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汉代辞赋
第二章 汉代辞赋
![第二章 汉代辞赋](https://img.taocdn.com/s3/m/61bccc02866fb84ae45c8ddb.png)
末言与方术之士讲习天下万物至理,探索其 间精妙,太子“据几而起,霍然病已”。
客曰:“将为太子奏方术之士有资略者,若庄
周、魏牟、杨朱、墨翟、便蜎、詹何之伦,使之论 天下之精微……此亦天下要言妙道也,太子岂欲闻 之乎?” 于是太子据几而起,曰:“涣乎若一听圣人辩士
之言。”涊然汗出,霍然病已。
音 饮 车 宫 田 观 要言 乐 食 马 苑 猎 涛 妙道
吳王不用乘策,卒見禽(擒)滅。漢既平七國 ,乘由是知名。景帝召拜乘為弘農都尉(函
谷關之關都尉)。乘久為大國上宾,與英俊
並游,得其所好,不樂郡吏,以病去官。复
游梁,梁客皆善屬辭賦,乘尤髙。孝王薨,
乘歸淮陰。武帝自為太子聞乘名,及即位,
乘年老,乃以安車蒲輪征乘,道死。
(《漢書· 賈鄒枚路傳》)
枚乘文學上的主要成就是辭賦。
写作特色
句法上,四、六言合用,句式整齐,通篇用韵,带
“兮”字调。
运用大量生动而寓意深刻的比喻和对比。
汉早期赋皆模仿楚辞,贾谊赋在体制上对屈原作品 多有借鉴。
刘熙载:“屈子之赋,贾生得其质。”
《鵩鸟赋》
汉文帝三年(公元前177年)被贬为长沙王太傅以后 所作。作者谪居长沙,有鵩鸟入其宅。贾谊以为不祥, 作《鵩鸟赋》,阐明自己对生死、祸福的达观态度。
二、枚乘和《七发》
(一)枚乘简介
枚乘字叔,淮陰人也,為吳王濞郎中(即帝王侍 從官)。吳王之初怨望謀為逆也,乘奏書諫吳王 (即《諫吳王書》)。吳王不納,乘等去而之梁, 從孝王游。景帝即位,御史大夫晁錯為漢定制度, 損削諸侯,吳王遂與六國謀反,舉兵西乡(向),以 誅錯為名。漢聞之,斬錯以謝諸侯。枚乘复說吳王 (即《复諫吳王書》)。
两汉文学汉代的辞赋
![两汉文学汉代的辞赋](https://img.taocdn.com/s3/m/129754645acfa1c7aa00ccf1.png)
第二章 两汉文学第一节汉代的辞赋赋是汉代最有代表性的文学样式,它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韵散结合,可以说是诗的散文化、散文的诗化。
汉赋是在对诸种文体兼收并蓄的基础上,形成新的体制。
一、赋体的形成、兴盛及变化赋是汉代最流行的文体,在两汉四百年间,盛极一时。
后世常把赋看成是汉代文学的代表,专称为“汉赋”。
作为一种文体,赋早在战国时代的后期就产生了。
从现存资料看,最早写作赋体作品并以赋名篇的是荀子。
《汉书·艺文志》记有荀子赋十篇,现流传下来的有五篇,即在今本《荀子》中《赋篇》里的《礼》《知》《云》《蚕》《针》。
此五篇赋以通俗的“隐语”铺写五种事物,以咏物为说理,实成为汉赋的直接渊源。
旧传宋玉也有赋作,但今之流传者,疑是后人之伪托。
1993年连云港出土的尹湾汉墓竹简,有一篇重要作品《神乌傅(赋)》,全篇约有664字,作于西汉后期,作者是一位受儒学熏陶很深的下层知识分子。
《神乌傅(赋)》的发现,为赋起源于民间说提供了重要的证据。
(参看沈颂今著《二十世纪简帛学研究》243页,学苑出版社2003年8月版。
)赋体的主要特点是所谓的铺陈写物。
刘勰《文心雕龙·诠赋》篇中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
”这是对“诗六义”中赋的表现手法的解释。
赋、敷、铺可通假。
《诗经》中的“赋”,指不假比兴、直接表现事物的时空状态的艺术手法。
《诠赋》篇又说:“然赋也者,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也。
”班固《两都赋序》说:“赋者,古诗之流也。
”这两段话说明:一、赋,溯其渊源,是诗歌的衍变。
“受命于诗人”,因《诗六义》中有赋,一般认为,赋在《诗经》中并不是文体,是一种表现手法,但赋体与“六义”之“赋”有关,由“赋”转化而来。
二、赋又与楚辞有关,受楚辞的影响很大。
从楚辞开始,以较长的篇幅和优美的词藻来发挥想象倾诉感情,成为战国后期人们所欢迎的形式。
赋作者正是利用这种文体来表达自己对当时现实的态度。
我们看西汉初年的“骚体赋”,确与楚辞相当接近。
《世界文学发展史》中国秦汉文学之四:汉代辞赋
![《世界文学发展史》中国秦汉文学之四:汉代辞赋](https://img.taocdn.com/s3/m/142bb3f3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12.png)
《世界文学发展史》中国秦汉文学之四:汉代辞赋中国秦汉文学之四:汉代辞赋辞赋是两汉400 年间最流行的一种文学形式。
西汉初期,是骚体赋向散体大赋的过渡时期,辞赋以抒情为主,其代表作家是贾谊和枚乘。
汉武帝时代是辞赋最兴盛的时代,辞赋内容广阔、辞彩富丽、体制宏大,因此成了文苑的宠儿,共有赋400 余篇。
这一时期最有成就的代表作家是司马相如。
此外,还有朱买臣、东方朔、枚皋等。
西汉末年,较有成就的辞赋家是扬雄。
东汉时期,散体大赋呈日益僵死的趋势,抒情小赋逐渐发展起来。
抒情小赋文字清新,体制短小,表现了汉赋晚期的重大变化。
其代表人物有张衡、蔡邕、赵壹等。
1.枚乘枚乘(公元——公元前140 年),字叔,淮阴(今属江苏)人。
西汉著名的辞赋家。
他生活在文景时代,初为吴王刘濞郎中,曾上书谏阻吴王谋反,未被采纳,遂投奔梁孝王,为梁孝王门客。
后来吴王发动叛乱,他又上书劝谏。
因此知名当世。
景帝召拜他为弘农都尉。
后来以病辞官,复游于梁。
" 梁客皆善辞赋,乘尤高"。
梁孝王死后,他回到老家淮阴。
汉武帝即位后,慕其文名,以安车蒲轮征其入京,卒于道中。
《汉书.艺文志》著录枚乘赋9 篇,今存《柳赋》、《菟园赋》、《七发》3 篇。
前两篇后人多怀疑是伪作。
《七发》比较可靠,它是标志汉赋形成的第一篇作品。
《七发》是假设楚太子有病,吴客前去探望,说七事以启发太子。
作者铺写了8 段文字。
开头一段是全文的序,叙述楚太子得病的缘由,指出楚太子的病根是腐化懒惰:" 且夫出舆入辇,命曰蹶痿之机;洞房清宫,命曰寒热之媒;皓齿娥眉,命曰伐性之斧;甘脆肥脓,命曰腐肠之药。
" 这些话切中贵族子弟的要害,批判色彩非常鲜明。
以下7 段是吴客用7 种办法来启发楚太子,为他治病。
前6种办法分别是描述美妙的音乐、丰盛的饮食、排场的车马、宏深的宫苑、壮阔的田猎和舒心的观涛。
一问一答,逐段铺陈,一步步启发太子,诱导他改变生活方式。
结果太子都以病推辞。
两汉辞赋
![两汉辞赋](https://img.taocdn.com/s3/m/eb59aa29b90d6c85ec3ac664.png)
《归田赋》的艺术特征
2、语言清新明丽,工致典雅。写景状物细腻 形象,铺叙议论意蕴深厚。 3、篇制短小,全用四、六句式,且颇多骈偶 成分,形式整齐,韵律和谐。
在形式上体现了“骈四俪六”的骈体文特征,是 汉代最早出现的比较成熟的骈体赋。同时也是中 国文学史上第一篇描写田园隐居乐趣的作品。
汉赋有骚体赋、散体大赋、抒情小赋之分 1骚体赋(西汉初期是骚体赋的时代)
体制上极力模仿“楚辞”。内容侧重抒情,篇幅 短小,多用“兮”字语句。
贾谊的《吊屈原赋》 《鵩鸟赋》
司马相如《长门赋》
2散体大赋(西汉武帝至东汉中叶,是散体赋 勃兴、发展而逐渐衰落的时代。 )
又称为新体赋。它篇幅较长,结构宏大,善于用铺陈、 夸张的手法,富丽的辞藻,侧重铺写宫苑、京都、宫殿、 山川等壮丽事物,帝王的政治、军事、祭祀等重大活动, 以及帝王贵族声色犬马、畋猎驰逐等生活,在结构上, 大赋多采用主客问答式。
“曲终奏雅” “劝百讽一”
奠基之作是枚乘的《七发》,最高成就是司马 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
《七发》
解题:
“说七事以启发太子”(《文选· 李善注》), “始邪末正,所以戒膏粱之子也” (《文心雕龙· 杂 文》)。
思想内容:
假托楚太子有病,吴客前去问询,用7件事来启发 楚太子,实际是用7种方案给楚太子治病。指导思想 在于讽谏上层统治阶级的穷侈极欲。
张衡(78~139),字 平子,南阳西鄂人。
归田赋 游都邑以永久,无明略以佐时。徒临川以羡鱼,俟 河清乎未期。 感蔡子之慷慨,从唐生以决疑。谅天道 之微昧,追渔父以同嬉。 超埃尘以遐逝,与世事乎长 辞。 于是仲春令月,时和气清; 原隰郁茂,百草滋荣。 王雎鼓翼,仓庚哀鸣;交颈颉颃,关关嘤嘤。于焉逍 遥,聊以娱情。 尔乃龙吟方泽,虎啸山丘。 仰飞纤缴,俯钓长流。 触矢而毙,贪饵吞钩。落云间之逸禽,悬渊沉之魦鰡。 于时曜灵俄景,继以望舒。极般游之至乐,虽日夕 而忘劬。感老氏之遗诫,将回驾乎蓬庐。弹五弦之妙 指,咏周、孔之图书。挥翰墨以奋藻,陈三皇之轨模。 苟纵心于物外,安知荣辱之所如。
两汉文学汉代的辞赋
