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 我国人群死亡因素排名之首

合集下载

从WHO最近发布的全世界人口全因死亡率排序来看呼吸科医生的使命责任和担当精

从WHO最近发布的全世界人口全因死亡率排序来看呼吸科医生的使命责任和担当精

OSA/CSA与心力衰竭
• 年欧洲心脏病学学会指南中指出重度心力衰竭患者中睡眠 呼吸暂停发生率高达50%。
• 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CSA〕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关系 亲密。
• 国外流行病学研究资料显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 CSA发生率高达30%-40%,其严重程度与心功能受损程度 呈线性相关。
• 控制所有潜在危险因素后,CSA是影响心力衰竭预后的独 立危险因素。
OSA与交通事故
• 2000年 ,Findley LJ 通过问卷调查了4002名驾驶员, PSG监测结果显示习惯性嗜睡者中OSAHS患病率为对照 组〔无嗜睡〕的6倍。
• Sassai和Davidson等研究结果显示,美国患有睡眠呼 吸暂停的驾驶员发生车祸的几率比普通人高倍。
• Findley LJ比照研究了29例患有OSAHS驾驶员与35例无 OSAHS驾驶员的行车记录,发现前者发生交通事故的比 率为后者的7倍。
呼吸系统疾病与其他疾病的关系
这些数据及其变化值得我们深思。各种疾病对于人类安 康的危害,特别是其在死亡中的作用是我们制定卫生防 控策略,合理分配卫生资源的重要根据。
• 讨论各种疾病对人类安康的危害,分析其在疾病造成的 死因排序时不能停留在疾病的外表,必须深化到疾病的 本质中去。
• 从整体上认识和把握每一种疾病的发生和开展及其对人 类安康产生的危害,深化研究其发生开展的内在规律。
• CPAP治疗可以快速消除CSA,降低心脏跨壁压, 减轻心脏负荷,改善血流动力学,减少室性心 律失常发生率,CPAP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具有快速、简便、无创、经济等优点。
• 长期以来国内内科临床上对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 疗原那么不外乎是休息、控制入量、应用血管转化酶抑 制剂、β受体阻断剂等药物,但是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尤其是顽固性心力衰竭,而且医疗费用不断增加,还会 出现各种不同程度的药物不良反响。

同型半胱氨酸

同型半胱氨酸
空腹血浆总Hcy水平正常值为5-15umol/L 理想值<10umol/L 高于15umol/L是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 将HHcy分为轻、中、重度,其空腹血浆浓度 分别为15-30、31-100及大于100umol/L
基础知识
影响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因素
1)遗传因素
主要由于HCY代谢过程中几种关键酶基因突变或其活性受损 所致,如编码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的基因或参与维
3) 性别与年龄 男性血浆HCY浓度高于女性,女性绝经后高于绝经前,可能与 雌激素影响HCY代谢有关;而随年龄增大,血浆HCY浓度升高,可 能与一些重要酶生成减少及活性降低有关[1]。
4) 药物
如甲氨蝶呤、异烟肼等可通过影响叶酸、维生素B6、维生素 B12的代谢而有升高HCY的作用,青霉胺可降低血HCY水平。 5) 疾病 心血管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糖尿病及肾病患者,血浆中 Hcy水平会升高 。
3、致血栓作用:Hcy促进血栓调节因子的表达,激活蛋白C和凝 血因子Ⅻ、Ⅴ,血小板内前列腺素合成增加,改变凝血因子功能, 从而促进血小板粘附和聚集,增加血栓形成倾向,使小动脉血管 易于栓塞。 。
基础知识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致病机理
4、脂肪、糖、蛋白代谢紊乱 动脉内皮损伤:Hcy可促进脂质 沉积于动脉壁,泡沫细胞增加,还可改变动脉壁糖蛋白分子纤维 化结构,促进斑块钙化,Hcy可促进低密度脂蛋白氧化。
基础知识
hHCY与疾病的关系
三) hHCY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
1、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血HCY浓度高于正常对照[1];
2、胰岛素可通过调节肝转硫基酶活性调节血HCY浓度。 3、尿毒症时引起HCY的堆积,肾功能下降使HCY代谢的必需 产物丝氨酸合成减少,导致HCY代谢受抑制。

