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水平综合评价研究
我国钢铁企业信息化问题与对策研究
![我国钢铁企业信息化问题与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5f81577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7f.png)
我国钢铁企业信息化问题与对策研究我国钢铁企业信息化问题与对策研究1我国钢铁企业信息化发展状况我国钢铁企业信息化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末,最初的系统只能够实现按原有的人工作业流程进行电子记账[1].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部分大型钢铁企业开始重点发展基础自动化,同时开始较大规模地建设计算机应用系统。
到2000年末,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中用于生产经营管理的计算机设备达38 400多台套,建成的计算机应用系统达4 200多个[2].但当时的计算机系统主要为应用系统,仅能够满足个别环节的需求,而不是用于整个企业经营管理与生产控制的集成系统,层次较低,处于管理信息化的初级阶段。
自1998年宝钢率先建成产销一体化系统投入使用后,国内大多数钢铁企业开始意识到信息化的意义。
进入2000年后,武钢、鞍钢、首钢、马钢、济钢等一批重点钢铁企业启动实施信息化项目并很快投入使用,掀起了我国钢铁企业的信息化浪潮。
目前,我国全部大型钢铁企业都已完成信息化阶段性目标,并在持续推进信息化项目在全企业的应用,而一部分中小钢铁企业也已完成或正在实施不同阶段的信息化项目。
总体来看,我国钢铁企业信息化目标明确,应用深入,效益显著,同时实施过程逐步规范,实施范围不断扩大。
钢铁企业信息化整体情况较好,走在了各行业的前列。
而且信息化外部环境也发展良好,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信息化市场。
这些成就为我国钢铁企业信息化的持续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2我国钢铁企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2.1信息化缺乏整体规划钢铁企业信息化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
然而信息化浪潮的快速袭来,使得部分钢铁企业为赶潮流不落后于其他企业而仓促上马信息化项目,导致其信息化建设缺乏必要的深入调研,对自身情况、需求以及信息化缺乏深入客观的认识,尤其是在信息化建设与企业发展战略及提高企业效益相结合方面严重不足,致使其信息化项目的整体规划不合理。
2.2全员参与不到位钢铁企业信息化涉及企业的管理、生产、工艺、技术、装备、人员等各个方面,涉及面广,参与人员多,而其推进阻力也非常大。
某钢铁公司信息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某钢铁公司信息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0250301f8c75fbfc67db22c.png)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个领域的“信息化”浪潮扑面而来。
对于大型生产企业来说,想在日益开放的市场中求得生存和发展,无论是从生产经营、市场开拓的角度看,还是从企业变革和创新的角度看,都需要信息化的支持和带动,这是必不可少的。
对于大型企业来说,信息化建设是企业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关系到企业未来的发展,是重中之重的工程。
通过对钢铁公司深入调查,从钢铁公司的软硬件基础、信息化构建、信息工作流程以与信息化资金投入等方面了解钢铁公司目前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并发现其信息化建设中生产销售、生产能力以与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等等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产销一体化、生产自动化和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改进对策。
关键词:信息化;产销一体化;生产自动化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informatization has been showed up in various fields. For enterprises, in order to survive in the increasingly open business environment andthe development of both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market development, change, innov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upport and drive. For large enterprise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to build, in relation to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the most important works. Taiyuan Iron and Steel Company, the construction of it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re still many problems.The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safety management infrastructure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apital investment from the production and marketing proces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tmospher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in-depth investigation of Taiyuan Iron and Steel Company, Taiyuan Iron and Steel Company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status quo; the system functions as well as management issues; solve these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in these areas.Keywords: Information technology;ProductionMarketing Integration;automated production目录摘要IAbstract I引言11 企业信息化介绍21.1 企业信息化容21.1.1 信息化的定义21.1.2 企业信息化定义21.2 信息化在企业中的作用31.3 企业信息化特征32 钢铁公司信息化现状52.1 钢铁公司简介52.2 钢铁公司信息化现状62.2.1 软硬件基础条件62.2.2 太钢企业信息化构建72.2.3 信息工作流程92.2.4 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92.2.5 信息化建设的管理基础103 钢铁公司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113.1 