边塞题材的作品,这两首诗描述和表现的内容却完全不同。

请试作比较。

(2)这两首诗分别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塞上曲
戴叔伦
汉家旌帜满阴山,
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
何须生入玉门关。

(1)这首诗的前两句表现的是什么内容?
(2)定远候班超出使西域30多年,老时思归乡里,上书言“臣不敢望到九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

诗人在最后一句中用此典故有何用意?
塞下曲(其二)
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1)这首诗以长城为背景描绘战争的悲惨残酷。

诗的前四句呈现出怎样的景象?
(2)诗的后两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
1. 答:①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②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③怨气候酷寒,④怨景色单调。

答: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2. 诗的前两句写征戍战士饮酒作乐的情景,全诗表现的是具有浓郁色彩的边塞军营生活。

后两句是说,醉卧在沙场上本就没有什么,请不要见笑,从古至今征战的人有几个是活着回来的。

风格豪放,这样说来,后两句实为豪壮的激励之语。

3.(1)姚诗题中“穷边”即极远的边地。

诗作描写的是边镇春意盎然、歌舞升平的美景。

陈诗诗题“陇西行”是乐府旧题,一般描写边塞战争。

诗作借助“匈奴”、“胡尘”、“无定河”等特定名称,反映了唐代长期的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

(2)姚诗借描绘边镇的升平景象,委婉表达了对戍边将士的赞扬之情。

陈诗以将士杀敌的英勇、战斗进程的激烈、伤亡程度的惨重、亲人盼望的无期,寄寓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

4.(1)这首诗的前两句主要表现汉家重兵接敌,对胡兵一骑都不会放过,高歌猛进,写得非常有气势。

(2)诗人在最后一句中用班超的典故,意在表明自己以必死信念战胜胡兵,报国靖边而得国家安宁,表达一去不复还的豪言志向,雄健壮烈。

5.(1)诗的前四句写晚秋时节,塞外萧瑟凄寒,平沙日落的荒凉景象。

(2)诗的后四句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将传说中当年长城鏖战时戍边战士意气高昂与白骨成丘的荒凉景象对照,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与痛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