危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分析及研究进展

危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分析及研究进展

1 . 2 症状体征
疼痛 : 是 急性 心肌梗 死 中最先 出现 和最突 出的症状 ,典 型 的部位 为 胸骨 后 直 到咽 部或 在 心前 区, 向左 肩 、左 臂放 射 ; 发热 等全身 症状 ;胃肠道 症状如 恶心 、呕 吐 、上腹胀 ; 心 律 失 常 、低 血 压 、休 克 ;最严 重 的导 致 心力 衰 竭 ,直 接 威胁 病人 的生命 。
生 ,而 贫血 加重 A MI 患者 的死亡 风险 。血 红蛋 白浓 度变 化 < 1 4 0 g / L或 > 1 7 0 g / L . 均会增加 死亡风 险 ,贫血 明显 增加 AMI 患 者 的死 亡 率 】 。急 性 冠脉 综合 症 患 者贫 血 发生 率 男性 为 2 2 . 2 %,女性 为 2 9 . 7 %,而 6 5岁 以 上 的 A M1 人 群 中贫 血 的 发 生率 4 3 . 4 %。试验 中死亡 病例贫 血率高 于存 活组 。发生贫 血 的机 制为 : 肠 道 吸收 不 良,禁食 ,营养 缺乏 ,铁 或 者维 生素 缺乏 ;。 肾功 能不 全 红细 胞生 成 下 降或 红细 胞 生成 素抵 抗 ; 促 炎 细胞 因子水 平 增高 导 致 的骨髓 抑 制 。而贫 血 又加 重缺 氧 ,增 加 心肌 负担 。其 认 为 ,对 A MI 患 者输 血标 准应 当降低 至 9 0 — 1 0 0 g / L 。尽早纠 正贫血对 心肌造成 的负担 。 顾 永 群 对 2 0 8例 AMI 患者 进行 调查 分 析后 认 为 ,危 重 AMI 相 关 因素 有年 龄 、发病 时伴 有胸 痛 症状 、下壁 心 肌 梗死 、多部 位心 肌梗死 ,患 有糖 尿病 、脑卒 中、有 吸烟 史 、 心梗后并 发休克 、 心力 衰竭 、 心律失 常以及未 应用抗血小 板 、 B 一受体 阻滞 剂 , 会影 响 A MI 患者 的死亡 率及好转 率 。研 究 认 为 ,A MI自然死 亡 率 随年 龄 的增 长 呈现 增 长趋 势 。年 龄 的增 加 会加 重 心血 管 系统 的病 变 ,使 其 预后 变差 。糖 尿 病 患者 7 0 % ~8 0 % 死于心 血管 系统并 发症或伴 随症 状 ,合 并 A MI 将 导致 预后 更 差 ,其 死亡 率 明显 高于 非 AMI 患者 。冠 脉 本身 病 变加 上糖 尿 病造 成 的糖 代谢 紊乱 进 一步 加 重冠 脉 病变 。而心 衰 ,心源性休 克是急性 心梗死亡 的重要 因素 ,因 此应最 大 限度 的保护 和挽救缺血 心肌 ,降低死 亡率 。脑 卒 中 是 老 年 AMI 患者 近 期 死亡 的危 险 因素 l 。发 生机 制 : AMI 使 得心肌 缺血 缺氧 ,心 内膜坏 死 ,血 栓形 成 ; 大 面积 A MI , 出现 心律 失 常 ,造 成 血 流动 力 学紊 乱 ,血栓 易 形成 ,脱 落 血 栓 阻塞 脑血 管 造成 脑卒 中。 吸烟 时尼 古 丁兴奋 交 感 神经 系 统 ,降低 血 液携 氧 能力 ,降低 血管 壁 的 免疫 能力 ,增 加 血 小板粘 附力 。吸 烟 比不 吸烟 发生 心梗 的危 险性 增加 近 2 . 8 倍 [ 9 1 。 我国 A MI的发 病年 龄有年 轻化 的趋 势 o 】 。 吕光 ,雷建 华 ,曹 秀云等 [ 1 对 2 2 6例 AMI 患 者进行 年龄分 组 ,通 过对 病史 、病例及 随访调查 发现 ,不 同年龄组其 危险 因素存在一 定 差 异 。中青 年人 主要作 用 的 是吸 烟且 每 天 大于 一盒 ,超 过 一 年 吸烟 史 ; 每 天运 动 小于 1小 时 ;限制 食盐 后 血 压下 降1 0~ 2 0 mmHg ,即盐 敏 感性 ;肥胖 ,B MI 指数 > 2 5 KG / m ; 高血 脂 ; 心理压力 。我 国中青年普遍 存在精 神压力较 大 、 饱 餐酗 酒 、过度疲 劳 、吸烟 、运动 不足 、肥胖 、盐 敏感 性 、 血 脂异 常等 危险 因素关 系密切 [ 1 2 1 0林小 娟 ,阴 晓健 【 1 经研 究 认为 , 青 壮年人 发生 AMI 的危险 因素依 次为 吸烟 、 高血 脂 、 高血压 ,比例分 布为 8 O %、2 0 %、1 3 . 3 %。另外 ,青 年人 中 大量 饮酒 对 AMI 的发 病起 到非 常重 要 的作用 。近 年来 的研 究 还 表 明 ,心 理社 会 因素在 A MI 发 生 中的作 用应 予充 分 的 重视 , 预 防负性生 活事件 的发生可减少 1 4 . 8 3 %的 AMI 发生 , 是 心理 社会 因素 中较 为 客观 的指标 。据 I N T E R— HE AR T研

中国每年350万人死于心血管病

中国每年350万人死于心血管病

中国每年350万人死于心血管病资料图:长城会创立者、北京和睦家医院心脏中心主任胡大一(/图)标签胡大一心血管心肌梗塞中国每年约350万人死于各类心血管病,占总死亡原因之首,平均每十秒钟就死一个患者。

一半以上的人首次发作就是心肌梗死或者猝死。

现在是趋利性的医学模式,医院水平用手术和毛收入量化的指标来衡量。

医生支架手术做的越多,就能发表越多的论文,名气也越大。

这是一个很荒谬的事情。

2014年10月16日至19日,第二十五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以下简称长城会)在北京召开。

“在所有导致人类死亡的疾病中,心脑血管疾病排名首位。

”长城会创立者、北京和睦家医院心脏中心主任胡大一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中国每年约有350万人死于心血管病,每10秒钟就有1人死于心血管病,每5个成年人中就有1个患心血管病。

”长城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企业家、高级白领心血管患者不断增多。

一项针对北京、上海等城市2000名企业高管的健康调查显示,超重或肥胖者为55%,血脂异常率为全国平均血脂异常发病率的2倍以上,脂肪肝的患病率为全国成年人脂肪肝发病率的3倍以上。

如果没有科学的血管健康管理,这些人群发生心脑血管病的风险极高。

作为国内知名的心血管专家,学科带头人,胡大一出生于医学世家。

1987年,他从美国回国,就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组建了心电生理科,如今还会去国内几百家医院会诊指导。

