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阳盛体质的形成原因及养生措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松功等。但应同时或交替练动功或吐纳呼吸法。 因为体质为阳盛质, 只练或久练静功, 阳气郁遏不 散, 容易 “走火入魔” , 引起面红目赤、 发热狂乱等不 良反应。 !"! 饮食调节 阳盛之人本有阳气偏盛之倾向, 若多食辛辣之 物或酒肉肥甘, 易助热生火, 则使阳气过盛, 从而导 致疾病发生。阳盛质个体在进行食养时, 应先纠正 以前的生活习惯, 控制辛辣肥甘的摄入, 防止饮酒过 度。 《张氏医通》 云: “ 即椒姜常用之品, 亦须少尝。 其豕肉醇酒湿面之类, 纵不能屏绝不食, 亦不可恣。 ” 平素可有目的进食凉性食物, 如黄瓜、 冬瓜、 西瓜、 藕 粉、 绿豆、 绿豆芽、 白菜、 芹菜、 胡萝卜、 生梨、 苹果、 荸 荠、 白木耳等。可据喜好, 用甘平之物如冰糖等调制 后食用。食养也是改善先天因素对阳盛质形成的有 效方法之一。如果父母有一方属阳盛质或有烟酒 史, 在胎孕前必须戒掉烟酒, 特别是母方在孕乳期不 要过食辛辣肥甘。如果妊母在胎孕期出现明显的火 热表现, 应先以食治之, 即选择食用凉性食物, 如不 能见效, 则应考虑为疾病所致, 要在医生的指导下, 及时用药物治疗。 !"# 药物调养 若平素无疾, 经过饮食调养, 机体仍有火热表 现, 则是由于阳盛质个体阳气偏颇过重, 这时应用药 物来调养, 但不宜用苦寒之药直折其热, 应根据 “壮 水制火” 的原则, 选用知母、 黄柏、 生地、 麦冬、 沙参、 丹皮、 玉竹等药物。用药物改善阳盛体质, 也非一日 之功, 故所服药物宜做成丸剂久服为佳, 如前述小温 中丸之类, 直至机体无明显火热表现为止。另外还 要注意和精神调摄、 饮食调节配合使用, 只有将三者 有机结合起来, 才能真正做到改善体质, 增进健康。 现代中医体质学的研究历史还相当短暂, 一直 没有突破性进展, 这次对阳盛体质的形成原因及养 生措施加以论述, 希望能充实体质学说的内容。今 后应努力把此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 寻找阳盛质的 微观化表现, 确立阳盛质的客观判定标准, 并进而研 究阳盛质的生物学特征和在人群中的分布规律, 为 研究实热证的实质奠定基础。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55! 年第 & 卷第 & 期
()*+,-, . /0-*1 2,3 4(2 #55! 6 789 6 & 6 :8 6 & !& ( 总 第 %’& 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性提高, 其他方面的改变也有统计学意义 !"#"$ 精神情志的影响 精神情志是人体脏腑气血功能活动的外在表 现, 同时, 不良的精神情志刺激又可以直接或间接地 影响人体脏腑阴阳气血的平衡。若长期情志郁结、 气机不畅, 则会滞而生热, 促使人体阳盛质的形成。 金元医家刘完素云: “五志过极皆为热病。 ” 刘氏用药 多偏寒, 其 “火热论” 除与地理环境、 用药习惯等有关 外, 与当时人们精神情志状况也有一定关系, 当时正 值战乱, 人们颠沛流离, 惊恐悲怒, 情志不宁, 所以多 有火热表现。 !"#"% 药物的影响 药物有寒热温凉之分, 酸苦甘辛之别, 若长期服 用某些性味的药物, 人体脏腑气血阴阳就会出现偏 盛偏衰, 从而改变人体体质。如宋金时期, 《局方》 盛 行, 用药多辛燥, 故阳盛质较多, 热性疾病盛行, 刘元 素提出 “火热论” 观点, 与此亦有一定关系。又如中 医养生方剂多为温补之品, 若体质不虚而常服此类 方剂, 则会促使阳盛质的形成。 《临床证指南医案》 中就曾记有这样一例病人, “ 经年调摄, 不越参术桂 附” , 致使症状表现为 “大便蹇塞, 泄气不爽, 坐谈片 [%] 刻, 嗳气频频, 平素痔疮肠红, 未向安适” 。叶天士 处以寒凉方剂而愈。 ! 阳盛质的养生措施 中医学在养生保健方面有着丰富的内容, 对于 不同体质的人来说, 所实施的具体养生措施应是不 同的。阳盛质个体养生主要是为了改善体质, 使机 体不向疾病方向发展, 为此要做好精神调摄、 饮食调 节, 亦可适当服用某些药物。 #"! 精神调摄 阳盛质个体多有精神情志活跃的表现, 或性情 急躁, 或喜怒无常。若精神不畅, 情志郁结, 最易导 致郁而化火, 进一步使机体阳偏盛, 引起疾病。因 此, 阳盛质个体要注意调摄精神情志。阳盛质的人 要注意调养神志, 主要方法有: 转移法 #"!"! 当某一情绪快要发作时, 退出现场, 离开其人其 事, 听听音乐, 或找朋友谈一谈, 这样可以分散自己 的注意力, 以冲淡原有的情绪, 使其慢慢稳定下来。 宣泄法 #"!"# 当情绪实在不可控制的时候, 应以适当的方式 释放出来, 如找好友尽情倾诉或发泄, 也可向组织、 领导、 同事等交心。 #"!"$ 自慰法 当某种情绪将要发作时, 找一个合适的理由来 安慰自己, 减轻以至消除其带来的困扰。 #"!"% 情志相胜法 中医学认为, 情志活动分属于五脏, 按五行相胜 的制约关系, 可用一种情志去纠正其所胜的情志。 朱丹溪指出: “悲可治怒, 以恻怆苦楚之言感之。 ” 但 此法应慎用。 另外, 为了配合养神, 可有选择地练习一些养生 功法。阳盛质个体多阳少阴, 宜练静功, 如小周天、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 年第 , 卷第 , 期
2345676 + 8974: &6; <2& !**$ % =>? % , % @> % , $1 ( 总 第 -’1 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理论探讨 ・
论阳盛体质的形成原因及养生措施
朱世杰& , 山晓梅!
