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故事

合集下载

孔子的故事50字(通用23篇)

孔子的故事50字(通用23篇)

孔子的故事50字(通用23篇)孔子的故事篇1孔子三岁的时候,叔梁纥病逝,葬于防。

叔梁纥死后,颜征在失去庇佑,为叔梁纥正妻施氏所逐,于是带孔子庶兄孟皮与孔子至曲埠阙里,过着清贫的生活。

孔子长大后,亦不得不为生活做许多粗活。

孔子后来曾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虽然家庭贫困,但孔子仍然勤奋好学。

幼年的孔子常将祭祀用的礼器(俎豆)摆设起来,练习行礼演礼,作为一种游戏。

孔子长成后,身高九尺有六寸,因此乡人称其为“长人”。

季氏曾飨士,孔子也前去,但为季氏家臣阳虎所绌,于是孔子返回。

孔子的故事篇2孔子的弟子公孙赤,有一天出使齐国,冉求(冉有)替他的母亲,向孔子请求补助一些谷米。

孔子说:“给她六斗四升。

”冉求请求再增加一些。

孔子说:“再给她二斗四升。

”冉求认为太少,给了公孙赤母亲更多。

孔子说:“公孙赤到齐国去,肥马轻裘,威风凛凛。

我听说过,君子只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

”所以,帮助他人周急不济富,对年轻人救急不救穷,这才是君子真正的态度。

孔子的故事篇3宰我问道孔子。

他说:“对于有仁德的人,别人告诉他井里面掉下去一位仁人,他会跟着下去吗?”孔子说:“为什么要下去呢?君子是可以到井边去救人,却不可以陷入井中;君子可能被欺骗,但不可能被迷惑。

”君子做事,要从符合理性精神的现实逻辑出发。

即使他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和仁,也要保持充分的理性,可以利用,但绝不能上当。

要用充分理性的精神去生活,成全了自己也就是成全别人。

孔子的故事篇4一次孔子到了郑国与弟子走散,孔子呆在城墙东门旁发呆,郑国有人对子贡说:“东门边有个人,他的前额像尧,他的脖子像皋陶,他的肩部像子产,不过自腰部以下和大禹差三寸。

看他劳累的样子就像一条“丧家之狗”。

子贡把这段话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孔子。

孔子很坦然地笑着说:“把我的外表说成这样,实在是夸过头了。

不过说我像条无家可归的狗,确实是这样!确实是这样啊!”孔子的故事篇5孔子的一生,充满了色彩,他不理学生是好是坏,他只想羧绾谓毯盟。

孔子10个简短小故事7篇

孔子10个简短小故事7篇

孔子10个简短小故事7篇孔子10个简短小故事(精选篇1)孔子之郯,遭程子于涂,倾盖而语终日,甚相亲。

顾谓子路曰:“取束帛以赠先生。

”子路屑然对曰:“由闻之士不中间见,女嫁无媒,君子不以交,礼也。

”有间,又顾谓子路。

子路又对如初。

孔子曰:“由,诗不云乎:‘有美一人,清扬宛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今程子,天下贤士也,于斯不赠,则终身弗能见也,小子行之。

”评议:古语云:“白头如新,倾盖如故”,就是孔子与程子故事的注脚吧?“倾盖而语终日”,相得何其深也!喻程子为美人,相知之乐溢于言表;而念及“终身弗能见”,又禁不住忧从中来:孔子就是这样一个既讲原则,又懂得变通、富有感情的人。

坚守原则固然可敬,扬弃原则显示的灵活性,则更彰显出人内心的丰富活跃,以及除旧布新的创造力。

孔子10个简短小故事(精选篇2)一天。

孔子带领着子路、子贡、颜渊等几个门生外出讲学。

师生们来到海州,天空忽然电闪雷鸣,狂风暴雨大作。

当地的一个老渔翁把他们领进一个山洞避雨。

这山洞面对着大海,是老渔翁__常歇脚的地方。

孔子觉得洞里有点闷热,便走到洞口,观看雨中的海景,看着看着,不觉诗兴大发,吟成一联:风吹海水千层浪;雨打沙滩万点坑。

老渔翁听了忙道:“先生,你说的不对呀!难道海浪整头整脑只有千层,沙坑不多不少正好万点?先生你数过吗?”孔子觉得老渔翁的活有几分道理,便问道:“既然不妥,怎样才合适呢?”老渔翁不慌不忙地说,“咱生在水边,长在海上,时常唱些渔歌。

歌也罢,诗也罢,虽说不必真鱼真虾,字字实在,可也得合情合理,句句传神。

依我看,你那两句应当改成这样:‘风吹海水层层浪,雨打沙滩点点坑。

’浪层层,坑点点,数也数不清,这才合乎情理。

”子路在一旁火了,冲着老渔翁说:“哎哎,圣人作诗,你怎能乱改!”孔子喝道:“子路!休得无礼!”老渔翁拍着子路的肩膀说:“圣人有圣人的见识,但也不见得样样都比别人高明。

比方说,这鱼怎么打法,你们会吗?”一句话,把子路问了个哑口无言。

孔子的故事精选5篇

孔子的故事精选5篇

孔子的故事精选5篇孔子----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孔子的故事,方便大家学习。

孔子的故事1在很久之前,孔子路过一个地方,正巧前面有一条河,没成想他们还没走过去呢,就有人掉进了河里面。

孔子的徒弟会水,下去就把人给救了上来,而这件事也是轰动了整个村庄。

落水的人家人闻讯赶来之后,为了表示自己对救命之恩的感谢,就把自己家的一只牛给了孔子的徒弟。

后来这片村庄就开始流传孔子教导无方的话,说是:救人一命还收人家的钱财。

这事情不知道怎么样又传回了孔子的耳朵里面。

孔子见自己的徒弟还是有些伤心的,就对徒弟说他做的很对,因为这样做不仅可以让被救的人家心里好受,也可以推动更多的人愿意去救人,这是一件好事。

这番言论没过多久又传回了那个村庄,曾经对此事进行过抨击的人都不再议论了,孔子就这样用客观的做事方法推动了好事。

孔子的故事2在春秋的时候,孔子经常会带着自己器重的几名弟子周游别国,来传扬他的思想还有政治主张。

有一天,孔子和弟子们打算去晋国,在路上行走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小孩子在路上玩碎石子,挡住了这一行人的去路。