但多年下来,他发现心血管疾病从医疗模式,到公众对疾病的认知都存在诸多问题。

“我们都知道心血管病预防最重要,但那么多大医院,还是看了一次就不管后续。

”在胡大一看来,医院好多都是坐堂医生,等着人生病求医,病人则总是不注重恢复和预防。

久而久之,陷入了“医生等得病,病人等复发”的怪圈。

而被称为“焦虑的专门器官”——心脏,其疾病往往受到心理和情绪的影响更大。

因此,相比治疗方法的进步,他更看重心脏康复和“双心门诊”的推广。

尽管年近七旬,但他身体矫健,语速很快,思路十分清晰。

在长城会开幕式上,胡大一宣布下届大会主席将由安贞医院心脏内科主任马长生担任。

王锺谈冠心病为何会被人们称作“第一杀手”

王锺谈冠心病为何会被人们称作“第一杀手”

在过去二十年间,因心脏病致死的人数跃升两倍多。

我国每年有26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每12秒就有1人被心血管疾病夺去生命。

在各类心脏病中,冠心病的死亡人数远超其他心脏病,80%猝死为冠心病所致。

冠心病离我们不远,发病年龄也逐渐年轻化,是人类的“第一杀手”。

◆2007年6月23日,相声表演艺术家侯耀文因心肌梗死抢救无效……
◆2006年12月20日,相声大师马季在家中突发心脏病,面色惨白,病情非严重,急救医生当即采取了胸部按压等,终因抢救无效逝世……
◆2005年7月2日,曾在《四渡赤水》、《开国大典》、《重庆谈判》等影视作品中扮演过84次毛泽东的特型演员古月,死于心肌梗死,享年68岁……
心之路的负重——冠状动脉
◆山石堵路,清理后如果不治理山路被堵的源头,道路将会再次堵塞,那么心肌梗死的源头在哪里?
◆如果没有心脏病的易患因素,心脏正常,可以健步如飞。

◆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糖尿病)、吸烟、肥胖等其中任一因素,都会使心脏犹如负重而走,吃力费劲,步履艰难。

◆以上多种危险因素两种联合,心脏就会加倍负累,人将更难以行走。

◆多危险因素多联合时,心脏将不堪负重,最终崩溃。

中华讲师网:心脑血管疾病预防控制知识

中华讲师网:心脑血管疾病预防控制知识
心脑血管疾病预防控制知识
找讲师,就上中华讲师网 中国最大的培训 讲师选聘平台
(一)心脏病曾夺走多位名人的性命
2004年,54岁的爱立信(中国)有限公司总裁杨迈由于心脏骤


停在北京突然辞世。 2005年8月18日,著名表演艺术家高秀敏,因急性心肌梗塞 导致窒息去世。 2006年12月20日,著名相声演员马季因心脏病离世。 2007年6月23日,著名相声演员侯耀文因突发心源性心脏病 去世。 2008年9月27日,香港“金王”林世荣心脏病猝逝。 2008年10月11日,港商界奇才、作家冯两努因突发心脏病 猝死。 2008年10月18日,凌晨著名导演谢晋突发心源性猝死辞世。
1、中风先兆
(1)头痛、头晕 可伴有视物旋转、恶心、呕吐。头痛的形式和感觉与 往日不一样,程度加重并变成持续性,有时固定在某一部位,这是血压 波动或脑血管痉挛的表现,往往是出血性脑中风的先兆。 (2)各种运动障碍 如四肢一侧无力,或活动不灵、持物不稳,有时 伴肌肉痉挛在走路时虽没有遇到路障,意识也清楚,可却突然跌倒在地; 或者自己想走在路中央,但却不自主歪向路边出现行走不稳症;突然出 现吐字不清,说话错乱;吞咽困难、呛咳;口嘴歪斜、流口水。另有一 种称为“一个半综合征”,也是脑中风初期颇多见的症状,其表现为一 侧眼球既不能上下转动又不能向左右旋展,另侧眼球除向外侧移动外, 对其他方向也不能旋转,其机理是由于一只半眼睛的眼外肌肉不能运动 所导致的。
找讲师,就上中华讲师网 疼
痛,还常放射到肩膀、胳膊的上半部分、脖 子或者脊背。以放射到左肩或左胳膊,从左 胳膊内侧到达左小指和无名指这一个范围的 比较多见。 5、疼痛起始:心绞痛是由暂时的缺血和缺氧 缓慢开始的,起初疼痛比较轻,过了几分钟 以后达到疼痛的高峰。如果一开始就非常的 疼痛,以后慢慢减轻了,往往不是心绞痛。 6、疼痛持续时间:典型的心绞痛的时间常常 为3-5分钟,很少超过10-15分钟,一般心肌 梗死前的心绞痛持续时间会比较长。疼痛像 闪电一样一闪就没有的往往不是心绞痛。

中国目前导致人体死亡的十大原因

中国目前导致人体死亡的十大原因

中国目前导致人体死亡的十大原因:一、恶性肿瘤(癌症)肺、肝病(100%)胃、肠。

二、脑血管疾病三、意外事故四、心脏病五、糖尿病六、慢性肝病及肝硬化七、肾病及肾病候群八、肺炎九、高血压十、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据卫生部统计,我国高血压患者超1亿人口,并且每年以300万的速度递增。

我国肝炎患者超亿国民每天约15000多人死于慢性病,占全国总死亡率70%以上,个人、家庭社会,每年医疗开支超3000-6000亿美金。

/p-6587220.html城乡居民主要死亡原因。

据36个城市和78个农村县死因统计,2008年城市居民前十位死因顺位: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呼吸系病、损伤及中毒、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消化系病、泌尿生殖系病、神经系病、精神障碍(见表12),前十位死因合计占死亡总数的92.4%。

