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批评理论研究
中国古代的文学批评研究
中国古代的文学批评研究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一直是一个备受研究的领域。
它包括了文学批评的理论和实践方面,以及相关的史料研究。
现代研究者往往从文学史、思想史、文化史等多个方面入手,试图揭示和分析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特点、规律、意义和历史价值。
一、文学批评的理论和实践文学批评是一种文学活动,是对文学作品进行评价、评判、评析的过程。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理论源远流长,早在《左传》、《史记》等史书中就已经有了关于文学批评的篇目。
而唐宋时期的文坛上,文学批评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文学批评家,如刘勰、韩愈、欧阳修、苏轼等。
此后,元、明、清时期的文学批评也都有了自己的特点和成就,例如元代的蒋梦麟、明代的杨慎、清代的龚自珍等。
这些批评家的批评理论和实践,对中国文学发展和文化传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作用。
二、文学批评的史料研究古代文学批评的研究,不能只停留在批评文本本身的分析和解读上,还需要通过史料的考证和研究,了解文学批评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内容。
例如,欧阳修的文学批评是与他主持编修《新唐书》、《新旧唐书》密不可分的,这些历史文献中的有关批评性质的记载,是深入探究欧阳修批评理论和实践的必要前提。
又如,明代杨慎的《世说新语笺注》中虽然对世说新语的注解只占了很小的比例,但是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文学评价和批评思路,需要从史料上进行深入探究和挖掘。
三、文学批评的特点和意义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特点和意义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是它与其他文学文体交融、相互借鉴的特点。
例如,中国文学批评中的“以文会友”、“以文会家”等观念,强调了文学作品的互动性和文学界的群体性。
其次是它强调文学创作的价值和作用。
在文学批评中,对于作品的评价和理解不仅是一种审美行为,更是对文化历史的把握和推动。
再次,古代文学批评的主题和内容涉及广泛,不仅包括对文学作品的评价、批判和指导,还涉及到对作家的评价、对文学史的解读等方面。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研究是一个综合性、跨学科性质的领域。
文学批评中的理论与方法
文学批评中的理论与方法文学批评作为文学研究的重要分支,旨在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
在文学批评的实践中,理论与方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理论是指对文学现象和规律的总结和抽象,而方法则是指具体的分析手段和操作步骤。
本文将探讨文学批评中的理论与方法,以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价值。
一、文学批评的理论文学批评的理论是对文学现象和规律的理性总结和概括。
在文学批评的实践中,不同的理论观点会对文学作品产生不同的解读和评价。
常见的文学批评理论包括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批评、心理分析批评等。
1. 结构主义批评理论结构主义批评理论认为文学作品具有内在的结构和规律,文本中的符号和意义是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的。
结构主义批评强调对文本结构的分析和解读,注重揭示文本中的隐含意义和符号体系。
通过对文本结构的解构和重构,结构主义批评试图揭示文学作品背后的普遍规律和意义。
2. 后现代主义批评理论后现代主义批评理论挑战传统的文学观念和价值取向,强调文学作品的多样性和开放性。
后现代主义批评关注文本的断裂性和多重性,强调文学作品的语言游戏和符号错位。
后现代主义批评试图打破传统的文学规范和框架,探索文学表达的边界和可能性。
3. 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关注文学作品中的性别问题和女性视角。
女性主义批评试图揭示文学作品中存在的性别偏见和歧视,探讨女性在文学创作和批评中的地位和作用。
女性主义批评强调对女性文学作品的重视和解读,试图重塑文学史中的性别关系和权力结构。
4. 心理分析批评理论心理分析批评理论借鉴精神分析理论,试图揭示文学作品中的潜意识和心理动机。
心理分析批评关注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和情节的心理构造,试图探索作品背后的心理冲突和欲望。
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心理分析,批评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作品中人物的行为和情感。
二、文学批评的方法文学批评的方法是指具体的分析手段和操作步骤,用于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解读和评价。
不同的方法会对文学作品产生不同的解释和理解。
哈罗德·布鲁姆文学批评理论研究
哈罗德·布鲁姆文学批评理论研究哈罗德·布鲁姆是美国当代重要的文学批评家,以其独特的理论建构和批评实践被誉为“西方传统中最有天赋、最有原创性和最有煽动性的一位文学批评家”。
他的批评理论以文学文本为载体,立足于创作主体的审美自主性,在当下庞杂的理论环境中坚持文学研究的自身审美价值,重估了浪漫主义传统诗歌,发掘出诗人之间以文本互文性为中介所体现出的逆向对抗性修正关系,并以审美标准重构文学经典进而将这一经典推广至普通读者。
他有关文学批评的理论阐述丰富了已有的文学理论诸如误读、互文性、经典观和文学史观等,并推动了一种向传统回溯的新审美批评趋势的发展,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深入探究。
此外,布鲁姆的文学批评思想对于当今的文学发展现实也是一次鲜明的提醒,面临文学研究自身在后现代环境中的尴尬境遇,如何面对已有的经典成果和如何在继承中创新都是亟待考虑的问题。
布鲁姆的理论在一定程度上为我们提供了启示:通过对前人和西方理论的误读和修正,我们完全有可能达到创新进而向世界输出理论,在这方面,布鲁姆的批评理论和实践的成功无疑值得中国的文学理论家和批评家所参照和借鉴。
本论文以布鲁姆文学批评理论的阶段性分期作为阐述的基本框架,分别从初期浪漫主义诗歌理论、中期“影响—误读—修正”理论和后期审美自主性基础上的经典论和阅读理论这几个主要理论阶段来梳理布鲁姆理论的整体历时性发展过程。
在此框架内,对布鲁姆每个阶段的具体理论作出深入细致的介绍和阐述,同时以平行研究的方式对比布鲁姆理论和其他与其主张相似或相悖的理论来深化对其批评观点的认识。
本论文希望通过这种横向整体脉络的把握和纵向深层的阐释,加之与其他理论的对比联系,能够对布鲁姆体系庞大的文学批评理论有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本论文由六部分组成,其中第三章到第五章介绍布鲁姆理论的主体部分。
第一章为绪论,有两部分内容。
第一节介绍了布鲁姆的生平经历,继而从四个阶段来梳理其理论发展概况,分别是早期浪漫主义诗歌批评,七十年代误读理论即对抗式诗学影响理论,八十年代的宗教研究和九十年代以来的审美自主性经典论以及阅读理论。
文学批评理论与实践研究