![两汉文学汉代的辞赋](https://img.taocdn.com/s3/m/129754645acfa1c7aa00ccf1.png)
第二章 两汉文学第一节汉代的辞赋赋是汉代最有代表性的文学样式,它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韵散结合,可以说是诗的散文化、散文的诗化。
汉赋是在对诸种文体兼收并蓄的基础上,形成新的体制。
一、赋体的形成、兴盛及变化赋是汉代最流行的文体,在两汉四百年间,盛极一时。
后世常把赋看成是汉代文学的代表,专称为“汉赋”。
作为一种文体,赋早在战国时代的后期就产生了。
从现存资料看,最早写作赋体作品并以赋名篇的是荀子。
《汉书·艺文志》记有荀子赋十篇,现流传下来的有五篇,即在今本《荀子》中《赋篇》里的《礼》《知》《云》《蚕》《针》。
此五篇赋以通俗的“隐语”铺写五种事物,以咏物为说理,实成为汉赋的直接渊源。
旧传宋玉也有赋作,但今之流传者,疑是后人之伪托。
1993年连云港出土的尹湾汉墓竹简,有一篇重要作品《神乌傅(赋)》,全篇约有664字,作于西汉后期,作者是一位受儒学熏陶很深的下层知识分子。
《神乌傅(赋)》的发现,为赋起源于民间说提供了重要的证据。
(参看沈颂今著《二十世纪简帛学研究》243页,学苑出版社2003年8月版。
)赋体的主要特点是所谓的铺陈写物。
刘勰《文心雕龙·诠赋》篇中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
”这是对“诗六义”中赋的表现手法的解释。
赋、敷、铺可通假。
《诗经》中的“赋”,指不假比兴、直接表现事物的时空状态的艺术手法。
《诠赋》篇又说:“然赋也者,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也。
”班固《两都赋序》说:“赋者,古诗之流也。
”这两段话说明:一、赋,溯其渊源,是诗歌的衍变。
“受命于诗人”,因《诗六义》中有赋,一般认为,赋在《诗经》中并不是文体,是一种表现手法,但赋体与“六义”之“赋”有关,由“赋”转化而来。
二、赋又与楚辞有关,受楚辞的影响很大。
从楚辞开始,以较长的篇幅和优美的词藻来发挥想象倾诉感情,成为战国后期人们所欢迎的形式。
赋作者正是利用这种文体来表达自己对当时现实的态度。
我们看西汉初年的“骚体赋”,确与楚辞相当接近。
第二章汉赋
![第二章汉赋](https://img.taocdn.com/s3/m/1e8a09314b73f242326c5f15.png)
2、 用铺张的手法, 富丽的辞藻来描写事物,是汉 大赋的基本特色。《子虚赋》对事物的描写, 极 尽铺排夸张之能事, 例如对云梦的描写, 先分类 描写其山、其土、其石,接着按东南西北方位, 描写其中风景和水陆物产;对每类事物的描写 , 也尽量加以罗列。由于对事物进行铺张描写的 需要, 作者使用了不少华美辞藻, 因此辞藻显得 特别富丽。
二、汉赋四大家
汉赋四大家 指汉赋的四位大作家 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其中 以司马相如为杰出代表, 他的《子虚赋》 和《上林赋》代表着汉大赋的最高成 就, 并成为后世扬雄、班固等赋家模仿 的典范。
扬雄“四大赋”:《甘泉赋》《河 东赋》《羽猎赋》《长杨赋》
三 、《子虚赋》
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体现了汉大赋的基本特 点: 1 、 体物为主:司马相如的《子虚赋》用了主 要篇幅来描写楚 、齐诸侯的“苑囿和游猎之 事”, 体现了汉大赋在内容上以体物为主的特点。
四、汉大赋的地位
1、汉赋虽然大部分是歌功颂德、供帝王玩赏 的宫廷文学,但也反映出封建王朝在全盛时期 的宏大规模和气象。 2、 汉赋铺陈夸张细腻的描写,丰富的词汇, 语言的锤炼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成就,它的表现 对象、领域和范围都达到前所未有的广度,对 后世有积极影响,但汉赋形式主义的倾向,也 导引了魏晋南北朝诗文创作中的形式主义。 3、 由于赋的影响,东汉的散文逐步出现 骈偶化的倾向,给魏晋南北朝的骈文开了先路。
西汉中后期是汉赋的全盛时期,又称汉大赋时期。这 一时期著名的赋作家有数十人,其中成就尤为突出的 是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 扬雄《甘泉赋》 《羽猎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等。 汉代大赋的突出特点是,散文化倾向严重,尚铺排、 叙述,辞藻华丽。
(三)汉赋的衰微阶段(东汉中叶 —— 汉末)
第二章 两汉辞赋(定)
![第二章 两汉辞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d6b0ad4b69eae009581beccc.png)
第三节
枚乘和“七体”
汉初诸侯王好养文学与儒学之士,其中,梁孝王 刘武最为突出。梁孝王筑有梁园,招揽诸多文学 才俊如枚乘、庄忌、邹阳等,形成梁园文学群体。 枚乘(?—前140),字叔,汉初重要辞赋家。主 要生活在文、景时代,初为吴王濞郎中,后因吴 王蓄谋叛乱,劝谏不成而投奔梁孝王。“梁客皆 善属辞赋,乘尤高”。及武帝即位,乘已年老, “乃以安车蒲轮征乘,道死”。《汉书· 艺文志》 著录枚乘赋9篇,成就最高者为《七发》。
人生传奇:琴挑文君
《史记· 司马相如传》:是时卓王孙有 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缪与令 相重而以琴心挑之。 《凤求凰》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皇。 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 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 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 皇兮皇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 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 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
第二节
骚体赋及“九体”
骚体赋指的是模仿屈原《离骚》等楚辞作 品而写成的一种赋。这种赋在内容上侧重 于咏物抒情,且多抒发哀怨之情,近于 《离骚》的情调。在形式上也与楚辞接近, 常用带有“兮”字的语句。如贾谊的《吊 屈原赋》、《鵩鸟赋》,司马相如的《长 门赋》,司马迁的《悲士不遇赋》。
一、汉初骚体赋
人生传奇:当垆沽酒
司马相如初与卓文君还成 都,居贫,愁懑,以所著 鹔鹴裘就市人阳昌贳酒, 与文君为欢。既而,文君 抱颈而泣曰:我平生富足, 今乃以衣裘贳酒,遂相与 谋于成都卖酒。相如亲着 犊鼻裈涤器,以耻王孙。 ——《西京杂记》
人生传奇:昆剧《司马相如》
昆剧名家岳美 缇台北推介新 剧《司马相如》 (2006-06-14 10:21:00中国 新闻网(北京))
1、源于《诗经》。 从思想内容和作用上说,汉赋有劝谏言志 的作用,它继承《诗经》的传统。汉赋的 用韵、主要的铺张手法,也是继承了《诗》 的传统的。如《三百篇》之《大雅· 韩奕》、 《鲁颂· 閟宫》、《大雅· 绵》、《卫风· 硕人》 等均用了铺张,然它们的铺张是不能与汉 赋相比拟的。
汉代文学
![汉代文学](https://img.taocdn.com/s3/m/85ca15dc50e2524de5187ede.png)
• 贾谊散文 • 基于史实,长于思辨,对治乱之道了然于 胸,辅以纵横家气势,故其文言中肯綮而 淋漓流畅,堪称千古好文章。
司马迁和《史记》
• • • • 史学、文学巨匠司马迁 A生平:读书学习 游历 李陵事
• • • • •
B史学观的形成 传统巫史人格与御用工具的差别 性格中的血性与侠义成分 精神上的高度自许 发愤著书
• 《汉书*礼乐志》:“至武帝定郊祀之 礼……乃立乐府,采诗夜诵,有赵、代、 秦、楚之讴。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多举 司马相如等数十人造为诗赋,略论律吕, 以合八音之调,作十九章之歌。” • 《艺文志》:“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 于是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 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
第一节
汉初辞赋
