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婴儿的认知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
(一)感觉
1、听觉

听觉刺激分化能力
出生3天能听出母亲声音

声源判断能力
→刚一出生几秒种就能对头部 左或右的声音的转头反应 →1岁时,大体达到成人水平
25

新生儿甚至胎儿就已经具有了一定程度的声音感受 能力。

婴儿早期对声音辨别。
婴儿对语言的识别是非常敏感的。 婴儿的音乐感受能力也发展地比较早

(三)言语发展理论——相互 作用论
80
一、言语发展理论
81
言语发展理论
•先天论
习得论 (或环境论)
•相互作用论
82

(一)先天决定论 1、转换生成语法说\先天语言能力说 乔姆斯基(N. Chomsky) 原始的语言资料 LAD 内化的语法系统 因此,有了这种装臵,儿童就能是从周围听到 有限的句子,而产生无限的句子(肉皮)。 它从强调语言获得与脑结构有关,语言获得是 一个主动的创造性的过程。

3.视觉恒常性的发展
4.婴儿知觉整合能力的发展
宝宝可以把妈妈的 声音和妈妈的摸样整合 起来
第二节 婴儿思维的发展


0-1岁是婴儿思维方式的准备时期。凭 借手摸、口尝、鼻闻、耳听、眼看等 发展起感觉、知觉能力,并在复杂的 综合知觉的基础上产生萌芽状态的思 维现象。 1-3岁阶段主要产生的是人类的低级思 维形式,即感知动作思维,又称直觉 行动思维。
言语发展理论——天赋论?
270 260
◆移居美国的
250 240 230 220 210 200 native 3-7y 8-10y 1115y 1739y
86
年龄和成年 时英语语法 成绩的关系



(二)环境决定论 强调环境和学习对言语获得的决定性影响。 1、模仿说 (1)传统的模仿说(机械模仿说) 最早由阿尔波特提出,流行于上世纪20-30年代。认为 儿童学习语言是对成人语言的临摹。 证据:随年龄增长,儿童语言与成人越来越相似。 质疑:儿童说过的要比听过的更多。且儿童说出的句子 中有很多不是源于成人语言、奇怪的句法结构。
婴儿期是记忆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时期和关键期 婴儿机械记忆能力比较发达且有相当大的潜能
2、学习的发展
76
观察学习——模仿
模仿是学习能力的基本表现 Reissland宣称在出生后最初的4个小时中, 已经探测到婴儿的模仿能力。 玛尔佐夫和穆尔的研究中示范者弯腰对着他 们,张开嘴或者噘起嘴唇。婴儿根据示范者嘴 唇的运动来移动自己的嘴唇(下图)。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1.图式
图式是指一个有组织、 可重复的行为模式或心理 结构,是一种认知结构的 单元。
如孩子对四边形的概念
组织,是指儿童将现有 的图式结合,而成为全新且 复杂的智力结构过程。
+
=
常见形状
如孩子将三角形的概念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四边形的概念结合
适应就是儿童成功应付周 围环境,是通过同化和顺应这 两个互补的活动发生的。
抓握反射(grasping
reflex)又叫达尔文 反射 物体接触手掌 时就握住不放,甚至 可以悬挂起来。大约 到第二个月时,这个 反射就消失了。
巴宾斯基反射
(babinski reflex) 轻轻地抓或刺激 儿童的脚心时, 就引起脚趾向上 张开的动作。以 后(约在8、9个 月时)这个反射 就逐渐消失了。
记忆与图形符号记忆。
(5)小儿在1~2岁后,随着言语的发育, 记忆能力逐步增强,能记住自己的盥洗用品、 玩具和几个小朋友的名字。
(6)2岁半时能记住儿歌和童谣(小孩记
道德经,以色列小孩背圣经 )
也可记住成人的一些简单的委托,并付诸 行动。 记忆再现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如2~3岁的 小儿和父母分开几个月后仍能认识。(两三岁 的孩子,丢失了会记不清自己的身世)。
2.视觉
婴儿在看些什么?
3、温度觉

刚出生就有温觉反应,调节体温的能力是新生儿
适应环境的一个关键。
4.触觉
触觉:探究世界的重要方式
5.痛觉
痛觉:先天的自我保护机制
知觉让我们看到这个美丽的世界
1.图形和形状知觉
2.深度知觉
视觉悬崖
心 率

