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儿科抗生素使用原则
儿童用药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基本原则
儿童用药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基本原则
1. 严格遵守医生的建议和处方。
儿童用药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按照医生的建议和处方进行用药,不得擅自增减剂量或中断治疗。
2. 合理确认感染病因。
在使用抗生素之前,医生需要进行相应的实验室检查和病原学分析,以确定感染的病原体和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从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避免不明原因的广谱抗生素滥用。
3. 根据儿童的年龄和体重合理调整剂量。
儿童用药需要根据年龄和体重进行剂量的调整,在用药过程中需密切监测儿童的药物浓度和血药浓度,确保药物在有效浓度范围内。
4. 严格控制药物的使用时间和疗程。
抗生素的使用时间和疗程应根据儿童的病情和消除病原体的需要来确定,不得过短或过长。
一般情况下,应在治疗出现明确疗效后适时停药。
5. 遵守药物使用规范。
儿童用药应遵守药物的使用规范,如按时服药、正确使用口服液或颗粒剂等,避免药物的交叉感染。
6. 注意儿童用药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
对于儿童用药过程中出现的任何不良反应,应及时告知医生,以便及时处理。
同时,要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发生的相互作用。
7. 合理预防和控制感染。
儿童用药是治疗感染的一种手段,但更重要的是通过预防控制感染的发生,如加强个人卫生、合理
饮食、充足的睡眠等,减少感染的机会。
只有在确实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时才进行使用。
总之,儿童用药中抗生素的使用需遵循合理使用的原则,包括由医生指导、准确确定感染病原体、合理调整剂量和疗程、遵守药物规范、关注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并加强感染预防和控制。
儿童抗生素用药原则
儿童使用抗生素的五个原则
由于儿童细菌性感染难以有一个明确的指标,所以临床初次抗生素治疗要真正做到正确、准确、合理极为困难,绝大部分依靠经验性治疗。
因此,儿童抗生素使用需要遵守以下主要原则:
1.怀疑细菌感染,可先用抗生素进行经验治疗。
2.诊断为病毒感染和不明原因发热,不宜早期应用抗生素。
3.应根据不同细菌种类和药敏试验选择抗生素。
4.抗生素使用应考虑抗菌作用、抗菌谱、药代动力学、细菌耐药性、药物不良反应等。
5.应根据个体生理特点、病理变化调整抗生素,必要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儿童抗生素使用既要临床医师依靠自己的临床经验及临床检验合理选择,调整使用抗生素,同时,还必须把抗生素使用依据、目的、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与患儿家长充分沟通,达成共识。
唯有这样,才能在儿童抗生素合理使用与尽可能避免副作用之间找到平衡点。
儿科抗生素用药原则
儿科抗生素用药原则儿科抗生素用药原则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抗生素已经成为医学领域中不可或缺的治疗工具,尤其在儿科领域。
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往往更容易受到细菌和病毒的感染。
对于儿童的抗生素用药原则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儿科抗生素用药的深度和广度,帮助您全面理解该主题。
一、抗生素的定义和分类1.1 抗生素的定义和作用机制抗生素是一类由微生物合成的化合物,具有抑制或杀灭细菌生长和繁殖的作用。
它们可以通过多种机制对细菌产生破坏,例如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等。
1.2 常见的抗生素分类根据抗生素的作用机制和治疗范围,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不同的类别。
常见的抗生素分类包括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等。
二、儿童使用抗生素的特点2.1 儿童感染的特点儿童由于免疫系统的未完全成熟,常常更容易受到各类感染的影响。
与成人相比,儿童体内的药物代谢速度更快,药物的剂量和频率需要根据儿童的芳龄和体重进行调整。
2.2 儿童对抗生素的药动学和药效学影响药动学和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以及药物的效果和作用机制的学科。