农村居民前十位死因顺位: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病、心脏病、损伤及中毒、消化系病、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泌尿生殖系病、神经系病、精神障碍,前十位死因合计占死亡总数的93.5%。

表12 2008年城乡居民前十位疾病死亡专率及死亡原因构成2 心脏病121.00 19.65 脑血管病134.16 21.733 脑血管病120.79 19.62 呼吸系病104.20 16.884 呼吸系病73.02 11.86 心脏病87.10 14.115 损伤及中毒31.26 5.08 损伤及中毒53.02 8.596 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21.09 3.43 消化系病16.33 2.657 消化系病17.60 2.86 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11.05 1.798 泌尿生殖系病 6.97 1.13 泌尿生殖系病 5.70 0.929 神经系病 6.34 1.03 神经系病 4.35 0.7010 精神障碍 3.69 0.60 精神障碍 4.27 0.69十种死因合计92.36 十种死因合计93.46 /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hwsbwstjxxzx/s8208/200904/40250.htm广东10月启动第三次慢病及相关危险因素监测,广东居民总死亡原因中,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和糖尿病为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造成的死亡已占85.6%。

我国每分钟就有3人丧命心脏性猝死

我国每分钟就有3人丧命心脏性猝死

龙源期刊网 我国每分钟就有3人丧命心脏性猝死作者:来源:《养生阅刊》2020年第03期猝死,一个令人生畏的词,离我们究竟有多远?有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死于心脏性猝死的人数近50~100万,平均每分钟就有3人因心脏疾病在发病1小时内死亡,而抢救成功率却不到10%。

近年来,猝死现象越来越频繁,且呈现年轻化趋势。

而其罪魁祸首就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熬夜、暴饮暴食、吃得太油腻、经常喝饮料、长时间不喝水、抽烟等等,这些都是猝死的诱因。

媒体、IT、医生、警察、明星、网络店主等一些高压力行业的从业者,也成为猝死的高危人群。

而女性猝死患者中只有37%有冠心病病史,与女性猝死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运动、饮酒、抑郁或焦虑情绪、饮食及肥胖等。

专家指出,既往认为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是导致猝死的主要疾病,但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等疾病,也和猝死的发生密切相关。

虽然疾病因素不可忽视,但不良生活习惯等猝死的诱发因素更应避免,只有及早树立健康生活理念,践行健康生活方式,才能从根本上斩断病源、远离死亡,让生命来日方长。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陈姝近年来,猝死现象越来越频繁,其中有不少中青年人,他们年富力强,平时看起来似乎挺健康,但依然被死神步步紧逼……专家指出,疾病年轻化的罪魁祸首就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现在年轻人经常熬夜、暴饮暴食、吃得太油腻、经常喝饮料、长时间不喝水、抽烟等等,这些都是猝死的诱因。

日前,多名心血管病专家在接受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树立健康生活理念,培养健康生活方式,是从根本上斩断病源、远离死亡的最好办法,并且越早开始越好。

我国每年心脏性猝死近50-100万人,猝死看似突然实则早有“预谋”猝死,就是突然死亡的意思。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猝死”这样定义:“平素身体健康或貌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时间内,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

”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副主任医师张建伟说,这个“短时间”,就是从发病至死亡的時间,一般是6个小时。

中国人群最主要的死因

中国人群最主要的死因

而据1994年统计,慢性病治疗费用年增长速度为17.72%,对宏观经济形成重压,是企业发展的重大包袱,成为个人生活水平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以1998年为例,我国因病、伤残造成经济损失,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的8.2%。
1997年美国糖尿病的直接费用(医疗支出)411亿美元,间接费用(误工、劳动力损失)540亿美元。我国每年4000多亿元医疗卫生开支中,用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治疗的直接费用约为188亿元人民币,约占中国总卫生费用的4%。
慢病是可以通过管理来预防和控制的
世界医学研究表明,在慢病的形成的多因素中,遗传因素占15%、社会因素占10%、气候因素占7%、医疗条件占8%、而个人生活方式占60%。也就是说,人们对慢病发病率上升诸多原因的分析,揭示了疾病流行病学因素是主要方面,是可控的因素,对慢病的发病率影响作用是很大的;而人口年龄结构的老化、遗传性因素属于不可控因素,较难干预,居于其次的地位,对慢病的发病率影响作用是有限的。
我国每年死于高血压并发症者在150万人以上,致残人数达百万之多。
负担重
2002年世界卫生报告显示,慢病导致了45.9%的全球疾病负担,而中国已达到60%以上
慢性非传染疾病是今后我国居民主要疾病负担,北京市居民存款目的中养老占11.3%,而预防意外事故和大病医疗的占到23.3%
“疾病是贫困的第二位原因”,目前国民经济增长为7-8%,居民年收入增长速度5-7%,
致残率高
在1998年调查资料中,城市居民残障率达16.79‰(大城市达18.92‰),中重度占54.8%。而在行走和起居方面中重度失能占50%以上。城市老年人口比例迅速增加,慢性病患病率日益增高,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是造成失能、残障的主要原因。

心梗 我国人群死亡因素排名之首

心梗 我国人群死亡因素排名之首

心梗我国人群死亡因素排名之首为提高公众对心梗严重性与防治重要性的认知,普及急性心肌梗死的规范化救治流程, 2014 年,我国首次成立了“心梗救治日”,确定每年的 11 月 20 日为“中国 1120 心梗救治日”。

1120 寓意有两个:一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要迅即拨打 120;二是急性心肌梗死抢救的黄金时间为 120 分钟,从发病至开通梗死血管如能在 120分钟内完成可大大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据2013 年 8 月 8 日正式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 2013》显示,心血管病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全国总心血管病患者达2.9 亿,死亡比例在三成以上。