孔子说:“小朋友你是不应该在路中间玩石子的,这样会挡住车的去路。

”小孩指了指自己的石子堆对孔子说:“老先生,您看到我搭的是什么了吗?”孔子转过头去看了一眼,发现小孩子搭建的是一座城堡。

孩子接着就说:“现在您看到我在搭建什么了,那到底是应该车让路给城,还是城让路给车呢?”孔子一下子被问的不知道怎样回答了,他发现在这交流中,孩子一直保持着礼貌的问答,就问了小孩子名字,小孩子也如实告诉了孔子。

在交流中,孔子知道了孩子才七岁,孔子转头就跟自己弟子讲:“这孩子如此小就能够懂得礼数,也是可以做我的老师的人啊。

”孔子的故事3众所周知,孔5261子是位大大的教育家,可他同时也是一位音4102乐家,既会唱歌,又会1653弹琴作曲。

他在与人一同唱歌时,如果人家唱得好,他一定请再唱一遍,自已洗耳恭听,然后再和一遍。

关于孔子的小故事6则

关于孔子的小故事6则

关于孔子的小故事6则关于孔子的小故事6则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汉族。

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市东南的鲁源村)。

逝世后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

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

他还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世界十大思想家之一,中国十大思想家之一,有"万世师表"之称。

----------------------故事一:孔子的小时候勤奋读书的故事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也是我国儒家学说的创始人。

他之所以能成为弟子三千、名扬四海的圣人,是和他小时候的刻苦勤奋分不开的,也正所谓是“天才来自勤奋”。

史书言,孔子的母亲在他刚刚三岁的时候,就教他读书识字,到四岁的时候,他已会念百余字了。

有一天,他的妈妈说:“昨天我教你的字会背了吗?”孔丘说:“都记住了。

”妈妈说:“那好,明天一早我考考你。

”孔丘睡觉,是和哥哥在一起。

这天晚上,他钻入被窝后对哥哥说:“哥哥,妈妈教给你的字都记住了吗?”哥哥道:“都记住了。

你呢?”孔丘说:“一我已经练了多遍,也许都记住了,可又没有打握,明天一早娘要考我,若有不会的,娘一定非常伤心和难过。

不行,我一定要起来再多练几遍。

”哥哥被他这种刻苦学习、孝顺母亲的精神所感动,心疼地说:“天气凉了,别起来练了,就在我的肚子上写吧。

我能觉出对错,也好对你写的做个检查!”于是,小孔丘就在哥哥的胸口上写了起来。

每写一字,就念出声来。

可这声音越来越轻,当他写完最后一个字的时候,声音也听不到了。

哥哥验完他的最后一个字,听着他那均匀的呼吸,望着他甜中带笑的睡容,既心疼又爱怜地笑了。

第二天一早,在母亲考核时,他一遍通过。

母亲惊喜道:“这孩子真神了,前天教了他那么多字,只过了一天,就如此滚瓜烂熟,将来准能干大事啊!”孔丘望着母亲欣喜的面容,高兴地笑了。

孔子的十二个著名故事

孔子的十二个著名故事

孔子的十二个著名故事1. 孔子问礼孔子一次问他的门徒,“在进行礼仪时,我们应该做些什么?”门徒回答道,“根据规定的程序行事。

”孔子问,“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应该怎么办?”门徒回答:“跟随自己的感觉。

”孔子说,“你们的礼仪培训失败了。

”2. 孔子参观鲁穆公孔子参观了鲁穆公。

穆公问孔子如何改善统治。

孔子回答:“让百姓感受到你的爱。

”穆公反驳道:“我对百姓非常慷慨。

”孔子回答道:“这并不足够。

爱是要展现在言行之间,而不是流于慷慨。

”3. 孔子的弟子写文字孔子的一位弟子问他:“我写出了最好的文字,怎么样才能被人们记住?”孔子回答道:“用你的文字改变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吧。

”4. 孔子的徒弟先君子后小人孔子的门徒子路问:“我们应该先跟谁做朋友,先跟君子还是先跟小人?”孔子回答道:“你应该先跟君子交朋友,因为他会帮助你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5. 孔子的学生被狗侵害孔子的一位学生被一只野狗咬伤。

孔子派门徒寻找狗。

当门徒抓住狗时,孔子吩咐说:“不要伤害它,因为它只是在执行它的天性。

”6. 孔子的学生给自己设局孔子的一位学生给自己设下了一个陷阱,当听到孔子赞扬他时,他将弹奏他的琴。

但孔子没有赞扬他,于是他回来摔坏了他的琴。

孔子告诉他:“你的功夫还没有到家,你需要更多的努力。

”7. 孔子的学生想和他分享喜悦孔子的学生呈报了他的进步,告诉孔子他在一次辩论中打败了一位对手。

孔子回答道:“你应该把这个喜悦分享给你的家人和朋友,而不是只跟我说。

”8. 孔子判断一个人的品性有人问孔子如何判断一个人的品性。

孔子回答道:“你应该看他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做的事情,那才是他真正的品性。

”9. 孔子的门徒讽刺他的声音孔子的一位门徒讽刺他的声音。

孔子回答道:“我的声音虽然不甚动听,但我的言语却是有分寸的。

”10. 孔子的一位学生不忠孔子的一位学生对他不忠,孔子提醒他说:“如果你不忠实于自己的师傅,你也不会忠实于自己的国家。

”11. 孔子回避悖论孔子发现了一个悖论:“一个人不能一边说谎,一边帮助别人。

孔子的小故事

孔子的小故事

孔子的小故事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他的言行举止、故事和教诲至今仍然对人们有着深远的影响。