儿童对抗生素的药物动力学和药效学的特点,我们需要充分了解,以确保合适的用药剂量和疗效。
三、儿科抗生素用药的原则3.1 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在治疗儿童感染时,我们首先需要根据感染的类型、严重程度、耐药性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在考虑抗生素选择时,我们还应该考虑到抗生素的副作用和安全性。
3.2 确定合适的剂量和给药方式合适的剂量对于确保抗生素的疗效至关重要。
剂量应根据儿童的芳龄、体重、肝肾功能等因素进行调整。
给药方式应尽可能便于儿童接受,例如口服药物、静脉注射等。
3.3 注意用药时机和疗程长度儿童感染的治疗应尽早开始,以避免感染的加重或并发症的发生。
在确定疗程长度时,我们应该考虑儿童的具体情况,例如感染类型、疗效和耐药性等因素。
四、儿科抗生素用药的安全性和合理性4.1 避免滥用和过度使用抗生素抗生素的滥用和过度使用可能导致耐药性的产生,给儿童的治疗带来困难。
最新如何给宝宝使用抗生素精品版
2020年如何给宝宝使用抗生素精品版你会给宝宝正确使用抗生素吗•什么是抗生素•抗生素使用原则•抗生素的使用方法虽然你可能不希望让宝宝使用抗生素,但如果是宝宝的病情需要,你仍然要遵循医生建议的治疗方法。
你可以参考以下抗生素使用原则和使用方法,尽最大可能发挥不同种类抗生素的作用,减少抗生素带来的危害。
什么是抗生素抗生素是一种能够对抗细菌、真菌、支原体等病原微生物的化学物质,包含十大种类。
目前儿童常用的抗生素主要为青霉素类抗生素、头孢类抗生素和大环内脂类抗生素,其中大环内脂类抗生素又包括红霉素、白霉素、乙酰螺旋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等。
抗生素使用原则抗生素是专门针对细菌感染的,病毒感染不能使用抗生素,因为抗生素对病毒性感染无效。
如果有条件,最好根据细菌培养来选择最有效的抗生素。
不是越高级的抗生素越好,而是最适合的最好。
因为毕竟抗生素也可能会对身体器官有所损害。
宝宝有不明原因发热时,你不要急着给宝宝使用抗生素来抑制病情,否则可能会使细菌培养失败,掩盖病情,甚至延误病情。
当然在宝宝发热且病情危重,而且有明显的症状表明他是细菌感染时,可考虑选择抗生素,所以你需要在医生指导下给宝宝使用抗生素。
使用抗生素类药物的顺序通常是,先选择口服的方式,等确实病情严重并且有必要时,再选择输液的方式。
如果宝宝的病情确实需要使用某种抗生素,你要保证按照医生的指导给宝宝足量和足疗程使用抗生素,同时不要过于频繁地更换抗生素,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抗生素发挥作用。
一般在使用三天以后,如果宝宝还没有明显好转或病情加重时,你可以咨询医生是否需要给宝宝换用另外一种抗生素。
即使宝宝的病情很快好转了,你也要记得按照医生的指导给宝宝使用一个疗程的抗生素(通常为5~7天),这样才能有效避免病情反复,并降低产生耐药性的风险。
抗生素的使用方法防止过敏。
虽然青霉素抗生素和孢抗生素的副作用相对较小,但是也会出现过敏反应如休克、皮疹、神经性水肿等。
所以如果宝宝需要使用青霉素类抗生素,一定要先做皮试。
抗生素在儿科中的合理应用
抗生素在儿科中的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临床上应用范围广,品种繁多的一大类药物。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体现在药物的品种.剂量.用药时间,给药途径,疗程是否与患儿的感染状况以及其生理,病理状态相适应。
目的是有效控制感染,减少药物不良反应,防止人体内菌群失调,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当前滥用抗生素的情况非常严重,引起不少不良毒副反应.。
甚至危及生命,细菌耐药性也大大增加,已到了非严格管理不可的地步。
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主要表现有:1.不管感染还是非感染疾病,只要有病就用抗生素。
2.不管什么感染,都用广谱青霉素,广谱先锋霉素。
3.不管疾病性质,大都用静脉注射,而且剂量过大,疗程过长。
4.不管抗生素的抗菌特点,常一天一次使用,还和其它药物如病毒唑,维生素,能量合剂混合在较大量液体中点滴,5.使用一些在儿童期禁用,慎用或已被淘汰的药物。
以上情况,必须纠正。
一. 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则必须掌握适应症并遵循安全和有效,经济的原则。
1. 病毒性疾病或估计是病毒性的不宜用,如普通的上呼吸道感染,轮状病毒性肠炎等。
2. 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宜用,应尽早确诊后再对因治疗。
3. 对细菌感染患儿,选用适宜抗生素,适当的剂量和疗程,用药途径和合理的间隔时间,同时必须采用各种综合措施,纠正内环境紊乱。
(1) 给药途径:应根据感染严重程度及药物动力学特点决定给药途径,轻症感染尽量选用生物利用度高的口服制剂。
(2) 有多种药物可供选用时,应以窄谱,不良反应少,价廉者优先。
注意剂量和间隔时间。
