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考点思维导图(人物)》 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三语文古诗词鉴赏(思维导图) 课件 (共30张)
高三语文古诗词鉴赏(思维导图) 课件 (共30张) 高三语文古诗词鉴赏(思维导图) 课件 (共30张)
高三语文古诗词鉴赏(思维导图) 课件 (共30张) 高三语文古诗词鉴赏(思维导图) 课件 (共30张)
高三语文古诗词鉴赏(思维导图) 课件 (共30张) 高三语文古诗词鉴赏(思维导图) 课件 (共30张)
高三语文古诗词鉴赏(思维导图) 课件 (共30张) 高三语文古诗词鉴赏(思维导图) 课件 (共30张)
高三语文古诗词鉴赏(思维导图) 课件 (共30张) 高三语文古诗词鉴赏(思维导图) 课件 (共30张)
高三语文古诗词鉴赏(思维导图) 课件 (共30张) 高三语文古诗词鉴赏(思维导图) 课件 (共30张)
高三语文古诗词鉴赏(思维导图) 课件 (共30张) 高三语文古诗词鉴赏(思维导图) 课件 (共30张)
高三语文古诗词鉴赏(思维导图) 课件 (共30张) 高三语文古诗词鉴赏(思维导图) 课件 (共30张)
高三语文古诗词鉴赏(思维导图) 课件 (共30张) 高三语文古诗词鉴赏(思维导图) 课件 (共30张)
借用典故来抒情
高三语文古诗词鉴赏(思维导图) 课件 (共30张) 高三语文古诗词鉴赏(思维导图) 课件 (共30张)
高三语文古诗词鉴赏(思维导图) 课件 (共30张) 高三语文古诗词鉴赏(思维导图) 课件 (共30张)
高三语文古诗词鉴赏(思维导图) 课件 (共30张) 高三语文古诗词鉴赏(思维导图) 课件 (共30张)
高三语文古诗词鉴赏(思维导图) 课件 (共30张) 高三语文古诗词鉴赏(思维导图) 课件 (共30张)
高三语文古诗词鉴赏(思维导图) 课件 (共30张) 高三语文古诗词鉴赏(思维导图) 课件 (共30张)
诗歌鉴赏答题思维导图.ppt
鉴赏表达技巧
修辞 手法
13种修辞方法 描写方法
表达 技巧
表达 方式
构思 艺术
承接、抑扬
抒情方法
卒章显志 以景结情 铺垫照应
线索 总领
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
虚实结合
表现 手法
衬托对比 联想想象
表现主题的方法
用典
比喻
使表现的内容更具体、生动、形象
比拟 借代
使表现内容生动形象、增强感染力 突出人和事物的特征,收到形象鲜明的艺术效果
鉴赏语言
①分析或翻译所在语句 ②点明方法 ③写出了景物…特征, 动词 表达…情感
炼字
实词
adj
num
叠词
炼字
虚词
比拟 活用 一般
动静转换、移情 化静为动 物的特征
双关 色彩
物的特征,情感 移情
渲染气氛、描景状物、表情达意、虚实 (化实为虚、化虚为实)、递进
韵律
情感
副词 连词
情感
炼句
景 技巧
意象 描写
情感
语句表面上的意思和说 话者的真正意思相反
①加强表达强烈的揭露、
批判、讽刺和嘲弄情绪, 作
②增强幽默风趣感
用
标志: 无
1.明确语境和作者的真正意 图 2.明确原因——作者的情感
情感
对比
定义
分析
把具有明显差异、矛 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 在一起,进行对照比 较
突出好与坏、善与恶、美
1.明确原典内容和含意 2.明确作者或主人公与历史人物的相似点 3.明确正用(自比)或反用(否定、反讽)
情 感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 词的多义或同音的条件,有 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 在此而意在彼
高三语文古诗词鉴赏(思维导图)PPT课件(共30张)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 品课件 优秀课 件高三 语文古 诗词鉴 赏(思 维导图 ) 课件 (共30张)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 品课件 优秀课 件高三 语文古 诗词鉴 赏(思 维导图 ) 课件 (共30张)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 品课件 优秀课 件高三 语文古 诗词鉴 赏(思 维导图 ) 课件 (共30张)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 品课件 优秀课 件高三 语文古 诗词鉴 赏(思 维导图 ) 课件 (共30张)