(&) 中日友好医院 中医肿瘤科, 北京 北京 &"""!(; !) 北京中医药大学, &"""!()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摘 要: 通过对中医古代文献的研究, 并结合现代学者的研究成果, 对阳盛质的概念、 形成原因及养生措 施进行论述, 认为遗传、 母妊时的调养状况等先天因素是形成阳盛质的基础, 饮食习惯、 地理环境、 精神情志、 药物影响等后天因素是阳盛质形成的重要条件。阳盛质个体养生主要是为了改善体质, 使机体不向疾病方 向发展, 为此要做好精神调摄、 饮食调节, 亦可适当服用某些药物。 关键词: 阳盛质; 养生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 中图分类号: *!&! + &""%#,!-" "$#""&%#", 体质是人类重要的生命现象之一。从古到今, 中外医 家 都 把 体 质 作 为 一 个 重 要 的 课 题 去 研 究。 《灵枢 ・ 寿夭刚柔》 云: “ 人之生也, 有刚有柔, 有弱有 强, 有短有长, 有阴有阳。 ” 《 素问・风论》 亦云: “ 风之 伤人也, 或为寒热, 或为热中, 或为寒中, 或为厉风, 或为偏枯, 或为风也, 其病各异。 ” 体质医学思想在 《内经》 中得到发挥应用, 《灵枢 ・ 寿夭刚柔》 和 《灵枢 ・ 阴阳二十五人》 对体质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后世医 家在尊奉 《内经》 为中医学经典的同时, 也继承了 《内 经》 中的体质医学思想。在汗牛充栋的中医古籍中, 我们可以看到一些体质医学应用的闪光点, 那就是 古代医家对 “同病异证” 、 “ 异病同证” 、 “ 同病异治” 、 “异病同治” 的认识、 分析和理解。深入探讨下去, 其 实质就是人体体质问题。个体体质的差异, 是造成 病理反应表现出不同特点的内在依据, 体质作为个 体生理方面的特殊性, 在未病者身上可以表现为生 理反应和适应上的某些差异性, 在患者身上, 则与病 因相互作用后表现为某种证型。同一病因作用于不 同体质的个体, 常常出现不同的证型。 建立切合临床实用的体质理论, 必须首先解决 体质分型问题。在近 !" 年的中医体质研究过程中, 体质分型一直是研究中的重点, 到底以什么为基础 进行分类, 分多少型才比较合适, 至今尚没有统一的 认识。这固然与课题的难度有一定关系, 也和众多 学者的科研方法和思路不同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对 极为复杂的体质现象进行归类, 首先必须进行广泛 的体质调研, 弄清哪些因素是体质性的, 哪些因素是 非体质性的。在获得大样本的结果后, 再对某些常 见的体质类型进行归纳, 并结合调研内容, 参以中医 基础理论, 最后形成系统的理论。阳盛体质 (以下简 称阳盛质) 是通过体质调研证实了的一种常见的体 质类型, 广泛分布于人群之中。阳盛质作为阳性体 质的一种典型类型, 其存在是可以通过理论论证的。 在现代所做的研究中, 多数学者依据自身的经验对 阳盛质进行了归纳, 但内容尚显粗浅、 零乱。本人通 过对中医古代文献的研究, 并结合现代学者的研究 成果, 对阳盛质的概念描述如下: 阳盛质是在先天因 素的基础上, 在人体生长发育的过程中, 经过众多后 天因素的作用积累, 而形成的一种以人体阳气偏盛 为特点的体质类型。这种体质类型既具有相对稳定 的一面, 又具有动态可变的一面, 并存在着阳气偏盛 程度深浅的不同。一般说来, 以易感寒热之邪和发 病后易化热化火而表现为火热证为特点。 ! 阳盛质的形成原因 体质的形成是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共同作用的 结果。阳盛质的形成因素主要与遗传、 母妊时的调 养状况、 饮食生活习惯、 地理环境、 精神情志、 药物影 响等因素有关。