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公开课教案 优秀教学设计2

合集下载

《人之初》教案(含反思)

《人之初》教案(含反思)

《人之初》优秀教案(含反思)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人之初》这篇文章的主题和内涵。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

1.2 教学内容文章主旨:《人之初》传达的人性本善、教育的重要性等理念。

文章结构:分析文章的引言、和结尾部分。

重点词汇:人性、善恶、教育等词汇的解释和应用。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步骤2.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文章的主题和内涵。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思考。

2.2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文章主题,介绍《人之初》的背景和作者。

第二步:阅读文章,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主旨和结构。

第三步:讲解重点词汇,解释其含义和应用。

第四步:分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第三章:教学资源与材料3.1 教学资源文章文本:《人之初》。

参考资料:相关的研究和解读资料。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3.2 教学材料学生教材:《人之初》的文本和解读材料。

教师教材:教学指导书和相关参考书籍。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思4.1 教学评价学生读后感写作:评估学生的理解程度和感悟能力。

课堂讨论: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思考能力。

学生提问和回答: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4.2 教学反思反思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反思教学步骤是否清晰,是否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感悟文章。

第五章:教学计划与时间安排5.1 教学计划第一周:介绍文章背景和作者,阅读文章。

第二周:讲解重点词汇,分小组讨论。

5.2 时间安排第一周:2课时。

第二周:2课时。

第三周:1课时。

第六章:教学拓展与活动6.1 教学拓展推荐学生阅读其他相关的经典文章,如《论语》、《大学》等,以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

组织学生参观文化遗址或博物馆,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直观感受。

6.2 教学活动举行小组辩论赛,让学生就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等主题展开辩论,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课文人之初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课文人之初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标题:课文《人之初》教案一、教材分析《人之初》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诗经》中的一篇乐府诗。

该课文以婴儿出生的状况为切入点,描述了人类在出生时的纯真和天真,重申了人类天性的善良和纯洁。

通过教授这篇课文,能够培养学生对自然和人性的认识,加强学生的情感教育和思维发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和理解《人之初》这篇诗歌的内容和意义;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从课文中抓住重点和细节;3. 情感目标: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感悟力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掌握《人之初》的诗歌结构和表达方式;2. 难点:理解诗意和把握表意方法。

四、教学内容与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通过给学生呈现一张有关婴儿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婴儿的思考。

例如:“你见过刚出生的婴儿吗?他们是怎样的?”让学生畅所欲言,积极参与讨论。

步骤二:课文研读(15分钟)1. 教师为学生朗读《人之初》,重点呈现出诗歌的语调和节奏感。

2. 教师分段解读诗句,并逐句解释其中的含义和意义。

3. 学生跟读课文,重点关注词汇和句子结构,以便更好地理解诗句。

步骤三:理解与分析(20分钟)1. 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诗歌的主要意义和表达方式。

2.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例如:“诗中表达的人类天性是什么?为什么会在人之初的时候表现出来?”3. 学生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步骤四:鉴赏与感悟(15分钟)1. 教师播放古典音乐,将学生带入安静沉思的氛围中。

2. 学生闭目静听,感受音乐带给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3. 学生自由写作或口头表达自己对《人之初》的感悟和理解。

步骤五:拓展延伸(15分钟)1. 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人之初》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影响。

2.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认为的人之初的价值和重要性。

五、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评价学生的主动性和合作性。

2. 学生作品:评估学生写作或口头表达的情感品质以及对课文的理解。

人之初优秀教案2

人之初优秀教案2

人之初一、引入师:同学们,你们来看看这幅图上的符号像一个什么字?(可能回答正确可能不正确,老师可以问同意他的观点吗?不同意还有什么,直接公布告案)师:这个就是我们甲骨文中的“人”字,请你翻到语文书60页,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人之初”,有没有发现题目里面有什么字不一样,有个字宝宝是红色的(你观察得真仔细)我们要学写之“字“小手指”:准备①书空②描红③写一个二、读课文1.师:真棒你们已经会写“之”了,那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吧一齐读课文,师:左手(压书)右手(指字):人之初预备起”2.你们读得真流利,那我们现在男女生比比赛看看谁读的最好,男生句女生一句,注意标点,哪里是一句,男生先来3.我们的男生女生都读得很好啊.你们都是大嬴家,那我们再来加深一点难度,拍手读,试试看?三、理解课文1.现在你们已经能够读顺课文了。

那我们再来一起走近课文,看看课文中给我们讲了些什么吧。

(全班齐读第一句)你对这句话有什么理解?这句话里其实还藏着一个小故事,我们有个家长特别会讲这个故事,想不想听呀,那就请我们的xx给我们讲一讲2.师:其实这句话告诉我们的就是个人刚出生的时候,本性都是善良的,人之初,性本善,但因各自成长的环境不同,也就有了大的差别,性相近,习相远。

而我们的孟母深知这个道理,所以不停的搬家,就为了给孟子一个好的学习环境。

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也就是我们的苟不教性乃迁,而教育的最重要的就是专心的教育,而我们的同学们在坚持的时候一定有了很多好习惯,有谁能说说自己养成了什么好习惯吗?孩子们的好习惯肯定离不开家长们的专心一致的教育,那有没有哪位家长愿意来分享分享自己的小心得呢3.同学们,家长,老师专心的教导你们,那你们也得怎么样呀?好好学习对不对,我们一生最好的学习时光就是你们现在的时候,否则等你们老了,学习能力没有那么强了,想学都学不好了,你就会成为一个没有能力,没有才华的人,就是我们课文中的哪一句啊?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我们有一首古诗也讲了这个道理,我们一起读读呢(播放视频)那么来看看它的哪一句写了这个?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一句呢。

《人之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6篇)

《人之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6篇)