借用典故来抒情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 品课件 优秀课 件高三 语文古 诗词鉴 赏(思 维导图 ) 课件 (共30张)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 品课件 优秀课 件高三 语文古 诗词鉴 赏(思 维导图 ) 课件 (共30张)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 品课件 优秀课 件高三 语文古 诗词鉴 赏(思 维导图 ) 课件 (共30张)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 品课件 优秀课 件高三 语文古 诗词鉴 赏(思 维导图 ) 课件 (共30张)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 品课件 优秀课 件高三 语文古 诗词鉴 赏(思 维导图 ) 课件 (共30张)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 品课件 优秀课 件高三 语文古 诗词鉴 赏(思 维导图 ) 课件 (共30张)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 品课件 优秀课 件高三 语文古 诗词鉴 赏(思 维导图 ) 课件 (共30张)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 品课件 优秀课 件高三 语文古 诗词鉴 赏(思 维导图 ) 课件 (共30张)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 品课件 优秀课 件高三 语文古 诗词鉴 赏(思 维导图 ) 课件 (共30张)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 品课件 优秀课 件高三 语文古 诗词鉴 赏(思 维导图 ) 课件 (共30张)
诗歌鉴赏答题思维导图课件
标志:①数量词②变形
突出事物的特征, 作
加强作者的某种 感情,烘托气氛,
用
引起读者的联想
突出点
对象特征
定义
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 意义对称的一对句子来表 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意思
形式上整齐对称节奏鲜 明,语言简练;内容上 表意集中含蓄
作 用
对偶
分析
标志:①名词②形 容词③数量词④副 词
1.意思相近互为补充 2.意思相反或相对指同一事 物的两个方面 3.事物的发展过程(因果、 假设、条件、承接、递进)
意
境
特
地点/区域
征
意象特征
描绘了①时令②地点③主要意象④意境特征的景象。 注意:问法不同,①②③④项内容也不同
学习交流PPT
4
意象
辨析
事物名词 地理名词
细节
意象
理解
文中含意 情感意义
抒情
融情于景 比喻象征
线索
结构
照应
学习交流PPT
5
景物 形象
作者塑造了①外在特征②内在特征的形象。
正面
内容
外在 特征
⑨雄奇:气势磅礴、奇特新颖、、精当、生动
⑩洗练:简约、简洁、精练、凝练、洗练
⑾沉郁:庄重沉郁顿挫
⑿幽默:诙谐风趣
学习交流PPT
1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鉴赏表达技巧
学习交流PPT
11
修辞 手法
13种修辞方法 描写方法
表达 技巧
表达 方式
抒情方法 卒章显志
构思 艺术
以景结情 铺垫照应
线索 承接、抑扬 总领
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
对象 特征
排比
定义
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 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
突出事物的特征, 作
加强作者的某种 感情,烘托气氛,
用
引起读者的联想
突出点
对象特征
定义
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 意义对称的一对句子来表 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意思
形式上整齐对称节奏鲜 明,语言简练;内容上 表意集中含蓄
作 用
对偶
分析
标志:①名词②形 容词③数量词④副 词
1.意思相近互为补充 2.意思相反或相对指同一事 物的两个方面 3.事物的发展过程(因果、 假设、条件、承接、递进)
意
境
特
地点/区域
征
意象特征
描绘了①时令②地点③主要意象④意境特征的景象。 注意:问法不同,①②③④项内容也不同
学习交流PPT
4
意象
辨析
事物名词 地理名词
细节
意象
理解
文中含意 情感意义
抒情
融情于景 比喻象征
线索
结构
照应
学习交流PPT
5
景物 形象
作者塑造了①外在特征②内在特征的形象。
正面
内容
外在 特征
⑨雄奇:气势磅礴、奇特新颖、、精当、生动
⑩洗练:简约、简洁、精练、凝练、洗练
⑾沉郁:庄重沉郁顿挫
⑿幽默:诙谐风趣
学习交流PPT
1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鉴赏表达技巧
学习交流PPT
11
修辞 手法