钢铁公司产销一体化中的问题113.2 钢铁公司生产自动化中的问题133.3 钢铁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方面存在的问题143.3.1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容不全面153.3.2 缺少突出的厂商和软件产品153.3.3 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缺乏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不够164 钢铁公司信息化对策184.1 有关产销一体化的对策184.1.1 TMETAL简介184.1.2 TMETAL系统功能结构194.1.3 TMETAL系统信息技术结构204.1.4 TMETAL系统实施步骤214.1.5 TMETAL产销一体化总结214.2 自动化与信息化的融合与发展224.2.1 自动化与信息化的融合224.2.2 提高企业自身的自动化水平234.3 加快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对策244.3.1 需要领导的重视与支持244.3.2 优化业务流程和调整组织结构244.3.3 培育突出的供应商和软件产品254.3.4 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者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25结论26致 27参考文献28附录A30 附录B38钢铁公司信息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引言信息化是继工业化之后,又一场革命,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关于钢铁企业资产管理改善提升的研究
![关于钢铁企业资产管理改善提升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cf6c424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e6.png)
关于钢铁企业资产管理改善提升的研究一、引言钢铁业作为重要的基础工业,一直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钢铁行业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资产管理作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对于钢铁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钢铁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资产配置不合理、管理效率低下、成本控制不力等,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本文旨在对钢铁企业资产管理进行研究,探讨如何通过改善提升资产管理,推动钢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目前钢铁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1. 资产配置不合理钢铁企业的资产主要包括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两大类,其中固定资产主要包括厂房、设备、土地等,流动资产主要包括库存、应收账款、现金等。
目前,一些钢铁企业存在着资产配置不合理的问题,固定资产投入过大而流动资产不足,导致企业资金周转不灵活,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
2. 管理效率低下钢铁企业的生产过程复杂,管理难度较大。
一些企业存在着管理效率低下的问题,管理信息闭塞、决策不及时、监管不到位等现象较为普遍,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3. 成本控制不力钢铁企业是一个典型的高能耗、高排放行业,成本控制一直是企业管理的重要问题。
目前,一些钢铁企业存在着成本控制不力的问题,能源消耗高、原材料浪费严重,导致企业的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影响了企业的盈利能力。
以上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钢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以改善提升。
三、改善提升钢铁企业资产管理的策略钢铁企业在资产配置上应注重平衡发展,通过科学的资产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实现资产的最优配置。
对于固定资产,要注重技术更新和设备更新,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对于流动资产,要注重库存管理和应收账款回收,加强资金管理,减少资金占用。
2. 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管理效率钢铁企业应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全面信息共享和实时监控。
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生产计划的精确度,优化生产流程,加强对资产的监控和管理,提升管理效率。
基于供应链的制造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水平评价的开题报告
![基于供应链的制造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水平评价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6ee95d5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12.png)
基于供应链的制造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水平评价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制造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水平评价,旨在评估企业采用信息技术管理企业信息资源的能力是否达到一定水平。
而对于基于供应链的制造企业,评价的难度更大,因为供应链的复杂性和变化性增加了评价的复杂度和难度。
此外,基于供应链的制造企业的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也是评价的重点和难点。
因此,开展基于供应链的制造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水平评价研究,对于提高企业信息资源管理能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内容:本研究将通过对供应链的分析,对不同企业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资源整合等问题进行研究与探讨。
基于此,建立基于供应链的制造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水平评价体系,探究其评价指标、权重以及评价方法。
最终得出基于供应链的制造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水平评价结论。