• 一、贾谊 • 1、贾谊的骚体赋的代表作品是《吊屈原赋》《鵩 鸟赋》和《旱云赋》。 • 2、抒情述志、情感浓郁是贾谊辞赋的重要特色。 这一点与楚辞有明显的继承关系,跟后来的汉赋 有差别。 • 3、《吊屈原赋》抒发了贾谊怀才不遇、仕途坎坷 的幽愤。此赋对比鲜明,感情激切,可谓汉初辞 赋的代表作。 • 4、《鵩鸟赋》阐明了贾谊对生死、祸福的达观态 度,表现出鲜明的道家倾向。
• 作家线索: • 西汉前中期主要有贾谊、枚乘枚皋、司马 相如、王褒等 • 西汉后期到东汉前期重要作家有杨雄、班 婕妤、班彪、班固、班昭等。 • 东汉中后期主要作家有张衡、马融、王延 寿、赵壹、蔡邕
• 4、作品赏析
• 合綦(qi)組以成文列錦繡而爲質一經一緯 一宮一商此賦之迹也賦家之心苞括宇宙總 覽人物斯乃得之於内不可得而傳
汉代文学特点
• 1、文学价值受到重视 • 2、专门文人出现 • 3、创作兴盛
汉代文学主要成就
• • • • 1、辞赋 2、乐府 3、文人五言诗 4、散文
汉代辞赋知识点归纳总结
![汉代辞赋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b55f328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92.png)
汉代辞赋知识点归纳总结一、汉代辞赋的概念汉代辞赋是汉朝文学的重要体裁之一,它主要是通过韵文和散文的方式来表达作者的感悟和思考。
汉代辞赋一般包括文学和诗歌两个方面,它既有承袭先秦韵文的传统,又有自身所创造的新风格。
而且,汉代辞赋还是一种具有独特审美功能的文学形式,它可以通过文字的艺术表达来体现作者的审美情感,并且寄托了古代文人士大夫的情感和理想。
二、汉代辞赋的特点1. 注重审美表达。
汉代辞赋在对事物描写的同时,更注重通过文字的艺术表达来体现作者的审美情感。
例如,在《陈情表》中,张良在表达对汉初政治的忠诚时,他通过文章的精美语言,突出了自己的忠诚和执着,体现了诗人的审美情感。
2. 以婉转含蓄为美。
汉代辞赋的写作风格以婉转含蓄、情意悠远为美。
文学家们常常通过抒情手法,将情感表达得深沉含蓄,让读者在细腻的情感表达中体会到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如《离骚》中屈原通过对逆境的深思熟虑,写出了自己的志向和理想。
3. 抒发对社会、人生、自然等方面的思考和感悟。
汉代辞赋通过对社会、人生、自然等方面的深入思考和感悟,表达了古代文人对现实社会的关注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具有一定的哲理性。
三、汉代辞赋的代表作品1.《陈情表》《陈情表》是张良在投奔刘邦途中所作的一篇辞赋,表达了他对汉初政治的忠诚和执着。
这篇辞赋以其精美的文字和深刻的意境,成为了汉代辞赋的代表作品之一。
2.《离骚》《离骚》是中国古代辞赋的代表作之一,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篇章。
在《离骚》中,屈原通过对逆境的深思熟虑,写出了自己的志向和理想,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学的优美风采。
四、汉代辞赋的影响1. 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代辞赋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影响了汉代文学的发展和演变,还对唐代以后的诗歌、辞赋等文学形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如唐代的诗歌大多受到《离骚》的影响,唐代的辞赋也多受到《陈情表》的影响。
2. 丰富了汉代文学的表现形式。
汉代辞赋的出现丰富了汉代文学的表现形式,使汉代文学更加多元化和丰富化,为后世的文学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东汉辞赋-打印
![东汉辞赋-打印](https://img.taocdn.com/s3/m/8ba8385777232f60ddcca1cd.png)
东汉辞赋第一节班固、张衡的京都赋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二京赋》王延寿的《鲁灵光殿赋》第二节述行赋和抒情小赋述行赋是通过记叙旅途所见而抒发自己的感慨:刘歆的《遂初赋》班彪的《北征赋》班昭的《东征赋》蔡邕的《述行赋》抒情小赋是指赋家在社会动乱、宦海沉浮中用以宣寄情志的作品:冯衍的《显志赋》班固的《幽通赋》张衡的《归田赋》赵壹的《刺世疾邪赋》西汉赋家把悲世不遇赋作为抒情的主题,东汉的赋家则以知命为解脱。
张衡(78—139年),字平子。
东汉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城北鄂城寺)人。
17岁时游学三辅,后来到京都洛阳,就教于太学。
他淡薄名利,屡次被公府征召,都推辞不就。
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他始任南阳主簿。
后被安帝公车特征入朝,历任郎中、太史令、侍中、河间王相等官,《归田赋》便是在做河间相辞官归家后不久所做。
之后又做了尚书,永和四年(公元139年)卒于尚书任上。
时年62岁。
《归田赋》是张衡辞去河间相归家后不久所做。
因东汉中期社会政局腐败,外戚宦官当权,朝政日非,作者感到个人的宏伟抱负无从施展,因而放弃仕途,转向隐居,文中充满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其中也隐隐地蕴涵着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这是辞赋史上第一篇反映田园隐居生活的作品,篇幅短小,抒情言志,文辞清丽,与作品所展现的环境及心情浑然一体。
“游都邑以永久,无明略以佐时。
徒临川以羡鱼,俟河清乎未期。
感蔡子之慷慨,从唐生以决疑。
谅天道之微昧,追渔父以同嬉。
超埃尘以遐逝,与世事乎长辞。
”译:在京都洛阳作官的时间已经很久了,没有明智的谋略去辅佐君王。
只是站在河边,羡慕鱼儿的自由自在,要等到黄河水清(喻政治清明),还未可预期。
想到战国时期的蔡泽,当他的壮志不能如愿时,要找唐举去相面来解决心中的疑难。
天道实在是微妙不可预测的,自己将要跟随渔父去同乐于川泽。
丢开那浑浊的世俗远去,与社会上的纷纷世相永别。
解析:第一部分写思想归田的动因。
“于是仲春令月,时和气清,原隰郁茂,百草滋荣。
汉代辞赋与汉代诗歌
![汉代辞赋与汉代诗歌](https://img.taocdn.com/s3/m/b39090e30975f46527d3e110.png)
• 章培恒、骆玉明《中国文学史》:
• 《子虚》、《上林》则以四千余字的长篇, 铺写游猎一事。……作者以“苞括宇宙,总 览人物”的巨大时空意识所作的呆板堆砌而 又浑厚雄伟的铺陈描写,正是展示了中华民 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代之际,那种征服世 界、占有世界的自豪、骄傲,展示了那个时 代繁荣富强、蓬勃向上的生气。这里弥漫着 令后人不断回首惊叹的大汉气象。
汉赋(大赋)的美学特征
• 繁富靡丽是汉大赋美学风貌的主要特 征。
• 扬雄《法言.吾子》: “诗人之赋丽以 则”; “辞人之赋丽以淫”。
3.抒情小赋(东汉中叶至东汉末年)
一百多年间,是汉赋的转变、衰落期。
• 东汉中叶以后,宦官外戚争权,政治日趋腐败,加以帝王贵族奢侈成风,横征暴敛, 社会动乱频仍,民生凋敝。文人们失去了奋发扬厉精神,失望、悲愤,乃至忧国忧民的 情绪成为他们思想的基调,这就促使赋的题材有所扩大,风格有所转变。这种情况的 出现始于张衡。
• • • 《文心雕龙〃诠赋》说:“赋也者,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也。”就是说,赋是由 《诗经》和《楚辞》发展而来的。 3)赋直接受到屈宋楚辞的极大影响。 《楚辞》特别是《离骚》的较长的篇幅、华美的词藻、局部设为问答(与灵氛、巫咸 的问答)以及宋玉赋中的铺排等都是赋的主要来源。宋玉学习屈原的辞赋,创作了 《神女赋》、《高唐赋》、《风赋》、《登徒子好色赋》等赋体作品。 4)另外,战国恣肆之风、《战国策》的铺排手法(以《苏秦始将连横》为例)也是赋 的来源之一。