文学批评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一章理论基础文学批评是研究文学作品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其实践是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和评价。
文学批评理论的基础是文学理论和文艺美学,包括对文学作品的章法、结构、语言、风格、特点、意义等方面的分析和解释。
文学批评作为研究文学作品的一种方法,它不仅要研究文学作品本身,而且要考虑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国族特征等因素。
1.文学批评理论发展史1.1 古代文学批评古代文学批评主要是对先前文学作品的评价和解释,最早的文学批评是《诗经》的传颂,它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诗经》的评价和欣赏。
汉代的著名文学批评家刘勰的《文心雕龙》就是古代文学批评的代表作之一,它对文艺创作做出了深刻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总结。
1.2 近代文学批评近代以来,文学批评经历了一系列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和变革,塑造了不同的学派和理论体系。
19世纪初,德国文学批评家舒莱尔和德国浪漫主义者们提出了“艺术为自由”和“以艺术寻求真理”的文学批评理念,强调文艺作品的审美价值和精神追求。
20世纪初,俄国的形式主义者提出了对文学作品的结构和语言形式进行深入研究的文学批评方法,认为文学创作的首要任务是表现语言和表现形式,并倡导从物质和形式两个方面来分析文学作品。
2. 文学批评方法与理论2.1 形式主义批评的理论形式主义批评认为文学作品的创作是从语言形式开始的,它认为文学作品的真正内涵在于形式,文学作品的内涵和意义都存在于形式之中。
形式主义批评强调文学作品的纯粹性和自足性,认为文学作品构成了一种自成体系的艺术形式。
形式主义批评的代表人物有舒伯特、倍深和汉斯等。
2.2 结构主义批评的理论结构主义批评认为文学作品的意义和内涵是由文学作品中的各种结构组成的,文学作品的结构和文本的共性比文学作品的主题更重要。
结构主义批评的代表人物有巴赫金、布哈林和塔尼·莫里森等。
第二章实践研究文学批评实践是通过对文学作品进行剖析和鉴赏,推动文学事业的发展,实现文学作品的艺术和文化价值。
文学批评中的理论与方法
文学批评中的理论与方法文学批评作为文学研究的重要分支,旨在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
在文学批评的实践中,理论与方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文学批评中的理论与方法,以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价值。
一、文学批评的基本理论文学批评的基本理论包括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心理分析批评等多种流派。
结构主义强调文本内部的结构和符号系统,认为文学作品具有自成体系的语言结构,需要通过对符号和结构的解读来理解作品的意义。
后现代主义批评则挑战传统的文学观念,强调文本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主张对文本进行开放式的解读和理解。
女性主义批评关注文学作品中的性别议题,探讨女性形象在文学中的表现和定位。
心理分析批评则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动机,揭示作品背后的心理层面。
二、文学批评的方法论文学批评的方法论包括传统批评、新批评、文化批评、比较批评等多种方法。
传统批评注重对文学作品的形式和结构进行分析,强调对作品内在逻辑和风格的把握。
新批评则更加注重读者的角色,认为文学作品的意义是由读者构建的,强调文本和读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文化批评关注文学作品与社会文化背景的关系,探讨作品在特定文化语境下的意义和影响。
比较批评则通过对不同文学作品之间的比较和对话,揭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差异,促进文学研究的多元发展。
三、文学批评的实践方法在文学批评的实践中,研究者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来分析和评价文学作品。
首先是文本分析法,通过对文本的语言、结构、风格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揭示作品的内在逻辑和意义。
其次是历史批评法,通过考察作品所处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征,揭示作品与时代的关系和作品的历史意义。
再次是比较研究法,通过对不同文学作品或不同文学体裁之间的比较和对话,揭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差异,促进文学研究的多元发展。
此外,心理分析法、社会学批评法、文化批评法等也是文学批评实践中常用的方法。
四、文学批评的价值与意义文学批评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深入分析和评价,有助于揭示作品的内在意义和价值,促进文学研究的发展和进步。
大学语文文学批评的基本理论
大学语文文学批评的基本理论文学批评作为文学研究的一门学科,是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评价和解读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而在大学语文教育中,语文文学批评更是作为一门课程,对学生进行专业的文学素养培养和批评能力的训练。
本文将从大学语文文学批评的基本理论入手,探讨其内容和意义。
一、文学批评的定义与作用文学批评,简而言之,即对文学作品进行批判、评价和解读的过程。
它不仅限于单纯的评论,而是一种能够揭示文学作品与社会、历史、人性等方面关系的学术研究方法。
文学批评的作用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 促进理解与解读:文学批评通过分析作品的结构、意义、主题等要素,帮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解读文学作品。
2. 传承与发展:文学批评是对文学作品传统的一种延续和发展,可以在学术上对文学作品进行持续的研究、整理和总结,推动文学的发展和进步。
3. 提高审美能力:通过学习文学批评,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提高他们对文学作品的鉴赏水平。
二、文学批评的基本理论1. 形式主义批评理论:形式主义是文学批评中的一个重要派别,强调文学作品的形式和艺术结构对作品的意义和价值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形式主义批评理论注重对作品的形式要素,如结构、语言、象征、节奏等进行分析和解读。
2. 结构主义批评理论:结构主义强调文学作品中的符号系统和结构性关系,将文学作品视为一种符号系统,并通过对符号的分析,揭示出作品中的隐含意义。
结构主义批评理论着重于研究作品中的二义性、象征和符号的用途。
3. 传统批评理论:传统批评理论往往关注作品的史诗、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传统性的元素,强调作品的人文主义价值和文化内涵。
传统批评注重对文学作品中的情节、人物和主题的研究和评价。