《人之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人之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6篇)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之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人之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1.课文选自《三字经》中的四句话,分为两个小节,分别阐述教育和学习的重要性,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2.虽然本课是一年级下学期的课文,但是“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这一个课标要求没有变,而且一年级的课文是识字的文本,因此,要注意教学时间、精力等的合理分配,要突出“识字与写字”这个教学重点。

3. 一年级下学期,会写字的学习已经进入以写合体字为主的学习阶段,记认字形,尤其是记认字形的细部是保证会写字掌握的关键,因此,一下在写字指导环节,要设计字形学习的步骤,通过学生记字方法的运用,引导进行形近字比较,音形义结合,认记会写的字。

4.教科书采用知识能力点和主题内容双线索结构单元,因此,教学该课文要注意主题内容线索,树立单元整体观念,有利于学生对课文主题内容的感悟。

学情分析:虽然经过一个学期多的学习,课堂常规、课堂纪律已经形成,但是由于一年级学生的特点,要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及学习是困难的,因此仍有必要将学习过程融入一定的激励、激趣活动中,例如“比比谁的红花多”(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奖励一朵小红花,课堂教学结束后统计并给予奖励)“闯关”“登高峰”(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就闯过一关或登上一坡,完成所有学习,就闯关成功或登上高峰)寓学于玩中,以唤起注意,维持学习兴趣。

(注:这类激励、激趣活动应根据教师教学风格、习惯不同而选择设置,并成为常态,故教学设计无需呈现这类活动的设计。

)教学目标:1.借助汉语拼音,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句子意思,了解课文内容,知道《三字经》是我国蒙学读物之一,知道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人之初》公开课教案 优秀教学设计2

《人之初》公开课教案  优秀教学设计2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8《人之初》人教部编版《人之初》教案—、文本教学解读本文节选《三字经》的第一部分,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

文本以三言形式出现,句子短小,形式整齐,隔句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悦耳。

它的前后句自然连贯,语义顺畅,浅显明白,通俗易懂。

《三字经》作为中国传统蒙书,主要的功能就是帮助孩子识字知理,并了解中国中古时期的常识。

1.识写生字。

本课要求学生认识13个生字,要注意引导学生读准翘舌音“之、初、善、专”。

“教、性、习、幼、玉、义”等字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比较容易熟记。

宜引导学生回忆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些字,唤起生活中的记忆,比如:教学楼、幼儿园、性别、和田玉、义乌、学习。

再组词说一说。

认读“之”,出示“之字形”公路图,帮助记忆“之”的字形,再出示词句“一家之主,言之有理、举手之劳、一年之计在于春”,读一读,感受“之”的意思。

“贵、迁”是形声字,形旁分别是“贝字旁”和“走之”,表意。

教学时,先认识偏旁是什么,再说说为什么是“贝字旁”和“走之”。

“贝字旁”跟宝贝有关,表示贵重、珍贵的意思。

“走之”跟行走有关,含有移动、变动的意思。

“初、器、善、教”等笔画较多的生字,适合用字理识字。

“初”字拆分为“衣+刀”,表示拿了一把刀裁剪衣服,这是做衣服的开始,以此了解“初”是“开始”的意思,结合组词进一步理解字义“初冬、初中”。

“器”字拆分为“四个口+犬”,表示装东西的器具很多,用狗看守,“器”就是“容器、器具”,再组词说一说。

“善”字宜用汉字字形演变过程图来记住“善”的字形,领会“善”的意思。

“教”是象形字,引导学生观察右边像人手持教鞭(或棍棒),左边一个“子”表示儿童,“子”上的两个叉代表算术的筹策(小木棍或草秆),所以“教”字的本义为督导儿童学习。

本课要求写的字有7个:“之、习、玉、义”都是独体字,启发学生自主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并认真仿写;“相”字左右结构两部分都是已写过的熟字,难度不大;“近、远”是同偏旁的字,复习落实“走之”的书写要领,才能把字写得美观端正。

三字经人之初教案 人之初优秀教案

三字经人之初教案 人之初优秀教案

三字经人之初教案人之初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的含义。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激发学习欲望。

3.提高学生的朗读、背诵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掌握“人之初,性本善”这句话的含义。

2.培养学生朗读、背诵《三字经》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让学生理解“性本善”的含义。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三字经》的作者、地位和作用。

(2)引导学生关注《三字经》中的第一句话:“人之初,性本善”。

2.讲解“人之初,性本善”(1)教师解释“人之初”的意思:人刚出生的时候。

(2)教师解释“性本善”的意思:人的本性是善良的。

(3)教师通过举例、故事等形式,让学生理解“性本善”的含义。

3.朗读、背诵“人之初,性本善”(1)教师示范朗读“人之初,性本善”,并指导学生正确朗读。

(2)学生集体朗读,教师纠正发音、节奏等问题。

(3)学生分组背诵,教师检查背诵情况。

4.深入理解“性本善”(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人的本性是善良的?(3)教师通过故事、案例等形式,进一步阐述“性本善”的含义。

5.拓展活动(1)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如何保持和发扬人的善良本性?(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如何将善良本性融入日常生活。

(2)教师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善良本性,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

五、作业布置1.抄写“人之初,性本善”这句话,并解释其含义。

2.课外阅读《三字经》其他内容,了解我国传统文化。

六、教学反思2.教师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重难点补充:1.讲解“人之初,性本善”教师:“同学们,‘人之初’就像一张白纸,那么‘性本善’又是怎样的呢?想想看,我们小时候是不是都很容易相信别人,对世界充满好奇和善意?这就是‘性本善’的意思,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就像一颗种子,需要我们用心去培养。

”学生小华:“老师,那为什么长大了会有坏人呢?”教师:“这是一个好问题,小华。

《人之初》教案(含反思)