下面我将为大家讲述一些关于孔子的小故事,希望能够给读者们带来一点启发和思考。

故事一:孔子与学生们的故事孔子是一位非常有学问的人,他十分勤奋,而且善于思考和研究。

一天,他正在庭院中讲述课程,学生们围坐在他身边认真倾听。

就在这时,天开始下雨了。

大家本以为孔子会停止教诲,不想孔子却没有理会,仍然继续讲课。

雨越来越大,而孔子的声音却异常洪亮,直到最后一名学生也听得清清楚楚。

学生们惊讶地问孔子:“为什么你不停下来?大家都听得不清楚了。

”孔子微笑着说:“人类之所以要学习,是为了能够在任何困难的环境中都能够发挥自己的优势。

雨声再大,我们也要坚持去学习。

”故事二:孔子与匡衡的故事孔子一次到一个城市去教书,他请来了一位有名的学者匡衡向自己请教问题。

孔子对匡衡说:“你能给我一个诚实的答案吗?”匡衡郑重地说:“当然可以。

”孔子便问道:“世界上有没有一个人可以说出所有的谎话?”匡衡思索片刻,回答说:“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可以说出所有的谎话。

”孔子再一次提问:“那么,世界上有没有一个人可以说出所有的真话?”匡衡这次更加认真地思考了一下,然后再次回答说:“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可以说出所有的真话。

”孔子微笑着拍了拍匡衡的肩膀,他对匡衡说:“诚实是一种美德,但是没有人可以完全做到100%的诚实,我们要经常反思自己的言行,努力做到更加真实。

”故事三:孔子与公输般的故事孔子在自己的教育理念中,强调了尊重和敬畏道德规范的重要性。

有一次,他遇到了一位叫做公输般的年轻人,他自称是个人才出众、无所不能的天才。

孔子听了他的自夸后,决定给他一个教训。

孔子问公输般:“你愿意和我一起栽种菜吗?”公输般自信地说:“没问题,栽种菜很简单,我很快就能学会。

”于是,他们一起去菜园。

孔子拿起一把锄头,开始耐心地锄草、整理土壤,然后小心地种下了一颗颗蔬菜种子。

和孔子有关的故事

和孔子有关的故事

和孔子有关的故事1.孔子与项橐论道:孔子东游时遇到一位名叫项橐的七岁孩童挡道,项橐以其聪明才智向孔子提出一系列问题和挑战,孔子对其智慧深感惊奇,并尊称其为“小老师”。

2.孔鲤过庭闻训:孔子的儿子孔鲤有一次在庭院中走过,孔子当时正在弹琴,见状便对孔鲤进行教育,告诫他要学习《诗》、《礼》,这一典故后来被称为“过庭之训”,体现了孔子对儿子的严格教育。

3.颜回好学: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之一,他生活简朴却专心致志于学问,孔子曾多次赞扬他的勤学不倦和德行高尚,如“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4.杏坛设教:孔子在鲁国讲学的地方相传是在一棵大杏树下,后世将此地称为“杏坛”,象征着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奠定了中国教育的基础。

5.韦编三绝:孔子晚年非常刻苦钻研《易经》,以至于翻阅次数太多,以致于穿竹简的牛皮绳都断了三次,通过这个故事传达了孔子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

6.诲人不倦:孔子对待弟子的教学态度始终如一,无论弟子资质如何,都能耐心教导。

冉求曾表达自己能力有限,但孔子鼓励他要有持续学习的精神。

7.子见南子:南子是卫国的夫人,名声不佳。

孔子周游列国时曾访问卫国,并应南子之邀相见。

此事引起弟子们的非议,孔子为了表明自己的清白,发誓说如果做了有愧于心的事,"天厌之!天厌之!"。

8.割不正不食:孔子主张饮食礼仪,有一次他的弟子发现祭祀用的肉切割得不够方正,于是孔子拒绝食用,以示对礼制的尊重和坚守。

9.孔子观于周庙:孔子在参观周公庙时,看到一种叫做“欹器”的器具,当它空的时候会倾斜,水装到一半就直立起来,满了就会倾覆。

孔子借此教育弟子,人要谦虚自省,不能骄傲自满。

10.孔子论志向:孔子曾与弟子们讨论各自的志向,其中颜渊表示愿意安贫乐道,而子路则表示愿能治理一个中等国家使其百姓勇武善战。

孔子赞扬了他们不同的志向,体现了他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

关于孔子的经典故事五篇

关于孔子的经典故事五篇

【导语】孔⼦在中国是个闻名遐迩、妇孺皆知的⼈物。

⽼百姓叫他做孔圣⼈,读书⼈称他为孔夫⼦。

下⾯是⽆忧考分享的关于孔⼦的经典故事关于孔⼦的经典故事五篇。

欢迎阅读参考!【篇⼀】关于孔⼦的经典故事 孔⼦的⽗亲死得早,母亲含⾟茹苦地把他抚养成⼈。

在孔⼦不太懂事的时候,颜徵在就买来了很多的乐器,有时请⼈为⼉⼦演奏,有时⾃⼰为⼉⼦吹弹,有时让⼉⼦⾃⼰玩弄。

邻⾥乡⼈不解其意,颜徵在对⼈们说:让孩⼦从⼩接触这些器具,培养他的兴趣,他就会渐渐喜欢这些乐器。

做⼈要讲根基,办事要按规矩,⽆规矩不成⽅圆,乐器最讲礼仪与规矩,没有章法演奏不出动听的乐曲。

让孩⼦早点接触礼仪、⾳律、等级,对他以后的成长是⼗分有利的。

在母亲的教导下,孔⼦很快就爱上了这些乐器,并学会了吹、拉、弹、唱。

邻⾥有了婚丧等红⽩喜事,他都会拿着乐器去为他们演奏。

孔⼦成⼈以后,对⾳乐的爱好有增⽆减,把⾳乐当成⾃⼰⽣活中的⼀部分。

他在齐国听了韶乐,⼀连学了三个⽉,整⽇沉醉其中。

他说:“真没想到⾳乐的感染⼒有这么强!” 有⼀次,孔⼦向鲁国乐官师襄⼦学琴,他弹⼀⽀名曲,连续将它弹了⼗天。

师襄⼦让他换个曲⼦,孔⼦说:“虽然我已经熟悉了这⽀曲⼦,但还没有将它掌握。

” 过了⼏天,师襄⼦说:“你已经掌握了这⽀曲⼦,可以弹别的了。

” “我还没有领悟它的⽤意。

”孔⼦说。

⼜过了⼀段时间,孔⼦依然在弹那⾸曲⼦,师襄⼦不耐烦地说:“你已经了解它的⽤意了,可以换⼀⽀曲⼦了。

” “我还没有领悟它描写的⼈物形象呢。

”孔⼦说。

⼜过了⼀些时候,孔⼦终于停下不弹了,他想了想,然后抬起头,向远⽅望去,说:“我可能领悟到了,这个⼈⼜⾼⼜⼤⽪肤很⿊,眼睛向上看,好像要统⼀四⽅,这就是周⽂王。

” 师襄⼦听了⼗分惊讶,不得不佩服孔⼦对⾳乐执着的精神。

从此,孔⼦更加刻苦地学习⾳乐,他能从⾳乐中悟出很多深刻的道理。

在各种乐器的演奏中,孔⼦从中摸出了好多规律,将它们总结出来,运⽤到⾳乐当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史上最全的孔子故事