(3) 抗菌药物的更换:一般感染用药72小时(重症48小时)后可根据疗效,决定是否需要更换抗生素。
(4) 疗程:一般感染待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明显好转或恢复正常后再用药2-3天,特殊感染按特定疗程执行。
4. 尽量避免皮肤粘膜局部用药,易过敏和耐药,不允许擅自将全身用药制剂在局部使用。
5. 预防性用药应严格掌握指征,儿科在以下情况下可考虑预防给药:(1) 风湿病:用苄星青霉素预防,儿科剂量60万-120万u,每月一次。
儿科抗生素用药原则
儿科抗生素用药原则
儿科抗生素用药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根据感染病原菌的类型选择抗生素: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确定感染病原菌的类型,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抗生素。
常见的细菌感染可选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红霉素类等,对耐药菌感染可选用喹诺酮类、庆大霉素类等。
2. 考虑儿童年龄和体重:儿童对抗生素的代谢和排泄能力较成人差,因此需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和体重进行剂量的调整,以确保合适的药物浓度。
3. 严格控制使用抗生素的指征:儿童感染一般分为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而抗生素只对细菌感染有效。
因此,在使用抗生素前需明确是否为细菌感染,并评估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
4. 选择安全性较高的抗生素:儿童的器官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对药物的副作用较敏感。
因此,在选择抗生素时应优先考虑安全性较高的药物,避免使用对儿童有毒性或副作用较大的药物,如氨基糖苷类。
5. 合理使用联合抗生素疗法:对于严重感染或病原菌耐药性较高的情况,可考虑使用联合抗生素疗法。
但需权衡疗效和安全性,避免不必要的药物组合使用。
6. 严格控制抗生素疗程和剂量:抗生素疗程应根据病情和医生的建议进行,不可随意增减或中断用药。
同时,要确保抗生素
的剂量准确,不可超剂量或亚剂量使用。
7. 定期监测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在使用抗生素期间,需定期监测患儿的病情和药物疗效,同时关注药物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肝肾功能损害等。
总之,儿科抗生素用药原则包括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合理使用剂量和疗程、注意安全性和监测药物效果等,旨在确保儿童感染得到有效治疗,并尽量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儿科抗生素使用原则
儿科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原则合理使用的最基本原则是有效、安全和低潜在耐药性等一、抗生素药物使用指针明确: 正确诊断、尽可能确立病原学是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的基础。
治疗开始往往经验性选用抗菌药物,所谓经验,除了个人经验外,更重要的是他人积累经验、文献资料中总结经验和当地细菌耐药的实际情况,而不是盲目的习惯性地使用抗菌药物,应综合儿童年龄、疾病严重度X线胸片和各项检查等特征。
评估病原学的过程实际也是询证医学的一种体现。
二、抗菌药物合理选择: 分析病原微生物与抗菌药物间相互关系,选出几种可能有效的抗菌药物。
选择依据感染部位、严重度、病程、患儿年龄、原先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和全身脏器(肝、肾)功能状况等。
医生要区分社区感染和院内感染,两者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差异很大;对可能的病原菌药了解其固有耐药性和获得耐药性;要了解当地细菌耐药的流行病学资料。
一般应先选出几种可能有效的抗菌药物,择优选取最适宜的、有效而安全的抗菌药物。
对一般感染,应保留1~2种有效抗菌药物或有效方案,以作备选。
所谓“一线”与“二线”抗菌药物仅仅是相对而言,必须注意个体特点,对危重患儿和耐药菌感染就不能按常规逐步升级。
三、抗菌药物剂量和用法: 足量抗菌药物才能保证药效,减少耐药菌产生的机会。
儿科特别要注意年龄的个体差异和肝肾功能发育不完善的特点,要注意抗菌药物血清浓度和感染组织部位浓度。
目前国内儿科普遍存在抗菌药物每日用药次数和间隔时间上的问题,β类酰胺类抗菌药物是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为了达到最高细菌清除率,为了使其血清浓度超过最低抑菌药物浓度之后持续的时间至少达到用药间隔时间的40℅以上,就必须每6~8小时使用一次。