《人之初》教案(含反思)

《人之初》优秀教案(含反思)章节一: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人之初》这篇文章的主题和寓意。

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课文《人之初》的阅读与理解。

分析文章中的关键词和句子。

讨论文章的主题和寓意。

章节二:教学方法与步骤2.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使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例子理解文章内容。

运用小组讨论法,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2.2 教学步骤引入新课:简要介绍《人之初》的作者和背景。

阅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分析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关键词和句子。

讨论主题:学生分组讨论文章的主题和寓意。

总结反思: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章节三:教学资源与评估3.1 教学资源课文《人之初》的文本。

相关背景资料的PPT或视频。

学生分组讨论的表格或卡片。

3.2 评估方式课堂参与度:学生回答问题和讨论的积极性。

课文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和主题的理解程度。

小组讨论: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贡献。

章节四:教学扩展与反思4.1 教学扩展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学者进行讲座或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实践活动,如写一篇类似的寓言故事。

4.2 教学反思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参与度。

考虑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章节五:教学计划与安排5.1 教学计划确定每个教学步骤的时间安排,确保教学进度的顺利进行。

5.2 教学安排安排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的时间,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互动和思考。

六、教学设计与策略6.1 教学设计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人之初》的寓意。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适合他们的教学内容和活动。

6.2 教学策略采用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

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七、教学评价与反馈7.1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和小组讨论,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人之初》优质课教学设计(二课时)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人之初》优质课教学设计(二课时)

《人之初》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短小精练、朗朗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

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

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为世人所公认,被历代中国人奉为经典并不断流传。

本文节选了其中的四句,第一句讲述的是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第二句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致志地去教育孩子;第三句是教育孩子好好学习,年轻时学习不努力,待白了少年头就会一事无成;第四句是说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接触过《三字经》的部分内容,能够朗读背诵其中的一部分,但是对于内容理解不深刻,教学时不仅让学生熟读成诵,而且能够理解其中的含义。

教学建议1.在学生合作学习的同时,不能忽视教师的领读和范读生字的呈现,最好是在熟读课文之后。

可以先出现生字组成的词语,在读准词语的基础上,再认读生字。

2.认记生字,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指导他们采取多种方法识记。

3.本课是一篇韵文,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比较容易,教学时把重点放在感受《三字经》的特点和理解内容上。

4.课文的意思可以逐句讲解,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自己感悟。

可指导学生提出几个生疏的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想一想,再说一说。

教学目标1.会认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背诵课文。

重点难点重点:会认生字,会写生字。

难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生字卡,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之、初、性”等13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语言的韵律美。

3.懂得有关教育和礼仪方面的知识。

重点难点重点:会认生字,朗读课文。

难点:懂得有关教育和礼仪方面的知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

1.你会背《三字经》中的内容吗?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三字经》中的部分内容。

二、初读课文。

《人之初》优秀教案

《人之初》优秀教案

《人之初》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人之初》。

(2)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掌握课文中的语法结构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2. 词语和句子的翻译和解释。

3.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法结构的运用。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古汉语词语和句式的理解。

2.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的运用。

3. 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2. 使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具体内容和例子。

3. 运用比较法,比较课文中的不同观点和思想。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相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通过提问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 课文朗读和背诵:(1)让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2)指导学生正确地背诵课文,理解其中的意义。

3. 课文内容分析:(1)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理解其中的词语和句子。

(2)合作学习,讨论课文中的难点和重点。

4. 修辞手法和语法结构的学习:(1)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

(2)讲解课文中的语法结构,如句式、词类等。

5.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1)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观。

(2)通过讨论和写作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6. 总结与反馈:(1)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

(2)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形成性评价:(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理解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2)通过课堂讨论、提问和作业反馈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和问题,及时进行调整。

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二《人之初》优秀教学案例

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二《人之初》优秀教学案例
3.邀请学生自愿朗读《人之初》课文,让其他学生闭上眼睛聆听,感受课文的韵律美,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讲授新知
1.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人之初》课文,注意纠正学生的发音,并解释课文中的生字词,如“性、本、善”等,帮助学生掌握字词的正确书写和意义。
2.通过对课文的逐句解析,让学生理解“人之初,性本善”的含义,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善良的本性,教育的重要性在于引导和培养。
4.创设丰富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通过学习《人之初》这篇课文,引导学生认识到教育的必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
3.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团结互助的品质,使学生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培养他们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
3.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主题,如“古代圣贤的故事”“词语接龙”等,进行合作学习。
2.鼓励小组成员相互讨论、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创设古代私塾的学习场景,让学生扮演小弟子,教师扮演先生,进行角色扮演教学,使学生身临其境,体验古代学习的氛围。
3.通过讲述古代圣贤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如:“《三字经》是什么?它有什么特别之处?”“‘人之初,性本善’是什么意思?”等。
2.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设计富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质疑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疑问,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人之初》教案(含反思)

《人之初》教案(含反思)

《人之初》优秀教案(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人之初》这篇文章。

(2)理解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如“性本善”、“教育的力量”等。

(3)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通过对比分析,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背景下教育观念的认识。

(3)通过反思,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2)培养学生热爱学习、勇于探索的精神风貌。

(3)培养学生关注人生、关注社会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人之初》文章内容的理解。

2. 文章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解释。

3. 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

2. 文章深层次含义的把握。

3. 对比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教育观念。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对比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教育观念,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介绍《人之初》这篇文章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5分钟)学生自主阅读《人之初》文章,解决生字词,理解文章大意。

3. 合作学习:(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文章中的疑难问题。

4. 探究学习:(20分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比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教育观念,并进行案例分析。