4. 解构主义批评理论:解构主义批评强调文学作品中的二义性、矛盾和不确定性,主张对作品进行颠覆性的解读和剖析。
解构主义批评理论突破传统的解释方式,批判性地分析和解读文学作品,揭示出其中的隐含关系和意义。
5. 后现代批评理论:后现代批评理论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学批评理论流派,对传统的批评模式进行了颠覆和重新构建。
文学批评的理论与实践
文学批评的理论与实践文学批评是一门丰富多样的学科,旨在评价和解释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意义。
它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为读者提供深入了解文学作品的视角,并启发人们对文学创作的思考。
本文将探讨文学批评的理论与实践,并分析其重要性和影响。
一、文学批评的理论基础文学批评的理论基础包括几个主要方面,如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新批评主义等。
结构主义将文学作品视为一个有机的结构,强调对作品中各个元素之间关系的分析与解读。
后现代主义则关注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游戏和反叙事性质,挑战传统的文学观念和解读方式。
新批评主义则主张从文本内部寻找意义,而非依赖于作者的意图或历史和文化背景。
这些不同的理论观点为文学批评提供了不同的分析框架和方法,使得文学作品的评价更加全面和深入。
通过运用不同的理论视角,批评家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解读和理解文学作品,为读者提供多元化的阅读体验。
二、文学批评的实践方法文学批评的实践方法主要包括文本分析、背景研究和比较研究。
文本分析是文学批评的核心方法之一,通过对作品语言、结构、主题等方面的分析,揭示作品的内在意义和艺术价值。
背景研究则注重作者的生平经历、时代背景和文化环境对作品的影响,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的背后含义。
比较研究通过将不同作品进行对比,挖掘共性和差异,以进一步深化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而在实践过程中,文学批评家还需要注意客观性和适度主观性的平衡。
他们应当尽量避免个人偏见和情感的干扰,以免对作品的评价和解读产生误导。
同时,他们也应该具备一定的主观能动性,勇于提出独特和新颖的见解,为文学研究和评价注入新的活力。
三、文学批评的重要性和影响文学批评在文学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能够提供对作品的权威评价,还能够引导和启发文学创作。
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深入分析和理解,批评家们能够发现作品中的特点和精彩之处,为文学创作提供参考和启示。
同时,文学批评也为读者提供了更多的解读方式和思考角度,拓宽了读者的视野,丰富了阅读体验。
文学批评中的理论与方法
文学批评中的理论与方法文学批评是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解读和评价的学科领域,它旨在揭示文学作品的内在意义和艺术特点。
在文学批评中,理论与方法是不可或缺的工具,它们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读文学作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文学批评理论与方法,并探讨它们在实际批评中的应用。
一、形式主义批评形式主义批评是20世纪初兴起的一种文学批评理论,它强调作品的形式和结构对于理解作品意义的重要性。
形式主义批评关注作品的语言、节奏、韵律等方面,通过分析这些元素来揭示作品的艺术特点和内涵。
形式主义批评方法包括对诗歌的韵律分析、小说的叙事结构分析等。
二、结构主义批评结构主义批评是20世纪中叶兴起的一种文学批评理论,它认为文学作品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元素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结构主义批评强调对作品结构的分析和解读,通过揭示作品中的符号、隐喻、对比等元素来理解作品的意义。
结构主义批评方法包括对作品中符号的解读、对作品结构的分析等。
三、后现代批评后现代批评是20世纪末兴起的一种文学批评理论,它对传统的文学批评方法进行了批判和超越。
后现代批评认为文学作品是多元、开放和模糊的,拒绝确定性和单一解释。
后现代批评关注作品中的语言游戏、叙事策略等方面,通过揭示作品中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来理解作品的意义。
后现代批评方法包括对语言游戏的分析、对叙事策略的解读等。
四、女性主义批评女性主义批评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一种文学批评理论,它关注女性在文学中的地位和形象,并试图揭示和抵制男性主导的文学传统中存在的性别偏见和歧视。
女性主义批评强调对女性角色和女性经验的关注,通过分析作品中的性别关系和女性形象来理解作品的意义。
女性主义批评方法包括对女性形象的解读、对性别关系的分析等。
五、文化批评文化批评是一种关注文学作品与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之间关系的文学批评理论。
文化批评认为文学作品不仅仅是个体创作,而是受到社会和文化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文化批评强调对作品中的文化符号、历史背景等方面的分析,通过揭示作品与社会、历史和文化之间的联系来理解作品的意义。
文学文学批评理论
文学批评理论是研究文学作品的一种思辨性批评方法论。
它旨在通过深入研究文学作品的形式、内容、风格、主题等方面,探索作品的内涵和价值,为读者提供对作品的客观解读和评价。
文学批评理论的出现和发展,不仅丰富了文学研究的方法和内容,也推动了文学创作的进步和发展。
文学批评理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
古希腊文学理论家亚里士多德提出了“模仿(mimesis)”的概念,强调文学作品模仿现实世界,通过模仿来表现人类的品质和行为。
这一观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后来的批评理论,并成为了文学作品批评的基础。
在中世纪,文学批评理论受到宗教的影响,批评家更关注文学作品的道德和宗教意义。
文艺复兴时期,批评家开始重视文学作品的艺术性,强调作品的结构、风格和语言。
例如,乔维亚尼的《辩证论》提出了许多对于文学批评至今仍有影响的观点,如“艺术来自自然的美”和“艺术要追求真实的效果”。
到了18世纪,启蒙时代的文学批评理论开始关注作品的社会和政治意义。
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弗在《美学论》中,认为文学作品应该参与到社会议题的讨论中,为社会改革做出贡献。
而德国诗人歌德则在其作品《悲剧》中,强调了艺术家与大自然的关系和作品的情感表达。
20世纪,文学批评理论经历了多种流派的出现和发展。
存在主义批评、结构主义批评、女性主义批评、后现代批评等,都对文学批评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
例如,美国批评家布鲁斯·霍默在其著作《理论的魅力》中,认为文学作品的真正价值在于它们所代表的观点和主题。
法国哲学家德里达则通过解构主义的思想,批判了语言和理性在文学批评中的固有局限。
文学批评理论不仅是一种理论研究方法,也是一种批评实践和审美经验的总结。