β类酰胺类抗菌药物除头孢曲松半衰期达6~9小时,成为可以每日1次用药外,其余半衰期均仅1~2小时,必须每6~8小时用药1次。
抗菌药物的联合用药也是一个重要方面,联合用药可以增强药效,还可以治疗混合感染和延缓细菌耐药,故常用于严重感染、耐药菌感染、混合感染和结核病等。
幼儿抗生素的使用原则及注意事项
幼儿抗生素的使用原则及注意事项示例文章篇一:哎呀呀,小朋友们生病了,有时候医生会给开抗生素呢。
那到底啥是抗生素呀?抗生素就是能打败细菌这个小怪兽,让我们快点好起来的厉害“武器”!就拿我同桌小明来说吧,有一次他感冒发烧了,可难受啦。
他妈妈着急地带他去看医生,医生检查完说需要用抗生素。
这时候小明妈妈就特别担心,一直问医生:“用抗生素会不会对孩子不好呀?”医生笑着说:“别太担心,只要用得对,那就是帮孩子战胜病魔的好帮手。
”那小朋友用抗生素有啥原则和注意事项呢?首先,可不能随便用抗生素哟!就像我们不能随便拿把剑乱挥舞一样。
只有确定是细菌感染了,抗生素才能派上用场。
要是病毒引起的感冒,用抗生素可没啥用,反而可能会捣乱呢!这就好比你想开门用错了钥匙,怎么都打不开呀,对不对?而且呀,用抗生素一定要用够时间和剂量。
我表弟前阵子生病,用了几天抗生素感觉好点了,姑姑就给他停了药。
结果没两天,病又严重了。
这就像打小怪兽,打一半不打了,小怪兽又复活变得更厉害了!还有哦,不能看到别人用啥抗生素好,自己也跟着用。
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就像我们每个人喜欢的玩具不一样,适合的药也不一样呀!我邻居家的小妹妹,医生给开了一种抗生素,她妈妈听说另一种更好,就自己给换了。
这可不行呀,万一用错了,那不是更糟糕啦?另外,用抗生素的时候,还要注意有没有过敏反应。
这可太重要啦!要是过敏了,那可麻烦啦,就像被蜜蜂蜇了一样难受。
小朋友们,咱们生病的时候一定要听医生的话,该用抗生素就用,不该用可别乱用。
只有这样,才能快快好起来,又不会有啥不好的影响。
总之,抗生素是帮助我们战胜病魔的有力武器,但要用对用好,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让我们健健康康地长大!示例文章篇二:《幼儿抗生素的使用原则及注意事项》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在我们生病的时候,医生有时候会给我们开一些抗生素来帮助我们快点好起来。
但是,抗生素可不是随便就能用的哟!今天我就来和大家说一说幼儿抗生素的使用原则和注意事项。
儿科抗生素的使用原则及注意事项
联合用药的相互作用: A+B=协同,即作用加强。 A+C=拮抗,即效果降低。 B+D=协同或无关。 C+D=累加,即作用互补。 A+D=累加或无关。 C+B=累加或协同。
目前尚无研究资料证明β内酰胺类与大环内酯类联用出现明 显拮抗作用,但有报道认为两药联用对改善肺炎预后有益, 有学者建议两药联用时给药顺序应先给杀菌药后给抑菌药。 这是符合急性呼吸道感染抗生素合理使用指南的。
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 抗菌谱与青霉素相似,是青霉素过敏患者的替代药 物;对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有良好作用 阿奇霉素:对肺炎支原体最强,对G+球菌弱于红 霉素 红霉素:对G+菌、厌氧菌作用较强 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荨麻疹及药物 热)、肝功能损伤
药物溶媒选择一般为生理盐水和5%或10%葡萄糖溶液。但部 分红霉素仍选用5%或10%葡萄糖溶液,红霉素在酸性输液中 破坏降效,一般不应与低pH的葡萄糖输液配伍
病毒性或估计为病毒性感染的疾病不宜使用抗生素, 除肯定为细菌引起或有细菌继发感染外,一般不采 用抗生素 对病情严重的细菌感染患者,应尽早分离出病原菌, 并测定药敏,再根据药敏结果选择和调整抗生素 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宜采用抗生素,除病情危重且高 度怀疑为细菌感染者外,尽可能做出病原学诊断, 再根据疾病情况考虑在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完成后 再使用抗生素。(因抗生素用后常使致病微生物不易检出,且使临床表现
慎用或禁用
患儿,男性,5个月,8.0 kg。因发现左重复肾4月,伴发 热5天入院。经由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治疗多日后 转入儿童肾脏内科。诊断为尿路感染,左侧重复肾,呼吸 道感染。 患儿曾在PICU接受美罗培南治疗多日,体温持续高于 38.0℃,后改为头孢吡肟0.395 g,每8小时1次,静脉滴 注,同时联用替考拉宁75 mg,每日1次,静脉滴注抗感染 治疗。体温逐步降至37.0℃左右,4天后体温有升高趋势, 渐达38.0℃。患儿精神差,咽红,有轻咳,双肺呼吸音稍 粗。 医师考虑,本例患儿除细菌感染外,还伴有病毒感染。 故加用病毒唑80 mg,每日1次,静脉滴注4天,患儿体温 未进一步升高,但仍保持在38℃,WBC<10×109/L,N 38.7%,CRP 34 mg/L。应如何调整用药?