13种修辞方法 描写方法
表达 技巧
表达 方式
抒情方法 卒章显志
构思 艺术
以景结情 铺垫照应
线索 承接、抑扬 总领
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
对象 特征
排比
定义
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 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
诗歌鉴赏答题思维导图.ppt1(1)分析
细节描写
白描
渲染烘托
1.渲染气氛,表达感情2.侧面描写,突出主体
1.五官齐放2.视角变化(远近高低俯仰里外) 2.时间变化4.色彩斑斓5.点面结合
视角变换
正面描写是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 的直接描写。侧面描写是对对象 周围的事物(包括人物)进行描 正侧 结合 写 标志:主体和主体
烘托衬托反衬 使形象更加鲜明丰满; 感情抒发更加充分; 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作 用
情感
定义 反问 分析
用疑问的形式表 达确定的意思, 以加重语气
标志: 问号
作 用
1.明确肯定、否定或猜测语气 2.明确肯定、否定或猜测对象 3.明确肯定、否定或猜测原因
情感
定义
设问
分析
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 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 故问,自问自答 标志:疑问 句、选择问
①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②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③强烈地表达情感
②工丽:华丽、绚丽、 ③直率:明快、明白如话 ④委婉:含蓄、婉约、婉转、委婉蕴藉、婉约凄切 ⑤自然:自然流畅、新鲜活泼、清新典雅、飘逸洒脱 ⑥清幽:清新 ⑦奔放:豪放、雄奇
⑧悲慨:苍凉雄健、苍凉悲壮
⑨雄奇:气势磅礴、奇特新颖、、精当、生动 ⑩洗练:简约、简洁、精练、凝练、洗练 ⑾沉郁:庄重沉郁顿挫 ⑿幽默:诙谐风趣
侧面
技巧
修辞
借代……
内容
技巧
描写 角度
动静
虚实
人 事 物 衬 托 反 衬 对对 照比 感觉……
鉴赏语言
①分析或翻译所在语句 ②点明方法 ③写出了景物…特征, 动词 表达…情感
比拟 活用 一般
动静转换、移情 化静为动
物的特征
炼字
实词 adj
诗词考点思维导图归纳.ppt
快,全诗起句。所以在结构上,“合”句(联)常呼应
开篇,圆合首尾。而从内容上说,“合”句(联)
是我们了解诗人感情、解读古诗主旨的最重要所
在。
.....
15
诗歌的结构
1、章法结构:“起”、“承”、“转”、 “合”
2、物与情的关系:先景后情、先情后景、 以景结情。
3、结构特点:铺垫、统领全诗、重章叠句、 伏笔、比兴、照应、承上启下、抑扬等。
重要切入点。读标题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读:
①揭示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
②交代写作缘由或目的,暗含情感;
③奠定作品的感情基调;
④揭示作品的线索;
⑤表明诗歌的题材;
⑥暗示诗歌的表达技巧。..如... :
4
(二)从诗歌标题和正文把握题材
1、山水田园诗
诗
2、边塞战争诗
歌
3、送别诗
分
4、咏史诗
类
5、咏物诗 6、即景抒情诗
• “起”句为一诗之首句,地 位很重要,往往有统帅全诗、 奠定基调,渲染气氛、铺垫意 境的作用。
.....
10
二、“承”“起”而续
• 所谓的“承”,即“承接”。 古代诗人对“承”决不轻忽, 因为“承”不仅在结构中起到 “缝合”、“传递”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它的铺垫和蓄势,
.....
11
三、“转”开生面
• “转”是指结构上的转折,往 往体现为由物及人、由景及情、 由事及理的思路上的转换。前 面铺垫蓄势已足,陡然一转, 别开生面,让诗歌顿生波澜。
.....
12
四、妙“合”主旨
• “合”是前三句诗意的最后 合成,合句一出,中心就明 了,它是诗人思想感情抒发 的凝结点,常常有点明题旨, 收束全诗的作用。
诗歌鉴赏知识思维导图
意象
烘托出悲愁凄凉的气氛 哀景写哀情 情景交融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此去经 年,应是良辰好景虚 设。便纵有千种风情, 更与何人说。
上片实写,下片虚写 虚实相生 写作特点 想象离别后“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 想象
望海潮
柳永 词两 首
雨霖铃
抒发羁旅之愁,思乡之 丛菊两开他日泪, 问题:哪个诗句最
中间两联主 要运用什么 表现手法?