• 赵壹的《刺世嫉邪赋》揭露批判时政,笔锋犀利,犹 如匕首投枪式的杂文。这篇赋对封建集权制社会的揭 露、批判是大胆而深刻的,无论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已 超过了“怨刺”文学的界限,而更接近于“诗人的愤 怒”,这在整个汉赋中都是极为罕见的。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秦汉文学-汉代辞赋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秦汉文学-汉代辞赋](https://img.taocdn.com/s3/m/9108498e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57.png)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秦汉文学-汉代辞赋名词解释:骚体赋以抒情为主,体制基本与先秦的楚辞相同,如贾谊《吊屈原赋》、《鵩鸟》、严戒《哀时命》、淮南小山《招隐士》等。
简述贾谊骚体赋的创作特点。
贾谊骚体赋作,今存有《吊屈原赋》、《鵩鸟赋》、《旱云赋》、《惜赋》残局,前散篇是代表作。
一.抒情述志、情感浓郁,是贾谊骚体赋的重要特色,如《吊屈原赋》借凭吊屈原而发述自己征途受挫、怀才不遇的幽愤,情感极为浓郁。
二.从艺术表现看,贾谊《吊屈原赋》《鵩鸟》二作都直述胸臆,议论多于形象。
《旱云赋》描摹云气和大旱的情状,也很有表现力。
简述枚乘开创大赋体式的《七发》及其特点。
一.铺叙描摹,夸饰渲染的文风。
如“曲江观涛”描写江涛的汹涌澎湃。
二.缺乏作者的自我真情实感。
整篇作品不见抒情的语句,没有作者喜怒哀乐的表现。
三.遣词造句趋向整齐、骈偶、繁难、华丽。
四.以主客问答的形式结构全篇。
这些特点,标志着大赋这种全新的文体正式登上了汉代文坛。
简述《天子游猎赋》所代表的汉大赋的主要特点。
《天子游猎赋》采用问难的体式,整齐排偶的句式,已于楚辞不甚相同,而更大的不同表现在:一.它丧失了真情实感。
这是它与楚辞本质的不同。
二.空间的极度排比。
《天子游猎赋》没有时间的纵向穿插,唯任空间的繁细铺排。
三.以直接而单纯的铺叙摹绘为主要表现手法。
繁细的铺叙、夸张的摹绘,是《天子游猎赋》最主要的表现手法。
以宫殿苑猎、山水品物为主要描摹对象。
四.遣词用语更加繁难辟涩。
《天子游猎赋》上述特点,表明它的根本特色不在抒情写志,而在于文才和游戏文字。
论述杨雄大赋的创作特点一.拓展了大赋的题材领域。
1.写祭祀,如《甘泉》、《河东》;2.把笔触从京师移到外郡,从田猎发展到描摹都市、郡邑的繁华,如《蜀都赋》。
二.进一步加强了大赋“劝百讽一”的“劝”的色彩。
杨雄的大赋几乎无讽谏。
如《蜀都赋》同篇铺夸蜀郡山水之雄伟,物产之丰饶。
三.杨雄的大赋在写作上还有一些新的变化,首先是篇幅相对缩短,描摹对象集中。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编秦汉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编秦汉文学](https://img.taocdn.com/s3/m/6b97fee552ea551811a68770.png)
成。全书由十二纪、八览、六论组成,共二十余万字。 (《刻舟求剑》)
3、刻石文:中国最古老的碑文,刻于崖石或石鼓之上。 四言韵文,三句一韵。
二、汉代文学发展的趋势
(一)楚歌、楚辞由楚地向全国普及,成为汉代文学 的主要精神与创作的重要形式。
书名原为《淮南鸿烈》,“鸿”是广大 之意,“烈”是光明之意。作者自认为此 书包含广大光明的道理。
《淮南子》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的 系统论说散文集。
三、刘向 刘向(前77~前6),原名更生,
成帝时更为向,字子政,沛人。 是西汉后期重要的经学家、目录 学家、散文家,一生有著作多种。
《列女传》、《新序》与《说苑》 大量故事传说、寓言:如 “叶公 好龙”、 “杯弓蛇影” 。
司马迁《报任安书》说他创作《史记》的宗旨是: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
2、立功扬名、积极进取、关注人生的价值取向。 3、从浪漫幻想到现实理性的演进 。 4、文人创作和民间创作的互动。
第二章 论说散文及辞赋
第一节
汉代论说散文
一、贾谊 1、生平 :(前200~前168),洛阳人,汉初 著名的年轻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少年 博学,被文帝召为博士。后被外放为长沙王太 傅,后又作梁怀王太傅。最终忧郁而死。年仅 33岁。
贾谊《吊屈原赋》
恭承嘉惠兮,俟罪长沙;侧闻屈原兮,自沉汨罗。造 讬湘流兮,敬吊先生;遭世罔极兮,乃殒厥身。
呜呼哀哉!逢时不祥。鸾凤伏窜兮,鸱枭翱翔。阘 (音踏)茸尊显兮,谗谀得志;贤圣逆曳兮,方正倒植。
2、从武帝到东汉中叶的200余年,是汉赋的兴盛时期,汉 赋的兴盛期主要是散体大赋。
中国文学史填空题上古代文学史考研
![中国文学史填空题上古代文学史考研](https://img.taocdn.com/s3/m/19f7d0eb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58.png)
中国文学史填空题整理上古代文学史考研资料1~3章目录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神话第二章诗经第三章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第四章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第五章屈原与楚辞第二编秦汉文学绪论第一章秦汉政论散文第二章汉代辞赋第三章秦汉叙事散文第四章两汉乐府诗第五章东汉文人诗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第二章两晋诗坛第三章陶渊明第四章南北朝民歌第五章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第六章永明体与齐梁诗坛第七章庾信与南朝诗风的北渐第八章魏晋南北朝的律赋、骈文与散文第九章魏晋南北朝小说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神话1、我国古代保存神话最多的着作是 ;2、神话的主要内容包括、、、、 ;3、中国着名的四大神话是、、和 ,它保存在中;4、古代祭祀时,以歌舞娱神的角色称为5、“女娲补天”这则神话出自 ;第二章诗经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它收录了我国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年间的篇作品;2、诗经本来只称 ,或连其诗篇数称 ,后世儒家尊之为诗经;3、诗经是按、、三类编排的,一般都认为它们是根据音乐的不同来分类的;4、诗经共有、、、、等十五“国风”,共篇;5、诗经中的“雅”分和 ,前者有篇,后者有篇,共篇;6、诗经中的“颂”包括颂、颂、颂,它们分别有篇、篇和篇作品,共40篇;7、汉代传习诗经的有、、、四家,它们的最早传授者分别是和 ;现在流传下来的是 ,这就是我们现在读到的诗经;8、诗经的旧注本,最重要的是毛诗正义和诗集传;毛诗正义是西汉传,东汉笺,唐疏;诗集传是南宋注的;9、诗经的内容可以归纳为6个方面,它们是、、、、和 ;10、诗经的艺术特色,从、、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归纳和论述;11、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总结概括为、、 ,它们和、、合称为诗之“六义”;朱熹有三句话解释诗经的表现手法,其原文是“” ,“” ,“”;12、诗经中的周民族史诗主要保存在大雅里,按其所记述的事件的时间先后,依次为、、、和 5篇;第三章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1、我国散文最早的源头是 ;2、反映我国早期记事记言的文字由简到繁的发展标志是 ;3、在时间跨度上与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相近的是 ;4、被司马迁称为“礼义之大宗”的是 ;5、左传记事起于年,止于年;6、左传描写的重大战争有、、、、 ;7、叙事散文中以记言为主的着作是 ;8、突出表现纵横家思想和纵横家人生观的史书是 ;第五章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1、论语文体的基本特征是 ;2、老子的文学性主要表现于哲学表述中的 ;3、表明我国说理散文已经成熟的是、 ;4、孟子散文的特点是 ;5、“养气说”的本质意义是 ;6、“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体现了庄子 ;7、“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的意思是 ;8、我国先秦时期集大成的思想家是 ;9、先秦作家中大量引用寓言故事说明事理的是 ;10、我国说理文的主要模式是成熟于战国后期的 ;第五章屈原与楚辞1、和诗经共同构成中国诗歌史源头的是 ;2、屈赋的代表作品是、、、、、3、从东汉王逸作楚辞章句中我们基本可以认定屈原的作品共篇;4、4、屈原在离骚中所创造的象征手法是 ;5、5、被称为骚体的屈原作品在形式上的特点是、、、 ;6、6、屈原所作的一组抒情诗歌的总称是 ;7、7、“天问”意思是 ;8、8、宋玉的代表作品有、、、、 ;第二编秦汉文学绪论1、西汉作家群体的再度生成大约在和时期;2、汉赋和有很深的渊源关系;汉宣帝时, 等人用诵读奇文等方法为太子治病;东汉时,王逸则写出了的研究着作;3、汉初以招致文士闻名的诸侯王有、、和 ;4、曾令淮南王刘安为一书作注解,其宾客还集体创作了一书;5、汉代、、等文化机构的设立,为稳定已生成的作家群体发挥了积极作用;6、言“赋家之心,苞括宇宙,总揽人物”的人是 , 则说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后者选自 ;7、汉代文人贵于名行,为实现理想不惜牺牲自己,因此他们的作品贯穿着一种、的精神,保持着的格调;8、汉代文学从对的批判发轫,经昌盛期的 ,最后以对的批判而告终;9、汉代文人的地位经历了一个从到、再到的演变过程;10、汉代文学与先秦楚地文学有很深的渊源关系,所以一开始就具有色彩;东汉以后,文学作品的精神日益增强,辞赋创作中,班彪的、班昭的、的述行赋、的刺世疾邪赋都是现实性很强的作品;11、西汉的学校教育是时期经倡导后发展起来的;由于政府的大力支持,两汉文学思潮很少超越的藩篱, 中主张诗歌“ , ”等观点,成为汉代文学思潮的灵魂和主调;12、是汉代文学最具代表性的样式,它介于和之间;骚体赋的代表作有贾谊的 , 的标志着新体赋的正式形成,司马相如的作品代表了新体赋的最高成就, 的归田赋则开创了抒情小赋的先河;13、司马迁的史记开辟了文学的新纪元, 是历史演义小说的滥觞, 的可视为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游记;14,汉代文学的发展可划分为期、期、期和期四个阶段;第一章秦汉政论散文1、秦统一全国之前,秦相召集门客编成吕氏春秋一书;全书分、、 ,再加一篇序文,共篇,二十多万言;汉书·艺文志把它列为“”,其中主要包含了、、等家的思想;2、吕氏春秋是一篇优秀的文学散文,其篇讲了“圣人之治天下也,必先公”的道理, 篇则讲了音乐的产生、本质和功用等,有的文风;文章中也用了大量寓言,其篇为了说明“因时变法”的主张,连用了“”、“”和“刻舟求剑”三个寓言;3、先生曾言:“秦代文章, 一人而已”; 是他的代表作,全文共分段,最精彩部分是段;4、西汉初年的陆贾曾着文 12 篇纵论秦汉之得失等内容,号为 ;汉书·艺文志则记载了贾谊散文共计篇,收录于 ;5、代表汉初政论散文最高成就者是 ,他的作品可分为、、三类,头二类的代表作品分别为、和 ;论贵粟疏是的作品,它上承而发,进一步指陈了务民贵粟的主张;6、过秦论是贾谊散文的代表作,内容分为篇,全文结尾时留下一个野谚,叫“ , ”;7、淮南子原称 ,东汉评此书,认为“其旨近老子,淡泊无为,蹈虚守静,出入经道”,显然是汉初思想的继续;其篇前后引用了十几个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来进行说理;其要略篇运用大量句子,与陆贾、等人的文章共开了后世之先河;8、董仲舒的三篇是优秀的政论散文, 一文则艰涩枯燥;刘向政论散文的代表作品有、等,整理古籍时写成的也见解深刻,文笔生动;9、西汉散文创作极其繁荣,司马如的 ,东方朔的、桓宽的及扬雄的、等俱为名篇;10、、和被并称为东汉政论散文三大家;11、王充政论散文的代表作是 ,全书共篇,现存少一篇 ;此书以为写作宗旨,最能代表这种思想的有“”、“”、、等篇;12、王符的政论散文成书于 ,是一部之作,其篇与汉代童谣“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有异曲同工之妙; 篇则批判了靡丽浮华的文风;第二章汉代辞赋1、“彼寻常之污渎兮,岂能容夫吞舟之巨鱼”这句话选自贾谊的 ,此文是以写成的一篇抒怀之作;作者的另一篇赋作 ,阐明了自己对生死、祸福达观的态度,表现出鲜明的倾向;2、枚乘是群体的杰出代表, 载乘赋九篇,其、均为前人所称道,然而以最为着名;3、七发对先秦文学多有借鉴,其中涉及劝谏楚太子的养生理论和的论述相关,而七发一文的理论渊源可以从找出;4、七发在体制上沿袭了的和 ,区别是七发把铺排对象作为因素加以了处理;七发一文中以一段的描写最为精彩,作者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力,把描写对象写成是一支声势显赫的 ;5、七发辞藻繁富,多用和 ,以叙事写物为主,是一篇完整的赋;在它以后以七段成篇的赋成为一种专门文体,号称“”;6、去世和继位,是汉代文学由初期进入盛期的转折点,这一时期文坛上以赋见称的作家有、、等;7、司马相如的代表作是和 ,此外还有抒发对秦迅速败亡的 ,针砭崇尚神仙之事的 ,号称历代宫怨作品之祖的 ,还有、难蜀父老等等作品;8、在子虚赋、上林赋中,作者虚构了、和三人;文章结构,都是篇首几段用领起,中间用铺叙,篇末又用结尾;作品句法灵活,用了许多 ,并间杂 ;描写景物时,大量采用了 ,如描写游猎主要用 ,这就使得文章音节短促,应接不暇,文采斑驳陆离;9、汉武帝以后至、时,文坛重又焕发异彩;其中以赋名世并影响后代文坛的当推王褒和 , 、父子的汉赋作品也颇有文采;10、汉宣帝时,上层社会发生了一场关于乃至的讨论;在这场辩论中,宣帝指出了某些不以为宗旨的文学作品存在的合理性,对以为旨归的流派给予了必要的肯定;在这种思潮支持下,以“”为特征的赋,取得了较大成绩;11、王褒的赋作主要有和 ;扬雄赋作中, 实开了后世京都赋的先河, 、、、四篇是他的代表作;刘向的赋多不出窠臼,刘歆的对后来的述行言志作品较有影响;上述赋中,是西汉文坛具有“辩丽可喜”、“虞说耳目”特点的代表作是 ;12、东汉初年,面对都洛、都雍的争论, 作了 ,这篇作品是东汉赋风转变的重要标志;京都赋题材中,影响最大的当推的 , 的也占有一席之地, 的表现出独特的艺术才能,为作者赢得“辞赋英杰”的声誉;13、东汉抒情赋主要分为和两类;前者开了后代文学的先声,其殿军人物是 ,代表作品为 ;另外, 的和的也是其中的代表作品;为后者注入巨大活力的人物是 ,除了大赋作品,他也写了、等抒情之作;此类作品中, 的是东汉早期的重要作品, 的和它在基本精神上多有相承;东汉末年, 创作的、等此类作品也别具特色;第三章秦汉叙事散文一、解释:1、司马迁 2、史记 3、汉书 4、吴越春秋 4封禅仪记;1、现存的秦代刻石文共有篇,大都出自之手;它们分别是、、、、、、 ;其中除刻石为两句一韵外,其余6篇皆为一韵;2、西汉散文发展中出现了以剖白个人思想心迹为主的体散文,代表着作有邹阳的、枚乘的、司马迁的和杨恽的等;3、刘向一生有着作多种,其中、等书的部分篇目具有小说的意味,实开了六朝世说新语类小说之先河;4、史记代表了古代散文的最高成就,鲁迅先生在中称它是“”;5、司马迁,字 ,汉代成就最高的散文家;少年时曾随学习古文 ,向学习公羊派 ;后任 ,并参与制定了 ,因案被处以宫刑;征和二年前91年最终完成了史记的撰写,共历时年;6、司马迁曾在中提及其修史的宗旨是:“ , , ”;7、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以描写为中心的通史,全书由、、、、组成,记述了从至年间大约年的兴衰沿革史;8、东汉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史,它在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9、和史记的笔法不同,汉书重视 ,行文 ,从而形成和史记迥然有别的风格;10、吴越春秋是成书于的一部散文,作者是 ;其书今存卷,主要叙述的故事;它在体例上兼有和史书的特点,是的雏形;11、成书于的历史散文内容许多与吴越春秋相同;它们都以为主线索,又都出自文人之手,因而也都带有鲜明的的特点;12、东汉碑文和代文有渊源关系;崔瑗的用简洁的文字展示了的学问品格; 的则短小精悍,多用偶语,妙语天成; 的碑文在东汉最为着名,代表作是和 ;13、的是现今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游记,后来的、在笔法上和它多有相似之处;第四章两汉乐府诗一、背诵默写篇目:有所思、上邪、陌上桑、十五从军征、上山采蘼芜、羽林郎;三、填空 