通过文学批评理论的运用,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知作品的内涵和形式,并从中获取纯粹的审美享受。
同时,文学批评理论也在推动文学创作的发展和创新,激发了作家们的思想和想象力。
尽管文学批评理论在不同的时期和文化背景下有不同的侧重点和观点,但其本质目的都是为了探索文学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专业的文学批评理论
专业的文学批评理论文学批评是一门专业领域,旨在通过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估,揭示其内涵和艺术价值。
它是研究文学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运用批评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和作家的意图、风格和创作技巧。
本文将介绍几个专业的文学批评理论,并探讨其在分析文学作品中的应用。
一、结构主义批评理论结构主义批评理论强调作品的结构和形式,认为作品的意义不仅仅来自于具体内容,更重要的是其内在的结构和关系。
结构主义批评家通过对文本的系统分析,揭示出作品中的符号、隐喻和二义性等元素,进而理解作品的意义。
例如,法国批评家罗兰·巴特认为,文学作品是一个无限符号系统,读者需要通过对符号的解读,来理解作品中隐藏的意义。
结构主义批评理论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内在结构和意义,发现其中的隐喻和象征,从而深入剖析作品的核心思想和艺术构架。
二、后现代批评理论后现代批评理论强调对权力、真理和语言的怀疑,并挑战传统的文学观念。
后现代批评家认为,作品无法固定一个确定的含义,而是开放的、多义的。
他们关注作品中的语言游戏和激进的创新手法,通过剖析作品中的隐喻、断裂和多重叙事等元素,重新审视传统文学理论的合理性和适用性。
后现代批评理论的应用可以使我们超越传统的理解框架,发现文学作品中可能被忽视的意义,同时也促进我们思考现代社会中的权力和真理问题。
三、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关注作品中涉及到性别和女性角色的议题,揭示女性在文学中的地位和形象的创造。
女性主义批评家通过分析作家在作品中对女性的描绘和对女性话语的运用,探讨性别不平等和文化中的性别偏见。
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的应用可以提醒我们关注作品中的性别问题,深化我们对女性形象的理解和评估,并推动社会对性别平等的思考和认识。
四、心理分析批评理论心理分析批评理论运用精神分析理论来解读文学作品中的隐含心理和潜意识。
通过对作品中人物的性格、行为和冲突等进行深入分析,心理分析批评家试图揭示作品中的潜在动机、欲望和心理冲突。
文学批评的理论与方法
文学批评的理论与方法文学批评是一门研究文学作品的理论与方法的学科,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分析、评价和解读,为读者提供感知和理解文学作品的途径。
在这篇文章中,将介绍文学批评的理论与方法,并探讨其对文学研究的重要性。
一、文学批评的理论框架文学批评的理论框架主要包括形式主义、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新批评主义、阐释学批评和意识流批评等。
这些理论框架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对文学作品进行剖析和评价,为文学批评提供了多样性和复杂性。
1. 形式主义形式主义将注意力集中于文学作品的形式特征,强调艺术性和审美价值。
形式主义批评关注的是作品的语言运用、叙事结构、节奏和韵律等元素,通过对这些形式特征的分析和解读,揭示作品的意义和思想。
2. 结构主义结构主义批评理论认为文学作品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符号和结构组成的。
它通过对符号和结构的分析,揭示作品的深层含义和文化背景。
结构主义强调作品的内在结构和系统性,研究作品中的符号、象征和隐喻等元素。
3. 后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批评理论相对于结构主义,更强调作品的开放性和多义性。
后结构主义批评关注作品中的边缘性和辩证性,探讨语言和权力的关系。
它强调阐述作品的历史、政治和社会语境,并对作品的审美经验进行批判性反思。
4. 新批评主义新批评主义强调读者的主观感受和解读过程。
它认为作品的意义是由读者构建的,批评的重点在于揭示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情感和认知。
新批评主义关注作品和读者之间的互动,注重读者的文化背景、经验和价值观对作品理解的影响。
5. 阐释学批评阐释学批评注重文学作品的解读和诠释。
它通过对作品中的细节和象征的解读,展现作品的深层含义和文化内涵。
阐释学批评强调对作品的全面理解和文本间的关联性,通过对作者意图、语言和历史语境的研究分析作品的内涵。
6. 意识流批评意识流批评主要应用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的研究。
它关注作品中的意识流技巧和叙事形式,探究作品中人物思维的流动和意识的表现。
意识流批评通过对作品的内心描写和主观意识的解读,揭示作品中的个体心理和意识的复杂性。
文学批评知识:文学批评中的文学理论与批评方法
文学批评知识:文学批评中的文学理论与批评方法文学批评是指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评论和评价的一种学术活动。
在文学批评中,文学理论和批评方法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学理论主要是对文学作品进行系统地、理论化地认识和分析,而文学批评方法则是具体的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评价的方法和手段。
本文将分别介绍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方法的相关知识。
一、文学理论文学理论是对文学现象的科学解释,是研究文学现象的理论基础。
文学理论可以分为形式主义、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后殖民主义、心理分析等多种流派和学派。
这些文学理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解释角度各有不同,但都为文学批评提供了理论的基础。
1.形式主义形式主义在20世纪初兴起于俄国,后传入西方。
形式主义认为文学作品不是外部社会现实的照片,而是由语言构成的,它的内在结构和语言形式是最重要的。
形式主义强调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节奏、结构、意象等因素,致力于揭示作品内在的美学和审美规律。
2.结构主义结构主义兴起于20世纪中叶,主张对文学作品进行结构性、符号性的解读。
结构主义强调它们所呈现出的系统化结构和语言符号的含义。
结构主义理论家如克劳德·莱维斯特劳斯、罗兰·巴特等,对文学作品中的符号、象征、意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3.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以对传统文学理论和文学实践的批判和颠覆为主要特点。
后现代主义强调文学作品中的多元性、碎片性、相对性和游戏性,反对大敘事、叙事稳定性和中心思想。
后现代主义对文学作品进行了全新的解读和批评。