小儿外科抗生素预防性应用的原则
小儿外科抗生素预防性应用的原则小儿外科领域内,合理的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可增加手术安全性,减少术后并发症,扩大手术范围,提高治愈率。
但抗生素不能替代严格的外科基本原则。
若视其为“万灵药”滥用,既浪费,又不能降低感染率,可能破坏机体微生态平衡,促进耐药菌株生长并发二重感染,甚至掩盖感染症状,干扰诊治。
一、小儿药代学特点抗生素在小儿体内药代动力学过程与成人不同。
婴幼儿胃酸偏低,影响某些药物吸收,口服效果不稳定。
其次机体内酶系统尚未成熟,酶分泌不足或缺乏,使与其有关抗生素代谢困难,如新生儿早产儿肝脏所产生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缺乏,应用氯霉素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力低,血中游离氯霉素蓄积中毒可致灰婴综合征死亡,故应慎用。
另外小儿细胞外液量大,组织内药浓度低;血浆蛋白与药物结合力弱,血药游离浓度较高,而肾功能欠完善,对抗生素排泄缓慢,半衰期延长易于中毒。
新生儿皮下组织丰富而肌肉组织少,肌注药物吸收不规则,宜静脉给药。
皮肤角质层菲薄,吸收力强,外用药浓度、剂量不宜过大。
二、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指征1.感染高危组手术病儿:①全身防御机能缺陷或低下。
如新生儿尤其早产儿、低体重儿淋巴系统发育不成熟,细胞体液性免疫机能不健全。
②机体任何部位的感染灶,均可使手术后感染机会大为增加。
故有慢性炎症或长期住院,局部组织缺血坏死、积血积液以及长时间手术,术中广泛使用电凝者均应用抗生素预防细菌生长繁殖。
③各种侵入性操作包括多处血管内插管、辅助呼吸、神经和心血管手术、脏器移植、各种假体、人造物置入手术。
2.可能被污染的手术切口和开放性创伤如甲状舌管囊肿、腮裂囊肿切除手术以及严重开放性骨折、颅底骨折、空腔脏器破裂、大面积烧伤等均为预防用药绝对适应证。
3.脾切除手术病例,尤其婴幼儿时期其他网状内皮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对脾脏的依赖性更大,脾切除后机体免疫功能受损,容易发生凶险性感染,其发生率约为 1.4%~12%,是常人的10~284倍,病死率50%~80%。
儿科临床抗生素的使用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刘小荣写在课前的话每一个医生都应该能够合理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的临床药理是人体、药物和病原菌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不同部位的感染,常见的致病菌不一样,院内与院外的致病菌耐药率均不一样,加之疾病的严重程度和合并症都会影响经验性治疗时抗生素的选择。
一、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目前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已成为全球性的严重问题。
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出现了耐药菌株,而且耐药水平也越来越高。
合理使用抗生素应该根据不同的宿主和病情的严重程度,既往使用抗菌药物史,并且要结合季节、地域等因素,考虑病原体和耐药趋势,作出最佳的选择。
为了规范治疗,减少细菌耐药和治疗费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于2004 年10 月出台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合理使用抗生素必须掌握抗生素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特征和不良反应。
掌握细菌耐药的流行病学,掌握不同感染的病原学,这样能够更好地来制订治疗方案,来选择不同的药品、不同的剂量、给药的途径、给药的频率,以及决定是否联合用药。
抗菌药物临床运用指南,对儿科临床应用抗菌药物进行了分级管理制度,非限制性使用药物是指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限制级使用抗生素是指与非限制级使用抗生素相比较,这类抗菌药物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的影响、药品价格方面,处在局限性,不宜作为非限制性药物使用。
特殊使用的抗生素是指不良反应明显,不宜随意使用,或临床需要加以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抗菌药物,而且这类药物价格昂贵。
青霉素类抗生素的使用原则有哪些?二、抗菌药物使用原则(一)青霉素类青霉素类药物主要用于针对革兰氏阳性球菌,如链球菌。
对于革兰氏阴性的脑膜炎敏感,对于厌氧的消化链球菌、产气荚膜杆菌、破伤风杆菌也非常敏感。
但是由于青霉素对β - 内酰胺酶不稳定,葡萄球菌的产酶率很高,因此现在青霉素已经不再适用于葡萄球菌感染。