1、两汉乐府诗是指由或相当于职能的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 ;2、乐府的行政长官叫 ,隶属于 ;西汉另一掌管音乐的机构是 ,隶属于 ,主管 ;3、最初用楚声演唱的乐府诗是十七章,另外, 的在祭祀沛宫原庙时也用楚声演唱;4、乐府的职能、地位在时进一步加强,至末年,乐府人员多达八百余人, 登基后,下诏罢乐府官,裁减乐府人员;5、东汉管理音乐的机关分属两个系统,一个是 ,一个是 ,后者在时已有,实际上发挥了西汉的作用;6、沈约编篡时,其篇收录了大量两汉乐府诗;宋人编的 ,把汉代至的乐府诗搜集起来,共分为十二类;其中两汉乐府诗主要保存在、、和中,而以数量最多;7、现在所能见到的两汉乐府诗,可以认定是西汉作品的有:、 17章、 19章和 18首等等; 8、相和歌辞中对人民苦与乐的反差进行了深刻揭示,其代表作分别是:苦有、、等,乐有、、等; 中“黄金为君门,白玉为君堂”的描写对后世小说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9、两汉乐府诗在表现人世间的苦与乐、两性关系的爱与恨时,受影响较深,有、的余韵;而在抒发乐生恶死的愿望时,主要继承了的传统,是、的遗响;10、两汉乐府诗都是“、”的,诗中既有诗,也有诗,其中以诗的成就最为突出;11、两汉乐府寓言诗可划分为类型,主要作品有:、、、、等;12、汉高祖刘邦的鸿鹄歌是言诗,安世房中歌是诗,铙歌十八首各篇则均为 ;成帝时长安流传的和 ,都已经是标准的五言诗;13、从西汉到 ,再到 ,这就是早期五言诗发展的基本轨迹;四、简答 1、简述汉乐府的成立及其兴废历程;2、简析陌上桑的思想和艺术成就;五、论述 1、试析汉乐府诗歌的思想内容; 2、试析汉乐府诗歌的艺术特点;3、试析孔雀东南飞的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4、试析两汉乐府诗对中国古代诗歌样式的嬗革所起的积极推动作用;第五章东汉文人诗一、背诵默写篇目:行行重行行、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迢迢牵牛星;三、填空 1东汉文人最早的完整五言诗是的 ,他的其他五言诗则收录在和的篇中;另外,他的今存残篇,是一首完整的诗,原来当是系于赋尾;赋末附诗,当始见于 ;2、张衡的五言诗描写了一新婚女子,它明显借鉴了的表现手法;张衡的是整齐化之后而形成的七言诗,另外,附于结尾的也是一首七言诗;3、班固、张衡对诗都有所继承,不过班固诗继承了的风格,而张衡诗则继承了的特点;二人诗班固长于 ,张衡则长于 ;从张衡起,东汉文人五、七言诗形成了以为主的基本走势, 的三首,成为汉代文人五言抒情诗的成熟之作;4、汉桓帝以前,东汉文人诗歌经历了由向、由到的转折,但诗歌的基调没有太大变化;诗人们表现的是的之美;5、时期、、的五言诗具有典型乱世文学的特征;他们的代表诗歌分别是二首、二首和 ,其中后者又是一篇诗歌;6、古诗十九首作为一个整体被收录在之中,它代表了的最高成就,产生的年代大约不晚于时期;7、古诗十九首的语言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钟嵘诗品称它“ , ”,刘勰文心雕龙也称东汉“古诗”实“”;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1、魏晋南北朝文学是从汉末开始的,其终结应以隋文帝统一中国为标志;其时间断限是公元年到公元年,它共经历了年;2、魏晋南北朝文学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期是;第二期是;第三期是 ;魏晋南北朝诗歌经历了、、的变化过程;3、魏晋南北朝是“文学的自觉时期”;文学自觉有3个标志:第一, ;第二, ;第三, ;4、魏晋南北朝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出现了一大批着作,自曹丕的始,有陆机的、刘勰的、钟嵘的等,再加上肖统的、徐陵的等文学总集的出现,形成了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高峰;5、魏晋南北朝是典型的乱世文学,文人多遭杀戮的命运,使文学创作形成了一些共同主题,它们是、、 ;6、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儒学禁锢的崩溃,形成了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其理论形态就是魏晋 ;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1、建安时期的重要作家有“三曹”、“七子”和女诗人 ,“三曹”是指、和;“七子”是指、、、、、和 ;2、建安文学的倡导者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杰出的诗人 ;3、曹操的诗歌其中一部分诗反映了汉末战乱和人民遭受的苦难,如写“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另一部分描写他本人的政治主张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如“对酒当歌”和步出夏门行的 ;曹操的诗学习汉乐府,他采用写时事;4、是我国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 是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5、曹植的创作以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其前期诗歌主要是歌唱 ,代表作有 ;其后期诗歌主要是表达的矛盾,其代表作有对自己和朋友遭受迫害的愤懑,如表现朋友无辜被害而自己无能为力的 ,对任城王暴卒而表示悼念的 ;还有用思妇、弃妇托寓身世,表白心迹的、 ;前者以美女盛年未嫁寄托自己的怀才不遇,后者以“沉浮异势”自述无辜被弃;6、“七子”中成就最突出,被诗品列为上品的诗人是和 ;前者被称为“七子之冠冕”,后者“仗气爱奇”,他们的代表作一是写战乱中饥妇弃子的 ,另一首是个人的抱负和遭遇的 3首;7、现存题为蔡琰的作品有篇,其中较为可信的是五言体的 ;8、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家是和 ;9、嵇康的四言诗的代表作是 ;阮籍的代表作是 82首,他开创了中国文学上中的先河;10、阮籍咏怀诗风格隐约曲折,诗品评为“言在耳目之内, ;”第二章两晋诗坛一、背诵默写篇目:赴洛道中作二首、咏史“郁郁涧底松”、“弱冠弄柔翰”1、西晋太康时代最着名的作家有、 ,所谓“太康诗风”就是指的以他们为代表的诗风;太康诗风的特征是 ;与他们同时,号称“三张二陆两潘一左”的“左”是指 ;2、西晋诗人多以才华自负,陆机、潘岳等人的努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 ,二是追求的进步;陆机的代表作有摹拟古诗十九首的十二首和被召入洛阳留恋家乡之情的二首;潘岳的代表作是三首;3左思的代表作有八首,其内容主要是及对士族的蔑视与抗争;它开创了咏史诗借的新路;4、刘琨的代表作是 ,郭璞的代表作是十四首;兰亭诗的内容,表现出山水的情趣和由山水直接抒发 ;5、东晋玄言诗的代表人物是和 ;第三章陶渊明一、默写: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种豆南山下、饮酒结庐在人境、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1、陶渊明,又名 ,字 ,号 , 今江西九江西南人;谥号为 ;2、陶渊明的作品,今存诗首,赋、文、赞、述等篇;其诗可分为五类:、、、、 ;其散文辞赋的名篇是、和 ;3、陶渊明的田园诗按其内容可以分为三个方面:有的是通过描写田园景物的恬美,表现自己悠然自得的心情,其代表作品有其一少无适俗韵;有的是写自己躬耕生活的体念,如其三种田南山下;有的是写自己的穷困和农村生活的凋敝,如天道幽且远;4、陶渊明的咏怀诗和咏史诗,继承了、的传统,它围绕着诗人这个中心,表现了自己不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的品格;其代表作有其二白日沦西阿、其十精卫衔微木等;5、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可以归纳为主要两点:一是、、、的浑融,二是平淡中见 ,朴素中见 ;苏轼概括为“、”;第四章南北朝民歌一、默写:西洲曲、木兰诗、敕勒歌1、南朝乐府民歌约500首,大部分属于乐府诗集· ,其中 