4.女性主义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关注女性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地位和文学作品的性别政治,强调打破传统文学中对女性的陈规定型和歧视,关注女性的写作、读者和文学批评。
5.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强调文学作品的社会历史地位和社会批判功能,关注文学作品与社会相互作用的关系,探讨作品中的阶级斗争、社会矛盾和意识形态。
比较文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比较文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文学研究是一门多元化的学科,其理论与方法有着丰富多样的特点。
文学研究的理论主要包括文学理论、文学批评理论、文学美学理论等,而文学研究的方法主要包括文本分析、历史文化分析、比较研究、批评性研究等。
下面分别从理论与方法两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文学研究的理论1.文学理论文学理论是文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它是研究文学作品产生、发展和规律的总体理论。
文学理论主要包括文学创作理论、文学批评理论和文学美学理论等。
文学创作理论着重研究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创作方法、创作特点,旨在揭示文学作品的生成规律和创作价值。
文学批评理论着重研究文学作品的评价标准、评价方法、评价原则,旨在揭示文学作品的品质特点和审美价值。
文学美学理论则着重研究文学作品的审美特点、审美原则、审美法则,旨在揭示文学作品的审美规律和审美价值。
所有这些理论都是文学研究的重要基础,对于指导文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文学批评理论文学批评理论是文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着重研究文学作品的评价标准、评价方法、评价原则,旨在揭示文学作品的品质特点和审美价值。
文学批评理论主要包括形式主义批评理论、结构主义批评理论、后现代批评理论、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等。
形式主义批评理论着重研究文学作品的形式特点、语言特点、结构特点,主张从形式的角度来评价文学作品。
结构主义批评理论着重研究文学作品的符号系统、隐喻结构、符号关系,主张从符号的角度来评价文学作品。
后现代批评理论着重研究文学作品的后现代特点、后现代价值观、后现代审美,主张从后现代的角度来评价文学作品。
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着重研究文学作品的女性意识、女性形象、女性题材,主张从女性的角度来评价文学作品。
这些批评理论都是对文学作品进行评价和解读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有助于揭示文学作品的审美内涵和价值。
3.文学美学理论文学美学理论是文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着重研究文学作品的审美特点、审美原则、审美法则,旨在揭示文学作品的审美规律和审美价值。
文学批评知识:文学批评中的文学理论与批评方法
文学批评知识:文学批评中的文学理论与批评方法文学批评是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的活动,它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文学理论和批评方法在内。
文学理论是文学批评的基础,它通过对文学作品的研究和探讨,提出了不同的理论观点和观察角度,从而为文学批评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
批评方法则是指对文学作品进行具体分析和评价的方式和手段,包括文字分析、历史研究、心理解读、文化批评等多种方法。
本文将从文学理论和批评方法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对文学批评知识进行深入了解。
一、文学理论1.文学理论的概念文学理论是研究文学规律、文学现象和文学创作的理论体系,它主要包括文学形式、文学风格、文学流派、文学思潮和文学美学等方面的内容。
文学理论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深入解读和分析,探讨了文学作品的创作规律和作品内在的美学追求,从而为文学批评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思想支持。
2.经典文学理论经典文学理论是指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的理论观点,包括古代希腊的诗学理论、古典主义的文艺理论、浪漫主义的文学观念、现实主义文学理论、象征主义文学理论、形式主义文学理论等。
这些理论观点对后世的文学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文学研究的重要参考。
3.当代文学理论当代文学理论是指在当代文学批评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和代表性的理论观点,包括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后现代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等。
这些理论观点对当代文学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带动了文学批评的新发展。
4.文学理论的作用文学理论对文学批评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为文学批评提供了深刻的思想和理论支持,指导了文学批评的方向和方法,拓展了文学批评的思维空间,使文学批评更加科学、深入和系统。
二、批评方法1.文字分析文字分析是指对文学作品进行逐字逐句的分析,包括对作品的结构、语言、风格、意象、符号等方面进行细致的解读。
文字分析通过对作品的具体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和阐释,揭示了作品的内在意义和审美特质,使作品的批评更加深刻和准确。
文学中的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
文学中的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文学是人类创造的艺术形式之一,通过文字表达情感、思想和生活体验。
在文学创作的过程中,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起着重要的作用。
文学批评是对文学作品进行评论和评价的过程,而文学理论则是对文学作品背后的原理和规律进行分析和解释的体系。
一、文学批评文学批评是对文学作品的评价和分析,旨在揭示文学作品的内涵、表达形式和艺术手法,以获得更深入的理解和欣赏。
在文学批评中,常见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 个人感受与主观评价个人感受是文学作品触发读者情感和思考的关键因素,通过对作品的主观感受和评价,读者可以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意见。
例如,某篇小说引起了读者的共鸣和感动,读者可以通过批评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作品的喜爱和赞赏。
2. 文本分析与实证批评文本分析是对文学作品的具体表述进行剖析和解读的方法。