诗人漂泊异地,远离故乡,处境和昭君相似,此诗借昭君遗恨
绝域,曲折表达自己怀才不遇、报复不得施展的怅惘。
情感
玉露凋伤枫树 林,…… 寒衣处处催刀 尺,白帝城高 急暮砧。
群山万壑赴荆 门,生长明妃 尚有村。 …… 千载琵琶作胡 语,分明怨恨 曲中论。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情感
杜甫诗三首
《登高》 杜甫
必修三
锦瑟五十弦,音节最为繁复。听锦瑟之繁 弦,联想到年华往事的繁多。以“思”引 发“无端”之问,开门见山,点出自己因回 首青春往事而引发的一声感慨。
联想的手 法,也是 比兴
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 到了什么 ?这其中运用了什 么表现手法 ?
1、庄周梦蝶。诗人借此典的虚缈的梦境隐喻年轻时沉迷的美好的情 境。 2、望帝啼鹃。诗人无限的悲感、难言的愁绪和怨愤托于锦 瑟之声。 3、鲛人泣珠。加上泪珠,幻化了一个难以分辨的可望 不可及的带有哀婉的境界。 4、暖玉生烟。诗人借此具有极高美 学意味的理想景色,抒发一种对于高洁情感无法亲近的怅恨。这代表 了一种美好的理想,却不能把握也无法亲近。与典三所涵一致。
喻南宋国势衰颓,也表达了作者的愁苦悲凉心情。 喻因飘零的身世而悲苦和孤寂的心情
落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景物
(诗中的景象)
事物 (诗中的物象)
江雪
•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分析柳宗元的《江雪》中渔翁的形象。
分析柳宗元的《江雪》中渔翁的形象。
步骤一:本诗塑造了一个清高孤傲的渔翁形象。 步骤二: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渔翁 不怕天冷 雪大,忘掉一切,专心钓鱼,形体虽然孤独, 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 似的。 步骤三:这个被幻化了、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 际上正是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 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
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落木”承首联第一句的“风急天高”,为仰视 所见;“长江”承第二句“渚清沙白”,乃俯视
所得,无边落木潇潇之声与不尽长江滚滚之势将 秋意推向深广,境界更为阔大、旷远,从而使后 面抒发的老病孤愁之情也有了更有力的依托。
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由颔联写景转而抒情,抒发自己羁旅漂
四、妙“合”主旨
•“合”是前三句诗意的最后 合成,合句一出,中心就明 了,它是诗人思想感情抒发 的凝结点,常常有点明题旨, 收束全诗的作用。
登高 杜甫
首联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开篇便以急风、高天、长啸的猿声,清渚、白沙、 盘旋的飞鸟这六个秋天特有的意象,营造出一种
萧瑟、肃杀的深秋意境,奠定了全诗低沉的基调。
诗词鉴赏考点 思维导图(人物)
2019.3.6
高考考什么—三个层面,五个考点 阅读理解
形象
语言 情感 技巧
内容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第一步:抓标题
读
第二步:读正文
诗
第三步:挖暗示信息
5
第四步:熟悉六大类型题型
步
第五步:规范作答
(一)把握标题信息 标题是诗歌内容和形式等信息的丰富载体,是我们理解诗歌的
泊之苦,晚年抱病登台的孤独。
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更在前句基础上直抒胸臆,似一吐郁结于胸的不 快,全诗起于“悲”而终于“悲”,悲景着笔, 悲情落句。所以在结构上,“合”句(联)常呼应 开篇,圆合首尾。而从内容上说,“合”句(联) 是我们了解诗人感情、解读古诗主旨的最重要所 在。
诗歌的结构
二就诗句中间提问的术语有:
伏笔铺垫、承上启下
三就诗句结尾提问的术语有:
以景结情、卒章显志、
(二)读懂“诗家语”
古诗词特点
凝练含蓄 言简意丰
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 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
19
诗歌的短小凝练常会省略很多信息。 (写诗) 诗歌由于声律要求和出于修辞上的
特殊需要,常会打乱语序。 补充省略!还原语序! 重要词语!