史上最全的孔子故事

史上最全的孔子故事1、孔子到庙堂参观,看到一种倾斜易覆的器皿,守庙的人说是宥坐之器。

孔子说:“我听说宥坐之器,虚则欹(倾斜),中则正,满则覆。

明君常将它放在自己的座右。

”孔子让弟子注水,果然如此。

孔子叹道:一切事物哪有满而不覆的道理呢?”弟子问:“敢问有保持满而不覆的办法吗?”子曰:“聪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

此所谓损之又损之道也。

”2、晏婴是与孔子同时代的政治家,为孔子所敬重。

一天,晏婴的车夫回家后,他的妻子要求离婚,车夫不解,其妻说,我今天在门缝中看到你驾车经过门口,晏婴那么矮,做了宰相,名震诸侯,还是那么朴实无华、自居人下,而你身高八尺,只是他的仆役,却意气扬扬、傲气冲天,你这样没有出息,所以我要离婚。

车夫听了这番话,就谦虚谨慎、发奋图强。

晏婴知道后,也努力培养他,后来车夫官拜大夫。

孔子尤其佩服晏子的交友之道,晏子交友,交情越久,他就越恭敬有礼,别人也越尊重他,从而能做到全始全终,所以孔子由衷地说:“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3、孔子弟子公孙赤出使齐国,冉求替他的母亲向孔子请求补助一些谷米。

孔子说:“给她六斗四升。

”冉求请求再增加一些。

孔子说:“再给她二斗四升。

”冉求认为太少,给了公孙赤母亲更多。

孔子说:“公孙赤到齐国去,肥马轻裘,威风凛凛。

我听说过,君子只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

”帮助他人周急不济富,对年轻人救急不救穷,这是君子的态度。

4、孔子说,可以和他人说的事但不说,这是失人;不可和他人说的事,却和他说了,这是失言。

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孔子在乡里间,貌温恭谦,表现得像个不善言辞的人;当他在祭祀宗庙和议论朝政时很善于明辨,对答如流;与上大夫谈话时,中正而有诤辩,敢于说实话;与下大夫交谈时,侃侃而谈,和气而又欢乐;君视朝时,恭恭敬敬,但又威仪中适,不张不弛。

根据人的性格特征和场合说话,这需要仁德、智慧和勇气。

5、孔子离开曹国到宋国后,就和弟子们在大树下练习礼仪。

孔子十大经典故事7篇

孔子十大经典故事7篇

孔子十大经典故事7篇孔子十大经典故事(精选篇1)有次孔子受困在陈蔡一带的地区,有七天的时间没有尝过米饭的滋味。

有一天中午,他的第子颜回讨来一些米煮稀饭。

饭快要熟的时候,孔子看见颜回居然用手抓取锅中的饭吃。

孔子故意装作没有看见,当颜回进来请孔子吃饭时,孔子站起来说:刚才孟李祖先告诉我,食物要先献给尊长才能进食,岂可自己先吃呢?颜回一听,连忙解释说:夫子误会了,刚才我是因看见有煤灰掉到锅中,所以把弄脏的饭粒拿起来吃了。

孔子叹息道:人可信的是眼睛,而眼睛也有不可靠的时候,所可依靠的是心,但心也有不足靠的时候。

孔子十大经典故事(精选篇2)有一个叫子西的人,做事总是先看中名誉,甚至于沽名钓誉。

孔子对弟子说:“谁能够去劝导一下子西,使他不再沽名钓誉?”弟子子贡说:“我能劝他。

”于是,子贡就去劝说子西,子西也好像因此而没有什么疑虑了。

孔子说:“不受功利所左右,才能胸怀宽广;保持本性而不动摇,才能保持住纯洁的品行。

内心不正直,做事也就不能正直;内心正直,做事才能正直。

子西恐怕还是难以避免灾祸。

”后来,楚国发生内乱,楚国的大夫白公逃到了吴国,后来子西把他召回楚国了。

不久之后,子西发动叛乱,结果被杀。

孔子十大经典故事(精选篇3)孔子是历史上一个很有名气的人,他一生桃李满天下。

我很崇拜他。

今年,刘老师让我们买了一本《孔子的故事》,这本书介绍了孔子一生的历程,使我们更加了解,更加熟悉孔子了。

这本书中最让我回味无穷的是;孔子从政的那部分。

孔子刚开始当中都宰,把中都治理得井井有条。

接着,鲁定公又让他做司空。

任司空时,他和他的弟子一起调查农业生产情况,还兴修水利。

司空没做多久,孔子又被升任为司寇。

任司寇时,他实施一些法律,还创了最早的陪审团。

他断父子互讼案,智救大野泽,又在夹谷和齐国会盟取得了胜利,又诛杀可正卯,还抑三桓堕三都。

孔子为政的时候,民心归服,一派政通人和的景象。

我合上书本,闭目沉思:孔子可真是个清官呢!他忠心中力为老百姓办事,用一颗仁爱之心对待百姓,不百姓财产,他可真是个清官。

关于孔子的故事(通用20篇)

关于孔子的故事(通用20篇)

孔子的故事关于孔子的故事(通用20篇)孔子,大家都知道吧!那么,关于孔子的故事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几个关于孔子的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孔子的故事篇1孔子一直是后世人景仰的对象,他常常被后人供奉于庙堂之上,他一生从事传道,授业,解惑,被中国人尊称”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他是圣人,是高呼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一生挚友;是”一箪食,一瓢饮,不改其乐“的鹤发老者;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谦逊学者。