批评家通过对作品的文本结构、语言运用、形式与内容的关系等进行分析,揭示作品的艺术特点和意义。
实证批评则通过研究作品的创作背景、时代背景以及作者的生活经历等,来解释和理解作品的内涵和价值。
3. 批判性批评与评价标准批判性批评是对文学作品存在的问题和缺陷进行指责和批评的方法。
通过对作品的弱点进行剖析和评价,旨在对文学作品进行改进和提高。
评价标准则是对作品品质的衡量和评判标准,通过明确的评价标准,可以客观而准确地判断作品的优劣。
二、文学理论文学理论是对文学现象进行研究和解释的学科领域,通过对文学作品背后的原理和规律进行分析和探讨,来揭示文学创作的本质和特点。
文学理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结构主义和符号学派结构主义认为文学作品是由一系列符号和结构组成的,通过对符号和结构的分析和解读,可以揭示作品的意义和内涵。
符号学派则强调文学作品中隐含的象征和隐喻,通过对符号的阐释和解码,来理解作品的深层意义。
2. 传统与现代主义传统主义认为文学作品应符合传统的艺术规范和价值观,追求内容的真实性和合理性。
而现代主义则强调对传统的颠覆和创新,追求形式的自由和艺术的个性化。
文学批评的方法与理论应用
文学批评的方法与理论应用文学批评是对文学作品进行评价和分析的过程,它以一定的方法和理论来解读文本,揭示其中的意义和价值。
本文将探讨文学批评的方法和理论应用,并分析其在文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一、文学批评的方法1.历史批评法历史批评法通过对文学作品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时代氛围进行分析,揭示作品所代表的时代特征和社会意义。
这一方法可以帮助读者深入理解作品的历史背景,更好地欣赏其中的内涵。
2.结构批评法结构批评法注重对文学作品的结构、布局和组织方式进行分析,探究其艺术形式和结构特点。
通过剖析作品的组织结构,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艺术价值和美学特点。
3.心理批评法心理批评法关注作品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情感状态,分析其行为和态度背后的心理动机和思想倾向。
借助心理批评法,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作品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4.比较批评法比较批评法通过将不同作品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它们之间的异同和相互影响,从而揭示其独特之处和广泛影响。
这一方法可以帮助读者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更好地把握作品的独特价值和文化地位。
二、文学批评的理论应用1.新批评理论新批评理论强调文本本身的重要性,主张把文本视为独立而自足的艺术品,反对过度关注作者、读者和文化背景。
该理论强调文本内部的细节和形式,并探究其语言、符号和意义的关系。
2.后结构主义理论后结构主义理论对传统结构主义进行批判,认为语言和符号的意义取决于读者的解读和文化语境,不存在唯一的解释。
该理论强调文本的多义性和开放性,鼓励读者以自由的思维去解读文本。
3.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关注作品中性别问题,揭示作品中存在的性别偏见和压迫。
该理论强调女性的视角和经验,并探讨文学作品对于性别认同和女性解放的影响。
4.后殖民主义理论后殖民主义理论关注文学作品中的殖民主题和后殖民问题,揭示殖民主义对于被殖民地的文化和身份造成的影响。
该理论强调从被殖民地的角度来理解和解读文学作品,批判殖民主义的统治。
文学批评的理论与方法
文学批评的理论与方法引言文学批评是对文学作品进行评价和解读的一种学术活动。
它既是一种理论体系,也是一种方法论。
本文将探讨文学批评的理论与方法,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一、文学批评的理论1.1 传统文学批评理论传统文学批评理论以古希腊的诗学理论为基础,强调作品的形式美和艺术技巧。
如亚里士多德的“模仿”理论,认为文学作品是对现实的模仿和再现,通过艺术手法表达情感和思想。
这一理论主张文学作品应具备一定的结构和逻辑,注重作品的整体性和完整性。
1.2 结构主义文学批评理论结构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兴起于20世纪中叶,强调作品的结构和符号体系。
结构主义批评家认为,文学作品是一个有机的结构,其中的符号和意义相互关联。
他们通过分析作品的结构和语言符号来揭示其深层含义。
例如,罗兰·巴特的“故事”和“叙述”理论,认为故事是作品的内容,而叙述是作品的形式,两者相互作用构成了作品的意义。
1.3 读者响应文学批评理论读者响应文学批评理论强调读者在作品解读中的主体地位。
根据这一理论,读者的个人经验和背景会影响对作品的理解和评价。
批评家应该关注读者的反应和感受,以此来揭示作品的多重意义。
例如,斯坦利·鱼的“阅读行为”理论,认为作品的意义是由读者与作品之间的互动所决定的。
二、文学批评的方法2.1 文本分析文本分析是文学批评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它通过对作品的语言、结构、主题等方面进行细致的分析,来揭示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批评家可以从词汇、句法、修辞手法等角度入手,探讨作品的艺术特点和表达方式。
例如,对于一首诗歌,可以分析其韵律、押韵和隐喻等,以此来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2.2 比较研究比较研究是通过对不同作品之间的对比和联系来深入理解文学作品。
批评家可以将同一主题或相似题材的作品进行对比,探讨它们的异同和共通之处。
比较研究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文化背景和时代特点。
例如,对于两部描写爱情的小说,可以比较它们的叙事结构、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方式,以此来分析不同作品对于爱情的理解和诠释。
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
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是研究文学作品的两个重要领域,通过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读,对文学创作进行批判性思考和探讨。
本文将探讨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的定义、关系以及它们在文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一、文学批评的定义与特点文学批评是对文学作品进行评价和分析的过程,旨在揭示文学作品的内在意义与美学价值。
它通过对作品的形式、语言、结构、主题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性的审视和评判。
文学批评家通常依据一定的标准和方法,对作品的优缺点进行评判和解释。
文学批评包含多种不同的流派和理论,如形式主义、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等。
它们通过各自独特的分析方法和观点,对文学作品进行不同角度的解读和理解,在多样性中体现了文学研究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二、文学理论的定义与发展文学理论是对文学现象和文学创作规律进行理性探讨和总结的学科。