青霉素主要用于链球菌引起的感染。
新生儿科合理使用抗生素原则
新生儿科合理使用抗生素原则1.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新生儿窒息:原则上无感染指9/L,不使用抗生素;无感染指证,血常证,血常规wbc小于12x109/L小于15x109/L,使用抗生素不超过3天,抗规w b c大于12x10生素选用青霉素类及头孢第1代;无感染指证,血常规w b c大于15x109/L小于20x109/L,使用抗生素不超过5天,抗生素选用青霉素类及头孢第1代或第2代;无感染指证,血常规w b c大于20x109/L,使用青霉素类及头孢第1代或第2代联用;有感染指证如发热、反应低,可考虑青霉素类及头孢第2代联用,有严重感染的可请示科主任使用头孢第3代或碳氢酶烯类抗生素。
2.胎粪吸入综合症:抗生素预防选用青霉素类及头孢第1代或第2 代;有感染指证如发热、反应低,可考虑青霉素类及头孢第2代联用,有严重感染的可请示科主任使用头孢第3代或碳氢酶烯类抗生素。
3.新生儿湿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抗生素预防选用青霉素类及头孢第1代或第2代,不超过3天。
4.新生儿黄疸:一周内抗生素预防选用青霉素类及头孢第1代或第2代,不超过3天;大于一周不使用抗生素。
5.新生儿贫血:不使用抗生素。
6.新生儿感染性疾病如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脑膜炎、新生儿肺炎:有感染指证如发热、反应低,可考虑青霉素类及头孢第2代联用,有严重感染的可请示科主任使用头孢第3代或碳氢酶烯类抗生素。
疗程1到2周。
7.新生儿脐炎伴脓性分泌物或发热:可考虑青霉素类及头孢第2代联用,有严重感染的可请示科主任使用头孢第3代或碳氢酶烯类抗生素。
疗程1到2周。
8.新生儿TORCH感染伴肝功能损害:不使用抗生素;新生儿梅毒仅限于青霉素类,疗程10到4天。
9.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可考虑青霉素类及头孢第2代联用,有严重感染的可请示科主任使用头孢第3代或碳氢酶烯类抗生素。
疗程1到2周。
10.新生儿硬肿症、新生儿低血糖:预防选用青霉素类及头孢第1 代或第2代;大于一周不使用抗生素。
儿科学指导:小儿肺炎的抗生素治疗原则
小儿肺炎抗生素治疗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根据病原菌选用敏感药物;②早期治疗;③联合用药;④选用渗入下呼吸道浓度高的药物;⑤足量足疗程,重症宜静脉给药。
新生儿肺炎:常由B族链球菌或大肠杆菌引起,前者首选青霉素,后者可选用氨苄青霉素,第2、3代头孢菌素治疗;葡萄球菌肺炎:可选用抗β内酰胺酶抗生素,如苯唑青霉素,耐药者选用万古霉素;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可选用阿莫西林加克拉维酸;支原体、衣原体感染:可选用红霉素、罗红霉素、阿齐霉素等大环内酯类药物。
抗生素一般应使用到体温控制后5~7天,支原体肺炎至少用药2~3周,葡萄球菌肺炎疗程宜长,6周左右。
抗生素的使用和儿童常用的抗生素
抗生素的使用和儿童常用的抗生素下面简要介绍抗生素使用原则。
但是,由于小儿病情的多样性及多变性,孩子生病,还是应到医院就诊,由医生根据病情作出诊断并给予相应治疗。
1、由医生来判断是否应用抗生素发热、腹泻是儿童常见的症状,可由多种原因,包括感染性与非感染性所致,而在感染所造成的疾病中,病原菌可能为病毒、细菌、支原体等,对上述症状的原因作具体分析,是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前提。
小儿患病应看医生,由医生根据小儿病史、临床表现、流行病学状况,结合必要的辅助检查作出诊断,根据诊断由医生确定是否需用抗生素治疗。
通常,在常见病原菌所致感染性疾病中,由细菌、支原体感染造成者需用抗生素,而病毒(儿科上呼吸道感染、婴幼儿腹泻常见病原菌)感染造成者则不需使用抗生素。
切不可孩子得病即用抗生素。
2、病原菌不同用药也不同儿童期易患感染性疾病,但各年龄阶段、不同季节易感的病原菌不同,另外,发病季节及当时流行疾病状况对临床诊断亦有很大作用。
通常根据临床诊断,医生可以推断病原菌的种类,或结合必要的辅助检查(包括病原学检查),选用有效的抗生素;如对病原菌诊断不明,可选用广谱抗生素。
家长为病儿自选抗生素,缺乏针对性,可能造成疗效不佳或无效,并有可能诱发耐药菌的产生,造成后期治疗的困难或耐药菌的传播。
抗生素无高级与低级之分,只有病原菌对药物敏感与不敏感之分,以价格判断药物好坏、高级低级是没有道理的。
3、不能盲目同时服用两种以上抗生素两种或两种以上抗生素同时使用称为联合用药。
同时服用两种以上的抗生素,有可能造成用药无效的后果。
通常,有严重感染或混合感染,病原菌不明或单一抗生素不能控制,又或者较长期应用抗生素细菌产生耐药性可能者,以及联合用药可使毒性较大的药物剂量得以减少时,才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联合用药。
一般需用抗生素治疗的感染性疾病仅用一种抗生素即可,多用药多保险的想法是错误的。