5. 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进行反思。

6. 课后作业:(1)请学生完成《人之初》文章的背诵。

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

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形成性评价:(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小学一年级语文《人之初》教案(通用5篇)

小学一年级语文《人之初》教案(通用5篇)

小学一年级语文《人之初》教案〔通用5篇〕小学一年级语文《人之初》教案〔通用5篇〕小学一年级语文《人之初》教案篇1第一课时一、播放音频,激趣导入1、老师引言:听,一群小朋友在诵读什么呢?〔播放《三字经》的音频文件,组织学生认真倾听3遍。

〕2、交流:你听清小朋友诵读的内容了吗?你能尝试着说一说吗?3、播放《三字经》的视频文件〔带有字幕〕,学生看字幕,跟着声音诵读。

4、老师引言:同学们,在刚刚的视频中,你发现《三字经》开头一句怎么背了吗?〔学生齐背〕板书课文题目,学生齐读课文题目。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1、自由朗读儿歌,先圈出本课的生字,遇到不认识的借助拼音识字或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反复读几遍。

2、找学生试着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发现错误读音,集体订正后齐声朗读。

3、再自由读文,注意所圈生字的读音,多读几遍,注意三字一停顿。

三、合作学习,识记生字1、小组合作:拿出课前准备的字卡,同桌交流怎样又快又准地记住它们。

2、学生汇报:大声领读生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预设:〔1〕“之”:字形像一个翩翩起舞的少女,点是她的头,横撇是她的身体,捺是她舞动的裙摆。

〔2〕“初”:本义是用剪刀裁剪布料〔此处结合字理演变图〕。

记忆方法:用刀剪断脐带的胎衣,婴儿的新生就开场了,也叫人之初。

左衣右刀就是“初”。

〔3〕“性”:左右构造。

可以这样记:天生心善,是人的本性,所以左边“忄”,右边“生”字,合起来就是“性”。

〔4〕“善”:翘舌音,可用字歌记忆:小羊坐地上,张口说“仁慈”。

〔5〕“习”用字歌记忆:“羽”丢半边就是“习”。

〔6〕“教”:左右构造。

多音字:jiāo〔教书〕;jiào〔老师〕。

〔7〕“迁”:半包围构造。

用“加一加”的方法记忆并组词。

〔8〕“贵”:贝部,表示与钱物有关。

本义:物价高,与“贱”相对。

〔9〕“专”:翘舌音,组词:专心致志、专注、专门。

〔10〕“幼”:组词:幼儿、幼虫、幼苗。

〔11〕“玉”:石头的一种,质细而坚硬,有光泽,略透明,可雕琢成工艺品。

《人之初》教案(含反思)

《人之初》教案(含反思)

《人之初》优秀教案(含反思)章节一: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人之初》这篇文章的主题和内涵。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观。

1.2 教学内容文章主旨:《人之初》探讨了人生的初始阶段及其对人生的影响。

重点词汇:初始、人生、成长、价值观。

章节二:教学方法与步骤2.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文章主题和内涵。

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阅读理解训练:通过阅读文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2 教学步骤引入: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起始阶段。

阅读:让学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主题和内涵。

讲解:讲解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表达。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文章中的观点和论证。

章节三:教学评价与反思3.1 教学评价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程度。

学生对文章主题和内涵的理解程度。

学生对人生和价值观的思考程度。

3.2 教学反思对教学方法和步骤的反思: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兴趣。

对教学效果的反思: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如何。

对教学改进的反思:针对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情况,进行教学调整和改进。

章节四:教学拓展与延伸4.1 教学拓展推荐相关的文章或书籍,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观。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作文,让学生表达自己对人生的看法和理解。

4.2 教学延伸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不同阶段对人生的影响和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章节五:教学资源与材料5.1 教学资源教学PPT:展示文章内容、重点词汇和讨论问题。

打印的文章文本:供学生阅读和做笔记。

5.2 教学材料学生笔记本:用于记录重点内容和思考。

彩色笔:用于标记重点内容和做笔记。

《人之初》优秀教案(含反思)章节六:教学活动设计与实践6.1 教学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文章中的观点,并分享自己的看法。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扮演文章中的角色,进行情景再现,增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6.2 教学活动实践小组讨论: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8人之初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2

8人之初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2

8人之初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人之初》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认识“之、初"等13个生字,会写“远、近"等7个字。

2.认读“初始、初夏、性格、个性”等8个词语,复习“不"的变调规律。

联系生活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字、写字。

背诵课文。

难点:理解课文,明白教育和学习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这些都是古代人给小朋友启蒙时学的内容。

我们刚学到的《姓氏歌》和今天要学的课文来自于《三字经》都属于启蒙读物,从中小朋友可以学习如何做人,学到文化,未来可以走正道!板书课题:人之初师:今天的课题来自《三字经》,你们知道吗,古人是怎么学《三字经》的吗?师:古人是跟着读学的,老师读一句,学生们跟着读一句,边读边摇头晃脑!试着用古人的方法,咱们合作读一读这篇课文。

(师生合作读)二、进入“主题”(识字单元)师:本课有13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有7个要求会写的生字,这些生字都藏在文中。

刚才你已经和老师一起读了《人之初》,已经初步认识了这些生字,现在你能自己找出它们做上记号吗?(学生边读边标记)师:注意这些你找到的生字,能自己读一读吗?(学生试读)师:依靠自己的力量,你会读了,这些生字你就认识了它们!三、学习第一节人之初性本善师:跟老师一起读一读第一节。

(学生跟读)师:我们都是这样来到世界上的,这就是“人之初"的样子,“初”就是你出生时的样子。

师:婴儿刚来到世界上是怎样的呢?(学生自由回答)师:这些都叫“善”,一切美好的都叫“善”。

(范写“之"字,描红)性相近习相远师:学完第一句,恭喜你们长大了。

长大了你想做些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师:长大的你想拥有什么?(学生自由回答)师:长大的你喜欢什么?(学生自由回答)师:每个小朋友长大后都不一样了。