导致如此高死亡率的原因,主要是公众的认知水平不足以及医疗系统缺乏快速救治通道所致。

如果突然遇到身边有心梗发作的病人,我们到底该怎么做?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首席专家傅向华强调,心肌梗死的黄金救治时间为 120 分钟。

两个“120”,筑起心梗救治防线急性心肌梗死一旦发生,心脏的血液供应犹如断电一样突然停止,会对心脏造成极大伤害。

如果抢救不及时,往往意味着一条生命的消逝,一个家庭的破裂。

在首个“心梗救治日”前夕,本报专访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及心脏中心主任霍勇,探讨如何在急性心梗救治的过程中争分夺秒,与死神赛跑。

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和救治情况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发心梗约 60 万例,死亡比例在三成以上。

通过放支架和溶栓的方式开通血管,疏通堵塞的冠状动脉,让心脏重获血液供应,在医学上被称为“早期再灌注治疗”,也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开通血管的理想时间是发病后 120 分钟内,每拖延一分钟,就会有大量的心肌细胞死去。

但遗憾的是,在这场生命与时间的争夺战中,我们的答卷并不十分理想。

以 2013 年的数据为例,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约 70 万例,只有 5%的患者得到规范治疗。

很多人还没意识到早期再灌注治疗的重要性。

猝死很近,最可怕的是这些诱因我们不知道

猝死很近,最可怕的是这些诱因我们不知道

猝死很近,最可怕的是这些诱因我们不知道发布时间:2021-09-01T11:18:41.197Z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11期作者:袁莉[导读] Sudden death英文直译突然死亡,在医学上称“猝死”袁莉兴文县人民医院,四川宜宾,644400Sudden death英文直译突然死亡,在医学上称“猝死”。

猝死原本是发达国家的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但近些年在中国,猝死发生率在不断升高,据统计,我国每年因心源性猝死的人数接近55万人,居全世界之首。

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国人死亡原因之首。

猝死可能发生在任何年龄段,多数发生在老年人群,但近段时间的新闻不断刷新我们对猝死年龄的认知,国美电器员工在年终誓师大会上猝死时,27岁演员孙侨潞心梗猝死时25岁、拼多多员工在加班回家路上猝死时23岁、淮南第七中学学生上课途中猝死年仅14岁。

猝死的发病群体正在不断年轻化,它离我们越来越近,或许曾经就发生在你周围。

“过劳、久坐、熬夜、暴饮暴食”不断成为猝死类新闻的关键词,那么猝死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病,猝死的原因到底有哪些就成为大家最为关注的事情。

以下将为大家简单科普猝死的相关知识,让大家更多地关注此类疾病。

一、猝死是什么?猝死是指平时外表看起来健康的人,突然意识丧失,并在短时间内死亡,短时间可能是数秒钟数分钟,可能是1小时以内,也可能到24小时内。

猝死的发生通常没有征兆,无法准确预料,有时有因可查,但有时可能都找不出原因。

心源性猝死是指由于心脏方面的原因引发的猝死,是猝死的最主要类型,占比高达80%,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二、为什么会猝死?猝死的原因多种多样且相对复杂,发生心源性猝死的人群一般都患有心血管疾病,例如冠心病、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等,其中冠心病是心源性猝死的第一大致命因素,其次则是心肌炎。

心血管疾病会直接引起我们的心率和心律变化,据统计心源性猝死发生时,80%患者都是有室颤、室速(即心跳非常快且不规律),同时如果伴有一些诱因的情况下,更易发生心源性猝死。

如何防治心脑血管疾病

如何防治心脑血管疾病

如何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健康也许是自古以来,人们就十分关注的话题。

眼下,在21世纪,人们对这个话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是前所未有的。

人类文明到了今天,应该用知识生活,不应该用习惯生活。

而一个人今天没有时间学点健康知识,将来一定有时间生病。

但在很多机关单位,由于种种原因不太重视,有些中层干部也以工作忙赶时间为理由,忽视职工健康,让职工超负荷工作,不注意劳逸结合,违背了“以人为本”的原则,也影响了工作效率,造成一种恶性循环。

­著名心血管专家,健康理念的倡导者洪昭光教授,用各种形式向我们发出了二十一世纪的健康最强音“千万不要死于无知”。

­近两个月来,我局出现多例癌症病患者,给自己,给家人,给单位带来巨大的痛苦和损失,希望给每一位职工敲响警钟。

希望通过我的宣传,能让大家树立“营养预防,胜于治疗”、“用知识和观念助人”的健康理念。

­作为一名普通的工会干部,我愿意把自己业余时间所学到的营养健康知识和广大职工进行真诚的交流,通过网上和在职职工进行探讨,通过每个月中旬的健康知识讲座和离退休同志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让我们互相提醒,共同去经营好健康,从而更好地经营好事业,为上游局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会分阶段、分专题地和大家探讨目前大家所关注的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等常见疾病的预防与膳食调理及注意事项。

今天我所要谈到的是心脑血管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生活方式疾病[/B],是由于长期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造成的,这种病也越来越呈年轻化,确实应该引起我们每一个人的注意。

­心脑血管疾病占全球死亡人数的50%以上,也是中国人的首位死因,每24秒就有一个中国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每13秒就有一位中国人因此而致残,已占我国总死因的40%。