山羊在出生后仅仅一天,就能够避免较深的一 边,或者绕着走,或者当它们能够跳跃的时候, 从上面跳过去。罗猴、小鸡刚出生的幼仔都会 避免深的一侧。 另一些动物(猫、兔子)的幼仔最初并不逃避 陡坡,而只是在积累几周的视觉经验以后才出 现这种反应。


(2)选择性模仿说 Whitehurst,怀特赫斯特 认为并非机械模仿,而是有选择的:不仅是形 式,更重要的是结构和功能上的模仿


2、强化说
斯金纳
父母强化了孩子发音中有意义的部分,通过选择性强化 使得儿童的语言逐渐变得有效和得体,导致语言体系的 最终掌握。 批评: (1)强化既是渐进、积累的过程,那如何解释儿童 在短短几年内就获得听、说母语的能力? (2)在儿童语言发展的进程中,成人通常很少对儿 童语言的正确语法进行强化,成人关心的是语句内容的 真实性,那么儿童是怎样掌握语法结构的呢?
能力,于是惊呼“新生儿并非新手”。
是否具有某种感觉能力,应解决两个问题:
其一、个体能否觉察当前存在的客体或刺激源
其二、个体能否区别物理上的不同刺激源

婴儿在这个时期具有的感知能力,对他们的心理发 展有重要意义:

婴儿早期能辨别新旧不同的刺激,使他们在复 杂的环境中能进行选择性反应,以利于适应环 境。 把注意力移向新事物,利于扩展经验,学习新
同化 四边形 顺应 正方形
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
2.皮亚杰的研究——感知运动阶段
儿童依靠感知动作适应外部世界,构筑动作 格式,开始认识客体永久性(Object permanent),末期出现智慧结构。开始区分 自己和物体,逐渐的了解动作与效果之间的关 系,获得初步的时空观念。
第一分阶段反射练习期(出生-1个月)
摩罗反射(moro reflex) 又叫惊跳反射 当新生儿突然失去 支持或受到大声刺激 时常常表现为惊恐状 态,如双臂伸开,又 迅速收回胸前,紧握 拳头等,这个反射约 在出生后四个月消失。
游泳反射 (swimming
reflex)
托住新生儿的腹部, 他就会做出像游泳 样的动作。这种反 射可能也是种系发 生过程中遗传下来 的,与个体在母体 内的液态环境有关。 这种反射约在生后6 个月以后消失。
3岁: 指点鼻子、眼睛和嘴。 重复两位数字。 列举图画中物体。 说出自己的姓氏。 重复一个由6个音节组成的句子。 6岁: 区别早晨和晚上。 通过用途定义一个词(如叉子是用来吃东西 的)。 照样子画一个菱形。 数出13便士。 在图画中指出画得丑的脸和好看的脸。
格塞尔发展顺序量表: 动作、顺应、言语和个人以 及与人们的交往
儿童出生后以先天的无条件反射适应外界 环境
第二分阶段初级循环反应阶段(1-4个月)
儿童不断重复某些动作,形 成一些简单的习惯。
第三分阶段次级循环反应阶段(4-8个月)
涉及外界环境中的物体,偶然 做些有趣的或者使人高兴的事,就 不断加以重复
第四分阶段有目的的协调阶段(8-12个月)
有目的的行为更加明显, 但是还不会发明创造。
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动作量表, 心理量表和婴儿行为记录
弗林效应(Flynn effect)指智 商测试的结果逐年增加的现象。以 詹姆斯· 弗林命名的。
收养儿童:受教育程度 高的父母收养的孩子智商较 高(美国的收养制度)。
第四节 婴儿学习与记忆的发展
习惯化和非习惯化说明了婴儿具有了 学习和记忆能力。
优先注视范式
在一项有关婴儿视觉偏好的研究中, 18名婴儿,年龄范围从10个小时到5天,给 他们显示6个复杂性有所不同的圆形刺激图 案,最复杂的一个刺激物是人脸。按照复 杂性递减的顺序,其他的刺激包括同心圆、 新闻用纸以及3个不同纯色的圆圈。 观看脸所花费的总时间明显占有更高 的比例。表明,婴儿不仅能够在各种各样 的图形之中进行分辨,而且他们更喜欢脸。
第四章 婴儿的认知发展
第一节 婴儿感知觉的发展
一、婴儿感知觉的研究方法
(一)反射法 如果某个刺激未能引出新生儿相
应的反射,则很难断定新生儿是 否觉察到了当前刺激,或者是否 是受到了其他刺激的干扰从而抑 制了反射行为。
新生儿最初的无条件反射
吸吮反射(sucking
reflex) 接触儿童的嘴唇,就 引起吸吮动作。吸吮 反射是最强的反射之 一,当新生儿开始吸 吮时,其他活动都会 被抑制。
强直性颈反射(tonic neck reflex) 当新生儿躺着时,把他 的头转向左侧或右侧,就 会伸出与头转向一致的那 个手,而把相反方向的手 臂和腿蜷曲起来,仿佛摆 出击剑者的姿势。实际上, 这是婴儿吃奶最好的姿势。 这个反射越在生后两至三 个月消失。
(二) 习惯化与去习惯化