明明我们出生时都一样,为什么现在各有各样呢?(学生自由回答)师:因为我们在每天成长中都在不断学习啊!我们曾经非常相似,学习的内容,学习的环境,向谁学的都有差异,你和我就越来越不一样了。

《人之初》公开课教案 优秀教学设计2

《人之初》公开课教案  优秀教学设计2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8《人之初》人教部编版《人之初》教案—、文本教学解读本文节选《三字经》的第一部分,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

文本以三言形式出现,句子短小,形式整齐,隔句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悦耳。

它的前后句自然连贯,语义顺畅,浅显明白,通俗易懂。

《三字经》作为中国传统蒙书,主要的功能就是帮助孩子识字知理,并了解中国中古时期的常识。

1.识写生字。

本课要求学生认识13个生字,要注意引导学生读准翘舌音“之、初、善、专”。

“教、性、习、幼、玉、义”等字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比较容易熟记。

宜引导学生回忆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些字,唤起生活中的记忆,比如:教学楼、幼儿园、性别、和田玉、义乌、学习。

再组词说一说。

认读“之”,出示“之字形”公路图,帮助记忆“之”的字形,再出示词句“一家之主,言之有理、举手之劳、一年之计在于春”,读一读,感受“之”的意思。

“贵、迁”是形声字,形旁分别是“贝字旁”和“走之”,表意。

教学时,先认识偏旁是什么,再说说为什么是“贝字旁”和“走之”。

“贝字旁”跟宝贝有关,表示贵重、珍贵的意思。

“走之”跟行走有关,含有移动、变动的意思。

“初、器、善、教”等笔画较多的生字,适合用字理识字。

“初”字拆分为“衣+刀”,表示拿了一把刀裁剪衣服,这是做衣服的开始,以此了解“初”是“开始”的意思,结合组词进一步理解字义“初冬、初中”。

“器”字拆分为“四个口+犬”,表示装东西的器具很多,用狗看守,“器”就是“容器、器具”,再组词说一说。

“善”字宜用汉字字形演变过程图来记住“善”的字形,领会“善”的意思。

“教”是象形字,引导学生观察右边像人手持教鞭(或棍棒),左边一个“子”表示儿童,“子”上的两个叉代表算术的筹策(小木棍或草秆),所以“教”字的本义为督导儿童学习。

本课要求写的字有7个:“之、习、玉、义”都是独体字,启发学生自主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并认真仿写;“相”字左右结构两部分都是已写过的熟字,难度不大;“近、远”是同偏旁的字,复习落实“走之”的书写要领,才能把字写得美观端正。

人之初》公开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2

人之初》公开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2

人之初》公开课教案。

优秀教学设计2人之初》是《三字经》的开篇,通过简短的三言两语,表达了人性本善的观点。

文本语言简洁明了,易于理解,是传统蒙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本课中,学生需要认识13个生字,其中包括“之、初、善、专”等翘舌音。

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这些字的意义,并加深记忆。

同时,形声字“贵、迁”也需要重点讲解,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字形和意义。

对于笔画较多的生字,如“初、器、善、教”,教师可以采用字理识字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意义。

例如,“初”字的拆分为“衣+刀”,表示开始,可以通过组词进一步理解字义;“器”字的拆分为“四个口+犬”,表示,可以通过组词加深记忆。

在朗读课文时,学生可以采用吟诵、吟唱等方式,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同时,背诵也是重要的研究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和理解《人之初》的内容。

总之,《人之初》是一篇简洁明了的文章,适合用于启蒙教育和字词研究,是学生研究传统文化的重要素材。

在古代,小孩研究《三字经》时,通常会跟着老师反复朗读。

通过不断的朗读,孩子们能够正确地朗读出文章,研究古人的朗读方式。

教师会先朗读,然后学生跟读。

你觉得哪一句最难读?我们会重点训练这些句子。

教师和学生进行对读,比较谁朗读得更准确。

教师朗读“人之初”,学生跟读“性本善”,然后轮流进行。

接着,我们可以调换顺序再次朗读。

鼓励学生利用拼音自己正确朗读课文。

之后,再去掉拼音,进行朗读。

进行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正确朗读出文章,同时多次接触生字,体会古文的特点。

通过多次朗读,我们已经不知不觉地正确朗读出了生字。

教师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找出所有生字,并圈出来。

然后,再次朗读这些生字。

对于认读形声字“贵、迁”,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认识偏旁部首,然后解释为什么是“贝字旁”和“走之”。

再组词解释“机器、兵器、器官”等词语。

对于“善”字,可以通过课件呈现其汉字演变过程,让学生理解其含义。

以小组为单位,将本课的13个生字贴到拼图中,最先完成古文拼图的小组获胜。

《人之初》教案(含反思)

《人之初》教案(含反思)

《人之初》优秀教案(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人之初》。

(2)理解《人之初》的文意,领会其中的道理。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人之初》的意义。

(2)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心态。

(2)懂得做人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人之初》。

(2)理解《人之初》的文意及道理。

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对《人之初》深层意义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读《人之初》,理解文意,掌握教学目标。

(2)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生字词卡片等。

2. 学生准备:(1)预习《人之初》,了解文意。

(2)准备好课本、笔记本等学习用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PPT展示《人之初》的。