他是平凡人,又是如此伟大。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

名丘,字仲尼。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先世系宋国贵族。

其祖上是孔防叔,宋襄公八世孙,畏惧宋大夫华督的逼迫,而奔波到了鲁国。

防叔生伯夏,佰夏生叔梁纥,梁纥为鲁国武士,以勇力闻于诸侯。

纥于颜氏女野合生孔子。

”作为儒家学说的创始人,身处乱世却能够坚持践行自己的主张,孔子的精神和勇气实在是令人佩服。

古来圣贤皆寂寞,他们异于常人之处就是要承受常人不能忍受的孤寂和苦闷,就算千夫所指,就算穷途末路,也要坚持把“仁”推行到底。

孔子生于礼崩乐坏的年代,他为了让更多的穷人孩子能够读书,在年轻的时候建立了第一所私学,广招学徒,一时之间竟也誉满乡里,成为德高望重的万世之师。

春秋战国时期,国家间战乱连连国家尚且不能自保,人民自然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生存的第一条件是食物,粮食对于战乱中的人民是极其珍贵的,连饭都吃不起何谈国家政治。

因此,肉对孔子那个时代的人来说是很重要的,孔子受学生,学费就是“束修”,也就是肉干。

要知道在物质极度匮乏的春秋战国,能吃到粗茶淡饭已经很不错了,能吃到鱼、肉更是难上加难。

既然如此,又是什么原因让孔子三月不知肉滋味?据《论语》记载,“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孔子在齐国,听到舜的音乐“韶” ,三月不知肉味。

这里并不是说,孔子失去了味觉和嗅觉,更不是他三个月不知道肉放在哪里,找不到肉吃,以致不知道肉的味道。

儒家孔子的小故事(通用10篇)

儒家孔子的小故事(通用10篇)

儒家孔子的小故事(通用10篇)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他有一套虽不周密而相当完整的政治见解和思想体系。

下面是关于儒家孔子的小故事的内容,欢迎阅读!儒家孔子的小故事篇1孔子行礼传说,孔子年少而好礼,有一年的秋天,乌云滚滚,寒风嗖嗖,落叶从树上纷纷飘下来,随风翻飞。

这时,年少的孔丘正聚精会神的在窗下读书,由于天气太冷,他又穿着单薄的衣服,不时地搓着手。

坐在一旁的母亲心痛地说:“孩子,歇一会儿吧!”“好啊!”孔子答应着站起身,拿起放在桌旁的俎豆(当时行礼用的器具),不声不响地出了屋门。

母亲忙说:“孩子,外面风大,天又这么冷,眼看就要下雨了,你不要到院子里去玩了吧。

”孔丘一脸正色地回答:“不是啊,母亲,我这是在祭祀神灵,行大礼呢!”“你行大礼干什么呢?”母亲问他。

“如果我现在不学好礼仪,长大就不知道怎么做人了。

”母亲听了孔丘的话,惊讶的说不出话来。

儒家孔子的小故事篇2评赎奴隶当时在春秋时代,鲁国有个规定,凡是到国外旅行去,看到有鲁国人在外国被卖为奴隶的,可以花钱把他赎出来,回到鲁国后,到国库去报帐,国库照付。

孔子有一个学生,真的在国外看到有鲁国人被卖为奴隶了,就把他赎出来。

赎出来以后,他没到国库去报帐,别人都说这个人品格高尚。

孔子知道之后,大骂这个学生,说这个学生做错了。

别人奇怪了,做好事嘛,又赎了人,又不去报帐,这不是好事吗?不是品格高尚吗?孔子说看问题不能这样看,他这个做法,实际上妨碍了更多的奴隶被赎出来。

这个人回来后没有去报帐,将来别人看见做奴隶的鲁国人,本想赎他出来,又想,我赎了以后,如果去报帐,别人就要议论:以前某某人不报帐,你去报帐,你的品格不如他。

这样,这个人就可能装作没看见,不去赎人了。

所以,这个做法就妨碍了更多的鲁国奴隶被人家赎买出来,是有害的。

儒家孔子的小故事篇3落水救人有一个人掉到水里去了,孔子的一个学生跳下水去,把人救起来了,家属感谢他,给他一头牛,他就收了。

别人就议论了:下水救人还要钱?孔子知道了,表扬这个学生,说这个学生做得对,这会使更多的落水人被救。

关于孔子的故事(通用21篇)

关于孔子的故事(通用21篇)

关于孔子的故事(通用21篇)孔子的故事篇1一次,孔子受楚昭王邀请,到楚国去访问,途经陈、蔡两国之间。

而陈、蔡两国的大夫,害怕孔子被楚国重用,会对本国不利,所以,他们派兵将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围困在陈、蔡之间。

孔子一行,因此连着七天没生火做饭。

熬的野菜汤里,也没有一粒米,弄得不少弟子无精打采,面有菜色。

而此刻,孔子却依然在室内,弦歌不止。

这时,弟子颜回在屋外择野菜,见子路与子贡两人在一起嘀咕道:“先生两次被鲁国驱逐,在卫国也未能待下去,在宋国讲学,连背靠的大树都被人砍倒。

到周地拜访,又受老子的数落。

现在,又被人围困在陈、蔡之间。

追杀先生的无罪,欺凌先生的无有禁止。

先生倒好,依然在这里弦歌鼓琴,自得其乐。

难道做君子的,就这样的没有羞耻心吗?”颜回听到这里,无言以对。

只好进到屋里,告诉孔子。

孔子听后,推琴长叹道:“子路、子贡呀!难道你们真的是小人?召他们进来,我有话要跟他们说。

”子路、子贡进屋。

子路抱怨地对孔子说:“老师,我们行到这种步田地,可以说是末路穷途了吧!”孔子听到这里,厉声喝道:“子路!这是什么话?君子明于道谓之通,昧于道谓之穷。

我们抱仁义之道,处在这少仁少义的乱世,遭受磨难,这是很正常的事,何穷之有?内省无愧于道,临难不失己德,大寒至,霜雪降,因此才会知道松柏之真强茂。

过去,齐桓公因在莒国受辱,反而树立起王霸之志。

晋文公在曹国受欺,因此产生称霸之心。

越王在会稽遭受奇耻大辱,却使他更加坚定复国的志愿。

这次,我们遭遇这般磨难,难道不也会是件很幸运的事吗?”说完,孔子截然返身回到琴案,操琴而作。

子路闻后,也随之持兵器,昂然合拍而舞。

子贡见此,愧然自叹道:“我真是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呀!”所以古代有道德的人,得意的时候是快乐的,失意的时候是幸福的。