4、药物剂量由医生来确定针对病原菌选药后,需从患儿病情、药物在体内代谢特点、给药顺从性等方面考虑,来决定给药剂量及方式。
如何给宝宝使用抗生素)
你会给宝宝正确使用抗生素吗•什么是抗生素•抗生素使用原则•抗生素的使用方法虽然你可能不希望让宝宝使用抗生素,但如果是宝宝的病情需要,你仍然要遵循医生建议的治疗方法。
你可以参考以下抗生素使用原则和使用方法,尽最大可能发挥不同种类抗生素的作用,减少抗生素带来的危害。
什么是抗生素抗生素是一种能够对抗细菌、真菌、支原体等病原微生物的化学物质,包含十大种类。
目前儿童常用的抗生素主要为青霉素类抗生素、头孢类抗生素和大环内脂类抗生素,其中大环内脂类抗生素又包括红霉素、白霉素、乙酰螺旋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等。
抗生素使用原则抗生素是专门针对细菌感染的,病毒感染不能使用抗生素,因为抗生素对病毒性感染无效。
如果有条件,最好根据细菌培养来选择最有效的抗生素。
不是越高级的抗生素越好,而是最适合的最好。
因为毕竟抗生素也可能会对身体器官有所损害。
宝宝有不明原因发热时,你不要急着给宝宝使用抗生素来抑制病情,否则可能会使细菌培养失败,掩盖病情,甚至延误病情。
当然在宝宝发热且病情危重,而且有明显的症状表明他是细菌感染时,可考虑选择抗生素,所以你需要在医生指导下给宝宝使用抗生素。
使用抗生素类药物的顺序通常是,先选择口服的方式,等确实病情严重并且有必要时,再选择输液的方式。
如果宝宝的病情确实需要使用某种抗生素,你要保证按照医生的指导给宝宝足量和足疗程使用抗生素,同时不要过于频繁地更换抗生素,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抗生素发挥作用。
一般在使用三天以后,如果宝宝还没有明显好转或病情加重时,你可以咨询医生是否需要给宝宝换用另外一种抗生素。
即使宝宝的病情很快好转了,你也要记得按照医生的指导给宝宝使用一个疗程的抗生素(通常为5~7天),这样才能有效避免病情反复,并降低产生耐药性的风险。
抗生素的使用方法防止过敏。
虽然青霉素抗生素和孢抗生素的副作用相对较小,但是也会出现过敏反应如休克、皮疹、神经性水肿等。
所以如果宝宝需要使用青霉素类抗生素,一定要先做皮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科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原则合理使用的最基本原则是有效、安全和低潜在耐药性等
一、抗生素药物使用指针明确: 正确诊断、尽可能确立病原学是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的基础。
治疗开始往往经验性选用抗菌药物,所谓经验,除了个人经验外,更重要的是他人积累经验、文献资料中总结经验和当地细菌耐药的实际情况,而不是盲目的习惯性地使用抗菌药物,应综合儿童年龄、疾病严重度X线胸片和各项检查等特征。
评估病原学的过程实际也是询证医学的一种体现。
二、抗菌药物合理选择: 分析病原微生物与抗菌药物间相互关系,选出几种可能有效的抗菌药物。
选择依据感染部位、严重度、病程、患儿年龄、原先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和全身脏器(肝、肾)功能状况等。
医生要区分社区感染和院内感染,两者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差异很大;对可能的病原菌药了解其固有耐药性和获得耐药性;要了解当地细菌耐药的流行病学资料。
一般应先选出几种可能有效的抗菌药物,择优选取最适宜的、有效而安全的抗菌药物。
对一般感染,应保留1~2种有效抗菌药物或有效方案,以作备选。
所谓“一线”与“二线”抗菌药物仅仅是相对而言,必须注意个体特点,对危重患儿和耐药菌感染就不能按常规逐步升级。
三、抗菌药物剂量和用法: 足量抗菌药物才能保证药效,减少耐药菌产生的机会。
儿科特别要注意年龄的个体差异和肝肾功能发育不完善的特点,要注意抗菌药物血清浓度和感染组织部位浓度。
目前国内儿科普遍存在抗菌药物每日用药次数和间隔时间上的问题,β
类酰胺类抗菌药物是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为了达到最高细菌清除率,为了使其血清浓度超过最低抑菌药物浓度之后持续的时间至少达到用药间隔时间的40℅以上,就必须每6~8小时使用一次。
β类酰胺类抗菌药物除头孢曲松半衰期达6~9小时,成为可以每日1次用药外,其余半衰期均仅1~2小时,必须每6~8小时用药1次。
抗菌药物的联合用药也是一个重要方面,联合用药可以增强药效,还可以治疗混合感染和延缓细菌耐药,故常用于严重感染、耐药菌感染、混合感染和结核病等。
四、抗菌药物的疗程:取决于病原菌、部位、严重度、有无合并症、机体反应性和依从性等。
任何感染性疾病都有恰当的抗菌药物疗程,例如小儿肺炎一般用至热退、全身症状明显改善和呼吸道症状改善后5~7天。
我们必须充分考虑机体对感染的抵御能力和免疫能力,必须完整的评估组织器官的修复能力,而不是单一的依靠抗菌药物并且无原则地延长其疗程。