(2)引导学生朗读《人之初》,感受诗歌的韵律。

2. 学习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边读边解析生字词。

(2)学生自主学习,理解课文文意。

(3)分组讨论,深入理解《人之初》的道理。

3. 课堂练习:(1)学生进行生字词拼写练习。

(2)选取学生进行朗读、默写《人之初》。

五、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人之初》。

2. 运用《人之初》中的生字词,写一篇小短文。

3. 思考《人之初》所传达的道理,与家长交流心得。

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人之初》的文意及道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适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要注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心态,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既掌握了知识,又得到了价值观的熏陶。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团队合作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人之初教学设计2课时(精编3篇)

人之初教学设计2课时(精编3篇)

人之初教学设计2课时(精编3篇)人之初教学设计2课时(1)一、课前导入1.课前拍手小游戏。

2.谈话导入:同学们以前读过《三字经》吗?有谁会背呢?(指名背诵)她背得真好,太厉害了!《三字经》是我们的国学经典之一,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第8课就是从《三字经》里选出的两节内容。

请大家翻开课本!(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1.师出示PPT,指名大声朗读PPT上的自读要求。

“大家都听清要求了吧?下面大家就开始自由朗读吧!”2.指一名学生说说课文一共有几句话。

“这位同学说得很对,课文共有4句话,大家请看白板。

第三句在这儿是个问号,表示这一句是个?(生答:问句)那课文有几节呢?”再指一名学生回答。

“非常正确,两节。

请问你是怎么分出来的`呢?”(生答)师总结评价:“你真是爱观察的小朋友,请坐!大家仔细看,第一句和第二句紧紧地挨在一起,第三句和第四句也紧紧地挨在一起,但是第二句和第三句的中间却?(生答)没错,这就是空排的格式。

就像自然段前面会空两格一样,诗歌每一节的前面就会空排,大家明白了吗?”3.指名分别朗读四句话。

(强调要读准字音,声音洪亮)4.男女生配合读文。

师:“以上几位同学一个比一个读得认真,大家肯定也都想读一读了。

下面请咱们班的男生和女生比赛读,看哪一队的声音最响亮,字音最标准!”5.拍手合作朗读。

师引导学生同桌之间拍手读,再指名一组站起来表演读。

三、品读课文1.师引导:“同学们对课文内容很熟悉了,也会读了,那你们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三字经》里的内容吗?”指名回答,师引导小结:“因为《三字经》这样的国学经典呀,里面都藏着很多大道理哦,下面我们就去看看课文里有什么道理等我们去发现吧!”2.指名读第一句,并解释“人之初,性本善”的意思。

师评价:“初”就是指人刚出生的时候,他回答的很不错。

3.课件出示《孟母三迁》,师解释题目意思并加以提问:“下面老师想和大家一块儿看一下这个故事,但是老师有两个小问题。

请同学们听好:①孟子的母亲为什么要搬家?②孟子的母亲认为搬到那里住是的呢?为什么?请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仔细看视频。

《人之初》教学设计2课时

《人之初》教学设计2课时

《人之初》教学设计2课时《人之初》教学设计2课时1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正确认读本课“之、初、性、善、习、教、迁、贵、专、幼、玉、器、义”等十三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之、相、近、习、远、玉、义”等七个生字。

2.力量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引导同学体会含义,受到儒学经典熏陶,弘杨民族文化。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使同学明白读书学习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坚实地学问根底,长大以后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的道理。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娴熟背诵。

教学难点:通过本课,使同学明白读书学习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坚实地学问根底,长大以后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的道理。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预备: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听说过《三字经》吗?谁会背诵啊?(同学试着背诵) 师: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三字经》中的一部分吧!(老师板书:《人之初》)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思索你听到的课文是什么意思?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爱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诞生字词。

(2)同桌沟通,再读课文,借助拼音扫除字词障碍。

(自读、小组读、分段读)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状况(1)出示生字卡片,“之、初、性、善、习、教、迁、贵、专、幼、玉、器、义”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认字小组。

2、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之、相、近、习、远、玉、义”,指名认读、领读。

(2)老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同学书空。

(3)同学描红、临写,老师巡察、指导。

四、课文详解。

(一)诵读感悟。

1、朗读原文,读通读顺。

2、指读,随时正音,3、诵读原文,读出节奏韵律。

4、指读一生评一师评。

(评价中引导同学进一步读出节奏韵律。

)5、拍手打节奏,齐声背诵。

(二)深读课文,内容解析。

1、人之初。

(1)全班朗读。

8人之初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2

8人之初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2

8人之初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8人之初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运用多种方法,结合语境认识“之、初"等9个生字,会写“远、近、之”3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通过讲故事、联系生活等方法了解第一小节内容教学重点运用多种方法,结合语境认识“之、初"等9个生字,会写“远、近、之”3个生字教学难点通过讲故事、联系生活等方法了解第一小节内容教学过程一、导入1.(播放视频)视频中的故事是什么?出自于哪本书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三字经》的一部分。

3.今天我们要学的是?(板书课题)再读课题二、初读课文1. 看来大家都喜欢读书,可是你们会读书吗?说明读书要求:眼到、口到、心到请大家自由读课文,做到“三到"。

2.圈出课文中要求会认的生字读一读3.再把课文读一遍,让生字宝宝钻进你的脑子里4.谁可以来读一读?我们一起配合读5.还想读吗?同桌之间就像刚才那样,一人一句读读。

三、学习第一小节,随文识字、写字(一)学习第一句1.齐读第一句2.“初”是什么意思?①春天刚刚来到叫什么?夏、秋、冬呢?②人生刚刚开始叫什么?3.“人之初"是什么样子?4.出示“善”:这个字读?5.我们来看看“善"以前的样子(出示甲骨文)你看到了什么?小羊怎么叫?通过小羊的形象和叫声你觉得小羊怎么样?6.咱们班里你觉得谁最友善?说说为什么?7.认为自己善良的同学请起立,一起读(二)学习第二句1.齐读第二句2.这个字读什么?(出示“性”)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3.出示“习":这个字读?看看以前是怎么写的(出示甲骨文“习”)①觉得这个画的像什么?(小鸟学飞行)②小宝宝跟妈妈学会了什么?③一个小宝宝从小在狼群中长大,他能学到什么?④一个宝宝在菜市场长大,他能学到什么?4.小宝宝因为环境不同,有这么大的差距,为什么?读——(性相近,习相远)5.孩子们,你们发现了么,这个句子里面还藏了一组反义词呢。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8《人之初》人教部编版《人之初》教案—、文本教学解读本文节选《三字经》的第一部分,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