心脑血管疾病有三高一低的特点:发病率高(我国有1.3亿人)、致残率高、死亡率高、治愈率低。

其中冠心病是心血管疾病中最常见、危害性最大的一种,它是冠状动脉硬化引起的心脏病的简称。

心脑血管疾病 PPT课件

心脑血管疾病 PPT课件
轻度—哈欠、手脚冰凉,在大商场,地铁内赶到胸闷、气短、 心慌、喘气急促 中度—上楼梯二层以上胸闷、气短、喘气急促,口臭消化不 良、睡眠差,多梦易醒,注意力不集中,脸色苍白,心情 紧张后头皮屑增多,出虚汗,视力下降,血压、血脂、血 糖偏高,抵抗力减弱,易患感冒等。 高度—心脏常不舒服,会心慌,记忆力明显减退,精神疲倦、 乏力、蹲下或坐后站起时头晕目眩,眼前发黑,几乎摔倒, 太阳穴胀痛,耳鸣眼花等。
著名相声艺术家侯耀文 2007年6月23日傍晚6:30 心肌梗塞在家中逝世,年 仅59岁。
一、血液的成分
1、红细胞(RBC)正常值:350-450万/mm3 功能:运输、携氧 2、白细胞(WBC)正常值:7000-10000个/ mm3
功能:免疫 3、血小板(BPC)正常值:10-30万/
mm3
功能:凝血 4、血红蛋白(HB)正常值:10-14克,低于9克为贫血 5、血糖:正常值:3.98-6.11 6、维生素、A B C K E 矿物质, k Na Cl Ca Mg Cu Fe Zn 等 7、脂蛋白 低密度 LDL 将胆固醇运出给身体用 高密度 HDL 将用不完的胆固醇收回。 8、酵素等,已知人体内存在着5000多种酵素,是生命活动的根源,所 有的生命运作都和酵素有关,没有酵素就不能生存。
二、人体的血液循环
人体是由心脏,动、静脉血管构成的血液循环系统这个 “高速公路网”连接的是无数个“细胞工厂“组成。各个工厂 所需的物质都会在这个网络中各行其道,运进原料,运出产品 和垃圾。 心脏其实就是一个汞(抽水机),将静脉血液抽到心脏, 从动脉血管打入全身。 心脏是人体最功劳的器官,分为2房(左心房、右心房)2 室(左心室、右心室)心脏跳动就是心肌收缩与舒张的过程, 当心肌舒张时,全身的静脉从微小静脉→小静脉→中静脉→大 静脉→上、下腔静脉回流→心脏右心房。。心肌收缩时右心房 的血液通过三间辩→右心室→肺动脉(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 →左心房→通过二间辩→左心室→主动脉→全身。

心血管病成中国人病亡首要因素

心血管病成中国人病亡首要因素

心血管病成中国人病亡首要因素这样做能减少80%死亡2018-02-02 08:30:56 中国青年网最新的中国人心血管数据出炉了!国家心血管病中心近日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7》推算,我国心血管病患病人数已达2.9 亿。

从死因构成分析而言,目前心血管病死亡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40% 以上,居首位,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

为什么心血管病人这么多?1运动太少,心脏越来越弱!在我国,还有一个跟其他国家不一样的危险因素,就是运动太少。

2010年中国慢性病检测项目显示,即便是每周运动三次以上、每次中等强度及以上运动多于10分钟的要求,也只有11.9%的人达到了。

体育锻炼必要吗?数据胜于一切。

上海男性健康研究的一项结果表明,体育锻炼量达到或超过每周走路4小时、运动2小时的人,总死亡的危险减少21%,心血管死亡的危险减少24%。

2吃得越来越油了!吃得越来越油了,估计每个人都有切身感受。

吃得太油会增加心肌梗死的危险。

这也是一项有中国特色的急性心梗危险因素。

国家卫生计生委曾公布,我国八成家庭对油的摄入量超标!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对食用油的摄入量推荐是每人每天25-30克,而目前我国的水平是每人每天42克左右!油脂摄入过多,除了造成肥胖外,还会导致血液中脂肪酸过多。

脂肪酸过剩时主要以甘油三酯形式贮存,沉积在血管里造成动脉硬化,形成血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3蔬菜水果吃不够!维生素C(主要来源为新鲜蔬果和水果)摄入不够,会导致血管受损。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传染性疾病预防中心一项研究发现,我国因水果摄入不足造成期望寿命损失为1.73岁。

大多数人水果的日常摄取量,远低于每天200-350克的推荐标准,只有40.7克。

怎么才能远离心血管病?健康生活!北京神经内科学会会长、北京安贞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毕齐指出:“2016年欧洲心血管病预防指南明确表示,健康的生活方式至少可以预防80%的心血管疾病和40%的肿瘤!”生活方式是所有治疗的基础,并且不像药物、手术治疗一样存在适应症、禁忌症等,是可以在任何时间开始、被任何人所利用的“治疗”方法。

我国心脏性猝死人数全球最多

我国心脏性猝死人数全球最多

我国心脏性猝死人数全球最多*导读:我国的心脏性猝死发生率为41.84/10万,心脏性猝死的总死亡人数高达54.4万/年,位居全球各国之首。

心脏性猝死的发生具有突发性及难以预测的特点。

值得引起重视的是,绝大多数猝死事件发生在医院外,抢救存活机会甚低,仅为1%以下。

……心脏性猝死是指由心脏原因导致的,在急性症状发生后1 小时内的自然死亡。

各种心脏疾病均有发生心脏性猝死的可能,最常见的病因为冠心病,占心脏性猝死原因的80%。

我国冠心病发病率近年来上升很快,心脏性猝死发生率的上升势头更超乎了我国学者的想象。

近年来,不少国家栋梁、社会名人、商界精英,在风华正茂之时,猝然离我们而去,究其死因,均为心脏性猝死。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最新研究数据显示,我国的心脏性猝死发生率为41.84/10 万,心脏性猝死的总死亡人数高达54.4 万/年,位居全球各国之首。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主任张澍教授表示,心脏性猝死的发生具有突发性及难以预测的特点。