五、抗菌药物依从性、不良反应和药物经济学:口服抗菌药物的依从性在小儿很重要,还必须考虑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因此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类、氟喹诺酮类在儿科的使用受到很大限制。
在疗效和安全性等同等条件下,结合我国国情,应选择相对廉价的抗菌药物。
六、抗菌药物应用示警: 抗菌药物包括β类酰胺类、大环类酯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林可霉素类、利福霉素类、多肽类、磺胺类、氟喹诺酮类和磷霉素类等。
氯霉素类由于对造血系统的毒副作用,
尤其口服制剂可能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虽发生率仅在1/24500~1/40800,但曾用过氯霉素的发生率是未用者的13倍,个别小儿白血病也可能与氯霉素有关,该药在新生儿尤其早产儿可引起灰婴综合征,因此,该类药物在儿科使用已很有限。
四环素类选择性沉积在骨骼和牙齿中,于钙结合引起牙釉质和骨质发育不全,牙齿变黄并影响婴幼儿骨骼的正常发育,故不可用于8岁以下的患儿。
多肽类抗菌药物包括多粘菌素、万古霉素、杆菌肽等,其抗菌谱窄、选择性强,目前在儿科使用的仅万古霉素,只要针对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以及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PRSP),应该在有明确指针下方可使用该类药物。
利福霉素的利福平、利福定、利福喷丁均有一定的肝功能损害,儿科仅用于结核病、麻风病、和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感染时联合用药。
磷霉素是一类低毒广谱抗菌药物,单独使用抗菌作用不强,儿科常将此类与β类酰胺类药物联合使用。
磺胺类是人体使用抗菌药物的里程碑,由于其可能引起肝肾损害,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等,故在婴幼儿原则不用。
氟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和莫西沙星等是成人常用的抗菌药。
,然而在儿科受到很大限制,因其在动物实验中对幼年动物负重关节的软骨发育有破坏性改变,该类药物避免用于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
氨基糖苷类包括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新霉素、核糖霉素、小诺霉素、妥布霉素。
以及新一代的奈替米新、西索米新等。
该类药物有明确的耳、毒性,在内耳外淋巴液中浓度超过在其他组织浓度中的670倍,而一旦进入内耳,半衰期比其在血清
中延长15倍。
耳毒性在一般剂量发生率为2.8
℅,大剂量时达44℅。
且有效血清浓度和中毒浓度甚接近,例如庆大霉素有效血清浓度5~12mg/L,>12mg/L时就可能致聋,丁胺卡那血清有效浓度15~25mg/L,>30mg/L时就可能致聋。
《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指导原则》中明确:小儿应尽量避免使用氨基糖苷类,仅在指针明确且又无其他毒性低的药物可供选择时方可使用,并在使用过程中严密观察不良反应,有条件者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个体化给药。
由此,氨基糖苷类不宜作为儿科门急诊的一线用药。
实际上,儿科使用的抗菌药物局限在两大类:β类酰胺类包括青霉素、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头霉素类和单环抗菌药物;大环类脂类包括红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交沙霉素、麦迪霉素等。
β类酰胺类抗菌药物是儿科使用最多的抗菌药物,除过敏反应外,这类药物毒副反应相对少,而且是快速杀菌抗菌药物。
大环类脂类尤其是新一代大环类脂类抗菌药物抗菌谱广,不仅对敏感细菌,而且对非典型微生物(支原体、衣原体和嗜肺军团菌)、结核杆菌、弓形虫等也有效。
阿奇霉素静脉制剂在我国小儿感染尤其是呼吸道感染治疗中有过度使用现象,根据200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所示:<6个月小儿,阿奇霉素疗效和安全性尚无确立,应慎用。
静脉使用阿奇霉素可能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甚至死亡,应该严格控制。
总之,使用抗菌药物的目的是杀灭或抑制病原微生物以有效的控制感染,同时尽可能对机体内环境友好,也就是良好的生态学,抗菌药物对
机体的毒副反应要尽可能小、对机体免疫防御功能最好有保护和增强作用。
有效和安全是抗生素使用最基本原则,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有效控制感染与细菌耐药、减少医疗资源浪费、降低药物不良反应与毒副作用,是我们不懈追求的目标,更是每一位儿科医师的职责。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