三、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查阅,了解当前基于供应链的制造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水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研究成果,为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参考。
2.案例分析法:选取几家具有代表性的基于供应链的制造企业,对其信息资源管理水平进行详细研究和评价,为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数据支持。
3.问卷调查法:针对基于供应链的制造企业采用信息技术管理企业信息资源的能力进行调查和问卷调查,收集相关数据,得出评价结论,并为评价体系的优化提供建议。
四、研究预期结果:1.建立基于供应链的制造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和权重分配方法。
2.对几家具有代表性的基于供应链的制造企业进行案例分析和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
3.通过问卷调查,验证基于供应链的制造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4.提出优化基于供应链的制造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水平的建议和措施,促进企业信息化进程的发展。
企业信息资源管理及其评价方法研究
![企业信息资源管理及其评价方法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14f60690b1c59eef8c7b468.png)
价值工 程
企 业信 息资源管理及 其评价方法研 究
En e p ie I f r a i n Re o r e M a a e e ta d IsEv l a i n M e h d l g s a c t r rs n o m to s u c n g m n n t a u t t o o o y Re e r h o
本 文 三 个 企 业 为 评 价 对 象 , 绍 方 法 的 具 体 应 用 , 价 对 象 原 介 评
Absr t tito u e h o tn ,te d v lp n n xse rb e n ep ie ifr t n rs u c n g me ti tac :I n rd c d te c ne t h e eo me ta d e itd p o lms o e tr rs n omai e o r e ma a e n n Chia f o n .By a ay i n lzng
中图分类号 :2 2 F 7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6 4 1 ( 00)5 0 6 — 3 10 — 3 12 1 2 — 0 0 0
1 企业信 息资源管理 源 管 理 (R ) 在 2 纪 7 代 末 美 国 出 现 的 一 个 专 用 名 词 , IM 是 0世 O年 其 自英 国发生第一次工业 革命 以来 ( 以蒸汽机和珍妮纺纱机等为 影响现今 已成 为一个专 门的发展领域 , 受到信息界、 管理 界、 经济界 标 志 )机 器 生 产 逐 步 取 代 手 工 劳 动 , 规 模 工 厂 化 生 产 开 始 取 代 个 与 政 府 部 门 的 关注 与接 受 。对 于 信 息 资源 管 理 的定 义 , r n认 为 , 大 Hot o 体 工场手工生产 , 现代公司制企业获得急剧发展 。从三次产业革命 “ 信息 资源管理是一个集成概念 ,它融不 同的信息技术和领域为一 的 历程 来 看 , 一 次 的技 术 进 步 都 带 来 了企 业 管 理 方面 的革 新 。 企 体 , 些 技 术 和 领 域 包括 管理 信 息 系统 、 录 管理 、 每 这 记 自动 数 据 处 理 和 业 管 理 方 法 与 思 想 的演 进 也 经 历 了产 品 管理 ( 售 管理 ) 人 本 管 电子 通信 网络 等 。 这 些 领 域 和 职 业 在 2 纪 6 销 一 0世 O年 代和 7 0年 代 是 理 ( 销 管理 ) 信 息 资 源 管理 ( 向客 户 管理 ) 变 化 过程 。 息 资 相互隔离和 分散 的, 它们必定会重新聚合在 一起 。”1 营 一 面 的 信 但 [ 1 企业信 息资源管理重在信息资源的需要开发和 管理 , 目标是的 用 有 限 的信 息 资源 实现 企 业 整体 综 合 效 益 最 大 化 。 因 此 , 业 信 息 企 作者简介 : 唐沐( 97 , , 1 8 一)男 湖北武汉人 , 在读研究生 , 究方向为企业管 研 资源管理 的 目标 必须与企业的战略发展 目标一致 , 归纳起来企业信 理 、 息 资 源 管理 与评 价 。 信
我国钢铁企业信息系统评价方法研究
![我国钢铁企业信息系统评价方法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fbcf1f6770bf78a652954a3.png)
世界经济 已经进 入到竞争激烈 化 、信息化 和用 户需求多样 化 的阶段 ,企业 间的关系 已经从单 纯的竞争关 系转 变为竞争 与
D e h n i n g 调 查 和研究 了信息 系统 评估 中的控制 和管 理 问题 , 在
此基 础上 , 他们发 现公司 的财 务业绩 与信息 系统的发展 水平有
D e l o n e 建立 了著名 的信息 系统项 目成功模 型 , 该模 型从用 户满 意度和使用 体验来断定信 息系统 的运行效率 和效果 。 1 9 9 5年 , O l i v e r 通过搜 集大量 的实践数 据建立 了评 估指标 ,在指标 的基 础上 , O l i v e r 将 MR P的运行 效果定义 为 4个 等级 , 分别是 A、 B 、
跳跃 ” 是重要和必须 的。
直 以来 , 国 内外 理论 和实务界 都对企 业信 息系统项 目的
评价 问题非 常关 注 , 因此也 成为理论研 究 的热点 问题 。 比如我 们看 到 , 1 9 8 9年 , G u b a 教授 通过研究 提 出了项 目评 估人员 的组 成方法 和指导 步骤 , 他指 出最好 由第 三方人 员组成 项 目评估 团 队 ,每个成 员根据 自己的背景 和经验提 出评估意见 。 1 9 9 2年 ,
果来 。
本文从我 国钢铁 企业 的管理 实践现状 出发 ,从 企业战略 的 角度研究如何有效建 立和使用信 息系统 ,如何建立 科学 的评价
体系来评估信息系统项 目, 从而帮助提升和改善信息系统项 目。
要适 度地选取 。如果在评 价过程 中忽视主 观因素 , 将会 导致整
个过 程 的失控 和结果 的偏 离 。2 0 0 8年 , G r i f i f t h s和 H o c h s t r a s s e r
我国钢铁企业的信息化管理
![我国钢铁企业的信息化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2d3c7ef89b89680203d825c1.png)
企业研究Business research总第410期第20期2012年10月识,重视内部控制“软环境”建设。
在加强内部控制环境建设时,一定要注意人的问题,将内部控制、优化内控环境的理念贯穿于煤炭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中,形成企业内部重视内控的良好范围;在注重外在约束制度安排的同时,也要强化人的内在约束。
在“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担”的控制环境下,达到“没有发现不了得隐患,没有避免不了的事故”的理想效果。
(三)强化内部控制措施。
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先进的内控管理经验,应选择多种内部控制措施,尽最大努力防止舞弊可能性的发生。
建立、完善和强化全民预算控制是煤炭企业强化内部控制的有效措施。
(四)加强信息沟通机制。
在煤炭企业中,建立先进的信息系统,可以改善煤炭企业内外部的信息传递和沟通,节省信息传递成本,提高沟通的效率、提高决策效率,增强煤炭企业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力和反应力,提高企业竞争力。
煤炭企业经营管理的所有信息化系统应包括:(1)综合管理系统。
包括决策支持系统、企业信息门户、办公自动化、视频会议等子系统(2)经营管理系统。