他们所享受的与得失无关。

内外环境道德安慰有得有失,但作为寒暑风暴的替代,不足以扰乱自我心灵。

孔子的故事篇2传说,孔子年少而好礼,有一年的秋天,乌云滚滚,寒风嗖嗖,落叶从树上纷纷飘下来,随风翻飞。

关于孔子的10个小故事

关于孔子的10个小故事

关于孔子的10个小故事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兴办私学,突破官府垄断,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今天小编整理了关于孔子的10个小故事,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道听途说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涂同途)在路上听到一些没有根据的话,在路上不负责任的传播,这是不能接受的。

有很多类似的玩艺,被人一本正经地转来转去,实际上这些谣言里漏洞百出,只要自己稍微认真想一想、查一查,就能够看出其中的谎言成分,然而很多人却信以为真,乐此不疲。

是我们自己太脆弱太轻信还是网络里情绪的煽动太容易?要警惕啊。

发愤忘食形容学习努力,工作勤奋。

楚国某县尹问孔子弟子,请他谈谈对孔子的看法,弟子木讷小心,一言不发,县尹只得怏怏而回。

孔子得知后,很不高兴,怨道:你为什么不说:我的老师是个发愤忘食,乐而忘忧的好学者啊!弟子一听马上明白,愧道:"老师,是我糊涂啊,现在我终于明白了。

今后若有人再问我,我必遵师嘱答之。

"孔子一听舒服,欣然笑道:"好,好,好。

"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可孔夫子都懂得在适当的时候吹一把,真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啊!鸣鼓而攻形容声讨犯罪的人。

孔子弟子冉求在朝中干活,准备试行新法,向孔子请教,孔子刚好是站在保守一边,于是气愤无比,把冉求骂个狗血淋头,冉求一再坚持自已的改革,于是孔子对众徒发出追杀令:冉求不是我的门徒,你们一起向他攻击吧!"[论语。

先进篇] "求,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很多人都很努力。

自古人多胜少,欺软怕硬的作风早已定型。

你的社会关系如何? 你有硬梆梆的后台吗?你的朋友多吗? 如果没有,可得小心行事,洁身自好呀!以强凌弱凭借强力欺负弱小。

孔子的经典小故事

孔子的经典小故事

孔子的经典小故事孔子,又称孔夫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被视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思想和教诲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历史,并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他的一生中,他用许多小故事来传达他的思想和价值观。

以下是几个孔子经典的小故事:1. 启蒙故事:揭竿而起在孔子的年代,有一位叫子贡的学生问他:“如何才能在政治上有所作为?” 孔子回答说:“一个人可以通过揭竿而起。

” 孔子的意思是,一个人应当以正义和公义的行动,奋起抗争不公正的政治体制。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个人的行动和努力可以改变社会。

2. 教育故事:跳井救子有一次,孔子的学生颜回看到一个小孩掉进了井里,他立即跳进井里救了那个小孩。

当孔子听到这个故事时,他说:“回是一个好学生,他能为了保护他人的生命而不顾自己的安危。

” 孔子强调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故事也告诉我们,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品德和良好的道德行为。

3. 仁爱故事:仁者乐山有一次,孔子的学生曾子问他:“仁者是什么意思?” 孔子回答:“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 孔子的意思是,仁者喜欢帮助别人,关心他人的困境和需求。

这个故事强调了仁爱的重要性,教导人们要善良、体贴和乐于助人。

4. 孝道故事:捧心奉父有一位叫子路的学生问孔子:“孝道最重要的是什么?” 孔子告诉他:“捧心奉父。

” 孔子的意思是,尊敬和孝敬父母是孝道的核心。

这个故事强调了家庭价值观和对长辈的尊重。

5. 友谊故事:三人成虎有一天,三个人走过一片森林,他们突然听到有人说:“有只虎在这里!” 三个人都急忙逃跑。

后来,他们发现其实只是一只小兽,但因为没有确切的证据,他们莫名其妙地变得恐惧起来。

孔子听到这个故事后说:“你们应该亲眼看到事情发生才能确定。

”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用理性思考和证据来判断事情,而不是被虚假的传闻所误导。

这些孔子的小故事展示了他的智慧、教诲和价值观。

他的思想和教育理念至今仍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社会。

通过这些经典的小故事,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孔子的思想,提升自己的品德和能力。

孔子十大经典故事

孔子十大经典故事

孔子十大经典故事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的言行故事流传甚广。

以下是孔子十大经典故事:
1. 孔子学琴:孔子向鲁国的乐官师襄子学习弹琴,掌握了琴艺后,自发地为学生们传授琴艺,提倡音乐教育。

2. 颜回尊师:颜回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他对待孔子尊敬有加,时刻遵循孔子的教诲,成为儒家学派的楷模。

3. 孔子论孝:孔子强调孝道,认为孝是为人之本,孝敬父母是每个人的责任。

4. 孔子劝顽童:孔子在路上遇到两个顽童阻挡道路,他以礼待人,巧妙地回答了顽童的问题,赢得了他们的尊敬。

5. 孔子三月不知肉味:孔子在陈国、蔡国之间被困,经历了长达三个月的艰苦生活,在此期间,他专注于研究学问,忘记了肉的味道。

6. 孔子周游列国:孔子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传播儒家学说,历经艰辛,不懈推广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观念。

7. 子贡问政:子贡向孔子请教治国之道,孔子强调为政以德,民之归仁焉。

8. 孔子论君子:孔子阐述君子之道,强调君子要有品德、才华、仁爱、忠诚等品质。

9. 颜渊请孝:颜渊向孔子请教孝道,孔子告诉他,孝不仅仅是表面的侍奉,而是要从内心尊敬父母。

10. 孔子论朋友:孔子认为交朋友要慎重,要选择有品德、有才华的人为友,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这些经典故事展示了孔子的智慧、品德和教育理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的故事——蒋老师选编1、有一次,孔子有机会进入鲁国的太庙。