文本以三言形式出现,句子短小,形式整齐,隔句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悦耳。

它的前后句自然连贯,语义顺畅,浅显明白,通俗易懂。

《三字经》作为中国传统蒙书,主要的功能就是帮助孩子识字知理,并了解中国中古时期的常识。

1.识写生字。

本课要求学生认识13个生字,要注意引导学生读准翘舌音“之、初、善、专”。

“教、性、习、幼、玉、义”等字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比较容易熟记。

宜引导学生回忆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些字,唤起生活中的记忆,比如:教学楼、幼儿园、性别、和田玉、义乌、学习。

再组词说一说。

认读“之”,出示“之字形”公路图,帮助记忆“之”的字形,再出示词句“一家之主,言之有理、举手之劳、一年之计在于春”,读一读,感受“之”的意思。

“贵、迁”是形声字,形旁分别是“贝字旁”和“走之”,表意。

教学时,先认识偏旁是什么,再说说为什么是“贝字旁”和“走之”。

“贝字旁”跟宝贝有关,表示贵重、珍贵的意思。

“走之”跟行走有关,含有移动、变动的意思。

“初、器、善、教”等笔画较多的生字,适合用字理识字。

“初”字拆分为“衣+刀”,表示拿了一把刀裁剪衣服,这是做衣服的开始,以此了解“初”是“开始”的意思,结合组词进一步理解字义“初冬、初中”。

“器”字拆分为“四个口+犬”,表示装东西的器具很多,用狗看守,“器”就是“容器、器具”,再组词说一说。

“善”字宜用汉字字形演变过程图来记住“善”的字形,领会“善”的意思。

“教”是象形字,引导学生观察右边像人手持教鞭(或棍棒),左边一个“子”表示儿童,“子”上的两个叉代表算术的筹策(小木棍或草秆),所以“教”字的本义为督导儿童学习。

.本课要求写的字有7个:“之、习、玉、义”都是独体字,启发学生自主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并认真仿写;“相”字左右结构两部分都是已写过的熟字,难度不大;“近、远”是同偏旁的字,复习落实“走之”的书写要领,才能把字写得美观端正。

2.朗读课文。

《三字经》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除了一般意义上的朗读之外,可以用吟诵、吟唱的方式,感悟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3.背诵积累。

在正确、有节奏朗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背诵《人之初》。

《人之初》不但可以有节奏地朗读,还能唱出来呢!带领学生欣赏吟诵音频,多种形式练习吟诵,达到熟读成诵。

也可以一句一句去掉句子,分句背诵,最后看着空白的大屏幕一起背诵。

还可以师生、生生合作对诵。

4.迁移运用。

古人曰:“熟读《三字经》,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

”《三字经》取材典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

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学生还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本文节选的《三字经》内容朴实无华,通俗易懂。

它不但谈起来轻松愉快,还能启迪心智,帮助孩子明白道理。

教学时,可以创设生活中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用《三字经》中的句子来进行劝说。

通过学以致用,指导低年级学生从小树立“以学成才”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现。

二、教学活动设计教学目标:1.会读13个生字,认识“贝字旁”;端正、匀称地书写“之、义”等7个生字。

2.初步了解吟诵等朗读方法,感受《三字经》的独特语言魅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熟读背诵课文,体会后天学习与教育的重要性。

3.教学重点:认识“之、初、性”等13个生字,联系生活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明白教育和学习的重要性。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板块—读题导入,简介《三字经》1.初读课题。

单字认读。

出示“人,之,初”三个字,一个一个认读,提示三个字都是翘舌音,要读正确。

学习“初”字。

字形由“衣字旁”和“刀”组合,表示裁剪衣服的开始。

现在,“初”就是“开始”的意思。

给“初”字找找朋友。

初:初中、正月初一、初夏、起初。

出示“之字形”公路图,这公路的形状就像“之”的样子。

“之”字藏在许多四字词语中呢,读一读:一家之主、言之有理、举手之劳、一年之计在于春。

2.简介《三字经》。

你在哪里听过这三个字?教师讲述:“人之初”《三字经》的开头第一句。

《三字经》是古代小朋友上学读的第一本书。

它只有一千多个字,却包含了很多知识和道理,有许多有意思的故事。

学了它,我们就能知道: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书是哪些,中国的四条大河五大名山是什么,在我们出生以前中国都发生了些什么事,等等。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三字经》的第一部分《人之初》。

板块二各式读文,学习生字1.跟读。

古时候的小朋友在学《三字经》时,通常是跟着老师一遍又一遍地读。

读着读着,就能把文章读正确,学着古人的样子来读读吧。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你觉得哪一句特别难读?进行重点句跟读。