包括财务系统、资金管理系统、成本管理系统、物资供应系统、煤炭运销系统、计划统计系统、人力资源系统等子系统;(3)电子商务系统。
包括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市场需求等子系统(4)生产技术系统。
包括机电设备管理系统、生产调度系统、地测管理系统、通风管理系统、供电设计系统等子系统(5)监测监控系统。
包括瓦斯监测系统、煤尘监测系统、机电设备监测系统、环境监测系统、人员定位系统等子系统。
(五)加强内部控制执行管理,完善监督监察控制。
内部控制活动的实施需要严格的管理与控制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首先,煤炭企业应采取措施保障内部控制思想在上传下达的过程中保持一致,加强对员工的教育与培训是必要的,不仅重视内部控制理论培训,更重要的是内部控制实例培训,提高员工对内控的形象化认识,通过提高整体素质、统一理解,来更好的实现内部控制制度的顺利实施。
大数据时代下钢铁企业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与措施
![大数据时代下钢铁企业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与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5265ef12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67.png)
大数据时代下钢铁企业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与措施摘要:大数据时代下钢铁行业信息化技术逐渐深入到各个方面之中,钢铁企业也开始受到了信息化技术的深刻影响,并且在钢铁企业内逐渐呈现出一种信息化管理的经营模式,本文简要说明了大数据时代下钢铁行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性,具体阐述了大数据时代下钢铁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问题以及钢铁企业信息化发展具体措施。
以供参考。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信息化;钢铁企业;问题措施引言在世界经济的大数据时代,数据已成为最重要的经营资源。
能否有效利用和开发大数据潜在的价值,是钢铁企业走出同质化竞争迷局、摆脱全行业亏损困境的重要途径。
1大数据时代下钢铁行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性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深入发展,信息化逐渐融入了钢铁行业的发展之中,并对钢铁企业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具体可以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将信息技术应用于钢铁制造业能够优化化钢铁企业的生产与管理。
在钢铁行业内引进信息化技术,建立一套完整的数据系统,并且通过大数据分析,不仅能够使得数据的统计分析更加准确快捷让企业的产品更加的适应市场需求,而且能够节约人工、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第二个方面信息化能够使得钢铁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信息化是现今社会发展的趋势,而且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所以引进信息化技术成为了钢铁企业这类传统性行业进行改革创新的重要手段。
实行信息化管理、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管理水平、进行产业升级,这样才能使得钢铁企业紧跟社会发展,进而提高整个产业的发展水平。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信息化对于钢铁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2大数据时代下钢铁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国的钢铁行业得到了更加全面、更加快速的发展。
同时钢铁行业的发展也带来了诸多的新问题,面临着更多新的挑战。
接下来将对当前钢铁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从信息化的角度提出几个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目前来说,钢铁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主要有两个问题。
当前钢铁冶金企业信息化建设分析
![当前钢铁冶金企业信息化建设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a196d29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f6.png)
当前钢铁冶金企业信息化建设分析当前钢铁冶金企业信息化建设分析近十年来,钢铁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客户对钢材的品种、规格(如板材的宽度、厚度、镀层和机械性能指标等)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对产品的质量和交货期要求也越来越高。
而传统钢铁企业工艺过程的“惯性”较大,因此如何适应对产品需求的多样化,是这些企业面临的十分严峻的挑战。
为此,大多数钢铁冶金企业为适应竞争的需要,在全球生产制造集成化和信息化的潮流推动下,开始实施先进的生产与经营管理模式和系统,在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技术改造和管理创新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并造就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钢铁企业,比如韩国的浦项、加拿大的Dofasco和中国的宝钢等。
钢铁企业信息化已经引起了我国政府部门和冶金行业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据统计,2001年共有7家大型钢铁厂的信息化工程被列入国家经贸委国家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共获得银行贷款17亿多元,总投资超过27亿元。
企业信息化正在成为我国钢铁企业管理和技术创新的重要课题。
企业信息化构成对于钢铁企业来说,从企业高层领导的宏观决策到岗位工人的具体操作,其基本组织方式可分为五级,即决策级、管理级、车间调度级、过程控制级和设备控制级。
钢铁生产制造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和主要内容必须与企业核心业务组织方式紧密联系在一起。
具体而言,钢铁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包含主要内容如表1。