326首, 142首, 18首;2、吴歌产生的地点在下游,而以当时的首都为中心,产生的时代以和居多;3、西曲歌产生的地点在今湖北江陵、今江陵县附近、今湖北襄樊市、今河南省邓县之间,这些城市在中游和两岸,以江陵为中心;产生的时代以、、、的居多;4、南朝民歌喜用双关语,其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用同音异字的,如“莲”双关“”、“丝”双关“”;另一类是同音同字的,如布匹之“匹”双关匹偶之“”,以黄连之“苦”双关相思之“苦”等;5、北朝民歌主要见于乐府诗集·中,在杂曲歌辞和杂歌谣辞中也有一小部分,共余首;6、所谓“横吹曲”,是马上演奏的一种军乐,因乐器有鼓有号角,所以叫“”;它是由梁代的乐府机关保存下来的,故又叫“”;7、北朝民歌是北方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化硕果,其中又以语的歌辞居多,这些歌辞后来被翻译成汉语,如 ;第五章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一、默写:登池上楼、拟行路难对案不能食1、谢灵运所开创的诗,把自然界的美景引进诗中,使山水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2、山水诗如同游仙诗和玄言诗一样,与魏晋之后的之风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3、谢灵运山水诗的佳句,如“ ,绿筱媚清涟”过始宁墅;“林壑敛暝色, ”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岩高白云屯”入彭蠡湖口;“池塘生春草, ”登池上楼等;4、鲍照诗歌的代表作有充满对门阀制度不满情绪的其六对案不能食、有描写边塞战争,表现诗人建功立业愿望的羽檄起边亭等,其风格继承了文学的传统;、第六章永明体与齐梁诗坛一、背诵默写篇目: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玉阶怨1、齐永明期间,由于汉字四声的发现和声律论的提出,于是形成了具有格律的体诗;这种诗体由于是在永明年间形成的,所以又叫体;2、新诗体的作家,除提出“八病”说的沈约外,还有以山水诗见长的南齐诗人 ,积极参与创制新体诗的 ,梁诗人和陈诗人等;3、文学史上把谢灵运和谢朓称为“”或“”,谢灵运因袭封康乐公,故又叫 ,谢朓因做过宣城太守,所以又称 ,他们都是南朝最着名的山水诗诗人;4、谢朓山水诗有一首写春江日暮景色的名诗为李白所激赏,题为灞涘望长安;它的一些五言四句的小诗,富有南朝民歌气息,如夕殿下珠帘和绿草蔓如丝等;第七章庾信与南朝诗风的北渐一、背诵默写:渡河北、寄王琳1、北朝文学的本土作家,有北魏的 ,由魏入齐,与温子昇并称的和有“邢魏”之称的 ;还有由南入北,着有颜氏家训的 ,被强留西魏和北周,写有渡河北的和“暮年诗赋动乡关”的 ;2、“穷南北之胜”的南北朝最大诗人是 ,他早年是南朝有名的诗人,后羁留北朝,写下其代表作 27首;其五言小诗的名作是和 ;第八章魏晋南北朝的律赋、骈文与散文一、背诵默写:登楼赋、归去来辞;1、魏晋散文刘勰以“气爽才丽”一语评价“三曹”;在建安各体文章中,曹操的甚具异彩,有之风;在应用文体中显露文学魅力的,是曹丕、曹植的 ;在曹植传世的文章中,与书体相近的文,如求白试表等也是情文并茂;2、抒情小赋在魏晋时涌现出一批佳作:如曹植的、王粲的、陶渊明的等;3、南朝的骈文中,有代表性的名作有鲍照凭吊广陵的 ,孔稚圭讽刺伪隐士周颙的 ,江淹抒写各种离情别景的和各种人的遗憾的 ;4、南朝的山水写景文的代表作有丘迟的、吴均的和陶宏景的 ;其中丘迟描写江南暮春三月景色的有三句话,它们是: , , ;5、北朝散文的代表作有北魏郦道元的和杨衒之的 ;第九章魏晋南北朝小说1、追寻中国小说的起源,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 ,其次是 ,第三是 ;2、魏晋南北朝小说可分为和两类,代表前者的是干宝的 ;代表后者的是刘义庆的 ;3、世说新语共分门,其内容主要记录了魏晋名士的和玄虚清谈,可以说是一部的故事集;为世说新语作注的是梁代 ;。
《中国古代文学史》习题(第二编)第二章 汉代辞赋
![《中国古代文学史》习题(第二编)第二章 汉代辞赋](https://img.taocdn.com/s3/m/8ad1e7e504a1b0717fd5dd5c.png)
《中国古代文学史》习题(第二编)第二章汉代辞赋一、背诵默写篇目:《刺世疾邪赋》二、解释:1、骚体赋2、新体赋3、京都大赋4、抒情小赋5、《七发》6、司马相如7、王褒8、扬雄9、《两都赋》10、赵壹三、填空1、“彼寻常之汙渎兮,岂能容夫吞舟之巨鱼?”这句话选自贾谊的《》,此文是以写成的一篇抒怀之作。
作者的另一篇赋作《》,阐明了自己对生死、祸福达观的态度,表现出鲜明的倾向。
2、枚乘是群体的杰出代表,《》载乘赋九篇,其《》、《》均为前人所称道,然而以《》最为著名。
3、《七发》对先秦文学多有借鉴,其中涉及劝谏楚太子的养生理论和《》的论述相关,而《七发》一文的理论渊源可以从《》找出。
4、《七发》在体制上沿袭了《》的《》和《》,区别是《七发》把铺排对象作为因素加以了处理。
《七发》一文中以一段的描写最为精彩,作者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力,把描写对象写成是一支声势显赫的。
5、《七发》辞藻繁富,多用和,以叙事写物为主,是一篇完整的赋。
在它以后以七段成篇的赋成为一种专门文体,号称“”。
6、去世和继位,是汉代文学由初期进入盛期的转折点,这一时期文坛上以赋见称的作家有、、等。
7、司马相如的代表作是《》和《》,此外还有抒发对秦迅速败亡的《》,针砭崇尚神仙之事的《》,号称历代宫怨作品之祖的《》,还有《》、《难蜀父老》等等作品。
8、在《子虚赋》、《上林赋》中,作者虚构了、和三人。
文章结构,都是篇首几段用领起,中间用铺叙,篇末又用结尾。
作品句法灵活,用了许多,并间杂。
描写景物时,大量采用了,如描写游猎主要用,这就使得文章音节短促,应接不暇,文采斑驳陆离。
9、汉武帝以后至、时,文坛重又焕发异彩。
其中以赋名世并影响后代文坛的当推王褒和,、父子的汉赋作品也颇有文采。
10、汉宣帝时,上层社会发生了一场关于乃至的讨论。
在这场辩论中,宣帝指出了某些不以为宗旨的文学作品存在的合理性,对以为旨归的流派给予了必要的肯定。
在这种思潮支持下,以“”为特征的赋,取得了较大成绩。
古代文学史 第二章:汉代辞赋
![古代文学史 第二章:汉代辞赋](https://img.taocdn.com/s3/m/ce2f082f647d27284b7351ae.png)
代表: 汉赋四大家” 代表:“汉赋四大家” 司马相如《子虚赋》 上林赋》 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田猎赋 扬雄《蜀都赋》 甘泉赋》 都城、 扬雄《蜀都赋》《甘泉赋》;都城、宫殿赋 班固《两都赋》 张衡《二京赋》 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京都大赋 转型期(东汉中后期) 三、转型期(东汉中后期) 抒情小赋:形制短小,语句流丽,个性鲜明。 抒情小赋:形制短小,语句流丽,个性鲜明。标志 着汉赋创作由大赋向小赋的重大转变。 着汉赋创作由大赋向小赋的重大转变。 张衡《归田赋》 赵壹《刺世疾邪赋》 祢衡《 张衡《归田赋》、赵壹《刺世疾邪赋》、祢衡《鹦 鹉赋》 蔡邕《述行赋》 鹉赋》、蔡邕《述行赋》等
张衡《归田赋》 收入《文选》 张衡《归田赋》:收入《文选》赋“志”类。 游都邑以永久,无明略以佐时。徒临川以羡鱼, 游都邑以永久,无明略以佐时。徒临川以羡鱼,俟 河清乎未期。感蔡子之慷慨,从唐生以决疑。 河清乎未期。感蔡子之慷慨,从唐生以决疑。谅天 道之微昧,追渔父以同嬉。超埃尘以遐逝, 道之微昧,追渔父以同嬉。超埃尘以遐逝,与世事 乎长辞。 乎长辞。 于是仲春令月,时和气清;原隰郁茂,百草滋荣。 于是仲春令月,时和气清;原隰郁茂,百草滋荣。 王雎鼓翼,仓庚哀鸣;交颈颉颃,关关嘤嘤。 王雎鼓翼,仓庚哀鸣;交颈颉颃,关关嘤嘤。于焉 逍遥,聊以娱情。 逍遥,聊以娱情。 尔乃龙吟方泽,虎啸山丘。仰飞纤缴,俯钓长流。 尔乃龙吟方泽,虎啸山丘。仰飞纤缴,俯钓长流。 触矢而毙,贪饵吞钩。落云间之逸禽, 触矢而毙,贪饵吞钩。落云间之逸禽,悬渊沉之魦 鰡。 于时曜灵俄景,继以望舒。极般游之至乐, 于时曜灵俄景,继以望舒。极般游之至乐,虽日夕 而忘劬。感老氏之遗诫,将回驾乎蓬庐。 而忘劬。感老氏之遗诫,将回驾乎蓬庐。弹五弦之 妙指,咏周、孔之图书。挥翰墨以奋藻, 妙指,咏周、孔之图书。挥翰墨以奋藻,陈三皇之 轨模。苟纵心于物外,安知荣辱之所如! 轨模。苟纵心于物外,安知荣辱之所如!