2.对读。

教师和学生对读,比一比谁读得更准确。

教师读“人之初”,学生读“性本善”,以此类推。

调换顺序,再读一次。

3.自读。

借助拼音,鼓励学生自己把课文正确读下来。

去掉拼音再次读。

4.变换读。

(1)去标点读。

古人写文章没有标点,我们在很多地方看到的《三字经》就是没有加标点的,读读这个版本吧。

(2)整排读。

古人写文章不仅没有标点。

而且往往自上而下写,从右往左写,你会读吗?(多种形式的变化朗读,旨在让学生把课文读正确,与生字多次见面,还能体会到古文书写的独特之处)5.识记生字。

(1)读了这么多遍课文,我们已经不知不觉把今天要学的生字读正确了。

教师引导学生到课文中把生字全部找出来,找到一个圈画一个,再拼读一遍。

(2)拼读生字,强调读准翘舌音。

(3)去拼音认读生字。

(4)识记字形。

这些生字中,你记住了哪几个,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哪几个字比较难记?点拨难点字。

如:认读形声字“贵、迁”。

先认识偏旁是什么,再说说为什么是“贝字旁”和“走之”。

“贝字旁”跟宝贝有关,表示贵重、珍贵的意思。

“走之”跟行走有关,含有移动、变动的意思。

又如:字理识字“器、善”。

“器”字拆分为“四个口+犬”,表示装东西的器“器”含有“容器、器具”的意思,再组词说一说“机器、具很多,用狗看守,兵器、器官”。

认读“善”字,用课件呈现“善”的汉字演变过程,“善”的甲骨文是“羊”加“一双眼睛”,表示眼神安详温和,所谓“慈眉善目”。

金文的“善”是“羊”加“两个言”,表示言语祥和亲切。

神态安详,言语亲切,就是“善良”的“善”了。

6.游戏巩固识字。

以小组为单位,将本课的13个生字贴到拼图中,最先完成古文拼图的小组获胜。

板块三研读特色,朗读背诵1.读了课文中的《三字经》,你有什么发现?2.结合学生回答,点拨三个特色:(1)有节奏。

《三字经》三字一句,四句一组,琅琅上口,还押韵,就像唱儿歌一样,让我们一起边拍手边念吧。

(2)有故事。

《三字经》中藏着有趣的故事呢!教师讲述“玉不琢,不成器”的故事。

(3)有道理。

《三字经》还告诉了我们许多道理,从这几句《三字经》中,你读懂了什么道理?3.多么有意思的《三字经》啊!不但能够有节奏地读,还能把它唱出来呢。

师生一起欣赏《三字经》吟诵视频。

4.跟读吟诵。

5.背诵。

(1)师生合作对诵。

(2)生生合作对诵。

(3)先看第一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如果记得住就把它去掉,一起背。

以此类推,分句背诵。

最后请学生看空白大屏幕,齐背全文。

板块四学以致用,拓展阅读1.《三字经》帮助我们明白了许多道理,可以帮助自己和别人呢!)小雨同学总是不听父母的话,还常常和爷爷奶奶顶嘴。

1(创设问题情境:(2)小明同学学习不努力,总认为自己还小,长大了再用功也不晚。

你能用《三字经》中的句子劝劝他们吗?相机点拨“人不学,不知义”中“义”的意思: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

2.《三字经》不仅读起来有趣,还有很多有用的故事和道理。

还想再读其他《三字经》吗?(推荐《三字经》中的精华部分)3.学习小结。

老师把《三字经》中最后一句话送给大家,希望小朋友们去阅读更多的经典作品——“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板块五书写指导1.书写独体字“之、习、义、玉”。

教师边示范边提示书写要领:“之”的主笔“横撇”要穿过田字格中心;“习”的主笔“横折钩”横平,折要内斜饱满稍有弧度,钩短而尖,钩尖落在竖中线上。

“义”字撇高捺低,撇捺交叉在横中线下方竖中线稍左。

2.书写“近、远”。

重点指导写好“走之”:点的落笔在左上格中心;横折折撇和上点远离,成左倾之态,下部微微靠拢右侧部件,使之紧凑;平捺起笔重,和撇尾相接,向右舒展,捺脚上沿成水平。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识字8《人之初》|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第8课人之初阅读教学桂城街道灯湖小学夏玉宇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之、初、性、善、习、教、迁、贵、专、义”9个生字,会写“义”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韵文,读出节奏韵律,熟读成诵第一小节。

3. 初步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受到儒学经典熏陶。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韵文,读出节奏韵律,熟读成诵第一小节。

.教学难点:体会含义,受到儒学经典熏陶,弘扬民族文化。

教具: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讲授法、读书指导法、课堂讨论法。

教学步骤一、儿歌激趣,引入新课。

1.师:同学们,今天呀,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段歌谣,想不想听?请大家仔细看认真听!(播放《三字经》儿歌视频)2.过渡新授。

师:好听吗?这一段歌谣出自《三字经》,这《三字经》是古代小朋友上学的第一本书,它三字成一句,读来朗朗上口。

(课件出示《三字经》图片)3.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人之初》就出自《三字经》的第一章,请同学们举起小手指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师板书课题,生书空课题)4. 师:注意“初”字,左边一个衣字旁,右边剪刀把衣裁。

齐读课题:《8.人之初》【设计理念:儿歌导入,通过生动活泼的声音和图像激发孩子的兴趣,使学生一上课就兴趣盎然、积极主动,为后面的学习奠定良好的感情基础,在愉悦的氛围下更高效地渗透了传统文化常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范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第60页,老师来读课文,请同学们仔细听认真看,注意听准字音。

(配乐朗读)2.自读课文。

师:同学们你们也想读一读吗?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来自由朗读吧!预设:学生不自已齐读:你们读得很整齐,如果让老师听见你们个性化的声音,就更好了。

3.学生齐读。

师:刚才你们都能把字音读准吗?现在我们就来检查一下,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班的孩子都能读准字音,而且字正腔圆,真了不起。

**预设评价语:看来.4.男女生配合读。

师:那我们再变个花样来读一读,男生读前面,女生读后面,看男同学读得流利还是女同学读得流利。

【设计理念:教师以配乐范读开始,以优美的朗读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深读课文,以读促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