表1 钢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层次主要应用主要功能应用举例基础网络架构实现企业数据共享和管理应用系统集成的硬件基础ethernet/atm等企业主干网l1l2基础自动化(plc/dcs)生产设备自动控制和优化如采用plc完成轧机apc及测温、测厚、测宽等轧制线上的工艺操作控制l3生产控制系统(mes)生产作业执行与监控,生产实时数据的采集、整理和归档等某钢厂采用工业计算机实现宽厚板车间的生产作业、实绩管理和物料跟踪:(1)加热炉本体(2)加热炉后(3)轧机区(4)剪切区l4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客户订单管理、采购与库存管理、生产计划管理、财务管理等典型的应用有:宝钢的整体产销系统,以及sap r/3等l4供应链计划与管理系统(scm)需求管理、询单应答、计划与作业排程优化aspentech等公司的钢铁行业供应链解决方案,以及i2和manugistics等的相关解决方案l4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客户、市场、服务管理辅助工具siebel、sap 等公司推出的系统,一些领先的钢铁企业开始考虑相关解决方案l4电子交易系统(e-commerce)在线采购、销售与协作实现在线交易,以及前端交易与企业内部业务处理的一体化,比如:东方钢铁、esteel等l5决策支持系统(dss)对业务数据进行挖掘、分析、提炼,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有价值的决策参考比如:宝钢应用sas系统进行数据挖掘、提炼和分析这五个层次的信息化之中L1~L3面向生产过程控制,强调信息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各层次有严格的依赖关系;L4~L5面向业务管理,强调的是信息的关联性和可管理性,与下面的层次并没有非常严格的依存关系。
钢铁企业数字化发展现状及评价研究
![钢铁企业数字化发展现状及评价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034525f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2d.png)
钢铁企业数字化发展现状及评价研究钢铁企业数字化发展现状及评价研究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钢铁企业也逐渐开始转向数字化发展。
数字化旨在通过应用信息技术,使钢铁企业能够更加高效地管理和运营。
本文将探讨钢铁企业数字化发展的现状,并对其进行全面评价。
一、数字化发展现状:1. 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现代钢铁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包括网络、服务器、数据库等。
据统计,许多钢铁企业已经完成了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搭建,以满足大数据和物联网等先进技术的应用需求。
2. 数据管理与分析:数字化发展的关键是对数据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分析。
钢铁企业通过信息系统,实现了数据的统一管理和实时更新,并通过数据分析,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帮助企业作出决策。
3. 生产过程的数字化:钢铁企业通过建立数字化生产系统,实现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通过传感器、计算机视觉等技术,实时监测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数据,并做出相应调整,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4. 供应链管理的数字化:数字化发展还使得钢铁企业能够更好地管理其供应链。
通过信息化系统,企业可以实时了解原材料供应商的情况,预测市场需求,合理安排生产计划和物流运输,提高供应链的效率。
二、数字化发展的优势:1. 提高生产效率:数字化发展使得钢铁企业的生产过程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干扰,提高了生产效率。
企业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找到生产过程中的瓶颈和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以提升生产效率。
2. 优化产品质量:数字化发展可以实现对生产过程中各项数据的实时监测和分析,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并解决生产中的问题,提高产品质量。
数字化技术还可以对产品进行全生命周期的追踪和管理,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和可追溯性。
3. 强化供应链管理:数字化发展使得钢铁企业能够更好地管理供应链。
企业可以通过信息化系统,实时了解原材料供应商的情况,预测市场需求,合理安排生产计划和物流运输,提高供应链的效率。
4. 降低成本:数字化发展可以通过优化生产过程和供应链管理,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钢铁企业信息化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
![钢铁企业信息化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4598339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d4.png)
钢铁企业信息化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近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迅速,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生态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有了明显提高。
目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成为当代中国发展的共识,面对新形势新挑战,企业作为污染排放的主体,在环境保护方面肩负着重大的使命。
信息化手段的运用有利于企业提高环保管理水平,达到超低排放评估要求,全面提升企业污染治理能力。
关键词:钢铁企业;信息化建设;问题;对策研究引言随着我国经济在不断的发展,我国的市场竞争更加剧烈,企业的管理也被称为第三生产力,很多人认为,在当代的企业生产中,30%依靠的是科技,而70%依靠的是管理。
因此如何提升企业内部的管理,使我们值得思考的重点。
然而,信息化建设是企业内部管理的最核心的内容。
但是目前国内现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不完善,导致企业数据失真、资金管理无法掌控等严重问题。
如果想要实现企业的长期稳定的发展,解决当前的这些问题是首要任务。
市场与企业之间竞争的竞争日益加剧,由于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合现在的钢铁企业发展,甚至无法为钢铁企业的运营和管理提供有用的数据,因此公司面临着一定的操作风险。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钢铁企业提出了新的挑战。
这要求我们的钢铁企业管理信息化模式也要适应新的特点和新的模式。
在这样的情况下,加强公司的财务管理,可以帮助钢铁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中有更多的优势,掌握和运用管理技术是帮助钢铁企业在行业竞争的先决条件,财务管理有利于使整个公司的经营脉络更加清晰,同时有利于公司内部的信息管理,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达到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处理,有益于财务人员及时掌握真实准确的信息,使得钢铁企业的信息质量和水平得到提高。
1钢铁企业信息化建设问题1.1对信息化建设认识不到位我国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导致各行业,尤其钢铁这种传统企业对信息化认识不足,思想和行为受传统工作方式影响较深较大,他们认为这种东西不可靠,主观片面的认为信息化无非就是日常办公信息化和无纸化。
中国钢铁企业管理现状调研报告