7、羁旅愁思诗
[应用体验]
1.阅读下面诗歌题目,指出从诗歌题目中读出的重要信息。
(1)《咏素蝶诗》
(2)《征人怨》
(3)《春日秦国怀古》 (4)《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参考答案:(1)①交代了写作对象(素蝶);②点明了诗的题材
类别(咏物诗);③暗示了写作手法(托物言志)。 (2)①交代了写作对象(征人);②揭示了全诗的感情基调(怨);
③暗示了诗的类别(边塞诗)。 (3)①交代了写作时间(春日)、地点(古秦国)和事件(怀古);②点明
了诗的题材(怀古诗);③暗示了诗的情感(怀古伤今)。 (4)①交代了写作缘由(左迁)、地点(蓝关)和特定读者(侄孙湘);
②暗示了诗的类别(贬谪诗)。
读正文
诗的正文是阅读的核心,读懂正文也 是读懂诗歌的关键所在。
”二字的妙处。
把古诗当作文言文来读 (重要字词、语序、省略)
20
会翻译古诗歌
把诗歌当作文言文来解读
读正文
诗的正文是阅读的核心,读懂正文也 是读懂诗歌的关键所在。
(一)懂得结构章法和基本特点 (二)读懂“诗家语” (三)抓关键词句品情态 (四)抓景物、事情
鉴赏形象
形象
形象
人物
(诗中塑造的人物形 象或作者自己)
写景次
尾句过渡
下片阕:抒情主
诗歌的结构
1、章法结构:“起”、“承”、“转”、 “合”
2、物与情的关系:先景后情、先情后景、 以景结情。
3、结构特点:铺垫、统领全诗、重章叠句、 伏笔、比兴、照应、承上启下、抑扬等。
4、如何体现主旨:卒章显志、以小见大、 对比等。
一、“起”定基调
• “起”句为一诗之首句,地 位很重要,往往有统帅全诗、 奠定基调,渲染气氛、铺垫意 境的作用。
1、章法结构:“起”、“承”、“转”、 “合”
2、物与情的关系:先景后情、先情后景、 以景结情。
3、结构特点:铺垫、统领全诗、重章叠句、 伏笔、比兴、照应、承上启下、抑扬等。
4、如何体现主旨:卒章显志、以小见大、 对比等。
关键句子结构作用术语
一就诗句开头提问的术语有:
统领全诗、伏笔铺垫、重章叠句、渲染气氛 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点明题旨
考纲解 考点点
读
击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最爱东山晴后雪①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注只]①爱本东诗山为晴《后雪雪后,晚软睛,红四光山里皆涌青银,山惟。东山典 型
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 首试。
(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
题
(2)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
二、“承”“起”而续
•所谓的“承”,即“承接”。 古代诗人对“承”决不轻忽, 因为“承”不仅在结构中起到 “缝合”、“传递”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它的铺垫和蓄势,
三、“转”开生面
•“转”是指结构上的转折,往 往体现为由物及人、由景及情、 由事及理的思路上的转换。前 面铺垫蓄势已足,陡然一转, 别开生面,让诗歌顿生波澜。
重要切入点。读标题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读:
①揭示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
②交代写作缘由或目的,暗含情感;
③奠定作品的感情基调;
④揭示作品的线索;⑤表明诗的题材; ⑥暗示诗歌的表达技巧。如:
(二)从诗歌标题和正文把握题材
1、山水田园诗
诗
2、边塞战争诗
歌
3、送别诗
分
4、咏史诗
类
5、咏物诗 6、即景抒情诗
(一)懂得结构章法和基本特点 (二)读懂“诗家语” (三)抓关键词句品情态 (四)抓景物、事情
(一)懂得结构章法和基本特点
(1)结构章法
古体诗:以自然段为层
绝句:前两句写景次,
诗 近体诗
后两句抒情第四句最重要 有 的 诗 讲
律诗:前四句写景次,
究起承转
后四句抒情主
词
上片阕
首句渲染气氛 主句写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