值得引起重视的是,绝大多数猝死事件发生在医院外,抢救存活机会甚低,仅为1%以下。

因此,心脏性猝死防治的有效性是降低心脏病死亡率的关键。

目前根据心血管病防治指南,我国已有针对心脏性猝死的一、二级预防标准和措施。

二级预防是对已发生过心脏猝死的患者实施预防,植入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防治心脏性猝死。

ICD和起搏器大小相仿,植入皮下,可持续监护患者的心脏状况。

当患者在任何情况下发生室速或室颤时,ICD 自动选择合适的方式包括释放有效的电击进行治疗,及时挽救患者生命。

然而,二级预防手段显然难以惠及整个心脏性猝死高危人群。

目前,在欧美发达国家被普遍接受并应用的是一级预防标准,即通过临床诊断,发现潜在的高风险患者并尽早植入ICD。

华西医院黄德嘉教授指出:“在我国,由于ICD 应用的医保政策以及国内循证医学数据的缺失等原因,一级预防工作并没有完全开展。

依据我国心脏性猝死发病率和庞大的人口基数,目前全国每年低于3000台ICD的临床应用,远远无法满足治疗心脏性猝死患者的临床需求。

中国人健康的头号杀手,3.3亿人中招

中国人健康的头号杀手,3.3亿人中招

中国人健康的头号杀手,3.3亿人中招作者:暂无来源:《华声·观察》 2020年第11期人们总是谈癌色变,却忽视了心血管病的危险。

它们平时以慢性病的姿态潜伏,但随时有可能一跃而起,猝不及防地带走一个人的生命。

起司黄/文年轻人觉得自己离死亡最近的时刻,通宵后的胸口一疼一定能高票入选。

每次熬夜复习、工作、蹦迪过后,总害怕下一秒就会倒地不起,成为社会新闻里的又一个猝死者。

猝死令人闻风丧胆,但我们多半没有意识到,绝大多数猝死都指向一个元凶——心血管疾病。

今年 9 月,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 2019》显示,心血管病死亡是中国人排名第一的死亡原因。

被称为“全球头号死因”的心血管病是什么?为什么它会导致猝死?怎样才能远离它?80% 的猝死,和心血管病密切相关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猝死是指平时健康或貌似健康的人,因为自然疾病,在极短的时间(6 小时内)突然死亡。

作为突发性的非预料死亡,猝死包括心源性猝死和非心源性猝死,前者占全部猝死近 80%,后者占约 20%。

心源性猝死,指的是心脏病导致心脏骤停引起猝死。

非心源性猝死则病因众多,几乎身体的每一系统、每一类疾病都可能导致猝死。

作为猝死的主要类型,心源性猝死的发生和心血管病有着紧密联系。

拿心脏病中最常见的器质性心脏病来说,绝大多数的器质性心脏病都可诱发心源性猝死,尤以心肌炎、室性心律失常、冠心病、扩张性心肌病等最为常见。

即便是非心源性猝死,也有部分和心血管病相关。

主动脉夹层可导致非心源性猝死,这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急危重症。

突发此类疾病时,多数患者胸背部会出现刀割或撕裂性的疼痛。

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救治,就会在剧烈的痛苦中离世。

中国已经有越来越多人患上冠心病了,而冠心病中的心梗,是心源性猝死最大的病因。

什么是冠心病?冠心病的“冠”,指的是供给心脏血液的冠状动脉。

这条血管出问题了,就容易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急性心肌梗死就是冠心病最严重、最凶险的表现形式。

心梗防治正和“死神”赛跑

心梗防治正和“死神”赛跑

心梗防治正和“死神”赛跑作者:尤蕾来源:《小康》2019年第33期在我国,每年超过50万人死于急性心梗,相当于平均每分钟就有1人死于心梗。

这一数字看似触目惊心,实际上,如果在搜索引擎中输入关键词“心梗”,残酷的现实就摆在眼前,“银川机场一乘客突发心梗”“38岁毫无征兆突发心梗离世”“深圳男子跑步突发心梗”“珠海半数心梗猝死在公共场所”“年仅49岁邓州好法官突发心梗逝世”……心梗,离我们并不遥远。

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居民第一位死亡原因,《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显示,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持续上升。

在今年7月出台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国务院将“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纳入15个重大专项行动之一。

为了狙击心梗突袭带来的致命危险,心脏病学领域的专家们一直在与“死神”赛跑,争分夺秒地抢救患者的生命。

然而,仅仅靠医生们的力量还不够,心脏病学的大咖们纷纷为心梗防治科普站台。

关于心梗,不少人经常听说,但却一知半解。

专家们解释称,心脏是人体的“动力泵”,由大量具备收缩功能的心肌细胞组成。

如果给心脏自身供血的冠状动脉发生堵塞,出现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就会引起心肌坏死,也就是“心肌梗死”(简称心梗)。

值得注意的是,心肌细胞不具备再生功能。

也就是说,一旦发生心梗,坏死的心肌细胞就会永远失去功能,心脏只能靠幸存的心肌细胞“负重前行”。

心肌坏死的区域还会形成瘢痕组织,使心脏“变硬”“变脆”,收缩变得更加困难,久而久之,诱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不良后果,生活质量也将大打折扣。

“近年来我国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最常见的一类心梗)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上升。

急诊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

遗憾的是,我国心梗患者接受急诊PCI治疗的比例虽有所上升,但心梗救治延迟依然很显著,大约超过一半心梗患者因救治延迟而失去最佳抢救时机。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北部战区总医院名誉院长韩雅玲提到的急诊PCI(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指的是经心导管技术疏通狭窄甚至闭塞的冠状动脉管腔,从而改善心肌的血流灌注的治疗方法,目前是治疗急性心梗最有效的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要点知多少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要点知多少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要点知多少发表时间:2019-08-16T10:23:38.183Z 来源:《中国保健营养》2019年第3期作者:张丽梅[导读] 急性心肌梗死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人类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急性心肌梗死导致的脑卒中是致残的首要原因。