![中国钢铁企业管理现状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233c57df8c75fbfc77db2c6.png)
中国钢铁企业管理现状调研报告2009-11-12 9:28:39 来源:中国钢铁产业网信息中心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钢铁工业顺应国民经济高速增长,以及工业化、城镇化等对钢铁材料的旺盛需求,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钢产量连续跨越了2亿吨、3亿吨、4亿吨、5亿吨台阶,到2005年结束了自建国以来连续57年净进口钢的历史,彻底扭转了钢总体生产能力不足、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局面;到2006年成为世界最大的钢材出口国;2008年钢产量突破5亿吨;大型钢铁企业的主体装备水平已属国际先进水平,甚至是国际领先水平。
我国钢铁工业取得的辉煌成就,其根本是持续变革和改进钢铁企业管理的结果。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钢铁工业和钢铁企业的管理经历了若干次重大变革,取得了巨大进步。
然而,我国钢铁企业管理目前还存在四个滞后:企业管理滞后于先进技术装备的快速发展;滞后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滞后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滞后于发达国家先进钢铁企业的管理。
因此,企业管理已成为我国钢铁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软肋。
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和目的,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企业改革与管理工作委员会于2008年2月开始对国内不同性质、不同规模、不同类型、不同工艺流程的42家钢铁企业的战略管理、高层管理和专业管理等三个方面的管理现状进行了调研。
本次调研以问卷调查方式为主,辅以对典型企业的现场调研。
这42家企业2007年粗钢产量合计占全行业粗钢总产量的61.08%,利润合计占全行业的82.65%。
因此,其结果基本可以代表钢铁行业目前的管理现状。
在调研基础上,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企业改革与管理工作委员会与冶金工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联合课题组撰写了《中国钢铁企业管理现状调研报告》。
报告旨在反映钢铁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不足和发展趋势,重点探讨制约企业管理创新的“瓶颈”因素,探究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实现途径,为企业改善管理水平提供借鉴和参考。
因该报告较长,本文发表时有所删节。
强化信息管理工作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强化信息管理工作提升企业管理水平](https://img.taocdn.com/s3/m/2e196b34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c1.png)
强化信息管理工作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本文从钢铁企业信息管理的研究出发,逐步论述了企业实施信息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快速进步及普及,现代钢铁企业信息管理正从内部信息一体化转向内外信息一体化,以强化企业的决策支持,降低决策风险。
我们的信息管理工作已经跟不上现代企业发展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强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研究、利用,以适应钢铁企业快速发展对信息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一、近年来我国钢铁行业的发展现状改革开放以来,钢铁工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在经历了以数量扩张为主的发展时期后,尤其是近两年世界经济持续低迷的状态,我国钢铁工业已加速自身结构调整,将从粗狂的规模型向高精尖产品型转型,进入了全面提高竞争力为主的阶段。
钢铁行业的快速发展对企业结构调整、管理转型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我国钢铁行业目前的主要特征有:(1)钢铁工业发展较快。
自 1996 年我国钢产量首次突破亿吨大关以来,我国钢产量已连续 16 年位居世界第一位。
我国目前能够冶炼包括高温合金、精密合金在内的 1,000 多个钢种,能够轧制和加工包括板、带、管、型、线、丝等各种状的4 万多个品种规格,有 85%的钢材是按国际标准生产,其中1/3 的产品实物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工艺结构逐步改善。
我国钢铁行业技术装备水平逐步提高,陈旧的设备和落后的工艺逐步淘汰,目前国内绝大多数钢铁企业已淘汰平炉和小转炉炼钢。
(3)企业组织结构改善,生产集中度逐步提高。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钢铁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效益差的状况有所改变,行业生产集中度逐步提高。
我国钢铁行业市场集中度提高到48.6%,2011 年,我国年产钢 1000 万吨以上的钢铁企业有16 家。
(4)目前中国大陆钢铁有三项列世界世界第一。
钢铁生产量世界第一!钢铁消费量世界第一!钢铁净进口量世界第一!二、钢铁企业信息化的发展状况近年来,我国钢铁企业在总结国内外先进钢铁企业信息化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善于学习,勇于创新,突破性的解决了产销一体、管控衔接等重大关键性技术难题,一批体现自主创新的信息化工程涌现。
探究钢铁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
![探究钢铁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1efdc8d0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39.png)
探究钢铁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摘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现代钢铁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直接关系到企业发展的质量、企业战略目标的制定和实施以及组织效率的提高。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更广泛的信息技术的引入,利用现代网络平台和网络技术实现信息化已成为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的必然途径。
关键词:钢铁企业;信息化建设;人力资源管理前言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经济和现代化的发展。