它关注文学的本质、功能、形式等方面,并通过理论框架对文学作品进行解读和解释。
文学理论的发展与时俱进,随着不同时期和学派的兴起而演化。
文学理论的发展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
从古代经典到现代理论,从形式主义到解构主义,每一种理论都有其独特的视角和思考方式。
这些理论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内在构造和意义,并为文学批评提供了思想基础和方法论。
三、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的关系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紧密相连,相互影响和促进。
文学理论提供了批评的思路和方法,而批评的实践又验证和推动了理论的发展。
批评家借助理论框架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解读,从而揭示作品的内在规律和意义。
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相互补充并相互依赖。
文学理论是批评的基础,它为批评家提供了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从而指导了批评工作的进行。
而批评实践则为理论研究提供了作品的具体案例和实证基础。
四、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的重要作用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在文学研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们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通过对作品的深入分析和解读,批评家可以揭示作品的内在细节和意义,丰富读者的阅读体验。
文学批评中的理论与方法
文学批评中的理论与方法文学批评是一门研究和评价文学作品的学科,它以文学作品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不同的理论和方法,对文学作品进行解读和评价。
在文学批评领域,有许多不同的理论和方法,每种理论和方法都有自己独特的观点和研究方式。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文学批评理论和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
1.文学流派理论文学流派理论是一种常见的文学批评方法,它通过研究文学作品所属的不同流派,揭示文学作品的特点和意义。
不同的文学流派有着明显的特色和风格,比如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等。
通过对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叙事、形式等方面的分析,可以揭示出文学作品所属的流派以及其背后的文化和思想内涵。
2.结构主义批评结构主义批评是一种强调文学作品结构和语言体系的批评方法。
它认为文学作品是一种由符号和结构构成的系统,通过对文学作品中的符号和结构进行分析,可以揭示出文学作品的深层含义和结构规律。
结构主义批评强调对文学作品中的符号、隐喻和对比等元素的解读,通过分析这些元素的关系和互动,揭示出文学作品所要表达的意义。
3.后现代批评后现代批评是一种强调文学作品的多样性、开放性和反传统的批评方法。
它认为文学作品没有固定的意义,读者的理解和解读也是多样的,没有绝对的真理和权威。
后现代批评强调对文学作品的互文性和文化批评,通过对文学作品中的其他文本、历史和社会背景的引用和运用,揭示出文学作品的多样性和多重解读。
4.文化批评文化批评是一种强调文学作品与文化、社会背景的关系的批评方法。
它认为文学作品是对社会和文化现象的反映和批判,通过分析文学作品中的文化符号和象征,可以理解文学作品所要表达的文化价值观和意义。
文化批评强调对文学作品与时代背景的呼应和对话,通过分析文学作品中的社会问题和文化现象,揭示出文学作品与社会文化的关联和影响。
5.解构主义批评解构主义批评是一种强调文学作品中的矛盾、悖论和边际性的批评方法。
它认为文学作品中存在着多重意义和矛盾的结构,通过对文学作品中的二元对立和边际意义的解析,可以揭示出文学作品的多样性和边际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批评理论研究:观念与方法——塞尔登《文学批评理论》的意义字体:[大中小]2006-10-10文章来源:文章作者:赖大仁摘要:塞尔登按文学批评理论的主题或论题来做西方文论选编,不仅打破了历来的编选惯例,而且显示了某些新的研究观念与方法。
一方面他在相同论题中将古今文论同时并置,试图揭示其历史的连续性;另一方面,他提出“隐含的理论”,致力于说明不同文论之间的相对独立性与逻辑关联性。
在此基础上,他提倡“比较的”、“历史的”、“对话的”研究方法。
在相对主义和解构主义观念颇为流行的今天,塞尔登所倡导的文学批评理论研究的观念与方法,是值得重视和颇有启示意义的。
关键词:文学批评理论;历史连续性;逻辑关联性;“隐含的理论”;相对主义英国文论家拉曼·塞尔登编《文学批评理论——从柏拉图到现在》是一部别开生面、别具一格的西方文论选编,它打破了历来文论选编按时代和作者来编选的惯例,改为按文学批评理论的主题或论题来编选。
在同一个主题或论题下,不同时代文论家的相关论述共时态并置;而不同的文学批评理论主题或论题,则又形成彼此的参照。
我以为,这并不仅仅是一种编选体例上的改变,更是一种文学批评理论观念的改变。
这从编者那篇不长的序言中可以看出来,其中所阐述的某些理论观点,的确可以引发我们的诸多思考。
对于当代人来说,我们实际上是处于历时态与共时态纵横相交的时空坐标之中。
任何知识谱系中的认识与创造活动,都可能一方面割断不了历史的关联性与连续性,另一方面也回避不了多元并存中的选择与对话。
其中可能会有太多的误区、盲区,有太多被遮蔽的可能性,因此也会给我们带来极大的困惑。
在文学批评理论方面也同样如此。
看来塞尔登是把这个问题给挑破了。
首先,从纵向关系而言,当我们看待一种知识谱系的发展历程时,最便利于我们把握历史发展规律的,也许是历史进化论的观念;然而当我们坚信今必胜昔,新事物必将胜过并取代旧事物的时候,却往往容易使我们忽视和历史传统之间的关联性与连续性,从而遮蔽应有的历史视野。
比如五四“文学革命”的著名口号之一便是“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这一以“取代性”为内核的进化论的文学观,无疑为当时反传统和实现文学革新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动力,从而也深刻影响了此后中国文学发展和文学研究的格局与走向。
然而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那样,这一理论观念既与文学多元并存的实际格局不相符,也与一些文体或文学形态的非“取代性”演进不相符,因而存在相当的理论局限性。
[1]其实岂止是在中国,又岂止是在“五四”那样的激进年代,在别的时空条件下,比这还要激进和绝对化的理论观念也并不鲜见。
塞尔登就曾指出,西方的一些理论新说,经常是目无前人漠视传统的,它们总以为文学理论在巴尔特和德里达冒出来之前好像压根儿就不存在似的;它们还似乎觉得传统批评家们(甚至新批评家们)就像一群史前的鼠,还在结构主义、符号学和解构主义破晓前的黑暗中摸索。
特别是解构主义和拉康派理论的许多支持者都把1968年以前所有的文学理论看做天真的“逻各斯中心主义”,因而要用后结构主义的新观点完全取代它,这显然是非历史的。
然而这种“非历史”的文学理论观念一旦盛行,就会使得人们自觉不自觉地追逐这种时尚。