第二节 西汉辞赋
![第二节 西汉辞赋](https://img.taocdn.com/s3/m/65acf5bec77da26925c5b068.png)
(三)武帝时期的其他赋家 1、司马迁的《悲士不遇赋》、董仲 、司马迁的《悲士不遇赋》 舒的《士不遇赋》 舒的《士不遇赋》 2、汉武帝《李夫人赋》 、汉武帝《李夫人赋》 3、淮南王刘安及其群臣赋 、 汉书·艺文志 著录, 艺文志》 据《汉书 艺文志》著录,刘安本人 有赋82篇 其群臣有赋44篇 有赋 篇,其群臣有赋 篇,数量颇可 但今存者仅有题为“淮南小山” 观。但今存者仅有题为“淮南小山”作 招隐士》完整而可靠。 的《招隐士》完整而可靠。这是一篇楚 辞体的名作, 辞体的名作,主题是召唤隐士出山 。
(三) 枚乘的赋 1、《七发》的内容 、 七发》 2、《七发》的艺术成就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 七发》 七发》开创了汉代大赋体式: 《七发》开创了汉代大赋体式: 第一, 七发》 第一,《七发》是在一个虚构的故事框架中以 问答体展开的。 问答体展开的。 第二, 七发》脱离了楚辞的抒情特征, 第二,《七发》脱离了楚辞的抒情特征,转化 为以铺陈写物为中心的高度散文化的文体。 为以铺陈写物为中心的高度散文化的文体。 第三, 七发》所铺陈的内容, 第三,《七发》所铺陈的内容,从多方面开拓 了文学的题材, 了文学的题材,这些题材在后来的赋作中得到进一 步发挥。 步发挥。 第四, 七发》 第四,《七发》已经出现道德主题与审美主题 的矛盾,出现“劝百讽一”的现象, 的矛盾,出现“劝百讽一”的现象,这也成为后来 汉赋的基本特征。 汉赋的基本特征。 第五,以逐步盘升的手法表达讽喻意图。 第五,以逐步盘升的手法表达讽喻意图。
二、西汉中期辞赋
上林赋》 (一)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 司马相如的《子虚赋》 (1)内容 ) 从内容上看,这篇赋作有几个方面值得注意: 从内容上看,这篇赋作有几个方面值得注意: 一是帝国形象的塑造; 一是帝国形象的塑造; 二是一统观念的弘扬; 二是一统观念的弘扬; 三是时代精神的体现。 三是时代精神的体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赋的涵义
❖ 古人的解释:
❖ “不歌而颂谓之赋。”(《汉书·艺文志》引 刘向云)
❖ “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 (《文心雕龙·诠赋》)
❖ 第一种解释说明了赋体命名的由来。
❖ 第二种解释指明了赋在艺术风格上的特点。
❖ 刘熙载《艺概·赋概》说,“赋别于诗者,诗 辞情少而声情多,赋声情少而辞情多”,是两 种不同的文体。
❖第一节 骚体赋及“九体”
❖ 一、贾谊的骚体赋
❖ (一)汉初骚体赋简介
❖ 1.骚体赋的特征 ❖ 内容上:继承《楚辞》“怨刺”传统,抒写贤
人失志,忠奸不分,个人怀才不遇的感情;
❖ 形式上:弃散用整,句式整齐,通篇用韵, 并且用“兮”;
❖ 表现手法上:尚铺陈,同时又借用楚辞“香 草美人”式的比兴手法。
❖用了屈原式的语言,来抒发自己受排挤遭打击的 愤慨。
•作品感情真实,对比鲜明,感情激切,比 喻新颖,句式整齐,近《诗》类《骚》。 •此赋可谓汉初辞赋的代表作。
•《吊屈原赋》是骚体赋的第一篇。 •是贾谊赴长沙途经湘水,感念屈原生平而作。 实是作者以屈原自况,名为吊屈原,实际抒发 了贾谊怀才不遇的愤懑。
❖ (二)汉初骚体赋的代表贾谊 ❖ 贾谊(前201—前169),洛阳
(今属河南)人。西汉政论家、 文学家。 ❖ 他是今有作品传世的第一位汉代 赋作家。 ❖ 代表作: ❖ 《汉书·艺文志》载共有赋7篇, 现仅存《吊屈原赋》和《鵩鸟 赋》,为被贬后所作。
❖《吊屈原赋》属于典型的骚体抒情赋。:
❖遭世罔极兮,乃陨厥身。呜乎哀哉,逢时不祥! 鸾凤伏窜兮,鸱枭翱翔。阘茸尊显兮,谗谀得志。 贤圣逆曳兮,方正倒植。世谓随夷为混兮,谓跖跷 为廉。莫邪为钝兮,铅刀为铦。吁嗟默默,生之无 故兮。斡弃周鼎,宝康瓠兮。腾驾罢牛,骖蹇驴兮; 骥垂两耳,服盐车兮。章甫荐履,渐不可久兮。嗟 苦先生,独离此咎兮。
❖ 主题:以万物变化不息,吉凶福祸相倚相生,不可 执著于毁誉得失乃至生死存亡的道家哲学为解脱之 方,咏鵩自伤。
❖ 艺术上:用巧妙的比喻将议论、哲理形象化;
❖ 文体特征上已脱离了楚辞的风格;
❖ 以自己与鵩鸟的问答展开全文,开启汉赋问答体之 先河。
❖ ☻ “贾谊《鵩鸟》致辩于情衷”。--刘勰《文心雕 龙》
淮南小山《招隐士》
❖ 是淮南文学群体中仅存的一篇辞赋,也是两 汉骚体赋中极富意境的一篇。
❖ 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岁暮 留兮恫慌忽。罔兮沕,憭兮栗,虎豹穴,丛 薄深林兮人上栗。
司马相如:《大人赋》
❖极写仙境之不可恋而人世之弥足珍, 以骚体形式而用大赋手法,造语生 动而意存讽谏。武帝读后反而“ 。
第二章 汉代辞赋
❖ ☻ “凡一代有一代 之文学,楚之骚, 汉之赋,六朝之骈 语,唐之诗,宋之 词,元之曲,皆所 谓一代之文学,而 后世莫能继焉。”
❖ —王国维《宋元戏史·序》
汉代辞赋的繁荣和特点
❖ 一、什么是辞赋 ❖ (一)赋的起源
❖ 辞赋又称古赋,汉以 后又称汉赋。
❖ 赋是汉代最流行的文 体,是两汉四百年间 文人创作的重要文学 样式。
❖ ☻ 贾谊被文学史评价为“汉初唯一优秀的骚体赋作家” 。
名词解释:骚体赋:
❖.
九体
❖ 在贾谊之后,出现了一系列以吊念屈原为主 题的骚体赋,诸如严忌的《哀时命》,东方 朔的《七谏》、王褒的《九怀》、刘向的 《九叹》、王逸的《九思》等。尤其是《九 怀》《九叹》《九思》等作品,一脉相承, 九章成篇,体制固定,主题相类,作为骚体 赋的一种体制,虽然规模未大,却具备了独 有的格局,与大赋的“七体”互相辉映,是 为“九体”。
用。
(四)赋的基本形式
❖ 据样式和内容分:
❖ [1]骚体赋:是一种以抒情为主,体制基本 与先秦的楚辞相同的赋,这类作品一般称 称为“辞”或“骚”。如贾谊《吊屈原 赋》。
❖ [2]大赋:是一种以状物为主,铺排摹绘、 夸饰文采的赋作。如枚乘的《七发》、司 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等。
❖ [3]抒情小赋:是一种内容上侧重于咏物和 抒情,篇幅短小,文辞清丽的赋作。如杨 雄《酒赋》,张衡《归田赋》。
(三)汉赋文体基本特征:
❖ 1.音律上:有音节而不入乐。 ❖ 所谓“不歌而诵谓之赋”; ❖ 2.体式上:骈散不拘,韵否不定。 ❖ 类似散文、骈文、韵文之混合; ❖ 3.风格上:善于铺陈夸饰。 ❖ 《文心雕龙》所谓“极声貌以穷文”; ❖ 4.组织上:采用主客问答形式。 ❖ 便于反复渲染,驰骋铺张; ❖ 5.功用上:继承儒家诗教传统,重视讽谏作
长信宫灯(西汉)
❖赋,原是《诗经》的表现手法,即铺陈直 叙,后来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
❖ “赋”作为文体名称最早见于荀子的《赋篇》。 ❖ 荀子曾作《礼》《知》《云》《蚕》《箴》
“赋”五篇,是以“赋”名篇的第一人,但作 为文体来说,仍属于“赋”的萌芽阶段。
❖赋是汉代的一种新兴文体,源于战国,盛 行于两汉。
司马相如《长门赋》
❖ 《长门赋》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编著的《昭 明文选》
❖ 借陈皇后废贬长门之事,抒发自己悲凉感受。 可看作是两汉骚体赋中最具情境的一篇。
❖ 日黄昏而望绝兮,怅独托于空堂。悬明月以自照兮,徂清夜于洞房。 援雅琴以变调兮,奏愁思之不可长。案流徵以却转兮,声幼妙而复扬。 贯历览其中操兮,意慷慨而自卬。左右悲而垂泪兮,涕流离而从横。 舒息悒而增欷兮,蹝履起而彷徨。揄长袂以自翳兮,数昔日之諐殃。 无面目之可显兮,遂颓思而就床。抟芬若以为枕兮,席荃兰而茝香。 忽寝寐而梦想兮,魄若君之在旁。惕寤觉而无见兮,魂迋迋若有亡。 众鸡鸣而愁予兮,起视月之精光。观众星之行列兮,毕昴出于东方。 望中庭之蔼蔼兮,若季秋之降霜。夜曼曼其若岁兮,怀郁郁其不可再 更。澹偃蹇而待曙兮,荒亭亭而复明。
❖ 由上述两点,可概括赋的一般特点是:
❖ 内容侧重于叙事,多用陈述性、叙事性和描 绘手法,形式上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不能 入乐歌唱,只适宜于朗读。
❖ 是一种独立的、介于韵文和散文之间的特殊 文体,常采用问答体形式,句式整齐,铺张, 讲究辞采。
❖赋的定义: ❖赋是一种讲究文采、韵节,兼具诗歌与散文性 质的文学体裁。
❖ 主题: ❖ 借凭吊屈原来抒发自己的感慨,表达在政治上的不
平和对社会现实的憎恨。
❖ 句法上为四、六言合用,句式整齐,通篇用韵,带 “兮”字调。
❖ 《鵩鸟赋》
❖ 解题:写作缘由
❖ 《鵩鸟赋》作于贾谊谪居长沙时。
❖ 某日有一只鵩鸟(猫头鹰)飞入贾谊室内,在 当时的迷信中,这意味着“主人将去”,大不 吉祥。贾谊正处于失意的境地,因此更想到世 事无常、人生短促可哀,便作此赋自我宽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