太庙是古代帝王祭祀祖先的地方,里面陈列着许多文物古器,还常举行祭祀活动,在这里,可以了解历史和有关的典章制度。

孔子进太庙后,就下功夫认真地进行考察,对每一件不明白的事,都向别人请教。

从庙里陈列的件件文物古器到举行仪式时伴奏的音乐,样样都要找人问个究竟。

活动结束后,他还拉住别人的衣袖,继续问一些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他这样做,曾被人看不起。

有人说:“谁说这个年轻人懂得礼呢?他跑进太庙,什么是都要问。

”孔子听了说:“不懂就问,这就是礼啊!”2、孔子在旅途中经过一个村庄。

他看到一个老人,一个很老的老人,他从井里面打水来浇地。

那是非常辛苦的工作,太阳又那么大。

孔子以为这个人可能没有听说过现在有机械装置可以打水——你可以用牛或者马代替人打水,这样比较容易——所以孔子就过去对老人说:“你听说过现在有机器吗?用它们从井里打水可以非常容易,而且你做十二个小时的工作,它们可以在半小时之内就完成。

可以让马来做这件事情。

你何必费这么大的力气呢?你是一个老人啊。

”他肯定有九十岁了。

那个人说:“用手工作总是好的,因为每当狡猾的机器被使用的时候,就会出现狡猾的头脑。

事实上,只有狡猾的头脑才会使用狡猾的机器。

你这不是存心败坏我吗!我是一个老人,让我死得跟生出来的时候一样单纯。

用手工作是好的。

一个人会保持谦卑。

”孔子回到他的门徒那里。

门徒们问:“您跟那个老人谈什么呢?”孔子说:“他看起来似乎是老子的门徒。

他狠狠地敲了我一棒,而且他的论点好象是正确的。

”当你用手工作的时候,不会出现头脑的影子,一个人保持谦卑、单纯、自然。

当你使用狡猾的机器时,头脑就介入了。

那些用头脑工作的人被称为头头:职员的头头,老师的头头——他们被称为头头。

不要做头头。

即使做一个职员也已经很不好了,何况做职员头头……那就完了。

做一个老师已经够糟糕的了,何况做老师头头……要设法成为“手”。

“手”是被批判的,因为它们不狡猾,不够具有竞争性;它们似乎是原始的。

试着多用手来工作,你会发现那个影子出现得越来越少了。

说明孔子是个虚心接受别人批评和建议的人。

3、子路曾经问孔子:“听说一个主张很好,是不是应该马上实行?”孔子说:“还有比你更有经验、有阅历的父兄呢,你应该先向他们请教请教再说,哪里能马上就做呢?”可是冉有也同样问过孔子:“听说一个主张很好,是不是应该马上实行呢?”孔子却答道:“当然应该马上实行。

”公西华看见同样问题而答复不同,想不通,便去问孔子,孔子说:“冉求遇事畏缩,所以要鼓励他勇敢;仲由遇事轻率,所以要叮嘱他慎重。

”冉有曾告诉过孔子:“不是不喜欢你讲的道理,就是实行起来力量够不上呢。

”孔子说:“力量够不上的,走一半路,歇下来,也还罢了;可是你现在根本没想走!”这就是冉有的情形。

子路不然,子路是个痛快人,孔子曾说他三言两语就能断明一个案子。

有一次,孔子开玩笑地说:“我的理想在中国不能实现的话,我只好坐上小船到海外去,大概首先愿意跟着我的准是仲由了。

”子路当了真,便欢喜起来。

孔子却申斥道:“勇敢比我勇敢,可是再也没有什么可取的了!”这就是子路的脾气。

孔子对他们说的话,都是对症下药。

孔子对其他弟子也同样有中肯的批评。

颜渊是他最得意的弟子,但因为颜渊太顺从他了,便说道:“颜回不是帮助我的,因为他对我什么话都一律接受!”又如孔子是主张全面发展的,如果单方面发展,他认为那就像只限于某一种用处的器具了,所以说:“有学问、有修养的人不能像器具一样。

”可是子贡就有陷于一偏的倾向,所以他就批评子贡说:“你只是个器具啊!”子贡问道:“什么器具呢?”孔子说:“还好,是祭祀时用的器具。

”意思是说,从个别的场合看来,子贡是个体面的器具,却没有注意到全面的发展。

孔子注重启发,他善于选择人容易接受的机会给予提醒。

他说:“如果一个人不发愤求知,我是不开导他的;如果一个人不是到了自己努力钻研、百思不得其解而感觉困难的时候,我也不会引导他更深入一层。

譬如一张四方桌在这里,假使我告诉他,桌子的一角是方的,但他一点也不用心,不能悟到那其余的三只角也是方的,我就不会再向他废话了。

”孔子又往往能使人在原来的想法上更进一步。

子贡有一次问道:“一般人都喜欢这个人,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这不够。

”子贡又问:“那么,一般人都不喜欢这个人呢?”孔子说:“也不够。

要一切好人都喜欢他,一切坏人都不喜欢他才行。

”孔子也常常以自己虚心的榜样来教育弟子。

他曾说:“我不是生来就知道什么的,我不过是喜欢古代人积累下来的经验,很勤恳、很不放松地去追求就是了。

”又说:“三个人一块儿走路,其中就准有我一位老师。

”还说:“我知道什么?我什么也不知道。

有人来问我,我也是空空的。

但我一定把人们提的问题弄清楚,我尽我的力量帮他思索。

”有一次,子路问孔子人死了以后怎样,孔子说:“活着的问题还没解决,管死了以后做什么?”子路又问:“该怎样对待鬼神?”孔子说:“对待人还没对待好呢,谈什么对待鬼神!”孔子就是这样看重实际问题,而不喜欢空论的。

孔子也很少谈怪异、武力、变乱、鬼神。

在做人道理方面,如果提得太高而不切实,孔子也是不许可的。

子贡曾说:“我不愿意别人对待我的,我也不要照样对待别人。

”孔子便说:“赐啊,这不是你现在能做到的!”4、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很显然,孔子认为,自己能为众人师,能有如此地位,都是通过自己努力学习得来的。