塞尔登甚至指出,“许多老一辈的文学批评家很自然地急于赶上文学理论最新的发展步伐,他们不无道理地抱怨那些新理论家们太傲慢,不把文学理论早期的那些发展阶段放在眼里,极不情愿向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阶段学习。
这些批评家与那些反理论的强硬派观点并不一样,但也被挡在目前的潮流之外,不能与解构主义或符号学进行对话,原因是当代的理论坚持一种完全与历史切断联系的立场。
这种情形非常显著地表现在…后现代主义‟的论述中,后现代主义常常强调自身与以往的文化存在深刻的断裂,甚至不承认自己与刚刚过去的…现代主义‟阶段的联系,……” [2]应当说,以历史进化论的观点来看,“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因而“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理论”,这一命题本身是包含合理性的,体现了社会进步(进化)以及历史发展的观点。
然而,历史进化论与历史虚无主义之间可能仅一步之隔,如果过于强调事物的当代性特征及其意义的一面,甚至把它看成前无古人“横空出世”般的创造,而无视或不承认它与历史传统之间的联系,则很容易滑向历史虚无主义,从而遮蔽应有的历史视野。
在塞尔登看来,这显然是不可取的,也是违背历史辩证法的。
他不由得责问并阐述道:“假如我们今天生活的时代的确是一个充满核威胁的后人文主义时代,难道我们注定要抛弃我们一切文化的根和一切的连续性吗?本书所收的理论片断可以为读者提供充分的材料,说明我们和历史的关联和连续性和断裂与非连续性一样多。
”基于这种认识和基本观念,塞尔登有意打破按时代和作者来编选的惯例,改为按文学理论的主题或论题来重新编选,“试图把当代理论置于某种历史的视野中”;并且在相同或相近的文论主题或论题中,古今文论家的相关论述同时并置,从而实现古今参照与对话。
这一做法的确具有革命性意义。
我们姑且不论他所开列的这些西方文论的主题或论题是否妥当,也不管他所选摘的这些文论片断以及编排是否合适,至少他强调文学理论的历史关联和连续性的理念是非常值得重视的,也是极富启示意义的。
其次,再从横向关系,即文学理论知识系统内的关系来看,也有一些观念是值得进一步反思的。
一方面,既然我们承认文学理论是一门独立的学科,那么它就应当有自身特定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以及不断建构起来的知识系统;而另一方面,文学理论研究实际上又是极为宽泛和极为开放的,比如文学理论的边界问题至今仍争论不休,各种文学理论新说仍层出不穷。
那么当今的人们究竟应当如何来理解和研究文学理论呢?塞尔登也未必能提出切实的答案,但他对这一问题的分析和理出的思路则是颇有借鉴意义的。
塞尔登借用罗曼·雅各布森的语言交流模式理论加以适当转换,用来描述文学批评理论的知识谱系,从而将其大致概括为五个方面的批评话语,即作者论的批评话语,读者论的批评话语,研究作品本身的批评话语,关于作品符码结构的批评话语,关于作品历史语境的批评话语。
他自称《文学批评理论》一书对各种理论观点的编选构想便与此相关。
当然,塞尔登对文学批评理论知识系统的描述是否恰当又当别论,其实不同的理论家从不同的角度观照可能会有各种不同的概括描述,比如美国文论家艾布拉姆斯就将文学批评理论概括为摹仿说、实用说、表现说、客观说等几种基本类型;[3] 也有理论家把文学理论概括为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等基本形态。
[4] 不过塞尔登这里提出的问题在于,面对这些各不相同的文学理论形态或理论观点,人们又将如何对待呢?塞尔登分析了这样一些选择路向或可能性:一种情况是像有些人所设想的那样,试图将各种文学批评理论形态整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系统,或者如塞尔登所说“将这些不同的观点归纳在一起形成一个综合的、充分的批评话语”,这想法看来是很诱人的。
但在塞尔登看来,由于各种批评话语的视角几乎是完全不同的,批评家们总是集中探讨整个文学活动过程中的某个特别的方面,这种情形实际上就暗示着,“想要形成一种完整的、面面俱到的、满足各种批评实践的理论模式是绝不可能的。
”不过在我看来,塞尔登的这一看法固然有其道理,但也未必就要完全否定这个方面的尝试和努力。
事实上自古以来人们就没有放弃全面系统把握事物的奢望和努力,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黑格尔、康德等的理论学说,就试图建立几乎无所不包的美学与文学批评理论体系,而且至今也仍有人在不断进行各种尝试。
我的意思是说,是否可以将文学批评理论区分为两个不同层次来认识:一是从各种具体的批评模式或批评话语来看,的确是各有特定的视角及其观念、方法,彼此难以相互融合,因此要整合成为一个统一的批评模式,以适应各种批评实践的要求,这的确是困难的。
二是从文学批评形态论,即文学批评理论的系统结构的层面着眼,在宏观层面上观照和研究文学活动以及文学批评活动,对其整体的逻辑结构系统进行把握与描述,从而将各种具体的批评模式或批评话语在这个整体结构系统坐标中适当定位,同时又揭示出彼此之间的内在关联性,这仍然是必要与可能的。
[5] 倘若如此,恰恰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文学批评理论中的独断论和相对主义。
当然这种理论整合与建构的工作无疑是相当困难的,这在当今文学批评理论充分多元化与开放性发展的时代尤其如此。
即便这样,我仍然以为,不宜把这种理论探索的愿望和努力本身也完全否定和消解掉。
话说回来,如果文学批评的确难以形成一种完整的理论模式,那么对它的研究还会具有什么可能性呢?或者说当人们面对多种多样的文学批评理论的时候,将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呢?塞尔登指出大致有这样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批评家只是依据自己的趣味或秉性来进行探索,他们所建立的理论假设和批评方法仅仅是反映他们各自的理论兴趣和“权力意志”,除此之外他们并不关心别家理论的存在,其结果当然是各种批评理论或批评话语各自独立,既互不关联也互不取代,无分轩轾平等并置。
对于读者(尤其是学文学的学生)来说,则要求对各种批评理论或批评话语平等对待,给予同等的重视。
这通常被认为是一种相对主义的观点与态度。
另一种情况是,把不同的批评理论与方法看做是相互竞争的知识体系,每一种批评理论或批评话语都各自寻求确立至高无上的地位,从而形成彼此之间无休止的争斗过程。
这种观点和态度当然不是相对主义的,因为人们对于各种批评理论或批评话语必须有所选择,有所取必有所弃。
然而由此带来的问题是,任何一种批评理论的过度强化与扩张都会导致自身的危险,都容易造成对别种批评理论的排斥与遮蔽。
在历来的文学批评理论研究中,以上两种情况都是经常存在的。
任何一种选择似乎都有缺陷,都难免使人陷入某种误区或盲区,特别是“对于那些缺乏经验、防备不足的学文学的学生来说,整个文学批评理论简直就是一片雷区”,这往往使人们无所适从。
看来塞尔登既不赞成“趣味无争辨”的相对主义观点和态度,也不认同那种自以为是惟我独尊你争我斗的所谓相互竞争,他似乎更倾向于把文学批评理论看成一个知识体系,在这个知识体系中,各种批评话语和各种立场观点可以同时成立。
虽然批评家各有自己的兴趣和选择,也自有其特别致力于探索的方面,但这不同方面的理论探索之间仍然具有相互关联性,甚至更确切地说,当一种批评理论把文学活动的某个方面作为探讨的主要对象时,其他一些方面的问题作为次要因素就有可能隐含在这种理论建构之中。
这其中的道理在于,正如雅各布森所描述的语言交流活动是一个有机系统一样,文学活动同样是一个各种环节和各种因素相互关联的有机系统,因此无论何种批评理论或批评实践,虽然主要集中在对文学活动或文学文本的某个方面的研究与阐释,但作为有机系统中的其它方面必然不同程度地隐含其中,“这样,他们就无法否认,没有一种批评方法,没有一种解释,没有一种阅读文本的方式能够避免隐含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