钢铁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人力资源和管理结构复杂,往往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因此,要不断提高钢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全面引进信息技术,实现人力资源的开发,不仅要有效提高钢铁企业人力资源的配置和利用,还要相应地调整和更新以前的工作方法,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1、钢铁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的概念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建立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钢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产生的所有信息进行有效处理,最终提供一套相对完整的知识和解决方案。
基于先进的计算机软件和高容量硬件,更加集中的自动化信息处理、外部协调和信息库,基于人员自助和服务共享,降低企业成本,实现更有效的行业信息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可以极大地提高钢铁企业管理者的日常服务效率。
采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将使管理工作具有最大的客观性和透明度。
此外,钢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极大地提高了钢铁企业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与钢铁企业战略互动,促进了钢铁企业人力资源的规划和管理。
2、钢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方式分析2.1转变传统管理观念为实现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钢铁企业管理者应积极创新先进的管理理念,更新原有的管理理念,逐步从人力资源劳动向人力资源管理和人力资源开发转变,有效、持续地激发现有人员的工作潜力,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不断提高钢铁企业的竞争优势,确保可持续发展。
同时,人力资源部门领导要深入分析钢铁企业人力资源现状,制定明确的发展战略目标,逐步把人力资源管理向信息化方向发展,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对钢铁企业各部门人员进行有效管理和监督,不断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质量。
企业信息资源管理评价研究
![企业信息资源管理评价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2e8cdf1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e1.png)
企业信息资源管理评价研究
齐莉丽
【期刊名称】《商业研究》
【年(卷),期】2005(000)018
【摘要】从价值创造的独特角度,构造一套实用的企业信息资源管理评价指标体系,采用BP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多层次评价模型,有利于企业提高决策和管理水平,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来加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总页数】3页(P49-51)
【作者】齐莉丽
【作者单位】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商贸管理系,天津,30022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0.7
【相关文献】
1.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水平评价研究 [J], 齐莉丽
2.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效益评价研究 [J], 陈延寿;宋萍萍
3.建筑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水平评价研究 [J], 张凯
4.基于离散Hopfield神经网络的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水平评价研究 [J], 王惠;崔杰;王树乔
5.产业集群企业信息化和信息资源管理问题与对策——对浙江省永康市五金产业集群企业信息化的分析 [J], 汪传雷;谢阳群;历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铁矿企业资产管理信息化研究.docx
![铁矿企业资产管理信息化研究.docx](https://img.taocdn.com/s3/m/526338d51eb91a37f1115cdf.png)
铁矿企业资产管理信息化研究近年来,我国的铁矿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拥有巨额企业资产,铁矿企业的资产管理中出现了许多问题,甚至阻碍了一些铁矿企业的生产、经营、发展,导致铁矿企业难以生存。
未来是信息技术的世界,因此,铁矿企业应当在资产管理中,应用信息化的手段和技术。
一、铁矿企业资产管理中的现存问题(一)固定资产的手续不全,记录混乱铁矿企业的固定资产在入库时,手续与资产常常不能同时到达。
比如说,铁矿企业采购固定资产后已经办理了入库手续,但是对方以货款尚未付清为由拒绝开具发票的情况;或者,铁矿企业收到了采购固定资产的发票,但是固定资产还没有到货。
另一方面,铁矿企业在登记固定资产时,也容易出现混乱。
这一方面是因为铁矿企业中的很多资产都有不只一个名称,比如绞车、卷扬机其实是一种固定资产,此外规格、单位也有不同的记法;另一方面,有些资产应当分几个部分记录,但是购入时贪图省事,记录成了一个系统、一套等一种固定资产,结果需要处置其中一部分时就无法把处置损益合理入账了。
这些情况给铁矿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容易导致铁矿企业固定资产流失。
(二)资产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割裂我国铁矿企业的资产有多个管理部门,如财务负责记录和坚督,生产部门负责管理和使用,资产管理员负责资产的安全完整与台账管理,专业工程师负责资产的点检养护与维修,这就造成了铁矿企业中资产管理条块分割的局面。
这些管理资产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效果较差,导致固定资产前清后乱,而固定资产清查则成了一种形式,做不到账实相符。
铁矿企业的财务部门与资产管理部门在有些资产的界定上意见不一致,比如电缆、泵、甚至就无法确定应当属于低值易耗品还是固定资产。
总之,这两个部门各自形成了信息孤岛,严重影响到资产的合理配置。
(三)固定资产存放保管不当铁矿企业的固定资产中,有许多大型机械设备,比如铲车、水泵,一般都是露天存放的,而且需要根据实际生产工作的需要到处移动。
资产成套、成系统入账,在维修更换部分设备时,生产部门、资产管理人员未及时将相关信息传递到财务,财务也就不能及时账务处理,这就导致这些固定资产在账面上和实际上的位置不一致,造成资产流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钢铁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水平综合评价研究
摘要:本文根据信息资源管理的理论知识以及钢铁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了一套钢铁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模糊聚类分析法建立了钢铁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水平综合评价模型,并用实例进行了研究,得到了满意结果。