习惯化——反复给婴儿呈现某种刺激物,使他们对 它越来越熟悉,直到对该刺激物的反应(如头部或 眼睛转动、呼吸或心跳频率的变化)消失。 去习惯化——研究者首先反复呈现某个刺激,在习 惯化之后,再呈现另一个不同刺激,如果婴儿重新 作出较强的反应,说明儿童已经能够辨别这两种有 差别的刺激。这是一个去习惯化的过程。 揭示婴儿感知能力的关键性研究方法
3个半月既可以有客体永久性 2.心理表征。
三、社会文化环境与早期认知发展
认知发展发生于社会文化环 境中,社会文化影响着认知发展 的形式;儿童的许多认知功能是 在于父母、老师以及更有能力的 同伴的社会交往中发展起来的。
1.早期认知能力的起源 2.文化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第三节 婴儿智力的发展
比纳-西蒙智力测验,学前儿童部分
经典条件反射:狗吃食,分泌唾 液,与此同时让它听铃声,结果狗听 铃声后,也会分泌唾液了。
操作行为反射:老鼠的某种行 为引起了奖赏,这种行为会保存下 去。
具体表现
(1)条件反射的出现是记忆发生的标志 (2)7、8个月的认生是再认的表现 (3)1岁左右的视觉记忆表象(延迟模仿) 是回忆的表现。 (4)1—3岁陆续出现情境记忆、词语理解
偏 好 方 法

Fantz(1961)——7个月的婴儿对于十字和圆没有明显 的偏好差异,对两种形状的注视时间大致相同。
(四)诱发电位测量法
(五)高振幅吮吸法
习惯法和去习惯法的特例,行为为吮吸行为
二、婴儿感知觉能力的发展
对婴儿感知觉能力的认识:
现代儿童心理学发现新生儿已具备一定的认识能力 近几年来人们发现新生儿、婴儿具有惊人的感觉
图中的a,b,c中的婴儿,年龄只有2-3周,他已 能模仿成人的吐舌头、张嘴和噘嘴动作。图中 d 和e的孩子,出生刚2天,就能模仿妈妈的高兴和 悲伤表情了。
列昂:16个月的婴儿喜欢模仿情感反 应。年龄大的婴儿更喜欢模仿工具性行 为。
第五节 婴儿言语的发展



言语发展是婴儿心理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 内容之一。语言不仅是人类心理交流的重 要工具和手段,而且在婴儿认知和社会性 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语言只有通过言语活动才能体现其作为交 流工具的职能。 语言过程: 语言理解、语言产生
第五分阶段三级循环反应阶段(12-18个 月)
开始学会发明创造地解决问题
尝 试 错 误
第六分阶段心理呈现阶段(18个月-2岁)
具备通过表象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进行初步思考
3.感知运动阶段的成就
模仿
客体永久性
藏 猫 猫
二、婴儿认知发展研究的新进展
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
——亚里士多德
1.对客体永久性的认识



先给婴儿反复呈现同一刺激,若干次以后,婴儿就会 习惯化。

这时再用另一新的刺激呈现给婴儿,则其注意又恢复 到最初水平,这是去习惯化。

实验程序包括习惯化和去习惯化两个过程

可有效地研究婴儿的图形知觉、深度知觉和颜色知觉
等感知能力,还能研究婴儿的注意以及记忆能力。
(三) 偏好法 —范兹
研究者给婴 儿同时呈现至少 两种刺激,观察 婴儿是否对其中 的一个更感兴趣。
评价:



“LAD”只是一种假设; 强调天赋和先天性,低估了环境和后天教育的 作用;忽略了语言的社会性; “狼孩”——作为言语获得基础的这种先天机 制,后天必须及时地暴露于语言刺激下而被激 活,否则就会失败。
84




2、自然成熟说 勒纳伯格(E. H. Lenneberg) 认为生物的遗传素质是人类获得语言的决定因 素。人类大脑有专门的语言中枢,所以才有语 言; 大脑成熟有关键期,所以语言获得才有关键期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