其中, 遗传、 母妊时的调养状况属先 天因素, 饮食习惯、 地理环境、 精神情志、 药物影响属 后天因素。 &)& 先天因素是形成阳盛质的基础 体质是具有遗传性的。若父母中有一方为阳盛 质, 那么子代中就极可能也现阳盛质。 《格致余论》 中有这样一段记述: “ 余之次女, 形瘦性急, 体本有 热。怀孕三月, 适当夏暑, 口渴思水, 时发小热, 遂教 以四物汤加黄芩、 陈皮、 生甘草、 木通。因懒于煎煮, 数帖 而 止。 其 后 此 子 二 岁, (阳 盛 发 病) 疮痍满 [&] 朱 丹 溪 感 慨 说: “若 孕 时 确 守 前 方, 何病之 身。 ” 有? ” 这可以说是阳盛质遗传的明确例证。 母妊时的调养状况也影响着胎儿的体质。一般 来说, 妊娠时过食辛辣, 或饮食煎炒炙, 肥甘厚味, 或 情志不宁, 则可能使胎儿形成阳盛质, 或为出生后发
展成阳盛质奠定基础。朱丹溪曾遇一小儿阳盛而致 胎毒, 问其母孕时所喜食何物, 回答说: “辛辣热物是 其所喜。 ” 先天禀赋是阳盛质形成的物质基础, 同时也是 阳盛质保持相对稳定性的重要条件。这种先天获得 的阳盛质, 若无后天致变的特殊因素, 则其生理特性 往往伴随一生。对于这样一类体质的人, 需要控制 后天行为, 使阳盛保持在生理范围之内。 !"# 后天因素是阳盛质形成的重要条件 人出生以后, 不断地受到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影 响。其中许多因素是形成阳盛质的重要条件, 正是 这些外部因素使阳盛质呈现出动态变化, 在生命时 段上表现为一种过程。 !"#" ! 地理环境的影响 现代地质学认为, 不同地区或地域有不同的地 理特征, 包括地壳的物理性状、 地球的化学成分、 物 产及气候条件等。这些特征可影响该地区人的体 质。现代生态学也认为, 生物体中所存在的全部化 学物质, 都来自土壤、 空气和水, 而人体体质就是以 此为物质基础形成的。因此我们认为, 人体体质因 地区而不同。不同的地理环境不仅作用于当代人体 的体质, 而且代代相传, 可改变遗传基因, 从而形成 地区性群体体质类型分布差异。就我国而论, 东北 方阳盛体质偏多。但随着社会的发展, 地区间的交 流较古代有明显的增加, 故我们不能再死板地认为 东北人一定是阳盛质, 但认识地区体质差异具有重 要意义, 它提示地理对体质的影响和地域性多发性 疾病的存在, 从而为因地、 因人制宜奠定基础。如东 方之人, 食鱼嗜咸, 令人热中, 而好发痈疽, 即提示东 方之域多阳盛质, 好发热中、 痈疡之病, 故治疗时应 考虑用清泄之法。此外, 不同地区的生活习惯也会 影响人体体质, 如嗜酒、 喜食辛辣的地区阳盛质往往 偏多。 !"#" # 饮食习惯的影响 饮食物是人体维持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人们 平时所摄取的食物在提供能量的同时, 也影响着人 的体质。中医理论认为, 不仅饮食物的质量可以影 响体质强弱, 而且饮食偏嗜可以形成不同的体质类 型。因为饮食物都是有性味的, 或寒或热, 或甘或 淡, 或咸或辛。如酒肉肥甘之物多属热性食物, 如果 长期食用这些热性食物, 就容易形成阳盛质。 《素问 ・ 奇病论》 云: “肥者令人内热, 甘者令人中满。 ” 叶天 士云: “膏粱无厌发痈疽。 ” 均指出嗜食肥甘膏粱之 味, 可以形成阳盛质, 从而易发痈疽等疾。在 《临证 指南医案》 中, 叶氏曾记述不少因嗜食肥甘而致阳盛 发病的例子。如 《痿证门》 云: “王某, 色苍脉实, 体质 强壮, 虽年逾四旬, 气元充旺, 询知平日善啖酒醴甘 [#] 肥, 此酿成湿火, 蕴结下焦。 ” 综上所述, 嗜食肥甘 是形成阳盛质的重要条件之一。另外, 嗜食辛辣食 物也易使人产生内热, 日久形成阳盛质。如匡调元 通过动物实验证实, 长期服用辛辣食物可以使小鼠 体质成为阳性体质。具体做法是给小鼠喂食辛辣调 味品, 结果这一组小鼠的平均体温较对照组有显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