关键词:信息资源管理;模糊聚类分析;钢铁企业信息资源管理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0-00-02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资源和物质、能量等资源一样,已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
对于钢铁企业来说,钢铁企业的信息资源管理是整个钢铁行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衡量钢铁企业信息资源发展的程度和水平,就必须对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水平进行测度和评价。
本文首先建立了钢铁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水平指标体系,然后利用模糊聚类分析法对河北省6家钢铁企业的信息资源管理水平进行了聚类分析和实证研究。
二、钢铁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水平评价的指标体系
建立钢铁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时,主要考虑人员素质、基础设施建设、经费投入等方面的因素。
经过与钢铁行业的专家探讨,同时结合钢铁企业的实际情况,形成了能系统地描述钢铁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水平的指标体系。
其中一级指标包括:信息资
源管理的应用状况、基础设施、人员素质、效益指数、信息安全的投入等因素。
二级指标结合钢铁企业的实际情况,主要包括:信息化投入占固定资产比率、每百人计算机拥有量、计算机联网率、erp 系统的普及程度、企业门户网站建设水平、信息化人才指数、信息化技能普及程度、信息安全的投入占全部信息化投入的比例、信息化安全措施应用率、资金运转效率、利润增长比率等因素。
钢铁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水平评价的指标体系如下图所示。
图1 铁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水平评价的指标体系
三、钢铁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水平评价方法
1.聚类分析法
聚类分析法是多元统计分析的一种方法。
它的基本思想就是在样品之间定义距离,在变量之间定义相似系数,距离或相似系数代表样品或变量之间的相似程度。
按相似程度的大小,将样品(或变量)逐一归类,关系密切的类聚集到一个小的分类单位,然后逐步扩大,使得关系疏远的聚合到一个大的分类单位,直到所有的样品(或变量)都聚集完毕,形成一个表示亲属关系的谱系图,依次按照某些要求对样品(或变量)进行分类。
本文采用模糊聚类分析法,把模糊理论和聚类分析理论结合起来进行分析。
模糊聚类分析法的步骤如下:
(1)选择被评价的对象,构成论域u= ,其中ui表示样本数据,xij表示各指标的数据。
(2)原始数据标准化。
要构造模糊关系矩阵,必须对样本数据进行处理,使样本数据压缩到[0,1]范围内,首先求出n个样本的第j个指标的平均值和标准差。
n个样本的第j个指标的平均值为:;n个样本的第j个指标的标准差为:;原始数据标准化值为:;运用极值标准化公式,将标准化数据压缩到[0,1]区间内,,其中与分别表示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3)采用绝对值减数法建立相似矩阵。
其中c为适当选取数,使得。
(4)确定模糊等价关系矩阵。
即自乘得,再自乘,直到为止,则便是一个模糊等价关系矩阵。
(5)求并进行聚类,其中。
(6)根据实际需求确定值,得出论域的分类情况。
2.实证分析
本文对河北省多家钢铁企业的信息资源管理情况进行调查,选择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6家企业作为评价对象。
这6家企业分别为河北敬业钢铁有限公司(a),河北省首钢迁安钢铁有限责任公司(b),河北钢铁集团宣钢公司(c),河北钢铁集团邯钢公司(d),唐山国丰钢铁有限公司(e),唐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f)。
(1)确定论域。
选择6家企业作为评价对象,构成论域u,即。
根据实际调查情况得到各企业的指标体系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原始数据标准化处理,如下表所示:
运用极值标准化公式,将标准化数据压缩在[0,1]区间内。
(2)建立模糊相似矩阵。
采用绝对值减数法,建立其模糊相似矩阵r,其中c=0.1;
(3)建立模糊等价矩阵。
这里采用平方法计算传递闭包,将模糊相似矩阵自乘可得如下结果:
,即为模糊等价矩阵。
(4)聚类分析。
得到模糊等价矩阵后,通过分析,这里选取截取水平
,对样本进行模糊聚类。
根据模糊统计的结果,把6家企业分为四类:ⅰ类,ⅱ类,ⅲ类,ⅳ类,ⅰ类企业的信息资源管理水平最高;ⅱ类企业的信息资源管理水平较高;ⅲ类企业的信息资源管理水平较一般,ⅳ类企业的信息资源管理水平较差,需要进一步改进,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况相一致。
四、结论
当前对钢铁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水平综合评价研究的论文较少,本文采用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方法对钢铁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水平进行
了探讨。
首先提出了钢铁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水平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然后采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对河北省6家钢铁企业的信息资源管理水平进行了聚类分析。
研究结果不仅对河北省钢铁企业的信息资源管理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我国钢铁企业的信息资源管理水平也
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孟广均.信息资源管理导论[m](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80-90.
[2]李金云.基于模糊聚类分析法的读者满意度测评研究[j].情
报探索,2009(05):7-10.
[3]高新波.模糊聚类分析及其应用[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60-70.
[4]齐莉丽.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水平评价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01):50-5l.
[5]张贵荣.企业信息化与信息资源管理[j].情报科学,2004(06):687-689.
[6]于嘉.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探析[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8(10):30-33.
作者简介:吴红霞(1977-),女,河北省灵寿人,河北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从事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方向的研究。
基金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hb12yj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