根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显示》,我国城乡居民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居于首位,明显高于肿瘤以及其他疾病,农村地区的居民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逐渐超过并且持续的高于城市水平。

据临床统计,目前阶段我国每年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高达100万人以上,因此对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相关常识以及患者的护理要点需要进行广泛的科普。

(德阳市旌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德阳 618000)【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3-0047-01急性心肌梗死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人类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急性心肌梗死导致的脑卒中是致残的首要原因。

根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显示》,我国城乡居民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居于首位,明显高于肿瘤以及其他疾病,农村地区的居民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逐渐超过并且持续的高于城市水平。

据临床统计,目前阶段我国每年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高达100万人以上,因此对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相关常识以及患者的护理要点需要进行广泛的科普。

1 急性心肌梗死病因急性心肌梗死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群体,是由于人体冠状动动脉发生粥样硬化病变,心肌血流的供给发生长时间持续性的中断,最终导致心肌坏死。

冠状动脉中形成的血栓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的最直接原因。

根据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结果显示,超过九成以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可发现冠状动脉中有血栓形成。

可见在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原因中,冠状动脉血栓是一项重要的因素。

冠状动脉中的血栓,多发生在Ⅲ—Ⅳ级的狭窄处。

冠状动脉中的血栓在正规检查中的检出率与发病时间有直接的联系,检查距离发病时间越短,检出率越高。

在发病6小时以内送往医院检查,检出率可以达到80%。

脑梗死,谁在从中作梗宋波

脑梗死,谁在从中作梗宋波

脑梗死,谁在从中作梗? 宋波发布时间:2023-06-14T09:53:28.487Z 来源:《健康世界》2023年7期作者:宋波[导读] 心血管类疾病的死亡率为我国疾病死亡率最高。

四川省眉山市人民医院四川眉山 620010心血管类疾病的死亡率为我国疾病死亡率最高。

其中大约70%的心血管疾病康复患者在身体恢复健康后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后遗症,这些后遗症给患者带来了不同程度的身体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在缺血性死亡病例当中,其中死于急性脑梗的患者大约有60%~80%引起脑梗死发生的原因比较多,比如饮食不当,长时间的抽烟喝酒等。

另外还有很多的疾病也会引起脑梗死,比如。

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高血脂等等,所以要注意各个方面都进行护理,避免脑梗死发生。

脑梗死是老年人最具危害性的疾病之一,主要是由于大脑供血功能紊乱,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者是软化,导致昏迷甚至死亡。

脑梗死的危害性极大,所以生活中也要做好预防的工作,可以一起来看下脑梗死是什么原因引起?1.饮食不当很多脑梗死患者发病,是因为平时的饮食不当所导致,比如如果患者长时间的吃高盐、高脂的饮食,就有可能会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或者是高血压等等的疾病,这些疾病都是诱发脑梗死出现的原因。

所以一定要注意调理饮食,要以清淡饮食为主,不能吃刺激性的食物。

2.抽烟喝酒如果长时间大量饮酒,血液中会有过多的酒精,很容易引起脑血管痉挛和收缩。

大量吸烟还会由于尼古丁等有害物质的影响,而导致血液粘度增加,这些都是诱发脑梗死发生的原因。

3.高血压平时有高血压情况的患者,发生脑梗死的几率会更大一些。

高血压会加速和加重脑动脉硬化的发展,容易诱发脑梗死发生。

因此,有必要控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以避免脑梗死。

4.心脏病心脏病患者也有因慢性心房颤动而增加脑梗死的风险。

栓塞的主要来源是心肌梗死、风湿性瓣膜病、心内膜炎、壁血栓脱落、心脏手术、心导管等。

所以如果有心脏病,一定要注意积极的进行治疗,这样才可以预防脑梗死发生的几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梗我国人群死亡因素排名之首
中国每10秒就有1人死于心血管疾病,每年有35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

据了解,北京市急性冠心病事件院外死亡人数是院内死亡人数的2.61 倍,25-45岁急性冠心病院前死亡占总死亡的95%,其中64.8%发生在家中。

日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急诊危重症中心主任聂绍平指出,由于患者对急性心肌梗死缺乏正确的认识,很少能及时就诊或拨打急救电话。

另外,还有些患者家属在就诊签署知情同意书经常犹豫不决,延误治疗时机。

“急诊中经常碰到这种情况,发病后患者先忍上三个小时才叫救护车,好不容易到了医院,做不做手术要等全家到齐了商量一个小时。

这些环节太浪费时间了,患者教育是最容易改进的、最有效的措施。

”聂绍平说。

“曾经还有一位急性心梗患者,送来很及时,当时的身体状态也适合手术,但在手术前,家属因为害怕风险而拒绝签字。

最终导致时间延迟,患者心肌坏死,术后心脏长了室壁瘤,对心功能造成了影响,家属后悔莫及。

”聂绍平回忆说。

“在急救的时候,很多家属宁愿到处打电话询问朋友,也不相信医生的话。

关键时候,因为家属“掉链子”而耽误了救治,是最让人痛心的事。

”聂绍平感叹道。

急诊介入治疗越早越好,时间就是生命。

欧美指南指出,急救时间应控制在60分钟以内,法国仅约为30分钟。

然而,我国心肌梗死急救时间普遍
超过120分钟。

聂绍平指出:“我国心肌梗死急救时间比世界慢了至少60分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