这些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当然,孔子的好学是异乎寻常的,他因此也为此自豪,并认为自己别的优点也还平常,只有好学这点是常人不及的。

再深思考一步。

这句话其实反映了孔子的教育思想。

忠信这些良好品质的人是很多的,但只有好学,只有教育,才能把这些品质发挥出来,成就自己——如我孔丘这样。

其实这句话里面,孔子并不是在夸耀自己好学,更多的是希望那些“十室之邑”内的忠信者都来接受教育,都来学习。

我不能说这是公民教育思想,但教育之重要,在这里揭示的是很明显的。

孔子的这个思想,简化一下,就是“性相近,习相远”。

后来入了《三字经》,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可以说充分重视教育,才是孔子对中国文化最大的贡献。

也是对中国历史带来莫大的深远影响。

5、形容孔子勤奋好学的成语故事叫“韦编三绝”,这个故事讲的是用牛皮带编串起来的这部竹间《易经》书,,经孔子反复翻阅后把牛皮带都磨断了好几次,传说《易经》是我国古代几位圣人黄帝、文王、周公等相继写成的,虽然难于理解,但孔子非常用心学习,一遍一遍地翻阅,不但认真阅读而且动手写了好多心得,后人把这些心得称为《易传》。

6、孔子三岁时父亲去世,随后便随母亲迁居曲阜,过上了贫贱的生活,经常受到社会的冷遇。

孔子自己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子罕》)从小地位贫贱、所以干过很多杂活。

但贫贱生活的磨炼并没使孔子萎靡不振,而是更促使他从小就树立了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

孔子曾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他把吃粗粮、喝冷水,弯起胳膊当作枕头当作极大的乐趣,而把干不正当的事而得来的富贵,当作过眼浮云。

他生在文化空气浓厚、历史悠久的鲁国,由于鲁国曾是周公封地,保留着周朝的文化传统,所以他从小就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他聪敏好学,幼年就把小碗小盘之类作为祭器,做练习礼节的游戏,稍大,举几周礼、音乐、射箭、赶车、识字、计算(当时称“六艺”),也都无所不学。

不幸的事接踵而来,十七岁时,孔子的母亲又死了。

之后,他开始独立地生活,但仍孜孜不倦地学习,因为他懂得,自己并不是一个生而知之的人,而是通过爱好古代文化、勤奋敏捷才能求得学问的。

(《述而》)他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意思是说,几个人一块走路,其中便一定有可以为师的人。

我选取他的优点而学习,看出他的缺点则加以改正。

他的学习方式主要是自学,但也特别注重向别人请教,一遇到不懂的,就问别人,这就是所谓“每事问”(《八佾》)。

他一生都提倡多闻多见,认为多闻可以选择其中好的加以接受,多见可以都记在心里。

通过勤奋学习,孔子掌握了大量的知识,并培养了自己的积极进取精神。

这使他先得以两次做过小官。

一次是当“委吏”(负责仓库中的会计工作),一次是当“乘田”(管理牛羊),由于认真负责,工作做得井井有条,后来在二十多岁时又得以设教于闾里,招收鲁国人曾点、颜无由、秦商、冉耕等弟子授业讲学,从此便开始了办私学的教书生涯。

7、孔子精通音乐,深谙画理,具有很高的音乐美学素养。

在齐国,有一次他听到韶乐,赞不绝口,自称“三月不知肉味”。

孔子曾向鲁国乐官师襄子学琴,10天后还是弹同一曲子。

师襄子说:“可以另学新曲了。

”孔子说:“曲子虽熟,技巧还不熟。

”过了几天,师襄子又说:“技巧已熟,可以学新曲了。

”孔子说:“还没有领会曲子志趣。

”又过了几天,师襄子说:“已经领会曲子志趣,可以学新曲了。

”孔子道:“还未领悟出作曲者是谁。

”过一段时间,孔子若有所悟地说:“此曲除了周文王,还会有谁能作出呢?”师襄子肃然起敬:“此曲正是《文王操》!”8、孔子是世界上第一个开补习班的人,不仅有教无类,连补习费多寡,可享受的待遇都有明确规定:三十而立;交三十两银子只能站着听课;四十不惑:交四十两银子者可发问,直到没有疑问;五十知天命:交五十两银子者可知道明天小考的命题;六十耳顺:能出得起这个价钱者,老师可以讲些你喜欢听的话给你听,让你耳顺。

七十随心所欲:上课要躺要睡或者不来上课随你。

9、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民间办学、第一个以教书为职业的人。

他招收学生,不论贵贱、贫富、老少、国籍,只要带上十斤干肉作为见面礼就行了。

他最喜欢的学生颜回,出身贫穷,“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学生仲弓的父亲是个“贱人”,家无置锥之地。

子路侍奉双亲,常采野菜,“尝食藜藿”。

原宪居屋“蓬户桑枢”。

曾参衣衫烂褛,面部浮肿,手脚长茧。

闵子骞冬无御衣,“以芦花衣之”。

公冶长曾经是个犯人。

漆雕开受过刑罚……孔子教学生因人而异。

有一次,子路问:“事情听到就干起来吗?”孔子反问:“父兄在,怎么能听到就干起来呢?”另一次,冉有问同样的问题,孔子的回答是:应该听到就干起来。

学生公西华不解,问老师:同样的问题为什么作出相反的回答?孔子解释说:“子路胆大敢为,所以我要压压他;冉有胆小怕事,所以我要为他壮胆。

”学生问什么是仁、孝?在不同的场合、对不同的人,孔子有不同的解释,这是因为药各中病,对症下药。

10、话说孔子东游,来到一个地方感觉腹中饥饿,就对弟子颜回说:“前面一家饭馆,你去讨点饭来!”颜回就去到饭馆,说明来意。

那饭馆的主人说:“要饭吃可以啊,不过我有个要求”颜回忙道:“什么要求?”主人回答:“我写一字,你若认识,我就请你们师徒吃饭,若不认识乱棍打出。

”颜回微微一笑:“主人家,我虽不才,可我也跟师傅多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